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培训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30 15:54:24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多媒体培训篇1
体会(一)
今年暑假,7月27日至31日,我有幸参加了电教中心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授课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热情,燃起了斗志,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让我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使自己由传统化教师向现代化教师发展!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加深理解形成清晰的认识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到课件,然而,我没有接受过真正的课件制作培训,以前的全是自己看书、问朋友的,其中问题一大堆。这次培训,从基础讲起,使我比较透彻地认识了powerpoint,对powerpoint的功能、做法、技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认识到如何轻松、快速地完成一个powerpoint课件。
例如:黄老师讲的,由word文本导入ppt,制成简单的课件,我是第一次见到,这就解决了自己以前做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几个标题设置同样的字体字号,需要多次的操作,并且明白word文档和powerpoint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转化,那将是多么方便的操作。还讲到了幻灯片母版,可以告诉大家,在黄老师讲课之前,虽然我做了无数个课件,但我还不知道powerpoint有母版,不知道在powerpoint母版的一些设置可以解决那么多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以前做一个课件,我需要两个小时,现在通过学习,做一个课件,一个小时之内完全可以(当然是在准备好素材的情况下)!
二、方法技巧有待于灵活运用
以前做的课件,说白了就是课文内容的重复,也是黄老师说得,只是一块黑板。在这次学习之后,我知道在课件里可以插入动画、声音、图片等等,可以使课件动起来、活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老师讲了图片的插入、声音的插入等,使得在以后的课件制作中能利用更多的资源,能使课件制作出更加美观,更加符合自己的意图。讲了素材的获取与整理,讲到了软件acdsee、cool3d、photoshop等的运用,使我在学习制作课件的同时,也学会了几种软件的应用,为我以后在计算机上游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知识。教给我们教育资源库的安装及应用,解决了平时安装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电子相册视频,黄老师都讲得相当仔细,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我都可以灵活运用,虽然说,平时的教学中,用处不是很大,但用此法做出的课件,完全可以感动师生的。并且在我们的生活玩乐中也是大有用处的!
三、找到差距认清不足不断学习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个好的课件对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或许正因为多媒体课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教体局才组织了本次的培训。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还存在的问题,在本次黄老师的教学下,我不断学习、练习,比较好地运用各种所需的方法技巧,制作出既讲究精美,又讲究实用的课件来,更好地运用于教学。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在学习中,黄老师建立了qq课件制作群,我加入了该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向各位老师学习,不断充实、完善、丰富自己,让学习永远继续下去。
这次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我收获颇丰,不仅仅是掌握制作技巧,而且在思想上对课件制作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体会(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中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下面我就自己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方面的有关情况谈以下三点体会。
一、中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
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对青年教师来说势在必行。
学校为青年教师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是学校积极营造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氛围,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技术,并且进行专门的课件制作辅导;
二是学校准备给每个办公室都配备计算机,这为青年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新生力量,有着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从这一点讲,青年教师也应该成为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先行者。
二、我是如何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的
1、培养兴趣,循序渐进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对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几乎是一窍不通。可是当我看到有的老师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时,我就觉得课件制作作为一门技术对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必须掌握这门技术。
人们常说“兴趣是的老师”,培养了兴趣我就开始下功夫学习计算机的使用和课件制作。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好多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制图软件photoshop,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还有各种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3dmax、flash等,现在又在老师的专门指导下学习了“课件平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好多相通之处,学好了其中的某一个,其他的自己动手、多进行尝试也会慢慢掌握。
2、善于研究,多问问题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和使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遇到问题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个软件的功能都很多,我们学会的可能只是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尝试、研究和琢磨。当然也有好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我就虚心请教别的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乐于尝试,善于思考问题、询问问题,难题是没有解决不了的。
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都有这种感觉,我们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有的学生还要问,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学生们说不定觉得挺难,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多提问问题。课件制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初学者觉得不好解决的问题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简单的,所以在学习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多问问题是必要的。
3、亲自动手,乐于尝试
哲学上讲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来源,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把这一观点应用到课件制作上就是要亲自动手制作课件。也许我们在某一方面的创意是非常好的,可不亲自动手,这方面的创意就实现不了。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由简单到复杂,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动手制作几个完整的课件,只有这样,自己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三、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择合适的媒体
