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02 15:29:05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地级市以上城市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已超过60%。河北省政府对建设智慧城市十分重视,于2019年2月1日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河北省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智慧城市,并明确了建设试点和建设内容。[1]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智慧社区为主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的,而住宅小区作为社区管理的基本单元,为适应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必然需要全面开展智能化物业管理。我国一些知名的大型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发展需要,积极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开发智能化管理系统,如龙湖物业公司的“智能千丁”系统、万科的“睿物业”等,并尝试对所管辖区域实施智能化物业管理。在此次肺炎疫情的管控中,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展现出了其优越性,如通过刷脸识别系统对出入小区的人员进行精准管控,通过自动喷淋装置进行消杀等,节约了人力且管控效果好。而没有采用智能化管理的住宅小区,就只能通过单一的人力来进行疫情的防控,费时费力费成本,还不能做到精确防控。智能化物业管理的全面发展并不只是在物业管理中使用智能化技术那么简单,而是要求管理模式的根本创新,会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人力资源构成、管理成本构成的全面变革。目前,很多物业服务企业对智能化物业管理尚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转型,因此研究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中的困难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能化物业管理的含义
智能化物业管理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统一的大数据云平台将物业管理各项工作模块紧密连接起来,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房屋和设施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秩序管理、客户服务管理数据的融合,建立起高效的联动机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实现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除了传统的物业服务内容外,智能化物业管理还可以在社区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商家等主体间实现信息共享,统筹各类资源,完成在线协同办公、实现在线监管、提供在线物业服务和各类便民服务,还可以开展社区电子商务。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人力服务来满足业主的需求,而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从人力服务向技术服务转型,将实现物业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二、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的优势
较之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能最大程度、最低成本地高效率满足业主多元化需求。(一)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效率。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物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从而有效提高物业服务效率。同时,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全面采用高度自动化装备和先进的信息通信与处理设备,能全面实时监控物业项目中的房屋、环境、人流、车辆、设备运行状况,对物业服务工作如维修养护、报修维修、客户服务、便民服务能进行及时反应和有效监督,在物业管理上更加科学规范、优质高效。通过物业管理智能化信息平台还可以将物业服务企业的各类业务信息集成和共享,使企业高层管理部门清晰直观地了解物业服务企业运转状况,并监管各部门的工作,有利于优化公司的内部管理。(二)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占物业服务企业成本的65%-75%,并且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还在逐步上升。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能实现物业管理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大大节约人力资本。例如,传统的设备管理和设备运行状况监测都是靠人工现场巡查,而实行智能化物业管理后,对各种智能化设备系统实行自动监控和集中远程管理,只需在中央监控室便可了解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调节设备的运行,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保安、消防自动监控设备的使用可以减少大量一线巡视人员,自动喷淋系统可以减少一线环境养护工作人员的数量。通过减少一线工作人员的数量,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三)有效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业主满意度。首先,在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下,各项工作都在管理系统中留有记录,使得物业服务更加透明化,完全置于业主和高层管理者的监督之下,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其次,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使得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顺畅,业主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物业管理信息平台提出报修和其他服务要求,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和投诉;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快速查、记用户网上需求并及时给予答复,能有效提升业主满意度。再次,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可以共享小区周边的商业资源信息,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业主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提高业主满意度。综上所述,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物业服务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业主满意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长远来看必然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石家庄市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现状
为了解石家庄住宅物业的智能化管理现状,抽样选取石家庄各市辖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项目中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业主进行调查,对物业服务企业项目经理则采用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0份,访谈问卷20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石家庄市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现状。(一)智能化管理水平整体较低且不同项目间差距较大。整体来看,石家庄市的住宅物业项目主要以人力服务方式提供传统的物业服务,因此仍是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绝大多数的物业管理项目已经采用了一些智能化管理手段,如71.43%的物业项目使用了电子门禁系统,72.79%的项目有智能停车场,61.9%的物业管理项目使用了实时监控系统,但绿化自动喷淋装置、智能化路灯、智能化垃圾桶基本都没有配备,且电子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监控系统等系统间没有打通,数据管理混乱,尚没有形成有利用价值的大数据。不同档次小区智能化管理程度差别较大。一部分高档小区除了采用电子门禁、智能泊车、电子安防等智能化管理手段外,还有远程抄表、家庭呼叫服务、物业管理app、红外报警等装置,而一些老旧小区几乎没有智能化管理手段。总体来说,石家庄市住宅物业智能化管理水平较落后,有69%的受访者对居住小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表示不满意。(二)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在物业管理中应用较少。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需要在物业管理项目中运用集成化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各种智能化技术手段用于建筑、安防、环境、设施设备管理,逐渐实现从以人力服务为主转变为以技术服务为主。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伴随着5g商用浪潮的来袭,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探索一直在进行,物联网、云计算、bim技术、ar技术、vr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相比,石家庄市的物业管理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还较落后,尤其是较先进的云计算、bim、ar、vr等技术应用率还不高。对物业管理项目的走访调查显示,云计算在石家庄市住宅物业管理中的运用仅占到29.25%,bim技术、ar技术、vr技术的应用率为31.29%。以电子门禁为例,石家庄市虽有71.41%的住宅项目配备了电子门禁,但也只能实现刷卡进出小区,无法准确记录进出人员,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有效的出入管理。而采用更先进云计算技术的门禁系统可以具备刷脸、二维码、app、远程开门等功能,能有效记录出入人员信息。在此次肺炎疫情中,智能化门禁系统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对小区进出人员真正实现无接触有效管理。(三)物业从业人员和业主均对智能化管理模式缺乏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对石家庄各区的物业管理项目进行走访调研发现,无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还是业主,对智能化物业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应用一些智能化管理手段。如一些业主和物业工作人员认为建立了物业管理微信群就是一种智能化管理。只有19.05%的受访者了解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理解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以人力服务为主的物业管理模式,会对传统的物业管理手段进行根本性变革,是各项智能技术在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中的集成,是构成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只有从观念上彻底转变,并积极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物业管理智能化技术及智能化管理模式,才能加快住宅物业向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四)物业服务企业普遍缺乏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所需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在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关键,要求物业从业人员了解应用的各种智能化技术,并会操作智能化管理系统。在访谈中,物业管理项目经理普遍谈到目前阻碍物业服务企业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的最大障碍就是人才缺乏。无论是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的研发、使用、维护、推广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而石家庄市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即便是高价买来集成的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现有工作人员也无法有效使用。同时,企业缺乏系统的后期维护专业人员。总之,人才缺乏是智能化物业管理模式转型的最大障碍之一。
