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13 17:56:49

高校预算管理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1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形式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财务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决策、调节和目标控制,主要包括预算调整、编制、执行、分析和评价等方面。在实现高校办学目标的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1.明确工作目标,协调各部门关系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对办学方针的定量反映,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的价值尺度编制相应的办学计划,能够规定高校在某一时期的总目标和各部门的具体财务目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让各部门更为直观地了解本部门业务活动与高校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发展方向,从而由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推进高校总体目标的实现进程,而且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将高校的各方面工作统一纳入计划中,各部门能够根据各自的工作方向与其他部门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得各部门的工作达到最优化。

2.高校管理制度化

通过确立相应的指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监督和考核各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从而明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标准通过实施奖惩制度和业绩考核,能大幅度地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通过制度对高校员工进行激励和控制。对于各部门及员工的日常活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也进行了相应规范,加强高校办学活动的制度保障,消除了随意更改指令、随意变换活动的现象,使高校内部逐渐形成制度管理的习惯。

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1.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规定在制订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科学论证,资金的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如在目前办学经费中,高校财务预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年度的收支基数,这使得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与实际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制约了事业发展布局的调整,也打乱了高校的财务预算支出结构,降低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缺少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保障,在财务预算拟定的过程中,高校往往会缺乏长短期目标的整合思想,导致规划缺乏远见,很难充分发挥出高校财务预算的资源配置功能。

2.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所以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通常只按照上级的拨款计划进行分配。这种管理模式过于单一,缺少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虑,只重视资金的拨付,缺少全局性和统一性的财务预算,使得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缺少连续性、科学性和统一性。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策略

1.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程度决定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反映出高校财务的宏观调控水平。因此,高校应当转变传统的观念,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推进我国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与制度化进程。各类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原则与程序,规定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内容,从而强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系统性,使得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一、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及作用

预算管理是指各经济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发展趋势,对未来的收支给予充分的评估、预测、筹划,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将实际收支与预算对比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管理者改善和调整经营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内外各经济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民办高校也一样,预算管理对其发挥着更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一)预算管理有利于民办高校规避风险。预算编制是一个规划分析的过程,它要分析过去一年高校的收支、运行情况,并结合下一年的发展规划来进行。在编制过程中,高校决策层会考虑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可以在未产生影响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规避;同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高校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的客观分析判断,面对不利因素及时作出反应,迅速调整及完善,确保预算得到有效执行,从而使预算决策更具科学性。(二)预算管理有助于民办高校开源。节流,实现股东投资回报的利益最大化民办高校由于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对财务资源的安排上往往相对被动,这要求学校必须有着合理安排资源、确认投资回报的清醒头脑。由此说来,民办高校就不容忽视预算管理在当中所起到的作用。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模型,管理人员会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并结合内外部环境编制预算,确定投资规模,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为需要的地方,从而高效地使用财务资源,并对其进行最佳的安排和使用,避免资金浪费和低效使用。

二、民办高校目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相对简单。由于高校的运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相对狭窄,并且这些业务年复一年,反复运作,因此增量预算法成为一种被民办高校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而其他方法很少被采纳。顾名思义,增量预算就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增减调整。这样简单编制的预算,容易造成高校预算的冗余与浪费。(二)缺少长期预算编制计划。投资要有投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评估、分析、规划、立项、执行等多个程序。作为教育投资的民办高校也一样,需要有一个长期投资计划,这里面就包括预算按排,预算编制等。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第一要务,它要体现民办高校的投资规模,与民办高校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因此预算编制对民办高校来讲十分重要。可是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并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在预算编制上存在目标短视问题,即重视目前(一年内)预算目标,而忽视了远期的发展,或者短期目标没有配合长期目标进行,从而造成高校的发展方向不清,误导高校管理层的决策行为,最终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三)预算不够严肃,预算目标、责任没有落实。预算管理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它一经学校最高决策管理层审核同意就必须严格执行。可在实际工作中,预算被随意调整的情况颇为普遍,同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极少对它进行跟踪监督。在资金使用上,有些部门领导不按预算规划使用资金,列项的没支出,没列项的反而支出了,另外超支预支现象也时有发生,总的说来预算执行不严肃,预算作用不明显,责任不到位。

三、完善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灵活预算编制方法。各种预算编制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民办高校来说各种方法可灵活应用,从而使编制的预算更适合于自己。例如:对于学校历年产生的底蕴性业务,可使用增量预算编制法,在上期决算基础上结合当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对于以前年度未有的新增业务,可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二)结合自身战略发展目标合理编制预算计划。民办高校的预算目标的制定应站在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将学校自身的发展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的资金有一个的合理规划。民办高校的预算目标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目标来确定,根据保障各项目标顺利完成的预算标准合理来确定资金投入,从而做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民办高校的预算编制要领导重视、上下配合、全员参与。1先由各院系、行政科室等预算中心根据业务发展规划提出自己的预算目标。2财务部门汇总整理后报高校决策管理层,供其决策参考。3高校决策管理层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整体形势,决定学校预算目标规模。4财务部门根据学校预算目标规模,以及工作的轻重缓急,把预算指标分解到各院系、行政科室等预算中心。5各院系、行政科室根据财务部门给的预算指标,根据本单位的情况,重新修正本部门的预算,并再上报财务部门。6财务部门重新汇总并生成学校的总体预算后报高校决策管理层予以批准执行。(三)建立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监督机制,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制执行预算要责任落实,执行过程要加以监督,执行结果要给予分析评估考核。这道理很简单,如没有则难以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也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1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制。预算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预算一经高校决策管理层同意通过,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高校要将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院系、行政科室以及相关负责人身上。让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预算工作正常开展。2建立预算执行考核监督机制。首先高校内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督审计,要着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给予监督,特别是预算的追加调整程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财务部门甚至高校领导给予严肃处理。其次高校要建立一套切合实际可行的预算考核制度,将预算执行结果与各院系、行政科室的年度考核挂钩,与各院系、行政科室的领导政绩考核、升迁挂钩,奖优罚劣,促使预算执行到位。3配套预算执行分析制度(事中、事后)。预算执行过程中,每月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分析热点,反馈给各预算中心,引起必要的重视,以便在余后执行中更为准确。在预算年度末,高校财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整体考核分析,结合往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本年度预算执行总体环境,进行认真分析,查漏补缺。如发现问题要查明详细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以挖掘预算管理的潜力,从而更好的开展以后年度的预算管理工作。