现在开发的课件制作软件有好多,每一种软件都有它的优势,当然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我们在制作课件之前,应该通盘考虑所要讲授的课程的特点,需要处理的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的软件的优点来选择使用什么平台。“课件平台”还有flash等都是功能强大的软件,它们的动画效果、交互性、对图片和声音的处理,都是powerpoint和“蒙泰瑶光”包括authorware所不能达到的。但powerpoint等也是很好的课件制作工具,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2、简洁实用是课件制作的重要原则
不少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将自己的课件做得特别“好看”,在课件中加入大量的小动画和艳丽的图片以及很刺激的声音,我认为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可能会冲淡主题,这些与课堂无直接关系的东西会过多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是用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的。一个好的课件关键在于它的实用性,应该说只要是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的课件就是好课件。
另外,我认为不要试图每堂课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处理,这样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利补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还是在课堂,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3、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参与性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能力、动手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的文章中称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人灌”,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变成了“机灌”,这种错误做法其实是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种误解。制作一个课件前我们就应该考虑到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可以适当加入一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内容,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明白问题“原来如此”,而不是“的确如此”,培养他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某些问题的设置上,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才会起到好的效果。
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了正确的认识,加上我们的正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必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体会(三)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还走进了校园,无声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首先,通过了这次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多媒体培训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企业培训;应用
人们对多媒体教学认识和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计算机硬件的快速更新、改进,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使其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在企业培训中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多媒体培训的含义
多媒体技术则是指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其实质是通过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这种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的突出特点除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外,还有三个关键特性,即集成性、交互性和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多媒体培训是指培训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专门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多媒体作品,并应用该产品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具体地说,是指在集中授课形式的课堂培训中,继承传统培训手段中的合理成分,恰当引进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各展其长,相辅相成,实现培训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效果。
二、多媒体培训的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将起到旧的培训模式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和培训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传统培训中,静态呆板的培训教材和板书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培训中就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片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动画的刺激,使学习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操作的简单便利,又使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接受能力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可以极大地提高培训效率。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创造出一个形象、生动、色彩缤纷情境,当人的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时,学习的效率会成倍增长。企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让员工学会处理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多媒体培训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结合计算机的仿真技术,就可以模拟实际问题或场景,使学习者能在虚拟世界中处理可能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培训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员工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传统方式相比,用同样的时间,多媒体培训就显得更有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大部分企业,经常会有一定数量人员流动的情况,新员工进入企业都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培训。以新员工培训为例,企业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信息采集。在这一阶段,由培训师在公司内部向各个职能部门全面采集新进员工应学习的知识。包括公司高层信息(公司历史及概要、公司的方针和理想、同行中的地位、经营思想)、人事总务部门信息(公司的组织、人事管理及各项规定、就职规则、资历和薪水、劳资关系、就职合同)、业务部门信息(公司的经营活动、经营网路、商品构成、业务员心得、销售技术)、生产部门信息(公司的生产管理、研究开发体制、关于质量管理、生产部门的概要)以及员工培训部门信息(职业礼仪、待客礼节、电话礼貌、人际关系、公司活动心得、各种手续、命令报告、电脑技术等)。
第二,制订教学计划。一般来说,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确定讲义目的(让公司新进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公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以便顺利、迅速的开展工作)、决定授课题目(教学名称)、确定教材内容(将采集来的信息一一列举,编写成讲义,并将重点项目标注出来)、决定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培训手段进行教学)、选定教材和辅助工具(教材是以文字讲义为蓝本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辅助工具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及局域网)、设计进行方式(采用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及时间的分配(集中授课需要一段固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培训师将讲授与播放多媒体作品穿插进行,此外,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安排时间利用多媒体作品继续学习)。
第三,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根据编写好的讲义确定多媒体作品的演示流程、选定制作软件、将讲义内容分解成若干
