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6 17:39:10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核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不断增多,高校财务呈现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显著特点。财务管理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财务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高校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为:
1、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工作滞后
已有财经制度既有执行尚不到位的问题,又有需要修订完善的问题。财会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放映出某些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更不能满足今后工作的发展。如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收费、后勤服务、培养成本的核算等制度;再如预算管理、经济活动和商业行为监管等,都需要新的制度给予支持。目前,高校财务实行的集中管理,一般仍属于“小财务”概念,对基建、资产等方面尚未做到有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2、经济责任落实不到位
校内各岗位的经济责任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中规定尚不具体和明确,内部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一旦出现投资失误或资金流失,校长、副校长和财务处长、基建处长、资产处长等谁应负什么责任,谁是第一责任人,往往难以界定。经济责任不落实,归根结底是作为法人代表的校长和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的责任不落实。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对所属二级单位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未能明确划分校内各单位在财务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
3、对外投资、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多渠道筹借办学经费,鼓励高校在积极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增加办学投入,已成为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一个成功经验。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不断加强的高校与社会联系过程中,部分高校和部分领域出现了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比如,有的高校在对外投资和贷款方面,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集体决策存在缺陷,措施不当,管理不力,透明度不高,使有的投资和贷款项目经济效益较低、风险较大,有的甚至造成损失。
4、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得力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很多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编制方法简单,缺乏必要的细致的论证及调研过程,在支出预算编制中缺乏科学的费用标准,基本上延用“上年基数 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导致最终形成的预算方法不够科学。除预算编制环节的问题外,预算执行也很不得力,预算控制效能低下,预算的约束力不强。
5、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仍存在经费紧张的状况。很多高校在保证人员经费支出的前提下,可用于公用经费及事业发展的部分已经不多,但尽管如此,资金使用仍存在不注重经济效益,不精打细算,乱花钱的现象。在办公经费管理上,一方面表现为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跑、冒、滴、漏浪费现象严重,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比比皆是;在设备采购中把关不严,急需的设备无钱采购,不急需的设备采购不合理,或者价格过高,或者质量不好甚至功能过剩,造成浪费;维修工程缺乏论证与合理规划,挖了又填,填了又挖等等,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6、科研经费管理不够规范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课题名目繁多,特别是随着横向科研收入的大幅增加,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用遵守学校的财务制度与规定;学校也因为鼓励教师多争取科研经费,忽视了科研经费的管理,致使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严重,有的科研人员想方设法将科研经费转为私人财产,将个人及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或以和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承接项目,资金不进入学校,逃避上缴管理费,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学校得不到相应的补偿,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上只是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除高校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素质有待提高外,还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不科学、外部监管不到位,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等方面的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1、采用适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经济责任制度
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所以,每个高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办学效益及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校内各单位当家理财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的角度,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划分财权,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健全权责分明、责权利相结合的校内经济责任制,明确各单位的领导、各级财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在财务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哪个层次上出现问题,其上一级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实将经济责任制落到实处。
2、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支出的多样化,原有的预算管理已不符合高校形势发展的需要,应从学校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到学校事业发展、建设的需要和学校财力的可能,把学校的全部可动用资金包括国家事业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按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学校各项资金,全面反映学校整体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在编制预算时,要量人为出,预算调整要经学校最高行政领导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建立明确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以保证综合预算的“硬约束”。学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高等教育具有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双重作用,要求教育资源的高校间进行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以合理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拨款的依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3、树立效益观念,加强高校办学成本控制
高校的财务管理不能仅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以绩效为导向,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采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成本效益比较”原理进行成本管理。目前虽然高校还没有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但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课题研究已在进行中,并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教育成本核算体系。高校要正确考核培养一名学生实际所耗费的资金量,分析教育成本的构成内容及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力求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4、规范科研经费管理
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各高校应该加强对其科研经费的管理,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高校科研经费应该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二是高校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特别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善管理办法,着重抓好科研合同管理、科研经费的转拨管理,建立科研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三是高校财务部门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监督,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并合理使用,确实提高高校的科研工作水平。
三、展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与经费投人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而且将长期存在。因此,高等学校需要得到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此同时,作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工作者,也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赶快行动,更新观念,努力创新,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成为学校事业高速发展的一个强有力助力器。
参考文献:
1.刘凤凰.“以人为本”与高校财务管理.黄冈师范学院学报[j],2004(4)
2.张洪珍.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江苏高教[j],2002(6)
3.朱一新.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刍议.教育发展研究[j],2004(9)
4.杨良超,刘飚,高敏.高校经济责任制下的财务管理创新研究.教育财会研究[j],2004(1)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2
2000年以来,国家推行了五大改革:部门预算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体现了国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框架,切实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所做的努力。这些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要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就必须顺应国家改革的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现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促进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好的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面对各种改革,高校要想在财务管理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提前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加强创新和分析,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的挑战。高校为适应国家改革应加强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关注:(1)科研经费的管理。要继续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制管理,以及结题课题的账务处理。(2)结余资金的管理。国家已经开始实施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收回项目的净结余资金,高校也要加强对结余资金的处理工作。(3)绩效预算和支出预算考评。绩效考评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并将逐步与财政拨款挂钩。(4)高校资产的效益管理。国家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力度,明确了相关各方的权责,确立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5)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对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稳定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逐渐显现。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高校理财环境变化的要求,以及国家财政改革的热点需要,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高校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基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已有所发展,但仍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在:(1)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全。有些高校对于许多的建设和投资项目的监督、论证和决策等方面并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发生失误,为高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2)内部控制范围不够广泛。有些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较为严格,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忽视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3)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些高校虽建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因此,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资产安全保障的迫切要求。
2、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决定了以后的财务工作的方向,在高校内部建立和规范预算管理制度,是今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高校各项费用的收支都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往往因为预算编制时间过短或是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或覆盖面不够广泛,不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而且编制方法简单,长期延续“上年基数
