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发展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2:51
轨道交通发展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危机;高速交通网
一、引言
2014年初,世界人口突破72亿。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担任城市交通主角的汽车产量骤增,从而引发了大中型城市普遍的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等问题。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市区,道路交通所固有的平面交叉、空间冲突等问题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对市民的正常出行和经济活动效率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是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广大居民提供快捷、舒适、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这是解决城市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交通、自动导向及磁悬浮交通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我国最早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明确定义是在1985年的《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当时的定义是:“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属于国家重大的基础设施,具有线路设备与地面隔离、容量大、载客量大、运行准点性好,在城市交通中有巨大的作用巨大,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途径。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律师皮尔逊(charles pearson) 鼓动并投资建设了世界上的第一条地下城市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该线路从帕丁顿到弗灵顿,长约6.4km,采用明挖法施工。1863年1月10日正式通车运营。19世纪末,英国的伦敦、道格拉斯,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法国的巴黎率先修建了地铁[2]。
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市出现了第一个商业运行的有轨电车系统, 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有轨电车线路总长度达到25000km。30年代,欧洲、日本、印度和我国的有轨电车也有了很大发展。1904年香港开通有轨电车,此后设有租界或成为通商口岸的各个中国城市相继开通有轨电车,天津、上海先后于1906和1908年开通。1957年2月26日,北京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20世纪初,地铁以其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好等优势,在日本城市交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1927年东京的浅草至上野段2.2公里地铁建成投入使用。我国于1965年在北京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工程全长19km,1969年通车。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据日本地下铁道协会统计,2005年全世界已有140个城市建成了地铁、轻轨,线路总长度超过了8620km。截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10个城市21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503.9km。纵观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先是有轨电车从发展到拆除;然后汽车成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又恢复了它的主导地位。进入21世纪,各国利用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线路联合构建高速交通网,来解决城市紧张交通运输问题,是城市交通的现代化标志之一。
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与社会民生关系密切,对城市发展有极强的影响与引导作用,广泛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际铁路、高铁等形式衔接起来形成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较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迅猛、规模浩大。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各大城市陆续出台了以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形式为主的公共交通网近、远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轨道交通发展篇2
1.概述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与轻轨)是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是大众化、大运量、独立专用轨道的城市客运系统。同时又是城市的大型基础工程,所以它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并且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是一项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专业)规划,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我国对线网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受理论体系的制约,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线网规划却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自1996年以来,有幸为广州、南京、青岛、天津、济南等城市主编“线网规划”,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并得到国内城市交通学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可。为了进一步完善线网规划的方法,本文一方面向各位同仁介绍线网规划学术发展概况,另一方面对其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推动该领域规划工作的发展。
2.线网规划发展
2.1线网规划的历史
自1863年伦敦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已有43个国家的320座城市修建了轨道交通,其中115座城市修建了地铁,有一些大城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达到100km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15个,最长的巴黎线网,整体规模已经超过550km。在这些城市线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各个城市对线网规划的认识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受其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强调短期性、实效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忽视长远规划的意义。同时受建设投资体制的影响,基本上是“建设一条线、研究一条线”,强调本线的合理性、忽视线网整体的科学性。比如一些城市可以看到一条街道下敷设5、6条线路的不合理现象。这些城市目前已经普遍意识到没有科学的长远规划的“遗害”,近年来开始对线网整体合理性的研究,但限于线网已经形成规模,这种规划完善往往是“补丁”式的。而对于前苏联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受其规划学术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长远性的线网规划研究,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也比较丰富。因此,莫斯科地铁线网是世界上公认的规划得最合理、最有效率的线网。但是、受其学术思想的制约,线网规划也带有计划色彩强、静态色彩强、长远适应性查、灵活性欠缺的问题。
我国受前苏联的影响,从50年代开始就比较注重线网规划工作。整体性远期性规划的效益使我国近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受益非浅。但是,我国的线网规划由于缺乏完整的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的支持,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内容过于简单、计划色彩较强和规划可实施性差等方面,距离城市对线网规划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线网规划开始自1996年《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在此项规划中提出的一套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对我国大城市线网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之后,许多城市均采用这套方法进行了新一轮线网规划。对比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聘请国外公司进行的线网规划,可以欣慰地发现我国的线网规划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
2.2线网规划的目的
人们的交通行为,实际上是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这一对矛盾因素平衡下的状态。快速轨道交通作为作为城市交通的一种方式,同样是需求和供给平衡下的出行选择。快速轨道交通的规划工作意义,就是要科学回答“快轨需求”和“快轨供给”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以及二者间动态影响关系和科学的平衡关系,从而阐明作为大城市客运骨干系统的发展方向,同时协调与城市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
因此,线网规划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下述方面:
1)保证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发展的刺激和诱导按总体规划意图发展
2)保证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发展的整体协调。
3)为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一安排创造条件。
4)科学合理安排城市财政支出
5)保证快速轨道交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主体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
3.1项目特点
线网规划是综合的专业交通规划,同时又是全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延续和补充,由于快速轨道交通的特点,规划和建设均会对全市的规划格局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本规划即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线网规划的研究工作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轨道交通专业工程、建筑工程及社会经济等多项专业。各专业相互联系紧密又彼此独立,因此整体研究方法是一个包含多项子方法的集合体系。线网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本身各子系统具有复杂的关系外,各种外界的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对本规划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不能把本规划作为一个孤立系统进行规划,既要重视其自身的建设运行机制,又要注重与外部环境及各种影响因素协调关系。
