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6-06 17:5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简单方法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学科。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大规模和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在电信、计算机等信息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逐渐从过去单纯的电子技术理论中分立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作为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等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学科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注重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过程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适应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生刚刚接触数字电子技术这门学科时,学习起来感到十分的困难,抽象的逻辑条件,习惯于十进制的运算被二进制运算所替代,难免一时适应不了这门课程。教师也往往是言之无物,教学严重脱节,就会导致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难度。

在此教学矛盾存在的前提之下,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特殊性进行教学改革,要从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形式和考核评定标准进行调整,应采用教学的“简”与“略”,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质量。

简:即是教的简单方法。略:即是学的学习策略。简单方法不等同于在教授知识中的“偷工减料”,而是依照教育规律的深入浅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做法。学习策略也不是“弄虚作假”,而是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用相应的学习对策来巩固学习的内容。

1 从教的方面入手,利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的逻辑问题

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老师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到教学效果。

1.1转变思维

在运用教育规律,进行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首先应该转变思维方式,采用简单方法教授该课程。转变思维,也就是转变常规教学模式,用科学发展观来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就能融会贯通。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强调的是逻辑理论,故而要将课程前后知识串联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后面的课程内容,这与其它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难以借鉴。

在教学之初一定要介绍晶体管的开关特性,这是数字电子技术学科的基础和来源。数字电子技术要学习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开关”,也就是0和1的关系。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在《模拟电子技术》和《电路基础》课程中讲过,内容相互重叠,我们可以简单的介绍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以及使用晶体三极管“边角余料”,即饱和及截止区,放大区解决的问题是另一学科模拟电子技术的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的进步,可引申到电信业的发展上去讲,可以从电话的产生到广泛应用说起,玩具话务员转接机械转接(步进式交换机和纵横交换机)电子转接(准电子交换机)数字通信(程控交换机),这样便能连接起从手动半自动自动,开关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介绍清楚,加深学生对逻辑关系的理解。

1.2强调步骤

在讲解逻辑概念和推理条件,主要应体现在步骤的落实上。只要遵循规律,按步骤来分析和设计,使其有章可循,一步一步进行,就不至于混乱,也就避免了重复利用规则,浪费时间,比如卡诺图化简,只要按照步骤进行,即:(1)从大到小。(2)圈尽量大。(3)可重复圈。(4)减多余圈。就不会遗漏化简的结果。

数字电子技术不同于其它的课程,它除了基础门电路部分与后面内容相关联,其它的章节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要按照步骤引导学生来求解,学习就显得轻松和简单。

有些求解可以在书上直接做结论,如上图所示,可督促学生将其每个步骤得出的结果写到每一个门电路的输出端,最后就不难看出y1、y2、y3的结果从何而来,这样既直观,又让学生看得一清二楚。

1.3简化过程

在教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可适当简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就可以节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做课堂练习,教师起到指导教学作用,只要学生与之配合,便可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在教材利用上,笔者与很多教师的意见相反,笔者认为应减少或删除主要参数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而着重于工作原理和逻辑关系的讲解,还要注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可以把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比较器、寄存器和计数器等典型电路,当成例题、习题来做,这样就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动脑,增加了师生的互动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基础内容的教学,不必过多的浪费大量板书书写的时间,只要在基本条件上添加后面的学习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考核评定的标准主要是看结果,而不看学习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集成触发器一章,只要熟练掌握了基本rs触发器原理及表示方式,后面的rs 触发器、 jk 触发器及 d 触发器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在这些电路上都有着逻辑联系,只要了解其延续与发展,都是建立在解决问题基础上,如钟控触发器存在着“空翻”现象,解决办法有两种,一个是用物理办法来缩小脉宽,而最理想的脉宽是窄到一条线上,那么就要考虑另一种在电路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边沿触发器形成的基本条件,在上升沿和下降沿上触发,如此一来,主从触发器便应运而生。

1.4精练结论

数字电子技术不同于其它学科,数字电子技术体现在具像化上,教材多为晦涩难懂,很难体现出具体的意思来,不适合学生自学。这往往要求教师做到课堂问题要在课堂上解决,尽量要求学生不要去看教材,而只能拿教材来作为课后的参考。课后的作业甚至都要在课堂上完成,故而,课后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总结出精髓,适合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结论的文字一定不要太多,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比如说在总结异或门关系,只用“相异为1”做结论,巧妙运用的异或门中的那个“异”字,而不必强调相同为什么,让学生联想到另一个条件明显就是“相同为0”。这也可以省去对应的同或门的功能记忆,因为同或门使用的是同一个记忆方法,就是利用“同”字来做结论的。在结论中只要记住一个条件,理解其原理,就可以省略其它的原理的死记硬背。

2 从学的角度考虑,采取学习策略掌握实际的职业技能

与上述理论不同之处,文章所讲的“略”字,并非是省略的意思,而是在学生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讲究的学习方法,即学习的策略。

如何让学生面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增加兴趣,摆脱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讲究教法,学生讲究学法,彼此之间产生共鸣,增添互动环节,学生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数字电子技术学科,学生应用三种学习策略。

2.1数字游戏

英国联想主认错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形成观念间的联想,鲍尔和希尔加德(g.hbower&e.r.hiligard,1981)将学习重新定位为:“由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是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是以二进制数码运算及应用,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增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要从数字入手,以做游戏方式增进友谊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就是高等教育学习理论中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充分利用其心理的反应,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七段数码显示译码器时,那些“0”和“1”就成了具体的发光管的“灭”与“亮”,虽然只是数码的设计,却让学生在数字中得到乐趣。再就是用现实事件说明与、或、非真值表中的“数字”关系,这让可以让学习在实际的生活中理解二进制条件的广泛应用。还有卡诺图的化简,只要掌握了化简的规则,学生对于那些数字关系及化简就会如鱼得水、轻松自如地完成。

2.2典型电路

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自觉的思考,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而,教学内容应突出现实电路设计,多讲应用在各个领域中的电子信息的数字电路,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可以学有所成。

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育形成后,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选用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案例,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电路,让他们亲手设计交通岗灯,表决器,多路抢答器,楼上楼下双向开关等电路,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电路功能角度出发,进行真值表的排列组合,化简以求最简式,画出电路图。

