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6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企业;规章制度;重要性;合法性

作者简介:胡水根(1975-),男,江西新建人,江西省新建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江西 新建 3301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80-02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发展,劳动维权意识已越来越深入到每一个劳动者思想当中,作为企业必须依法治企、依法经营,同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合法的、适合企业运作需要的规章制度,这既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础,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下面笔者对企业经营管理中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及合法性谈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很多企业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处理劳动纠纷问题时往往凭领导的意志或口头命令,在企业内部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即使有规章制度其可操作性也很差。1995年1月1日正式颁布的《劳动法》直接规定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在调整劳动合同关系方面的法律地位,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已经明确告诉企业必须正确地认识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说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将被这个充满竞争的经济社会所淘汰。

1.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

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自身的经营秩序及市场竞争实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主体建设的目标。在现有法律法规宏观条件下,有了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的组织行为才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合法地解决实际问题。建章立制是一项尤为复杂的工程,需要把决策层与管理层的职、权、责进行详细划分并细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企业不但可以实现规范管理,还为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形成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需要

包括劳动纪律在内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由企业依一定的民主程序制定的,是用人单位与员工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明示性、合法性,并由此产生对行为的指导性。一个好的规章制度体现了职、权、责的高度统一,能够规范、指引企业部门工作与职工个人行为,可以巩固、规范劳动纪律,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企业应当通过培训,使全体员工熟悉企业规章制度,目标一致,行为统一,才能在员工身上体现出企业精神,进而形成完整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

3.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需要

《劳动合同法》第39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制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完善“劳动合同制”,是用人单位与员工解决劳动争议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现实已经证明缺乏了规章制度,用劳动合同处理争议企业就会力不从心。所以说,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贯穿于企业管理和纠纷解决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法律意义。

4.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是《劳动法》规定的义务

劳动法的宗旨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二、企业建章立制的合法性

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法律意义在于,它既是企业的内部法律,又是企业实现用工自的手段和重要保障,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为劳动纠纷的裁判依据,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1.充分认识法律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六种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除此六种情形,单位要解除合同,都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不难看出,只有第2条最适合企业管理需要。

《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不能胜任工作因素”或第41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因素”解除劳动合同:在易患职业病岗位就业未进行离岗前医学检查或疑似职业病患者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的;患职业病或工伤导致劳动能力受损的;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还在规定的医疗观察期的;女职工怀孕、产假及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87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87条规定的支付赔偿金即按照经济补偿金的双倍支付赔偿金。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条规定,“劳动法第25条(即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情形)为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即使存在第29条规定的情况(即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情形),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第25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5条规定如下:“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总而言之,用人单位想解决企业用工、管理等等问题,最可靠的只能从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第二个条件即规章制度上想办法。

2.增强主动性,合法、合理制定规章制度

所谓合法制定规章制度就是规章制度生效要符合法定条件,即“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所谓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就是规章制度生效要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即通常所说的酌定条件。

在一些企业规章制度中常见违法规定有:不缴社会保险直接给予员工社保费;周六上班不另支付加班工资;停工不发工资;加班工资按照基本工资(或最低工资)的法定倍数计算;在单位工作不足两年的,不得休年假等等。

比较公平合理的规定有: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请事假、病假的期间不计入试用期内;规定迟到、早退30分钟以上算旷工半天;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近亲属的丧假,死者与员工距离在50公里以内的,丧假为一日,距离在50公里以外的,为两日等。

当然,企业要想让自己的制度合法,需要聘请对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非常精通的专业人士进行规划、设计或者把关。

3.注意制定规章制度合法生效的程序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大体有以下几项内容:拟出草案;让职工讨论修改草案,做好相关文案的记录、存档工作;向劳动者公示;有备无患向劳动部门备案;制成员工手册,发给员工,由员工本人签名领取。

4.规章制度执行中注重证据

规章制度再完善,如果执行当中没有注意保存好证据,也等于空白。所以要对曾经发生的事实做好台帐记录,留存相关依据,比如考勤记录、培训考试记录、工作差错记录、违章违纪记录等等。

5.制定规章制度的主体要适格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是用人单位即企业主体。

6.规章制度不得与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相冲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6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员工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处理好与劳动合同内容的关系。

三、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条款)举例

劳动纪律处分的种类一般分为一般违纪(通报批评、警告、罚款等)、较重违纪(记过、记大过、降职降薪、留用察看等)、严重违纪(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1.一般违纪条款

