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行动计划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5 20:09:38

制定行动计划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1

20****年7月31日—8月1日,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了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会上,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副省长和段琪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工业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明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会议印发了《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云发〔20****〕15号,以下简称《决定》)、《****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工业发展万亿工程实施意见》(云政发〔20****〕13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省大企业发展万亿工程实施意见》(云政发〔20****〕138号)等重要文件。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传达学习这次大会精神,一部分州、市已经着手调查研究,组织筹备召开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领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不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达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全省科学发展的紧迫要求,没有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省经济的发展方式就不可能根本转变,人与自然就不可能和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难以实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省工业自身发展的紧迫需要,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增强全省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时期、新阶段,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通过5至8年的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和百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万亿元,工业总量得到快速提升,重点企业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节能降耗确保达标。

二、抓紧制定《决定》的实施意见

《决定》对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会议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和贯彻措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逐条逐项地抓落实,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各州、市要把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发展的首位,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抓紧调整和完善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推进措施,研究制定州、市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清楚、任务责任明确、工作措施有力。省级有关部门要在学习贯彻中结合各自职责,梳理提出工作任务,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

三、制定工业发展10大行动计划

围绕《决定》精神,由省经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科学制定10大工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做到远景有规划、中期有目标、近期有任务,分步抓落实、层层抓推进:一是制定烟草、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能源、矿产5大重点产业5年发展行动计划;二是制定企业自主创新5年行动计划;三是制定工业重点项目建设5年行动计划;四是制定县域工业特色产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五是制定重点工业园区建设5年行动计划;六是制定发展绿色制造5年行动计划;七是制定工业品牌发展战略5年行动计划;八是制定工业人才培育建设5年行动计划;九是制定外向型工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十是制定企业上市培育5年行动计划。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十二部门制定的〈**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年—20**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整体推进步骤,我委定于年内对各区县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项检查的内容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的目标和措施,着重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保教人员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二、专项检查的形式

1.各区县对本区县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情况进行自查。

2.在各区县自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区县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请各区县根据本区县的实施情况,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并填写好自查表,于5月**日之前,将自查表交市教委基教处

附件:各区县“**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自查表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实施这次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努力培养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领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推动我县水务事业科学快速发展提供思想、能力和知识保证。

二、基本原则

实施这次行动计划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突出基层干部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基层干部特点,强化培训需求导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用一致,注重实效。认真研究解决教育培训中学用脱节、学风不正问题,切实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破解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三、目标任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不同情况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包括在职期间的各类岗位培训、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从事专项工作的专门业务培训、新录(聘)用的初任培训,以及在职自学、学历教育等其他培训。其中,重点对象要在行动计划期间分类别集中轮训一遍。确保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局机关站室队、下属单位干部在行动计划期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60学时(20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40学时(5天)。

四、培训内容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基层干部特点,在普遍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培训:

1、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学习培训;

2、实施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城市转型发展战略等相关知识培训;

3、按照“依法办教、依法施教”的要求,开展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干部法律意识;

4、立足水务行业特点的实际,开展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业务知识、岗位技能以及水务现代管理培训,提升干部引领水务科学快速发展的能力;

5、结合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关要求,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加强党性教育。

五、培训方式方法

根据水务系统基层干部特点和培训内容需要,以集中轮训的方式为主,灵活运用其他多种培训方式,并积极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改进干部在职自学。

1、集中轮训。积极协调,发挥其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选配优质师资,设计精品课程,集中举办专题轮训班,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2、分散培训。结合行业、部门或单位实际,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分散分段,确保完成规定内容。

六、有关要求

基层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量大面宽,差异性大,抓好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意义重大。县水务系统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搞好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站室队、下属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实施“行动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分管领导抓好落实。组织本单位基层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抓好本单位其他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目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舆论宣传等手段,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全面实施,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从x年至x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及配套制度完备并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合同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规范化、法制化。

(一)x年底,全县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x%以上。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股份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x%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

(二)x年x月底前,实现各类企业普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履行。

三、实施范围

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四、实施步骤

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x年x月x日)

1、调查摸底。各企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要按本方案要求开展一次联合调查,全面、准确的摸清所属企业各类用人单位户数、劳动用工形式、人数及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并将汇总情况分别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县工业经济促进局(x年x月x日前上报)。

2、制定方案。根据本方案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各企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行动计划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每个年度的工作目标,当年开展三年行动计划的企业、实施步骤、时间进度以及保障措施报x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x县总工会、工业经济促进局(x年x月x日前上报)。

3、宣传发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组织开展劳动合同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为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抓好试点,拟在x年x月底前选择几户劳动合同签定试点单位,并召开现场会,促进全县劳动合同签定工作的开展。

(二)实施阶段(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

1、全面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制度。

(1)全面启动劳动用工登记工作。从x年x月x日起,各类用人单位应当将本单位劳动用工及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劳动用工登记中,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时间、签订(续订)劳动合同起止时间、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时间、社会保障卡号码等情况作为劳动用工登记的主要内容。同时,将与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并补签劳动合同人员、退休返聘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企业多种用工形式纳入劳动用工登记范围。通过实施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各类用人单位用工情况和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

(2)实现劳动合同的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劳动用工登记微机化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库,统一工作流程及相关指标。x年x月x日前,全县基本实现劳动合同动态管理。

2、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和服务。

(1)探索建立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与工资税前列支办法。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管理部门备案的用人单位发生的工资,可按订立劳动合同的人数和计税工资标准的规定,在税前列支,调动企业自觉签订劳动合同的积极性。

(2)建立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格式文本备案制度。针对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类型用工特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拟分类制定规范、简明、实用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公布。各用人单位自行拟定的本单位劳动合同格式文本,要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3)指导和帮助用人单位制定和完善内部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到x年底,规模以上企业配备专职劳动合同管理人员;企业普遍制定劳动合同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账,劳动合同基础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3、加强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劳资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其劳动合同法律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大力营造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社会氛围。

4、加强内部工作协调,逐步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劳动合同管理、参加社会保险三大业务平台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和强化管理服务水平。劳动保障系统内部各有关业务科室,要增强沟通合作意识,做好办理用工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全程监督和服务工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配合,实现招用职工备案、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有机衔接,准确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订、解除、终止情况,实现劳动合同动态管理。

