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改革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04 17:50:15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1
(一)音乐教学的观念存在误区
自从音乐教学开设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加以重视,这也是音乐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所在。一方面,教师认为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就行,而错误地认为音乐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重要,加之又没有相应的考察标准,因此,教师首先就没有认真对待。同时教师的这种态度也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不用参加考试,不用学习,完全可以不理会。另一方面是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太过专业化,其实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知识无需太专业。只是教会学生唱歌,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即可。而此时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旋律、音色等等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那么,自然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
(二)教材的选用不恰当
小学音乐教材的选取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严格的标准,而是依据教师个人主观的意愿来进行选择。而且,当前对于小学音乐教材,不同的出版社有着不同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面比较盲目,造成了学生不感兴趣的结果,之后就会出现一系列教学效率低的现象。
二、音乐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教育改革将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提上了议程,那么音乐教学如何进行改革呢?
(一)从教学理念的误区中走出
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向导”,这个“向导”同时也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成败。那么传统的教学就是受到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才很难提升教学效率的。因此,在此次教育改革中首先需要做出改变的就是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应该在教育观念上进行一个改变,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从而在美育教育中逐渐得渗透。同时,教师应该从以往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经常以鼓励的形式让学生提起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丰富教学方法
想要真正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丰富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教学方式,最终实现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带领小学生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听听鸟叫、听听溪水流过的声音、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让小学生感知声音、感知音乐。同时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配合相应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提升。例如,不爱动、安静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听听老师弹奏的音乐;好动、吵闹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听一些节奏活泼热烈的音乐。(本文来自于《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三)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2
树立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任务的实现不是停留在口号上,应当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你所执教学科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载体。数学学科的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便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对学生整体影响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每一节课、每一个课堂活动会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即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某一个方面(如知识与技能),但事实上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比如,一节只是教师枯燥单调讲解的课,对学生学习毫无启发性和趣味性。教师关注的可能更多的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事实上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厌倦、无味的感觉。这也可以看作是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影响。学生学了几年、十几年的数学课,对数学在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方面有什么价值一无所知,对数学内容毫无兴趣,这样的数学能说是成功的吗?新课程希望教师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情境,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如《标准》中有这样的教学案例:“在《中国日报》1999年10月1日的国庆专刊上,刊登了有关中国城市建设在建国50年来的发展情况;下面是一则中国城市数量统计图。你从这个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和同学交流。”(统计图略)。这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学案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报纸、电视或其他媒体中有关社会发展的报道。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报道中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内容与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统计图,怎样看统计图的方法有明显的不同。学生在搜集有关的数据或统计图表的时候,会亲自感受到统计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切实了解统计图表的真实意义。同时学生搜集数据或图表的过程,也是一种经验和体验。以这样的实例为背景组织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统计图、了解统计图表的,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论征,通过分析、比较,从图表中了解更多的信息,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但他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的不只是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而是切实体会和感受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相关的问题,了解用数学的方法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这样的问题。同时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共同参与等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类似的情境,合理有效地运用这样的情境组织学生探索和认识,以达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纲要》中指出,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标准》中也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新的教与学的方式,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教师按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当反思一下,以往我是怎样教学的,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怎样的?这样的教学方法的特征是什么?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再看一些教学改革的案例,就会发现,原来教学还可以这样组织,学生还可以这样学习。思考一下,以往教学中学生是什么角色,教师是什么角色,是不是可以尝试改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并想一想,如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之后会发生什么。下面是一节小学数学课“设计旅行计划”的概要。“五一”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自己设计一个家人从××县到××市的旅行计划。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交通、住宿、公园门票等价格的信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个组确定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旅行计划。结果,学生经过认真研究、计算、讨论,分别确定自己的旅行计划。有的学生的计划用钱比较多,认为这样可以舒适一点;有的学生说家长挣钱不容易,要尽量节省一些。