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08 17:1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公安法律文书;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d6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9-0040-02

作者简介:章锦(1962-),女,湖北通山人,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从事文书写作、逻辑学研究。

一、逻辑思维训练的作用

多年来,笔者在公安法律文书教学中始终关注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不断对教学模式,训练方法进行改革,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虽然较好地掌握了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知识、规范和技巧,在写作中仍难免出现用词不准、语义不明、条理不清、表达不畅,说理不充分等问题。笔者经进一步研究认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特征、事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存在发展规律的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识别信息,处理信息,并据此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包括识别、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支持、反驳、评价等能力。公安法律文书是在公安实践中办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时所使用的文书。公安工作中办理案件的过程,就是收集证据材料,分析证据材料,综合归纳,根据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得出处理意见的过程,公安法律文书是对这一过程的科学再现。公安法律文书写作始终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主要的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逻辑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规律,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论证严密,才能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做到事实清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表达通畅、说理充分,写出高质量的法律文书。因此,在公安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逻辑思维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在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各个方面,都是逻辑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写作过程的不同环节,训练学生的逻辑技能。

(一)训练概括主旨的逻辑技能

公安法律文书的主旨是指文书表达出来的看法、主张、结论、请求事项、呈请事项等等。例如:刑事法律文书中诉讼类文书的主旨是犯罪嫌疑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等;呈请类文书的主旨是有无犯罪事实,是否立案、立为什么性质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应该采取什么强制措施等等。公安法律文书主旨的要求是正确、鲜明。写作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錯误是定性不准,主旨不明。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案件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真正把握案件事实的本质。对于呈请类文书,如立案阶段的文书,因为初步获得的材料往往是鱼目混珠、零散杂乱、真假相间的,需要识别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真实的;分清有无犯罪事实,有什么犯罪事实,进而预判案件性质,在此基础上呈请批准立案;对于诉讼类文书,如提请批准逮捕书、起诉意见书等,则要分清有罪无罪,此罪彼罪,做到定性准确。要训练学生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通过缜密推理和多种逻辑方法给案件定性。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案件的处理意见,形成明确的主旨。

(二)训练选择材料的逻辑技能

材料是文书的基本要素之一,公安法律文书的材料包括案件事实材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公安法律文书写作过程也就是用事实、证据证明犯罪(或无罪)的过程。所以,公安法律文书写作中在选择材料时要遵循逻辑论证的规律规则,要保持论题的同一、保证论据的真实性,充足性。要训练学生学会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围绕主旨选择材料。怎样保证选择材料的真实准确?同样需要遵守逻辑规律规则,要选择经过调查核实的、有证据证明的、相互印证的材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侦查假设当做事实材料,必须经过调查核实,取得相应的证据进行验证;材料与材料之间不能有矛盾,材料与证据之间不能有矛盾。围绕主旨选择材料,首先是材料与主旨相切合、相一致,不能矛盾;同时,选择典型的、反映案件本质的、有证据证明的材料。这就要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分析,鉴别,找出最具证明作用的材料,剔除与证明犯罪(无罪)无关的材料,从而有力的表达文书主旨。

(三)训练安排层次结构的逻辑技能

文书结构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公安法律文书总体结构是固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掌握。主要问题一是笔录类文书,如现场勘验、检查、复验复查、侦查实验、搜查、辨认、提取等笔录,过程记录层次混乱,结果记录不明。二是叙述性文书在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材料的写作上,容易出现层次混乱,条理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证据列举主次不分等问题。这都是文书写作的“序”的问题。要解决写作上的“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构思上要有“序”,思维要有“序”。归根结底是要正确认识事物本身的“序”,即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上有内外,数量上有多少,性质上有轻重,意义上有大小,程度上有低高,距离上有近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训练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联系和规律,并且按照从先到后,从外到内,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近到远,由主到次,由重到轻,或由因及果,由果溯因……的“序”来安排文书的层次结构,就能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如:笔录类文书在写作时可按时间的先后,空间方位的变换、采取的方法、以及取得的结果的“序”进行记录。叙述性文书对于案件事实的叙述,都要反映案件本身的情况,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罪责有轻重、责任有主次、事件有因果。首先分清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变换、罪责的轻重、前因后果,然后据此采取横式结构、纵式结构或者纵横交错式结构,科学安排文书的结构。在证据的列举方面,则要训练学生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分清主次,合理排序,进行列举。

