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实训总结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1 10:46:59

线上实训总结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家职业资格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 ”时代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资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三教”改革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近年来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施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学情和信息化时代的变化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信息化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以及必需。生活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00后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力非常强,有动手实践热情,但耐心不够,只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让智能手机和“互联网 ”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化学习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方便而多样,课堂内外联动可利于个性化和自定步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随时学、反复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和资源,既解决了传统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

1.2制药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需要线上资源的补充

随着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现今制药设备发展十分迅速,更新换代很快,很多新的设备向智能化、一体化、国际化发展,慢慢和逐渐地代替现行的生产设备。学校现有的实训硬件条件无法跟上设备的推陈更新[1]。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的不断涌现以及剂型与制剂设计理论不断地完善,许多新型药物制剂层出不穷,传统的实训教学项目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需求。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及时更新和补充,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和短板,让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2药物制剂技术实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基础

为更好地开展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我们结合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对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实训内容、实训教学资源等基础资源进行改革、整合、开发。

2.1修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

组织相关教师、教研专家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制药领域先进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设置情况以及岗位对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讨论、修改;将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重构实训模块,使实训内容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完成实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要求。

2.2编写实训教材整合实训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减少复杂高难抽象的理论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原则,结合学院的实训条件,吸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人员,共同整理编写药物制剂技术活页式实训指导教材。本实训教材以剂型的制备工艺、gmp知识、产品的质量为构架,将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无菌制剂分为8个模块,一共27个项目,药学类不同专业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甄选合适的模块与项目,并对接的各工作岗位的先进技术和操作、2020版药典、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不同专业的课程标准等内容制作二维码,并有智慧职教平台、药育智慧智能教育云平台的相关链接,学生可通过手机扫一扫,实现自行学习,既保障了知识的传递,又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吸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3多元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学资源

(1)教学资源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是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习通教学平台应用到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学中,根据实训教学目的和实训项目设置,挑选适合线上学习的内容,上传各种学习资源[2]。(2)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让学生更好地安排碎片化学习时间,我们采用南京药育药品生产gmp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通过移动app端,在家、宿舍、教室随时随地的访问这些实训资源;管理员和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实验记录,充分满足药物制剂技术实训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3)自主开发教学软件。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我们联合上海名迈公司,按照教学需要及实际sop要求,自主开发固体制剂vr实训教学辅助软件。在真实全新的虚拟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将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与实际的生产工艺、具体的制药设备、真实的生产场景结合在一起,达到与生产实际最接近的模拟实训,提供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考”的机会,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3,4]。

3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

药物制剂技术混合式教学方式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糅合、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考核方法的多样化。

3.1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成为学习组织者和主导者

以药学专业为例,药物制剂技术总学时112学时,理论和实训学时1∶1,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采用自编实训教材。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采取“实训前导学、实训中教学、实训后总结”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3.1.1实训前导学实训前先将学生合理分组,各小组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领取工作任务单,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并设置知识题进行考核。学生可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或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和学习进度,及时发现教学难点,更新、补充与完善相关教学资源。3.1.2实训中教学实训中,教师根据提交的小组讨论及课前测试结果,对于那些课前线上了解到的共性问题,作为重点阐述内容,启发学生在实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每次实训要求每位学生的根据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强化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和制剂质量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安全生产的工作理念,培养良好的规范操作习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3.1.3实训后总结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应将实训过程拍摄制作小视频以及实训产品照片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实训产品、实训操作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操作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对实训状况进行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制剂成败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对每个学生实验产品进行评分,强调质量意识;通过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的真实记录与实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综合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成长

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价模式,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全面评价,实现“线上线下考核,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由实训预习情况、在线测试、主题讨论等组成;线下考核由课堂出勤率、小组讨论汇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及实训考核等部分组成;职业素养评价贯穿整个实训过程。教学评价体系见表1。

3.3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拓展第三课堂

实训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内容新设创新模块,引入中药膏方、手工皂、口红、护手霜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处方、选择辅料、确定制备方法,充分展现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开放性实训中实现自我管理。如“护手霜的设计与制备”实验,3~5个学生为一组,以小组为实训参加单位,查阅线上线下资料,自主设计护手霜实验方案,准备实训所需的材料、用具、仪器和设备,自行完成实训内容。实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成立“艾草工坊”,将实训内容与第三课堂、兴趣小组相结合,2018年与厦门春草堂药店合作“皂动你心飞扬个性”中药手工皂diy大赛,2019年与百草社联合“珍草护肤养颜有方”护肤品制作大赛。以赛促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思维,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4成效

4.1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屡获佳绩,2018年学生的创意创新方案《手工药皂工作坊商业计划书》参加“学院第四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参加2018“金峰杯”首届漳州市大中专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赛道(高职组)荣获三等奖。在全国医药行业各种竞赛中,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4.2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教学相长过程中教学团队教师教学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在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中名列前茅,团队老师参加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3个二等奖;参加食品药品行指委说课比赛、微课比赛成绩不俗;在学院微课比赛、说课比赛、课标比赛中成绩也是斐然。

4.3教学效果良好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学生评教平均分达到92分以上;2019年第三方专业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漳州市卫生学院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结语

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药物制剂技术实训教学也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区域经济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贲永光,孔繁晟.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的特点与教学体会[j].广东化工,2020,47(16):220.

[2]王文婷,路芳.基于现代信息教育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下对药剂学实训课程改革[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41-142.

[3]任蓓霞.高职院校药剂学实训教学初探[j].职业,2018(17):89-90.

[4]贾彦荣,周宝成,徐火英,等.仪器分析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应用与构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3):303-307.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阶递进;数控现代化信息技术

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技术日益成熟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等,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施中对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有效提升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水平成为了课程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运用主要集中在ppt课件、课程教学视频、flash动画等资源运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数控加工操作实训》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该课程传统上以现场演示讲授和实际操作指导为主要教学手段,实施中存在一些缺点如:学习者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任务针对性不强;学习任务中的重点难点缺乏针对性解决措施;实践教学受时间和设备数量因素影响使得学习者学习难以充分;学习项目不能体现企业真实需求,教学实施难以对接企业岗位要求等。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创新探索实践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以线上教学资源和实际数控设备为支撑,通过混合式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识图、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加工程序编制、工艺装备使用的基本技能,掌握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工件加工技能与检测等操作技能。

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实践课程体系

我们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数控加工操作实训环节构建了三阶递进的项目化实施方案,从第一阶的数控认知实训到第二阶的数控基础加工实训,最后到第三阶的复杂零件加工实训,项目任务安排由易到难,由基础认知性实训到最后逐步介入企业真实零件加工,在实施上每一阶段实训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分别推送不同难度的项目工单和课程碎片化资源,在任务安排和实施上允许程度好的同学进行创新设计和实施,从而对不同程度学生实现分层次培养。

2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立体化实训平台

通过超星泛雅教学平台,首先,学生通过手机终端可以提前接收每次实训的项目工单,了解实训目的和要求;其次,学生每天可以通过平台中课程的碎片化视频资源进行相关操作知识和技能点的预习和复习;再次,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的教学资源库拓展数控设备的常见故障检测维修、数控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知识,使得实训的内容更加明确化、多样化和专业化。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实训前提前每次实训任务的图纸和相关加工重点提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时通过平台及时推送本次任务重点难点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点的碎片化资源(如课件、文章、视频等);实训后通过讨论模块和资源模块继续推送本次任务重点难点的点评和总结,给学生再次回顾复习的机会。

