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06 17:37:51

小学教育管理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1

1.小学生学习问题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现在家长的思想随着时展的变化,尤其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而孩子各种习惯的养成、性格特点的表现应该取决于孩子的小学教育,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人才的各项能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孩子不仅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小学生由于被溺爱、从网上获知过多不良信息等原因,出现不服从管理、任性、不爱学习等诸多问题,由此导致学校无法按照正常合理的教育模式来管理启发学生,学生的不配合也成了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2.教育者出现管理问题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但是,当前小学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没有弃掉以往的形式性管理、统一学习指导等教育方式,不重视学生个性方面的培养,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一味注重知识的强制灌输,不注重学生能否接受,更加不注重寻找适合小学生学习发展的模式等等。教师教学方式不够新颖,不能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模式,由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二、新课程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策略

1.改善教育者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出现,要求教师要不断在之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学生身体上和心理上发展的方式,注重小学生思想的变化,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制定适应每个学生自身的教学计划,从而加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够正常发展的力度。学校也应结合时展现状,及时调整管理机制,定期邀请思想先进人物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提升教育,使教师及时看到自身不足,汲取经验知识。

2.从小学生自身出发,保护孩子的自主性

教育应该从小学生的本身出发,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他们在处理事情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提升小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防止一味模仿其他同学,缺乏自己的主见,盲目追随的现象的出现。然后也要尊重学生本身的特征和特点的形成,由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转变,并激励学生增加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学习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水平。

3.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同,学生的习性、性格、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不同,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性由此表现,小学生也是一样。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小学生因材施教,并在教育教学中渐渐改善、逐步完成对小学生管理体制的建立。同时,增加施展个性、创新思维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互相交流的学习平台,并以正确的思想行为对他们作出引导,促其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此外,通过加设思想道德课和社会实践课,培养他们自主学习锻炼等方面的能力。

4.注重小学生心理变化,创造和谐环境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新课程环境;小学教育;管理创新

在我国义务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时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乡村学校以及教师需要积极地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使乡村小学的教学管理方式更加有效,以下内容是对在新课程环境下的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

1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乡村小学教育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国家对乡村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很多乡村小学的教育管理方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依旧较为落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来说,乡村小学实行教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行政管理,教育部门之所以会使用行政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小学教育,是因为行政管理法有很明显的垂直性,同时具有时效性、权威性以及强制性,行政管理在管理乡村小学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方式主要是下达命令和制定相应的制度,乡村学校依据上级部门的指示行事,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过在新课程的环境下,以往的管理方法的弊端也就越易使人察觉,其弊端会被更多地暴露出来,给乡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效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1]。

1.2乡村小学教育的管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于小学时期的教学管理来说,大多数乡村学校的管理体系都比较封闭,缺少和社会的合作,也缺失和家人的合作,在其管理过程中只是使用内部方式,没有对学生在被教育时遇到的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有关的部门反馈也无法有效地接收,在此过程中,乡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没有办法做到有效。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的教学管理,大多数是在学校之中进行的,不过,学生也会在社会和家庭之中受到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动态反应,既可以在社会之中了解,也可以在家庭之中了解。所以,乡村学校在对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对体系的呈现方式多加重视,务必要使乡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好的成果[2]。

1.3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乡村学校在对其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仍然在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的思想过于传统,被时展的步伐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只是使用其固有的思想去认识小学教学管理,这样就显得太过表面,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内涵的认识还远达不到深刻的程度,自然其教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小学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做到领导教学与决策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在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被充分的凸显出来,所以,从事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视程度,将学生放置在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中心位置。

1.4缺乏对教学质量检查的重视

对于乡村小学教育而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质量越好,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教学质量不好,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主要会应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抽查,而第二种方法则是以小组为形式来整体地评估教师的教学。以上两种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不过,这两种检查方式不能够全面地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进行检查。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及不同的听课方式,评价结果也会因此不同。导致使用抽查和使用小组评价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时无法做到统一。如果只是使用小组评价法,学生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人会真正地关注学生的想法,从而在教学质量检查的实施环节会出现片面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综合地使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全面地考察教师,使得学生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

