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概论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4 15:35:46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1
关键词:物流管理;线上教学资源;线上课程平台
1研究背景
配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的线上教学管理平台在课程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准备,并完善了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国家还提出要结合当地线上教学平台和各校实际,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网络云课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等免费平台,指导学生在线学习。“线上教学”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但同时也是对我国“互联网 教育”模式建设情况的考验,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力。在慕课中资源分配不甚合理,如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慕课种类相对繁多,而物流方面的课程资源就少了很多。甚至于慕课上物流专业网课概念模糊,很多慕课并没有明确标注物流课程[1]。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2001年的时候全国只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虽然全国招收物流本科专业、高职高专的高校在不断增加,并逐步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善的物流高等教育体系,但其课程体系发展还不完善,给线上教学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阻力[2]。本文主要对物流管理专业利用各公共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物流管理专业线上课程开设需求情况
根据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各个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共13门,具体如表1所示。
3线上课程平台提供情况
对于物流专业而言,在不能进行线下讲授的情况下,教育部并不赞同每位老师进行线上直播授课,而是主张推出一系列优秀网课对学生进行传授,以节省教学资源[3]。表2是线上课程平台的统计。
4线上课程平台与物流管理专业线上课程供需匹配分析
通过进入上述22个线上课程平台欧洲杯投注官网(其中“高校一体化教学平台”登陆需要权限,不作为此次分析之列),搜索关键字“物流”进行模糊匹配,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平台的模糊搜索结果未包含课程名称中无“物流”二字的课程,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按照“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一一进行搜索。结果如下。人卫慕课、华文慕课、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高校邦、人民网公开课、正保云课堂、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educoder在线实践教学平台与物流相关课程为0;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融优学堂有1门匹配课程,同为运筹学;优学院有2门匹配课程,为物流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概论;好大学在线有2门匹配课程,为仓储与配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有3门匹配课程,分别为物流学、运筹学、电子商务概论[4]。智慧职教,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结果共64条记录,包括同一课程的不同版本。其中包括“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共12门,占总需求课程的92.3%。其中专业基础课程4门,占比100%;专业核心课6门,占比100%;专业方向课2门,占比66.7%。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结果共10页200条记录,包括同一课程的不同版本。其中包括“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共8门,占总需求课程的61.5%。其中专业基础课程3门,占比75%;专业核心课4门,占比66.7%;专业方向课1门,占比33.3%。平台未开设的需求课程主要有货物学、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物流经济学[5]。超星学银在线平台,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结果共3页30条记录,包括同一课程的不同版本。其中包括“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共8门,占总需求课程的61.5%。其中专业基础课程3门,占比75%;专业核心课4门,占比66.7%;专业方向课1门,占比33.3%。平台未开设的需求课程主要有货物学、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物流经济学。智慧树网,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结果共18条记录,包括同一课程的不同版本。其中包括“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共6门,具体为物流学、运筹学、电子商务概论、仓储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占总需求课程的46.2%。其中专业基础课程3门,占比75%;专业核心课2门,占比33.3%;专业方向课1门,占比33.3%。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结果共33条记录,包括同一课程的不同版本。其中包括“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共6门,占总需求课程的46.2%。其中专业基础课程1门,占比25%;专业核心课4门,占比66.7%;专业方向课1门,占比33.3%。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结果共31条记录,包括同一课程的不同版本。其中包括“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共6门,占总需求课程的46.2%。其中专业基础课程3门,占比75%;专业核心课3门,占比50%;专业方向课0门。优课联盟,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结果共42条记录,包括同一课程的不同版本。其中包括“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共5门,具体为物流学、运筹学、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占总需求课程的38.5%。其中专业基础课程2门,占比50%;专业核心课2门,占比33.3%;专业方向课1门,占比33.3%。学堂在线平台,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结果共30条记录,包括同一课程的不同版本。其中包括“表1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开设的线上课程”共4门,具体为物流学、运筹学、电子商务概论、供应链管理,占总需求课程的30.8%。其中专业基础课程3门,占比75%;专业核心课1门,占比16.7%;专业方向课0门。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知线上课程平台可提供的物流管理课程数在3门以上的共有8个平台,但可提供课程超过一半的仅有3个平台;根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的满足率较高,达到75%以上的有6个平台,专业方向课满足率最低,甚至为0门。
总体来说,物流学、运筹学、电子商务概论这些基础物流课程的线上提供情况较好,为物流管理专业“停课不停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等核心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线上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物流管理专业线上教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许力.独立学院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j].物流科技,2017(7):160-161.
