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论文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3-05 22:46:55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产生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初中学生在积累生活常识、自主学习化学以及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化学信息、掌握与运用科学知识到生活中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已经出现瓶颈,主要问题包括:

1.教师考评机制陈旧。在以往的教师工作评价中,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这对初中化学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往往为了追求高分,从而更加注重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注重学生化学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将化学知识有效融会贯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即考试得分高,而实际动手能力差。

2.不注重实验教学。化学教学本身就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需要将实验教学放在重点,在“教学硬件四配套”工程的开展下,有些学校以课时紧为理由代替了以往缺乏实验药品与仪品的客观理由,将化学实验弱化,甚至都无法保障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实验室成为摆设,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约束学生思维。针对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提供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而不是使学生被动接受化学理论知识,教师以讲为主,处于支配状态,设计的问题简单,思维难度极低,问题的答案规范、严格、标准,使学生逐渐失去了思考权与话语权,对化学课程产生了思维懒性,制约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与创造力。

4.把握不准教学内容与课时。化学教学的内容应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后确定重点,集中教授核心知识,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进行学科知识循序渐进的引导,在新课的教学中,要不断帮学生重温、消化、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而很多教师都把握不好这个“度”,教学内容广泛,缺乏重点,无视学生的阶段性认知,使教学内容加深,教学难度加大,新课进度快,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5.课中学习与课后练习的严重脱节。很多教师由于教学的节奏快密度大,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训练便都留在了课后,而课后作业大多又是各地化学考试题,无法有针对性的对化学课程进行训练,不能及时真实的提高训练成果,无法巩固与提高课堂讲授的内容,学生极易产生抄、逃作业,对化学产生懒怠与厌烦心理。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改进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活跃思维,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针对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1.教师考评机制改革。制定教师考评机制时,应当摒弃传统的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理念。考评机制应当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改革。教师应当转变思维,根据新教材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同时注重学生系统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完成化学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力,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融合,有些化学物品比较危险,教师在保障学生使用化学物品的安全前提下,进行实验流程与实验目的的详细讲解,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笔记,归纳知识点,具体了解亲身感受化学现象,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如果学生的实验安排确有困难可以分批次分阶段的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对相关的实验进行操作,同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打开碳酸饮料或是啤酒瓶时为什么会出现溢出的情况,从而引入气体溶解度的问题;教师还可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水的净化方式,从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通过讲解为什么日常生活中重要文件需要用碳素笔进行书写,从而引入碳的性质等。通过联系生活的方式,可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还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3.帮助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点。初中化学的难点一般有化学用语与化学方程式等,这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如何帮助学生记忆突破这些难点与知识的分化点,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与思考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采用小组讨论,教师将设置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指导各小组进行讨论,阐述讨论结果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解常见酸根和离子时,教师可归纳总结出完整的酸根及离子体系,常见酸根包括:so42-(硫酸根)、co32-(碳酸根)、mno4-(高锰酸根)、po43-(磷酸根)等,常见离子包括:cl-(氯离子)、k (钾离子)、ca2 (钙离子)、na (钠离子)等。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在归纳总结后,可用一些顺口的语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如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将元素化合价编成口诀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识别,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化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强化,可达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把握教学进度。教师应结合各种教材,如将人教与湘教、上教、鲁教等多种版本进行资源整合,以重点内容的传授为主,辅以拓展性知识,把握好教学进度,结合学生的阶段性认知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与以往知识的温习。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2

《荀子》里有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概意思是说,教师是给学生传播道理和解答疑惑的。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化学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注意渗透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化学知识。化学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学生学习起来会有难度,没有基础知识铺垫和学习,学生对化学老师更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科学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学好化学,不仅包括课本知识学习,还包括科学学习方法,所以说科学方法教育很重要且必要。

二、科学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及课本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以分四个阶段提高教学效率。感受指在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学生仅对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有基本了解和大概印象,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相类似的内容,自己要注意总结和对比记忆。如讲解常见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时,要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分子构成。联系指将讲解的科学方法和解题思路贯穿学习中,在学习中注意方法和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练习和思考逐渐熟练运用方法。例如,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些金属元素和盐酸发化学反应的化学方式是不一样的,系数也不一样,但都是金属元素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联系金属的相同性质书写方程式,从而举一反三,降低书写难度。应用指通过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在主要物质中掺有其他化学物质,如何检验这种物质的存在等。评价指根据自己建立的科学知识体系判断他人的学习研究是否有价值,当然这要求学生自身知识能力足够高。

2.适时性。适时性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确实有进行科学教育的必要时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化学课本中隐含科学的方法,有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密切,在讲解那部分时要注意渗透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讲解化学理论的来源及相关知识等,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常见的酸性溶液有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如硫酸氢钠,对于其他不常见化学溶液没有讲解的必要。

