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企业融资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6-26 16:35:13

贸易企业融资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1

1.1直接融资方面。直接融资是指资本需求方与资本供给方直接进行交易的模式,即企业直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达到融资的目的。直接融资的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由于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管理体系,在市场上信誉度不高等原因,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不畅。1.2间接融资方面。间接融资是指资本需求方与资本供给方不直接进行交易的模式,通常指金融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等,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基于资金需求者的经营背景、管理规范性、市场信誉及抗风险能力大小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投放的天平更倾向于国有企业。

2融资性贸易的特点

相对于从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言,融资性贸易具有以下特点。2.1隐蔽性强。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经济活动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进行了规范,如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通过“短期借款”科目反映,发行公司债券通过“应付债券”科目反映,以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融资规模,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融资性贸易中,资金融通的参与方一般先将资金通过往来科目挂账,再通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方法完成融资业务,资金提供方同时增加营业收入,故其隐蔽性强。2.2灵活度高。融资性贸易中,资金提供方通常以实际提供的资金量和时间,按约定的利率计算收益。时间紧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特点之一,相较于从金融机构取得融资的周期长(一项报道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新增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至少需要2~3个月,存量贷款从准备资料到贷款下来也至少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而言,融资性贸易在融资时间、融资期限及融资额度等方面的选择更具灵活性。2.3流程简单。融资性贸易的参与方一般只需通过自身的内部审批流程后,以签订贸易合同进行约定的方式,资金需求方就可获得资金,相较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必须执行严格的审批程序而言,融资性贸易的流程更为简单、便捷。2.4交易复杂。定向采购型、循环销售型和售后回购型等是融资性贸易较为常见的交易模式。以是否有真实货物交付为判断标准,融资性贸易还分有实物交付和资金空转型两种类别。实务中存在不同的交易模式与不同的实物交付交叉组合、与真实贸易穿插进行的现象。从融资性贸易的参与主体来看,资金的需求方为保证资金或货物的安全性,一般会利用其控制的一家或多家关联企业参与(一般定向采购型或循环销售型的交易模式中较为常见),有时甚至会出现法人人格混同的现象,使原本就复杂的融资性贸易变得更为复杂。2.5贸易量大。融资性贸易的标的物一般为大宗商品。一方面,大宗商品数量大,单价高,更适合作为贸易性融资的媒介;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有些民营中小企业购进的大宗商品发生价格下跌,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赌其行情上涨,以时间换空间,往往更愿意采用融资性贸易的方式。2.6国企参与。国有企业拥有国资背景、市场信誉度较高、可抵押或担保的有效资产较多、抗风险能力较强等优势,使其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较高的授信额度,资金实力相对较强。近年来,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压力。基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压力和充裕的资金优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通过融资性贸易进行合作,既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扰,又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贸易双方可谓是互通有无、各取所需。

3融资性贸易风险及防范措施

3.1融资性贸易的风险。近年来,融资性贸易为国有企业增加了销售规模,也带来了丰厚利益的回报,但民营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小、市场信誉度差、缺少有效的可抵押担保的财产,再加上国有企业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蕴含在此类业务中的风险,随着实体经济下滑、资金需求方资金链断裂而集中爆发,给国有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困扰,甚至还面临巨额损失的风险。(1)陷入债务纠纷。近年来,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使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发生债务危机,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和经营失败。民营中小企业道德和信用意识淡薄,致使其通常会将危机转嫁给国有企业。由于融资性贸易的复杂性及国有企业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监督管理的不到位,使国有企业陷入复杂的债务纠纷。同时,民营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有效的资产作抵押担保,国有企业面临巨额损失的风险。(2)有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是我国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实务中,企业通常将融资性贸易的资金挂往来科目,收入反映在主营业务,对该类业务所涉及的关联交易不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由于财务报告反映的融资规模、偿债能力和利润结构等信息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一致,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3)通谋舞弊的风险。一般国有企业都有年度销售业绩和盈利能力考核指标的压力,而民营中小企业通常是以获取资金为目的。由于融资性贸易的形式和实质不一致,给资金提供方与需求方的通谋舞弊提供了条件,如资金提供方通过资金总量控制,年末将存货高价销售给资金需求方,次年初再以回购的方式,以掩盖当期实际经营亏损,达到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要求。(4)犯罪及诉讼的法律风险。由于融资性贸易的实质是融资,不进行实物交付的循环销售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同时,因此类业务链中参与主体较多,除国有企业外,不同主体还可能存在关联关系甚至是人格混同的现象,一旦发生诉讼纠纷,一般均会以刑事犯罪案件为由,使国有企业通过民事诉讼追偿之路受阻。3.2融资性贸易的风险防范措施。(1)依法合规经营,严守法律底线。保证基础交易的真实性是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融资性贸易的参与方一定要杜绝没有真实货物交付的循环销售等资金空转型贸易,严守法律底线,才能避免产生涉及刑事案件的法律风险。(2)重视背景调查,健全客户准入机制。国有企业要健全内部审批流程,建立融资性贸易业务伙伴的准入机制,完善客户的评审制度。在融资性贸易开展前,务必尽量详尽地调查贸易参与各方的资信情况,严格选择上下游客户,科学评估业务的风险,设定融资限额,确保业务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操作。(3)落实担保措施,加强对标的物的控制力。国有企业应在开展融资性贸易前,通过采取资金需求方交纳保证金、提供抵押物或质押物、第三方进行担保等方式,建立严格的保证制度。在对抵押或担保物进行评估后,还必须按法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切实将担保措施落到实处。国有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货权的控制,交易应尽可能选择先款后货的方式,审慎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4)动态跟踪,关注客户的违约迹象。国有企业要建立融资性贸易客户信用的动态跟踪机制,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客户的经营状况和履约能力,根据评价结果选择贸易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并对客户的融资限额进行调整,一旦发现客户有违约迹象,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提前收回资金、加大对货权的控制、及时启动诉讼程序等,尽最大努力减少公司损失。(5)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重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合理设置各类指标的权重,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经营业绩,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助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有利于企业改进管理方法,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的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4结语

综上所述,2015年6月最高法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虽然融资性贸易的合法性已被司法界认可,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对资本市场、金融秩序的稳定所带来的冲击。民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其健康发展,其融资难的问题仍待解决。国有企业也应该重视暴露出来的监管缺陷,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7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孟冠宇.国有企业融资性买卖的法律风险防范[j].经济与法,2017(7).