5、加大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执法监察力度。加强日常巡查、举报专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不按规定履行劳动用工登记、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有重大违法行为的依法向社会公布。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县工业经济促进局每年组织一次全县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非公有制企业、改制重组企业以及建筑、服务等使用农民工较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三)检查验收阶段(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县工业经济促进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的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全面验收(检查验收标准另行制定)。对完成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的企业主管部门、各乡镇进行表彰,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主管部门、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任务。

五、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维护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依法用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通过督促指导、政策宣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的意识,增强其自觉性,推动我县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实施。

(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和工业促进局联合成立“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各企业主管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结构健全,人员到位,推动全县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5

今天的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全市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动员大会精神,广泛调动全市职工群众建设世博、奉献世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成功筹办世博会作贡献。刚才,我们命名了首批*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示范基地,明确了开展迎世博窗口服务行业立功竞赛活动要求,听取了工会代表和劳模代表的交流发言以及向全市职工发出的倡议书,充分表明了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踊跃投身迎世博行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广泛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全面推进*职工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上来

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2010年*世博会,是国家交给的任务,是*对世界、对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最近在出席中韩世博会合作交流论坛时,他又进一步指出,我们期待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世博会为平台,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设经验、传播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生活、工作模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世博会筹办工作,在9月8日召开的全市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上,俞正声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能不能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重大的考验;要把2010年*世博会办成“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激发全体市民的参与热情,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将“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要积极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完成我们对世界、对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全市各级工会要深刻认识筹办好世博会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要求,按照全市动员大会的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团结动员全市职工群众支持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要把*职工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更好地融入全市的工作大局中去,把实施迎世博行动摆在工会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广泛的发动和有效的组织,动员一切力量,凝聚一切智慧,激发职工群众的使命感、荣誉感和参与热情,为夯实办博的群众基础作贡献。要把实施迎世博行动作为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借助迎世博的带动效应,使之成为工会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推动改善民生、提高职工生产生活质量,推动职工队伍建设、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契机,使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世博会是世界的世博、国家的世博,也是我们的世博;使全市工会工作在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中迈上新台阶、展示新水平。

二、加强组织动员,迅速掀起各行各业职工迎世博行动热潮

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推进《*职工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把“当好主力军、建功世博会、展示新风采”主题实践活动贯穿到工会日常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动员起来,为办好一届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一,着力推进职工群众立功竞赛活动,为办好世博会集聚智慧力量。各级工会要以“迎世博奋战600天”为动力,积极参与构建世博立功竞赛格局,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建设世博、服务世博,当好世博主力军,争创工人先锋号。要抓好世博园区重大工程、配套工程建设立功竞赛活动,凝聚和发挥广大世博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大力营造争先创优、攻坚克难、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竞赛氛围,推动工程出精品、队伍出精英、竞赛出精神。要抓好窗口服务行业立功竞赛活动,着重改善和提升职工的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艺术,推动实现窗口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积极培育一批有时代新意、*特色、社会影响、行业特点的服务品牌。要抓好城市管理工程立功竞赛活动,组织发动职工广泛参与市容市貌和企业、社区环境整治,提升城市运行综合保障水平,为城市运行安全、稳定、有序作贡献。要抓好职工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强化职工群众的绿色、节能观念,主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岗位做起,学习推广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共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让绿色与世博同行。

第二,着力提高全市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为办好世博会提供重要保障。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深化职工素质工程是各级工会参与世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始终贯彻“以科学理论教育职工,以先进技能武装职工,以劳模精神引领职工,以先进文化陶冶职工”的总体要求,结合迎世博行动计划的具体部署,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要求和特点,以一线职工、一线窗口为重点,进一步拓展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要组织开展全员大培训,在职工中普及世博知识,宣传世博理念,明确迎世博工作要求,增强职工的主体意识,提高参与热情;加强岗位技能、岗位规范培训,有序推进学双语、学礼仪活动,不断完善职工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要组织开展技能大比武,采取对标找差方式,动员各行各业职工对照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岗位要求、行为准则等,找差距、促整改、治顽症、创达标,促使职工技能升级、争创一流,逐步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要组织开展形象大展示,大力弘扬和宣传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和感人事迹,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引领作用,引导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职业技能、规范的职业礼仪、严格的职业纪律,充分展示*职工的时代风采。各级工会要把握好迎世博行动计划这一重要契机,丰富素质工程内涵,打造素质工程品牌,增强素质工程实效,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培育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职工队伍。

第三,着力深化职工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为办好世博会营造和谐氛围。各级工会要聚焦世博主题,不断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和机制,树新风、促和谐。要倡导行为文明,通过切合实际、形式多样的职工文明践行活动,增强职工群众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带头革除陋习,维护公共秩序,规范公共行为,恪守文明礼仪,以工人阶级先进性引领社会文明新风。要突出人文关怀,积极探索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在社区、单位中形成文明热情、宽容大度、友爱礼让、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特别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引导他们融入*、热爱*。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深入理解世博会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职工书屋、女职工周末学校、职工文化艺术节等载体建设,更加注重职工文化建设,提升职工文化素养,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的过程中,营造“文明世博,人人倡导;友爱世博,人人共建;和谐世博,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职工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总工会制定下发了《*职工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并召开了动员部署大会,对工会系统贯彻实施行动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工会积极行动起来,联系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齐心协力迎世博的工作态势。下阶段,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全市动员大会精神为动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迎世博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全面推开、引向深入。

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深化职工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劳动报》、工会网站、工会刊物等各种工会宣传阵地,深入宣传世博会重大意义,运用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地宣传世博理念和世博知识,提升职工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深入宣传各行各业迎世博行动方案,广泛动员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寻找差距,确定目标,提高素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把迎世博行动计划落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大力宣传广大职工奋战600天的工作进展、成果及重要贡献,鼓励职工的创造热情,总结推广基层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不断兴起迎世博行动新高潮。