三、科学教学的方法及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在学习化学分子式及空间结构的时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很难形成空间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和模具帮助,先学习基础知识,再通过了解和讲解揭示其奥秘。例如,在学习一些化学分子式的结构书写时,首先要记得该化学分子式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在画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元素和几根化学键,如写三氧化二铁的分子结构时,先想想其空间结构,或者借助化学模具,再进行书写,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熟记多种化学知识。化学元素太多太乱,很容易记错记混,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记忆,根据自己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最基本的内容有固体、液体、气体。除了状态不同外,还要区分固体的颜色、性质等,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固体,但两者的化学分子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通过分类和比较进行记忆,可以按照状态、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3.运用学到的化学理论对不了解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化学假说法,化学假说法指运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化学原理,对未知的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进行探索,而探索结果就需要时间和真理验证,初中生不能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做出对或错的判断,但是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实,化学假说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创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科学方法的基础。例如,化学家拉瓦锡根据燃烧现象与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相联系,通过思考和研究,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4.善于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归纳所学知识和整理知识体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养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好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从一些具体事例中概括整理出相应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内容和归纳形式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所决定,在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达到复习效果,所以说归纳和整理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时,根据教师思路学习和掌握前二十号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在观察和归纳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电子的排布和变化规律,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从而得到排布规律,这样就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5.充分利用化学课本。学习化学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离不开化学课本,而化学课本中的内容排版就是按照学生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的,这就是一种隐含的科学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例如,初中化学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分为这几部分,地球周围的空气、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自然界中的水、金属与金属矿物、溶液、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其他部分,是按照简单到复杂安排的,简单来说是教材中的一条知识线。抓住这条知识线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能使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3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4

1.在多媒体辅助下营造化学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和概念显得较为抽象,仅仅依赖于文字与语言的讲授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突出语言的具体化。电子虚拟技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结合能够使化学概念的呈现更加立体可感。例如在讲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时就可在动画模拟辅助下使得电子层的呈现更加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微观环境下电子的运动状态,这显然比单纯的语言陈述更加具有说服力。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强化化学实验演示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应用使得化学实验的可见性特征更加突出,是对实验演示效果的一种强化。比如在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中,传统实验操作方式是于大烧杯内进行水和钠的反应,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使得实验的操作地点转变为方形投影试管,将金属钠加入盛有酚酞的水中,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幕上的实验操作过程,不断强化的实验效果使得学生对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

3.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化工生产的模拟操作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的应用,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化学与教学中的化学有效转化,合理突出知识本身的实用性,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大有裨益。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和接触法制硫酸等。由于感性认知的缺乏,因此知识的理解也显得不够深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操作步骤,甚至可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知。

4.通过多媒体应用加强知识可感性

微观的知识领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这对于学生知识交流和沟通也是一种阻碍,若是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知识的可感性,则势必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有机和无机化学反应的模拟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子与分子的组合和分离过程。比如在讲授化学平衡内容时可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来对各个分子的平衡运动进行模拟,这对于知识的直观呈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第一,避免纯粹的课件教学。作为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多媒体教学额展开需要从理解和认知方面明确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切忌完全忽略传统化学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并非等同于纯粹的ppt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并非单纯地对课件进行朗读和翻阅,单一的课件教学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且会严重压制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突出师生之间的交流。作为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学生与化学课堂之间的联系需要突出对学生认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切忌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互动交流的缺少会降低课程教学质量,甚至还有碍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第三,避免教学内容平铺直叙。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有效手段,然而若是使用不够恰当则势必会造成反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课件制作时能够始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处理好课件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突出课件设计的针对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避免平铺直叙,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5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微”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教育行业,“微课”也逐渐兴起并引领教育的新时代。微课内容精彩,灵活有趣,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什么是微课,微课的主要优势以及微课的开展策略,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思考

微课是借助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知识的重点及难点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有四大优势:第一,内容精简、丰富,课堂效率高,是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第二,知识体系明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三,倡导“小步子”的教学原则,课程进度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具有极强的实效性;第四,内容精彩、形式灵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一、科学讲解,提高效率

微课讲授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课前预热。良好的课前预热可以消除学生紧张情绪,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例如,笔者在讲授“奇妙的二氧化碳”前制作了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微课讲授法以视频演示为主,教师参与较少,因此会让学生觉得放松、有趣,注意力更易集中。第二,知识呈现。该环节涉及教学内容的主要讲解过程以及知识点的运作过程,是微课讲授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在视频中植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水的组成”一课时,首先以一个关于水变化的视频,将学生“带到”千变万化的宏观世界,诱导设疑。再利用另一个微课进行微观分析,动画模拟演示水分子的组成及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分离、移动、重组氢气与氧气分子聚成气体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了解水的组成和变化,并能生动形象地把这些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教学中,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以节省更多时间组织互动和开展实践活动。如此,学生既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微课的运用改变了这一弊端。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创设真实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和领悟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当学生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疑难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三、形象演示,深化理解