有的学生更多的是从节省时间考虑,有的学生从可以玩更多的景点考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只是进行有关的计算,还要考虑经济条件、旅行的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样的教学可能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将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社会事件以及价值判断等综合起来,学生可以从中学习更广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教学方式应当是多样的,以往的教学以接受式的学习为主,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改变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状况。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是针对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这一弊端提出来的,但并意味着一定会削弱知识与技能。在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同时,应当明确,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学生亲自经历事物的发展过程,也不是每一节都要学生进行搜集资料和探索交流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包括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正确对待可能产生的学生差异《标准》中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关系到如何理解和对待学生之间出现的差异。一些教师担心实施新课程后学生的差距会变大,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现,学生之间的差别更会加大。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义务教育,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在同一水平上发展。义务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为不同学生提供发展空间。新课程提倡的教与学的方式,希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这样就有可能使一些学生表现得比另外一些学生突出,获得更多的机会。而另外一些学生只是达到最基础的要求。因此,就可能造成学生之间的差距加大,但这种差距加大与两极分化是不同的,这是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距,是保证在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基本的发展的同时,一些同学有较快的发展。有这样一节小学数学课,“认识大数目”,课前老师让学生回家数一数一万粒大米有多少。在课上学生分组交流时,有学生说我是一粒一粒数的,有的学生说我是先数100粒,放在一个小瓶子里。10个这么多就是1000粒,再放在一个大一点的瓶子里。10个大瓶的大米就是一万粒。而另一个学生说数出100粒大米,然后放在桌面上。10个这么大面积就是1000粒……这时有同学说,一粒一粒数不好,太麻烦,还是后两种方法好。但有一个学生却说,一粒一粒数准确,但比较慢,后两种方法虽然快,但不准确。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表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甚至很少谈自己的想法。但无论怎样,学生都经历认识大数目的过程,达到这一基本要求。一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想的问题更深刻一些,表现出学生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可能会变大,但这种差距表现为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差一点的学生也能掌握基本的内容,与两极分化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差异应当正确地对待和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差距变大就是两极分化。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舞蹈教学;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优化小学教育专业知识结构,深化其教育理论素养,加强其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促进小学教育专业为幼儿教育输入专业的师资人才。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与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导致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如何以学生需求出发探索一条符合学生特点的舞蹈教学思路,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原有教学模式与舞蹈教学的创新,提升舞蹈教学改革观念,引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加强对舞蹈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从自身出发切实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从而树立全面的观念为未来幼儿教育输入先进的工作者与教育者。
一、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舞蹈教育观念有待提高。虽然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已经逐步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是在加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受到舞蹈教育观念的制约,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甚至导致幼儿教师对学生舞蹈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一方面,学生舞蹈教学内容与训练过程没有考虑到幼儿教师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成长背景与水平等都会严重影响学生舞蹈学习的质量,如果仅仅通过主观判断为学生选择舞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丧失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最后,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训练不同于其他舞蹈学习,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舞蹈学习技巧,避免舞蹈学习难度,就极容易忽视整体教学内在审美情趣的培养,导致整体舞蹈教学模式落后。
2.舞蹈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应的舞蹈课程设置和标准都缺乏系统性。首先,没有将语数外等文化课程与舞蹈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没有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性出发加强其培养舞蹈教学职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造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缺乏专业的舞蹈知识体系,为没有体现专业服务的特性;其次,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改革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职业素质课程,内部管理与教学结构缺乏合理性,导致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乏教学经验与专业技能;最后,许多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内容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行为,如果仅仅停留在舞蹈内容基本功训练和教学中,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舞蹈教学观念。在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重视程度的同时,引起未来就业与综合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摆脱传统舞蹈教育观念的束缚,以有限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为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未来就业提供保障。一方面,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引导专业学生改变对舞蹈教育认识方面的误区,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与训练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小学教育专业对学生的需求,以帮他们从学生不同的年龄、成长背景与水平等方面切实提高自身舞蹈教学技能,最终提高学生舞蹈学习质量,创新舞蹈教学机制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舞蹈课程,引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区别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训练与其他舞蹈专业的学习,在传授舞蹈学习技巧的同时,为他们选择难度适宜的舞蹈学习强度与课程,从舞蹈整体教学出发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内在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不断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舞蹈技巧。
