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8-29 17:1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市场风险分析及对策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风险预测;投资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4-0019-03

一、企业市场风险的因素分析

导致市场风险、影响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纷繁复杂,企业对市场风险进行分析,不可能回避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消费者的需求变动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一种选择行为,而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又直接受到其消费偏好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商品的价格以及不同商品的比价、商品的质量及不同商品之间的比较质量、广告宣传、流行趋势等。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使消费者对某企业的商品需求发生变化,因而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市场风险。如果企业希望通过开发新产品来占领新市场,则还将面临如何启动潜在市场需求的问题,企业将蒙受更大的市场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将潜在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便会导致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的失败。除了实力雄厚的企业,一般企业要达到引导和控制市场需求的目的,具有很大的困难,消费者需求以及由消费者需求引发的市场风险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

(二)竞争对手的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的程度日益加剧。企业不仅面临原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压力,而且面临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目前市场竞争表现出一种趋势,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并存。单纯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相比,企业的价格竞争可以在市场中充分表现出来,易为其他企业察觉,而非价格竞争与价格竞争相比则较为隐蔽,如企业改进质量、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则不易被其他企业察觉,使企业防不胜防。此外,当一家企业采取价格竞争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时,其他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价格反应来回击,而当一家企业采取非价格竞争手段时,其他企业若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非价格竞争手段,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孕育、准备和积累,其时效性较差,容易处于被动状态。因此,非价格竞争相对于价格竞争,对企业更具有风险性。

(三)政策、法规的变动

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也是造成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如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来鼓励某些产业的发展,如通过优惠信贷、减免税、出口补贴、消费信贷等政策措施来扶植某些行业,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政府的产业战略重点的转移,原来属于鼓励发展的行业可能会取消优惠而使这些行业的厂家遭遇风险。其次,政府采取措施限制某些行业(如高污染的行业、资源消耗过大的行业、不利于国家利益的行业)的发展,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再次,政府的反垄断、反价格歧视、反不正当竞争法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虽然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合理手段,但是给某些企业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此外,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如关税的降低,将给国内企业带来价格竞争的风险。国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需采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当经济发展过猛、需求过旺时,政府将提高税收、提高利率、减少补贴来抑制总需求,从而对企业的投资和销售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不确定与不对称的信息

信息在企业管理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与其他资源一样能够产生价值。信息的积累与传递可以通过作用于生产经营过程而使其他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以实现和扩大其他生产要素的价值。同时,充分准确的信息能够有利于企业减少市场风险。但是,信息的不足、不对称及信息的不准确将会导致企业的决策失误、市场中的失败。

二、企业市场风险的控制与规避策略

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控制与规避,就是采取措施对市场风险进行预先控制并采取各种有效的风险防范

策略。

(一)风险回避

市场风险有些是属于可回避的,有些是无法回避的(如宏观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等给企业带来的系统风险)。对于可回避的风险,企业应采取风险回避的策略。当然,企业不可一味地回避市场风险,否则,会丧失许多机会。企业应在必要的时候以必要的办法回避不必要的风险。如当某一产品供给过剩,而本企业又同时生产销售多种产品时,可将过剩产品适当撤退。当众多企业集中于某些细分市场展开竞争时,本企业可在其他细分市场或市场空白处进行开拓。当企业有多种产品开发方案,而其中某些新产品的预期市场风险很大且企业无力克服或无力承受时,可舍弃或终止市场风险大的项目的研究开发与生产。

(二)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主要是通过投资组合来实现的,即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要求,选择几种不同的投资项目或产品方向,从整体上加以调整优化,进行组合式投资,这样,即使在某个项目上遭到失败,但只要在其他项目上取得成功,企业仍可以获取较高的投资报酬,同时也可以弥补失败项目的市场损失,风险分散的具体实现方式主要有:

1.企业从事多种产业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可以分散行业性的市场风险。

2.在同一行业内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经营

活动。

3.同一种产品面向多个细分市场。但是,风险分散是有一定条件的,如:要求企业实力比较雄厚,具有从事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如果企业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则应当从众多产品中选择和扶植几个重点产品,形成特色。

(三)风险分摊

风险分摊是指通过增加同一市场风险的承担主体数量,从而使风险得到分摊,每一风险承担者所承担的风险较单一主体有所减少。例如多个企业进行协作或联合,联合开发新产品、联合促销、主机厂与零部件厂之间的协作、技工贸一体化、产学研合作等等。多个主体进行横向联合时,还往往可以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市场成功率,使市场风险得到进一步降低。当然,通过横向联合实现风险分摊,需要联合的各方需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风险分摊的同时必须实现利益的分享,并且风险分摊和利益分享应当是对称的。

(四)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预先对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使其不发生,或减少其发生的概率,或者减少其一旦发生后给企业带来的损害。采用风险控制的方法,应注意那些风险因素应当具有一定的可

控性。

(五)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改变风险承担的主体来防范市场风险。风险转移包括:

1.风险的财务转移,即风险发生的地点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风险发生后所产生损失的财务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例如企业进行新产品质量责任保险,一旦风险发生,则风险的直接相关主体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企业为直接相关主体,但对消费者风险损失的赔偿主体发生了变化,在投保前风险损失的赔偿主体是企业,而在投保后风险损失便转由保险公司来负责赔偿。

