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与管理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3-20 17:54:35

医药经济与管理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1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 药事管理 医院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医院医疗费用偏高已成为当今人们最为关注和政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费过度增长无疑成为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近一二十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应用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评价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或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间的相对经济学效果,以及对比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开展pe这项工作,应该认识到,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势下,pe原理在医院管理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运用pe研究指导临床用药,对提高医院在今后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起积极的作用。

一、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

在医院管理者和药学人员的传统思维中,药品的研制、开发和使用首先考虑的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其经济性则较少顾及,但在医疗费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观点。比如,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引入pe的概念可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药物的总费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种规模的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尽管有所下降,但绝对数仍呈上升趋势。过去由于我国的卫生补偿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以药养医的现象,有些医院甚至把药品收入作为临床科室的经济任务指标,造成了不合理用药。同时,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临床医生拿药品“回扣”以及所谓的科研协作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其结果是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pe原理制订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的,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也就是说用比较少的费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在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作用,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学化。天津市南开医院运用pe指导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根据成本-效果分析,筛选出适合各种不同高血压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减轻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起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pe原理对3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方案进行决策树分析,也得到了最佳治疗方案。

另外,对于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这样即可节约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2、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以前,由于缺少客观性控制规范(如本院的基本用药范围),许多医院的药品应用都存在盲目性,药品布局随意性大。医院在进货时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利润而忽视了药物治疗的成本;贵重药,大处方不合理地运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的同时医院还要负担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要制定科学的规定,依据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将pe引入到医院药事管理中后,可以使这种盲目性、随意性改变,帮助医院建立适合本院的客观性控制规范,从而大大提高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

二、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医院药事管理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采购与供应职能。受计划经济思想意识的影响,存在着“管、产、供、购的四平八稳、旱涝保收、唯我独尊”的思想,形成只重采购、供应、调配,而轻实际效益、整体效益、科研协作、临床药学,这种“半市场”的模式,不能适应医药改革的市场竞争机制,更无法适应入世后医药行业调整的冲击和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自由创收、靠医嘱与处方强行推销药品的日子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医院药事的被动型管理及“供应保障型”的高价格、高风险等状况都将改变。医院高投入-医疗高成本-病人高费用-医院高收益-增长速度快的这条表面闪光实际扭曲的链条被打破了。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医药费用的支付将由公共支付为主向公共支付与个人支付和社会保险公司支付的共同支付模式转变,人们的医药支付费用意识将得到增强,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又使得医院必须在价格竞争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因此,如何真正做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策略之一,医院管理者和药剂人员不仅要有药品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有药品费用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使用成本-效果较好的药物,并将其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促使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遴选到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与此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也规范了医生的用药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的发生率。同时结合药物经济学原理,药事委员会对价格昂贵、疗效一般、副作用大的药品,实行淘汰制;对疗效确切、价廉、副作用较小的药品,优先鼓励使用;为实行医院处方管理,处方点评、药效评价等提供了依据,防止大处方、滥用药等,进一步规范了药品采购、使用的行为准则。

三、将药物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医院药事管理时的局限性和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药物经济评价已被广泛地开展和运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疗效问题

在研究设计中选择不同的病人,或不同的疗效标准都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所以首先要对各种不同的病症制订一个科学的疗效标准,然后在科学辨证的同时要按照药物经济学的原理施与适合的救治方法。

2、数据可靠性

由于较难获取成本数据,实际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较难测量,所以在实际研究中进行成本测算时,一般都用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来代替成本,这种选择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使药物经济学原理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研究角度单一

研究表明,药物经济评价应从广泛的社会角度进行,但由于医保、医险、药厂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都以其自身的角度来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因此药物经济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可信性。

4、个体差异性

各种病症虽一致,但由于不同病人体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这也使得药物经济评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差异,有时甚至出现一些不具备成本-效益的情况,所以评价的结果,个人不能代表群体,评价的时限性、地区性不能代表全国、全球。

四、对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展望

我们将药物经济学应用到医院的药事管理,其实质就是提高药品的效用,即以最小的药品支付获得最好的医疗效果。而这并不是少开药或者开便宜药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临床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药事人员一定要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医院药事管理空间,让药事管理活动渗透到医疗服务中应该渗透到的环节。药师要参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探索建立临床用药指导或咨询师制度,药师直接面对病人,进行药品疗效、服用方法和各种副作用与禁忌的指导;建立药学情报网,交流信息,既为临床提供药学资料,又不断从临床获得信息,增强医、药、护、患之间的整体联系;开展药物监测,通过药物浓度测定,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及微机处理系统,针对不同病人实施个性化给药治疗;进行药物的经济学分析与评价以及药物之间的配合使用研究等。

在美国,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及医生用药均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往往需要经过全国性的抽样调查,以了解药物的社会经济价值,包括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治疗费用、费用及效用、生命质量等,这也给我们的医院管理带来的很多启发和可以借鉴的东西。

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和现代医院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药事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医院的药物使用中,仅仅重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要考虑其经济性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所以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2] 宁洁:4种高血压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天津药学,2007(3).

[3] 张海波:3种方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决策树分析[j].中国药房,2007(32).

[4] 李景梦:入世后军队医院的药事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5).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2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食品安全法》 (10)

卫生部部长陈竺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扩大范围 (10)

绿叶制药集团收购新加坡生物技术公司a—bio进军生物制药领域 (11)

河南卫生厅紧抓不合理处方 (11)

中药材价格轮番上涨,药企如何应对 (11)

诺华收购阿尔康52%的股份 (12)

艾滋病(hiv)新药整合酶抑制剂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12)

日本仿制药用药比例上升 (12)

fda欲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管 (12)

法国科学家找到激活新生鼠呼吸系统关键基因 (13)

德国gdp10%用于医疗支出 (13)

世卫呼吁抗击耐药性细菌 (13)

日开发出用微量血造ips细胞技术 (13)

七部委联合规范药品购销行为 (10)

中国首个生物医药创新驿站基层站点诞生 (10)

国药集团积极推进贯彻落实国资委“打造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战略 (10)

复星医药与凯茂集团共同注资建设单克隆抗体药物项目 (11)

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在京举办推介会 (11)

万全与全球健康巨擘公司合作开展临床研究业务 (11)

新版gmp将出台,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11)

美国法院近日否决泰华和太阳protonix专利案的改判要求 (12)

罗氏获得全球独家p13k的生物标志许可 (12)

阿瓦斯汀无法显著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12)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呼吁全球使用“2.0治疗方案” (12)

强生召回药品,开单裁员300人 (13)

deinove公司与芬兰vvt组建合作联盟 (13)

聚焦光合作用的新发现 (13)

移植“支架”在英研发成功 (13)

北京博斯特投资有限公司诚征医药企业及项目投资合作 (92)

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 (92)

华禧联合科技集团强大技术阵容亮相第45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毕文亮 (93)

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走进“新特药会”黄敏 (93)

北京技术市场大力推进技术转移转化 (93)

奉贤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揭牌仪式在沪举行 (94)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欢迎您的加盟 (95)

疫苗市场的发展潜力与空间蔡德山 刘闫闫 (24)

上海市医院抗肿瘤药物畅销品种点评归成 徐红冰 (30)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5)

基于技术创新的中药产业市场创新李春燕 (36)

我国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吕一林 江滨 李妍嫣 史录文 (42)