二要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各区县局产业工会要高度重视迎世博工作,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与工会其他工作的统筹协调,把落实职工迎世博行动作为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使各自的工作特色和成效更加显著。要增强共建共创意识,按照社会动员、窗口服务、城市管理指挥部的具体部署,加强同相关委办局、群众团体等的工作协作和资源共享,地区工会、行业工会、基层工会等要加强上下配合、条块结合、横向联动,共同汇聚迎世博行动的强大合力。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按照建设马克恩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为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推动枝江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两市一级”提供思想、能力和知识保证。

实施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坚持分级负责、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坚持学用一致、注重实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实现行动计划人人参与,培训

资源人人共享,基本理论人人知晓,能力素质人人提升。全市培训目标是:年,基层干部参加科学发展主题培训实现全覆盖,其中年培训40%左右,2012年培训60%左右。基层干部两年合计参加培训所获学时达到160个以上,其中,参加各级党校脱产培训、集中轮训以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一般不少于20学时(3天左右)。可以通过参加在线学习、流动课堂、单位组织的“学习日”等在职学习,缓解工学矛盾,补充达到规定学时,我局将按分配名额和规定学时及内容参训。

三、对象范围

“行动计划’’培训对象包括:商务局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商务执法大队工作人员。

四、培训主体

(一)市委党校。负责抓好基层干部主体班培训、短期集中轮训、专题研讨班培训,负责为全市基层干部培训提供师资、场地、专题等教学资源服务,开展送教下基层,组建“送学下乡宣讲队”。

(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职责分工,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抓好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和初任培训,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培训。

五、内容方式

(一)培训内容

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特点,大力推行干部自主选学、菜单式教学,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研究确定具体培训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切实增强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围绕以下五个基本单元展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以职业操守为重点的道德品行教育;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见附件1)

(二)培训方式

按照“形式多样,灵活机动,方便快捷’’的要求,以集中轮训为主,其他形式充分利用,相互补充,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脱产培训。

(1)主体班培训。参加市委科局级干部、股级干部、中青年干部等主体培训班,培训内容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年和2012年,市委党校安排8个主体班,培训干部360人左右,我局将按分配名额参训。

(2)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参加科级以下公务员公共科目知识更新培训和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其中,年下半年,市人社局举办全市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班,培训1500人左右,我局将按分配名额参训。

(3)参加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由市人社局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培训,确保培训全覆盖,我局将按分配名额参训。

2、机关“学习日”。坚持和完善机关每周四“理论学习日”制度,把科学发展相关专题纳入学习内容,做好学时登记和管理。并请党校骨干教师到我局授课。

3、远程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干部(公务员)网络在线平台、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机关干部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

4、专家讲坛。围绕科学发展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我局干部职工授课,注重各种层次的理论学习资源实现共享。

六、组织管理

1、加强实施“行动计划’’的统筹协调。局党组负责全局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局成立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局长担任,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各负其职,协调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机关所有干部职工要配合搞好集中轮训期间学员的调训,处理好工学矛盾,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7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困境;对策

1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1.1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预算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的一定时期内的系统性经营活动的模拟,它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管理体系、编制预算、配置资源、过程控制、分析改善、绩效考核等,促使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及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预算管理嵌入到企业各领域、层次和环节中,贯穿于企业价值的每个经营活动,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1.2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1)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产品是管理服务,不需要复杂的产品设计及销售环节,相对生产企业在环节方面相对简单,但也有其自身复杂的特点:第一,人力成本管控要求高。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物业管理运营中涉及的专业业务包括工程方面、安全方面、清洁方面、绿化方面、品质管理方面、客服服务等,覆盖面广,进而造成人力成本管控要求高;第二,物资采购品种多。物业管理虽不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但是由于业务类型复杂,使得物资采购品种多样、零星杂碎;第三,项目经营模式多样。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管理项目多,地域分布分散,各管理项目业态不同、客户群体不同,物业经营模式也不同。基于以上自身特点,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从体系建立、模板设计到执行分析、绩效考核等方面,具体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复杂的。(2)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物业收费标准多年不变,因此物业管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资源价格日益上涨,物业管理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是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将企业的资金流、实物流、业务流、信息流、人力流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体;促进物业管理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与完善,避免盲目发展;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服务。

2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战略目标、行动计划与预算不匹配。编制的预算与未来经营活动是脱节的。一方面,企业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不匹配。企业战略目标前瞻性不够或下达力度不够,造成行动计划频繁调整,或行动计划制定人找不到计划制。定依据而盲目制定计划;另一方面,行动计划与预算不匹配。预算没有与经营业务紧密关联,导致预算编制远离实际,进而产生许多超预算或预算外事项。2.2只注重编制,不注重实施与控制企业耗时费力编完预算后,置之高阁,没有建立有效地预算实施与控制机制;或者企业虽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包含预算分析和反馈环节,但因预算编制与财务核算脱节,预算科目和财务核算科目口径不一致,无法取得同口径比对数据,全面预算无法真正发挥作用。2.3缺乏有效地考评激励机制。企业预算执行偏差率很大,没有完成预算,或超额完成预算,并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或者企业虽设定了相应的奖惩方案,但预算颗粒度较粗,没有把部门的业绩指标、个人收入和预算达成率挂钩,激励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或者企业虽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但未按照执行结果进行奖惩。以上现象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4管理手段落后。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在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预算编制、复核、审查、过程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数据量大、工作强度高,员工耗费的精力太大,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会受一定的影响,同时数据关联度不够,历史数据抓取困难,因此工作效率低下,协同能力差。