2.风险的实质性转移,即风险的直接相关主体和风险损失的赔偿主体均发生了变化。例如一家新建的企业生产一种新产品,由于没有销售渠道,同时缺乏维修能力,因而该企业与另一企业签定协议,由后者承包产品的销售以及相关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工作,因此,一旦出现产品故障,则维修工作及其相关费用均由承包企业来承担,即风险的直接相关主体和损失承担主体由新建企业向承包企业进行了转移。

三、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的含义十分广泛,在此我们主要讨论项目投资风险。企业财富的积累是依靠不断地进行各种投资活动来实现的,但由于资金有限,而同时往往又面临较多的项目,共项目预计收益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在对各项目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投资项目和投资规模,保证投资的效益。一般地,对每个投资项目的选择都有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利润率的大小,二是伴随而来的投资风险。因此,对于各种投资活动不仅要从收益方面选择,还必须对于影响各种投资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处理。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投资者发生经济损失和不能收回投资和相应预期收益的可能。投资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投资行为本身决定了投入资金和收回资金之间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使应回收的资金在数量上与预期收益有一定的背离,也有可能完全收不回投入的资金。投资风险是由投资回收的不确定性所导致,时间越长,投资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投资风险也就越大。

进行投资风险分析、选择投资项目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风险收益分析和风险效用分析等。投资的风险效益分析,可以通过风险收益等价曲线来量化。所谓等价,就是说风险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风险大的项目预期收益高,风险小的项目预期收益低。在投资者看来,不同的风险项目对应着相应的预期收益率。不同的投资者对于等价的认识不同,面对相同的风险,敢于冒险的投资者要求的预期收益要比保守型投资者要求的预期收益低得多。

风险收益曲线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些关系。我们一般用概率作为对风险的估计,代表风险的大小,收益用预期收益率表示,通过对不同的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给出风险收益曲线。在这条曲线上任一点所对应的风险与预期收益,投资者认为是等价的。如风险度为0.3,取得预期收益率为15%,当风险度为0.4,取得的预期收益率为20%,投资者会感到同样的满足。投资的风险效益等价曲线分析在投资决策分析中是非常有用的,为投资者进行风险分析提供了一种量化的工具,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容易作出冒风险是否值得的决策。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于方案选择一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相同收益率的方案,选择风险较小的

方案。

第二,风险相同的方案,选择收益率大的方案。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实际中,企业投资决策除了考虑投资方案的收益外,还有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及其对后果的偏好程度,即可以进行效用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乃定,姜继娇,蔡建峰.基于项目的企业集成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2).

篇2

关键词:企业价值;盈利能力;风险水平;局限性

在证券市场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企业本身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这就涉及到企业价值的分析。作为普通投资者,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但如果仅依据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价值是不够的,有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错误。本文就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的局限性展开讨论。

1.企业价值的理解

企业价值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有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及市场价值等。取得价值是指企业在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表现为报表上的账面价值;经济价值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市场价值是指企业产权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作为普通投资者,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不是为了获得公司的资产,而是为了通过购买股票获得回报,包括企业股息及股票差价。因此,我们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价值,并通过与市场价值对比之后做出决策。

企业价值关键在于经济价值,在于企业能否给投资者带来盈利,盈利越多,企业价值越高,但是在盈利的同时,如果面临的风险过大,也会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企业盈利能力与面临的风险水平是企业价值分析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

2.财务报表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2.1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笔者认为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现实的盈利能力和潜在的盈利能力。财务报表通常反映现实的盈利能力,用如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反映,而潜在的盈利能力却反映的很少。潜在的盈利能力主要指行业的市场潜力,技术领先优势,企业管理层综合素质等,这些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充分体现出来。

2.2财务报表不披露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现行的会计收益概念以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为基础定义的,只能确认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其采用的是实现原则,对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不予反映。但从企业价值分析角度来看,这或许就是其未来的潜在盈利或者风险所在,是对未来进行判断的重要信息。

2.3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使盈利结果呈多样性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所得税会计确认方法等,还有在会计估计方面主观性较强,如坏账的估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这些原因造成同一企业在选择不同的政策与方法或改变会计估计时造成盈利结果呈多样性。假如上市公司业绩达不到预期,企业会主动选择有利于企业的核算方法,假如上市公司业绩超过预期,也有可能为考虑以后业绩波动而有所保留。

2.4会计造假的存在严重影响盈利能力分析

一般会计造假都在利润上下功夫,比如通过虚增收入,将预收账款作为收入,在会计决算后冲回,或者虚列应收账款等手段致使账面利润增加,但它实际的盈利能力可能很差,这些虚构的数字严重干扰分析者的判断,根据这样的报表进行分析会造成严重的错误。

3.财务报表在企业风险水平分析的局限性

3.1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大致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宏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包括经济大环境、财政与货币政策及政府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等;市场风险是指竞争对手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法律风险则是指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内部风险则包括企业战略风险、运营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等。财务报表侧重于反映财务风险,至于所处的行业风险、企业战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却不能涵盖,但是这些风险有时会比财务风险要重要得多。

3.2财务风险披露存在缺陷

3.2.1财务风险披露不全面

财务报表侧重披露财务风险,但也并非都能全部涵盖。一般财务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而财务报表主要反映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而信用风险与投资风险在财务报表上却很难反映。

3.2.2财务风险指标存在缺陷

财务风险中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但这些指标本身存在缺陷,如流动比率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不具有变现能力,即使流动比率很高也不一定代表具有很高的偿债能力,还有速动资产,虽然不包括存货,但是包含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

