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范文10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4-11 08:12: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优质护理服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优质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根据临床护理情况,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在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112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均分入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观察组为优质护理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降低,其对治疗过程中的沟通交流、环境态度、病区环境及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等的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实施,可显著改善常规骨科护理中的缺陷,减少意外发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随着目前社会人群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疾病治疗和康复要求也日益增强。而目前医院骨科患者大多都是由于不可抗力而导致机体受到损伤的,损伤发生多属意外,其心理变化较为复杂[1]。加之骨科患者大多都失去了生活自理,需要更多的照顾,因此,骨科患者的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2]。选取了112例骨科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对其实施了不同的护理服务,以期从各自的护理服务质量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一个最适于骨科的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112例患者均属于2015年11月~2016年5月来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男62例,女50例;年龄为15~85岁,平均年龄为43.26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根据其自我意愿选择入组,行不同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无显著差异,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取82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不仅需要严格保证手术室的情节环境,同时也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便在患者病情剧变时能够及时作出迅速反应,此外,手术室中医疗事故发生率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手术室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所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能够配合相关调查。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1~76岁之间,平均(37±1.25)岁;胃肠部位手术7例,肝胆部位手术11例,心肺部位手术10例,卵巢部位手术6例,子宫部位手术5例,脑部手术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19~78岁之间,平均(38±1.54)岁;胃肠部位手术10例,肝胆部位手术8例,心肺部位手术9例,卵巢部位手术6例,子宫部位手术6例,脑部手术2例;给予实验组患者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科学技术及医学理念不断提高和更新的同时,护理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护理核心为以人为本,其联合了现代化护理服务理念及对策,从多个方面予以患者优质护理,包括心理及生理护理[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医师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需要在手术室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2]。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接收的76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进行探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进行手术治疗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单号、双号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8.52±5.49)岁;手术种类:12例肝胆手术,10例胃肠手术,8例子宫手术,3例脑手术,5例肢体手术。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8.49±5.37)岁;手术种类:11例肝胆手术,8例胃肠手术,9例子宫手术,4例脑手术,6例肢体手术。组间手术类型、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3]:均由患者本人或者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伴有意识、认知障碍者。③存在肝、肾及心脏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④拒绝参与本次实验者。⑤中途选择退出者。1.2方法。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术前访视,为患者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禁忌、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等,术中严格按照医生嘱咐配合医生开展手术,将手术药品、器械及麻醉药品等合理管理,确保手术室内干净、安静;术后定期随访并开展相应的护理。1.2.2研究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①术前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从多个方面了解患者需求,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状况,以此为依据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的将患者负面情绪消除,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将术前评估工作做好,利用交流、沟通等方式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了解,例如身体功能、患病史、过敏史及各项指标等,合理制定手术护理方案,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手术期间注意事项、禁忌等,帮助其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增强患者手术治疗自信心;术前开展心理护理,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来源进行了解,并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②术中护理干预,由护理人员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确保手术室内安静,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环境,以便主动接受手术;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鼓励、安慰并支持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尽可能的将患者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消除;手术期间,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协助医生开展手术,同时也需要按摩患者身体,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质量管理活动开展期间,通过小组方式调查疾病目前发展状况、手术期间遇到的问题等,明确因素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及对策;制定较为完善的安全质量控制制度,及时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科室,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对于单病种实施优质护理,对于非同种手术患者则开展对应的优质护理路径。③术后护理,结束手术后,由护理人员擦净手术中遗留的血迹,确保手术位置干净和卫生,然后小心将患者送回病房,防止其他损伤。术后,定期随访患者,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了解,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等,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确保其身体营养均衡,并告知患者术后及早开展床下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及抵抗能力。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焦虑状况、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焦虑状况判定依据为焦虑自评量表(sas)[4];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及护理态度3个维度,每个维度10分;护理满意度[5]:总分值100分,总分值为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总分值为60~79分表示较为满意;总分值于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x±s)和计数资料(%)进行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s评分比较(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sas评分均较术前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表2)在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及护理态度评分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新模式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2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护理管理新模式,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患者,在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性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护理管理新模式可显著提升满意度,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管理;新模式;优质护理服务

