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的方式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06 17:47:37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1
一、“雷声大雨点稀”的现象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学校领导的身上。学校领导客观上由于杂务缠身,对校本研修的有关活动了解甚少,主观上根本不清楚校本研修的意义,以为校本研修就是督促教师完成一年一度的进修任务。因此,继续教育组织部门叫得紧,他们也跟得紧,一旦某一阶段的继续教育任务结束,学校领导就把校本研修束之高阁了。殊不知,继续教育组织部门的阶段性组织只是导向,是抛砖引玉,是把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付诸实践之前所进行的理论性指导,而校本研修是一项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的、既有战略性又有明确的战术性的活动。
这样的现象不免会使一线教师有“狼来了”的感觉。关于校本研修,学校领导“雷声大雨点稀”的现象,逐渐使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热情冷却下去了,从而使教师失去了一个进行校本研修的至关重要的客观条件。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把校本研修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学校工作。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绝不是夸张。领导首先要做一个“内行”,在学校管理这个具体作为的工作岗位,一个外行是绝对打造不出一流的学校的。
有关部门在考核学校的时候,也要深入,不要“走马观花”,而要“下马看花”,对校本研修的具体作为细致深入地进行“实地考察”,而不只是看看有没有活动记录而已,要把它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戴”在学校领导的头上,监督、鞭策学校领导带领教师把校本研修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二、目标不明确的现象
回顾一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是当代教学改革三大流派(理性派、感性派、人本派)中理性派的杰出代表。有学者认为,目标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四大教学实验家族(学导式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创造教学)之一。获得这样广泛的好评,在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是极为罕见的。什么是目标教学,2000年8月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经过充分研讨,一致认为:目标教学是以目标导向和反馈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体系。
大家对教学目标当然也不会陌生。我们天天讲课,天天备课,教学目标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选项。那么,什么是教学目标呢?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这个期望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达成的,不是学生自然成熟的结果。失去了“目的性”,这个“期望”无从谈起。
活动就需要目标。然而,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就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校本研修活动始终停留在“为什么要研修”的理念上。组织了多少次校本研修的活动,开场白就是认真读书,思考为什么进行校本研修,为什么要改变教学观念,始终不能够提出一个明确的校本研修的目标。
我们不反对首先要进行教学理念的改变,但那只是一面旗子,当你明确了方向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应该是研究怎样攻克一个个“山头”,一个个“堡垒”的具体问题了。不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校本研修的明确目标,校本研修就是一句空谈。
三、各自为战的现象
老师们的校本研修的目标高低不一,校本研修一开始就是各自为战,失去了交流,失去了“互利互惠”的共同语言。
没有共同语言的恋人都不会“终成眷属”,恋人的关系够亲密的,何况校本研修这个貌似枯燥的话题呢?
一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一个人的体会是狭隘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一个人的努力效果是低微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统一目标,各个击破呢?
现在的农村学校,其规模都不是庞大的。目标一致,合力而攻之,这不应该是一个难题。比如,学生的识字能力不够,你就集中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你就集中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2
从有益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校本研修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引领作用,很多学校开始实施,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以宝鸡市校本研修培训中所做的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的结果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参加2012年暑期宝鸡市校本研修管理者培训的教师,其中有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各校骨干教师,他们都是校本研修的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本次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参考了刘晓辉老师的观点(他认为校本研修主要应该包括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大方面的内容),并参照了陕西省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需求调查问卷。
一、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从校本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三个方面对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状况做了调查,发放问卷202份,回收183份。下面三个表是对其中三个问题“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您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表1 您认为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由表1可见,对于目前校本研修最突出的问题,87.97%的教师认为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86.88%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明确的管理、考核、评价制度;83.6%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表2 您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由表2可见,对于校本研修中遇到最大困难,88.52%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这是最大的困难;其次是研修小组成员主体意识不够,角色被动,其比例是77.05%;52.4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缺乏专业、专家引领。
表3 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由表3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方面,21.4%的教师选择翻阅书籍,7.2%的教师选择上网查找,71.4%的教师选择与同伴讨论,6%的人选择请教专家或与专家交流。
二、 校本研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没有转变
学校、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涉及到教师学习研修就联系到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均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进行,培训的内容、方式均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制订,所有教师整齐划一地参加统一的培训学习,而没有真正地考虑到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教师个体差异。这样的“一刀切”、“流水线”形式的培训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2.组织管理不到位、研修过程形式化
部分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校本研修管理的部门,制订了研修规划和计划,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政策。但由于计划、规划制订的大、空、泛,没有和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订的一些制度不尽完善,没有真正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考核评估只注重形式和结果数据的统计,对研修过程缺乏监督、引导,最终导致校本研修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保障措施不健全、研修效果不佳
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保障措施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首先,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必须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应该提供可供集体研究、讨论的活动场地,应该提供必要的学习研修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例如:教师可以查阅资料的电脑,及可以使用的网络。其次,学校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可以自己支配的学习研修时间。最后,学校没有提供必要的学习研修的经费。
4.成果推广意识薄弱
部分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效果好、有特色,形成了本校的研修风格,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没有很好的总结评估,仅限于经验总结、研修体会、研修心得,研修成果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没有进一步推广。校本研修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总结、积极钻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校本研修组织者和教师个人,他们起到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但是影响范围具有局限性,仅局限于本人、本研修小组、本校。总之,对研修取得的成果推广意识薄弱,没有形成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
5.缺乏理论指导
