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栽培技术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13 17:21:53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
绿色栽培是现代化蔬菜栽培需要关注的重点。想要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更好的蔬菜产品,保证蔬菜产品的稳定产量以及食品安全,就必须提升蔬菜栽培的生产技术水平。正确应用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配合科学的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可为蔬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实现蔬菜的高产,也能有效避免农药残留、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发展情况与现存问题
1.1我国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发展情况
1.1.1蔬菜栽培标准化为了提高蔬菜品质,在我国的蔬菜栽培产业中已经基本普及了温室大棚蔬菜栽培的模式。通过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模式的实施,能为蔬菜作物的生长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不仅能促进蔬菜植株生长发育,也能提升土地资源与时间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必须摆脱传统农业生产的落后观念,重视对设施农业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整个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拓展,才能更好地满足农产品市场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体现出蔬菜栽培产业发展的标准化特点[1]。1.1.2蔬菜栽培规模化随着耕地的不断整合,蔬菜栽培产业在向规模化生产逐渐转变。采用温室大棚进行大面积的蔬菜栽培,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显著提高菜农的经济收入,对改善蔬菜生长环境、减少农业生产污染、保证蔬菜产品的食品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设施农业蔬菜栽培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蔬菜栽培模式,由设施农业蔬菜栽培产出的蔬菜也更受消费者青睐。1.1.3设施蔬菜产品多样化在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模式下,能够获得的设施蔬菜产品也更加多样化。温室大棚的运用解决了自然环境对蔬菜栽培的限制,可以保证消费者在一年四季都能购买到不同季节的蔬菜产品,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菜品,北方地区也能购买到新鲜的南方蔬菜产品。这也体现出我国蔬菜栽培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1.2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首先,在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温室大棚结构、尺寸设计不合理,温室大棚内部设施过于落后等问题,不能满足蔬菜作物生长需求。如果温室大棚设计不合理,所使用的基础设施、设备不能达到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会影响蔬菜作物的生长,最终获取的效益与蔬菜的品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也必然受到影响,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也加大了蔬菜栽培的劳动量,获取的效益也不能令人满意。这会降低菜农应用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积极性,不利于产业发展。其次,由于多数菜农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菜农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并不扎实,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蔬菜栽培的规范性。菜农不能根据蔬菜品种的习性与生长特点来合理运用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会降低蔬菜的成活率,进而蔬菜产品品质也会受到不良影响,降低消费者购买设施蔬菜产品的消费欲望。最后,在某些地区的设施农业蔬菜栽培产区中,化肥的施用量过高,导致蔬菜栽植的土壤发生严重退化、土壤盐渍化现象经常发生,这都不利于设施农业蔬菜栽培的长远发展,不能让蔬菜获得最佳的生长状态[2]。
2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技术要点
2.1搭建温室大棚的技术要点
设施农业蔬菜栽培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在蔬菜栽培地搭建温室大棚。温室大棚的搭建质量直接关系到大棚内蔬菜的生长状态,对设施蔬菜的产量、品质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按照技术标准搭建温室大棚是设施农业蔬菜栽培的首要任务。在搭建温室大棚时,要根据产地的土壤、气候、环境等实际情况,对温室大棚整体结构、尺寸规格进行规范化设计。温室大棚所选用的棚膜必须从正规商家购买,必须根据棚膜产品的厚度、材料以及耐久度进行选择。所选用的棚膜必须有较强的抗拉伸能力,材料不含有害物质,同时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棚膜的厚度决定了温室大棚在搭建后的保温效果,良好的棚膜能保证温室大棚整体封闭性不轻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坏,进而保证了温室大棚内部有稳定的温度与湿度。在冬季必须为温室大棚制定有效的保暖措施。在温室大棚搭建完成后还要做好整体的检查工作,避免出现漏风、棚膜破损的问题。在前期易受到大风影响的侧面可搭建防风墙进行遮挡,以此来降低风力对温室大棚的不良影响。为了保证温室大棚内部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效果,要提前准备好保暖物、遮盖物。在温室大棚上设计出相应的通风窗口,在温室大棚内部应配置性能良好的通风、供暖等设备,这样就能为蔬菜的健康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对温室大棚内部环境的控制
蔬菜的生长状态以及生长环境都与自然环境的优劣有直接关系。在进行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时,必须对温室大棚内部的日照、温度与湿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栽培蔬菜品种的生长习性,加以科学的环境监控。通常情况下,多数蔬菜品种都需要良好的采光条件。在日常管理中,在满足蔬菜生长日照时间要求的基础上,一方面做好光照强度的合理调控,另一方面定期清洁棚膜,以此保证棚膜有良好的透光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定时检测棚内的温度与湿度,通过遮盖物的铺盖、供暖设备、定时通风、定时喷洒水雾来对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进行科学调控,让设施蔬菜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具体的技术要点如下。2.2.1光照控制要点采取温室大棚模式栽培的蔬菜,棚内的光照可获得显著提升,相比于大田栽培模式棚内光照可提升50%~60%。如果温室大棚采用的是多层棚膜的结构设计,需要注意多层棚膜对棚内光照的影响,制定增强棚内光照的措施。(1)为了增强大棚内的光照,温室大棚的棚膜应优先选用透光率较好的无滴薄膜。该棚膜材料中掺有多种表面活性剂,能减小水分子与棚膜之间的附着能力,进而促进水滴的滑落,保证棚膜在阴雨天气中也能有较好的透光率。(2)要做好对棚膜的定期清洁工作。灰尘、水滴会大量附着在棚膜上,降低棚膜的透光率。在温室大棚搭建2d后,棚内光照会下降14%左右;在温室大棚搭建10d后,棚内光照会下降25%左右。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清洁棚膜应3~5个月进行一次,在冬季要及时清理积雪,保证温室大棚拥有良好的光照。(3)北方地区在冬季可以在大棚上加装聚酯镀铝膜制成的反光幕,将反光幕悬挂在大棚后立柱上端,反光幕下端垂至地面,即可显著提升棚内的光照效果,增光效果可提升40%左右,这对提升棚内温度有着积极的影响。2.2.2棚内湿度的控制要点在南方地区的设施农业蔬菜栽培中,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棚内湿度往往较高,湿度过高会引发多种蔬菜病虫害。为了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应科学调控棚内湿度。在冬季,温室大棚可选用高保温薄膜作为棚膜,提升温室大棚的保温效果,对温室大棚的边角压实并加固,避免棚膜被大风刮起或出现漏风;对棚膜破损处要及时修补,避免破损范围扩大。在雨季应做好棚内的日常通风,控制好棚内湿度。通常情况下,当棚内湿度过大且温度在10℃以上时,可在中午打开温室大棚的通风窗或开启通风设施,降低棚内湿度。当棚内湿度良好时,应做好棚内的保温工作,保证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满足蔬菜品种的生长需求[3]。2.2.3病虫害防治要点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很难避免病虫害的为害,此时就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设施蔬菜采用轮作换茬的栽培模式,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在日常管理中,根据当地病虫害的特点,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例如在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可有效防治蚜虫;悬挂灭虫黑光灯,可有效灭杀常见的蛾类农业害虫;在蔬菜栽种后覆盖农用地膜,能较好地防治地下害虫。
3结束语
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是在传统温室大棚蔬菜栽培的基础上,对栽培技术与管理的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非常适合目前规模化的蔬菜栽培,这也是加强对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应用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充分满足各项技术要点,从而发挥出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技术优势,促进设施蔬菜产量及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想,翟玉莹.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初探[j].时代农机,2020,47(1):12,14.