2.1转变教学管理的方式

在新课程的环境之下,教育的管理在实施时不只是对人的管理,同时也是对文化的管理,课程改革在实施时不应是只针对某一点,而应该是要面向全体来实施。教学管理中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刚性管理方法,而逐渐转变成了柔性管理方法。柔性管理方法,指的是在实施教学管理时,能够以人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上的出发点,以人为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落脚点,这样做可以使得教学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持久地进行,并且使教学管理能够对教育起到驱动与激励的作用,从而可以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启发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在面对学校所制定的规章与制度时能够做到自觉遵守,同时,学生可以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使学校的文化氛围变得更好,从而使教学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更有创新性。此外,如果从知识的层面来分析,在新课程的环境下,使得人们对于知识的全面性需求变得更加明显。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加大对教学效果的重视程度,而且需要加大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应该去帮助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为教学管理制定目标

乡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制定目标的重视程度,在制定目标之后,乡村学校可以在实施教学管理的时候,使教学管理更加具有方向性,与此同时,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教学管理目标的促进下更有动力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开展其教学管理工作,也能够保障其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从而可以较大地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师在实施其教育教学理念的时候,需要重视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管理人员在运用其管理理论的时候,需要做到以课程为中心,从而能够在其实施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地贯彻教学管理理论,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通过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使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得到突出,从而使教师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时能够做到更加全面,不再使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2.3增强教学管理的能力

教学管理要想得到有效地实施,必须要借助教师的力量,由教师来支持教学管理工作,所以,乡村学校要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大建设教师队伍的投入力度,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在对待班级内学生的时候需要做到平等,教师应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思想的束缚,对教育的内涵以及教育的核心能有深刻的领悟,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时充分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重视自己的专业性,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加认识与了解学生,在授课时需要把握好要素,从而使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够做到更加深入。在管理时需要借鉴优秀且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先进和优秀的管理模式有所领悟,选择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对学生的教学之中,达成创新管理模式的目的,这也是为顺应新课程环境所做出的改变。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定位,深刻地了解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与自己身上的劣势,需要重点把握教材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学的环节,主动将上述内容的核心部分串联在一起,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创新教学理念的目的,并且提升教学的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对乡村小学教育进行创新并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能够满足教育管理的要求,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以及共同进步。在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之前,需要以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创新和发展的意见能够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谢瑞琴.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33-34.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优秀人才,从而使得我们的国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管理概念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每个学生负责。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是囊括了教育改革信念,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师生关系平等,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更好地推动创新教学理念的实施。在此过程中,汲取更好的教学管理经验,通过深入的教学历练,以此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型优秀人才。

二、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管理模式片面、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资源匮乏等。只有将教学环境中的教学理念改善,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

(一)教学管理模式片面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通常教师会将课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以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在授课,并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理念。教师的教学模式完全是规范化的,较为单一、片面,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必须全力完成学校的教学成绩要求,并且必须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学校的管理教育模式具备一定的规模化,这些教学管理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学生的自身特点,从而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在新课改的实行下,还是有部分的教师无法适应,从而在教学的日常管理中,无法将素质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工作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影响到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广泛运用。

(三)教学管理资源的匮乏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模式较为庞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教学模式的资源发展有限,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实现创新。随着近年来教育模式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越来越多,使得教学管理资源更加的匮乏,再加上区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同,生源导向也更偏向发展较好的地区,这种情况下更加重了教育管理模式的不平衡。并且,教育人员的水平各有不同,导致教育的专业培训不完善,从而无法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模式分析

