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实训报告范文10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03 08:32: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险实训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保险实训报告

摘要:在“保险学”授课中开展模拟法庭实训教学有助于解决案例教学的不足。模拟法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促进学习并提高专业能力。模拟法庭实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学生们通过搜集整理现实案例开展模拟审判,最终形成相关实训成果资料。教师通过设置合理考核评价机制,引导训练提升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模拟法庭;实训;保险学;教学;能力培养

“保险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调知行合一。为避免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现行的主流教学模式是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去分析理论要点、讨论核心要件讲解理论知识的精髓,从而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确实激发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但是,案例分析法教学模式也存在两个缺陷,即死标本与假问题。一方面,案例的易过时、易变质的特性使得高质量的案例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中所研讨的问题是他人经历而学生当下并未亲历的“假”问题,很难还原案例复杂与真实的情景,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学习的转化运用链条加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大打折扣。“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理论研讨、主题发言、法庭论辩等教学方法,强化“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的良性互动,保险法学教育的层次性发展。因此,在“保险学”的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与问题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建构知识、发现知识、转变知识和扩展知识,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一、模拟法庭教学在“保险学”课堂运用的价值

(一)模拟法庭教学契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后,高等教育的发展步入新阶段[1]。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于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和作为社会成员的成长的全面需求之上,凝聚在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为学生延续终身的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2],其实质是把学生视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和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模拟法庭教学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结构中的储存,充分提取、组织对当前争论有用的信息,而且还要将之进行抽象、概括、比较、归类,即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概念化的逻辑体系;同时,模拟中的原告、被告及法官角色也要充分吸收各方观点的有效信息,完成对相关保险学知识的“审问和明辨”。这一过程,基本由学生根据现实案例自主完成,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摘要】本文通过对《保险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授课对象进行分析,分别从这门课程中的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门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革建议。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一种新型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不断去努力学习这门课程,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保险学基础;人才培养;课程现状;改革探讨

一、《保险学基础》课程在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现状

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的保险行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使得保险学的课程学习也在不断加强。《保险学基础》课作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注重保险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保险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还可以更好地构建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框架。在过去的课堂中,《保险学基础的》教师对保险的分类、保险的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的提出较高要求,却忽略了如何利用此类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我认为《保险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将保险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高职金保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改革。

二、在目前高职的《保险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在飞速前进,但高职《保险学基础》课程教学依然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仅重视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尽办法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中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授课教师主导课堂,仅是强调学生要记住课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实务操作,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打了较大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小。授课的老师一般是科班毕业,没什么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3.保险的实训教学欠缺实效。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实训的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没有购买动辄几十万的保险实务操作软件,实训的基地以及实验室极其简陋,造成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无法进行实务操作;二是实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是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学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则采取敷衍的方式,造成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这也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保险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授课对象进行分析,分别从这门课程中的现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门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革建议。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形成一种新型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不断去努力学习这门课程,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保险学基础;人才培养;课程现状;改革探讨

一、《保险学基础》课程在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现状

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的保险行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使得保险学的课程学习也在不断加强。《保险学基础》课作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注重保险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保险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还可以更好地构建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框架。在过去的课堂中,《保险学基础的》教师对保险的分类、保险的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的提出较高要求,却忽略了如何利用此类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我认为《保险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将保险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高职金保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改革。

二、在目前高职的《保险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在飞速前进,但高职《保险学基础》课程教学依然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仅重视理论,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尽办法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中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授课教师主导课堂,仅是强调学生要记住课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实务操作,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果打了较大折扣,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小。授课的老师一般是科班毕业,没什么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3.保险的实训教学欠缺实效。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实训的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没有购买动辄几十万的保险实务操作软件,实训的基地以及实验室极其简陋,造成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无法进行实务操作;二是实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是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学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则采取敷衍的方式,造成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低,这也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蓬勃发展的社会保险事业、日渐增长的工作负荷和日趋复杂的事务对社会保险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政策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改革需求,提出课程改革目标:培养懂政策、业务、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扎实且精通实践的管理人才等。为落实目标,提出课程建设内容:发展实训平台并创新利用;搭建多主体参与的社会保险情景决策剧场;凸显核心流程与关键内容;建设用于实务与政策分析的案例库;转变传统被动式学习为参与式等。