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内容需求很广泛,但是关注点相对集中在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缺乏前沿性的教育教学论作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或者研修中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主要是与同伴讨论。这说明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局限于个人查阅资料或者与同伴交流,与外界交流较少,请教专家或与专家交流只占6%。
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认识和实践的深化,也是对校本培训的继承与超越,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以校为本”,但“研修”则意味着必须以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为基础[1]。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主体不同。校本培训中,教师是受训者,学什么、怎么学由培训者决定;校本研修则由教师自己决定。其次,内容不同。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总体需要设计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课程;而校本研修的内容、主题由教师自己根据研修的方向、存在的问题而定。再次,实施的方式不同。校本培训由培训机构或学校统一按照课程计划实施培训;而校本研修主要由教师自己决定研修的方式、方法。最后,角色不同。教师由校本培训中的受训者转变为校本研修中的“研修者”,由一个被动的参训者,成为一名主动学习的研究者。
校本研修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被动地位,突出强调教师本身作为专业发展主人意识的觉醒,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种实质性变化是校本研修与其他继续教育形式的本质区别,也是校本研修内涵的核心和精髓[2]。当然,校本培训是校本研修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更新理念的作用。
2.严格制度管理,保证研修顺利进行
制度是校本研修顺利开展、实施的保证。从外驱力方面而言,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管理机制、奖惩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3]。学校应该站在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建立以校长为主要领导的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以教务处、科研处为主的校本研修管理小组,以教研组为基础的校本研修小组,以学科名师、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学科专家指导小组,确定各小组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度,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全盘管理、制定全校的校本研修实施计划和方案、校本研修管理制度、考核激励制度;校本研修管理小组负责全校校本研修开展实施,进行过程监督,审核研修小组组织的研修任务,监督研修小组定时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收集整理研修活动积累的资料(文字资料、数据及影像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学科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各学科校本研修小组制定个人及小组研修计划,选择研修课题,确定研修方案,解决教师在研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小组及个人的研修进行可行性的指导和评价;校本研修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研修计划,积极参与研修活动。
在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的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在制定奖惩制度时,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关系的考核: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校本研修完成任务的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与校本研修取得成绩的考核;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出勤与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这样才能全面考核,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作用,在教师评价机制中,要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及成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教师校本研修与学校的教师成长、名师成长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参与研修,提高专业能力。
3.规范保障措施,确保研修效果
学校应该规范保障措施,为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首先,根据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安排校本校本研修小组统一活动交流的时间和集体活动场所。为了满足所有研修小组的活动,可以错时安排,但要固定时间、地点,以便于检查,管理小组要派专人检查考勤,收集各校本研修小组的活动资料,当然,还要给教师足够的个人自主学习研修的时间。其次,要保证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网络设施在研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建立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为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条件不允许的可以几个人公用一台电脑;为有电脑的教师免费安装网络设备,以便在讨论研修中获取资料。在研修经费方面,学校应列出专项研修经费,分配到研修小组,配发读书卡,奖励校本研修先进个人或研修小组,使校本研修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经费法规和制度,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建立教师培训的制度和物质保障机制,有效保证培训的顺利开展[4]。
4.推广研修成果,形成辐射效应
校本研修小组成员定期撰写阶段性研修小结、心得体会,总结阶段性的研修成果;校本研修小组按照计划,一阶段一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修正下阶段的研修方案,推选本小组先进个人及优秀研修成果;校本研修管理小组根据各研修小组的资料、研修开展情况、考勤及研修成果,评选阶段性先进研修小组及先进个人,树立典型,展示优秀研修成果,供其他教师学习;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评选优秀管理人员、优秀研修小组、优秀研修个人及优秀研修成果。
学校对校本研修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本校特色、本校研修风格的研究成果,对于能够解决本校实际问题、适宜于本地区、具有针对性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涌现出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善于总结、积极钻研业务能力的优秀校本研修组织者和教师个人,应该大力宣传、推广,让他们起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扩大影响范围,增强研修成果推广意识,形成研修管理经验,达到研修个人和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求指导
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中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教师的校本研修才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统计结果表明,教师需求的研修内容排在前几位的是:学科前沿性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法研究、班级管理工作。这说明教师重视校本研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研修的目标方向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普遍希望接受专家、名师、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引领,这是对专家学者、名师、优秀教师的认可,表明教师对研修质量要求逐步提高。
校本研修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要有理论作指导,要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专家名师交流互动,与有共同实践经历的优秀教师合作学习,教师从优秀教师的成长中借鉴经验,通过校本研修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柯昌平.基于校本研修的校本培训实施策略曲.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 王冬凌.区域校本研修评估标准研究.教师发展论坛,2010(12).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3
1. 关于“校本”。“校本”是指“以学校为基础”,即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当以学校为基础进行。通常认为基础的东西,往往也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人们就把“以学校为基础”换一个说法:“以学校为本”,或称“以校为本”、“学校为本”,甚至干脆简化为“校本”。目前,国内大多数人一般是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等三句话中理解“以校为本”的内涵。
“为了学校”,是从学校教育的行为目的角度上认识“以校为本”;“基于学校”,就是要始终注意本校的实际基础,包括本校的学生基础和办学的基础条件。要认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和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恰当设定发展目标;“在学校中进行”,是从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资源利用的角度上认识“以校为本”,在实施教育活动所依靠的主体和利用经验资源方面,应当在受教育者所在的日常实践活动场所中进行,无论是本校的学生教育还是教师继续教育,都应当尽可能地在本校中进行,而不要远离他们的现实实践活动情景。
因此,归纳“以校为本”内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指向促进本校的发展,其核心是为了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促进本校教师的发展、促进本校的发展。
2. 关于“研修”。“研修”可以看成是由“研”和“修”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所谓“研”,就是针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和研讨;所谓“修”,就是修养和进修。“研修”,就是通过考虑和商讨(意见、问题)或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人的修养水平。
3. 校本研修。按照教育概念的规定性表述要求,可以对校本研修的涵义作如下表述:
校本研修,是指立足于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具体地说来,在学校的领导下,以教师自身及其任职所在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为目的,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在专业人士咨询指导和专业信息的引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方式。
4. 关于四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校本研修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既包括一种包含关系,又包括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校本研修比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内容更为丰富,涉及面更为广博,目的追求也更为崇高。管理者和评价主体体现出从领导垄断向多元参与转变;管理体制由年级组、教研组线性静态的方式向师生群体需求和问题牵动式的动态管理体制转变,教师参与的目的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由“他律”向“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方向转变。校本研修既要研究事,更要培养人,要把事做好,更要把教师的修养提上去。
校本教研:围绕教材、教法等开展的研讨交流。以课例、课本、学生等研究为载体,在小范围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校本培训:围绕人的素质能力提高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以讲座报告为主要形式,教师被动接受,以知识更新、能力提高为目的。
校本研究:围绕教育问题而开展的探索规律与方法的活动。以问题与问题解决为载体,进行大范围的理论研究,以揭示规律发现方法为目的。
校本研修:围绕教材教法、教育科研、专业修养而开展的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学习活动。以学校、教师主动参与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满足教师自我需求、促进自我发展、提升专业修养为目的。
校本研究:工作问题背后的规律与解决方法研究
校本教研:工作问题的发现与讨论
校本培训:工作问题相关理论与经验的学习
5. 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
(1)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2)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
(3)教师个人的主动学习是校本研修的关键。
(4)教师之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
(5)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校本研修的显著特征。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4
入手。
关键词: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策略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校本研修的初衷。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通过本校内的研究制度的制定、研修机制的确立以及研修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教师素质、改善课堂教学的目的。当现代教育技术日趋成熟以后,网络研修成了一种新兴的研修方式。这种研修方式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实现多得多人次,甚至可以实现多得多人次不同时间的交流、观摩、研讨,因而备受欢迎,逐渐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校本研修方式。河南省专门设立了网络研修研究课题,开通了覆盖全省各个学校的网络研修网站,成立了网络研修领导组织机构。对于新乡实验小学而言,已经逐渐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既富有活力、人人愿意参与,又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确能促进教师迅速成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下面,就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观念整合――树立大的研修观
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起来,为我所用,首先要在观念上整合。即要走出狭隘的以一校为本的研修观,树立起“放眼全省,吸取全省乃至全国的有益养分,为我所用,促进本校研修工作”的研修观。这种研修观首先应成为学校领导的共识,不论在制定研修计划,还是制定考核制度方面,都要在大的研修观的指导下进行;其次,要通过召开会议、开展活动,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全体教师,使之成为教师的研修观,这样,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参加网络研修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最后,号召教师们争当网络研修“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并带动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一道致富,即通过网上发帖跟帖、撰写日志等形式,向兄弟学校的教师传递大研修观,使其他学校的教师也树立起大研修观,从而营造出人人积极参与、校校真情投入的良好的网络研修氛围,这样,网络研修质量自然会得到有力保障。
二、组织整合――建立有力的领导机制
单纯的校本研修领导体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大多以学校领导为主,即领导小组鲜有按照组织结构进行人员调配的可能,造成领导小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缺少专业的课程指导者,难以发挥系统功效。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背景下,可以进行组织整合,即可以把大学的专家学者、河南省网络研修研究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吸收进学校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这样,校内的领导重点把握结合本校实际的问题,校外的领导负责答疑解难、提供宏观指导。同时,还要建立起校本研修领导决策机制,对如何决策,采取什么方式决策,如何执行决策等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
三、策略整合――确立校本研修的主体地位
多年以来,校本研修一直被教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参加研修活动也是得过且过。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借助于网络研修,使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形成合力:校本研修借网络研修信息优势、名师与专家优势,网络研修借校本研修具体接地气优势、完备的组织与一线教学实践优势。两股力量各避其所短、融其所长,就会让教师看到校本研修的力量,从而在内心深处确立校本研修的主体地位。
1.借水洗船,让教师的业务在平台上提高
船在水中时,是最佳的洗船时机,因为可以借着河水(海水)来洗。校本研修也是这样,面对覆盖全省的网络研修网站,每个教师都是参与者、评判者,也都是被评判者。在这个平台上,只有善于借助来自网络的力量,涤荡业务中的污垢,让教师的业务不断提高,才算是“借水洗船”。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就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研修是他们迅速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平台,使他们都能自觉参与到网络研修的活动中,保质保量地完成网络研修的各项任务;其次,建立健全教师网络研修的各项考核评价制度,加大对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的考核力度,做好痕迹管理;最后,发挥典型带动的作用,要善于发现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做好推广宣传工作。
2.借力发力,让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优化
教师自身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关注、审视、再优化的过程,来源于一个在内心不断要求完美的心力的驱动,但这毕竟是单薄的。只有把教师融入网络研修中,使教师个人的校本研修汇入整个网络研修系统中,才会获得来自群体的激励、欣赏、指导,这是借网络研修,发校本研修之力。
参考文献:
[1]郑百伟.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实施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09):27-30.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5
论文摘要:在“十一五”大连市教师教育中,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开发适切研修专题、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提供内炼外修平台等措施,规范、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研训一体、校本研修为契人,以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以项目专家、科研点校为牵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务实工作,前沿指导,规范屯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适切研修专题,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方向
为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研训教师深人教学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在应对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发适切的研修专题,形成区域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并以此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方向。
我们把研修专题开发的目标聚焦到课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各校各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点定位在帮助各校准确分析教育教学质量上。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联合区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联合视导。研训教师深人每位教师的课堂、每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听取学校干部的听评课和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学科教师积极进行评课和点评。联合视导之后,组织研训教师多次座谈,深人分析现状,挖掘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确立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听评课”“学校教研组建设暨教研组长实施校本研修活动能力培养”“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技术”等系列研修专题,统领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二、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实践