本组探究中选取56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护理管理新模式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28例作为观察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8例、10例,患者年龄在69岁至28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5.24±5.32)岁;另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7例、11例,患者年龄在68岁至29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46.36±6.35)岁。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92.0%)均高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情况复杂,病种多样,受专业化特殊原因的影响,对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服务质量的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面对和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手术室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对于存在语言认知障碍和转院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0,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2.6±3.7)岁,脑外科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五官科手术4例,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3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13~70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手术类型:脑外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17例,五官科手术5例,普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护理环节进行优化,对各项护理内容进行深化,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2017年1月1日,我院儿科的护理服务中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将2016年全年的9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全年的9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8.98%(97/98),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75.51%(74/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服务中,及时调整了护理中的不合理之处,提高了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深受广大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实施效果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深入改革,各级医院全面开展国家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优质护理指的是通过制订一系列规范、制度、措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儿科是医院内相对特殊的科室,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家属对临床护理有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儿科全面开展优质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96例患儿,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男患儿51例、女患儿47例;年龄2岁~11岁,平均年龄(5.42±0.35)岁。观察组98例,男患儿53例、女患儿45例;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5.76±0.42)岁。组间比较儿科患儿的个人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落实层级管理制度。根据儿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分成三级护理人员,从低到高依次为实习与分管护士、主管护士和主管组长,各级护理有不同的护理职责。1名护理人员至少负责2例患儿的护理,为其提供连续、无间断的全程护理服务。1.2.2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由于患儿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具备自我护理能力,所以临床护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儿的预后。护理文书为改善、制订护理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2],因此应规范书写,尽量省掉不必要、重复的护理记录;通过简化书写,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临床护理中。1.2.3规范仪容仪表。所有护理人员统一着装,学习礼貌用语,突出阳光、温暖的职业形象。在培训学习中加入儿童心理学内容,用儿童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与之沟通。专业、明确的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1.2.4营造轻松、和谐的病房氛围。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用色彩温暖、鲜艳的卡通、漫画装饰病房,将玩具、儿童图书集中摆放在病区一角,让病房充满童趣,让患儿感受到家庭温暖;在病区走廊设置“文化墙“[3],将爱心标语、祝福、温馨提示等内容张贴在墙上;提供”传呼“服务,以便第一时间为患儿提供帮助。1.3观察评定标准。向两组患儿家属发放我科自制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问卷中每个条目均有3个选项: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孕妇是所有疾病中最为特殊的患者,她们来到医院,主要是为了顺利分娩,而传统的护理服务工作比较被动,没有热情,产妇往往得不到贴心的照顾,因此为了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为妇产科患者提供一个最舒服、最满意的护理服务,本实验研究选取300名孕妇作为实验对象,将她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服务,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实验找到传统的妇产科护理模式中的弊端,并加以改正,建立一套优质、舒适的副产科护理模式,为产妇提供最贴心、优质的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选取300名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将她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名产妇,平均年龄21~45岁,所有孕妇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协议,两组孕妇的基本情况,如年龄、妊娠情况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妇科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模式,具体的内容如下: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工作积极性,当班护理人员不可工作懈怠,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个人思想觉悟,激发工作热情。其次,为了使孕妇可以得到最周到的护理服务,将医院的孕妇随机分配在妇产科内的所有医生名下,建立每名医生和护士为5~7名孕妇提供护理服务,归属于同一个医生的孕妇集中在一起,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医生管理和照顾,每名医生至少配置3~5名护士配合护理,同时组内的护理人员需要分工合作,任务分明。再者,护理人需要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学习护理技能,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与孕妇多沟通,仔细观察孕妇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了解产妇的需求,以便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给予孕妇鼓励和支持,以稳定其情绪。在孕妇的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时刻陪护,全程监督,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以确保婴儿顺利出生和孕妇的产后恢复。最后,为了保证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要建立评价、考核制度,把护理环节划分成不同的分值,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比、考核,选出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分值过低的人员也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以此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禁止懈怠懒惰,所有护理人员齐心协力,共同为孕妇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每位孕妇离院后需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对问卷的内容进行统计、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骨科住院的患者103例,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从心理到身体均给予最佳护理,一段时间后给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回收后计算满意率。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后,非常满意61(59.22%);满意32(31.07%);不满意10(9.71%);满意度90.29%。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缩短了他们恢复时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改善了他们在医院的生活质量,疗效明显,得到了临床的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训练;骨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是指以患者为中心,把基础护理作为护理的主要工作,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把护理工作落到实处[1]。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在骨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很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03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1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42岁。所有患者除了骨科疾病,其他方面均良好。

1.2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福建省莆田仙游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统计患者下床活动、术后初次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下床活动和排气时间较早,恢复效率较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睡眠质量;生命质量;满意度

手术室是以治疗外科疾病为主的科室[1],手术室患者疾病的构成较为复杂,一般为危急、重症疾病,手术治疗普遍存在风险性,术后也可能伴随多种并发症[2]。患者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担心手术结果或对手术缺少正确认知,均会导致患者在围术期发生睡眠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影响。常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局限,优质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的干预模式,重在强化质量监控,进行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与全方位手段干预[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福建省莆田仙游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2.37±7.68)岁;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2.40±7.65)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1.2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治疗指征;2)精神、智力正常;3)自主意识良好;4)患者的一般资料齐全;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1.3排除标准1)排除沟通能力异常者;2)排除重症器官功能疾病者;3)排除合并传染病者;4)排除合并其他重症者。1.4护理方法1.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前进行常规的访视、宣教,向患者说明手术注意事项,配合医师实施手术等。1.4.2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1)完善制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完善护理执行制度,设置科学的操作标准,加强配套考核监督,多维度监控护理质量,持续完善护理职责内容,强化手术室安全质控,落实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秩序;2)专业培训: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度,要求护理人员全部掌握手术室护理风险,了解手术室患者护理需求,增强风险识别、干预、应急处理等专业技能;同时,要掌握心理评估方法,关注患者身心状态;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重视专科护理人才培养;难度较高、风险性较大的手术实施前,加强查房与会诊,由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管理;3)分层管理;在实际管理中,设置分层管理制度,根据年资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在护理排班中合理分层搭配,执行专科组长负责制,实施专业质控;4)强化激励:优化激励制度,将患者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和激励护理人员能动性开展工作,切实关注患者需求,根据病房周转率、手术护理难度等科学分配护理人员,重点完善应急干预机制;5)优化流程:优化护理程序,采用全程负责制,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术前规范访视,提高护患沟通质量,加强人文关怀,对患者和家属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开展针对性宣教,促进患者和家属正确认知手术。1.5观察指标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统计患者下床活动、术后初次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4]。满意度:评分>90分,优;81~90分,良;71~80分,中;0~70分,差,总满意率=(优 良)/患者总数。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手术是一种重要的疾病治疗手段,而手术室护理作为手术室配套的医疗服务,可对患者预后造成直接影响[1]。优质护理服务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该种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而言,不仅仅重视病理,更加重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对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意义重大[2]。本文选取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手术的200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8~70岁,平均(50.5±2.5)岁;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49.5±3.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3项内容。术前准备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身体清洁、健康教育等内容。术中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室温度及湿度调节等。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病情变化观察、康复护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