非客观原因造成上下班一个月内迟到或早退累计满三次的;因个人原因导致发生工作轻微差错的;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所谈天、嬉戏、躺卧休息、喝含有酒精的饮料的;在工作时间内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公司要求的重要活动如培训、见客户等;员工不按规定要求穿着制服的;检查或监督人员未认真执行职务,情节轻微的;出入办公室、车间、仓库不遵守规定或携带物品离开时拒绝警卫或管制人员检查的;无正当理由拒绝按公司的生产计划排班工作的;在工作场所喧哗吵闹,滋生是非,影响秩序的;在工作时间内阅读与工作无关之刊物、收看与工作无关邮件的;在公司禁烟区(办公室,车间,仓库,餐厅,宿舍,厕所,汽车等)内吸烟的;不遵守公司内部的公共卫生守则,随地吐痰,丢垃圾,丢烟头,泼水的;拒绝接受公司合理的工作调整或必需的身体健康检查安排;拒绝签收公司的各项文件或拒绝接受公司通过正常程序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他类似一般违纪情节。

2.较重违纪条款

连续旷工满三天或在一年内累计旷工满五天的;未经公司许可,为其他用人单位所聘用的;未经许可擅自带与工作无关的人员入公司参观或有其他企图的;私自进入公司管制区域的;篡改员工申请表、工作记录或其他公司任何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费用报告、现金支付申请表或其他任何请款单等)情节较严重的;用假身份证或他人身份证、假学历、提供不实个人资料骗取公司入职的;首次伪造医生证明或在请假单上弄虚作假的;顶撞上司,无正当理由拒绝听从主管的指挥监督,情节较严重的;其他类似较重违纪情节。

3.严重违纪条款

连续旷工(含伪造医生证明或在请假单上弄虚作假的)满五天或在一年内累计旷工满十天的;未经公司许可,为其他用人单位所聘用的且经教育后不改的;在工作场所内对同事进行威胁、恐吓等的;对于雇主、雇主家属、雇主人实施暴力威胁或实施暴力行为,或实施侮辱行为的;在公司范围内(包括公司宿舍)打架斗殴或的;在公司规定的易燃易爆区域内吸烟的;向供货商、分销商、客户、申请人或其他承包商索要、收取钱财或贵重礼品的;为获取好处向上司送礼或钱财的(一经核实,员工和上司都将受到同样的纪律处分);挪用公款或贪污的;或有渎职、失职之行为,情节严重的;被判处劳教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张贴散发煽动性文字、图书或信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息等),足以破坏劳动关系,蓄意煽动罢工的;利用公司名义在外招摇撞骗,致使公司名誉蒙受重大损失的;在公司内进行有伤风化行为,情节严重的;吸食的;在工作时间内酗酒的;性骚扰的;违反操作规程或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故意泄漏生产或业务上的机密,或为个人目的或私利使用该生产或业务机密的;因保管不当遗失公司机密或专有资料,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者的;员工经待岗培训后连续两次考评不合格的;破坏、故意损害或盗窃公司财物/资料或任何员工的财物的;其他严重违反国家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

四、结束语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规章制度;企业发展;途径

一、规章制度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章制度建设有利满足企业市场化的需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主体建设的目标,公司法等一系列关于“企业主体”的法律从宏观的层面上规范了企业的组织与行为,而在微观上建立企业的组织行为架构,就有必要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内部良好的规章制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充足的动力,使其发展能够把握市场规律、掌握市场发展动态,从而适应现代化的开放要求。

(二)规章制度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要做大做强,不断扩展自己的规模,需要走创新之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创新甚至会比技术创新有更重要的意义。高水平的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依靠和支撑,而规章制度则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源泉。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能够保障企业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能够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协调企业内部各方,让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三)规章制度建设有利于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职工在劳动过程中有了共同的行为规范,对于职工的劳动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有利于避免用人单位对职工的不公平对待;另一方面,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有关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社会保险待遇、员工福利等内容,都能够有效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章制度未能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要求。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了解或漠视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这种情况表现在国家法律法规已颁布或修订,而相应的企业制度还未得到及时的完善,由此导致了生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国家法律政策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二)企业规章制度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相悖。企业制度建设的根本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相应经营目标,而有些企业在规章制度建设过程中仅就制度而制定,未针对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并行之有效的方案,这样就彻底失去了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向,也无法对企业发展产生有力推动力。