3.2研究方法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一项涉及多个研究范畴的系统工程,研究理论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学科理论,在各子系统中又包含各自的方法,线网规划将其统一为一个整体,其中,交通工程学的交通规划理论是本项目研究理论体系的主线。方法主要特点是:交通分析为主导;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近期规划与远景方案相结合
3.3总体规划方法、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3.3.1规划方法
传统的线网规划方法,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经验分析法、客流预测法、公交增长法等三种类型。这三种方法均各有所长但也都存在思路片面的缺陷。科学的线网规划方法是在总结先前方法基础上,采用一套相对复杂的方法体系,一般称之为“多模块网络层次分析方法”。这套方法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整体的工序(模块)逻辑关系和工作流程。
各模块内部研究系统。
详细阐述研究方法应参见后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章节
3.3.2主要规划内容和技术路线
线网规划工序全过程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即背景研究、线网构架研究、规划可实施性研究和规划接口。
背景规划研究又称为基础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线网规划的前提条件、影响因素、背景环境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自然、人文、规划、政策等。通过归纳总结这些规律性的城市特征,提出指导线网规划的原则和要点,并对城市线网的模式划分、合理规模、线网评价体系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对国内外有关线网规划的经验进行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线网构架研究是线网规划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方案构思、交通模型测试和方案评价三个工序的循环过程,其目的是推荐优化的线网方案。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过分依靠定性分析容易造成主观臆断,过分依赖模型又容易受模型成熟程度和可靠性的影响造成宏观失控。整个过程是一个模糊的决策过程,是规划师和模型师的密切合作的过程。
规划可实施性研究是保证线网可行性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专业性很强,线网是否可行受很多工程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一个条件不满足就影响整个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因此,必需以方案规划的形式提出具体的安排。这部分研究主要针对影响线网可行性的几个主要专项:车场设置、线路走向、线路敷设方式、主要车站分布、换乘站分布和形式、联络线分布、运营。由于规划可实施性研究是保证线网可行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这部分研究与前面方案构架研究也是一个循环过程。
规划接口主要承担线网规划与后续规划的衔接任务。线网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线网规划完成后,将马上进行以下规划项目:
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的土地详细控制规划
针对线网的相关分区规划调整
快轨与城市交通其它方式的衔接规划
因此,线网规划必须对这些规划提出明确的规划条件和规划要点。
总体技术路线图
4.线网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忽视城市总体规划
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切规划研究的指导性纲领规划,所有专性项规划都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意图框架下完成。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专项规划,同时轨道今天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交通特征和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强大的引导作用。如果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意图发生偏差,可能引起整个规划体系的混乱,或者是线网规划本身不可行。因此,线网规划必须依据和支持总体规划,尤其在土地利用、交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4.2忽视可实施规划研究
衡量线网规划优劣最关键的标准是这个规划能否实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技术非常复杂和专业的系统,而期规划的可实施性受多方面技术因素的制约,比如修建计划、车辆基地配置、运营组织可行性、三维的线路设计、换乘站形式、联络线建设等许多因素均能直接决定规划能否实施,因此线网规划可实施性的研究是专业要求非常高的规划。目前一些线网规划由于种种原因,专业研究非常欠缺,甚至只进行所谓概念规划不进行起码的专业可行性研究,这样的规划是否具有价值是值得怀疑的。
4.3研究对象界定不明确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明确研究对象,因为一个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如果研究对象含糊不清或面面俱到,很可能影响规划实际效果。在此,对一个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进行模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模式分析就是要回答以下问题:
1)从服务对象上讲,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分为市际轨道交通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从旅行速度上讲,可分为快速和低速系统;从运行方式上讲,可分为封闭独立运行系统和开放混合运行系统。那么,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包含什么范畴?
2)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其它轨道交通的功能和空间关系如何处理?
3)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如何划分层次?各层次适宜选用何种模式并达到何种服务水平?各种模式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动态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对线网规划方向产生重要影响的前提性课题,目前各城市线网规划均对这些问题研究较少。
4.4客流预测工作中的问题
客流预测是线网规划中进行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因此客流预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线网规划的效果。但从目前线网归划中的客流预测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
(1)城市交通模型还未完善建立:
线网客流预测是一种宏观层次的客流预测,因此要求模型在宏观方面性能要突出。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除广州使用了start模型外,还未见到其它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宏观层次交通模型。所使用的模型基本上是微观层次的详细交通分析模型。即便是这些模型,本身受基础数据丰富、真实程度以及对模型和城市规律熟悉程度的制约,在模型运用上也存在相当的问题。因此,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科学的线网规划,就应在这些城市中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完善的模型体系,而且这些模型应在本城市中有一个相当的积累完善过程,成为相对成熟的模型。
(2)难以建立土地发展和交通预测的动态联系
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有明显的互动联系,但是目前的客流预测工作对土地开发强度影响基本不能作出动态的反映。尽管土地发展和交通预测方面都有各自领域内的分析模型,但由于两类模型的原理和数学语言差异很大,而且从事土地发展和交通预测研究的人员对彼此领域研究甚少,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两个方面的研究能实现模型兼容,因此对彼此的考虑只能是定性分析或静态层次的计算。这实际上是整个规划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的技术瓶颈,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客流预测工作就很难保证可信性。
(3)缺乏交通影响分析研究
线网客流预测的工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线网内部客流增长及特征进行预测,二是对线网对于城市综合交通影响进行分析。现在,线网规划中对线网自身的客流预测工作进行得比较深入,但对线网外部交通影响的工作进行得不够充分,难以回答“线网建设后,城市交通的变化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4.5用道路规划的思路进行线网规划
道路上的交通载体是汽车,汽车运行的特点是方向灵活、彼此干扰、客货混杂;快轨系统上的交通载体是列车,运行的特点是方向一定、干扰较少,客运为主。正是由于其交通载体的不同,这两大交通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网络形态、网络节点、中心区网络影响、环线功能、对沿线土地发展影响等多个方面。由于道路网络建设发展较早,规划理论和经验比较成熟,因此在快轨线网规划的起步阶段,比较多地借鉴了道路网络规划经验。随着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的逐步完善,业内人士应逐渐认识到与道路网络规划的区别。由于这些区别的存在,就必须注意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协调二者的关系。
4.6重视线网规划,忽视用地控制和管理
线网规划的成果必须落实到土地管理体系,对快速轨道交通设施用地进行有效控制。但是,一些城市出现了重线网规划,忽视土地控制规划的现象。实际上土地控制规划是一项同样复杂和专业的工作。其中不但要根据专业要求绘制合理的用地红线,还要对规划控制方法进行研究。线网建设往往是几十年上百年的长期工程,对如此漫长时间建设项目的土地控制管理肯定不能简单“严格控制”,而是应针对不同建设时间和不同设施性质进行分类管理,最大程度利用城市土地的价值。
4.7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4.7.1环线设置问题
各个城市的线网规划中一个存在的争议就是是否设置环线,不可否认这受道路系统规划思想影响较大。但根据研究,这两大系统中环线的作用存在本质区别。在道路网络中,环线的作用在于屏蔽中心区过境交通,虽然环线会造成车辆一定程度的绕行,但高速度却抵消了空间距离上的损失,所以环线对过境或跨区交通有较大的分流作用。快轨是方向固定的交通系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线路间的交通转换不能象汽车那样灵活,而是要通过旅客换乘的办法实现,而换乘的时间损耗比汽车改变行车方向的时间损耗大。同时,由于快轨是独立的、准点运行的运输系统,穿越中心区不会影响旅行速度,即便拥挤也不会对综合服务水平产生明显影响,使用环线反而增加换乘次数造成延误,因此快轨环线的交通分流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交通屏蔽作用不如道路环明显。
快轨环线的客流取决于沿线人口和就业数量,也就是环线自身串联的客流集散点的规模。比如著名的伦敦环线地铁,全线串联了13座铁路车站,每座车站又基本上是伦敦市区向伦敦大区辐射的放射形铁路的起点站,所以它始终具备较高的客流。又如在广州快轨线网规划时,曾经根据城市特点,提出过几个在不同位置设置不同规模的环线的比较方案,但这些环线方案在进行模型测试后,普遍存在客流不高,平均乘距明显低于其它线路的特征,换乘率增加,线网非直线系数比无环线线网增加将近10%,因此最终环线被否定。
根据城市特点,科学设置适宜的道路环线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设置快轨环线必须十分谨慎地进行研究,更不能为了具备环线而设置环线。
4.7.2机场专线问题
近年来,建设连接机场的专用快速轨道交通线似乎已成为各城市普遍追求的模式,但其中隐含着相当的风险。
机场客流一般由旅客、接送亲友和机场及周边就业职工构成。航空出行一般是800km以上的长距离出行。由于全程出行时间较长,其对到港时间长度要求比较宽松,因此对快速并不过分要求,但对到港方式的便捷程度(是否是门到门)、准点率和舒适度要求很高
