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研究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15 17:18:50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我们深入探索中医药文化的“人文观念、防治思想、思辩模式、治学方式、医德医风、行为准则”与校园体育文化“尊重生命、身心健康、关怀他人、博爱宽容、培养意志、顽强拼搏、完善人格、高尚道德、融入群体、和谐发展”以及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三观教育、全面发展、自强不息、勇敢顽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道德品质、文化行为、集体主义、团结合作”之间的关联,为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传承和影响提供依据和查考。

1研究对象

以“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系及其现状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收集以“中医药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献资料,查阅了体育文化学、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医药文化和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专著。2.2实地考查法。主要对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医药学院和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等进行实地考查与走访。2.3逻辑分析法。在综合大量的理论、实地考查的基础上,通过逻辑论证,归纳总结,对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推导。

3结果与分析

3.1“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分析。3.1.1中医药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国家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中提出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发展,将中医药知识纳入基础教育。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家主要是为了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2]。中医药文化的根是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传统人文精神,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体现着人类医学的价值,强调医家的文化素质。“中医药文化”有关内涵、传承及途径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药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角度分析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发展、内涵、核心价值和人文价值。(2)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及途径。从语言文字、师承教育、民俗艺术、政治制度和经济贸易等角度,从微观凝练精髓、中观拓宽渠道、宏观提升竞争层面,从精神、价值和行为环境视野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模式和传承途径研究。(3)中医药文化教育功能和人才培养。基于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展人才培养、育人基本功能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探索。其趋势特点:国家政策文件大力支持,中医药文化通过不同形式在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育人功能明显,与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有着紧密联系,但两者之间研究非常少,主要集中在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国外“校园体育文化”尤其以美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最好,校园体育文化与学校理念、大学精神紧密相关,行为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突出竞技运动文化,注重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内“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从校园体育文化的不同层面,学生、老师、领导层面,精神、物质、行为、制度层面进行了分析,也有从不同运动项目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开展研究。(2)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功能价值、内在机理、自我和谐发展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3)从校园体育文化实践路径、互联网 、可持续发展、建设途径、校园媒体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4)从人文教育视角、中西方文化背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精神、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奥林匹克文化等多方面研究校园体育文化与之的关联。其趋势特点:第一,国家有关健康、中医药、体育的政策大力支持我们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学生健康、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研究工作。第二,校园体育文化研究已经非常成熟,既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理念,也可挖掘国内的实践经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第三,不同文化的冲击、不同理念的影响,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立意创新、更新观念、文化传承,借鉴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开展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研究。3.1.2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分析。大学生思想教育对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有着重要意义,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任务,影响最大的是2004年中共中央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随之教育部就学生管理工作(教社政厅[2003]2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思政厅[2011]1号、5号)、实践育人工作(教思政[2012]1号)、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教社政2004]13号)等制定了相关通知、意见及文件,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现状、特点、趋势等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的现状分析:(1)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从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相分离,灌输式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相分离,思想教育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网络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教师的榜样力量消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且提出改革和创新之法。(2)多学科多途径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从信息时代、“互联网 ”时代、新媒体探索引领大学生思想进步的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元化价值着手,将大学生思想教育与之相结合,开展教育改革研究,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其趋势特点:第一,国家政策文件的大力支持,及时面对新问题制定了方针、政策。第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的优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第三,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3.2“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联研究。“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医学院校,以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和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师生为主体,以体育锻炼和文化传承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文化。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仁、和、精、诚”[2],充分发挥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凝聚、育人、沟通、示范、规范、健身、娱乐、传播”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民族精神、团结协作等进行影响干预。3.2.1“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之“三因制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医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宜的治疗方法。三因制宜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该思想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医学领域,在人类认识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历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之“三因制宜”观念,就必须考虑到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时代背景,“90后”年代的大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习俗、不同背景,做到区别对待、灵活运用。“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可以根据大学生个人情况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医药文化中的“人文观念、医德医风、行为准则”与校园体育文化中“尊重生命、身心健康、关怀他人、博爱宽容、高尚道德”以及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三观教育、民族精神、道德品质、文化行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1)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关键是尊重生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培养良好心理的健全人格,发挥“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传承中医药特色的运动项目,以浓厚的中医药特色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充分唤醒每一个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增强生命活力,提升生命境界,实现生命价值。“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可以通过身体运动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机体产出影响,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太极拳、易筋经的习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领悟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2)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点是关爱他人,形成大学生的博爱宽容胸怀。“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通过中医养生知识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影响,培养了大学生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习了博爱包容精神。(3)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核心是培养意志,发扬大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中国的传统健身和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强调“动静结合、生命之道”,培养大学生对真理追求的信念、坚韧不拔的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3.2.2“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之“整体观念”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医整体观念是构建中医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贯穿在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是中医理论的本体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中医整体观念是中医院校的哲学指导思想,强调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管理适应能力、生活工作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成为独立人、职业人、社会人。“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要从整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把握。(1)塑造人格和个性发展。大学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培育体育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所需求的“功力”和身体素质,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就更加应该注重人格的塑造,坚韧品质、坚毅顽强。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保持良好心态。(2)群体心理和团结协作。在“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下,认识和体验医学院校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提高大学生对医学的职业认同感。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增加群体凝聚力。“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从而形成医学院校的学校精神。(3)社会角色和社会意识。社会角色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校园文化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责任心和荣誉感,甚至可以培养学生社会化的心理特质,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角色冲突问题。3.2.3“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之“治末病”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治末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病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中医药文化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之“治末病”主要促进其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不断向纵深发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1)“预防为主”。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就是要建立全面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特别是特殊、危急事件的预警机制。“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改善人体机能,促进生长发育,塑造健美体型,使人充满活力,起到预防的重要作用。(2)“欲病施治”。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干预。大学生的精神状态、责任心不强、没有勇敢顽强的精神、职业道德意识不强,我们都可以依靠“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进行干预,从团队到个人、从疏导到活动、从比赛到竞争等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活动影响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3)“已病防变”。中医“治末病”思想认为:以病防变,防传防变。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突发性问题,大学生轻视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问题,缺乏勇敢拼搏、顽强奋斗的精神。“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针对这些问题和精神状态,制定一些政策文件,开展一些体育活动,长期实施,预防保健,专门治理。