演示法即教师通过视频直接将实物和事件呈现出来,然后操作给学生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化学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在选择演示视频时,可以侧重一些趣味性强的内容,特别是在演示操练阶段,要注意真实实验的融入,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氧化”的知识时,笔者以桃子作为实验素材制作了一个教学视频:首先,用刀将桃子切开,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分别放置在盘子中,拍照记录桃子的切面颜色。之后,将一半桃子放入盛满盐水的杯中,另一半放入盛满自来水的杯中。按预定的时间放置后,拿出两个杯中的桃子放于盘中,再次对比颜色,发现放在自来水中的桃子的颜色要比盐水中的深得多。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加深了对氧化的理解。化学实验一般耗时较长,直接带领学生操作比较费时,而通过视频演示则变得简单易操作。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解抽象概念,攻克教学难点,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微课教学可以被大力推广应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应紧随潮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设计微课教学,系统划分知识点,以顺利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作者:余翠兰 单位:上海市龙茗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图伦.多媒体设备推动化学教学更形象化与生动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

[2]李学文.多媒体为学生铺就化学学习之路——探析多媒体辅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

[3]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第二篇: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微课的兴起逐渐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并深深的影响着化学课堂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应用策略;因材施教

微课从字面意思上便可以理解为微型课程,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基于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之上,并综合全面记录了整个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微课在应用过程中不但能够反映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教学课件,充分展现教师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反思.通过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结合多方面教学内容,充实化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不但能够生动有趣的讲授新知识,展示教学重难点,而且还主要包括课后的微练习.因此,老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微课与微练习的联系性,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微课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新内容,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集结众人智慧,丰富微课内容,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微课的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通过微视频让学生了解关于氧气的用途,从而引入新课;然后再利用微视频展示“将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到两个瓶子中,一个瓶子装有空气,另一个瓶子装有氧气”让学生观察当木条燃烧的情况,当木条燃烧的越旺,则说明了氧气越多.在这样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微课的教学水平.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如果当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则难以提升学习效率.尤其是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创设良好的化学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受,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初中化学的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开启化学之门”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通过微课教学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化学学科成果或者演示化学实验,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老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微课有效结合起来,合理拓展和延伸书本的知识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点.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好化学,首先便需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身到化学知识学习中.

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合理开展微课教学

由于微课教学具有知识点分散、独立的特点,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是教材内容分析和经典习题讲解,也可以是典型考点归纳总结和方法、经验的讲授.因为微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强,所以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就某个知识点展开深入学习.其中,在开展微课教学时,其微视频的播放节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程度进行灵活调节,为部分基础较差和接受程度较慢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有效克服当前后进生转化的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四、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且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化学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化学实验,一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学实验的演示过程和演示难度,从而弱化了化学实验效果.例如:在关于“磷在空气中燃烧的问题”,由于磷燃烧之后将会生成五氧化二磷氧化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够直接用手触摸或者直接闻其味道.因此,这个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则无法在教室内完成.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展示实验的效果,而且能够保障老师和学生的安全.再例如:在“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氢气爆炸将会发挥巨大的声音,且实验现场较为震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导致学生受伤.因此,老师便可以通过开展微课,利用微视频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样既能够避免学生的安全受威胁,又能够完成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重难点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整合化学教学资源,弥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缺点.因此,在新课程初中化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合理将微课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作者:谷爱红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天润城分校

参考文献:

[1]乐智锋.以微见著,优化教学———浅谈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的功能[j].考试周刊,2015(66):148-149.

[2]索彦霞,巩璐雲,杨月苹.“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9):93-96

第三篇:微课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摘要:结合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实验型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些具体做法和感悟,希望对微课与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型微课;实验教学

在胡铁生老师的引领下,佛山甚至全国都逐渐兴起了微课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入,制作微课的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平台的支持已经日趋丰富。但是微课与具体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还较少,研究层次比较浅,微课是否适用于所有课程,适用于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还需进一步实践检验。本文结合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实验型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些具体做法和感悟,希望对微课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带来帮助。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背景分析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对于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很多学生由于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到位,或由于操作不熟练,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导致实验现象不准确,加上实验只能做一次,很难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了。教师方面,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导致不少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还是急功近利地以达到考试要求为实验教学的目标,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因而改革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二、实验型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总结

实验型微课的应用对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实验型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媒体不同于教参配套光盘上的实验视频,它是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需求设计制作的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的教学功能的资源包,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撬动教学改革

可汗曾说过:“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基础知识的讲授(可以由其他人的视频讲解),而是能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启迪,能够开展群体的讨论与实践。”化学实验型微课的设计、制作、运用本身就是教师解读教材、重构教材的一次创新体验,而网络平台又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启发教学思维的机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大量微课应用到教学中,也将缩短一线教师的讲授时间,让他们能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能让教师不再困于中考指挥棒,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教育、教学本质。