2.以小学教育专业为基础促进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向系统性方向发展。必须坚持以小学教育专业为基础,切实促进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向系统性方向发展。一方面,立足于专业需求与学生心理需求建立完善的舞蹈教学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舞蹈课程设置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将文化课程学习与舞蹈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性出发,切实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舞蹈教学实际操作能力,以提供专业服务为方向为未来的工作岗位建立健全舞蹈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改革过程中,引进一定的职业素质课程,加强教学内部管理与教学结构合理性的建设,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经验与专业技能,从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出发切实提高舞蹈学习质量以及未来的就业率。
三、结论
总之,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舞蹈教学观念,以小学教育专业为基础促进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向系统性方向发展,从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革。
作者:刘美斯 单位:沈阳大学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审美教育
音乐作为从古至今一直留存的艺术方式,不仅在启迪人思想、培养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人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很明显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深入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开始了改革之路,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用健康科学的教学理念促进小学音乐改革的步伐,提高小学生音乐素质和全方面的能力。尽管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但只要积极采取措施,及时予以解决,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为主导,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目前很多学校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依旧依靠传统的方式,课堂上老师负责主讲,学生仅仅作为被传输者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处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若一直以“填鸭式”的方式进行传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存在不利影响。
(二)应试教育下,音乐课程不受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小学生升初中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校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小学升初中的应试课程,对音乐这样的课程则采取了可有可无的态度,有的学校选择缩减音乐课,甚至有的学校则不开设音乐这门课程,极大的影响了小学生思想价值审美观的树立。学校领导、老师及家长都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处于这个年龄段应该接受的艺术熏陶和素质教育,导致音乐课程在学校的处境处于劣势,对于音乐课程的改革存在不利影响。
(三)学校缺乏乐器设备,教学效果不佳
音乐教学包括音乐理论知识的构建以及视唱、练耳等音乐技巧,有时需要通过乐器等进行配合教授,对学生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目前有些学校仅仅只有风琴等基础乐器设备,甚至一个学校只有一架,更甚者没有基本的乐器,大大降低了教师上课的效率,同时也无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学生艺术课程的学习、思想素质的培养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音乐教师水平不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众多小学生配备的音乐教师在招聘时就不够严格,很多都是一毕业就参与教学,还有的稍有点音乐基础就开始工作,另外,音乐教师在授课方面也有一定问题,如对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课堂气氛或许拘谨严肃、师生间关系不和谐等,总之学校在教师配备方面有一定不足,对学生音乐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音乐课程方面注重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路人,指导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对小学高年级同学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常常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学会主动学习,并能够进行创造。
(二)配备足够的乐器设备,提高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音乐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处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大多没有形成自己健全的价值观体系,一定的艺术和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对以后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提高都有帮助,因此,学校、老师以及家长都必须提高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令学生能够接受到音乐的熏陶自己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所以,学校配备一定的乐器设备是对音乐课程的支持,对学生音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模式
音乐老师是小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引路人,音乐老师的教学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音乐水平的好坏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上课过程中应尽量给学生以轻松幽默的面貌,营造和谐有效的教学氛围,以新型科学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工作,给予孩子一定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小结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受到传统教育的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育采用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教学方式明显与现代化社会发展不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当前教学模式现状予以深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以充分认识,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未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体现,甚至忽略了学生感受,只是机械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依据自己备课内容予以授课,并未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充分考虑,选用教学方法也不尽合理,无法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2、素质教育过于形式化
在实际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形式化的素质教育对提升学生素质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课堂教学模式看似多样化,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也比较多,课堂教学内容也较为丰富,但是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对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予以正确理解,只是注重表面形式,无法发挥素质教育的真正作用。
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
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并未对学生在课堂的实际参与情况予以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并未得以有效体现。
4、应试教育影响深远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概念。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生成绩分数仍旧是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师只是盲目传授学生知识,并未对学生感受予以充分考虑。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目标加以明确
能够认清教学本质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能够成功的关键,所以要对语文教学目的予以明确。因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对提升学生素质予以高度重视,以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训练为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2、对学生的问题意识予以有效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灵感,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此外,注重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们在课前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并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促进学生养成恰当的质疑方法
