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实训目的及意义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18 17:4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电子实训目的及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电子实训目的及意义

篇1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教学研究

一、实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专业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电子技术以及与电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从而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电子电工人才,这就意味着课程教学需要以实践作为基础。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关于电子电工专业的理论体系较为完善,但是在实践环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表现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通过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能力培训,不但提升了学生在电子电工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更加深了学生对电子电工技术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电子电工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需要注重通过实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在电路设计教学环节,可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同样原件设计不同电路,这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作用。

3.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企业开始尝试智能管理,也就意味着对电子电工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在电子电工教学之中,需要通过实训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具体要求。可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实训,让学生实际参与生产第一线,加深其对电子电工知识的理解,提升操作能力,这同时也有效缩短了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另外,也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进行实训,即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策略

1.创新实训体系

对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而言,理论与实训教学之间是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理论教学状况,适量、合理地设置电子电工的实训课程,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实训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难点。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实训课程安排,从而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对实训课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不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电子电工传统教学中,实训课只是围绕着教材开展,并且多以验证性的实验课程为主。这种教学注重教师的演示,学生实际操作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所以,教师在电子电工实训课程的安排上要注重新内容的引入,更多地将实训课设置成探索实验型课程,并且在实训开始时对学生提出一系列要求,给学生必要的思考与设计时间,强化学生对电子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再次,教师还要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实训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强化实训内容

开展实训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榫鸵荡蛳录崾档幕础。这就需要学校在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设计过程中,将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作为目标,将工作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提升学生岗位操作技能。比如,在机电工程专业的实训课程设计中,应当以培养学生维修电器的能力为目标,进一步细分成实训技能模块,并且不同模块的设计都要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3.优化实训评价体系

目前,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正是由于这种“不合理”,导致学生存在应付心,实训课流于表面。这不但影响了实训课的价值发挥,更对今后实训课的有效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在注重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在评价中要结合学生的态度、实际动手操作水平、实训完成度、实训报告等融入实训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强化评价效果。首先,学生对待实训课程的态度是重要参考指标。教师可通过抽查学生理论课笔记以及上课情况为实训态度评价。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实训之中表现出的动手能力,包括动作的规范程度、课程完成度以及结果正确度等指标。再次,实训报告是检验学生实习成果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报告严格要求,将其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设置在30%上下。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一、前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建构主义详细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摒弃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适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接受。

二、《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部分。学生既要精通数字电子技术理论,又要掌握电路设计、电路研究和调试技术。为达到这些要求,各院校均开设了实训课程。通过实训,学生能掌握实训内容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创新意识。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各院校有必要采用适合该课程特点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还没有完全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数字电子技术》实训课的开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平时学生动手做实验,动手进行小制作的机会少,对硬件功能、特点和参数的认识、了解不多。学生往往依赖教师的讲解,有的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现故障不会排除。(2)实训内容完全由实训指导书决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是依葫芦画瓢。一次实训下来,一些学生往往只会焊接,使其养成了惰性。(3)理论课进度往往落后实训课,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往往没办法做,加之有些学生依赖性太强,实训效果也达不到要求。为了改变目前的状况,强调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建构意识,教师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实训课的建设势在必行。

三、基于建构理论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实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教师可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基于该课程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要素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教师要想带学生成功地完成一次《数字电子技术》的实训,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他们有强烈的欲望积极参加实训,而不会被复杂的电路和制作过程吓倒。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理论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实训内容当中所涉及的知识的意义,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意义建构。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这一点非常重要。

下面以实训课题之一――《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为例,介绍具体的实施方法。

在实训开始的第一课,笔者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电视智力竞赛抢答类的节目,让学生仔细发现竞赛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其找寻抢答控制的规律。学生通过找寻每一个细节,提高了探索兴趣,同时也找到了这次实训任务的每一个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的设计要求比教师直接给出设计要求效果要好。在学生对抢答器的工作顺序有了初步认识的情况下,笔者把具体的设计要求用问题的形式展示给每个学生。笔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学生头脑中即将形成的意义建构的概念框架的节点,随着学生对问题探索的深入,意义建构的框架就会逐步形成。笔者对智力竞赛抢答器提出的问题有:

1.参赛选手抢答时按下的按钮是何种开关?它需要手动复位吗?

2.几位选手同时抢答时,为什么只有一个选手的抢答有效,指示灯亮并伴有音乐,而其他选手的抢答无效呢?

3.回答问题正确与否、加分还是减分由主持人决定,成绩是如何显示和调节的呢?

4.一轮抢答结束后,指示灯如何熄灭?该动作应如何控制?

(二)独立探索,适时帮助。

问题的提出相当于给了学生一个探究的方向,接下来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阶段。鉴于数字逻辑电路的复杂性,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会让一部分能力有限的学生望而生畏,此时教师的适时帮助是有必要的。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比如应收集哪些硬件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信息,可以参考哪些相关电路知识,等等,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于某些学生不懂的环节,教师还应当适时地对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将新旧理论知识进行连接。

进入到独立探索阶段,学生需要必要的支持,这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支持。硬件环境指的是教学院系给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环境:1.配备有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学生可查阅资料,还可以为协作讨论提供便利。2.配备需要的硬件和工具,比如制作所需的元器件、芯片、电路板和操作工具。软件环境指的是教学院系提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分析、调试软件,如ewb。

通过多方位分析和查找资料,学生对笔者提出的问题和设计思路有了一定的想法,形成了意义建构的初步框架。比如对于按钮开关,学生查找了欧姆龙开关b3f,以及无抖动开关的工作原理;对于控制抢答的核心芯片,学生参阅了各类锁存器,比较了它们的不同特点;对于显示计分,学生查阅了十进制计分电路,各类集成加减法计数器、译码显示器等硬件芯片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多方面地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且能在学习中反复、主动地去理解以前学习的各个理论知识,以前在头脑中的触发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知识点逐步连接在一起。通过ewb,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设计随时进行仿真、修改、调试,虽然许多学生的设计暂时会不成功,但这些感性和理性认识的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协作学习,完成实训。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协作学习”与“会话”。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设计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的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会话,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经过前期的工作,逻辑电路设计初步完成。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工具,笔者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展示,充分展示各自的观点。鉴于数字电路的特点,同一逻辑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完成,学生的设计也是各式各样,但一定存在优劣差别。学生彼此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笔者指导下对电路设计进行了优化。比如对抢答器核心芯片八d锁存器74hc573的锁存功能端子自动锁存及解锁的控制环节设计,很多学生的设计都存在各种矛盾,经过笔者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协作会话环节,这个难题得以解决。