[2]严敏如,叶翀.中外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比较与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9):186-188.
[3]杨倩霞,姜鹏.产业需求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282-285
.[4]朱亚先,周立亚,张树永,郑兰荪.延期开学期间化学类专业线上教学情况调研分析与建议,大学化学,2020,35:1-9.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2
1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国内相关研究不足
在近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对各种专业课程投入的关注度极高,按检索的情况看,2013-2016年以来,论文题目中有“物流”和“课程”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每年在200篇以上;同时各省、市、区、各行指委及各院校等也组织开发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放课程等,对专业技能、技能实训的研究也已得到广泛实践。但是,对认知性课程的研究目前依然较少,论文题目中有“认知”和“物流”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从2005-2016年以来,仅2014年有7篇,其他各年仅1-4篇。
1.2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多,按全国物流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达954所,有在校生24万。据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月,湖北省开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近30余所。虽然各学校开办的专业名称一致,但是从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各所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千差万别。主因在于各所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主要针对岗位的差异、聚焦细分领域的差异等,造成所建课程体系难以统一,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家示范院建设中,其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青岛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或供给趋势调查)》项目课程就属于带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课程;再且不同院校设置的大部分课程虽名称相同,但课程的内容因前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再加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以避免的主客观差异,则实际教学结果必然带有自己院校的独特特点。因这种培养过程中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上的偏重或节略,再加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为快速转变过去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行了“理论够用”的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指导思想,弱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在专业课中也对理论部分进行了压缩和精简,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以最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状态快速融入企业岗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整体物流管理专业领域掌握不全面,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向于某一细分领域,对整个物流产业和各类物流岗位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弱化理论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现象在客观上形成了不良后果。在对各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有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甚至在毕业时,存在认为物流管理就是“管仓库的”、“送快递的”等不正确的物流专业认知,对物流产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岗位缺乏全局性的认识。
1.3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职业本身包含的“众多的智能”,“多元智力”的培养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走向社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门领域的基层岗位工作,在前期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毕业生入职后因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经过短暂适应期后,其工作业绩可以快速突显,再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综合锻炼,一般在3年左右有较大的机率上升到中层管理岗位。但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后,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如压力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等,侧重于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向更高层次岗位晋升的现象。
2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思路
2.1明确课程认知性质的定位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是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整体培养出发,引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从过去的中学或中职阶段的学习惯性中摆脱出来,转换到高职阶段必须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掌握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对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有全面了解,又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能力,特别是明晰今后该如何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形成学生未来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为其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2.2明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从各高职院校公开的资料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包括铁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一般均开设有专业概论性的课程。以湖北省的情况为例,这类课程所采用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常见的包括:物流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职业规划、物流认知、物流学基础、物流管理实务等。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开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类似,实质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是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产业和物流岗位的形成初步认识和职业综合素养培育的启蒙课程。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物流认知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以明确的是,物流认知课程是各门物流专业课程的先序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领域上的重叠。例如物流认知课程中必讲的运输内容,就与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课程的领域重叠。一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两门课程内容重复,再加上物流认知课程由于具有内容的全面性、广泛性,具体到某一方面时,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讲授细节,导致甚至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删减物流认知课程,将该课程内容直接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明确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物流认知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在内容上是即有衔接又有不同的,在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时必须与课程体系内的其他专业协调,不能孤立的进行开发和研究。物流认知课程在运输领域的教学就应着重于运输的概况和全貌,体现出运输与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其他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应让学生明确在未来学习物流运输专业课程时应如何去学,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运单就只需要介绍什么是运单,起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而运单的填写,应用流程等细节则是专业课程所需解决的问题。物流认知课程需要在提供学生对物流的整体概况的同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服务于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别是要对因专业培养定位导致的部分有关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等方面没有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给学生了解的机会,确保学生形成整体物流专业认识。
2.3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
物流认知课程设计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包括了该课程教法的研究,其中首要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标准的开发,需要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物流企业等方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目标,综合物流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将学习领域进一步重构,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物流常识和技能为载体进行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课程标准成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材的开发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3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构想