4.提高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作用的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多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一个或多个指标与标准指标进行对比来判断企业情况的好坏,然而企业价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一两个指标能正确评价,甚至非一两张报表能够充分表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提高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的作用。

4.1提高分析者的素养

财务报表虽然存在局限性,却是我们分析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分析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会计学知识,能够将会计数据转化成会计信息,不但能读报表,更能够辩证的分析报表。除此之外,还要求分析者具备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悉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仅仅依赖报表分析很可能会一叶障目。

4.2 重视企业背景分析

价值分析不应该被财务报表数字束缚,应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入手。如果缺少对企业的背景的了解,分析者很难能够透彻理解财务数据。总体来说需要掌握的背景资料有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如行业的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技术特征等;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企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繁荣期还是衰退期等;企业的竞争策略,如企业是成本优势策略、技术优势策略、差别化竞争策略等,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深入理解财务报表。

4.3重视现金流量分析

一个稳定发展的企业,不但要有足够多的利润,而且还有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现金流量比账面利润更为重要。在企业价值分析过程当中,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获取现金的能力、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收益质量、评价投资与筹资活动等,这些信息实实在在体现了企业的质量。

4.4重视非财务资源分析

企业除了财务报表反映的资源之外,很多优秀的资源不能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如优秀的人力资源、完善的销售渠道、产品的质量、市场占有率、顾客的满意度等。虽然这些资源无法在报表上反映出来,但却可能正是企业价值的核心所在。作为分析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非财务资源对于企业作用,将它们与报表结合分析,或许使我们分析的结果更接近企业真实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市场营销

1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研究

综合现有资料来看,针对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少,李万君和李艳军通过对我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和风险的总结研究,确定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企业主体意识较低、创新水平不足、市场环境复杂等风险,我国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肖更生等人则确定在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决策阶段、研发阶段、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共存在包括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经济、政策等10个风险因素,同时确定了针对不同阶段风险因素的管理策略。高启杰通过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企业需要从自身和外部环境2方面进行建设,以保证企业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综合现有研究来看,针对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集中于对企业面临总体风险的研究。美国工业协会统计表明,在技术创新失败的原因中,产品技术失败率仅占据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失败率的22%,另外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占据总体失败率的14%,剩下的63%则是市场营销的原因。尤其农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营销市场的变化加大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因此,从市场和营销角度来说,积极明确市场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能够有效确定农业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成本,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营销风险分析

本文将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决策阶段、技术研发阶段、农产品生产阶段、市场阶段等不同的阶段,结合50家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政策、经济、自然、技术、市场、营销、管理等风险情况,利用样本收集和量表分析的模式,同时借助spss计算工具确定市场风险因素和营销风险因素的风险系数,进而确定2种风险因素对于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2.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在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新型科技产品往往无法站到合适的市场,利润低下、分散经营的模式不利于对于科技成果的把握进而也不利于科技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在创新决策阶段,市场风险得分在7分以上,技术研发阶段在6分以上,生产阶段再次达到7分以上,市场阶段接近9分。创新决策阶段,消费者和市场潜在能力对新型技术应用具有直接影响;研发阶段,企业无法准确判断该新型技术是否具备市场推广空间和利润空间,因此同样需要面临市场风险。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则需要考虑新技术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等,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

2.2营销风险

由于农业技术创新型产品的特殊性,其需要在充分考虑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进而提高市场的产品接受度。创新决策阶段,营销风险得分在6分以上,技术研发阶段在5分以上,生产阶段则达到7分以上,市场阶段更是达到8分以上。由以上数据分析也可以表明,营销风险直接关乎企业是否能够推动新型技术和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应用,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而企业营销策略的失误,不仅会影响其知名度,而且会对企业后期技术创新发展造成影响。

3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营销风险考虑

3.1提高市场营销风险意识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在决策制定阶段,即需要将市场风险和营销风险纳入考虑范围。企业需要转变只重视生产的营销理念,在追求产量第一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利用成熟的营销手段、充分的市场预估等,借助新产品打开市场空间,进而帮助企业激发总体生命力,实现技术创新服务于市场开拓,市场开拓再次推动技术创新的模式,促进新时期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应用和发展。

3.2加强农业市场环境的调查

加强农业市场环境的调查,做好市场环境的预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市场环境调查,集中于对我国当前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现有农业经济形势、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以及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等进行调查。利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调查,了解企业所在地域的消费水平、文化水平、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明确企业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寻求合理发展依据。通过对企业现有文化、企业运营制度、企业基本规模、企业获得的国家政策支持条件等的调查,了解企业现行技术创新基础。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全面调查,了解农业企业现有市场运营条件,进而保证市场营销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3.3完善商品生产和营销策略

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商品策略和营销策略的转化,提升商品的技术内涵,提高企业综合实力,进而利用品牌效应推动新型技术市场营销的有效展开。从商品策略来说,为提高技术创新的针对性,促进新型技术的有效推广,可以利用粗放农业、多种经营的模式,实现商品的组合营销;引进新型农产品品种,并结合地域条件进行模仿创新,加速当地农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开发绿色农业和观光产业,利用绿色农业进行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观光产业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和动力支持。从营销策略应用角度来说,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尽快熟悉新型农业企业技术;保证科研人才工作动力的持续性激发。当然也可以利用人才引进的方式,补充现有人才结构,促进科研氛围的形成;利用广告策略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进而也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推广提供必要的空间支持。

3.4强化市场营销重点内容关注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为提高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促进新型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重视市场经营过程中潜在市场容量的开发,同时及时把握消费者对于新型产品的接受程度。需要着重提升新产品的质量,重视企业营销推广能力的提高。而在创新技术决策方面,则需要以消费者需要为准绳,以市场需要为标准,为技术创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加强对于该阶段重点内容的关注,以便最大限度提升新技术产品的应用力度,满足消费者的新型消费需要,当然也为企业后期技术调整和研发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万君,李艳军.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风险、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5(21).