4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时间空间实现,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通过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可以解决传统实训的很多问题,如实训时间过短、任务实施不充分、实训后的知识技能点掌握不牢固、实训后质量点评不够等问题,通过平台的资源库、作业、讨论等模块,更有利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讨论、研究、动手操作中熟练设备操作技术,掌握工件加工工艺、编程等知识。

5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双师化”的教学团队建设

利用平台讨论、作业等模块,可以跨越时间、空间从而实现企业技师和学校教授对学生的双重指导。

6结束语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扩招;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

大规模扩招是近年来国家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对促进职业教育生源多元化、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全面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混合式教学概述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9年我国学者何克抗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总结,使之形成详尽的理论体系。混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方法、场景、对象、载体等方面进行混合融通,构建混合式的教学过程。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切入点较多,近年来,国内很多教育界专家和一线教师探索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实施的“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便是基于方法、场景和载体进行混合式教学的经典案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混合式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更为灵活,能够对优势资源进行混合应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在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得到了推广。

2高职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

2.1整体框架设计

针对扩招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生源多元化的实情,将教学内容细分为简单实训型、偏理论型和复杂实训型三个模块,并从方法、场景等方面设计了混合式教学方案。首先,方法层面。采用“校外实训导学 校内实训实操”“线上铺垫 线下深化”“校企融通双向对接”三种混合方法组织教学过程。此外,针对偏理论型内容中的实训部分内容或简单实训内容中的偏理论型内容等,可采用混合式教法组织教学过程,确保任意类型的内容都能够在有效的混合教学组织下精准地传授给扩招学生。其次,场景层面。根据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不仅营造了差异化的教学场景,还采用了“校内校外双向真实测评”“线上线下双向虚拟测评”“校企双向测评”三种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精准地测评教学的真实效果。高职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方案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2.2教学组织目标

扩招大学生的来源比较多元,针对其教学需要设置差异且混合一体的目标。一方面,差异目标的设置要求教师细分教学内容,组织差异化的教学过程,以达到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混合一体目标的设置要求在细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混合式教学将所有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混合式教学育人的目的。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简单实训型(如c程序设计实训、办公软件应用操作实训等)、复杂实训型(如数据库系统sql实训、计算机网络与网站建设实训等)和偏理论型(如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等)。针对简单实训内容设置“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组织目标;针对复杂实训内容设置“引导学生掌握进阶操作技能”的教学组织目标;针对偏理论型内容设置“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理论认知”的教学组织目标,通过构建差异化的教学组织目标,为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2.3过程实施方法

基于差异化教学组织目标的设置,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细分为不同的内容,进一步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首先,针对简单实训内容。这类课程的理论和实操难度不大,对于在校时间相对不固定的高职扩招大学生来说,可采用“校外导学 校内实操”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办公软件应用实训中的“运用office软件制作个人简历”项目为例,教师可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向教学班学生推送实训相关的理论课件、微课素材等资源,引导学生在校外自主学习,之后利用校内集中教学的机会,再组织校内实训实操。其次,针对偏理论型内容。这类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多,实训操作环节少,对于已经具有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经历且具备一定自主认知学习能力的高职扩招大学生来说,可采用“线上铺垫 线下深化”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中的“网络拓扑结构”项目为例,教师可借助超星学习通、mooc等在线教育平台,创设线上理论学习资源库,引导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场景下利用碎片时间在线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基础理论认知,之后在线下教学场景中通过组织现场交流、小组探讨等多样化活动,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最后,针对复杂实训内容。这类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且多与计算机行业或企业的实际项目密切相关,可采用“校企融通双向对接”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在校内为学生讲解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实操知识,另一方面,由高职院校牵头或利用高职扩招大学生中具有计算机行业背景学生的人脉资源,联系相关企业,组织学生带着项目入企进行实训,贴近企业需求完成项目,最大化培养扩招高职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4效果测评标准

针对不同的混合教学形式应采用差异且具有混合特征的效果测评方法。针对简单实训型教学效果的测评,可采用“校内校外双向真实测评”法。校外测评项目包括:学生理论学习时间、频度、校外作业完成质量等;校内测评项目包括:学生校内实训完成质量、作业完成质量等。针对复杂实训型教学效果的测评,可采用“校企双向测评”法。校方测评项目包括:学生学习项目的考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次数、理论考试成绩等;企业测评项目包括:学生完成项目的周期、项目完成质量与企业标准的对接程度等。针对偏理论型教学效果的测评,采用“线上线下双向虚拟测评”法,线上测评项目包括:学生登录平台的次数、完成作业的质量、师生在线互动的频度等;线下测评项目包括:学生在线下真实场景中的学习交流积极程度、线下作业完成质量等。采用混合式测评意在对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精准评价,以便为教学方案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3结语

扩招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混合式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在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厘清“混合”与“差异”的关联性,通过细分差异化的教学内容、组织目标、学生来源等指标,构建符合本校实情的混合式教学方案,确保在“混合”与“差异”的辩证平衡中找到最优化的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崔馨月.高职扩招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4):194-195.

[2]娜拉.高职扩招背景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0,(01):366-367.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校2020级7个三年制大专护理班按顺序编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第1个班级为对照组,共115人;第2个班级为试验组,共117人。两组所用实训教材、实训带教教师均一致,年龄、性别构成、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入校成绩、上学期成绩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的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技术等22学时的实训内容为教学项目。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即课上教师统一讲解示教,学生按学号顺序平均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训练,教师观察并指导操作;下课前教师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报告书写任务,内容包括班级、组长及组员学号和姓名、实训项目及学时、操作目的、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总结及反思。试验组采用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2.1组建合作小组,选拔和培训同伴辅导员

根据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性格特点,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利用超星学习通构建学习小组,每组4~5人,尽量做到综合素质均等。结合学生个人意愿与组员推荐意见,选择一名成绩较好、有班干部工作经验、性格开朗的学生担任组长兼同伴辅导员。由任课教师对组长职责、同伴辅导任务、学习通软件功能进行统一说明与培训,考核通过方能担任。

1.2.2混合式教学

(1)线下同伴合作学习:课前由实训员对组长进行操作项目预训练。课堂上带教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后,各组组长回示操作,组员观摩,教师纠正错误并指导组长掌握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之后组内成员依次轮流练习操作:操作者模拟护士,其他组员1人模拟病人,1~2人扮演家属,组长记录错误点。每个成员操作结束后组内进行点评,相互讨论,实时纠错,总结要点与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答疑,再次示范标准操作。学生可利用自习课以小组为单位预约实训室进行操作练习,组长指导,组间协作,由组长将练习情况记录并上传至学习通。预约实训室由我校实训中心学生志愿者统一负责。(2)线上同伴合作学习:课前教师在学习通分组预习任务,包括绘制操作流程、观看教学操作视频或微课、讨论操作模拟案例等,各小组将案例讨论结果和组内投票产生的最佳操作流程图上传至学习通,教师在线点评。课后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录制操作视频并上传至学习通,组间点评、在线纠错并记录错误点。教师针对操作细节与易错点线上主题讨论,每组由组长带领进行总结反思,并合作完成线上实训报告(可附操作流程图与操作图片)。最终形成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模式见表2。

1.3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1.3.1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由cheng等[5]编制的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评价干预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该量表共4个维度20个条目,即学习动机、计划实施、自我管理和人际沟通。量表信效度较高,总克朗巴赫系数为0.916。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越高表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干预前后选用自习课时间段向两组发放量表,详细说明调查目的、填写方式及注意事项,学生以匿名方式如实填写,要求10~20分钟完成,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回收率100.0%,剔除无效量表后,有效回收率为98.4%。