掌握设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分析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2.3动手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抽象理论要在实验室中转化为实际应用,在对基础的知识学习过后,通过实验环节,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在数字电路测试箱上,根据给定或是设计电路图进行连线,让学生验证实验结果和理论结论对错与否,这样就可以“看得懂,听得到,摸得着”,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验设备进行实际的操作与应用,让学生在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完成后,要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实习,至少要在一周以上,提供的数字器件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数字系统,制作数字电子钟,这样把学到的数字电子技术学科各个单元电路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常用数字电路器件构建简单的数字电路,构成一个具有脉冲单元电路、数字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实用系统,使学生学习和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电路分析、组装、调试及故障处理动手能力。

通过数字电路的综合实验分析与训练,将所学的数字电子技术列入其中,加强了各章节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3 结论

我们从上述的教学体会中,不难总结出教学的简单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通过切合实际的作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设计能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江玲.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1.

[2]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篇2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257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有许多好的成果。启发式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立体教学体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构建各种现代化教学平台也具有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与重点[1][2][3]。

1 教学改革的方法探索

(1)整合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目前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我们将集成芯片的实现工艺这些以前略讲或自学内容引入课堂正式讲解,进行优劣工艺对比,加深学生对器件选择的理解;针对eda技术在硬件系统设计方面的迅速流行,我们以hdl语言示例和maxplus教学软件等方式将eda技术讲解引入课堂演示,加深和引导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的感性认识。(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目前“精讲多练”教学实践,教学方式已基本形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般采用“讲”2/3学时,“练”(包括课堂练习、课堂研讨、课后作业、配套练习等方式)1/3学时的方式,将讲练结合,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多角度开设课程讲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开展“启发性”、“探究性”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由被动的继承式学习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了电子教案,我们还利用很多eda软件以及自己设计的演示程序,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将讲解式、对比式、讨论式、启发式、习题课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多种教学方式。同时,我们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环节,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大力加强教学与实验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教学及实验教学工作中引入eda软硬件进行教学示例演示,积极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项目式管理”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实践阶段学习,鼓励学生实验创新。本着“强调基础、拓宽专业、突出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和电子创新基地的实践作用,对原有以验证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将验证性实验改为以虚拟仿真实验为主,以原理理解为目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专门开设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综合电路实验”课程,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训练难度逐渐加大,由专题设计到综合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水平。(4)多方面综合评分的考核方式。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采用了多方面综合评分的方法,淘汰了“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方式,强调平时作业和实验教学,期终卷面考试成绩仅占总成绩50%;期中测试占总成绩20%;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设计等)则采取单人单组“现场验收制”考核方式(考核成绩占总成绩30%),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践中有创新的学生,在考查考核等方面予以奖励。

2 教学改革取得的教学成果

(1)提出新的教学体系,适应发展趋势。组织教师探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新的体系结构。新的教学体系结构将现代pld发展和eda技术和经典的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将课程设计与本科毕业设计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的本质,同时减少了学时。(2)采用先进教育手段,提高学习积极性。广泛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4]根据本课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综合使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和优化电子讲稿,将理论讲解和计算机辅助分析(eda软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全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从课堂讲课、讨论、实验、实习、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教学效果。(4)结合教学内容,参加各类竞赛。结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深化了教学内容,取得了突出成果。依托上述开放式实验平台和学生电子创新实验室,组织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电子制作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3 结束语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具有自身的体系和特点,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平台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与特色,引入eda软硬件进行教学示例演示以及“项目式管理”工作过程等“启发性”、“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案例教学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08(15).

[2]周伟英.工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1,03(10).

[3]卢超,蒋媛,卢进军,翟宝清.基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8(20).

篇3

实践课程改革是应用型大学整体教学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为例,围绕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设计过程、考核等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细化,通过课题自拟、实践操作多样化等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实验设备资源紧张等问题。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用型;创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气、电子、通信等专业共同具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数字电路的特点,自行分析、设计和搭建一个实用电子产品雏形,撰写相关技术文件资料,巩固并加深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本操作技能;同时通过方案比较、电路制作、调试等过程,培养学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毕业设计和毕业以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科研及开发奠定基础,因此,要求担任该课程的指导教师需具备一套完整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本文结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陈旧单调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在电气、电子、通信等专业的教学内容上,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用类型的经典案例类型少,设计题目单一,多数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无法完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第二,教学内容通用性不强,对某一具体设计题目,未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设计,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内容层次划分不够清晰,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实施最优化的弹性教学方案。

(二)课程设计环境条件受限由于实验室设备偏向于验证型实验,可开设的创新类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较少,同时受实验室设备仪器种类少、数量不足、机房与实践操作平台分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实验室资源分配紧张。另外,由于实验室仅在白天开放,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实验室的时间大受限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上,难以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作为基础保证,也不利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保持思路的连贯性。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一)课题的选定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通过学习国内外教学资源,结合现今前沿技术,引导学生形成对该课程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创造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认真教授学生资料查询的方式,以便能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在此基础上,改革传统题目给定方式,不再由教师统一规定课程设计题目,而由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围绕生活或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课程设计选题来源,并自主列出设计目标、预期效果及创新点。指导教师则根据学生自拟课题的难易程度、是否切实围绕实际需求进行打分,并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点,以避免雷同设计的出现。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值,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课题进行设计。通过这种自拟课题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资料查阅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解除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使学生能够不受限制的自由发挥,提高创新能力。

(二)设计的进行由于实际生产与仿真验证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仅从理论上设计出来的电路可能在实际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完成仿真设计以后,还需通过实践操作来检验所设计的电路的合格程度。学生可利用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面包板或万用板等多种方式,完成设计电路的实际组装与调试。该教学方式扩大了学习范围,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方式进行思考。根据课题难易程度,学生可以通过成立小组的方式进行研究,也可以以个人的兴趣为主独立完成设计。另外,实践操作多样化,不仅可以缓解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下利用可移动资源(面包板、万用板等)进行连续性设计,有助于保持设计思路的连贯性。