4结论

4.1国家有关健康、中医药、体育的政策大力支持我们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学生健康、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研究工作。我们可以借鉴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更新观念、文化传承,开展“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研究,挖掘其内涵价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4.2从“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之“三因制宜”、“整体观念”、“治末病”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角度进行关联分析,发挥“中医药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通过具体的文体活动,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关爱他人、拼搏精神、塑造人格、个性发展、群体心理、团结协作、社会角色和社会意识等方面进行关联分析,并从“治末病”思想中开展“预防为主”、“欲病施治”、“已病防变”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姜志明.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申俊龙,朱佩枫.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价值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r].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

[4]教育部思政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新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5]沈壮海.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夏建刚.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及其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3-54.

[7]王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的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2):146-152.

[8]邓旭阳.孔子道德人格榜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4(5):117-119.

[9]缪磊.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9):29-31.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2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较大的威胁。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难以迎合学生的需求。广大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兴趣偏低,出勤率不高,对大学思想教育的教学满意度也不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水平。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云服务平台的整体技术也在不断优化,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但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直接的挑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导向。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开放性,这导致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在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混乱。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扩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能够优化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新媒体特有的虚拟性增加了大学生的凝聚难度,引起了大学生的身份危机。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的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容易接受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从这点来看,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在大学思想教育中的运用,是一柄“双刃剑”,在扩大大学生的交际范围的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的社会意识,让他们在极度的自我意识中游离于社会之外,这容易使大学生出现人格分裂和角色混乱的现象。

二、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凸显出非常严重的弊端,为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水平,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不断扩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外延,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科学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状态等,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被动性地接受课程安排,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注意力不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基于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化和多元化,依托于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来实现图像、图片、声音、文字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依托于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而有效地开展学习,能够全面科学地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2.有效丰富思想教育的教学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质量,培育大学生科学的人文思想,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实践证明,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合理利用的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丰富思想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优化思想教育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的合理运用,能够不断扩展教学内容,全面优化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足量的信息量,切实推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的运用,本身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多元、更加自主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的运用,还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教学方式从平面转向立体,从静态转向动态。3.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竞争。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对于大学生整体素养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大学生不仅仅要强化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更要积极拓展自身的眼界和视野,全面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基于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大学生在获取思想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展自身的文化知识,优化自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基于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大学生在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够扩展政治、时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三、基于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策略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教育质量,优化思想教育水平,全面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为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整体水平,在思想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采用以下策略和方法。1.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需要有效创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双向的作用,既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容易给大学生带来负面消极的信息。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应该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一方面,要构建健全完善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络的构建,提升校园网络的服务和覆盖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内容的监督,确保广大大学生能够获得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科学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甄别和判断能力,确保广大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网络文化内容的筛选和判断,以此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成效。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要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做好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做好网络舆论的监督和追踪,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2.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交互平台。传统的大学思想教育工作,师生之间缺乏明显的互动,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课堂满意度。因此,在大学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来有效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交互平台。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为广大师生提供稳定而可靠的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入合作和互动沟通,确保大学生能够及时与高校教师进行思想交流,确保广大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还应该充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来创建便携式的学习平台。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上,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有效学习,快速地获得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及时将疑问和质疑与师生进行分享。此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甄别和挑选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获取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3.全面优化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等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序开展。因此,基于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应该首先提升广大高校思想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得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理念,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还应该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比教师,学生接受新技术、新方式的手段更多,速度更快。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前广大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从他们的认知特点着手,不断提升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来实施教学效果的追踪与管理。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弊端,难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水平,也难以发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功能。基于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云服务平台,不断扩展和丰富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创新思想教育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全面科学地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管越峰.多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报业,2013(6):137-138

[2]刘恋.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348-348

[3]李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358-358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3

为全面客观地认知我校大学生思想状况,我们围绕学生思想观念、学习习惯、专业学习等内容,以我校保险系、法律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6份。同时,又通过学生访谈、座谈等形式丰富调查内容,拓展了调查边界。从总体上看,我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呈现积极、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个人主义盛行、集体主义欠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上流行的拜金思想和利己主义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68.35%的同学认为,“思想上认为集体主义应该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原则,行为上接受个人主义,排斥集体主义。”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个人主义盛行、集体主义欠缺,道德践行能力不强等思想问题:部分学生缺乏艰苦朴素的品格,生活上注重攀比,学习上不思进取,形成了不良的校园风气。这些不良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长才。2.功利主义严重影响学生学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念倾向于功利化、现实化。99.7%的学生赞同“社会环境、社会观念的变化,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九成学生认为现在努力学习主要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使物质生活条件变好。同时功利主义也影响到专业学习。92%的学生承认会有选择的上课、逃课。上课逃课现象日益严重,学生出勤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难题。98%的学生热衷于考研、考证,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这些方面,反而忽视了专业学习。个别学生考试作弊违纪,甚至出现替考现象,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处理,不能按时毕业。