3完善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3.1企业战略目标、行动计划与预算相匹配是预算管理的前提。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战略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预算才具有指导性。(1)企业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匹配。企业高层应将企业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明确每个管理项目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及下一年经营目标;各管理中层应带领全体成员,根据企业高层下达的战略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战略目标自上而下,行动计划自下而上,通过多次沟通协调达到目标与计划的匹配。例如企业如果追求差异化战略,那它必须有提升品质的行动计划;如果追求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它必须有降低成本的行动计划。(2)行动计划与预算匹配。企业预算编制应以各管理部门的年度经营计划为基准,各预算编制部门应根据行动计划研究多种行动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配置合适的资源;企业应将计划分解到各个层次,每个月份,定时定人定格式,明确的时间进度表,明确的责任划分,明确的科目定义等。例如:外地培训,必须明确出差人、出差时间、出差地点、参加培训的内容,培训差旅费是计入培训费还是计入差旅费要作定义等。3.2实施与控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预算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它的计划职能,还在于它能帮助管理者进行控制。严密的过程控制举措是预算顺利执行和企业快速反应的重要保障。(1)预算编制与财务核算建立联系。财务部应设置详细的预算明细级科目,设计科目设置规则,确保各项经济业务与预算科目一一对应。同时做好预算编制培训工作,科目设置规则每个员工人手一份,确保每个预算编制人员清楚每个科目对应的经营活动内容、填写规则方法等;同时为了方便抓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数据,财务部应根据预算明细级科目更新财务核算明细级科目,使两者口径一致。(2)健全预算实施与控制机制。全面预算应被看成是一个控制工具,预算的数字不仅是事前的计划,同时也是事中和事后进行控制和纠正的基础。预算支出管控。预算内审批事项应执行正常的流程控制,由预算执行审批相关人员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进行逐级审批控制,审批的重点是采购制度和流程的合规性;预算外或超预算审批事项应执行额外的审批流程,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落实和核查支出的必要性,报企业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审批的重点是支出的必要性及最低支出金额,预算外或超预算审批事项应严格控制防范风险。预算收入管控。物业管理企业的当期物业费收入的催收,应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以确保当期物业费收缴率及物业费收入按时间节点完成预算指标;对于历史欠费,物业管理企业应依据企业清欠催缴制度开展清欠工作,针对业主欠费时间长短及金额大小不同,采取不同的催缴方式。清欠时物业管理企业应注意催收证据的收集及主张权利的时间限制等。(3)预算管控预警。为了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物业管理企业应将指标管理提前到进度管理环节,建立预算管控预警系统,对不利偏差进行事前控制和预防。在执行过程中,通过编制季度滚动预算的方式,在月份内按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微调,全年指标不动,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运营情况,提前考虑应对措施,在后期业务中进行弥补,或减少不利偏差,选择替代方案,确保目标达成。例如:当物业收入或利润因客观原因预计达不到预算目标时,可提前考虑提供物业特约服务(家政服务、生活服务等)来增加收入。(4)预算分析与差异改善。财务部应定期将预算与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以发现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各业务部门应对不利差异产生的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或方案;财务部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改善措施或方案,编制预算管理报表及预算分析报告上报企业管理层;企业管理层核准后,财务部应负责跟进改善措施或方案的执行情况。3.3考评激励是预算管理的灵魂。物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占比在70%以上,因此人员绩效考评激励更有实际意义。(1)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企业应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绩效考评目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绩效考评目标应当具有针对性,每个人要明确,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相结合,全体员工目标一致;考核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通过考核和评比,及时指出职工的不足及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增长,必须有创新。物业管理企业应积极营造人人可创新的环境,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激发全员的斗志,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的生命共同体。创新奖励措施必须事先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兑现奖励的流程简单具体,奖励的原则是范围广、频率高、尺度松。除了金钱奖励之外,还应该有表扬、提升职位等多种形式。3.4信息系统是预算管理的保障。全面预算从编制、动态管理、执行到考核和监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企业要想准确、高效的实施全面预算,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化和数据化的今天,借助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系统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人工效率低、协同差等问题全部解决。同时数据处理、挖掘能力配上数据建模能力,趋势分析会越来越精准,实时预警机制会发挥越来越强作用。

4结语

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明确战略目标,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健全预算实施与控制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激发全员斗志,关注利益创造,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同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将预算编制与财务核算建立联系,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齐兴华.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商论,2018(02).

[2]秦红桂.浅析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11).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开展基层干部“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以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努力培养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领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富民强市、和谐宜居进程,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思想、能力和知识保证。

二、培训对象

基层干部“行动计划”的培训对象:机关(包括直属事业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各处室正职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培训,市局负责各处室(单位)副职和其他科级及以下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

按照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在普遍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的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培训,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训,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学习教育,以党史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性教育,以职业操守为重点的道德品行教育。

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培训和特色培训两个部分,主要有“海西规划”和市“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政策法规培训、业务能力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文化素养培训等。

1、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群众意识。

3、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党性修养;

4、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5、提升学习力、执行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四、培训方式

采取专题讲座、辅导报告、观摩报告会、以会代训、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培训时间按学时累计制进行计算,一般为18至30学时。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月),制定“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实施步骤。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月至11月),各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要根据培训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行动计划”,保证学习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市局政治部对本单位开展“行动计划”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报送市委组织部。

六、几点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处室(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开展;政治部要履行牵头职能,抓好干部“行动计划”的组织落实。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9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民生工作调度会,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前三季度我区民生工作,安排和部署下步工作,确保今年民生工作全面落实,不断开创我区民生工作新局面。通过前段时间的了解,特别是刚才听了各责任单位的汇报,感到前三季度我区民生工作做得很系统,很扎实,很有章法,而且很有成效。据统计,全区包括城乡低保提标、社会保险扩面、就业岗位开发等在内的37项实事提前或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按照政策及时落实的12项,其他各项实事正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应该说,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也充分说明各责任单位能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开展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和广大民生工作者表示感谢,也真诚地向同志们道声辛苦!下面,根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就民生工作下步推进想法,提纲挈领地讲几点原则性意见:

一要坚定信心。我们必须承认,年初以来经济形势严峻,确实导致落实民生行动计划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资金方面还有一定缺口。据财政部门统计,截止目前我区民生投入资金达到了5亿多元,加上重点工程投入的资金大约在8.8亿元左右,而今年我区民生投入资金大约在10亿元左右,做好民生工作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但即便如此,也绝不能因为外部影响而降低工作标准,更不能当成完不成任务的理由。大道理不必多讲,我们只要明确一点:越是在经济发展困难时期,民生问题就越敏感,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就越需要政府的帮助,也就越考量我们领导者的责任意识、行政能力和掌控水平。所以我们各位领导同志必须首先克服畏难情绪,振作起来,坚定信心。说得直白一点,这不是做不做、谁来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大家都身负民生工作领导责任,可以说别无选择。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点努力,都会在工作成效中得到体现,都会在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中得到体现,也都会在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勇于担当、善于践诺的政府公信力中得到体现。