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年度的支出规模,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却不符合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原则,分配给下属预算单位的指标基数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其弊端在实际管理中越来越明显。在经费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因而导致资金使用不高。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常常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政府采购计划因政策执行不到位也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容易导致实际工作中财务预算常常被随意调整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可控资源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快了高校融入社会的进程,高校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广泛,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已越来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统一了核算口径,提供了财务分析指标,但财务分析指标没有包括事业发展速度、经济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财务分析指标不健全;同时,长期以来,忽视财务分析,没有研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经验分析数据,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实践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么不知道如何评价财务活动而放弃财务管理,要么不知道财务状况的好坏而造成财务控制不力,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4、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价值反映不实。
由于高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教育经费属无偿拨款,学校事业支出不要求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各院校普遍存在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价值反映不实的现象。一方面,因资产盘亏、报废、毁损、房屋拆除等正常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未能及时办理减值手续,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造成账面价值大于实物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造成基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未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手续,也未按暂估价及时入账,确认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周期过长,造成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新增固定资产确认时间不一致。
5、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结题不结帐。按照高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同有关部门取得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完成以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验收、检查。目前各高校未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混乱。
三、新形势下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新的形势为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应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转变观念,不断进行财务管理改革,理顺财务管理体制,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1、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护学校资产、保护干部急需进行的工作。高校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科学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控制,使一切资金流动和价值转移都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中;强化工作岗位职责控制,增加岗位间的约束力;强化审批权限控制,使各级人员权限和责任明确;加强会计信息的监督,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等现象的发生。在日常的内部管理中,建立一套适合学校具体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及业务招待费等单项或综合支出定额,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预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建立事前请示事后监督体系,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等活动进行日常和周期性的检查。通过常规审计、离任审计、效益审计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
2、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执行情况效益分析的工作。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统筹安排学校各项资金,全面反映学校整体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预算管理:
(1)加强预算申报的可行性研究。当年申报的预算必须论证清楚是否为当年急需的项目,不能再出现预算经费落实到位,项目实施很差的情况发生。同时,预算申报要严格遵循预算程序,归口管理部门对各单位报送的项目预算严格审核,并将审核汇总的预算报分管领导签字后送计财处。
(2)加强财务核算,规范财务管理。计财处对财务核算要严格把关,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漏补缺。日常报账要严格执行“一支笔”的签字制度;各部门在购置设备时,没有经费来源的一律不得采购;基建项目立项要严格按照程序执行,报账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基建计划执行,没有预算的一律不得执行等。
(3)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专项经费特别是预算金额较大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强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保证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和使用,同时在账务处理时应加强管理,控制支出内容,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4)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效益分析。在专项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建立追踪问效制度,加强过程控制。项目完成时,应该对该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以后的预算安排提供依据,探索建立与目标、任务、绩效挂钩的资源分配制度。
(5)加强对结余资金的处理。通过对预算执行的效益分析,找出项目结余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财政拨款项目要严格按照申报的预算加强使用和管理,保证项目按时高效的完成;校内预算项目,要分析结余的原因,并考虑调整该专项项目预算金额。
3、加强财务分析。
充分应用国家绩效预算与支出绩效预算评价研究成果,逐步建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计财处应通过财务月报、季报及其分析,让校领导及时了解学校财务运行情况,为校领导作相关决策提供财务依据。并且要通过经费来源结构分析、支出结构分析、投资效益分析、资产使用效果分析等一系列方法,评价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状况。
4、加强高校资产管理。
为保证高校资产使用有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首先,转变观念。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意识,强化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实行资产有偿使用的观念。其次,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立专门管理国有资产的部门,整合国有资产,将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相分离,盘活存量,充分利用经营性资产,实现资产增值。再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效机制,确立资产立项、购买、使用、报废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应设立专门机构专业负责,统一管理,打破专业与院系限制配置相关资产,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最后,树立成本核算观念,成本核算观念要贯穿高校办学过程的始终,转变高校目前的经费管理观念和模式,使高校理财体制、模式、方法与社会相适应,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竞争力。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就必须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总目标下在财务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管理在体制上更趋成热、在机制上更加有效,使高校成为一个资源配置合理、资源充分利用的节约型、效益型高校。
参考文献:
1.刘亮,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之友,2007年第12期
2.彭利萍,加强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经济师,2007年第3期
3.刘玮敏,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途径,财会研究,2007年第7期
4.杨维琴,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应强化的几个方面,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第1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财务部门所掌管的教育资金规模越来越大,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愈加重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控制论在高校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就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高校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的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高校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少数高校对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致使学校在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和隐患。这给高校内部不法分子贪污、挪用公款、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带来了便利,为舞弊行为、甚至犯罪带来可乘之机。高校财务管理领域发生的贪污犯罪案件一般为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或一般财务人员利用财务管理的漏洞,贪占、挪用甚至私分高校资金。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严、监督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各高校大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且绝大多数高校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但具体实施情况却并不尽人意,其具体表现: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贪污、挪用公款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尽管一些高校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要求相继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相对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一些单位把某些规章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自我防范、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致使财务控制存在许多漏洞,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秩序混乱。
(二)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由于有些高校特别是新建高校的财务负责人缺乏管理经验,加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有些规定多停留在文件或口头上,即使出了问题也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能够防止财务出现问题的最后一道关口应当是财务监督,财务监督的职能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检察部门来执行。一些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监察部门疏于对下级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一些民营高校无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致使个别高校的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财务管理制度松弛,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有些高校经费报销不按审批程序办事,收入不入账,甚至设立账外账,为财务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还有的高校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现金使用范围,增加了财务风险防范的难度。
二实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岗位分工,控制关键环节。配备合格人员,实行定期轮岗。高校应当配备德才兼备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有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能通过自我修养、自觉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此,单位应当建立有关人才的选聘、培训、考核、奖惩,晋升.岗位轮换制度,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德才兼备。对财会人员要定期进行轮换,财会人员调换岗位,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做到前不清,后不接。
(二)建立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为了防止出纳贪污挪用,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总分类账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明细分类账登记等工作,否则,会增加出纳进行行私舞弊的机会,增加出纳掩盖贪污、舞弊的可能。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制度。出纳要自觉地进行经常性的对账工作。包括每日营业终了,将库存现金余额与现金日记账核对相符,保证货币资金收付的正确性。出纳应当对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直接负责。同时,单位应重视对现金的盘点,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现金盘点制度。财务负责人或内部审计人员每季度至少要进行一次库存现金突击盘点,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或提出有关建议,确保高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正规高效。
(四)强化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高校的支票保管签发与印鉴保管使用必须实行分工负责。空白支票不得事先签名盖章。高校的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的人专门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印章的使用必须有财务负责人的书面授权,必须详细进行登记,并要求使用印章的人予以签名,盖章按规定需要有关人员签字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财务管理人员变更时,对印鉴应及时予以收缴。
(五)规范资金收付程序,严格按财务规范办事。高校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的下列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1)支付申请。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2)支付审批。审批人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3)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支付申请进行认真复核。