传统教学多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无从培养。而素质教育则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合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掌握正确的质疑方法。
4、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式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为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能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运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相互合作和探讨的方式,顺利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思想意识得以升华,学习情感得以释放,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5、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还提升了文学素养。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式能够将课本中的重点知识挖掘出来,并通过情景教学方式得以展现,运用提问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得以充分调动,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文学素养。
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明显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小学生的自学意识比较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足。一旦身处比较沉闷、严肃的教学氛围中,极易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恐惧心理。此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鼓励措施,激发学习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微小进步予以表扬和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后进生予以足够的重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以往教育教学方式加以改革,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课堂的生命力和活力,坚持与时俱进,提升语文创新教育意识。同时,依据教学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设置合理的语言教学情境,使得单调乏味的语文教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予以积极引导,深入语文课堂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对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予以充分认识,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予以不断总结和创新,对各种新式教学方式予以大胆尝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进而为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刘杰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博高新区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卢茂雄.浅议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应具备的素质[j].新课程导学.2016(04):155-156.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6
1小学语文课改奋斗愿景
1.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民主体现在知识方面,教师负责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平等体现在情感方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人格方面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应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护。只有做到了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课堂效率也提高。
1.2语文教学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了,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的探索和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能动性增强,对新知识的渴求比较强烈,同时,因为和别的同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状态良好,可以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特别是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不断的扩充知识面,这就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和学习,全方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分为以下三种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每一步成长,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评价,应当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语言给予表扬。同时倡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合作竞争。教师之间也应当互相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对学生的状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共同帮助学生成长。(2)学生互评。教师和学生评价的角度不同,学生可以补充教师的不足,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3)自我评价。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从服从他人的评价到进行性独立的评价,从片面的评价到全面的评价。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
2.1朗读法
通过朗诵诗歌,朗诵课文,学生可以徜徉在优美的旋律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想的精华,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悟文章的内容。朗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朗诵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组织朗诵会、读书会、进行朗诵比赛,写读后感等等。
2.2想象法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想象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很重要,许多作家的文章中渗透着想象的画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并进行交流。许多的文章重在意境,在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同时,让学生闭目,发挥想象、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课文中的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2.3表演法
学生在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体会人物的灵魂和思想,文中的人物也会更立体化。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动作、语言、表情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帮助记忆。
2.4分层法
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类,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问相对简单的问题,布置简单的作业;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问相对复杂的问题,布置有难度的作业。同时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2.5悬念法
悬念是指人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需求。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需求和愿望,会积极主动的探索,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思维会更加活跃,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和问题进行积极引导。
2.6故事法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故事,合理的故事既可以帮助学生很时,也能帮助学生扩充课外知识。
2.7音乐法
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鉴赏水平和道德修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小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3结语
近年来,语文的教育教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采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积极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马天礼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中心学校艾家湾小学
参考文献:
[1]丁喜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
[2]赵志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6(10).
[3]高世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吉林教育,2016(46).
