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质控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13 17:40:24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医学质控管理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pacs/ris;质控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支撑,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水平,从而影响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和稳定发展。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影像科的工作质量,对技师和医生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影像科质量控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的意义

我国的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活动起步较晚。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1988年我国第一个放射质量控制中心在浙江省建立,国家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放射卫生防护分会提出了制定“医用放射诊断质量保证标准”的计划。医学影像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得较高的影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图像[1]。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像科在医疗领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在诊疗流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临床许多疾病都必须通过影像科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为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影像摄片质量则直接影响到诊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继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因此做好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是医院临床的重要工作[1]。

2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的信息化

传统的图像存储方式容易霉变和丢失,检索和对比历史图像信息难度很大,医师调阅以及后期图像处理和传递也非常不方便,而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系统能够对医学图像进行高效管理以及按照标准化图像存储格式进行大容量存储,能够对受检者的图像资料进行轻松调看和后期处理。按照被调用的频率把数字图像分别存储到相应的磁盘上,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调用速度,减少空间占用和资源浪费,还能节约资金成本,储存时间也相应延长,按照国家对医院数据安全等级的要求,对数据可以进行相应的离线备份和异地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各大医院开始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大了对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和影像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以提高医院影像科的整体质量[2]。近几年,我院医学影像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pacs/ris系统和影像质控系统的投入使用,明显提升了我院影像科室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影像科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1pacs/ris系统。pacs/ris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影像信息的传输,实现了无胶片办公。数字化的图像诊断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结构化的报告书写既提高了效率又能为以后的大数据处理等科研提供支持。pacs系统与his系统对接,检查结束图像即可上传到pacs服务器,临床医生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即可快速浏览患者的图像和报告,并可根据患者病史对图像进行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如果发现摄片不足即可立刻纠正改进,避免患者耽误病情[3]。pacs/ris的稳定顺畅运行对患者的疾病诊断以及就医流程的改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院影像科pacs/ris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检查预约系统简化了影像科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了临床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4]。我院影像检查需要预约的项目主要是ct增强和mr,预约系统上线一年多以来,影像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较大程度地得到优化,明显提升科室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进医患关系。2.2影像质控管理系统。影像质控管理系统对我院日常影像检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控评分并及时统计跟踪结果,对科室整体质量提升及薄弱环节整改起着重要作用,使影像科室的绩效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已成为我院影像科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5]。质控管理系统采用分级质控,各个角色通过权限配置模块,可根据科室业务调配质控项目,达到全流程闭环质控(见图2)。2.2.1质控开展形式和评分分类。我院医学影像科的质控开展形式主要有随机质控、集中质控和主动质控三种。在日常影像诊断过程中进行随机质控,根据抽样规则及概率标记检查,在影像诊断工作站中提交报告时随机弹出质控界面,评分完成后方可提交报告(见图3)。科室定期组织进行集中质控,如每日晨会质控、每月集中会审等。质控人员登录质控系统,筛选出特定的检查,对其进行质控评分(见图4)。在日常影像诊断过程中,报告医生主动在影像诊断工作站中选择质控菜单,打开质控界面进行评分,即为主动质控。质控项目评分形式可灵活运用,可根据不同的检查类型自由定义。质控评分类型有规范类和评分类,包括图像质量分析、胶片排版、三维重建质量分析、报告质量、审核报告质量的评分。2.2.2质控报表。质控评分完成后,可以在检查列表中查看评分结果,以质控项、设备类型为区分,精确定位到个人的质控评分情况,包括扣分明细情况和扣分原因,便于评估技师和报告医生的职业能力(工作量、质量),发现存在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提升科室整体水平,为人员的绩效评定提供数据支持。质控管理系统中,报告超时管理模块便于掌控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哪些设备哪些检查项目超时较集中,系统可以根据预设定的规则列出超时报告,具有审查报告超时权限的人可以判别报告是否超时,可以查询出指定范围内的被评审为超时的报告。

3医学影像质控管理发展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临床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对影像科技师摄片的质量、医师诊断报告的准确性、pacs/ris的稳定顺畅运行、就诊流程的改善等质量控制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规范科室业务过程和主要操作事件,记录关键环节的质量状态并统计分析质量数据,总结出对提高科室工作质量有价值的规律,使整个科室的工作过程规范化、每一步得到控制。质控管理系统已成为影像科高。

[参考文献]

[1]孙继波.浅谈影像摄片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9):250-251.

[2]黄东兵.放射技术在放射科的重要性及现代影像质量控制分析[j].系统医学,2018,3(2):191-193.

[3]彭朋,蒋涛,李敏,等.pacs/ris在放射科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15):54-56.

[4]李达,董楠,段振飞,等.我院放射科检查预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10):81-83.

[5]张贺诚,谭中建,刘悦,等.中医院放射科临床影像诊断及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2):227-228.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治未病;质控管理;战略管理;防胜于治;全局观;预判机制;科学规划;防患未然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祖国亦需认为最佳的医疗方式是降低患病几率的医学。“治未病”即治疗未来疾病,重视健康养生理论。“治未病”形成于中医名家扁鹊的思想,《黄帝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在健康管理中卓有成效,同理可推论,对于医疗质量管理一样有效。战略管理规划是当下常用的管理工具,组织内部管理部门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化,要求医院质控管理岗位中融合前瞻性的目标战略管理理念,并指导实践。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需要融合以“治未病”为思想的战略管理方针,科学的制定管理目标与管理机制,再集思广益,广开言路,不断修正后,形成最适合组织内部的管理思想与实践方案。

