劳务输出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5-05 16:33:13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劳务输出范文篇1

1.发展国际劳务输出是缓解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劳务输出向国外(境外)转移劳动力从而实现就业无疑是解决我国富余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2.增加务工人员的收入和赚取大量外汇促进经济发展

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事业。

国际劳务人员的工资报酬往往高于国内水平,一般月薪在300-2000美元之间,有的甚至是国内的几十倍以上,从而可以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一人在外,全家小康”己成为劳务输出利益的真实写照。

另外,由于他们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被寄回国内,因此可以为国家积累宝贵的外汇,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缓解我国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增加劳务输出地的地方收入,刺激当地的消费需求,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增进国际交流

劳务输出绝不仅仅是经济的交流,还包括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交流等许多方面。通过劳务输出人员,可以将我国的先进思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图景传播到世界各国,从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减少对中国的误解和不良印象,也有利于为我国的劳务输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4.是借鉴国际经验接轨国际经济的需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国际劳动力市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己经相当成熟。发展境外就业,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不仅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利于了解和借鉴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则和运作规律,促进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可促进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劳务市场的接轨与融合。

二、我国发展劳务输出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1.对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劳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分支。劳务输出同商品贸易、吸引外资一样,都是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务输出。1979年以后,在思想认识方面虽然有所转变,但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各级政府对商品的出口都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劳务的输出。对商品出口规定了许多优惠措施,对劳务输出却常常加以限制,“重商品轻劳务”,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劳务输出的迅速发展。

2.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高培训不到位

随着当今国际劳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劳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劳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劳务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人员的总体素质还不高,与国际劳务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外语能力差,存在语言障碍、劳务人员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劳务人员技术构成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3.劳务输出信息缺乏

在国际劳务输出过程中,能否及时有效的获取相关信息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信息缺乏,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非常突出。

我国对国际劳务市场的开发和研究还很不够,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目前国际劳务市场的供求信息变化很快,而我国的劳务输出机构和企业在获取相关的信息方面渠道不多,交流闭塞,大多依靠其自身在国外的办事机构了解市场需求信息,获取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从宏观到微观,从大的项目到零散的劳务需求信息均十分不足,难以抓住国际劳务市场稍纵即逝的机遇。

4.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单一输出渠道狭窄地区过分集中

国外各劳务输出大国的普遍做法是输出劳务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政府间的协议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个人关系到海外就业等等。输出劳务的方法也很多,如工程承包带动劳务输出,直接与外国政府有关部门或雇主治谈输出劳务等等。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狭窄、经营方式单一,劳务输出工作受到了极大限制。

5.劳务输出行业经营秩序棍乱违规操作现象突出

由于我国劳务输出经营单位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较弱,开拓新市场的能力不强,因此大量企业都挤在我国周边国家的普通劳务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常常置国家规定、行业管理与合同约束于不顾,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和低价竞争等现象十分普遍,行业秩序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我国劳务输出行业的声誉和形象,不利于我国劳务输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我国劳务输出的对策

1.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的认识

劳务输出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政府的态度与作用,这己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劳务输出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改变只注重商品出口和资金引进,不注重劳务输出的做法,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大事来抓,纳入其重要工作日程,并制定出发展劳务输出的战略指导思想。

2.加强劳务人员出国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劳务市场对技术劳务特别是高级技术劳务的需求显著增加。我国要拓宽路子,占领国际劳务市场,就要改变以普通劳务输出为主的做法,有计划的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经济、懂外语、有经验的劳务队伍,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档次,而这与完善的劳务输出培训是分不开的。

3.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

在境内外设立一个或多个搜集、研究、整理和传递劳务信息的动态数据库或信息中心。并利用卫星通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彼此的互联和资源的共享,组成一个全国性的乃至跨越国界的,连接我国劳务输出各级主管部门和国外有关机构、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国内外就业介绍机构等单位在内的国际劳务市场信息网络。以便为各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及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包括国际劳务市场发展趋势、相关国家的法律政策规定、工资变化状况以及劳动力需求预测、人才信息等在内的范围广泛的劳务信息。

4.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劳务输出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很强的事业,加之“境外工作”的性质,需要相关服务部门做大量工作。如为输出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务信息;提供培训条件,使其接受必要的训练;协助办理出国手续;核查境外雇主必备的文件资料;协助指导劳务人员同雇主签订聘用合同;出现劳动纠纷甚至发生工伤后介入调节,提供法律援助,代其向当地劳动仲裁机关或法院提起申诉,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等等。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需要由我国驻外大使和领事机关出面与当地国政府直接交涉。

5.加强和完善劳务输出的法制与管理

劳务输出范文篇2

一是不断健全服务网络体系。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在全县11个乡镇建立了就业服务站,在每个村都建立了就业服务点,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了三种职能:一是做好输出前的考察。对用工单位进行考察,全面掌握用工单位的资质、生产经营、劳动强度、住宿条件、工资待遇等情况,防止盲目输出。二是做好输出中的管理。全县实现一个窗口对外,对于集中输出实行办理有关手续,做到专人组织、专人护送。三是做好输出后的服务。对输出人员全程服务,从考察、招收、培训、护送到回访形成了一条龙服务,确保了劳务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不断加强输出基地建设。几年来,镇赉县本着“立足基点、带动全面”的原则,在建立和拓展劳务输出基地上,做了大量的工作。1999年,在知青的帮助下,在浙江绍兴建立了第一个稳固的输出基地。到目前,通过该基地输出的打工人员已累计达到1.5万人,劳务输出总收入达到1.96亿元。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外联系,先后与河北华龙集团长春分公司和长春卷烟厂等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用工关系。在长春、大连、沈阳、浙江、深圳、北京等十几个城市设立了稳定的劳务基地。