复核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和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员办理支付手续。对于复核中发现的审批问题,应提请审批人纠正,审批人不予纠正的,应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做出处理的书面指示。对支付申请填制不正确的,应要求申请人重新填制和办理审批手续。对违法犯罪行为还有义务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对措施;精细化;网络安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校财务管理在模式、体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各高校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能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视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推动新信息环境下的高校财务工作在理念、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对于进一步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快捷、智能的财务服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旨在介绍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财务的管理水平。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在高校财务管理建设的过程中,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财务的管理水平,使高校的资金管理更加的高效化。并且,在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能够有效地完善高校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确保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下的高校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监管,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实时发现财务资金的变动,实现公共资金的高效实用,避免资金浪费。此外,利用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降低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拓展财务管理的空间。
(二)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精细化水平
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对于高校财务的管理更加高效透明,并且借助相关的材料管理软件能够及时生成财务报表,及时准确地收集财务信息。再则,通过这一软件能够及时的将财务公开信息进行公示,利用相应的数据来确保财务使用的透明与高效。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的部门,都能够通过相关的网站及时查找到具体的财务变动情况,对个人以及部门的资金变动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财务信息的精细化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财务服务。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全面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高校财务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在实际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信息化管理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政务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为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在实际的建设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而体制不完善就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尽管也开始建设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当时因为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导致了人们的认识上存在不足,领导人员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将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纳入到高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中,这样的观念导致了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极大的难题。再上专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人才缺乏,使得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二)安全隐患大
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同样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开展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系统会接入网络系统。接入网络系统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高效传输,实现对财务信息的有效管控。但是网络系统也会给财务管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财务管理系统或者是高校的网络系统没有完善的防火墙防护系统,很容易导致内部财务数据的流失,导致财务管理失去意义,造成十分严重的财务信息泄露。
(三)管理模式不适应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对财务管理的一种创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但是一些高校在开展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了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比较滞后,严重的影响了信息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尽管大多数的高校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上都未能及时的进行更新。一些高校在发展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够根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味的照搬其他高校的管理模式,导致了财务管理效率不增反降。
(四)软件功能落后
财务软件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很多高等院校错误地将信息化等同于购买机器设备,只看重硬件的更新换代,而忽视了核心的软件信息资源建设。目前,很多财务软件只是一个模拟会计工作的系统,只能应付日常的财务工作,系统性较弱。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发展对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的财务软件系统要满足财务数据加工、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预测等功能,增强财务信息的时效性。所以,高校中现行的大部分软件尚未满足财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制度
在开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财务信息管理制度中主要涉及各个财务岗位人员分配、岗位职责、内控牵制等内容,通过业务学习和培训让财务人员充分了解自己岗位的重要性。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制度先行,把制度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其次,要积极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奖惩制度,赏罚分明,给予认真工作的人奖励,警示在工作中消极集中汇总,层层递进,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形成内部循环,从内部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
(二)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的人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一方面,高校应当根据高校自身发展情况和业务需要面向全社会招聘合适的人才,使自己的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充实起来。另一方面,高校在招聘合适人才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分子汇集的优势,在校内积极培养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而且还要鼓励财务人员把业务学习当作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不能止步不前,拘泥于现有的财务信息管理方式,对于新的财务软件,不能以一种“不推不动,推亦不动”的态度对待工作,要敢于尝试接受新生事物,积极主动地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
(三)完善财务管理网络安全系统
由于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网络环境下,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在与外部网络对接或者将财务信息放在信息平台共享财务数据时,就必须要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高校的网络信息技术中心必须提高财务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改善财务信息共享和平台的网络环境,可以购买或者请专业人员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网络运行系统,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加密口令和网关,加强安全设置,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防止网络不稳定和不安全造成财务信息丢失和财务管理信息泄露。
(四)优化高校财务软件功能
财务软件是保证高校财务工作高效运转的基础保障。财务软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由财务电子计算机化到财务信息系统,进而升级为现在的管理系统。这一过程的演变,已经不只是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模拟,而是大量结合了管理的思维模式。具体而言,在其操作应用中,对高校财务数据的来源以及格式的规范会提出科学统一的要求,切实解决了传统手工模式中不规范的现实问题。此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还有效地防范了违纪违规等问题,有利于高校的内部及外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优化财务软件功能也会促使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于生活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财务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不能否认,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软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高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高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
作者:聂继虹 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5(18):192-193.
[2]廉永生,崔玉良,王智博.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10(1):176-178.
[3]许丽华.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7):61-62.
[4]王洪丽,曹明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18):208-209.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效率损失;衰减系数;留存收益;贷款规模约束
一、高校大规模贷款的成因
我国制定了加速发展教育的战略目标,高校经过连续五年的扩大招生量(以下简称“扩招”),很多人认为已经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任务。扩招需要新增大量的基础设施,增加大批合格师资。但是,政府对高校的投资本来就严重不足,扩招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没有明显增长(除教育部属高校和个别地方属的高校外),大多数地方属高校的生均拨款还大幅度下降。准公共产品没有投入也能得到丰裕的产出,肯定隐藏着其他问题和风险。
教育主管官员也承认:“从1998年至今,中国高教毛入学率从9.8%增加到17%,如此迅速的增加,办学资金肯定有缺口。”[1]实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缴费制”向学生收费,实际上就是为了弥补生均拨款不足采取的措施,或者更宏观说是为了缓解教育发展需求超过了经济发展现实水平的矛盾。[2]这是引致“乱收费”现象的根本原因。师资数量不足与平均质量下降则成为整个高等教育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我们关注的是扩招所需投入的来源及其引致的风险。全国公立高校近年来普遍扩展校园或建设新校区,保守估计的贷款总额不低于2000亿元。巨额的扩校费用显然不能来自学生缴费,也不是来自政府投资,而基本是来自贷款。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即使没有扩招,公立高校也必然甚至必需适度负债。[3]但是,尽管教育用地是低价征收甚至无效划拨,一个高校(甚至城市重点中学)动辄征地数百亩甚至三五千亩,新增建筑面积几十万平方米,投资数亿至数十亿元,即使不论由此带来的农业问题和失地农民问题,这么大的投资最终如何消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扩校从根本上说是政府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实际上正是通过“办学条件评估”,规定高校学生的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下达远超过学校承担能力的“招生计划”等方式,诱导和迫使高校扩校。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会最终为教育投资的巨额沉没成本“埋单”,一旦偿债风险凸现,政府和高校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尴尬局面。风险估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贷款规模控制,本文即探讨贷款的财务约束条件。
二、扩招前的高校财务成本结构
管理会计以量本利分析为中心,其重点是分析成本结构。最重要的原理之一,是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低于完全成本但高于变动成本时,仍然可以继续生产,因为固定成本是以前投资形式的,已经是沉没成本。近年来,研究教育成本的科研立项课题、论文数以百千计,测算出的高校生均成本从七、八千到一两万,而几乎没有哪个学校的国家生均拨款加上学费,能够达到或补偿这么高的(完全)成本,但是没有哪个学校破产,甚至还在拼命扩招,秘密就在于固定成本不需要进行成本分摊。
高校的固定成本内涵为何?某些学校有上百年的历史,国家投入和社会注入的各种存量性质的资源,包括校园及其基础设施、建筑物、图书仪器设备等,按照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不必进行成本分摊,都属于固定成本,且通常以“专项经费”形式拨款。与企业不同的是,虽然高校的固定成本看起来很高,但既然无须折旧,也就无须补偿。
与企业相比,水电费、交通通讯费、实验材料费、教具费、招生费、出版印刷等刚性支出,以及图书设备费、维修费、绿化费、招待费、办公费等半刚性支出,明显属于变动成本(大约占学校总支出10%—20%左右),可以称为基本支出。按国家统一标准发放的工资、津贴、社保、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科研补贴、学生事务支出等人事费用,也是刚性支出(虽然短期内,学校可以使教师大量缺编和冻结经费),但大体上应视为变动成本。这样,高校的变动成本由基本支出和基本人事费用两部分组成。
高校是非赢利组织,“股东”只有一个即国家。扩招前的高校普遍现象是教职工收入低,办学条件差,也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所以按当时的预算会计制度,高校的学校收入仅限于政府拨款,而财务结余应当为零。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指定用途的专项经费也包括在学校账面收入中,但一般情况下这类经费不能挪用,所以应从学校收入中剔除。
用w0和p0分别表示学校收入与变动成本,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假设i:高校扩招前的学校收入等于变动成本,即:w0=p0.