(四)训练语言运用的逻辑技巧

作为实用性文体,公安法律文书的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精炼。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用词不准,语义不明,表达不畅的问题,本质上还是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的问题。语言表达思维,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相互联系;语词表达概念,语词表达判断,句群或语段表达推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一方面是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正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没有准确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掌握明确概念、恰当判断、正确推理的能力,又要训练其把握语言形式与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进行表达。要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的确定含义,进而选择恰当的语词来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做到用词准确;判断要恰当,就是准确反映各种不同的事物情况,然后选择恰当的语句进行表达,做到语义明确;推理要正确,就是推理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推导关系,从而做到因果明确,表达顺畅,论证严密。

三、逻辑思维训练的其他途径及保证

(一)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加强课外学习和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时间有限,效果也有限。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多说、多写,多方式、全方位进行训练。

1.多读。首先,读逻辑书。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系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方式方法和规律,要引导、鼓励学生阅读逻辑学著作,仔细体会逻辑知识在法律文书写作中的作用。其次,品读名家演讲词,辩护词。这些著作大多富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能在阅读中领悟论证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阅读主流媒体的评论性文章,这类文章语言规范,论证严谨,观点正确鲜明,贴近生活,不但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严谨的思维模式,而且在思想素质上得到提高。第四、读法律文书典范文本,通过阅读分析,找出写作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技巧。

2.多说。要“会说话”,就必须首先会思考。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多开口说话。一是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按学号顺序,每节课由2到3名学生进行演讲,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几次演讲的机会,可以最大范围的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使训练效果最大化。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就某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就促使学生在语言形式和材料选择上下功夫,既做到语言精练,又做到材料典型,论证严密。二是演讲比赛。可以是班级、年级、校级的比赛,先在班级“海选”,逐级选拔,做到人人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辩论活动。逻辑本是随辩论而生并在辩论中发展,辩论活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3.多写。写作训练是通用的教学训练方式,让学生多写,就是要以写促“思”,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

首先,授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并且自觉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學中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表达严谨。这样既能保证逻辑思维训练的有效实施,还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要强化教师的逻辑训练意识。只有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才能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张靖.法律文书制作精解[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逻辑教学;工具性;逻辑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文科专业中逻辑教学面临的形势

众所周知,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问,它在训练人们的思维、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普及逻辑知识非常重要。逻辑教学是普及逻辑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逻辑教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

逻辑学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在我国高校的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没有逻辑学了。即使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设有逻辑课,但他们已经把逻辑学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了选修课。有些专业虽然把逻辑学作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较以前有所减少。

(二)师资队伍状况

如上所述,高校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逻辑学研究和成果发表也相当难,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有关逻辑方面的课题极少,且科研经费也不高。公开发行的逻辑刊物也少的可怜。在此情况下,原来的部分教师改行转岗,高校逻辑学的师资队伍大大缩减。这样又造成逻辑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难,进而影响到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最终导致高层次逻辑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后继力量不足。

(三)逻辑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而逻辑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基础性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的整体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由以往的培养“精英”的应试教育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近年来,逻辑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育的惟一组织者,应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网上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者。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学的惟一组织者,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逻辑学的性质及作用

(一)逻辑学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它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众多学科中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因为人们不论从哪种角度研究事物,不管构建什么样的学科理论,用何种语言表述理论,都要运用到概念、命题和推理,都不能违反逻辑的规律和规则。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其他学科都离不开逻辑学。另外,逻辑学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应用,不仅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的新兴学科。如分析哲学、相对论和量子论、语言哲学等。由于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逻辑形式,所以逻辑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科学。在这一点上,它与语法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思维的语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工具:它为学习、理解和研究其他科学提供了工具,可以指导人们运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们在日常说话、写文章中能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符合规则、论证有条理和说服力,还能发现真理、排除谬误。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79-01