三是不断拓宽劳务组织领域。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制定优惠政策等有效途径,鼓励各级共青团、妇联、工会、侨联等其他组织介入劳务输出工作。2007年,通过其他中介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5%。各种社会中介组织的介入,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无组织”输出后劲不足的问题,而且较好地解决了仅依靠政府组织转移空间有限的问题。

四是切实增强典型带动作用。镇赉县在抓好劳务输出网络和基地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劳务输出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靠典型引路,推动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县劳务输出人员中靠典型带动的达1.35万人,占输出总人数的18%。这些来自农民身边活生生的事实,不仅使输出人员尝到了甜头,而且,增强了农民外出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积极鼓励回归创业。镇赉县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外出打工挣到钱、学到技术的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如:黑鱼泡镇三家子村农民王秀印,1990年到黑龙江塔河县打工,2000年7月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家乡,投资30万元办起了一个综合养殖场。县里在土地使用、信贷资金、办理手续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该企业已初具规模,年收入达120余万元。同时,带动当地农民2000多户,发展养殖业,户均增收3000余元,并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回乡创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让群众在思想上重新认识到劳务输出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意识差、思想不够解放。“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和“老守田园”的传统封闭思想仍然在部分群众中存在,把外出打工看成是短期行为,权宜之计,尤其是“一免三补”政策的实施,使群众在思想上、行动上不愿意离开土地。

二是劳动力整体水平低、素质不高。一方面是文化水平较低。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对外输出人员中,小学文化约占20%、初中文化约占70%左右,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占10%左右;另一方面是劳动技能偏低。输出人员大多从事以手工操作和出体力为主、劳动技能低的传统产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

三是重视程度不高,氛围不浓。个别乡镇对劳务输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把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识不对、站位不高、力度不大,主动外出联系劳务工作的很少。

四是信息引导不够,部分农民存在盲目性。劳务信息网络尚不够完整和配套,不能完全引导农民外出打工,全县70%左右劳务人员都是自发外出务工,不少带有盲目性。

三、对策措施

第一,要转变观念,在提高劳务输出的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劳务输出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劳务输出,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使城乡经济资源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二是要认识到劳务输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城务工不仅可以富裕农民,而且可以改造农民,大批外出打工的农民,经过现代城市工业文明熏陶和科学技术的武装,能够迅速提高国民素质,成为有现代知识和思想的新型农民,其意义巨大而深远。三是要大力宣传劳务经济的优势。宣传部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劳务经济,破除“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的陈旧观念,克服“怕吃亏、怕吃苦、不敢闯、不敢干”的消极意识,主动走下炕头、迈出家门,勇于到外面的世界去创业,去拼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二,要强化培训,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尽快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要以县乡为重点,对农村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培训基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职教中心和农村中学等场所、设备和师资力量,搞好农村劳动力的基础培训。培训工作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就业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二是要突出培训重点,优化培训内容。在培训对象上,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转移意向的青年农民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就业岗位为重点。当前,要重点搞好保安、建筑、制造、家政等岗位技能培训,同时,辅之以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努力使培训的内容符合就业岗位要求,培训过的人员符合劳务市场需要。三是要实行订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劳务输出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用工单位沟通联系,确定用工岗位,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前培训,使之掌握确定岗位所需的一技之长,以满足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四是要完善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创新培训机制,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发证一人,就业一人,实行市场对接、培训、技能鉴定、发证、就业服务一条龙。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劳务输出的资金投入,对劳动力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给予资金支持。

第三,要广开渠道,在劳务输出的市场对接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领导带头搞对接。县乡领导是劳务输出的主要组织者,要亲自出征,找准自己的劳务输出市场,结交几个、十几个劳务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并与用工单位联系沟通,洽谈决策一些重要事情,建立起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二是利用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搞对接。精心打造地方劳务品牌,严格把住劳务输出质量关,维护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业的竞争力和就业率。三是抓住政策搞对接。紧紧抓住国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转移的有利契机,积极与国内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搞对接;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积极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区搞对接,千方百技拓宽输出渠道,扩大输出规模。

劳务输出范文篇3

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输出人员年龄结构看,以青壮年居多。调查发现,外出务工人员中,初、高中毕业的未婚男青年占35%,30-50岁的人员占60%。

从输出人员文化结构看,我县劳动力文化层次以初中文化为主,这些人大都集中在16-40岁的青壮年中,占65%,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较为缺乏。

从输出区域看,分布广且相对集中。据统计,我县劳务人员在市内占20%,省内占40%,省外占40%,省内以市为主,省外涉及全国10多个省市、20多个地区,尤以和等地为主。目前在具有稳定的劳务需求关系,是我县劳务输出的重要基地。

从输出行业看,第三产业占60%,第二产业占30%,第一产业占10%。从业范围主要有建筑、采矿、运输、加工、餐饮服务、保安、家政服务、产业开发等20多个行业,且大多以体力型为主,以在、等地采矿、采煤的居多,占输出人数的55%

从输出途径看,大多数输出人员以自发外出为主,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外出。到各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大多为初、高中毕业学生,30岁以上的人员很少到职介所求职。

从输出效益看,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对在晋城挖煤民工的调查,一个挖煤工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爆破、开机等专业人员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除去各种费用后,年纯收入2万元以上,是在家乡种地收入的10-20倍。在深圳、一些公司工作的普工年纯收入在7000-15000元之间。从效益比较上讲,外出务工投入少,见效快,收益也十分可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既现实又快捷的途径。年全县共输出5.9万人,创收1.72亿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33%,年全县输出6万人,创收3.14亿,劳务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7%。这充分说明了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响当当的“铁杆庄稼”,是实现灾年不减收的有效措施,起到了解决失业、促进增收、维护稳定的作用。