在机场接运方式中,主要有个体机动车(出租车、公司自备车、私家车)、机场巴士和快速轨道交通。由于个体机动车在舒适性、门到门便捷性、快速等几个方面占据优势,因此一般个体机动车在机场接运方式中占主要地位。机场机场由于一般都在建设时配套有专用高速公路,这种优势则更明显。其次是机场巴士,该方式在门到门便捷性、快速等几个方面也有优势,一般也占有重要地位。快速轨道交通的优势是准点、快速,最大的缺点是门到门便捷性差,因此在客流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这就是世界各国单独服务于机场的客运轨道专线客运客流效益普遍不好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设机场专用快速轨道交通线必须慎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
是否有客运功能以外的非常明显的社会、政治价值;
机场客流是否足够大到需要快速轨道交通衔接;
机场接运方式中,轨道交通的综合竞争力如何,竞争关系如何处理;
机场专线市内起点位置是否合适,能否在中心区建立行李办理设施,如何降低运营成本;
4.7.3半径线设置问题
在世界许多城市建设或规划有连接边缘组团到中心区的半径线,从表面上看,这符合客流方向,客运效果较好,因此受到一部分规划者的推崇。实际上,半经线存在很大的弊端,集中反映在运营和交通影响两方面。
首先,半径线客流分布往往呈现一个明显的楔形,就是约靠近中心区客流约大,而在客流最大处,车上所有旅客上下列车势必在终点站列车停站时间增加,这时,车站列车折反返能力能否满足最小列车间隔就很成问题,这给列车正常运营造成相当的风险。
其次,线路截止在中心区某处,车上旅客不一定是全部到这个地方,但必须在这个地方下车,由此势必给这个区域引入相当大的无关客流。这些无关客流需要换乘地面其它交通方式,而轨道交通客运量往往很大,因此会给这些交通平衡很脆弱的地区增加很大大交通压力,形成新的交通瓶颈。
因此,从理论上讲笔者一般不赞成半经线的设置,当然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7.4换乘节点和合理分布
快轨线路如果想获得较好的客流效益,一般都希望通过城市中心区。因此整个线网的换乘节点都集中在中心区。一种意见认为换乘节点这样分布可以符合一般城市客流中心区为o点或d点集散的规律,因此也符合主客流方向。而且换乘发生在地下或相对封闭的轨道交通换乘车站,不会增加地面交通压力。而且会给城市中心区提供强大的交通供给和方向周到的交通可达性。另一种观点认为换乘节点分布在中心区,势必吸引部分出行od点均在区的客流在中心区换乘,也势必加大中心区今天交通压力。而且换乘站工程复杂,集中在中心区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难度和代价,因此换乘节点应外移。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因此如何分布换乘节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论证,尤其是交通影响分析和工程费效比论证。
轨道交通发展篇3
关键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在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和完善。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一、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多元化趋势———多元化的投资共同推动轨道交通投资和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之初,其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有的由私人主体来投资,有的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随着轨道交通规模的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等共同投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成为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1·轨道交通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轨道交通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在投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轨道交通又可以进行如对沿线进行商业开发的商业化经营,因此决定了轨道交通投资需要政府和社会资金的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只有多元化投资才符合这种准公共产品的运行特点。实际上,许多城市政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介入轨道交通的投资,而政府只是投入少部分起导向作用的资金。
2·通过多元化投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逐步增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资本一般都不可能独资建设。通过由政府独家投资变为面向社会筹资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东京都的地铁建设在前期主要由政府投资,但在地铁网络形成规模、地铁经营走向私有化后,1991年后新决定的新线建设部分所需巨额资金则大部分依靠企业债务筹措,即主要来自政府长期贷款、政府无息贷款、民间资金和政府补助金。
3·投资多元化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发挥各个投资主体的优势,同时又可以相互监督和约束,从而使轨道交通更有效率。实际上,私人资金的介入不但能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大的作用在于促使轨道交通经营效率的提高。欧洲城市早期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如伦敦世界第一条包括后来的几条轨道交通线均由私人来投资。现在,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欧洲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多元化趋向明显,其投资来源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越来越趋向于吸引私营公司的资金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其结果自然提高了运行的效率。又例如,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东京市政当局根据不同路段的资金投入和回收情况,在投资环节尽可能的鼓励私人资金介入。
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目前轨道交通也正朝向多元化投资方向发展,但多元化的领域仍不够宽、投资渠道还不够通畅。中国城市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进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上海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二、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趋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能力
在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采取完全的国有垄断经营模式,有的采取市场化经营模式,有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现在,很多城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在轨道交通运营上引入市场机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通过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促使轨道交通经营主体通过相互竞争提高运营效率。日本和东京市政当局在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尽可能的引入竞争机制。除了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市郊铁路的建设,日本铁道公司(jr)也吸收了很多私人股本。即使国有的市区地铁线路,也分成两家主体进行管理,使之相互竞争。
2·打破垄断以促进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运行实践的变化,政府垄断经营或者政府干预太多使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而效率却很低,结果导致亏损越来越大。为了使轨道交通更有效率,有关部门改变政府或其他组织独家经营的方式,尽量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想法设法打破垄断。
3·运用轨道交通市场化经营放大资金的乘数效应。政府资金毕竟有限,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这些社会资金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经营,其结果必然放大了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
4·通过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根据市场信号作出较好的反映,最终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由专业化的经营公司按商业化原则来经营、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经营效率。伦敦采取了收支两条线的经营管理方式,东京则是在可经营的市郊铁路上积极引入私铁的概念,香港更是借助了市场的力量,从资金管理、建设成本控制、运营管理等全方位提高效率,为全世界提供了商业化运作的楷模。相反,纽约轨道交通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等原因,导致目前的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不高。
转贴于
尽管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目前轨道交通经营越来越市场化,但某些可以通过市场化经营的领域还存在垄断经营的成分,总体上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中国城市要进一步打破垄断,在市场化的经营监管、市场化的经营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以全面提高经营效率。
三、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法制化趋势———实行全面法制化管理以规范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行为限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规范轨道交通管理的法制
起初并不够完善。现在,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实行全面法制化管理以规范各方行为和维护各方利益,以法制化的管理来保障轨道交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运行。轨道交通的全面法制化管理也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1·对轨道交通实行全面的法制化管理。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所规范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行为的诸方面。香港政府通过制定全面、详细的轨道交通方面的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权利、义务、行为,形成了稳定、透明的法规体系。1975年制定了《地下铁路公司条例》,此条例有关地铁公司在投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规章相当齐全,香港地铁公司就是依据此条例成立的。2000年这个条例被《地下铁路条例》所取代。因应形势变化就地铁公司的专营权、财产、法律责任、管理职能等作了新的界定。
2·运用法制化管理程序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风险。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事先无法预测的因素。但是如果投资者事先已经知道法律的有关规定,就可以适当加以防范,部分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如香港制定了《地下铁路条例》。多年来,不论其董事局如何换届,董事局主席如何更替,该公司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了香港地铁公司管理和运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纽约1964年通过了《公共交通法》规定政府不仅要在财政上保证对公共交通的投入而且在技术上扶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以此部分降低轨道交通的风险。巴黎的法规也规定,城市交通设施基本建设,中央政府投资40.5%,其余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