四、加快住宅物业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的对策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智能化;设计思路
1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随着城市的发展,正在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城市中交通拥堵始终是一大难题,最大限度发掘市政道路的通行潜力是市政道路智能化设计的核心目标,在这一基础上还要积极利用道路上的附属设施实现空气质量监测、交通指挥、便民服务等一系列功能,研究市政道路的智能化设计具有深远意义。
2市政道路基础工程智能化设计思路
无论是常规的市政道路工程,还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先进传感器的智慧道路,依托于钢筋混凝土、沥青等传统施工材料的基础工程始终是道路的主体结构,因而也成为智能化设计的重点内容,市政道路的基础工程涵盖了道路路基、路面、交叉路口、线路、排水设施、绿化等内容。1)道路基本参数设计道路的基本参数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设计使用年限、设计最大时速、车道数量、载重能力等一系列内容。由于是市政道路,车辆通行非常频繁,并且施工、检修、维护、改造等都要占用城市空间,对交通造成极大的不便。在设计市政道路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提高道路的设计使用年限,车道数量要满足城市在当前以及未来的交通需求,尤其是长远的需求,道路工程改造的成本非常高,并且耗时耗力,设计单位应该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判断城市未来几十年内的人口及交通变化趋势,设计出具备前瞻性的道路工程。在选用施工材料时应该优先考虑工程性能更加优异的新型道路施工材料,借此全面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各项基础参数,使其满足城市发展的长期需求[1]。2)交叉路口设计市政道路的交叉路口是车流汇集的地方,也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智能化设计中要提高交叉路口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基础参数方面要控制好交叉角度、坡度等。由于交叉路口涉及多个方向的车流,周围的建筑物有可能造成视线上的遮挡,在设计交叉路口时要适当增加建筑物和路口之间的距离,并且要结合交叉角度来设计[2]。3)线路设计充分的交通线路是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本保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家庭收入不断提升,汽车保有量逐年上涨,城市交通出行的压力进一步提升,在未来,这一情况将长期延续,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城市主城区的道路格局早已形成,无论是线路还是道路的基本参数,提升和优化的空间都较小,而城市的在不断扩张,新建城区和道路呈增长态势。在新建道路的规划中应该总结现有的经验,从密集程度、衔接方式、曲率半径等多个方面加以优化,积极运用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设计软件,开展深入的工程模拟,确定最佳参数[3]。4)排水设计根据以往的经验,传统的市政道路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周围的辅助性基础设施,如人行道,也是以传统施工材料为主来设计和建造。事实证明,这种道路工程在排水、渗水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经常在下雨天出现道路积水,并且短期内无法排除,同时也说明市场排水管道系统在雨水排放能力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缺口。在道路工程的智能化设计中,应该积极使用更加先进的排水设计理念和方法,从市政道路的工艺材料、排水方式等多个方面开展设计优化。例如,当前提倡的“海绵城市”就非常符合智能化设计的理念,因为海绵城市要求城市的基础工程尽可能使用透水材料,典型的如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这些材料中存在大量的孔隙,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并且下渗之后还能和设置在地下的雨污收集设施联通,形成有效的雨水收集。5)绿化设计市政绿化设计具备多方面的功能,绿化设施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装饰作用之外,市政道路工程配套的绿化设施还具有改善雨水蓄积功能、防止城市内涝等一系列工程。在这种设计方案的支持下,市政道路可自动化地消除排水难题,减少了人为排水的需求,这是利用科学的基础设计提高市政道路运行效率的典范。
3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智能化设计思路
3.1基于视频监控的远程监测管理系统
城市中的交通拥堵一直受到诟病,随着城市家庭购车需求的不断上升,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升高,进而导致各大城市不得不采取限号出行的管理方案,即便如此,交通拥堵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但同一时段并不是所有的路段都会拥堵。在智慧道路的建设中,提高道路交通指挥能力成为设计重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道路的信息感知能力,视频监控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监控探头可直接观察到某一具体路段的车流情况,并且通过网络通信功能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交通管理部门的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可实时显示出城市道路当前的交通大数据,哪些路段存在拥堵,哪些路段通行压力较小,在数据平台上一目了然,然后便可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向过往车辆发出拥堵预警,及时提醒其转换通行线路[4]。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路的智能化设计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大前提,各种先进的传感器是采集道路运行数据的主要手段,除了视频监控之外,还要设计噪声监控,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作为城市交通指挥的依据。实践表明,这些由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到的交通大数据显著提高了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的情况。
3.2智慧灯杆系统
灯杆是市政道路照明设施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灯杆仅仅具有照明功能,但是这些灯杆却占据着较大的城市空间,在市政道路的智能化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灯杆,将其作为载台,实现管网信息、电力信息以及通信功能的互联互通,智能灯杆将成为市政道路上智能感知终端设备,可深度获取城市中的各种基础数据,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1)通信网络智能灯杆具备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功能,因而要为其设置专门的通信网络,目前可采用4g或者5g技术实现这一目标,但从传输的容量和速度来看,5g是未来的趋势。2)智慧照明市政道路的照明需求基本上集中在夜间,城市照明系统设计要采用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因而市政道路上的智慧灯杆要实现智慧照明功能,可根据天气的明暗程度自行决定开启或者关闭,并且调节照明时的亮度。3)气象环境监测城市中的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等是长期监控的重点内容,并且道路上的机动车辆常年排放尾气,产生了大量的no2、co、so2等,这些尾气都是雾霾的主要成分。市政道路的路灯可作为监测城市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载台,每天采集pm2.5、pm10、臭氧以及二氧化氮等物质的浓度。4)视讯功能智慧灯杆上还可集成广播、一键呼救以及视频对讲等视讯功能,这些辅助设计可提高城市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求助途径,并且充分利用了智慧灯杆的载台作用,作为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灯杆设计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5]。5)智慧灯杆系统的配套设施智慧灯杆要利用光纤通信、蓄电池、防雷、直流供电及交流配电等多种技术,例如,系统中设计的多种电力技术是为了提高路灯系统的可靠性,防止电力中断造成短暂的功能失效,因而系统中设计了蓄电池。此外,为了提升路口车辆通行效率,需要使用智能交通信号代替传统交通信号灯(见图1)。
3.3电子站牌系统
市政道路上设计有一定数量的车站和站牌,市民出行时要通过站牌查询公交线路,传统的站牌展示的是静态信息,功能性非常单一,但是站牌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大,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智慧道路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这些辅助配套设施的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智慧公交电子站牌重点集成了pm2.5监测、站点视频监控、车辆状态信息展示、公交线路展示、车辆实时位置显示等一系列功能。这些功能都非常实用,以车辆实时位置信息显示功能为例,传统的公交站牌只能提供公交车辆的线路,但是乘客在等待时根本无法预判车辆当前的位置,也不知道还需要等待多久,是否要更改出行方式。在智慧化道路的设计中,站台的信息感知能力大幅提升,公交车辆上安装有定位终端,可借助卫星定位系统实时掌握其位置信息,然后再由管理后台将车辆的位置信息展示在电子站牌上,让等待的乘客一目了然地掌握车辆当前的位置信息[6]。
3.4车路协同
这一概念伴随着无人驾驶汽车而提出,国内的智慧交通采用车路协同的设计思路,这一点与西方国家强调车辆智能的思路有所区别。在车路协同的设计模式下,车辆和道路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水平,车辆是移动设施,需要从道路上的各种固定设施获取交通信息。道路作为交通信息采集的主要场地,为车辆出行提供数据方面的保障。当前无人驾驶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大规模商用暂时还无法实现,但车路协同始终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市政道路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智能化,利用视频监控、智慧路灯、电子站牌等综合采集市政道路信息。
4结语
市政道路智能化设计重在提高城市道路的信息感知能力,通过设置在道路上的视频监控系统、智慧路灯、电子站牌采集道路交通信息、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返回到管理后台,用于指挥交通,避免道路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庆苓,王军,张涛.智慧城市道路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16,27(3):48-53.
[2]周浩,杜鹏刚.市政道路工程交叉口设计思路和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149-150.
[3]宋佳宁.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j].智能城市,2020,6(24):36-37.
[4]杨明德.智慧城市路径对市政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引[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0):156-157.