2.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学校教育还处于传统教学为主流的状态,教师讲得多,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基本是“齐步走”,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验型微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了实验型微课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学生优差搭配,分组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让后进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缩小差距。

三、实验型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将实验型微课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实验型微课不能仅仅成为教师上课的替代品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所以,教师不能把实验型微课仅仅用于代替自己上课。教学内容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学生是在变化的,不同的学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微课来释放课堂教学时间,使课堂不再是一言堂,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和引导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实验型微课要重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真实展现

在设计制作实验型微课时要重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真实展现,不能用图片、动画等方式代替。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应该采用现场拍摄加后期剪辑合成的方式来制作实验型微课,以保证真实性。实验型微课可以是实验课堂实录的一部分截取,但是拍摄手法上要有所区别,要运用多镜头拍摄,必要时要有远近景切换,不能一个镜头拍到底。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之水溶性》就是一个固定镜头拍到底,老师站在讲台的实验活动和学生的实验活动都无法清楚展示出来,效果实在一般。做得比较好的实验型微课是《过滤操作》,近景镜头运用恰当、剪辑合理,能清晰看到学生在过滤操作中的对与错,教师也引领学生进行了讨论、评价、归纳、重做实验等一系列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而联系生活中的“过滤”,又能够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针对现阶段微课作品少、优质的专题型微课集更少的现状,我们下阶段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合理分工,整合各校、各科组教师集体智慧,科学选材、设计,制作出更多优质的微课作品,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

作者:杨岳峰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中学

参考文献:

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第四篇:微课视阈下初中化学教学尝试

摘要:“微课”作为新课程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针对性、重现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其本质就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或观点,对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展现。作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课堂导入、化学实验、知识难点突破等诸多教学环节,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尝试

“微课”作为新课程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针对性、重现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其本质就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或观点,对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展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妙灵活应用微课视频,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新课导入,微课有奇效

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常采用“语言式”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化学史,讲述相关典故,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化学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用得多了,会产生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耗时低效”的感觉。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微课形式加以解决。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时,同样是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洞内,而人却平安进出,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二氧化碳气体。先前,我使用的是讲述故事的导入方式,这个故事离奇,非常符合初中生猎奇的心理特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故事的文字描述过于简单,又缺乏相关视频,因此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改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我从网络中节选了相关片段,配以声音旁白,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导入存在的问题,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再如《水的组成》这节课的导入。先前,我总是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法,现场演示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问题在于,实验准备耗时耗力,演示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网络上现存的一些视频资源又过于陈旧,并且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果断采取微课教学,提前在实验室录制相关演示实验视频———电解水实验、氢气燃烧实验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效果直观生动,并且由于视频上是自己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教学效果特别好。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

二、实验教学,微课显身手

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微课,缓解传统化学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演示实验制作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规范操作和实验现象,同时将教师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更多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使课堂更充实有效。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中,我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再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这个时候,我可以一直在学生身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如果这节微课由学生演示录制,教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我立即召集另一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化学实验室完成了该内容的微课录制,稍后在课堂教学时展示,让学生深感震惊和兴奋,确实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验证了我此前的想法。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应用,也可以在同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三、难点突破,微课见功夫

很多化学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知识点以微课程形式呈现,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独立自主地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既避免题海战术,又增强学习主动性,有利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对《常见的酸、碱、盐》这章知识难点的突破上,我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但是不论我怎样提高自己的讲授能力,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反复率很高。介入微课教学后,我归纳出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物质,在实验室指导部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制成微课,并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气氛比预期的活跃,学生看到同伴验证的实验结果,学习热情高涨,关注度很高。最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测验,毫无意外的,成绩优异。微课教学的尝试,笔者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坚信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但微课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能解开所有的“锁”,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使命,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的学习平台和课后温故知新的载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对微课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充分体现微课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同时对微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做好检查反馈,以便用好、用活、用实微课这件课堂辅助的利器。

作者:蔡建世 单位:晋江市高登中学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2]陆凯.从“微课”视域角度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2014,(8).

第五篇:初中化学中使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妙灵活地应用微课视频,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抽象的微现世界,微课具有更自现、生动的表现,易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司提供更安全、效果更显著的实验素材问适度弥补学校实验教学的不足。微课虽然在化学教学中作用显著旦下能完全代{l李课堂教学,它只能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微课北学实验;教学应用

微课作为现代教育领域冈d刚兴起的一不幅了生事物,解放了我们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诸多束缚和限制,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而开展的主要以视频为呈现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短小精悍、主题性强烈、可循环播放、知识再现回顾、教学资源最大化等特点,近年来受到渴求教育变革的广大师生的热捧,微课的兴起和推广使我们学生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一不幅朽趋势。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应用微课辅助教学以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昔就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i炎几点不太成熟的感悟。