在新课改广泛实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育背景,深入了解新课改的实质和内涵,明确小学教育理念。了解当前教育模式下,教学人员所存在的不足,根据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一)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改善教育管理模式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培养,根据新课改的核心教育思想,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延续或发展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吸收创新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丢掉老旧教学思维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加强学生知识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多注重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性培养。以此培养创新型优质人才,增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从而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吸收优质教学管理资源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看得越来越重,从而促使人们对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素质以及校方的教学设施、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因素使得教育管理者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能,既要具备高质量的教学经验,又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改善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时代需求为目的,让能力强、素质高的教育人员走上管理岗位,统一规划教学管理模式。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频率,有效综合各方力量来加强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三)加强教学人员的素质水平,改善教育管理理念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组成,而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提高素质教育,如何将素质教育运用到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运用出来,是当下每位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要想充分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应当提升整个教育体系和整个体系中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接受更前卫的教学思想,改变老旧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热情,主动对教育的创新进行探索,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使得小学教学管理得到充分提高。

总之,多年以来,我国实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实行,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较大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对于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更加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来应对当下更高要求的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武晋挽 单位:山西省襄垣县王村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刘昱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杨家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探索[j].知识文库,2016(10):102.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策略;尝试;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在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呈现的现状分析

农村地区在经济和科技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因此在办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环境无法与城市教学环境相媲美。但是,农村地区仍然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如运动场天然面积较大,自然资源和独特教学资源丰富。在办学过程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各功能室缺乏,甚至部分学校没有功能室,不能够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在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调查过程中,发现主要问题呈现在农村地区教师的年龄较大,年轻具有活力的教师普遍在城市地区工作,因此农村地区教师呈现老龄化。年龄稍大的教师主要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采用传统模式,致使学校管理过程难以与先进思想和教学改革思想接轨,阻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综合进步。老龄化的教师队伍难以完成高质量、高强度的教学,使农村地区的教学成果逐步降低。

二、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更新基础农村中小学日常教育举措

第一,要合理规划好教育教学要素,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研究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完善和更新教学策略,以学生为基础和重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奠定高效教学基础[1]。此外,要不断对学校的各项教学设施进行完善,为学生创建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完成知识学习,为提升教学有效性奠定良好基础[2]。第二,要主动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要主动迎合教学改革思想需求,融入教学改革思想,完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要做到课堂教学环节和理念的创新,以课堂教学的优化,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要进行不断更新,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协调发展,让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事业顺利进行。第三,要主动做好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要注重教师的素质化建设,通过教师思维理念的更新和管理经验的不断强化完善教育过程,要适当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完善中小学在日常教学和引导过程中的体系,结合现代化需求,结合教学改革思想,促进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事业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引进优秀教育工作人才

第一,农村地区中小学要善于构建良好的乡村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为农村地区乡村教师提供合理的晋升空间以及晋升渠道,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到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政府可以设置相应的政策,教师在农村工作两年或五年之后可以再回到城市,以此模式给予教师一定的希望,同时吸引大量教师投入到农村地区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为教育教学带来希望和生机。第二,农村地区中小学要提升相应的福利待遇,解决农村地区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物质待遇较低的问题,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投身于农村地区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调整农村地区教师的薪资水平,合理安排节假日,通过薪资、节假日以及上级领导的关心与呵护,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感受到温暖,投入十足的动力完成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通过不同角度维护其发展,能够有效做到良性运转,促进其综合工作能力的增强。第三,要大力倡导发展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模式,可以组织教师或管理工作者进行外出学习和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管理体系,优化农村地区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通过新模式、新思想的融入,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更新和管理教师队伍,优化人才队伍,为农村地区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不同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以不同方法的更新总结,使教师队伍的素养得到提高,让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三)实现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区科学规划