(三)细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考核标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提交报告加答辩的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考核标准:1.报告要求:设计报告必须有统一的格式及模板,需在规定限期内完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名称、设计任务要求、方案的制定与选择、方案具体内容(设计原理图、电路图、布线图及其说明;元器件清单;单元电路功能描述及相关参数计算说明等)、电路调试分析以及整体设计的全面总结。2.答辩要求:答辩环节包含口试和演示操作两部分,口试部分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完成的设计内容做一个简单概述,指导教师则针对学生所设计的原理、性能、元器件选择依据、整体设计思路创新点提出问题,学生单独作答;然后进行演示操作,展示出所设计电路的功能及特点。3.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结束以后,教师根据设计报告的质量,结合答辩情况(课题论述和问题回答情况;演示操作过程中的安装工艺水平以及调试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给出评分,其中课题自拟占总成绩的20%,设计报告占40%,答辩环节占40%。报告及答辩部分评分标准如下:及格:能够遵循实践课程的相关纪律,设计报告符合基本要求;答辩过程中对电路工作原理论述清晰,电路组装连接正确,能实现设计基本目标。中等:在及格的基础上,设计报告内容充实准确,报告撰写思路清晰,框架合理;电路板组装调试成功。良好:在中等的基础上,设计方案创新点突出;答辩演示时电路板工作稳定、可靠。优秀:在良好的基础上,电路布局布线美观大方,实现功能完善,容易操作,整体设计性价比高,调试方便。

三、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对整个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从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发挥:命题的自主设计与创新点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同时避免个别学生不动手、不思考的现象,也可有效预防雷同设计报告的出现;实践操作多样化,丰富了学生实现课程设计的手段及方法,不再局限于单一设计模式,扩大了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同时为缓解实验室设备紧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实践时间更加自由化,为顺利完成课程设计奠定基础;细化考核方式,则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实践培训是应用型大学最基本的育人方式之一。不断改革传统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目前多数学校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内容。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的选定、实践操作多样化、考核方法的细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实施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晓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7(7):59-60.

篇4

1.1应用eda的必要性

eda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一门新技术,它能够利用软件的方式对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具有高层综合和优化的功能,能在系统级对设计系统进行优化。这样当电路较为复杂时,采用eda技术能简化设计过程,同时能设计出一些特定的芯片。由于采用的硬件描述语言进行开发设计,利用eda工具设计相关硬件的版图文件,最终在fpga/cpld或半单体晶片上制作成具体的硬件电路,这样学生能接触平时很少接触到硬件设计相关知识,并加强数字电路的理解。

1.2eda在电子技术类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信息类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原来各自有比较完整的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且都有实验教学环节的特点,将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有机组合,将较独立的《eda技术与应用》、《电子电路cad》、《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以及相关课程设计等环节衔接起来,构成一个基于eda技术应用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在《eda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将eda工具(虚拟电子工作台ewb)引入到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电子电路的原理、性能进行仿真和测试,掌握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和排除故障的途径;进一步熟悉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设计和分析电子电路的先进手段,提高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总体水平。

eda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开设,为传统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为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知识的保证。在后续的课程中,运用eda技术进一步掌握各种电路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ptotel软件绘制出原理图并且设计出pcb板,最后安装元件焊接,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另外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中,学生又学会用单片机实现电路的设计,这时可以让学生将原来课程中设计的电路改用另一种方式来完成;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可以进一步设计基础电路和简单的控制系统。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涉及到基础电路原理分析、控制芯片以及系统架构等内容,都需要电路支持,构成一个完整电路系统。这个电路系统从基本电路设计到最后做成pcb板都可以用eda技术中的电路板制作方式或者protel软件中的方法。

由于eda基础逻辑电路部分设计加入到数字电路课程中,会占用部分课时。这要求我们对相关课程教学做出部分调整。在数字电路的基础性实验课程部分,采用传统的数字电路设计实验设备与eda技术分别完成相同的逻辑功能设计,让学生通过对比加强对数字电路的认识。在教学方式方面,除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加大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外,建议增加学生自学的环节。教师制定相关的自学指导和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eda技术,如带有嵌入式ip核的asic设计。

2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柳(1979-),女,湖北丹江口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子学教研室,讲师;戴璐平(1969-),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子学教研室,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96-02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信息类等专业学生进入本专业时首先开始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与后续开设的“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eda技术”等诸多专业课程密切相关,是学生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性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丰厚、扎实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已发展到甚大规模集成电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课程内容日趋分化,分析方法更加多样,授课内容愈加复杂,目前课程教学正处在优化、调整、整合的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关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探索文章。

二、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根据cnk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从时间分布来看,近十年来,关于“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面的文章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从文献内容上来看,这些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有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有侧重实践教学的,也有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涉及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出现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尝试。典型的几个研究方向有:研究性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1]eda软件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2,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4,5]“数字电子技术”远程网络教学的设计与教学系统开发;[6]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7]数字电子技术双语教学研究;[8]其他,如案例教学、[9]国内外教学比较等。[10]

三、“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在武汉工程大学电子学教研室教学组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对教学理论和教学过程的体会,对电类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三基”为核心,重视知识的体系化教学

(1)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三基”核心,“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思路。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电子电路的构成方式从早期的以逻辑门、触发器为基础,发展到现在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其常用分析和设计手段从早期的逻辑表达式、卡诺图等,发展到现在以eda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流,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体系也日益庞大。因此,目前我国高校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更严谨一点来说应该称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从根本来说讲的是数字电子电路在分析、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同时让学生知道,电路的具体形式是变化无穷的,但是分析和设计电路所用到的“三基”是始终不变的,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千头万绪的知识点中找到最重要的部分,把精华牢牢掌握。

(2)重视知识的体系化教学。“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很难抓住主线,搞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知识的体系化教学。这种体系化教学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绪论课上,通过对学科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把教材上的各个章节所讲的内容和作用简略说明一下,使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点之前,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知识构成体系和各种有趣有价值的应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各个章节讲解过程中,特别是每一章起始和结束时,注意承上启下,将章节内和章节间的内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点、线、面”。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2.在教学设计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引入问题导向型教学,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导向教学与传统的“知识讲授型”教学不同,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提出问题,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关键环节则由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问题的教学环节,可通过设计实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示错法等方式导入需要讲解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思考、讨论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再结合知识讲解,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做到系统化的理解。