3·利用法制化手段来规范当事方行为和维护当事方利益。通过法制来规范政府、企业和市民的行为,使政府、企业和市民均在法律的约束下投资轨道交通或使用轨道交通。同时,当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通过法律来维护各方的利益。如日本《帝都高速营团法》对营团地铁线路的运营制定了详细规定,包括地铁服务水平、企业监督报告、检查手续、就业人员资格等,以此规范有关人员和组织的行为同时也维护其利益。
4·通过法制化管理方式来推动公平和公正目标的实现。最初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公正性和公平性较差。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的越来越大,轨道交通管理逐步建立在整个社会的集体契约的基础之上,对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的管理也有专门性的立法来规范,而轨道交通的法制化管理可以使公平、公正原则得到较好的体现。实际上,现达国家十分重视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管理和经营上通过法制来维持公平和公正。
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在轨道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干预现象,法制化程度不够。中国要着手制定国家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如轨道交通法等,在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法制化,全面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以确保各方利益、降低风险、维护公平。
参考文献:
轨道交通发展篇4
关键词: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 交通体系
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快速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三种形式。快速铁路连接城市郊区与中心区,在郊区采取全立交的地面或高架方式,进入市中心区后进入地下运行。
(一)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快速、安全、舒适地运送乘客,能够满足大运量的要求。
1、伦敦地铁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它标志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今天伦敦已建成总长408公里的地铁网,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2条路线、共274个运作中的车站,每日载客量高达300万人。在伦敦市中心内,地铁车辆大部分是在地下运行的,而在郊区则在地面运行。
2、纽约地铁
纽约地铁于1867年建成第一条线路,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城市。纽约地铁一共有27条线,根据它们的大致走向又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灰、棕等十种颜色。可以根据某条线路在这站标注的色块是圆形还是菱形,是实心还是空心,来判断这条线在这一站是一直停、深夜不停、繁忙时段停还是偶尔停。
3、东京地铁
1927年东京地铁第一条线路开通。而今,东京地下2200平方公里的城区,遍布着13条线路,全长286.2公里,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在地铁总长度位居第三,但平均人流量是世界第一,为26.6亿。日本在修建地铁的同时,着重开发主要车站及其邻近的公众聚集场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北京地铁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试运行。 目前北京地铁公司经营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运营线路总里程114公里,共有70座运营车站。 其中, 1号线全长31.04公里,23座运营车站;2号线全长23.61公里,18座运营车站;13号线全长40.85公里,16座运营车站;八通线全长18.9公里,13座运营车站。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150万人次左右。
(二)轻轨交通
轻轨交通是一种中等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系统,运量在地铁与公共汽车之间。车型和轨道结构类似地铁,运量较地铁略小的轻轨交通称为准地铁;另一类为运量比公共汽车略大,在地面行驶,路权共用的新型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以钢轮和钢轨为走行系统的交通方式,车辆的牵引动力为电力。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客运方式。线路可以为地面、地下和高架。与地面道路可以部分混行,也可以完全隔离。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是1881年德国柏林工业博览会期间展示的一列3辆电车编组的小功率有轨电车,只能乘坐6人,在400m长的轨道上往返运行。
二、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起来,目前我们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下列特点和问题:
1、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而大量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2、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而与之对应的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虽然近十年已经有了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
3、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4、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从8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持续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虽然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增长许多,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下降,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出行方式,加剧出行结构的不合理。
三、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又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大城市的交通滞后,已经不是简单的靠拓宽和新建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
(一)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现代城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旅客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而相对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用地省,运能大,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小、人均噪声小,乘座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特点。
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要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近期应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适应的道路网络系统,逐步改善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质量,有机地配合好综合交通规划,拓展空间利用条件,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
(二)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
近10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都纷纷策划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已有20多个大城市都不断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和可行性研究。
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铁路,起自北京西直门,向北经学院路、大钟寺、清华园等地,然后向南经望京开发区,直至东直门,设有15座车站,呈倒“u”字形状,总投资58.64亿元,全长40.8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铁路线。
从2005起到2020年的15年里,广东省将投资1390亿元,建设9条铁路,打造珠三角快速轨道交通。2020年将形成珠三角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并打通广东通往全国各地的铁路经脉。
截至2005年年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国内20多个城市在建或准备建设和规划中新的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超过4000公里,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将超过4500公里。
参考资料:
1. 《世界轨道交通》
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3.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孙章 中国铁道出版社
轨道交通发展篇5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总体地来说,轨道交通线网主要是应用在城市中的,它的定位首先是从满足或缓解城市交通的方面出发的,轨道交通主要是指在城市中以轨道表现形式表现的来供人们方便出行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就目前来说,它已经逐步形成了城市交通的稳定骨架,那么它也势必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影响。
一、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发展概况
说到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发展,不得不联系到城市的发展,具体地来说,轨道交通发展概况主要经历着三个阶段:
1.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出行主要是依靠公交车、出租车或私家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在初期阶段,轨道交通还没有出行,除了其建设施工技术不够成熟以外,更重要的缘由是城市本身规模不大、人口较少或出入城市的人口流动量较小,现有的交通工具及规划完全可以满足人民出行的舒适度,对于概念较为新潮的轨道交通规划,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概念,而认为城市发展不需要轨道交通。
2.第二个阶段是当一些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大城市不断快速发展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密集、私家车数量的增加等出现在这些城市,这样无疑首先给城市的交通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拥挤,并且城市在早期的规划中没有足够长远的规划,导致某些地段道路难以扩宽或扩宽经费巨大,这个时候,轨道交通概念的进入及时而有效地为缓解城市交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为轨道交通大多数占用的都是地下空间,不仅为城市节省了扩宽道路的巨大经费,还合理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间。
