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学习方法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1 17:30:36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29-01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于合作学习应加强研究、使用与总结,以便于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

1 合作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被受关注,于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尝试使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本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可以是两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间的合作。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有助于智力放大,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益,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有利于创新,获取更多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养成。之所以,在课改后的体育教学中得到大力提倡,并得到广泛使用。

2 合作学习的分类与使用

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2.1 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这种典型形式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好朋友关系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比如,广播体操、武术教材的复习课,让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效果非常好。

2.2 小组合作学习: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用得最多的最熟悉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关键是怎样进行分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选择小组长,及其小组长如何开展小组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一般有以下分组方案。

2.2.1 稳定分组: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作为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单位。这种分组的特点是体能基本相同,爱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对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

2.2.2 阶段分组:阶段性的小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有三种分组方式:按技能水平分组,其特点是技能相同而爱好不近不同;按爱好相同分组,其特点爱好相同技能却不近相同;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其特点是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

2.2.3 灵活分组:灵活分组与阶段分组相似,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持续时间更短,仅在一节课中出现,随之即被解散。主要有三种分组方式:按技能水平分组,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例如跳高教学中,在四个跳高区域设四个不同高度: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120厘米,由低到高。教师提出要求凡能跳过9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个高度,以此类推,连续三次跳不过去的,回去跳低一级别的高度;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可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节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能缩短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随机分组,这种小组也是在一节课中出现,一般采取随机报数或自由组合,通过报数随机分组可以达到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局面,便于开展组间的教学比赛或竞争游戏。

2.3 全员合作教学:它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它以教学班全体成员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一般在教材难度较大的新授课的教学中采用。

3 使用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建议

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看,还存在着理解与执行上一些普遍性问题:未能很好地使用教材,也未能把教材与其它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不够;讨论的有效性不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的交流与生成不够,学生收获不大。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如何确定小组长,小组长担当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他们各自承担什么样的个人责任,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怎样汇报学习成果等等,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3.2 不能只重形式,要加强方法的研究,搞好管理。要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是所有的教材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的模式。新授课应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复习课应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针对性地选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多种因素:合作前的准备,时间的设定,内容的选择,人数安排,小组的结构,合作的方式,场地设施的要求,环境条件,课堂纪律的保障,过程的监控、指导,成果的反馈、评估,安全事项等。只有选择科学的合作学习模式,考虑周全,安排妥当,才能使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更高的优势。

3.3 使用好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其它素质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一部分,必须体现达成课程目标的功能。因此,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形式上,也不能停留在单一的目标上。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下列素质的培养: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尊重他人,建立平等、民主的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协调他人开展活动,有较强的交往能力;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锲而不舍、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对集体、对工作、对他人高度负责,不患得患失,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有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斌,周桐.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2] 周红波.进行合作学习深化素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1.02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2

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兴趣化呢?

1.课堂导入时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趣。我在导入课堂时,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场地采用多方位,如半圆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畅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授新教学要引发兴趣

授新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积极地思维,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与轻问相互交替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运用近问与远问的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

3.安排练习要有情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学习的方法。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速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因地制宜地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

2.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间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雷同或相同的成分。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尝试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耐久跑教学;练习方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耐久跑教学比较的枯燥、乏味,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耐久跑教学质量,就需要对耐久跑教学及练习方法进行研究。因此,下面结合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的教学情况详细的分析了体育耐久跑教学及练习方法。

1高中体育耐久跑教学

1.1明确目的,克服障碍,树立信心

在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为了开展好耐久跑教学,就需要对教学的目的进行明确,克服教学障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很多学生对耐久跑不感兴趣,这就严重的阻碍了体育耐久跑教学的开展。枯燥、乏味是耐久跑教学存在的主要特点,学生会从心理上对耐久跑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对教学的目的进行明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教师需要对学生对耐久跑的认知进行适当的调整,之后才能够调整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提示、讨论以及解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耐久跑。教师可以将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耐久跑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对比分析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从而明确耐久跑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解决耐久跑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正确的认识,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2区别对待,科学安排,提高强度