1质控管理现存问题

1.1管理意识薄弱。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繁忙,相对于法律意识而言,目前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意识相对薄弱,认为临床工作只要按部就班达标不出错即可。作为公立医院,在提升医疗质量的道路上,远远不够。一些医务人员,确实工作繁忙且任务量大,但对于电子病志程式化记录,机械化填写交班本,术前核对匆忙,仍有手术申请时左右侧写错的低级错误,病历书写超时时有发生。1.2管理惰性思维。医患矛盾实际上可解决的,虽然患者投诉率高,但是在未产生矛盾之前,医务处可提前介入协调,将矛盾化解在未发生之前,防患未然,减少医患冲突,营造和谐医患氛围。医务部可每日安排医务处急诊管理工作者,进驻急诊科参与早会工作,了解急诊与专科和患者之间的三方矛盾,提早发现,提早解决。医疗管理相关行政科室,对于急诊医患矛盾、科室间收治的困难充耳不闻,导致矛盾激化,互相推诿。指责划分清楚,建立赏罚管理策略,将医生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病救人的专业领域内,医疗管理科室支撑起医患管理的指责与担当,疏通好、处理好当下发生的问题,不搁置,不懒惰,积极面对,科学管理,把可能发生的危机及时处理,减少未来医患矛盾管理工作的冲突与纠纷。1.3处理问题缓慢。患者来反馈,问题才得以记录反馈,个别问题,在患者视角是长期无人解决。其中有两个方面,第一,从患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患者不具备医学常识或者较少的医学背景知识,试图干预医院临床科室的治疗工作,反馈后医疗管理部门与临床解决后并未及时告知患者;第二,医疗管理部门本身处理问题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因为合适的人并没有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分配过程中,除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以及年资等客观原因外,工作人员性格特点和处事方法也时常影响着工作推进。如中医治病用药,用对配伍,见效快,没有用对药,可能起到反作用。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用药也是同样的道理。1.4工作分配混乱。其一,会诊工作是一项直接对接临床一线的重要工作,最先掌握临床医疗质量情况的信息枢纽,没有预判就配备不到经验最丰富的、临床专业出身的工作人员去负责会诊,就无法第一时间处理急诊和icu的专科分流顽疾,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往往是医务处的会诊主持者得知最新进展,没有立刻解决。几日后必定等到患者家属的投诉与不满,这时候会诊管理者与家属解释和沟通,负面情绪已经在急诊蔓延,又拖到医务处,急诊请会诊就是希望专科分流,尽早收治患者。医务处在明知道个别科室因为平均住院日等原因不愿尽快收治患者,也没有主动事先调节矛盾,增加医患矛盾的发生概率。其二,手术核对和手术分级必须分配外科专业的医务处工作人员负责,一些医院将此工作交给管理岗工作人员负责,专业背景知识无法做到对岗位职责的全面掌控,这也是分配工作的混乱现象之一。

2科学探索与思考

2.1提高管理意识。自上而下的构建先导性思维,营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管理意识。减少消极怠工的负面工作态度,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建立提前预判的工作机制,不要等医疗质控出现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再去解决。很多质控管理中的质控点,无法临时作出最科学的决定,如药事管理、医疗事故、预防保健等。门、急诊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必须定期召开例会,通报目前医疗质控管理情况,反馈各个渠道传来的质控工作管理细节的不足,完善当前医院医疗质控管理制度,讨论并提出最新的医疗质量改进措施及其检查方案。2.2建立沟通机制。沟通是组织内部连接外界的声音介质。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建立医院内部沟通桥梁和外部沟通纽带。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抬起头来关注患者的需求、医护人员的临床一线工作的真实反馈,以及世界医疗管理最先进理论研究的引领。及时公布质控管理新方向,保证沟通渠道顺畅,呈现质控管理的工作全景,全体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对自身岗位职能有参与感,也有工作热情,同时也融入质控管理的日常工作,打破对制度的机械化执行,为医院的质控管理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2.3提前思考对策。在实际医疗质控管理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无法拖延,必须建立预判思维,应对复杂的医疗质控管理工作。①病历工作预案,可预知面对的问题就如患者转诊、出院、公检法调病志之前病历书写工作是否提前完成,应对科室繁重的医疗临床工作。转诊、出院、调病志都是时间紧任务重,部分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忙于治疗病患,很多规范化质控工作没有完成,造成患者及家属等待和投诉。②危急重症及首诊负责制度预判。在质控工作中最容易被诟病和误解的就是这个工作环节,患者危重急症,刻不容缓,患者也是身处急诊或重症医学科,家属心理负担重,经济压力较大,治疗方案抉择压力大,治疗转归后护理患者压力也大。在多重压力下,医患对立情绪严重,在这个医疗质控环节,必须坚决执行,首诊负责制。首先,符合转出icu治疗标准的患者,便由首诊科室先行接回病房治疗。其次在急诊留观的病人符合分流专科的危、重、急等标准一定要及时协调重患收入专科治疗,在短时间内无法判定专科归属,依据首诊负责制原则,急诊日接待的首个科室收入专科进行治疗,在多学科辅助的情况下,根据临床治疗标准酌情进行科内会诊或全院大会诊,病情复杂及时转入上级医院或外请权威专家协助治疗,不得延误病情,在专科分流上互相推诿,必要时医务处介入协调安排患者的科室归属,病情界定复杂者,也要迅速裁决,为患者收入专科及时治疗,不得延误。③会诊工作的预判。会诊工作可能出现的预判管理是会诊时间的临时更改,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被邀请医生因紧急抢救工作不能参会,会诊结果患者归属的分歧与异议。首先对这部分工作要建立预案应对。医疗管理科室必须有专项负责会诊的工作人员处理此项工作。一旦时间更改,医生临时缺席,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到所有参会医生,通知相应科室补充同级别医生参加会诊。会诊工作的负责人员应该在接听会诊电话通知的同时,询问管床医生,会诊初步病情、病患病情轻重情况、参会临床科室都有哪些、是否涉及转科治疗、临床接收是否困难、会诊医生参会是否困难等待解决的问题。在出发主持会诊工作之前,先在his系统浏览患者病情,预判收治科室,如会诊过程中有收治难度,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特殊情况请示上级领导迅速裁决,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优质的医疗服务。2.4及时有效处理。面对患者对临床工作的疑虑困惑无法疏解,其中既有沟通技巧的问题,肯定也存在患者对专业临床治疗的不专业导致的误解。医务处是否在对医生岗前培训中提到,面对不同年龄层、知识水平、配合度的患者如何进行解释交流工作。目前较少医院有相关对辅导与培训。更多的是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用专业技术的科学思维去对接来自全国各地各年龄段的不同知识水平和理解力的普通患者,沟通难度较大。对此,一些医院从没提前做过任何预先的指导与冲突发生时及时调节工作。被动等待事情变小、矛盾淡化、患者平息,等医生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矛盾重重的医患关系,这是来不及的,也是不可取的。面对医生,质量控制工作也有一些不足。临床医务人员反馈,很多工作重复做,多次做,多个部门一先一后布置相同的工作。一个部门中针对一项任务却由多头指令,工作难以高质量推进。医疗临床工作不同于行政管理工作,临床服务主体必须是患者,医疗管理的职能科室长期数据不共享,反复对临床提出要求,一线医务人员在繁忙的高压的工作之下不停的为行政科室提供质控数据和相关的信息。行政科室缺乏横向合作,公开的数据高效共享的方式来节省时间。同时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在发放任务之前并没有事先规划好工作方案导致反复更改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使得临床配合质控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该服务于患者与医生,为他们未雨绸缪,出谋划策。尽可能的凡事想在患者和医生前面,提前预判,提早预案,快速决断。人命关天的问题不要拖,不要推,不要打太极,小矛盾小情绪及时介入,化解为零。做两者沟通交流的润滑剂,不是让医患双方自我解决,自我消化,那么医疗管理部门就形同虚设。2.5工作专项负责制。质控控制工作能有充分的提前准备空间,能具备未来的科学规划,能实现防胜于治的科学管理成效。最基础的就是对人的管理。质控工作要走在前面,走在科学战略规划的前沿,必须做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专人定责。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医疗质控管理工作组,给每位工作人员分配好适合自身特点的质控工作,也可根据性别、专业特长、性格特点来分配工作任务,并在院内oa系统的医疗管理栏目中,把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公布,权责明确,欢迎院内临床医生的反馈与监督,也方便繁忙的一线临床工作医生清晰的对接质控工作,提高全员工作效率,明确哪项质控,找固定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负责,工作规划有全局性,发展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3防胜于治必要性