实训设计最终要进行硬件的制作,如果仅仅只停留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调试上,那就是“纸上谈兵”。硬件的制作和调试是高职电子类学生的必需技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协作学习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协商解决,不仅可以完成实训,而且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群体的智慧和思维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也就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四)意义建构、效果评价。

实训设计和制作过程后,学生需要写出详细的实训报告。笔者指明了实训报告的项目和描述方法。通过详细的整理报告,学生进一步理清了头脑中与本次实训有关的所有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再一次他们找到了各种感性和理性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了对知识的完整意义建构的目的。

效果评价是实训课程的最后环节,也是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的一个环节。效果评价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两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价采用在报告中写出“实训感言”的方式进行,笔者既能了解学生在本次实训的收获,又能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看法,对笔者的建议,有些学生还及时向笔者反映仍未明白的知识点。这些都为今后教学改进提供了参考。集体评价笔者采用了小组交流的方式,评价内容重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作出的共献。笔者积极鼓励那些努力探索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创造的信心,也给其他一些存在依赖性的学生一些探索的经验,鼓励他们学会与同学合作,努力完成实训。

四、结语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笔者将实训的重点以问题探究的形式给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平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笔者给予适时的帮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依托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良好的实验条件,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政策下,各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日趋完善,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2]胡晓光,王建华,崔健宗.基于建构主义的电子技术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

篇3

关键词:stcw马尼拉修正案 船舶电子电气员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12-01

《1978年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简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过渡期5年。作为履约国之一,我国政府已根据马尼拉修正案的相关要求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和发证规则”和“海船船员考试科目与考试大纲”等一系列的履约文件。在船员配置方面,马尼拉修正案中首次增设了船舶电子电气船员(eto)和电子技工职务。不同于以前的电机员职务,船舶电子员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既包括了船舶电气部分,又包括船舶报务员及综合驾驶台上的电子电气部分。而且很多航运企业因为stcw78/95公约中没有要求配备电机员而取消了电机员岗位,这使得很多的航海类院校停办了船舶电气专业[1-2]。山东交通学院虽然从2006年开始对电气类专业设置了船舶电气方向,并与2013年开始正式设置了船舶电子电气专业,但随着马尼拉修正案的出台及考证发证规则的重新制定,我校船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做了一系列的调整。本文根据修订后的“海船船员考试科目与考试大纲”,提出了航海类本科校船舶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 当前eto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舶,从发电、配电到用电一应俱全,自成系统,而且这些设备都需要电子员的管理与维护。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要求船舶电子员能够分析故障原因,及时地找到故障源头,并采取排除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行。与以往从电机员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1 教学内容的改变

从“海船船员考试科目与考试大纲”中可以看出,在船舶电子员考试中,增加了gmdss、船舶综合驾驶台设备、船舶局域网等内容,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操考试中,不仅对这些增设内容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还对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也有着很高的实操要求。

1.2 对电子技术的要求

以往的船舶电机员主要侧重于船舶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而对船舶电子设备没有明确要求。而随着船舶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船舶电子员不仅具备船舶电机员对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技能,来应对船舶电子设备出现的故障。

2 实践教学的改革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船舶电子员,就要加强在校学生对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与管理能力的训练,包括培养学生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管理能力,正确分析电子电气设备电路原理的能力,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等基本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训师资和技能的更新

由于船舶轮机人员对船舶电气设备一般都非常熟悉,在很多的航海类院校专业设置中,电机员通常是在轮机专业中设置。但船舶电子员适任要求中许多新增内容对从事轮机教育和培训的师资人员来说是新的知识或技能,因此在开展履约培训之前,相关师资人员需要提前进行知识及技能更新培训,甚至增加相应专业的培训师资人员来应对。比如,借用航海专业的培训师资来培训gmdss和船舶综合驾驶台的相关知识,借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师资来培训船舶局域网的相关知识。

2.2 实验室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附录一“海船船员培训场地、设施、设备标准”的相关要求,调整实验室功能布局或重新组建实验室,使得实验条件能够全方面无死角覆盖理论教学内容,并能针对考试要求对实操项目重点培训。因“计算机与自动化”以及“通信与导航设备维护”两个项目中设备较多。

2.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以“海船船员考试科目与考试大纲”为主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做出深层次的调整。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锻炼,并将理论学习中不方便讲解的知识在实践锻炼中加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模拟实船环境,增加学生动手测量和维护的实验项目和培训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去使用和管理这些设备,并培养学生分析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原因、解决处理故障的能力。对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总结如下。

2.3.1 船舶电子电气管理与工艺

通过设计不同题目,让同学们根据图纸从散落的器件中自行挑选器件搭建电路,然后调试搭建的电路实现其功能。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将器件识别、测量、仪表工具使用、电子识图与接线、故障分析与排除等内容串联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2 船舶电站操作和维护

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练习电站操作与维护、电机拆装与维护等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图纸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并学习例如断电查线法、带电查线法等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在电脑的模拟器上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然后每个学生都要到设备上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建立学生工作的信心,消除其恐惧感。

2.3.3 计算机与自动化

与以前电机员职责相比,增加了计算机局域网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室的电脑进行组网练习操作。在实践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设备,知道其操作方法,并进行操作练习。

2.3.4 通信与导航设备维护

因为设备的集成度很高,这部分内容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考试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都是很经典的设备,如安许茨4型罗经等,但是这些设备在目前的实船上已经很少使用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应对海事局相关的考试,更要让学生认识到目前的最新技术发展。

3 结语

船舶电子电气员是stcw马尼拉修正案中首次增设的岗位,其设置的意义是国际海事组织已经认识到了电子技术对航海技术发展的重要推进意义,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实施电子航海战略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在本科教育中开展船舶电子员的履约教育培训,对我校借机发展船舶电子电气教育事业,推进航海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改善我国海船船员的知识结构,提升我国海船船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40