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从统筹城乡就业的高度出发,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大就业”格局进行统筹安排和谋划,并将劳务输出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一同下达到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并严格考核,使劳务输出工作做到层层有机构,村村有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上下贯通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体系。

二是能人带动发展。据统计,我县6万多名劳务输出大军中,在外从事采矿的大小“矿老板”、“包工头”有200多人,采矿工达2万多人,占劳务输出人员的55%,而他们的收入要占劳务总收入的85%左右,个人月均净收入都在元以上,规模大、效益高、行业集中。务工人员之所以跟着劳务能人走,一方面是同乡,相互信任,出去后有依靠,工作生活有保障;另一方面劳务能人头脑活,点子多,创业成功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他们勇敢地走了出去。劳务能人带动是我县现阶段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式。

三是协会式劳务优势初显。要发展壮大务工领域,成立一定的协会组织十分必要。和的数百群众在市各大街搞清真食品加工,带动了8000多人就业。月在成立的市创业者协会更为我县劳务输出形式增添了新的亮点,实现了一人办店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

四是形象化股份制合伙劳务异军突起。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有钱挣,一些劳务能人首先吸纳当地有头脑群众的资金在外开矿办厂,“入股”的群众投入了资金,自然首先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前去务工,促进了当地的劳务输出,这种模式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

五是返乡创业弥补了金融危机对劳务产业的影响。随着国家对农民工创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大坪镇烤烟种植大户王新平,回乡种植了100多亩烤烟,吸纳当地30多人就业。达仁镇玉泉村的鲁远席,去年回乡成立了县鸿鑫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开发三观庙电站,开工后可带动近200人实现就地转移就业。结子乡宁启德,25年来一直在煤矿务工,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月返乡,他租地2.5亩,加上自己的承包地共计5.5亩,政府无偿为他投资钢管、竹材共计1.8万元,帮他建成9个蔬菜大棚,预计今年蔬菜收入4万元。农民工的返乡创业,不仅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更给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我县劳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劳务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组织化输出相对较低,呈“松散”型。据调查统计,200*年全县通过政府部门、单位及中介机构组织输出的务工人员仅占输出总量的35%左右,而其余65%则是自发的,在无序的、未经就业培训、随大流式地自发外出靠“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结伴外出打工,类似“游击队”,组织松散,随意性大,风险较高。

二是输出人员文化素质相对低,呈“苦力”型。全县外出务工群体中,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比重较少,经过培训外出人员比重更小。从业多为采矿、采煤、建筑等劳动风险大、时间长、强度高的工作。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多数从事的是服装加工、电子装配、保安等简单体力劳动或流水线组装,很难学到一技之长,返乡后创业能力较差。

三是资金、人才回归少,呈“外流”型。调查发现,部分人员通过打工积累资本、学有所成后,开始在外地发展经营,有的甚至举家外迁,回来创业的较少。

四是有些乡镇和部门重视不够,呈“粗放”型。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劳务输出工作极为重视,但个别乡镇领导认为群众对劳务输出积极性很高,把会开好,报表填好就算完成任务。

五是农民工维权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是经费投入不足。我县劳务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几乎占到50%,但与其他产业相比较在经费投入上差距十分明显,这对劳务产业的发展在考察、调研、开发、基地建设、维权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

发展劳务产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当前劳务产业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现输出组织基地化、流转有序化、产业主导化,把我县劳务产业做大做强。

1、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输出观念。发展劳务产业,不但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许多外出人员经过打工的磨炼,更新了观念,解放了思想,学到了一技之长,往往成为勤劳致富、振兴本村经济的带头人。实践证明,发展劳务产业,输出的是劳动力,带回的是技术和资金,可以有力地促进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因此,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召开村民大会、劳务信息、请外出务工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大力宣传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学艺的现实意义,把“劳务产业”炒热、叫响。在城镇,要引导广大下岗失业人员破除所有制观念,消除等、靠、要的思想,放下架子,树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意识;在农村,要引导广大农村家庭破除“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的守旧观念,引导好广大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进一步破除“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穷窝好”的恋家思想和“怕吃苦、怕受累”的懒散思想,树立“好男儿志在四方,吃苦受累方能锻炼成才”的意识。通过广泛地宣传、发动,在全县形成“外出务工光荣,在家守靠无能”的氛围,让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2、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在现有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公共就业服务资源,构建组织健全、城乡统一、功能齐全、规范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牢牢将劳务输出抓在手中,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要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和机关干部、农村能人以及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信息搜集为一体的农村劳务中介机构,鼓励中介机构、培训机构、基地乡镇三方合作,提高区域劳务的组织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

3、完善组织网络,拓宽输出区域。一是建网络、拓市场。要在县内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组织网络。县里由劳动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各中介机构和中介组织,各乡镇设立劳务输出办公室,每村有一至两个信息员,负责信息,组织人员。同时,县劳动部门要实现与全国劳动力市场的信息联网,疏通全国范围内劳动力转移渠道,为外出打工者提供容量大、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服务,使发达地区成为我县发展民营经济的“孵化器”。二是要抓调控、促规范。劳动部门要加大调控力度,强化对劳务输出市场管理,坚持劳动中介组织审批制度,严格劳务收费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劳务信息和欺诈务工人员的行为,切实做到培训对路、输出可靠、维权确保。三是常联络、通信息。加强与输出地和用工企业以及在外劳务能人的联络,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在信息方式上,除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传单、《劳务信息》外,还要将劳务信息纳入村务公开内容,由各乡镇劳保所和劳务信息员负责及时提供和更新用工信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覆盖面和时效性。