为了更好的开展耐久跑教学,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教学的强度。耐久跑教学的组织方式应该进行改变,改变练习的要求指标统一,根据一定的顺序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训练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耐久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其进行划分,组织不同的指标要求的小组进行教学。因此,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对教学进行合理的组织,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从而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能够在耐久跑学习中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潜力。

1.3手段多样,加强锻炼,提高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在准备活动中开展有氧健身操、游戏等活动,这样的不仅能够活跃教学的氛围,还能够对体育动作技巧进行强化。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音乐伴奏跑、搭配跑、追赶跑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下进行耐久跑的训练。在结束耐久跑后,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讲评,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明确目标,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其次,认真组织跑操。在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课时比较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成绩,为了弥补教学的这一缺点,就需要在课余时间组织好跑操活动。最后,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参加竞赛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与身体素质,为耐久跑打下基础。参加竞赛活动能够加强学生的锻炼,使得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从而有利于耐久跑教学的开展。

2高中体育耐久跑练习方法

2.1跑前热身准备阶段、起跑阶段、放松跑阶段

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应该提前做好热身准备,这对耐久跑是非常重要的。在跑前热身准备阶段中,主要就是脚步热身与缓和运动的开展。在耐久跑过程中,膝关节受到的压力比较大,为了保证耐久跑的顺利,就需要对膝关节的热身活动进行加强。在起跑阶段中,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起跑。学生听到枪声时,应该两腿迅速用力蹬地,使得身体能够快速的冲出,通过正确的起跑动作来保证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起跑速度。起跑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能够避免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从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顺利的完成耐久跑。在耐久跑的练习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跑步方式进行纠正,放松跑阶段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示与纠正的主要阶段,能够通过提示让学生了解自己不正确的节奏与不规范的运动方式等,通过正确的口令让学生不断调整跑步方法。在耐久跑运动中,学生应该对呼吸进行注意,将自身的呼吸节奏与跑步的节奏相配合。

2.2匀速跑阶段、保速跑阶段、冲刺跑阶段

在耐久跑练习中,应该对匀速跑与保速跑阶段进行注意,并采取正确的练习方式。为了不影响耐久跑后半程的正常发挥,就需要控制好速度,在匀速跑阶段中加快步频、加深呼吸,从而使得速度得到均匀的提升。能力消耗较大的阶段就是保速阶段,在耐久跑训练中,应该对呼吸方式进行正确的掌握,调整好呼吸与跑步的节奏。通常情况下,在耐久跑中的呼吸方式为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使得呼吸深度得到提升。在耐久跑中,由于氧气供应落后身体需要,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学生依靠自身的毅力完成后续的路程。冲刺跑阶段已经进入了耐久跑的最后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已经非常疲劳,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冲刺,就需要体育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耐久跑方法,对自己的体能进行合理的分配。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冲刺跑的技术特点,在冲刺阶段使得摆臂速度与摆动幅度得到提高,并且加快腿部运动频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加速跑的时间与距离。

综上所述,在山西省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的耐久跑教学与练习中,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耐久跑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在训练中帮助学生掌握耐久跑的正确技巧,从而提升耐久跑的成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强耐久跑教学与练习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友琼.高中体育耐久跑练习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4,(3):130-131.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4

琼海市温泉中学    刘乐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带着几许熟悉,带着几许亲切,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回顾两年来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们通过各种研讨活动和教学实践,深刻认识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控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理论总是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笔者在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针对高一年级学生有一定主见,有个性、活泼好动,喜欢体育活动的特点,进行了“控究法”教学法的研究,不思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探究法学习方式的视角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主动进取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如日中天,越来越高,但青少年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新的困惑是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强调和谐人文素养环境,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与竞争。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80%的人缺乏创造力,14%的人具有初步的探究创造能力。而新课程明确强调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创建探究法学习方式,是时代的使命,势在必行。

探究法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性思维状态,自主强化信息,大胆设疑问难,敢于提出异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正面原地双手抛实心球教学,教师提出“怎样才能把实心球投得远”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练与合作讨论得出答案。教师再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取决实心球远近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带着疑问再次通过学习,分析得出答案。由此可见,主动性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探究是学习的核心,有探究才会有创新,探究式学习是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内驱力,合作性学习是形成探究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为此,课堂上教师以外驱力推动学生的内驱力,形成合力并发挥作用,是培养学生探究法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维度