关键词:社会保险;课程改革;管理;实务

“社会保险”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社会保险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社会保险实践问题诊断与解决技能,为从事社会保险管理经办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基础。从以往的教学效果看,因“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研究”之间的脱节,学生对社会保险的新趋势、新理论、新政策掌握不足,缺乏实践能力及政策分析能力,难以适应社会保险管理经办工作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学习成果难以被政府、公司、高校等认可。为适应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需求,拓宽学生就业与发展渠道,需要探索社会保险课程的改革,分析改革需求,明确改革目标,转变课程建设理念,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社会保险管理与实务人才。

1社会保险课程改革需求的提出

1.1社会保险管理经办人才缺口增加,但社会保障专业人员占比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实现了从部分覆盖走向全民福祉的发展目标[1],作为核心的社会保险事业蓬勃发展,织就了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安全网,但社会保险管理经办队伍的工作负荷越来越重,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与参保人次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迫切需要从提升专业化水平的角度提升效率,对社会保险人才的数量、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部门反映,在已有的专业队伍中,社会保障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较低,缺乏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1.2社会保险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有限,新兴实训教学的内容相对滞后。目前,社会保险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并重点讲授三部分内容:侧重理论的教材知识、侧重实践发展的热点讨论、聚焦实务的政策分析与操作,课程内容体系覆盖理论、前沿热点、政策设计与实务,但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效果有限[3]。国内部分院校的社保专业开始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场景化实训,但因开发周期长、更新慢,实训软件与实践也存在一定脱节[4]。1.3校政企缺乏合作,社会保险课程内容不能有效对接社会需求。社会保险课程的内容与地方人社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等实务部门和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紧密关联。面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并轨、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与医疗保障治理体系优化、社会保险费用征缴改革等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工作,实务部门也急需加强政策学习,创造性地探索地方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然而,相关院校与实务部门缺乏有效合作,社会保险人才的培养也未能有效对接社会需求,专业的区域影响力不足。

2社会保险课程改革目标的讨论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系按照学院工作部署,圆满的完成了北迁大学城,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常规教学,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全系教师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取得了显著的工作业绩和效果。展望*5年,我系将严格按照学院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根据新的一年学院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及我系的实际情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围绕学院*5年总体工作思路,在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抓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课程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工作重点

1,教学管理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经济金融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摘要:国际贸易场景实训课程作为对现有过予理论化的国际贸易课堂教学、机械的机房实训室及难以掌控的校外企业实习环节的有效补充,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关业务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国际贸易场景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较为清晰的定位的基础上,对该课程培养的各种能力进行分析并构建该课程培养的能力指标体系对培养合格的贸易人才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际贸易;场景实训;能力指标体系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融人世界经济的步伐,也毋容置疑地带动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当前越来越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活动,对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有着熟练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相关的业务素养。因此,开设国际贸易场景实训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以往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和业务知识进行巩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解决机房加软件的模拟实训操作的机械性和校外企业难以掌控的问题,让学生处在真实的场景环境中来完成国际贸易的各种业务,帮助学生培养国际贸易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和其他相关的业务素养。

一、国际贸易场景实训的培养目标

(一)培养学生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首先必须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同察力,那么在国际贸易场景实训课程中,首先就要训练学生的国际市场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场景实训之前,都会获得一份真实的公司运营的资料,要求做市场调查并撰写立项报告,在这个过程中辅导老师会全程辅导,而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市场分析和决策的能力进行训练。

当前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众多的理财人员活跃在银行、保险、证券、税务等行业,以专业化的金融知识,指导人们理财和制定投资计划,以实现客户的财务目标。据我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国内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居民希望自己有理想的理财顾问,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理财咨询费。可以看出目前人们迫切需要全面专业的理财服务。因此,理财规划师这一全新的职业在我国显露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形之下,我国在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方面却出现了明显滞后的局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财政金融系在多年举办金融保险和会计专业的经验基础上,广泛听取了行业专家意见,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于2002年开办了该专业,该专业的建设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专业建设起步阶段(2002-2004年)

投资与理财专业成立于2002年,当时理财这一行业刚刚被人们知晓,我们看到了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并聘请专家论证,可以说该专业的设立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开设此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该专业设立之初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低,当时大多数人都不大了解该专业,使得在当年招生中,生源的质量低于其他专业,2002年第一期招生的21名学生大多数是第二志愿录取,而且还有降分录取的学生。二是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计划,由于该专业是新设专业,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在参照会计、金融保险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结合本专业特点,并多次征求行业专家意见,制定了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计划。三是专业定位还不是很明确,虽然在专业设立之初,我们已看到了该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但具体到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大家的认识还不是很明确统一,加之投资与理财这一行业在我国也是刚刚兴起,因此2005年的第一届毕业生虽然全部实现了就业,但专业对口率并不高。