四、结论

总之,民办高校想要在当前复杂的高等教育竞争的环境中得到生存并健康发展,就必须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同时加以实行以教学为主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严谨的预算管理,促进民办高校内树立预算要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的观念,从而在学校运行管理中提高预算执行力,确保民办高校的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管理层应清楚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各预算中心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为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精神动力,从而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根基。

作者:叶喜 单位: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小兰.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3

财务预算管理,属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财务预算,属于一种社会公共事业,但其不具备营利性,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政策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政策的统一。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即相关机构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在明确当前高校发展前景与目标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收支计划。另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还含有后期绩效评价内容,可以从根本上配置和优化内部财务资源,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问题分析

(一)体制不健全。高校要想有效地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有足够规范而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其属于一种制度保障。如今,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针对高校财务预算,提出了“收支平衡、防止赤字预算”的规定与要求。但还存在很多高校,没有强调高校财务科学预算工作,也没有建立健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资金随意使用。虽然有些高校建立了财务预算制度,但相应人员的参与度较低,不具备正确的接受预算约束的观念,盲目追加预算。甚至在一部分高校当中,已经开始出现财务赤字。(二)预算意识弱,浪费问题突出。当前高校的内部经费往往都来自于财政拨款,进而产生“有事找财政要钱”的错误观点,高校财务预算意识比较弱,且存在随意开支的问题。当代高校在确保一定的人员支出之外,还存在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财务预算制度是无法得到顺利执行的,管理水平会明显降低,阻碍各种工作的有效落实。(三)忽视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在高校财务预算过程中,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是比较重要的,通过财务预算执行分析,能全面了解高校财务预算制定情况,进而做好情况评估工作。但在当前的一部分高校当中,往往只强调财务预算指标使用,忽视了财务使用绩效评价,无法明确可以节约的资金,这样也会增加高校财务预算支出。(四)监督体制不健全。高校财务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点,也是高校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很多高校都没有重视这项工作,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财务预算监督机制,导致财务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出现。(五)队伍业务素质低。要想确保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制定,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足够高的人才队伍很重要,其是基础人才资源保障。但是,当前的很多高校都只重视内部建设发展,忽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因此也缺乏足够专业的财务预算人才队伍,甚至很多预算人员并不了解日常账务处理工作,不熟悉财务审计等业务,无法真正发挥好财务预算职责,导致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低下。

三、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分析

(一)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需注意的问题。1、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结合现代化的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应当把高校财务预算目标分成多个维度,不仅有财务维度和运作维度,还有顾客维度和发展维度。必须细化到每个维度上,并结合不同高校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取核心绩效指标。这里,提取出来的核心绩效指标,属于对应层次的核心点。因此,只有确保核心绩效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才能真正体现出相应的层次,反映高校实际预算运行绩效的情况。通过选取和应用核心绩效指标,并合理地衡量预算执行结果,能最终形成系统化的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针对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说,不但含有高校财务效益评价内容,还包括非财务效益评价内容。所以,不同指标所对应的量纲都是有差异的,无法直接得出最终评价结果,应当具体结合评价指标的定量化或定性化,选用相应合理的处理方法,实现无量纲有效转化。高校财务预算定性指标的无量纲化的主体是评价人员,评价依据是个人经验、标准判断与评价方法,最终明确评价指标达到的等级,进而结合等级参数与指标权术,得出最终结果,这是所谓的综合分析评价法。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需要创建计算模型,需要运用计算公式,需要进行指标实际数值的标准化计算,最终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分数。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功效系数法。3、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考核,要针对不同的维度,以及其相对应的重要性,得出估计结果,即所谓的权重计算。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反映了其在整体考核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运用变异系数法,在做好无量纲化指标处理工作后,结合标准计算公式得出了最终的均值与标准差,得出了评价指标权数公式:wj=。4、建立评价模型。本文建立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模型为:f=但在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高校部门,必须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不同高校、不同部门对应的发展战略是有差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财务收支结构也不同,如果不选用合适的绩效评价标准模型,反而会得出一些与战略违背的信息,降低评价活动开展效率。因此,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目标与职能,选取相应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制作适合自身发展的平衡计分卡。这样不仅遵循了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还能得出足够精准的绩效评价结果。(二)完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的对策分析。1、加大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力度。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各种财务预算活动开展所耗费的资源以及经费,是否与预算目标相一致。因此,高校必须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标准、数据计算标准,并依据标准预算管理的需求与要求,创建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财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为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成本核算提供正确而全面的信息,明确高校财务报告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奖惩制度等,为后期落实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2、建立健全信息传递机制。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其实就是不同部门人员之间有效交流与协调合作的过程。在该预算执行当中,高校财务机构人员应创建出一个专门的上下联动的资料传递与反馈系统,这个系统从决策层,一直贯穿到下面的各个部门层,能够起到财务监管的作用。高等院校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财务预算执行信息传递反馈系统,加强对不同部门人员财务预算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切实明确资金流向。与此同时,还能依据不同部门的财务预算执行进度,创建内部信息共享网络,进而做出合理的决定,确保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落实。3、完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第一,完善长期投入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如今,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基建项目。但是,当前很多高校都未针对这些基建项目,建立相应完善的财务预算评价体系。在多种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评价体系中,长期投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从整体分析的角度建立出来的,能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第二,完善科研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我国高校,属于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对应的研发决策与研发资金,往往都是由最高管理部门制定的。只要计算好研发总费用之后,相应的科研负责人等就要在全面规划的范畴内,做好各个科研题目的资金预算工作,明确各个时期的科研成果。第三,完善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在当前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当中,不能再继续应用传统式的评价方法与预算控制方法,必须对财务预算管理与评价方法进行革新。要在加强之前集权式预算评价控制的基础上,把具体权利分配到下面的各个部门中,赋予各个部门人员相应的预算执行与管理权责,督促每位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认真工作,优化绩效评价结果。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的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当中,还存在一系列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必须不断地创新与完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作者:郁春兰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克岗.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中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0)