[2]张威.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j].南方农机,2020,51(8):47.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运用;水稻栽培
民以食为天,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以往的农业技术已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农业技术,并将其进行推广。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3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加强水稻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的相关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1.1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
农业技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给出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即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1.2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农业经济是我国各项经济中最为基础的,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将农业种植逐渐由传统转向现代化,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即在农业种植中渗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增产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能够推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是一种禾本科植物,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科学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由此体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基础,水稻品种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由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因地制宜,严格根据实际地域情况选择品种,不得盲目选择外来品种,减少风险。2)差别性选择,即在选择稻种时要考虑稻种本身的特点、产量、潜力等以及本地的土壤、地力等因素,以期切实提高水稻产量。3)商品性选择,即在选择水稻品种时,也要考虑市场口碑问题,确保后期销售较好,切实保证农民收入。
2.2育苗
俗话说“苗壮半收成”,育苗是水稻栽培的关键环节。育苗即培育幼苗,原先的意思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育苗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具体要点如下。1)筛选水稻种子,将其中坏种、腐烂的种子以及混淆在其中的其他杂质等处理掉,留下质量高、圆润饱满的稻种。2)晾晒水稻种子,这是为了稻苗能够健康成长,有利于保证酶的活性。3)通过药剂拌种或者种子包衣的方式,提高种子的抗逆性,避免幼苗时期出现各种病虫害。
2.3插秧与整地准备
种植水稻的田地是一种特殊的格田形式,首先要将土地进行整平和压实处理,这样就可以让存在于土壤中的水分快速被水稻吸收,但是不能让土壤过于结实,更不能让土壤结成板状。基于此,可采取旋转翻土的方式,深度控制在20cm左右即可。插秧时,要注意秧苗的深度,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确保幼苗可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营养。
2.4施肥与灌溉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由此可见,在庄稼生长过程中肥料的作用是极大的。但是肥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要跟种植水稻的土壤相配置,通过测土配方技术,也就是根据土壤的成分检测出,并且对土壤的肥力供给情况有所了解,决定水稻在生长发育期的施肥量,配置出真正适合的肥料。在灌溉方面,要做到科学灌溉,因为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必须对水稻各个时期的蓄水量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方可开展灌溉作业。初期的水稻耐旱怕涝,因此要尽量少浇水,将土壤中的水分控制在60%左右;拔期后需增加水量,应浇适量的小水;大喇叭口期,需进一步增加灌溉频率和水量,保证小花存活率,提高水稻产量;抽穗期是水稻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足量供应。
2.5田间管理
做好田间管理是确保水稻高产丰收的重要环节,其涉及的内容也较多,包括水稻补苗、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1)补苗方面。一旦发现缺苗现象,需要及时补种或者补苗。2)除草方面。合理使用除草剂,避免土壤中残留过多的药物,否则会对水稻造成伤害,因此要尽量去使用喷雾式。3)病虫害防治方面。应以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可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减少水稻药物残留。
3水稻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虽说农业技术不断推广,水稻种植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1)对水稻栽培技术的宣传力度不够,而且也没有建立专门的团队,也就是说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体系并不完善。2)农户本身排斥新技术,主动学习的定力不高,不愿轻易改变传统的种植方法。要想解决水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推广体系是必须的,也要对推广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1)进行知识性讲解,在水稻田地进行水稻栽培的实践操作。2)组织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团队,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及时解决农民在种植水稻时遇到的各种问题。3)可在农民中树立典型,营造一种竞争性的氛围,做好各种资源的整合工作,调动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4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的农业技术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基于此,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农户学习新的水稻栽培技术,做好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指导等工作,切实实现增产增收,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瑛.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6,33(4):72-73.
[2]张洪程,龚金龙.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7):1273-1289.