劳务输出范文篇4

以县劳动保障局为核心的各相关单位和各乡镇通力协作、履职尽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力点,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抓手,以南北挂钩为载体,以乡镇劳动所为平台,更新观念,为促进我县跨越发展和实现“两个进位”奋力崛起苏北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创新办法,县宏观首战全胜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新的骄人成绩。今年1至6月份,农村劳动力转移8700人,其中劳务输出6500人,劳务输出累计总数达23.65万人。主要做法:

强化与镇江新区、扬中市的劳务协作,一是继续坚持市场化、科技化、规模化、特色化、二元化、产业化发展战略。创新了点对点”劳务协作新模式,劳务输出工作做到进一步科学地判断形势、进一步全面地提高认识,进一步系统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地狠抓落实。

抓住县城开发区、临港开发区、物流和旅游风景区强劲发展的机遇,二是坚持向外输出和县内转移并重。为进区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目前已有6000余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离土不离乡。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劳务输出范文篇5

回顾历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例占绝大多数,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村、农民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城市建设、工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和人力保证。改革开放后,虽然历经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而出现了工人大量下岗,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浪潮依然没有停止过。2009年,我国外出农民工人数达1.45亿,对东部沿海、中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贡献卓著。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是肯定的,并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正在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转移农村劳动力,将其摆在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退伍军人安置同等重要的位置来部署。

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现阶段的新形势下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农村收入的一半来源于务工收入,我国新增劳动力转移需求潜力达1.3亿。这组数据表明,由少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创造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劳务输出是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农民工输出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重视程度、输出工作、输出规模、输出效益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市农民务工收入还不到人均纯收入的30%,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仍然很大。当前全国上下为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积极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但国家在以上四个方面特别是保增长、拉投资上,重点仍然放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及省会以上大城市,大量的投资项目向这些地区集中,为我市加大劳动力输出工作力度带来了机遇。就我市而言,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仍处于一、三产比重大、二产比重小的较低水平。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要求我们调优一产、调快二产、调强三产,逐步提高二、三产业比重。调优一产,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调快二产,就是要做大做强工业;调强三产,就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与国家城市化、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是互相吻合的。随着我市农业机械的普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必将把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加大劳务输出创造了条件;全市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支撑,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了岗位。××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只有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部署,才能最终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秋季以来,全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受灾程度之深为历史上所罕见。截至3月4日,旱灾已造成全市360.95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96%,其中绝收超过122.8万亩;全市已有46.22万人、19.7万头大牲畜因干旱而造成阶段性饮水严重困难;全市木本油料作物受灾面积136.1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7%,已枯死43万亩;98座水电站发电量不足,供电紧张。严重旱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特大旱情的发生,使市委、市政府年初提出的“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强化农民增收基础,推进实施农民收入翻番计划”任务和“完成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的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农民收入可能出现持续三十年来上升的逆转,将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抗旱保增收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当前,我国在经历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寒潮”后,经济开始普遍回暖、经济回升向好,东南沿海地区外贸出口增长开始由负转正、外部市场需求被进一步激活、用工大量增加。最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出现用工荒,许多企业招不到工人,这给我们带来了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良机。因此,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实现农业损失劳务补,既是大灾之年、非常之年全市抗大旱保民生的现实之举,又是提升××劳务经济质量和效益、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的长远之策。虽然我市受到人口、产业等因素制约,大规模扩大农村劳务输出数量的能力有限,但仍有潜力可挖,完成省里下达新增5万人的劳务输出任务完全具备条件,必须坚决完成。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今年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促农保增收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确保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6万人以上,其中:劳动保障部门要完成培训3万人以上,农业部门要完成培训1万人以上,扶贫部门要完成培训2万人以上。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45万人次以上,其中:新增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向昆明及省外有序输出1.5万人以上。通过劳务输出全年实现务工收入达25亿元,较去年增长5.25亿元。按全市220万农村人口计,人均较去年增加收入230元,全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1147元,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

二、多措并举,搭建平台,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

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与东南沿海一带的部分用工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劳务协作关系。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新的平台,加强对接服务,拓宽输出渠道,不断扩大省外劳务输出规模。一要加大外出务工工作力度。要把组织外出务工作为今年劳动力转移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大工作力度。要依托各级政府、部门、输出中介机构和外出打工成功者,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点,开展信息传递、劳务对接、跟踪问效和权益保护等服务。要积极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有关部门、劳务中介组织和大的用工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主动邀请当地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到我市召开专场招聘会,建立稳定的输出渠道。特别要注重发挥培训基地联结用工需求与劳务供给的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劳务输出,提高劳务开发的有序化和组织化程度。要继续鼓励和支持民间的自发组织、自主管理输出,不断壮大劳务输出规模。要发挥好我市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积极探索向国外进行劳务输出的路子。当前,要以县(区)为单位,组织若干劳务输出小分队,由县(区)领导带队,深入到沿海地区和用工紧张的地方,联系用工需求,有序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要广泛深入宣传,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工作,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真正把宣传动员工作做到户、做到人,组织动员更多的农民劳动力走出去务工创业。要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11个劳务输出中介机构点多面广、机制灵活的优势,帮助农民输出就业。二要强化供需信息互通。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所的职能作用,其工作人员要深入村、组、农户,扎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摸清辖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培训情况、职业技能、就业意愿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统一台账管理,建立劳务输出档案,努力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数据实。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千方百计加大信息收集整理力度,及时掌握省外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劳务需求、市场供求状况,及时劳动力供求信息,实行有针对性的用工服务,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各级劳动保障、农业和扶贫部门要强化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县、乡、村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及时掌握转移动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体系,提高为农民工和用工单位的信息服务能力。三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认真落实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的有关政策,吸引和鼓励具有资金、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四要切实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立完善各级劳务市场,积极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劳务协会和劳务经纪人,规范中介行为,充分发挥其在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市、县(区)劳动力市场要强化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搞好窗口建设,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特别是要畅通劳务信息采集和渠道,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力供需洽谈和用工信息交流活动。今年3至5月,市、县(区)劳动力市场每月务必组织一场劳务交流大会,帮助农民工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与此同时,要依法清理非法职介机构,从严处理各种欺诈行为,促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进行。