[2]孙晓琳.高校财务预算执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会计师,2013(14)

[3]童小玲.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6(5)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单元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控制系统不健全.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流行,数字校园、智慧校园逐渐受到高校重视,然而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财务预算系统。预算编制、审核、执行、控制、评价和报告等环节均未实现信息化。预算系统不健全带来预算管理的很多问题;首先,预算编制工作量大,准确性差。由于没有预算数据收集上报汇总功能,预算数据收集汇总工作量大,为了尽快完成预算编制工作,汇总部门经常遗漏或者重复安排预算,没时间复核数据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常常凭经验及现有的指标就确定了预算数,预算编制的结果不准确。其次,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混乱,无法有效执行预算,致使超预算、调整预算等现象时有发生。最后,预算分析、预算评价及报告工作效率较低,准确性也较差。

(二)预算编制单元选择不合理.预算编制单元是指预算编制的细分责任部门,很多高校的预算编制单元选择不合理。有些高校预算编制单元是职能部门,有的高校预算编制单元是各二级院系,以学院或者专业为基础编制。还有的高校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闭门造车,其他部门甚至都不用提供数据。

(三)财务预算监督不严格.高校比较重视预算工作,但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预算监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重视财务报表的审计,很少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预算管理的审计工作。

二、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改进措施

(一)建立预算管理系统。高校要尽快建设预算管理系统,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预算管理系统应有基层部门预算基础数据填报及上传、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控制、预算报告等功能。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单独建设,也可以集成在财务信息系统中,甚至可以集成在智慧校园大系统之中,确保数据的共享和互通。预算系统需要全员参与,不应将财务预算看成是财务处一个部门的工作,要将系统功能和基层单位的业务紧密结合起来,让全面预算管理在高校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得到真正落实。

(二)根据高校实际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单元预算编制基础单元主要有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两种模式,两种单元下的预算管理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及确定,所以要根据高校实际选择预算基础单元,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如果高校的管理模式是以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管理的,则选择相关职能部门为预算基础单元,即通过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对各院系相关预算问题进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平衡各院系预算分配;第二,如果高校的管理模式要求细化管理,则选择院系为预算基础单元,即各院系对各自的预算进行管理,并建立与院系实际相符的绩效考核机制,以保证预算与绩效管理相适应。

(三)将加强财务预算监督工作,将财务监督和绩效管理看成统一的整体第一,高校应加强预算控制工作,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和预算管理系统的作用,定期不定期抽查审计;通过预算系统报销,无预算或者超预算不得报销。第二,为鼓励高校各级人员积极参与,要建立绩效管理的考核机制,对完成预算标准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奖励,对绩效考核结果差的部门进行一定的惩罚,其衡量指标包括各笔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等指标。第三,要将高校财务预算监督与绩效考核同时纳入高校预算管理系统中,并将两者的结合,以发挥预算监督的作用。

三、结束语

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只有重视财务预算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本文首先从预算系统、预算编制单元、预算监督等三个方面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合理选择预算编制单元以及加强预算监督等相关措施。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的完善和实施,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带来较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静.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02):45-47.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预算改革;预算精细化管理;责任预算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高校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管理权进一步得到下放,高校粗放式的发展逐步过渡到全面内涵建设,旧的高校预算管理已不再适合当今管理的要求。为迎合社会不断发展,培养高等人才,做好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更进一步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控制的水平,使得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日益迫切起来。本文将责任预算的方式方法引入高校预算体系管理,更精细化地实施内部管理,围绕高校办学宗旨、发展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等,实施更严格更有效的预算控制的措施。

一、高校预算精细化的原因和目标

高校的预算工作是将一个高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以及科研等事业责任具体化、指标化,使之成为具体目标和控制的数字标准,并在高校预算体系下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高校的预算工作是高校内部控制的工具和方法之一,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

随着近几年来财政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上升,一方面高校收入在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支出的种类和结构更加复杂化。从而给高校预算工作提供了更充裕的调控空间,但也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成本效益观念淡薄,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整,预算执行性不强,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作用、满足高校日常运作需要和平衡高校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要重视预算的科学性,吸收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精细化预算,以达到对复杂的教学科研等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组织、安排和控制。预算的精细化成为摆在高校管理层面前的越来越紧迫的命题。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促使高校的各项运作实现最优化,有效提高高校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责任预算的概念和内涵责任预算(responsibilitybudget)的概念来源于企业财务管理。