[3]姚雄,李经勇,李杰,等.重庆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示范研究及技术推广建议[j].中国稻米,2015,21(4):197-200.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传统农业生产;影响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国家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蔬菜的栽培技术也不断涌现,现代农业蔬菜种植和栽培技术也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对绿色蔬菜的需求。现代蔬菜栽培技术是指按照国家无公害生产要求涵盖育苗到包装整个流程的一项技术,保障了各个环节蔬菜的绿色生产要求。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1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
1.1转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多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靠经验积累进行蔬菜种植,传统生产模式具有生产水平低、积累慢的特点,而且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产量低,无法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蔬菜栽培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技术发展不成熟,技术比较落后,所以,为了提升蔬菜产量,往往会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应用对土壤造成了一定影响,降低了土壤的性能,不利于提升生产力,而且生产出来的蔬菜往往还存在很多农药残渣,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绿色无公害蔬菜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欢,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加快农业生产转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还需借助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传统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发挥出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价值,实现现代化农业蔬菜生产。
1.2提升了农作物产量
众所周知,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物质具有一定需求。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种植户往往是凭借自身的种植经验来给蔬菜施加肥料,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会增加种植成本,还会因肥料施加不合理影响土壤性能,从而影响蔬菜的生长,降低种植产量。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弊端,现代农业栽培技术涵盖整个蔬菜生长环节,应用到后期的田间管理中,可以对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施加,保障营养供给的合理性,还能避免对土壤性能的伤害,大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1.3保障了蔬菜健康生长
传统农业种植都是借助人力进行播种,播种中很可能因为栽培间隙控制不合理,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不利于后期蔬菜的生长。蔬菜在播种过密会影响蔬菜后期的光合作用,而播种过稀则影响蔬菜的产量,浪费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效益。因此,还需要借助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满足蔬菜的生长要求,现代栽培技术可以合理地控制播种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蔬菜的种植环境,不仅能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还能保障蔬菜的健康生长。
2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2.1保障蔬菜大棚的质量
蔬菜大棚的质量对蔬菜生长具有直接影响,要想提高蔬菜种植产量,还需要在选择蔬菜大棚时保证大棚棚膜的质量。基于此,在建造蔬菜大棚时,要合理选择大棚棚膜。首先,要保证大棚棚膜的保温性,因为蔬菜对温度具有严格的生长要求。无滴保温薄膜在市场中应用比较广泛,该棚膜的抗老化性能比较突出。另外,棚膜在选择时还要注意对其毒性进行全面的检测,避免有毒有害棚膜,从而影响蔬菜的健康生长。大棚棚膜的透光性对蔬菜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透光性好的棚膜可以促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蔬菜积累更多的养分,促进蔬菜生长。
2.2保障充足的光照时间
蔬菜的健康生长离不开光照,要想保障蔬菜的生长发育还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充足的光照可以提升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大棚蔬菜在种植中也需要光照这一生长条件,当遇到阴雨天气无法进行光照时可以进行人工补光。光照在春冬季节强度较弱,容易出现光照不足情况,因此,还需要根据蔬菜的生长要求,保障大棚的光照时间和强度。目前,种植户采用的棚膜基本都是无滴棚膜,该棚膜虽然具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但是该棚膜在制作时采用了活性剂,导致棚膜的水亲和力性能下降,经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水滴,从而对大棚的透光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还需要及时进行清理,保障蔬菜在生长中可以接受充足的光照。
2.3定期进行通风换气
大棚蔬菜种植由于生长环境比较特殊,长时间在密封的环境中,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对大棚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有利于避免出现各种种植传染病,可以保障蔬菜的健康生长。通风换气的目的就是改善棚内的空气质量,降低温差,保障蔬菜生长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另外,还能减少不良气体对蔬菜生长的危害,保障蔬菜更好地进行光照。所以,定期地进行通风换气对保障蔬菜的生长,提升蔬菜的种植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4科学选择蔬菜品种
蔬菜品种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大棚蔬菜在种植时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考虑,避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一般在种植前需要对气候、环境、水文等条件进行分析,从而保障选择的蔬菜品质适合当地的生长条件。随着我国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杂交育种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了推广和使用,杂交品种适应能力强,受到了农户的欢迎。在选择蔬菜品种时,还要结合市场需求来进行筛选。蔬菜品种的抗病、适应性以及耐低温性等品质是非常关键的。另外,还要考虑蔬菜的种植周期,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对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科学选择蔬菜品种,保障蔬菜品种的性能,对蔬菜的健康生长意义重大。
3结论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栽培要点
随着社会发展,农业也在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发展得更加完善,成果显著。现阶段,我国需要针对蔬菜的栽培技术以及栽培要点进行创新升级,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1]。
1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发展情况
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蔬菜的病虫害管理及防治,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及光照,这就对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时期,人们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而不像过去到冬天就只能吃大白菜,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温室大棚技术的研发及推广。我国蔬菜栽培中,温室大棚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还应用于水果栽培中,比如葡萄和樱桃等。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温室大棚技术开始逐渐转型为经营模式,为蔬菜栽培的规模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温室大棚技术的广泛应用,减轻了自然条件对蔬菜栽培造成的影响[2]。首先,温室大棚的内部温度可以随时调节,有效避免高温及低温对蔬菜栽培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温室大棚主要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透光性比较好,大棚内部也可以设置光源,满足蔬菜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条件。再次,温室大棚的通风效果良好,使温室大棚内外的热冷空气进行交换,从而达到温室大棚内降温的目标,满足蔬菜栽培及生长过程所需[3]。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温室大棚的各类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目前,我国不仅建立了一批温室大棚栽培集中地,还根据全国蔬菜的需求量,建立了多个蔬菜集散地,大大缩短了蔬菜的运输时间,保障了蔬菜质量及新鲜度。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温室大棚技术等蔬菜栽培技术为蔬菜的安全性及品质提供了保证。
2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特点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蔬菜栽培技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蔬菜种植及生产趋于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在蔬菜种植过程当中广泛使用先进的设备,在降低了种植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蔬菜种植效率,使蔬菜种植及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其次,蔬菜种植推广更加精准化。在种植蔬菜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及土地特点推广蔬菜种植模式,优化蔬菜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出更多高品质蔬菜。要想使蔬菜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确保蔬菜种植的合理性[4-5]。再次,温室大棚技术更加成熟。目前,我国在种植蔬菜时,主要依赖温室大棚技术,这种种植方式得到了种植户的认可。各地不断扩大温室大棚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专业人才,使温室大棚技术更加成熟。在实际生产中,温室大棚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之处,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现代蔬菜栽培技术的扶持和研究力度。
3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3.1选择蔬菜品种时要因地制宜。蔬菜种植户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通常情况下,冬季光照条件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选择适合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的蔬菜品种。除此之外,农户必须选择经权威机构检验、没有质量问题的蔬菜种子。为了提升蔬菜抗病能力和提高蔬菜产量及质量,农户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合理选择早熟品种。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种子,比如用温度比较高的水冲洗种子,降低蔬菜种子的病菌携带率。在种植时,农户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温度及种植时间,并定期翻动种子,有效提升种植成活率及质量[6]。3.2选择无毒无害的栽培棚膜。在采用温室大棚技术栽培时,棚膜选择至关重要。需要确保棚膜材质中不存在任何有毒、有害成分。除此之外,棚膜还需要耐磨耐损,能够抵挡恶劣环境的侵害。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所使用的棚膜都是无滴防老化膜。这种棚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保温效果好、质量好,可以为蔬菜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3.3选择无污染肥料科学化施肥提高蔬菜产量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施肥,施肥可以促进蔬菜健康成长。现在,随着绿色生态农业种植理念的推广,农户要选择不污染蔬菜及土地的肥料,尽量降低肥料给土地带来的污染。在施肥之前,农户需要考虑当地土壤的特点及蔬菜生长对于肥料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使用有机肥料来栽培蔬菜,但是有机肥料在施用之前需要先消毒。还需要控制肥料的具体用量,避免过度使用肥料出现烧苗的状况[7]。3.4合理通风,保证棚内空气新鲜。合理通风能够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在使用温室大棚技术种植蔬菜时,通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风不仅使棚内空气保持新鲜和流通,也可以有效调节大棚内部的温度,及时排出大棚中的有害气体,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大棚通风口最好选择在避风处。为了保证大棚通风量,还需要适当变换大棚通风口的位置。
4结束语
对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以及栽培要点进行研究,能够提升我国蔬菜种植效率及质量,满足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温室大棚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蔬菜栽培行业发展更具规模,未来蔬菜栽培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杰.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0,40(2):106-107.