[5]马拉莫,代科.基于人性化和智能化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与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06-207.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新时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
一个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同时对于居住环境的安全也更为重视。通过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合理和科学化设计,不但能够确保所有建筑用户的人身安全,同时也能够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尤其在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消防工程也必须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从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复杂性角度来讲,其主要包括预警系统、灭火系统和供水系统以及通讯系统。而各个消防系统之间要能够做到高度的配合和协调,如此才能够确保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1新时期消防工程
消防工程主要是指在现代城市建筑项目当中设立和配备的消防系统,在消防工程的建设当中,要根据火灾的特点,结合高层建筑内部结构特点进行整体消防系统的设立,要能够根据内部结构和相关标准需求设立不同的子系统。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装置、供水系统、防火分隔设施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要在系统检测到火灾隐患时发出警报,并快速将火灾隐患所在位置发控制中心,用建筑内的居民知道火灾的发生,并给予人们足够的撤退时间,避免由于撤离时间的不足而导致人身安全受到损伤。同时也能为消防救援工作指定准确的位置。自动灭火系统和供水系统主要是为火灾发生后自,避免由于消防人员无法及时赶到起火点,导致火势无法得到控制提供支持。防火分隔措施主要包括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等子系统,防止火灾蔓延,减少火灾过火面积,同时也能够阻隔火灾发生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蔓延,另外也起到隔离氧气的作用[1]。
2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优势
现代城市建筑较为密集,且高层建筑数量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极快,如果单纯一号救援人员进行控制,很难及时发现火灾起火点,也无法做到对火灾的快速扑灭,容易因灭火最佳时期的延误而导致火势得到蔓延[2]。而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操控能够快速准确,并通知消防人员由消防人员进行火灾起火点的铺面,防止火势的增长,最大程度上降低火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对居民人身安全的威胁。在新时期的消防工程当中,随着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消防系统不但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情,同时也能够根据火灾的实际情况自行进行扑灭补救,有效的降低火灾所带来的危害。
3新时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思路
新时期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融合机电系统的设计,使消防工具备现代信息化技术优势,从而实现发生火灾隐患时,能够第一时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以及数据技术快速的侦测和确定火灾隐患发生地及时开启系统控制,对火灾情况进行控制,发挥出整个建筑整体消防设备良好的作用和功能,使火灾事故隐患消弭于无形[3]。如图1所示:结合新时期特点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当中必须要能够配备现代化,灵敏度较高的感应子系统。针对现代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商业建筑的内部结构复杂性进行反应子系统的设计,最大程度上提高感应子系统的覆盖范围,并配备灵敏的火灾隐患因素感应器,例如气体检测和温度感应。在火灾来临之前,根据温度的变化和气体成分的检测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与数据库当中相应的数据进行比对,一旦超出预先设计的标准,则需要立即发出警报。其次,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子系统要能够通过智能化感应系统和方式对火灾情况作出全面的掌握,要能够在火灾来临之际为人们提供正确的逃跑路线,避免因火灾造成更大的人身安全和经济财产损失,还要能够建立科学健全的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集中控制平台中心,对建筑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进行智能化管控,通常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新钢具有脚好的报警能力,并通过自动化的反应方式对火灾情况进行掌握机电系统智能化集中控则是实现各子系统全面的控制和数据信息的处理。一旦发现火灾警情够快速做出反应,针对火灾发生地点进行消防设施和设备的启动,防止火灾的蔓延,达到快速消灭火灾的目的,如果火灾灾情过大,控制中心也能够快速联系消防部门,提高消防出警的效率。
4新时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技术架构和技术需求
4.1消防工程机电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架构。关于新时期消防工程机电系统自动化技术架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增强各个建施设备的搭配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水平,从而使得其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对火灾的情况进行精确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当火灾发生时,使得对火灾隐患的控制和消除更具针对性,最大程度上降低火灾隐患所带来的影响。在消防工程机电系统与建筑的各个系统进行整合之后,能够发挥出更具实用价值的消防作用。例如,在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能够根据建筑物的内部的电器功能进行操控,如,控制空调和排气通风管道进行封闭操作,使烟雾避免发生扩散,并有效阻断氧气助燃,最大程度上控制火灾发生蔓延,降低经济财产损失。同时将火灾报警系统与消防系统进行有效连接和联动,如此就能够使紧急逃生通道的门锁自动开启,为人们逃生打开绿色通道。另外,火灾发生时,电梯等运输系统应立即停止运行,而通过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能够使系统对火灾实际的情况以及大小和具体的分布地点进行信息的感应和数据的收集,通过分析后对安全区域进行电梯的开启,从而更快的进行人群的疏散,发挥电梯的救援功能。4.2消防工程机电智能化管理技术需求。伴随着现代智能化级联系统的应用,在消防工程机电智能化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不断加强智能化消防系统软件的设计与研发,通过现代信息化设备,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库存储技术充分落实火灾防御系统,增强及技术水平和功能水平。其次,关注和重视对软件的开发和,同时还需要加强硬件的开发,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当前,和应用和应用和应用已经逐渐实现了独立报警的效果,另外也可以结合多种类型的防火系统,并增强各类型消防系统之间的操控。再次,不断进行细化和提升火灾消防系统的结构功能设计。其一,重视警报系统的研究,通过警报系统能够实现火灾警报的及时提醒,并根据火灾灾情的严重性,第一时间通知消防部门,进而为后续救援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边界调控设计。我边界限定的设置在发生火灾引擎时,一旦超过边界设定的标准,要立即发出警报。其三,智能化诊断技术。智能化诊断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要能够有效避免系统发生故障或失误,降低假警报的发生概率,同时提高感应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其四,自我诊断调控技术。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希望能够对自身运行状况和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自我校准,起到自检的作用,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消防工程机电系统智能化的配合与管理。由于消防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系统自身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其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要能够高效的配合与协调,有效降低运行故障的发生概率。其管理系统当中,必须要能够充分结合子系统之间的不同作用,做到共同发挥防火防灾功能的发挥。例如,在进行机电系统智能化设计当中,需要增强对空调设备与通风通道、防火装置等相关系统协调应用。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可以利用空调设备,降低有毒气体和宁燕的破散。减少浓烟的相互交换,同时也能够降低室内氧气的含量,起到防火的效果。
结合上述文章内容所述,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能够增强我国消防事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促使我国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实现消防工程机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针对现代城市当中高度密集的建筑物实际,结合建筑消防安全需求,实现消防工程系统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对建筑火灾情况的监控,尽最大可能保障建筑内部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董欢欢.智能建筑的消防电气系统设计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375.
[2]楚桥桥.公路隧道机电消防系统工程建设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76.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政策法规选型问题费用问题节水意识
多年来,由于供水企业收费到入户总表而带来的收费“大锅饭”问题一直成为新闻媒体、人大、政协代表及有关领导关注的焦点,人们一直要求供水企业收费到户,国务院379号文件《物业管理条例》第45条要求:“供水企业收费到最终用户”,这表明供水企业收费到户是大势所趋。北方城市因冬季寒冷,不能把水表建在户外,需要用ic卡智能化水表把入户表的读数用信号引出户外,完成“查表收费到户”,让水表信号出户的目的是实现城市一卡通“一卡多用”的目标,为了做到既不扰民,又能保证查表收费到户和按时准确收费,改变传统的查表收费方式,变为先交费后吃水。然而在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阻力,不排除阻力,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的工程是举步维艰,要把好事办好,就必须解决以下工作:
一、出台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的政策法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不出台政策法规就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因此建设部、省、市都出台相应的政策,否则推行试点就成为空话。
从调查情况看,全国从99年开始试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各城市之所以发展迟缓,推行试点始终处于初期阶段与上级部门没有及时出台政策法规有直接关系。
**水司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已经五年多了,至今在全市92万户居民中只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4万余户,其中遇到了很大阻力。2002年工商部门查处了哈水司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提出罚款15万元,经多方说情,罚款5万元,其理由是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是好事,但是没有法律依据,属不正当竞争范畴。2003年省物价部门查处哈水司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拿出2002年省物价7号文件,把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列入“乱收费”第6项行列,并下通知,提出罚款和退款。**水司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属建设部规定的全国试点单位,就这样受到了多处查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建设部、省、市出台推行自来水智能化水表的政策、法规是当务之急,这将给落实国务院379号文件起到关键作用。
二、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选型问题
当前全国研制ic卡智能化水表的有几百家,各式各样的产品百花齐放,真假难辩,有些厂商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门子、各种渠道逼你使用,结果很不理想。如何在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时做好选型工作?