[2]肖更生,姚琼,李崇光.技术创新的风险识别:农业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

[3]高启杰.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7).

[4]张艳玲.关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创新的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控制机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2、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

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变迁。如同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样,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同样联系紧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政治体制及经济体制不稳定性均对社会发展进步、经济增长及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体制不稳定性风险是企业、政府、社会及个人所共同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因素之一。

3、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

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及相关的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价格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收益甚至危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销售利润率及销售回款情况等,均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企业经营活动生成的现金流所占企业现金总流入量的比重较大,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和核心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失控,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首先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提高从最高管理层到财务部门乃至各部门所有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部而言,防范财务风险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要求他们具备一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生产、市场、人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

2、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要在充分发挥民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尽量接近。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其次要加强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3、改革和创新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备和完善,内部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弊端,企业要结合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改革和创新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与科技创新、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弊端,使内部控制制度更规范,更具现实意义。

4、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要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事前控制。即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便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

(2)事中控制。即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

(3)事后控制。首先,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

5、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成本风险进行控制

资金成本风险是财务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风险。在企业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企业当初所无法预料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发生改变,引起了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当初的预期资金成本,造成了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关注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政策等做出必要的调整,防止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另外,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比预期的好,形成的利润比预期利润多,导致权益资金成本的增加。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提前做出判断,及时做出股利分配政策的调整或增加公积金等方式适当降低税后利润,减少权益资金成本支出,达到控制资金成本风险的目的。如果企业在风险前期就已经预期到今后可能发生的资金成本风险,那么企业就可以提前作好准备,通过各种风险规避、转移或保留比率等风险处理方法提前防御风险,不至于对企业造成太大损失。如果企业未能提前做好预期工作或者预期和实际发生负偏离,那么企业应该积极处理企业资金成本风险发生时所造成的后果,降低风险损失程度,缩小风险波及范围,在必要的时候停止投资项目。

6、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和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是指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7、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风险费用损失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和风险较明显而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力,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与失,或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

(2)风险转移策略。企业在转嫁风险时应基于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决不能采用欺诈手段使其他企业蒙受损失。可供选择的措施有:第一,以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由保险公司承担;第二,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专门机构完成;第三,通过契约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第四,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出让承包或出租等,将风险横向转移;第五,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重估价值等措施主动把风险接受下来,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控制。

(3)风险接受策略。为获取更大收益,减少企业生产设备、技术落后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制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还应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库存。

(4)风险分散策略。企业在筹资时,应选择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等最佳组合;要注意分期借款,陆续归还。在投资时,可针对各自经营项目分散投资。企业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和企业自身优势,生产利润率相互独立的商品,实行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使得不同项目、不同商品的旺季和淡季、盈和亏在时间上或数量上相互补充,以弥补某一方面损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为了使企业在经营中左右逢源,财务对各投资项目要统筹安排资金。另外,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于同一项目,也可以分散风险。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因此虽然我们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但同时企业想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黄艳华: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7).

篇5

关键词: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分析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需要了解能源企业的发展背景和经营特点,进而把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近年来,在国际经济迅猛发展及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能源企业快速发展,由于石油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能源企业开始注重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寻找着企业持久发展的着眼点、突破点。能源企业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点,其受政策、文化、宏观经济等环境制约作用较强,如何能够有效防范或降低财务风险成为能源企业关注的重点。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中难以预计或无法完全控制的经营风险,是使投资收益率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能源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宏观经济环境中汇率、原材料价格以及政策支持导向等因素的变动和调整都会给能源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和不确定性。目前,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发展服务业都是能源企业投资开发的主要模式,例如,延伸供应链投资煤矿、拓宽市场投资房地产等。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资集资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供需市场、银行利率甚至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影响给企业财务资金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不断波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致使能源企业营运成本上升、利润减少,无法实现预期资金的经济收益。

(三)政策风险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能源领域的宏观调控将成为影响能源市场的最大因素。国家对能源的供需及价格的管控,可能短时间内会出现局部地区供需失衡的现象。同时,对能源企业的环境保护政策也可能是限制能源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和加工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也会限制能源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综合上述原因,政策和宏观调控对能源企业的约束较大。

二、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风险,能源企业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来应对,以最小的成本有效控制,从多个方面制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风险防范管理体系。

(一)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的基本原则

能源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能源企业管理的特点、财务风险类型及来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规避。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风险原则,特别是针对一些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发展的能源企业,企业的投资风险往往较高,因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要采取积极应对策略,识别风险、判断风险程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要善于利用风险,以经济效益的实现来规避风险。二是转移分摊原则,采取多种投资策略,分析财务风险类型、来源、程度和原因,如企业选择购买保险、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实现财务风险转移和分摊,有效规避不同时期的风险。三是遵循和跟随国际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坚持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与国家政策支持、政治导向及宏观调控政策相一致,确保能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确性,准确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导向。