[2]韩安红.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浅析[j].农家参谋,2020(1):1.
[3]龚雪静.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18):85,87.
[4]蓝世良.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31):98-99.
[5]李波.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272.
[6]陆金鸣.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分析[j].北京农业,2014(36):19.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栽培技术;农业生产;应用
农业是保障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保障。其中,作物栽培技术主要就是指: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研究,来发现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规律,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及时的采用针对性的调控和栽培技术,确保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我们就应不断的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作物栽培技术,确保能够保障农作物的生产质量,有效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本文就针对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作物栽培技术的概念
作物栽培技术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而是随着农业的发展逐渐兴起。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开始运用作物栽培技术。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避免受到旱涝的困扰,就修建了都江堰以及郑功渠等有关水利灌溉工程,确保农作物能够在旱季和涝季都能得到种植。而随着农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作物栽培技术也融入了较多的环保理念,使得我国农业发展逐渐向生态化以及环保化的方向发展[1]。
2作物栽培技术的特点
通过对作物栽培技术特点的分析与了解,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帮助我们将其高效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确保充分的发挥出其的应用优势,提高农作物的生产产量和品质,以此就能有效的满足我国对于农作物的食用需求,确保能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针对作物栽培技术的特点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2.1季节地域性。季节和地域环境都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对于绝大多数的农作物而言,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要求都较高。因此,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一般都选择在春季,因为在春季,不仅有足够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而且还有充足的水分,这样就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倘若不注重外界环境因素,而是随意进行种植,就会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增大种植成本。因此,在种植农作物时,就应结合农作物的具体生长习性,并选择合适的种植季节,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我国幅员辽阔,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大,不同种植区域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各有不同。因此,农业生产者就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种植原则,确保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2.2系统连续性。随着农耕技术的不断更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也具备了连续性,同一耕地上下茬之间具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农业生产者在种植有关农作物时,就应充分的考虑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确保能够合理的运用系统连续性的特点,以此就能实现对农作物的高效创收[2]。2.3土地依赖性。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无土栽培技术的成功研制,更是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该项技术还没受到广泛的使用,这样就使得我国农作物的种植对于土地的依赖性还很强。其中,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具备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环境条件。因此,栽培技术的使用对于土地的依赖性也很强。在种植农作物时,就应了解种植区域的土壤结构,确保能够根据土壤的结构性质来实现对农作物的种植,以此就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3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3.1提高农作物产量。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作物栽培技术在生产领域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农业生产者就可根据作物栽培技术来筛选出优质的种植品种,确保品种的使用不仅可以预防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而且还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以此就能有效的实现农民的增收。虽然我国粮食供给较为充足,但是人均粮食的储备量还较少,粮食安全也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而通过使用作物栽培技术,就能合理的改善土地的种植结构,保障粮食的种植安全,以此就能有效的保障粮食的种植质量[3]。3.2增加农作物多样性。农作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农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就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而言,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还较为单一,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粮食的正常供应。而作物栽培技术的使用,就能有效的改变这一发展现状,丰富了农作物的种植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粮食的食用多样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业生产者在种植农作物时,就应合理的使用作物栽培技术,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确保实现农村经济的合理转型,以此来不断的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多样性。此外,有关技术人员还应做好栽培技术的创新工作,这样就能实现对农作物品种的有效改良,确保农作物能够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4]。3.3提高食品安全和耕地质量。食用安全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食物的食用,人们不再只是关注其的食用质量,而是更多的关注其的食用安全性。因此,只有加大对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就能培育出更多无公害的优良品种,以此就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耕地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农业生产者对土地使用不合理造成的,且缺乏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的使用结构,影响了土地的使用质量。而作物栽培技术的使用,就能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出现浪费土地的情况,以此就能有效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3.4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作物栽培技术。由于地膜的覆盖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这样就能给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因此,地膜覆盖技术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在具体使用该技术时,就应综合的考虑地膜的覆盖时间、覆盖的方式等有关内容,确保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优势[5]。譬如:在较为干旱的区域,可以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来固定住土壤中的水分,确保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在种植大蒜时,为了确保大蒜能够更好的发育,就可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并确保所使用的地膜应紧贴地面且没有缝隙,这样才能给大蒜的生长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而当大蒜创收后,还应对地膜进行及时的清理,否则就会给土地造成污染,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结语
不断的将作物栽培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对于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避免其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以及有效的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作物栽培技术的概念和作物栽培技术的特点,进而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作物多样性以及提高食品安全和耕地质量等四个方面将作物栽培技术高效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确保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作物栽培成本,保障农作物的生产质量,以此就能有效的满足农业生产的所有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官保.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9):93-94.