3.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当许多城市都频频仿效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时候,轨道交通线网如何规划,成为了他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每个城市目前的城市规划状况都不尽相同,并且每个城市未来的发展规模也都不相同,那么在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时候,慎重进行规划,对城市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过程,因为就目前来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不仅仅是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角度出发的,它的线网规划还与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线网规划中任何一点不合理的规划,都能从长远的角度上对城市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那么合理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显然就是一项首要的工作任务。
1.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型式
轨道交通建设如今在各个大城市已经呈现出了一派雨后春笋的繁荣景象,总的来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型式具体可分为放射型、环状型、方格型及混合型四种。
1) 放射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定义是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选择城市中心或在城市中十分重要的小区域为原点,以此区域点来以射线状的形式将轨道交通线网扩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的一种规划方式。
2) 环状型线网规划主要表现是由城市中心开始,以一圈一圈的环状扩散的方式来建设出轨道交通线网图,各个环状能够自成一体,控制环状体系中的交通状况,并且各个环状上互不影响。
3) 方格型线网规划也叫棋盘型线网规划,因为他是纵横交错,最终线网向四个方面同时延伸,并且各个线路存在众多的交汇处,纵横交错形成密集的如棋盘的方可网状图。
4) 混合型线网规划,其主要原理是将方格型、放射型及环状型线网型式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一般常见的是两种型式的混合,这种型式即成为混合型线型规划。
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型式来看,“型式”是影响城市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型式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是不同的,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会直接影响城市交通发展,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虽然说轨道交通线网的布置利用的是地下空间,但是轨道交通线网系统都会存在许多站点,有站点也就存在出入口,比如说某个城市的中心区域人流量很大,交通很繁忙,由于城市中心道路宽度限制无法扩宽,现拟定要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加入选用的线网规划型式是放射型,这种型式看似是将人流从城市中心迅速地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但由于放射型式从一点开始出发,这样会造成突然出现很大的人流量拥挤在城市的中心,反而给城市中心的交通造成堵塞或者瘫痪,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环状线网结构或方格型线网结构,即便以后城中心进行改建,也能够长期对城市交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会影响到城市长远的规划模式,轨道交通如今在许多城市加速的建设起来,那么作为轨道交通线网,它将作为一个长远的地下线路而存在于城市的地下空间中,并且线网规划一旦付诸于建设实际中,假如后期需要进行线网改动,也是一项十分困难而浩大的工程,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初期,就要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假如在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城市的未来长远的发展,最终会使得城市的发展方向偏离原来的轨道,比如某区域将来会成为商业中心区域,结果该地区轨道交通却进行了绕行,而后期又无法通过增加线路来弥补这样的缺陷,那么该区域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很小,甚或还要考虑原本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商业繁华区的构思,这样无形中是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会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增长指数,轨道交通作为人们未来出行可能会最先选择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因为它具有快捷、方便等优点,那么轨道交通线路与站点规划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们出行的目的除了工作需要,还有购物的需求,如果轨道交通能够直接抵达大型的超市、商场及商业步行街,那么人们自然会舍近求远,这样一来,无形中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一些措施
阐述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透彻理解到哪些因素是能够促进城市发展的,哪些因素会对城市发展起到阻碍和负面影响,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要弄清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 合理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促进城市发展的第一大措施,这里所说的合理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是指在进行规划之前,要对该城市目前的交通分布、城市规模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等等进行详细的了解,这也是为确定适合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型式提供有力的依据,因为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型式中,无论是方格型、放射型、环状型还是混合型,它们都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点,当然也存在着它们所具有的缺点,那么在规划的时候就要尽量来避开它们的缺陷,来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另外还要从费用上进行考虑,总体来说,混合型的在规划中优点的体现就显得更为明显,但它不是适合每个城市的规划的,而且组合不当,不但不会促进城市发展反而会给城市向前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从而阻滞城市发展。
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以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为主要参考指标,这是因为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其本身首先就是要对现有的拥挤的交通状况进行缓解,那么它就要首先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在线网规划上,要充分考虑交通经常拥挤或瘫痪的区域,从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上来合理对该区域的交通进行及时疏通,另外轨道佳通线网规划要保证大多数人们的出行方便,这样人们才会更多去选择轨道交通前往城市的各个区域工作或消费,最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发展,还要将新城区的发展考虑进去,也就是说,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来引导刺激新城区更快速更有利的前进发展。
四、结论
从如今许多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来看,轨道交通已经逐渐在向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前进,轨道交通将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划,更是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由此来看,进行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划,就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对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城市发展也将在长远的时期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易思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科学竖版社,2013;
[2] 盛来芳.论轨道交通与大城市的时空耦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毛保华.城市交通轨道.科学出版社,2001
轨道交通发展篇6
关键词 城市 轨道交通 阶段
城市化正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城市化的历程中, 不同规模与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 需要通过相应的运输工具及技术装备水平来满足。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来看, 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 问题 , 并满足了城市化要求。与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相对应, 城市交通的发展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 个阶段, 相应地, 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则经历了生成期、成长期及成熟期3 个阶段。
1 生成期的城市轨道交通
大约二百年前, 人类 社会 开始了城市化历程, 城市交通需求的激增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
1. 1 城市轨道交通的生成与公共交通 自此, 世界上其他一些城市纷纷仿效, 城市轨道交通得到初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 对整个城市发展史而言, 是一具有爆发性的瞬态过程。的发展为运输工具的变革提供了物质条件,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质的爆发性变化, 轨道交通应运而生并从此走上城市发展的历史舞台, 逐渐担当起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角色。
1. 2 生成期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受历史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 生成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 设计简单, 技术装备水平低。生成期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建立在传统交通工具——马
车的基础上的, 其动力为畜力, 承载能力较传统的马车有较大提高, 但与 现代 的城市轨道交通相比, 则不可同日而语。第二, 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所占份额有限。在生成期, 城市内部交通虽然开始爆发, 但主要还是通过个体交通工具来解决。同时, 公共交通收费较贵, 普通市民往往难以承受。即从外部交通转到内部交通中来。成长期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相当完备, 各国在很短时间里就把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用到城市交通系统中来, 在交通工具的更新与改造方面, 更是不遗余力。 反映的是在一些大城市的成长期城市交通体系中承担主要作用的交通方式或手段。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已从人力车、马车和马拉轨道车进化到公共汽电车、有轨电车、市郊铁路和地铁等。这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变革, 还代表着承运能力及规模的变革。这些交通方式与 目前 的情况相比, 已相当接近。