三、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切实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比例、就业效益和就业周期

农村劳动力能否真正转得出、稳得住、能增收,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是关键。要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的重点和基础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切实提高转移就业成功率。一要整合培训资源,落实培训资金。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调整充实定点培训机构,整合劳动保障、农业、扶贫、教育和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市、县(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学、职教中心、农村中小学及社会办其他培训机构的场所、设备、师资力量开展培训,让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和带动作用强的农民工培训基地。这方面,××学院、××医专、××职业技术学校要继续积极探索。今年,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就必须强化资金保障,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就业补助专项资金,并在专项资金中至少拿出1500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部门要结合“阳光工程”向上争取培训资金400万元,扶贫部门要结合“雨露计划”向上争取培训资金700万元。二要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各级劳动保障、农业、扶贫部门要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分口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当前,要重点抓好家政服务、餐饮、美容美发、保健护理、保安、建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与修理等专业的技能培训。要坚持培训与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相结合,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够转移就业,实现培训与输出就业的良性互动。要选择一些优势行业,集中优质培训资源,选拔重点培训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重点培训,逐步打造××劳务品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后的技能鉴定力度,严格鉴定标准,加强鉴定管理,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公信力、权威性、含金量。要在重点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多管齐下,更加注重思想观念培养,开阔他们的胸怀,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更加注重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使更多具备较高素质的打工者成长为经营者;更加注重生活、社交、礼仪等常识教授,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加注重引导他们把家乡观念和组织观念结合起来,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互助意识、关爱意识,更好的化解克服群体中产生的矛盾和困难。通过高效开展培训工作,要让××的劳务输出人员“有力气、有主意、有情趣、有纪律”。三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坚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培训内容和培训科目要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特长、文化程度、就业意愿。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培训机构,让农民自愿选择培训单位和专业。要大力推广订单式、定向、工读交替等针对性强、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形式,鼓励和支持校企、校乡、校校联合,把培训向两头延伸,一是把培训重心下沉,在乡镇和大的中心村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切实降低农民参训成本,吸引更多农民参加培训;二是把培训阵地向城市延伸,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促进进城务工农民技工化、高技能化。四要规范培训机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凡是市内的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要对培训专业、培训能力和培训资源等建立台帐,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级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履行管理职责,引导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合理设置培训工种(专业)、培训时间和培训计划。技能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要与技能鉴定合格率、转移就业率相挂钩,对培训质量优、转移就业率高、农民和企业满意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培训质量差、转移就业率低,特别是弄虚作假的,要取消定点资格,切实建立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质量保证机制和诚信服务机制。

四、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一要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工作措施、投入保障、检查督促、行政问责“六个到位”,切实抓好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农村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任务的落实。党政一把手是劳务输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定期听取汇报,专题进行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靠前指挥,深入前沿,具体指导。二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总协调,市劳动保障、农业、扶贫、发改、教育、科技、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主动协调、相互配合,形成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强大合力。市委农办要切实履行综合协调责任,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计划下达、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经常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和采取对策措施。市财政局要做好上级补助资金下拨和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补贴资金真正用在农民身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要切实负责好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市教育局要着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组织系统内学校开展农民工培训转移工作,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第一线,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市建设局要认真制订实施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的有关方针政策,突出解决好建筑单位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安全防范等问题。团市委、市妇联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和农村妇女参与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对应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三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前工作需要,及时足额拨付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资金,保障正常工作开展必要的工作经费,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劳务输出与培训基地、信息网络等建设,保证培训转移目标任务的落实。市劳动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部门要积极向省里对口厅、局、办加强请示、汇报,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专项审计。四要建立关怀服务机制。农民工在外打工,殊为不易,要从多方面给予关怀。一要重视政治关怀,要在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站点并以此为阵地组建临时党组织,加强对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体现政治关怀;二要给予身心关怀,要关注外出务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配合当地政府、群众组织和用工企业丰富外出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引导农民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三要做好家庭关怀,要依靠乡、村、组和各级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做好对留守家庭就医、就学、赡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四要加强跟踪服务,要及时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五要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尽快建立情况通报、领导联系挂点、部门信息通气、工作进度督促检查、绩效评估等制度,继续把劳务输出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认真进行年终考核。要切实将今年培训6万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分解到各级劳动保障、农业、扶贫部门,将转移4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分解到五县(区)。各县(区)也要相应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抓好工作落实。

劳务输出范文篇6

一、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年度,县局下达到我乡劳务输出任务是1200人,现已输出1427人,占任务的118.92%,其中有组织输出200人,已输出288人,占任务的144%。年,全乡外出打工实现经济收入达96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8.23%。