(二)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思路

1.识别风险,确定风险程度

在识别和预警财务风险前,首先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其中主要的考核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例等财务数据结果;其次要判别企业的盈利能力,考核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变现率、利润增长率等。在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实力后,评估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通常资产负债为50%左右为宜,70%左右仍可,但75%则存在轻度风险,而超过85%则达到风险预警的标准。企业的负债率越高,其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各项财务指标数据结果来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以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为领导者提供最优的经营决策依据。

2.降低流动性资金风险

企业的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企业要维持日常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流动性资产,企业持有的现金过高可能会失去潜在的获利机会,而较少的现金持有,则可能会面临资金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转,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因此,防范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财务人员有必要分析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周期、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等数据,确定企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库存水平及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等。

(三)减少投资风险

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分析,控制投资风险应主要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类型来降低风险。通常来说,企业的投资期限越久,其承担的投资风险越高,因而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优先考虑投资期短的投资机会。但是,在采取证券投资的形式时,应购买若干种类的证券组合,以此来相互抵消和分摊风险。

(四)规避汇率风险

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签订合同时选择合适的合同货币,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和借贷等业务中,货币选择直接影响到交易主体汇率风险的程度,为避免汇率风险,企业应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并在合同中列明保值条款。其次,企业可以在金融证券市场中进行保值,如期货、期权交易、现汇交易、外币票据贴现等。最后,企业可在多个金融市场中以多种货币进行筹资,实现筹资渠道和投资多样化,实现企业外汇汇率风险相互抵消,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三、能源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实现风险控制规范化

在日益激烈的能源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是能源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是能源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财务风险控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各附属机构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要制定严格的监督、评估程序,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明确权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各部门的风险控制实施效果给予评价,按照职责大小、控制范围的不同,设定责任单位,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权责明确、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它能够切实维护能源企业的风险控制环境、资金结构合理,提高财务投资决策的合理化水平。财务决策的合理化有助于企业投资效益的实现,因此要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综合评价影响投资决策的各项因素,客观科学地进行方案选择。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使财务风险控制规范化,降低企业资金面临的风险,提高能源企业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三)设定合理的资金结构,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本质是负债比例过高,因此企业应设定合理的资金结构,营造良好的筹资环境,保持适当的负债比例,控制企业负债规模,避免资金盲目扩张。提高资金周转率,减少资金占用,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另外,企业可设定风险准备金来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降低财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准备金是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程度、范围后而设定的一项风险防范制度,当风险发生时,可以采取购买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来实现风险准备金的效力。

(四)分析市场宏观环境,提高财务管理的环境适应性

通过分析企业经营业务所在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把握宏观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针对负债经营的能源企业更需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变化及趋势,力求在企业进行投资、筹集资金、经营项目等方面不受政策的负面影响。同时,关注能源市场格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控制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避免财政资金投入上升而带来财务危机。

(五)谨慎提供资产担保,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的领导者应加强对资产担保、信誉担保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在向相关业务关联单位、隶属机构等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要谨慎分析被担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以及企业整体经营实力,对被担保企业的市场经营环境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在被担保企业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条件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适度期限的担保,避免因被担保企业经营不善而导致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涉及能源企业日常业务资金运转的各个环节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都会最终反映到企业的财务信息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延伸产业链、开拓新市场、稳定市场竞争力不可避免的因素。对于能源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相反,则会给企业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能源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柯.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2009(09).

[2]郝素利,丁日佳.基于社会责任的煤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体系框架设计[j].中国矿业,2011(02).

[3]谢旭.当前我国能源企业急需管控经营性风险[n].中国企业报,2010-07-16.

[4]卢成能.浅议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j].财会通讯,2010(07).

篇6

摘要:任何一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市场以及内部的各种风险的考验,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对于化工品贸易企业而言,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存亡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需要企业将风险管理放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给以重视,通过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以促进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风险因素;财务风险;战略风险;经营风险;管理策略

abstract: any type of enterprise in the business process inevitably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test of all kinds of risk, from market and internal in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for chemical trade enterprises, effective risk management plays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will need t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osition of a high enough to seriously, by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pproach to risk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key words: risk factors; financial risk; strategic risk;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近两年宏观经济状况持续未见明显好转,作为石油的下游附属产品的化工品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众观国内,新的产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宗化工品开始出现供大于求,产能明显过剩的状况,这样就进一步加大了化工品贸易企业的经营难度。因此,企业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生死存亡。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相应的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1.战略风险分析

宏观环境风险:在宏观经济方面,目前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正处于繁荣时期,全球的经济活力正在减弱,预计未来三年全球经济有可能持续处于低迷状态。而由经济下滑导致的市场需求持续降低,产品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将会直接制约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带来损失。在化工品行业环境方面,各种数据表明,目前石化行业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这将使得化工品贸易企业业务开展更加困难,可能导致经营规模的萎缩和客户的流失,甚至出现企业的连续亏损。

战略规划风险:战略风险是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因素。对于化工品贸易企业长期以来监控的重大风险之一为战略议题执行风险,战略议题是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如战略议题未能有效执行,将为企业运营带来不稳定性甚至出现损失。从短期看,会影响企业当年任务的完成,并为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造成阻碍;从中长期看,将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发展方向偏离既定目标。

2.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流动性风险的形成主要由于外部宏观经济化境恶化、金融风险加剧,以及库存积压、逾期坏账导致资金大量占用等因素导致整个经营链条的上下游资金紧张产生。

(1)大宗商品的市场行情变化较快,业务的资金付款计划经常会出现更改情况,资金安排的计划准确性及时效性仍有待继续提高。

(2)由于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日益增强,欧美金融环境的日益恶化及应对举措的不断变化,国内为平衡通胀、房价快速增长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矛盾,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不断调整,国内外整体金融环境及走向的预测、分析及资金统筹运作的难度增加。