3.1“有备无患”与“防患未然”侧重的是预测、计划、战略规划。中医素来强调治未病,重视患者疾病的预防,《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减少患病机会,同理可证管理中,对医学管理的战略规划中,也要体现出,掌握规律,随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医院的医疗质控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未雨绸缪。做好对质控工作的监控与预防,建立在预防观之下,进行质控管理的标准建立、计划方案、调整创新。保证医疗质控管理平稳运行的同时,建立长远的发展的大局观,为质控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质控管理的防胜于治的“预防观”则是其创新性、前沿性的,它是质控管理科学性、整体性的发展保证。战略规划与防胜于治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3.2管理工作条理清晰先期预测工作尤为重要。做好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应对方案,是现今各大医院都具备的“医疗管理预案”。对医疗管理中质控工作的预测,也至关重要。这一年度中,医院会在质控工作中,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医院院管理层随之应对想到对策;做好对未来的规划与展望;实施执行的同时调整质控细节。医院的质控管理,不能仅仅完成制度的要求,完成文件的标准,也要将医疗管理层面及其相应的职能科室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医院时刻注入活力,只有将质控工作发展方向基调定位设定好,人才软实力储备好,管理战略规划好,就会为医院发展注入改革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最终做到:①质控管理必求责,权责明确,任务清晰。②质控管理必求本,物有本末,追根溯源。③质控管理当顺时,适者生存,顺势而为。

4结论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设备控制;医疗质量

医疗设备质量的稳定性,影响着医院医疗质量,近年随着医疗设备技术发展,设备的稳定性不断加强,故障率降低。同时,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推进各基层医院精细化管理,设备质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我院近三年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控制,因设备引发的不良事件逐年递减,设备维修率不断下降,三年累计为医院节约资金70余万元,因此医疗设备质控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涵盖采购前论证、采购、安装、使用、日常维护、维修到综合评定、报废每个环节,涉及安全、质量、成本和效益四方面管理,因此详实、完整、全面的设备档案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二级以上医院设备科建立专门的设备档案室,专人专管,确保设备质控体系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能否在医院顺利实施,能否促进其本身的发展壮大和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而其中的基础数据离不开医疗设备档案。我们可以从实现质控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即pdca循环管理法中看出设备档案的作用贯穿始终。在此方法中要达到既定目标首先要计划(plan),而计划的首要就是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在同一环节的最后一项处理(action)中,只有总结经验即做出相关档案资料才可能实现质控的持续改进。因此,完善的设备档案可以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提供管理、督查、改进依据,并促进质控质量不断提高。一套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必须抓好医疗设备论证采购、临床使用和设备工程维护保障三关的基础资料收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专业性,并独立成卷,方便查找使用,避免出现“死”档案。同时,要强化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引导工作人员以专业数据为工作依据,变被动为主动,变维修为预防维护,将“事后”处理改为“事前”干预,不断提升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内涵,积累医院安全文化。1.设备前期论证方面的完整档案能为医院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医院采购设备前期论证材料包括设备准入标准、可行性分析报告、安装场地条件、财务预算及收费标准等综合评价资料。如果医院的设备准入标准中的市场调研、论证的可行性材料不全面,就可能带来决策上的失误。比如,对医疗技术发展动态信息缺少灵敏性,可能花大力气购来的新设备,在其他医院已经是普通产品;安装场地条件没有充分的论证,有可能设备到了,无法安装使用,影响医院长远规划。前期完备的论证材料可以帮助医学工程部门制定设备购进、安装方案,也为设备使用阶段质控提供基础数据。2.设备采购验收完整档案是医院开展高质量设备质控的保障。根据以往所购设备的档案记录,建立优秀的供方名录和供应信息链,可以为下一步查看相似功能的设备档案,拟定采购设备技术指标、采购各环节的依据、流程方面资料提供依据;接受公开监督和审计的资料,对新引进的医疗设备完成场地工程规划是确保设备进院后顺利安装的保证;一套完整的设备验收档案可以反映设备厂家、物流、设备性能、技术参数符合国家、医院、临床需求,以技术指标为基础的质量检测资料和临床功能验证等资料是一台完好设备开展高质量质控管理的基础依据。3.设备使用期间产生的完整档案材料是开展设备质量控制的基础,也是医院制定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的依据。医疗设备使用的质量控制是设备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涉及人员、制度和规范、标准等内容。完整的人员培训资料、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单、故障维修记录单等档案基础材料为日常设备质量控制提供督导依据。通过基础资料可以看出工作任务是否完成,是否按标准进行,如果达到既定目标,如设备故障率降低,完好率提升,说明质量控制有效,质控人员可以将该措施标准化,方便以后执行和推广。例如,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设备操作流程,既要符合厂方对操作要求,又要符合医院质控管理要求,通过分析不断改进操作规程,直到符合医院高质量控制标准,该项目就可以作为一项规范确定下来,因此设备使用期间的档案数据,是医院制定制度和规范的依据。也是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之根基。4.完整的设备档案为设备报废提供依据。完善的设备档案将提供设备使用年限、使用率、完好率、经济效益分析,确定设备是否达到报废标准,同时也是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核减的依据。以上数据的开发利用,可以避免设备的过度使用,减少医疗隐患,避免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医疗设备档案现状

目前,国内市级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医学工程高端人才难以引进,职能依然是采购、维修和供应等,没有上升到学科层次和全院职能部门的战略高度,设备质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没有对口专业的上级管理部门,从而导致设备管理没有制度的约束和指导,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更是明显滞后于医院建设的快速发展。2019年底对本市三级医院进行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1.医疗设备档案材料不全具有普遍性。目前,大部分医院有医疗设备档案室,医疗设备前期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医疗设备招标文件、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验收材料基本上都比较完善,但是设备使用期间档案基本上没有,档案收集内容也没有统一标准,档案材料是否全面,无人监管。日常业务没有归口综合档案室统一管理,档案装订、借阅也不能与综合档案室达到同质化标准。比如,技术性设备档案普遍未纳入设备整体档案进行大科目下统一编号,一旦丢失难溯其源。基础设备维护保养手册使用完毕后没有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归档,大部分散落在使用科室,未与采购安装资料统一立卷,随机使用手册存在破损、污染,为下一步管理使用造成不便,不能及时防止不良事件发生。2.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大部分的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档案人员多为兼职,档案意识和专业知识不强,导致制度落实不够。例如,少数档案人员认为设备相关资料归个人保管比较方便,不上交也无所谓,没能及时入卷,另外一套完整的设备档案形成时间较长,涉及种类较多,有的材料供货单位提供不及时,档案人员没能及时跟踪,出现档案材料遗漏,这都是制度缺失的表现。