通过几年的实践,选好ic卡智能化水表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远传通讯双向控制、有线,此产品安装时比较繁杂,成本高;二是远传通讯双向控制、无线,是我们最佳选择。此产品安装简单,成本低,通讯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ic卡智能化水表综合构成,基表是干湿式结合的,数据传感器、控制阀门、电动球阀、控制电路和机具整体抗干扰性强,ic卡暂选逻辑加密,以后选用cpu,机具整体功耗小。
希望建设部、有关部门早日拿出标准,选出部颁标准的产品,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行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的关键是解决费用问题
在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的试点中,解决费用问题成为关键。有的城市提出了四点,政府出一点,产权单位出一点,供水企业出一点,居民个人出一点;还有的城市先让供水企业贷款把全部费用承担下来,试问将来还款由谁出,利息由谁拿,困难很多。**物价部门有文件“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不允许向居民用水户收费。”从现实情况看,居民用水户也不能交费,怎么办?我们认为,费用承担应分两步走:第一步,现阶段应做到三条:一是凡城市新建、在建居民房屋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应打到开发商的建房成本中;二是旧的居民用水户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应该是政府拿一部分,房屋产权单位拿一部分,供水企业拿一部分,有房屋产权的个人拿一部分;三是享受最低生活保证金的居民用水户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应由供水企业优惠。第二步,今后凡安装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应打到供水企业的成本中,安装自来水ic卡智能化水表的寿命在8年左右。第一个8年现阶段的政策可以做,第二个8年怎么办,第三个8年呢?其二,在首次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时,要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监测,费用约30元左右;其三,ic卡智能化水表每两年进行一次周检,还有养护、维修、跟踪服务等费用更多,现阶段产权单位、用水户、供水企业谁也做不到。因此今后安装ic卡智能化水表应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把费用打到供水企业的成本中,产权归供水企业,有产权就折旧,有折旧就有大修、更新、改造、养护、维修、首检、周检、跟踪服务,问题均得到解决,形成良性循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交费方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
四、推行ic卡智能化水表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5
2020年在全球经济受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减缓的背景下,“新基建”再次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和推动改革创新的有力一招。国家发改委近期对“新基建”概括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诸多的技术手段本质上都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技术手段为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硬件、软件、应用场景相结合,构建出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将城市的信息系统和服务系统打通,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升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能够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模式,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国家发改委近期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同时也明确提出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动,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打通社区末端、织密数据网格,整合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撑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基于5g、“新基建”新技术和重点任务新政策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会进一步催化“新基建”的应用落地。智慧社区拥有大量的智能设备终端,并产生海量数据,可以构建出各种适用于“新基建”的服务场景,作为城市数据融合的代表,智慧社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之下整合了居民的医、食、住、行、消的大量数据,消除了数据孤岛,优化了数据融合的资源调配,成为了“新基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代表,并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快速决策能力和社区个性化服务能力。
二、5g、“新基建”推动下智慧社区建设的新机遇
当前5g网络作为“新基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其高带宽、覆盖广、能耗低、延时低、高可靠而著称。5g网络其峰值速率将是4g网络的10倍以上,场景理想的峰值速率将达到20gbps,5g建设将会形成云、管、边、端的模式,依托边缘计算,实现社区、城市的区域化自治,使得超高清视频采集、视频实时通话、虚拟购物等得以实现。5g网络不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不仅能够提供对海量用户的支持并保障数以亿计的设备安全接入,而且能够将消费到生产的全环节、人到物的全场景覆盖,达到各种设备通过高速网络互联高效协同工作即“万物互联”的目标。智慧社区通过5g实现多元化数据采集、分析,可以更好地追踪和解决社区管理行业的诸多问题,必将有效解决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中设备、数据、体验和服务割裂的诸多问题,实现社区智能设备真正的万物互联、万物智能。5g网络不仅能够解决终端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带来的网络传输问题,而且具备超千亿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100万/km2连接数密度指标要求,同时还保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适合应用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林业等传感采集点位多、采集数据类型多、数据包数量大、数据文件小的应用场景。智慧社区的智能化是通过各式各样的物联网终端、传感器采集数据来实现的,通过5g全方位的覆盖,能够实现万物互联的采集数据传输,使得通过采集的这些数据经过人工智能技术追踪解决行业问题变为可能。“新基建”建设的推进将支撑智慧社区落地的大量物联网技术实现突破,使得以前无法实现的应用得以落地,为社区的交通、创业、健康、教育、邻里、治理、服务、建筑、低碳等诸多大场景提供信息高速公路。“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实现城市、社区数据内部融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赋能、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成为更加强大的智能引擎,有效解决社区治理综合性、复杂性、创新性问题,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方式,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
三、基于5g、“新基建”打造数字化的社区数据中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信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构件,其大量的人口数据和传感采集数据仍未充分完成汇总,形成城市大数据的有机组成,因此构建智慧化的城市首先需要完成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数字化智慧社区数据中心建立。这个数据中心将横向涵盖城市内所有社区人员的医、食、住、行、消的海量数据,涵盖社区内各类传感采集设备的采集数据,纵向实现社区与城市相关部门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便捷、即时的联动共享,让智慧社区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支撑。未来智慧社区数据中心的落地必将是在海量的多元数据、智能的算法、强大算力、安全且容量充足的存储基础之上的。当前海量、多元、异构的社区数据规范化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在此之上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仍存在瓶颈困难。5g、“新基建”的提出从根本上为城市智慧社区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手段支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诸多的技术应用不仅能够实现深层次、多元化的社区数据采集,更能够将原有的单一的社区数据采集向深度的数据挖掘、分析、研判进行跨越。当前城市社区信息数据同样面临数据标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政务、公共安全、生产、生活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以及数据与场景融合等方面无法提供标准的数据基础,同时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不足,也影响城市管理整体决策的有效性,最终也拖住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脚步。5g、“新基建”能够推动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管理服务相融合,解决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中数据体系的诸多问题。5g、“新基建”将为智慧社区数据中心的建立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服务支撑。当前海量的数据分析离不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城市中每一秒钟产生的数据大到惊人,这对网络带宽要求非常大,而且在很多城市应用场景中对数据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苛刻。这些就要求数以万计的信息节点必须实现智能化,每一节点都应具备自主智能计算、分析、处理能力,综合运用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仓库等多种数字技术,形成一张分布广且具有自学习能力的智能网络,5g、“新基建”的建设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四、基于5g、“新基建”打造多维度的社区管理平台
1.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主要是以基础设施智能化、社区治理现代化、社区管理自主化、公共便民服务多元化为目标,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提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现代化,促进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门禁、车辆抓拍、人脸抓拍、视频监控等多维的信息采集,初步建立起“人防部署到位、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先进、应急处置高效”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社区保障体系。通过完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车辆等“一标n实”数据采集来源,实现对社区实有人口、实有车辆信息的实时、精确掌控,实现对重点关注人员的动态管控。同时对各类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由从事后研判到事前预警转变,切实加强社区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为全面建成智慧城市提供了基础保障。5g、“新基建”新推动下的智慧社区建设将实现社区感知智能化,以社区信息模型为基础,集成和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的智慧社区。利用5g网络的广域覆盖和高带宽等特点,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建立传统安防采集与新感知相结合的全新的智慧社区感知系统,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社区感知系统的整合,对社区内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形成以视频监控、道闸门禁、智慧物业、智能家居、建筑温感、烟感探测、危化品监管、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为感知手段的完整感知体系,实现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能和质量。