药物经济学国内应用领域研究章琼 邱家学 (48)

竹节参生产的经济分析赵仁君 廖朝林 由金文 (51)

北京京卫燕康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55)

绿叶风华正茂时——以创新研发固绿叶之本——访绿叶集团研发副总裁李又欣博士刘晓琳 (56)

对话薛云丽: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创民营医药企业品牌黄敏 (63)

烟台大学药学院:创出产学研联合新模式——访烟台大学药学院院长傅风华刘晓琳 (67)

中关村力争打造三大生物医药产业区 (10)

先声药业向青海震区捐赠300万元救灾款及药品搜狐健康 (10)

“马来酸替加色罗”技术转让一波三折、尘埃落定毕文亮 (10)

辉瑞(pfizer)制药将针对亚洲高发疾病研发药物 (11)

ge医疗重磅推出四大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备受用户关注搜狐健康 (11)

梯瓦两种仿制药通过fda批准将获180天独家销售权 (11)

蛋糕?陷阱?中国医药企业上市的得与失孙玲 (12)

券商,为企业上市把脉张仕元 (14)

会计师,企业上市的角色分担詹军 (16)

律师,为企业上市护航张炜 (20)

论我国药品注册监管理念之变化——从20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谈起蔡霓 邵蓉 (7)

市场——优势厂商各领张延召 王立峰 (12)

抗疱疹病毒药物市场分析蔡德山 窦勇 (23)

中国医药产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策略研究张旭华 (33)

专利战略在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运用朱伯科 邵蓉 (43)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王普善 (49)

2008年专利到期药品数据分析徐君 张继稳 邵蓉 (59)

医药企业有效进行产品管理的对策研究万莉 金鑫 (66)

促进我国制药企业成为研发主体的对策研究伍红艳 孙利华 (71)

我国医药制造业历年财务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冯国忠 任正华 (78)

养老保险中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均衡分析王朋 徐怀伏 (84)

"贴穴平喘膏"技术转让 (90)

"注射用瑞替普酶"技术转让 (91)

艾滋病治疗之关键药物在中国的可及性文水丽 胡元琼 (7)

国内外抗糖尿病药市场综览杨穗彬 蔡德山 王萌 (11)

探索新药产品的市场化经营管理宗矩 (20)

中药及天然产物在减肥领域的研究进展沈莉 王新亮 王震 沈敬山 (23)

保健食品研发困境与突围之路程增江 (30)

整合新模式——提高药物发现效率王普善 (36)

制药企业建立专利联盟的探讨肇晖 邵蓉 (48)

用品牌竞争力弥补中国制药企业在研发上的不足吴涯 (52)

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刘键 (56)

我国中药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证分析胡长丽 冯国忠 (60)

信息技术对美国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影响兼kaiser案例研究李中华 gabrielle love bernadette (67)

北京地区2006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影响西药品种中标因素的logistic分析郭翔宇 杨兴华 吴卫中 李中华 (82)

陕西九州生物医药科技园在创新中崛起高杰 (89)

"脑脉欣颗粒"技术转让 (92)

亚洲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及我国可借鉴的经验张音 王松俊 刁天喜 (32)

胃病用药:质子泵抑制剂风光依旧王立峰 田元子 (38)

全球基因治疗研发与市场分析吴曙霞 庞乐君 高云华 刁天喜 (47)

新技术增强了过程化学的能力(ⅲ)过程分析将成为药品生产的新目标王普善 (58)

源于传统中药的先导化合物筛选与优化刘珂 (62)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浅谈张其函 (70)

构建支撑新药创制的科技条件平台綦京梅 (73)

中国新型民营企业驶入国际快行线——复星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述评 (78)

fda的关键路径计划李中华 郭翔宇 (84)

"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84)"新药技术转让 (93)

"氯桂丁胺原料及片"技术转让 (94)

抗贫血药物产品结构与市场分析蔡德山 (7)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徐磊 (14)

2008年上半年全球首次批准新药马培奇 (20)

完善物流外包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郭莹 佟笑 (29)

基于70s法的药品营销特点的研究吴涯 钟育赣 (34)

用crm规避医药生产企业自设营销终端风险的探讨刘晓丽 徐怀伏 (39)

创新与管理

基于战略联盟的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合作创新新模式研究皮星 (43)

我国中药材gdp生产现状及发展过程中瓶颈问题的科学思考黄玮 孟繁荣 孟乡茅 邢华 张文生 (48)

论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质量差异吴金波 郝瑞霞 (55)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枉涛 秦书俭 (58)

拜耳xarelto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顺利徐琳 (7)

癌症病毒疗法取得新进展刘晓琳(编译) (7)

拜耳承诺出资150万欧元在华建立血友病防治中心 (8)

澳科学家研发皮肤癌疫苗可望在5—10年内上市 (8)

罗氏非小细胞肺癌新药tarceva研究进展徐琳 (8)

经济与市场

北京市制药企业创新能力调查报告赵丹玲 张海波 邓茂 芮国忠 郭翔宇 (9)

2007年世界药品销售与上海医院用药比较分析归成 徐红冰 黄堃 (28)

创新与管理

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制李万 (38)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3

一、16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医药行业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得以提高,为全国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抢险救灾、战备军需、防疫救命和四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医药行业在取得成绩求得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实存在的许多新间题、新困难,特别是新困扰—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症。

1、管理多头。按1978年国务院决定形成的医药统一管理体制,经过历次国家机构改革及其他种种原因,原有的“统一”逐渐支解。使用环节与生产、经营未实现一体管理。药政管理、中药管理等相继剥离“统一管理的体制”。目前,我国医药管理又出现了改革前的“三足鼎立”局面(以前是卫生、化工、商业三个部门,现在是卫生部药政局、国家医药管理局和中医药局),致使管理又出现多头和体制不顺,又互相掣肘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相互扯皮、推委,相互争权夺势、效率低下等。其结果有损于国家管理声誉和形象,于国于业于民都不利。

2、政出多门。由于管理多头,除前述“三足鼎立”外,还有脏器生化药归内贸部、血液制品归卫生部、放射性药物归核工业部、兽药归农业部等等,多部门引出政出多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各行其是、步调不一、标准各异,互不沟通、互不协调,职责不清、行业管理难。‘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基层企业则无所适从,左右为难。中观地方管理部门忙于应付上下,微观基层企业疲于奔波各部门,文山会海,应接不暇,劳民又伤财。医药管理出现了齐抓难共管,通力难合作的不良格局。

3、法制不全。鉴于管理多头、政出多门和新旧体制摩擦、转化,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立法、纵横利益格局刚性化的形成,使得医药法制不健全。与其他行业的国家管理显著区别为,药政管理不在国家专业主管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不完善,规不健全。特别是专业母法—药品法,1984年颁布至今十多年中年年人大、政协议案呼吁修改完善,但至今未果。相应的子法,特别是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等的“子法”,也历时十多年,几十易稿未果。专业执法队伍薄弱,普法力度不强,司法组织机构不配套。由于管理既重复交叉,又有空白地带,各类法规之间相互扯皮,互相排斥的事屡屡发生。加上有的缺乏法律效力,有的不符合市场经济惯例,在执法中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权大于法。违法屡禁难止。同时,缺乏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如规范政府行为和市场主体、保障市场经济秩序与涉外等的法律仍为空白。