二、专业引导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的教育模式中,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形式上割裂的,思想教育主要由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担任,专业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一般仅仅从事专业知识教学,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管学生的专业不同,长此以往,高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管理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思想认识问题。专业教师认为思想教育是辅导员的责任,管理学生是学生工作人员的任务,教师的职责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事实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专业介绍、社会实践、就业方向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校后专业思想不明确,思想上有失落感,学习上不感兴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对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所学专业,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完满的效果。另外,在本次调研活动中,通过对我校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初次就业时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排在前四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专业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有效结合的对策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创新路径

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实习分散、不成建制,任务繁忙、不便教育、离校远家、不好管控”的盲点,使得针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难度加大。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是否得到重视,关系到学生思想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影响到学生持久工作动力的保持和职业理想的实现。可见,如何做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为其思想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本研究将基于移动互联网从思想教育的主体、内容、载体、制度等方面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教育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努力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路径体系,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提升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1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教育主体认知有待提升。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实习,成为一位准社会人。有些学校和思想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实习单位不集中、分布广、距离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方便、成本高、效果也不好;再加上在校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任务重、内容多,他们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疏忽了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主要为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一般没有基层党组织,再加上民营企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因而,他们多关注企业利润最大化、实习岗位效率最高化,较少关注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认知不够的现象。同时,校企缺少进行思想教育沟通的有效载体。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学校和实习单位等教育主体缺乏对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1.2思想教育内容有待丰富。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兼有学生和企业职员的双重身份,其思想教育内容复杂。不但要教育常规的思想教育还要教育与职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划、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更要关注学生心理思想教育。在实际思想教育过程中,学校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充分,内容偏向于常规的思想教育,而实习企业将学生当作企业员工,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对实习学生进行职业和思想方面的教育,其内容比较单一。另外,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多,校企之间开展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沟通也较少,使得顶岗实习学员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存在分块化,缺少系统性和丰富性。1.3思想教育载体有待多样化。由于受学校常规思想教育的影响,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多采用到现场查看和交流、qq、微信、电话等思想教育载体,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公共平台等思想教育工具载体应用较少。另外,在具体思想教育载体方面,多用文字、语音、网络视频等载体,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课、h5等技术含量高的载体运用较少,但这些都是高职学生乐于接受的新载体、新媒介,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思想教育载体方面需不断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对移动互联网新载体的需求,做到真正、快速、有效的传播思想教育信息。1.4思想教育制度有待完善。高职学生到企业实习时,使得学校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存在鞭长莫及、难以奏效。有些学校也没有针对性、完善的思想教育制度可依,这些不利于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企业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主体多是有关实习方面的规章制度,多数实习单位没有基层党组织,没有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制度,故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和深度不够,出现无人教育、管理的现象。校企共育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的制度也没得到构建,使得思想教育责任有些模糊,思想教育积极性有些薄弱,因此,针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创新路径

2.1思想教育主体认知共同深化。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教学质量的提升、优质企业人才的培养、有用社会人才资源的构筑,需要各思想教育主体共同深化认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共同深化认知提供了便利,利于思想教育主体即时、碎片、便捷、针对性的沟通和开展教育工作,利于共同深化认知成本的降低。基于移动互联网,学校要发挥常规思想教育的经验,充分利用优质思想教育人力资源,多与实习企业等相关教育主体沟通、交流,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跟踪和反馈。同时,顶岗实习企业安排人力资源等相关人员根据企业内部情况及职业能力要求,在企业内部开展针对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讨论和宣传,积极发现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问题、职业问题,通过现场教育或校企共同教育的方式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他们做好职业发展指导。2.2思想教育内容丰富化。顶岗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职员的双重身份,其思想教育内容不但要开展常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丰富与职业道德和社会心理相关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通过现代移动网络媒体,校企在共同做好重要政治思想教育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开展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理想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知水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充分利用移动网络资源,以实习单位为主体,开展针对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企业制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增强的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工作观。在社会心理教育方面,学校通过移动网络交流、追踪、学生和企业反馈及时获取学生在实习新环境、新角色中出现的不适,进行即时的辅导,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心理观和处世观。2.3思想教育载体多样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其使用的简捷性、载体的多样性受到高职学生的喜爱。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实习地点、实习时间的非同时性特征使得对他们进行定期集中的思想教育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使用,使得通过不同载体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成为可能,也是学生易于接受、最有效的方式。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校内的工作安排制定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思想教育方案,并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利用视频、语音、文字文件等多样化载体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增强自信,让学生快速成为优秀的毕业生。同样,学生也可以利用多样化的载体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教师,快速得到老师思想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指导。另外,学校可以构建自己的移动网络平台如公众号、app、校企共享思想教育平台等不同的思想教育载体对顶岗实习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多样的移动网络教育载体变成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工具。2.4思想教育制度规范化。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教育制度是保障学生思想教育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因素,因学生的思想教育涉及不同主体,如果没有有效制度的约束,会出现学生思想教育条块化、自由化,缺少系统化和规范化。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极大方便构建规范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教育制度,也能大大促进思想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学校方面,基于移动互联网制定学生实习单位信息登记备案制度,设计职位领导或职业指导人与学校思想教育人员联络制度,建立学生定期汇报制度和思想表现奖惩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实习单位方面,积极构建思想教育与实习评价挂钩制度,强化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最后,构建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校企共同考核制度,明确各自考核的内容及标准,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全面、客观的评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目的。

3结论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教育工作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实习分散、不成建制,任务繁忙、不便教育、离校远家、不好管控”的盲点,使得针对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难度变大,如何做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为其思想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本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从思想教育的主体、内容、载体、制度等方面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教育路径进行探究,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路径体系,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提升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尚忠.试析顶岗实习思想教育之难点、盲点和重点———基于高职顶岗实习思想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4):52-55.