[3]于玮玮.浅谈融资性贸易风险的成因及防控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6(29).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2

贸易信贷对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小企业发展)的促进往往被忽视。实际上,中小企业日常经营所需获取的资金相当一部分都应该来自于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商业信贷,只不过大部分商业信贷的体现形式不是货币。

相对于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国的贸易信贷水平是非常低的。根据新华社对其征信数据库的统计分析,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企业间贸易信贷所占的比例为10%左右。而欧美国家普遍达到25%左右。低水平的贸易信贷严重制约着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贸易信贷的发展是一个基于市场机制的系统工程,受制于法律和政策环境、贸易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市场竞争及贸易信贷提供者(主要为供应商)的信贷管理水平、社会征信服务和收帐服务的发展、金融机构对贸易信贷的支持机制等多个因素。

现时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的很多内容没有充分顾及到贸易信贷对中小企业发展和整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法律对于应收帐款这种特殊流动资产的物权特征和转让程序等方面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安排,以适应贸易信贷发展的需要。在政府所拥有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开放力度、收帐服务的政策限制、信用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等方面,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保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整合信息、风险评估、应收帐款管理和应收帐款融资的特殊服务,应该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

贸易信贷的发展和市场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贸易信贷才成为一种必要。同时,企业征信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贸易信贷提供者管理贸易信贷的水平也对贸易信贷的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

金融机构对贸易信贷的支持目前也极其有限,银行贸易信贷产品过于单一,纷纷推出的所谓保理服务并没有深入贸易信贷的链条之中,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应收帐款票据的贴现上。一方面,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在管理贸易应收帐款方面仍然处于摸索状态。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竞争仍然不充分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没有能够迫使金融机构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开发更多的面向贸易信贷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贸易信贷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也蕴涵着的巨大商机。

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股东投资和自有资金占将近60%,而本应作为重要资金来源的企业间贸易信贷却只有8%。其中我国中小企业所获取的企业间贸易信贷主要是从供应商处获得的。相比较于从银行借贷,中小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得资金支持要容易和方便很多,且无需支付任何财务费用。且企业获取的企业间贸易信贷越多,其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就越低。

我国贸易信贷发展水平很低,对中小企业经营资金的支持非常有限。

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也较容易进入资本市场。而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大企业经常需要给予中小企业较充分的贸易信贷(赊销和订货预付款)。

完善的贸易信贷机制需要法律和政策环境、企业信贷管理机制、贸易信贷风险转移机制、企业征信和收帐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的支撑。

法律和政策环境

1.企业间贸易信贷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

2.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杜绝行政对经济诉讼的干预,杜绝地方保护。

3.法院判决的有效执行是企业间贸易信贷债权人的最终救济手段。法院判决执行的力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4.应收帐款资产应该受到《物权法》的充分保护。可考虑建立应收帐款资产质押登记制度。

5.《合同法》中关于合同债权的转让制度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合同债权转让的通知制度仍然比较粗放,需要进一步细化。

6.与贸易信贷有关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有待进一步放松。

企业信贷管理机制

1.若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就会采取极其保守的信贷政策,不愿意给予其他企业充分的信贷支持。而受到保守信贷政策损害的主要是中小企业。

2.在一些垄断行业和部门,国有大企业信贷管理的羸弱进一步阻碍了市场的开放,加大了上游和下游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

3.我国内资企业中年营业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中,只有不到30%的企业设有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而能够发挥实质作用的不足10%。

4.相比较而言,跨国公司几乎无一例外都设有独立的信贷管理部门,而且信贷管理部门和销售、采购等业务部门之间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关系。

贸易信贷风险转移机制

1.信用保险(creditinsurance)

信用保险通过承担大部分贸易信贷风险,直接协助供应商向其买家提供信贷支持,对促进广大中小企业(买家)获得上游厂家和商家(供应商)的商业信贷有很大帮助。

2.无追索保理(factoringwithoutrecourse)

无追索保理不仅直接向供应商提供贸易融资,而且还替供应商承担买家信用风险的管理责任,使供应商有条件并且更愿意向买家(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

3.应收帐款买卖(tradingofreceivables)

应收帐款买卖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贸易信贷发展的水平。

4.信用担保(creditguarantee)

信用担保有助于银行资金进入贸易信贷的链条。

企业征信和收帐服务体系

1.成熟和完善的贸易信贷决策和管理离不开准确的企业信用信息,而这恰恰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非常薄弱的环节。

2.中国征信服务行业的年营业额仅一亿多元人民币,而美国相关行业的营业规模则达到了数十亿美元。充分说明我国贸易信贷水平非常低下,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3.大量价值连城的企业信用信息(如企业的注册资料、企业年检资料、经济诉讼记录、银行贷款偿还记录、房地产及其抵押登记记录等)仍然控制在各个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内部,基本上没有发挥其对贸易信贷的支持作用,急需国家在这些信息的开放方面出台具体的办法和措施。

4.收帐服务是一项非常专业和复杂的管理服务,而在我国被简单的理解为“讨债”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长期打压,至今未能光明正大地开放。应收帐款管理服务的有序开放已经迫在眉睫。

5.同时,企业征信服务和收帐服务也是信用保险行业和保理行业开展业务的基本条件。前者和后者之间的互动作用非常强。

金融服务体系

1.商业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贸易活动之中是贸易信贷的润滑剂。但现时各个银行的贸易信贷在整体贷款规模中显得微不足道。

2.各个商业银行已经推出的保理业务由于没有配套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而主要局限在单笔应收帐款的贴现,远远谈不上真正的保理业务,基本上没有能够发挥其在企业间贸易信贷活动应有的作用。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3

关键词:加工贸易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我国对外贸易连续48个月出现顺差,与各主要出口市场贸易摩擦不断,这与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有密切关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贸易壁垒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因此,在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及时引导加工贸易转型非常迫切。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推动加工贸易转型的政策,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使我国众多加工贸易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倒闭。怎样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摆脱困境,顺利转型成为当下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以来自港澳、日本、韩国、台湾、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降低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受危机影响较大的欧美国家,所以出口下降辐度较大。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11月还出现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大。

(四)企业营销能力普遍弱化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普遍较差,甚至不具备营销职能。企业不研究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掌握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多是按订单委托进行加工制造,设计和销售受控于海外环节,就容易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性。不仅如此,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即便拥有自有品牌,因其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在外销时也宁愿贴牌出口,这就阻碍了企业的升级脚步。

(五)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配套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形式从事加工生产活动,在国内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很少,产业链条也显得相对过短,对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小。如,以加工贸易为特色的浙江省平湖市,其第一大产业服装产业95%以上依赖出口,且大多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第二大支柱产业光机电产业也是“两头在外”,甚至有的日资光机电企业只是把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建在平湖,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根本没有什么产业带动可言。近些年,加工贸易国内采购部分虽有所增加,但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限制加工贸易使用国产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相应的企业为其配套生产。

(六)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增加,加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尤其是加工贸易的监管政策缺乏,难以满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主要针对加工制造环节,而针对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相对不足。其次,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已滞后于加工贸易发展要求,制约了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国内采购,引发大量的国货复进口,也制约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和转型升级。

三、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

1、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服务作用。第一,要根据我国经济及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不断调整现有的加工贸易产业指导目录。同时,要稳步推出各项政策,给企业调整的空间。第二,积极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尤其是涉及加工贸易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改变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对实行国内采购和实现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制约;简化手续支持加工贸易内销。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政策,通过稳定汇率保障加工贸易企业的正常经营。

2、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我国加工贸易要不断从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简单加工装配向中高端的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过渡,而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国家应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促使我国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完善鼓励高技术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高技术产业化,鼓励创新要素向产业流入,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加工贸易。公务员之家

3、大力扶持国内中小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的配套。加工贸易企业主体外资化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为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充分发挥这一现象的有利因素,即建立与外资企业的产业关联,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从而替代部分加工贸易中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这样既可在配套过程中充分挖掘外资加工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又可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的比重,延伸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为此,我国政府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集聚的地区应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培育和支持本土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等设计制造环节的生产能力,并为其创造条件鼓励其与外资企业及国内其它加工企业进行产业配套。让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逐渐实现加工贸易主体结构过渡到以本国企业为主。