在将研修专题的理论转化为干部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研训教师以身示范,针对上述三个研修专题,进行了全区各层面、各学科“下水式”研训引领。
1.集体听评课,研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月”总结会,以初三作文课为课例,研训教师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学副校长集体评课;召开“西岗区中小学加强课程管理,提升教学有效性研讨会”,打破部门界限,由小教部主任、科研室主任进行现场评课示范,真正贯彻“深人研究课标,牢牢抓住有效,服务教师成长”的评课理念;进行听评课研修专题的培训,引领干部教师以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为标准,评价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
2.形成研、训、科一体化,打造“形神兼具”的校本研修
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教育工作将我区教研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研组建设培训由培训部牵头,中小教、科研部门共同参与,并开展教研组长的专项培训。中教部指导学科教研组开展不同专题的研修活动,并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向全区中层以上干部开放,研训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研训教师对本学科教师开放研修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研修活动观摩研讨,研究如何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性;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引导各教研组继续深人开展研究。中教部集体下校调研,研训教师为教研组长示范组织学科教研组评课。培训部对教研组长实施“关于教研组校本研修文化建设”的培训,进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研究、质疑的学术氛围和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自主意识。面向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实施“校本研修管理实践”专题培训,以校为单位的学员团队,以本学期所听本校教师的课例为资源,合作提炼学校下学期必须解决的课堂教学核心性问题,形成分析报告,聘请校、区两级专家组进行论证,其结果将作为制定学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的有效依据。
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示范培训、引领和把关,明确组织教研活动基本环节,即活动前确立研究专题、组织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相应的学习与准备—活动中进行质疑、研究、讨论、设计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活动后实施方案—再次活动时,反思、继续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形”已初具。
校本研修的形式建设最终目标要为教师教育服务,只有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赋予教师教育“神”采。为此,我们以区域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为牵引,以科研点校、区级项目组、校级专家组、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扎实实施“形神兼具”的教师教育统领工作。
进人“十一五”教师教育,我区开展的“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已深人到各校、各学科。为使研究更贴近学校,更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我们确立点校,聘请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专家组,每月深人点校听课,参与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调研、诊断、总结、交流,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为各校培养科研型骨干教师。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语文作文教学研究项目组和数学习题功能研究项目组,选定了项目组成员,分别制定了中小学实施方案和中小学一体化项目实施的研究和论证方案。在中学数学区教研活动中,确立数学习题研究主题,各校校本研修工作围绕这一主题全面实施。与此同时,进修学校指导各校成立学校教学专家组,专家组成员通过参与听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做示范课等途径发挥初步的引领作用。
为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师教育中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修学校组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报告会、市区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为校本研修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推广质量分析技术,提高自我教学诊断的准确度
为引导学校和学科教研组科学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并分析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研训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质量分析理论与统计学原理、spss软件、双向细目表的原理和制作技术,并应用于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中。富有准确、科学、合理、直观的数据和结论的质量分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提供内炼外修平台,提高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水准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为引领校长有效履行职责,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沙龙、座谈、讲座等形式,组织校长学习研讨“校本研修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校本研修走向内涵发展,校长该做些什么”“课堂教学观察与关键事件诊断”等问题;我们多次聘请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及其他区的名校长与我区校长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座谈、对话;我们特聘学院专家对名校长班学员进行“学校管理问题诊断”的跟踪递进式培养,这些工作有效地帮助校长理清了工作思路。
我们选派干部和教师分别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学习,观摩新课改下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专家解读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等。我区干部教师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与专家交流,返校后,及时将获取的前沿性信息和学习体会与同伴交流,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6
一、健全有效校本研修管理系统――让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
让学习组织全体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即形成组织成员普遍认同的目标、价值观与信念,找到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源动力。首先,学校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主抓校本研修工作,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整体规划、内容确定、流程策划、过程督导和结果评估。学校先后建立了完善的校本研修的规章制度,如《青峰小学校本研修制度》、《领导与研修组联系指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研修活动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评价办法》、《读书活动制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规范了校本研修行为。为了便于管理,提高研修效率,学校将专任教师分成两个研修小组:第一研修小组由语文、思品、音乐、英语教师组成;第二研修小组由数学、科学、体育、美术、综合实践学科教师组成。其次是进行校本研修考核。学校每月对研修小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情况进行一次月考核评价,评价的内容有师德师风、教学常规(备、讲、辅、改、考五大环节)、业务学习体会、课题研究成果等。第三,建立教师研修档案。校本研修生成的文档、图片按学校研修小组、教师个人分类归档。学校校本研修档案包括校本研修规划制度及教师校本研修学分登记;研修小组档案包括研修计划、活动方案、活动记载、活动效果评估等。教师个人研修档案包括教师每学期的计划、学习笔记、听评课记载、教学设计、论文、反思、教学案例与分析、教育叙事、教科研成果等。教师研修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教师的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历程。共同的愿景使学校管理者、教师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工作上相互联系,学习上相互依存,真正形成了一个高效务实、和谐奋进、蓬勃向上的团队。
二、落实有效校本研修保障机制――让团队学习成为可能
创建学习型学校,建立校本研修有效机制,是实现团队学习的核心要素。“教师是一种职业,需要履行职业义务;教师是一种专业,需要通识专业和学科专业的双向发展;教师是一种事业,需要实视人生价值。无论是职业,还是专业,或是事业,都在学校这一块阵地里显现、体现和实现。”因此,必须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搭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基于此,青峰小学建立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且具有学校特色的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校本研修机制:
第一,保证校本研修时间。各研修小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研修活动,第一研修小组的集体研修时间为每周星期二的下午,第二研修小组的研修时间为每周星期四的下午。教导处在编排课表时已统筹安排好了,教师不需要自己调课。
第二,明确校本研修内容。主要从师德修养、教学常规、读书修身、教育科研四个方面展开,每学期学校对校本研修内容都有一个统筹规划,各研修小组也制定了每学期的校本研修计划,每周按计划开展研修活动,个别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三,优化校本研修环境。一是学校图书室订有大量的业务、理论刊物,还定期按教师们学习需要购置新图书。二是新建了教师网络学习室,每两名教师有一台专用电脑,方便教师查阅资源,网上远程学习、电子备课、资源共享。三是学校对研修小组需要的文字材料、教师校本研修成果免费打印。