[2]刘晓,常刚,李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究[j].智库时代,2019,(13):119-120.

[3]杨彦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7):49-50.

[4]董文波.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1):100-101.

[5]文亚西.高职院校加强顶岗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新疆职业教育,2011,(2):67-69.

[6]李良玉.顶岗实习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4):78-81.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5

对于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一般认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经历了初步探索、主动建设与深入发展三个时期。对于一般的地方高校而言,限于信息网络软硬件建设限制,网络思想教育的起步一般都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开始的。然而,在网络思政教育整体推进、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由于各地各校的情况不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目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地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很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主动占领了网络这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兴阵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学校不仅建立了如先锋网等思政教育类的主题网站,同时,学校也整合了校报、广播台等传统媒体,通过数字化处理后放到网络上。这一举措拓宽了学生的获取信息来源,增强了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一项针对湖州师范学院学生对校园思政网访问情况的调查显示:超x~96%以上的学生至少每学期都会浏览1次校园网:72%的学生每周都会关注一下校园网上与学校相关的新闻报道;而仅有13%的学生会每天浏览校园网。调查认为.网站页面呆板、形式单调、内容上大而空、说教味浓等原因是造成了学生对思政类网站访问不积极的原因。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教育类主题网站都存在着不够重视网络思政教育,单纯依靠以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对网络思想教育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与技术准备,重视网站技术建设而忽视网站内容建设,网站点击率偏低等问题。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很多思政教育类网站的定位不够准确:一部分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即思政教育网站建设。认为单纯地建设和维护好一个思政教育主题网站,上传一些宣传资料即是做好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还有一部分则认为网络思政教育即传统思政教育在网络上实施,即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进行施教与受教的接受式灌输过程。

我认为,网络思政教育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注重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对网络思政教育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思政教育类网站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原因。

三、提高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改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式。

观念创新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先导,着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教育的新理念,主动超前地实践和探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掌握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制高点,才能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打开思路、明确目标.从而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取得切实的效果。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不可或缺的教育新途径、新载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时代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管是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管理者来说,还是对广大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将网络思政教育放在学校管理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这样,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才能向全体师生有效渗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增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根据大学生认识和接受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的信息量大、图文并貌和具有平等的沟通平台等特点,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包装,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努力使这种吸引力保持长久和稳定。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贴近师生、贴近校园生活、贴近实际,多开办一些针对性强、互动性强.有新意、有品味的栏目和节目,丰富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着力打造校园网络宣传的知名品牌,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努力开创网络宣传的新局面。打造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我认为可以通过丰富以下两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第一。把网站设计得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比如可以在网页上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还可以开办一些如“教学问答”、“心理咨询”、“校长书记信箱”等互动栏目。此外,还应该将网站的界面设计得清新怡人,能够较好地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浏览网站过程中感到“很好玩”、“有意思”。

第二,注重网站内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将网站内容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缺乏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站和内容,难以对广大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不断加强对网站内容的更新,不断开发出与学生网络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和新花样,可以始终保持受众对网站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也是吸引上网者反复访问站点的动力之一。

3.强化教育载体交互性。加大传播方与接收方的互动沟通交流。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在正面的宣传教育,但更多的是通过情感交流的形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来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最大特点及优势.是突出了其教育双方的平等,从而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所以低下,使学生厌烦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它总是把受教育者放在被动接受和服从的位置上。所以,网络思政教育要想改变上述情况,吸引当代大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同时处于网络这个自由而平等的世界,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身份的平等性,即在互联网上,人们没有时空、民族、文化、等级、年龄、性别等的限制,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即“网民”,他们可以与任何人进行自由的交流和交谈,庶民百姓甚至可以与国家元首直接沟通与交谈。

二是思想交流上的平等性.就是在网络上,尽管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可能不同,但他们交流的是信息、思想,在这种交流上他们是平等的。网络的权威是凭借着能力和魅力树立起来的,而不是以社会等级或官位、职称作基础。

三是参与政治的机会的均等性,即在互联网上,无论是平民还是总统,只要你愿意,就都可以发表言论,参与讨论,谁也不比谁的机会多,谁也不比谁的机会少。通过平等对话、沟通理解,求得互识和共识.最终促进交往双方政治思想境界的提升。

4.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上舆情引导机制,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

观点多样,是网络舆论的一大特点。对高校来说,校园bbs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发表意见的集散地。网上舆论引导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形式,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校园bbs必须严格执行实名制注册,加强信息人的责任意识,控制甚至消灭境外敌对势力和社会上低级趣味的有毒有害信息的,以此提高校园论坛的品位,提升网站的整体水平。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6

例1:有两个学生a和b,年龄十二岁,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样的年龄原本是单纯美好的黄金时期。某日,a、b在学校餐厅拦住了同校的另一学生c,要c借钱,因c不认识a与b,拒绝了他们。原本事情就此结束,但a和b转身拾起木棍和小刀威逼c拿钱,由于害怕,c交出口袋中仅有的一元钱。

例2:有几个初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与另一学生平时有矛盾,“早就想教训他了”,某日,在学校操场用衣服包住该学生的头,拳打脚踢,然后命令该生站在操场中间唱国歌,造成极坏影响。

例3:一初中二年级学生与高中一学生伙同他人殴打该校另一学生,解决“私人恩怨”,当学校批评教育学生时,初二学生的家长竟说:“你要打也要打得我能出点钱嘛!”第二天打架升级。‘甚至还有毫不相干,毫不知情的学生见有人打架,也要趁机打几下,等等,类似的事件正在各学校校园中演绎着。甚至学校、派出所已处理后又再次发生。这引起了学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各学校都在探讨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造成教书难,育人难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社会的负面效应