(三)企业规章制度与现实脱节,缺乏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执行力和可操作性是企业制度出台的前提,缺乏可操作行的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纸空谈。有些企业缺乏对本企业实际的深入调查研究,仅借鉴其他企业成功做法,却不符合本企业实际,与现实脱节,无法实施,有些即使达到了高标准严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相当的困难,这就是缺乏实践和未从实际出发的后果。

(四)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缺乏民主参与。许多企业制定规章制度都只是由企业的董事会或总经理甚至是某个部门制定后即实施。一旦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缺乏全体员工的积极参加,在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的问题就无法及时反映到制订部门,制度建设难以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执行,企业的管理就无法真正得到提高。

三、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途径

(一)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政策要求。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及整体发展方向,同时根据相关政策适时调整。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调整相关规范制度使其与国家法律、制度相适应。同时只有符合国家政策发展方向的制度,才能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提升企业规章制度的法律及政策效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企业要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做好修订新增工作。这就要求企业组织企业内部位法律人员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现有的所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审查,可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与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相违背,建议作何修改;现有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现有规章制度是否符合政策发展趋势。经过这样一番彻底的疏理和清理后,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才能成为一个合法又符合政策要求的科学体系。其次,企业应增加法律审核程序.保证规章内容程序合法。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效力是以内容和程序合法为前提,违法的内部规章制度无效。为了确保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合法、有效,规章制度的法律审核人员应由专业法律人员担任。法律人员在审核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时应主要注意规章适度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否齐全、完善且具有可操作性;制定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等等。最后,企业应加强书面化日常管理.留存相关行为证据。从《劳动合同法》的诸多条文规定来看,法律倾向于要求用人单位加强劳动关系书面化管理。这要求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书面化管理,在相应的劳动规章制度中细化规定特定行为程序,注意留存相应行为的原始书面材料,使各个管理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防范企业劳动管理法律风险夯实证据基础。

(二)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首先,企业应建立与其战略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应该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实施,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不同,这些差别必须最终落实在规章制度里面。规章制度的设计作为公司层面一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必须要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兼顾企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规章制度建设只有与管理重点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必须统筹各方面关系,做好规章制度的设计工作,必须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定位、管控模式相适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协调性。另外,企业应确保规章制度与战略匹配的及时性。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宗旨、战略目标,围绕不断变化的生产、管理工作去制定、执行、维护制度,一切与战略目标产生冲突的规章制度都应及时修改或废止。

(四)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必须重视民主参与。对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改, 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 都须事先广泛征求员工意见, 保证员工从源头上参与规章制度管理。通过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检查及监督,建立起员工自主管理的机制。规章制度是要靠员工共同遵守的,因而也要充分反映员工的意愿。因此应该将规章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员工,只有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反复轮回,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才能确保制度的公正性,民主性、规范性,得到员工的认可,员工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定,要让员工意识到规章制度对维护集体利益是非常重要的,是利于企业发展的。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规章制度 落实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85-02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性格各异、行为不同、处事方式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构成的群体之中,要实现组织预先确立的战略目标,如果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程,将各类人员的思想行为规范约束在一个统一的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范围内,就不可能团结一致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而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根据各单位的工作规律和实际情况,对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可见规章制度对促成群体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协同和共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有了好的规章制度是否就能保障达成工作目标呢?事实并非如此。我在对许多单位的制度管理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些单位在管理,技术,工作等方面普遍都有比较健全的制度,有的甚至非常完善,也比较可行,但却执行不力,有的制度甚至形同虚设,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在规章制度的落实上。制度执行力的欠缺是大多数单位的软肋所在,不少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只注重全力应对市场挑战而忽视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致使在市场竞争中凸现出实力不足,根基不牢。如何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已成为各单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用来规范群体的办事程序,用统一的标准来校正群体行为的偏差,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内部管理的科学、标准化、经营决策的准确化,进一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度的实施有很多环节,需要环环相扣,才能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为此,该文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 提高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前提

指出:“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这要求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从多层次全方位来谋划设计。

(1)要体现规章制度的至坚性。至坚性也就是刚性,就是指那些界限很明确的、很容易判断的直接硬性约束组织成员具体的、外在的工作行为的规定或规章制度。例如,某公司制定早晨上班时间为8点,超过8点的就是迟到。这类制度非常明确。硬性制度对日常的、眼前的工作具有直接的、现时的和常规的制约作用。