传统数学认为,数学有三种能力,即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这三大能力的核心。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使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正确合理地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类比等。当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之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学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都广泛使用逻辑推理。因此,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极为有力的阵地,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需要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代数式以及几何知识,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够找到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再使用具体性思维,而是需要将其进行抽象化,从而培养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够让初中生真正地学习到数学知识以及以后相应学科的知识。由于初中生在经过了小学几年的学习之后,很难将自己的思维转化过来,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或者强化,使得这些学生能够比较快速地利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进行例题或者方法的讲解,与此同时,在课下让学生们进行结组训练。只有让学生时刻进行训练或者练习,他们才能够逐渐熟悉这种学习方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就可以熟练地掌握逻辑思维方式,从而真正地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利用抽象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概念的引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教给学生概念,然后再对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容易形成学习懒惰的坏习惯。而抽象概念恰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的抽象概念指的是教师并不直接的教给学生新概念,而是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进行慢慢引导。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不断的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要从整体上掌握和监督课堂教学进度,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多做题中练训逻辑思维

加强数学的推理证明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巧做习题,特别是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数学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推理证明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复习课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复习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型,它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统一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以前的知识系统化,系统化的同时把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不要把思维停留在以前单一的思考方向上。教会学生善于归纳整理,使知识和思维体系化、系统化。在复习课注意教会引导学生整理纵向的知识结构,就知识的纵向联系,前因后果串联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在复习课时注意引导学生整理横向的知识结构,即把分散的知识但又解决同一类问题的知识及方法系统地串起来,形成一个横向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

五、要教会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创新

逻辑思维是合理、正确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对相关事务进行比较、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通过科学的逻辑方法,能够有条理、准确的展现思维过程。它和形象思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征,从培养思维能力出发,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一、逻辑思维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不只是数学教育的实施,同时也是灌输知识,增强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教学方法上,通过逻辑思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当前的教育方法来看,它能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并且生成综合性人格。在初中学生思维培养中,思维方式作为领导组织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化的环境下,我国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逻辑思维培养对提升教学水平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逻辑思维作为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训练思维是各个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逻辑作为想象与联想的守护神,虽然它不能事先告诉人们,但是只要众多表象显现,就会拒绝和已经确立的科目相对立的运动。也正是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才能生成统一的变化图形,并且得到科学的结论。从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来看,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完成统一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途径

(一)强化各环节相扣

历来,数学都被作为高度抽象的学科,它含有大量定理、公式、概念,所以很多学生都将数学视为晦涩、枯燥的学科。新旧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为了教好数学这门学科,数学老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内在联系,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个步骤,在知识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和规律,进而生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这样在新知识出现时,通过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能找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并且转换、改组,生成对应的知识,确保各个知识点顺利完成。

例如:在“冥的乘方”法则教学中,可以从冥的意义入手,掌握冥的乘法法则;在旧的知识体重,得出冥的底,并且由此得出推理过程和乘方法则。又如:在正方形面积公式中,通过矩形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得出三角形与梯形面积公式,最后得出梯形面积公式。这种知识点延伸的方式,就能很自然的将各个知识点构成知识网,并且扩展原有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

另外,在教学中必须整合学生思维方式,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各个知识点。例如:在一次式同类项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环环相扣的方式帮助学生分解,巩固加法和同类项法则,在有目的的教学与顺序思考中,帮助学生发展逻辑记忆和思维能力。

(二)注重引导和启发

从对逻辑思维构成影响的因素来看,老师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学中,老师只注重结论,忽略了思考,那么学生在解题中大多数都会是机械模仿,缺少解决问题和旁通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会学,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努力启发学生推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且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进行探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活用逻辑思维,精心设计相关提醒,从各方面启发学生逻辑思考问题。通过长期综合、比较、概括、分析,学生就能从一般的演绎、归纳中,推进逻辑顺序实施,同时学生还能在学习中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三)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在初中数学训练中,逻辑思维作为长期性工作,它需要老师不断加强训练,并且将其贯穿到各个环节中。不仅新知识、新概念要学,在复习、练习、考试中也必须培养。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就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为了推动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进程,在逻辑思维不断变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工具进行教学;通过操作、观看,让学生在综合分析中,生成清晰的空间概念,减小培养坡度,促进逻辑思维稳步发展。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培养作为一项系统、艰难的工作,对提高教学成果,帮助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符合学生发展的层面,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 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 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 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 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 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措施