三、医院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室,专人专管,加强宣传,提高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医院要构建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凡涉及到档案存交的部门均设立兼职档案员,医疗设备科设立二级档案室,把思想品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到档案岗位,绩效给与适当倾斜,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制定档案人员专业岗位培训计划,由综合档案室负责日常培训和业务考核,达到同质化管理,该举措有效提高设备档案归档率和档案质量。加强宣传,让各科室人员知道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医疗设备质控管理离不开完善的设备档案资料。强化各科室人员收集档案资料意识,认真保管,及时归档。我院现已逐步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了进一步规范医学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2018年引进设备质控信息化系统,不断提高质控管理水平,也为设备档案管理提出新课题。2.明确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完善制度,确保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渠道畅通。设备的质控管理涉及到医疗设备的方方面面,只有确保设备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质控管理工作才可能正常展开,这就需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归档做到制度化,明确设备档案收集范围、岗位职责、档案移交程序等事项,统一管理,防止分流,独立成卷,为设备质控管理提供基础依据。(1)设备论证采购阶段档案材料。包括医院申购报告、主管部门批复文件、各级可行性论证报告、设备委员会通过会议记录,招投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大型设备卫生资源配置许可。(2)设备验收阶段档案材料。包括根据采购合同拟定的验收清单、验收程序和方案、装箱单、包装箱内说明书、技术手册、检定证书、检验检疫证书、软件光盘、运输单据、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免税进口设备包括设备进口证明、海关免税证明、外贸合同、质量保证书、商检报告等。设备使用一阶段后证明设备一切功能完全正常的使用验收单。合格的验收工作是保证新进医疗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对医疗设备的采购环节进行反馈和总结,同时为今后医疗设备的管理夯实基础。(3)医疗设备和安装前与机房相关档案材料。按照厂方要求做好的机房布局资料,对于有辐射危害的放射设备、核医学设备等有关部门出具辐射剂量评估和检验报告合格证书。(4)设备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档案资料。新上岗人员培训记录、操作指南、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一级、二级维修保养检查记录、保修记录单、设备强制维修、定期维修、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单、计量情况记录、医疗设备质量检测记录、不良事件上报单、医疗设备安全评估、每年的经济效益、使用率、完好率统计分析,涉及三级质控管理方面资料等。3.落实责任,确保医疗设备档案收集齐全。档案员是档案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是完成设备质量控制的基础,无论专兼职档案员,其学历、专业应满足档案管理要求,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对新知识的不断追求,摒弃过去档案工作是照顾性岗位的不良现象,真正发挥其作用。医疗设备购置、安装使用、转移、报废四个阶段数据都在质控管理范围之内,并且作为基础数据,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应抓好几个环节:一是设备档案员必须清楚设备档案应归档资料,并主动搜集材料。从各年度设备委员会通过的拟购设备中开始搜集设备购进的前期资料,主动与设备申请科室、采购办沟通,定期追踪,尽早开始建档立卷。二是新购医疗设备到院后,设备档案员要与工程师一同参与设备的开箱验收,对开箱资料及时完成收集建档工作。我院实行开箱资料不全,设备档案员在设备验收记录上不能签字,设备发票不能签字入库措施,确保验收资料收集完整性。三是督促工程师主动做好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的资料收集工作,材料不全。不能在安装调试阶段验收单上签字,档案员不签字,工程师就不能完成该阶段工作,层层把关,确保资料收集完整。对设备操作手册、技术图纸等资料档案员要及时进行入档编号,在保障操作人员使用同时,方便溯源管理,防止丢失。四是定期督促工程技术人员上交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记录、医疗设备质量检测记录、医疗设备安全评估、计量情况记录、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按时进行效益分析、设备完好率分析,并将相关资料定期移交归档,数据分析及时反馈工程人员,改进工作。只有落实责任,才能确保医疗设备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完整。4.坚持设备档案单独立卷的原则。设备档案材料保存的有序性可使查找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质控管理工作的效率。由于不同设备的购进金额差别较大,所做的各项分析不尽相同,因此可在以上基础上将设备分5万元和10万元进行划分。5万元以下可以按年度、同类型设备统一进行编档管理。10万元以上包括10万元按台立卷,为设备质控提供方便。每份档案根据设备文件材料的内容区分保存期限、根据载体形式确定存储方式,总之在有机联系,便于查找的组卷原则下,统一编号,分类存放。(1)长期保管材料。反映设备购置概况和设备技术性能的文件材料,如申购报告、批复文件、采购前论证文件、招标文件、订购合同、验收报告、报废文件、转移文件、索赔文件等,定为长期保管,根据材料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设备报废后移交综合档案室管理。(2)根据设备报废年限确定存储年限资料。设备随机的技术文件和维修、改造等文件,原则上随设备而存在,保管期限定为与设备共存。按设备的工作秩序及重要程度,依次系统排列。(3)光盘等特殊载体档案放入专柜保管,并在大编号下注明分类号。设备使用和保障过程中,各种工作计划的制定、各种任务的监督、综合评定都离不开一个完备的动态设备管理档案,因此,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档案管理乃至医院科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高职工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获得各方面支持,加强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桂萍.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兰台内外,2018

[2]范亚军,李 晖.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及使用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3]陈悦欢,雷清红,刘俊乐,李建文.三甲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医疗装备,2015