4、宏观难调控。基于上述多种原因,致使16年前成立的统一管理新体制,由于“先天不足”(即药检与医药管理未成一体),又加上“后天多变”,因而“使用”环节的管理与生产、经营未能形成一体,药政管理、中药管理相继变动而分离了。药政、药事管理责权不一,权责分离。有的部门有责无权,有的部门则有权无责,宏观调控无力,难以形成合力。管理工作的主要精力多耗于应付扯皮、内耗与权力之争和政事纠纷,于是越争,政事愈加不清,政企难分开,政策不协调,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行业宏观调控,也波及相关行业及领域。如生化药、脏器生化药、兽药、食品、放射物品、化妆品滋补营养及保健品等管理失控。由此导致医药统一管理体制优越性难以有效显示,产业政策难以有效实施,行业指导难以有效落实,低水平的重复难以有效制止,政策难以有效贯彻,对外竞争难以形成一致对外,市场混乱难以有效根治,管理监督难以有效覆盖,假劣伪药(品)难以有效禁止。这一系列恶性循环的负效应,严重影响行业总体效益的再提高。上述问题既是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的,又是发展中、前进中遇到的暂时性的。历史与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我国医药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同志曾指出:改革是对存在弊端的原有体制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看,随着改革深化,更须慎重设计改革方案,选择时机,把握力度;同时,要如实地分析反映医药管理体制的现状,报喜更要报忧,积极地提出改革建议,继续争取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二、纵观国内外发展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竞争是一种远比其他类型、形式的改革和竞争更为复杂和艰巨的特殊改革和竞争。其效用不可低估。由于具有综合程度较高、经历过程复杂和时间较为长久,并且有较强的隐蔽性的特点,因而不易在短期内进行有形的质与量的比较和竞争,更不可能两种体制同步性或可逆性进行。因此,管理体制的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和渐进性。好的管理体制是经济活动有序,并在有序中获取高效率的保证。

(一)新的基点—改革、重构的必要性、紧迫性

1、社会进步、产业革命,带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分工的细化,要求社会实现相应的专业化与协作的组织管理服务。我国医药管理体制同样要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演变、推进和完善。

2、面对我国社会新的大变革,医药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及发展经济的需要,特别是要实事求是地针对目前体制现状兴利除弊,打破现有部门壁垒和条块利益格局,彻底扭转目前国家医药管理名不副实的现状。

3、结合药情看,医药商品是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战备救灾防病救命的重要物资,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它对人类繁衍昌盛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化产业,既是国际交换量最大的15类产品之一,又是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风险的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也是人类健康工程的基础产业,更是有较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4、从国情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又有十分丰富的药用及相关资源和很大的生产能力;我国的医药企业数目为“世界之最”,已高于世界制药大国美国4倍以上;更有45年来特别是16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发展经验为基础。中国的化学制药工业生产和出口已跃居世界前茅。与医药相关并有着共同特性(即为人民生活必需品更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的行业如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兽药等产品,不仅已有了一定基础,而且均强烈企望国家、社会加强统一指导,统一管理。尤其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关乎人命的行业中更有着不可替代性。

5、以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角度,立足世纪之交,展望下世纪,我国经济面临大发展,医药经济则面临着更大发展。既要满足全国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医药产品的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高效的需求,也要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参与国际大竞争和大循环。同时,也须从客观上更好地保证到2000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

6、解放思想,吸收、借鉴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成功而有效地管理经验,对医药商品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医药管理工作负有严肃的社会责任,必须严格对其产、供、用实行闭环式的统一、有效的管理。世界许多国家,不分社会性质,不论国家大小,一般都设有医药管理机构。如前苏联、瑞典、法国等,特别是美国设有食品药物管理局(简称为fda),把与药物相近或相同的或边缘性的产业纳入统一管理,这既有利于带动或互补发展,也有利于优化系列产品、有序发展和多元化配套、综合发展。鉴于此,中国的医药管理体制,应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从新的基点出发,转变现有职能,按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构新的管理体制。对国外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不能照搬,照套,而应结合中国国情、药情,在比较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比较中取舍与扬弃,借鉴一切对我国有益的做法。—我以为最终的模式是中国式的fda管理体制,也就是与大变革、大市场、大发展相匹配的、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大医药管理新体制。建议暂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物管理部(即食品、药物管理部)

(二)新的设想

1、新的基本框架—将目前分散在卫生、医药、中医药、内贸、农业、核工业等部门的中西药品(其中西药含脏器及生化药、兽药、放射性药物、血液制品和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新产品及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供应、使用实行统一管理。对药政、药检、械政、械检(均含兽用)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它是独立的综合性管理部门。但有不同于美国fda之处。因为美国fda是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的下设机构。

2、新的目标—积极参加国际大医药业竞争,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计划生育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对医药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做好大医药市场(国内外两大市场)的有效供应,建立统一、高效、精简、协调的大医药管理新体制。

3、新的任务—通过更有效的配置医药资源和建立合理、完善的医药法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药政、药事管理制度,引导医药经济坚定不移地朝着利用科技、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快速增长的方向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医药行业的率先现代化,更好地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4

关键词:医院;药品核算;经营管理;医药卫生体制

从国内外以往的药品管理经验看来,做好核算与管理工作重点应放在两个环节上,一是药品会计,二是全程监督。药品会计是医院经营管理的物质载体,医院经济运行的主要部门。药品会计从微观上看来,又可分为两小部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其中会计核算又是药品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通过会计核算实现对药品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审计,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核算的辅助环节,对药品采购及销售的合法性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可以看到,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者相辅相成,职能相互补充,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只有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药品会计工作的顺畅实施。药品会计从宏观看来,它又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更需要从药品经营活动的全盘上实现统筹和规划,以图提高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削减医疗资源的浪费,为建立全面的药品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提供前提条件。全程监督工作是医院药品管理的双保险,是药品质量的保护神,这项工作的弹性较强,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流程,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及时出台严密的监管规程,不断弥补监管漏洞,是真正实现全程监督的关键。

一、加强药品核算与管理的现实意义

1.是增强医院经济业务的重要支柱

通过对药品核算与管理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加强药品的收支核算管理,强化监管考核力度,对完成相应的管理目标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随着药品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调控医院药品的进销差价使之逐渐趋于合理,药品逐渐淡化维持医院经济运行主角的身份,但各大医院药品收入占到业务总收入的40%~50%,为医院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是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仍不可小觑。因此加强药品的核算与管理,使之通过药品经营带动医院整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2.是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加强药品核算与管理,对药品分开核算、分开管理,进一步实现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公立医院建成医药卫生城乡全覆盖的关键一步。对药品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利于医院开展独立核算,药品零售等项目,强化各地方行政部门对药品经济的督导,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消除医院对药品经营的过度依赖,最大限度的挤压药品高价销售的“灰色空间”。有利于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优质、合理的医疗服务。

3.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加强医院药品核算与管理逐步成为新时期医院财务工作的中心,医院把握好药品核算的重心,准确科学地统计出药品成本的状况,为药品的积极销售提供好信息反馈,这些都是医院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将“财”与“政”既紧密结合又不过分干预,就要将药品核算、会计核算进一步细化,不断提高财会专业素质和医院经济管理水平。