轨道交通伴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生而生成, 它从一开始就以大众运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 并逐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运行方式适应了城市化后城市客流对公共交通变化的需要。在以后近一百年的时间里, 许多大城市基本上都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来对待。从一定程度上讲, 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交通的大众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飞速发展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趋势。
2. 2 成长期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在轨道交通走向成长期的过程中出现的较重要的思想是要求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不断地、尽快地 研究 和采用先进技术。
2. 2. 1 硬件特点
在硬件方面, 先进技术的采用主要表现为轨道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与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及其技术装备水平在成长期得到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发展, 技术装备迅速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进化。而轨道交通及公共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日臻完善, 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城市社会与经济功能的进一步强化。
2. 2. 2 软件特点3 成熟期的城市轨道交通
和任何事物的变化 规律 一样, 城市轨道交通也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 其促进因素除了技术进步外, 更重要的是社会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各国的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在二战前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战争后又迅速进入城市化发展较成熟阶段。而不少在二战前城市化水平并非很高的国家或地区, 由于城市经济的飞跃发展也迅速达到城市化较成熟阶段。由城市化发展与城市交通发展的紧密关系所决定, 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交通, 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也进入成熟期。
3. 1 成熟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成熟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已较为完善, 在公共交通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其主要交通工具包括地下铁道、轻轨、高架独轨、市郊铁路、新交通系统、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等。
轻轨 交通 轻轨交通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 发展 起来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 其造价仅为地铁的1/
3, 既能较好地满足大城市的运量要求, 又能在大城市与卫星城镇之间建立起便捷的联系, 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架独轨 高架独轨可分为悬挂型和跨座型两种, 具有运量大、走行平稳、爬坡能力强、建设费用低、全立交化、对城市日照采光的 影响 小、噪声较低等许多优点。5~ 1市郊铁路 市郊铁路的造价仅为地铁的1/6,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子系统, 市郊铁路的建设也开始纳入成熟期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规划之中。
新交通系统 新交通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的快速轨道客运系统。车辆定时自动运行, 车站完全由 电子 计算 机集中控制。新交通系统和高架独轨有许多相同之处, 如高架专用轨道, 适合于大坡度和小曲线半径线路、建设费用比地铁小、采用橡胶车轮、噪声低、安全性能好等等。
3. 2 成熟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和莫斯科等城市市内交通客运量结构的 分析 与 研究 表明, 在这些发达城市, 公共交通所占比例一般为60%~ 80% , 其中有轨交通的比例达30%~ 45% 。无论私人交通如何发展, 公共交通作为主体的地位一直没变, 轨道交通往往又占有较大优势, 居主导地位。即使私人交通的承载工具数量超过公共交通工具的几十倍,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客运主要构成的地位仍不改变, 真正解决城市交通 问题 的主要还是依靠地铁、高架、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全方位、立体化市内和市际交通运输方式的完善更促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步入成熟期。无论是市际交通还是市内交通, 比较成熟的运输市场及多元化的交通格局已经形成。同时, 各国政府及城市当局在城市交通方面巨大的资金、物质及人力的投入, 为城市轨道交通进入成熟期提供了保证。
处于成熟期的轨道交通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 城市交通工具不再单一, 更注重公共交通工具的协调配合, 强调衔接和一体化, 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与传统汽、电车地面交通两大类运输方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格局。城市客运交通是一整体, 轨道交通与公共汽、电车在车站的衔接上非常紧密, 使乘客换乘极其方便, 也促使更多的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变慢, 人与物的空间运动规模不再扩大, 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的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是由于城市分解和市郊化造成的市郊轨道交通问题开始逐渐突出。
第三,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城市交通的地位重新认识, 使其从为城市功能服务的附属性地位上升到与居住、劳动、休息等功能同等重要的地位, 并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之中。
第四,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不再以满足数量上的需求为主要功能, 而是转向以质量改进作为主要功能, 使其不断向安全、快速、舒适、便捷方向转变, 促使城市按主要交通轴线呈带状分布的形成和城市文明的进一步扩散; 还促使人口向城市周围地区移动, 形成人口在城市中的均匀分布及城市功能和 经济 结构的优化调整。
4 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途径, 轨道运输又是重中之重。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中的地位可 以说自其诞生之日起, 就一直得到持续发展, 在城市内部交通中处于主导地位。
轨道交通发展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土地开发 空间开发 bot投资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致使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飞速增加。居民出行与物资交流高度频繁,客货运输需求急剧增长。而我国大中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城市土地减少、道路堵塞、车辆拥挤、交通秩序混乱、空气噪声污染严重,城市交通环境与交通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危机,恶化了我国大城市的投资环境,严重地束缚和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人口密度将进一步加大,大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步晚且发展慢,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近30个城市提出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20多个城市作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北京市东直门至西直门的40km城市铁路2002年通车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总长达96km,成为其公共交通的骨干;上海已建成3条线路,全长约62km,日客运量达100万人次;广州地铁1、2号线相继投入使用,连接2号线和新机场的23km轻轨线也正在可行性研究中;天津地铁2期工程南北线改扩建26.188km也已完成设计。此外,深圳、青岛、南京、成都、大连、武汉、重庆、哈尔滨、杭州等大城市的地铁、轻轨均在规划修建中;济南、兰州、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也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事宜,上述诸城市编制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达3000km。[1]
另外,随着我国各个大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很多大城市的铁路枢纽被包围在城市中心区内。为此,一些城市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铁路资源,积极开发城市市郊铁路和城际快速铁路,广州、北京等城市已经提出了可行性报告。因此,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在改善城市交通结构、顺畅交通、促进劳动就业、改善投资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形象的高速发展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2.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未结合城市发展做全面的规划,造成轨道线路布局不尽合理,与城市功能布局缺乏整体的协调配合。
(2)现有轨道线路间、站点内的换乘通道不尽合理,轨道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缺乏整体协调,车站不能快速地集散客流。仅考虑了与公交的配合,而忽略了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的协调与配合。
(3)对既有城市轨道扩建,没解决城市轨道扩展后与地面公交的协调。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投资效益也得不到回报,或可能引起局部地区更大范围的交通堵塞。
(4)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上,总是一味地、盲目地强调地铁的开发,忽视了对有轨电车、轻轨、市郊铁路等其他轨道交通方式的研究和开发。
(5)我国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技术、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战略等严重滞后,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内部管理模式上,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轨道交通发展篇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