例如,在讲述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之前,教师可先在大屏幕上演示知识竞赛抢答现场的录像。然后请学生思考,这种多路抢答电路是如何实现的,需要那几个部分,利用这种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思考、分析讨论来逐步完成电路的架构和设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效果大幅提高。

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并且鼓励学生把学习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帮助。

3.在教学媒体的运用上,善于运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恰当运用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

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单纯的传统黑板板书 口头讲解的教学方式有其固有的不足。例如绘制大量图表费时费力、显示内容不变缩放、不利于教学中知识点的前后对比和复习引用、抽象的原理和具体的电路或元器件不易演示等等。此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体现出了很大的优势。这里所说的“多媒体”不仅指用电脑ppt课件讲解,还有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演示、eda仿真软件的直观演示等等。ppt课件的精心设计,结合各种其他媒体的演示,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针对学生学完了电子技术仍然不认识电子元器件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大量各种规格、型号的电子元器件实物图显示给学生,介绍典型器件的结构、功能、应用、当前市场价格等等。多媒体教学不仅方便快速,信息量大,而且会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能看到所学课程与市场、实践应用的关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再如,在讲解编码器74ls148时,教师可以在multism或proteus软件界面上直观地演示输入信号和输出代码之间的关系并译码为字符显示出来,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改变电路输入,查看电路输出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芯片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更接近实验环境的演示效果,使学生在后续的实践环节能迅速上手。

实践证明,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引入多媒体工具能使教学内容形式丰富、灵活,课堂信息量大,有利于解决“学时短、内容多”的矛盾。但同时也要看到单纯依赖多媒体或多媒体使用不当所带来的问题,例如讲课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或者讲课沦为用ppt演示文字和图表的单调过程等等。因此,多媒体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应以人为核心,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地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使用好多媒体的关键。例如,一些公式推导或者波形图的绘画,不便用动画分步骤一步步演示的,还是应该使用黑板板书来完成。

在计算机和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不断学习,跟上潮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改善教学效果,增强与学生的课内外交流。例如,本校为“数字电子技术”校级精品课程建立了网站,在电子学教学组老师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下,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email、qq等工具,将课堂课件与学生共享,并开辟了课外答疑和讨论的渠道,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除此之外,论坛、博客、微博等也是非常有效的知识共享与交流的手段。

4.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于电类和近电类本科专业学生,许多高校的电子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本校与“数字电子技术”有关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部分)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两门单独设课的课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反映,理论教学太枯燥,难学懂;实验课机械地完成,搞不清原理。这种情况主要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的。实际上,“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若能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则能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进而通过理论学习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环节中,验证理论,又可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论。

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在强化基本理论的同时,应突出知识的应用,减少对中、小规模器件内部电路的分析,着重对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并且把查阅器件手册和阅读技术资料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时在课堂上应注意和实验课的衔接,适当讲解实验课的理论原理,然后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理论知识,让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

除了传统习题,适当布置课外实践和仿真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电子小制作,积极参与电子设计相关竞赛,增加动手能力锻炼机会,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任希,侯建军,李赵红,等.研究性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28-29.

[2]戴丽萍.eda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06,(6):92-93.

[3]张钰玲,甘昕艳.proteus仿真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6):530-532.

[4]陈柳,周伟.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j].高师理科学刊,2008,(2):74.

[5]江捷.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s1):87-89.

[6]王蕊.高校《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7]郭玉华,庞学民,岳彩青.“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69-70,72.

[8]张朝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3):106-109.

篇6

1 课程学习能力自我测评的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把学生的能力、潜质等特征性的东西描述出来,并予以引导,鼓励其发展自己的特长。

教学测评的多元化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开展评价活动,要求评价既体现共性,更关注个性;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的多角度,注重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习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还包括对学习的态度、行为等方面的考查。一句话,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习的发展状况。

在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中,我们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测评设计了“课程学习能力学生自我测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客观地为自己做一个能力测评。

2“信息安全技术”学生测评分析

我们为“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编写了以实验实践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教材1,全书通过一系列在因特网环境下学习和实验练习,把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到了实践当中,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和实验练习包含了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的各个方面,涉及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备份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防火墙与网络隔离技术、安全检测技术、访问控制与审计技术、病毒防范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与灾难恢复、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共设计了可选择的25个实验、1个实验总结和1个课程设计。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测评方案是:

课程成绩= n×实验成绩(70%)+课程设计成绩(30%)-平时缺勤/迟到扣分。

其中,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此课程时,一般减掉课程设计环节。

在学期末,我们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总结,根据自己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填写学习能力测评表,即在表1“测评结果”栏中选择合适的项打“p”。

3 “数字艺术设计”学生测评分析

“数字艺术设计”(又称“艺术设计概论”)一般是为计算机专业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或者是动漫、游戏设计等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我们为该课程设计了一系列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实验练习(共17个实验、1个课程实验总结和1个课程实践)2。实验练习内容涉及熟悉数字艺术设计,基本要素、美学原则与文字图案设计,二维静画图形艺术设计,网页艺术设计与fireworks web图像制作,二维动画图形艺术设计,三维图形艺术设计等数字艺术设计知识的各个方面。

该课程的教学测评方案是:

课程成绩= n×实验成绩(90%)+课程实践成绩(10%)-平时缺勤/迟到扣分。

本课程学生学习能力测评的分析内容以及两轮课程自测表中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值见表3。

4“电子商务概论”学生测评设计

为“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练习涉及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基础、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与现代企业管理、网络银行与电子支付、网络建设与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移动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系统管理等电子商务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21个实验和一组可供选择的课程设计。3

为《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能力测评表如表5所示。

5 测评数据的方差分析

如前所述,一方面,教师主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实验和实践(例如课程设计等)成绩求和得到学生课程成绩,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状况,通过表格量化处理得到该课程学习能力的自我测评数据,我们利用excel软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教育统计中的方差分析主要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总体间是否有显著差异。根据分析因素的数目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例1:2006/2007学年“数字艺术设计”公选课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06/07“数字艺术设计”公选课学生自测方差分析

假设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显著水平α取0.05。由图1可知,p-value值为0.922722 ,f统计量为0.009449,远小于f0=3.91755,表明假设成立,教师与学生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