[1] [2]
模块、细化各个模块、对重点项目另外辅以声、像、动画等元素加以充实、对生成的多媒体作品进行反复的测试和完善以及将通过测试的多媒体作品刻录到光盘上。
多媒体培训篇3
一、提高农民学习兴趣,开阔农民视野
传统的单纯依靠老师语言讲解的培训模式由于单调、抽象,难以使理论知识感性化,农民理解困难,因而容易使其积极性受挫,学习信心不足,从而抱着学多少算多少、可学可不学的态度应付培训。演示型的多媒体教学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现出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农民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为农民打开一扇通向广阔市场的窗户。
例如,在农产品营销培训中,采用国内大型蔬果交易博览会、蔬果批发市场图片,多角度反映交易会概况、市场规模、交易流程、蔬果产品流通的具体步骤,让农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把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象展现在农民面前,让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畜牧养殖培训中,展示标准化养殖场的图片,规范的管理、严格的消毒、科学的防疫、整洁的环境,让农民深受触动,这无疑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信心的源泉,长久的动力。
二、提高教学吸引力,增强课堂效果
以往的农民培训,由于条件简陋,难以对农民形成有效吸引,培训班的气氛往往不尽人意,有的交头接耳、心不在焉,有的出出进进、无心听讲。多媒体技术为培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具有感染力的声响吸引农民的注意力,使参训农民都把心思用在了听老师讲课上。老师因势利导,教与学相互促进,培训班因此变得和谐而圆满。
例如,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建造中,原来老师只能口述讲解,农民似懂非懂。通过多媒体教学,把建造的整个流程用图像反映出来,再通过老师的逐步讲解,农民个个听得聚精会神,一看就懂。病虫害防治是农民最头痛的事,没有多媒体教学,老师只能用语言阐述每种病虫害的特征,农民听了还是不会识别。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每种害虫的图片展示、放大,农民一看,再联系实际,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什么害虫,防治方法也牢记在心,终身受用。
三、增强农民认知,提升培训效果
多媒体培训篇4
一、多媒体技术对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是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能够多领域融合且虚拟现实的一种高新技术手段,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技术。这种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展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成都市委党校“处理突发事件专题班”认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真正使得学员成为了应急管理教学课堂的主体。主要体现在:一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学员处于行政生活终端,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难点以及若干棘手问题,他们有切身的体认。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应急管理中的各类书籍、信息、文献、录像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让学员自己提出问题。这样,不仅使学员引起了共鸣,而且还使大家的思路集中,进而把问题引向实际、引向具体。二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的讨论推进教学过程。讨论过程中,播放一些典型案例的视频资料,以增强现场感。同时,围绕课程主题就各个案例的得失成败,分组讨论,交流分析,各抒己见,在不同观点的比较乃至于彼此之间的争锋中,将思考引向深入。三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学员之间的互动来盘活日常积累的工作经验。由于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学员的观点能够即时地在教室屏幕中呈现出来,学员阐发不同观点的画面,也在教室的另一屏幕同步展示,学员的参与热情、角色意识较快地焕发出来,平时积存心底深处的智慧与潜能,在不同意见的对峙、诘问中得以激活。学员代表作交流发言,不同屏幕同时以文字展示各小组讨论的基本结论和视频播放发言人的发言。最后,对照各小组的结论性主张,对危机应急管理中各种焦点问题进行梳理,以期达到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基本法理的认知和把握。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提升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媒体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如电视是眼睛的延伸,话筒是嘴的延伸,音响是耳朵的延伸。因此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它超越了一般的机器媒体。[2]那么,如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提升呢?
(一)优化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硬件环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教学的成功开展,完备的“硬件环境”是重点“。硬件环境”即利用多媒体技术所需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营造,包括基本的技术手段,如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计算机及网络、投影、录音录像、跟踪监控与回放等。认知规律告诉我们,认知总是以感知为前提,只有切身感知,才能被人们更好地认知。基于此,校院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模拟、创设情景,图文声并茂,充分调动学员的多种感官,使其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寓学于做,加快学员理解、吸收,切实提高其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应急管理课程教学软件环境
人是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主体,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成功开展,人的素质是关键。“软件环境”里的人主要包括主持教师、学员、教辅人员和一线专业人士。只有四者相互配合,才能在拥有较为完备的“硬件环境”下,真正发挥出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主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从很大程度上而言,他们的知识水平、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都极大地影响着课堂的最后效果。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和所讲授的知识具有完全的控制权。教师会按自己事先备好的课程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知识,课堂上的突况较少,基本都在教师先前的课堂计划之中。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应急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大大减弱。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可能会围绕案例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争执,甚至偏离讨论的中心话题等,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保证讨论能够实现既有教学目的。
(三)利用非线性编辑等多媒体技术自主开发应急管理课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助推应急管理课程教学,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立足时代前沿,创新思维,以开放的视野全力打造生动形象的应急管理课程。当今世界是一个复合的视觉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蕴含高科技含量的产物越来越爆炸性的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科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作为培养干部学员的党校、行政学院,要结合实际,真正提高应急管理培训效益,就需要打造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干部学员需要的高质量多媒体应急管理课程。打造高质量多媒体应急管理课程是成都市委党校自主开发应急管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充分利用pr、vegas、ae等非线性编辑软件,在系统梳理应急管理信息、文献、录像等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自主开发、打造视听、声画同步的视觉艺术产物——应急管理视频教程。