3.市场风险分析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迟迟不见明显回暖,美国增长乏力,欧盟持续萎缩,日本则继续低迷,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同样不容乐观,全球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少,中国进出口形势严峻。纺织工业出口形势严峻,如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纺织行业实际出口数量负增长。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乏力、纺织行业出口低迷、厂家开工率低等都是造成化纤原料价格跌跌不休的重要诱因,市场普遍跌幅较大,塑料市场方面,整体行情低迷,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出口放缓、内需下降、库存高启、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等。进入2013年,形势较上年更为严峻,风险更为突出,业务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市场基本维持低谷小幅震荡,部分前期深幅下跌的散化商品价格有所上涨,但由于终端需求持续无力和外部利空环境,涨幅有限。

大型化工品贸易企业的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多为大型终端客户或长约供应商,行业地位高,合作多年,经营稳定,资信无重大变化,因此,对于大型的化工品贸易企业而言,抗风险能力较强。

4.运营风险分析

目前国内化工品贸易企业多在传统贸易领域经营传统商品,经营难度高,市场风险大,其下游对广大终端客户的销售,主要依靠赊销,并且多为民营和中外合资企业,资信状况参差不齐,信用风险较高。同时,近两年大宗石化下游商品价格波动剧烈,但由于长约货源不断增加,行情剧烈下跌的情况下为维持长约必须持续采购,下游又面临买涨不买跌的不利局面,因此面临较大的存货市场风险。

5.法律风险分析

对于法律“风险”的定义为一定情况下的不确定性,而且这种不确定性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不确定性,而不是单指遭受损失的机会。

由于危机,我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关系日益紧张,双方发生战争的风险增大,应加强对与日本相关业务的风险控制。另外在伊朗、叙利亚等地区的政治风险也在增加。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新一届政府已经加强对进出口业务的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在出口退税上,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增加了出口退税产品范围。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文推进出口退税工作,不仅延长出口退税的期限,还精简出口退税程序,缩短税款退库周期,以加速企业资金运转。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发文,放开进出口业务人民币结算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以此减小美元、欧元等外币汇率变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6.其他风险分析

机构整合风险:机构是企业经营的平台,其架构设置及运行效率对企业业务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以大宗化工品为营销核心的企业,近年在行业内出现了大量的企业重组工作,但整合风险不容忽视,其中包括管理提升、业务拆并、流程再造、人员配置等不确定性因素。以上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水平将影响到机构的运转效能和资源配置,并可能由此衍生出协调与制约机制不完善等潜在风险。

(二)风险管理策略

1.信用风险

化工品贸易企业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主要为避免、控制和转移,在与授信客户(或供应商)发生交易之前,通过对该客户(或供应商)的资信调查,评估其资信状况是否可以正常开展或避免交易;如果发生了拖欠,应及时控制损失的扩大,停止继续交易,并积极采取措施自追拖欠货款;在无法追回的情况下,启动信用保险机制,将该风险转移至保险企业解决。企业除避免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风险事件外,在信用风险管控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例如:客户资信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风险保障措施主要依赖信用保险等。主要采取的管控措施:①事前加强对客户的全方位资信评估,向授信客户书面阐明企业授信管理政策等。②事中加强逾期监控和预警,落实对客户经营状况的动态跟踪,完善信用风险的全覆盖。③事后完善分析评价,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预见性和敏感度。

2.流动性风险

风险策略以预付和控制为主,即紧密围绕营销业务的核心资产-库存与应收而共同控制,对库存周转、应收账款周转等指标及时监控,并结合资金额度占用及资金收付款计划进行统筹管控。化工品贸易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管控以财务部为主体,主要管控举措如下:

①加强主要kri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存贷款情况和现金流量分析;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测算与分析;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情况;各个融资渠道及其信用额度使用情况;可能引起资产负债波动因素的变化趋势,如新增投资需求,大额到期债务偿还等;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限额的重大变化。

②强化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密切跟踪敞口库存、贷款额度、开证额度使用情况,对于符合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启动条件的,要即刻、坚决启动,并结合业务部经营模式、资产占用及后期分段资金、额度需求情况,提出相应的现金流控制和处理办法。

③密切关注和分析宏观金融环境的变化:以周为单位,进行金融形势的变化分析及内部额度占用情况的通报,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的金融政策、利率汇率变化、统计数据及机构分析,结合企业具体的业务结算方式、额度占用、融资渠道及成本,适时调整资金管控办法。

3.存货市场风险

鉴于存货市场风险属于重大风险,企业在日常管理中主要采取控制、降低、规避等管理策略,逐步将敞口额度资源向核心商品和收益率较高的业务倾斜;逐步减少和停止对与企业战略贡献度低、无发展前景、风险程度高、收益率低的业务投入。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控制预算上限指标,通过针对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止损等措施规避、降低风险度;此外,部分经营品种采用套期保值工具降低、对冲市场风险。

4.战略议题执行风险

风险策略以控制为主:一方面加强市场风险分析,对业务操作起到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战略议题执行的监控,针对企业每年的战略议题,分解阶段目标,并制订战略议题执行情况评分体系,通过定期对战略议题执行情况评分,对业务操作起到提示作用,最大限度保证企业战略议题执行按照计划实施。