例2:2007/2008学年“艺术设计概论”专业选修课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07/08“艺术设计概论”专选课学生自测方差分析

假设教师与学生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显著水平α取0.05。由图2可知,p-value值为0.78886,f统计量为0.072264,远小于f0=3.977779,表明假设成立。

例3:2006/2007学年“计算机安全技术”专业选修课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假设教师与学生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显著水平α取0.05。由图3可知,p-value值为0.263693,f统计量为1.260845,小于f0=3.915138,表明假设成立。

例4:2007/2008学年“信息安全技术”公选课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假设教师与学生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别,显著水平α取0.05。由图4可知,p-value值为0.528862,f统计量为0.398359,远小于f0=3.901761,表明假设成立。

图306/07“计算机安全技术”专选课学生自测方差分析

图407/08“信息安全技术”公选课学生自测方差分析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该课程进行学习能力测评,学生自我测评和教师主观打分的平均结果相当一致。

6分析与体会

除上述课程外,课程学习能力的学生自我测评还体现在诸如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网络管理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人机界面设计、信息资源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均有相关的具有实验实践特色的课程主教材或实验教材)。

实践证明,在教学测评环节中引入学生自我测评,为实现教学的多元评价增加了积极的评价因素,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审视自我学习状况,提高对课程学习和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评价数据来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和评价尺度 (尤其当教师评价数据与学生自测数据有较大出入时),分析学生由此反映的教学意见。

同时,通过教育统计的方差分析等手段,也可以指导教师参考学生自我测评数据,来调整教学测评的结果。这样的课程测评设计在多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苏. 专业课程教学测评的创新实践. 北京: 计算机教育. 2008,(4).

[2] 周苏. 从公选课随堂问卷调查得到的启迪. 北京: 计算机教育. 2008,(3).

篇7

关键词:multisim ; 数字电子技术 ;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58―03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概述

数字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电子等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技术平台课,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除了理论与实验教学外,通常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还会安排一到二周的集中综合拓展性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数电课程所学知识的系统整合与综合应用完成典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调试。主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典型电子产品电路的设计方法及电路制作和调试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科学学习作风和科学素养。更好满足社会应用型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二、multisim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设计任务要求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来设置电路参数,在纸上手工画出设计图,对电路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以及实际运行结果只有在电路硬件制作好后才可以通电测试验证。若发现故障往往也会由于线路复杂、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等原因导至排故、电路结构修改很困难。造成耗时、耗力、耗材,学生往往也会缺乏耐性,整个设计过程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缺乏大胆尝试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此在设计中引入了multisim仿真软件。multisim开放虚拟电子实验室中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虚拟仪器仪表、元件库,不仅为模电、数电、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电路等提供了立体化设计平台,更具有强大的仿真分析功能。学生可以做到边设计边仿真实时观察运行结果验证电路的合理、正确性。且排故和修改电路结构、增减元器件等也只需动动鼠标即可,省时、省力、省材。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大胆尝试用不同型号元器件进行不同方案的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设计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乐趣,从而使设计过程更加科学规范,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设计能力。

三、multisim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通常按教师根据不同设计题目下达主要设计任务、学生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设计绘制电路图、电路制作、调试,最后撰写设计报告等步骤进行。通常一个班级会有多个设计题目如数字钟、交通灯、抢答器等。根据设计题目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组,整个教学中以学生自主设计学习为主,以教师给予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辅导为辅。multisim主要应用在课程设计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学习两方面。

(一)multisim应用在课程设计教师教学辅导中。主要体现集中教学辅导和按课题不同分组教学辅导。集中教学辅导中教师可以通过某个电路仿真设计案例的动态演示向学生讲解电子产品电路的常规设计方法、电路设计过程及规范绘制电路图的方法并使学生掌握对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等。按课题不同分组教学辅导主要针对不同课题组学生对指定课题进行小组或个别教学辅导。通过对相关电路仿真案例演示,明确设计任务要求并向学生讲解单元电路功能原理和总电路结构原理、设计思路和方法,以便为学生独立设计提供帮助与参考,使学生对要设计的电子产品有系统性的认识。分组教学环境相对开放与放松,教师可以面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利用multisim讲解单元电路时,要突出电路的主要功能原理分析,不用象在课堂教学中讲得那么详细,否则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应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思考和拓展的空间,使其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二)multisim应用在学生电路设计学习过程中。主要体现学生在掌握电路原理的基础上能学习和熟练使用multisim软件并将其应用到整个电路设计中,电路设计过程严格要求学生在仿真环境下完成对单元电路、总电路的设计与绘制,并会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仿真测量、排故、调试,实时验证运行结果。最后,要求学生将最终调试好的电路设计图、测量数据都要记入课程设计报告中。

(三)multisim在数字钟电路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数字钟电路是课程设计中常用的典型题目,教师可以提供预先准备的简单数字钟电路仿真实例为参考,为学生讲解各单元电路和总电路的设计过程,使学生对电路的基本功能结构框架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24小时制六位数字钟电路设计为例。

1.设计任务。设计一个24小时制并显示时、分、秒的六位数字钟。可以分别对时、分进行校时且具有整点报警功能。

2.任务分析。数字钟电路主要由秒脉冲产生电路、时分秒计数电路、显示电路、校时电路和整点报警等单元电路构成。其中时计数器为24进制,分、秒计数器都为60进制,校时电路采用自动校时法。整点报警电路可采用蜂鸣器发声达到报警功能。

3.单元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1)1hz秒脉冲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秒脉冲电路主要为数字钟的秒计数电路提供频率为1hz的时钟脉冲信号,其精确度和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数字钟的走时精度。本设计简单采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实现,通过计算其rc的参数使其输出1hz脉冲。根据该振荡器的输出脉冲的周期计算公式

图1 秒脉冲产生电路

由于频率低,此款电路稳定性和精度不高,若精度要求高可以采用32768hz石英晶体振荡器经分频电路获得秒脉冲,也可以用555定时器产生1khz再经分频电路获得秒脉冲。由于虚拟环境中的秒信号要比现实生活中1s信号要慢得很多,因此为调试方便以下虚拟过程中都直接用脉冲电源代替秒信号电路。