一、借助微课可以循环播放的功能,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再现以便巩固和理解

微课的出现弥补了过去化学课堂中的大而全且关注时间较长导致学生易分心的不足,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微课是围绕一个化学知识点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幽卜常明确、讲授的内容是一个片段,知识点可以涵盖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教法、学法等知识的讲解和展示,用精炼而简明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勤巴问题讲清楚,如有必要还可以再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便解惑和巩固。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恰有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鳄必这一新课的时候,制作了一节相关内容的微课指导学生课后浏览,本节课的难度和关键点在微课中反复再现、反复强调有利于学生突破难度,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微课的合理使用不仅适合于现代化学知识的传播,而且对于学生个体化学习、深度化学习化学知识都有很多的帮助。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复习过程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调节视知i播放的快慢,不太清楚的还可以反复回放再现,慢慢嘴嚼消化,对于一些在学习上接收较慢的学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借助微课丰富多彩的影像、图画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新课导人采用叙事式、提问式、实验式等方式,用久了会感觉形式略显单一,这就要求我们要适时发生改变,微课的出现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问题。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j卿这.新课的时候,以前一直用实验的方法引入新课,实验现象明显且学生参与度高。1旦有三在的问题是实验准备时间较长,且演示时可能存在眼高f低的问题影响实验的效果。怎样解决这.问题呢?我尝试了一些方法但总感觉有缺憾,直到微课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首先我布置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仁氧化碳的带$lj和研卿的微课视频,然后在观看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讨论,学生们积极讨论气氛热烈很多基础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解决,在学生们讨论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使基础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和延伸,这样就使教师省出了很多基础知识的讲解时间而着重点拨、解决学生的生成问题,从而使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课后教师又对微课中的难度和关键点进行了再强调、再编辑、再优化以有利于学生突破难度、巩固重点。教师借助微课丰富多彩的影像、图画和音乐并进行适当的再编辑、再优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借助微课的实验功能,可以弥补部分实验器材不足带来的影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教学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学校化学实验的开展刚开始还基本能够完成,但随着仪器的老化、损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相关的部分实验就可能准以为继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可能有的教师会不以为然不矢叼;觉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但友部分教师没有被暂时的困难吓倒,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就尽量创造条件去完成,教师做有心人去制作、阵划敞视频进行实验演示,同样育断民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女匡皇交师引导学生学习水的净化这.新课的时候,我补充了“蒸馏”实验以利于学生了解蒸馏水是纯浮闷勿的知识。由于蒸馏瓶和冷凝管已不是实验室必配仪器,所以现在实验室已不能完成该实验。我使用了水的蒸馏实验微视频未让学生观察水的汽化和液化的全过程,同时也能深人了解蒸馏水是纯净物的相关知识。微视频的观看给学生的记忆非常深刻,更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也弥补了实验器材不足带来的影响。

四、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微课在使用时存在一些困惑和不足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微课是围绕一个知识点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微课内容非常精炼以便能够在三到五分钟内讲透、讲实,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一个知识片段且对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用精炼而简明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里把问题讲清说透,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最大化的答疑解惑,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帮助非常大,但由于微课是刚刚兴起的新的教学形式导致教师的制作和运用还不太成熟或昔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网上的微课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有相当一部分制作水平较低甚至是简单的重复,而制作比较出色的微课界面.般都不太友好导致该资源很难被我们教师再编辑、再优化来使用。短短几分钟的微课教师要把它制作得比较成功却下太容易,因为这需要教师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和一定的技术设备的辅助,因此短时间内微课的储备下足导致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还有较大的难度,还需我们广大的化学教师不懈的努力和提高。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微课虽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完全代{l李课堂教学,它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微课在教与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为化学教育教学服务未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需要我们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究。

作者:俞增荣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第六篇: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实施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深化了理解,活跃了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学习情景;探究式学习;原则;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讲桌做实验,学生围着讲桌看实验,一直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一种颠覆传统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使教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传道、解惑”失去当年耀眼的光环,不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创建微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我县新城初级中学是省教科院批准的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验学校,笔者加入了这一课题研究。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微课内容选择

“燃烧的定义”和“着火点”是“燃烧和灭火”这节课重要的概念性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但对燃烧的定义仍然模糊,对“着火点”的概念更是理解不够准确。如有的学生认为,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殊不知“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时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制作了微视频,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微课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的载体,是“翻转课堂”的信息源,是“翻转课堂”的灵魂。也可以说没有“微课”就不能实现“翻转课堂”的“翻转”。“微课”直接决定课前知识信息的传递,影响课内教学活动的设计,影响课内“翻转”的教学效果。可见,“微课”设计质量如何,决定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于是笔者根据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微课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并在片头片尾中插入轻音乐。学习内容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流行元素,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环境。在知识讲解时,用微信聊天、明星对话的形式引出教学内容。这样的微课,学生愿看爱看,愿意反复观看,感觉到观看视频是一种享受。因此,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知识、新问题。笔者根据“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微视频内容包括:观察演示实验,寻找燃烧条件;提出猜想假设,探究燃烧条件;根据现象对比,归纳燃烧条件三个部分。前两者是事先录制剪辑好,插入到制作的ppt中,再用录频软件录制配音。并在微视屏中提出以下思考问题:(1)如何给燃烧下定义?(2)你认为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3)日常生活中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吗?