三、扩招后收入与支出的结构变动
拓展校园或建新校区应以满足完成学制为限(例如大学本科一般为四年学制,则每年增加等额学生,四年后拓展校园或建新校区刚好填满),所以扩招期为常数,以后不能再增加学生数量,这样,一个扩招期末的生均拨款为固定数(不考虑很多高校扩招生均拨款递减的情况);同样在物价管制和社会压力下,学费收入也不会变化(收费标准事实上已经冻结)。因此,扩招期末的学校收入和主要成本即已固定。为简化分析,设高校扩招期末即贷款扩校完成后的当年为基年(一般为扩招开始后的第四年)。基年及以后的学校收入、其较扩招前的增加量都可以视为一个常数,分别用符号w、r表示。
扩招后的新增的变动成本由基本支出和基本人事费用(随规模扩大需要新增教职工)以及贷款利息组成。考虑到规模效应,除贷款利息外,前两项支付不会按学生增加的比例增长,但是却会随时间增长。按照教育部的生均建筑面积等考核指标,每增加一个学生,需要的土地、宿舍、教室、食堂等随之增加,所以银行贷款形成的固定资产表面上应归入变动成本;但是扩校新增的固定资产又是一次性形成,而不是多一个学生就多建一个床位教室,即并非严格的“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扩校的投资实际上属于沉没性的固定成本。
这种一次性支出的固定成本有两个特点:一是需要维修保养以及更换设备等等,新增支出只能由学校自己支付且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二是高校随规模增加将出现效率损失,我们没有约束高校管理者偏好和树立个人形象的欲望的机制,筹资越多,用于锦上添花的、随意决定的事项越多(例如一部分收入用作他途,增加差旅费、招待费等),这类事项也几乎与固定成本偿还无关,即便企业也不乏这方面的实例[3],此外,行政化的高校还存在资金管理能力问题,资金规模越大,管理效率越低。因此,肯定会使变动成本逐年增大。
为简化分析,设基年的变动成本为p1,贷款后每年的变动成本以固定比率f增长(f>1,称为增长系数),设基年开始第n年(n≥1)的新增变动成本为pn,则有:
pn=p1fn-1
高校扩校和扩招后需要有基金节余。基金节余的意义之一是“股东”节约了开支且实现了社会目标。为避免岐义,把基年以后第n年学校收入减去基年的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称为留存基金,用un表示。
留存基金的第一用途是偿付贷款本金。从理论上说,贷款风险应由政府承担(这就是一些大学校长说的,只要银行敢借我就敢用,反正最后国家埋单),但是高校贷款的原因又恰好是政府不能或不愿承担巨额的扩校投资,更谈不上替高校还贷,这显然是一个悖论。即使考虑到其他因素,财政最终要为一些学校部分还贷,政府也拥有一个反制条件:经营者即学校将承担责任并蒙受直接利益损失,例如校内津贴被完全取缔。这种情况肯定会使学校“停摆”(例如优秀教师纷纷调离),所以应是一个较强的借款规模约束。当然,在干部任期制的体制扭曲下,学校决策者可能会采取“短期行为”,从而使之变为一个软约束。软约束也是约束,在大学的行政化体制下,学校决策者在还贷责任信号明确时,会考虑个人风险,所以假定由学校偿还贷款更符合实际,这当然也应从留存基金中支付。
留存基金的另一用途是支付随着招生规模扩大而增加的其他人事费用。由于教师的负担在加重,而总收入的增加又使“改善待遇”成为可能,几乎每个学校都对教师发放了工资补贴性质的课时费(由于体制原因,非教学人员的津贴也“水涨船高”),这类支付是扩招带来的附加效应。目前的现状是,高校教职工的工资外收入已经远远超过工资内收入,也就是说,其他人事费用大于基本人事费用。
这样,留存基金的结构是:偿还每年债务的固定的本金,支付其他人事费用qn.在制度因素的作用下,高校肯定有增大内部分配的其他人事费用的倾向,其特征是没有规范且“能上不能下”,所以也可以假设其他人事费用按大于1的一定比率t增长,即qn=q1tn-1.
需要说明的是,从扩招年起学校收入与变动成本都在增长,留存基金也相应地增加,但高校还贷期都在借款的三年以后,所以几乎所有高校都将这一时段的留存基金完全用于其他人事费用。因为讨论贷款规模控制关注的是长期偿债能力,所以可以忽略扩招年到基年的学校收入、变动成本以及留存基金的短期变动。
四、高校负债经营的基本限制
财务杠杆指企业对固定的资本成本筹资方式的利用程度。企业负债后,因债务利息固定而与利润多少无关。于是利润增加时,每一元钱负担的债务利息相应降低,投资者的相对收益更高,这种影响就是财务杠杆。所谓固定的资本成本,对企业而言,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等各种负债和优先股股本。对高校而言,负债仅指银行借款。在筹资产生财务杠杆“正”的作用的前提条件下,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负债比例的高低,提高负债比例将增加财务杠杆利益;降低负债比例则减少财务杠杆利益;负债比例为零时则不产生财务杠杆利益。
高校负债如果能够使财务杠杆产生“正”作用,则相当于将营业利润转移支付于社会目标,所以运用负债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也理所应当。财务杠杆运用当然与筹资风险相联系,不妨借用企业分析筹资风险的方法。
企业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为:财务杠杆系数=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借款利息),对高校而言,记贷款总额为m,贷款年利率为r,以上公式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留存基金÷(留存基金-借款利息)=un÷(un-mr)
财务杠杆为正的条件显然是留存基金大于贷款利息,即得:
公式i:un>mr即m
扣除变动成本后的留存基金数额极大,因此公式i是一个很弱的贷款基本限制。负债的限制条件还可以从基年起第n年的留存基金与变动成本的关系来分析。由于:
学校收入=扩招前的学校收入 学校收入增长=留存基金 扩招前的变动成本 新增变动成本
由假设i,扩招前的学校收入=扩招前的变动成本(w0=p0),所以基年起的第n年有:
学校收入增长=留存基金 新增变动成本,即r=un pn=un p1fn-1
这就是说,新增收入能够补偿新增的变动成本且有节余,否则高校自身便不会产生扩校冲动。以上分析的只是贷款的基本限制条件,显然还应寻找更有效的约束条件。
五、高校负债的第一约束条件
设贷款需在n年内偿还,由于r=un pn=un p1fn-1,即可推出:
∑r=∑un ∑p1fn-1,即nr=(m ∑qn) p1∑fn-1=m q1∑tn-1 p1∑fn-1=m q1(tn-1)(t-1)-1 p1(fn-1)(f-1)-1,得到:
公式ⅱ:m=nr-q1(tn-1)(t-1)-1-p1(h-1)(f-1)-1
这是一个贷款规模的约束条件,显然,它取决于新增学校收入、其他人事费用和变动成本的增长系数。换言之,如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则负债经营不能成立。公式i和ⅱ显然独立。
举一个例,假设某高校扩招前的学校收入w0=1亿元,以年息7%的贷款扩建新校,从第四年起十年期内还本。扩招期末的学校收入绝对增长数r=2亿元,基年的其他人事费用q1=1亿元,基年新增变动成本p0为0.4亿元,而其他人事费用与变动成本增长系数分别为1.05、1.04,所以:
m=nr-q1(tn-1)(t-1)-p1(fn-1)(f-1)-1,即m=10×2-1×(1.0510-1)÷(1.05-1)-0.4×(1.0410-1)÷(1.04-1)=20-0.6289÷0.05-0.4×0.4802÷0.04=20-12.578-4.802=2.62(亿元)
其他人事费用增长系数t<1.04与变动成本增长系数f<1.05,本身就对学校提出了极高的成本控制要求,不用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约束条件。
六、贷款的边际资金成本
从公式ⅱ可看出,成本控制状况对贷款规模的作用很强。但是制度因素的作用使这种控制毫无把握,因而可能导致贷款规模制约失去效用。可见,公式ⅱ的约束条件尚不完全,为此引入边际资金成本进行分析。
高校现在的情况是银行愿意给贷款,筹资成本似乎不会变化。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高校存在另一种增加边际资金成本的动因。
可以断言:高校贷款随规模增加将出现效率损失。首先是管理体制问题,我们没有约束高校管理者偏好和树立个人形象的欲望的机制,筹资越多,用于锦上添花的、随意决定的事项越多,这类事项也几乎与固定成本偿还无关,即便企业也不乏这方面的实例[4].其次是对项目涉及的筹资目标的分解问题,尽管高校的筹资用途与企业不同,但贷款投资与资金回收只是弱相关,因而所贷资金的一部分必然要用作他途(如补充维持费用),即筹资目标分流。此外,行政化的高校还存在资金管理能力问题,资金规模越大,管理效率越低。
一个企业无法以某一固定的资金成本来筹措无限的资金,当所筹措的资金超过某一特定限度时,筹资成本便会升高。边际资金成本就是再筹集一元资金的成本,它在一定条件下随所筹资金的增加而增加。所谓企业无法以某一固定的资金成本来筹措无限的资金,就是说到达某一点时,再追加一元的筹资的资金成本将增加,这个“点”称为突破点。以此类推,如果不断增大筹资额,便会出现一连串的边际资金成本增加的突破点gi.如果用图形来表示,边际资金成本线即mcc线便是一条连续上扬的曲(折)线。
高校筹资规模增加的效率损失可以视为变相的边际资金成本,因此也服从mcc线连续上扬的规律。高校现有的资金结构大体上由学校收入与贷款组成,所以计算突破点与加权边际资金成本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突破点=保留收益(留存基金)÷该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高校上扬的mcc线有没有约束?答案是肯定的。在企业的情形,突破点不能超过内含报酬率(投资净现值为零的报酬率)。虽然已经假定了高校只有一种投资机会(投资目标),但是既然我们认为高校与企业的边际资金成本曲线没有本质区别,那么,边际资金成本曲线不超过投资内含报酬率,就是高校贷款额度的第二约束条件。内含报酬率需要事先设定,由于高校自有资金不需要考虑报酬,只需考虑还贷付息,显然有:
留存基金率=保留收益÷学校收入,即u′n=un÷w
由公式i,u′n应高于贷款利率r.
仍然举例说明。设某高校原学校收入为2亿元,考虑贷款2亿元用于新区建设,资金成本r1=7%,如果贷款分十年还本,则至少需保留收益0.34亿元。则u′1=0.34÷50%=0.68(亿元),即贷款达到0.68亿元前,边际资金成本都是7%.一旦耗用了留存基金,就必须再贷款,但超过0.68亿元,则产生效率损失,设这时的资金成本为r2=9%,如果还须贷十年期贷款2亿元,负债在资本结构中的权重变为4÷6=0.67,保留收益至少应为0.34 0.38=0.72(亿元),则u′2=0.72÷0.67=1.07(亿元)。当然还有其他突破点。mcc线从7%,9%,…连续上扬,可能超过留存基金率(例如第二突破点时为0.72÷6=12%),这时,应自动中止贷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发言[n].南方周末,2004-8-12.