责任预算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其可控成本、收入、利润和投资等为对象编制的预算。责任预算是责任中心的奋斗目标,也是对责任中心进行考核的依据。责任预算的特点在于突出责任,是根据权责关系对预算所进行的分解与落实。预算责任的分解与落实,要通过建立适当的财务管理模式、规范的业务流程、预算控制和配套激励措施,将预算责任真正落实到位,进而达到强化各责任主体受托责任的目的。

责任预算的内涵包括:一是以责任中心为主体,将总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层层分解而形成各责任中心的预算,责任中心是“权、责、利”相结合的统一体,行使的权力和所承担的责任是可控的;二是各责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预算指标,由下而上,层层汇总,最后由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汇总和调整,确定总预算;三是突出管理责任,使各责任中心明确各自的预算目标,通过各层责任中心预算目标及考核目标的实现保证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层层汇总、协商的预算编制程序。

三、责任预算在高校预算明细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高校中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不仅要编制全面预算,而且要编制各个部门的责任预算,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责任预算管理体系。

一个完整的责任预算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要实现完整的责任预算的控制功能只能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于目前的研究而言,尚未有大量成熟的针对高校责任预算管理的软件可以应用,无疑提高了责任预算应用入门的门槛。其实,预算管理工具相当复杂,其复杂性不在程序或结构方面,而是在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方面。要应用责任预算,关键还是先要领会责任预算的本质和内涵,并不一定马上应用其具体的方式方法。在充分理解应用责任预算的基础上,实施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措施如下。

(一)在高校引入责任预算目标管理的概念,为精细化预算提供明确的引导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责任管理系统中,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任何管理者均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层层细化成工作中的小目标,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目标体系。体系中既包括长远的规划,也包括中期目标及短期目标。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将责任具体化,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为进一步将责任指标化做好基础。

(二)建立适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精细化预算提供量化标准精细化的管理必须借助于成本效益分析来实现。成本效益分析法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高校的各种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简单说来,一方面是“开源”,另一方面是“节流”。当然,高校办学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虽然许多的成本和效益无法清晰地计量,但只要有投入和产出,高校的管理就蕴藏着成本效益管理的丰富内涵。比如说以生均成本、生均收入作为核算和比较的基础,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成本效益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能够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

(三)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强调预算制定的参与性,为精细化预算管理构建制度基础成熟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中,作为最高层的预算编制委员会和基层预算执行部门和院系之间必须有相应的沟通,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与至下而上的编制相结合,以加强预算编制基础性工作。要实现预算精细化,就要将其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常用的做法如“二上二下”预算编制法。“一上”过程中责任中心自行列示各自的预算指标,再层层汇总和调整形成总预算;预算管理委员会经初步讨论,将高校“一下”总预算在各责任中心之间层层分解而形成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责任中心在“一下”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加工,再递交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二上”;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最终讨论后的“二下”,为正式执行的预算。采用类似的方法,让基层单位参与预算制订工作,更利于调动基层单位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更科学的编制预算,减少以至杜绝浪费,也更利于预算的理解和执行,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

(四)积极探索收入和支出预算绩效考评,为精细化预算制定评价方法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要实行绩效管理控制的创新,建立与预算管理控制相对应的绩效管理机制,要体现和反映个人和部门作为预算执行者为高校整体预算控制所创造的价值。当然,高校的主要社会职责是高等人才培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高校的产出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但并不能用经济指标方便地来衡量。

也就是说,高校的各项指标是不能单凭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要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就必须有相对应的对目标多元的量化方法。比如培养的学生人数,课时数,科研成果,获奖数量等等。当这些目标完成后,应该及时予以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部门或者个人的收益与预算完成情况挂钩,根据评价情况适当给予奖励或处罚。在细化的预算中,如某责任中心为费用责任中心,年终决算时累计为学校节省了相当数量的费用,在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后,可以根据事先订立的相关比例对该节省的费用提成给予一次性奖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实行更严格更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是必然趋势,传统的高校预算体系将面临革新,将责任预算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应用于高校预算体系改革,为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开辟了新途径。高校预算精细化应更加重视责任的落实,围绕高校办学目标,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行之有效的审查程序,再辅以责权明晰、赏罚分明的执行方法,确保预算的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周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要求构建新的教育财会制度[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11)。

[2]赵德营。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模式新探[j]。河南大学学报,1999(6)。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6

校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其主要特征是在学校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明确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置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凡设置总会计师的高等学校,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校(院)长代行总会计师职权。高等学校必须单独设置财务处(室),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不得在财务处(室)之外设置同级财务机构。高等学校内后勤、科技开发、校办产业及基本建设等部门因工作需要设置的财务机构,只能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其财会业务接受财务处(室)的统一领导。高等学校二级财务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接接受财务处(室)的监督和检查。

(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原则。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平衡对学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算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预算编制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同时应坚持资金的来源多样化,自力更生搞好创收。只要是合法,合规的都必须加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事业属性决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然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是预算管理的本质所在。

(三)“以人为本,共同参与”的协调管理方式。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全校上下的协调配合。学校财务部门与各预算单位应共同参与讨论,相互沟通,提高预算指标的可靠性。事在人为,人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是作好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保证。只要部门齐心协力,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就能编制出促进学校资源最优配置,实现学校最大目标的财务预算。