本文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对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了模式如何形成的,最后探讨了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实意义。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校企结合培养模式是学校与合作企业针对企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的方面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环境及其教育资源,有计划地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人才培养方法,迎合了市场需求,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实用的培养平台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电商实训平台远无法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正常教学需求,学生在开展仿真性实训和模拟实践性实训过程中,虽然从实训内容上达到了深化专业技能学习的要求,但由于与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环境存在脱节,他们往往忽视了现实中存在的外界干扰因素和突发性因素,实训效果过于理想化,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校方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义乌知名的跨境电商培训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学生实训平台,一方面公司通过选派业务骨干指导学生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工作,另一方面学校选派优秀学生入驻企业实习。构建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不仅能保证学生实训环境的真实性,还能确保学生实训作业的保质保量完成,进而增强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2.2缺少能用的指导教师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学、语言学和现代物流学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新兴的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对广大电子商务教师而言并不陌生,但由于自身的语言水平受限,无法对这类平台进行深入研究。校方可利用小语种师资对学生开展基于小语种教学的跨境电商指导,在开展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分工合作,不但要完成有关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实训指导、学生管理等,这就必然对指导老师提出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高校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大多局限于理论教学,而且缺乏一定的语言基础,能精通小语种者少之又少,将小语种教学和跨境电子商务教学融合更是罕见。

2.3缺少适用的培训教材

国内有关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教材可谓汗牛充栋,但这些教材大多中文编写,理论性较强,针对客户国家的语言介绍、人文概况、风土人情、国家习俗的普及等这些方面的内容较少涉猎。校方结合义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出口国家的实际情况及电商市场内热门小语种国家的国家概况,编写适合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使用手册,以满足跨境电商市场对小语种的迫切之需。

3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形成

3.1市场需求

随着英语系跨境电商业务的逐渐饱和,小语种市场现已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新“蓝海”。俄罗斯、巴西、乌克兰、阿根廷等新兴市场迅速崛起,新兴市场有大量不具备英语能力的新买家。以巴西市场为例,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巴西现已成为跨境电商最有价值的目标市场之一。基于此,校方积极开展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工作尤显紧迫,不仅要开设各类小语种课程以满足学生在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方面的语言需求,还应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改革,以期培养适应义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小语种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3.2创业基础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下简称“校方”)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开辟出一条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之路。其中,该校外语外贸学院以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国际商务等专业为依托,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从事国际电子商务实践和创业,本着“校企合作、以需定学”的原则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敦煌网、速卖通、ebay等知名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设敦煌班、速卖通班、ebay班。并于2013年正式组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班”。经过三年磨砺,该班学生全部通过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认证审核,拿到了创业证,60%的同学开创了自己的公司,平均收入过万元。学生们在“创中学、学中创”,不仅掌握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养成了优秀企业家的品质,为学校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企业支持

校方已和?x乌盈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协议,校内设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并获得该企业的大力支持。公司已选派多批优秀师资指导学生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工作,主要以定期举办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及应用的前沿动态,熟悉跨国电商平台的商业运作模式,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创业及就业竞争力。

3.4学校鼓励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鼓励和支持各专业根据专业建设情况开展校企合作,尝试各类教学改革和创新,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义乌工商学院已陆续出台了如《关于鼓励与扶持在校学生创业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文件,并在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开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开展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首先,助力义乌打造成全球跨境电商集聚化中心。我校作为目前义乌市唯一高校,不仅在教学上紧紧围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的教学宗旨,而且还不断加快教改步伐、培养满足企业之需的适用人才。由此,开展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必将助推义乌打造成全球跨境电商集聚化中心。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作任务;课程项目;技术情境;教学导航

作者简介:陈丽茹(1962-),女,辽宁开原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刘莲秋(1964-),女,辽宁盖州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93-02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行业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政策鼓舞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目标。这类人才主要是在不同行业、企业的工作和生产过程中负责管理、监督、检测、分析、技术服务等几项工作。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进行较大规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要求高职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解决工作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工作。

“电子技术”分为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两大部分,在教学中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着手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根本、以工作方向为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把完整的工作过程及其操作要求作为课程内容。当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运用项目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时,这一工作过程实际上就成了完成具体项目的自始至终的步骤。通过课程分析和知识、能力、素质分析,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课程项目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掌握课程技术原理及应用方面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培养应对复杂技术情境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典型电子电路制作的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多模块应用为切入点,引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应用电路的制作过程中开发创新思维,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一、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导航

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对仿真信号进行处理的模拟电路的学科。它以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为关键电子器件,包括功率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等研究方向。

理论知识:基本半导体知识、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

技能训练: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量、放大电路性能分析、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基本应用。

1.模块1:半导体器件

(1)知识重点: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外部特性;晶体三极管外部特性。(2)知识难点:半导体pn结。(3)教学方式:从半导体pn结入手,简单介绍半导体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半导体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二极管与三极管的简易测试。

2.模块2:放大电路

(1)知识重点: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放大电路的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极间耦合;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能的影响。(2)知识难点:放大电路的分析;放大电路的负反馈。(3)教学方式:从基本放大电路入手,介绍放大电路的静态与动态分析、多级放大、电路反馈;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放大器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动态参数测试。

3.模块3:集成运算放大器

(1)知识重点:集成运放的结构和特点;基本运算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电路。(2)知识难点: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电路。(3)教学方式:从理论集成运放条件入手,掌握各基本运算电路和电压比较器的功能;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集成运放的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4.模块4:直流稳压电源

(1)知识重点:整流与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开关电源。(2)知识难点:开关电源。(3)教学方式:从二极管整流特性、电容器充放电入手,讲解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源重点讲授集成稳压电路和开关电源。(4)技能要求: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二、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导航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研究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逻辑门电路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集成芯片各脚功能。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用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的优势也更加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电路在信号处理上的强大功能,可以先将模拟信号按比例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送到数字电路进行处理,最后再将处理结果根据需要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输出。

理论知识:集成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应用。

技能训练:组合逻辑电路应用、时序逻辑电路应用、逻辑电路限定符号识图。

1.模块1:数字电路基础

(1)知识重点:数字脉冲信号;二进制与8421bcd码;基本函数与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2)知识难点: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3)教学方式:从二进制与逻辑函数基本规则入手,学习逻辑运算规则、逻辑函数化简与变换。(4)技能要求: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