(2)要体现规章制度的至柔性。所谓至柔性就是可塑性,就是指那些不好界定、不易判断、属于精神层面的但对人的行为具有内在、长远的和导向性的规定、准则和规范。如很多单位在“评先评优”制度中就有“热爱祖国,认真工作,积极主动,爱岗敬业,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一些隐形规范,这些都是对人观念上的约束和引导,对人的行为带有深刻的影响作用。

以上两种不同的规章制度,具有不同的管理价值,其作用可以相得益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因人而异地运用,或择一而行,既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可“以天下之至坚驰骋天下之至柔”或双管齐下,既注意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又注意对他们进行信仰和理念方面的规训,只有这样,才能将其工作和生活既约束在一种严格有序的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又营造出一种心情舒畅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这样我们就乐于工作,而不至于挖尽心思去钻制度的空子。

(3)要体现规章制度的民主性。规章制度是要靠大家来共同遵守的,因而也要充分反映大家的意愿。因此应该将规章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大家,只有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几上几下地反复轮回,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才能确保制度的公正性,民主性、规范性,得到员工的认可,员工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定,要让员工意识到规章制度对维护集体利益是非常重要的,是利于企业发展的。如果大家只是被动地、消极地对待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就就如同虚设。

2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是基础

有效的制度,落实是关键,只有把制度内容从文字变成大家的自觉行为,才算是落实到位,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广泛开展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教育。规章制度是对人的外在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这就决定了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现行的规范作用,但是其真正的管理效用还取决于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内化程度。在制定出规章制度后,管理者可采取上墙,宣讲,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有效形式.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逐条学习,让员工熟悉并理解其主要内容,明确制定规章制度的意义和目的,并告知违反后的后果,使大家增强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同时,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形成强有力的集体舆论,从而帮助大家提高认识水平,提高维护规章制度的责任感,共同遵守的气氛。

(2)建立一套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的体系机制。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的严格执行,依赖于严格的检查,监督和考核。为此,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机制,保证规章制度的正确执行。规章制度制定得再好,如果执行过程无人监督,必然会出现人为偏离制度的约束和要求,规章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失去了制定的意义。无论是普通员工或者是领导干部,都应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自己,在管理、执行活动必须按制度行事,受其支配和约束,但如果仅是满足于开会时的泛泛而谈或制度的表面约束,工作就落实不到位,责任就追究不到人,就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大家就我行我素,把制度和职责置之于脑后,淡忘了制度的约束和要求。为此,要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对已有规章制度的执行进行检查,对全体职工起到督促作用。二要有一个有效的考核体系,包括考核部门,考核标准, 考核程序,奖惩标准等均要明确,并对考核责任部门对考核不及时或考核不力的考核督办,层层控制,各司其职。四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好表率,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单位领导处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他们负责确定单位目标定位,发展思想,资源配置,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层管理者是单位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他们承上启下,既是大团队中的一员和伙伴,又是小团队中的领导和教练,他们应具备正确做事和做正确事的双重能力。单位领导和中层管理者,通过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作用于每一位职工。三是要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受到约束,实现各项规章制度意图,达到完成单位目标的要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应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只有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才能使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层层分解,细化分工,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很好地落实。

(3) 要加强制度落实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使大家养成一种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良性循环。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对执行制度情况的督导与检查,下大力狠抓制度落实,对自身制定和上级下发的规章制度要做好管理监督,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以便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要做到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提高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要狠抓整改落实,对执行制度好的给予通报表扬,执行制度差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做好跟踪督导,直到落实到位,一定要避免走过场、做表面文章。三要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力度,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铲除侥幸心理,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四是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对待检查,要使每个人都明白检查不是找茬挑刺,而是对单位、对全体人员的高度负责,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保护,是对工作的促进,早发现早纠正就会避免更大问题的发生,因此,被检查单位不要反感、回避检查,要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对待各种检查监督。同志曾经深刻指出:“不要在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落实规章制度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只有执行力提升了,才能提高单位的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才会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3 维护规章制度的奖惩性是关键

以检查监督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控制十分重要,是基础,但仅有控制是不够的,任何单位或组织单靠控制,管制,其作用是有限的,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藐视总会相伴而生。因此惩恶扬善是维护规章制度的公平性的关键。