预算改革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作为以支出为目的的非赢利性组织,预算管理是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部门预算改革将对其预算管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向来是高校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财务部门一般都专设科室对学校的预算收入,支出进行测算。对预算支出进行分配,控制,对收入支出结构进行分析,以便为学校领导和各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谋信息。高等学校的预算管理实质是一种目标管理,强调的是预算的分配,高校财务部门这种仅行使目标管理方式下的预算管理,不仅使财务部门满足于预算管理的现状,而且使得高等学校的各个方面和其他职能部门认为财务部门行使预算管理只能以此为界。此次部门预算改革重点侧重于“反映细化某一部门的全部收支情况,强调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的全过程管理,突出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实现了预算自微观管理的延伸。”所以,今后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也必然由目标管理转向预算管理。

笔者认为,加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将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在此就目前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达到加强学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学校长期缺乏自主性,对学校事业计划缺乏长期规划,导致学校在预算时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高校预算一般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预算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随着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高校开始中长期发展规划,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达不到原有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规划尚与学校的资金供求计划脱节,没有相应的学校预算的保证,这种缺乏连续性的预算不利于学校规划的实施。由于产生对“基数”确定的不公平性,也因此使部分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二)预算管理虚,资金管理散。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难以令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对由于预算执行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快速反应。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形同虚设。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资金使用混乱。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事前监督不严,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不具备高校预算是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的特征,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执行情况。

(三)预算控制力度不够,指标下达时间置后。事前,由于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的置后,根本不可能进行事前的控制;事中,没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无章可循;事后,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详实,与同行业的比较不够。而且通常预算指标的下达在预算年度的5,6月份,而这时已有1/2的经济业务成为过去,无法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成为一种事后预算,失去了预算编制的作用。高校的预算是反映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同时也反映学校的事业发展和规模。所以,如果预算编制的时间置后,必然会使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

面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约束力

建立学校内部预算管理体系是与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它是靠有效的内部责任制度和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运行的。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极其运行机制是执行预算,实现预算目标的组织保障。已经审定的财务预算执行如何关系到学校年度工作完成的好坏,影响学校事业发展和规划。为此必须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强化刚性管理。如,大力加大对附属单位的管理力度,并且将经济指标与干部任期目标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预算收入的完成。支出预算必须依章进行,不得随便更改。合理安排本单位的支出,建立“一笔帐”制度,严把支出关。对于重大项目经费支出,必须有归口领导审批,严格按照预算内容项目执行。

成立会计结算中心,集中进行财务管理

在校属各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成立会计结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规范的办事程序,严格的会计监督,使得各单位财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加,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进一步加强。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一个“漏斗”进出,集中办理全校各单位的资金核算和会计核算。注销各单位原来在银行开设的所有帐户,在中心指定的银行以学校名义开设一个总帐户。在总帐户下面给各单位开设分帐户,主要用于各单位内部核算。校属各单位收付款业务报帐,在领导审批后,直接到中心办理。中心根据学校预算和有关的计划,合同,对各单位的进出资金和每项结算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使之完全置于学校的监控之下。对资金调剂使用,模拟银行结算,存款付息,借款收息,统一调度,调剂余缺,合理安排。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关系;途径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不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却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帮扶作用。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可行性具有深入浅出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为绩效管理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本质上将,绩效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正是因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各种方法应运而生,而强调绩效管理,则是在比较细化的财务预算管理领域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缺少了这种管理方法手段,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疏漏,而且使管理过程更加缓慢,显得非常吃力。绩效管理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够敲开财务预算管理的大门,使预算管理的实效性更加明显。因此,高校财务预算为绩效管理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得以突显,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具备了有利可行的客观条件。

(二)绩效管理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支撑

开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具备合适的条件,否则,其实效性无法很好的把握。高校其他管理工作需要构建在良好的条件基础上,而财务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具备有利的条件,绩效管理使预算管理的价值切实体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得以充分发挥,贯穿高校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一线工作者都能够真正认识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可见,绩效管理使得财务预算管理的地位更加稳固,使得预算管理的步伐更加坚定。因此,绩效管理是促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实现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互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各项内在要求呼唤了绩效管理的运用和融入,财务预算管理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展现价值的空间;绩效管理则为全面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方法手段,创造了有利有效的条件。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发挥作用,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共同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困境

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举措,其积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在认可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时,不难看出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困境,在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校领导认识不够,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领导往往缺乏财务预算管理的能力,使得其对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没能形成客观系统的认知。如此,通过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往往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高校领导不加重视,绩效管理的的地位就会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不利于绩效管理的推广。

(二)预算控制工作不严格,阻碍了绩效管理步伐

很多时候,高校的预算管理在预算控制环节出现了很多纰漏,致使很多财物、资金的走向不明朗,使绩效管理没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反而是预算管理工作处于忙乱的状态。一旦预算管理比较混乱,绩效管理就缺少了充分应用的机会。如此,预算管理问题频出,引入绩效管理实现自身改进的可能性比较低下。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绩效管理水平

高校领导的不重视,以及预算控制工作不理想,都使得绩效管理很难迈入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即便意识到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途径,但是,仍然会因为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使绩效考评水平无法正常的发挥,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绩效管理的成效。

(四)单纯抓起绩效管理,却与预算管理缺少关键性链接

很多高校及时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仍然只是机械的严抓绩效管理,而忽略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其实,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与绩效管理直接挂钩,使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但是,现实中这种具有成效的衔接非常少,究其原因,是没有深入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结果,无法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无法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某些方面实现融合与有效对接。