[4]黄海丹.浅谈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放射治疗;精准质控;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医学技术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放射治疗已经成为目前针对肿瘤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治疗作为一种经典的肿瘤物理治疗手段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最常见的放射治疗技术有立体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来破坏癌细胞的dna使其失去分裂与复制能力达到缩小乃至消除肿瘤组织的目的,据统计大约有70%的肿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一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可以说放射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1]。近些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几乎22%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及27%的癌症死亡病例发生在我国,2015年中国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并且癌症预后一般较差且生存期较短,癌症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2]。恶性肿瘤患者在大约17%是通过放射治疗治愈的,放射疗法的治疗程序比较复杂,需要各项专业人士互相配合与协作[3]。医院从2018年7月开始将精准理念引人放疗质控管理,推行质控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肿瘤放疗科2018年1~6月(精准质控管理实施前)期间接受放射治疗的187名肿瘤患者和2018年7~12月(精准质控管理实施后)期间接受放射治疗的193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的187例肿瘤患者中男117例,女70例;年龄39~76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41例,生殖系统恶性肿瘤33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56例,神经组织恶性肿瘤28例,其他恶性肿瘤29例。实施后的193例患者中男121例,女72例;年龄38~77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43例,生殖系统恶性肿瘤35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58例,神经组织恶性肿瘤29例,其他恶性肿瘤28例。两个时期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占比、肿瘤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排除意识不清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在由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关于本研究的详细讲解后,由患者或患者委托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放射治疗质控管理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放射治疗过程的安全执行,通过不断修改服务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放疗精准质控管理是对整个治疗计划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确的执行。治疗计划的设计需要较好的剂量分布以时间-剂量-分次模型为标准,划分“临床计划”和“物理计划”两个阶段,前者是计划的基础出发点和治疗将达到的目标,后者是实现前者的途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加强剂量仪的保管和校对,加强加速器常规剂量的监测和射野等有关参数的定期检查,保障模拟定位机和tps性能等,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靶区范围确定的准确[4]。患者体位及固定的质量会影响到患者体位重复的精度,并进而影响到治疗的精度,利用ct信息上的虚拟模拟技术和数字化模拟定位机实现患者的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准确定位,制定影像检查规范,提前确定扫描范围、患者的体位及固定装置、体表坐标系标记物、扫描参数及使用造影剂的细则,确保图像的质量获取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实现患者位置的信息的精确获取与准确传输。物理师和放疗技师是放疗计划的执行者和参与者,明确物理师和放疗技师在整个放疗质量控制中的职责,使其参与放疗质控,保证了放疗计划的准确实施。构建放疗工作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及统一化,。以数据统一存储与管理为基础对治疗各流程进行优化,建立有效质控的放疗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此外还需加强加速器的晨检管理,加强加速器的输出剂量、均匀度和能量的检查,准确填写晨检记录单,如有某项参数不符合要求则需要暂停治疗,通知物理师和维修工程师进行修理,直至各项参数符合要求方可开始当日治疗。1.3观察指标。根据《recist对肿瘤测量的定义和疗效评价标准》对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和统计[5],评定结果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四种治疗效果,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根据《放疗反应国际标准》统计并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放疗相关症状评分(trsc),放疗相关症状评价包括4个部分(皮肤黏膜、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重要脏器),每个部分为25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放射反应相关症状越严重。统计并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血象异常、消化道反应、放射性炎症及神经损伤等)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1进行数据的录入与核查,利用ibm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检验,α取0.05。相关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形式进行统计描述。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实施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肿瘤患者放疗相关症状评分的比较。实施后肿瘤患者放疗相关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表明放疗精准质控管理实施后患者放射反应相关症状明显减轻。见表2。2.3实施前后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实施后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3。

3讨论

放射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在减少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同时缩小或消除局部肿瘤,随着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的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精准全面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实施治疗过程的安全性。通过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流程及定性和定量的控制方法,实现放疗流程的可持续改善,优化患者的诊疗流程,提高放射治疗的安全性[6]。医院肿瘤放疗科从2018年7月开始将精准理念引人放疗质控管理,推行质控规范化建设,结果显示放疗精准质控管理实施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放疗相关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放疗精准质控管理的管理效果良好。医院肿瘤放射科通过不断提高医学工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建立有效的质控管理流程,对整个治疗计划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确的执行,更好地促进医院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及维保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推动肿瘤放疗技术迈向精淮放疗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邵海君,洪伟丰,应军盛.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技术在放疗科质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5):2642-2644.

[2]黄培,何侠.基于患者安全的肿瘤医院放疗精准质控管理实践及思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28(10):796-798.

[3]严朝胜.精确放疗的放疗设备质控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18(6):22-23.

[4]程晓军,胡传朋,戴富友,等.河南省部分放射治疗设备调查与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4(1):44-46.

[5]艾念,李俊,方勇,等.基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规范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8):106-108.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急救;生命支持;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统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是在紧急救治中所用到的医疗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除颤仪等[1]。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指出: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2]。因此,加强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全院临床科室正常的医疗工作和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然而目前我院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仍停留在固定资产或仓库管理上,其他包括设备维护维修、质量控制管理、不良事件监测等工作还依赖于手工登记记录,不利于查询和统计,无法高效的在医疗设备使用周期中对设备进行实时监管和质量控制管理。因此需要设计一套质控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保障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随时处于待用状态。

1工作需求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和报废全过程必须有章可循,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质量控制、维护维修等环节。1.1质量控制我院设备质量控制采用内部自检为主、外送外请为辅的检测方式。现阶段我院设备质控管理人员定期对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以及婴儿保暖箱等3类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的性能及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配合负责该科室的维修工程师进行设备的维修校正。按照不同设备类型的风险评分,测试周期分为半年或1年。1.2维护维修各维修工程师应督促所负责的科室定期检查设备及其配套部件的完整性,对电池进行充电,开机试运行及调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预防性维修保养,消除设备隐患,保障设备时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对临床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工程师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3],并在维修完毕后,在维修单上详细记录维修内容,若由厂家或院外工程师进行维修,需记录所用配件和总维修费用。对返修率高的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应及时汇报,以作为后期是否避免采购相同类型设备的参考依据。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系统架构设计。该系统采用b/s结构,利用javascript,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技术来设计开发。与传统的c/s结构相比,b/s结构有更多的优点:软件开发、维护与升级的成本较低;对前台客户机的要求不高;客户端只需要登录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提供一致的用户界面;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易于扩展。。2.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控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功能体系需要处理多项业务以满足工作需要,本系统最主要的模块包括设备管理、信息统计与查询、不良事件上报、应急调配、用户管理(图1)2.2.1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模块中包括设备信息、维修维护记录及质量控制记录3个子模块。该模块是整个质控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在该模块下每个设备的名称将会通过绿色、黄色、红色的字体颜色显示,绿色表示设备合格、黄色表示需要设备检修后需重新检测、红色则表示该设备不合格暂停使用。(1)设备信息:设备信息模块中应包含设备的规格型号、制造厂家、购置日期、开始使用日期等信息,与本院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保持一致,以方便日后能通过系统连接,实现设备的相关信息的导入。对于高频呼吸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含有错误代码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可将电子版维护保养手册纳入数据库中,当遇到设备故障时,临床科室及维修工程师可通过调阅文档对故障原因进行初步判断。(2)维修维护记录:用于记录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日常的维修维护服务过程,与现用的服务报告单内容相一致,主要填写:设备初始状态、服务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电子化的手段对维修服务过程进行记录,相较现阶段的手工登记,有以下优点:方便信息最大程度的共享,在日后的维修过程中,遇到类似故障时,可查找此前的维修记录,更容易的排查出故障点,大大缩短维修时间;作为维修手册可供随时调阅,方便新入职的工程人员进行案例学习;根据常换配件,如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探头及袖带、呼吸机氧电池的使用周期,制定预防性维护工作计划,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电子维修记录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设备的返修率,以作为日后采购同类型设备的依据及参考。(3)质量控制记录:在数据库中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记录台账,记录历次质控情况。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记录包含开始使用时、定期及不定期质量控制检测记录3个部分,记录内容包括使用科室、检测依据、检测设备、被检设备信息、检测数据、检测结论等。首先,开始使用时质量控制:在新采购的设备验收时,应由采购人员、维修工程师及厂家工程师在现场进行调试或性能检测,确保计量准确、防护安全、性能指标合格、运行正常后,方可交由科室使用;其次,定期质量控制:对于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保暖箱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由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检定维护保养,同时在系统上标示质量状态并做好相关记录;最后,不定期质量控制:维修工程师在维修医疗设备后(包括送厂家维修后返回的医疗设备),对需要检测的设备应进行相关的性能检测和电气安全检查[4]。根据质量控制检测情况,组织设备科和质控人员定期检查,或根据设备使用情况不定期检查,发现疑似质量问题或不合格医疗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维修组长安排维修工程师及时处理。通过一次或多次pdca循环,最终保证设备性能良好[5],能满足临床使用。2.2.2信息统计与查询。按照字段及字段限制提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信息、维修维护记录、质量控制记录等信息查询,生成查询文档及统计报表,更直观地反映仪器设备的待用状态。2.2.3不良事件上报。针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安全事件。,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应本着可疑必报原则及时进行上报并填写完整的信息资料。设备科工程师将对临床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审核后直接转发至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心。2.2.4应急调配由设备科从本院各临床科室挑选出运行状况良好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作为应急设备,在系统内生成应急设备一览表。当使用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在使用中损坏无其他备用设备或因紧急突发事件使科室患者突增,原有的设备无法满足急救需要时,临床科室可提出调配申请,出借科室在系统内填写设备调配情况登记表,以便设备科统计和掌握设备调配情况。2.2.5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后台可根据不同的临床科室创建登录用户,给予不同的浏览权限。在当前的临床科室下仅显示与科室相关的设备信息以便于临床科室的设备管理。