[2]万德利.浅析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17):55.
[3]娄光华.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6):37-38.
[4]万高龙.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8,(23):78-79.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6
1当前农业种子栽培存在的问题
农业种子栽培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的重点问题,根据当前栽培情况来看,存在以下3点问题:第一,种植密度大。很多农民为了能够提高产量想尽办法,而增加种植密度便是其中之一,殊不知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不仅产量无法增加,还造成种植成本上升,更严重者还会降低产量。第二,灌溉不科学。新种子品种的出现便要求在灌溉上也随之发生改变,但从当前农民灌溉情况来看,依然采用传统浇灌方法,这使得新品种无法发挥出其本身的优越性。例如,水稻在种植前期常常发生断水过早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水稻产量。第三,施肥不合理。不同类型的种子所使用的栽培技术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选择栽培技术时广大农民都是根据自身以往的种植经验,尤其是在施肥上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但是,农民在施肥上通常十分重视氮肥的施加,而对于钾肥的施肥却没有给予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容易引发病虫害,从而降低产量。
2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改进方法
2.1明确播种条件。播种条件会对种子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若是无法保障播种条件,那么种子在后期所表现出来的抗病虫、营养吸收等方面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温度、天气都会对当地播种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水稻与其他类型的农作物相比较,其对于温度的要求更高,当地表温度高于8℃时才可以播种[1]。农民在种植时应当重视天气所发生的变化,以此来确保温度能够满足播种要求。当播种结束之后,农民还应当在其表面上覆盖0.8cm厚的营养土,不仅能够为种子提供所需要的营养,还能够保障种子在生长时所需要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时要注意播种密度,既不可过于稀疏,也不可过于紧密,否则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2.2科学灌溉。传统农业灌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农业灌溉需求,如果农民不能够根据种子的类型改变灌溉方式,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丧失了新型种子本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面对此种情况,研究人员将新品种的灌溉方法教给农民,其根据研究人员所提供的方法进行灌溉即可,如此能够保障灌溉工作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2]。例如,当水稻生长到施加肥料的情形时,这便需要对其进行浅水灌溉,该灌溉主要目的是确保土壤中的肥料能够施加到每棵植株上。当水稻将所有水分都吸干之后,此时便对其进行晒台处理。在水稻抽穗前15d,此时应当选择“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水稻根茎的生长。当水稻处于当抽穗期时,农民则需要等到稻田内水分干涸以后再进行灌溉,待水稻成熟以后再将稻田内的水分排干。当科学进行灌溉以后,能够满足水稻在各个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从而提高水稻产量。2.3合理施肥。对于农作物而言,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要想实现高产量,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而合理施肥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3]。例如,一般病虫害都发生于阴雨天晴之后,此时农民则要重视施肥处理。如果在阴雨天之前就已经喷洒了农药,此时则要注意对农作物进行二次喷药,其主要是避免由于阴雨天将农药冲刷干净而导致病虫害的出现。与此同时,不仅需要对地面上部农作物进行防治,还需要做好地下施肥,这是因为很多病虫害都是从根部开始发作的。
总之,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而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所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便成了广大农民与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国研究人员需要对种子不断进行研究,并研究出不同种子类型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便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本文针对农业种子栽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使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面提高我国农业产量。
参考文献:
[1]石荃.浅析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1):58.
[2]陈日刚.探讨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4):68,71.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水稻栽培;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分析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虽然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保障口粮绝对安全”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要求,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关切程度。我国人口已经突破14亿大关,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不断提升,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水稻栽培技术显然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技术改革和推广。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但是由于国内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化影响,尤其是在中西部的农村地区,农业技术、生产设备还相对落后。因此,尽快推行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水稻栽培的技术要点
1、科学化选择育苗水稻的育苗重点是选择品种,水稻品种应当满足尽可能大的增加产量,选择应当因地制宜,结合水稻种植地区的地理特性,实现高质高产的水稻。其次,注重壮苗时期,采用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整平压实床土,为利于稻苗的根系发展及水分的下渗,土壤紧实度要求控制良好,不能过于结实以至于板结,随后,将有机肥和土壤按照特定适宜的比例进行配置,最后调整土壤呈酸性。
2、播种准备控制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测试水稻发芽的状况,将种子在常温水中浸泡4小时左右,再将其置于器皿中,定期观察种子发芽状况,成活率需达到80%以上。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浸泡种子前需要晒种,目的是保证酶的活性,时间在3h左右;选种时采用一定比例的盐水进行浸泡,水与盐(nacl)的比例达1.12即可,合理控制好温度在12℃左右,时间为8天左右,随后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洗净,保证适宜的温度,一般25℃即可,进行催芽过程。
3、整地准备稻田耕作采用格田形式,要求土地平整,对于轮耕制度,需要进行翻土过程,为规范性作业,翻土标准控制在深度20cm左右,结合旋转翻土,保证水整地过程的顺利进行,水整地过程目的是改良土壤,保证泥浆质软,泥不外露,并在水整地后期进行施肥。整地过程中,不乏土壤中含草较多的情况,应当采取药物封地灭草的方法。