同时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管网数据、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城市地下空间数据、人口、证照数据以及社区物联网节点数据进行分类、融合、汇总后形成标准的智慧社区数据,依托智慧社区数据中心按照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以及数据安全的不同级别进行数据的按需分流推送,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5g、“新基建”推动下的智慧社区建设将实现社区管控的无痕化,社区的“感知触角”采集各个领域的海量数据,实现精准识别新来和外来人员、车辆,统一汇聚社区内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安防设备、安防力量、报警数据等信息,将社区状态以量化的形式体现给管理者,社区中的各个组织都能对社区中的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对社区中的事件有提前的预测,由此将社区内居民管理、人员出入、车辆通行、消防烟感等情况的管控从局部迟缓模糊变为全面快速准确,且过程非接触、不停留、无感知,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通过对社区从里到外的层层防护,实现可防性案件数量大幅减少,百姓更感安全。在本次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基于物联网的非接触式测温及信息采集技术手段助力社区高效安全战疫,有效解决人力参与度高、重点人员监管难、交叉感染风险大等难题,非接触式识别、自动采集和远程监控,贯穿于疫情的防、查、控、管、治等环节,有效发挥了“技防”优势。5g、“新基建”新形势下的智慧社区建设将实现政务决策精细化,将虚拟网络空间与实体物理空间融合,将城市融为一体,以数据和事件为脉络,以时空信息图层为基础,通过将社区基础设施感知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把对社区居民的治理和服务在线化。实时产生用户数据,洞悉用户需求,形成贯通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立体化运行全景图,呈现社区总体态势,解决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匮乏、协同支撑不足、重复采集录入等困扰,提升社区监测能力,以便于政府职能部门及时调整相应处置方法和政策,科学决策实现“一张图管到底”。形成“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创新”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政府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从而形成大数据驱动、多主体协同、智能化运行的智慧社区可持续发展道路。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是现代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技术主要来源于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以及国内的国民经济水平都可以从中体现出来,包括智能建筑的数量、质量等等,它必将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也必将取代古老的建筑方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生态保护最先考虑的问题。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否定现代的智能建筑依然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改正,也将会造成不少的资源浪费。正是根据这样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为科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寻求发展战略,解决问题。
1智能建筑是建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建筑工程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指通讯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和保安自动化。其中包括的系统有: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等等。尽管智能建筑包含如此的强大功能,却不被各界人士所了解,知之甚少,甚至一些人只是在追求高科技的发展,追求流行时尚,这使得智能建筑严重的偏离了轨道,它本身的功能不能被真正的利用,这样就造成的资源的浪费。因为在智能建筑还没有普及的今天,对于它的投资也是相当的大的,尤其是其高投入高风险的技术水平要求,若是不能被很好的利用,必将成为一大损失。为此,我们要对智能建筑存在一个清醒的认识,使之与我们的生活相适应,与经济水平的发展方向相适应,不能盲目的发展,而是要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2充分与国家政治相结合
在我国,智能建筑的理念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所以我国智能建筑主要更多突显出的是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和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我国政策更加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更加追求的是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这一切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各项技术也有了较高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将会成为时代的发展需求,也终究会取代古老建筑模式,成为现代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需要业内人士提高生产技术、发展并提高科技水平。同时人们的古老建筑方式的思想也应当有所改变,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问题就在于部分人员走出校门后未经设计培训,对建筑设计不够了解,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且由于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电、暖等各专业均由设计院设计,系统集成商只搞智能化设计,与各专业配合困难。同时,在建筑市场还存在诸多不足,市场规则、市场准入等原则并没有充分的利用,政府对智能建筑市场监督职责力度不够。不论智能建筑如何发展,它都必须要坚持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由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处罚力度、保护智能建筑市场不被污染,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完善监督体系,必须要做到其与政治的紧密切合。
3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4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目前,智能建筑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素质的总体水平都不高,这是当下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提高其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的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科技水平要求较高的智能建筑领域,若是缺乏相关技术人员,这必将导致智能建筑的先天不足。为此,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
5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6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①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总体来说,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智能建筑必定会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流,智能建筑取代古老建筑指日可待。大力发展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资源浪费的原则是首要前提,也依旧不能忽视。智能建筑的“明天”,值得期待。
作者:王振 单位:上海开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窦志等.建筑师与智能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智能化技术;节能减排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政府提出低碳经济。为实现节能减排,国家采取试点城市开展。而在我国能源消耗产业中,交通运输业占到很大比例,低碳交通是交通领域必然发展趋势,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分析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需求分析
当前城市交通规划中提倡低碳交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目标,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以上海交通能耗监测数据为例,2005年交通能耗为1786万吨,到2015年已经上升到3200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8.2%,节能减排形式非常严峻。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在交通规划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在交通规划中,宏观和微观方面都需要实现合理、科学的监测统计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宏观方面为实现发展目标,控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微观方面校正司机个人驾驶行为,实行绿色出行导向。但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首先,交通数据量庞大,想要得到具体能耗排放量难度较大,数据无法为宏观设计提供支持。其次现有检测体系虽然重视环保,但是缺失关键算法和参数,难以为交通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最后没有建立符合需求的本土化数据体系。
二、常见智能化技术在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城市想要实现低碳交通,需要从政策支持、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等多方面角度进行分析,文中重点分析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城市交通规划中常采用的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化红绿灯技术、能耗感知技术、高分辨率仿真技术等。
(一)常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引导出行,能够减少能源能耗[1],不少城市已经在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车辆能耗排放感知技术是当前大力发展技术之一,主要监测交通运行数据、车辆基础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监测数据还存在数据孤岛情况,并不能实现质量监控。多维感知技术以海量数据为结构基础,交叉融合各类数据,测定能耗、污染物排放等。上海从2005年开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建设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初步完成阶段目标。所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安装车载信息系统,同时在中心城区安装车辆检测设备,采集饱和度、车辆以及其他数据,提高交通信息化服务水平。智能化红绿灯是很多城市交通规划中重点设计环节,对缓解交通拥堵、实现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以交叉路口为例,常用四相位方式放行,不同相位按照顺序切换,减少缓冲警告,右转车流与人流分开设计。在设置红绿灯时,安装传感器,采集相关参数,调整放行时间周期,采用固定周期调整和时间比例调整相结合的办法,自动调整交通参数开放道路。采用智能化红绿灯技术能够减少车辆延误12.74s/辆[2],大大缩短车辆延误时间。高分辨率仿真技术解决节能减排中的微观规划和评估问题,以基础设施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评估一定范围内环境变化,在使用中还需要提高辨识度和真实性。鉴于交通数据量庞大,节能减排分析难度较大,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开始应用其中,实现微观监测数据的评估。交通规划监测体系设计中,应用此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监控。如云技术,提高了监测时效性和扩展性。北京城市交通规划中,已经利用该技术设计监测平台,采集和处理数据。城市交通规划节能减排设计中单独依靠智能化技术仍不足以达成目标,政府还需要重视低碳化运营,执行一系列排放管理政策,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的扶持,同时贯彻低碳交通战略,解决供需矛盾。
(二)交通统计监测体系设计应用分析