中国是改革开放的国家,随着各种先进东西的引进,堕落的、腐败的东西也滋生出来。今天的中国学生不再是孔子时代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接受新东西快,有便捷的通讯设施,贪污、受贿、讲关系、强奸、抢劫、帮派等阴暗的东西每天都充斥着社会每个角落,作为曾是一方净土的学校也未曾幸免。教育者每天用正面的、积极的东西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往往花上一学年时间抵不上一部古惑仔的录像给学生的影响,‘,5 2二0’’说的正是五天教育只须两天的外界负引诱,就可以全部抵销。

前边所举的案例中,有不少属于社会负效应产生的后果,如例1中两个学生,明辩是非能力弱,看了黑社会的片子后,总认为很威风,只需恫吓就有钱用,他们并未意识到这种行为本身的性质并不好玩。在了解中,笔者发现,这两名学生认为自己是借钱,没有想到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

某地一录像厅,每夜n点开始播放录像,打斗、抢劫、甚至黄色淫秽,而观看者中学生人数竟不在少数,这样的夜半服务,经营者大赚青少年的钞票,而青少年观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1999年11月7日晚,深圳某公安分局破获一起黑社会性质的轮奸少女案,令人震惊的是,主犯最大18岁,最小巧岁,在采访这些罪恶的花朵时,巧岁的罗某说:“我们常一起观看黄色录像,早就想试一试了。”这一试,这些孩子就试进了犯罪的泥淖。

社会的发展总是曲折的,精华与糟粕相互出现,美好的,善良的总要击败丑陋的、黑暗的,但是我们的学生正在身体、心理、思想各方面重要形成期,又特别好奇,善于模仿,不良的社会影响加上没有跟上要求的引导,给他们的青春岁月留下一段阴暗,心理上思想_上容易走向极端。

二、学校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

竟争是人才的竞争,学校间竞争是升学率的竟争,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避免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打败,学校的处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高分低能已不是新名词,八十年代末,教育界有识之士就已在呼吁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近年更提出学生要成才,不仅要有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高素质,学校培养的是一代有用的接班人。那么这些接班人的有用不仅是他们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燕得人格精神的高分,上述例2中不乏高分数的所谓的“好学生”,他们平时表面看来规矩、听话、学习成绩不错,学校对他们的成绩十分看重,但是忽略了思想上的正确弓}导,造成这些平时教师眼中的乖宝宝,却做出了令人吃惊的事情。如】999年秋,广东佛山市发生一起绑架勒索凶杀案,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这宗凶杀案的涉嫌主谋,竟是两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个现年16岁,初中二年级,弓一个是他弟弟,未满8岁,小学二年级学且,据称:兄弟俩绑架了一个9岁男孩,并打电话勒索百万后,又将该男孩勒死,记者采访时发现,这起案件的主谋,16岁的哥哥并不是想象中的“差等生”,学习成绩中上,而且是班干部,得过许多奖状,但就是这样的“好学生”却被钱迷惑,走上犯罪道路。究其原因,那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教育中缺少应有的法律教育却也是其最主要的因素。

在学校的课时安排中,很少甚至找不到法律课的影子,能讲解极少法律知识的政治课也除文科生以外不被重视,可想而知,学校目前的课时课目安排偏重于应付考试,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法律方面的教育,造成了高智商不一定高品质的现象,而班主任老师更满足于担任“警察”的角色,从事维护秩序,事后处理的工作,却没有事前防范的意识,殊不知,青少年生理的发育需要及时的引导,心理的成长也需要正确的辅助,然而淡薄的法律意识,苍白药心理辅导,巨大的学习压力,三重作用下,我们的花朵如何娇艳怒放?

三、家庭教育的不合理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家长们不惜一切培养孩子学画画、学钢琴、补习英语、数理化,希望孩子能够考大学找好工作,就这本身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孩子全面发展者有之;用简单粗暴打骂的教育方法,摧残孩子心灵者有之;用看管、盯、压、卡的教育方法,压抑打击孩子积极性者有之;期望值过高,使孩子身心负担过重,而影响孩子身心健康者有之;只顾挣钱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者有之;至于不注意自己修养,不以身作则,从自己的言行举止中潜移默化给孩子不良影响的就更普遍。在离异重组家庭中,这种消极影响更大。比如某县四个10来岁的学生偷赛车数十辆,达l万余元,他们都是父母离异无人管教,流失社会造成的。比如前面所举例3中,家长的一句话无异在告诉孩子,金钱可以解决一切,这样的结果只会把学生推到了更深的违法泥淖。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被称作第一启蒙老师,家庭是人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起着积极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只会造成消极影响,使孩子个性品质和思想向不良方面发展,在社会关系中,家庭里的亲子关系是责任与义务相统一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在很多家庭被扭曲。有的家庭将孩子捧为为中心,是“小皇帝”、“小祖先”,无论孩子要什么都给什么,养成其目空一切,心中只有自己,做事自私蛮横的个性特征,一旦不能满足他们,就容易走上犯罪之路。

有的家庭则将孩子视为私有财产,不如意,就拳打脚踢,造成孩子崇尚武力,热衷动拳动刀,最终自食违法犯罪的恶果……不难看出,家庭的基本属性和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对青少年思想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负有直接重大责任。孩子是家庭的,但人才是社会的,要使自己的孩子真正成为有用之人,不仅在智育上要正确引导,思想教育上更应重视,特别是法制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家长作为另一教育者不应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ok,应起好第一防线的作用,不仅以身作则,更应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特别是法律意识的提高,只有家长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才会在思想行为方面对孩子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7