二要强力推进。民生行动计划在年初既然已经制定公布,就代表了区委和区政府的意志,就是对全区人民的郑重承诺,就必须不打折扣地组织好、完成好。刚才,提到了今年的民生行动计划,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加上按照政策落实的大约有49项,虽然余下民生实事需要到年底才能见成效,但仍有一些实事受政策和特殊因素影响未完成序时进度,这也需要我们在仅剩的两个多月里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同时,今年区委、区政府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今年在保证民生行动计划所列实事全部落实的基础上,要在全市实现争先进位。应该说,压力很大,在下步工作中除了加大推进力度外,更要体现亮点,而且这个亮点要体现在省市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力保预期目标的实现。这里,需要向各责任单位强调的是,大家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不要捂着、盖着,必要时由区政府或领导小组进行高位统筹。否则完不成任务,板子可就要落到你自己身上了。

三要加强协作。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从前三季度我区民生工作进展情况看,还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的情况,有些具体实事进展迟缓,甚至有些实事有完不成任务的可能。我觉得这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协调配合的不够,工作整体推进不明显。对于这一点,在座的各位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为避免全年工作“虎头蛇尾”,希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责任部门必须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配合,整体推进,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无论是牵头部门,还是配合部门都不能拖后腿,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如果哪个地方、哪个部门拖了全区后腿,都要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度,追究领导责任。

制定行动计划范文篇10

关键词:区域海洋项目;地中海行动计划;区域合作

区域层级已成为海洋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区域合作而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4年发起的“区域海洋项目”(regional seas programme),成为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突出的应对海洋污染的国际性努力。至今,已有超过143个国家参加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13个区域海洋项目①。地中海行动计划是其中最早的一个,并成功地为其他区域的实践提供了模板与经验,被誉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王冠上的宝石。本文在回顾总结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成就之后,将重点论及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的发展,在结语部分则将探讨地中海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经验对中国周边海域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启示。

一、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成就

地中海沿海国在20世纪70年代对环境问题采取集体行动的初衷是担心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在冷战的背景下,地中海沿海国一致反对区域外大国涉足地中海的环境问题。因此,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的地中海渔业总理事会率先开展协调,推动调查污染状况的合作②[1](p323-327)。在区域海洋项目得到批准之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承担起了推进地中海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的工作。1975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了保护地中海政府间会议(intergovernmental meeting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当时地中海18个沿海国中有16个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及非地中海国家的代表。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5页篇幅的《行动计划》。在这份文件中,地中海行动计划被定义为包括整体规划资源开发与管理,监测、评估污染状况,法律(框架公约及议定书),制度与财政支持四个部分:“ⅰ.整体规划地中海盆地资源的开发与管理;ⅱ.协调关于污染状况及保护措施研究、监测、交换信息及评估的项目;ⅲ.保护地中海环境的框架公约以及附有技术附件的相关议定书;ⅳ.行动计划的制度与财政支持。”①上述四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整体。检测与评估部分(或称科学技术部分)帮助形成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共识;法律部分构成了对共识及相应措施的正式表达;包括建立相关国际组织在内的制度支持,负责管理与协调落实合作的相应措施;完成这些工作将产生巨大花费,财政支持可缓解各国由此产生的忧虑;最后,整体规划则旨在调和对发展的需求及对改善地中海环境质量的需求,这一点对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为了执行行动计划中污染评估与监测的部分,地中海沿海国发起了“地中海污染监测和研究协调项目”(coordinated mediterranean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programme),旨在为各国政府提供执行行动计划的科技能力与科学证据。整体规划部分处理的问题则不仅限于海洋污染,还涉及更广泛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体体现为20世纪80年代初启动的“蓝色计划”(blue plan)和“优先行动项目”(priority actions programme)。在制度安排方面,地中海行动计划的最高决策主体为每两年举行的《巴塞罗那公约》缔约方会议,并在1982年成立了地中海行动计划协调机构(map coordinating unit)作为行动计划的秘书处。除此之外,各区域活动中心(regional activity centres)具体协助长期项目及相关议定书的执行②。在财政支持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行动计划起始阶段提供了财政支持。而在1983年之后,资金一方面由缔约方通过向地中海信托基金(mediterranean trust fund)缴纳捐助,另一方面来自欧盟、联合国机构以及全球环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为具体项目或活动提供的捐款。至于法律部分,1976年地中海区域沿海国全权代表会议(conference of plenipotentiaries ofcoastal states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通过了框架性的《保护地中海免受污染公约》(the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against pollution,简称1976年《巴塞罗那公约》)以及两个议定书,即《防止船舶和飞机倾废污染地中海协议书》以及《合作防治在紧急状况下石油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地中海议定书》。这种框架性公约加议定书的模式也被称为“巴塞罗那公约体系”:框架性公约构成了各国对执行行动计划的明确、有约束性的正式表达;针对各种污染源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功能性议定书实际是地中海行动计划的核心,为管理具体污染源规定了详细的标准、程序及措施。同时,框架性公约加议定书的模式也为制定后续的议定书留下了空间。至今巴塞罗那公约体系下已有7个议定书通过并生效(如表1所示)。地中海行动计划所设立的原则、公约及议定书、制度设计使之成为了一个斯蒂芬•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意义上的国际制度。在总结其成功原因时,对功能性路径的选择尤其值得强调:从时间上而言,地中海行动计划的发起和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准备与召开几乎是同时的。沿海国扩大管辖海域是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主要推动力。但许多地中海国家很早便认识到在半闭海的地理条件中,以扩大沿海国管辖海域的方式应对海洋环境的困难①。对此,地中海沿海国正确地选择了功能性合作以应对海洋污染问题。对于区域内的欧共体国家,功能主义的合作是不陌生的。在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学术探讨中,功能主义是最早出现的理论解释:不同于政治合作,功能合作局限于明确的有限领域,并由此创设出新的国际性机制。而地中海区域内呈现出巨大差异的其他国家也更容易接受以功能性合作处理政治敏感度较低的问题[2](p648)。