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肥水管理,另一点是病虫害管理。施肥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通常将人和牲畜的粪便作为水稻种植的基肥,将之与泥土混合均匀,之后再施加有机化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养料;水稻的灌溉主要注意把控灌溉时间及灌溉水温即可,灌溉时间及水温将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一般而言,水稻的灌溉时间控制在每年的7月下旬之前完成,水温控制在18℃左右,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且不影响产量。其次是病虫害管理,控制水稻的病虫害管理主要是采用预防结合的措施,早期进行水稻病虫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除虫除草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关键,应当结合农业推广技术做好控制预防工作,并采取适量农药治理。
三、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在初步的试行中,总结农业推广工作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农民传统生产观念根深蒂固,加上自身文化水平偏低,因此对于新技术的理解、学习和掌握较为缓慢。尤其是一些以来现代化设备,或是新型的种植技术,许多农民存在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主动进行尝试,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也面临重重阻力;第二,国家虽然从宏观层面上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但是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地方农技部门的宣传程度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仅仅停留在报纸、电视报道等层面上,没有在“田间地头”得到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也很难真正掌握农业生产技术,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培训效果;第三,农技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基层农技部门缺乏足够的专业性人才,加上服务意识缺乏,往往是被动的等农民上门询问,才给予技术指导,没有发挥应有的服务职能和主动性。
四、优化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1、科普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完善推广体系,做到基本的服务到位。增加农业技术的专业知识,引进农作物高产高质量的新技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人才的引进,政府加大投资,成立专门去田地里帮助农民实际解决问题的团队,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标准,逐渐解决农民的问题,如病虫害的问题。
2、提高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机制农民对新技术的领悟能力较差,因此,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农业种植技术,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怎么解决,无从下手。与此同时,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就要具备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大各县政府,乡镇的农业技术培训及交流,同时设置竞争机制,实现不同地区的资源整合,做到不同地区相互竞争比拼,共同进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确实落实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结语:农业技术推广是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农民传统思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业技术推广仍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应当客观看待工作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通过转变服务态度和优化工作方式,为实现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动力,进而实现我国水稻的高质高产。
作者:于丽娟 单位:哈尔滨市香坊区农林水务畜牧兽医局
参考文献: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推广;水栽培稻;应用对策
1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解决了农产品产量低及容易遭受病虫害的问题,同时加强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沟通,实现农村经济的顺利发展。下面简述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并结合水稻栽培技术讲解实际应用,最后探讨农业推广技术的改善措施。
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民增收增产带来重大影响作用,同时也是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逐步向现代化转变的关键。农业技术推广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农作物的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确实投入到农村,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但目前,我国实现的过程比较缓慢,原因来自多方面,农村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民的认识度不高,对于水稻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运用性差,过分追求传统的技巧和方法,基于此类问题,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改革性的作用。
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1科学化选择育苗
水稻的育苗重点是选择品种,水稻品种应当满足尽可能大的增加产量,选择应当因地制宜,结合水稻种植地区的地理特性,实现高质高产的水稻。其次,注重壮苗时期,采用农业技术推广知识,整平压实床土,为利于稻苗的根系发展及水分的下渗,土壤紧实度要求控制良好,不能过于结实以至于板结,随后,将有机肥和土壤按照特定适宜的比例进行配置,最后调整土壤呈酸性。
3.2播种准备控制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测试水稻发芽的状况,将种子在常温水中浸泡4小时左右,再将其置于器皿中,定期观察种子发芽状况,成活率需达到80%以上。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浸泡种子前需要晒种,目的是保证酶的活性,时间在3h左右;选种时采用一定比例的盐水进行浸泡,水与盐(nacl)的比例达1.12即可,合理控制好温度在12℃左右,时间为8天左右,随后将种子置于清水中洗净,保证适宜的温度,一般25℃即可,进行催芽过程。
3.3整地准备
稻田耕作采用格田形式,要求土地平整,对于轮耕制度,需要进行翻土过程,为规范性作业,翻土标准控制在深度20cm左右,结合旋转翻土,保证水整地过程的顺利进行,水整地过程目的是改良土壤,保证泥浆质软,泥不外露,并在水整地后期进行施肥。整地过程中,不乏土壤中含草较多的情况,应当采取药物封地灭草的方法。
3.4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肥水管理,另一点是病虫害管理。施肥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通常将人和牲畜的粪便作为水稻种植的基肥,将之与泥土混合均匀,之后再施加有机化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养料;水稻的灌溉主要注意把控灌溉时间及灌溉水温即可,灌溉时间及水温将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一般而言,水稻的灌溉时间控制在每年的7月下旬之前完成,水温控制在18℃左右,保证水稻正常生长,且不影响产量。其次是病虫害管理,控制水稻的病虫害管理主要是采用预防结合的措施,早期进行水稻病虫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除虫除草是保证水稻产量的关键,应当结合农业推广技术做好控制预防工作,并采取适量农药治理。