三、精心设计任务单

利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观看视频后,根据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和要求开展自主学习。这种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就可以实现课内“翻转”,而是需要一份高质量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达成目标的可行性,也影响着课堂实现翻转的质量。“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质量不仅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统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灵魂的作用。笔者在“自主学习任务单”达成目标栏中是这样设定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目标的:观看微视频、教材、学习资料,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从而理解“着火点”的概念;掌握“燃烧条件”实验探究的方法。这个“达成目标”的设计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清晰地知道该怎样做,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在“学习方法建议”栏中提出的建议是: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归纳整理相关知识。学习任务栏中设计了【任务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任务二】:知识梳理,明确要求;【任务三】:观看微课,巩固新知;【任务四】:自主检测,上传疑问。这一做法,使教师退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后台,前台让给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教师开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四、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自主学习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课堂学生知识内化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于是,笔者在教学的前两天将制作的微视频放到上海复兰科技提供的k6kt平台上,同时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回家利用电脑或父母的智能手机登陆观看,或到学校微机室登陆观看,并要求学生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提出的问题要仔细观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对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重复观看、深入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自主检测、进阶学习中的收获和疑问及时记录,并通过k6kt平台上学生账户反馈给教师,为教师二次备课和课内交流、讨论奠定基础。从学生对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自主检测客观题回答看,不少学生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盲点和误区。从观看微视频提出的问题和进阶练习测试中反映的情况看,学生总体掌握情况良好。尤其是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判断正确率相对较高。但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对燃烧的定义仍然模糊,对“着火点”的概念更是理解不够。(2)不少学生虽然能记住或会背诵燃烧的定义和着火点等概念,却不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只有产生疑点或问题,才有思考、有创新。在k6kt平台上学生账户反馈给教师的信息统计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全班64位同学共反馈83个问题。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

五、课堂知识内化

由于学生课前是通过观看微视频和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而微视频所聚焦的是本节课中某一知识点,教学内容有限,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缺乏完整性的认识。这就有必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防止知识碎片化。笔者首先对什么是燃烧、哪些是可燃物(视频展示:木头、石子、玻璃、酒精、棉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是着火点、灭火的原理等概念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达到见木见林。接着提出:1、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吗?2、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只要有氧气,可燃物就能燃烧吗3、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让学生在课内进行自主探究,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于是笔者在给出燃烧会污染空气的结果后,问:“你能不能对微视频中燃烧条件实验的探究进行改进,避免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请每组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试管、烧杯、胶塞、热水、白磷、红磷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方案草图。”各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画出了实验方案草图。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到讲台展示实验方案草图并加以解释。全班同学经过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第3小组实验方案设计得最好。他们的实验方案是:用两只相同的大试管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塞紧胶塞,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实验方案确定后,各个小组进行实验,看到在热水里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充满试管,而在热水里试管中红磷没有任何变化。又问:“能不能只用一只大试管就让水中的白磷燃烧呢?”学习小组经讨论后得出方案:用大试管直接罩住水下的白磷即可。由于白磷遇热融化不容易罩住,造成实验的失败,若该实验操作不当,也可能会造成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为了安全,笔者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看。为解决第二个问题,笔者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到蜡烛熄灭后白磷还能继续燃烧,说明锥形瓶中依然存在氧气。同时,蜡烛熄灭,白磷燃烧,也说明二者燃烧时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并不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只要有氧气,可燃物就能燃烧。紧接着,追问学生:“以上两个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都需要氧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呢?请你用老师提供的镁条、酒精灯、二氧化碳等器材进行实验,观察一下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到,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从而证明,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以上三个问题分别通过小组自主探究、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及视频,加深了对燃烧定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翻转出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能力,翻转出学习中同学之间的同伴互助,翻转出师生之间更深入的交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被动者转变成学习的主宰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制作微视频,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良好效果。

作者:谢天华 张振飞 单位:濉溪县第二中学 濉溪县新城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景教学;优化策略

要想有效提升初中化学的情景教学水平,就必须要创新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保证较高的学习和探究热情,进而充分满足教育体制的内在需求。