二、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的发展

受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影响,1995年6月5至8日在巴塞罗那召开的第九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新的行动计划以及对《巴塞罗那公约》的修订,标志着地中海行动计划进入了第二阶段。

(一)1995年行动计划

1995年《关于保护地中海海洋环境及海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的主要贡献是明确提出了第二阶段主要的目标,包括:“确保对海洋与陆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以及将环境整合到社会及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政策当中;通过防止污染、减少并尽可能消除污染来源,无论是长期性的还是事故性的,保护海洋环境及海岸区域;保护自然,保护并改善具有生态或文化价值的地点和景观;加强地中海沿海国之间在为当代及后代的利益管理共同遗产及资源方面的团结;为提升生活质量作出贡献。”②可见,1995年行动计划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最重要的目标。1995年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地中海可持续发展委员会(mediterranean commis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推进环境与发展相整合。该委员会于1996年建立,作为智库性的咨询机构,其职能为评估区域内国家共同关心的,或由国际及区域议程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向缔约方提供相关建议③。2005年,缔约方会议通过了由该委员会筹备的《地中海可持续发展战略》(mediterran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份框架性文件回应了1995年行动计划中对达成区域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为国家层面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指南。其中提出了如下7个“优先行动与协同领域”④:(1)更好地管理水资源;(2)提升能源合理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3)以适当的运输管理实现可持续交通;(4)可持续旅游业作为主导经济产业;(5)可持续农业及农村发展;(6)可持续城市发展;(7)海洋、海岸区域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二)《巴塞罗那公约》的修订

经修订的《巴塞罗那公约》被重新命名为《地中海海洋环境和沿海区域保护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the coastal region of the mediterranean,简称为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当前已有包括欧盟在内的22个缔约方。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中的重要修订包括:1.接纳了《21世纪议程》提出的主要原则与办法,包括:可持续发展;预警原则;环境影响评估;海岸区域综合管理;①采用可获得的最佳技术、最佳环境实践和推进环保型技术的应用②。2.扩展了适用范围。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第1条保留了1976年公约对“地中海区域”的地理界定③,但通过删去关于原则上不包括缔约方内水的条文。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的适用区域扩展至了缔约方内水,并且为落实海岸区域综合管理,还进一步规定可扩展至“各缔约方在其领土内指定的海岸区域”。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展功能区域的同时,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中也有明确的“权利保留”条款,即“本公约及其议定书的任何内容不损害任何国家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的权利与立场”④。3.扩大了参与面。在制度安排方面,第20条增设了“观察员”制度,缔约方可决定非缔约方或国际组织作为观察员参加会议。另外,第15条还对“公众信息与参与”作出了规定,要求缔约方确保公众获得执行公约及议定书的信息,并确保获得参与相关决策的机会。