5.物流风险

货权风险管理策略以检查、控制为管理策略。对于在用且已经合作多年的仓库,月底对账,每年不少于4次实地盘点;对于新增加仓库采取限制存放数量,除月底对账外,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不断强化对仓库收发货物的要求。此外,库容、罐容风险以防范为管理策略。

针对物流供应商使用风险,企业应通过建立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准入、年审、后评估机制加以防控,选择能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物流服务的物流供应商,及时淘汰不符合规定的物流服务商,创制及修订规章制度涵盖货代、仓储和运输管理的各个环节,对货物出险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欧美主要经济体持续低迷,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仍未放松,传统出口、防止行业面临经营困难和资金周转的双重压力,化工品贸易企业需要积极采取应对举措,在保证业务正常经营的基础上,增加资金安全保证,避免企业出现重大流动性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化工品贸易企业应立足于企业实际,着眼于企业长久发展,有效做好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促进企业经营稳定。

参考文献

[1] 笠家祥.外贸风险应对指南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范芹.中小型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初探 [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3] 阮德胜 胥兴贵.试论企业的风险管理 [j]. 商场现代化.2008.4

篇7

关键词:资本市场 财务风险 战略管理

现在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来意义是指长期资金的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资本市场的意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原始内涵,而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功能可以按照其发展逻辑而界定为资金融通、产权中介和资源配置三个方面:

1.融资功能本来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即是纯粹资金融通意义上的市场,它与货币市场相对称,是长期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因此,资金融通是资本市场的本源职能。

2.配置功能是指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流向的引导而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资本市场由于存在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而投资主体作为理性经济人,始终具有明确的逐利动机,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表现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3.产权功能资本市场的产权功能是指其对市场主体的产权约束和充当产权交易中介方面所发挥的功能。产权功能是资本市场的派生功能,它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对策处理损失风险,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给他人,或将损失留给组织或家庭内部。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集团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通过将企业流程再造及供应链管理纳入企业财务资源规划系统,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个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于段。

二、完善企业集团治理机制

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集团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内部各成员企业中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相互约束、相互抗衡,限制委托代理关系的道德风险。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要确保集团公司拥有整个集团的财务资源的控制权,而子公司等成员公司拥有资源的使用权。

三、强化企业集团战略管理

规避财务风险战略管理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程度,关系企业集团生死存亡的不再是某一项业务的具体经营,而是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规则。合理的长期目标与有效的执行计划能够为企业集团的后续发展指明方向,保证整体运营不出现大的偏差,防止出现企业集团财务危机。强化战略管理,就要强化对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评价的管理。战略分析要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威胁,同时还要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与能力。其中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尤为重要,外部环境对企业集团具有不可控制性,因而企业只能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企业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与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企业战略,以降低因财务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战略制定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目标。战略评价就是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根据战略评价的结果和企业情况的发展变化,即使对所制定的战略进行调整,以保证战略对企业经营的指导的有效性。

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的计量、监控和评估需要获取并处理全面、及时、准确、大量的数据,这些都需要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需要建立贯穿公司各个层次、各个部门、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集团通过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将企业集团内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各种信的快速传递、准确获得。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可以在集团内部充分调配资源,提高资源整合优势。各种信息的有效获得,也为各种决策的制定及财务风险预测和危机预警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风险管理系统还包括完备的财务风险风险报告制度,财务风险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企业集团整体财务风险现状说明、风险检测指标分析及风险防范措施、财务危机发生概率指标分析及危机处理措施等,同时要对财务风险严重的单个子公司进行特别说明,分析情况,提供改进建议等。财务风险分析报告,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管理层及时获得各种风险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杨长斌:《浅析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答理》.《现代商业》,2007年第27期.

篇8

【论文关键词】企业投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论文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篇9

(一)外部财务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活动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也在逐步完善。2011年来国家不断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国内通货膨胀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环境对通信企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大于求,社会通信消费不旺。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国家加大对电信等基础设备的投入,推进通信企业的发展建设。

2、企业金融环境分析

随着世界金融自由化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全面可兑换指日可待。这意味着所有企业外部金融风险加剧。所以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再者,随着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相接轨,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融入我国市场,更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二)内部财务环境分析

通信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与垄断性的产业。但是企业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备建设,更新通信设备,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营运资金为中心。将企业投资、筹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及财务数据分析做为次要财务管理内容。这样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信企业的干部与员工都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国内通信行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垄断也滋养了人们懒惰情绪的产生。

二、通信企业财务风险认识

(一)合法、合规性风险

通信企业在我国作为服务行业,面临着无处不在的监督。通信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所受限制条款较多,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要符合相关规定。

(二)市场风险与技术风险

通信市场长期投资项目也具有市场、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风险。也可能将短期债融入的资金用作长期投资。通信企业若大规模发行短期融资券,该行为中包含的潜在投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比如,企业资金投入项目是在新开发的市场,投资目的是发展移动业务或其他相关通信业务,易导致网间、网内结算支出大幅上升,最终导致超出项目预算,入不敷出,给通信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三)道德风险

财务人员缺乏相关财务素质,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损失。有的财务人员与领导勾结,利用财务管理漏洞,满足私心而私自挪用企业公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投资决策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市场运行规律,我们发现风险与收益是呈比例存在的。传统意义的投资决策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内容,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项目评价和预测。同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一系列的防范风险等措施。第二方面内容就是效益分析。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对投资项目的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分析、预测、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我国通信企业在投资相关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项目风险。