这种方式利用多种感官交互或同时产生多重刺激来传递信息,一方面为学员创造了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模拟制造出了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学员的想象力,使得学员的感官与想象力相互配合,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造资源,更加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学员进行探索式的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员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的灵活应变和处理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与应急管理课程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多媒体培训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培训教学;培训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1)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一,极易产生枯燥、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变静为动,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使学员一学就会,一看就懂,从而完成了师生互动,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2)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满足培训的教学要求。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员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知识的获取,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节约了培训师板书、画图的时间,屏幕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时间内播放大量的信息。(3)多媒体教学可规范员工技能操作要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传统教学方式下员工技能培训,是以老师讲解与学员训练相结合,提高学员技能水平。但由于石油工程中钻井、采油、集输、井下作业等工种,实际操作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教程,学员通过观看视频教程,掌握规范的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实战训练,可以避免盲目操作造成安全事故。(4)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灵活性强,方便学习。多媒体信息的储存、仿真和再现功能,使学员可以将系统学习的资料存储到录像带、磁盘或光盘上,可以高效实现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问题解决为一体的完整、系统的学习过程。互联网和远程教育技术的普及,促进开放性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的建构,使得学员的学习冲破场地、时间和教师的限制,随时上网学习新知识,接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教育和培训。
二、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1)课件制作质量不高。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而要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以及掌握现代的教育手段,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学识水平所限,制作出来的课件有的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形式上,只是教科书的简化翻版,文本加图片,或文本加动画,将多媒体作为电子黑板,没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2)教师上课“照屏宣科”,不注意与学员的互动交流。现代培训教学着重强调的是学员的主体性,发挥培训师的主导性。现实中不少培训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长时间甚至是一堂课都坐在电脑前操作鼠标,“照屏宣科”,学员往往只能望其声而不见其人,整堂课就像是作报告,没有激情,缺乏与学员的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实质上也就成了“满堂灌”到“满屏看”的升级版。(3)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效率,过分追求大容量、快节奏。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当前多媒体教学已形成热潮,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教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以多媒体代之,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
三、优化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制作科学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切实提高培训教学的效率。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教学目的明确,内容精炼,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书本搬家。设计文本字幕时可采用逐字、逐行或逐段等形式出现,切忌整版播放,让学员应接不暇。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地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打动学员认真听课;通过提问和回答,进行师生现场互动教学;利用手势、位置、眼控、声技、身技、口技、脑技等控场技能,激发学员热情,达到培训氛围的“沸点”;通过“豹尾”收场,浓墨重彩全力推出章节结论。(2)运用进度要适当。多媒体课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但如果培训师在进行课件教学时展示速度把握不当,大量的信息在眼前一闪而过,学员来不及思考、理解,上课就变成了“看电影”,培训师成了“放映员”。因此,培训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应仍像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一样,牢牢把握课堂节奏,给学员留下一些做笔记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先进教学手段,收获更理想的培训效果。(3)加强对培训师计算机各种软、硬件知识的学习,提高培训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目前培训师的课件大多是由培训师自己制作完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急需对培训师进行多媒体制作技术培训,请行家传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和技巧。这样可以提高培训师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以满足培训课堂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多媒体培训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多媒体;意义;问题;具体方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25-01
随着科技力量的日益磅礴,数字化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各项事业所不可缺少的辅助力量。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在一起,不啻为一次有意义的教学尝试。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理解思维尚处于启蒙阶段,而数学中包含有较多的抽象逻辑性概念,较难被掌握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善这一境遇,有效地缓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硬性、抽象的因素。然而,由于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还不够熟悉,电脑操作技能尚不娴熟,阻碍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渗透速度。在此形势下,开展一次以“多媒体”为主题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活动,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一、意义分析