1.3.2期末实训总评成绩

两组统一设置本学期授课计划内3项实训操作(无菌技术、鼻饲技术、导尿技术)为学期末操作考核项目,学生采用随机抽签法任抽一项操作进行考核。监考教师统一按照我校自编的《护理实训手册》评分标准对两组进行操作评分,并就相关理论提问。对照组进行单人考核;试验组进行团队考核,即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代表整组参加考核,其他组员参与理论答题。采用百分制计分,学生最终实训总评成绩=实训操作成绩(70%) 理论答题成绩(10%) 实训报告成绩(20%)。

1.3.3教学满意度及反馈

教学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 满意)人数/总人数×100%。另外,依据相关文献[6],采用专家函询法自行设计单维度问卷对教学反馈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知识水平的提升、对基础技术的提升、对信息素养的提升、对合作能力的提升、对人文素养的提升、对思维能力的提升6个方面。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与实训成绩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满意度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总分及学习动机、计划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2两组期末实训总评成绩比较

试验组实训操作、理论答题、实训报告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3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3讨论

3.1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教育具有终身性特点,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医学的快速发展,胜任临床岗位工作。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7]。但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8-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总分及学习动机、计划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往研究也证明同伴互助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0]和自主学习能力[11]。同伴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师授生受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助学习、合作进步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与技能提升。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多元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下进行自主学习,既突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了传统教学和线上学习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12]。vaughan[13]认为有效的混合式教学策略是在课前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作为触发事件,课中与学生增强互动交流,课后以活动为中心设计学生作业。本研究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根据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课前线上以小组为单位实训预习任务,进行组内投票,促进同伴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借助平台数据信息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参看学习记录,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教师的精准在线点拨可以有效发挥其引导作用,加强师生交流,在评价学习效果的同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开展小组线上主题讨论、组间点评、线上作业等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使所学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此外,线上教学方式提供了学习沟通和展示的平台,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2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训学习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实训操作、理论答题、实训报告得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效果评价已从传统单一的关注考试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成长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混合式教学依托信息平台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展,考核评价呈多元化,有利于教师掌握教与学的情况,提高课堂内外教学质量[14]。但有些高职生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易出现浅层学习和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导致在线学习流于形式[15]。同伴合作学习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16],同伴之间平等、参与性强,有利于激发讨论的热情[17]。试验组在实训学习的前、中、后期,借助学习平台在组间或与教师不断进行“提问—解决”和“交流—反馈”,从而加深知识点记忆,解决实际操作难点,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往研究也证明了混合式教学法或同伴合作学习法单一应用于护理专业课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18-19]。本研究将混合式教学与同伴合作学习有效结合,起到了教法与学法并进、协同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试验组对本次教学效果的反馈中,也体现出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合作能力培养的正向作用;试验组教学满意度高达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在混合式教学中,试验组线上合作学习任务完成率达100.0%,对线上教学软件的频繁摸索应用及每一次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使得其信息素养和合作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基本是各顾各地练习,不关心组员的成长。而同伴合作学习中,组长指导训练增强了学生的担当意识,团队考核形式让每个人的表现都与小组最终总评成绩挂钩,增强了组员的责任感和团结互助意识,从而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形成。但本研究也发现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期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并进行验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同伴辅导员在同伴合作学习中发挥着“小老师”的重要作用,在筛选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在学生中的人缘等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培训,以保证基于同伴合作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均能顺利开展。(2)教师在线上平台跟踪评价学习效果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关注学习者间的动态反馈,及时调整同伴辅助策略,做到“人人有效学习,人人学习有效”。(3)在尝试一种新的教法或学法时,不能只关注成绩与技能等学习指标,也应该注意到其对学生学习能力、社会行为和思维能力的积极影响。本轮教学改革虽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离学生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在下一轮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增加德育元素的渗透,做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形成的同时提高思政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3]梁园园,马秀,吴蕾蕾,等.基于学习风格的同伴互助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2):94-97.

[4]曾凤丽,尚茜苓,田静,等.基于考试结果分析的线上线下教学效果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7):48-49.

[6]郭明贤,冯香艳,孙妍,等.合作探究学习法在护理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应用型课改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5):2432-2434.

[7]李秀,陶莹.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特征与培养策略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4):48-50.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对分课堂;boppps;混合式教学设计;《管理学原理》

1教学模式剖析

目前,课程教学实施中将对分课堂、boppps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融合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分课堂从讲授开始,教师精讲留白,充分而不过分地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先教后学,以讲授开始;把先教后学变成先学后教,然后合作探究,就是自主课堂,两种课堂形态结合在一起,即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也强调合作探究,也就是说对分课堂是传统课堂与自主课堂的折中融合,把课堂对半分割,一半做课程讲授,一半做自主探究。对分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中国原创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引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的智慧,变革“教”与“学”关系,设置专门的独学环节和对话环节,进行合理的认知资源分配,把课堂规范化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不可颠倒的四个过程:讲授、独学、讨论和对话,让学习真实发生,将知识教育推进到能力教育。boppps模型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学互动和学生的全方位参与。该模型是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六个前后衔接的闭环式课程教学模型:(1)导入(bridge-in):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2)学习目标(objective):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目标;(3)前测(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先前的知识和能力;(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5)后测(post-assessment):通过有效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6)总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延伸引出下一步教学内容。虽然boppps教学没有提及课前及课后的教学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课前和课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实施boppps教学时,学生参与度加大,在有限课时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需要学生课外学习来适当弥补;二是如果学生课外学习量得不到保证,就会使得课内教学活动仓促紧张。基于此,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融合对分课堂的思想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线上学习主要是达成某一章节下低阶目标,然后学生通过完成实训作品来完成内化吸收,从而训练其高阶目标,并在线下课程中的小组互助和教师指导,从而达成某一章节的整体目标。

2《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分析

2.1课程分析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旅游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学科基础课,承担着专业思维和方法培养的功用。该课程的特点是“两强”,一是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对大二第一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实践性强,管理学源于实践,并最终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核心教学目标是培训具有创新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学情分析

该课程开设于旅游管理专业大二第一学期,学生学习特点主要体现在“二高二低”。“二高”学生的思想活跃度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度都较高。“二低”是学生对管理学中纯理论的学习兴趣低,此外,缺乏管理实践经历,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也较低。此外,通过访谈在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发现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存在对管理方法要点掌握不足的问题。

3教学设计理念及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成效为目标,以obe理念为指导,基于对分和boppps的授课特点,探索出“学生中心、能力导向”的“246”授课模式,如图1所示。“246”教学模式是将线上与线下两阶段、对分的讲授、独学、讨论与对话四模式和boppps的六大环节相融合。具体设计思路为:以混合式授课为指导,将教学分为线上线下两大阶段,线上课程主要是以对分课堂中讲授和独学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自学和相关作业练习,该部分也是采用boppps的模式,以导入为基础,明确目标为前提,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和后测;线下课程又是一个boppps的操作,该过程是以学生线上课的学习成果为导入,对比本章节制定的目标与学生的达成情况,然后以小组讨论和生生、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学中的低阶目标通常可以通过线上课程完成,但高阶目标更需要通过线下课程的讨论参与或者实训互动来实现。此外,课后也会根据实际需求,拓展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养,该部分也属于boppps中的后测和总结。