1. 前言

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想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首先就必须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一年级开始,小学数学教学就承担起了提高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始终贯彻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其他阶段的教学还是小学数学教学,都是提升以及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并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通常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门类多,显得杂乱无章,这就迫切的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都能够罗列成一个简单、有序的系统,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则能够锻炼以及形成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开始逐渐的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过渡,这种过渡,是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质变过程。在学生的这个质变过程当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来把自己所直观看到的事物提升到一个感性认识的阶段,然后再进行相应的逻辑思维的思考。所以,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3.1科学的运用教学用具。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在当今的小学教学当中,学生是比较难于接受抽象思维培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利用一些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以便于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析逻辑思维方面的形体以及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方面的道具,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重视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讲”,学生通过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经过大脑组织、加工、提炼、表达出来,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的良好体现。试想,如果学生仅仅只会做,但是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逻辑表达给别人,那么可以说这种学生的能力和那些又会做又会说的学生的能力相比,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是和我国的教育方向相违背的,这是典型的“书呆子”,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不需要这样的“书呆子”。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勇敢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说多讲,通过学生语言组织和提炼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

3.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不断的促进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应当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还应当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叙述出来,并且说明自己的切实理由,进而提高思维的逻辑性。由此看来,如果想全面的提高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必须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且能够独立思考。学生在进行有条理、独立思考的时候,首先应当明确基本的数学概念,然后做到推理合乎逻辑、条理清晰,不但要有比较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当有深层次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入的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方面的科学训练,这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学生进行有根据、独立的思考需要借助于数学教师科学以及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在训练和培养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选择与学生相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语言、思维和操作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数学教师还应该明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必须经过时间的不断积淀,教师不能够过于心急和迫切,因为短时间之内成效是不可能过于显著的,但是,只要坚持科学和持久的训练,便能够逐渐的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起来,最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系统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应当将眼光放长远,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当中逐步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小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承担起这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使命,义不容辞的为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且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逻辑能力强以及思维敏捷的优秀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郭先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前言:思维的创新和提高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工作。高中学生的学习结构基本已经确立,在针对一些理科学科类有关的学科,学生的创新思维占据了优势。更因为地理所属于文科类,相比较理科类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地理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类型

高中地理的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应该分为三种类型,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在建立的过程,可以加大培养力度,为日后的大学学习或社会实践增加创新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是指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地理时间的空间分布和结构差异、空间的联系和空间运动变化规律等,对空间的思维能力具有分析、概括和评价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被称作为抽象思维能力,是对地理实物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科学的逻辑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思维想法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在学习地理课程时,能够对问题进行创新、对问题具有创造性思考方式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脑部智力的活动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又分为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结合。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潜移默化的构建学生心理的地图,增强空间意识。学习地理的学生必然需要构建一个心理地图,这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地图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地图识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从地理表象、各类地图的三维效果、人口分布等在思维中构成图像,心理地图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反复的观看并加以运用,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直观的思维培养,可以借助工具来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方便理解、建立直观的空间思维[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依靠想象形成的问题,这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教学,逻辑思维是正常的讲授、学习,学生的学习结构便是逻辑思维的一种体现方式;非逻辑思维是不按照现有结构进行思考、分析事物,在两者之间隐藏的内容进行推导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逻辑思维相比非逻辑思维,较难获取突破性的创新。

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特点、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在遇到新问题时通过已有的学习结构,从规律中找到问题、方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地理时间准确的分析和讲述,利用明确的本质特征,在基础之间进行各要素的联系,并加以概括。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推理是从一个或者多个已知判断中创新出来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从问题条件到推理结果,从中寻找事物因果关系的过程[2]。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应该基于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之上,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平常事物中以创新思维发现问题。创造性的问题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好奇心也可以通过学生进行挖掘,能够变成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从创新思维中得到能力提高,教师将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正确的引导,将创新思维能力维持的更持久,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该激发、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再加以各种思维训练来培养创新能力。思维的训练应该在以下几方面:①逆向思维的训练;②思维流畅性的训练;③求异思维的训练;④灵活性思维的训练;⑤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这几方面的思维训练,教师需要集中训练并强化训练的过程,保证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4]。

地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够达到全面性,因此,教师应该多加组织并且参加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利用地理墙报、模型制作、气象预测、环保等方面的组建,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创新,并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构成。

地理课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最基础的能力,教师应该围绕地理的逻辑性、思维性,将地理的教育当作一个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对于培养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以运用,提出创新性问题并得以解决,这样才能够全面、彻底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5]。

结论: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创新性思维具有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三种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结合创新思维训练将地理知识得以贯穿,构建学生的学习结构,使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明显提高,对日后的大学学习和社会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陆玲.挖掘学生美术思维“火花”――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4,03(06):15.