二、主要经险和做法

为做好年度的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于年月日专题召开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对年度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有村委会支书和文书、各所站负责人、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42人参加会议,由于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底圩乡劳务输出和各项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

三、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

1、抓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宣传与广大劳动者切实利益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的实际事例,着力报道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做法,着力反映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经验等。

2、营造环境。要形成氛围,鼓励外出务工,应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发展劳务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能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3、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亮点。坚持把宣传工作和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重点。增强宣传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力度。

4、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运用上级的扶持政策抓好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劳务培训,集中资金投入,打造亮点。

5、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强乡、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及管理服务机构,多渠道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6、加强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跟踪服务制度。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劳务输出范文篇7

1、劳务输出发展及现状。我乡劳务输出起步80年代中期,当初输往地区仅限于本省本县威远镇、西宁、海西等地,输出对象主要是头脑灵活的农村青年,从事的工作多数为建筑、服务性质,后期逐渐扩大到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输往地也从本省扩大到广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根据调查统计,我乡有农业人口2.0495万人,农村劳动力1.2025万人,已外出劳动力有4864人,占总劳动力的40.4%。并且输出人数从2000年的3900人次,达到2008年7000人次,劳务收入也从2000年的516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544万元,可以说,外出务工者绝大多数都是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青壮年,是农村人口中最具创造力的人,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普遍高于农村平均水平。

2、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基于目前农村的现状,我乡劳务输出有两类途径,即有序输出和无序流动。其中有序输出包括劳动就业部门、县、乡政府、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介绍输出;而无序流动则包括亲朋帮带的、自闯天下的输出,这也是目前我乡劳务输出的主渠道。

3、劳务输出产生的积极作用。我乡富裕劳动力8415万人,占全乡总劳动力的70%,2009年我乡提出了劳务收入突破3000万元的目标,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农村人口能否实现小康。而劳务输出则为农村人口增收致富起到了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作用。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能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而且为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注入新的活力。

二、我乡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1、择业期望值过高,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我乡农村青年劳动力虽然大部分已外出务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着靠山吃山、守田为家的陈旧观念,摆脱不了“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认为外出务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块钱,不愿到薪水较低的一些的岗位去就业;而有的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到企业,刚到企业后,不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和工资制度,更不去熟悉掌握工作技能,而是看到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工资较低,第二天就走人了。

2、劳动力素质不适应。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加快升级调整,用工单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全体力型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小。而目前我乡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是无序流动,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一技之长,不但外出后工作比较难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3、信息供求渠道不畅通。目前我乡甚至全县的劳动力市场培育乏力,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仅有的几家职业中介机构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上,难以形成规模。信息的上传下达没有一个可以全面覆盖的网络,最好的也只不过是利用电视游字广告信息,以至于造成有的农村青年想外出没有信息,职介机构有岗位却招不到人的两难境遇。

4、对农村青年创业扶持力度不够。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有相当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了少许的资金积累,但要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回乡创办企业或经营,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虽然县政府、县就业局、团县委、县妇联等组织在信贷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务工作,但相对于他们的创业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及扶持。

三、扩大农村劳务输出的建议和对策

劳务输出从浅的层面上看只是劳动力的转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则是一项经济,是劳务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乡作为互助县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劳务输出就是一条捷径。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使其形成劳务经济,长远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切实给予加强:

1、加强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扩大农村劳务输出,进而使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尽其所能,要在全社会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一人打工,致富一家”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农村青年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认识提高,消除顾虑,自觉、主动、勇敢地走出去。同时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积极鼓励青年务工人员就地创业。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者整体素质。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基础性工作。通过县职校加大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进而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作为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工作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来抓,要确立素质第一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和劳务工自主选择的“自主培训”多样形式,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可在现有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尝试应试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新课题,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和自我创业的水平。

3、加强信息保障,构建服务体系。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建立外出务工需求的信息网络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使用工需求信息能上下畅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构建中介服务平台。要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地引导农村青年有序输出。

4、加强创新工作载体,形成推动合力。要在原有工作载体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可在外出务工较为集中的行业或城市建立协会,便于沟通和掌握信息。要实现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作用。如可以更多地发挥职校培训专业针对性强、培训后输出率高的优势,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务输出对象的竞争能力。同时加大培养劳务输出经纪人(带头人)力度,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形成整个社会群体共同促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合力。

劳务输出范文篇8

一、该镇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及特征

镇地处县城西南110公里,全镇总面积220.5平方公里,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1885人,农业人口11294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394人,该镇已初步建成板栗、茶叶、蚕桑和劳务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是我县西部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

镇农民素有外出劳务习惯,也是我县劳务大镇,全镇有超过半数的人外出打工,2013年全镇外出打工3665人,劳务收入达到3440万元。劳务输出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占输出农村劳动力的87.2%,在家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2013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434元,其中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1.9%,经营性收入占26.6%、财产性收入占9.7%、转移性收入占11.8%,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镇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其特征是。

(一)有组织劳务输出数字逐年增长。截止2014年3月,该镇输出劳动力3571人,就地转移1189人。外出劳务中由政府、劳力资源局(就业局)、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2287人,占到劳务输出比例的半数以上,相对集中分配在山西、长三角、珠三角、省中部和北部等地区,随着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部分已走向管理阶层、技术岗位。

(二)外出劳务收入普遍不高。外出劳务呈现两栖状态,以季节性为主,农闲时外出劳务,农忙时回乡务农。常年在外打工的每年能够拿回两三万元的收入,但绝大部分只是赚点小钱,而且只是以初级劳务为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比例较低。