前言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及管理的所有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推动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更可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新的战略发展观探讨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可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发展;在宏观方面,更可引导城市布局的合理发展,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症结有:规划体系不健全;系统标准不统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交通设施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整合,管理手段落后;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即通过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得出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策略。
1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1建设现状
综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从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的同步建设,风雨四十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六城市10条线,线路总长共计约318公里,除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近40公里外,其余都是九十年代后修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态势更为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在建线路有8个城市,17条线,线路总长约360公里,共需总投资近1100亿元,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1582辆。而近期报批的几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更是报出了惊人的数字。
分析这些城市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我国今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具有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内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发挥骨架作用;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第二种,具有建成一条线或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始进行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走廊的作用,如: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
第三种,比较多的城市正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例如:杭州、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苏州、青岛、鞍山等城市;
第四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塘地区,正在酝酿建设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广州至佛山,广州至珠海的轨道交通已开始启动。
初步预测到2010年,将要建设1500公里,需要投资5400多亿元,初步估算新建线路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6800辆。这样大的需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1.2技术水平
我国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虽然只有38年的,与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较,设计、施工的许多方面并不落后,如明挖法、盖挖法、沉埋法、盾构法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顶直墙暗挖法我国属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及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地铁用的盾构机目前多靠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大跨度的预制块法、预切槽法、微气压法等,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已有。
城市轨道交通用的设备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研制更新,尤其是通信及信号控制系统仍有差距。建设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差距,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1] [2] [3] [4]
; 运营管理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国外先进国家每公里地铁管理人员在人以下,而我国则要使用-人。
受大铁路检修工艺思路的,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确定的工艺、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浪费。
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仍以大运量的轮轨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
.经济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客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城市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与延续,轨道交通网已初具规模,公共交通运量的比重大幅增加。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拉动了内需,使土地增值,促进了沿线的开发,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两个途径,其一为降低造价;其二为提高经济和效益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规模大、造价高、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动辄几十个已甚至上百个亿。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总投资的工程费(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预备费等)、车辆购置费、其他费用、借款利息中,工程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车辆购置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其他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借款利息约占工程总投资的%-%。降低工程费是降低地铁造价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及施工的优化等措施降低土建费用,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设备费用。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由于各有关单位较为重视,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有的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巨额的投资多由政府负担或筹措,在市场化等方面还应进行探索。
.技术交流及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引起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有相当多的设计、施工、车辆、设备制造和科研单位、院校积极参与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有国外的咨询公司和一些设计施工企业开始参与和关注我国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大量国内外交流和国外技术考察推动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国外先进的车辆设备和设计施工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
到目前为止,建设部组织编写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测量规范》已批准实施,使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勘察测量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轨道。
技术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突出显示以下特点:
)由最初的一个城市发展成多个城市同时建设,引发出对统一建设标准的需求;
)由一个城市的一条线发展成网络的多条线,引发网络化带来的规划、客流预测、综合经济评价、枢纽换乘等技术问题;
)由单一的传统轮轨模式发展成多种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准备实施的制式已达种:大运量地铁、中运量轻轨、跨座式单轨、城际快速铁路、磁悬浮、直线电机系统等,引发出对新型交通方式的成套技术研究需求。
.大运量、中运量、市郊线多种形式并存,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从上节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线和市郊线的建设越来越多。
轨道交通发展篇9
关键词:轨道交通;现状;发展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特别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特别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特别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管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2.1 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简称地铁,是线路的大部分建筑物在地下,作为大运量轨道交通手段的城市高速铁道的总称,其特别适合于城市内市区及老城区建设。其特点是在市内地下通行,不占用地表及地上空间,运营干扰小,输送能力大,每小时运量达30000~60000人,但造价比较昂贵。1863年,世界上最初的地铁在伦敦开通,全长6km。1969年10月,我国在北京建成了第一条地铁,即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也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条地下铁道。目前,北京地下铁道的运营里程全长41.6km,有30个运营车站,日平均客运量达125万人,同时,北京地铁的满载率和单车运行均居世界第一。
2.2 现代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是利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的运输轨道交通系统。它以客运为主,它是在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客运系统,输送能力为每小时10000~30000人,属于中运量城市交通客运系统,具有高速、高加速性能,噪音小,低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特点,省功、节能,可以无人驾驶,同时建设费用比较便宜,运营费用也较小。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现代有轨电车的国家之一。在法国的南特市,城市人口约45万,1984年建成一条自东向西穿过市区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线路全长10.6km,平均运行速度可达24km/h,目前年客运量已接近2千万人次。在我国上海,也采用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即轻轨明珠线,1998年投入运营。目前,在世界上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320个国家当中,拥有有轨电车(包括现代有轨电车和旧式有轨电车)的达84%。