二、专业初步发展阶段(2004-2006年)

经过几年的发展,财政金融系的专业教师对理财专业市场需求和专业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随着学院2005年教学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在“以评促建”的原则指导下,投资与理财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这个专业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把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明确地写进了教学计划,围绕专业能力开设所学的课程,这就使得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根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及学院已具备的条件,设计出了相应的实训课程,并编写了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新修订的教学计划更突出了该专业的特色,使之更贴近行业的需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即金融产品的投资分析能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及家庭理财规划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家庭理财规划能力。三是教师经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实践培训,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四是我们主动走出去,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根据本专业情况,我们多次带学生们到证券公司参观,还聘请公司的专业人员为学生现场进行证券行情分析。我们利用寒暑假,根据事先设计的主题,织组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银行、储蓄所了解当前金融机构的理财品种及收益情况,分别对各种理财产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根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来自京郊的学生较多的特点,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设计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问题调查问卷,要求学生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既能够深入实际,了解本行业实际情况,又能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此外,还通过参观国际金融博览会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也使这些相关的金融机构了解和认识了我们的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专业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摘要:地方高校金融学本科教学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本文在分析当前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详述了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后从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三方面讨论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条件建设。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和“做中学”为理念、强调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学习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1-2],以cdio模式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构建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构建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应按照培养学生个人的学术知识、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以金融业务项目为背景,对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革后的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一个围绕专业进行组织,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关于学术知识、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效果的有机体系。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学后用”,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互统一。1、以就业为导向、岗位为本位,横向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模块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模板设计可在大金融平台上,按照市场需求分为银行实践模板、投资实践模板和保险实践模板三块。对于每个模块的设置可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如银行方向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银行信贷管理”等;投资方向主要有“证券投资学”、“期货实务”、“公司金融”等;保险方向主要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对于各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以岗位为本位,按照“认识岗位———学习岗位技能———整合岗位能力———实践检验”的顺序,以岗位业务和岗位技能为出发点,按岗位划分实践学习的项目和任务,按照“岗位———任务———流程”来确立岗位能力训练内容。依此为基础“以技能为点,岗位为线,企业为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求以某一典型项目设计或工作任务中心,开展具体典型工作任务单一的技能训练,再将一个个单一技能整合为岗位任务,然后将多个岗位任务和一个个岗位的技能,按金融企业运作过程建立实战型实践教学,以模拟与实战结合的方法整合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学生人际团队合作、决策等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2、区分课堂内与课堂外、校内与校外,纵向完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纵向层面上,金融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层次。各层次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1)课堂内实践教学。课堂内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一层次,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的作用。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训教学。案例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前事先布置案例课题、学生自主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指定学生发言,组织全班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内化提升,课后学生进行书面归纳,提交书面报告。课程实训教学即根据金融专业培养要求,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与职业实践相符的实训项目,进行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2)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校园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第二层次,它是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能力为目的的科研训练和课外文体活动。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一是开展各类金融实践技能竞赛。地方高校通过举办并组织学生参加理财规划大赛、证券投资模拟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实践创新活动,以比赛带实践,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针对金融热点问题辩论,既可激发学生对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专业责任感,又可培养其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三是创办金融刊物。提供平台给学生创办自己的金融类报纸和期刊,可让学生在信息采集、采访沟通、文章写作等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人际能力。四是开展金融实务界专家讲座。定期邀请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实务专家开展讲座,可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实务动态、掌握最新金融实务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造条件。(3)校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第三层次,包括认识实习、学年实习、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这一平台是联系社会与学校的纽带,是学生技能训练的真实环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基地。

二、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金

一、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的办学积累以及对开设投资与理财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调查,发放电子调查问卷100份,回收86份,有效率为80%。调查显示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能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都有所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企业与行业专家参与度不高。

经调查在企业及行业专家是否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这一问题上与8%的高校回答没有,只有42%的高校回答有足以说明企业参与度不高。

2.实践教材的编写缺乏企业专家参与。

在“您所在学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目前使用的实践教材来源是什么”这一问题上与6%的高校回答为自行编写,只有20%的高职学校回答是由本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编写,还有13%的高职学校是和其他学校共同编写剩余11%的高职学校目前依然没有专门的实践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