(三)务工者回乡创业热情高涨。镇党委政府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镇为1209户3655名贫困户建档,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定了镇整体发展规划、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茶叶、蚕桑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户精准扶持规划。吸引了很多矿老板返乡,建成了油湾大鲵养殖有限公司、三观庙电站、象园茶厂、金龙家生态养殖基地等,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个,使得丽光、象园、山庄等集中搬迁户就近工作,提供农民工再就业岗位400多个,推进了该镇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提高了该镇城镇化水平。

二、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一)打工者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8%,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7%,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3.5%。因而70%以上仅限于采矿、建筑、纺织、机械、电子、家政服务等行业,从事脏、重、累、险的工作。

(二)遭受职业病危害情况突出。一些中小企业对职业卫生重视不够,车间缺乏通风、除尘、排毒等基本职业病防护设施,生产环境差,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其中尘肺病患者最多。

(三)个人权益缺乏保障。不能保证农民工劳有所得,企业欠薪行为依然存在;部分企业未能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食堂、住宿、洗浴室等生活服务设施不齐全,看病就医、孩子上学是问题;遭受歧视,不能与城市人享受同等待遇。

(四)人身安全缺乏保障。一些地区地下矿山、石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缺乏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监管存在差距,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给社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三、关于劳务输出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组织体系,提高组织程度。依托劳保所摸清农村适龄劳动力的现状,建立健全就业需求的信息网络和镇村级服务网络,建立输出劳动力档案,搞好跟踪服务。结合县劳动部门提供的劳动力转移渠道,将该镇劳动力分层次、按供需、有组织地输出。

劳务输出范文篇9

一、基本情况

1、总体规模。*镇总人口3.9万人,劳动力总数为2.1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7000多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33.33%。在外务工人员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最多,达4340人,占总数的6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2*0人,占总数的29%。

2、职业分布。据调查,*全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以餐饮业、服务业以及一些低技能性的制造加工业为主。务工中男性主要从事中等或重体力劳动,女性因为心灵手巧,大多从事电子装配、服装、鞋业加工、玩具生产和服务行业。

3、工作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务工人员的流动是经过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在职业介绍所成立之前为○。二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性。*镇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广州、东莞、柳州、南宁等地。在广州、深圳、东莞占80%以上。

4、收入情况。*镇目前外出务工人员中,由于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务工收入整体偏低。月收入400-750元的占绝大部分。

二、现实效果

1、扩大就业,稳定大局。*镇人多地少,全镇目前有耕地面积2.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4亩,远远低于全县人均耕地面积1.84亩,加上地方工业经济薄弱,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确保富余劳动力充分实现就业,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扩大就业领域,缓解了*镇的就业压力,有利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2、提高素质,增长见识。从总体上说,*镇外出务工者因受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和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整体素质明显偏低,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者为数甚少,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而通过劳务输出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他们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3、加强沟通,增进交流。*镇外出务工者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流动为*镇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架起了桥梁,大大缩短了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大量的信息返流,既让农村里的人们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业观念和市场理念,也为扩大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增加收入,促进发展。劳务输出成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型产业”。据统计,20*年*镇实现劳务收入3600万元。占全镇经济总收入的33.71%,人均劳务收入923元,仅此一项就为*镇人均增收42元。劳务输出给广大农村家庭增加了经济效益,资金返流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一些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致富后,在镇开发区购置宅基地建房,促进了人口集聚,加快了城镇化建设进程。近几年,*镇陆续有一些具有较强经营意识的劳务人员带资返乡创业,如大团村甘泽由、甘泽铁两兄弟,在广东学到了种花技术后,带资回乡租田种植菊花,带动村民种花致富。尚黄村的黄胜、黄qi祖等在广东养猪获得成功后,毅然带资带信息回乡发展养猪业,掀起了*小区规模养猪热潮。

三、存在问题

1、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不够健全,盲目流动比重大。*镇劳动职业介绍所成立前,务工人员流动主要是通过自发性和裙带性等方式来实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给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就业的人员,不从自身条件出发,盲目外出找工,常因各种原因或“无工”而返,或上当受骗,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应有的损失。此外,无序化的流动也给输出地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镇劳动职业介绍所也是为了解决务工人员上述问题率先在武宣成立的。

2、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培训提高工作尚未启动。尽管劳务输出使*镇广大劳务人员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也造就了一批致富先进个人。但是,因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整体素质依然较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抗衡的能力不强。特别是“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导致大批既缺文化又缺技能的劳动力只能从事一些简单劳动或低技能性的职业,其比重约占务工总人数的63%。既降低了劳务人员的经济收益,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自身发展。

3、办理各种手续繁琐,没有真正实现方便、快捷、简单。据调查,一个外出务工人员需要办理的证件包括婚育证、边境证、暂住证明等,要办理完所有的手续领表、盖章、验证,要找村委、计生所、计生局等有关部门,最快的也要2天以上,务工者普遍反映办事效率较低。

四、措施与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们认为,无论是现在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劳务输出仍将是*镇解决农村问题,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1、建立劳动档案,夯实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劳力档案是组织劳务输出的基础性工作,*劳动职业介绍所成立后,认真做好全镇劳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工作,为有序组织输出做好积极服务。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输出人员素质。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劳动职业介绍所成立后,积极联系武宣县职业中学、县党校及柳州、来宾等有培训资格的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增加与发达地区用工单位、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务工者的就业竞争能力,转变务工者的就业观念。

3、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外出务工,依靠劳动致富的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劳务输出工作的深入发展。引导、鼓励广大劳务能人返乡创业,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加快地方经济建设。

