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重点难点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06 17:47:40
小学重点难点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方式,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就能进行广泛的文字阅读,从而积累大量文字阅读经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经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小学生语文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国家教育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各地区的小学教育应该基于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从现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自顾自”的照本宣科,学生则机械性地在下面听。虽然新课标已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是很多教师依旧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难以进行转变,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不愿意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回答,使很多教师无法知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样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
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足够透彻的理解和投入,大多数教师单纯凭借自身多年的经验来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对于课本和新课标的研读不重视,对教材课文的理解不透彻,对课文深层次的情感挖掘不充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不懂得完美运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进行基础性广泛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在于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熟悉课本大纲,抓住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好一门课的前提是必须要熟悉透彻的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并对教学大纲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本下足够功夫,分析课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详细的教学方案,通过实践中有趣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语文阅读的技巧。
(二)结合新课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一,重视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现状,根据新课标改革后的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式,牢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有步骤和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在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班级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采取适合高效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使课堂内容不再单一,使小学语文内容重点和难点变得更加鲜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师,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非常有必要,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状态,了解课文中哪些地方容易理解,哪些地方不容易理解,从而具体改进教学内容、方式和教学侧重点,这样对于教学的改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如何结合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熟悉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重点和难点,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教师首先要全面透彻地分析教材,结合新课改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海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j]. 求知导刊,2014(12).
[2]刘宁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小学重点难点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价值观,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明确这一点,并在阅读教学时充分引导小学生的阅读。语文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以小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讲《雪孩子》时,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读示范,其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读,最后齐读,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二、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难点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还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林海雪原》时,可以带领学生逐段地理解其描述的风景,然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学习后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三、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课后也能够积极地学习。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全面地进行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重点难点篇3
1 辅助实物观察,获得理性认识――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四节的课题是“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节课第一课时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主要特点。探究实验的材料一般是实物――猪小肠,这是较好的观察材料。但是笔者多次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后,发现预期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验结束了,学生虽然对探究材料猪小肠的结构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仍有些迷茫,他们没有深刻、到位地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隆起的绒毛大大增加了对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也就是说,学生对生物体的有关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还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时,采用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的方式,旨在通过模型的制作,帮助学生实现对生物学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跨越。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先对小肠外壁、内壁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再通过对计算面积大小的直接比较,就可以形象直观地理解小肠内壁的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表面积的结构特点。此时,学生利用之前对实物的感性观察,再结合制作的小肠模型,获得对小肠的结构(皱襞和绒毛)与其功能(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相适应这个观点的理性认识,顺利掌握了本节的重点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目的: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进一步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不同颜色的完整废旧纸张、剪刀、尺、胶水等。
制作步骤:
(1)制作纸质的小肠模型,测量和比较模型内外表面积的变化和差异,理解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于增大小肠内表面积的作用。
(2)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结构中的哪些部分?