[4]邓涛.刍议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江西教育,2016(33).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7
一、重视培养科学文化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开始,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是将来深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文化氛围,进行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性学习活动,倡导大家自愿组织学习小组,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在自主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兴趣为前提,不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定要把教学内容融入文化情趣中,创设趣味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热情,培养攻克难关的精神。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与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始终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有良好的学习动机。除此之外,任何其他表象的因素都无法诱导孩子们主动学习,尤其是其他学科来说较枯燥的数学。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科学探索学习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探究数学知识奥妙的兴趣。在学习兴趣的支配下,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实施师生教学互动,培养探索热情,有利于激发新求知欲望,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授,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互助学习的热情,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数学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疑惑大胆地说出来,在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的探讨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成功的收获和快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新时期,以加强素质教育为前提,进行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非常重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和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数学知识。教师要抛弃一切情绪化的干扰,以积极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围绕某一问题,开展师生互动,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实施趣味性和探索性教学互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艺术地实施分层教学,有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体,各个教学方法的组合是否最优,对于是否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乃至促进学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学习效果会明显增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数学教材中的趣味性知识点,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设和谐课堂教学情境。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首先必须了解和剖析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做好趣味性课堂教学目标导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思维,做到张弛有度。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的设计要融入相关科目的知识,教师要创新运用各种教学设计,营造和谐教学环境,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案和课件,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控制在数学课堂上,并且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创新组合,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课程的创新教育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把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强化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创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供最佳教学环境,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三、结语
强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希望,引导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激发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能力和兴趣为目标,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张敏 单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族小学
第二篇
一、迭部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迭部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单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但是很多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一种比较形象和生动的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我们县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因为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根本听不懂。如本来只需要学生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抓住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反复向他们讲解,但学生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数学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迭部县农村小学很多学校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严师,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教师与学生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片面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学活动的道具,其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换句话说,小学数学教学要以教材为中介,以课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控制了整个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就无法体现高效课堂,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3.教学方法死板,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尽管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迭部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根据传统教学的观点,课堂教学必须按照进度有计划地进行。每节课无一例外地要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这样一课时紧接着一课时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的教案撰写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使得教师往往凭个人经验或通过模仿别人的经验撰写教案,至于怎样从学生的角度衡量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效果是否理想,教者心中无数,缺乏钻研。
二、我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新课改逐步走进我县小学数学的课堂,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新课改倡导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人人平等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进行辱骂和体罚,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注重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稳步提升,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2.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所以学生学的好与坏,与引路人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一线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钻研自己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数学需求,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之门。
作者:加草曼 单位:迭部县藏文小学
第三篇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当听到学生向自己提出特殊看法时,情绪上往往会有所不安。教师要有能力进行良好的情态把握,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有助于对教学做出更好的响应,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没有对学生学习体验的了解和重视,我们就很难组织民主化课堂,很难做好教学工作。教师要及时通过学生的反应了解教学效果的基本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按教学设计的期望目标行动。进行教学设计时,忘记了学生的实际,而适应各类教参的需要,结果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死气沉沉,那么自己越讲越不是滋味。到底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打破僵局,焕发勃勃生机呢?我与学生进行了商量。有的说要多开玩笑,多讲故事,而有些则认为教师不能抹杀其授课的个性而只停留于表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他们进行比较深刻的认知活动。更有学生指出,教师应将时间交给他们,让他们组织讨论,等等。我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思考,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行教学主体的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讲授变为启发。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达到教学目的。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课前和课上两个时段的准备工作。首先,课前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素质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二是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三是备教材,即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四是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目标,才能有效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就是课上,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该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层层深入进行分析,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有利于数学知识传授的教学改革情境