(2)时分秒计数、显示电路设计与仿真。时、分、秒计数电路各采用两片74ls160十进制计数器级联构成。时计数器采用两片74ls160级联成24进制计数器,时十位利用置数法接成三进制(0-2),当十位显示2时将个位变成四进制计数器使时个位只显示0-3。这样时计数器在分计数器提供的时钟信号触发下即可在00时-23时之间循环计数(如图2所示)。分、秒计数电路原理相同,将两片74ls160接成60进制即十位接成六进制(0-5),且采用置数法使计数器回到初始计数状态。个位为十进制(0-9),个位的进位输出端作为十位的时钟脉冲端。这样在时钟脉冲的触发下可以在00-59间循环计数(如图3所示)。

图2 24进制时计数电路

图3 60进制分、秒计数电路

显示电路设计中采用四管脚的虚拟led七段数码管,其将七段显示译码器功能与实际的七段数码管显示功能集成在一起,直接输入四位二进制数完成数码显示。在实际设计时可以用七段译码器驱动普通七段数码管显示。

(3)时、分校时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时、分采用相同的校时电路,本设计中采用机械开关与rs触发器构成快速自动校时电路,可以分别对时、分计数电路快速自动校时,分自动校时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分自动校时电路

本设计通过机械开关s在1hz秒脉冲信号和秒计数电路提供的时钟触发信号间实现切换输出至分个位cp时钟脉冲端,实现快速自动较时。由于机械开关在动作瞬间往往会发生抖动使输入信号产生“毛刺”干扰信号导致电路工作出错,因此,运用基本rs触发器存储记忆功能构成“防抖动”电路,无论开关如何动作,触发器的输出端均没有抖动现象。当开关s拨向a,触发器为1态(u1输出1,u2输出0),将来自1hz秒脉冲信号输出至分个位cp端同时,阻断来自秒计数器时钟触发信号,实现自动快速校时功能。当开关s拨向b,触发器为0态(u1输出0,u2输出1),将来自秒计数器时钟触发信号输出至分个位cp端,同时阻断来自1hz秒脉冲信号,恢复正常运行。

(4)整点报警电路

本设计整点报警电路是通过蜂鸣器发声来实现的。当分显示00时蜂鸣器开始鸣叫且只从00分00秒开始间隔响十声后停止鸣叫,如图5:

图5 整点报警电路

图中qd、qc、qb、qa分别为计数器的输出端,当整点时蜂鸣器开始间隔发声。蜂鸣器的频率可以调整,频率设置越高声音越细亮。

4.数字钟总电路图设计仿真

数字钟总电路设计仿真电路即将上述各单元模块电路合理组合连线设计而成。可以进行整体电路的调试与仿真运行,检测各单元电路功能运行效果是否正常。仿真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数字钟仿真电路图

单元电路讲解时,教师可以对不同进制数(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校时方式、整点报警方式或采用元器件型号等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功能设计任务要求;校时电路还可以尝试手动校时;整点报警电路可以采用发光管发光等不同电路实现不同的报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能设计原理基础上还具有对电路功能的拓展创新能力。总电路设计中教师重点讲解电路组成结构和各模块间连接方法,特别是时分秒计数电路间的级联方法,通过对总电路运行、调试演示电路的运行效果,使学生对所设计的题目有系统性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邱寄帆 ,唐程山.数字电子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路而红.数字电子电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程勇.实例讲解multisim10电路仿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之后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对培养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中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作风及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针对三位半数字万用表,通过熟悉查找资料、设计电路、计算机仿真、安装调试、性能分析与改进等环节,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产品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体会电子产品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一、课程设计改革的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考虑到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因此该课程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电路[3]。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电路设计一般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工程意识淡薄,对电子元器件的实际功能和电子产品设计步骤没有清晰的认识,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开发、设计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在前期的电子类相关课程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电路功能单一,只能够简单的、被动重复教师讲授或者书本上面的理论,电路功能和生活中使用的实际电子产品的电路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得不到足够的激发。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制作,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技术的关键点,培养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该课程的改革对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充实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法

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为核心,通过三位半数字万用表各部分功能电路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基于模数转换芯片的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块三位半数字万用表,进而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字模拟电路设计应用的兴趣。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充实“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专业培养计划以及相应教学大纲的调整与修改,同时考虑到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时的理论水平的局限性和后续单片机技术、dsp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等其他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安排,我们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该改变以往单一功能电路的设计,引入和现阶段大学生水平相适应的实际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并编写相应的配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涉及电压(交直流)、电流(交直流)、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等的测量电路的原理,双积分a/d转换器的应用,线性运放的应用,正弦波的生成电路,自动关机电路,lcd的驱动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深数电、模电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 改革“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存在混学分,完成任务的心态,对于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电路原理,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本次改革的实施中,我们制作了很多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明白三位半数字万用表各部分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电路进行独立焊接调试,并对调试好的电路进行测试,注重电路重点部分的输出,并教会学生调试数字、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改变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参数,观察该参数对数字万用表精度的影响,进而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利用eda电路设计仿真软件,例如,protel电路设计软件,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电子产品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工程素养得到提高。

3. 增加教学互动,引导并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进行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指导教师应该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去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发现并反思自己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该组织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期的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整理成相应的“q&a”文档,通过课程电子邮件或课程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在网上,供学生学习与参考。

4. 注重软件仿真与实际电路调试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子应用领域产生了很多成熟的开发与仿真软件,例如ewb、orcad、pspic、muhisim等。在本课程的理论讲解阶段,引入电路仿真,让学生对电路的输入输出,以及电路参数对整个电路结构性能的影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等学生焊接完成该部分电路后,实际测试电路的输出,进而比较软件仿真的输出和实际测量之间的差距,分析其原因,并通过多次改变电路的参数和输入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尤其适当仿真软件输出和实际测试输出出现较大的差距时,引导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分析该现象的原因,并形成相应的文档,共享给所有的学生。在本课程改革选用的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模拟电路部分尤其需要如此,特别是其中的电容测量电路,涉及正弦波的发送、放大、滤波等电路,这部分电路软件仿真和实际输出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小块电路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还要让学生学会判断仿真输出和实际输出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是合理的。

仿真软件在理论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而实物连线除了让学生更熟悉元器件及其性能之外,更加让学生对元器件的误差以及因此可能引起的误差或错误的原因产生更深的体会,这些都是在课本以及“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中不能收获的。

结束语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项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明显。教师们精心准备的题目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以将学生前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加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知识的理解,尤其是通过实际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制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际遇到的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粟田禾.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教育研究,2006(2).