探究法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运作维度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真正体现“实践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将思考权、发言权、实践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作的特点是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发展性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既注重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探究法学习方式的过程就是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以平等合作为流程,始终将学生置于动态的学习情景中,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运作的要素特征是主体性、主动性和发展性。主体性行为表现为自主、自觉、自律和超越。所展示给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选择余地,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主动性行为表现为兴趣、爱好和激活,其呈现方式是学生不受过多要求的制约,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学习,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发展性行为表现为三维体育价值取向的升华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运作模式为自主学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反馈。灵活、多样、开放、互动诠释了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精彩。所展示给学生是依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如:不同的体育基础,不同的身体形态,不同的主动能力,采用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探究法学习方式既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一种发展性学习的乐趣。

三、探究法学习方式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探究式学习是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多次寻找运动规律或解决办法的过程性行为,是发现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就表现为学生为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反复尝试探索,从而达到逐步理解知识和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技能。其运作的策略:一、给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模仿转向主动探究。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何才能跑得快?跑得快取决于哪些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主思考,教师适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对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能较好完成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意识与能力。二、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信,多一些展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联想各种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想象是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的基础,是学生之间心灵撞击的重要途径,想象和交流学习方式在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个性的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正是落实《课程标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体育是运动的科学,运动的主体是人,是学生。我们追求的是一个人性化的不断地运动的过程。让学生展示自己,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闪光点”亮给大家,从而与师生共同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再升华的激励。在这一流程中,教师还要十分注重积极地为学困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让他们勇敢地展示自我。这些正是使他们获得师生认可和帮助,感受大家关注,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沟通交流的极好时机。让学生通过积极的个性化展示,充分展示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合作、探究、交流、评价和提高,使学生从整体上获得更大的推动和提升。如:篮球运动拍球游戏教学,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教师可问难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实践,勇于探究,于是学生通过想、议、练,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等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在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增强了自主学练的自信心,他们的探究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自然得到发展。

四、探究法学习方式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就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与锻炼,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都能得到最符合实际的评价,都能参与 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变“主演”为“导演”,由“主角”转“配角”,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3、差异性原则:重视差异,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这是当前新的课标准实施过程中有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个体不同需求,按能力、按性别、按年龄、按项目,多方法,多把尺子,分层递进,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进,逐步形成乐学乐练,自主全作探究学习,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4、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灵活地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架设和提高更广阔的舞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疑难,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大胆质疑问难,多方开拓学生思路,不断拓宽学生的个人视野,是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教学分组 合作分组 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不断改革,如今的体育课堂和二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的目的,使体育课切实增进学生的健康。“新课标”提出:体育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分组合作学习是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之一,合理有效地分组对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以及学生有效利用教学空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总结经验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种合作学习分组形式及案例。

1.同质合作分组

(1)同质分组是把体能、技能等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起,尽量缩小组内差别,以实现在同一组内按统一的进度和方法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种分组形式称之为同质分组。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例如:在篮球教学比赛中,常常会很自然地形成水平高的学生在一个篮球架下活动,水平差的学生在另一个篮球架下进行练习。在快速跑练习中,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在一起跑有利用共同提高速度等。

(2)个案分析

笔者发现初中男生跳绳水平差异很大,初中是男生的身体发育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为了在教学中更能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组织力求流畅、灵活、紧凑,提高教学效率,我采用同质分组,如让1分钟跳绳在120-140次之间的学生分为一组,他们之间差异很小,大家在同一起点上,相互合作,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激励学生。

2.异质合作分组

(1)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差别,以便于同一组内起到互相帮助的作用。例如,在小组之间进行接力跑比赛,教师可以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平均分配在各个小组里,这时候组成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2)个案分析

在教授武术教学中,例如五步拳,有的学生掌握较快,技术动作到位,如果老师一个一个去纠正动作路线,比较浪费时间,教师有意识地扩大组内差别,将好的学生分为一组,较差的学生分为另一组,采取互帮互学,能者为师,好的学生指导另一组较差学生,促成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辅导兴趣,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教师采用评价不光要自己评价,还要当小师傅的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3.友伴合作分组