(三)议定书的修订与增补

虽然1995年行动计划与《巴塞罗那公约》都在篇幅上有了扩充,但具体标准与措施仍通过议定书进行制定。为适应上述新的目标与原则以及国际环境法的新发展,许多第一阶段制定的议定书经过了修订(修订情况见表1),并增补了1996年《防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污染地中海议定书》以及2008年《地中海海岸区域综合管理议定书》。鉴于本文的篇幅,下文仅分析1995年《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议定书》,以及2008年《地中海海岸区域综合管理议定书》。这两份议定书反映出地中海行动计划落实生态保护及海岸区域综合管理的努力,并且议定书适用范围的扩展也尤其值得关注。1.《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议定书》。1995年通过的该议定书于1999年12月12日生效后取代了1982年《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域议定书》。(1)适用范围的突破。1982年《地中海特别保护区议定书》的适用范围为缔约方主权范围之内,主要为领海。新的《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议定书》有了引人注目的扩大:适用于地中海全部海域,并且适用于海床及其底土,以及各缔约方指定的包括湿地在内的陆上海岸区域⑤。地中海的特点之一是沿海国未充分主张专属经济区,海域内仍保留大面积的公海,并且存在一些划界方面的困难及纠纷。议定书在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公海的同时,也特别制定了“权利保留”条款:“本议定书的任何内容或任何在本议定书基础上采取的行动,不应损害任何国家与海洋法有关的权利、当前及未来的主张以及法律观点,尤其是关于海域的性质及范围、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的海域划界、在公海的航行自由、通过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权利及形式、在领海的无害通过权,以及沿海国、船旗国及港口国管辖权的性质及范围”;并且,“在本议定书基础上采取的行动不应构成主张、竞争或质疑任何关于国家主权或管辖权的主张的理由”①。如图利奥•斯科瓦齐(tullioscovazzi)所指出的,这种处理所体现的功能路径为,“一方面,在海洋环境方面的政府间合作应不妨碍其他不同性质的法律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存在这些法律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不应妨碍或拖延采取保持地中海生态平衡的必要措施”[3](p99)。(2)地中海重要特别保护区清单。在合作管理特别保护区的方面,新的议定书增设了地中海重要特别保护区清单(list of specially protected areas of mediterranean importance)制度。该清单可包括如下的地点:“对保护地中海生物多样性的要素起到重要作用的;包括地中海特有生态系统的或濒危物种栖息地的;在科学、美学、文化或教育上有特殊意义的。”②议定书第9条详细规定了制定地中海重要特别保护区清单的程序。其中,对于部分或全部位于公海的区域,提案须由“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缔约方”提交,并向特别保护区区域活动中心(regional activity centrefor specially protected areas)提交一份关于地理位置、自然及生态特征、法律地位、管理计划及其执行,以及对地中海之重要性的介绍性报告③。清单的订立须经缔约方会议同意④。至今,地中海重要特别保护区清单已包括33处地点,其中有一处涵盖公海海域,即由法国、意大利及摩纳哥为海洋哺乳动物设立的海洋生物保护区(pelagos sanctuary)⑤。对于清单的效力,缔约方同意承认清单内各地点对地中海的特殊重要性,并承诺“遵守适用于地中海重要特别保护区清单的措施,不授权或进行任何可能违反设立地中海重要特别保护区清单之目标的活动”⑥。同时,地中海重要特别保护区清单并不排除各缔约方在清单外设立保护区的权利。由于特别保护区(尤其是位于公海的特别保护区)限制其他海洋使用的性质,议定书第28条专门规定了与第三方国家的关系,缔约方应“邀请非议定书缔约方的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合作执行本议定书”。(3)物种保护与养护。1995年《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议定书》除序言部分明确提及《生物多样性公约》外,第三部分专门对物种的保护与养护作出了规定,这是对1982年《地中海特别保护区议定书》的重大增补。类似于1976《防止船舶和飞机倾废污染地中海协议书》的结构,这一部分只规定了缔约方应采取的国内措施以及应采取的合作措施,而具体的受保护物种则由附件列举。对于附件ii“濒危或受威胁的物种清单”(list of endangered or threatened species)中的动植物,缔约方应确保最大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这些物种。对于附件iii“开发受规制的物种清单”(list of species whose exploitation is regulated)中的物种(包括鱼纲物种),缔约方在授权开发及管理这些物种的同时,应与主管国际组织(即地中海渔业总委员会)合作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⑦。2008年,负责推进1995年《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议定书》实施的特别保护区区域活动中心与国际粮农组织(代表地中海渔业总委员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同意在如下领域展开合作:(1)在地中海区域发展并参与落实渔业的生态系统方法(ecosystem approach to fisheries);(2)探明生态系统中的敏感海洋栖息地;(3)为海岸区域管理制定可持续发展框架及指南;(4)加强科学研究,尤其是保护象征性物种;(5)发展并加强地中海海洋环境与渔业之间的沟通合作。[4](p116)2.《地中海海岸区域综合管理议定书》。自地中海行动计划进入第二阶段以来,在区域和国家层面同时推进海岸区域综合管理就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点。1995年行动计划中提出“海岸区域综合管理应逐渐成为处理影响地中海沿海区域的问题的标准办法”。而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第4条第3款(e)项进一步规定“推进海岸区域综合管理”是缔约方的一般义务之一。2008年1月21日,《地中海海岸区域综合管理议定书》于马德里签署被认为是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的高潮,该议定书已于2011年3月24日生效。(1)适用范围的界定。议定书的目的是在地中海海岸区域运用综合管理,那么首要的便是定义“海岸区域综合管理”及“海岸区域”。“海岸区域综合管理”被定义为:“可持续管理和使用海岸区域的动态过程,同时考虑到海岸生态系统及景观的脆弱性、各种活动及使用的多样性及彼此的相互作用、某些活动与使用的海事定位及其对海洋与陆地部分的影响。”①议定书的适用范围是议定书谈判中的难点,最终“沿海区域”的定义巧妙结合了明确的界限及灵活性:海岸区域的向海界限明确为缔约方领海的内部界限;而海岸区域的向陆界限,则为缔约方指定的适当海岸单元。②结合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第1条,沿海区域的界定实际由缔约国指定。议定书的适用范围在向陆上扩展的同时,也尊重了缔约方的领土主权,反映出区域路径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张力与妥协。与《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议定书》类似,议定书第4条特别规定了“权利保留”的条款,除对海洋管辖权主张的保留外,第4条第4款还特别强调议定书的规定“不损害国家安全及防卫活动及设施,但是缔约方同意此类活动及设施在合理且可行的情况下应以符合本议定书的方式操作或建立”。(2)框架性的规定。《海岸区域综合管理议定书》的内容实际是框架性的③,涵盖的内容有海岸区域综合管理的目标、原则、要素、办法,海岸区域面临的威胁,为执行海岸区域综合管理的合作,以及制度安排,即优先行动计划区域活动中心的职能。在海岸区域综合管理的目标与原则方面,议定书的用语非常宽泛,尤其需要科学证据的支撑,如“保持海岸生态系统、景观及地貌的完整”④,“防止并(或)减少自然灾害尤其是气候变化的影响”⑤,考虑到“潮间带的生物丰富性、自然活力及功能”⑥,“不超出海岸区域的承载能力”⑦,“应平衡整个海岸区域的利用分布”⑧等等。议定书第8条规定的一般义务为:“缔约方应遵守国际及区域法律的规定,应努力确保海岸区域的可持续使用及管理,从而维护海岸自然栖息地、景观、自然资源及生态”。“应努力(shall endeavour)”表明了一种行动的义务,而非达成结果的义务。与1995年行动计划尤其相似,议定书第二部分“海岸区域综合管理要素”为农业、工业、捕鱼、水产养殖、旅游业、体育及娱乐活动、对特殊自然资源的利用、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海事活动等方面的经济活动管理提供了指导。同时,还要求各缔约方采取措施改善对湿地和河口、海洋栖息地、海岸森林、沙丘、海岸风景地貌以及岛屿的保护,特别要注意对地中海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大量的水下遗产)进行保护。在第三部分“海岸区域综合管理方法”中,议定书除强调了监测及观测机制、《地中海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战略、环境评估的作用外,还要求缔约方制定恰当的土地政策及经济财政措施。如马尔科•普雷姆(marko prem)所指出的,海岸区域综合管理的跨部门性质以及需要缔约方修改现存国内法是执行议定书的困难所在[5](p259)。(3)议定书的执行。在确保议定书得到执行方面,第7条规定的“协调”制度与第31条规定的“报告”制度尤其重要。由于海岸区域综合管理的跨部门性质,第7条要求缔约方在国家、区域及地方层级协调各个部门,尤其是主管海洋与主管土地的部门之间,“避免部门办法(sector ap-proaches),便利综合办法”。为在区域层面监督议定书的执行,第31条规定缔约方须向缔约方会议提交关于议定书执行情况的报告,包括“所采取的措施、其效果以及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报告制度是地中海行动计划中监督各缔约方履行义务的重要制度。2008年7月,遵约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遵约机制。遵约委员会为缔约方会议的附属机构,由从缔约方提名的候选人名单中选举产生的7人构成。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其职能为向缔约方提供建议与协助,以帮助其遵守巴塞罗那条约体系下的义务,并总体地促进、监督和确保遵约①。依据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关于遵约机制及程序的文件,对于缔约方严重的、正在发生的或反复发生的未遵约问题,遵约委员会可:(a)警告;(b)未遵约报告;(c)考虑和采取任何为达成公约及议定书目的所需的行动。②(四)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二阶段的特点在地中海行动计划40年的发展当中,最引世人瞩目的是缔造了一个动态的制度,在高度多样性、冲突与合作共存的地中海区域维持了以海洋污染问题为导向的政府间沟通与协作。而在自1995年以来的第二阶段中,可以概括出如下发展特点:(1)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监测及应对污染,而第二阶段的重点则是通过落实可持续发展减少并尽可能消除污染。其中,执行海岸区域综合管理是关键。(2)覆盖面的扩大。首先,如前文所述,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的适用范围扩展至了缔约方内水,而1995年《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议定书》以及2008年《地中海整体海岸带管理议定书》反映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向公海和海岸区域扩展的趋势。其次,规制的海洋使用增多。《保护地中海免受因勘探和开发大陆架、海床及其底土污染议定书》与《防止地中海区域受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理导致污染议定书》的生效使得大陆架开发活动及有害废物运输活动受到约束,而海岸区域综合管理则涉及更为广泛的行业与部分。此外,正是因为上述发展,地中海行动计划第二阶段进一步强调了公众参与以及第三方参与。