(二)融资决策管理策略

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很多。通信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渠道。传统的企业融资主要是负债经营,企业流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等。目前,我国通信企业融资方式正在转变,由债券融资向股权融资方向转变。同时通信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通信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债权承担能力,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并扩大融资规模。

(三)集约化财务管理策略

通信企业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权责明确、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新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应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转变。必须逐步实现通信企业集中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等,建立完整的利润分配制度与中心,促使各地分公司成为收入和成本中心。进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精化管理层次,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通信企业建设发展目标,实现为全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风险监察工作

我国通信企业可安排相关权威部门进行风险监察,监察内容包括员工是否严格遵循客户服务准则、财务人员有无舞弊现象等等。加强企业风险动态预测与监测,并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无法预测的因素,尽量排除潜在风险因素。

(五)加强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通信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缺陷应及时向上级管理层反映情况,避免事态恶化。

篇10

一、市场风险概述

市场风险,有时也称为财务风险或价格风险,它是由市价的变化而导致亏损的风险。企业需要管理的主要市场风险是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

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提高或降低而产生预期之外损失的风险。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或货币风险是由汇率变动的可能性,以及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导致的。

3、商品价格风险。主要商品的价格出人意料地上涨或下跌,可能使业务面临风险。提供商品的公司,比如石油公司和农产品公司,会直接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样地,依靠使用日用品的公司,也会遭受来自价格变动的风险。

4、股票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影响企业股票或其他资产的投资者,其表现是与股票价格相联系的。例如,若企业须为员工保持足够的养老基金,则暴露于股票价格风险,因其回报率取决于一系列的股票红利以及股票价格变动产生的资本利得。对该风险的敞口可能是一只股票或几只股票,也可能是一个行业或整个市场。股票价格风险也影响到企业通过出售股票和相关证券进行融资的能力。因此,股权风险与企业获取足够资本或流动资金的能力有关。

对以上四类风险而言,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可能会互相关联。不幸的是,许多中小企业对市场风险并不了解,而且有时由于无知而承担了很重大的市场风险。

二、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当前最严峻的问题。据统计,8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面临风险时最棘手的问题。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直接导致银行惜贷,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基于自身经营安全考虑,对企业放贷、担保更加谨慎,要求更加严格,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使得本来就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难上加难。二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忽视了中小企业。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始终是银行偏爱的对象,而一些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扩展势头迅猛,企业研发和技改方面急需中长期贷款,却往往得不到支持。三是受经济不景气影响,企业的内销商品和出口商品无法按期结算,甚至完全收不到货款的现象增多;部分企业由于客户倒闭、应收账款形成坏账而遭受巨大损失。不少企业由于客户信心不足缩减订单,造成库存增加、资金周转不灵、货款需求量增加。

2、生产要素经营成本大幅提高,而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弱。近年来,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除了管理水平较低这一内在因素外,还深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特别是伴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本急剧上升,导致企业劳资关系紧张,一些企业由于经营成本骤增而大幅裁员,甚至倒闭。同时,2010年下半年,物价指数逐步攀升,生产要素上涨较快,中小企业在市场中议价能力较弱,经营利润被大幅压缩。

3、市场拓展日益困难。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市场发展,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出现了市场萎缩、销售降低、订单减少的情况。同时中小企业普遍对市场前景信心不足,对未来短期内经济形势持消极态度,原材料价格涨跌幅度大、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走势不明,明显打击了企业经营信心;为避免贷款不能按时到位的风险和成本预算失控而遭受损失,很多企业下单、接单谨慎保守,甚至有单都不改接。

4、政府支持力度尚未落到实处。中小企业受规模及市场的制约,借贷能力不高。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信誉建设,加上财力不足、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决定了其偿还能力较差,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更加审慎。因此,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植。但是,当前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银行资金积压借不出。政府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协调政策措施不到位,对银行的管理考核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制度规范。

5、中小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市场及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三、中小企业防范市场风险的措施

1、科学地预测市场需求和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科学地预测市场需求,有效地控制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可以对其进行评估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合适的风险防范措施,将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损耗降到最低限度。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这也是企业产生市场风险的外部原因。经营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着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

因此,应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市场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管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经营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降低市场风险。因此,针对各种市场风险因素,相应规避风险的措施是:加强对市场变化的预测和应对,努力保持充裕的合同量,提高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的稳定性,努力发挥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降低库存等。

同时,加强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进而增强经营者市场应变能力,是降低财务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盈利是销售收入抵补销售支出后的结余,现金流入流出安排越合理,盈利能力就越强,企业就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利息、偿还本金,同时也意味着企业有足够的再筹资能力。因此,只要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就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这要求经营者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市场应变能力,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走

向,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对中小企业而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重要的是控制负债比例,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目前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负债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负债比例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改变单一的贷款融资方式,合理选择发行股票、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及商业信用等方式,以“融资组合”的方式筹集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对不同来源和不同期限的资金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3、加强业的内部监督。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呼唤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需要在微观经济中加强管理和控制。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整章建制,有效地建立起各项考核制度、激励制度,明确职责,严肃纪律,把内部控制的水平提起来,让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化解风险、创造效益的武器。

4、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在对风险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风险费用损失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和风险较明显而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力,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与失,或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

(2)风险转移策略。企业在转嫁风险时应基于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绝对不能采用欺诈手段使其他企业蒙受损失。可供选择的措施有:第一,以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由保险公司承担;第二,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专门机构完成;第三,通过契约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第四,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出让承包或出租等,将风险横向转移;第五,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重估价值等措施,主动把风险接受下来,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