[2]彭久麒。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8)。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的办学行为已同经济行为融为一体,市场意识深深地渗透到办学思想之中,高校办学经费也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到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广开财源,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对于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弊端。①预算期间较短。高校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基本上不考虑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使得不少高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仅停留在战略层面上,无法在学校的财务管理及预算规划上得到核算与监督。②预算不全面。虽然高校目前实行的是“大收大支”的财务综合预算,但这种预算也仅立足于学校的财务部门,没有涵盖全部资金收支,无法体现学校整体财务状况,影响学校对资金的综合利用。③预算缺乏约束力。一方面,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有待进行充分的论证加以修订,无法调整和优化收支结构,使预算执行的可行性降低;另一方面预算监督不力,预算执行缺乏相应的考核与奖惩措施,使得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2.高校贷款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由于高校的大规模合并,扩展以及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各高校为了拓展办学空间,纷纷贷款搞建设,但很多高校缺乏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现实情况中很多高校都没有对贷款风险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估。由于贷款规模过大,学校每年仅偿付利息就需要很大开支,给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加上贷款结构过渡集中,在还贷高峰到来时,学校还处于建设工程收尾阶段,每年还本付息将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
3.内部控制不完善。①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够全面。部分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或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对各项收支账款有较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严格地执行,而对各项往来款项的审批手续不健全,控制也不严格。②内部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③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高校既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行同摆设。
二、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财务预、决算工作,强调财务计划和控制能力。随着高校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形成,学校必须从整体出发,按照多元化筹资、一元化管理的原则,实行综合财务计划管理。综合财务计划反映了高校全部资金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并将综合了的高校整体财力进行总体平衡,从而保证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合理制定的综合财务计划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克服投资上的短期行为,是节约支出和减少损失浪费的前提,反映了高校经费管理、调控的能力。只有加强综合财务计划的编制,才能克服目前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不足。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高校综合财务计划是切实可行的,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重新衡量、评价、判定各类费用支出因素的必要性和适度规模。其目的就是要杜绝不公平的预算分配,消除不合理,强化预算约束,使预算更具科学化。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为了形成规范、科学、有效的校内经济秩序,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约束制度。一方面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学校管理发生无效率和不法行为。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要明确各部门及上岗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要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另一方面要考虑内部控制措施执行的成本,制定出最佳内部控制措施以配合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各项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3.强化风险管理。①对于一个高校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险损失随时都可能发生,如果财务管理者没有树立充分的风险意识,那就意味着困难和危机即将来临。财务人员只有建立充分的风险意识,才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或限制在最小范围内,甚至将风险消除。②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就是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便于风险信息传递的一种风险预防系统,它可以使风险信息源、风险信息传输系统和风险管理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高校要想有较强的“免疫力”,应设置和启动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的预防。首先,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与财务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目标因素、制度因素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分析中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次,建立一个便于风险信息情报传递的风险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绿色通道”,可以使财务人员能够从各个渠道及时、准确获得风险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迅速地传递给其他信息使用者,从而很大程度地保证风险信息传递的真实、准确、快捷和高效。再次,要对风险有超前决策,尽可能使风险消除在潜伏期。财务管理者应对发生风险损失前显示出的征兆充分给于重视,及时采取措施,矫正和扭转这种风险现象,做到防微杜渐。
三、结束语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理财的核心作用和龙头地位已越来越突出,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会计,财务管理是高校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对于办学过程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进行全面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高校资金运动的所有方面,因而也称其是一种管理资金的艺术和科学,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并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之前我国高校执行的都是1997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旧制度曾一度对规范我国高校的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稳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高校所处的财务管理环境的整体变化,旧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高校财务管理要求,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2012年4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正式施行,与此规则修订相适应,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旧制度同时废止。新制度共有14章76条,与旧制度的13章54条相比多了1章“成本费用管理”(7条内容),共新增了23条内容,并对旧制度的原有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见表1。
二、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政府财政改革推进要求改革高校财务制度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自2000年以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多项财政改革陆续实施,对我国高校的预算编制、财务核算、资金支付及财务管理工作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的修订。(二)高校财务环境变化需要改革高校财务制度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自逐步扩大,筹资来源渠道日趋广泛、经济活动也更加频繁复杂,各个学校经费流量迅速增加,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机遇,这就要求高校在新的社会和财务环境下管好、用好每一分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的规范、安全、有效使用,也需要对旧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三)高校财务目标实现必须改革高校财务制度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高校的财务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核算工作,而是更多地向着分析、预测、理财等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高校财务一方面肩负着计划、核算、报告等工作,另一方面也承担着预测、监督、控制、分析和评价等职能,这就要求高校在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统筹资金使用、推进绩效评价和加强财务监管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实现这一目标也亟需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