[2]姚青梅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4).

篇9

关键词:数字逻辑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以及学科交叉的广泛深入且综合程度的不断提高,都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己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要求,而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造就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数字逻辑”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和非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它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索性改革。

一、教学改革方案

(一)总体目标

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面向新世纪,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其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为基本点,从人才培养目标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的协调统一出发,本着淡化专业、拓宽基础、强化实践的基本思路和加强基础教育、促进能力培养、体现教学特色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由学科型为内涵的教学体制向能力、素质型教学新体制的转化,以培养生产第一级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因此要进行含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各方面的系列改革。

(二)改革方案

笔者本着“拓宽基础、加强实践、更新内容”的原则,建立了电子教学平台。在受总课时限制的前提下,《数字逻辑》的计划学时数由原来的60减为45,并安排在第3学期。学时安排及内容见表1。

经学院指导委员会同意,于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对工商学院信息系本科生开始执行新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信息专业开设的数字逻辑课程不同于其它电子类专业的数字逻辑技术。由于专业总学时的限制,该课程学时数较少,学时减少后,教学质量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在教学时数较少、重点和难点多的情况下应调整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增大课堂信息量。据此,按我校信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求,笔者撰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大纲的内容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出发,以期实现打好基础、加宽口径的教学目的。而改革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精练教学内容,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讲课效率。当然这里只讨论课堂教学问题,其他方面的措施不在这里讨论。

1.精炼教学内容

随着eda技术的进步,线路不再是单元级电路,而是功能级和系统级的集成,集成电路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原先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复杂电子电路现在已大量地被通用型或专用型集成器件所取代,为适应这样的趋势,课程应结合信息专业的要求调整原来教学内容中不必要的、过时的内容,即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在不影响教学体系的前提下,可以删去,有的可以压缩;一些功能类似的电路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适当精简;对于那些由于受课时限制不能讲授,而又是学科体系的内容就指导学生自学。比如分立元件门电路,可以只保留对后续章节有用的基本工作原理,不再分析它的外特性;触发器与常用msi电路这两章,主要突出其外部逻辑功能特性和动作特点,内部具体电路就不面面俱到;维持-阻塞rs触发器、利用传输延迟时间的边沿触发器等内容都可略去。硬件描述语言(vhdl)则引导学生自学。这样操作后,内容精练了,学时也减下来了。

数字逻辑作为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其内容的调整也应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比如逻辑代数是逻辑电路的理论基础及其分析和设计的工具,清楚了逻辑函数的波形图表示法,就有助于理解专业课程中cpu读写的时序关系;再如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中的多输入与多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深刻地理解计算机控制器中的译码及微命令;弄清楚了三态门的特性,就会很清晰地理解计算机的总线结构体系等。循着这样的思路,综合数字逻辑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理论课程总课时数为37学时,其具体内容及学时应分配如下:

数字逻辑基础(7学时):常用数制、编码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规则和常用公式;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逻辑函数代数化简法,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无关项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化简。

逻辑门电路(2学时):ttl与非门典型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特性和参数,三态门的主要特点及应用,mos门电路的主要特点和使用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重点内容,8学时):组合电路的一般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msi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和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和分配器、加法器和数值比较器的外部特性逻辑功能及应用,msi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组合逻辑电路中的逻辑冒险与消除方法。

触发器(重点内容,3学时):触发器(rs、d、jk、t、t')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重点内容,10学时):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寄存器、计数器等典型msi同步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其应用,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可编程逻辑器件(重点内容,7学时):rom、ram的结构、基本原理和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fpga)的结构、基本原理和应用,初步掌握vhdl语言结构、语法,能用vhdl语言编写设计程序。

在上述内容中,对于教学重点,在理论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考核强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内容、实验条件等方面予以倾斜,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切实弄懂和真正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研究性的学习;对于难点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配合简洁明了的例题、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分析、设计流程和方法;而在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二者关系时,明确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传授知识”是实现该目标的基本途径,必须为“培养能力”服务。总之,教学中要既注意知识的传授,又努力通过学生自学、集体讨论、课外科技活动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提高能力。

2.增加反映新科技的内容

数字逻辑电路虽然是一门比较古老的课程,但其新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在国际上,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将比较前沿的技术进展传授给学生,教师广泛参阅最新的期刊杂志,尤其是国内外的权威期刊,及时跟踪和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新技术,并把这些新观点、新技术、新进展有选择、有重点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及时传授给学生。因此课程引入了自顶向下的模块设计方法,讲解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引入了硬件描述语言(vhdl)。这样通过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掌握了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反映了现代数字电路的发展方向。

3.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所巩固,提高了学习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意识,学到了一种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应具有的敢想敢做同时又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要理论结合实际,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把技术和理论结合实例讲解,以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同时提倡理论课教师上实践课,不仅可提高实践课教师的理论素养,而且可提高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这样做,将极大地丰富教师讲解基础知识的应用素材,一些难以用黑板、粉笔描述的知识点,可通过实验室得到完美的补充,极好地避免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应用的脱节现象。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我们应该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在这里主要介绍以下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针对数字电路课程中电路图比较多的特点,笔者开发研制了适应本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引入了大量的图片以及多媒体动画,通过这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掌握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而且节省了教师用粉笔画电路图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有着诸多的优越之处,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在一些理论及公式的推导中,学生不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引入多媒体先进手段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黑板板书授课方式,对于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推导问题应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板书授课使学生更快地跟上老师的思路,然后配以多媒体图片或动画加深理解。

2.构建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普及到家家户户。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先进工具的优势,笔者将网络多媒体课件存放在教学网站服务器中,为学生提供教师介绍、课程介绍、讲课要点等信息,在bbs讨论区中和学生进行课后的课程讨论、答疑,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而且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间的深层交流。