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又存在很多不良的信息和错误观念,致使某些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出现误解,促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危机,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目前,世界处在知识信息爆炸时期,大学生不仅要完成自身的学业,也要关注所选的专业及知识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他们不单单要学习最基本的知识,也要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会导致大学生学业压力繁重。同时,大学连年扩招致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众多压力中的重点。在不同思潮涌进学校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学生心理状态不佳、集体观念淡化、价值观取向不明等情况,阻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虽然大学生是由中学时代顺利过渡到大学时代,但学生的心理没有随着时间的跨越而跟进。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再是老师管教式,他们处在比较宽松、自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基于这种情况,多数学生常常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波动。同时,现在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不足,从而存在较大的自理自律压力,多方面的压力促使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由此出现一些不良事件。多元文化视域下追求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拓展智力和视野,帮助大学生强化自主、竞争独立意识,为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环境及教育对象都经历深刻的变革,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在教育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严重阻碍学生思想教育功能的合理发挥。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究多元文化视域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确保思想教育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掌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

多元文化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化多元文化的研究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要认真分析多元文化多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不断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并通过多元文化发展趋势把本国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进行传播,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我国的文化及发展情况。教育文化对于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文化环境对于教育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良的文化环境则对教育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文化环境对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思想教育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充分证明文化环境对思想教育的重要影响。基于多元文化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文化环境比较负载,我们必须认清多元文化的实质,创造优良的文化教育环境,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思想教育想要获取最佳的效果,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及其思想出现的变化,针对学生的需求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随着经济全球化层次的逐步深入,对大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使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活动教育效果的合理预测。明确教育目标,可以为实施思想教育活动确立发展方向,也为教育活动的落实情况提供检验的标准。同时能够科学预测教育结果,达到心中有数,进而制定最高效的对策。树立正确的目标,可以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明前进方向,也为多数大学生成才提供可行性的导向。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是由政治方向、理论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部分组合而成,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做合格的接班人。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观念、心理状态都发生复杂的变化,过去的培养目标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大学生发展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从而科学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栋梁人才。

(三)培养坚实可靠的教育队伍

教师作为理想教育的灵魂,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着重要影响。老师必须掌握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确保在网络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创建育人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的评分系统,积极调动全体教员参与教书育人工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制定分阶段教育计划,由学生步入大学开始直至毕业,实施跟踪培养措施,全面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事风格、做人态度。

(四)使用积极的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8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思想品德运用

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学校课堂教学由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模式占据统治地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大都为灌输性的操作教学——一种“死的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做知识的接收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知识为中心,忽视过程的探究与方法的指导;以"标准答案"统一学生的思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与感悟,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多元化、创造性,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缺“血”少“肉”,失去了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则要求我们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是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观的有效形式和全新载体,它摈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而代之以学生参与为主的生动活泼、互相促进的教学形式,正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索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互动式教学的改革,将思想品德课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真正能够实现。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互动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发挥出了教师和学生双主动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二是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创新能力,将课本知识进行重构和整合,激发出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潜能。因此在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多纬度创造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形式

互动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本质在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融于教学全过程,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多纬度创造互动式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互动式教学形式:

1、情景设置、小品表演式。在教学中,当教材内容适合表演小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教师也可以课前准备小品材料,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时,笔者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准备了“耐克vs耐客”、“火眼金睛”等几个内容的小品剧本,组织学生表演小品,把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几种消费者权利融入到小品中去,让学生在情景中去分析消费者的各种权利和维权途径,探讨如何练就一双“慧眼”,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这种方式把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它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小品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并且在表演小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实现了快乐学习。

2、主题讨论式。这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以求得正确结论的一种教学形式。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灾难片《后天》,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各组发表观后感。在学生发言时引导他们从“爱护生命、保护地球、热心环保事业”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又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这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残疾人舞蹈《千手观音》,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观后感。在学生发言时引导他们从“热爱生命,不放弃生命”的角度进行思想交流。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由讨论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分享、交流讨论结果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与学生有一定的思想交流与火花碰撞,产生共鸣。这样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游戏式。这种形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在无比的兴奋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简单易懂,但是无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解这科的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学起来没劲。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天性就是需要玩,这也有益于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因此,这种形式成为笔者课堂上较常用的方式。如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立锥之地”的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发一张报纸,要求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然后将报纸不断地对折,仍然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全部站在报纸上。以站到最小报纸面积的小组为游戏的最终胜利方。这个游戏将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个小组以不同的方式来争取最终的胜利。在游戏的过程中,刚相识一星期的同学之间的友谊加深了,小组各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了,组内成员间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创建优秀的集体必须要靠集体成员的团结协作这一知识点。

4、多维思辩式。这种形式就是模拟辩论赛,按辩论的规则,把在学生中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辩驳、阐述。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笔者针对上网的利弊问题组织学生对“上网是利大于弊”和“上网是弊大于利”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又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享受学习》时,笔者就学习的苦与乐的问题组织学生对“学习苦多于乐”和“学习乐多于苦”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在这两场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辩手在组内智囊团的帮助下,列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各自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来做最后的点评。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能力。这种形式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而且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舞台。