三、新高校财务制度内涵探析
(一)提出总会计师设置权责新制度中不再强调只有符合条件的高校才设置总会计师,而是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这一制度规定,各高校将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有一个,而且可能是非专业的分管校(院)长来主管高校的财务,而是必须有一个具有中高级财会专业职称、并且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财务人员来管理学校的整体经济活动,并对学校财务管理享有一定的职权和承担相应的职责。主管领导的专业化和职责分工将会有力地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的领导力量,有助于高校财会工作的优化管理。(二)加强预算管理审核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的各项收支都是按照部门预算来执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编制不够细致、预算监管也缺乏力度。各高校日常工作中很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即使分析也只是梳理皮毛,而基本不做实质性的调控。新制度完善了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重视预算编制,合理核定和统筹安排各项收支。同时,各高校要加强年度决算的审核和分析工作,对预算收支的合理、合法性和预算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三)强调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新制度中明确规定高校“应当进行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高校财务的效益管理是满足国家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新形势要求高校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理财观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综合效益。同时,高校要树立忧患意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度量和评价,建立和完善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常态化的评估,促使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四)调整资产管理相关内容资产管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各项资金的来源最终都反映在了单位的资产中。目前大多高校每年的资产在账面上都是递增的,这与高校实际资产情况并不相符。新制度对各项资产的内容,尤其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标准进行了修正,并要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同时把基建工程也纳入了高校的大财务中,这样就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高校资产的整体情况。而且新制度中对高校对外投资和资产处置也增加了一些明确要求,进而保证了高校资产的安全性。(五)新增成本费用核算管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是新制度中唯一整章增加的内容,突出强调了高校应正确归集和分配各项教育费用,加强并细化高校办学成本核算,分别学校、院系、专业及科研项目核算各级各类事业成本,而且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成本费用核对机制及分析报告制度。这一内容的增加有助于促进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合理发展专业、突出重点优势和加强内涵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新高校财务制度执行建议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8
1.岗位设置有违内部互相约束原则
很多情况下班级的班费由生活委员管理,在班费的使用过程中,生活委员负责每笔开支的记录和报销,显而易见,这项制度与正式单位里财务部的相互约束的原则相违背。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出纳人员只负责出纳工作,并不兼管稽核和账目登记等相关工作。这与班级里生活委员的职务范围有很大差异,生活委员不仅负责班费的管理,更要对班级里班费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大多数生活委员都可以恪尽职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不过在班级里,由于个人品质不同,很多同学可能对生活委员颇有微词,缺乏信任甚至在背后诽谤造谣。有很多生活委员在自己资金不足的时候经常挪用班费以做己用,即使过后补回来,也是不可为的。
2.班费支出缺乏
购物发票班费的支出都是一些小事,如在小超市买点生活学习用品,在水果摊买点水果,这些都不好开发票,这导致在班费的使用中,大多数情况并没有发票凭证。而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每次开支都是有正规发票的,这使企业的各项收入开支都有迹可循,有账可查,这样在对账目进行整理时,才会有条不紊。在正规单位中,财务支出如果没有发票是不被认可的,甚至员工报销出差费用也必须出示原始凭证。与企业参与管理的严格相比,在班级的班费支出中,原始凭证却不能引起重视,这个问题应该给予关注。
3.缺乏班费使用的审批环节
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中,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审查环节,只要这笔款项得到班委会成员的认可,班费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支出,无论支出的款项多大,比如聚餐,郊游等活动。班费是全班同学共同筹集的,就应该为全班同学所用,让它真正的用于集体。那么在班费支出时,是否应该进行相关环节广泛争取大多数同学的想法,甚至制定一些规定,像较大的款项应该得到班级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在这方面,企业财务的支出环节是十分细致严格的,在企业中,无论支出大小,都必须进行相关程序,进行审核、审批,确定准确无误后才能投入使用。
4.缺乏班费使用的监督机制
印刷资料、举办班会和晚会等活动,在比赛中作为后勤支出等不同支出款项,都属于班费的支出账目。而班费的来源主要是由所有同学的共同筹集,还有在学校各种评优活动中所得的奖金,像在评优中如果所在班级获得“优良学风班”的称号,就会奖励班级2000元奖金。不过很少有同学真正在意班费的使用,甚至对班费支出毫不在意,这虽然可能是对班级生活委员的信任,但其实是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其中一份子。班级成员并没有参与到班费使用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只有班委会参与其中,但班费是否真的被用在实处呢?同样是财务管理,在企业中财务支出的整个过程都有专业人员参与,从董事会到审计委员会,再到独立的审计部门,都投入到财务支出的过程中,保证万无一失。
5.缺少班费收支的明细
大多数情况下,应是生活委员将班费的收入支出进行详细记录,不过这个记录更像流水账。例如,购买班级日常用品支出80元、结余620元。教师节为各位老师购买花篮水果支出240元、结余480元。显而易见,这种支出的记录毫无意义,根本不严格,很容易出现生活委员的情况。正是因为在班费支出中,大多数情况是没有发票的,像这么简单潦草的记录,真实与否根本无从考证,支出款项根本无处核实,可相比之下,企业的财务制度却极为严谨,不过班费的使用确实无法与之相比较,在班费使用中,可以把很多环节具体化,这样,班费的使用才更加真实可信,才可以将班费真正的用在实处,避免以公谋私,情况的出现,使所有同学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高校班费管理比较
1.组织机构对比
班级就像是一个企业一样,每一个交班费的同学就像是班级的股东,企业的股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班级的“股东”当然也是班级费用的最终拥有者,企业中的ceo、总经理、总裁,对应着班级里的班长、支书以及其他的班级管理者,当然,由于企业的资金流动比较大,所以需要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即会计或者是财务部,班级的班费数额相对来说较小,班级内的生活委员以及其他同学就能够应付自如。
2.资金走向对比
股东为企业注入了原始的资金,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拿着这些钱来创造价值,取得企业的利润,在班级内部,最初的班费也是由班级中的同学提供的,只不过这笔费用并不是用来创造价值,而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也就是说这笔费用创造了无形的价值。当企业不满足现在的发展,想要得到更多的利润时,就要筹集资金,进行自身的扩张,这就要求老股东以及一些新的股东注入新的资金,这也就像是在班级的费用不足时,要定期的收班费一样,如果企业申请破产,那么其所有的资金在偿还了债务之后会退还股东,班级解散之后,班费也会退还给每一个同学。
3.财务制度的对比
企业专门负责资金的会计会将发生的每笔交易和资金的流动情况详细记录,班级的生活委员也是这样,他掌管着班级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也记录着每笔班费的走向。企业会定期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等来供资金的提供者检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在班级中,班级的管理者也会定期将记录的账本公布,来告知同学们班费的使用情况,都达到了监督资金使用的目的,当企业资金或者是班费不足时,管理人员就会像各自的资金提供者索要资金,也就是融资和收集班费,企业融资为了赚钱,使利润最大化,筹集班费则是为了能够使班级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将企业财务管理融入高校班费管理的思路