3.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数字逻辑课程的教学在保证学生把基本内容学到手的前提下,着眼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和自学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以讲述“方法”为重点,力求为学生提供独立分析和设计电路的“工具”,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各种各样的电路;在授课方式上,对每一个求解问题做出思路分析,讲透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力求叙述详细、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科思维过程和本学科的方法论,遵循认知规律,特别是注意让学生从中学的学习模式中转变过来;在内容分配上,教材各章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有基本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讲好课的关键。在每一章的开头都向学生交待清楚这些,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而要求学生一般掌握的内容,也事先向学生交待清楚。这样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讲课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比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部分,要将其分析的思路与一般步骤讲清楚、讲透,掌握了这些基础,就能使学生触类旁通,在学习后面常规msi等的内容时就容易多了。

4.启发式互动教学。“教学”不单是教的问题,也不单是学的问题,而是教与学相结合的问题,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同时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以前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化成一种平等的讨论式的交流,课堂上经常穿插一些启发式提问,或者举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与学生一起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使他们成为教学中的活跃主体。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参与者、探索者,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也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培养起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字电子线路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在具体电路中(如简易时序控制器、电子钟等)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对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很大,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5.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为了照顾不同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观点,对学生提出多个层次的要求,以便他们的特长、个性以及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对所有同学都有一些具体的基本要求,对能力稍强的同学则有提高部分的要求,这样就避免了对所有学生一刀切的缺陷,能力差的同学不会因为完不成设计任务而心急气馁,能力较强的同学也不会因为题目过于简单或是很快就完成设计任务而感觉无事可干。

6.注重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讲解知识点。注重知识体系的扩展,强调由点及面、举一反三。数字电路的特点是常用电路的种类较多,而其分析和设计方法又都相同或相似。针对这一特点,采取重点讲清一两个电路,其他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减少课内学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移位寄存器,教师重点讲清楚右移移位寄存器,而左移和双向的移位寄存器则只介绍它们的特点,其余留给学生自学。又如计数器,种类更多,教师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同步二进制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并通过它们讲清楚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而减法和可逆计数器就留给学生自行去分析。

结束语

通过近年来对《数字逻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必须重实效,经过对我校信息专业3年的教学实践,其实践结果如表2所示。

实践表明,《数字逻辑》课程的课时虽有压缩,内容虽有充实更新,但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精简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能够体现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当然,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和非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大多数学生认为难学的一门课,《数字逻辑》的教学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仍在不断地努力。通过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坚持改革、完善它,希望在教学效果上取得更大的成效,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梅.“数字逻辑”课程教改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6).

[2]王建新.数字逻辑电路课程建设与改革[j].高校教学管理与研究,2005.

[3]韩佩富,黄震.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3(12).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字电子技术;教学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逻辑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在时间上往往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理论、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并能较好地应用数字集成电路进行逻辑电路设计,为在后续工程实践中解决数字系统问题打下坚实基础,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项目教学法思想的指导下,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 目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笔者负责电气工程自动化系3个班级约120人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课程通常被安排在学期的1~14周,每周2次课。实验课程从第8周开始,由实验教师负责。目前的理论教学顺序都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设置进行的,教材中各章知识点比较孤立,学生难以建立内容间的联系,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之后,对所学知识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目前,实践部分虽然包含了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但是为了配合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很多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均已给定,学生只需按照要求连线,完全不需要动脑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实验缺乏真正的锻炼机会,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会数字电路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的技能,为后续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智能电子产品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很有必要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 项目教学法

目前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培养出实践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项目教学法盛行于德国,它将传统的特定课程知识转化为一系列教学项目,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为完成该教学项目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学生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知识点、设计方案、制作电路、检查调试系统。整个过程在实训场地进行,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讲练结合,做到“教、学、做”统一,达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项目教学法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课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转变为以学生、项目和实践为中心的“新三中心”,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3 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逻辑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理论知识抽象、电路原理难懂,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中的用途不是很明确,尤其是对如何应用所学电子电路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到茫然。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些涵盖知识点比较多、实践性较强、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项目,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最后完成评价。通过项目实施和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项目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与难点。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一般操作技能,又使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拓展。

3.1 优选项目

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也是教学任务的载体。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充分体现当前的工程实际情况。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企业生产实践和学生接受能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些知识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作为课程实施对象。如三人表决器、篮球竞赛30s计时器、数字模拟骰子、低音调警笛电路、智力竞赛抢答计时器等。

3.2 布置项目任务

考虑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理论逻辑性强的特点,利用3~4节理论教学课为学生打基础。在课程开课后2周左右,将项目任务布置到各小组,每个项目按照班级人数的不同分为若干组,考虑到本专业总人数较多,每组人数定为4人左右。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完成项目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对项目任务做进一步分析,了解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各章知识点的重要性等,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指明方向。

例如,以篮球竞赛30s计时器的设计为例,其项目任务可以分解为控制电路设计、秒脉冲发生器设计、30s计数器设计、译码显示电路设计、报警电路设计等硬件部分。图1为篮球竞赛30s计时器原理图。

3.3 项目的实施

任务确定后,每组学生根据项目要求,明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收集项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制定项目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细则,并确定项目所需要的元器件,每组学生共同完成电路的制作、检查、调试及故障排除。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设计,边设计边实践,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是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3.4 汇报项目实施结果

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后,首先召开项目汇报大会,每组以ppt形式汇报设计思路、关键环节实现方法、硬件系统设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并当场演示自己制作的系统。然后,由指导教师根据项目评分标准与细则对项目进行考核,并对每组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与学生一起观看项目的运行结果,讨论修改方案。最后,教师对本项目所涉及的关键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地归纳、总结,并对其在实践中的拓展与应用进行简单介绍,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应用研究。

3.5 项目执行结果评价

科学的考核方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学习风气,促进教学。项目教学法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为此,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理论知识考核(20%) 项目质量考核(65%) 平时成绩考核(15%)。其中,理论知识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质量考核着重从学生参与项目实验的过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还要参考实验结果,如项目的创新性以及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等;平时成绩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考勤、课堂纪律、平时表现(积极提问、回答问题)等。

4 结束语

基于项目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课程教学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了实践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每位一线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发现和解决,积极探索适合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包锋,李峰,赵凤芝.培养高端it人才的“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11):139-140.

[2] 郭文川.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