交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实现交通系统预测和预警,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为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规划设计中引入智能化分析技术,编制年度能源类型,并划分能耗清单,监测不同时间能耗排放变化,为重大交通政策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如北京设计了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框架,分布式采集数据,动态接收数据,对数据进行流失计算。单一的智能化技术的作用有限,规划中,需要全方位考虑,设计其他数据监测系统。北京节能减排统计和监测平台数据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平台、处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并根据车型设计不同检测系统,如公交检测分析、旅游车辆检测系统等。交通管理部门综合考虑车辆结构、排放强度和车辆数量等,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得到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同时提出发展策略,控制能耗总量。在国外驾驶行为监测基础上,设计监测-诊断-评估体系,持续监测汽车能耗,得出不同车型能耗,并根据此设计整体培训体系,应用实践发现培训后车辆百公里能耗下降7%。
三、结语
总之,城市交通规划中引入智能化技术能够逐渐实现节能减排,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建立符合本地需求的智能化监测体系,不断提高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作者:蔡蕾 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前景;智慧建筑;智慧城市
1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进行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智能建筑在智慧城市建设原则的引领下,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块、设备模型及设备管理实体等,搭建起现代建筑智能设计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式和理念,提升了建筑的适用性、节能性。
2智能建筑的相关概念
美国建筑学会首次提出了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它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为居民提供高效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发展主要围绕建筑这一平台,在建筑环境内实现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系统,最大限度地整合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方便的建筑环境。虽然起步晚,但是随着我国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建筑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晶,整体应用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尤其在公共建筑项目中已基本普及。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三个部分:通讯自动化(ca)、建筑设备自动化(ba)和办公自动化(oa)。它的系统构成包括:系统集成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五大部分。智能建筑物使用的设备一般置于系统集成中心,经建筑物综合布线连接各种终端设备,后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给出相应控制策略,再经通讯终端或控制终端给出相应控制对象的反应,使建筑物达到一定的智能水平,从而形成建筑物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1]。
3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3.1智能建筑助力节能减排
在我国,由于智能建筑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相吻合,所以我国智能建筑主要体现节能环保、实用,及可持续发展等特征,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我国更重视节能减排,更重视智能建筑的高效节能。
3.2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尚需解决若干问题,从基础功能上看,智能化已进入普及阶段。在国内各大中城市,新办公大楼、商业大楼等已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即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准配置。但智能建筑在国内的使用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系统稳定性差,功能实现率低,智能水平参差不齐,成为智能建筑屡次被诟病的问题。近年来,智能集成设计在智能建筑行业中逐渐兴起。简言之,智能建筑一体化,就是把复杂的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到一起,达到标准统一,施工方法统一。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2]。
3.3智能化人才短缺
虽然建筑设计院人员、专业配套全面,但是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水,电,暖五大核心传统专业,能够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才较为缺乏。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人员主要集中在智能系统集成厂商,他们对智能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技术都比较了解,对设备和产品也比较熟悉。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这部分人毕业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培训,对建筑设计缺乏了解,施工图设计质量较差。而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水、电、暖气等专业都是由设计院设计的,系统集成商只做智能化设计,与设计院协同设计能力较差。
4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4.1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构建智慧建筑
建筑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建筑向智慧城市的升级融合。伴随着新生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新四化的演进,尤其是以新型城市化为目标的指引下,要克服城市化带来的种种“城市病”,智慧城市建设势在必行。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建筑,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必须将其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去,这是未来智能建筑发展的大趋势。对智能建筑的融入,应从智能建筑体系结构的确定,设计理念的更新,标准和规范的完善,b/s接入模式的建立,集成融合平台的建立,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建立,嵌入式控制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来考虑[3]。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水平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建筑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需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推动建筑由智能化向智慧化升级,“智慧建筑”是顺应建筑理念和实践必然方向。当前对智慧建筑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无明确统一的概念和定义,智慧建筑并非对建筑进行简单的修饰,是建筑技术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变革下,建筑业引入新技术,满足新需求的必经之路。
4.2智慧建筑关键技术
随着计算机、自控、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势头正猛的it新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bim、ai等,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建筑向智慧建筑的转型升级,为智慧建筑的实现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4.2.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智能关联,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将射频识别装置、红外传感器、gps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使所有能被独立定位的物体连接成为一个网络。物联网的本质是将it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结合,实现物物联接,旨在实时、动态、智慧地管理和控制,这一特点与智慧建筑的内在需求相吻合。要想对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建筑的自我“智慧”管控,就需要获取建筑生态的相关信息,而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建筑生态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决策的重要技术基础。4.2.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计算技术,通过它,计算机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获取算力和软硬件资源。“云”是由大量计算机和移动终端所构成,它可以提供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随着智慧建筑的发展,未来的建筑中将会布满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这些设备会不间断采集庞大的数据,如要从这海量的数据中心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普通的计算方式远远无法满足要求。这就需要通过云计算超强的计算能力,加速数据处理,提高应用服务的层次和质量,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4.2.3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描述了新一代的技术和架构体系,通过高速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效数据。大数据的特征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多样,生成速度快,智慧建筑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时感知建筑物发出的各种信号,这些数据是复杂多变的,需要进行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而智慧建筑要想成为经验丰富的“智者”,大数据技术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4.2.4bim技术bim技术是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的基石。在施工阶段,透过bim技术,有利于建构精准的沟通机制、保证高效率的建筑团队协同作业,比如,可使用bim促成机电设备与建筑结构的精密整合。另外,智慧建筑除了需要精确系统的施工,更需要可靠的系统维运,从业者最怕的就是众多信息在维运过程中出现缺失,而bim最大的特点,便在于让数据随时链接到可视化模型,确保信息永不缺失。4.2.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主要研究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对人类智能活动进行模拟和扩展。智慧建筑是一种被智能控制的生态系统,它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建筑。智慧建筑的关键在于建筑的智慧化,即具有类似人的知觉、记忆和思考的能力,具有自己的“脑”,能够控制和自动调节建筑中的各种感知设备,能够在建筑遇到突发情况时,具有分析和判断的智慧决策能力[5]。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化、智慧化的生活方式成为民心所向。随着ai、大数据、iot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智能建筑必将走向智慧建筑,以绿色环保、安全高效、以人为本为原则,打造更加透明高效、精准精细、绿色低碳的建筑感知系统,助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连营,王理.建筑行业智慧建筑技术路线图研究[j].建筑科学,2016,32(5):121-125.
[2]项颢,沈洁,贾琨.智慧建筑的发展趋势及与智慧城市的关系[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44-47.
[3]赵淑旗.智能建筑设计与智能建筑发展前景[j].智能城市,2020,6(13):45-46.