(1) 坚决履行好规章制度的惩戒职能。规章制度的至坚性决定了它的无情性、权威性、严肃性、约束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领导干部,无论谁一旦触碰到规章制度设定的红线,就要照章处罚,不能姑息迁就,不能搞下不为例,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欺善姑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任何人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否则,任人唯亲,保持一团和气或放低处罚标准,规章制度就有可能成为摆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甚至会起到消极的负面作用。

(2) 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作用。单位规章制度具有双重性,既具有规范约束作用,也具有激励作用。规章制度的激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两者要结合,更应该重视精神激励;两者要一致,不能相矛盾,要赏罚同轨,适当分明。

以前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人们更多的是强调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我们应该不断挖掘对规章制度激励作用的认识,深入分析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清.如何落实规章制度[j].长钢纵横,2008(4).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4

一、高校规章制度制定存在的法律问题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高教法治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但是高校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缺乏法律依据

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一种“立法行为”。《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有权制定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高校规章制度制定和实施的全部过程都应纳入法治的视野下。目前,一些高校为了便于管理,出台一些没有法律依据的“土政策”,还有一些校领导把个人的主观想法变成规章制度。

目前,高校的规章制度缺乏法律依据的关键在于国家教育立法的滞后和缺失。从法律、法规的纵向结构来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以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教育法规、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教育规章组成的层次明确、脉络清晰的法律体系,使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高校规章制度制定的直接依据是1998 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已经滞后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且一些亟待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尚未制定或颁布,如《教育经费法》、《教育行政组织法》、《教育督导条例》、《教育行政处罚办法》、《校园安全法》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应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规,落实《高等教育法》的各项规定。另外,还需对师生员工的权利、经费投入、教师工资、基本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更明确的规定。

(二)制定程序不规范

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是制约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瓶颈之一。目前在许多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被认为是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一般的程序为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工作人员起草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征求意见并修改, 经主管学校领导同意或有关会议审议后由该职能部门颁布实施。这样的程序在几个主要环节上存在明显问题:一是没有立项审批环节,对拟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审查;二是对草案内容的审查机制不健全, 使得草案没有接受最终的审议; 三是征求意见工作由于没有法规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员的参与, 往往征求意见的过程和对意见的处理上受到起草部门意愿的影响, 有时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四是没有实施后的审查、解释、修订和废止等环节。

(三)内容缺乏合理性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5条明确规定:“行政法规应当备而不繁,逻辑严密,条文明确、具体,用语准确、简洁,具有可操作性。”该条例对行政法规的内容进行了规范。高校规章制度虽然不属于行政法规,但是作为教育法规的眼神和细化,在制定过程也应参照执行。目前许多高校的规章制度的标题都带有“试行”或“暂行”字样,而且一直都是“试行”或“暂行”;在格式方面,规章制度的章、节、条、款编排混乱等;不同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冲突和不一致等问题。

同时高校规章制度的内容缺乏长远规划,使规章制度实施时间不长就失去应有的效力。高校规章制度应该体现学校将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计划和目标,制定者要对学校将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做出充分的预测,尽量保证规章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然而,一些高校制定规章制度只是为了解决学校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没有考虑到近几年内出现的新情况,缺乏前瞻性,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为了解决某一个别问题而制定规章的情况。由于规章制度内容缺乏长远的规划,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规章制度不但不能被很好执行,而且会失去其应有的权威,不利于高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学校的发展。

二、高校规章制度的法律重构

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与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等规定的“立、改、废”保持一致,按期编制计划。同时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实施条件要比较成熟才能立项建设。在涉及教职员工和学生重大切身利益,特别是有关职称评审、重大纪律处分的规章制度,起草部门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反映当事人的意见,逐步健全学校民主管理机制。在审查阶段,规章制度草案的审查标准应当明确并不断完善,经审议通过的规章制度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公布。具体来说,有几个需要重构的问题。

(一)坚持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既要符合法治精神,又要符合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高