课程设计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依据和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建议课时、课程内容结构、推荐的教学实施方法、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课程标准做为一个标准,要有普适性,能广泛的适应不同的需求,为此应考虑具备柔性化,保证在实施中便于执行。经过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的课程名称确定为《物流基础》。该课程要解决物流理念导入、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专业认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具体学习任务的设计构想如下。(1)认识物流。主要体现现代物流如何实现并促使价值的增值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物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心和职业观念。(2)物流产业环境。主要认知物流产业政策环境,管理体制、产业规划、物流标准及政策趋势;物流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产业技术状态、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培养学生对我国物流产业形成全面清楚的认识,把握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3)物流企业环境。主要认知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供应、生产、销售、逆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物流管理的内容;采用全方位视角寻找解决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业、建筑业物流实际问题的思路。(4)物流岗位环境。主要认知物流职业岗位层次,不同层次各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明确职业规划发展方向。(5)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认知物流成本、质量、服务、标准化、效益、供应链等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6)物流业态。主要认知当前的各种新型业态,如快递、电商、冷链、物流金融等业态的基础常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流业态的兴趣,明确不同业态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7)物流职业规划。主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物流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通过这7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4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自己专业情况的起点,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开端。设计合理的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将有助于后续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开展,构筑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蓝图。
作者:许迅安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冲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2魏杰羽.高职物流专业人才通识素养与教育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
3许丰恺.重塑高职物流概论类课程的开设与课程标准[j].教育现代化,2015(12)
4李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3
关键词:医药物流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站上了新高点。2017年商务部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上一年度全年销售总额达1.8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医药物流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医药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然而我国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需求,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因此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创新性地培养适应物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
1中医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方面物流企业求贤若渴,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且人才的流动性大;另一方面很多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情境。医药物流属于物流行业的分支,医药产品又属于特殊商品,因此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专业性更强。如何培养既具备物流管理知识又掌握医药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全国为数不多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的中医药类大学,我校于2005年设立了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方向),2013年正式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现已向社会输送人才800余人。由于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是由医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方向)转变过来,成立时间不长,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大部分沿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重营销轻物流,重理论轻实践,并没有很好地针对物流企业尤其是医药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能力培养,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从事医药企业的销售类岗位,物流类相关岗位的就业率较低,造成了医药物流人才的流失。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深刻意识到,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用人需求。我们必须通过制定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利用中医药大学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着重培养既具备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又掌握医药流通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医药物流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立
2.1确立医药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为适应医药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中医药办学特色,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及医药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既能在大型连锁医药企业从事物流相关岗位工作,同时又能在物流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2医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原有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置基础上,注重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思想,为此我们设置了全新的课程设置体系,新的课程体系主要以物流学作为专业知识模块,中医中药作为特色学科以及管理学作为公共基础课模块这三个部分组成,以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物流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兼顾医药学、管理学知识和技能。物流学专业知识模块主要由物流学概论、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组成。医药学知识模块由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现代医学概论、医院管理学等课程组成。公共基础课模块由管理学基础、微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课程组成。新的课程体系在设立上不仅体现了物流的“宽口径”,同时也注重专业深度的培养,去掉了前课程设置上的偏向于营销类课程,增设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包括从上游的供应商到终端的消费者,对整个物流系统的从计划、实施、协调和控制等能力。区别于普通高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我校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注重物流学与医药学知识的交叉融合,突出中医药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物流运作费用、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方案的选择与实施等问题的能力。在整体的课程设置体系上,力求注重各知识模块之间的交叉联系、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
3医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突出特色,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没有处理好物流学、经济学、管理学与医药专业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物流课程的设置深度不够,在课程时间分配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作用。新的课程设置中删掉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等偏营销类的课程,增设了物流系统仿真、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等课程,加强了物流学课程设置的深度。在原有的医药学课程上,增设了医院管理学、药学导论等课程,突出了我校的中医药特色。
3.2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物流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专业,在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上,调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我校通过加大经费投入,购入多套物流实验软件,加强了物流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建设。新的课程体系中增设了一门物流系统仿真课程,主要模拟商贸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等环节和场景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模拟仿真系统的演练,熟悉了物流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我校重视与九州通等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去九州通物流基地参观学习,观摩其仓储环节的实际操作,包括货物的接收、入库、盘点、上架、出库等环节,从而对物流的主要操作环节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与物流企业、医药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由企业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训的场所需求,共同建立持久稳定、和谐共赢的多类型、多领域、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定时、定量、定质地在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技能学习。我校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多渠道、全方位地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3.3优化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为建设
由于物流专业本身具备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应从以往惯有的“灌输式”以老师为核心的课堂讲授模式,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引导式”与“启发式”教学方式上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引进和使用“慕课”、“微课”和“boopps”教学法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述,应多结合实践操作与案例去讲解,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际的操作步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我国高校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很多高校物流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而来或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深造,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与完善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
4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置由于各高校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不同,课程设置上各有千秋。我校坚持创办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不断探索与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体系,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且具备创新精神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讯作者:伍宁杰校级项目:湖北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等中医药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汤中明,周玲.基于能力导向的医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85-86.