一、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旨在要不断变革以往的教学方法,要借助化学情景,让学生掌握好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培养,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创设化学情景的方法中,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受不同化学情景中的化学现象,这对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化学课堂效率也会得到飞跃性的进步,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与此同时,在初中化学情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堂所学的化学内容记牢、记透。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要将初中化学实践教学与生活情景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做到结合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意义重大。例如:以“松花蛋的传说”为例,在皮蛋的发展和制作保存过程中包含着众多化学知识。在案例情景创设分析中,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保持着高度的学习兴趣。首先,进行实物展示,将松花蛋和一般蛋样品展示出来,在对比中产生制作松花蛋的兴趣,进而探究配料。其次,在实验引入环节中,可以在课堂中以播放录像作为引入物,教师或者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吸引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化学实验探究可谓是首先,具有着明显的吸引力。此外,也可以借助新闻进行引入。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毒皮蛋”的相关新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化学教学的高效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教师要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的优势,将学生带入到化学教学的海洋中。

二、初中化学情景教学的优化策略阐述

(一)创设矛盾情景。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用户学生知识相矛盾的问题,创设出矛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比如:在学习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规律时,学生会对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归纳,在盐溶液的使用下,排在后面的金属能被排在前面的金属置换出来。教师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来”?一些同学会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时,教师要开启实验环节,将金属钠投入硫酸硫酸铜溶液之中,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久之后钠浮游在液面上并开始游动,慢慢形成蓝色不明物体,大量气体也会随之产生,却没有发现红色铜析出来,与定义并不符合。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也豁然开朗,在常温状态下,应该排除掉与水反应的活泼金属,比如钠、钾,因为他能够先与水反应并生成碱。进而在创设矛盾情景中有效提升了对化学知识的深层理解程度。(二)加强趣味故事和多媒体在情景教学创设问题中的应用。在化学教学时,可以引用一些趣味故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福尔摩斯称烟”的讲述来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重视程度。随即在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借助该故事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判断福尔摩斯称烟方法是否正确,进而达到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拓展应用目的,使学生充分掌握该节学习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加强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录像以及照相等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实现课堂图声并茂,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化学中不可预知和了解的世界,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特征,稳定提升化学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原子内部奥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从内及外展示原子内部的原子核、质子以及核外电子等部分,并对“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加以相应的演练,使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到原子的内部结构。(三)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化学知识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对自然现象也比较关注。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带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创设问题情景,保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溶解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冬季,水会结冰但是酱油和醋不会结冰,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不同密度和冰点的理解,进而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景之中。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化学情景教学势在必行,具有着较强针对性和目的性,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为化学教学增添强有力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在初中化学中,要重视实验,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多种情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通过媒体新闻报道、多媒体、趣味故事、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矛盾情景等方法,创新化学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作者:张利梅 单位:重庆市育才成功学校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7

在初中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化学教师采用自己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演示过后学生单纯观看,无法理解进行实验演示的意义和实验的实际操作感受,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也无法进行深刻的记忆,这就导致了初中化学的实验演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和突破.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师演示而学生观看的不正确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设计和准备时预先准备课堂所需的实验器材,并且精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问题的准备.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参与热情,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且进行主动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化学实验的规律,进而提高其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真正发挥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避免实验演示教学作用难以发挥的情况出现,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对于教学环节的衔接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尽可能的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在观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调动思维,明确规范性操作的步骤,并且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中有关白磷自燃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使之能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实验演示.例如物体的着火点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每一种物质的着火温度是否相同?白磷在低于40摄氏度时能否发生自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大量实验演示可以得出结论,即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颗粒粗细、物体表面积等因素有关.

二、为学生创造实验演示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性的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总是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学生没有参与实际的演示实验操作的机会会限制其思维的发展,也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总结实验技能,明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规则.学生被要求在独立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收获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并且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然而相当数量的初中化学教师处于安全性和其他因素的考虑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能够按照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条件,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演示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在进行规范性演示实验的操作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与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器材和实验的目的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给学生提供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氢气制取的有关实验演示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氧气制取实验原理与装置,并且要求个别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教师在旁边适时的给予指导,在学生出现步骤错误和操作失误时给出及时的提醒和纠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提高教学有效性