校规章制度在制定的时候既要体现内容合法,又要符合程序合法。

内容合法是指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授权,不得越权制定不该由其管理事项的管理规则,高校规章制度不得与法治精神和原则相违背,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同时高校在行使自主管理权时,还要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程序合法是指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要有严格的立项、起草、审核、实施和废止等环节。法律实质正义的实现有赖于它的形式正义,如果没有形式正义就不可能完全达到实质正义,高校在规章制度制定的各个环节要有严格的程序,同时必须严格执行该程序,只有按照合法的程序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才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该适用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作出,法律没明确规定的就不得作出,也就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能任意作出,只有在立法机关对该事项作出了规范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才能按照法律规定作出相应的行政行为。

我国高校规章制度适用法律保留原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校制定规章制度时,涉及师生员工重要权益的学校规章制度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即只能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行使,不得自行创设;二是法律保留原则要求根据管理事项的重要性判断该事项是否适用法律保留,涉及师生员工重要利益,如教师的职称评定、学生学籍的得失、学位的授予等事项应由法律规定。

(二)有限司法审查原则

近年来,高校被师生的案件呈现增多的趋势,其中涉及高校规章制度引发的行政诉讼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涉及高校师生的基本权益上,高校师生如果认为因为高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作为相对人有权依法提讼对高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合法引发的高校与师生的有关基本权利的纠纷,进行司法审查是合法和必要的,因为高校实施的这些行为具有典型的行政行为性质,侵犯或可能侵犯了师生的基本权利,如果放任高等学校自定规则,可能危及教师与学生的正当权益。如果司法全面审查高等学校规则,则可能侵害大学自治,这就提出了一个司法审查限度的问题。

司法应对高校自治权保持必要的“抑制与谦让”,保证大学学术领域的自由,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如对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的评判,意见的优劣等,都属于审查例外事项。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方面的内容都与高校的办学自或大学自治权紧密相关。这里主要就学术问题不审查规则和制定动机不审查规则进行简要分析。关于学术问题不审查规则。在高校的管理中存在着学术事务和学术管理活动较多的领域,存在着学术权力(如学科成绩评定、论文专业水准评定等)与行政权力并存的现象。学术问题应当是学术权力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因此法院对校规进行审查时,不能干预高校规章制度所涉及的学术问题。关于制定动机不审查规则。从内容上看是指制定规章制度时的动机与目的,不受审查;对规章制度制定权能及其运作方式的自由裁量,不受审查;规章制度制定权的具体运作,若其目的合乎法律规定,则其方式被推定为合法,不受审查;制定手段是否必要、恰当,不受审查。这些是高校行使管理自的问题,如果进行司法审查,则会构成对高校自主和自治的非法干预。

(三)加强法律专业队伍建设

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从规制的内容到制定程序都包含着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因此,这项工作应该由专业部门来承担。实现依法治校既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在内部创造依法管理的条件,也需要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法律人员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出谋划策,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目前,大多数高校设有法律顾问岗位,一些高校设有专门的法律工作部门。高校法律部门(顾问)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不断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规章制度建设中,法律部门(顾问)要从制度和管理上,积极为规章制度的立项、起草、审查、签发、实施等方面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规章制度的合法性。

在高校规章制度建设中,专业法律人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在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法律顾问要参与规章制度的起草,从法律层面严格把关,使学校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化、合法化和可操作化;对各职能部门起草的规章制度,建立层层报送、审查和备案的制度,对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坚决予以否决。其次,要对学校及各部门已经实施的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对不合法、不规范或与高校发展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订,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学校的发展。最后,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不严格执行,将会成为一纸空文,失去规章制度应有的效力。法律顾问要监督各部门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对执行过程中的违法现象及时予以纠正,保证师生员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师生员工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做好调解工作。

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规章制度;合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2

企业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为加强劳动管理,在本单位实施的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行为准则,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伴随《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劳动法》基础上,对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企业应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确保其合法有效性。

一、企业规章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4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之后《劳动合同法》第4条将此条规定具体化并上升到法律渊源层面:“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并不意味着劳动法的失效,而是劳动合同条款的具体化和延伸,与《劳动法》及司法解释相比,更强调企业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明确了规章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二、企业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基本要件

(一)形式民主

现代企业是以民主管理为基础,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营决策的透明化。根据《公司法》第18条:“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此条规定了“听取意见”。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并没有对民主程序的流程和形式做出具体规定。《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员工在企业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的权利,强化了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规章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的讨论,并充分考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工会的,与工会进行平等协商确定;没有工会的,企业应当民主选举出职工代表,与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企业在采取上述方式制订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职工大会、工会或者员工参与的证据。