第四,提高校本研修激励性。学校对教师发表或获奖的校本研修成果进行物质奖励和考核加分奖励。将校本研修学分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表模、升职晋级、外出学习、交流等内容联系起来,以此来拉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内需与积极性,激发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动力。
三、丰富有效校本研修内容――提升团队成员整体素质
青峰小学校本研修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以有效的手段,切实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习―反思―跟进―监督―考核”的模式来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县内外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用身边的典型感召人,用生动的事例启迪人,以爱岗敬业精神激励人,以优异成绩引领人。让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先进事迹进行自我反思,查找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制定出自我整改措施。学校还制定了《师德师风考评细则》,每学期进行“三查五评”等考核活动,同时对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进行监督和督导,使全体教师的师德素质不断提高。
2.开展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青峰小学“以校为本”、“以课堂为根”,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教研对象,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和规律的探索。学校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有:集体备课、同课研究、二次跟踪式课题教学研讨、案例(课例)研讨、教学反思,“青蓝”工程、媒体学习(向刊物、书籍、网络学习),竞赛活动(优质课、说课、教学设计竞赛)等。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有校本课程研究、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构建有效课堂专题研究、课题研究等。
(1)校本课程研究:青峰小学开发了“诗歌与书法”校本课程,将诗歌的诵记与硬笔字、毛笔字的练习融为一体,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学校还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008年11月,杜元江老师主讲的《蜜橘甜度探秘》,在参加湖北省综合实践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教学问题研究:在教学中,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每学期初,学校都下发一次教学问题、困惑征集表,将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汇总,每学期选择二至三个是教师共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专题。开展的专题研究有“作文材料与兴趣研讨”、“主体学习方式研讨”、“教学重点突出与突破研讨”等。每位教师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围绕问题进行析、讲、评、改等活动,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
(3)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优化。学校每学年都要构建一至二个教学模式,现已构建的教学模式如低年级阅读课识字教学模式:互动―探究;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参与―导练―拓展―反馈;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探究、反思、应用;小学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激趣、互动、表达;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初读感知―互动入境―美读细品―生成运用,等等。
(4)有效课堂专题研究:从2007年秋季开始,青峰小学着力构建有效课堂活动,实施的步骤分“理论引领―问题诊断―专题研讨―课堂建模―成果推广”五个阶段,开展了“654321”活动(即六种展示平台、五步式集体备课、讲四课、三析、专题学习与专题研讨、每一学科构建多个教学模式),现以进展到第四个阶段。
在专题研讨阶段,青峰小学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流程: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峰小学探索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两套“三段式”集体备课模式。第一套模式:个体研析―集体研讨、生成预案―个性修改与反思;第二套模式:主体研析、集体研讨―生成预案―修改与反思。在课堂建模过程中,总结出了课堂建模的步骤:
(5)科研课题研究:青峰小学始终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把科研课题研究作为引领教师专业提升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早在1992年,青峰小学就成为十堰市农村自然教学实验点,参与了市“农村小学开好自然课”研究,被省授予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03年参与了省级课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获省级成果奖。2004年申请立项市级课题《新课程后教师继教内容、方法与途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获市级奖,课题已进入总结阶段。2006年申请立项的《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研究》两个课题已于2008年8月结题。2008年,所承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等市级课题,已进入实施阶段。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教科研室制定了各项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人人都有子课题研究任务。每个子课题都有一名骨干教师负责,帮扶、带动、引领本组教师完成研究任务,使教师在研究中共同成长。
3.与时俱进的多媒体校本研修。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青峰小学多媒体校本研修始于上个世纪末,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电教媒体学习,以投影仪的使用为主。学校为各班配地备了一台投影仪,教师学会了使用投影仪,能自制投影仪,能设计电教教案,撰写教学论文,有30多篇电教教案和论文获省、市级奖,一个电教课堂实录获省级奖。2000年被市教育局授予电教教育先进单位。
第二阶段是计算机技术学习,以计算机使用为主。学校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对每位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教师会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2003年被市是教育局授予“十堰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第三阶段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2005年学校建立了远程教育室,教师开始利用远程资源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2008年学校新建了电教室,配备了新电脑,专门用于教师网上学习、网上交流与分享。网络为教师的日常研修提供了很好的载体,让教师可以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全天候的进行学习、研讨。如今,全校100%的教师学会了网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建有自己的博客,95%以上的教师掌握了制作优质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80%的中青年教师能熟练地把多媒体与学科整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7
我市中小学校本研修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经验。13所试点学校全部被省教厅确认为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了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研修机制,使我市校本研修工作得到健康和有序的发展,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校本研修的目的意义
1、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研修以校为本,通过学校组织各种研修活动,营造学校的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3、校本研修坚持从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研修理论研究,在推进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关机制,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师校本研修体系。
2、全市所有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设自主研修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校本研修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3、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师角色理念,全市所有教师人人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研修中不断修正教育教学中的不良行为,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促进自我发展,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教研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
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加强校际间联动,建构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学者、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区域甚至全市范围内的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均衡发展。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研修应以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主要内容,着重抓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修、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研修、新课程教学素养的研修、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研修和教师综合素养的研修。