思考讨论:根据自己制作的模型,说说小肠皱襞、绒毛等结构对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2 替代实物材料,突破学习重难点――模拟制作肾单位的结构模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四章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是肾单位的结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算解剖实物(哺乳动物的肾脏),也很难观察到肾单位的结构。因此,顺利地突破这一难点是学生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之关键。那怎样来突破呢?笔者经过尝试,发现在学习肾单位的结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制作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难点。具体如下:
目的:通过制作肾单位结构模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
材料用具:气球,旧毛线,剪刀等。
制作步骤:
(1)剪一段毛线(长大约1m),团成团,理出两端,待用;
(2)将气球顶端凹陷;
(3)将毛线团轻放进气球凹陷处,毛线团的两端留出凹陷的外面:
表达交流:根据自己制作的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①毛线团相当于肾单位的什么结构?(肾小球);毛线团的两端分别相当于什么结构?(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②气球的顶部凹陷后相当于肾单位的什么结构?(肾小囊)
③气球的管部又相当于肾单位的什么结构?(肾小管)
④在制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在此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自发地组成制作小组,相互讨论、合作,成功地制作了肾单位的模型。并且各小组之间相互进行了借鉴和评价,在愉快的气氛中借助亲自制作的模型,理解了构成肾单位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在生理结构上的位置关系,为后面学习尿液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巧制生物小模型,尝试探究――自制鸟卵的结构模型
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章第一节“动物的生殖”这节课中,“观察鸟卵的结构和概述主要结构的作用”既是本节课不可或缺的知识目标,又是本节课唯一的重点。出于爱护鸟类和取材的方便,观察鸟卵结构时选用的材料是以鸡蛋代替的,且鸡蛋体积较大,内部的结构展示比较清晰。但是,笔者经过实践发现有一种结构――系带,不大容易观察得到。有的鸟卵(鸡蛋)的印白中可以看到少许絮状物(系带),但大多数鸟卵(鸡蛋)可能由于学生的操作不当,致使在卵白中看不到系带,对呈絮状的系带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更是难以理解。
这时教师引入探究实验。因为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解决生物课堂上的有关问题,不仅使学生能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与技能,又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举多得。
3.1 探究实验的背景
在实验“观察鸟卵的结构”中,学生逐步了解了鸟卯内部结构及其在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所起作用;已明确了雏鸟是由卵黄上的胚盘发育而来的这一知识点。因此学生很容易认同:对于鸟类来说,胚盘(受精卵)是繁衍后代最重要的结构。那么,对于鸟类来说,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胚盘必须要得到良好的保护,即卵黄应该保持在整个鸟卵的中央位置,这样才能使卵黄上的胚盘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风险降到最低。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学生的探究实验就开始了。
3.2 探究实验的名称:探究鸟卵内部结构中系带的作用
(1)提出问题:鸟卵是靠什么结构使卵黄始终保持在鸟卵中央的呢?
(2)作出假设:鸟卵是靠系带使卵黄始终保持在鸟卵中央的。
此时,教师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你打算通过怎样的手段或方法来直观、形象地向大家证明系带的固定作用呢?经过各学习小组的激烈讨论之后,大多数学习小组提出制作(鸟卵的)模型。紧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假如我们要制作一个模型来验证系带的作用,应该准备哪些材料、应该怎样制作才比较科学呢?最后,请小组同学相互讨论,当场制定出一个制作鸟卵模型的简单方案。由于时间关系请学生在课后准备、收集相关材料用具,再利用课余时间将模型完成,下一节生物课上再全班展示各小组的成果。
由于学生刚刚观察和学习过鸟卵的结构,制作模型的方案很快就制定好了。
(3)制定并实施方案。
目的:通过自制鸟卵的结构模型,探究系带的作用。
材料用具:果冻的塑料壳(2个)、黄色乒乓球(1个)、旧毛线,剪刀,透明胶带等。
方法步骤:
①制定制作模型的方案(以小组长为首),明确分工;
②发动组里的学生收集材料;
③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按照之前的方案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完成鸟卵模型的制作。
(4)得出结论:系带的作用是固定卵黄,使卵黄尽量保持在整个鸟卵的中央。
(5)表达交流:
①果冻壳相当于鸟卵的那个结构?(卵壳)
②乒乓球相当于鸟卵的那一结构?(卵黄)
③乒乓球两端的毛线相当于哪一结构?(系带);其对卵黄起到什么作用?(固定的作用)
④择优展示成果。
由于这个模型是学习小组在课外自主制作的,因此所用材料和成型后的模型比较多样。有些小组的材料比较简单,只有乒乓球和旧毛线。这种小模型虽然简易模型,但也能说明问题。有的小组收集的材料比较齐全,有果冻壳、乒乓球、毛线、细沙等,制作的模型相对较完整。难能可贵的是,这组学生还用深色记号笔在卵黄上标出了胚盘所在,而且在乒乓球的内部装了少许沙子,当拉动乒乓球两端的毛线时,通过毛线对乒乓球一松一紧的调整,尽力使“卵黄”保持在鸟卵的中央,同时“胚盘”保持在上方,这样的模型就更形象逼真,也比较科学。各组学生在展示模型之后,相互评价,共同交流,明确了鸟卵内部各结构及其功能,顺利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自主制作模型来尝试探究有关问题,这种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理性认识,又巩固了探究意识,提升了探究能力。
小学重点难点篇4
(1)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指的是培训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个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培训,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培训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以高教版的培训教材为例,贯穿整个培训的真实任务就是“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开发”,整本教材均以该任务为主线,设计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培训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让学员形成看得见的、物化的结果,从而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当然,真实任务也可以按照层级关系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任务,组织各个模块和活动,从而使培训过程更为严谨,符合成人的认知规律。
(2)两方面指导思想
两方面的指导思想是指突出混合式学习思想和“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强调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既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又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与学习,培训内容与活动在真实课堂与网络平台上实现了无缝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体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新趋势,使得培训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典范,这部分隐性的知识势必对学员的学习和后续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组织上,强调“主体—主导”教学结构思想,将讲授式教学方式与探究式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给予了学员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既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示范、讲解等主导作用的发挥。
(3)三种主要学习形式
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员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
结合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自主探究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学员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能够扩展学习者的知识面,同时能够兼顾不同学习者学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学习者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是培训班的基本组成单位,培训过程强调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和交流,并贯穿培训过程,安排了很多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小组成果展示等活动,促使学员在合作中交流和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培训活动中强调师生对话,因为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培训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互动的主题,可以是教师设问学生回答教师再点评的模式,也可以是学生置疑,教师解释等模式。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4)四个关键点