[2]郑浩然.我的一节地理课――地理竞赛课《设计旅游活动》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12):110-111.

[3]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02(02):51-54.

篇8

【关键词】逻辑教学;工具性;逻辑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文科专业中逻辑教学面临的形势

众所周知,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问,它在训练人们的思维、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普及逻辑知识非常重要。逻辑教学是普及逻辑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逻辑教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

逻辑学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在我国高校的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没有逻辑学了。即使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设有逻辑课,但他们已经把逻辑学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了选修课。有些专业虽然把逻辑学作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较以前有所减少。

(二)师资队伍状况

如上所述,高校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逻辑学研究和成果发表也相当难,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有关逻辑方面的课题极少,且科研经费也不高。公开发行的逻辑刊物也少的可怜。在此情况下,原来的部分教师改行转岗,高校逻辑学的师资队伍大大缩减。这样又造成逻辑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难,进而影响到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最终导致高层次逻辑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后继力量不足。

(三)逻辑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而逻辑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基础性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的整体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由以往的培养“精英”的应试教育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近年来,逻辑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育的惟一组织者,应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网上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者。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学的惟一组织者,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逻辑学的性质及作用

(一)逻辑学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它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众多学科中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因为人们不论从哪种角度研究事物,不管构建什么样的学科理论,用何种语言表述理论,都要运用到概念、命题和推理,都不能违反逻辑的规律和规则。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其他学科都离不开逻辑学。另外,逻辑学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应用,不仅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的新兴学科。如分析哲学、相对论和量子论、语言哲学等。由于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逻辑形式,所以逻辑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科学。在这一点上,它与语法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思维的语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工具:它为学习、理解和研究其他科学提供了工具,可以指导人们运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们在日常说话、写文章中能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符合规则、论证有条理和说服力,还能发现真理、排除谬误。

(二)逻辑学的作用

逻辑学是一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科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训练人们的思维。我们知道,人们不是学了逻辑学后才能思考的,所以,逻辑学的作用不在于教人们思维,而是在于训练人们的思维。如列宁所言:“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通过逻辑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还可以自觉运用这些知识来正确表述、论证思想、揭露与驳斥谬误和诡辩、分析和解决问题。再者,通过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和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学在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探求新知识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到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都可以看出,逻辑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思维和科学发现的一种工具。它对于促进科学发展、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评价的:“在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

系统的实现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主要是因为逻辑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规律、方法,如三段论、三大规律、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假说等,尤其是类比推理,对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对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下转第76页)

(上接第74页)

三、高校文科教育中逻辑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一)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置合理的逻辑课程和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独立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他们的独特思维特点是: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显著提高,能够自觉运用理论思维,并且思维的独创性日益发展。为此高校文科专业应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专业特点有选择的开设逻辑课程。譬如在低年级开设作为逻辑学基础的传统逻辑,以训练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高年级可以选开数理逻辑、哲学逻辑、语言逻辑、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归纳逻辑、辩证逻辑等课程。这样,既符合逻辑教学实际,也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二)提高逻辑教师的素质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为此逻辑教师的素质是高校逻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科规划项目中,应增加逻辑学科的研究课题,加大经费资助力度。高校还应努力改善逻辑教师的工作条件,注重培养后继人才,不断补充高素质的逻辑教师和科研人员。

(三)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中国高校教育的定位是素质教育、大众化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注意创造师生交往的机会,创设学生创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每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由度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个性。同时,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多元化,注重逻辑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连贯性和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四)突破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逻辑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概念多,规则多,公式多,符号也多,学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逻辑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根据这些特点,逻辑教师应注意逻辑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用生动的实例去进行教学,而不应单纯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从符号到符号进行推演。如果这样,就会使逻辑教学拘泥于符号化、形式化,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厌恶逻辑学,更不用说激发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培训学生的逻辑技巧和运用逻辑知识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鉴于此,逻辑教师可以根据每部分逻辑知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辩论、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强化记忆、讨论启发、专题讲座等。这样,教学既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999-06-7.