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提出了很多关于情境化教学的用途及方法,在教学中我国各地小学老师们也获得了很多具有实践意义的收获。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独立自主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所以大家很重视研究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建立学习小组是班级管理中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都是观赏和评价老师精彩的表演,而忽略真正的主体———学生。情境教学法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组织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是学生在表演,老师只是指导者,真正参与学习及其他各项活动的是学生,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当学生各做各的时候,想放松很容易放松,因为他只为自己做;当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即便不会挺身而出,而一天又一天的小组训练,一次又一次的团体荣誉,让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心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监督意识和竞争意识。为了获得小组的荣誉,在小组内部学生互相监督,尤其学习不积极、行为不太规范的同学被大家监督,也受到大家的帮助,以便提高整体素质。在组与组之间学生相互竞争,努力提高各组的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有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了较强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也有了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相互支持的意识,从而也就有了较和谐、融洽的学生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革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课程教与学优化发展的目标。数学学科整合课的定位是数学学科课,不是电脑课,不是信息技术课,不是数学多媒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合各种手段、方法,自主、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质的提高。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资源整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是指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数学教学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好奇是创新行为的开始,否则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收到实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无法飞跃。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情境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与教学效果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融合,这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发展趋势,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作者:段雄伟 单位: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第四篇
一、小学数学改革的意义
数学是开发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还不能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容易形成个人情绪,进而阻碍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就需要将教学进行新的改革,推陈出新,更换陈旧的思想观念,引进先进的技术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并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环境。
二、教学内容走进生活
1.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和资源,而数学也是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将数学课堂走进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教学背景和素材,引进课堂,让数学变得不再陌生和枯燥,让学生爱上数学,保持对数学的新鲜感。教师也要优化授课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水平,重组资源,优化知识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2.建立数学情境式教学模式,把课堂演变为生活的小舞台,并让学生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让静态的课堂转变为生动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趣味的游戏学习法,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可以设计成一个农贸市场的情境,通过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交易,来进行教学。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采用游戏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变化,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
三、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启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主动去探索数学的魅力,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实行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个体都发挥自身的价值,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层次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化数学学习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
四、教学任务要实际化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贡献力量。所以,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问题,做到既能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形成解决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活动,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并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资源,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布置较难的作业,提高学生的逻辑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五、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转变传统的教师授课的方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进行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意义,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并设置由浅到深的作业,让学生系统并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进步较慢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进步,拉近与其他同学的距离。总之,进行合理的数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数学课堂的优化和提升。教师要明确知识点,系统地整理零散的数学知识,并建立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新,优化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地投入现实生活的数学活动中。
作者:蒋冬林 单位:湖南省道县四马桥中心小学
第五篇
1小学数学重要性
1.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和教师对此高度重视。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基础教育开始,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基础,而小学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基础。小学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对事物规律的认知。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数学知识,尤其是初中以后学习物理、化学及生物时都需要数学知识,学好小学数学对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小学数学知识相对较难,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4塑造学生的性格。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在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塑造自我性格。