1.提升班级同学对班费收支管理的重视程度
如果企业的领导者能够对企业负起足够的责任,及时的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那么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就会尽职尽责,尽量避免资金出现问题,同样的道理,假如班级中同学们也能够主动的监督班费的使用情况,定期查看,那么管理班费的同学也就会小心谨慎的使用班费,不敢作弊。
2.制定严格的报销制度
要想管理好班级费用,就要设置两个管理者,设立两个管理者并不是要设置两个人分别管理自己的账本、自己的资金,而是设置专门的管理金钱和负责记录金钱走向的人员,比如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设置了会计和出纳人员,这样两者就会互相监督,互相牵制,所以在班级中,我们要选举出一个人管理班费,另一个人负责监督班费的使用情况。在班级中班费要实报实销,当有人需要使用班费时,可以自己垫付或者是向生活委员预支,在活动结束后,应该持有关的票据经过班长以及其他班级管理者签字后方能找生活委员支付。生活委员也应该及时的整理相关票据,来定期的向同学们汇报。
3.设置班费管理的专门监督人员
“分权制衡”原则被应用在企业中,企业设置审计部门来对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监督,达到权力分散的目的,但是在班级中,这样的制度很难实行,因为班级中只有班委负责班级内部大大小小的决策,这就要求有专门的人员来对班费使用进行监督,来要求生活委员不得不谨慎小心的对待每一笔班级中的费用。
4.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9
当我国学者们仍纠结于大学控制权的归属问题时,“制衡权力”已成为西方大学治理的核心。以耶鲁大学为例,其董事会下设财政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职能分别是监督、规划财务状况,监督会计运作,监管耶鲁捐赠基金以及其他投资项目,但最终的财务控制权始终保留在董事会手中。校级行政财务管理层由校长、教务长、财务、行政副校长联合组成。教务长主管由声望颇高的教授、行政核心人物任委员的预算委员会,其职能是对大学长期规划、预算、学费或工资涨幅等关键决策进行审核。财务及行政副校长掌管财务部三大职能:协助预算委员会制定规划;具体财务运作;管理捐赠资金、资产、债务。学校内审部门要求各院系提交月度财务报告,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学校年财政报告,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进行审计。耶鲁的财务运作思想总结为:合理的机构设置下财务决策、资金运作、执行监督彼此独立,钱权交易得以避免。王绍光(2008)指出“,预算国家”应伴随“预算体制”。现代预算应经法定程序及代议机构批准、授权实施,并进行公示。事实上,自1997年我国就对高校预算的“审议通过”机制作了明文规定,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1997)到《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2011)再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无不体现作为有效机制的治理结构是遵照“法定程序”对“一把手”进行制约,这也正体现了现代预算的治理职能。
二、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高校会计核算的精细度更高
新法强调决算草案应与预算对应,并按三类分列:一是预算数;二是调整预算数;三是决算数。针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应按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相应的款项,即实际会计核算时,要按功能类别和经济类别分别核算。新法要求各级人大将政府预算列为审查的核心,这就要求部门决算遵照预算口径予以转化,使决算草案对应预算。而报表口径是否一致,则取决于会计核算的优劣。高校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同,其基本需求不尽相同,新法实施后,会计核算有望更加精细化,便于满足高校不同信息需求者的根本需求。“多维核算”既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财务现状,又便于落实管理责任,对资源配置更有利。
(二)高校预算管理更趋于精细化
新法细化了部门预算由编制到执行、由调整到决算对比等诸多方面,凸显的是严谨、科学的政府预算。从我国预算收支编列来看,主要存在两套体系(功能类系、经济类系),而财政预算公开普遍选择前者。为区别政府职能具体支出,新法也将后者增加进来,对预算编制的细化几近极致,这也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现行预算体制下,高校预算上报给主管部门的是一套,用于校内管理的又是一套,具体执行中也是“两张皮”。新法出台后的“双向管理”使预算编制更立体,也增加了预算调整、预决算对比的要求。校内外预算统一后,将更便于执行和支付资金。新法下的预算编制,要求各高校“几上几下”编制校内预算,再参照财政要求对财政部门预算进行编制。需要指出的是,现行预算体制下,高校一般是每年10月上报预算,11月编制校内预算,导致内外预算“两张皮”;新法背景下,后者应早于前者,以便统一预算体系。
(三)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终将实现
新法规定:“政府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后,预算外资金业已取消,全部财政收支均在政府预算中体现,这使现代预算更完整,并向全面预算发展。而今,高校部门预算管理中已经把其预算收入中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出租(售)以及利息收入等)、行政事业类收入(报名费、学费、住宿费等)、财政补助收入悉数纳入。参照新法精神,这一收支范围将更大,未来,经营收入、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横向课题收入等都会陆续归入,且参照新法跨年度对预算予以平衡的新政,将延长预算年度(目前是一年一预),以兼顾长远。为此,要求高校在“大预算”财务管理理念下,从“三全”入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由“全员参与”开始逐步“全额管理”直至“全程管理”。
(四)高校财务管理的公开程度以及规范程度更高
新法增加了25条同促进预算公开以及强化审查监管相关的款项,更严格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的公开度和规范化。我国已实现了将gdp的4%用于国家教育投入的目标,也使民众更关注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在此背景下,高校是否注重公开“三公经费”首先被关注;其次是高校是否谨慎于其“债务问题”,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再次是针对新法所提出的“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应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要求高校强调以专项经费为核心的“绩效问题”,厉行节约,一方面围绕资金使用效益强调项目绩效,另一方面强调分析投入产出;最后新法强调“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政府全部收支”“、应结余管理连续两年未用尽的结转资金”则都是强调资金管理是否规范。
三、新预算法下如何强化高校财务管理
(一)重构或优化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争创特色,坚持不懈地对教育结构予以优化。为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内涵式高等教育”越来越被高校所推崇,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同时基于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健全治理结构应是其核心标志。2014年新会计制度以及2015年新法的实施,要求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服务于内涵式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财务管理体系,既对高教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又有益于高校战略管理。鉴于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同新法要求并不契合的现状,从预算与大学治理和谐统一的角度出发,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首先应从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开始。为此,应以新法为基础,重构或优化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本文所设计的组织体系同时考虑到新会计制度及高校基本治理结构,对大多数高校都比较适用。
(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将战略规划、全面预算理念融入财务管理中
组织机构运行高效与否,根本在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以新法为背景,高校财务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需要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为基础,将战略规划、全面预算理念融入其中,借此形成诸多方面的有效互动:一是战略同规划间;二是规划与预算间;三是预算与配置间;四是配置与管理间;五是管理与风险控制间;六是管理同绩效评价间。在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各高校应重新梳理如下主要业务流程,以使其更趋于规范,最终优化高教资源配置以及高教经费使用效能:一是预算管理;二是政府采购管理;三是收支管理;四是合同管理;五是资产管理;六是建设项目管理,等等。
(三)基于预算编制精细化,突出预算执行力和绩效预算的有机结合