王明辉主编.何谓逻辑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005.

篇9

思维教学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面向21世纪大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高等院校开设的《形式逻辑》课,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抽象思维形式及思维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与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7年公布的学科分类目录中,就将逻辑学排在七大基础学科的第二位,而英国大百科全书则将逻辑列为五大基础学科的首位。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要培养一个人成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形式逻辑在当前这个信息多元、知识更新加速的新时期,其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传统教学观念、结构、内容、手段、形式的更新;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遗憾的是,打开网络或翻阅报刊,研究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逻辑教学中的渗透及作用显现的论述,却并不多见。思维是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传统的逻辑教学方式,基本是借助于教师的语言描述进行的,学生要在教师的理性、抽象、枯燥的逻辑思维讲授中,掌握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理论知识,以接受严密、规范的逻辑思维训练,学会正确思维的方式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疲劳,致使他们在听课中注意力不够集中,降低了教学效率。而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正弥补了传统逻辑教学中的这一缺憾,使原本抽象、枯燥的逻辑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生机,洋溢思辩的活力。 一、帮助建构思维知识的科学结构,掌握正确思维的方式方法 学习形式逻辑,首先要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理论,理解并把握主要的定义、规律、规则和公式;对重点内容还要反复领会,在领会的基础上加以理解、记忆。这一教学过程中,有些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述或者即使用语言表述了,学生仍然难以想象、理解的概念和理论,借助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大大降低思维的难度,让学生在一个较高层次上理解人类思维的形式系统,帮助他们建构思维知识的科学结构,掌握正确思维的形式化方法和系统化方法。如对定义、定义与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对划分的标准、项的周延性、三段论规则的把握等,都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其思维特点。具体如学习“项的周延性”,其难点是“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一个命题若确定地陈述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就是周延的,否则不周延。在sop命题中,教材是这样陈述的:“sop是s类与p类具有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的概括反映。它陈述了至少有一个s不是全部的p,即全部的p都与被陈述的那部分s相排斥。所以,其谓项是周延的。”这段文字表述,显然不足以让学生理解、明白为什么谓项p是周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sop命题的思维特点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达到了仅用语言描述所无法企及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图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sop命题中,有些s不是p中的任何一个,有些s是被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的,也就是陈述了谓项p的全部周延,这样谓项p就是周延的了。 二、帮助展示思维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逻辑课同时还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必要工具,因而被喻为思维的“语法”。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习、掌握各种正确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教学中,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大脑在一定时间内接受、记忆知识信息的有限性,都说明若仅仅依赖“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形成教师传授内容枯燥繁琐、学生接受知识信息难度大的局面,往往是学生对教师这句话的内涵尚未理解,下句话所承载的知识信息已经过去。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既不利于学生接受逻辑思维理论本身的严密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身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但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这一问题便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清晰、准确地演示逻辑形式的思维过程,从词项到命题再到推理,一步一个脚印,清清楚楚,扎扎实实,让学生在理解、接受逻辑理论形式化和系统化方法的同时,训练了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比如学习三段论规则,规则内容繁多、复杂,既有词项的规则,又有前提的规则;既有一般规则,又有特殊规则。而教材在陈述这些规则时,只是借助于文字表述,来阐释这些规则的思维特点的。学生对这些阐释虽然在道理上还算明白,但逻辑思维严密、抽象的空间框架却难以想象、建立;如果逻辑推理的空间框架不能在学生大脑中得以建立,那么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他们将束手无策,很难做到用所学习的逻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于多媒体,把教材的语言表述具体化为一个个“三段论的式”,通过对具体的、三段论“式”的解剖、分析,进而理解三段论的规则、规则的必需性及三段论推理过程的严密性。在推理教学过程中,引用的案例、材料往往文字较多,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复杂,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的讲述,学生对教师所讲述的这些案例往往记忆得不够清晰、全面,由此影响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分析,也不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谨严、周密。