培训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关键点,分别是强调活动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强调案例观摩和体验以及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反馈。
强调活动参与
培训过程以模块和活动为基本框架,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融会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围绕活动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理论导学、技术导航和提示,使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机融合到现实应用的活动情境中。学员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以活动为单元来组织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
强调理论联系实践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领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反思。因此,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仅仅是培训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也是实施教育技术和理念的过程。在本轮教育技术培训中,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真实情境中,突破理论讲座、学习实践等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限,真正地将理论、方法、技术等融入到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中;同时通过多种实践性活动(如师生互动、头脑风暴、讨论、辩论、反思等),使学员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策略与方法。
强调案例观摩和体验
案例实质上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运用案例观摩和分析既可以发挥成人分析问题能力强的优势,又可以使成人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还可以解决成人学员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培训过程中非常强调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学员分析案例,为此培训过程既提供了大量的分学科的教学案例,也提供了综合案例;既提供了优秀的案例,也提供了有待改进的案例。学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观摩,同时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进行反思。
体验发生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本模式强调学员通过体验将教育技术相关理论、技术和整合技巧转化为自身的实践经验,以促进其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强调过程性评价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评价,形成对受训学员的激励,对教学过程的调节以及对后续培训环节的支持,有着重要意义。培训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一方面起着激励学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诊断学员学习过程,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在本轮教育技术培训中,过程性评价还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评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最终的教师专业化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学重点难点篇5
关键词:重点与难点;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练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53-01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把所教的知识学得完全,于是物理教师在上课时可谓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尤其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发现学生对物理重点部分掌握得不够牢固,在难点之处错误率很多。结果物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最后物理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症结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理教学中没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一、用实验法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某种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得出概念,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验可以使推导过程再现,而且实验比较直观,既生动又有趣。所以做实验会收到比语言描述更好的效果。
加强实验,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还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那么,做好实验,对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学实践证明做好实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实验帮助学生改抽象为直观
在物理中有许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这样给学生理解带来了很大困难。会打消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但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同时通过实验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比较容易理解,但后者就比较难于理解,也很抽象。而我们让一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上滑下,分别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较分析推理,此问题便迎刃而解。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
2、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对有些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物理概念与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是有差别的,甚至是错误的,有同学认为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下降快;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质量大;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实验就能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只有克服对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才能理解应用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解和综合,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很好的体现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同时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还能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灵活多变,运用自如,促使学生去思考。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因为太抽象,而又无法用实验完全演示,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只凭教师的描述与讲解,往往花大气力效果还并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展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又能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样也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学会为此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三、精选练习教学突破法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就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套一套地让学生练习。