2、校本研修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不同研修主题、不同研修阶段、不同学科和学校教师队伍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探索出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形式。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要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或者咨询、请教专家作为引领,研究制订解决现实问题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修正,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与完善。目前,可供参考的研修活动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堂观摩、自修反思、沙龙研讨、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校际合作、网络交流、主题研讨、情境体验、专题辩论、课题研究、考察交流等。
四、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市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员、继教中心人员、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全市校本研修规划,指导、督促、参与和评估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筹措校本研修经费。
2、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县(市、区)校本研修总体规划,组织人员经常深入学校指导研修工作,初步评价本区域内各校校本研修工作,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3、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安排校本研修经费。
4、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研究分析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动态,总结推广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好经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培养各县(市、区)校本研修骨干和带头人。
5、*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市校本研修工作的项目执行机构,负责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校本研修网站、收集资料、聘请专家等。
6、建立校本研修激励机制,将校本研修活动与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升挂钩,表彰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市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全市校本研修的研讨、评价和表彰。各校要安排好校本研修活动经费,确保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7、建立校本研修学时管理系统,对按要求完成校本研修计划的教师,每年录入校本研修20学时(本周期内录入学时上限为40学时)。
五、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安排,我市第一轮校本研修工作自*年开始至2012年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工作阶段(*.3—2009.1)
1、在全市经过推荐,确定13所学校为试点学校。
2、举办校本研修工作高级研修班,聘请专家从理论层面给予引领。
3、赴上海浦东区考察学习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
4、举办试点学校间的研讨交流活动。
5、以校为本的研修实践与探索。
6、校本研修试点工作成果展示活动。
7、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准备阶段(2009.3—2009.6)
1、成立市、县(市、区)、校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机构。
2、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校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职责分工、学习要求和研修质量考评等内容。
3、各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要求,并组织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指导教师根据自我发展要求,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
4、举办学校学科教研骨干培训班,培养校本研修骨干力量。
5、完成学校向上一层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机构的校本研修活动或研修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9.9—2011.7)
1、各校将制定的校本研修方案的内容细化为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校本研修活动,并根据教师个人的研修计划,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教师研修成果、书面总结等档案资料。
2、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部级、省级学科骨干教师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推进。
3、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4、各级教研部门和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加强研修过程的专业引领,深入学校指导研修活动。
5、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际联系,有目的地开展区域研修协作活动。在各校取得阶段性研修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校进行校本研修活动的现场交流和示范观摩。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阶段(2011.9—2012.7)
1、学校对研修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材料及典型个案材料上缴上一级组织管理机构进行初评,并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8
为此,辽宁省大连市构建了农村教师培训的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这是大连市“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提高农村教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创新性实践。《大连市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指导方案》提出在所辖农村地区,广泛建立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通过校本研修互助网,强化校际、片际及区域间的研讨交流活动。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一、形成教师人人参与的互助式研修网络
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是以校际联动为主要方式、以基地校为主要研修基地的互助式培训网络。形成了校本研修、校际联动、区域带动、上下互动、人人参与的研修机制。其主要特点如下:
全员性。要求所有教师参与其中,人人都在网络研修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建立市级教育学院、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地校辐射区和教师任职学校四级研修网络。所谓基地校辐射区,就是按照地域因素和师资队伍状况等选择基地校,每个基地校要辐射周边学校。基地校辐射区是创建互助网的基础性工作。
引领性。在基地校辐射区内按学科选择开展研修活动的学科负责人,负责人由骨干教师担任,具体负责学科研修活动的开展,包括研修主题与研修方式的选择、研修活动的管理与评价等。学科负责人是互助网中至关重要的专业力量。目前,大连市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共创建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基地校(园)75所,遴选学科负责人654人。
培训性。互助培训网强调“培训”的内涵属性。首先要树立科学培训思想,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教师培训规律,建构高效培训模式。其次,研修内容要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要体现草根化和职场性。第三,要求每个教师要真正成为研修主体,积极开展互助式研修。在互助培训网中,既重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也特别强调每个教师的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建构。
系统性。一是市级教育学院,负责宏观指导、评估和示范引领等。二是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工作的策划、组织管理与总结评估等。三是基地校,负责提供研修场地和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等。四是基地校辐射区学科负责人,负责具体研修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与评估等,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研修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要求基层学校支持教师按时参加研修活动。
二、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服务、搭建平台
校本研修互助网的建设与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各个学校独立作战、信息闭塞的局面,有助于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开放、灵活、便捷的区域教师培训网络系统。每个教师都可以依托网络系统,就近接受培训和交流,就近享受优质培训资源,就近研讨各种专业问题,基于职场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互助培训网的建立使骨干教师从仅仅服务于所在学校扩展到为区域乃至更大范围服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学校扩展到区域,使优质培训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使更多教师受益。这也对骨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在专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且在活动主题、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全面安排,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历练机会,为其专业成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基地校是区域内优秀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学科优势比较突出。互助培训网使基地校成为教师进修院校开展培训的重要依托力量,为教师培训的重心下移提供了重要保障。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通过指导校本研修互助网工作,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和服务功能。
三、注重实效是开展研修活动的根本目的