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材料、案例详实地呈现给学生,再加上教师全面、到位的逻辑分析,就会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都丝丝入扣,环环相接,让学生既接受了正确思维的训练,也尝到了获取新知的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帮助迁移知识,形成能力 学习形式逻辑,在掌握逻辑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多用,多做练习。因为学习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经过阅读或听讲,相关知识似乎懂了,其实仅仅是记忆了,一做练习,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这说明需要多做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而逻辑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思维水平,其练习题也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如:例1“.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不在现场。”据此,我们可以推出: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例2.抗日战争时期,政府贪污成风。重庆一家进步报社,以确凿的证据揭露某行政部门“有一半人员贪污”。这下捅了马蜂窝,该部门到报社兴师问罪,要求报社公开道歉。报社答应登报“更正”。第二天,该报果然刊登了一则“重要更正”,上面说:“某月某日本报所载‘某部门有一半人员贪污’乃系‘有一半人员没有贪污’之误,特此更正。”该部门见了,哭笑不得。百姓见了,拍手称快。问:为什么“该部门见了,哭笑不得。百姓见了,拍手称快。”?请利用学过的逻辑知识加以分析。上述例1仅是一个典型、简单的假言推理练习题;例2也只是一段简短的案例材料。做这样的练习题,无论篇幅长短,如果仅仅是教师给学生念一遍或者说一遍,或者借助其他手段,很难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练习题提供给学生,不仅可以让他们快速而有效地理解了题意,而且能够扎实、严谨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更好地开发。还应该注意的是,练习题通常是经过选择、加工的题目,而人们的思维实际上是十分复杂、生动的。会做练习题而不能灵活运用,还不能说完全掌握了逻辑知识。因此在重视做练习题的同时,还应当自觉地与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相联系,如现实生活中、报刊上的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山东电视台的《道德与法制》等节目的录象等,都可以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不仅有足够的长度,还要有丰润、缜密的厚度,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得更加丰富而充实。#p#分页标题#e# 四、接受知识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有助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形式逻辑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这门课独特的学习特点:它要求学习者应该具有较强的自控性和自制力。事实上,即便是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难在整个听课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这首先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其次是因为长时间学习单调、抽象的内容,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科学研究表明,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这是多媒体教学优于其他媒体技术的最突出特点。它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使一定的教学内容依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不同时段、以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教师知识传授中的一些教学难点,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中的图形类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的特点,从而降低思维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一些篇幅较长、推理过程复杂的案例,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中的文字类课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解文字材料的基础上,明晓其中所蕴涵的逻辑事理,使理论和实际得以紧密结合,相互印证;配合课堂教学,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无论是知识型还是能力型练习,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这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提供的这种多样化、交互式的外部刺激,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教师驾驭课堂教学、传授科学知识的规范性、系统性,又有教学内容传授形式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多元、高效的信息传输渠道,教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改变了以往枯燥的学习方式,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听课注意力兴奋而集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帮助学生建构逻辑理论知识体系、掌握正确思维的方式方法、迁移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在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方面,都显现出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形式逻辑教学中的运用,值得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探讨,以期更高效地训练学生思维、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短期作业 长期作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在水彩画教学训练中有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之分。长期作业注重步骤和程序,偏重于逻辑思维;短期作业注重概括和提炼,偏重于形象思维。但我们在教学的课程安排过程中往往有重视长期作业训练而轻视短期作业的训练的倾向,要画好水彩画就要协调好两种训练方法和思维方式。