5、亲自参与、过程体验式。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将课堂学习转移到现实的情境中,按知识内容的要求,进行某种行动,体验某种生活。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制作“情绪万花筒”的环节。在这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忆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体验当时的情绪,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情绪,并在课前准备好的白纸上用一种颜色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这种活动形式既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坚持了知行统一的原则,使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身的生活体验中了解情绪的作用,使学生从体验生活中获取有关知识。这种形式对于活跃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堂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互动式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编写寄语、讲故事比赛、设计公益广告、小组制作手抄报、演讲、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要把握好互动式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1、处理好课程资源的预设和生成。一方面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应尽量多搜集,多运用材料,但这些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典型性。如果材料脱离教学内容,脱离客观实际,甚至空泛无物,则难以有效地说明问题。在教学设计上互动式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中的突发情况,善于抓住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如邬太平老师在讲授《激发自己的潜能》时设计了背诵圆周率的小竞赛,其中有一位同学数学基础很差,连小数点后5位都背不下来。邬老师利用这一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调整了教学目标,引导该同学利用所学激发潜能的知识不断挑战自我,最后顺利背到小数点后15位。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巧妙的转化为生成的课程资源,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进一步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要善于控制课堂,做到活而不乱。互动式课堂教学注重师生的互动,因此课堂氛围往往是比较活跃的,但互动式课堂绝不能是“放羊”,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根据笔者个人的经验,如果在互动式教学中敷衍了事,对学生进行放羊式管理,必然会导致教学时既无明确的主题,又无具体的组织程序和要求,也没有有效的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做好点题、活动安排和总结三方面工作。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必须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到“活而不乱”,确保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果。

3、真正的互动应该包括两方面(1)“形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动眼、动耳、动口、动手。(2)“神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神动”,即动脑,思维要动起来,这点更为重要。在实践中,一是存在“是不是”“对不对”所谓的问题满天飞的情况,二是“针对过去‘满堂灌’的弊端,许多老师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于是‘满堂灌’又变成‘满堂问’,而且,教师所依次抛出的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常常成为学生的思想圈套――正是在这样教师的一步步提问,学生的一次次回答和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纠正中,学生成了教师思想的俘虏,只是充当教师见解的复述者。”这都不是真正的“神动”。真正的“神动”,应是学生在知识的碰撞中产生的智慧的火花、知识的增值、创新的光芒。

4、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恰到好处。互动式教学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能力。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出色,又不脱离本课的主题,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恰到好处。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书本,二是教学生活化,活动设计要围绕学生生活,走进生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政治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三是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创造平等交流的气氛。在追求真理、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要反对那种轻过程重结果的做法,消除那种对持有不同观点、看法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的现象,尤其要珍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的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应该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新理念,努力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敞开于课堂,让学生的生活经历融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就能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与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舞台,成为学生探索奥秘的园地。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对世界环境的好奇,对千变万化的社会事物的关注,对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品位和心灵的感悟都带进课堂,真正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才会不再空洞、单调,我们的教学才会不断地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3.5

[2]《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漓江出版社

[3]《让小品表演和欣赏走进生命课堂》,谭春秀,《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1期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9

关键词:传统茶道思想;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教学环境;文化氛围

就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开展诉求看,其需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导向,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与知识技能的深度融合,尤其是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这一背景,只有探究合适的思想融入其中,才能够实现学生培养的最佳效果。尤其是在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形势不断变化,加上学生培养需求不断完善,从而使得学生自身培养机制需要进行必要完善和创新。

1从欠缺问题视角认知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实施现状

随着当前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无论是具体的教学氛围,还是教学理念,都呈现了全新色彩。而围绕这一新情况,其所带来的变化与发展则是超越大众想象的,而想要满足这一本质诉求,其需要注重的是对整个高校经营机制进行优化与创新,通过融入时代特征,才能更好实现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目标。客观来说,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教学理念是基础,是支撑,也是前提,真正满足学生培养的教学理念,是立足学生自身培养诉求,是融入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的理念内容。在以往高校教学管理时,其最大问题和不足在于教学理念长期得不到更新与优化,从而忽略和限制了学生主动整个学习的积极性。从时展特征看,创新和优化整个教学管理机制,实际上也是在当前整个变化激烈的时代特点下,所作出的具体变革。所以,融入时代新特点,构建全新管理模式,转变老师与管理者的教学思维内容,从而实现整个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最佳效果。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实施时,融入合适的理念内涵和价值思维至关重要。我们可以说,良好而成熟的思维内容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活动最佳效果的关键所在,尤其是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创新自身管理机制,并且融入满足时代特点的思维内涵,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客观来看,融入合适的思想内容,对于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然,传统教学活动中,其关注点更多在于知识内容的灌输与传导上,这明显与时代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别。

2文化素养、学生为本: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诉求

结合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实施状况看,该活动中最大的欠缺和不足,在于大多情况下,未能有效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诉求,以及时代变化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具体要求。加上,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具体使用的资源内容缺乏必要的时代更新,从而大大影响了整个教学管理活动的实施效果。当然,就当前整个教学环境的实际状况及氛围看,其中也有着相应特殊性,尤其是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要素内容出现了全新变化。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不同的是,当前在进行学生教育与培养时,其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与融入,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状况的深度把控和具体提升。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学习资源的途径更完善,内容更丰富。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其需要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丰富而完善的学习内容,更有全面而体系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结合当前的多数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如何借助智能终端传播教学知识和内容,就成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全新特点。不仅如此,结合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实施状况看,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和思想成长状况,也是直接关系学生就业与成长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心理辅导,也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机制发挥作用时,所需要融入的全新内容。但是客观来说,很多高校缺乏对该问题实施价值的认知度,加上使用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与时代特点之间存在较大出入,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意识和思维理念的有效培养。因此,如何从整个教学体系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应用到目前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且使得学生能够在满足时展诉求的大背景下实现健康成长,就成为当前我们推进该教学活动的重要诉求。