2.模块2:组合逻辑电路

(1)知识重点:基本逻辑符号及意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基本特性;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2)知识难点:基本逻辑符号及意义;组合逻辑电路。(3)教学方式:从基本原理与逻辑符号读解入手,重点介绍电路的逻辑功能与外部特性。(4)技能要求:基本逻辑符号读图;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3.模块3:触发器

(1)知识重点: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器限定符号及其意义。(2)知识难点:触发器之间的转换关系。(3)教学方式:借助限定符号意义读解,帮助理解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与控制方式;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电路的外特性。(4)技能要求: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4.模块4:时序逻辑电路

(1)知识重点: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时序逻辑电路的限定符号及其意义;寄存器;集成计数器应用。(2)知识难点:集成计数器应用;限定符号及其意义。(3)教学方式:从触发器入手,由d触发器构成寄存器;由t和t触发器分别构成同步和异步二进制计数器。借助限定符号的意义来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结合实践教学,重点掌握电路的外特性。(4)技能要求:常用的相关集成电路的应用。

5.模块5: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

(1)知识重点:555定时器;多谐振荡器与单稳态电路;施密特触发器;石英晶体振荡器。(2)知识难点:555定时器;多谐振荡器。(3)教学方式:以555定时器为重点,介绍多谐振荡器、单稳态电路和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重点掌握电路的外特性。石英晶体振荡器从阻抗频率特性入手。(4)技能要求:常用的相关电路的应用入手。

三、电路组装、测量与调试教学导航

电子电路组装、测量与调试在电子工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电子产品都是由设计焊接组装调试形成的,焊接是保证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最基本环节,调试是保证电子产品正常工作的最关键环节。

理论知识:常用电子仪表、电路的装配、调试与测量知识。

技能训练: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常用电路元件与数字集成电路测量、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1.模块1:常用电子仪器知识重点

(1)知识重点:双踪示波器;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毫伏表;信号发生器;集成电路测试仪。(2)知识难点:双踪示波器;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3)教学方式:重点讲授电子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4)技能要求: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半导体特性测量。

2.模块2: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简易测量

(1)知识重点:电子无源元器件;电子有源元器件;表面安装元器件。(2)知识难点:表面安装元器件。(3)教学方式:重点讲授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方法。(4)技能要求:元器件的识别与选用方法、常用数字集成电路测试。

3.模块3:电路的装配、调试与测量

(1)知识重点:装配、焊接工艺;电路测试与测量。(2)知识难点:电路测试。(3)教学方式:介绍电路装配工艺,分析电路测试与测量基本方法,结合实训进行教学。(4)技能要求:电路装配、测试与测量。

四、电子电路仿真教学导航

电路仿真技术是近十年来在电子技术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强大功能,在电路模型上进行电路的性能分析和模拟实验,从而得到准确的结果,然后再付诸生产,极大地减少了实验周期和试制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受到了电子生产厂家的一致欢迎。现在,电子仿真技术已成为电子工业领域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因此为了确保电路设计的成功,消除代价昂贵并且存在潜在危险的设计缺陷,就必须在设计流程的每个阶段进行周密地计划与评价。电路仿真给出了一个成本低、效率高的方法,能够在进入更为昂贵费时的原型开发阶段之前,找出问题所在。

理论知识:ewb与multisim平台基本知识,multisim在电子仿真实验中的应用。

技能训练:模拟电路电子仿真和数字电路电子仿真。

模块:电子电路仿真。

(1)知识重点:multisim平台的使用;multisim在电子仿真实验中的应用。(2)知识难点:multisim软件的使用。(3)教学方式:从电子实验实例入手,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在学会使用的基础上,结合电子知识,完成电子实验的仿真。(4)技能要求:用multisim进行电子仿真的方法。

五、综合实训项目――有源多媒体音箱的设计与制作

1.知识要求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思路;掌握电子产品综合设计的基本思路。

2.技能要求

能进行电子电路的综合制作调试;能有条理地撰写设计说明书;能对设计项目进行总结展示。

3.教学任务

通过有源多媒体音箱的设计、制作及测试,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学会元器件的特性测试和电路组装、测试,熟悉电子产品组装的工艺要求及生产过程。

4.教学活动设计

(1)通过让学生利用图书馆、上网等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对有源多媒体音箱进行设计,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2)在校内生产线的工作岗位上,根据所设计电路选择元器件,进行元器件的性能、参数测试。规划电路板,进行元器件的布局和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完成各部分电路的焊接、组装,对已经组装的电子产品进行参数测试及调试,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3)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及产品说明书。

5.相关知识

(1)理论知识。元器件的识别、测试方法;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的布局;焊接工艺、电路调试方法;产品说明书的撰写。

(2)实践知识。元器件的选择、测试;印制电路板的规划和制作;元器件的焊接、组装;电路的调试及参数测试;实践测试报告的编写。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因此应将该课程实训的内容和电子元器件及电路的研发实验、生产流程与企业结合到一起,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以一个普通职业人的身份,真正达到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

[2]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

篇6

论文摘要: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前提是电子政务培训,有效及时地开展电子政务培训,是确保电子政务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工作之一。各地都在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培训,但是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前提是电子政务培训,有效及时地开展电子政务培训,是确保电子政务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电子商务资料库!1;5 *96*)15%)"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

篇7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乡村医生;电子健康档案;知信行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27

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居民的健康档案工作,尤其是电子化的健康档案将是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趋势,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被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崇义县是江西省第一个在农村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示范县,其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为98%。但经济欠发达的崇义县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经济、文化上的优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电子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却步履维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子健康档案未发挥本来所具有的作用,违背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初衷。为此,在崇义县开展了本次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知信行情况调查,以发现问题和明确今后农村电子健康档案的工作方向,为探讨促进欠发达地区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的适宜模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2012年12月随机抽取的崇义县18个乡镇的基层医务人员,共200名。

1.2调查方法 采用课题组自制的并经过专家评估的《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知信行”情况调查问卷》,分两批进行集中问卷调查,每一批100人。调查内容为: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执业资格),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知信行情况。采用问卷现场考核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计算正确率。现场收集调查问卷,对发现有问题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及时返回修改完善。本次调查实发问卷200份,实收200份,回收率和合格率均为100.0%。