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力量,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契合得十分紧密,充分展现出它的独特性能。为了使教师正视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并及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师多媒体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师范司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储备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现代化教学装备的使用率。唯有真正地了解了多媒体操作程序,掌握了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基础单元,小学数学教师才能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呈现教学知识,持续推动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课改浪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工作愈发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为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角色,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心理状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以契合学生的兴趣点。由于多媒体具有信息直观化、可感知性、视听感受丰富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引发他们的兴趣,所以多媒体技术应当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营造一份形象的感知空间,并可以向纵深方向延伸教学内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也萌生了一些现实问题。可以说,开展小学数学教师多媒体培训,正是站在审视现实的基础之上,为摆脱困境而做出的相应策略。小学数学教学在对待多媒体技术方面,陷入了认知与实践双层面的误区中。
(一)观念落后于现实,忽视基本素质培训。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观念仍旧落后于现实需要,对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开展多媒体培训时,领导监督不力,学员消极应付考核。正是认知观念上的模糊,阻碍了小学数学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前进步伐。事实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流程,熟知信息下载、传输、共享等步骤,能够自行设计个性化的课件,已经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技能。广大学校领导与教师需要抛却旧有的观念,加强自身的素质技能培训,重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有意义。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专业性指导人才。从目前来看,小学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处在滞后的状态。现在义乌大多数学校多媒体设备很充裕,可能是其他县市无法达到的标准,但教师不会操作或者疏于应用,造成教学资源荒废。另外,校园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人才队伍。当前的小学校园往往依赖于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本校的小学数学教师难以获得全面、快速的能力提升。因此,学校有必要开展专项培训,引进信息化专业性人才,使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其重要性能。
三、培训的具体方略
对小学数学教师展开多媒体培训,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方略,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几项具体原则,将有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高速起航。
(一)转变观念,树立对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应当以观念引导为首要工作,帮助学员树立起对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认知。首先,培训工作应唤醒小学数学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重视度,使他们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授模式往往较为单一、线性,难以表现出数学知识中的抽象性概念。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对这些抽象性内容往往难以建立起感性认识。培训工作可以总结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一一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在明晰了多媒体技术的现实功效之后,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用理念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贯彻、升华理念。
(二)立足学科、关注学生,紧密贴合小学数学教学环境。开展多媒体教学,需要立足于本学科的特性之上,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紧密贴合当时的教学环境。培训工作应当让学员们深入探究小学数学的学科性质,细致观察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心理期待,用多媒体这一载体来化解数学知识中的抽象性,完成有难到易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现实环境,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手段时,要具备明确的目标性,即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达成什么目的、要凸显哪些重要的内容、怎么用图片、动画等形式来展现抽象化的概念等等这样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魏顺平.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发展趋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2)
多媒体培训篇7
一、理论教学更丰富多彩
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新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员发散思维,提倡学员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鼓励学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索新问题。多元思索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许多新奇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员。学员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员创新精神和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功能,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员学习,进一步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形象具体
传统的安全培训教学过程大多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形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结果的评价者,而学员这一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主体却处在被动位置。陈旧乏味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员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上课积极性不高,目的不明确。为了解决以上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征,笔者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同时参照煤矿安全培训教学大纲,播放煤矿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是根据众多放炮事故总结出的合理的放炮制度。但是很多放炮员、瓦斯检验员、班组长对此并不重视。在授课过程中,为引起学员的注意力和重视程度,可首先播放放炮事故现场录像,在血的事故面前,学员的精力非常集中,求知的愿望十分强烈,此时再对事故进行详细讲解,由此得出只有按照正确的放炮制度要求进行放炮操作,才是避免放炮事故的有效途径,而正确的放炮制度就是“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员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经验教训。让学员把自己带入案例场景,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员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安全知识。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激起学员自主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妙趣横生的动画、形象直观的插图、美丽动听的音乐,为学员学习创造轻松的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教师“导”的功能。这就用到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运用多种知识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启发学员学习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法中,尽量为学员创设各种情景,和学员进行互动,让学员感悟,在学员理解的基础上渗透煤矿安全知识,从而达到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转变,不但能使学员学得轻松,而且牢固地把握所学知识。创设教学情景其目的是在创设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员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借助语音、图像、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情景,对学员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学员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教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