三、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途径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在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必须充分认可二者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并深刻剖析现存的问题及困境,使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制定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一般脱胎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内容,其目标在于实现某种工作目标,以此确保员工执行力的提升,使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工作成果。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同样离不开管理目标的制定,并且需要将管理目标合理融入财务预算管理的各个细节,使绩效管理目标更为细化具体化,以此来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使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一一落实,在执行效率上得以保障。具体而言,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当根据高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年度目标任务等依据制定目标,并且应当构建一套完整可行的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更加明确到位。如此,在目标明确,责任能够落实的状态下,才能把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综合考评的内容加以重视。当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的展示和提升必然要依靠“高绩效”的管理水平。因此,当绩效管理融入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时,需要对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化绩效目标加以确定描述,使之成为绩效考核的指标。例如,科研经费的预算绩效指标设定为科研报告撰写的频率、内容以及学术价值等;教师的薪酬预算指标设定为教师的出勤率、有效课时数以及学生满意度等。

(二)实施严格的预算控制

当绩效管理的目标确定后,就需要对目标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来说,确保工作的执行质量和效率最为关键,管理工作做得好,才能确保教育投入和经费按照预算的方向充分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而且资金也不会出现过度浪费的现象,资金的管理者违法违纪犯罪行为的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可见,高校应当在扩大资金收入的前提下,对财务预算中的细节加以严格细致的把握,做到定期的检查和管控,确保预算管理的最终成果。首先,高校应当在拓宽资金财源增长点方面做足文章,使资金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不断增加教学资金;其次,要与财务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沟通,确保财务预算资金不能被轻易的支出,一旦支出,应当对支出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控,将资金的来龙去脉一一记录,确保资金的走向清晰明确,如有报销事项,也应当严格报销标准,依照程序办理,支出超额应当及时与领导沟通汇报,确保预算管理的执行力目标;再次,在财务结算时,应当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及时的结算,尽量不要捆绑式结算,使结算工作避免重复性,否则,反而会增压预算管理的工作量。

(三)建立财务预算绩效考核体系

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程中落实绩效管理,必须建立相关的工作考核机制来检验管理成果。具体而言,应当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将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作为基本标准,针对不同的预算项目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使考核体系日臻完善合理。同时,还不能缺少有效的评价体系,具备了合理的评价体现,才能真正对绩效管理成果加以评价检验。此外,高校还应当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小组,针对预算计划、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加以开展,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行性、稳定性和严肃性。还有一点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即高校财务部门要对学校预算的各个项目进行收支情况的汇报,主要是向各级负责人及上级财政部门进行汇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一旦出现偏差,应当及时查找原因,接受领导层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四)以绩效作为基础构建预算奖惩机制

从本质上分析,以绩效管理作为依托,构建预算方面的奖惩制度是绩效考评机制的深度延伸,是预算管理对绩效考评结果加以充分利用所达到的自然状态。当然,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借助绩效考核结果构建奖惩机制,还应当以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发展成果作为构建前提。首先,高校应当设立绩效考核小组,由小组针对高校各部门的年度表现及绩效情况进行评比,分出相应的绩效等级,并以此作为依据对下一年度的预算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当然,谈到奖惩机制,高校还应当拿出一定资金设立专项资金对绩效情况比较好的部门加以奖励;其次,高校职工的收入有一部分是由高校自主定立标准发放,其往往属于校内津贴,高校可以将校内津贴这部分与绩效管理挂钩,绩效优质部门职工的校内津贴可以高于平均数。毕竟,校内津贴涉及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工,一旦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必然能够激发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带动他们实施绩效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再次,高校还可以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同职称晋升的条件,将此作为选拔任用、晋升晋级、评先选优的主要条件,同样能够形成激励机制,使更多的教职工奋力工作。

四、结语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必须将绩效管理融入其中,以绩效管理作为台阶,并积极采取可行性措施,不断探索更为合理的途径,不断的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成果,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实现更加稳固顺利的开展。

作者:周静 单位: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8

1.1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财务工作相结合,有效的推动了财务工作方式的创新,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的融合,预算管理系统广泛应用,这对于预算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并为高校预算分析和预算执行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但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功能较为单一,预算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功能缺失,而且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引入,高校预算管理系统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进一步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1.2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快了预算管理改革的步伐,并通过积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资金使用绩效的提高。并通过建成全方位和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此来促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实现,实现预算资金分配格局的改变。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加快推进预算管理方式的创新,并构建与本校情况相符合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强调结果导向和强化责任约束,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3有限财政资金无法满足高校快速发展需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高校招生数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这就需要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资源来保障高校的稳定运营,因此对于资金需求量较大。但财政资金十分有限,虽然近年来加大对了高校发展性资金的投入,但有限的资金仍无法满足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要积极对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资金绩效。