4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在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中面临着各种阻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点是农民思想意识薄弱以及领悟能力低,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及认可度不高,存在半信半疑的态度,不敢去尝试,造成水稻种植过于传统,不敢创新种植;另一点是国家政策的不到位,国家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实际意义,仅仅通过报纸宣传,字画张贴,现场演示不能解决农民实际遇到的困难。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造成农民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缺乏专门的服务团队。
5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及对策
5.1科普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首先要完善推广体系,做到基本的服务到位。增加农业技术的专业知识,引进农作物高产高质量的新技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人才的引进,政府加大投资,成立专门去田地里帮助农民实际解决问题的团队,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标准,逐渐解决农民的问题,如病虫害的问题。
5.2提高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技术机制
农民对新技术的领悟能力较差,因此,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农业种植技术,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怎么解决,无从下手。与此同时,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就要具备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大各县政府,乡镇的农业技术培训及交流,同时设置竞争机制,实现不同地区的资源整合,做到不同地区相互竞争比拼,共同进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确实落实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作者:熊瑛 单位:达川区百节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刘似海.关于水稻栽培与管理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9
论文摘要从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方面介绍青海东部农业区甜脆豆的栽培技术,以供甜脆豆种植户参考。
甜脆豆属皱粒、软荚型豌豆品种,其嫩荚、种子和嫩梢均可供食用,可鲜食或做罐头原料,尤其是嫩荚鲜甜可口,质嫩清香,营养丰富,很受市场欢迎,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2005年我省从云南引进甜脆豆进行大规模种植,由于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作物有机物质积累十分有利,所引进的甜脆豆平均采鲜荚11.25t/hm2,最高可达22.5t/hm2,收益2.25~4.50万元/hm2,是种植油菜的1.65~3.30倍(当地种油菜的平均产量为3402kg/hm2,以市场价4元/kg计),是种植小麦的4.0~8.1倍(当地种植小麦的平均产量为3961.5kg/hm2,以市场价1.4元/kg计)。目前,甜脆豆已成为我省的特色蔬菜和农民增收的特色作物之一。
1播前准备
茬口一般以小麦、洋芋、油菜、非豆科作物及其他蔬菜茬为主,切忌以豆科作物为前茬。甜脆豆耐肥、不耐旱、不耐湿,要求选用避风向阳,以易排灌、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栽培,特别是磷肥充足的土壤最为理想。适宜我省种植的甜脆豆品种有台湾甜脆豆、奇珍76、甜脆761、甜引1号等。前作收获后,深翻20~24cm。冬季灌水或播前灌水,待地皮半干后结合浅耕整地施足基肥,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5~60t/hm2,磷酸二铵300kg/hm2(或过磷酸钙900kg/hm2,尿素75~120kg/hm2)。氮肥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徒长,形成花而不实,从而影响产量。
2适时播种
播前用40%盐水选种,除去浮籽及残粒,精选大粒饱满无病虫斑的种子,取出后晾干备用。将选好的种子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闷种12~24h,预防根腐病和枯萎病。当地温稳定在3~4℃,土壤解冻后即可播种。我省在4月上旬播种为宜。采用等行开沟点播,播种沟方向与当地主风向相同。一般行距70~100cm,单行种植,株距2~3cm,播种深度4~5cm,每穴点播1粒,播后覆土5~6cm,打细土块。用种量108.7~115.4kg/hm2,保苗密度47.1~50.0万株/hm2。
3田间管理
3.1除草
苗齐后及时中耕除草,要求除早、除小,切勿伤苗。一般在株高5~7cm时进行第1次中耕,株高10~15cm时进行第2次中耕,后期茎叶繁茂,中耕易损伤植株,可人工拔除杂草。整个生育期需中耕除草2~3次。
3.2追肥
进入花期后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10~15d喷施1次,共喷3~4次。喷肥应在晴天下午5时以后进行。在开花结荚期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追施喷施宝等富含硼、锰、钼、锌等微量元素的高效肥料,有利于提高产量。
3.3浇水
甜脆豆怕旱又怕涝,整个生育期需要较适宜的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在生长期间应注意水分的管理,播前浇足底水,出苗后应控制水分,防止幼苗徒长;现蕾至初花期浇头水;开花结荚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可根据土壤墒情7~8d浇1次水,此期不能干旱,否则会引起落花落荚。全生育期浇水4~6次。浇水原则是雨水多则不浇水或少浇水,干旱则多浇水。雨水过多时易烂根、烂秧,要注意及时排水。
3.4搭架
播种后应及时准备柱杆、铁丝、线绳等。当幼苗长到10~15cm,蔓长到1~2cm时及时搭架,柱杆高4m左右。在每行两头顺播种沟方向埋设立柱(可用水泥柱或木杆等),埋入地下40cm,顶端用拉线、地锚等固定。立柱埋好后,在立柱上方距地面2.5~3.0m处拉一水平铁丝(一般用10号铁丝)用于吊蔓,并用卡线钳尽量拉紧。在紧靠铁丝每隔5~6m埋设一支架(支架要深插入土中),在支架杆顶端用扎丝将铁丝扎紧以支撑铁丝,防止倒架。架搭好后开始吊蔓(一般采用封口线吊蔓)。吊蔓时将封口线绕在水平铁丝上,一端缠绕在幼苗的2片托叶上或茎部,保持吊线不松不紧,顺便将幼苗主茎缠绕在吊线上,使幼苗茎蔓沿吊线向上攀缘生长。一般每穴吊一线。通过搭架绑蔓使豆苗茎蔓均匀分布在空间,有利开花结荚,正常生长发育。否则茎蔓匍匐在地面,不仅田间管理和采收不便,而且下部茎叶容易腐烂招致病害。吊蔓结束后,要经常检查,缠线给脱吊幼苗进行扶茎绑蔓牵引。对于有徒长趋势的植株,过多的侧枝应适当摘除,使豆苗茎蔓在空间均匀分布。
3.5勒腰线
为防止甜脆豆植株倒伏,便于田间作业,当幼苗长到50cm高时,进行第1次勒腰线,长到1m高时进行第2次勒腰线,以后每隔50cm就勒1次腰线,一般要勒3~4次腰线。
4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蓟马、蚜虫。在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建议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掌握在病虫害尚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及时防治,主要是喷药保防,防止在田间蔓延。防治根腐病主要是药剂拌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闷种12~24h后播种)和植株生长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防治白粉病主要是避免重茬和低湿地种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连阴雨或灌水后田间湿度大时,在田间发现白粉病中心病株后及时拔除,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隔10d喷1次)效果好。防治潜叶蝇可清洁田园,将田内残株及杂草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蛹,发生早期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1.8%爱福丁2000倍液、绿莱宝、潜停、蚜满斩尽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控制虫害在幼龄期,一般7~10d喷1次,连喷2~3次。农业防治蚜虫主要是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避开,尽量连片种植,以切断或减少蚜源和蜜源。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黄板诱杀和银板避蚜,以降低田间蚜虫密度。化学防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应掌握在蚜虫初发期,将蚜虫消灭在点片阶段。首选药剂是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喷雾,对蚜虫有特效并能保护多种天敌;优先选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7~10d喷1次,连喷2~3次。