多媒体技术和安全培训教学相结合是一个全面的整合过程,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对安全培训的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把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在备课、教学过程、答疑辅导、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学习新的煤矿安全培训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在培训教学的应用发展,并不断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探索,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媒体培训篇8
浅析油田员工培训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也在日益在现在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同时也优化了各个领域。例如员工学习或是对员工培训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让他们主动学习。本文从三个方面着手介绍了在油田企业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培训员工。
多媒体培训篇9
[关键词]arcs动机设计模式;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2-0070-04
一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步被改善,各高校都配备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多渠道呈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随着学校教学、实验场地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如何培训教师更快掌握新型设备的功能,利用多媒体设备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而笔者所在的四川外语学院,由于其外语专业类院校的特点,建设有更多的多媒体外语类语言实验室,在此问题上压力更为显著。
笔者作为四川外语学院多媒体设备技能培训的参与者与研究者,发现在历年的教师多媒体设备技能培训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矛盾:
矛盾一:培训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1)需求不同:培训教师因为各自授课的教室不同,所以不同老师对设备培训的需求也不同,不能所有教师统一培训。(2)培训积极性不高:上课人数往往不超过培训总人数的1/3。(3)培训效果不持久:教师在接受了一个或多个教室设备使用培训后,不一定能掌握牢固,常出现再次使用时忘记某些操作的情况。(4)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教师不同的学科背景,因此同样的培训产生的效果也相差甚大。(5)需求灵活性大:在一学期的授课中,有时会出现某节课由于设备或其他情况,临时更换教室,而教师并未接受过此类教室设备的使用培训。(6)双语培训的需求:由于外语类院校的特殊性,有时会出现需要对外教采用双语进行设备使用培训的需求。
矛盾二:培训的最终效果不能满足教师对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迫切需求。不仅教师自身授课时,需要研究运用教学媒体的技能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也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应用潜力,提高整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的矛盾,在培训工作中激发受训教师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环境支持,以增强受训教师的操作实践能力,提高培训项目的绩效。笔者所在部门四川外语学院教育技术中心组织教育技术专业的人力资源对此系统中错综复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将arcs动机设计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培训项目,并在此模式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整理出了arcs模型的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可操作性的步骤,2011年9月联合教务处等部门进行了新一学期的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技能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arcs模式理论基础
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1979年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勒(john m.keller)教授提出。凯勒经过大量文献研究,认为讯息传递者可以从引起注意(attention)、切身相关(relevance)、建立信心(confidence)和获得满足(satisfaction)等四个方面着手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动机,简称arcs模型。并且凯勒认为arcs动机设计模式适用于所有年纪的学习者。
具体来说,将arcs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培训就是“先引起受训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培训的注意和兴趣”;再让受训教师发现“此培训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密切关系”;接着要使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完成培训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
三 arcs模型动机设计过程
在arcs动机设计模式中,动机设计是一个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动机问题、设计动机策略、执行策略以及评价策略执行的效果四个阶段。其流程图(如图1):
四 arcs模型应用于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技能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将arcs动机设计过程的四个阶段应用于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技能培训的具体设计如下:
1.分析动机问题
在此步骤中关键是完成:(1)动机目标的确定。期望教师通过此培训项目提供的学习环境,能掌握授课所需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里配置的各种设备硬件及软件的使用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价值和意义。(2)学习者结构分析。通过分析受训教师现有的学习基础(即初始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了解他们对这门培训课程的态度和认识,以及对培训项目绩效的影响。本项目从学习者的结构分析入手,根据各院系报上的培训名单,结构分析如表1。
由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受训学员的结构特点:年龄结构上偏年轻化,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专业结构上文科与理科不平衡严重,职称结构以中称为线比较平均。
根据以往的培训经验以及本项目执行至截稿前的情况总结。受训学员不同的结构特点对项目绩效影响有如下特点:a、年龄结构上:年龄偏年轻的学员不仅初始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基础更好,对电脑和设备操作更为熟练,而且在培训学习中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甚至有时在培训中能对学习进度稍慢的学员起到帮助和拉动的作用。这部分学员是培训绩效提高的中坚力量,年龄层偏中年的学员,虽然在学习进度上不如年轻学员,但是此类学员由于教学经验丰富,往往在培训过程中能提出一些设备软件应用于教学上(特别是课堂教学)建设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此类学员与培训教师的有效互动,积累设备软件实际应用的经验,提升设备培训在教学应用上的绩效。b、专业结构上:由于是文科类学校,学员文理专业结构分布的极不平衡(即使理工科专业也主要是商学院的金融、会计类专业,新闻学院的广告和传媒类专业)。总的来说学员的专业若是越偏纯文科类,其信息技术技能基础越弱,要提高其培训绩效,需要付出更细致的努力,和更多的耐心。c、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对培训绩效产生的影响不大。但是通常学历、职称比较低的学员年龄上也偏年轻。
2.设计动机策略
按照arcs模型中,注意、相关、信心和满意四个要素设计动机策略如下:
(1)注意力
注意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要提高培训绩效,应在项目过程中更多地利用学员的有意注意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本项目中强调注意的手段就是通过唤起注意和维持注意两个方面。从总体上根据受训教师需要掌握多媒体教室与实验室的软硬件操作以完成授课任务的中心问题来激发教师探究问题的动机。在学习资源支持上,文本资料和网络电子资料都按多媒体教室类型进行分类引起学员目的性的注意力;在表现形式上采用