3讨论与总结

在当今计算机已全面覆盖的时代,对我院质控的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控管理系统将取代传统的手工记录和纸质档案,有效提高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贴合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建立医院应急调配机制,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的要求,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6]。由于该系统的使用者不仅仅是设备科的质控管理人员,还有临床科室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因此采用可视化的界面,简单的操作规则,有助于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的质控信息的实时查看、调取。基于该系统的应用,也将使设备科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能随时随地的上传及掌握医疗设备的质量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未来,设备科还将积极与临床各科室对接,引进新的监测设备,逐步增加监测项目,争取对所有生命支持类设备实现重点监控,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赵自林.医院管理学-医学装备管理分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三级儿童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eb/ol].www.nhfpc.gov.cn/zwgk/wtwj/201304/b98329ec713a4e8d812b23a56d13f94f.shtml,2011-4-22.

[3]张晓东.浅谈医疗设备安全管理[j].医疗装备,2011,24(1):53-54.

[4]刘锦初.医疗设备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7):18-19.

[5]施燕群,彭顺银.对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关于急救与生命支持系统装备的解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4):107-108.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全程质控管理;循证支持;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室是对全院手术器械及其他复用医疗耗材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的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用品的无菌水平和使用安全,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来源,导致医院感染暴发,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大多数消毒供应室仍采用使用科室对污染物品预清洗后打包送往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处理的传统工作流程,严重影响物品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甚至在后期无菌物品打包、发放环节也存在漏洞,工作质量不高,为医院感染埋下隐患[2]。为此,本院自2018年5月1日起,在循证支持下采用消毒供应室全程质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有效提升了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循证支持

选取消毒供应室五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两位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共同组成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全程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广泛听取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及流程的意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消毒供应工作流程及管理方法进行认真总结分析,提出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问题,包括各科室对污染器械及用物的清洗水平参差不齐,清洗设备不专业,导致清洗效果不佳、清洗不及时、不彻底等现象,影响消毒灭菌水平;消毒供应室在无菌物品打包、发放环节流程不规范,易导致无菌物品污染,诱发医院感染发生。根据上述问题,质量控制小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改进,提出基于循证支持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2方法

2.1质控方法。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定期考核,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对从器械使用后回收,到无菌物品发放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统一回收:设计回收物品管理表格,每天由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统一到各科室进行用后物品回收。核对器械规格、型号、数量,逐项填写在回收物品管理表格中,并与科室人员核对后签字。对于存在性能不良、有锈斑、有血渍等情况器械分类放置,以便进行集中处理。清洗质量控制:制定各种器械清洗流程图,规范清洗流程。对于复杂器械应逐一拆解各部件进行深度清洗,对于血渍及锈斑严重器械应增加多酶浸泡时间。分类管理:器械清洗合格后,根据器械性能进行分类,挑拣出性能不良、磨损严重、构件缺失的器械,根据情况给予检修或报废,及时补充性能良好器械,并对器械各关节进行润滑保养。包装管理:核对各手术包器械数量、种类、型号是否正确,严格按照手术要求配置各种器械,并逐一检查各器械性能及清洗质量。采用不同颜色包装纸将器械分类包装,再次核对无误后规范打包,并在无菌包上签名。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对器械灭菌环节实施严格管理,精准设置各项灭菌参数,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后应逐一检查包装上灭菌效果显示条,保证灭菌效果,对于灭菌不达标或怀疑已被污染的器械应重新灭菌,并查找问题所在,进行整改。无菌物品发放、下送环节管理:无菌物品应遵循“先进先发,后进后发”原则,根据灭菌日期依次摆放在无菌管理间待发区,并认真在无菌包外填写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无菌物品下发时应存于无菌准运车内统一下发,避免下发环节污染。科室领取无菌包应做好交接签字工作,转运过程必须存放在清洁容器内。2.2效果评价方法。质控管理小组不定期采用b-d试验、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等各工作环节进行抽查,统计抽查合格率,抽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运用本院自制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质控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及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包括工作流程、工作效率、无菌器械性能、与科室衔接度、仪容仪表五个方面,各方面满分10分,评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共发放93份问卷,回收90份,回收率96.77%。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比较。分别抽取质量控制前1183批次和质量控制后1216批次器械,比较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后工作质量(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物品发放准确率)。实施后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2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后医院性感染发生率、b-d实验合格率、生物监测合格率比较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b-d实验合格率、生物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3.3各科室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评分。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工作效率、无菌器械性能、与科室衔接度、仪表仪容方面工作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讨论

传统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过于简单,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中高精尖仪器的广泛应用现状和临床对器械性能的要求,原因包括: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环节质量管理欠缺,导致器械灭菌效果不佳;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各种手术包要求掌握不牢,责任心差等,导致器械打包不合格和无菌物品发放错误时有发生。本研究在充分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在循证理论依据支持下,制定并实施消毒供应室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不仅为质控管理方案提供有力理论支持,还为进一步管理实施提供借鉴,使其更具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进而保证质控管理效果。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各科室无菌物品供应的后勤保障部门,工作内容复杂,各环节相互影响,任何差错均会影响整体工作质量,增加院内感染、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以往研究多为提升某一环节的工作质量,或加强某种器械管理,均没有将整个消毒供应室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全程管理[3],虽然可提升某一环节或某种器械管理质量,但对消毒供应室整体工作质量无显著改善。本研究在循证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室实际情况为起点,对消毒供应室各工作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消毒供应室整体工作质量、器械收回清洗消毒质量、与各科室衔接度、器械性能等均得到全面提升,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应用效果显著,与金少红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全院各科室医疗工作质量,有研究显示[5],器械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王曼维等[6]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从1.48%下降到0.2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医院感染发生率由1.12%下降至0.33%,与丁倩[7]的研究结果相符,说明消毒供应室各环节工作质量均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关系紧密,通过全程质控管理,可保证各环节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瑞琰.医院消毒供应室开展细节管理的效果研究[j].临床研究,2019,27(3):180-181.