4教学过程设计

《德尔菲法》是《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研究以该课程的1个课时的设计来展示“246”模式的具体运用。

4.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目标设置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本节课知识、能力和素养三大目标的制定如下:(1)知识目标:准确说出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正确判断德尔菲法的优缺点;(2)能力目标:为适宜情境设计德尔菲法决策方案并运用德尔菲法开展决策;(3)素养目标:具备团队协作及沟通素养;树立科学的决策观和社会责任感。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优缺点、方案设计及运用,其中德尔菲法的方案设计及运用是难点。

4.2教学过程设计

线上学习阶段,教师导学单,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完成微课自学和实训作业,并将疑难点分享在讨论区,该阶段完成了线下课程的导入、目标和前测,为线下课堂做准备,该阶段的教学主要在服务知识目标。线下课程同样以boppps开展教学,以线上自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情境实训、小组研讨等参与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和素养,具体活动开展如下:首先,基于线上学习成效进行线下授课,教师通过线上学习数据和目标自评进行课程导入,并通过线上学习困惑分析来明确线下学习目标,然后围绕目标,组织开展参与式教学。其次,围绕知识目标“能准确说出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和优缺点”,主要通过线上课在线测验、线下课小组研讨互相阐述和教师解析与总结的当堂对分的教学方式来达成。再次,围绕“能为适宜情境设计德尔菲法决策方案并开展实施”这一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疫情下,志愿服务队队长选拔标准制定”这一问题进行情境实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来归纳操作要点。此处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管理者的选拔标准是德才兼备,并分享责任心的重要性,教师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升华。基于体验,学生独立完成德尔菲法的操作要点的归纳,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程思维导图的创意总结,并通过优秀作品分享的方式,达到课程总结与思政教育的升华。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且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课后,围绕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培养,以后疫情下旅游行业的复兴发展为背景,布置实训作业,进行德尔菲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行业发展,具备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以达到“育巧手”的目的,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自信。

5过程化评价设计

5.1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的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其中针对该课程中知识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中的随堂小测为主;针对能力目标主要是通过“设计德尔菲法决策方案并实施”的课堂演练评价和课后的设计问题、方案并实施这两大环节进行评价;而素养目标则是通过学习通中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课后拓展的数据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从课程学习重难点清晰,内容充实;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参与性强;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和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四大指标进行评价,以李克特五点量法,让学生对以上指标进行打分,该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堂体验,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设计。

5.2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为40%大作业、30%学习过程评价和30%闭卷考试。其中大作业是进行管理活动的策划,主要考核学生对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闭卷考试则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判断能力。过程考核是对线上自学和课堂学习表现情况的评价,包括对微课自学、疑难点讨论、课后作业、章节测验等的评价。这些成绩由线上系统导出,过程化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成就新型高效课堂[n].中国教师报,2019-04-24(005).

[2]陈瑞丰,张学新,赵玲玲,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性学习的促进作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174-176.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6

1程序设计实训实施现状分析

1.1程序设计实训的目标。学生在进行实训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基本的编程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学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应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面向对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2)学生应该具有运用一种主流程序开发环境(如microsoftvisualstudio),将面向对象分析简单问题并将其转化成c 语言代码的能力以及跟踪调试程序错误的能力。(3)学生应具备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分析实际问题,并将其进行编程实现的能力。1.2程序设计实训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习惯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在实践环节中往往表现出主动性不强,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导。(2)学生缺乏将实际问题转换成代码的能力,同时也缺乏调试代码和独立解决程序错误的能力。(3)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评价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又回到了以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思维模式,使得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失去信心[8]。1.3问题的原因分析(1)学生第一次接触实践类课程,还不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过于依赖老师的指导[9]。因此,教学方式一旦由老师教授,变为独立开发,就感到无所适从。(2)实训所涉及的项目除了需要用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知识,还需要用到图形编程,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库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并没有在大一的时候学习,因此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造成了障碍。(3)学生还保留着高中时期的应试教育的学习习惯,还以考试为目的来学习。对于实训的认识不足,还是以分数为导向,忽略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2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方法

2.1设计以兴趣激发为目的的实训项目案例。实训项目作为程序设计实训的重要依托,既需要涵盖一定范围的编程知识,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程序设计实训的课程目标,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按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要求,保证每位学生具有一定量的代码编写量;项目类型以基本单机应用、图形化界面等方面为主。结合学生基础和具体课程安排,拟定实训项目供学生选择。实施的时候将根据学生的测评成绩、兴趣方向等进行选择。表1中列出了部分实训项目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根据真实软件项目经过简化后的仿真项目。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从无到有的软件创造过程,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学习,变成可以得到实实在在成果的软件项目,从而让学生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2采用结合线上多媒体知识补强和线下项目实践的实训方案。为了有效对实训中涉及的知识进行补强,将程序设计实训分为2个阶段:线上知识补强阶段与线下项目实践阶段。2.2.1线上知识补强阶段。在进行实际的项目实训之前,利用网络资源,包括ppt课件、课程视频、慕课等多媒体技术,提前学习实训中所需要的知识。通过一个小课题的实践,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快速掌握项目开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补强以边学边做的形式,避免学习的枯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小课题的练习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后面的项目实践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从而有效弥补学生实际能力与实训任务之间的鸿沟。2.2.2线下项目实践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将通过9天的线下项目实践,完成自己所选项目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下步骤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有效推进和管理。(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项目。(2)结合项目阶段需求进行重点和难点的理论讲授,同时结合项目进行练习,边学边练、学以致用,减少纯理论授课的枯燥感觉。(3)按照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cmmi),开展软件工程实践。学生将结合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和cmmi项目管理流程,逐步加强系统分析和设计建模能力,完成从项目启动到最后验收交付的全过程。(4)使用任务管理工具,明确个人的项目任务。在任务管理工具中记录任务完成情况,并以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个人的考核。(5)通过网络提供有关的课件、视频、知识库等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学习、温习课程内容,加强对技术的掌握,加深对项目的理解。(6)通过现场指导老师每天的任务检查跟踪,查看学生日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通过阶段性评审和总结,使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得到巩固。2.3建立多维度的程序设计实训的评价方法。鉴于程序设计实训的特点,需要改变单一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一种多维度的案例教学评价方法,打破学生一直以来的应试思维。该评价方法主要由过程监督及项目评价两个部分组成。1)过程监督。过程监督主要由出勤情况、日报制度、项目总结3方面组成。(1)出勤情况。实训的地点由学院统一安排,学生每天需要准时到达实训教室。学生的出勤情况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经常迟到、早退以及缺勤的学生及时纠正,并将出勤情况计入最终成绩。(2)日报制度。让学生每天将实训的进展情况形成日报的形式,总结当天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第二天的计划安排,从日报中发现学生的总体进展情况。(3)项目总结。学生在项目完成后,需进行项目总结,评估实训成果,并以此收集学生反馈意见。2)项目评价。在完成了整个实训后,通过项目验收,完成项目交付。项目验收包括对代码规模、功能实现、文档质量等方面的验收。验收的结果与考核密切相关。对学生的项目主要从如下10个维度进行评价。功能:功能完整、准确,符合应用需求;界面:界面设计美观,符合规范;技术:应用最新技术,技术难度高;创新:是否有创新点;演示效果:讲解清晰、演示流畅、重点突出;文档:符合规范,主要是需求、设计、用户手册等文档;规模:代码数量、数据库记录数量;易用性:软件易于理解、学习和使用,如完善的表单验证等;可靠性:出错率低、容错性强、易于恢复;可维护性:可适应不同场景进行灵活设置,易于识别错误和改正等。