图文并茂,视频演示等多种感性方式唤起学生注意力;在现场培训中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通过提出需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疑问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行为。
(2)相关性
相关性主要分为目的相关性和过程相关性。目的相关性是指学习内容有助于学习者达到某种生活中的重要目的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本项目中首先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如校园网上出通知说明,院系动员等向受训教师说明学习效用。并搜集学员意见,组织部分学员共同制定教学目标。
过程相关性注重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当学习者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绪体验时,他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如何将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相联系?本项目首先在学习环境支持上采用了具体真实场景,即提供了真实的现场培训和网上虚拟教室两个维度的环境支持,以增加学员的熟悉感。其次培训过程中提供了真实的多媒体设备硬件及软件的操作练习,并且采用了个人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员的动机匹配。
(3)自信心
自信来源于有意义的成功。首先通过向学员阐述学习要求、合格标准、和评价依据,帮助学习者建立成功的期望。其次如何使学习者对自己的能力进一步产生信心?本项目中采用困难拆分的方法。在学习资源上除了按多媒体教室分类,更细致地将学习任务分类,且每个学习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可具体操作的步骤。并且提供了一个仿真的网上虚拟教室,让学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多次反复进行实践练习。通过练习过程中多次的成功体验,让学员认识到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目标,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
(4)满意感
当学习的结果与学习者的积极期望相一致的时候,学习者就会感到心理上的满足。获得满意感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外部途径,本项目采取现场培训签到记录,培训完成情况在校园网上通报的心理暗示,目前还酝酿在下一个实施阶段考虑颁发证书类似的象征性奖励。二是内部途径,本项目提供的多种学习环境,支持了学员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心理上的满意。并且,培训项目设定专门的部门负责接收受训教师长期的反馈,并提供及时地问题咨询,以帮助学员的具体实践与学习目标一致。
3.实施动机策略
根据以上动机过程和策略的设计,arcs模型应用于四川外语学院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技能培训的具体实施模式(如图2)。
四川外语学院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技能培训项目实施说明:
(1)在学习资源支持上,主要由文本资源和网络课程平台两大部分组成。四川外语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于2011年编印了《四川外语学院教学媒体使用手册》(如图3),为促进授课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内配备的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分布,方便教师随时查阅。同时,基于校园的网络平台,通过对数字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建设了“教学媒体应用技能培训”网络课程平台(如图3)。
网络课程平台主要由文本资料电子版,视频演示,软件操作测试三大模块组成。文本资料电子版模块采用flashpaper技术,将手册制作成在线电子版,并按多媒体教室类型分类索引,方便教师利用网络查阅。视频演示模块采用captivate软件录制多媒体教室软件操作过程,并且将硬件操作拍摄下来,并编辑入演示过程。由于captivate制作的视频为flash的swf格式,因此学习者在使用此视频时效果流畅,不需要受到太多网络带宽的限制。
软件操作测试模块,采用captivate软件录制特有的training模式,可以将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内软件的使用过程制作成分步骤的作品,以测试教师的操作水平。
另外针对学校有培训外教使用多媒体教室和设备的需求,中心组织了专业的英语翻译人力资源,将《四川外语学院教学媒体使用手册》及网络课程分别建设了英文版和中文版(如图3),以达到双语培训的需求。
(2)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实地培训和虚拟培训相结合。实地培训分为集中培训和按教室类型实地操作培训两个部分。实地培训通常在一个学期授课开始之前,在校园网上通知培训的时间和地点。首先进行集中培训,对培训项目概况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受训教师可根据自己课程,去到相关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实地进行操作培训。每类型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安排指定的一间,有技术人员在规定的时段,在此教室中进行培训指导。受训教师可以在这个时段中去教室实地操作和咨询。
虚拟培训主要基于上文所述的“教学媒体应用技能培训”网络课程平台,可以突破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平台的视频演示模块以教室类型为索引,将学习任务分类,且每个学习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可具体操作的步骤,制作成视频演示,以这种2维仿真的网络教室的教学过程为授课教师提供虚拟环境的支持。平台的软件操作测试模块制作的分步骤作品,每个步骤不是演示而是要求教师先操作,若操作错误,给出评判和提示,只有当学员正确执行了上一个动作,才会移至下一个步骤。通过这个模块,教师可以一个个步骤地反复练习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的软件操作直到熟练为止。
(3)在培训过程的教学设计上,采用教师面授 指导学员操作 学员间学习协作 问题解答 虚拟培训。a首先在集中培训向受训教师分发资料:介绍学校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分布情况,类型:以及整个培训项目的结构、资源等。此时是让教师对培训项目的内容和方式建立一个总的概念。b然后在实地培训时,培训老师第一步进行一次完整地设备软件操作,演示的同时并配以讲解,学员在旁观摩。第二步由学员自己操作,有问题时由培训教师进行指导(此过程可以同时多开几间同类型的教室让学生操作练习)。第三步将学员集中在一起,由其中一个学员操作,其他学员在旁观摩,对其出现的操作问题进行纠正,并就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讨论和演练(此过程甚至可由其他学员扮作学生角色,进行课堂模拟演练)。培训教师在此步骤中不参与学员活动,仅在学员出现共同问题时进行解答。c实地培训的最后,培训教师需向学员演示讲解网络课程平台中虚拟训练模块的使用。学员平时可随时随地使用虚拟模块进行操作训练。
(4)在培训项目的环境支持上,教育技术中心在实地培训之后,安排每个教学区的技术部教工人员负责搜集授课教师对培训资源、方式等的反馈意见。并在平时对有需要的授课教师提供技术上的指导。
学校方面也给予积极地支持。不仅以校办的名义下发每学期初的培训项目实施通知;同时协调后勤各部门对培训工作的场地、卫生、能源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通过学校的多个行政部门对各院系组织人员参加培训积极动员,并且正在计划在今后的培训中对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多媒体教室设备操作培训合格证”。
4.评估结果
自2011年9月起正式启用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技能培训项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与反馈,以及截稿前新学期开学培训项目的再次应用实践,教师均对培训项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五 结语
四川外语学院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技能培训项目的实施,抓住了矛盾核心,在arcs~论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从教学改革的视角出发,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不仅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与矛盾起到了良好的解决作用,对其他高校的同类项目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仝素梅.基于arcs模型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4):24-26
[2]蔡莉,田康生,肖兵,金宏斌,杨龙坡arcs动机设计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52-53
[3]杨开城,李秀兰,樊文强.基于arcs动机模型构建在线学习系统[j]电化教育研究,2001,(6):46-66
[4]郭希林.国内有关"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7,27:34-35
[5]郭德俊,汪玲,李玲.arcs动机设计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91-97
[6]孙冬梅,刁彩霞.arcs动机设计模型及其在高校课堂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1,(3):141-144
[7]林琳.基narcs动机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1:54-55