[2]刘芹,彭婷,汪晓蓉.护理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9):136-137.

[3]汪艳静.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0):82-83.

[4]金少红,丁玉.消毒供应室全程质控管理对医院感染与工作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129-131.

5]由娜,姚媛,杨柳,等.器械无菌化管理对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77-78.

[6]王曼维,郭榕晨,龚雪涛.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医院感染的干预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4):731-735.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三级质控管理;管理质量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内一切可回收利用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等工作,其工作质量与医疗服务质量及医院感染密切相关[1]。临床亟需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以此来预防医源性感染,降低医疗事件发生风险。以往主要对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地对各个环节实施质控。而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可分级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管理工作责任分明,管理内容细化,可有效地对各个环节实施质控[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三级质控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1-6月于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常规管理的500件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消毒供应室实施三级质控管理的500件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止血钳140件,拉钩28件,扩张器27件,手术刀245件,其他60件;观察组止血钳141件,拉钩27件,扩张器28件,手术刀244件,其他60件。两组器械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我院消毒供应室有25名工作人员,其中男1名,女24名;年龄28~55岁,平均(40.91±1.42)岁;工作年限3~14年,平均(10.26±1.36)年;护士15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长1名(研究期间未发生人事变动)。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具体如下。(1)流程管理:由副主任护师制订工作计划表,采取由“污”到“净”的流水作业方式,明确各岗位职责,要求回收器械时核查回收数量及缺损情况,并详细记录核查情况;然后统一进行清洗操作,即使用流动纯化水冲洗器械表面污渍,待冲洗完毕,将器械在含酶洗液中浸泡5min,然后使用软毛刷在纯化水中擦洗器械上血渍、污物附着部分,重点擦洗器械各腔隙、齿缝处,接着使用高压水枪(北京精科华美科技有限公司,ml510型)冲洗,对于有锈斑的器械,将其浸泡于除锈剂中5min除锈;所有器械清洗干燥后,将其置于高温消毒柜(北京市益友共用设备有限公司,yy-40型)中消毒5min;消毒完成后将器械有序摆放在配套的硅胶垫上并放入灭菌箱(上海东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grx-9403型)中,注意轻拿轻放;明确不同医疗器械的包装等级后,先使用气动包装机[扬州诺亚机械有限公司,by(f)系列]进行内包装,然后传送到洁净区进行外包装,在完成外包装后进行灭菌处理,明确包装无破损后发放至各科室,在发放前仔细核对配送清单及物品,避免发放出错。(2)环境管理:安排护师对各科室实施紫外线消毒2次、空气培养1次,并限制人员流动,要求非本处工作人员禁止入内。(3)监督管理:由副主任护师带领主管护师不定期对各个环节进行抽检,认真做好回收查、存时查、放时查、对物名、对数量、对日期、对科室的“三查四对”制度,及时指出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观察组实施三级质控管理,具体如下。(1)一级质控:成立一级质控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护士15名、护师5名,并选取1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由组长将组内成员平均划分成5个小组,分别负责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等工作,并由5名护师分别担任小组长,组内成员严格遵循工作规章制度完成相应工作,并进行组内自查自纠,由小组长建立excel表格,做好每日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不足等记录,以备监督。(2)二级质控:成立二级质控小组,组内成员包括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由副主任护师担任组长,3人共同负责检查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的合格情况,期间严格执行“三查四对”制度,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责任到人,实施奖惩制度。(3)三级质控:由护士长进行三级质控,通过定期组织讲座、多媒体教学等活动进行相关技能培训,针对工作中易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示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消毒供应室各科室工作职责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定期开展专项质量总结与汇报会议,会上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确保日常管理过程中实施效果较好的措施标准化,再次商讨仍未有较大改善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会后主动上报存在的重大问题,建立风险预案。1.3评价指标(1)比较两组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2)采用医院自制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管理质量评估问卷评定两组的管理质量,问卷重测效能为0.896,内容包括医疗器械无菌管理情况、工作流程规范情况、质控实施情况三部分,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管理质量越好。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管理质量比较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为(25.06±3.13)分,高于对照组的(20.79±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33,p<0.001)。

3讨论

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直接关系着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需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实施管控。常规管理模式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但无法形成长效的质控机制,在管理后仍会出现不合格情况,管理质量较低,因此,探索更优质的管理方法非常必要[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及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三级质控管理有利于提升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经分析,其原因在于,三级质控管理通过设立3个级别的质控小组介入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首先明确一级质控小组成员的职责范围,可有效优化工作流程,同时要求小组成员完成当日工作内容后进行组内自查自纠,并主动汇报结果,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4];二级质控小组对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的合格情况进行检查,并落实责任制,可构建良性的监管模式,增强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关注日常工作的操作细节,利于保证工作质量[5];三级质控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可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管理能力,并通过开展专项质量总结与汇报会议,有助于工作人员吸取工作教训,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形成良性循环[6]。综上所述,三级质控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利于提升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牛晓琳,沈新玲,帕丽古丽·那吾尔.手术室医疗器械严格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的防控作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0,24(1):91-94.

[2]虞英姿,王世英.三级质控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及医院感染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987-1989.

[3]王曼维,郭榕晨,龚雪涛.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对医院感染的干预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4):731-735.

[4]何丽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j].护理与康复,2020,19(12):74-76.

[5]潘文慧.全程质量管控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3):389-391.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肿瘤内科;中医技术;护理管理