校区的合理规划是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成效的有效方式。农村地区可以向教育部门和当地教育局申请一定资金完善校区的规划,在校区规划工程开工之前,可以组织管理者和规划者参观城市地区的中小学,学习其校区规划的方式,结合自己学校管理和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进行校区方案的科学制定,通过不同角度优化空间,合理运用不同的资源优势完善校区建设,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中小学积极完善日常管理过程,努力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为学生创建优质的环境,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和规划出诸多的方案,有效推行不同政策,提升中小学的管理水平,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完善管理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农村地区教育管理者仍需探索日常工作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和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引进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为教育管理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农村地区中小学综合办学能力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平安校园,2019(11):60-62.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5

一、小学教育管理效能的内涵

自上世纪以来,学校管理效能就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学校管理效能呢?学校管理效能是指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各种有利因素,将教育设施、教学资源、教育人员的消耗降到最低,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保证按质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管理效能不仅是对学校领导者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的考核。此外,学校还应该争取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对本校教育资金的投入,积极参加本校或其他同级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提升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十分有限,教学过程中如果讲解过快,就会导致部分同学不理解,久而久之影响班级学习成绩不一,差生也由此产生;小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很容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效率;很多小学都是位于山区,教学环境差、设备不全、教师工资低等因素导致很多高学历的教师不愿意去小学教学,师资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一些老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教师由于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基本课程的教学,忽视了对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有时会在学期末的时候,强行霸占这些课程的课堂时间用来复习。这些都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小学教育管理效能的提升策略

1.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不管是学校管理者或教学工作人员,都应该改变管理思想,拒绝官僚主义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与学生共谋学校发展。其次学校的所有教学工作人员,大到学校校长,小到学校的后勤人员,都要时刻把学校利益放在第一位,杜绝任何损害学校名誉的行为,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人员配置合理有效。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平台,选拔适合学校发展,自身实力强大的教师资源,保证这些教师有足够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等基本技能,为他们在录用后更加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更好的为学校做贡献。学校在分配教学任务时不可以教师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3.制定教学评价标准。要想使学校得到更好地发展,领导者要以学校的长期发展计划为指导,进而确定近期发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标准。对于定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其质量一定要做出严格的规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向目标靠近,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学习,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激励机制

学校的主体是人,包含教师和学生,对小学教育的管理应包含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激励机制是管理者常用的一种管理手段,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任何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同样如此。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在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多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小学教育的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很多学校沿用传统的、过时的管理制度,教师掌握的话语权不足,主要的话语权还是由学校领导掌握,教师只能按照领导的安排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的管理制度没有考虑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二)管理制度不专业。小学的管理制度不够民主,并且缺乏激励机制,这会降低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导致教师把教学工作当成任务完成,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外,这也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学管理存在不协调和不公平的现象。小学的管理制度应该是公开、透明的,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却存在不协调和不公平的现象。比如有些家长会托关系让学校的管理者重点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会破坏学校管理的制度权威,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