[8]郭德俊,马庆霞,赵凤贞,袁惠萱,林海波.《arcs兴趣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33-37
多媒体培训篇10
一、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模拟影视技术、数字影视技术和多媒体影视技术。模拟影视技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磁带录像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磁带记录仅限于声音的历史,使得声音和图像在磁带这一大众化媒体上完美结合。磁带录像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最流行的视听记录存储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光盘存储技术是数字影视技术的代表。目前,以vcd视频光盘为主导的产品已对磁带录像产品造成巨大冲击,而数字dvd视盘给人们带来了远比磁带录像更高质量的视听享受,其发展潜力更加巨大。数字影视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又一里程碑。
以上所述影视制作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由于都没有与计算机发生联系,都属于单媒体影视技术范畴。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功能进一步强大、硬盘存储容量也显著提高,同时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压缩标准也得以确定,计算机已能够对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所有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直到这时,现代影视技术才进人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推动现代影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为影视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视听产业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影视技术。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涉及的技术层面很多,如多媒体制作、数字摄录像、数字影像、网络视频、光盘存储、计算机非线性编辑以及多媒体动画等视听应用新技术。大型计算机、数字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先进电视设备的问世,将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对传统影视制作的影响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体现在硬件设备平台的变革与创作空间的扩展上。
传统的模拟特技编辑系统至少需要三台编辑录像机、控制台、特技台、调音台和字幕机等设备,繁多的设备及大量的视音频连接电缆常会因简单的机械故障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还会出现器件老化、端口参数不匹配等问题,造成视频信号的较大衰减,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把模拟设备的所有功能都包容在硬件和软件中,省去了大量的设备,进而节约了大量设备购置与维护经费。设备数量减少,系统连接变得相对简单,系统的稳定性将得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中,节目素材存储于计算机,最终的节目技术质量不会因制作中不断的修改而造成信号损失。
在影视节目的创作方面,自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人影视制作领域,数字影视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据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在轰动全球的经典巨片中,精彩的电脑特技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三维数字动画无疑成为了影视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由于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时产生编辑场景和画面,使得创作方式更加灵活。在工作中,导演可以随时方便地修正已编辑完成的段落,甚至利用相同的素材,方便地剪辑出不同创作思路的作品。
三、适应影视制作方式的变革,为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多做贡献
1.电化教学片在设计与制作上的一些基本原则
利用现代多媒体影视编辑系统制作教学片与教学软件是多媒体影视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成果和标志。电化教学片有一个特点—媒体多样性:有实地拍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二维/三维动画、字幕解说、现场音效、后期配音及图表或动画与实地拍摄镜头的叠加。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编辑系统繁琐的操作,把更多的精力从技术操作转移到艺术创作上来,令我们的创作更加轻松自如。但是应该注意,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尽情发挥我们的创作激情的同时,不能忽视电化教学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首先,电化教学片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以教育性和科学性为宗旨,内容必须与教材一致,不得随心所欲地夸张、臆造。形式要生动、形象、直观、富有吸引力;在制作方面,艺术性与技术性必须服从于教育性与科学性,追求“真实无技巧”的高境界,必须用技巧的地方,应尽量做到不露痕迹。其次,在具体制作时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画面与声音的设计:画面、解说、音响和配乐要做到内容精炼、言简意赅。只表现与主体最有关的内容,删除一切无关的或可有可无的内容。
画面的组接:画面组接要力求流畅,自然无跳动感,要注意色彩和亮度的协调。
图形与动画:运用适度的抽象视觉符号比运用真实具体的视觉符号的效果会更好。如合理地使用箭头、方框、圆圈、结构框图、流程图等,有时更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形象思维。
2.成品的输出
从前,影视作品在发展,只能输出到录像带(分专业带和家用带)。专业带录制质量较高,信号清晰;家用带信号录制质量较低,观看效果也大打折扣。现在,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数字视频记录标准的制定,我们在采用传统记录媒体的同时,还可以把节目输出为vcd或dvd的形式。这两种载体有保存时间长(是录像带的几倍)、信号不易损失、易于拷贝、携带方便等特点。特别在dvd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基本可以做到随处播放。从制作成本考虑,目前,dvd空白盘的价格已远远低于家用录像带的价格,dvd拷贝机的价格也大大降低,所以单片dvd的制作成本已低于家用录像带的制作成本,而dyd的信号质量远远超过家用录像带的质量。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evd,hdv技术的出现,数字视频已形成了短期内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今后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中,采用数字dvd作为传播载体时机已经成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把由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电化教材向专业带输出的同时,还应考虑在非线性编辑的时间线上直接进行符合dvd标准的mpegii的压缩,并完成dvd母盘的制作。这样,可以避免今后制作dvd时,利用录像带作为信号源再次采集与压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制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电子编辑、特技、字幕、音乐合成等工作由分工不同的多个技术人员完成。如今,电视技术进人多媒体制作时代,特技编辑、音响效果、字幕及图形创作已被集成为一体。因此,制作人员以往纯技术性的技能已远远不够,需要全方位地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的电化教育人员必须注重和加强自身对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艺术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基本编辑软件使用技巧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制作软件的使用,如:平面设计、视频合成、三维动画等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优势,集各种软件所长、创造性地制作出高水准的电化教材。
4.发挥网络优势,拓展电化教材的影响领域
如今,internet风靡世界,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网络影视技术的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何适应本系统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的需要,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电化教材是摆在我们电教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可以预期,能够适应视频点播等双向业务要求的电化教材制作技术与环境将得到逐步发展和改善。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多媒体培训范文
时间:2023-03-30 15:54:24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