[2]梁旭,段梅丽,朱民田.高等医药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40):158.
[3]陈宁.医药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物流教学,2012(10):99.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公务员之家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9]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 ;物流管理;教育改革
近年来“互联网 ”的概念为很多人熟知,所谓“互联网 ”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改变传统的各行业的发展方式,使其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状态。多年来,“互联网 ”已经影响了很多传统行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物流发展的遏制,尤其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和物流发展的后继无力。这一问题可以归结于我国物流人才的缺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算,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就达到600万余人[4],未来5年内我国物流市场有一千亿以上的发展空间[1,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我国物流相关岗位招聘经验分布要求中应届毕业生仅占4%[3],与每年新增物流岗位130万多相比,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有20万人。物流人才的缺乏追根究底是我国的物流管理的教育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本文希望,从物流人才的需求到培养目标、从国内高校物流课程设置的分析到欧美及日本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反思来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教育改革意义,寻求更佳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途径,并对此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教育改革的意义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体系在信息技术要求、服务增值、服务人性化等许多方面与传统物流渐行渐远,为了迎合这一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以及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满足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有着很大的缺口,教育改革势必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国物流行业步入成熟阶段。
(二)有利于满足物流教育的创新要求,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没有创新的改革不能称之为改革,所以物流教育的改革必将会带领学校走向创新型教学模式的道路。一旦这种创新模式为社会所认可,必将会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求学。
(三)有利于满足物流学生的竞争需求,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长风网调查制作的有关物流岗位招聘经验的要求分布图不难看出:物流岗位更多的需要有经验的人来胜任,这无疑会加重物流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解决这对矛盾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必将充当着“调和剂”的角色。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途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职高、技校等。其中普通院校主要培养本科以上的理论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职高、技校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对这三类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以2013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法律、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物流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还要熟练地运用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具备从事物流业务运作、物流综合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优化等能力。
(二)课程设置
1.起源。我国的物流概念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两条国外途径:一是欧美国家的市场营销学中包含的“实体分配”概念,另一条则是来源于日本的物流概念。相对于国外,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北京物资学院目录外本科专业首次招生;2002年增设3所;2003年迅速增加为11所。在这一批新增的学校中,大连海事、武汉理工为物流工程类,其他则为物流管理类[5]。到2014年低,已经有47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6]。
2.国内高等院校物流课程设置对比分析。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以高等院校教育为主,下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方面。其中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是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物流电子设备设计和物流机械工程技术等,而物流管理则是主要是学习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因专业培养目标及方向的不同使得其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差别,现做如下总结:(1)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工科类,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其中清华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平时学习主要是进行国际合作并且选用国际一流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使用的外文教材。另外北科大拥有一所专门从事物流教育研究的学术机构,为国家许多企业、公司、政府部门及军工单位等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与方案设计等服务。(2)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管理类,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这类高校主要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管理。平时学习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国外物流等课程。(3)某些特殊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港口知识学习,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这两所代表学校,在平时让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知识外,还注重让学生学习港口运输知识。
三、国外物流教育体系
国外物流起步早,美国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全面进入了物流领域,90年代进入供应链管理,相对来说国外的物流教育处于比较成熟完善的阶段,他们的教育体系同时包含了高等院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
(一)高等院校教育