3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实施效果

将实训方法应用到重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7级大一本科生的程序设计实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学生对实训效果的主观评价。本次发出问卷189份,收回144份,有效问卷133份。1)学生对实训的总体满意度。学生对实训的总体满意度如图1所示。该问题是针对学生对实训情况的总体评价,评价指标分为5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从图1中可以看出,“非常满意”加上“满意”为78%,说明学生对本次实训总体上是认可的。2)学生对自己编程能力的评价(满分5分)。学生对自己编程能力的评价如图2所示。该问题旨在通过量化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实训之前和实训之后的编程能力进行自评,评价指标由低到高分为1~5分。从图2(a)中可以看出,在实训前认为自己编程能力只有1分或2分(即编程能力较差)的学生总共占到了53%。而从图2(b)中可以看出,实训后认为自己编程能力只有1分或2分的学生仅占到8%。说明大部分认为自己编程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实训后编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图2(c)中,反映了学生编程能力的提升幅度,其中有82%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训,自己的编程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分析具体的数据,我们发现在能力提升了2分和3分的学生中,大多是实训认为自己编程能力只有1分或2分的学生。说明通过实训,对于不擅长编程甚至畏惧编程的学生,编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当然从图2(c)中,同样可以看出有18%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训,自己的编程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这部分学生大都在实训前就有4或者5分的自评分,说明他们在实训前已经拥有了较好编程能力。因此实训对于这部分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升不明显。3)学生对线上知识补强的评价。学生对线上知识补强的评价如图3所示。该问题旨在分析线上知识补强环节对学生的帮助有多大,评价指标同样分为5个等级:帮助非常大、帮助比较大、有一定帮助、帮助比较小、没有帮助。从图3中可以看出,87%的学生认为线上知识补强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4)学生对项目选题的难度评价。项目选题难度的评价如图4所示。该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对所做项目的难易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分为5个等级:非常难、比较难、适中、简单、非常简单。该问题实际上存在两个影响因素,一个是项目本身难易度,另一个则是学生自身的能力。即使同一个项目,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从图4中看出,41%的学生认为项目选题具有一定难度,55%的学生认为项目选题难度适中。说明项目选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不同难度的项目。5)学生对所选项目的主观评价(多选)。学生对所选项目的主观评价如图5所示。该问题为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对项目属性的评价,一共有4个选项:有趣的、实用的、创造性的、新颖的。由于选项无法穷尽,题目中仅列出我们关心的几个选项。从图5中可以看出,认为项目是有趣的学生多于其他选项,说明项目的案例设计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同时也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项目是实用的。说明学生在选择项目时也关注项目的实用性。6)学生对项目评分机制的评价。学生对项目评分机制的评价如图6所示。该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对评价机制的认可度,评价指标分为5个等级:非常合理、比较合理、一般、不太合理、非常不合理。从图6中可以看出,91%的学生对项目的评分机制是认可的,对评价机制不满意的学生仅占1%。说明多维度、全过程监督的项目评分机制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有效的评价。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对实训效果感到满意。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通过实训自身的编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对编程不再畏惧,反而越来越感兴趣,同时也十分认可项目的评分机制,说明本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结语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

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师生大多是进行现场教学,依照课堂教学需要购买汽车零部件,这种方式不仅会使教学成本增加,而且也无法让学生快速上手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将使这一问题得到改善,为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带来良好契机。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及时训练操作,解决问题,在提高实训效果的同时降低教学成本。

1“互联网 ”对传统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影响

汽车维修服务业的主营业务包括汽车维修、零配件销售以及车辆保养等项目。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汽车维修服务行业也是如此,无论是维修技术手段,还是服务、运营模式将产生螺旋式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营销模式转变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许多汽车企业推出o2o商业模式,该模式的推出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这一变化也为汽车维修行业服务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拓宽了汽车零配件分销渠道。企业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获得更多采购渠道,选取质量更佳、价格更优惠的零配件进行采购。与此同时,从车主的角度来看,他们可以选择的汽车维修公司也有所增加,车主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多汽车维修方面的内容,维修服务、配件价格、配件渠道也不再是秘密,打破了汽车行业原有的垄断地位。

1.2服务空间转变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和车主在选择服务空间时也将更加方便快捷,从车主角度来看,他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来选择服务公司,既方便有快捷,可以为车主省去更多时间;对于维修企业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连锁、共享、互助等方式将多个服务点接入服务网络,将有限的固定服务单元扩展到无线互联网服务[1]。

1.3技术路线转变

许多维修网点可以依托“互联网 ”,通过共享联盟、连锁店等相互支持的方法,获得更新、更周到、更精准的维修技术咨询。就如在拆装一些复杂设备时,相关技术人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详细拆解方法或视频说明。同时,维修网点还可以通过共享功能来选择更多高水平维修专业人员或远程实时维修指导,解决更多疑难问题,尽可能为车主带来更放心、更周到、更安心、更精准的维修服务。

1.4服务模式转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汽车维修服务模式也发生较大改变,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4s店、汽车连锁和个人企业外,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将推出新的服务模式,车主可以依托互联网根据汽车所需对维修保养项目、零配件等进行线上选择,选好后再到线下服务站进行具体操作。从当前汽车服务维修现状来看,甚至还有部分企业推出diy自助维修服务,也就是在线上专业技师或网络资讯的指导下,让车主自行操作、自己动手完成汽车维修和保养。业主在在线服务技术人员或相关网络信息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维修和保养的服务模式。此外,借助“互联网 汽车”技术,还可以将汽车参数传输到集成诊断系统,确保维护维修指导更加可靠。

2“互联网 ”在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2.1教学资源丰富

众所周知,互联网中拥有大量的教学和学习资源,除了文字资源外,还包括视频和图片资源,而将其应用于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中,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汽车知识不再只是无聊乏味的文字,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视频和图片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汽车内部结构,进而更好理解汽车知识,通过这种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相结合的教学,可以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其对知识了解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2.2便于线上技术讲解

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广阔的教学天地,没有固定的范围,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这也方便专家教师运用互联网进行授课教学。教师可以总结汽车维修知识,做成视频后到互联网学习平台,更便于学生学习,甚至于在如今网络发达的年代,教师可以直接用钉钉、qq视频聊天功能进行线上教学,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另外,通过互联网展开学习也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主动进行知识学习,进而提升自己汽车维修知识技能。

2.3师生交流更加方便

以往教学都是在固定时间固定教室中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在课堂中,在课外时间,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老师并与其展开交流。但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师生之间的交流将更加畅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模拟教学环境为其讲授汽车维修知识,以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汽车维修知识。

2.4情景教学体验

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难免存在造价太高或者具有危险性的教学内容,出于教学成本和学生自身安全考虑,这些实训教学内容难以在课堂上顺利开展。因此,这也就需要用到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在互联网中模拟一个真实的情景来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具体操作流程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2.5便于教师综合评价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堂结束之后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通过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来了解其对本堂课汽车维修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根据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在薄弱环节,认真分析收集到的学生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对学生展开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

2.6有效了解和使用工具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同机械设备和工具上贴上二维码,学生扫码之后在手机上可以显示该设备或工具的名称、具体用途、使用规范、保养手段等内容,通过此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间接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牢记住不同设备和工具的名称、具体用法以及使用规范等,加强其对设备工具的了解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