4、积极拓展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和资源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如,成立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联保协会及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服务。此外,各商业银行还可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直接贷款计划、贷款担保支持计划、贷款贴息计划方便中小企业融资。

(二)微观层面

1、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工层次。加工贸易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研发,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以技术改造为突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逐渐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另外,在技术创新支撑下,现有的贴牌生产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差异产品创立自有品牌,逐步从简单的oem(贴牌加工)向obm(委托设计生产)和odm(自有品牌营销)转变。如,广东东莞伟易达公司,最初仅从事简单代工,后取得美国at&t品牌特许使用权、制造及销售该品牌有绳电话和配件后,迅速打开市场。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创立了自主品牌,并将年销售收入的7.8%投入品牌设计推广中。目前,公司自主品牌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所有产品比重的75%,品牌效应得到显著增强。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4

摘要:关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理论界早已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并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目前,虽然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已经普遍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根据转型时期我国银行和企业的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包括家庭-企业-银行的三部门两期模型,从我国国有银行的体制积弊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的理论,对不良贷款在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和贸易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同效果,以期对将来的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不良贷款中小企业路径依赖对外开放

一、导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堪称世界性的难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另一方面,在信贷市场上金融机构基于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对中小企业融资呈现“惜贷”行为,表现为在中国的银行体系内部形成逐年递增的巨额存差。此外,由于历史和银行自身的经营行为问题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还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而由于害怕产生新的不良贷款而出现的银行“惜贷”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结合就构成了当前改革的一个两难困境。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压力将进一步的增大,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解决银行体系中存在的巨额不良贷款则是另外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既有的相关文献中将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一般都未做出严格的区分,本文同样将二者等同。实际上基于金融制度的内生性,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逻辑起点理应是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关注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而对其实际需求有所忽视,而对融资需求的研究大都以myers(1984)的融资次序理论为逻辑起点,而张捷等(2002)认为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企业成长过程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而berger和udell(2002)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可部分弥补这一缺陷,此外在他们那份实证研究中还发现我国的中小企业同美国相比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更强。尽管有人强调资本市场欠发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兆生,2003),但考虑到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的现实,这种解释显然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杨思群,2000)。林毅夫等(2001)曾以资源禀赋为出发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特征是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所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方案对多数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来自金融中介的事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转变为金融中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而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标准范式(张捷,2002,2003)。如李扬、杨思群(2001)认为地方性中小银行由于在了解中小企业信息方面的优势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林毅夫等(2001)运用“长期互动理论”和“共同监督理论”对这种信息优势做了更好的阐释。李志赟(2002)基于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比较优势的论断,在银行业垄断模型中加入中小金融机构后的分析发现其可导致中小企业可获信贷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

信贷配给是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的又一重要问题(stiglitzandweiss,1981)。王霄等(2003)基于对传统信贷配给理论模型的考察,将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纳入到信贷配给的内生决策变量中发现在信贷配给中规模歧视的存在,同时发现放松中小银行市场准入有助于增加信贷配给总量并降低抵押品及贷款额度门槛。perotti(1993)和wunner(2000)则各自发展了一个包括不良债务对银行借贷政策影响的模型,主要强调不良贷款对银行信贷行为和企业融资的影响。沿着他们的思路,我们将发展了一个包括家庭-企业-银行的三部门两期模型,从国有银行的体制积弊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的理论,对不良贷款在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内生的决定了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并讨论了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和贸易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同效果。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将发展一个存在不良贷款的银行信贷模型。而对该模型所采用的信贷政策对信贷市场均衡及其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将在第三部分中被讨论。第四部分讨论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对信贷资金配置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第五部分则讨论贸易和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最后第六部分则提出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建议并结束全文。

二、模型假设与构建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发展一个简单的两期模型对不良贷款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一个全新的解释。由于我们的分析目的在于解释银行扭曲的信贷决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所以我们将尽量简化我们的模型。这样做虽然会使得银行的信贷决策和企业的融资决策缺乏深厚的微观经济理论的支持,但是我们的模型仍然俘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经济国家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程式化的事实,即在这些国家的信贷市场上都存在某种扭曲,这种扭曲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1、模型的基本假定:本模型包括两个生产部门,一个由大企业构成的国有部门和一个由中小企业构成的私有部门;一个银行而且它的唯一目的就是从居民那里吸收存款并为生产部门提供融资。家庭则通过在两期内选择消费和储蓄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企业为了在第2期进行生产而在第1期到信贷市场上为自己的投资项目融资,由此可知企业的信贷需求可以从利润最大化的决策中推导出来。企业无法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只能从银行那里获取贷款,这反映了我国金融体制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的事实。此外我们还假设银行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即贷款收益和存款成本之间差额的最大化。企业被假设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这个假设虽然与我国经济中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但它却有利于我们澄清不良贷款对银行借贷行为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

2、银行存在信贷扭曲的原因考究:在计划经济时代银行向国有部门的贷款,在现期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在银行体系中累计形成了数额巨大的不良贷款。而这些不良贷款又会进一步激励银行向老债务人提供展期贷款,因为对银行来讲,通过向老债务人提供贷款不仅能够从新增贷款中获取利息而且还会提高前期不良贷款回收的概率。在此有两种机制可能同时发挥作用,一方面对老债务人提供的新贷款可能会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得以继续并在将来获取利润以偿还债务,另一方面这些贷款有可能为企业将要进行的重组活动提供金融支持,而使得企业在生产中改善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长期来看变成富有自生能力的企业。

3、对银行信贷行为的进一步说明:银行为什么会为在过去有违约行为的企业提供新的贷款,也就是说银行为什么会预期过去不赢利的企业在将来有可能赢利,这种预期是否得当?实际上要使这种预期得当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在过去的违约和其内生的长期赢利能力无关,这符合我国转型经济早期的事实,因为在转型的早期,企业由于受到太多的逆向冲击而变的极其脆弱,所以迫切需要这些新增贷款来抵消这部分冲击;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使企业扭亏为盈而进行的重建活动也往往需要新的资金,虽然这不能构成成功重建的充分条件,但至少会是一个必要条件。只要企业存在成功重建的可能性,银行就存在为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的激励。实际上,还有一点或许更重要,那就是存在某种政治机制,使得银行最终会依赖于政府的救助,而银行为了获取这部分救助的利益而不得不为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直到救助行动开始。而且这种需要和救助的概率越高,老的债务人存活的越多,银行的呆帐坏帐问题越严重,而作为新生部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就会越困难。因为一方面老的债务人存活的越多,债务人违约的溢出效应就会越大,甚至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危及到整个金融系统,危及到整个生产部门的自生能力;另一方面背负不良债务的企业数目越多,这些企业破产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大,政府出于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考虑对这些企业实施救助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4、基本模型的构建

(1)家庭

假定家庭的跨期效用函数采取如下形式:

(1)

其中代表家庭在1期和2期从消费商品1和2中所获得的效用,代表家庭在2期结束时从储蓄中所得到的效用。代表将第2期的效用贴现到第1期的贴现率。

因此家庭在第2期的最优化行为可以描述为下式:

其中代表时期1的存款利率,此外家庭还在第2期从部门1、2和银行那里获取利润。通过求解这个最大化问题我们可以将对商品的需求和对储蓄的供给表示为如下形式:

将上述二式带入上面的效用函数便可以得到如下的第2期的间接效用函数:

而家庭在第1期的最优化行为可以描述为:

而这又可以推导出对商品1、2的需求函数,家庭的间接效用函数为,由此家庭的储蓄可以通过最大化下式得到:,考虑到s1是两期的价格水平、贴现率以及存款利率的函数,所以s1可以表示为下式:

(2)

并且在此我们假设。

(2)企业

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采用如下形式:

产出完全依赖于投入的资本,并且投资是先期进行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折旧,投资只能通过借贷来进行。相应的在某一期的资本是同质的且从上一期获得,因此kj也以可解释为企业所获得的用来购买其他生产要素和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资本的总称。我们假设企业在生产中存在固定成本而且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正利润。

在当前我们的分析框架内,只有企业在第1期的投资决策(等同于第2期的生产决策)才是有意义的。表示企业部门j向银行借款时银行对其索要的贷款利率,由此部门j在第2期的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3)

最大化上述利润函数可以得到下面的对资本的需求函数,它是利率和商品价格的函数:

(4)

(3)银行

考虑到我国经济中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现实,我们假设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完全依靠银行来融资,银行充当家庭和企业的中介,银行的利润来自对企业贷款所获收益与对家庭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的差额。银行的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对银行来讲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在完全有效的信贷市场上(即不存在不良贷款)的条件下,银行对部门1(国有部门的大企业)和部门2(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将索要相同的贷款利率,并且银行的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相等。而在银行存在大量呆坏帐的条件下,他们对不同部门的借贷激励将有所不同。我们假设国有部门以概率q在第2期会获利,并且该获利大于某个临界值d,且d足可以保证企业清偿未偿还的贷款以避免企业破产;以1-q的概率企业的利润位于临界值d以下。虽然在第1期企业可以避免破产,但在第2期由于破产法的强制实施而使得破产不可避免。事实上在破产的情况下,破产企业的所有者没有激励去揭示第2期的正利润,而只会将所拥有的全部租金都侵蚀掉,结果是银行将只能排它的得到由于第1期的信贷而产生的支付。

第二个关键性的假定则是q的大小依赖于向国有部门提供的新贷款的多少,因为新信贷一方面有助于继续维持国有部门的存活,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重建活动提供金融支持,最后正如前面所言为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能够提高政府救助的可能性并最终增加银行的收益。贷款给老的债务人至少在一定水平上会增加国有部门将来的盈利能力并清偿债务。但是新贷款如果提供的过于慷慨也会产生负激励,因为此时负债的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去进行重组活动,而这就降低了企业对旧的债务进行偿还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政府在救助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个上限,即如果超过这个上限,银行从旧帐中获利的能力将会下降。

扩展的新贷款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q产生影响,相应的q和k1的函数形式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而在此我们的分析目的无非是要俘获我国信贷市场中存在的支持老的债务人(国有部门)的信贷偏见的事实,而这一点对我们讨论不良贷款处置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政治经济逻辑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为了俘获这一点我们假设q是一个严格的凹函数,表示如下:

,当,表示临界值,这个函数反映了在正向影响占主导时向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将提高q值,而如果反向影响占据主导作用,负向激励将非常显著的事实。例如如果负向激励作用始终占据主导作用,q就会随着k1单调减少。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在一定范围内q和k1存在正向关系,该假设虽然限制性比较强,但考虑到我们观察到的社会现实,也并非不无道理。

在以上假定下银行通过向国有部门的大企业和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所获得的利润可由下式确定:

(5)

(6)

(5)式意味着银行对私有部门的贷款利率恰好等于存款利率。将(6)式进一步简化可得到,从该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银行向国有部门索要的贷款利率就会低于存款的利率。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银行为国有部门的大企业提供了补贴,因为银行通过向老企业提供新贷款可以提高其偿还不良债务的可能性。

三、信贷市场的均衡分析和信贷资金的配置

1、完全信贷市场

由于我们分析的目的是讨论不良贷款的存在对信贷资金在不同部门之间配置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的,所以我们首先考虑不存在不良贷款的情况下信贷市场的均衡,因为它将为我们接下来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比较的基点。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讨论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会使得下式成立,银行在存款市场上对存款的需求仅仅是企业在借贷市场上对银行贷款需求的镜像而已,而存款利率由银行对存款的需求和家庭对存款的供给决定,即:

信贷市场的均衡结果和信贷资金在各部门的配置可由下图表示:

图1完全的信贷市场和信贷资金的配置

其中k1和k2分别表示对国有部门和私有部门的信贷,kb表示银行对存款的衍生需求即总的信贷市场需求,该市场均衡的市场利率由决定。在没有不良贷款的条件下,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企业可以进入信贷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情况,所导致的信贷资金的配置结果将由各部门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的条件决定。

2、存在不良贷款下的信贷市场均衡

在存在不良贷款的条件下,银行提供给国有部门的贷款的边际收益为而不是。对于任何的,银行对国有部门索要的利率都要小于,因为这是银行的利益所在。对于任何给定的存款利率,企业实际上都会比在这样的利率水平下应该投资的要多(对于,相反的结论成立)。这意味着只要,对于任何给定的,银行对国有部门的贷款都要比完全的信贷市场的条件下大,而对于,相反的结论成立。这可以通过下面的图2来表示。曲线表示银行向国有部门索要的利率为的条件下,国有部门对信贷的需求。但是在存在不良贷款的条件下,银行向国有部门索要的利率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会比较低。这反过来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存款利率的条件下,国有部门对贷款的实际需求要比在完全信贷市场的情况下要大(而对于,相反的结论成立)。考虑到银行对存款的需求实际上是国有部门对银行的贷款需求的衍生需求的事实,银行对存款的衍生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将曲线沿点顺时针旋转得到。

图2存在不良贷款条件下的银行对存款的需求

那么这种对国有部门的借贷偏好又是如何影响信贷市场的均衡和信贷资金的配置呢?很明显由于银行的贷款偏好,在的条件下,对任何给定的存款利率,银行对存款的总需求要比完全信贷市场的情况下大。相应的存在不良贷款条件下的均衡存款利率与不存在不良贷款条件下的均衡的存款利率的比较可由图3表示。此时,均衡的存款利率要比不存在不良贷款的完全信贷市场的均衡利率要高,相应的银行对私有部门索要的利率与此高利率相等,私有部门的对银行信贷的需求较少,向私有部门有效配置的信贷数目也相应的减少(代替了b,代替了),与此相比国有部门在更低的贷款利率水平下获得了与不良贷款不存在的条件下更多的信贷(代替了,代替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异恰好反映了我国银行在向国有部门提供贷款时为其提供了某种隐性补贴的事实。

该模型虽然简单但是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转轨国家信贷市场的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信贷对于私有部门的企业来讲是稀缺的,为了获得信贷支持他们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贷款利率或者在信贷需求方面接受配给的限制。银行对国有部门所存在的借贷偏好不仅限制了私有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而且加剧了整个金融部门的脆弱性。此外,银行实施的通过向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以提高不良贷款收回率的做法看似比较诱人,但其动机可能并非是看到了国有部门有效重建的可能性,而更多的是出于对政府救助的考虑。正是出于对这种政府救助的考虑,使得银行至少可以部分的收回其在第1期发放出去而在2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因此继续向国有部门即老债务人发放新贷款也就成为了银行理性选择的结果。