(1)是指关系较好的同伴的分组形式。只有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协调和目标一致时才能很好地组成的一种教学形式。优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良好的团队精神、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潜能。有的时候教师在教学某一技术动作时,无论如何示范讲解,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者学生在教师面前进行练习时,总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紧张心理,导致动作僵硬,但在自己的同伴面前则表现出适宜的放松,利于动作的掌握。

(2)个案分析

例如笔者在教授行进间两大步投篮时,这一技术动作比较复杂,有一少部分学生总是不能理解动作的要点。教师就让他们自己的同伴去单独指导,在经过几次练习动作巩固之后,这部分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一技术动作。

4.体能合作分组。

一般可分为abc三组,或ab两组,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分组形式,目的是“抓两头,促中间”,面向全体学生,如根据中长跑的项目特点,在同一组内安排两个跑得快的,安排两个中等的,再安排两个较慢的学生,这样练习起来可以使快的学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较慢的学生,对于相互促进学生的练习效果有很大作用。

四、结语

体育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各种体育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场地器材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地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效的体育分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分组教学还要选择适当的评价相结合,评价要全面,对小组要进行评价,对小组的个人也要评价。另外,体育教学分组只是体育教学手段方法之一,与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的目标、方法以及评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在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其他多因素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及其优劣,动态地选择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分组形式。这样才能在体育课中有效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分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朱为民,窦可顺.建国以来我国体育教学分组形式的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6

摘 要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与深化,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级授课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问题,因此,对于合作式学习更应该加强研究,使用与总结,以便于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教学专题研究,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体育合作学习实施步骤,分组,方法等方面做介绍,以理清有关体育合作学习的认识,从而尽量避免实践中出现误区。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策略

一、研究目的

体育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体育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研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体育合作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体育教学。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浏览互联网,主要查阅了《体育时空》、《当代体育》、《体育学刊》和高校教材的有关内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三、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的合作意识。

(一)相互团结与互动。相互团结代表了小组成员之间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要素,通过对这一要素的安排,让学生有机会互相讨论、互相鼓励完成任务。

(二)同学关系和小组技能。同学关系和小组技能是小组学习能否顺利进展的关键因素。为使学生能有效沟通,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教师需教导学生社会技巧,使学生能成功地与他人互动,并提高学习效果。

(三)个体责任。所谓个体责任是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学习小组学习效能的呈现,有赖于每个小组能够反思其运作状况和功能发挥程度。

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要灵活、策略地加以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不可能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适用于所有的内容,教师和学生。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策略的实施合作学习的教育。

(二)体育教师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思考、尝试、感悟、总结、归纳、分析和整理。

五、合作式学习在学生中的运用

(一)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关键。例如:在我市每年举行的篮球项目的比赛中,除场上队员的个人技术、技能的充分发挥外,主要是同伴间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少数技术好的学生,教育他们与同伴要相互配合,切忌单打独斗。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

(二)加强对小组的管理,必须切实把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仅要求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还要确定好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才能。

六、体育合作学习方法策略

(一)结对―检查―练习法。实施方法:学生先结成两人一组,一起共同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动作,检查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再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在组内结对;在每对学生中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提供激励和反馈;当其中一个学生已经能够正确完成动作后,转化成激励者或帮助者,另一学生变成练习者;两人都能完成动作后,他们就加入到小组另一对中,每个学生继续练习。适用于学习走、跑和跳等基本动作、竞技项目、体操或者水上技能项目。

(二)协同合作游戏法。实施方法:教师讲解和示范动作,并检查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或者通过问题解决式提问教授动作,然后阐明和示范必需的社会技能,并强调这些技能是小组取得成功的关键,进一步明确仅仅只有所有小组成员发挥了作用,个人才能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它适用于学习修正或创编的游戏、舞蹈和障碍教材。

(三)学习团队法。实施方法:教师先讲解和示范选择的技能或者战术,然后将学生分成3-6 人的一个小组;教师给每组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如安排为记录者、激励者、教练和裁判员等.练习时学生履行各自角色的职责。

七、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动作的掌握和学习必须要通过自身练习来实现,在练习的过程中就需要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就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练习小组,这就为合作学习在方法上创造了条件。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恰当安排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时间比例,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组织教学,并把合作学习策略和其他教学策略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政,吴斌.探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9).