1.3质量控制 调查员为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4名研究生,具有丰富的现场调查经验,经统一培训合格后担任本次调查工作;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修改;由崇义县卫生局的工作人员陪同此次调查,提高被调查对象的依从性;数据采用双人双录入方式录入数据库并进行逻辑纠错,确保数据万无一失。

1.4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录入spss 13.0统计软件,所得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性别之间各指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乡村医生人口学特征 200名乡村医生年龄为20-71岁,平均年龄为(37±11)岁。执业资格以乡乡村医生生为主(占57.5%),执业资格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仅占22.0%。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技校为主(占68.5%),本科及以上仅4人(占2.0%),没有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见表1。

2.2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考核情况 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考核的正确率均在50.0%以上。其中对“电子健康档案中需要登记随访的慢性病”的准确率最高,为93.0%;对“电子健康档案查询支持的方式”的准确率最低,为57.5%。各指标男女乡村医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知情况 77.5%的乡村医生认为居民个人健康信息应使用电子健康档案记录;73.5%认为电子健康档案很重要,但只有10.0%能熟练使用电子健康档案;6.0%的乡村医生清楚电子健康档案应该记录哪些信息。在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与电子病历有无差异及应该记录的信息等指标上,男、女乡村医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便利性认识情况 60.0%以上乡村医生都明确意识到电子健康档案能给工作带来便利,其中84.5%认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62.5%认为提高了卫生管理的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水平。男、女乡村医生在电子健康档案能增加保健意识和提高宏观调控决策水平的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动机情况 70.5%的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机为“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以应付检查”,42.0%的动机为迫于形势要求,“其他人都在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工作,自己不开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各指标男女乡村医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乡村医生电子健康档案使用技能考核情况 少于70.0%的乡村医生能够正确掌握电子健康档案的各项操作,乡村医生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技能普遍不够理想。慢性病随访流程的正确率最高,为65.0%;能熟练掌握重复档案处理方式的只有15.0%,男、女乡村医生在这两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掌握尚可,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崇义县从2009年开始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来,县卫生局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重点建设,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以宣传培训、定期督促检查等形式,不断加深了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电子健康档案软件开发公司长期派人驻守在崇义县,负责电子健康档案的日常维护和宣教工作,一方面紧跟国家政策要求不断为电子健康档案进行技术升级和内容完善,另一方面着重解决乡村医生在日常使用电子健康档案中碰到的问题,加大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宣传普及力度。同时近些年来有多个关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项目落户崇义县,通过项目带动了乡村医生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工作,使乡村医生在参与项目的实施中得到不断的提升,成为了项目的最终受益者之一。所以经过近3年的建设,在政府主导、乡村医生参与、软件工程师协助、项目强化的作用下,乡乡村医生生对电子健康档案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逐渐加深了对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重要性的认识。其表现在崇义县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基础知识考核的总正确率为77.5%(男性为76.4%,女性为81.4%),部分指标的正确率甚至高达93.0%,为促进和推广乡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档案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调查中有35.0%的乡村医生在40岁及以上,57.5%是经过短期医学培训就上岗的乡村医生,限于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制约,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部分乡村医生对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是很理想。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将改变传统的社区卫生工作流程及模式,需要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及信息技术人员携手合作。电子健康档案正式建立并投入使用后,使用者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工作方法及工作流程,并及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知识。因此,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培训,通过各种积极措施加大电子健康档案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综合素质较低的重点人群,提供必要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这对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篇8

【关键词】电子银行 发展策略

一、电子银行含义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的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

二、现今银行电子化现状

(一)传统支付手段存在的依赖

很多人对传统支付手段存在依赖,对电子银行存在误区,对交易安全信心不足,存在抵触情绪。但是传统的银行业务是吸取存款,信贷业务汇款、结算等业务,不仅业务量庞大,接触面广泛,而且主要集中在柜台交易。所以,摆脱对传统手段的依赖,通过数据通信的建立,通过电子银行的便利,可以获得对金融服务全方位的提升。

(二)电子银行使用效果不理想

电子银行是凭借高科技的手段为客户提供可靠的银行自助服务。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已经慢慢普及,但也仅仅处于初级阶段,通过银行联机柜员系统的建立,为银行开发电子自助银行业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但目前的使用效果来看,不是非常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金融信息增值服务

银行办理客户的日常服务,并提供给客户金融服务以及新的自助银行服务,电子化银行还能为顾客信息技术提供方便,从金融交易数据中提取先相关有用的信息,将信息转化成知识,向各类客户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和增值服务。例如,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信用信贷业务,信息咨询等业务,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一项竞争优势。

(四)网上银行服务的开展

一般我们通过利用internet及相关技术来处理银行业务,并通过新型的网上支付形式,来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客户与客户之间的实时连接,客户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开户、注销、查询、转账、投资理财等业务。通过电子银行的便利,实现客户的前方为银行业务服务。

三、发展电子银行的主要意义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电子银行的意义,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彰显其竞争优势和价值,才能得到客户的广泛支持与认可,在未来的电子银行发展中,才能不间断、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监管机构,在调整货币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对我国在国际市场冲击的条件下,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四、发展我国电子银行业务面临的阻碍

(一)宣传力度不够,客户认知度不高

造成目前的市场中,广大客户认知度低,客户认购热情不高。作为一种新兴产品,不仅要能够贴近顾客,还要能够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深入人心。任何一种产品,只要能够有针对性推广,运用良好的技术平台,做好宣传,产品使用更加人性化,得到广大的推广不是一件难事。但就是因为很多产品技术很难推广,顾客始终难以把握,导致一些低端、或零散用户不愿意去接受此类业务,所以很难再大众和群体中得到广泛使用。

(二)对于传统金融形式的依赖

社会不断进步,银行的交易形式也多种多样。由过去的现金和支票的传统模式,已经向电子银行的转账形式迈进。过去,太多的对银行人工托管的依赖,随着金融历史的变革,和金融形式的改变,人们会慢慢适应电子银行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毕竟从实物货币到纸币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所以当一种新的模式来临。人们也需要面对一个过渡阶段,才能适应从纸币到电子货币这种改变。