但是银行所实施的这种继续向老债务人提供贷款的战略所产生的成本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不仅限制了新兴的私有部门的信贷的可获得性,而且会严重阻碍在这些国家中的结构变迁。此外整个银行部门的稳定性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一点从其他转轨国家政府实施救助和不良贷款持续积累的实践中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而且现实已经证明为了阻止不良贷款的继续增长是何等的困难,而这又内生的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图3存在不良贷款条件下的信贷市场均衡

四、贸易部门开放与信贷资金配置和中小企业融资

考虑到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使得我们在思考中小企业融资这个世界性难题时不得不考虑对外开放的影响。下面我们就考虑单纯的贸易部门的开放对信贷资金的配置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而贸易和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的影响将在下一部分中被讨论。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如图4。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信贷市场的均衡由部门j(j=1,2)的资金需求曲线,由银行对部门1的信贷行为所衍生出的对存款的需求为,对存款的总需求由和储蓄供给曲线s决定。而信贷配置的均衡点在图a和图b分别由aa和ba表示。

a)国有大企业

b)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c)存款的需求和供给

图4贸易部门的开放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

贸易部门的开放在这个模型中将会产生三种影响:首先由于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这将改变国有大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其次它将影响到银行的信贷决策;再次它将影响银行对衍生存款的需求,下面我们就对他们依次进行讨论。

由于我们先前假设的国有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在贸易部门开放以后,自由贸易将会损害国有部门的利益而使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受益因为自由贸易提高了私有部门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因此这就会导致私有部门对信贷需求的增加,在此用代替了,而国有部门的贷款需求则从图4a中的下降到了。如果这是贸易部门开放的唯一影响的话,较多的信贷资金将被配给到私有部门,贸易部门的开放将部分缓解银行信贷扭曲的影响。

然而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上述分析忽略了自由贸易的推进将会影响到银行贷款给老的债务人以攫取上期不良贷款的回收的有效性。当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的时候,给老的债务人提供新的贷款对于他们是否能继续生存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对于而言,将会上升,而且贸易部门的开放将会影响到由于银行对国有部门的放款而衍生出的对存款的需求。这可以通过将图4a中的曲线旋转到来表示。

透过图4我们还可以看出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会导致存款利率从提高到,分配给国有部门的资金从的上升到了(即点af),而分配给民营部门的中小企业的资金则从了下降到了(即点bf)。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不但不会缓解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反而通过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加剧了这一进程。最终如果新贷款仍旧被配置到违约率很高的国有部门的话,作为对贸易部门开放的反应,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私有部门就会逐渐萎缩,而且金融部门的脆弱性也会进一步增加。

五、贸易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与中小企业融资

前面我们考虑了单纯的贸易部门的开放对信贷资金的配置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得出结论贸易开放不但无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有可能加剧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的结论。而如果我们将同时考虑金融部门的开放得出的结论可能大相径庭,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之。

金融部门开放的影响如图5

图5金融部门的开放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

该图看上去和我们前面论述的图2很相似,事实上金融部门开放的影响恰好可以通过该图来加以阐释。首先,新进入的金融机构由于没有不良贷款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其经济行为就会类似于完全信贷市场中的银行的经济行为,而不会像现存的国有银行一样对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实施“所有制歧视”。

其次,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尤其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增加整个信贷市场中的可贷资金的数量,而整个信贷市场可贷资金的增加就表现在s曲线的右移,这会使得在同等条件下国有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量都会绝对的增加。

再次,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还可能加剧整个金融部门的竞争,改变原有金融部门的垄断的市场结构,在图5中表现为曲线向曲线的逆时针旋转,而这反过来又会形成对原有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有效约束,减少对国有大企业的救助,避免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最后,由于贸易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可以为国内输入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而这个合理的价格体系可以为企业的重建活动提供一个合理的信号,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避免对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外开放它可以使得国内企业,无论是作为生产企业的国有大企业还是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乃至金融部门的银行都将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而这种竞争有利于他们各自预算约束的强化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六、结论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建议

银行信贷政策的扭曲以及所导致的备受指责的信贷市场的均衡不但自身意义重大,而且会反作用于其他领域的改革政策。通过我们的简单模型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贷款会进一步强化银行继续向上1期就存在不良债务的国有部门的贷款的行为,而这反过来在国有部门的企业大量不具备自生能力的条件下,又会累积形成新一轮的不良贷款。然而向国有部门提供新贷款如果不是出于对国有部门的企业会在将来获利的理性预期,而是出于对国家会基于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考虑对受困的企业和银行自身实施救助的理性考虑的结果,那不良贷款在我国银行体系中的累计就会存在内生化的倾向,而这又造成了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事实上的融资困难。对金融部门尤其是银行的改革要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更具体的讲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转型国家金融部门改革的思考不能不考虑我们从中央计划经济以来所继承的各项遗产,也就是说初始条件是重要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银行不良债务的清理,因为那里继承了太多的从计划经济时代就累积的不良贷款,而包括对银行进行正式的民营化在内的各项改革不得不考虑银行此时已经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的现实。

按照上面的讨论,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首先必须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而只要我们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了国有银行的现存不良贷款,银行改革从而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就不在存在任何障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歧视”也会大大缓解。

其次,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同时渐进有序的放开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改善银行业的垄断市场结构,努力建立一个存在多元化市场主体的金融体系,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使其有能力和动机对中小企业进行甄别和监督,避免单纯的风险转移。同时严格执行企业结算银行的限制性规则,制止企业多头开户的现象,鼓励中小企业与银行保持长期业务关系,并加快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登记体系的建设,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壁垒。

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而其中的重点不在于为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而在于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努力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如大力发展“创业版”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鼓励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等等。

综上,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就在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落后,而造成这种改革迟缓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在我国存在一个由各种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联盟,它们没有动力通过彻底的金融改革去硬化企业和银行的预算软约束。然而这种制度锁定的锁定或者说路径依赖是有成本,而且其成本首先要由所有的纳税人承担,这表现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注资救助计划和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的资金都是来源于所有的纳税人,其次,这一成本将由新兴的私有部门来承担,因为他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手段受到了限制。银行和国有部门侵吞经济租金的大量机会的存在和政府为寻求政治支持而尽量避免企业大量破产的努力的结合构成了迅速及时的处置商业银行所存在的大量不良贷款的最大障碍,使得延缓对大批不良贷款的处置乃至整个金融市场改革的步伐成为各方利益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而这又反过来造成了今天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参考文献:

[1]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海,2001.