注重实效性是互助网建设的价值取向。互助网研修活动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影响正常教育教学,不能增加教师时间负担和经济负担。必须以教师需求为本,以教师满意为追求,注重研修质量和效果。我们立足长远,完善机制,跟踪调研研修状况,创新研修方式,建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其成为一种长效培训机制。
一是准确定位研修目标。研修目标既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要有情意目标。在情意目标别强调两种意识的培养。一是自主意识。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自觉意识,让教师认识到“一个名师的专业发展史,就是其专业自主成长史”。二是专业意识。教师不但是理论的消费者,更是教育理论的创造者,未经教师思辨的理论毫无意义。名师与经验型教师、实践的主人与实践的仆人、匠技之路与教育家之路的分水岭就是教育思想。要引领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梳理教育教学经验,提炼个人教育思想。
二是科学确定研修主题。在确定方法方面,一是采取问卷、访谈、听评课等方法,自下而上了解教师的困惑及其真实需求。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采取预测、分析等方法,自上而下提出专业性指导意见。在研修主题方面,一是覆盖面要广泛,涵盖教育教学各方面内容。在教学方面,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包含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管理反思,等等。二是研修内容不求大而全,力求小而专,贴近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9
都说认识他人容易、认识自己难。教师亦不例外。不少教师对自己真实的教学状态认识不足,有一些教师有时是为上公开课而作秀式地上课,让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还有一些资深的教师自认为已有多年的经验,没有什么可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这些教师对自己的、真实的教学状态并不了解,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往往对别人的评议总不能认识到位。这些情况表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认识不够,对校本研修有认识误区,认为研修是一种行政的、任务式的活动,也反映出过去的研修模式存在改进的地方。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缺少的就是一面镜子。
如何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活动、提高校本研修实效,这是摆在学校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自’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作为深圳市十一五重点课题,笔者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的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核心要素,以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引导教师体会到教育创造的意义和快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实现学校的发展为基本目的的一种集工作、学习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一种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师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和成长方式。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一条教师自我认知、自我改进、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路子,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四自”的内容分为“自演、自知、自省、自修”:
“自演”——自己上课。在没有行政干预、没有外来观众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需要,将自己的某一常态课(常规课)随堂录制下来。“自知”——自己观课。教师们自己观看课堂实录,详细了解课堂中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教学状态。“自省”——自己省课。教师通过观课,看到自己的不足、了解真我后,对课堂状况、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做出分析、找到差距,并记录下来。“自修”——自己修正。针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修正、提炼、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自”模式以教师的自我需求为目的,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搭建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 可操作性。“四自”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是全体、各科组、若干个小组、每一个体进行操作、实施。
2. 自主性。平时的教师研修活动,很多时候停留在对他人(教师)课堂的评述中,教师本人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评议。有时在评课、议课时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执教者觉得听课人不理解自己的意图;二是旁观者(听课人)觉得当事者(执教者)迷,往往这两种现象交织一起,教师对这种课堂教学讨论不一定完全认同。“四自”模式从根源上着手,让老师自己上课、自己观课、自己反思、自己修正,走的是自主之路,不是外力、不是强制,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老师的积极性、独创性。
3. 常态性。“四自”研修模式要求教师在常态下上课、上常规课,通过常规课看出自己教学工作真实的状态,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别人评而进行的公开课作秀,强调的是教师课堂的一贯性、真实性、常态性,这样的课堂是教师们真正需要了解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是教师们真正要了解的自我。
4. 灵活性。“四自”研修模式注重灵活性。教师可以在任何教学时间里、任何的教学点——自己没有把握的、有疑难的各种课型,对自己进行录课、观课,发现优势、找出差距,再针对这一部分进行反思、提炼、改进,以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效果。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之操作:
1. 模式的运用方式。自主式,从个体到个体。通过自己上课、自己录课、自己观课,对自己的教学状态进行认知,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再经过不断学习、研究、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种方式被许多教师接受。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出现的问题看得清楚,这比原来听别人的批评要容易接受,而且能发现自己平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盲点、死角。
合作式,从个体到合作再到个体。虽然“四自”强调的是教师自动、自觉的行为,但同时强调合作,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青年教师。先是让青年教师自己上课、自己录课,再请骨干教师和自己一起观课、议课,共同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一起探讨改进的方法与途径,再由青年教师自己根据同伴建议及自己的反思,在教学中实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2. 模式的推进方式。(1)学校成立以科组长为骨干的研究团队,再以科组为单位,组建四自研修模式的实施小组,开展研究。(2)将四自研修活动制度化。每学期开学初,将四自研修活动写进学校工作计划、科组计划中,并按计划开展研究、试验。(3)针对青年教师及新教师建立合作小组,除了自身的研修,同时进行同伴互助,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合作,最终通过自身实现提升。(4)在全校进行四自研修模式的宣传,让每位教师了解模式的实施流程及意义。08-0年在全校开展“四自”研修活动,要求每位老师录下自己的一节常规课,并在课后自己观课、写观后感,参与面达到90%以上。
3. 模式的评价方式。(1)建立档案,过程管理。每学年初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各自的学年研修计划,学年结束时,教师对照自己的发展规划做分析,总结经验。同时,对教师参加“四自”研修活动进行档案式管理,了解上课、观课、省课、修正的研修效果。(2)开展活动,激励成长。学校开展丰富的“上课、评课、写观后感、论文”等竞赛、交流活动,激励教师发现自我、改进自我、超越自我。(3)建立以起点看进步的评价机制。教师从通过“自演、自知”认识自身的某个缺点、不足开始,进行“自省、自修”,改进自己的教学。
校本研修的方式篇10
一、让“送教下乡”的实施方案与“校本研修”制度对接
在“国培计划(2016)”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训前调研,发现了少数学校重教学、轻教研,个别校长不能带头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研修成了年轻教师的事,成了教研组长的专利,成了有职称评聘需求的教师群体的事,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督导等实际问题。据此,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讨论“送教下乡”培训的最佳切入点,将制度建设与“送教下乡”培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汨罗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了“送教下乡”培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校本研修的目的要求、组织分工、责任分工、监督评估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形成教师教育股、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管理与研究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专家团队、乡村学校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成为了上下联系、多层面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县级层面,一是突出了教育局的领导职责;二是突出了教师发展中心的学术职责。在基层学校的实践层面,我们首先要求各送培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其次是将基地学校和送培学校的校长确立为校本研修的第一任人;最后是建立校本研修激励约束机制,在“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方案中,对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研修制度建设成为了培训实施的有力保障。