(三)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大部分对于电子银行的培训工作,仅限于搞搞培训,了解业务知识。而且培训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参与培训的人员所占比例非常有限,并且对于培训形式,过分单一,培训知识也缺乏全面和立体的介绍,很难再一定程度上达到学员的共鸣,实际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的使用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掌握,仅限于部分员工熟于技术,所以对于培训机制要求比较急切。

(四)呼吁健全的法律法规维护

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新兴的服务项目,与目前国内所配套的法律尚没有形成良好体系,很多的法律法规对于电子银行服务业务没有具体的文书规定,很多不法行为都游离在法律法规的边缘,所以,造成众多的客户的权利与义务都没有具体明确,也造成很多行业内部的风险,所以电子银行要健康的发展,呼吁有健全的法律为其保驾护航,尽可量避免违规现象的出现。

五、对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力度宣传,组建专业营销队伍

扩大电子银行的影响,就必须在银行内部营造强调电子银行重要性的氛围。才能够企业内部下手,建立起一支电子银行的专业队伍,依据产品特点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进行细分市场,确定目标人群,进行市场定位,并依此推出适合本企业的营销策略。作为电子银行的营销重点,利用产品技术优势、和其独有的市场形象,抓住客户特点,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战略。

(二)建立电子银行法律法规保障系统

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规范和有序的成长环境,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保证。确保电子银行的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寻。除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外,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各商业银行也要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对银行员工进行业务培训

通过总结国内外开发电子银行系统的经验表明,在电子化银行的今天,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包括既懂得c&c和it,又掌握银行专业业务的人才,只有此类的人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开发出一个好的应用性强的电子银行系统。尤其是目前,金融快速发展初期,特别缺乏这种既懂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又懂银行专业的高尖端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加大力度对这种人才的培养,为电子银行业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四)重视安全防范,加强保障工作

如果提到电子银行的核心,那么,毋庸置疑,是安全性。银行数据的安全,直接关系到银行资金的安全,尤其是目前银行都集中于网络化、集中化的处理,以程序复杂的网上支付为主。所以,加大银行的安全性,仅靠我国立法约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目前银行网络安全性的开发与研究,拓展技术,以保障电子银行的安全。我们通过努力,不断采用新的安全保障技术,来维护网络银行的信息安全和操作稳定,营造一个我们能够信赖的网络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卓其.电子银行,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9

    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前提是电子政务培训,有效及时地开展电子政务培训,是确保电子政务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工作之一。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重视

    由于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出现的涉及多学科的新事物,一些地方的教育培训单位,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还没有专门的电子政务研究培训机构,而是把电子政务培训任务挂靠在现有部门,如管理教研部、计算机教研部等。由于机构的缺位或不到位,不能有专门人员研究、策划电子政务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细则,使电子政务培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现有教研部门工作职责、职权范围所限,教学人员与当地政府信息化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直接往来,教学单位对于当地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前沿性政策及技术问题等缺乏有效、及时的了解沟通,信息不灵。因此,各省、市级电子政务教学培训主管单位组建相应的专门机构,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技术前沿课题,适当参与相关的科研及建设实施实践,对于提高培训质量、效益以及有效组织各级扩散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培训工作给予了重视,各地大都完善、建立了电子政务培训硬件设施,如设备完善的计算机房和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等,为电子政务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电子政务教学主管单位应加强和完善培训单位的机构建设,从机构设置上为电子政务培训提供保障,以便有专门培训机构承担各省、市级电子政务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了解并根据当地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技术条件进行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课程的设计、扩散培训的指导;参与科研和技术攻关,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协调培训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实施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关系等。

    二、首先要加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

    电子政务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政务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由于电子政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电子政务培训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多学科综合知识以及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相关政策、技术,但是目前现有师资队伍尚不足以胜任电子政务培训教学需要。一方面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单一,很难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加以概括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电子政务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把握不足,对建设的宏观规划和具体步骤了解不够,在教学和技术上均无经验可言。依现有师资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效性。要使教师尽快掌握电子政务学科理论以及培训必备知识,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培训,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权威性培训大多针对较高层次和级别的领导干部,尚未扩展到师资培训。而对于地方广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来说,则主要依靠地方培训教师进行。因此各地必须抓紧电子政务师资培训,并将培训与资格确认统一协调起来,参与电子政务扩散培训的教师应当首先取得电子政务培训教师资格,师资资格培训是各地电子政务培训的当务之急。

    三、电子政务培训必须标准化、规范化

    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范有赖于电子政务培训的标准化。目前电子政务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培训机构的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当前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些地方尚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有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从内容和形式上应区别于普通公务员培训,课程设置应有区别。随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领导干部将担负起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工作,他们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的决策者,对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应侧重在电子政务理念以及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与管理上,通过培训使广大干部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明确责任,理清建设思路,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干部还应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评估和鉴别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电子政务的新的应用发展和实践效果,以便辨识新技术给政府现代化带来的新的机会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适应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而对于普通公务员则应把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办公能力培训上,主要培训桌面系统应用、oa办公自动化应用、网络平台应用等操作技能。目前,一些地方培训课程的设置不够理想,比如,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与普通公务员的培训选用同样的教材;将大部分学时分配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将电子政务培训仅作为一种烘托。这显然偏离了国家培训要求和实际需要,如此往复将会形成以计算机培训代替电子政务培训的局面,达不到应有效果,影响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其次,由于培训师资紧缺、实验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培训课程受到影响,比如,培训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因人(教师)设课问题。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一般按照现有教师可以胜任的课程(如计算机课程等)安排。在进行电子政务培训实验环节的设计上,由于目前没有电子政务模拟系统,所以培训的实验环节只好安排为计算机基本操作: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等,使电子政务的培训变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第三,目前的电子政务培训尚未实现与全国统一考试同步实施,因此电子政务培训,从内容、标准和效果上不能得以确认。

    四、重视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的统一性

    教学——科研——建设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三者在电子政务实践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科研这个中间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建设实践联系在一起。电子政务培训与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密切相关。一方面,电子政务培训为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也将促进电子政务人才培训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办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施工作。参与科研攻关、了解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进程对于培训师资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培训师资不参与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就像医学院的教师不临床一样,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可以搞好电子政务培训呢?因此,为深入了解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建设规划、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和框架体系等,各省、市电子政务培训主管单位的师资应积极参与本地区电子政务的科研和建设实践,以便更加贴近实际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编写比较权威、实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使培训更好地配合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实际需要,确保电子政务培训的有效性,为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五、利用模拟环境提高电子政务培训质量和效果