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在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绘画线条色彩、等)创造和描述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对事物的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的形象。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像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思维在我们的水彩画训练过程中主要以短期作业训练来进行。

逻辑思维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是以一次前进一步为其特征,使用明显的推理演绎,包含逐步的归纳和启发过程。逻辑思维方法有四种层次:分别为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对抽象和具体的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能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在我们的水彩画训练过程中主要以长期作业训练来进行。

二、在水彩画教学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各自所起的作用

短期作业,训练感觉与综合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长期作业,训练步骤和程序,注重归纳与总结,以逻辑思维为主。那么我们就从两种思维方式来谈短期作业训练和长期作业训练在水彩画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逻辑思维的训练方法因为逻辑性、步骤性强,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易于掌握基本规律。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一使用此种方法存在弊端!因为绘画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是用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形象思维是绘画中最主要的思维形式。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要求学生去注重逻辑性。

逻辑思维能引导学生从对象中推导出事物的共同规律,而很难培养学生独自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形象思维则不同:它是通过直觉来对客体对象进行感受和认识的。因而画作者的心灵感应和情绪变化都包含其中,所以它往往是新鲜而生动的。这种直觉就是“指没有明显的依靠分析器官而掌握问题或情境的结构行为”。而直觉本身就能产生对一类知识的经验,培养发现能力。这对教导学生“如何看待和表现”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同样有一定的思维程式,但不是遵法则而是重感受。我们的水彩画基础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敏锐的感受能力。

长期作业一般是二十个课时甚至四十课时一张。长时间的画一张画很容易对描绘对象产生视觉疲劳,到后期基本上都是按法则、按要求一点点的在磨蹭,毫无激情。画出来的作品就像机器制图一样。那种只知道在画面上长期无动于衷按部就班的描绘显然对于形象思维的发挥是不利的,因为视觉新鲜感和表现欲望的丧失很难产生有生命力的作品。相反短时间内的兴奋和灵感活跃能激发投入的热情,由此而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在短时间里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只有在自己有感而发的状态下才能画出好的作品。绘画是对主观感受和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强调个性和内省的反思,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这些正是我们绘画所要追求并渴望达到的目的。短期作业训练方式则更适合达到这一目的,它能在第一时间激发作者的表现欲望以及灵感最直观的发挥,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

长期作业训练中学生们往往希望在一张作业中涉及或解决水彩画写生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的问题:水与色、用笔与造型、深浅的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等……但这是不可能的。由于水彩画的特性也不利于长时间反复的刻画,它虽然不像中国画那样一笔定型,也不可能像油画那样反复修改,只能一至两遍来深入。往复次数太多画面会出现灰、乱、脏、死的现象,从而失去了水彩画清新、明快、透明、流畅的语言特征。我们常说的画水彩画要精、准、很,正是它的这一特性决定的。

长期作业安排的过多,学生在第一阶段若进行的不顺利,不满意往往就失去了继续画下去的兴趣和勇气。到最后对学生的绘画欲望和自信心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画与画之间的差别在于技艺的高妙,技艺有赖于通贯全面的掌握。绘画技艺需要日积月累的刻苦见习,要想画好水彩画,技术的好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短期作业训练为主,不怕失败反复实践,强调对对象的形象感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一次性的提出来,也不要奢望学生能够在一张作业里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这是拔苗助长。

正确的教学应该分阶段按步骤进行,四课时一张解决一个问题,那二十课时就可以解决五个问题。在每一张作业中只需提出一个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安排好相应的作业方向。例如:要解决水的流动和造型的矛盾就安排风景写生;要解决深浅明度和空间次序的把握就安排静物写生……要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解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才能各个击破,积多胜而达大胜,从而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跃。

三、在水彩画教学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应该相互补益

两种思维方式在水彩画的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训练过程中各有偏重,都是不可或缺的,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多少而已,短期作业逐个单独解决问题,长期作业是在经过短期作业训练之后把许多问题放在一个画面里来集中解决。通过长期作业发现新问题,再通过短期作业的训练来解决,往复多次就能又快又好的掌握水彩画技法,若反之,长期作业安排过多,在学生练习的数量上就会大打折扣,往往20课时的一张作业在中途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学生是很难继续画下去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不少!一旦学生失去了信心和勇气要想恢复就很难了。所以在水彩画基础课训练过程中不能只重视长期作业的训练而忽视短期作业的作用,不能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形象思维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相反我们要更加偏重短期作业的训练,注重形象思维的直观感受,多安排一些短期作业的训练,适当减少长期作业的训练。以短期作业训练为主长期作业为辅,更快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水彩画技法,水彩画技法掌握的好坏是画好水彩画的核心。学生的水彩画语言能力越强将来创作的空间就越大,我们的基础课训练最终是为水彩画创作做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