3文化传承、时代传播:传统茶道思想的内涵及形成特征认知

茶道是我国整个茶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整个高校教育机制成熟发展的重要诠释与表达,通过对传统茶道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所包含和展现的思维理念,恰恰是人们思维丰富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在当前整个茶道思想理念不断成熟背景下,无论是人们的消费观,还是具体的文化认知观,都实现了成熟而全面变化。从根本上看,这是人们思维的丰富发展,思维结构优化的具体产物。事实上,茶道思想的丰富发展与诠释,其中涵盖了具体的社会思想,同时也有人们对茶文化的具体而成熟的理解。传统茶道思想在今天,仍然也有着深厚而全面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其之所以能够被我们所具体应用,关键就在于在整个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其是以思想理念的全面融入和丰富诠释为基础支撑的。而学生培养的重点,就是思想理念的引导和价值思维的阐述。客观来看,茶道精神之所以能够在长期而系统化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最佳发展效果,其根本在于茶道精神中融入了我国优秀的文化思维,并且通过具体吸收,从而实现体系化发展。就茶道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看,茶道思想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所在,无论是其中对我国文化理念的诠释与表达,还是其中所彰显的精神思维,都是文化包容性与应用性的最佳展现。从而实现整个茶道思想应用的最佳效果。客观看,茶道思想是一种融入了多样精神思维的思想机制,其底蕴根基是对我国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最优秀内容的深度把控,而合理的精神内涵所发挥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精神引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在时展机制不断成熟背景下,只有融入系统而全面,乃至时代化的元素内容,才能更好满足茶道思想的应用与融入。

4融入传统茶道思想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结合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背景,以及高校教育管理活动改革发展的具体诉求看,完善的教育管理活动中,不仅要容纳时展诉求,也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关注点放在重要位置之上。学生自身的兴趣是整个高校教学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内涵所在。当然对于高校教育活动开展来说,使用“管理”一词并不合适。对于高校的经营者与决策者来说,只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尤其是要站在学生视角来具体认知和理解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实施价值及具体作用,才有可能为学生培养机制的有效开展奠定相应基础。在学生视角看待整个高校管理活动的实施与推进,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创新与完善,更是我们培养学生活动的成熟表现。而想要做好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就必须注重构建合理、完善的模式。在该模式的具体内容中,其需要注重围绕学生成长状况、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背景、思想体系的重要性等多样化内容,通过价值创新和时展,从而实现整个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和精准应用。就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状况看,完善的教学活动,丰富而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是该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结合传统茶道思想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具有的思想理念,极具应用价值和传播推动力。教育管理模式究竟是什么?教育是其核心,其主要针对的是整个学生培养活动及过程,其中包含了教学与引导、培养与教育等多种内容,而管理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施管理活动,更多是一种对教学活动的把控和教学资源的梳理、整合、应用。而模式则指的是范式,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认为教育管理模式,其事实上指的是以学生成长为基础,构建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思路。所以,具体的教学思维,则是整个学生培养机制的核心所在。因此,在这一具体背景下,选择合适的思维理念融入其中,就至关重要。就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状况,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始终是整个时代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具体的文化素材,还是系统化的文化机制,实际上都是当前我们传承文化,应用文化时的关键和基础,我国历来重视文化体系建设,无论是选择文化内容,还是应用文化机制,都将社会发展的实况与文化体系相融合,并且通过对我国优秀道德礼仪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我国代表性的文化体系。茶文化就是我国整个文化机制中最值得我们认知和理解的重要内容,而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其中所具有的茶道思想和价值意识,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理念思维,同时也是弥补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认知传统茶道思想内涵,了解该思想体系的应用属性,对于现阶段我们所开展的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将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5结语

客观来看,融入茶道思想,不仅能够大大丰富高校教育管理意识和思维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接受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成长。客观来说,目前多数学生在培养时,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很多学生自身存在种种的心理问题,但是由于未能给与合理有效的关注,从而使得整个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较大出入,而这也对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果在当前整个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将必要的茶道思想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理想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芳.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6):247-249.

[2]何春晓.阳光体育运动对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影响之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103-106.

[3]董学文.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以《中国茶文化》课程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111-113.

[4]唐文玉.大学体育课程“网络导学 课堂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式构建[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5(18):182-183.

思想教育研究范文篇10

关键词: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实践研究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思想上的导航者和奠基者。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体制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以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树立正确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发扬学校优秀校风的重要表现。思想教育管理与学校的校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教育管理可以为加强校风建起到奠基作用和良好的管理作用,反过来良好的校风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的发展进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可以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人才保证。最后,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我国进入国家发展的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国家需要的素质型人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是与我国科学化教育体制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上的困境

1.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负责并以其为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部分学校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强化,导致传统的思想驾驭管理体制僵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无法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思想教育管理体制资源配置缺乏有效规划,缺乏专业性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管理体制停滞不前。

2.师资团队缺乏有效建设

思想教育老师在对学生思想教育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在思想教育管理团队体系中,老师缺乏有效的共同交流机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掌握不全面,信息流通渠道不畅达,对教育信息、学生的思想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力度不足,无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思想教育教师的专业性技能和知识点有待提高,学习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的创新能力的不足。

3.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化

思想教育管理方式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任务、目标、效率息息相关。学校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上大多采取上课的方式,老师通过课堂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学生的教学课堂,但是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上忽视了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模式存在僵硬化现象。

三、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研究

1.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创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上的革新必须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作为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法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学生具体的思想教育情况,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强对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化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涉猎学校的多个管理部门,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因此,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学校的各个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能,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合理有效的安排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强化职能发挥到最大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时刻关注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关系和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制的广度和深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思想教育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性的技能能力,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形成良性的互动沟通机制,在教师的资源配置方面,要合理优化,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一支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师资团队,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保障。

四、总结

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长期、持久的工程,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对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现实提供综合型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师资团队建设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体制强化、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旨在不断推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加快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作者:徐丹红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