    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业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同时电子政务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电子政务的培训应该在一个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环境的主要意义有两个:

    第一个,这个模拟环境可以开发为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基本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基础信息建设尚未完成,机构调整问题、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电子政务安全数字鸿沟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还无法做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人们无法看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形态,从而对电子政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的认识。但是电子政务在模拟环境的建立中可以屏蔽许多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比如:基础信息平台尚未建成,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机构改革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建立虚拟的基础信息环境(如政府信息平台,即:电子支付、电子纪录、电子文件以及电子签名;国家基础信息系统:如人口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这个模拟环境的建立可以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最成熟的电子政务技术、最完善的电子政务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培训者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电子政务成熟阶段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等。政府角色及与公众关系的改变;政府管理的有限虚拟和虚实并举的新型态;信息时代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最终了解成熟的电子政务的整体模式、实施过程,掌握电子政务这门新兴学科。

    第二,模拟环境可以对电子政务中一些典型应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解,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不同业务流程和角色(政府、企业、公众)进行设计,使培训者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从而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电子政务流程的模拟操作和电子政务运行的模拟化组织和管理,掌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实际操作。

篇10

system settings of occupational skill standards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and projects

――talk of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supporting job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s of teaching in the formation and project

liu gaoshan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changsha aeronaut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24)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national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 status, combining our current context of rapidly changing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lack of pre-post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s, and improved initiative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dustry, for example, to develop a professional career to lead the education and can adapt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 in real job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s, re-set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projec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standards, so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ograms to target the actual job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improved teaching.

key words national occupational skill standards; job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1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发展历程与现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于 2011年9月将原有的标准汇编作了扩展。颁布的这套标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套具有整体性、等级性、规范性、适应性及可操作性的标准,与过去的工人熟练程度等级的考核标准有着明显的进步。表现在有具体性,可量化性及可检验性三个方面,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以工作年限为晋升标准的简单考核方式,为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的推进作了铺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企业不断壮大,对外的交流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这些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合资企业的大量涌现,跨国公司的形成与运作,都不可避免地吸收并采用了世界先进的人力资源及技能管理模式。2011年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在最近几年的企业生产与培训鉴定中出现了与生产管理不相适用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2001年到2011年各职业(工种)所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深受时代的局限。之后的几年,一些新兴的行业没有涉及,一些传统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所需的新技能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使标准滞后行业的发展,行业只得自行起草行业内部的标准。

(2)制定与颁布的主体单位是代表政府意识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企业与教育部门排除在外,使这些标准既脱离行业企业,又无法引领和指导职业教育的深入和发展。

(3)主要意图是实行证书制度,为就业准入制度作准备。没有顾及证书的含金量,更没有能力考虑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实体服务,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结合。结果成了一种形式,一种获取局部利益的资源,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假象,制造了困惑。

(4)无法与市场与行业企业捆绑在一起,共同成长。标准制定之后,没有与变化的市场及市场下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市场下的企业是不断发展的,而制定的标准是相对静止的、稳定的,势必会慢慢脱离,到最后各自独立,各行其事。

(5)没有用来指导职业教育的纵深发展,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也只是政府行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渐行渐远,学生持有的技能资格证,工厂是很难认可的,有些证书的含金量也是除了收取的费用,啥也没有。很多鉴定是一纸试卷包揽,没有实情实景的生产过程。还有一些学校就干脆命名为某某技师学院,在学院里学几年专业文化课,搞几次简单的实训,就可以通过技师鉴定,等等情形说明当前的标准还存在不适合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实际因素,导致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不尽如人意。

(6)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在行业内没有足够的权威性,无法约束行业企业,更难以对高等职业教育及培训起到好的指导作用。导致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需要的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更没有系统的有章可循的衔接,也就是没有统一的具有引领意义的国家级的职业技能行业标准。

2 机构配置与功能转变

学习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的国家职业技能管理机制与职业教育的模式,思考我们国家层面的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和检验,个人认为必须要有行业协会与企业直接参与,并作如下的一些改革:

(1)必须要从立法的高度,确定参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部门、管理部门、监督机构、审核机构,务必要树立和捍卫其高度的权威性,并对这些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予以界定。

(2)必须要从科学的角度,指定具备代表意义的大中型企业,各行业协会的专家及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尽量使标准的内涵合情合理,便于各方接受,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益的修改,能够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3)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通过职业技能标准体系把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很好地联系起来。岗位职业技能标准来自行业企业的真实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学项目根据这样的标准来设置,教学项目通过密切关联的教学单元来分解。如果把教学科研的重点放在岗位技能标准的制定,教学项目及教学单元的开发上来的话,这样的教学模式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融合,产学研一体化。

要使这个标准能够客观地表达目前各行业企业对工人岗位职业能力的真实需求,同时这个被各方认定的标准,必须要成为各职业教育瞄准的标靶,直接指导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的设置,并综合配套,把职业教育的细节做得更为丰满。单纯的政府行为,很容易改变初衷,变为摆设或应付,变为获取利益的资源,从而破坏了职业技能标准的原始意义。把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牌子挂到各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只是为了收取一笔费用,发个技能资格和等级证,考试时来看一下,主要的培训及组织鉴定工作交给各学院的某个部门,连办事员有什么样的资质也无需审查,这样的职业技能鉴定,不但不能达到本身颁布的技能标准,更不用说适应社会需要,达到行业要求。因此标准的制订必须全面科学,鉴定的环节必须公正、真实,对政府对、人民对、企业对职、业学院、对技能掌握者多方负责,不可敷衍。更不可以收取过高的费用,收了高于操作成本的费用,鉴定就会失去把关的意义。只要参与制定职业技能标准的部门合理支配资源,设立的条目科学,鉴定环节把关到位,这样的标准体系才可以服务于行业企业,为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的管理,对指导职业教育及培训起到航标的作用。