二、目前药品核算与管理凸显的问题

1.核算与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对药品的核算依然存在普遍的不准确现象,与公立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的趋势明显不符。其根本原因在于医院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对药品监管的意识不足,缺乏综合整治管理的思想,所以导致医院普遍缺少对药品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探究与建设,药品管理工作漏洞百出,这使得药品的统计工作难以运转,统计数据虚值较大,科学性、准确性明显不足,制约了药品核算信息化、数字化工作的推进。并且核算意识的不足也产生了药品腐败现象的发生,药品倒卖、医商勾结、虚长药价的问题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降低了医院的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2.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尚未全面建立起一支专业化极强的财务队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专业化程度不成正比。随着会计电算化在各行各业的深入普及,药品核算工作对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医院财务人员的基础较为薄弱,对药品核算和管理工作不够熟悉,不能及时高质量的掌握新型核算技术。有些药品核算工作者依然按照旧式的收付实现制对药品进行一般核算,造成重复支付药品货款,药品资源浪费严重,监管不力。这些工作方法的滞后导致少数公立医院的药品核算停滞不前,不能为现代化的药品核算制度和全面的药品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并且财务人员有相当一部分身兼数职,这也影响了财务人员责任心的养成,和专业化团队的组建,不利于药品核算工作地位的提升,制约了医院工作的整体平衡性。

3.核算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背后必然有庞大、健全的机制作为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之所以在药品核算与管理领域得不到新突破,其深刻原因在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严谨灵活的机制。可以看到我国公立医院缺乏严格的、顺畅的药品监管流程,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核算体系,从药品采购到药品销售,不注重细微环节的设立和监管,药品防护网尚未全面形成。长期以来,药品信息的处理基本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不高,但劳动强度较大,体制的缺失导致药品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足,传统的机制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要求,系统管理、综合整治、信息先行的管理机制呼之欲出。

三、加强药品核算与管理的新策略

1.形成药品低成本采购制度

加强药品核算与管理工作,首先要从药品的采购这一首要环节抓起。各大医院应完善药品采购体系,实现国家医疗补贴与自身采购相结合,降低药品的成本。医院要建立药品采购制度和药品招标制度,通过制度的手段合理、科学、公正、透明的引入外来药品,在采购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的流程,监督招标、检测物品,防止药品经济腐败的发生,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从根本上铲除医商勾结的商业问题。通过招标和采购,不仅实现药品和设备的优质低价,真正从源头降低成本,而且使得医院管理弹性化、灵活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医院的运营朝着“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迈进。

2.全面开展药品责任核算工作

各大医院要及时商议并出台《药品责任核算章程》,通过责任章程的方式提高全院对药品核算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相关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意识。医院要让药品核算的每个环节都责任落实到人,对责任人在核算期间的工作进行系统化的记录、监督和评价。建立核算奖惩机制,对核算工作做的突出,做的具体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建议将核算工作与员工经济待遇进行衔接,激发核算人员的核算意识,提高核算认真度和责任感,强化核算人员对药品核算部门职能的认识。对违规核算,侵占资金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坚决铲除医院经济腐败。医院要建立与责任核算配套的评价体系,对核算工作的质量进行适时的评价,分析指出核算的不足,将核算评价与强化整改结合在一起,为今后提高工作质量,实现科学化核算积累好经验。

3.组建专业化的药品核算与管理队伍

医院要组建专门化的药品核算与管理队伍,实现药品核算工作的专业化和独立化。各大公立医院要建立核算人员准入制度和聘用制度,招收专业水平高的核算人才从事医院的核算工作。在职务分配上取消财务人员身兼数职的现状,明确核算人员的职责,提升工作意识。要建立专业药品核算人员的培养机构,让核算人员的业务素养向多样化发展,不仅精通核算业务,也要掌握适当的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化和数字化药品核算的需要。并且合格的核算人员要有一定的管理素养,医院要出资为药品核算人员开辟相应的管理课堂,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教育,将医院的核算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促进医院的管理工作。

4.普及信息化药品会计核算技术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迅速传播,医院要想紧跟上会计制度的步伐,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在药品会计核方面进行信息化技术普及。医院的药品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信息管理部门的沟通,重视引进和普及电算化会计核算技术,不断进行专业配套软件的编制和使用工作,形成药品管理按时报表制度。药品会计在核算的同时要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来寻找管理上的差异性问题,并将差异性问题再通过信息处理的方式纳入药品报表,及时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例如在药品记账和实物库存时通常会产生四舍五入差,这就导致库存和账面会存在差值,影响了科学的统计,而如果我们利用软件来统计四舍五入差额表,就会避免差值带来的先天缺陷,促使统计变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5.系统的药品核算与管理机制

建立全方位的药品核算与管理机制,重点在于形成一套药品核算管理流程,并对这一流程不断加以修改,使之日渐规范。借鉴发达国家的药品核算与管理流程,再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这样一套流程:药品采购—入库管理—出库管理—调价、报销管理—保险储备管理—盘存管理。在药品采购时,医院采购人员要严把药品质量,注意“三证”的检查工作,贯彻计划采药的思想,成立专门的药品采购办公室,加强采购的透明度,减少药品成本。在药品入库时,要强化手续入库,对药品的各项指标进行严谨的核对与记录,财务科对于药品的购入进行准确的记账。药品的领用也必须健全药品出库领用手续,药品请领清单及时交付库管人员进行核对和存档,确保用药安全和药品核算管理。药品须调价时,药剂部门要根据物价部门的通知,确定调价品种和价位,及时与药房进行价格及数量的核对,上报主管领导及财务部门进行帐务调整。药品的报损环节,药品会计也要进行现场监督,医院主要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方可进行。医院要积极引入药品“保险储备”管理办法,将药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减少药品资金占用量大的现状,同时提高药品库存管理水平。医院要定时对药品进行盘点,强化药品核算工作,真正做到对药品会计的监督作用,保证药品整个流程的完整性、科学性。

药品永远是医院经营的物质载体,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药品的核算与管理将成为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长久课题。所有医务工作者都要把改善药品核算办法,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作为新时期的头等要事来抓,确保药品的质量,降低药品的价格,让百姓真正“买得起药、看得起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到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卫红 崔振霞:加强药品资金管理的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09(7),112-113.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5

当前,不少医院正以各种形式试行药品托管(即委托经营),尽管经营形式不同,但都涉及到财务管理问题。

药品委托经营的目的是减少药品经营中的流通环节,让药品价格降下来,确实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难题。

医药分开是当前国内医院面临的一项改革课题,它是国家为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提出的一项解决办法。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医疗需求的新变化,客观上要求拓展与深化、规范与严格医院的经营管理。

一、药房托管是现实选择看病难、看病贵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这涉及到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以及医疗保险制度,以药养医是现行医药体制中不争的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最新研究课题《药房托管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中说:据卫生部统计,2005年全国的卫生总费用是8600亿,其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仅占17%左右。从医院的情况看,政府投入与医院的支出缺口很大,2000年以来,政府投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大致在6%左右。

在药品流通领域,环节过长,利益链上“寄生虫”太多。一些药品需要经过总经销、地区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医药代表等等10多个环节才能到达医院和患者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在加价。医疗保障是保障效率低下,投量投向投效严重失衡,而药品买单者处于弱势,到医院看病,除了挂号权是你的,其他都没有了。信息不对称,医生开什么药,病人就要吃什么药,付相应的钱。