肿瘤内科主要治疗手段为静脉化疗及腹腔化疗结合热疗等方式,化学治疗极易引起化疗相关恶心呕吐、便秘、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我科采用中医技术结合药物的方法,能有效的改善上述症状。由于中医技术涉及内容广泛,操作内容精准度要求高,而我科护理人员存在中医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标准化的系统指导等问题,使得临床中医护理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1],容易导致治疗效果缺失及患者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肿瘤内科中医管理,为患者准确的开展中医技术、彻底发挥其治疗效果,我科施行了中医质控小组管理模式,收效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肿瘤内科中实行中医质控小组管理,通过规范标准化操作流程、培训考核及病房巡查问题反馈等方法对我科进行中医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医院内科于2019年7月建立了中医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并实施。将2019年1~6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内科各收治150例。实施前男93例,女57例;年龄35~82岁。实施后男86例,女64例;年龄33~81岁。实施前后18名护理人员没有发生变动,实施前后患者和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实施前采用传统的中医质控模式,即参照2018版《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作业书》,由护士长单独进行质控管理。实施后基于原管理架构下增建一个4人组成的中医质控小组,由质控小组根据作业书对我科开展的所有中医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依据我院《中医护理专项质控检查标准》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工作群内,并按要求记录在质控管理册中。1.2.1成立中医质控小组质控小组由我科护士长、两名主管护师职称的责任组长及一名护师组成。护士长负责全病区的统筹管理及全程监督,其余组员明确细分职责后负责具体实施及效果评估。1.2.2建立标准技术操作流程质控小组对我院的中医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学习后,再通过咨询我院中医专家的方法,最终确定了我科的中医技术操作流程;包括(肝、脾、胃、神门)耳穴压豆、(中脘穴)隔盐灸热熨、(中脘、下脘、双侧足三里)药物罐及(神阙穴)止呕贴等中医技术的具体实施细则。该操作流程详细规范了适应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宣教条目及禁忌证等情况。1.2.3质控实施过程质控组成员先行学习sop标准后必须先在护理部层级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再对我科质控小组以外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方式为ppt业务学习后两人为一组进行实操演练,由质控组成员进行考核、评分及错误纠正。质控小组每周三下病房对被实施中医技术操作的患者进行抽查,检查内容包括取穴是否准确、各项宣教是否落实到位等。质控组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患者心声反馈在工作群内并记录在当月的质控检查手册中,还要提出具体、有效的整改方式,由护士长负责跟进、督促整改落实情况。1.3观察指标(1)护理人员中医技术掌握率:比较质控小组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中医技术掌握率。掌握率=(完全掌握例数+部分掌握例数)/总护理人员例数×100%。(2)患者满意度:比较质控小组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患者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患者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率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中医技术掌握率比较实施后的护理人员中医技术掌握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实施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护理管理质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并能够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层次及综合实力。护理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管理[2],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可从根本上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长效管理。我科依托护理部及护士长的指导,建立肿瘤内科特色的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提升作用(p<0.001)。同时,质控小组的监察也使护理人员能够准确、自觉地完成各项职责,提高了管理效率[3]。更能使患者获益,提高了我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p<0.05),为整个医院营造出更和谐的人文环境[4]。综上所述,在肿瘤内科中运用中医质控小组的管理模式,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洪巧燕,方晓等.消化内科特色中医护理管理方案的思考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8):87-88.

[2]刘明秀,陈纯友,姜广荣,等.加强院级护理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2014(1):185-186.

[3]金晶,夏珮玲,韩桂花,等.护理质控小组在门诊注射室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4):55-56.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3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男134例,女16例,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39±1.25)岁;观察组男135例,女15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39±1.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分级质控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无菌操作环境、配合医生的护理、对行动受限患者的体位护理、术前严格的仪器检查和麻醉药品的准备及手术用具护理等。手术室分级质控护理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的手术室目标管理责任制、术中密切患者的生命体征检监测活动并做好手术配合;及时的术前安抚工作和沟通工作,对年龄较小患者家属的疾病宣教工作。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手术室护理培训、严格与医生的沟通协调工作;严格手术流程和操作规范,避免任何细微差错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将监督和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是质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做好外部信心反馈护理质量管理工作。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满意度、手术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3%(2/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2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管理着医学事业的进步,护理质量的提升,相应的医疗纠纷和护理缺陷也随之减少[2]。随在我院开展的分级质控护理模式中,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做为医院的头等大事加以关注,并取得了相应的辅助治疗成效。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效果[3]。在手段上,专业讨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操作易感高危肺部感染的患者,通过改善经营,对可能导致高风险因素为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质量提高,对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4-6]。我院开展的分级质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手术室分级质控护理管理将明确的业务技能和流程深入到具体的护理实践中,对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细化安全管理和质量条例,规范手术室护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效能。

综上所述,手术室分级质控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干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9):1301-1303.

[2]郑玉梅,高磊.手术室护理对术后肺部感染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24-125,130.

[3]黄菊,谭菊梅.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7,7(12):16-17.

[4]辛明彩,苗枫玲,韩崇英,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3,(18):261-262.

[5]姜丽萍.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0):160-161.

医学质控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护理

质量是指提供优秀的服务及技术,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科室名誉的好坏,控制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1]。护理质量管理主要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护士长、病区质控员这三级质控组成,骨科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引进全员参与质控的护理管理体系。医院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应用全员参与的护理管理,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4月骨科收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方法。骨科医护人员中,年龄为21~36岁;护理人员11人,包括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3人;大专6人,本科及以上5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方法。(1)成立小组。护理质量的管理以小组为单位,护士长通过调查医护人员的意见,结合各医护人员的能力确定骨科的参与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2]。护士需要明确护理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护士长在日常的决策中需要与护士进行有效沟通,采纳合理有效的建议。科室中建立意见箱,护士长需要鼓励护士积极提出意见,收集并采纳合理的意见。(2)制定管理制度。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由护士长和有高级职称的护士制定,将骨科全体护理人员分为a、b级质量控制人员,对各项目级别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定,优化护理管理流程,有利于护士明确职责[3]。护士长需要定期组织骨科医护人员培训,并制定行为规范来规范护士的行为,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护理质量。(3)质量评估、监控。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质控员,应对自己所属的工作进行评估、监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上报并记录在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各项目的情况[4]。对于存在问题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监控水平。护士长每月定期对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总结,赏罚分明,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不断完善质量管理。(4)建立奖惩机制。科室制定适宜的奖励制度,有利于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对于在护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成员可以给予奖励,激励护士认真对待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5]。对于能在规定时间内改进护理质量问题的医护人员可不处罚,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未改进护理质量问题的医护人员予以处罚,对于存在问题的责任人及护理人员应记录在案并扣除奖金。护士长每月组织评选,进行业绩的评比,不断增强护士对于护理管理工作的热情,激发医护人员的荣誉感,推动科室奋发向上[6]。1.3观察指标。(1)护理质量。科室应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主要内容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静脉置管护理、病区管理、分级护理巡视、总分数等。医护人员详细记录相关数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2)护理满意度:科室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其中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7]。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计量资料应用χ2及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比较。比较应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发现,观察组患者对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静脉置管护理、病区管理、分级护理巡视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基本满意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也得到了进步。应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有利于分析、找出科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管理层面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分配,提高护理管理质量[8]。在医院的研究中,比较应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发现,观察组患者对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静脉置管护理、病区管理、分级护理巡视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应用全员参与的护理管理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科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护士长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应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与水平、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管理中的不良事件,提高骨科护理管理质量。在医院的研究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基本满意人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这就表明了应用全员参与的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骨科科室的名誉。综上所述,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全员参与的护理管理效果理想,提高骨科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钟晓红,张雪英.风险管理在护理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4):1862-1863.

[2]张宇廷.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5):2868-2869.

[3]李宝妤,田凤华.全员参与质控管理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2(22):129-131.

[4]魏修朵,金艳艳,方腊梅.骨科电子护理病历的质控管理方法与效果[j].当代护士,2016,21(1):182-184.

[5]刘光英,卢振玲,高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质控小组与专业小组联合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7):902-906.

[6]宋欢欢,王琰.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8(2):116-117.

[7]王玉香,李娟.浅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6):4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