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必须要经过民主程序,否则是无效的。企业应明确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和具体流程,使企业规章制度在制定程序上合法化、规范化。

(二)内容合法

企业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禁止性和限制性规定,否则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38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第4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法》第80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规章制度只有在内容合法的前提下,才具有约束力。如果规章制度内容违法,侵犯了劳动者合法权益,那么依据上述法条,造成的后果是:劳动者不仅可以不遵守,而且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损害赔偿金。

许多企业无视现行的法律法规导致制定的规章制度违法,若企业据此管理员工而发生争议,企业的行为将得不到法律支持。因此,规章制度必须内容合法。

(三)履行公示或告知程序

企业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全体劳动者,它生效的要件还包括为企业的全体劳动者所知悉。通常可以采取在企业公告栏或内部办公系统、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在对新员工培训时将规章制度作为培训内容的形式进行公示,但要注意一点,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企业对劳动者是否已知悉承担举证责任,为避免发生劳资纠纷时的举证困难,要注意保留已公示的证据,如在员工阅读规章制度后,可以要求其签字确认“已经阅读”并且承诺“遵守”、以会议告知的方式应保存好会议签到表、以员工手册方式告知的要保留签收表等。

三、依法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确保有效性

制定合理、合法、专业、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避免劳动争议,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依法及时梳理、更新、完善现有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是企业在新的法律环境下运营的必然选择。

(一)更新现行规章制度,增强合法合规性

面对《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企业应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规范性、系统性的修订和更新,改变现行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企业合法规范用工、避免因规章制度违法而引来劳动纠纷、构建和谐企业的突出任务。例如,之前在《劳动法》中没有针对违约金的使用做出规定,《劳动合同法》中第22、23、25对违约金的使用进行了限制,除了违反培训服务期和竞业限制外,不得约定违约金事项。

实行了20多年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在2008年1月15日被依法废止,该条例的废止,使得对员工的开除、除名、辞退、罚款的规定失去了法律依据,企业对员工最大的处罚权就是解除劳动合同,无权再对员工进行行政上的处罚。企业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上应作相应调整。若规章制度中还有上述规定,则属于规章制度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规章制度违法的,员工可以随时辞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和损害赔偿金。

许多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可以扣押员工证件、要求提供担保、员工辞职可以扣押其档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50条、84条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不合法的,违法的规章制度规定不仅不能约束员工行为,恶化劳资关系,而且一旦发生争议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企业应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对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进行相应修订和删除。

(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增强科学性、可操作性

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中,只是照搬法律的规定,而没有联系企业的具体实际,导致规章制度难以切实执行,还可能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例如,《劳动合同法》第39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许多企业在规章制度中直接抄法条原文,因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却不能说明“录用条件”的标准是什么,不符合什么样的录用条件,因员工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而解除劳动合同,却不能提供出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严重违反的制度依据,严重的标准又如何?企业据此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常因证据不足而导致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企业一定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录用条件、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标准等,并做出清晰规定,明确什么样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才算是严重,如可以规定工作不负责任、擅离职守,造成公司经济损失5000元以上;连续旷工三日或年累积十日等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再者,企业的规章制度中规定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须合法,《劳动合同法》第43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据此,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通知工会,而且主体是工会,也不是工会主席或是职工代表。否则也须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7条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要联系企业实际依法完善企业规章制度,而不是简单的照抄法条,将法条具体化、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三)用语规范、实事求是、提升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执行,因此要求制度语言具有规范性,用语应当前后具有一致性,避免使用生辟词,反对使用歧义词。如规章制度规定有“品行不端、行为不检、屡诫不改”,“无端造谣生事,破坏正常的工作与生产秩序,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什么样的行为该定义为“品行不端”?而实践当中,用人单位也难以证实劳动者的行为构成“破坏正常的工作与生产秩序”。据此企业是无法与劳动者解除的劳动合同的,若违法解除,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章立制的目的是为了适用,制度的内容必须具有可执行性,作为劳动管理的行为准则,一经制定、生效,对用人单位全体成员都具有约束力,一定要实事求是、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

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的构建对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企业规章制度合法有效要件,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原则,建立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才能保障员工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履行的劳动义务,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延园,武俊.依法建立和规范企业规章制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8(06):80-82.

[2]劳动合同法,第4条、9条、38条、43条、46条、50条、80条、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