[2]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4]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5]杨思群:《小企业金融:理论与政策》[j]《财贸经济》,2000年第3期

[6]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7]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8]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

[9]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

[10]berger,a.n.,udell,g.f.,"smallbusinesscreditavailabilityandrelationshiplending:theimportanceofbankorganizationalstructure".economicjournal,2002,112:32-54

[11]mayers,s.c."thecapitalstructurepuzzle",journaloffinance,1984,39:pp.575-592

[12]stiglitz,j.e.andweiss,a.,"creditrationinginmarketwithimperfectin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1,71(3):393-410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以来自港澳、日本、韩国、台湾、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降低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受危机影响较大的欧美国家,所以出口下降辐度较大。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11月还出现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大。

(四)企业营销能力普遍弱化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普遍较差,甚至不具备营销职能。企业不研究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掌握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多是按订单委托进行加工制造,设计和销售受控于海外环节,就容易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性。不仅如此,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即便拥有自有品牌,因其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在外销时也宁愿贴牌出口,这就阻碍了企业的升级脚步。

(五)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配套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形式从事加工生产活动,在国内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很少,产业链条也显得相对过短,对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小。如,以加工贸易为特色的浙江省平湖市,其第一大产业服装产业95%以上依赖出口,且大多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第二大支柱产业光机电产业也是“两头在外”,甚至有的日资光机电企业只是把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建在平湖,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根本没有什么产业带动可言。近些年,加工贸易国内采购部分虽有所增加,但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限制加工贸易使用国产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相应的企业为其配套生产。

(六)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增加,加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尤其是加工贸易的监管政策缺乏,难以满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主要针对加工制造环节,而针对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相对不足。其次,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已滞后于加工贸易发展要求,制约了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国内采购,引发大量的国货复进口,也制约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和转型升级。

三、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

1、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服务作用。第一,要根据我国经济及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不断调整现有的加工贸易产业指导目录。同时,要稳步推出各项政策,给企业调整的空间。第二,积极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尤其是涉及加工贸易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改变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对实行国内采购和实现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制约;简化手续支持加工贸易内销。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政策,通过稳定汇率保障加工贸易企业的正常经营。

2、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我国加工贸易要不断从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简单加工装配向中高端的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过渡,而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国家应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促使我国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完善鼓励高技术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高技术产业化,鼓励创新要素向产业流入,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加工贸易。

3、大力扶持国内中小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的配套。加工贸易企业主体外资化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为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充分发挥这一现象的有利因素,即建立与外资企业的产业关联,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从而替代部分加工贸易中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这样既可在配套过程中充分挖掘外资加工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又可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的比重,延伸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为此,我国政府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集聚的地区应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培育和支持本土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等设计制造环节的生产能力,并为其创造条件鼓励其与外资企业及国内其它加工企业进行产业配套。让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逐渐实现加工贸易主体结构过渡到以本国企业为主。

4、积极拓展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和资源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如,成立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联保协会及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服务。此外,各商业银行还可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直接贷款计划、贷款担保支持计划、贷款贴息计划方便中小企业融资。

(二)微观层面

1、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工层次。加工贸易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研发,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以技术改造为突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逐渐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另外,在技术创新支撑下,现有的贴牌生产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差异产品创立自有品牌,逐步从简单的oem(贴牌加工)向obm(委托设计生产)和odm(自有品牌营销)转变。如,广东东莞伟易达公司,最初仅从事简单代工,后取得美国at&t品牌特许使用权、制造及销售该品牌有绳电话和配件后,迅速打开市场。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创立了自主品牌,并将年销售收入的7.8%投入品牌设计推广中。目前,公司自主品牌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所有产品比重的75%,品牌效应得到显著增强。

2、积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积极培育自身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这有助于掌握经营的主动权。对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可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并积极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对中小型制造企业,营销重点应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与贸易类进出口企业合作,弥补海外竞争能力弱的缺点,同时,积极利用官方相关网站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努力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

3、大力发展新兴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风险降低。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应在巩固美欧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和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此外,企业也要重视开发国内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开发国内市场对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将会带来更大的机遇。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三)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以来自港澳、日本、韩国、台湾、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降低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受危机影响较大的欧美国家,所以出口下降辐度较大。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11月还出现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大。

(四)企业营销能力普遍弱化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普遍较差,甚至不具备营销职能。企业不研究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掌握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多是按订单委托进行加工制造,设计和销售受控于海外环节,就容易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性。不仅如此,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即便拥有自有品牌,因其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在外销时也宁愿贴牌出口,这就阻碍了企业的升级脚步。

(五)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配套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形式从事加工生产活动,在国内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很少,产业链条也显得相对过短,对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小。如,以加工贸易为特色的浙江省平湖市,其第一大产业服装产业95%以上依赖出口,且大多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第二大支柱产业光机电产业也是“两头在外”,甚至有的日资光机电企业只是把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建在平湖,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根本没有什么产业带动可言。近些年,加工贸易国内采购部分虽有所增加,但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限制加工贸易使用国产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相应的企业为其配套生产。

(六)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增加,加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尤其是加工贸易的监管政策缺乏,难以满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主要针对加工制造环节,而针对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相对不足。其次,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已滞后于加工贸易发展要求,制约了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国内采购,引发大量的国货复进口,也制约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和转型升级。

三、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

1、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服务作用。第一,要根据我国经济及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不断调整现有的加工贸易产业指导目录。同时,要稳步推出各项政策,给企业调整的空间。第二,积极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尤其是涉及加工贸易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改变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对实行国内采购和实现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制约;简化手续支持加工贸易内销。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政策,通过稳定汇率保障加工贸易企业的正常经营。

2、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我国加工贸易要不断从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简单加工装配向中高端的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过渡,而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国家应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促使我国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完善鼓励高技术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高技术产业化,鼓励创新要素向产业流入,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加工贸易。

3、大力扶持国内中小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的配套。加工贸易企业主体外资化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为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充分发挥这一现象的有利因素,即建立与外资企业的产业关联,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从而替代部分加工贸易中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这样既可在配套过程中充分挖掘外资加工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又可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的比重,延伸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为此,我国政府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集聚的地区应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培育和支持本土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等设计制造环节的生产能力,并为其创造条件鼓励其与外资企业及国内其它加工企业进行产业配套。让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逐渐实现加工贸易主体结构过渡到以本国企业为主。

4、积极拓展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和资源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如,成立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联保协会及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服务。此外,各商业银行还可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直接贷款计划、贷款担保支持计划、贷款贴息计划方便中小企业融资。

(二)微观层面

1、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工层次。加工贸易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研发,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以技术改造为突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逐渐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另外,在技术创新支撑下,现有的贴牌生产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差异产品创立自有品牌,逐步从简单的oem(贴牌加工)向obm(委托设计生产)和odm(自有品牌营销)转变。如,广东东莞伟易达公司,最初仅从事简单代工,后取得美国at&t品牌特许使用权、制造及销售该品牌有绳电话和配件后,迅速打开市场。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创立了自主品牌,并将年销售收入的7.8%投入品牌设计推广中。目前,公司自主品牌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所有产品比重的75%,品牌效应得到显著增强。