[2] 周雪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使用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育学士版).2010(09).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7

(1)营造积极探索的问题情境。乌申斯基讲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起学生对知识学习探索的欲望。

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景来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索的兴趣。我时常有目的地调整、补充教材,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带着好奇心进行学习探索。我在教学“立定跳远”这一环节时,让学生联系实际,想象小狗、兔子、小鸟、青蛙等小动物是怎样跳的,然后自己模仿试跳,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又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本领。然后再让学生观察玩具青蛙的跳跃动作和方法后,再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池塘荷叶上练习,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要领,并激发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兴趣。

(2)积极创设竞争与合作的情景。合作的基础是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激发人们去合作和探索。体育教师要善于创设竞争与合作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让他们敢于发表意见、提出问题。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引导鼓励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引进竞争机制,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的活动,不但能吸引学生,还能促进他们的探索学习。例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长跑比赛活动,看哪个小组最先获胜。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各尽所能、相互帮助,形成了相互协作与竞争的意识,通过实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内驱力。

(3)张扬个性,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独创性。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时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师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独创性。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千万不要以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限定学生。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去继承前人的成果,形成不唯师、不唯书,珍重实践的思想观念,不断地超越自我,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育教学方法

1高职学院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

1.1教学方法落后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人才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形成良好体育意识重要措施[1]。但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对学生学习发展十分不利。部分高职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就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一门学科,对此缺乏正确认识。此外,教师对终身体育并没有正确认识,导致其在教学中,无法发挥体育教学的真正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无法体会到学习乐趣,进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无法实现终身体育教学。

1.2课程内容有待完善

目前,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当一学期结束之后,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错误认识,无法激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正是因为此,在教学中,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终身体育教学发展。

1.3缺乏有效课程设置

在现代教学中,虽然高职体育教学发生一些改变,学校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课程都是一周一节,在学科模式,会因为备考而取消体育课。这种课程安排方式十分不合理,体育课程上,教师不仅需要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一些运动技能技巧,课时不足,教师无法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习十分不利。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开展策略

2.1完善教学观念,推动教学活动开展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观念,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体育教学,并将终身体育的教学观念融入在实际教学中,以此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快乐,同义词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如何保持健康,是人们面临的问题。而终身体育教学,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重要措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终身体育教育的开展。为了完善教师教学观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教师在学习中,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使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完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2.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学习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学校应该对体育教学重新设计,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内容,将体育动作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当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之后,就会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考勤制度,将课外运动与课内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以此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2.3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及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学习乐趣。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过程并不理想。教学方法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内在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适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排球运动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一,为学生讲解排球运动的规则及运动技巧,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在视频中学习运动技巧。第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学习技能,以此巩固学生课堂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终身体育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同时教师应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达自己,培养学生课堂主人公地位,为学生终身意识培养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经过灵活应用各种不同教学方法,避免同一种教学方法反复使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实现终身体育教学,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3]。在现代教学背景下,传统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传统教学评价,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略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过于追求成绩,忽略自身素质提升。为了实现终身体育教学,教师应摒弃传统评价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以此完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学习成绩,还应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进行运动,体育锻炼。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对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将学生学习成绩,在日常课堂上参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及在课外运动量整合在一起进行评价,以此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学生后续学习成长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9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契约学习法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流程,提出了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两个关键问题,希望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 契约学习法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开始逐渐得到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并在近些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产生了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契约学习法因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特征,也开始逐渐的被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领域,成为了高校体育任课教师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成效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然而,对于高校学生群体来说,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应该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以科学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问题才能够确保应用的成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从应用价值、应用流程以及应用的关键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辨析,以期能够为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契约学习法的概念及内涵

契约学习法,实际上指的就是以学习契约为载体,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组织符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契约学习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契约”来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以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

关于契约学习法的设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在1922年美国学者帕尔赫斯特(h.parhuest)在研究教育者与学习者之两者之间责任分配问题时,所提出的一种“教育签约”的思想。而从理论上来分析,契约学习法是在多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理论基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在这些多元化的理论基础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因此,在对契约学习法进行研究时,通常认为契约学习法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的,与此相对应的,契约学习法也就非常关注以人为本和知识建构的问题,在利用契约学习法开展教学实践时应给予其应有的重视。