尽管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际实验水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实验室中或者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也并不是所有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学校的现有条件下进行.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往往采取仅仅讲解或者简单带过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并不适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教师也只是口头讲解.出于这些原因,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充分进行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部分化学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过程,避免由于教师的简单讲解而造成的实验困惑.例如沪教版初中化学教学中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演示以及工业炼铁等过程,以及其错误操作后会带来的后果以及对微观物质的认识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相关实验视频的播放不仅能够消除实验的危险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实验的了解,弥补了实验室无法进行演示实验的不足.同时,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把握实验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多个感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演示之前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掌握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其完成实验的准确性,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8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教学实验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仅是实验的参观者,一切实验活动都是教师在做、在讲解,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直接参与的机会,这种传统、滞后的实验教学模式带来的常常是低效和无效的实验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了符合现行新课程对学生“创造性地学”这一标准要求,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我们应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让学生成为进行试验操作的主体,并使学生通过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使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我认为,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是使演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的有效途径,因为维也纳著名科学家鲍波尔曾言:“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而且,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欢追本溯源的心理,所以,我们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做中和反应实验“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我让学生作为实验主要操作者,我则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帮助,实验过程中,意外看到气泡产生,于是,我抓住这一现象问学生:“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怎么会有气泡产生?是不是你们拿错药品了?还是氢氧化钠变质了?”学生经过检查核对,确定药品没拿错,然后,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继续试验来对“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和验证,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了各种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是正确的。而后,我又继续提出了问题“那么,氢氧化钠溶液到底是一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了?”这样,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会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二、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传统实验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实验环境、实验条件等的限制,经常会有学生对实验过程观察不清晰、实验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发生,因而导致化学实验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教学作用和价值。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上,并对各科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即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兼备的教学特点,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对于化学实验而言,它可以将抽象的实验概念、不易观察清楚的实验现象等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优化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同时因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视觉分享功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而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讲有关“浓硫酸的性质”内容时,怎样稀释浓硫酸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果只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直白、空洞的说教,对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学生来说,恐怕对稀释浓硫酸的步骤无法有清晰、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这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这个实验具体步骤的视频:将浓硫酸滴入水中,稀释以后产生了大量的热,酸液到处飞溅。这样,我们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使学生对稀释浓硫酸这一实验的正确操作有了正确、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验学习中以饱满的情绪和热情投入。

三、适当开展课外实验,实现实验教学生活化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内实验固然重要,课外实验也必不可少,一定的课外实验,是对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补充和拓展,是课堂化学理论和学生实验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它无论是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还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课堂实验,我们还应将试验场所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出发,去寻找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来感受到,原来化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如此,我们便得到了事半功倍的实验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了“氧化还原”知识之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用榨汁机将一个青苹果榨成汁,观察汁液的颜色,放置几分钟后,再次观察汁液的颜色,然后放入一些维生素c药片的药沫,进行搅拌和溶解,然后观察汁液的颜色变化。这样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而且操作简单、方便的趣味小实验,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第二天来到学校之后,我问他们有关这个实验的结果时,他们兴奋得答道:“把青苹果榨成汁后颜色是浅绿色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深黄色”“但是放入维生素c的药沫后,汁液的颜色又从深黄色变成原来的浅绿色啦!”……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了这个实验的原理,以此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这样形式灵活且趣味性强的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化学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又比如,我们可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菜刀、铁锅等表面上的锈斑,思考使用什么样的化学方法进行去除;也可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自制一些趣味小实验,如洗洁精、肥皂的制作等等。这样,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9

认知同化论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1963年提出的.认知同化论的核心内容是:(1)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是取决于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2)意义学习就是通过新知识和他们的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发生作用来进行的;(3)正是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在认知同化论中,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主要有两个先决条件:(1)学生认可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有一种相互的关系;(2)学习的内容要能够将学生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先决条件具备以后,就要在脑海中形成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这样的概念.

二、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形成上位概念

初中化学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中最基础的阶段,而概念的教学又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步,这里面就有很多上位概念.所谓的上位概念,就是学生认知中的涵盖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如物质、酸、碱、盐等,这样的概念就是上位概念.这一类概念的讲解往往比较抽象.对于上位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演示实验、视频等方式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有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溶解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采取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将等量的食盐、糖、氢氧化钙、硫酸钡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学生可以观察到食盐和糖完全溶解,氢氧化钙部分溶解,而硫酸钡则几乎不溶.在这样的一个直观的感受下,学生就可以理解物质在水中所谓溶解度的差异是具体怎样的一种差异.又如,在讲“碱的概念”时,教师不要急于去下碱的学术定义,而是要告诉学生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的物质可以称之为碱,让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上位概念衍生出下位概念

在学习下位概念的时候,要让学生认可新学习的概念和以前学的概念是有联系的,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使得下位概念的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讲“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个概念可能比较困扰,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明白酸性氧化物是氧化物的一种,而氧化物又是化合物的一种,化合物又是纯净物的一种.这样的一种找上位概念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很快了解什么叫做酸性氧化物.在学习下位概念的时候,可以采用列图表或者关系图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强调概念之间的组合关系

化学概念的学习并不是单一的.化学世界本身探寻的就是物质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有的学生就有疑问:化学中只有四种反应,为什么还会有氧化还原反应?教师要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包含的只是四大反应中的一部分,是对化学反应的另外一种分法.在四大化学反应中,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则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把四大反应和氧化还原之间的关系这样梳理以后,学生对于此部分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印象深刻.又如,关于溶液的概念,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学生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样的一种分法显然是错误的.这就像吃饭一样,吃饱并不代表吃得多,没有吃饱并不代表吃得少,这都是因人而异的.关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也是根据溶液的不同而不同的.当然对于同一种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三、结语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10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