四、注重生活及实际的应用,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并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起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找到关键的地方,抓住实质性的根本。例如,在电学中,能够得到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切割磁感线”就是关键,又是其实质的地方。记住不难,但有些学生不理解什么叫切割。其实,我们举割麦子的例子就可以解开。每一颗小麦就像是磁感线,部分导体就像镰刀,只有镰刀和小麦垂直时或是存在一定的角度都能够割断小麦。
五、选题要有针对性,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重点难点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重难点;突破;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0-01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制定、处理、化解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做如下探讨性的总结。
1.通过演示、示范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演示、示范教学是美术教师示范性地作画、制作,展示给学生观看并辅助讲授,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深化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科的特点,初中美术学科许多重难点是美术的技法。美术的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讲述是不够的,必须借助演示、示范。在十几年的美术教学中,笔者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很多美术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说得再多学生也不清楚,而示范一遍,学生就基本懂了,正如古语所说"百闻不如一见"。如,在七年级《用明暗塑造立体》一课中,明暗变化规律和运用明暗变化规律塑造立体事物是重难点。暗面、灰面、亮面、明暗交界线的对比度是相对的,很难讲清楚;明暗变化规律在作品中怎样具体运用,也很难讲述。通过教师的具体作品演示、示范,辅以语言讲解,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这些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对初中中国画教学中笔墨技巧和设计应用教学中制作的关键步骤等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分段多次实践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分段多次实践教学是美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需要,把教学内容分成几段进行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实践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分段可以有效地分解、降低教学的重难点。如:七年级《写意山水――树的画法》一课的重点是树的生长规律和写意树的画法。在教学中,笔者实施了分段多次实践教学,先教学有关树干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展示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策略,再实践。树干的内容基本过关后,就是教学树叶的画法,最后是树干与树叶组合,完成一棵树的作品。通过分段,学生学习的压力减轻了,在多次实践中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了知识技能。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来看,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3.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广泛、功能强大,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教学重难点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可有效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教授七年级《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利用电脑、网络设计服装搭配的游戏,让学生在服装搭配的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搭配带来的不同效果。然后让学生讨论"你喜欢哪种色彩搭配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色彩搭配的知识。在色彩搭配的涂色游戏中学生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这样就将电脑多媒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一般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作业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绘制。在电脑上操作比在画纸上绘画的灵活性高,也更快捷。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智慧、相互补充知识、相互给予帮助、相互吸收长处,集众人的智慧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在六年级《色彩的联想》一课中,课堂实践是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彩纸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抽象作品,如"阳光明媚""兴高采烈""兴平气和""闷闷不乐""月黑风高""春风得意"等;作品要求四开大小。考虑到作品创作的难度,笔者采用的是四人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在这种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激活了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个性和创造才能,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作品。
5.通过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
即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行。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该课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的自己去发掘; 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尽可能的; 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尽可能的探究并解决重难; 学生 能描述老师不替代; 学生能创造老师不示范。以《设计生活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生活中的标志,课前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标志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标志,让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深入到探究图形标志的认知过程,进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图形标志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标志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互补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6.通过分析学生作品,突破重难点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优秀学生作品、学生互评有问题的作业、拆组优秀手工作业等,一系列的学生欣赏、分析好坏的不同层次的作品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同事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以《提袋的设计》为例,"掌握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欣赏教材和课件中的提袋引导学生从提袋的结构设计拓宽思维,在通过让学生拆自带的纸纸提袋来探究制作步骤和方法,再通过我准备的制作方面存在问题的提袋,让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该如何去改正?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哪些问题?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重难点突破。
小学重点难点篇7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意义 方法
一、引言