这样就带来了三个“化”:第一个“化”是虚高药价、虚夸疗效合法化;第二个“化”是“公权、法权”私权化;第三个“化”是伪市场化伪公益化。正是这三个问题导致了目前看病贵的现状,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以药养医也还将存在。

那么能不能找到既能保证医院利益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又能保证患者利益有效降低药价的途径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药房托管,就是在医疗体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创新药品流通微观机制,缩短流通环节,挤压灰色地带,重构价值链,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实选择。药房托管坚持政府主导,遵循市场规则,鼓励社会参与,实现有条件的医药分开,符合医改大方向。

二、药房托管的重要作用公民应该有知情权、表达权、经济权和健康权,但是患者到了医院这四个权就受到侵害。按理,患者跟医生之间是民事代理关系,是患者将自己的经济权、健康权委托给医生,医生不能侵害患者的权利。但是医生往往在违背患者的意志和意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开高价药,损害的不仅是患者的经济权,更重要的是健康权。俗话说“是药三分毒”,2006年,据官方网站统计,因药物不良反应在院死亡人数达16.2万人。

药房托管能有效保护百姓“四权”,有力的武器是“采购包”和“处方集”,这在美国已经普遍实行。在我国,南京医药所以能托管成功,有效降低采购价格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其核心就是实行了“采购包”和“处方集”。

“采购包”包含国家2000个医保基本用药在内的5000个药品,药品全是通用名。根据医院订单需求,采用集成化供应链的方法确定通用名药物,到了医院就没有厂家,只有药。过去医院采购的是药品的商品名,现在商品名没了,这就从制度上切断了医院和药厂的联系、医生和药代的联系,给药价虚高釜底抽薪。

“处方集”是医保专家、药物学家、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针对不同医院和病种制定的协定处方。这个处方是药品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包含了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医学的概念、药学的概念,医疗保险的概念。患者看病,都可以在医生那里得到一本。有了处方集,患者就有了知情权、表达权,也就能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和健康权。 三、实行药品托管后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在药品托管后,不仅要管好医院财产、物资、设备、资金与人员,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在医疗保险制度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应从往重外延的扩大,转变到内涵挖掘潜力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借鉴托管方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财务管理范围要拓宽,使经济运行控制拓展到影响医院收益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渗透到医院决策、医疗业务、技改科研、基本建设、后勤服务等各方面,贯穿决策、执行、监督等运行的各个环节,还应把握和托管方在账务处理方面的协调和报表的衔接问题。

.构建财审管理新机制,促进基本职责的落实,明确医院财审部门执行经费监督检查方法和内容。

.财务管理与运营方式的转换,使医院财务管理在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要重新定位,加强管理,建立内部经济运行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发挥监督督察的职责,在进行托管药房核算的同时,还应把握财务清楚、归口到位。

.从偏重收入管理,转向注重支出管理,要着力控制与压缩不合理的开支,减少资源的消耗与浪费,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从注重对物、钱的经营管理,转变到“以人为本”,着力抓好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上来。

.逐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医院科室核算的作用,完善科室核算的对策。

四、落实药品托管的原则药品托管应遵循“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原则。以前医院实行的“数量统计出库报销,月末盘点作消耗”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资产的情况造成了资产的流失。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医院应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的管理办法。药品托管后,药房为记录药品的收发结存情况,必须制定一整套账表单据如库存药品明细账、本月药品销耗汇总表、本月领用药品汇总表、盘点清册等,月底对全部库存药品进行盘点,看与账面金额是否相符,这将改变以往以领代报,以存代销的局面,真实地反映药品进、销、存的动态情况,真实地反映药品托管后的结存、销售情况。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6

关键词:药品加成 药品收入比重分析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药品会计核算

医院会计是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录各项医疗服务方面的收入,核算医疗服务成本,反映和监督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管理活动。而随着医疗机构体制和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日益深化,医院的经济运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迫切需要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准确反映核算财务信息,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出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实施,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医院药品的核算与管理应作为医院财务工作的重点,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医院药品核算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由于财政补助不足,药品加成是国家给予医疗机构的一项补偿政策,“以药补医”、“以药养医”可以说是国家财政资金不足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在这一政策下,药品收入占病院总收入的比例非常高,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在原会计制度中对“药品收入”及与之相关的“药品支出”单设科目,单独核算。目前多数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以药养医、看病贵看病难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医院经济的良性发展。以药养医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现状,如何降低药品收入的比例,彻底解决普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是医疗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这些社会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经济的良性发展,为急需解决这一民生问题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疗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医院药品收入在医院经济活动中有两个比重反映了医院与社会依存关系的程度。一是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总收入中的比重。二是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所占比重。这个比重反映了社会投入医院的医疗总费用中医与药的结构情况,医院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若以上两个比重过高;会使药品收入成为医院补偿的重要来源,医院经济过分依赖药品收入,导致药品费用过高,加重国家、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医院的发展。。药品核算管理必须进行事后监督和财务分析。月末会计人员在完成每月药品核算业务后,要对药品收入总量及结构、药品收入结余及以上的管理指标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并在分析中反映的问题加以探讨,使医院的药品核算管理更加完善。。

例如某家省级大型综合性医院2010全年总收入1435781108.07,其中药品收入684424225.59元,医疗收入751356986.98。2011全年总收入1905100668.03,其中药品收入873804855.22元,1031295812.81医疗收入,根据资料进行结构比例分析,年总收入增长32.69%,药品收入增长27.67%. 医疗收入增长37.26%,两年比较药品收入占年收入比例下降3.78%,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下降6.36%。也就是说,药价降低带来的是医疗服务收入增加,带来了更多的总收入,通过指标分析对控制以药养医,遏制药品购销不正之风,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特点,强化了医院的收支管理和成本核算,在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与控制、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制定了_一系列重大创新。真实反映医药成本。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药品加成核算,实行医药“零差率”,彻底破除“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旧机制,要求医院按药品实际成本作为医疗业务成本的部分进行会计处理,以便真实反映医药成本,为加强医院成本控制,考核医院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会计信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新制度将原制度下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收入”一个科目,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个科目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一个科目,共同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新制度的这一规定与新医改方案中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避免‘以药养医’的理念相一致。其实,从药品收支的性质来看,药品收入与治疗收入、化验收入等一样,都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医院耗用的药品与医院耗用的卫生材料、发生的医务人员工资一样,都构成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所发生的成本。从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医院性质和现状考虑,药品收支都应构成医疗收支的组成部分,在医疗收支下单列,而没有必要将其并列于医疗收支。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十大亮点之一就是药品收支并入医疗收支,药品由售价核算改为进价核算,原制度明确区分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区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新制度是将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合并。

一、收入要素类会计科目中设立“医疗收入”,增设二级明细科目:“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等。在提供医疗服务确认计量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入账。例如,某月住院发出药品收入44157802.99,其中西药39217234.49,中成药 4923544.63中草药 17023.87,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医疗款 44157802.99

贷: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西药 39217234.49

中成药 4923544.63

中草药 17023.87

期末结转入“本期结余”

二、费用要素类会计科目中设立“医疗业务成本”,合并原独立科目“药品支出”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7

第一,医药产业高成长性和制约性并存,医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不可逆转。

当前,我们国家采取的医疗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价格管理改革,都是围绕着抑制社会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抑制虚高定价的机制、抑制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为目标。因此,在一个时期内,医药产业结构和经济利益的形成机制,将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对这种挑战和冲击,我们既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随波逐流,否则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但是,从宏观、长远分析,医药经济仍将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