3“互联网 ”下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

3.1教学过程

3.1.1依托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在每堂课新授之前安排些学习任务,让学生依托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然后使用在线学习资源详细探索课程内容,记录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问题,之后教师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和相应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思想和想法,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透彻分析,之后再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更加合理,进而使学生在课内学习中获得更多汽车维修方面的知识与技能。3.1.2运用互联网开展课堂教学学生通过之前的线上课程预习,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也会更加顺利。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互联网模拟实训操作场景,将汽车维修保养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边学生加强记忆和理解,学生也可以依托于互联网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其实践技能水平。3.1.3借助互联网进行课后线上总结互联网是一个较好的存储教学资源的平台,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可以将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之后做成课件在互联网平台上,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需要观看课件内容,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重温并巩固,在重温知识对知识充分掌握后再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作业。作业完成后,学生可将作业发送给教师,教师可根据作业评判标准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分,利用大数据将每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记录下来,便于持续关注学生成绩。另外,教师要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其详细指导,以促使学生知识水平不断提升。

3.2教学目的

3.2.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使用网络资源平台搜索与汽车维修方面有关的内容并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2.2便于教师统一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来实现对学生的统一管理,同时针对于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安排、知识点梳理等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统一管理,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也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求助教师。3.2.3便于学校进行档案查询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学校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查询,同时也可以收集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意见与反馈,进而及时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方法。3.2.4提升实训课教学效果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是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行业,所以也需要相关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互联网 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弥补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教师在教学开展中有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将获得更为专业系统化的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共享功能学生还可以了解更多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2]。此外,“互联网 教育”的教学形式也将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汽车维修实训课程的积极性与热爱,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实训教学效果提升。

4“互联网 ”下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互联网 教育”教学模式的推出,“互联网 汽车维修服务”也逐渐成为汽车维修服务业未来不可阻挠的发展趋势。对此,为了更好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也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合当下时代形式对自身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就目前众多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师资队伍互联网 教学意识与能力不足、实训基地缺乏相应的互联网 环境与技术。实训教学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教学中绝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因而在当前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中,还应当积极构建与互联网 相适应的实训教学体系,以全面推进实训教学效果提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打造互联网 实训教学平台

在互联网 时代下,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也应当做出相应创新变革,为相关专业学生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 的实训教学平台,该平台可为学生提供相关资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训练。由于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而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高职院校可适当与相关互联网 汽车维修服务单位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可以实践操作的平台和机会,包括“互联网 ”技术维修、配件渠道体验等,并为其提供相关实现教学服务。

4.2开设互联网 实训课程或项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传播,其对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汽车维修服务类职业教育也产生深远影响。对此,高职院校在探索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时,还需要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其一为互联网 对汽车技术的影响;其二为互联网 对汽车服务模式的影响;其三为互联网 对汽车维修服务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为适应“互联网 ”的变化,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课程还应建立与互联网 相应的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如下:一是新增有关于互联网、物联网以及车联网知识的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网络的了解。对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或者是开展系列讲座等形式来实现,同时校方还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开展相关实训项目,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具体的汽车技术应用方法。二是开设线上线下实训教学实践项目。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最重要的也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还应开设具体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于互联网 的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模式、技术路线等服务流程。三是组织远程服务培训。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还应注重学生运用互联网对汽车进行远程诊断、技术指导、车辆体检以及维修方面的能力。对此,院校可以通过引入相应的app软件,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来了解车辆信息数据的获取方法,进而提升学生远程服务的能力。四是加强校企合作展开顶岗实习或模拟实训。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互联网 汽车”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到实践场地进行现场学习,体验互联网 下汽车维修服务流程。

4.3构建互联网 汽车维修服务师资队伍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无疑为汽车行业发展也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也为许多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带来较大挑战。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以要想提高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效果还应从教师队伍着手,高职院校应为专业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使其具备互联网 的思维与教学能力,并掌握先进的互联网 实训教学理念与方法,能够合理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实训教学,同时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和思考意识,加强对最新市场发展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的了解与掌握,能够随时根据市场发展变化需求调整教学结构与内容,进而推动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效果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汽车维修服务行业还是职业教育都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发展挑战。对此,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还应抓住机遇,顺应时展趋势,加速对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积极引进互联网 技术,并建立基于互联网 的实训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而在推进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同时培养出更多满足时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俊杰.“互联网 ”下高职汽车维修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汽车,2021,(24):82-83.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互动教学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湖北武汉是疫情覆盖的特殊区域,也是疫情初期的重灾区。人们从最初未准备好的状态,到慢慢接受并适应,并最终战胜疫情,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时至今日,疫情在全球的发展速度依然让人感到十分恐惧。可怕的疫情正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疫情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我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早在疫情初期就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并迅速推出线上学习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以控制疫情的发展。多家在线教育公司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向武汉及全国提供各类在线教育资源、工具、平台和服务等。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选择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并尝试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方式上应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逐步适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需求。即疫情期间主要以线上教学为主,辅以线下实训,疫情过后、正常复学期间教师提供线下辅导,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打折扣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小疫情给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

1课程背景

疫情当前,如何让在线教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面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条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1)要有网络的支持(可以是家庭宽带或移动流量),确保能够上网;(2)要有必要的学习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或电脑(可以是笔记本或台式机);(3)要有支持实训操作的软件环境。然而,疫情期间留守在家的学生,情况不完全一样,他们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学校和任课教学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本文以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所承担的“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开课前我们通过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向学生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问卷结果显示:由于疫情暴发突然,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何独自在家在线学习,需要任课教师的引导;一部分学生的家里没有装宽带,而且地处偏远位置,移动信号不好,长期使用流量上课也增加了学生的资费负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可以按任课教师的要求,安装配置好软件环境,便可以使用手机作为终端进行线上学习;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一年级,还没有接触更多的专业课程,所以一部分学生没有配备电脑,而且受疫情的影响,又无法出门购置电脑或通过网购配送到家的方式解决没有电脑的问题,这给学生进行线下实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那些有电脑的学生就方便多了,他们只需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安装好开发环境,即可完成线下实训。

2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

要保证线上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方面或任课教师必须针对以上情况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比如,有的学校为了减轻学生使用移动流量进行线上学习期间的资费负担,每月给学生发放流量补助;为了解决部分学生没有电脑的问题,任课教师将学生按项目进行分组,将基础好的同学和基础差的同学、有电脑和同学和没有电脑的同学进行合理组合,以达到以强带弱、团队协作的目的,项目小组内部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加强技术交流,实现远程协调;还有的任课教师千方百计解决学生实训开发环境的配置问题,建议仅有手机的同学安装针对移动终端的开发环境,而针对有电脑的同学则建议安装pc版的开发环境,即可满足课程实训的需求。

3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

这里我们还是以“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进行说明。在教学平台的选用方面,我们使用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腾讯课堂和云班课相结合,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方面,各取所长,进行功能互补。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实训任务;腾讯课堂支持教师开展线上直播授课,而且师生互动比较方便;云班课支持师生线上线下互动,三平台的完美组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配合任课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在手机上必须安装优慕课、腾讯课堂学生版、腾讯会议和云班课等面向移动端的app应用。如果部分学生使用电脑进行线上学习,则需要在电脑上分别安装腾讯课堂学生端、腾讯会议等pc版的应用程序,而课程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和云班课都可以使用浏览器通过域名直接访问相应平台。

4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等三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习惯。为了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课程教学团队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数字化学习平台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收集、整理和制作大量的学习资源,并上传到相应的学习平台,对单元教学也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克服疫情期间的不利因素,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最好的做法莫过于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综合实训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班级网站的设计,以弘扬正能量,说身边人,讲身边事,以体现“做中学”的特点。实践证明,学生对于这种教学设计表示普遍的认同,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克服实训条件的不足。为了有效破解疫情期间学生实训条件受限的难题,我们仿真企业工作模式,将学生按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项目分组,并对每个学生进行角色定位,项目团队内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于部分学生没有电脑的情况,我们建议每一个项目小组使用腾讯会议发起屏幕共享,以便于项目团队开展远程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高效率完成网站的开发工作。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又能提高网站开发的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好的教学设计得以实施的保证,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以及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导师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保证学生在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自觉性与自律性,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5结语

应对包括肺炎疫情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突发事件,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合适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推动了后疫情时代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耀锋,林凌,王建,王心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初步探索[j].大学化学,2020,35(05):269-272.