三、结语:地中海经验对中国周边海域的启示

概括而言,海洋环境保护的区域路径较之全球性措施更为适宜的原因尤其在于:(1)对于陆源等特定类型的污染,由于其性质,区域路径较之全球性措施更为适当;(2)海洋的差异性要求考虑区域性差异;(3)在紧急情况下区域性的防污机制更容易发挥作用。[6](p53)因此,在海上交通繁忙、易受工业污染的闭海或半闭海,区域合作尤其重要①。“闭海或半闭海”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唯一明确定义的海洋区域。第122条规定:“为本公约的目的,‘闭海或半闭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所环绕并由一个狭窄的出口连接到另一个海或洋,或全部或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构成的海湾、海盆或海域。”在赋予了“闭海或半闭海”特殊的法律地位之后,第123条设立了鼓励闭海或半闭海沿海国在生物资源管理与养护、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科考方面进行功能性区域合作的框架性制度:“闭海或半闭海沿岸国在行使和履行本公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时,应互相合作。为此目的,这些国家应尽力直接或通过适当区域组织:(a)协调海洋生物资源的管理、养护、勘探和开发;(b)协调行使和履行其在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c)协调其科学研究政策,并在适当情形下在该地区进行联合的科学研究方案;(d)在适当情形下,邀请其他有关国家或国际组织与其合作以推行本条的规定。”虽然有学者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九部分“闭海或半闭海”(包括第122条与第123条两个条款)未建立起具体的制度,但“闭海或半闭海”概念可以作为海洋区域合作的地理基础与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切实的区域合作实践。区域海洋项目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1982年总结区域海洋项目经验的区域海洋项目政府专家会议(the meeting of government experts on re-gional marine programmes),在项目适用范围方面作出的建议为:“区域行动计划(包括相关区域协议的发展)的网络应扩展至包括闭海或半闭海以及存在明确共同问题的海洋与沿岸区域。”②中国周边海域,即黄海、东海以及南海都是典型的半闭海。在区域海洋项目中,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覆盖了黄海及东海,东亚海项目则覆盖了南海。较之于地中海区域的实践,这些区域项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地中海的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如下经验尤其具有启示意义:1.就东海与南海而言,海洋划界问题及岛礁主权争端是阻碍合作进一步展开的原因之一。地中海同样面临复杂且困难的划界问题。有学者估计,要完成地中海地区的大陆架划界,至少需要划定30条界限,而当前已达成划界协议的仅有10条左右[7](p71)。除地理条件外,地区内长期存在的政治问题使得划界问题更为困难,包括英国在直布罗陀及伊比利亚半岛的军事基地,塞浦路斯的南北分裂,土耳其与希腊之间的岛礁争端,以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间的冲突,等等。但在地中海的实践中,我们看到通过各议定书明确的功能界定,并辅之以“权利保留”条款,功能性合作可以与海域管辖权问题并行不悖。2.地中海行动计划包括了整体规划、监测与评估、法律、制度与财政支持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完整性保障了行动计划的落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海洋计划框架下的多数区域效仿了这一结构。但是,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与东亚海项目在这组结构上均有欠缺,尤其是法律部分欠缺区域性公约。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的结构相对完善,在制度安排方面建立了包括专项监测及海岸环境评估区域活动中心(special monitoring and coast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regional activitycentre)在内的4个区域活动中心①。而东亚海项目的运作方式主要是促进遵守已有的环境公约并基于成员国的友好协作开展工作。这种缺陷直接导致行动计划执行困难。如有学者对东亚海项目的评价:“东亚海项目建立了用以保护区域海环境的框架,然而几乎尚未产生成效。”[4](p82)3.地中海行动计划40年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目标与工作重点均在变化。对此,应注意的是全球性质的海洋环境法(包括软法与硬法)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些变化。如《21世纪议程》对1995年《巴塞罗那公约》的影响,1989年《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对《防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污染地中海议定书》的影响,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对1995年《地中海特别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议定书》的影响。中国周边海域的海洋环境合作也应随着全球性海洋环境法的发展而在合作的功能、目标、路径等方面继续发展。

作者:郑凡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参考文献

[1]boxer,b.mediterranean pollution:problem and response[j].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1981,(1).

[2]hoyos,d.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the mediterranean conferences[j].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1976,(3).

[3]scovazzi,t.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barcelona system”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a-gainst pollutio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ne and coastal law,1996,(1).

[4]dimento,j.f.c.,a.j.hickman.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the great seas:law and effect[m].chel-tenham,northampton:edward elgar,2012.

[5]prem,m.implementation obstacles of the iczm protocol and mitigation efforts[j].journal of coastal con-servation,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