1、医药产业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生命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医药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每年保持1%人口的自然增长,老年人口每年保持3%的递增,对药品的需求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我国医药工业年增长率为16.6%;自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年增长率达到18.3%,超过同期gdp增长速度(7.45%);预计在“十五”期间,我国医疗费用将增长60%,医药产业将保持15%的递增。

2、医药产业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辐射面广。除了中西药械外,目前正向保健食品、保健器材、卫生药品、环保产品、绿色食品等方面渗透。这正是医药经济潜在的增长点。

3、医药产业是为全人类服务的国际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5个产业之一。

1998年,全球财富500强的八个领先行业中,医药收益率位居榜首,达到18.4%。在美国,医药仅次于软件、网络产业,居第三位。1990年到2000年的10间,世界药品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5.5%。美国在90年代gdp平均年增长率是1.2—2.5%,而医药产业仍然保持7—10%的增长水平。200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达到3600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达到5400亿美元,年递增8%。

我国2000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为1750亿元,折美元只有200亿,仅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5%。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药品的需求理应比发达国家保持更快发展势头。

4、我国用药水平的差异性,正是医药经济潜在的购买力。

全球中等发达国家用药水平是50美元,发达国家,如美国是319美元,法国356美元,日本348美元,而中国不到10美元。我国城市用药水平人均193元,而农村用药水平人均25元;公费、劳保人均用药水平是560元,非公费、劳保人均用药水平是37元;老年用药水平人均358元,非老年用药水平均58元。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用药水平的差异性正是我国医药经济发展的潜在购买力。

第二,医药产业趋向规模化、集约化,中小企业仍有发展空间。

竞争和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规模化追求的是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集约化追求的是市场的覆盖面。步入21世纪,全球医药市场已经进入了集团军作战的新时期,国际上跨国制药企业凭借产品、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的输出和有效的兼并联合,实现低成本的商品扩张和资本扩张战略。1999年,全球前100家制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销售收入的60—70%。中国医药企业要面对国外跨国公司的挑战,发展规模化、集体化经营,加快有效的兼并、联合、建立联盟,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但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小企业仍有它发展的空间,关键是要扬长避短,体现企业自身的特色和个性。

第三,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非国有经济将异军突起。

所有制的问题,实质上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医药产业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垄断的特殊地位,所有制改造相对滞后。因此,加快医药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多种所有制的实践形式,将是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2000年,我国中外合资企业占17%,股份制企业占43%,国有企业占15%,民营企业占7%,集体企业占18%。非国有经济在医药产业中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大势所趋。

第四,产品结构趋向个性化、特色化。

产品始终是医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线,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当前,我国医药市场出现“破釜沉舟”式的恶性竞争,其核心就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的综合反映。没有个性就形不成规模,没有特色就形不成效益。由于产品研究开发的滞后性,药品审评注册分级、分散、多头管理体制,导致低水平重复乃至高水平重复。

在美国,制剂产品达15万种,在市场上销售的就有37万种。在我国,一个原料药只有1—2个剂型,2—3个制剂品种;在美国,有的3—5个剂型,多的达到20—30种剂型,一般产品都有5—10种,多的达到100多个品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地趋向规范化和理性化,加快产品结构性调整已成为诸多企业家重大的战略投资,追求产品文化成为医药企业谋求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文化的内涵,反映在产品的高科技含量、高质量、先进工艺和使用价值上。产品结构的调整将呈现三个特点:个性化、特色化、门类化、系列化、品牌化。

第五,医药产业步入微利化,低毛利、低成本、上规模、高质量将成为医药企业谋求商品扩张的必由之路。

迈入21世纪,医药产品剩余价值的分配和商品经营、资本经营的理念和方式也将发生重大改变,以高毛利、高成本、小规模、低质量为支撑的营销观念将不再有其生存空间。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商业的毛利率逐年下降,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使医药商业步入了难以继的困境。2000年全国医药商业毛利率是12.69%,而费用率却高达12.59%,利润率仅0.62%。全国有15个省市是全省性亏损,近40%的企业出现了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利空间过高、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随着药品招标的受逐步推广、医疗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药品价格管理的增强,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利润空间将会逐年下降。在美国,批发企业的毛利率是4.5%,费用是2.7%,净利率是1.5%;欧洲毛利率是5—6.5%,日本毛利率是2—3%。医药产业步入微利化,将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六,市场开发趋向网络化、国际化,代理制将成为现代营销的有效途径。

药品的市场的开发问题,关键是渠道问题。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关键是要建立快速的“绿色通道”,建立以资本或以商品为纽带的总代理、分代理、零售连锁经营的现代营销网络,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区域性的连锁经营网络,将市、县级药品批发企业改组为基层配送中心。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把药品购销渠道网络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重大投资和无形资产。我国医药产业的根本出路,是要改变属地经营的传统观念,培育产品、网络、人才、管理和成本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拓展国际市场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增强竞争的优势。

第七,零售业将成为医药市场的主战场,连锁化经营是发展零售业的必然选择。

药品零售业是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性的产业,当前,我国药品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基础差、冗员过多、素质低下、经营成本高,尤其是布局十分不合理,重城市,轻农村。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健康投入的增强,otc产品的研发,和占90%左右的自费群体,零售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世纪,药品零售业既面临“四改一加入”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良机。在国际上,连锁经营发展非常地迅速:1998年,全球零售业前50家中,药品占2家,都在美国,一家有2549家门店,另一家有4122家门店,两家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超过我国纯销售的总额。我国现有药品零售连锁店300多家,门店为7300多家,与国外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发展连锁药店,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确保药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品牌效益,也有利于对药品零售市场的监督管理。我国药品零售连锁经营,进展缓慢、步履艰难的原因,既有地区封锁、地方保护和零售业自身素质不高的因素,也有监管政策上的原因。因此,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连锁经营监管体系,是加快推进药品零售连锁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第八,人才、知识资本化。

21世纪的医药产业,不仅需要资本,需要市场,更需要知识和人才,这将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高科技、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崛起,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和人才的要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和人才将成为企业的资本,而且是主体资本。现代医药企业,人才是立业之本,知识是创业之源,智力资本将在成功企业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他是企业的精华,在带动企业资源增长和超常规发展上发挥着卓越的作用。一个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是集哲学、经济学和管理理论为一体的人才,否则他就不可能使自己管理的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

第九,企业管理趋向现代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效能主义,网络组织,线性规划等,它与传统管理中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形成鲜明的对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成本的最低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首先,要抓好企业的战略研究。70年代的美国,70%以上的企业都重视战略研究;90年代,美国有将近1/4的高级管理人员从事战略研究。而我国往往是重眼前、轻苌远、重投机、轻战略研究,以致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其次,建立“沙环节、短距离、低成本、高效率”的企业内部组织运行机制,也就是说,企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最少的环节、最短的距离、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参与市场竞争。

之三,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技能,运用经济学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经济学管理和理论能为人们提供一套系统集训市场和经济运营的方式和工具,它的内涵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来投入,形成少投入、高效率的投入产出机制,以最低的成本参与市场竞争。

之四,注重企业优秀的文化和无形资产的扩张。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是企业发展中物质和精神的汇总,是企业标志、宗旨、理念的综合反映,也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美誉经济的崛起,对现代企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伴随着无形资本逐渐成为当代企业倡导的主体资本,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开发和管理,将成为企业进入21世纪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证。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8