2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未来会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对教学目的把握不准。小学生从家庭走向学校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目前来看,大多数学校对教学目的把握不准、认识不够,自认为开展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因此,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2.2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虽然我国很早就提出了素质教育,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实际实施的仍是应试教育,对一个地区、学校、班级、教师以及学生的考核和评价都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为提高教学成绩,很多教师往往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加大习题量巩固知识,注重学习课本知识,却忽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变化,然而教材的编排出版却相对较慢,小学数学教材存在教学内容偏旧、知识面偏窄现象,学生在学习中负担过重,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习题,学到的知识偏重理论性,缺乏灵活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3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3.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一味传授知识的做法,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计算错误,然后引导学生查找错误,并让学生改正错误,最终得到正确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2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如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依据学生回答分别给予奖励和惩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3加强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只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而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到讲台上书写解题过程,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过程产生深刻印象,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作者:霍刚子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陈朝宇学校
第六篇
一、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学会“扬弃”和转变
依照这样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改原来的教学方法和环节设计,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五步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中,在独学中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尝试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个别学生标注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疑难,在对学、群学中深入探究得到解决。由学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学目标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在展示中师生、生生的交往,疑难求助、质疑对抗,使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得到充分解决。
二、实施高效课堂,应该学会效仿和自主
新课程不仅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更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究感受。但作为一名老教师,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所以,实施高效课堂,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拘囿,在效仿中不断完善,在改进中不断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激发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要确保课堂高效,教师首先就要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我常常采用“你说这事该怎么办“”说说你的理由“”你认为哪种方式好”等之类的语句,将学生推向前台,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热烈的挑战之中,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从而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2.学会效仿是高效课堂的必要途径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取他人之长,能够缩短教学改革的进程,尽快达到所期望的高度。因而,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如何效仿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积极尝试讲述自己学习和思维的过程。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大胆展示自我。在效仿他人的基础上,逐渐建立独立自主的展示平台,在自主、合作、创新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智力,并且从中体会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8
1.1现行的应试教育制约了学校体育积极健康的发展。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我国的学校体育附属地位不可能彻底的改变。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生源压力,校与校之间豹竞争压力及校长的政绩工程,也只能以文化课学习为主,挖空心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升学率,从两搜学校名声在外,生源广进。还有现行的职称评审要求也注定了教师拼命向学生要成绩要升学率。因此多种原因导致体育课长期被忽视。
1.2基层体育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自卑心理现象——在许多中小学校里,体育学科极度不受重视,属于可有可无的附属项目,校长心目中的体育教师处于最底端的地位和周围同事的眼光致使体育教师不可避免的产生自卑心理,心理长期处于自卑、压抑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体育课的自主创新和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的各项活动。
懒惰现象——在上体育课的对候,有的老师随便安排一些内容,然后给个球甚至不给球让学生自由活动,采取放羊式教学。有的教师头脑中缺乏内容又不肯刻苦努力探索,课堂缺乏创新入云亦云。
2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弊端的解决办法
2.1构建开赦型韵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说到体育课的开放,不要把敖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而这里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
2.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合作交流可以有效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感情,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合作意识,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3培养学生的创新,让创新带动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豹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现在学生的兴趣并不仅仅局限于是否活动,而是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境或是项舀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丽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只是浅层的兴趣激发。从心理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不如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使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3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打破旧的教育模式建立新评价体系;以学生健康发疑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台理优他谋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
在培养学生心理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调控自己豹情绪,了解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并且会运用。在社会适应方面,钮括合作、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终身受益。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9
以营口市红旗小学、韶山小学、长征小学、建设小学、东风小学五所小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小学心理、生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浏览中国期刊网上关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持。(2)专家访谈法。通过邮件、电话、访谈的方式对辽宁省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咨询,就当前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因素进行探讨。(3)问卷调查法。对营口市红旗小学、韶山小学、长征小学、建设小学、东风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放发问卷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题24份,有效率96%。(4)数理统计法。就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论文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通过对营口市五所小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对体育课却是非常反感的,由于大部分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是基本队列练习、广播体操练习,这些学习内容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更喜欢一些跑、跳的内容,这些运动也符合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如何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体育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激发起学习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
3.2小学生体育教学设施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营口市小学体育教学设施非常有限,远远没有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对调查的几所学校来看,学校都没有室内体育场,学生都在室外进行体育课,室外场地仅韶山小学的人工场地相对较好,大部分学校室外的场地还是土地、水泥地,这些场地不适合进行体育课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一些学校体育教学器材仅有几个足篮球,教师很难开展体育教学,即使有好的教学内容,也很难实现。教学设施是困扰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解决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