[4]邹洪涛.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筑综合运用策略[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5):75-76.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
目前许多城市已进入垃圾围城的阶段,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要使生活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垃圾进行治理,城市要健康发展,首先要处理好垃圾,实现循环经济发展,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应从垃圾的源头着手,对垃圾进行分类,这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笔者站在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详细分析了智能分类实施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存在的不足之处
1.1垃圾产生量在5年之内呈持续上升
根据中国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2019年,全国生活垃圾的清运总量分别是16395~24206万t(详见图1),从图表数据我们能够明显看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呈现整年逐年增多的情况,导致城市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中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已经处于4.2kg左右,而超过这个数据的有13个城市,其中沿海地区垃圾生产量较高。由此可见,城市人口上涨越来越大,垃圾的排放量也开始不断扩张。
1.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上升,垃圾处理能力也应当紧随其后。但是通过数据调查显示,由于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限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也开始越来越有压力。垃圾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填埋,焚烧以及堆肥,但是垃圾越来越多,三种处理能力远远不足,长期下去,城市可能会被垃圾包围,这也是现阶段城市面临的重要压力之一。
1.3传统分类设施比较落后,阻碍了垃圾回收利用
现阶段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出现,并且应用到了各个行业,在垃圾分类行业,也有很多厂商已经结合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投入到了垃圾分类的设备中。人们也在努力通过大数据平台管理垃圾源头的分类,但是这些智能设备并没有在全国推广,而且这些设备也无法跟上人们生活的脚步,不能精细地判断垃圾是否分类到位。简单来讲就是垃圾桶没有办法对是谁扔的垃圾进行分类,也没有办法判断是谁没有将垃圾分类,这些就增加了二次分拣的成本,更加阻碍了回收利用率。中国2006年~2015年,垃圾回收利用率仅提升了5%,从侧面看出这些能力远远不足,离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率达到35%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2.循环经济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实施的具体方法
垃圾分类应该按照五个阶段走(见图2),第一阶段是宣传。第二阶段是政府干预。第三阶段是市场化路线。第四阶段是将垃圾分类变成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阶段是垃圾分类最终走向智能化。而这五个阶段是紧密相连,不能独立分开的。
2.1将设备分类进行细化,为智能化分类提供基础
垃圾分类模式的一种新型方式就是智能化分类,这也是将来垃圾分类的必然趋势。在传统垃圾分类中,很多居民有着较高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但是这种要求并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做法。而如果实行智能化的分类,不仅能够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还能够真正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这就要求有城市相关部门首先要对设备进行细致分类,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分类垃圾。细分类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垃圾分类设备进行分开,即某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是专门回收可回收利用废旧物,然后将垃圾分成玻璃,易拉罐和塑料,金属,织物,纸类,电池,灯管灯泡,药片等多种项目,而另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则主要区分厨余和其他垃圾。分类更细之后,居民在投放垃圾的时候更容易操作。当垃圾箱满载之后,智能回收机就可以通过后台进行清运,这样一来不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状况。
2.2针对性地对居民设立奖励机制,提高居民积极性
垃圾回收和分类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居民投放垃圾的情况设立奖励机制,来提高大家的参与性,并且做到智能分类。比如居民可以下载app软件,将废弃物如旧电池,旧衣物,玻璃瓶等分类处理后,兑换积分进入居民的个人账户作为奖励。积分可以兑换日常用品,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兴趣。当然,奖励机制并不是主要路线,只是辅助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的措施。由于城市人口流动较多,使用积分兑换并没有明显的效果,比如有的居民只是暂住在此,没有责任感。另外,一些年轻人忙于工作,无暇关注这些奖励机制。针对这样的现象,社区应当对社区住户进行基本的了解,然后通过大数据平台及时更新奖励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做到位。在垃圾分类的处理、清运、回收等各个环节充分渗透循环经济理念,将垃圾分类与循环经济充分融合到一起,借助循环经济的指导优势,有效解决垃圾污染问题,顺利实现循环经济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3特色的分类设备可以有效解决归类错误的问题
在城市投放的生活垃圾中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但是回收垃圾并不是每天都有,厨余垃圾又有着容易腐烂,产生恶臭的弊端,因此快速解决厨余垃圾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福建省内2018年不论城市或者农村,每家每户都配置了相应的二维码,人们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时候,利用二维码。一是该智能回收机只有收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功能。二是在该智能回收机中配备专业设备,检验是否按要求分类,比如如果分类正确,则吐出处理垃圾。如果分类错误,那么投放者需要重新整理。三是分类正确后,后台的app可以返还用户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的数量,可以兑换户主的信用度,生活用品等,这样一来能够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流动人口也会有一个归属感。
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建设
3.1分类支持模块
可以将垃圾段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蓝色的垃圾袋是厨余垃圾袋,绿色的垃圾袋是其他生活垃圾袋,不同类型的垃圾袋都有对应的垃圾箱,包括蓝色的厨余垃圾箱以及绿色的生活垃圾箱。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基础的垃圾回收系统,在物业上保持用户社区管理垃圾处理设备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储存客人编码信息的id卡人工智能体系,能够识别不同住户的生活行为,从而方便社区管理工作,并计算不同住户的物业费用。
3.2分类处理模块
在垃圾箱当中安装信息设备采集系统,并且完成初步的整合工作,提高垃圾箱分类处理模块的使用效率,在其系统当中利用gprs网络将收集的数据以及信息输送到信息处理中心。分类处理模块的主要作用是进行信息的采集以及传输信息传递的内容,包括垃圾的重量以及用户的编号等等。用户在投放垃圾时利用rfid读写器对其id卡进行读取之后,确定数据验证身份,通过验证之后,垃圾箱盖就会自动打开,而在投放垃圾结束之后就会自动关闭。只是垃圾箱的底部传感器就可以迅速确定垃圾的重量,并且利用gps设备将其坐标信息和数据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
3.3清运模块
垃圾清运车可以分为干垃圾回收车辆以及是垃圾回收车辆,在进行垃圾回收的过程当中,不同类型的车辆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回收,进入到中转站之后,中转站的数据库就会对车辆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登记和管理登记的信息包括车辆的车票号,驾驶员以及车辆等吨位等等。在垃圾车离开中转站之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车辆的信息,并且准确记录车辆行驶的时间为车辆分配它具体的目的地以及路线,包括车辆回收的垃圾信息等等。车辆在进行垃圾回收时,必须要按照系统既定的路线进行回收工作在垃圾车将装满之后再回到中转站,此时中转站的智能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车辆,并且将其驶回时间等信息记录下来,同时对车辆的重量进行确定。小区的垃圾回收区域需要设置分类收集站,对小区内的垃圾进行分类集中。垃圾收集站需要分为处于垃圾收集站以及生活垃圾收集站,利用密闭式的瓶体结构或者箱体结构装载垃圾,这样可以整体提高垃圾运输的便利性,而且也不会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
3.4数据中心
用户的数据信息经过系统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之后,小区的系统就可以及时向物业反馈信息的分析结果,并且结合辅助信息中心进行垃圾的清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利用汇总分类支持模块以及清运模块传输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之后就可以对用户的物业费进行确定。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中心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可以极大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效率,保证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结语
要想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就是首要问题。相关人士应当联合国家环保局,认真出台各项措施,通过各种奖惩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另外,城市的垃圾分类设备也应当一应俱全,确保每个居民区都能够实现全覆盖。这样一来,人们才能真正将垃圾进行分类,每个人也都开始投入到环境保护中,这样一来更能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最终促进国民素质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彩虹.基于循环经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04):59-62.
[2]基于循环经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的策略探讨[j].电子世界,2019(19):54-55.
[3]骆毅力,骆的,邓志宏,等.一种城市生活垃圾智能化分类收集处理装置及方法,cn111301888a[p].2020.