关键词: 计算机;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81-01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以其独特和强大的功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在医疗行业中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是医院信息的两大方面。在对医院的医疗信息与管理信息的处理方面,计算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典型的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下面以his为例进行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就是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方式,对医院及其附属部门的信息(如人流、物流、财产等)进行综合管理,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以生成各种信息,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自动化的管理和服务的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临床医疗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cis)的作用是协助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对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进行收集并处理,提供辅助诊疗、临床咨询和辅助临床决策等,为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病人床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药物咨询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实验室系统等都属于cis的管理内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的作用则是协助医院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处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降低事务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医院能在较少投入的条件下获得更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医院的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则属于hmis的管理内容。

医院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科学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与医院管理、医院信息管理、临床医学之间长期影响、渗透和相互结合的产物。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医院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

2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

医院经济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院中的应用,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应用广泛,如医疗收费、药品管理、财务数据处理等。下面以医院财务管理为例来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的病区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共同组成了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

2.1 病区管理系统医院病区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住院病人转院、住院病人费用核算、医嘱处理与床位管理等子系统,利用此系统可用来查询各种费用明细、统计住院病人的医疗动态等信息,使医院对患者的透明度增加,住院系统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杜绝了漏费、欠费等现象的发生,加快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

2.2 收费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是收费人员依据处方输入药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计算机则自动划价并计算金额,打印收费收据。在下班前,收费人员使用计算机可以很快的打出交款日报表,便于向财务科交款。

2.3 药品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药品,在购入药品入库时,药品管理人员将购入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批发价、购入价、数据、有效期等信息同时录入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按国家统一规定加成率自动在批发价基础上进行加价处理。药房领取药物时,计算机打印出库单,实现自动划价,同时将信息储存在各药房的数据库中。此外,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药品的购入、调价、领发、售出、盘盈、盘亏等做出数据统计,按照财务格式要求打出药库药品的进销存日报表与月报表。

药品管理系统还可协助药品管理人员查询药品库存、药品有效期和销售等信息,依据药品统计情况提出购药计划。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和药品管理体系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医院的财务部门和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医院药品销售和库存情况,完善药品的管理体系。

2.4 财务管理系统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依据医院的会计制度设立,主要内容包括:工资管理、货币资金管理、业务支出管理、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系统与药品管理系统和收费管理系统统一联系,组成了医院的财务管理网络。

由此可见,医院经济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充分应用,消除了工作人员繁重的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医院经济管理所必须的良好条件和基础,实现了经济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使医院经济管理技术更加科学有效。

3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病案管理的应用

病案是医院信息系统中最重要和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也是医院非常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传统的利用手工对病案的管理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存储病案空间有限,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病案检索过程繁杂,查准(全)率低,工作量过大等。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病案的优势在:能进行统计分析,为医院的临床和科研提供更好地服务,为医疗系统提供丰富的医学数据信息;为了方便查询、借阅管理、跟踪管理、制图、制表等工作,它可以快速录入、永久贮存、快速检索病案资料;增大管理空间,使有限的病案管理空间变成无限的。

4结论

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的人工管理模式,大幅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医院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促进了医院的科研技能和医护水平的提高。总之,医院的现代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必将在现代化医院的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云翔.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浅谈[j].办公自动化,2008(24).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9

农历马年刚一到来,医药流通企业(下称“药企”)就拉开了一场抢占医院药品供应市场的“圈地”大戏。

从1月31日到2月12日,短短13天内,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18.sh,下称“康美药业”)接连4份公告,宣布拿下81家医院的药房托管权,涉及广东、吉林和辽宁三省。康美药业表示,这些医院所用的所有药品统一由康美药业负责供应和集中配送,签约期限大多长达15~20年。

康美在宣布与广东普宁9家医院签约的第一份公告中称,医院之所以将药房委托其管理,是为了实现医院“医药分业”,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此言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药房托管非但不是“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反而是变本加厉的“以药养医”。药房托管只是药房的管理者改变了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将“医药分开”。在医院和药企的利润分成合同下,双方会形成利益共同体。廖新波直言,试图将“医药分开”、解决“看病贵”问题的药房托管,实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面对争议,2月10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谨慎表示:“部分地区将药房从门诊剥离这一现象对于切断医疗卫生人员和药品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药房托管,到底是羊是狼?

被当做失败案例的南京试验

“药房托管和药房剥离完全就是两个概念!”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剥离是指把人、财、物各种关系彻底分割,而药房托管压根没有切断医院和药品间的利益关系。”

“药房托管是指在药房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医院把药房交给第三方企业去经营和管理。”波士顿咨询公司医疗保健专项合伙人吴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换句话说,就是医院并没有把药房卖出去,而是有偿地交给药企来打理。”

康美药业第一份公告显示,其与普宁9家医院的药房托管模式是:医院委托公司全面经营管理药房,药房的所有权不变、职工身份和职能不变、绩效考核及薪酬发放方式不变;医院提供用药目录,所用药品由公司统一供应、集中配送。

其实,在康美药业托管81家医院药房之前,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医药”)也曾在南京市纪委的牵头下,展开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药房托管行动。2006年2月,南京100多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都将药房全权托管给了南京医药,南京医药每年将药房营业收入的35%作为托管费用返还给医院。

“南京当时推行药房托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商业贿赂。”廖新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场试点原本希望做到三方共赢:在保证医院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既能让托管企业获取微利,还可以挤出一些利润空间,从而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

但是,这样一场被寄予厚望、看似可以实现“医药分家”的改革试水最终失败。

廖新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南京当时很多医院都不希望其他公司来插足药房经营与管理,但迫于政策只能接受。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有一家医院的医生在开抗生素时,会放弃其他品种,只开0.36元/支、利润只有4分钱的青霉素,以此来迫使托管方亏损,逼其退出。

托管费用节节攀升也是最终导致这场药房托管失败的重要因素。吴淳告诉记者,医疗机构和南京医药最初约定的托管费是药房营收的35%。由于后来参加药房托管的竞标企业越来越多,医院提出的返还比例也越来越高,有些甚至达到50%。此外,药企还曾对政府做出将药价降低5%~10%的承诺,这一切都使得药企的托管成本不断提高。

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医药在2007年单药房托管一项就亏损了1000多万。自2008年起,南京医药再也不愿提及那场曾轰动一时的药房托管。2009年,江苏省卫生厅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施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集中采购,正式标志南京医药药房托管失败。

政府拉郎配,医院甩包袱,

企业抢阵地

康美药业和81家医院为什么愿意再度尝试?