高等院校的物流教育分为商学院下的物流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商学院的物流管理课程侧重于供应链管理和战略分析;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课程则主要对港口、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等系统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说,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核心是运输与配送,强调从货物装车到送到目的地或者客户手中的过程与方式,专业设置结合了学校特点和就业方向。往往在办学之初各大高校就会体现不同侧重点,注重不同物流分领域。
(二)物流职业教育
国外物流教育与国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国外物流教育除了依赖高等院校外,还具有非常完善的职业培训教育以及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二是国外物流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十分重视实践。
1.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在英国,目前实行的是由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推出的ilt认证体系[7],它是基于各个级别的物流专业管理人员所应具有的能力模型设计,其认证考试也兼顾了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个方面,普通高校教育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美国和日本,同样具有企业和物流协会开设课程,建立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过程。其中美国主要是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组织物流在职教育,而日本主要是由日本通运、山九株式会社等组织物流人才培训,他们对物流人才的职业认证和教育要求对于培养专业物流人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物流教育中的实践。在德国,物流管理的教育实行“双元制”,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8],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则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德国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严格的规范化操作习惯。因此,学生要以正式工人身份进行生产,实习中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双元制教育形式下的学生,有1/4以上的时间都在企业,内容是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设置
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除公共课外课程设置主要有:物流学概论、物流管理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与库存控制、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第三方物流、运输经济学、零售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国际货运、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管理、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图1为我校2013级课程设计关系。
(二)我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国内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对比与正常上课与考核体会,我发现以下问题:
1.我校物流管理课程庞杂琐碎,缺乏侧重点。经过比对,我校物流管理课程交叉学科丰富,偏重于管理学和经济学大类,缺少对专业物流的侧重和重视。这样的课程设计导致了培养方向太过宽泛,更多能培养出的是万用型的物流人才,他们或许适用各类与物流相关的经济部门和工商企业,但是在运输、仓储、物流设计等高精尖领域缺乏竞争力。
2.我校物流管理课程理论比重过大。以供应链管理为例,老师在讲解系统运输规划模型的题目时注重的是过程的推导和求解,目的在于解开题目而不是实际问题的说明甚至解决。学生的确掌握了该课程的应试解题能力,然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具体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本校老师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的博士,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物流行业的实践经验,课堂知识传授都来自于理论教导,课堂的实际视频展示多来自网络,这样一旦老师想要进行知识拓展就会遇到困难。
五、总结及建议
(一)加强电子商务物流方向课程的设置改革
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主打领域和倾向性。以日本为例:东京都市大学和福山平成大学侧重物流方向,而大阪市立大学、东京工科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则侧重流通方向[9]。他们的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开始对于物流人才的设定就是将来能够进入某一物流细分行业,相比我国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他们的学生在未来物流分领域就业的竞争力更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有必要加强电子商务方向课程的设置,以及加强对学生电子商务实践的培训。即使学生将来读研,做学术研究,也不能脱离实际去建立纯粹的数学模型。
(二)加强学生和教师实践的学习
由于中国各个高校急于开办物流专业,其中快速填补的教师空缺大多由同经济管理大类的学者用物流的课本执教[10],这使得他们在授课中缺乏知识的拓展和对于实践的描述。再加之国内上机课程和实践课程名头过于实质,学生缺乏对物流产业的了解,更不要提学生的专业素质[11]。所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培训,尽早构建他们与物流企业的联系对于当今教育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最后,国内物流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补充和衔接。国内有物流师资格证考试,当时普遍社会重视度和认同度不高,缺乏实质意义,对就业的帮助较少。大部分思想还是注重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直接追求经验的累积,缺乏对物流人才的进一步深造,没能很好的衔接高校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就业要求。
(三)“互联网 物流”等创业课堂及创业大赛的开展
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快速成长,物联网和“互联网 ”等时展背景都要求物流人才能够学习有效技能,毕业后同现有物流模式接轨。因此,培养物流人才我们要从课程设置、主导教育思想开始,稳扎稳打,使专业物流学生能够切实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大电商自营仓管及物流配送,普通超市等运营场所仓库管理与采购等方面有所贡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原因,希望就普通高校而言,尤其是对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言,能够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增强实践及上机模拟课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丰富的外出交流比赛信息渠道和机会,只有这样,我校才能涌出更多的物流人才并且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上站稳脚跟。
作者:马鹏 郑慧雯 周清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陶峥,张兰.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09):54-55.
[2]董鹏.电商热潮背后的物流人才困境,2014.
[3]物流行业就业形势数据分析.长风网
[4]中国现代物流人才缺口600万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一财网,2013
[5]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5):95-98.
[6]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7]平海.国外物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3):45-47.
[8]潘文军.差距.现状.举措———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70-72.