二、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契约学习法时,体育教学活动是基于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签订的学习契约而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完成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制定计划、安排进度和调整完善计划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而这些对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的。

(二)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体育学习兴趣能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和体育学习成效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就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首先,契约学习法通过学习契约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进行了具体的目标设定,因此,通过学习契约的制定学生就能够做到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程度“心中有数”,并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计划和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一改传统体育教学中死板统一的教学安排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将契约学习法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时,学生通过解决学习契约上一项项的问题,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而体验是主体情感的催化剂,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成效。

综上所述,可知,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

1.有助于良好的教学范围的营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不应该是沉闷的、严苛的、呆板的、枯燥的,而应该是愉悦的、宽松的、生动的、灵动的,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张弛有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而契约学习法相较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而言,更重视教学中的真诚交流,更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任课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商讨下签署体育学习契约目标的方式,体现对彼此的尊重与爱护,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所以说,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2.有助于教学相长的实现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契约学习法时,高校体育任课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中的教学主导者,在应用契约学习法时,体育任课教师转变成为了教学的监督者和辅助者。这种转变能够让体育任课教师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让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要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此,在应用契约学习法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时,任课教师在监督与协助学生进行契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效的增加了自己的课堂反思空间,从而受益良多。由此可知,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学相长的实现。

三、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从理论上来分析,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环节:

首先,诊断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实际。要通过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来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必须要在任课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契约学习法时,第一个步骤就是要采用多样化的诊断方式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诊断,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等等,并将诊断的结果作为后续教学活动中体育成绩契约目标签订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其次,师生共同开展学习需求的诊断。在完成了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诊断之后,任课教师就应该向学生讲解体育学科的课程性质,介绍契约学习法的概念、内涵、实施方法和实施步骤等内容,并向学生提供课程内容的学习计划,然后再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提供的学习计划来共同讨论和协商,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将讨论与协商的结果进行书面反馈,任课教师在收到了学生的书面反馈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所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学习目标时,任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以尽可能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可实现性,还要注意从教材、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进行考虑。如果一旦发现学生的学习期望存在太高或者是太低的问题时,则要注意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另外,在确定了学习的总目标之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学目标细化为可以执行的明确的分目标,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执行。

第四,确定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策略。在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任课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资源意识,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挖掘实现学习目标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在这个环节任课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共同商讨来选择和确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第五,确定教学计划。在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之后,任课教师就要注意根据体育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与学生一起来商讨制定体育学习和训练的计划,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例如:任课教师有随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权利、任课教师有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义务等等。

第六,协商、签订学习契约。经过了以上五个环节之后,学习契约的基本内容都已经具备了,在本环节,任课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根据学习契约上的所有内容进行商讨和修改,以确保学习契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商讨和修改完成之后,就可以签订学习契约,将学习契约诉诸文字。

第七,学习契约的具体执行。在签订了学习契约之后,就可以履行学习契约开展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改变的问题,要注意再次对学习契约进行商讨、协商和修改。

第八,学习活动的评价。在学习契约执行完成之后,学生应将学习契约、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等一起上交给任课教师,然后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契约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上述八个环节是从理论上分析的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操作时,应注意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进行灵活的修改与完善,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四、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关键问题

要确保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要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契约学习的意义。学生只有对契约学习的意义有了一个科学、全面的了解,才能够积极、主动、能动的参与到契约学习的制定和执行中去,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应用成效。

其次,要注意契约学习法应用的局限性。任何学习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这一点对于契约学习法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在充分了解契约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的同时,还要注意了解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局限性。通常来说,契约学习法不太适合技能发展、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学生来说完全陌生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应用时,应注意避免在上述几种教学内容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海权,季浏,汪晓赞.契约学习法运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理论探析――兼谈“契约式体育学习法”的界定[j].体育科研.2010.04.