[2]金宁,梁爱华,王兰,何秀丽,吕龙.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课程管理的思考——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0(04):1-3.

[3]梁爽,吴秀彩,冯旭,秦华珍.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的思考——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7):60-61.

[4]李沅.坚定信心共筑防线抓好网络线上教学——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j].社会主义论坛,2020(04):6.

[5]王俊虎.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本科线上教学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3):17-22.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机械测量技术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教学信息技术的升级和教学方法的演变,慕课、微课、共享课等教学形式不断应用到教学中,三维模型、仿真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众多,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形式多样,建立起线下线上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机械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中的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模块化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工具将课程的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建立了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将“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打造成一门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形式灵活、实践体验效果好的混合式“金课”。

一、“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概况及教学条件

(一)课程概况

“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来自作者开设的“机械加工中的测量技术”选修课,从最初集中演示操作练习,到分组实训,再到工程训练分层次(a/b/c/d 组)实践,并满足竞赛及加工需求,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明确了培养目标。机械测量技术同机械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它既是产品加工和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机械工程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机械测量技术基础”作为工科类专业技术课程,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质和认知能力,利用常用量具及工具,以技能训练为主、具体测量与拆装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测量实训项目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及综合性特点。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零件测量的专业能力;常用量具使用、数据分析判断及归纳总结能力;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二)教学条件

安徽工业大学专门建立了测量与拆装实训室,购置了大量的测量装备。实训室配备了 16 个测量平台,并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同时满足 32 人 / 组的实训教学;配置了 8 台各类实用减速器、16 台单级和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教学模型,可满足 32 人 / 组的演示和拆装教学。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学历都在本科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等级为实验师、技师及高级技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同时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线上课程(如图 1),设计教学章节内容,并在实践中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同时不断丰富各类教学资源。

二、“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是将网络化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教学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 线下的教学,并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业由浅入深地带到更加广泛的学习领域[2]。“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紧紧围绕新工科提出的人才工程教育培养路径,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以机械测量前沿技术为背景,以具体零件测量项目、典型机械设备的拆装和测绘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的设计是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它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 3 个环节[3]。课前:学生预先掌握“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线上章节的内容,打好“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通过章节中ppt、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学习,积累对机械测量技术知识的感性认识,便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内化;课中:掌握机械测量技术知识的重难点,内化有关知识点,巩固和加深认识;课后:进一步加深和强化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学以致用,并且更加注重线上教学平台、qq 群等多种途径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同时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将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元素融入到课堂知识讲授中,采用有益于学科元素融入的形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应在机械测量技术相关章节知识点上充分地融入思政元素,如古代测量工具(王莽的青铜卡尺)、中国制造 2025、工匠精神、大国工匠、国之重器等,通过价值观的引领,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识形态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一门学科课程教育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工匠创造精神、团队精神等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真正接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启发和精神熏陶,真正达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4]。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与要求,厘清教学思路,重新整理教学内容,对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指导书等教学资料进行修订,制作常用量具三维模型库、课程试题集,以及 vr3d 资源库等,并根据不同层次组别的实训时间安排合理的教学项目内容。线上课程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将课程分为机械测量技术常识、尺寸测量等10个章节,每个章节根据知识点的不 同 插 入 视 频 、音 频 、动 画等,并设计主题讨论、章节测试等环节内容。线下实训教学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常用测量工具及典型拆装设备,对零件进行测量并检验尺寸是否达到图纸技术要求。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零件的测量、设备拆装及典型零部件的测绘等任务。通过完整的测绘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尤其是对零部件的加工设计及装配等工艺的分析意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实现对其他专业技术素质的培育;训练项目一般采用团队小组制,组内的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可以互相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动手、分工和互相协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等综合能力。“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中有大量的测量工具,以及典型拆装设备,将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与课程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虚拟与实践的混合式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转换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位置,学生不再单纯依靠“听”来获取知识,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动手“做”来加深学习的印象。在广泛的机械测量与拆装测绘知识内容中提供无限的虚拟体验,从而加速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灌输,有本质的差别。使用机械专用建模软件对实训教学里的测量工具、拆装设备及零件等进行三维建模,将原本 ppt 课件中二维且静态的图片、图纸素材呈现为三维动态可视化,并在素材与三维模型之间建立链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常用量具的结构,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 vr 眼镜及操作笔在专业的 vr 设备上进行交互操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量具和机械设备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用先虚后实的教学方式,完善拆装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利用 vr 专业软件开发虚拟机械拆装操作系统,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极大地节省了成本(昂贵的测量仪器及拆装设备),并且 vr 机械拆装设备可以反复使用,不会出现物理损伤,学生在虚拟实训环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拆装操作。

三、“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

(一)课前预习

“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按照微课的形式将所涉及的章节内容详细地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编写 ppt 、微视频等大量教学资源。学期开学时,教师将教务处选课学生的名单导入“机械测量技术基础”线上课程,每轮实习前通过学习通 app 通知,让学生提前自学线上课程相关章节内容,并在线上讨论话题及练习。指导教师通过超星平台学习数据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梳理线下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

线下实习时首先通过学习通定时签到,并常用量具安全测试,限时 10 分钟完成,之后指导教师根据答题情况予以讲评。由于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在线上完成自学,因此重点是通过课堂小测验及答疑等活动对线上的共性知识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集中演示操作,重点讲解每个量具的正确读数方法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细节。每个量具讲解后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询问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同时知识点讲解中充分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常用量具的操作是“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核心环节,其教学以线下实践为主,以学习每个量具的熟练使用及注意事项为主线,主要包括:结构名称、测量范围、刻线原理、读数方法、使用保养。线上教学学生学习每个量具的理论知识点,并深入理解思考,线下教学则是在指导教师的演示讲解下,学生通过对量具实物的练习来完成,如图 2 所示。演示操作结束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结合每个测量平台上放置的多个测量零件,熟练掌握量具的基本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和回答相关提问,使学生对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练习结束前,通过尺寸数据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每个量具的熟练掌握程度,并在课堂提出问题,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效的课堂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自我探索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的理论讲解、集中演示、实训练习,以及图纸考核环节里,始终将讨论式教学贯穿其中。

(三)课后复习

每次课程实习结束后及时统计总结并合理布置线上课程的学习任务,让每轮学生在下次课程实习前提前完成相关课程各个章节的自学,并在线提交相应作业。教师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薄弱的学生通过学习通 app、qq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在课程中的每章自学课程完成之后,学生需要对这一章节中所学的内容运用思维引路导图方法进行总结,随后还会进行章节测试,学生可以借助这一章节的考试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对于考试成绩低于 60 分的学生还应利用智慧工具设置重新完成测验提醒,直到完全掌握这一章节所学内容。