2、积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积极培育自身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这有助于掌握经营的主动权。对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可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并积极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对中小型制造企业,营销重点应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与贸易类进出口企业合作,弥补海外竞争能力弱的缺点,同时,积极利用官方相关网站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努力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体系日益完善,这也使我国国际贸易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重视风险管理工作,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一些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着一系列融资风险,比较突出的就是面临成本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诸多风险,对国际贸易企业科学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只有大力加强融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但目前一些国际贸易企业在开展融资风险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开展融资风险管理工作,推动融资风险管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1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企业已经与各个国家开展贸易活动,这也使国际贸易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对于国际贸易企业来说,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往往会让国际贸易企业降入危机之中,因而必须大力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加强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活动持续开展,由于国际贸易企业资金量较大,特别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大力加强国际贸易融资管理工作,才能使国际贸易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特别是通过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可以使国际贸易企业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撑,进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具有持续性,否则就会制约国际贸易企业的科学和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一些国际贸易企业面临极大困境;另一方面,加强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有利于完善国际贸易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融资是国际贸易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国际贸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力加强国际贸易融资管理工作,才能使国际贸易企业财务管理更加完善,比如当前有很多国际贸易企业将融资风险管理纳入到财务管理体系当中,运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会计等多种模式,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融资风险管理工作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之,在当前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企业只有大力加强融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使国际贸易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国际贸易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2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融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国际贸易企业来说,要想更好的开展融资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融资风险管理理念。但从当前一些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融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比如个别国际贸易企业缺乏对融资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薄弱,还没有纳入到财务管理乃至企业战略发展当中,导致融资风险管理无法有序进行。还有个别国际贸易企业在开展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特别是没有从国际贸易企业自身实际入手开展融资风险管理工作,甚至存在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不匹配的现象,给国际贸易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2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目前一些国际贸易企业在开展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甚至一些国际贸易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着很多融资风险。比如个别国际贸易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融资风险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因而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融资风险组织体系,融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因而只能从“资金”的角度进行管理,由于其他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等参与度较低,缺乏对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处理,导致融资风险管理缺乏综合性。

2.3融资风险管理模式比较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融资风险管理当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向,但目前一些国际贸易企业还没有将应用信息技术作为重中之重,比如在融资风险管理方面缺乏对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的有效应用,融资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分析,特别是还没有将“互联网 融资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的模式,导致融资风险管理缺乏技术支撑。还有个别国际贸易企业在开展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方面,导致融资风险管理缺乏超前性和战略性,比如个别国际贸易企业缺乏对融资“风险点”的排查和监测,相关的预案比较薄弱,一旦出现融资风险就会手足无措

2.4融资风险管理内容缺乏拓展,一些国际贸易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内容比较有限,还没有将“管资本、管风险、管发展”进行有效融合,导致融资风险管理无法取得突破。比如个别国际贸易企业还没有建立“价值链”和“产业链”融资风险管理机制,还没有将融资风险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导致融资风险管理内容比较狭窄,无法发挥综合效应。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将融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起来,在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缺乏对自身财务状况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在融资的过程中无法形成良性机制,特别是一些国际贸易企业自身品牌建设、信用建设、发展能力等比较薄弱,导致融资受到一定的影响等。

3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

3.1创新融资风险管理理念,国际贸易企业要把创新融资风险管理理念作为促进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大力推动融资风险管理步入科学化轨道。国际贸易企业要将融资风险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切实加大重视程度,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给予保障,特别是要将融资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优化和完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其更具有科学性。要更加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管理系统性建设,从国际贸易企业自身实际以及国际贸易的特殊性入手,重点要在防范国际贸易风险、市场波动风险、资金使用风险等诸多方面下功夫,努力使融资风险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比如应当正确处理好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的关系,在使用和偿还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

3.2完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促进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国际贸易企业在开展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要构建更具有专业化、系统性、多元化的组织体系,比如可以建立“融资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除了财务部门之外,各个部门也要参与到融资风险管理工作当中,共同研究和分析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并从各自职能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要着眼于从“资金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型,大力加强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多元化建设,特别是要根据国际贸易发展情况,加大对利率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的管理,尽量减少风险因素。国际贸易企业还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开展融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使其更具有专业化。

3.3改进融资风险管理模式,科学的融资风险管理模式,对于更有效的开展融资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国际贸易企业在开展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要对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进行系统应用,比如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会计电算化以及erp系统之外,还要建立“大数据平台”和“云会计平台”,通过统计和分析与融资相关的数据,找出风险因素,强化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国际贸易企业还要正确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要在“管”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理”,着力提升融资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建立融资“风险点”监测、排查和分析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融资风险,要制定科学的预案,以更好的应对可能出现的融资风险。

3.4拓展融资风险管理内容,国际贸易企业开展融资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因而融资风险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进一步拓展融资风险管理内容。要将“管资本、管风险、管发展”进行有效结合,国际贸易企业除了要防范融资风险之外,还要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科学设计融资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建立“价值链”和“产业链”管理机制,使融资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融合性。要大力加强自身品牌建设、信用建设和战略发展能力建设,提升国际贸易企业的融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改进融资方式。比如通过大力加强融资渠道管理,建立银行融资、证券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能够解决国际贸易企业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国际贸易企业来说,尽管在我国“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但由于国际贸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量比较大,融资活动比较多,这也使一些国际贸易企业面临一定的融资风险,必须重视融资风险管理工作。从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管理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虽然绝大多数国际贸易企业融资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也能够满足国际贸易企业的需要,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导致融资风险管理缺乏有效性,对国际贸易企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引起国际贸易企业高度重视。国际贸易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将融资风险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重点要在创新融资风险管理理念、完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改进融资风险管理模式、拓展融资风险管理内容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取得更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谢静.国际贸易中融资风险控制与创新措施[j].市场研究,2018(8).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8

(一)贸易融资形式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比例很高,但内部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内源融资匮乏,内源融资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他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较难介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现行的证券管理原则和标准对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由于交易是直接的,资金提供者必须对资金使用者的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而大量中小企业净资产规模低,信用等级低,不具有上市融资的资格。我国的大银行也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信用歧视(审批程序多)

由于中小企业市场风险大,企业倒闭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堪忧,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又无人担保,银行考虑到安全性因素等对中小企业惜贷、俱贷,对中小企业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而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繁杂,存在信用歧视。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等,极为繁琐。

(三)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由于中小企业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建立,信用评价难以操作,银行很难筛选出守信企业,无疑会使银行“慎贷”和“惜贷”,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时,不仅受到贷款与否的置疑,而且,即使能够申请到贷款,贷款规模也同样会受到限制。社会信用总体状况较差,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一)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立法和配套扶持政策

针对贸易融资形式单一,应出台一些具体的法规、条例,完善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的法律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让优质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有待于企业上市制度、交易制度、监管制度和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最终推出创业板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要积极改进企业债券额度管理办法,允许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切实降低企业发行债券的实际成本。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大量形成和实现规模扩张的相对完善的技术市场、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等,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立法和配套扶持政策。

(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充分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形象

首先,必须规范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明确界定企业的产权关系。在良好的企业制度条件下,中小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如何促使企业将利润转化为内源融资能力。加强企业管理是中小企业盈利和长期发展的保证,因而也是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增强的保证。同时,中小企业要善于约束自己的投资和扩张行为,不要试图逃避债权人的监督。

(三)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服务支持体系

针对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服务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加快信用担保立法、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完善担保资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经熟悉民营中小企业状况的担保机构担保,信贷机构可以减轻对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还贷困难的担心,从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程度。

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等特点,银行应在建立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企业资信体系基础之上,制订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及市场潜力等内容的审查,从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情况、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及资信情况等资料,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李丽霞、徐海俊、孟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

[3]贾淑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三维分析》,经济管理,2005(1)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9

关键词:国贸企业;跨国融资;风险控制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但国际经济局势并不稳定,使得部门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我国大部分国际贸易企业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到目前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国际贸易企业依然面临着融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通过加大融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预防与控制融资风险,推动国际贸易类企业长远发展,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国际贸易企业跨国融资现状分析