(一)对教师的作用。1.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制定针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维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管理者制定各种激励机制的目的,是激励教师认识到教学实践工作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内在精神和能力。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激励机制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能力。通常情况下,人在工作时只会付出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能力,但是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一个人的能力将会发挥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激励机制能将人的工作能力提高百分之六十左右。对教师进行激励,同样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3.提升校园凝聚力。小学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重在对教师的管理。小学教师在小学管理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不仅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小学管理的重要参与者,能让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小学管理中,针对教师制定激励机制,可以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工作干劲,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提升学校教师的向心力。(二)对学生的作用。小学管理中,针对学生制定激励机制,其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激励机制的运用是让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努力完成,并对完成的学生进行一定奖励。这个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制定,让学生有机会能够实现,这样才会让学生有参与的兴趣。学生参与到激励机制中,能够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2.激发学生潜能。运用激励机制,可以让学生为了目标努力奋斗、拼搏,想方设法地完成既定目标,在努力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将平时没有表现出来的能力表现出来。即使学生努力过后没有达到目标,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对努力的过程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三、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一)对老师的运用。1.运用奖惩机制。将激励机制中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结合法律和道德规范制定正确的方针和严厉禁止的条款,这样才能对教师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肯定或者否定。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工作相对稳定,如果只注重正面激励,会让教师认为这些激励是理所应当的,会让教师缺乏干劲,让他们认为激励机制只是保障的一部分,使激励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在激励机制的实际运用当中,要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激励为辅,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小学教师的工作虽然本质相同,但是不同的个体存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因此他们的目标和需求也是不同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考虑不同教师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符合教师需求的激励目标和奖励政策。并且,管理者需要注意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公正。人们普遍具有一种对比心理,喜欢将自己同身边的人进行比较,小学教师也不例外。当其他教师获奖时,未获奖的教师总喜欢将自己与获奖教师进行比较,如果差距不大,就会产生负面情绪,会觉得对自己不公平,凭什么自己没有获奖,如果差距较大,自己的内心也会平衡一点。(二)对学生的运用。1.树立榜样。小学生的心里大多有一个崇拜的对象或偶像,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摸清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明确偶像的优点,让学生向自己的偶像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榜样,比如以著名的历史人物为榜样,或者以校园某个先进学生为榜样,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品德,使学生的精神受到鼓舞。2.情感激励。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时,要用真情打动学生,温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在实际运用中,教师需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眼神要始终充满温柔、信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支持,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3.建立荣誉机制。通过建立荣誉机制,让学生互相竞争。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共同进步。建立荣誉机制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荣誉机制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奖励,以激励学生共同成长、努力进步。

总而言之,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小学更好地运行,提高小学的教学成绩和效果,帮助完善小学的管理制度。本文围绕小学教育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展开,分析了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激励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小学教育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将激励机制在小学教育的管理中落到实处、发挥作用,让教师工作更有热情也更有成效,也能让学生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顾水林.激励机制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7-8.

[2]巩清志.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的实践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7-18.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7

1、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

1.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实际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很难与新课程的素质教育相适应。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师管理举措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来促进教师队伍的自我提升,同时也可以举办培训班来提升教师的各项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教师教学工作技能、教学特色技能和综合教学技能等能力。着重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书写技能和教学设计、上课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管理举措来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2重点培养骨干教师

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中,骨干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尤其要着重发掘有潜力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学习新事物快,要大力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和敬业精神。使他们慢慢成为教育中的中坚力量,同时要在工作中给于他们更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这样可以对其他教师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教育体系。

2、提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声誉和地位,是这个学校的魅力所在。因此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核心。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要具有特色育人意识,开展特色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二是要根据自身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提出新的兴校意识,来适应市场经济下基础教育发生的深刻变化。吸引优秀生源对学校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空间;三是要有办学特色是一种无形的特色资源意识,这种无形的潜在资源,一旦经过开发和利用,也可以成为一个学校的宝贵教育资源;四是创新意识,创新的本质是个性化,是不同于一般,没有创新也就不存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

3、教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创新

教学完成了对学生传授知识的目标,但教学的效果如何,就需要根据《小学各科达纲要求》规定的内容,再结合自身的实际,确立合适的考试模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测试。考试模式可以是灵活的,不一定非得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测试方法。这些测试方法可以是口试、实验操作、课外调查、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综合测试。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全部学科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联合家长,让家长完成学生在家中行为的测评,全方位立体的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测评。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实践技能等进行量化,然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测试的结果综合分析,作为升初中的一个评判,提供给教育部门做决策。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创造优美校园环境,打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此要增加校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氛围不仅包含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校园整洁面貌,还包含了教师的人文风貌,班级风貌等。要努力实现师生互为一体的教学氛围,亦师亦友。同时学校的管理者要合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竭力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多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学生的视野。要创新学校的管理模式,更新老旧的观念。

5、总结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下对教育管理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小学教育的发展,我们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实行切实有效的改进举措,加强教学质量、教师管理、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与创新,变更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全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创新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真正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黄丽华 单位:长春市二道区东盛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实效性