所谓的微课教学,就是利用网络手段,将所教科目的基础知识点、疑难问题、解题方法、课堂知识总结等内容做成视频,并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微课具有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素材广泛,教学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性强,发散大脑思维等特点。应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利于强化小学生对数学难点的理解,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满足小w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微课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小学生大部分年龄较小,好动贪玩,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对理性、严谨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还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而且,微课视频短小精悍,一般在7分钟左右,紧紧围绕一个数学知识点,可以有效集中小学生较短时间的注意力展开数学知识教学。微课视频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将小学数学知识点以视频、图像、音频等方式展现出来,让小学生简单直观地接受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微课教学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地点固定,限制了小学生的课下自由学习。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让小学生下载学习,进行自由学习。微课打破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数学学习,根据数学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如快进、暂停、倒退、重播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精心制作微视频,促进小学生对数学难点的理解
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微课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掌握好小学数学微视频的录制时间和数学重点知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数学是一门严谨、理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出现很多疑问,不能有效把握数学知识的重点。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微课将重点知识标注出来,着重进行解释说明,也可以将小学生的学习难点制作成有趣的动态图片,让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降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接受难度,强化小学生对数学难点知识的理解,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二)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积极组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课后学习。首先,教师可将上节课的微视频发送给每个小学生,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巩固,强化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可以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微视频发送给小学生,小学生根据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提前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对数学基础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发现数学知识学习的难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重点难点篇8
一、用实验法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某种物理现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得出概念,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验可以使推导过程再现,而且实验比较直观,既生动又有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对学生突破难点、重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学实践证明:做好实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实验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1.可以帮助克服学前概念的干扰。例如,针对有的同学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有的同学认为“重的物体就下沉,轻的物体就上浮”,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将体积相同的木块a和铁块、b浸没在水中,松开手,让学生观察现象。实验结果:a上浮,b下沉。既然体积相同,那么浮力就相同,为什么会出现a上浮b下沉的结果呢?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从而了解了真相。虽然实验非常简单,但可以形象直观地克服学前概念的干扰,并且有助于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
2.实验帮助学生改抽象为直观。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比较容易理解,但后者就比较难于理解,也很抽象。而我们让一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上滑下,分别在粗布、毛巾、玻璃板上滑行,比较分析推理,此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加深了理解。
3.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对有些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物理概念与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是有差别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有同学认为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下降快、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质量大、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我们用简单的实验就能矫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只有克服对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才能理解应用问题。
二、利用实验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因为太抽象而又无法用实验完全演示,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只凭教师的描述与讲解,往往花大气力效果还是不明显。利用多媒体教学,则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展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又能设置一些教学悬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晶体熔化”一课时,实验经常不准确且效果并不明显,使学生掌握熔化的条件与特点这一难点通常比较困难。我们可利用实验或者powerpoint设计一个多媒体动画教学课件,使学生在关键的温度注意观察,也注意观察加热情况。在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画,然后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发现什么时候开始熔化、要想熔化必须怎么样……学生在惊奇的情绪中认真观察、热烈讨论,最终得出了熔化的条件与特点,比较容易地将这一教学难点重点轻松突破了。
三、注重生活及实际的应用,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几点:
1.讲究方法,注意实用。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物理知识的才能。老师讲课时要注意方法的实用性、举例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速度”这一章节时,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我们联系到体育课中的跑步,比较谁快谁慢就说谁的速度怎么样,那么很自然“速度”就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怎样来定义速度呢?我们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来比较,那么速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这样,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有什么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2.找关键,抓本质,从实际生活中入手。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找到关键的地方,没有抓住实质性的根本。例如在电学中,能够得到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切割磁感线”就是关键,又是其实质的地方。记住不难,但有些学生不理解什么叫切割。其实,我们举割麦子的例子就可以解开:每一棵小麦就像是磁感线,部分导体就像镰刀,只要镰刀和小麦垂直或者是存在一定的角度都能够割断小麦。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小学重点难点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学讲计划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各地区在新模式新经验方面层出不穷,徐州地区深入实施的学讲计划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对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注重融入学讲计划要求,实现了灵活运用,本文结合教学的一些体会进行简要分析。