2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善。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的财务软件中主要以会计核算、薪酬发放和教育收费等模块为主,预算管理模块涉及较少,这就导致大部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利用办公软件来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审核和报表编制。而且在当前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高校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制度的精细化和高效化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2.2预算编制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当前高校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与“双维度预算”相结合,预算编制不仅依据不足,而且编制方法欠缺科学性,这也导致预算管控作用被弱化。同时高校预算编制工作中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编制的预算并没有将所有收支都囊括在内,易导致资金监管失控。另外,高校预算编制欠缺细化性,预算分类不科学,从而导致预算支出结构不合理,无法针对高校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的指导。2.3不重视预算项目库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预算项目库,高校内部各部门预算项目申报内容十分简单,不仅没有中长期规划,而且缺乏绩效目标,这也易导致预算项目支出缺乏依据,预算执行不到位。而且一直以来高校预算管理更侧重于项目申请,对资金管理较为忽视,校内部门通过项目申请来争夺校内资金,校内部门预算数存在夸大的情况,这与预算设置的初衷相违背。同时校内有限资源的争夺也导致高校资源短缺问题加剧。特别是预算项目库建设的缺位,是当前预算执行力不足、资金绩效低及闲置等问题产生的根源。2.4预算执行缺乏动态追踪监督。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预算执行是关键所在。目前高校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频繁调整和年末突击用钱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预算刚性,也无法对高校经济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针对资金使用情况缺乏沟通和追踪,将预算执行进度的统计和预算调整审批作为预算执行监控的重点,这就导致无法针对资金用度和去向进行合理化分析,更无法针对预算执行提供具体的建议。2.5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为了能够规范预算管理,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力,则需要重视预算绩效考核和结果的合理运用。一直以来高校针对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欠缺透明度,预算执行结果也没有与预算增减挂钩,这就导致预算执行缺乏动力支持。另外,高校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可操作性不强,绩效目标设定不合理,这就导致具体的考核欠缺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3高校预算管理的优化途径

3.1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快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使其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进行各项申报和内部经费拨款支出明细调整。同时还能够根据业务情况和预算内容来制定具体的申报模板,为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预算管理系统还要具备预算项目和财务项目之间的关联管理功能,以此来实现预算项目跨年度的跟踪、统计和决算,以此来强化与项目负责人和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另外,预算管理系统还需要能够与其他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实现基础数据的同步,并自动获取各项信息,提高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水平,实现预算全过程管理,更好的满足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要求。3.2建立健全预算细化机制。在当前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工作中宜采用“双维度预算”体系,即业务收支预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财务预算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在高校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全部收支,即全口径预算收入及以前年度的结转资金,全口径的预算支出及应对突发事件提取的一定比例的备用金。在具体预算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建立预算细化机制,进一步强化预算的指导性和科学性。具体要针对预算填报说明进行细化,制定量化标准,为预算填报提供有效的引导。另外,还要通过增强标识指标,进一步丰富预算编制内容,以此来构建更具灵活性的多维度预算体系。3.3加强预算项目库建设。在当前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结合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针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在具体工作中需要重视预算项目库建设,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具体预算项目库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论证和筛选,以适宜的项目生成预算项目备选库,提前做好资金的筹划,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在针对预算项目进行排序时,需要重点考虑绩效目标的设置,并针对预算项目中低效和无效的进行剔除,进一步对支出结构进行优化,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和科学性。部分预算项目需要在下一预算年度继续使用,具体可以在项目库中直接进行跨年度预算申报,自动滚存至下一预算年度项目库,不仅能够降低项目信息录入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实现了资金的统筹安排。对于高校预算项目库的建立,其能够对高校预算项目进行动态监控和全过程管理,促进高校预算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为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3.4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和执行力,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特别是在当前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更需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契机,不断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并针对预算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规定进行梳理和细化,从而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指标。同时高校预算编制还需要与其具体的战略目标相结合,积极建立跨年度的预算平衡机制,针对部门预算申报需要订立的计划、绩效目标和资金测算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还要重视零基预算的引入,针对预算结构合理性进行定期论证,积极对预算调整程序进行规范,并对预算调整的可预见性制定具体的规定。另外,还要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和预算绩效考核机制,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与预算增减挂钩,制定绩效考核问责机制,做好责任主体落实。3.5构建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一直以来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对于绩效考核工作都缺乏重视,这与高校没有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提供了更加细化和可量化的数据基础,这就需要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更具可操作性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全面提高预算绩效考核管理水平。在高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财务维度、服务对象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等指标。对于财务维度,具体设置指标时需要使其能够反映出高校筹资能力、资金执行能力和偿债能力。高校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具体设计时宜从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基本职能作为出发点,以此来保证设置的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针对内部运营指标设置时,需要与财务维度和服务对象维度的指标进行结合,确保设置的运营维度的指标要能够对这两方面的指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设置学习和成长维度的指标过程中,可以基于师生成长、教学水平发展和科研水平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另外,各高校还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基于各维度设置考核权重,并以此为标准实施校内预算绩效考评。

4结束语

高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预算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资金的合理应用,同时也与高校资金风险发生概率息息相关。这就需要高校要对预算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为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欣欣.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的高校预算管理研究[j].当代会计,2018,(12):77-78.

[2]何冠星.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措施[j].商业会计,2017,(24):107-109.

[3]徐先梅.高校全面科学化预算管理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8,(2):48-51,83.