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关系到国家教育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小学教育管理是小学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是持续推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来提升管理的实效性。

一、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

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校领导应该重视对管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思想,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小学教育管理方法,以此来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如果不能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就无法实现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小学教育的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勇于探索和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而满足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优化师德建设,提升师德境界

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来说,师德师风建设永远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师德师风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想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一方面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努力工作,关爱学生并实现自我成长。从学校领导角度讲,重视师德建设也是学校常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师不忘初心,教书育人,以良好的教风来为义务教育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风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激励的效果,配合学校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奖惩制度以及组织教师接受教育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升教师的师德境界,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制度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制度是保障,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该坚持抓好制度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学校规范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当然,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者不可能每一步都做好,尤其是在制度建设方面难免有错误或漏洞,应该主动去寻找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修订和弥补,应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和人性化管理思想。此外,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让人发展,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服务的,所以,小学校长应该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切实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四、深化教学教研,搭建创新平台

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将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开展工作的关键位置,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围绕教学教研来进行。尤其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应该持续深化教学教研,为广大小学教师搭建创新平台,通过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促使教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此外,为了激发教师追求进步的热情,应该持之以恒地开展听评课制度,树立典型课例,发挥名师导航作用,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五、营造人文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9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课程改革的现状

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观念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教育管理观念对于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们的发展影响都是非常巨大与深远的。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在不断地推进,但仍然还有不在少数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并没有跟随者时代的发展进一步的变化为先进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管理观念,固守传统的老旧的教育管理观念,不善于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对于问题进行研究,用陈旧的观念来指导教育管理工作。老旧的教育管理观念与时代的进步严重脱节,对于教学管理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作用,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与推进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教育管理队伍不完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经济科技现在飞速发展,那么教育事业也应该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一个好的教育学校必定是少不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管理团队的支持和保障,但是根据目前大部分的小学来看,小学教育管理中的用人机制比较不完善,而且在教学方面用到人才都是高学历的人才,但是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却是并没有投入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让小学教育管理体系中的淘汰体系不明确,存在才能与职位不相符合的现象。还有的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小学的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意识非常薄弱,仅仅只是从行政管理方面来抓教育管理的工作。现如今教育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形势,教育管理工作者更是应该要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来应对现如今严峻的形势,更要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创造出一条能够适应新形势与新课改的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之路。

二、在教育管理中课程改革的措施

改变落后陈旧的观念。想要对于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教育管理者陈旧落后的教育管理观念,一个新的适应当前社会的教育管理观念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引导性、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如果想要在教育管理的课程改革中得到发展,那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陈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走出以往的教育管理误区,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激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与创新性。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地研发新的适合当代社会的驾驭管理理念,对于课程改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也受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错把自己当成课堂上的主体,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一方。课程改革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使学生们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们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来促进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建立合理的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小学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大的位置,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既然想要培养出社会的栋梁,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对于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将小学的课程合理化、科学化,为学生们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现在小学生的课程问题就是过于单一化,并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发展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来对小学课程教育进行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一步要求我们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在教育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教育体系,对于小学生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更全面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拥有更加高尚的道德修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并且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发展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刻不容缓的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在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下,要求教师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摒弃以前的课堂上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指导为主,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增强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们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又充分的落实了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小学教育事关我国未来的发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家长以及全社会都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的教育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正视在驾驭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与改革,保证学生们在小学的教育当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保证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

作者:邵连君 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逸夫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从日红•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教育管理;策略