二、让“送教下乡”的领导意识与“校本研修”思维对接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对“送教下乡”培训的认识和管理水平,汨罗市教育局分管队伍建设的副局长牵头,教师股组织召开了有全市各乡镇联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送教下乡”培训基地学校校长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送教下乡”培训与“校本研修”对接的工作思路、工作责任,并要求基地学校拿出切实可行的承办实施方案,基地学校与送培学校均制定符合校情的“校本研修”对接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基地学校的场地准备、接待服务、后勤保障工作、各送培学校的“校本研修”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三、让“送教下乡”的基地学校与“校本研修”平台对接
校本研修的基本场所是教师所在学校,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校本研修的宗旨与根本目的是“基于学校”,校本研修的起点与根基是“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活动状态与主体是“在学校中”。在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五大项目的九个班级中,都不同形式地组织基地学校的教师,积极参加“示范教学”和“研课磨课”的学习活动。他们以学校为校本研修的基地,从学校出发,在学校中,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以校为本,在“示范教学”阶段,各个基地学校的教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在“研课磨课”阶段,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研磨活动,并当即收集整理文字材料形成了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汨罗市长乐镇中心小学、汨罗市罗城学校、汨罗市汨罗镇中心小学等送培学校都发动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打磨活动,做到了以学定培,以研促训,以评促改,使校本研修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学员李瑛告诉我们,本学期汨罗市白塘乡中心小学积极构建了校本教研制度,采用单周大教研,双周小教研的形式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在大教研中主要针对学校大层面的教学问题探索,小教研则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教学问题探索等,加强了教研组团队建设、课堂诊断、课后反思等多方面的研究,这样集中加分散的形式,贴合了教师们的教学实际,通过“送教下乡”培训搭建的平台,学员们的教学水平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四、让“送教下乡”的专家团队与“校本研修”角色对接
校本研修的三条基本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汨罗市2016年的“送教下乡”活动,在培训者团队成员的聘任上,以域外培训专家团队为引领,以本地培训专家团队为支撑,初中数学、小学语文、中小学音乐、初中班主任、幼儿园教师五个培训项目所聘请的本土培训者,都来自基层教学一线,都是近几年本市的名师,有些甚至是连续几届名师,可以说是骨干中的骨干、名师中的名师,他们不仅仅课上得好,培训、微讲座样样都行,对教材、对学情、对校情、对校本研修、对学员需求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而且,榜样就在身边,可学、可亲、可敬,在“送教下乡”培训中他们是学科专家,在学校中,他们又是通过“校本研修”成长起来的教学骨干,由他们来组建专家团队,实际上也是一个教研组长,既是引领的专家,又是互助的同伴,所以,他们的送教才最有针对性、实效性,最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五、让“送教下乡”的阶段活动与“校本研修”模式对接
在“送教下乡”培训中,我们坚持按需施训、立足乡村的原则,强调前瞻性与实效性相结合,阶段性与持续性相结合,专业引领,能力转换,实践指导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等实践性特征。针对乡村教师教学与教研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按照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体提升,共六个模块的课程设计方式进行培训。例如:为落实“研课磨课”环节,积极贯彻汨罗市“送教下乡”培训的 “三以原则”:课堂研磨,以学定教;培训实施,以研促训;人人展示,以评促改。培训者按片区分小组进行校本指导,要求“个个参与、人人展示”,使每一个学员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校本研修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四个环节,与“送教下乡”培训的模式殊途同归,极其吻合,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反思总结后再实践,再提高的研修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求短期行为,但求持续发展,着力帮助农村教师营造终身学习、校本发展的良好环境,引领农村教师结成专业发展的跨校联盟和常态的教学教研共同体。
六、让“送教下乡”的培训课程与“校本研修”资源对接
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项目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以案例为载体,设计和实施好一系列着眼于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活动,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省级专家引领和一线骨干教师示范,全体学员参与,开展研课磨课、学术沙龙、岗位实践、校本论坛为主要方式的培训,并把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才艺展示、信息技术等课程都编排在培训过程中。
教师培训的教w资源是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在培训活动中的动态表现,通过培训者的有效选择和使用,使得师资资源和课程资源从“静态”变为“动态”。首先,教学资源由培训者与学员共同建构,在研修过程中重视课堂互动和师生对话,帮助学员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许多学员在培训期间感受到了“学习情境”与“工作情景”的联结体验,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从“仿真”状态有效迁移到“真实”状态,体现出培训的有效性。其次,教学资源体现学员之间共建共享。“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班级为学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学员的课例、课件、心得体会都可以在班级qq群和学习小组共享,这些认识和经验的分享,闪烁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思想火花,其智慧在班级交流和应用中得到升华。最后,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教师培训的重要阶段,在这两个核心环节中,我们选取加工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资源。
七、让“送教下乡”的学员发展与“校本研修”成果对接
从知识的复杂性来看,教师培训要建立在对学员认知独特性的认识基础上,为学员提供获得知识的多种不同途径和机会,汨罗市的“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拓宽了学员的研修视野,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五个一”:一节汇报课;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一份研课磨课记录;一次微创新教研论文;一堂微课视频。在“送教下乡”培训的五大项目九个班级的600名学员中,通过说课、微课展示、小组赛课等多种形式,累计完成研磨课560节次,评选优质课75节、精品课40节,组织专家讲座21次,生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视频”等资料436份,形成了培训理论、案例、游戏、故事、文本、ppt课件等学习成果,使学员的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与学校的的校本研修成果对接起来,汨罗市将这些资源打包或者刻制光盘,免费下发到各个中小学、幼儿园,为它们提供了校本研修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实现了帮助乡村教师,帮助乡村孩子的目的。
在2016年省、地、市级教学竞赛中,汨罗市第二中学熊立红老师参加湖南省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以第1名获化学课一等奖。汨罗教师参加岳阳市“金鹗杯”教学竞赛,有6个学科获一等奖,居岳阳市前列。汨罗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选手80%是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的学员,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示范教学与研课磨课是卓有成效的。
2016年12月3日,我们组织600名参训教师,齐聚在汨罗市电影院,参加了“总结提升”的培训,湖南省教育厅国培办黄佑生主任亲临现场指导工作,由五个项目的部分参培学员作为代表,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分班级、分科目,采取文艺节目、朗颂、师生同台讲故事、ppt课件展示、视频汇报等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各班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初中班主任培训项目班级,通过对“乡村特色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家校沟通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使参培老师在“班会课如何上?班级活动如何组织?”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总结提升的环节中,汨罗市红花乡露水坡中学的李美英老师和班上的学生同台讲述教育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整个活动受到了省国培办黄佑生主任、汨罗市教育局领导、学科首席专家和全体学员的高度评价。
八、让“送教下乡”的财力保障与“校本研修”经费对接
汨罗市本级财政,严格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8%列支培训经费。同时,本地教师培训经费与“国培计划”专项经费,均归口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在经费监管上,汨罗市教育局牵头建立了专项经费跟踪审核制度,做到了年初有预算规划,年中有督查指标,年终有考核奖惩,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2016年我们争取财政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在汨罗市教师发展中心兴建了一栋培训楼,竣工后投入使用。投资4300万元建设好了全市中小学的“三通两平台”(班班通)工程,大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使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驶入了互联网时代。
- 上一篇: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高中生生涯教育校本课程探索 2023-01-18 09:04:22
中职学校校本集中实训策略 2022-10-24 08:36:32
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翻译课实施路径 2022-10-09 14:55:07
高校本科教法类课程群层级制设置意识 2022-10-08 11:33:36
小学校本课程质量管理环节分析 2022-06-15 09:15:47
体育游戏如何融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 2022-03-12 09: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