[9]陈俊英.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27):44-47.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6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务员之家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9]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7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务员之家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8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 ”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众客空间、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在物流行业加强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互联网 ”行动计划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机遇,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二、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合作企业创新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即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根据物理管理专业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管理通用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学习与认知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阶段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第三个阶段综合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综合实训项目、企业跟岗实践学习、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外进行顶岗实践学习或开展自主创业项目。分层培养即在第二、三阶段把学生分成技能型学生、创新型学生,第四阶段把学生分成就业型学生、创业型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双创贯通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学生培养的四个阶段。图1“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多形式学习,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研究、特长竞赛、创新成果、境外交流学习等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分互认制度。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课程体系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涵盖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全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加学生的创业资本。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导论、商业模式概论、项目管理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物流领域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创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创业指导及创业案例研究课程,并引入创业者、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已经开展物流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校外认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在校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商贸物流服务技能与运营能力,开展“互联网 ”高效物流技能大赛、“互联网 ”物流运营大赛、“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等。图2“双创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体系设计上,开设创业活动课、创业模拟仿真课程等。一方面实现“做中创”,包含综合实践项目、应用性专题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重点实现“研中创”,即依托师生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做法
(一)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由专任教师与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引入快递分拣业务、物流仓储流程优化、物流设施设备设计、特色农产品物流项目、商贸物流项目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实施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完成物流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物流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还能够为专业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二)举办物流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在物流领域的创业意愿,每年开展全部学生均能参与的物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智能快递、高效物流、智慧仓库、特色产品物流项目、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模块为题,学生根据兴趣与自身优势选择参赛项目,通过项目计划书的撰写、项目的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讲解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三)开设经管通用课程,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企业运营模拟、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商贸通用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外,还掌握经济管理能力;除了能够进行物流业务操作外,还懂经营、善管理,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开展名家进校活动聘请物流企业老板、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创业导师,每个学期为专业师生开设创业指导讲座。利用企业老板创业经验、行业专家创业思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困惑。
五、总结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物流发展为一体化物流、智能物流、高效智慧物流,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创型课程体系为核心,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作者:逯义军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9
关键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公务员之家: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物流管理概论范文篇10
1.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专业理论,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的法律法规,掌握仓储管理技术、运输管理技术、库存控制技术、资源计划、物流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协调运营能力和相应的外语水平,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具有较高职业发展潜质和职业转化能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1.2物流管理专业职业素养要求
①人文素养。“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人文素养体现为员工在工作以及与人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我的内在品质,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对企业的归属感。②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在学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集中体现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在高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主要遵循“理论够用,技能为主”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如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物流仓储管理实务、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货运等,这类课程应根据专业需要精选提炼,强调实践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养。③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情商,具有诚信经营、踏实负责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思想政治课和就业指导课中渗透和融入关于品格、意志、兴趣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内容,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2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2.1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
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渗透性强的复合型产业,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目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7000多亿元,且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长。因此,国家“十二五”规划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列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二位。201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7.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比上年回落7.1个百分点。虽然社会物流总费用增幅有所下降,但是,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特别是物流人才匮乏成为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因此,物流人才培养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专业教育在全国兴起。
2.2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能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求职业院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点,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构建专业实训体系势在必行。
2.3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需要
专业人才调查显示,甘肃省物流行业高技能专业人才短缺,当前的技术力量与建设规模不相适应。随着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及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行业标准及规范作业的日益完善,行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逐步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及运行,能够满足学院开展物流管理、物流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对切实改变现有一线作业从业人员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相对低下的现状和有力推动物流行业持证上岗制度的顺利推行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
3.1构建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岗位意识、岗位能力为主线,不仅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的职业素质,树立爱岗敬业、安全及服务意识;实践课程目标主要形成以学生职业生涯为导向的身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3.2构建原则
面对物流行业需求,在制定实训项目时应当遵循的原则:①前瞻原则。随着科学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物流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物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设置应该要有一定的先进性,来满足以后的需求以及为物流人才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实战性原则。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物流实训项目的设置要结合物流行业及物流企业的岗位要求,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要具有实战性,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③安全性原则。在实际的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相对较危险的作业,学校教育实训项目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操作的安全性,加强安全教育,在实训过程中培养规范作业等安全作业意识。④创新原则。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了物流行业当中,所以设置物流实训项目时应该和先进技术的发展相统一,符合学生就业及行业发展要求。⑤系统性原则。物流是一个由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及物流信息七个功能要素环节形成的一个系统,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物流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的构建要符合物流系统的整体要求,因此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训项目。
3.3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物流管理概论
2023-03-24 15:35:46
相关文章
生物质智能回收物流平台探讨 2023-05-16 08:45:20
农产品物流助力数字乡村振兴 2023-03-21 17:37:53
企业物流管理现况 2022-11-02 08:40:26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022-10-24 09:14:16
饲料企业物流信息化升级探讨 2022-10-08 11:10:18
食品物流管理与冷链运输研究 2022-10-08 09: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