现如今的国际经济局势对我国企业发展有利也有弊,国际贸易融资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引入资金,另外企业也面对着更高的风险。国际贸易融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融资双方并不在一个国家内,彼此之间的交流不是很方便,加上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沟通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偏差,直接影响到交流结果。同时,国家之间的国币种类存在差异,造成货币流动不便,交易时容易受到货币利率波动的影响,如利率高时融资、利率低时结算的话,会让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因此企业融资要考虑汇率波动情况,避免利率浮动影响企业发展。融资时企业信誉度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融资,如果选择的融资公司不可靠,会给企业造成经济上损失,还会浪费企业时间,造成企业成本增加,甚至让企业错过自身发展的机会,企业要重视合资对象的选择。

二、国际贸易企业跨国融资风险控制问题

(一)跨国融资理念不够先进。在国际贸易公司发展过程中,要想保证企业融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但就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企业所开展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而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理念和精神,在处理问题上畏首畏尾,而且一味地沿用以前的老方法,过于保守,解决问题缺乏主见,缺少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将融资问题纳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甚至企业未来战略发展进程中,导致企业融智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二)跨国融资控制体系问题。至今为止,在进行融资风险管理过程中,很多国际贸易公司还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甚至很多贸易公司在进行融资管理过程中计划不清,没有条理,缺乏针对性,增加企业融资风险,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危害。例如,有的企业因为没有意识到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而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将整个融资管理工作交由财务部门负责,由于财务部门缺乏足够的处理技巧和经验,仅从“资金”角度予以关注和处理,导致其他部门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不足,从而导缺乏市场风险把控能力,导致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缺乏综合性。(三)跨国融资风险管理落后。部分国贸企业跨国融资时依然采取传统方法,并未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如跨国融资时没有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融资风险管理是缺少风险分析,使得风险管理工作缺少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与分析。此外,缺少融资风险预防制度,不利于风险管理控制。

三、国际贸易企业跨国融资风险控制方法

(一)建立健全跨国融资风险控制体系。国际贸易规模较大,涉及较多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属项目公司、项目部等,这意味着国际贸易有必要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管理众多分公司、子公司及项目部。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化要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标准,并筛选各类有用财务信息。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建设,但普遍存在信息实效性不足、信息共享性不足。财务管理模式构建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交流制度,同时将各分公司、子公司、项目部的情况考虑在内。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基础也是信息获取。国际贸易各子公司、项目部秉持财务公开的原则上传信息,及时反馈自身机构部门财务现状。国际贸易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健全管理模式,协调各分公司与子公司,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相互牵制,实现信息化建设。(二)规范财务信息化流程。1、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财务流程规范化建设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统一财务信息口径,有效整理分析原始数据,实现共享财务信息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企业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凭据、账簿等记录,达成真正共享财务数据的目的。2、提高流程的实用性。国际贸易公司的财务部门,要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全面采集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改变传统业务行为结束后才能收集信息的模式,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直接将相关信息处理为信息凭证,实现内部各部门系统之间的衔接,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促进国际贸易市场竞争力提升。3、优化资本结构。首先,企业需要提高内部资金的平均化程度,合理地控制负债金额。为自身获取有利的融资地位和机会,奠定良好的实力基础。其次,建立完善性的财政管理体系。对财务人员工作职能进行明确,要求其做好财务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理。优化财务报表,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判断企业的盈利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经营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实力,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三)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1、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企业应用财务成本管理时,强化采购成本管理关系到后续成本控制效果。如零配件选择自制或外购时,要考虑零配件的取得成本与企业生产能力。企业内部有生产相应零部件的设备且无法转移生产能力时,此时决策时不需考虑设备成本。企业决定自制或外购时只要对比变动成本与外部购买成本即可;当企业有零部件生产设备且可以转移生产能力时,企业要考虑相关的机会成本,决策分析是利用产量成本,保证生产成本最低。此外,采购原材料时,要根据需求科学分类处理原材料,根据类别制定采购方案。同时,构建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与管理制度,并建立协调机制,对库存进行科学管理,降低企业缺货风险出现的可能,同时还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购的成本。2、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企业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保障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质量。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持续优化考核手段,了解各部门、员工的情况,有效融合外部监督与内部考核,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1)构建完善的预算分析制度。建筑项目定期召开预算分析的会议,并对预算执行情况全面掌握,及时分析预算执行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有效的改建措施,及时纠偏,顺利完成预算目标。(2)建立预算管理工作考核制度,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将下属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对预算编制、分析、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如果相关部门与当事人拒不履行预算外开支的审批手续,管理层要追求其责任,为全面预算落实保驾护航。(四)提高财务会计人员信息素养。会计人员的自律提高是培养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一步,而不断的让他们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提高,提高反应和自身业务水平非常有必要。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可以做到清廉正直,成为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的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适应一直发展的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工作能力。会计岗位轮换制度在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通过会计工作的交接可以将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等问题尽数消除,将每个人的责任和工作领域划分完整,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这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清廉度有了较高的保障,而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岗位轮换前财务机构负责人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企业财务部门全面落实制定的岗位轮换制度,给每一位财务人员提供参考,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避免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从业的清廉程度,防止会计从业人员以权谋私,来谋取个人利益,施行多头监管模式,明确正确统一的监督措施,扫除监督盲区等等,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很有必要。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企业数量增加,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控制融资风险,改善传统融资风险控制不足的情况,推动国际贸易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海峰.民营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研究———以艾派克收购利盟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3).

[2]李达.跨国并购融资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3]孔略.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8.

[4]丁岩.国际金融动荡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

贸易企业融资范文篇10

(一)贸易融资形式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比例很高,但内部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内源融资匮乏,内源融资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他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较难介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现行的证券管理原则和标准对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由于交易是直接的,资金提供者必须对资金使用者的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而大量中小企业净资产规模低,信用等级低,不具有上市融资的资格。我国的大银行也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信用歧视(审批程序多)

由于中小企业市场风险大,企业倒闭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堪忧,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又无人担保,银行考虑到安全性因素等对中小企业惜贷、俱贷,对中小企业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而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繁杂,存在信用歧视。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等,极为繁琐。

(三)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由于中小企业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建立,信用评价难以操作,银行很难筛选出守信企业,无疑会使银行“慎贷”和“惜贷”,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时,不仅受到贷款与否的置疑,而且,即使能够申请到贷款,贷款规模也同样会受到限制。社会信用总体状况较差,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一)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立法和配套扶持政策

针对贸易融资形式单一,应出台一些具体的法规、条例,完善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的法律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让优质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有待于企业上市制度、交易制度、监管制度和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为最终推出创业板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要积极改进企业债券额度管理办法,允许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切实降低企业发行债券的实际成本。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大量形成和实现规模扩张的相对完善的技术市场、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等,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立法和配套扶持政策。

(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充分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形象

首先,必须规范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明确界定企业的产权关系。在良好的企业制度条件下,中小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如何促使企业将利润转化为内源融资能力。加强企业管理是中小企业盈利和长期发展的保证,因而也是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增强的保证。同时,中小企业要善于约束自己的投资和扩张行为,不要试图逃避债权人的监督。

(三)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服务支持体系

针对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着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服务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加快信用担保立法、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完善担保资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经熟悉民营中小企业状况的担保机构担保,信贷机构可以减轻对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还贷困难的担心,从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程度。

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等特点,银行应在建立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企业资信体系基础之上,制订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及市场潜力等内容的审查,从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情况、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及资信情况等资料,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李丽霞、徐海俊、孟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

[3]贾淑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三维分析》,经济管理,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