一、积极推进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阶段,信息化教学是当今时代的趋势,随着信息化的逐渐发展,信息化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和综合国力水准的标准。因此,在社会各层面推进信息化进程,是中国增强综合国力,维护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国民的信息化水平及素质,实现各个领域先进的信息化人才引进,推进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标准。对于小学教育领域而言,在教学中糅合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等措施,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目前而言,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已经应用到小学的各项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内容当中,教师在提倡信息化教学管理观念的同时,也是带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化革新的重要生产力。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及普及,能够进一步地实现社会信息化理念的推进,从而为国家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具备信息化管理模式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当前,中国以教师队伍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机构等现存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尚且薄弱,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不到位,信息化理念以及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尚未完全普及,在教育教学方面还不能够广泛地进行运用,相关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平台以及远程信息化操作手法方面不能很好地为小学生教育提供支持,因此,现阶段加紧教育教学领域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普及信息化理念,为小学生提供信息化教学便利,奠定信息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着实重要。从另一方面而言,中国教育教学领域内尚未完全形成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数据库,相关的信息化数据不能够很好地支持到现阶段的教育教学领域内的信息化建设,尚且缺乏一定的信息化统筹力度,教学领域内时常会出现数据采集不完整以及操作手法欠缺等情况。在一定基础上,教育教学领域的相关机制对于信息化建设相对存在抑制和不完善的前提,中国各省、市地域内的教育教学部门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理念以及系统建设的同时,相关试点的落实情况也存在地域性的差异。因此,中国在教育领域内的一些网络信息的传播以及建设,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相对落后,信息化教育建设的普及速度也相对滞后,对信息化网络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和理念的普及都相对较慢。此外,一些经济相对富裕的城市,在统筹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相较于不同的地区,欠发达地域内的信息化网络建设以及理念的普及仍是当下所面临的较难解决的问题,经费以及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的建设,教师师资队伍的支持,仍旧不能很好地作用到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当中。

二、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

现阶段,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方面融入信息化操作手段这类的观念认识不足,导致现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推进力度不够,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发展相对而言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人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现阶段来讲,无论是小学教育层面,还是在小学教育管理层面,大多数将信息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归结于更为方便的辅助手段,而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小学教育管理层面中,信息化对教育目标、决策以及基础的小学教育管理、教育公共服务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在全面推进信息化小学教育管理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推进现代化信息建设的基础投入,相对而言,教育层面的信息化管理更为关键,因此,落后的信息化理念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致使教学层面的信息化进展速度放慢,没有相关的信息化理念支持,对于解决相关难题的决心不足,最终容易导致教育层面的信息化管理进程无法顺利进行,问题得不到解决,陷入困境,相关的信息化评估机制以及导向也无法形成。就现阶段而言,虽然信息化技术融入小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建设已经展开,但对于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而言,现阶段能够支持到的信息化理念体系相对落后,相关机制也没有很好地落实。例如:信息化理念不能够很好地支持到小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缺乏对每个层次的小学生的支持和肯定。较以往传统理念下的教学标准而言,每一位小学生对于成绩相对更加看重,而忽视了小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小学生进行定向,在不完善的教学评估机制理念之下,这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的融合,在不能够结合小学生个体基础的前提下,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的评估。相较于只将学习成绩作为有效标准的传统模式,小学生最容易被教师忽略努力进步的阶段,而最终导致小学生的成绩起伏不定,积极性下降,容易导致小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不利于小学生的自身发展。