“当时南京在实行药房托管时,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没有顾及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意愿。而今,在实行药品零差率的大背景下,药房已经从原来的收入部门逐渐变成了医院的成本部门,医院出于‘甩包袱’的目的,也开始愿意把药房托管出去。”廖新波说。

“原本药品收入可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40%~45%,现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收入明显降低,可国家又不给补贴,于是就出现了药房托管。”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裁耿鸿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无论是医院还是药企,现在实行药房托管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和“医药分开”没有半点关系。

“医院把药房托管出去的目的,就是通过返回来的钱继续维持自身正常运营。而对于药企来说,把药房的经营和管理权承接下来以后,它也可以独家垄断医院的药品供应和使用情况。”耿鸿武说。

“‘以药养医’这个帽子扣得很大,医院不愿意承担这些压力,于是就干脆把药房托管出去。其实说到底,本质一点儿没变。只要你在药品的经营过程中逐利了,你这就是‘以药养医’。”于明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什么叫‘医药分开’?就是把医院和药品从经济上彻底分开。让医院不能靠药品去牟利。而实行药房托管以后,医院不用自己去亲自进药、卖药,用加成和回扣逐利,而是把药房交给企业,然后跟这家企业要钱,来补贴不卖药以后少收入的钱。这说到底还是‘以药养医’!”于明德说。

集团总部位于广东、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的康美药业,为什么能够拿下纵跨南北三省的81家医院药房托管权?有了南京医药的前车之鉴,康美药业与医院会有哪些新的合作模式?药房收入如何分成?

记者数次致电康美药业联系采访,但截至发稿,却一直没有得到正面回复。

不过,长期从事药品生产和流通管理工作的于明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他了解,药企对药房托管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

“企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生存。既然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进行药房托管,企业为了不丢失阵地,就必须去争夺托管权。至于会不会亏损、亏损什么时候能补回来,那些都顾不上考虑。因为一旦没有托管上,企业在这个医院的生命就等于终止了。”于明德说。

“一所医院只能把药房托管给一家企业。原本有50个企业为这所医院供应药品,政府现在提出要选出一家最优秀的企业来进行托管,这就意味着要把剩下那49家赶出去。口头上说是选最优秀的,其实就是选最舍得出钱的。”于明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企业为了不丢阵地,就只能硬着头皮砸钱。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明知药房托管是杯毒药,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喝下去。”

“至于南方企业为什么会跑到北方去跑马圈地?说到底还是靠着和政府的关系。医院自己没有权力去选择跟谁合作,医院就像是政府的童养媳,政府把它卖给谁就是谁。”于明德说。

记者注意到,康美药业于2月11日的公告中称:康美药业与通化市政府签订协议,通化市政府将辖区内45家公立医院药房整体分两批交公司独家统一托管。“政府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侵犯了医院的经营自。医院把药房托管给谁、跟谁合作,应该是医院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而现在却成了政府的‘拉郎配’行为。”于明德说。

廖新波则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政府的这种行为是在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美其名曰‘医药分开’,非但没有切断利益链条,反而形成了由政府支持的、更加强势的垄断。”

看病不会变便宜

“其实,老百姓既不关心医院把药房交给谁托管了,也不关心‘以药养医’的问题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看重的是我看病买药是不是便宜了。”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执业药师刘云(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实行药房托管的医院大多是已经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的医院。托管企业在与医院合作之前,都是向政府做出过降价承诺的,所以在托管后,药品价格肯定会出现小幅降低,但由于这些医院的药品加成已经被取消,所以托管企业为了挣钱,药品价格的降幅也不会太大。”

“药房托管不会对患者看病就医拿药产生太大影响,但是由于医院把药房托管出去了,所以可能会淡化对药品安全和药品质量的管理。”刘云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而托管方只会考虑利益问题,因此可能会出现过度选择低价高利药的情况。

医药经济与管理篇1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医院会计制度也日趋完善,科学、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也越显重要。完全成本法是从价值补偿角度计算成本的,反映经营过程中的全部耗费,是财务会计核算中确定盈亏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现代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按完全成本法可把成本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和财政专项支出五部分。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成本分类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医院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以及有偿医疗服务的财务信息,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这项制度也是规范医院为病人有偿医疗服务行为,推动医院更好地适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医院努力实现集约型经营管理的重要制度。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的分类是医院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医院会计工作流程顺畅,稳定运行的保障。

一、医疗支出

医疗支出是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应当负担的间接费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包括:从事医疗临床服务的职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医疗服务应当负担的间接费用主要是指发生在行政后勤部门的各项支出。由于这些部门是为全院服务的,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医疗服务部门应当承担相应的支出。

对于财务会计制度中的医疗支出(药品支出),我们还可以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的不同,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非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两部分。

(一)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

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医疗服务(药品经营),它是指在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药品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按照具体的经济用途又可以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医疗服务(药品经营)间接费用三类。第一、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药品经营)的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卫生材料(药品),这些卫生材料和药品的成本能够直接计人具体的医疗服务或药品经营过程中。这里的直接材料不仅包括医院外购的卫生材料和药品,而且还包括医院制剂室自己生产和炮制的各种卫生材料和药品。第二、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在医疗服务(药品经营)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病人)直接施加影响,促使其康复所消耗的人工成本。在核算上表现为医务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以及医院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管理人员工资和补助等,和直接材料的共同特征是都可以将成本准确地归结到某一项具体的医疗服务(药品经营)上,最能够体现“归属性”这一传统上的本质属性。第三、医疗服务(药品经营)间接费用:医疗服务(药品经营)间接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为提供医疗服务(药品经营)而发生的,无法直接归属具体某一成本核算对象(病种、医疗服务项目等)的全部支出。

(二)非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

非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主要是指行政和后勤部门发生的不能直接记人医疗服务(药品经营)的部门支出。非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的特点是其成本支出可以使医院的整体受益,但是难以描述这项支出与某特定服务之间的关系,所以非医疗服务(药品经营)成本在财务上被处理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药品支出

药品支出是医院在向病人提供药品以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应负担的各项间接费用。药品支出的内容包括,从事药品采购、保管、发放以及药品管理工作的职工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药品(西药、中成药、中草药)、原材料、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其他费用以及其应负担的管理费用。

三、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的特点:一是具有全面性,医院的行政管理覆盖医院的全部,后勤部门提供的服务,医院各部门都共同受益。二是这些费用的发生体现在行政和后勤部门,与其他的部门没有直接的关系。三是这些费用都是附属性的,属于间接费用类型。因此,管理费用的核算包括两个过程,即费用在行政、后勤系统的归集过程和这些费用在受益部门之间的分配过程。管理费用包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卫生材料费、其他材料费、低值易耗品、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后勤部门发生的能够直接记人医疗、药品、在加工材料支出的,不在管理费用中核算。

四、其他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在医院发生的除了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财政专项支出以外的各项其他支出。包括转让无形资产成本、被没收的财产支出、各项罚款、赔偿、捐赠支出、财产物资盘亏损失、医疗业务无关的基础科研支出、医疗赔偿等。这些支出的共同特点是与医院的各项业务无直接关系,既不属于资本性支出,也不属于收益性支出。对这些支出进行单独核算的意义在于正确的反映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及制剂生产费用与其收入的配比关系,以评价医院管理的水平。

五、财政专项支出

财政专项支出,是指财政专项补助支出。包括购建专项、修缮专项、科研课题、挖潜改造等指定项目或用途的支出。

总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的正确分类,有利于医院经营者更清晰的了解分析医院财务状况,加强内部管理,评价经营成果,有利于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和监督。这对于医院加强经济核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锡军.美国医院的成本分类和性质中国卫生经济.chinese health economics.2009(12).

[2]徐元钊,董恒进.国内医院医疗成本研究.中国医院管理. 2010(12).

[3]宫晶瑛.医院成本核算整体框架的构想[.中国卫生经济. 2006(03).

[4]王日春,孙红,梁伍今,毛芹,贾丽丽,王佩华,陈凤荣.试论医院护理成本的核算.中国卫生经济.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