5及时采收
花后7~10d采收,此时荚已充分长大,荚内豆粒尚未膨大,果荚很薄,荚厚宽不超过1cm,此时为鲜荚最佳采收期。采收标准:甜脆豆荚长6~7cm,荚宽1cm,花萼鲜绿,不能变褐色,豆身颜色鲜绿无斑,无虫害,无损伤。采收必须根据田间长势分批进行,切忌折断蔓茎,碰落花朵。采摘时握住豆柄,在豆柄节处向外侧轻轻一折即可摘下。为保证豆荚采摘时不受损伤,要轻拿轻放,采收人员要剪短指甲或戴手套,以免指甲划破豆皮,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外观品质。要及时摘除伤痕豆荚和遗留老荚,以使营养及时供应幼嫩荚。采摘时切忌用剪刀剪采,否则费工费时,还易伤荚。采摘应在上午6~9时、下午4~6时进行。采摘后应及时交售,防止鲜荚受热萎蔫,从而影响品质和产量。采摘后的鲜荚切忌用水浸泡,防止花萼受伤,否则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发霉腐烂,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篇10
在正午镇种植夏棉是棉花生产的主体,占棉花种植户的60%以上,指导棉农掌握夏棉栽培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早熟品种
小麦选用春性早熟品种,如豫麦18;棉花选用生育期在125d以内的品种,如中棉所17号、泗棉3号等。根据经验,前茬作物以油菜茬、大麦茬、大蒜茬为好,如果是小麦以豫麦18、偃展4110等春性早熟品种为好,而后茬棉花品种的早熟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很多夏花的棉桃只有在霜前长成或者开絮,才不至于使纤维形成因受低温影响而变劣。在本地常年种植的夏棉品种为中棉所17、泗棉3号等中早熟品种。
2培育壮苗
要使夏棉丰产,必须育苗移栽。育苗时间是5月10日左右,苗龄30d。本地大部分采取塑料薄膜育苗。苗床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方,把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直径10cm、高13.3cm的塑料袋内摆入苗床内,及时进行间苗、定苗、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保证棉苗健壮成长。
2.1选好种
营养钵育苗下种量不能大,要求发芽率在90%以上而且不能混杂,要特别注意精选。
2.2选好土
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是壮苗的基础。同时在制钵时土壤过黏,制出来的钵容易过于坚实,透水透气性能差,不利于壮苗;若土壤性质过松,如砂性太强的土,制钵时容易破碎,移栽时更容易损伤,造成人工上的浪费,所以应选无病虫害、地力较高、结构良好的菜园地土为好。
2.3配好肥
营养钵营养土的土肥比例大致为7∶3,肥料要尽可能用腐熟细碎的鸡粪或者猪羊粪拌均掺匀,以备制钵。
2.4建好床
育苗床为便于省工和及时移栽,最好分段建于大田里,一般南北向,长10m,宽1.2m,床深于钵高3cm,四边床沿拍实,周围挖排水沟,最好随制钵、随建床、随播种以利壮苗,过早建床容易跑墒,应引起注意。
2.5制好钵
制钵时3人1组,一人配土,一人制钵,一人摆钵。配土时适量加水,加水多少以手握成团、平胸落地即散为度。一般钵土含水量为30%时制钵质量较好,制成钵后要随即向苗床摆钵,钵面低于床面3cm,做到上齐下不齐、第2行挤第1行空隙,摆好后随即覆盖塑料薄膜,以利增温保墒并准备下种。
2.6灌透水
重点要求底墒足、钵土湿,一般应在1m2面积内灌水25kg以上。摆好钵再浇透水,以麦秆能插透钵而不断为准。苗床灌足水以后可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缺墒。
2.7下好种
播种要采用人工摆播的方法,每钵2~3粒,良种可1钵1粒,下种多害多利少,下种后覆土宜薄不宜厚,1.0~1.5cm厚较为恰当。覆土应分2次进行,先用细碎土把钵间隙填实,然后再覆土盖种,再用木板推平拍实使厚薄一致。
2.8加强苗床管理
苗出齐后拔草间苗,若湿度过大可覆干细土1~2次,土厚2cm,既可降低床内湿度,又可保墒,对防止出现高脚苗和病苗十分有效。
3抢时早栽,合理密植
为了早移栽,植棉地选油菜茬最为合适,但是在颍东这个地方早茬面积很少,80%以小麦茬为主。这就要求施肥整地,要抢时间、争速度,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6月5~10日移栽。中棉所17号栽5.4万株/hm2,要放宽行距,缩小株距。行距85cm,株距27cm,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田通风透光状况,塑造棉田立体结构,而且给枝叶的生长准备了必要的空间。结合化调,培育中壮株型,增加铃数,提高铃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移栽时先浇水起钵,栽后覆土2次,第1次覆一半细土压实,浇足水,待水渗完后再覆土1次,使2次覆土与地面平齐,达到上松下实,利于根系发育,缓苗也快。
根据棉花的生育期长短,进行科学管理。在苗期、蕾期进行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使棉田始终保持疏松无杂草。在盛花期穴追尿素225kg/hm2,以满足开花结铃的需要。为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根据棉花长势情况,在花铃期可进行根外追肥,以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
适时整枝,调节养分,也是保证棉花正常生长,促进早熟丰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做到叉不过寸、芽不过指,及时打去。打顶要做到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7月下旬分期分批进行打顶,一般每株留果枝11台左右,7月21日前去掉全部无效花蕾,促使桃大早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品质。在初花期如出现旺长,可用助壮素进行调节,防止旺长,一般用助壮素30.0~37.5g/hm2。
5加强病虫害防治
棉花的病虫害较多,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等,虫害有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等,最主要的是棉铃虫,其危害性很大。1头棉铃虫的幼虫一生可为害蕾或花铃10多个,1年可发生4~5代,在本地最主要的是3~4代棉铃虫。防治方法:一是摘除虫源,根据棉铃虫卵多产在嫩顶嫩尖的习性,整枝时要把打去的顶心、边心、赘芽、营养枝等带出田外处理;二是诱杀成虫,用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蛾杀死;三是药剂防治,可用敌百虫、杀虫精等防治。总之,要根据病虫测报情况,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防治。
6适时化控
棉苗移栽前用50mg/kg缩节胺喷施1次,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分别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打顶后用20%的缩节胺水剂75ml/hm2、90ml/hm2、150ml/hm2对水喷施,以控旺促壮,改善纤维品质。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新农人”返乡,迎接新挑战-华北平原未... 2023-03-28 09:12:48
推进乡镇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探讨 2023-03-24 10:40:24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优化研究 2023-03-22 17:49:56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2023-03-22 10:15:09
宜机化改造对农业创新探索 2023-03-22 10:12:42
区块链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 2022-12-30 08: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