[4]刘罡.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8,(1):150-152.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9

1.1全面预算的含义。所谓全面预算主要是反映企业在某一阶段的特定时间内所实现的目标利润,并进行销售预测、生产、成本、现金收入等项目的预测,制定科学化的预算损益表,科学反映出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成果。高校在财务管理中,通过全面预算工作的构建,可以针对高校的发展现状,进行财务预算工作的全面优化,实现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稳定创新。1.2全面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构建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高校财务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逐渐提高资金使用的价值性,通过对高校财务资金的重新整合,能够逐渐提升全面预算的管理职能,并满足资金的容纳及预算需求。当高校收到政府的财务拨款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资金使用的规划,并在根本上解决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限制性问题,使高校可以根据预算内容进行资金的纳入及吸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第二,实现高校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的稳定融合。在全面预算工作整合中,可以针对预算工作内容,进行财务工作的预算,合理确定院校法制目标,并将全面预算工作作为重点,提升院校工作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稳定促进高校长期目标及短期目标的发展。第三,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原有模式。通过对高校财务预算工作的发展分析,在财务工作创新中,可以有效维持高校事业的协调创新,并将内部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实现高校预算工作的上传下达,为财务工作的整合奠定基础。因此发现,在高校财务工作管理中,全面预算是较为重要的[1]。

2高校财务控制问题

2.1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漏洞问题。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分析,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预算编制周期的问题。一些高校在发展中为了逐渐提高促进宏观调控的力度,会在学年周期内开展不同的业务工作,这种方法对高校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发生预算资金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问题,导致院校年度计划于预算编制存在偏差。而且,在一些预算工作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编制任务滞后的现象,部分高校在发展中采用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导致预算编制工作无法满足现代高校的发展需求,限制预算工作的执行。同时,在高校预算工作整合中,存在着预算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使高校工作的财务预算资金无法得到有效贯彻,使高校项目预算执行任务难以全面开展。2.2预算管理缺少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在现阶段高校预算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预算资金管理机制不科学的问题,其预算资金中的精细化程度不足,导致很多预算工作难以建立,限制了预算工作的执行,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且,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难以获取执行反馈信息,为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构建带来制约。在一些预算管理工作分析中,高校往往错过了最佳的预算管理改革时间,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无法与公开信息进行同步推行,使工作管理工作无法得到细化推广。2.3预算管理工作缺少评价机制。通过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分析发现,在预算评价任务执行的过程中缺少完善性的评估策略,限制高校预算工作的执行,同时也为高校预算水平的提升造成影响。在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分析的过程中,多数高校中的预算管理模块没有得到稳定落实,而且预算编制工作趋于形式化,导致预算工作缺少科学性的预定指导,导致预算结果无法得到实施。在预算工作整合中,缺少科学化的奖惩制度,使一些经费无法得到合理使用,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降低了高校的经济发展,而且也限制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使工作的严肃性缺乏。一些高校在预算工作中,会将学生数量、学院人员基数的分析作为重点,无法将工作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统筹,限制了激励工作的稳定创新,使成本核算工作无法执行。所以,在预算工作革新中,应该构建具体执行目标,并创设科学化的奖惩管理制度,以便为现代管理工作的构建奠定基础[2]。

3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校财务控制优化

高校预算管理范文篇10

一、高校滚动预算编制现状

(一)传统预算编制思想约束。长久以来,高校普遍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足,对于预算编制的人力、物力保障不足,且由于传统预算编制相对简单,编制人员缺乏相应培训等问题,导致传统预算编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预算管理的作用。其次,由于部分高校大多依靠历史经验编制预算,数据依据滞后,编制方法较为单一,预算科学性、合理性不足,缺乏前瞻性,未能实现与高校长远规划相结合,导致高校预算与实际收支脱离,在实际执行中预算随意调整,进而产生收支不平衡,资金闲置和挪用问题较为严重。(二)高校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由于长期以来预算执行不力,高校部门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集中体现在预算编制时,各部门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而期望减少对资金利益的约束和监管,从而对预算编制工作支持力度不高;其次,由于高校部门预算都是基于本部门的利益诉求,一些部门以新项目为由提高预算,进而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和约束力,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预算编制的初衷。

二、高校滚动预算管理创新措施

(一)科学预算、合理规划。中期预算规划应与高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只有立足于高校实际,着眼于高校未来,科学预测规划期内的收支情况,才能真正提高滚动预算的科学性。首先,高校应对我国教育形势和人才需求进行合理的把握,根据招生政策、收费情况和财政拨款等确定高校收入,全面分析和整理高校收入来源并纳入滚动预算中,实现全口径计入,为预算编制工作打好基础。其次,结合高校以往支出情况,认真分析各项费用支出比例,并依据高校未来几年内发展规划,确定高校运行费用、科研经费和后勤保障费用等支出比例,实现费用支出细化。同时,依据高校重点发展规划,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确保重点工作的如期顺利进行。费用支出目标应当切合实际,不应过高或过低,否则将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行和规划发展。(二)建立完善的部门沟通机制。由于滚动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部门的预算数据将直接影响总预算的准确性,因此,财务部门应主动加强与高校其他部门的联系,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中期财政规划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其他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从而调动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为财务预算编制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针对财政预算编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高校应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预算编制管理领导小组,从管理的角度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合理调配预算支出,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壁垒,为预算编制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三)建立预算动态评估机制。由于国家政策和招生环境的变化,预算与实际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继续执行既定的预算可能不能保障资金收支平衡,尤其是当一个年度结束后,高校应结合政策和市场变化情况,合理规划高校发展目标,并对后两年的预算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中期财政规划的动态评估与管理,真正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三、结语

高校滚动预算管理直接反映高校财务的运营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滚动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立足于高校实际情况,科学、全面地分析高校收支比例,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数据,建立完善的部门沟通机制,加强财务与部门间的合作,协调处理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并对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分析高校规划和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高校预算管理的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军.我国中期财政规划与滚动预算管理:借鉴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7(02):83-85.

[2]徐淑红.基于中期财政规划的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以河南省实施中期财政规划两年来的实践经验为例[j].会计之友,2016(18):106-109.

[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的路径与条件研究》课题组,苏明,赵福昌,李成威,鄢晓发.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的路径与条件研究[j].财政科学,2016(0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