[2] 王兆锋.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应用契约学习法的可行性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3.10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10

1 当前体育教学方法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置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们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等多方面角度出发,积极培养新一代学生。然而,也有一些体育教师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只能做到教授体育基本知识,缺乏将思想实际应用到体育教学方法中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培养教师的教法能力。当前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单一,无变化,更没有与学生进行日常课程交流是很常见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会以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做笔记记录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思索和总结问题和方法。因此,体育教学整体来看缺乏创新缺乏整理观念,体育教学变成只是盲目完成书本任务,失去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为了更好实现体育教育事业的真正意义,必须从实际出发,编排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法,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为终极目标的科学体育教学方法。

2 体育教学模式的方法创新

2.1 “成功” 教学法

所谓的成功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完成体育教师教授的动作任务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具体做法是指根据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设定不同是动作难度和强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每位学生能够不自觉的爱上体育课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实现了新式教学的目的,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让每位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和成长。

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好教学尺度,了解每位学生的身体强度和特点,创造让学生感觉自己很成功的时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表现自我,实现学生渴望成功的愿望,彻底改变学生被动练习被动完成任务的现状。

2.2 “娱乐”教学法

在一项针对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程度的调查中得知,对体育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多于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的学生,而不感兴趣的学生仅有一少部分。调查还表明一个事实,即在学生的心目中,体育学习应该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激情的休闲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单调乏味,毫无生机,完全让学生感到失望是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因此,娱乐教学方法出现了,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重拾信心,调动学生积极参加课程的兴趣并在娱乐教学法是实践中找到学习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师在设计和编排娱乐教学法的过程中可谓是煞费苦心,使用一切可用的工具,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只为能在体育动作上挖掘可以设定为娱乐的项目。尽管如此,体育教师却是乐此不疲,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并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就是最大的欣慰。然而体育教学的本质仍是教学,不能单纯变成娱乐项目而忽视的教学的真正目的。

2.3 “口诀”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方法探求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自身实战经验,并以教学课本为基准,整理和领悟体育动作要领,创造出一套朗朗上口的教学方法,类似于数学中的乘法口诀,顾定义为口诀教学法,这个方法保护各种技术动作的要领,学生参考此方法易于记忆和理解体育动作。

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不断归纳,对所教动作的关键环节的技术要领进行总结,以类似“顺口溜”的形式总结成几句话,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学生也容易接受,既免去了教师讲解的?嗦和枯燥,又促使学生在课后时不时的喊几句,加深了记忆。

2.4 群体激励教学法

群体激励教学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法”,源起美国人奥斯本,是指通过集体思维共同相互激励的形式,引发众多反应,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的一种教学方法。类似于启发法和小组讨论法的叠加。首先是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去探究,最终形成正确的答案或结果。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45.9%的体育教师不让学生主动探究新学法、新练法,47.4%的体育教师不给学生自由表达、讨论的机会,大部分学生都有“从众”的心理,利用多人思维共同学习的方式往往能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同时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加上教师专门设置的一些疑难,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启发思维,必然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移植教学法

移植教学法是将体育教学方法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普通教育学及其他学科的好经验、好方法,以及相关边缘学科新涌现的新知识、新理论引入体育教学领域,并通过相应的改造而获得新的体育教学方法。81.8%的专家认为,体育是个特殊的学科,大量的教学方法来自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练习方法来自训练学领域,这些学科内的教学方法、训练方法在合适的教学步骤、练习阶段都可以移植过来。

2.6 逆向思维教学法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按照反向思维,反方向引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人们习惯于按照正向思维进行教学,但一些技术动作按照反向程序进行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掷标枪(先教持枪投掷,再加上助跑,最后完整练习),跳远(先教起跳,再教助跑和落地)等等,这些教学程序的反顺序也需要教学方法的反向进行。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总是抱怨学生笨,学不会动作,逆向思维一下,反思自己的教法(体育教师经常反思自己教学方法的仅占63.4%),是“接受”的问题还是“教授”的问题,是“学不会”的问题还是“教不会”的问题(70.1%的教师认为教学效果不好是学生的原因),这同样也是逆向思维教学法的应用。

3 实施体育教学方法的建议

(1)新时期,新方法,体育教学也要跟上步伐,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设计更多的合作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加强认知指导法及实践科学指导。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加强。

(2)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摒弃阻碍教学进步的方式,吸收先进的学习方式,时刻不忘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并热爱体育,自觉参加体育活动,自觉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