四、“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评价

线上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职教云平台;课程思政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分类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来源呈多样化趋势,且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基本目标的课程改革,是当下高职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

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原因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民身心健康及国家经济发展,而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及质量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是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控制点”。因此,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用性、技术性、应用性及实践性强,实训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综合检验操作两个部分,占总课程内容的70%以上。传统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以教师现场演示、学生模拟操作为主,实践操作重现性差,同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致病菌的综合检验无法正常进行训练。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服务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进度,给创新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平台及仿真操作软件等的应用。智慧职教云平台是集网络课堂和数字化资源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该平台上,教师可采用适宜的信息技术创建智慧学习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专属的个性化在线课程,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这是对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要求,所有课程都有育人作用,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团队应充分挖掘课程实训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食品微生物课程实训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食品行业职业岗位要求为导向,参照国家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以培养具有高水平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专业技术技能型食品微生物检验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充分体现课程特点。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相关知识、基本技能等,具备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从业资格,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文章具体以职教云平台为依托,充分运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并结合云课堂智慧职教app将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前导学、课中实践及课后拓展3个环节,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为实训教学载体进行课程实训改革,以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重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具有可持续学习效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具体如图1所示。

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实施流程

1.课前导学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授课计划及实际教学进程,在职教云平台新增今日课堂,提前在职教云平台学情调查,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等方式通知学生,学生登录云课堂智慧职教app完成学情调查。教师根据学情调查结果分析学生的知识及技能储备情况,针对学生兴趣点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课堂实训任务,设置课前测试环节,等等,要求学生参加课前测试,领取课程任务,并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源认真学习国家标准,以小组为单位初步完成检验方案。如在进行“食品中大肠菌群检验”项目时,学情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学生想了解雪糕、散装香肠是否存在大肠菌群的污染,或者想检测桶装饮用水中的大肠菌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检验对象自行组成项目小组讨论检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2.课中实践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以培养具有岗位任职资格的微生物检验人员为目的,以食品安全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含的检验项目为基准,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许多致病菌的检验。传统实训在实验室内进行时受学生人数、实训场地、操作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训效果不是很理想。改革后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学生首先自主学习教师课前的课程资源,如ppt、文本、国家标准、标准操作视频等,并结合课程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初步的检验方案设计。课堂上,教师首先签到任务,了解学生出勤情况,结合相关食品微生物安全案例,根据岗位需求引入课程实训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小组检验方案,最后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完善小组检验方案。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先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完成检验实训,这在单项技能训练时可能比较好,但在综合实训时,效果则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可能看不清教师操作,另一方面是综合实训用时较长,后面操作时可能已记不清教师是如何操作的了。此外,在操作过程中,不同学生可能对同一问题反复询问,教师需要对同一问题反复回答,这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备受煎熬,不光效果差,还可能会影响到师生关系。改革后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充分利用微生物检测仿真软件,学生在完成检验方案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仿真操作软件网址,借助仿真操作软件的演示、操作练习及考核等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检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训操作参与度。通过仿真软件检验致病菌时,不但能帮助学生完成致病菌检验操作,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安全。仿真操作练习后,教师给学生提供接近实际工作情境的检验原始记录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实践,教师根据评分细则对学生操作中的关键技能点进行操作评分。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在操作过程中拍摄关键技能点操作视频,检验原始记录拍照,并将视频及照片上传至课程平台。在操作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平台上学生提交的操作视频及照片等,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然后总结重难点,指导学生完成检验报告,最后学生将完成的实训报告提交至课程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一些案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比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平台一些思政评论题以培养学生的行业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标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例如某些群体为了利益,将过期或临期的食品更换包装或更改生产日期进行销售,针对此类事件让学生谈谈他们的个人态度和感受,各小组的学生讨论热烈并分别表态:有学生说,坑害消费者利益最终是害人害己,有的学生说,为了多挣几个钱而跨越道德底线,毫无社会责任感,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等等。再比如,某检验人员为了让产品检验结果符合要求而更改了检验记录,针对这样的事件询问学生有何看法?学生纷纷发言表态:有学生说,检验记录应该真实反映检验过程及结果,因为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检验数据应该实事求是地填写,不能随意修改,有学生说,作为一名食品安全检验人员,应该具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认真负责等职业素养,不能违背职业道德,等等。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职业热情和职业责任感。总体来说,职教云平台在线讨论学生参与率达80%以上,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对学生而言,通过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和完善检验方案、实际动手操作或进行虚拟仿真练习、填写检验记录、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完成检验报告等一系列的实践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并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3.课后拓展课后,教师除了可以在课程平台批阅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测试等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及测试等强化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可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知识的独立性、内容涉及广等特点,课后给学生新的检验任务单,以巩固和强化课堂实训效果。学生根据教师课后的检验任务单及线上课程资源重新进行检验方案设计。教师可通过线上答疑指导等方式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反馈,也可在下次实训课程操作间隙(如培养等待时间),通过学生小组检验方案的汇报、互评、点评、总结等方式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教师还可以在课程平台一些有关职业素养提升的知识、热点话题讨论、社区服务或食品安全科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参与话题讨论及参加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参与情况纳入课程考核,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巩固课堂实训结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4.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成绩考核方式主要由实训报告成绩(60%)与考勤成绩(40%)两部分构成。考核方式相对单一,且偏重形式和实训结果,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及职业素养等考核不足,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而依托职教云平台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改革,采用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强过程评价,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具体考核方式如图2所示。在实际考核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考核要点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并及时将线下考核情况上传至职教云平台,依据课程平台反馈的学生成绩统计情况,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必要时可调整实训计划,以形成更有效的教学评价,从而完成课程实训教学的诊断改进。通过这种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的课程实训考核方式,教师不仅掌握了学生对课程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合职业岗位需求为目的的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中信息化手段应用效果

为评价信息化手段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职教云平台中的问卷调查功能,在实训结束后进行课程教学效果调查。学校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2017级、2018级及2019级共139人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活动、考核方式、仿真操作软件的满意度均超过97%,说明学生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改革中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是认可的。有92.9%的学生认为课程实训改革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96.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96%以上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2.9%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操作技能有所提高,87%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89.8%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此次还就学生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实训中引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学生赞成在课程实训及考核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觉得很有意义且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正能量,使他们能更好地成长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信息化手段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中应用以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均有所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教师也更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可持续性的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线上的数字化资源,学生毕业后如果需要还可继续进行学习。因此,基于信息化手段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打通职前职后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改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教育适应力。

结语

信息化手段及思政教育内容融入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中的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适用于实践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突破了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屏障,在实训中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检验方案、自我完成和自主归纳,突出了对学生技能知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兴趣及对新现象、新事物的敏感度,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和民族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训过程中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融入思政教育、引入典型教学案例及全方位开展思政教育等方式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结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将课程思政融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的生机和内涵,发挥了专业课程的强大育人功能,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聂志妍,王翠平,许飞,等.基于云班课的《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4):574-577.

[2]温贻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n].中国教育报,2020-10-27.

[3]赵江林,邹强,张崟,等.《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9(22)85-88.

[4]王婧,向华.高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5):61-63.

[5]金图南,刘亮.课程思政初探——以“水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8(10):99-100.

[6]冯美琴,顾亚凤,冯炎.“互联网 ”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8,54(3):65-66.

[7]李殿鑫,戴远威,杨承鸿,等.“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9,476(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