三、信息化视野下小学教育管理的对策探索

(一)加强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尤为重要,这对推进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形成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先进的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理念以及传播教育体系网络化构建的生力军。相对于较为发达的城市而言,农村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更为紧迫,首先要在坚持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的前提之下,注重对教育理念以及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对信息化的操作手段要灵活运用,更多地应用于实际层面,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和小学生的需求。其次,可以采取远程教育以及校内的集中培训的形式来进行统一学习,进而发挥出教学部门诸多优势,强化对教师在信息化领域的学习与交流,通过教研学习,进一步引导其他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梳理和学习,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享和筛选,总结出适合小学生阶段的教学信息化素材,并结合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教学特点以及信息化的各种技能形式做出效果;针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制订合理的信息化操作技术要求,梳理相关的教学框架,从而组成先进的信息化教学体系,让校方在信息化方面组建相对成熟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进而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教育层面对于小学生的普遍运用,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最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教师的教学工具,而是要在构建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获取学习信息和运用教学信息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园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化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对于学校整体的办学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挖掘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素材,从而适应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信息化与教学的整合。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密切合作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密切地进行合作,共同创建一个能够为学生所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采用信息化的技术进行家校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地将学生的教育管理手段进行整合。在当下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部分教育教学资源多依赖于信息分享传播,进而在学校内共享。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平台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等各个领域之间,信息化都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传播局限性的问题。而相较于教育管理者们而言,这一信息传播的优势,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更加正面,时效性新颖,有利于学习的相关信息,这对学生的学习有正面的导向作用。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屏蔽掉一些负面的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还可以与家园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信息平台,让家长、教师和学生统一在平台上进行交流与互动,及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营造良好的教育网络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接受一些正面的网络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内展开网络文化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到校进行学习交流,及时将学生问题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能够及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工作方面的各种困难。这种网络化的沟通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内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转变小学教学管理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等多层面的教学问题,然而在信息化相对发达的当下,创建新型的网络化教学管理模式,推进小学教育机制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首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摒除固有的课程设计模式,转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制订课堂计划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模式收集更多的学习资源,将学习反馈进行整合后,上传到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分享。教师也可以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个性化和多元化,在不断调整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制订相关的教学内容。再者,信息化网络的教育形式能够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课时安排形式。在传统的小学课时安排当中一直以固定的课时为主导形式,学生在按照既定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与教师之间不能够保持有效的教学联系,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能够实时更新不同的教学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在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中,学生通过平台可以自行灵活地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整合碎片时间运用于学习,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地系统地为学生传递教学知识。在整合单一的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显得更加人性化。

(四)加大小学基础设施设备投入

要进一步地加强以及跟进学校内的网络基础设施的软、硬件设备投入,在此基础上,能够整体地对教育教学设备进行规划,进而提升其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为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基础,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展开。各地域内的教学部门应该积极地配合相关的教学机构,对校内的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辅助和配合,引进当下先进的网络硬件设施,加强对设备的运用和投入,保障现代化信息管理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同时,要不断地对信息化的数据库模式进行更新和维护,加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帮助小学教育管理的全面开展。

(五)构建小学信息化的教育框架

构建适合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教育框架也同样重要。推进教育层面的信息化发展,学校要不断地摸索适应信息化的教学框架,保障教学能够理性地开展。相关的网络资源开发要全面到位,从而推进校园网络以及基础的网络化建设的运行。对网络化数据库资源的更新要具备时效性,学校要更为重视网络化教育在校内的普及和展开。对学生和教师要树立正向的网络化信息的观念和导向,从而发挥网络化的优势。网络教育工作是能够沟通家校的桥梁,因此要摆在关键地位,在学校的网络化教育建设过程中,引入家庭模式,进而优化信息化网络的建设成效。

(六)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在结合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要对小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从而能够与时俱进,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支持和服务。除了在校内能够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在支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互动的基础上,校方也可以协同多个教学部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信息化的再创新和革新,进而提升教学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推动学区化网络教育形式的建设,给教学工作者带来巨大的便利。教学工作者能够及时地获取第一手的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状况进行教学分析以及家长反馈。通过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信息的规整能够更加清晰,进而实现小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的转变,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加紧建设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以及平台的革新和落实,是当下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真正实现教育层面的社会监管以及价值评估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中国小学教育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完善进步。不断地加强对小学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加快小学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推进,从而提升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章晓燕.浅谈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j].商品与质量,2021(10):358.

[2]张庆钧.论信息化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语文课内外,2021(11):356.

[3]郝黎兵.信息化促进小学教育管理案例分析[j].文渊:小学版,2019(11):38.

[4]李霞.功能视角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研制:以行政管理和学生工作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5]韦昌学.信息化时代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