3.3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调查分析
从表1对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来看,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是体育课的必选教学内容,24名老师都将这两项作为教学内容,有14名教师选择球类作为教学内容,有7名教师选择舞蹈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分析原因,由于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发育不完全,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有益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根据场地情况开展球类教学、舞蹈教学。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调,都是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完善小学生体育教学内容,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3.4小学生体育教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从表2对小学体育教学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有29.2%的教师认为教学场地不足是主要影响因素,有25%的教师认为学习兴趣不高是主要影响因素,有20.8%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
4结论与建议
小学教学改革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不仅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语文知识、语言运用、表达手法等多个方面加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力度,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拓展,完善个人素养,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而后对当前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阅读教学改革策略,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了解: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外,更要利用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积累,培养语感,拓展个人思维,使学生利用自身现有知识对当前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转化。不仅如此,新课改还要求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以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个人审美、品德、修养,同时还要明确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应“整体认识,分部欣赏,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真正实现多种阅读方式的灵活应用。比如,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影、新闻、辩论会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二、分析: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大都是以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为基础进行的。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多种现实问题。比如,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无法真正转变自身教学方式、教学思想,导致在文本研读、感悟过程中过于“传统化”。还有,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总是会断断续续地遇到多种问题,比如:生僻字词,断章取义,导致根本无法正确了解该文章核心内容,进而对阅读学习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三、探究: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
(一)以读为本,体会阅读美感。“读”既是阅读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又是学生直观感受文字的必要方式。阅读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作者所写的文字结合作者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的意义及写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初始、高潮、结束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个人情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融入到作者所在的意境,甚至可以将自身思想与作者意境相结合,实现“精神交流”。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感受文章各个情节的跌宕起伏,进而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深度解析。《山行》是诗人杜牧描写秋天山林景色的一首七言绝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分析诗句表面含义为切入点:“远上寒山石径斜”是文章第一句,整篇古诗是围绕山写的吗?如果不是,那古诗的写作主题又是什么,同学们深入分析诗句,找出古诗的写作主题。而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前作者情感进行剖析,了解诗中字词美感。“远上寒山石径斜”一句简单点明了写作背景及写作地点,用“寒”字说明了当时正处于深秋,而“远”字代表了山路长远;古诗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就形象地表现出白云缭绕的情景,“有人家”三字更是代表了深山里的生气,同时与上句中的石径也相呼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这首诗的中心句,前一句中“晚”字用得恰到好处,既点明了写作时间,还可表达出自身对于枫叶的喜爱之情。后句“红于”一词更是无比精妙,将枫叶的色彩与春花相比,给人以视觉想象。在整首诗句中,作者将自身情感与周围所见所闻融为一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为基础,帮助学生真正融入到诗句中,体会到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二)交流分享,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实施“灌输式”教学,势必会对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部分时间以供学生交流,让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阅读中全面体会作者情感,反省自身。“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见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交流过程中,对于一些好的思维方式可以借鉴思考,从各个角度剖析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文章意境。《望天门山》是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古诗,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先对这首诗的意义进行简单讲解。开头描述天门山从中间断开,滔滔楚江水滚滚而下,气势恢宏,碧水东流到了天门山,“回”是往哪儿流呢?这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有东西挡住水了?”“是不是已经填满了所以不得不往回流呢?”带着这个疑问再对下面两句进行了解。青山和一轮红日,碧水,还有孤帆,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那么作者写作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你们从诗里感觉到作者的情感了吗?如果有,哪句可以表现出来呢?通过多个问题的不断递进,使学生在思考中想象,将自己置身于“天门”“楚江”“碧水”“青山”之间,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感。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读这首诗会有什么感觉?”“你认为这首诗跟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在布置任务后,各个小组分别选派同学进行发言,学生可以将本次学习内容与以往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交流学习方式,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有效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三)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要想真正发挥核心素养理念的实际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一个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提问法”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主动思考。比如在教授《司马光》时,教师可以提问:“在这篇课文中,小孩子掉到什么容器里了呢?”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瓮”字可能还不认识,所以很多学生开始指着课本上的图画告诉老师,掉到这里面了。“那他为什么会掉进去呢?”此时学生十分好奇,会思考为什么会掉进去呢,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本学习。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简单了解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然后分别演示“司马光砸缸”经过,看谁演示情况更贴合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本,可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认知本篇文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更是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自身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转换思考方式,使其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漫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月光曲》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
[2]叶翠敏.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14).
[3]王会娟.从“以学科文本为核心”到“以能力提升为旨归”———阅读核心素养的反思与重构[j].基础教育研究,2018(9).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2023-05-05 08:47:44
小学英语课堂减负提质策略 2023-02-16 08:34:02
小学家校沟通现状与对策 2023-01-28 09:20:38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2022-12-23 08:38: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的思考 2022-12-05 11:32:04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 2022-12-04 1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