一、鼓励学生自主先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提前学习方面缺乏良好的习惯,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等待课堂上教师进行传授,导致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够熟悉,这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在落实学讲计划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先学指导,分为课前自学和课堂初始阶段的自学两个部分。首先,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教材,梳理一下乐理知识点,尝试自己去理解,并且试着唱一唱歌曲,寻找乐感。同时,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阶段,也留有一小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对预习活动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讨论。经过学生自主先学的基础准备,他们在接下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互动中,既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习与练习的重点、难点有了更为精准的目标。
二、指导小组进行讨论,自行解决学习重点、难点
学讲计划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不仅要学进去,还要完整、准确地讲出来,发挥兵教兵的重要功能,体现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视这一方面,指点学生掌握乐理知识、把握视唱中的音准与节奏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讨论交流,大家一起谈一谈如何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采取一位学生演唱、其他学生进行纠错的方式,帮助其他学生提高演唱技巧水平。也可以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让音乐学习掌握较好的学生来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交流,许多重难点特别是演唱技巧处理方面的难点,可以在小组这一载体中,通过讨论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搭建平台交流展示,培养学生梳理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着强烈的表_欲望,他们要求积极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同学面前一展歌喉。对此,笔者借助交流展示环节,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在乐理知识教学之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是如何理解的,帮助其他同学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平台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争先恐后要求上台讲解,笔者还鼓励他们上台演唱曲目,演唱之后还要谈一谈这一首歌演唱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进行突破,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补充完善,通过发言以及辩论等方式进行交流,营造了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对提高学生梳理总结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质疑拓展深化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进行了示范与指导,小组开展了合作交流之后,学生能够对乐理知识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做到基本掌握,但是还会留有一些难点。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拓展就很有必要,笔者鼓励各小组将自己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探讨研究。无论是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还是对演唱技巧的把握,只要是学习小组提出的难点问题,笔者都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探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和总结学习成果。这种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互动总结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
五、带领学生总结概括,强化学习经验成果巩固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提炼能力,既要认真学习乐理知识,提高演唱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在学习中总结好的学习经验,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每一部分乐理知识教学或者一种技法演唱指导之后,都要求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既要总结学习中的要点,又要总结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新经验、新模式,作为学习成果积淀下来。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而且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与总结提炼能力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将学讲计划真正落实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消化吸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小学重点难点篇10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
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教材分析的内容
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关键之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代数为主线,与几何初步知识、统计与可能性、问题解决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等。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一课时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
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材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内容,并将其放到整个知识系统当中去判定其地位和价值。
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体现在教材重点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区别在教学重点和教材重点在表述上略有差异。
2、教材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也有的内容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还有些内容相互干扰,易混、易错。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
3、教材的关键。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掌握“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关键,而掌握部分积的对位原理和方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关键。
教材的关键和教学的关键同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的关键主要是就数学知识方面而言,而教学的关键通常是指解决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它除指关键知识外,往往还包括解决难点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全面分析教材,准确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先决条件。
(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练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形式多样,层次不一,角度多变的习题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练习题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关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关教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当说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升华,而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变多浑然一体,因此,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常就说成数学思想方法。
- 上一篇:小学重点知识点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2023-05-05 08:47:44
小学英语课堂减负提质策略 2023-02-16 08:34:02
小学家校沟通现状与对策 2023-01-28 09:20:38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2022-12-23 08:38: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的思考 2022-12-05 11:32:04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 2022-12-04 1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