3 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与职业技能教学课程及项目的对应设置

岗位职业技能标准是联系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桥梁,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就是依据这个标准,培养适合于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的项目设置要以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的形成为目的。理清了这个关系,职业教育就有了支点与抓手。技能标准指导下的教学项目才会接近岗位的需要,以技能标准为标靶的教学模式才是形成岗位职业技能的根本。要加强二者的联系,确立职业技能标准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指导性地位,同时也要多方合力,把标准制定得完整科学,符合教育实际情况的需要。这种从需要到标准再到教学项目到教学单元的倒推关系,可以在具体的行业与职业教育的具体专业中得到直观的解说。

4 电子技术应用行业岗位专业技能标准与综合技能标准的初步设想

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与电子技术有直接关系的职业(工种)有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声器材制造工,集成电路测试员,无线电调试工,电子元器件检验员等等三十个,每个职业都有初中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等级之间的晋升,除了知识技能的要求有差别之外就是工作年限的不同,技能标准也没有切中要点,除了一些最基本的从业要求外,高一级的技能要求比较笼统,涉及的技能不广泛,梯度与行业的要求存在差距,且不便考核与检验,制约了标准的推广范围。

这些年电子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并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周边的相关行业,例如机械,物流,医疗,农林鱼牧,化工,汽车制造等等,职业技能相互交织,制定起来相对复杂。但只要对电子技术应用这一基本的从业要求,技能要素掌握好,再加上一些相关的综合技能,结构复杂的岗位职业技能也可以整理出标准来。

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与教学项目的对应设置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没有照搬照抄的模式,每一条标准都必须来自实际的岗位或岗位群,对此必须作出比较专业化的研究,全盘考虑,使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更加科学,更加靠近实际需要。制定这些标准需要做如下工作:

4.1 深入电子行业的一些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选择电子行业的相关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时,要注意该企业在电子行业中的典型性、层次性和代表性。例如选择一家生产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企业,一家生产印制电路板为主的企业,一家生产电子整机设备为主的企业,还有以生产电子智能控制器件为主的与其它行业配套的高科技企业作为研究的主体,分析该行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2 分析该行业中岗位及岗位群的分布规律

从原材料的采购,筛选,抽检到仓储;从原材料的分发,预加工,成型到安装,焊接;从对线路板的清理,检验,到调试组装;从总装,总调试,总检测到包装入库;从物流,销售到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从产品研发,市场预测,生产及工艺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到下一轮的新产品开发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岗位来支撑,这些岗位群的分布就是为了产品的顺利出厂,站在这些岗位群里的工人就是具备了某些专业技能的,以这种能胜任工作的技能水平为标准,来衡量整个行业的要求,来指导职业教育的教学项目的设置。

4.3 根据这些带有共性的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设计职业能力标准

结合目前招聘单位的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可以将这个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分成这样几个模块。

模块一: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验证与应用能力;

模块二:电子技术知识与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

模块三:电子元器件的筛选及电路的测量与调试能力;

模块四:电子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能力;

模块五:电子产品的初步开发与设计能力;

模块六:电子技术与其它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为岗位群的分布与产业方向密切相关,现代产业分工细腻,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不可一概而论,因此针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要尽可能周密,并且还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迁徙和加强。以上提供的几个能力标准模块还要在考察研究中完善,在实际教学中调整与改进。

4.4 完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模块

除了专业技能有培养目标之外综合能力也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其中应该包括职业道德水平,做人做事的原则,对外交往的能力,自学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果断处理事件的能力,专业知识的迁徙与活用的能力……这些要求也是其它专业所必需的。

4.5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标准的动态策略

经济实体中岗位及岗位群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技能标准也会要跟随这种发展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专业技能教学与实际岗位群之间的动态对应。例如在印刷电路板制造企业,早些年大多数企业生产单面板,双面板,后来又被多层板取代,如果这时候还是只能培养学生做单面板或双面板,学生上岗后就会发觉我们的教育滞后了,他们还得重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能。所以说教育必须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快速的调整。如果说本科教育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那么高职教育就应该是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推广的阵地。技能标准随着岗位要求发生变化,高职教学的课程设置也要随着技能标准的发展步伐作出相应的变更。

5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根据岗位职业技能标准设置教学课程及项目

现代教学手段虽然多种多样,但技能训练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内容也不丰满。我们根据电子技术应用行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岗位职业技能的未来标准,来思考如何实现高职教学项目的设置,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需要。

关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验证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理论课程与实验项目,如《电工技术》,基本工具的使用或万用表等简单的电子产品的组装。大体的框架设置好了,技能培养的目标也明确了,单元课程可以由师生自行设计,自由发挥,只要符合技能培养的要求就可以了。

关于电子技术知识与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开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结合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组成原理,完成简单电子线路的实物制作,单一功能的独立实现等组件装置制作。如放大电路,谐振电路,灯光控制电路等。

关于电子元器件的筛选及电路的测量与调试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开设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元器件的测量与筛选,印制电路版的制作,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式等课程,为达到这一能力标准需要开设有分量的实训项目。例如电视广播发射接收技术,有线网络传输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电子仿真技术等。还可以开展调频收音机的组装,调频发射机的组装,组成无线对讲机,无线话筒,小型无线发射电台等。

关于电子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经常与企业行业保持联系,与科研机构保持沟通,组织学生到技术先进工艺更新快的工厂企业去参观实习,感受新技术新工艺的魅力。一旦有新技术新工艺面世,就要毫不犹豫去学习去领悟并学会传播与推广,去刷新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增设新的教学内容。例如电视技术的更新,手机制造的快速换代,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明显滞后于行业,大部分的岗前培训都是企业内部承担了。

关于电子产品的初步开发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开设“proteus电子电路设计及仿真”, 这门课程集成了原理图设计、程序编写联调、pcb出板等众多功能于一身,能为电子产品的初步开发提供一个比较方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该系统中各部分知识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设置、模拟电子应用、数字电子应用、单片机、可编程应用及pcb布板等技能,设计制造出有成熟原理的电子产品来。还可以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实际中,根据方便生产生活实际的需要,寻找一些贴近现实的需求功能,通过查阅互联网,纸质图文书籍,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或者找有关方面的能手专家指导,运用所学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将功能需求转化为能实现这些功能的产品,这就是产品开发和初级设计的启蒙,为有潜力的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科研之路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