4、搞好服务,做好劳务输出的引导工作。劳动职业介绍所为务工者代办证件,减少务工者跑县城办证的麻烦,为务工者提供各种服务便利,然而由镇职业介绍所的工作人员代跑,既花费大量经费,又浪费时间。建议县级计生等部门简政放权,把办理计生证的审批盖章权放给乡镇计生部门把关,方便务工者办证。

劳务输出范文篇10

关键字:对外劳务输出经济劳务人员

一、我国发展对外劳务输出的意义

1.发展国际劳务输出是缓解国内巨大的就业压力的需要

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但同时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劳务输出向国外(境外)转移劳动力从而实现就业无疑是解决我国富余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2.增加务工人员的收入和赚取大量外汇促进经济发展

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事业。

国际劳务人员的工资报酬往往高于国内水平,一般月薪在300-2000美元之间,有的甚至是国内的几十倍以上,从而可以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一人在外,全家小康”己成为劳务输出利益的真实写照。

另外,由于他们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被寄回国内,因此可以为国家积累宝贵的外汇,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缓解我国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增加劳务输出地的地方收入,刺激当地的消费需求,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增进国际交流

劳务输出绝不仅仅是经济的交流,还包括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交流等许多方面。通过劳务输出人员,可以将我国的先进思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图景传播到世界各国,从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减少对中国的误解和不良印象,也有利于为我国的劳务输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4.是借鉴国际经验接轨国际经济的需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国际劳动力市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己经相当成熟。发展境外就业,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不仅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利于了解和借鉴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则和运作规律,促进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可促进我国国内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劳务市场的接轨与融合。

二、我国发展劳务输出面临的问题与障碍

1.对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劳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分支。劳务输出同商品贸易、吸引外资一样,都是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但在改革开放以前,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务输出。1979年以后,在思想认识方面虽然有所转变,但对劳务输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各级政府对商品的出口都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劳务的输出。对商品出口规定了许多优惠措施,对劳务输出却常常加以限制,“重商品轻劳务”,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劳务输出的迅速发展。

2.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高培训不到位

随着当今国际劳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劳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劳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劳务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人员的总体素质还不高,与国际劳务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外语能力差,存在语言障碍、劳务人员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低、劳务人员技术构成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3.劳务输出信息缺乏

在国际劳务输出过程中,能否及时有效的获取相关信息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劳务输出信息缺乏,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非常突出。

我国对国际劳务市场的开发和研究还很不够,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目前国际劳务市场的供求信息变化很快,而我国的劳务输出机构和企业在获取相关的信息方面渠道不多,交流闭塞,大多依靠其自身在国外的办事机构了解市场需求信息,获取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从宏观到微观,从大的项目到零散的劳务需求信息均十分不足,难以抓住国际劳务市场稍纵即逝的机遇。

4.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单一输出渠道狭窄地区过分集中

国外各劳务输出大国的普遍做法是输出劳务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政府间的协议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输出劳务,或是通过个人关系到海外就业等等。输出劳务的方法也很多,如工程承包带动劳务输出,直接与外国政府有关部门或雇主治谈输出劳务等等。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劳务输出的渠道狭窄、经营方式单一,劳务输出工作受到了极大限制。

5.劳务输出行业经营秩序棍乱违规操作现象突出

由于我国劳务输出经营单位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较弱,开拓新市场的能力不强,因此大量企业都挤在我国周边国家的普通劳务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常常置国家规定、行业管理与合同约束于不顾,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和低价竞争等现象十分普遍,行业秩序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我国劳务输出行业的声誉和形象,不利于我国劳务输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我国劳务输出的对策

1.提高对劳务输出重要性的认识

劳务输出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政府的态度与作用,这己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劳务输出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改变只注重商品出口和资金引进,不注重劳务输出的做法,将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大事来抓,纳入其重要工作日程,并制定出发展劳务输出的战略指导思想。

2.加强劳务人员出国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劳务市场对技术劳务特别是高级技术劳务的需求显著增加。我国要拓宽路子,占领国际劳务市场,就要改变以普通劳务输出为主的做法,有计划的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经济、懂外语、有经验的劳务队伍,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档次,而这与完善的劳务输出培训是分不开的。

3.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

在境内外设立一个或多个搜集、研究、整理和传递劳务信息的动态数据库或信息中心。并利用卫星通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彼此的互联和资源的共享,组成一个全国性的乃至跨越国界的,连接我国劳务输出各级主管部门和国外有关机构、国际劳工组织,以及国内外就业介绍机构等单位在内的国际劳务市场信息网络。以便为各劳务输出经营主体及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包括国际劳务市场发展趋势、相关国家的法律政策规定、工资变化状况以及劳动力需求预测、人才信息等在内的范围广泛的劳务信息。

4.为劳务输出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劳务输出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很强的事业,加之“境外工作”的性质,需要相关服务部门做大量工作。如为输出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务信息;提供培训条件,使其接受必要的训练;协助办理出国手续;核查境外雇主必备的文件资料;协助指导劳务人员同雇主签订聘用合同;出现劳动纠纷甚至发生工伤后介入调节,提供法律援助,代其向当地劳动仲裁机关或法院提起申诉,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等等。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需要由我国驻外大使和领事机关出面与当地国政府直接交涉。

5.加强和完善劳务输出的法制与管理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劳务输出己经初具规模。但随着国际劳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营主体的增多,我国劳务输出的行业秩序显得比较混乱,加强和完善劳务输出的法制与管理己刻不容缓。

从目前来看,我国劳务输出规模较小,数量偏少,潜在优势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对阻碍我国劳务输出发展的问题与障碍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对问题及现状的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吴国存.劳务输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