城市智能化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亮化;照明设计;智能化;节能环保
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属于系统性工作,包含了诸多设计内容。例如,景观绿化、道路桥梁和建筑楼宇亮化照明等,设计区域不同,使用载体不同,具体的照明设计理念、要求和方法等也会有所不同。受我国节能降耗政策的影响,当前城市亮化照明设计正在向环保型、节能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提高照明设施的节能效果,诸多城市在亮化照明设计方面选择使用智能技术和控制系统等,不仅可以点亮城市黑夜,还可以避免部分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
1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内容
1.1照明方式信息化时代,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当中。当前,在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期间亮化照明方式多采用智慧系统,与此同时,城市景观园林的亮化照明采用多功能合一型智慧型灯杆,降低了城市建设成本,智能化水平较高,属于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的重要表现。新型智慧灯杆属于智慧城市新型基础建设设施,主要是在传统照明功能基础上将多种先进功能融为一体。例如,紧急呼叫、led信息、公共广播、环境监测、新能源充电桩、视频监控和交通信号灯等,其综合性较强,且功能较为丰富。在城市亮化照明中的应用时,需要市政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做好沟通,同时还需要科学选择智能路灯,在确保照明亮度的同时注意灯杆形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1.2照明光源我国提倡节能、降耗和减排,为响应国家政策,城市亮化照明设计需要向绿色环保和节能化方向转变。如今,我国电力资源应用紧张,为减少能源资源消耗,节能照明灯具应运而生,且逐渐成为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中的应用主流,诸多照明灯具的设计和生产兼具节能、环保和高效等特点。在照明光源的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节能降耗。例如公共场所照明光源的设计,因其对于光源的设计要求较高,设计人员可以设计高光效、长寿命和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常用的照明光源有高压钠灯、大功率led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如若有位置需要进行特殊光源设计,设计人员可以使用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其具有还原建筑本色的特点。此外,大功率led灯设计样式较为丰富,且节能效果较为明显。
1.3灯具布设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中照明灯具的选择和布设位置十分重要,为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发展号召,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在灯具布设和选择方面应该注重绿色环保。为此,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光污染的防治,尤其是公共区域的城市亮化照明设计需要进行有效规避。例如在对建筑体立面亮化照明进行设计时,应设计隐藏式灯具,利用泛光实现亮化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削弱强光,还可以减少光污染。另外,在市政道路照明设计方面,需要采取防眩光措施,灯具布设位置不宜在强眩光角度范围内,且优选截光型灯具,在降低光源亮度的同时,增大发光面积,增加背景亮肤冲度等,同时还需要防作者简介:张旭,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设计。止反光产生的眩光,以此强化灯具布设选择的科学性。
2城市亮化照明智能化控制技术
2.1时控时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方便、价格低廉和直观,具体可以分为手动与自动两种控制方式。自动模式下,每日的开关时间段可以进行细化,具体可以细化至分钟。另外,其可控制阻性负载能够负载的最大电流为25a,且部分型号的控制需要同时使用两路或三路进行负载,例如家用液晶电视,其时钟控制模块的耗电小于5w[1]。另外,控制开关一般都会自带充电电池,电压为1.5v,此种电压即便是在断电的情况下,计时也不容易受影响,且原有的控制程序设定也不会出现丢失问题。此种控制方式如若应用于城市街道亮化照明设计当中,易受自然因素影响,例如雷雨天气,控制开关容易损坏。
2.2三遥控三遥控的实现需要多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具有远程监控功能,可以对照明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故障隐患等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城市亮化照明系统运行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具有节约各类资源的优势。首先,在遥测方面,可以实时或定时对各回路灯具电压、电流和亮灯率等进行监测,还可以对终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管与反馈,具体的监控信息包括电压电流、开关灯时间和功率等;其次,在遥控方面,针对于各回路灯的开关,监控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远程遥控,同时还可以依据季节变化调整路灯开关时间[2];最后,在遥信方面,主要是指对故障信息、回路开关状态信息和监控终端设备传出的报警信息等进行处理与分类。
2.3终端智能控终端智能控制装置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提高了亮化照明设计的智能化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智能化发展。此外,还有助于能源资源的节约,减少照明运营及维修成本。该控制装置应用特点如下:(1)网络化。该装置控制系统的范围较大,且日常运行需要在联网和各类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控制信息交换和通信功能。(2)集成性。该装置可集成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3)便捷化。该装置能够将信息转变为图形,不仅信息查看更加直观,且相关系统操作简便。(4)智能化。该装置可以自动收集、分析、整理和反馈相关信息等。
3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策略
3.1降低能耗,美化城市当前,国内部分省市亮化照明设计较为先进,不仅设计效果良好,且智能化水平较高,同时还节能环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省市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方面应用了太阳能技术,白天吸收太阳能量并进行储存,晚上路灯亮起的电力主要来自于白天储存的太阳能,此种方式不仅绿色环保,还可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路灯使用率的同时延长了路灯的使用寿命。此外,部分省市在景观照明设计方面应用了智能化系统,例如西安市,构建了gprs无线景观灯集中控制系统,该系统中的gprs无线通信属于智能化控制技术,不仅具有照明、防盗等作用,还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的效用,有助于城市景观照明集成化控制目标的实现[3]。
3.2优化设计,照亮道路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点亮夜空,并为夜间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针对设计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设计人员可以使用vxworks嵌入式操作,其具有实时监控和信息传输与共享的功能,有助于城市照明设计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该操作具有分析与处理信息、提高照明系统设计效率,以及避免资源浪费等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可以提高照明设计的专业化水平。除此之外,multisim10.0软件在城市路灯照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智能化水平、科学调整原有路灯构造,加之其操作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有助于照明设计的优化,改善城市道路原有照明条件,增加道路照明亮度。
3.3合理布设,满足需求在特殊的设计环境下,灯具的选择和位置布设比照明光源的设计更加重要。首先,灯具的选择需要与设计环境相协调,且灯具的布设位置需要具有规范性,且布设现场所有灯具位置的布设需要具有统一性,既要凸显局部景观特色,又不能破坏城市环境整体照明设计的氛围感;其次,具体灯具位置的布设需要设计人员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现场环境条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灯具光度和光源效果等,尽可能在保证布设位置不具有阻碍性,同时照明效果能够充分发挥;最后,设计人员需要在注重整体规划的情况下,科学完成分区设计,布设环境不同,灯具布设位置和排列形式等也要有所不同[4]。
4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要点
4.1优化设计理念城市亮化照明设计包含诸多内容,优秀的照明设计在照亮城市的同时还能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为此,在智能化时代,设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注重智能化应用的同时,还需要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总结设计经验,不断对自身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等进行优化与改进[5]。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因城市亮化照明设计的特点较为明显,不仅是当地城市观光特色,还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代表。例如,兰州黄河楼,如今已是甘肃省的标志性建筑,其亮化照明设计不仅产生了品牌效应,还提高了甘肃省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另外,该建筑在亮化照明方面的设计独具特色,利用灯光设计向世人展示了“兰州蓝”,寓意着全市上下守护碧水蓝天的信心,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夜间观楼创造良好条件,还能重点体现出全市党员干部坚定垂范清廉兰州,共建政治生态“兰州蓝”的决心。
4.2明确以人为本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空间,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便利。为此,实际的设计与智能化应用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为满足人们夜生活对照明的需求,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需要具有人性化特点,在保障照明用电安全的情况下,注重照明灯光设计的丰富性和层次化等,利用科学的灯光设计调节人们心情,适当缓解人们精神压力。例如暗光设计可以安稳人心,使人逐渐放松;而强光设计具有一定振奋人心的作用,可以刺激神经使人亢奋。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逐步发展,照明设计的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有些照明设计可以依据人的心情变换灯光颜色[6]。
4.3强化设计细节强化照明设计细节,可以减少实际与设计之间的偏差。为提高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质量,设计细节的强化需要设计人员优先对设计现场环境进行勘察,且需要具备专业的设计知识,了解光源灯具照明系统应用原理,并在充分了解业主需求的情况下,科学制订设计方案。在设计前期,设计人员需要全方面的收集各类资料,随后依据业主设计要求制订设计方案。在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对设计现场环境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对设计图纸内容了如指掌,合理利用现场文化元素,逐步优化设计方案,有助于亮化照明设计的精准定位。在实操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对设计细节的把控。例如,照明灯具形状的选择,如若设计现场环境氛围较为庄重与严肃,则照明灯具不适合选择可爱型或异型灯具;如若某位置不适合布设常规灯具,则设计人员可以考虑定制特殊的灯具。
5结束语
在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且具体设计包含众多内容,设计人员既需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需要保证设计的美观性和舒适性等,具体设计需要以人为本,重在提升城市亮化照明服务质量。在城市亮化照明设计与智能化应用中,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照明灯具,同时还需要科学选择照明光源和布设位置等。在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的情况下,逐步优化设计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化照明设计细节。
参考文献
[1]王业篷.浅谈智能照明技术在地铁照明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21(6):121-122.
[2]刘小红,童琳,刘玉军,等.基于城市视角的夜景照明建设光文化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4):33-37.
[3]王正建,朱海军,刘辉.智能化库区远程控制照明系统设计应用研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22,38(3):67-68.
[4]薛凯文.智能照明系统在城市景观亮化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2):169-171.
[5]曾远帆,邹媛,覃金海.智能化陶瓷灯具的研究与应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11):62-6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全过程研究 2023-04-28 09:20:24
城市水环境改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3-24 16:27:53
智能建造技术城市更新探索 2023-03-22 17:49:02
新时期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 2023-03-21 17:38:41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探讨 2023-01-18 09:28:36
智慧城市三维地下管网研究 2023-01-16 09: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