基于时间—动作这一主体,科学管理之父泰勒(1911)率先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从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精细化管理”理念逐步运用于工业生产中,并于90年代延伸至教育领域。它强调管到细节“,去粗取精”。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其围绕财务管理目标,明确相关责任,并使其更为具体,要求高校由以往的“管结果”向“管过程”升华,有效掌控所有资金、全部活动及所有员工。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求预算管理精细化。基于“治理”的角度,预算应指挥高校全部经济活动,因此,关键在于将其细化。实践中,先要参照新法规定把预算科目分为收、支两大类,再分设“类”、“款”、“项”、“目”,然后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进行细化;细化“一上”预算编制至“项”级科目,并针对具体执行项目落实,预算批复程序中的“二上”、“二下”须严谨,规范预算上报,全过程掌控预算经费支出。新法提及“绩效”的合计8处,在预算编制原则中强调“绩效”理念也是新法的又一亮点。“绩效理念”一提出,作为基本概念的“投入”和“产出”随即被引申。当前,国家持续追加教育投入,引发了社会对教育经费使用及其效果的关注。以往高校管理者的固有思想是高校资金可“无偿”使用,因此在花钱上普遍过于随意,而新法背景下,这一固有理念必须彻底打破,应以成本核算的强化为手段,突出预算执行力和绩效预算的有机结合。从责任主体来看,高校预算应由各二级学院执行,督促二级学院执行预算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心。一方面,对二级学院预算执行清楚掌握、监督和分析,避免资金浪费;另一方面,持续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基于重点项目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对于评价结果则应适时公示,做到预算执行同预算编制及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从而强化预算管理精细化。
(四)强化科研经费管理,提高其管理效率
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多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年均增速均保持在2%,据悉,2011年,我国注资8600亿元用于科研,2015年全年这一投入最低将追加至1.5万亿元。因此,不但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将大增,其来源渠道也会更广。但因疏于管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法乱纪屡见不鲜。新法要求在科研项目中细化科研活动成本核算。因此,高校首先应转变管理者、科研人员的思想认识,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帮助科研人员合理、合法地使用科研经费;其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执行环境,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细化各项目具体管理措施,对业务流程予以规范,以使其管理效率有所提升。
(五)遵照新预算法的纲领精神,强化成本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篇10
营改增在全国范围的逐步铺开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针对新形势、新特点扎实打好基础,全方位做好税务筹划、制度建设、会计核算、内部监督、合同管理、宣传培训等准备工作。
1.加强税务筹划
随着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合作不断扩展和加深,营改增导致的税负变化将对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营改增后,高校拥有进项税抵扣优势及税收优惠政策,税务筹划具有很大空间。高校财务部门应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合法的增值税税务筹划,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学校税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体途径:①做到应抵尽抵。高校可抵扣进项税的费用包括用于应税服务业务的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耗材、车辆租赁、燃油费等,购入时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抵扣进项税,减少增值税的缴纳。②利用高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的优势增加收入。对方单位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则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因此高校向对方单位提供应税服务的价格可以适当上调,以增加资金收入。③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中明确了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属于免征增值税范围,并在《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中列明了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向境外单位提供的技术转让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免征增值税。高校应关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根据国家政策变化进行税务筹划,延长增值税抵扣链条,充分利用政策享受税收优惠。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按照营改增实施要求,制定高校增值税管理制度及配套办法,明确增值税征收范围、申报程序等;完善关键岗位责任制度,可设置专职科室或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税务工作,做好纳税基础数据测算、纳税范围认定、纳税资料收集传递归档、申报缴纳、硬件设施配备、软件系统的升级等基础工作;制定完善增值税票据管理制度,明确增值税发票开具、领用、使用和核销的工作流程,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岗位,分工负责,相互制约监督。
3.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增值税业务比营业税复杂,财务工作量增大。财务信息系统中涉及增值税税负计算、账务处理、申报缴纳等业务需要根据政策变化进行调整。根据营改增要求,应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科研经费,满足收入支出相匹配原则;增设会计科目,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额等明细科目;按照项目分别核算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同时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加强财务管理。学校在提取科研项目管理费时应该考虑增值税是价外税的因素,以扣除增值税后的收入为基数计提管理费。
a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区分散,开发票业务量大,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在重要程度上等同于甚至高于现金管理,这对发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校应改进票据管理手段,积极推进票据电子化改革,将票据入库、发放等各环节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施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全程跟踪,源头控制,有效监管;增加必要的硬件设备,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认证抵扣;设置必要的办公场所,设置专职或兼职纳税业务审核人员。
4.加强监督控制
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财务检查和稽核,及时发现涉税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降低内部控制风险;完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及时为学校老师提供增值税业务中的相关信息,提升财务监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5.完善科研合同管理
高校在签订科研合同时,要严格审批权限,除了关注合同标的、价格、付款时间和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还需增加相关条款明确纳税责任,并注明合同价格是否含税及开具票据的种类、税率、开票时间等事项,做到合同内容规范、准确,符合合同法和财务法规,保证开票后足额缴税。对于免税项目,应在合同中明确所开票据的种类,便于合同后期顺利执行。在合同管理上对于应免税收入要有完备的科研合作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能正确划分是否免税并提供足够的依据,以免因缺乏必要的依据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应税收入。在合理纳税的同时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发展。
6.加强宣传服务措施
高校应加大营改增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意识和风险意识,发挥财务部门报账服务前台的窗口作用,及时将纳税变更注意事项告知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利用财务网站及各种媒介形式宣传解释营改增的意义和效果,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减少老师因纳税政策变动产生抵触不解情绪,使其了解增值税业务,充分抵扣、依法纳税。
二、结语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2023-05-12 08:42:08
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2023-05-12 08:35:14
新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 2023-03-30 14:54:54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社团思想教育 2023-03-30 14:45:44
高校财务队伍建设探讨 2023-03-20 09:38:33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学工管理中的运用 2023-02-15 09: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