2.3 单轨交通
单轨交通是指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车辆在一根轨道上运行的交通方式。按支撑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跨座式和悬吊式两种。单轨交通具有以下特点:运行安全,运行速度快,容易在陡坡上、小半径曲线上行驶,公害小,支撑少,建设费用低,建设工期短的特点。但单轨交通通过城市景观区、市中心、住宅区的时候,乘客总有点担心;和其他交通设施不能换乘;和其他高架交通设施交叉时,要建成更高的高架结构;道岔装置结构复杂,运转时间也较长;车辆出现故障等紧急情况,需要避难时间。
小型地铁和新交通系统,都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展起来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具有技术先进、建设造价低的特点。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建。
3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目前,我国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目前,北京地下铁道总长41.6km,天津有地铁7.4km,香港有地铁43.2km,上海地铁总长48.81km,拥有轻轨22.0km。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有:南京、深圳;正在规划或准备上马建设地铁的城市有:武汉、成都、西安、长春、沈阳、大连、杭州等城市。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城市面貌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市政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对旧城区改造也在向纵深发展。但是旧城区一般既有各种建筑物、结构物密集,市政道路多,干扰大,改建难度十分大。由于地铁建设基本上是在地下进行,在城市的改建过程中优势比较明显,因此我国大部分城市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选择了地下铁道。但地铁建设造价昂贵,而且建设资金基本上是有地方财政承担,所以我国目前的地铁建设大部分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进行。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都拥有地铁。
为了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在地铁建设中,不但采取多渠道融资,而且在技术上采取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段采取不同的轨道方式,也减轻了财政上的负担。在上海市,对旧城区建筑物密集地段,以地下铁道的方式通过,而在市郊或市郊连接部,以高架铁道或建成城市轻轨的形式。目前,上海建成了地铁一号线、地铁二号线,线路总长48.81km,建成轻轨22km,轻轨的建设造价约为地铁的1/5。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是国内地铁国产化水平最高,平均造价最低的工程项目。该地铁沿主城区中轴线建设,线路全长16.9km,其中地下线长10.4km,地面高架线长6.50km。地铁沿线共设车站13座,有8座是地下车站,5座为地面车站,初期客流量为每日47.3万人次,预计约占南京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7%。
重庆是我国有名的山城,市内地形起伏大,破陡路险,建筑空间紧张,自然纵坡较大,按照轨道交通的特点,该市优先选择了高架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为轻轨交通系统。该线路东起重庆市的商业中心较场口,西至大渡口区钢铁基地新山村,分一、二期建设,全线长17.54km,建成后高峰小时客运能力达3万人次左右,初期年客运量1.5亿人次,远期年客运量3亿人次。规划中的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包括4条地铁线路和3条轻轨线路,全长206.5km。广州地铁一号线,全长18.48km,西南起芳村区的西朗,东至天河区的广州火车东站。
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趋势展望
在我国,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经过对国外技术引进吸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选择上,就其形式而言,日益多样化,设备的来源也日益国产化。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为多方位、多形式、多方案的比选提供了可能。因此,对于一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要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趋势、经济形式、城市人口分布状况、人员流向和流量,在客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适合于本城市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只有这样,所选择的系统才能更好的为本城市的发展服务。经过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现状的分析,在今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4.1 合理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其他交通的关系
地下铁道虽然有运量大、干扰小、快捷、方便、安全的特点,但它也只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一定要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相协调。如在超大城市,建立环型加十字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在省会城市建立环型、十字型、一字型的城市轨道系统骨架,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大运量、高速的特点,满足人们出行需要,特别是城市上下班时间客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做到及时疏散的目的。而在城市轨道线路的中间区域,应该充分发挥城市市政道路优势,完成近距离客流运输的需要。
4.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应按不同地带采用不同的形式
在同一座城市,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人口密度不一样,工、农业布局不一样,建筑规模不一样,按目前的行政区划,一座城市有市区与郊区之分,同时,由于不同形式的轨道系统,造价也不一样,为了减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财政上的负担,在市内建筑物密集地带,如街坊、商业区、工业区、商务区等地带,以地下铁道的方式通行,虽然地铁建设费用较高,但对既有建筑物、市政道路的影响较小,拆迁量小,不单独占用土地,所以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带,优势很明显;同时,在运营阶段,与其他交通设施互不干扰;无噪音,无污染,这在城市公害被广泛重视的今天,显得更有意义。在市郊或市郊结合部,一般建筑物较少,人口密度低,土地大部分是农田,建设空间大,在这种地段,以轻轨或高架线路通行,在经济上比较合理。同时,市郊区域,也是每个城市的自然风光地带,轻轨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度假的需要。
4.3 轨道交通设备的国产化程度是城市轨道系统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保证
我国地铁建设的费用,大部分靠地方财政提供支持,而地铁费用组成中,设备费用占很大的比例。在我国,除北京地铁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外,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大部分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如上海地铁一号线主要设备是从德国进口的;广州地铁一号线主要设备从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的;重庆轻轨线主要设备从日本引进的;由于设备大量依赖于进口,造成了建设、维修、运营成本昂贵。所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上都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更大范围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对引进技术的学习、消化、研究、创新,我国在轨道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上有了突破,如行车速度为200km/h的子弹头机车已研制成功等,在上海明珠线、广州地铁二号线、南京地铁及深圳地铁等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准备达到60%~80%,使地铁每公里的造价由原来的8亿元人民币降低到4亿5千万人民币,轻轨每公里的造价仅为2亿5千万元左右,地铁车辆费用从进口的190万美元降到40万美元,随着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大大的降低了地铁建设造价,同时,在我国其他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为期不远,这样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更广范围的发展。
轨道交通发展篇10
关键词: 大运量型; 中运量型; 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 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 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和扩大规模, 目前人口在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已经超过30 座[1 ] 。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 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 居民出行更为频繁, 城市客运交通的需求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 这就需要一系列安全、快捷的交通客运形式。为了改善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普遍存在的这一矛盾, 必须采用大、中运量型轨道交通客运方式, 把常规的公共汽、电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在城市中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新型公共交通网络结构, 使城市交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有效的先导作用。
1 国外情况
1. 1 大运量型轨道交通特大城市特别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所在城市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每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或进行商业活动及各种业务的人口特别多。为了输送如此大运量的旅客人员, 只有象地铁这样的大运量型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手段才行。下面将世界各大城市共有的大运量型轨道交通——地铁的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地铁是线路的大部分建在地下作为大运量轨道交通手段的城市高速铁道的总称[2 ] 。1863 年, 世界上最初的地铁在伦敦开通, 全长6 km 。在纽约, 1868 年按照城市高速铁道的发展计划建成了11 km 的高速铁道延伸线, 后来由于道路交通混乱、城市美观、噪音等问题, 20 世纪初开始建设地铁, 1904 年第一条地铁开通。目前已拥有385 km 的线路网和6 600 辆车辆。在巴黎, 直到1900 年才建成了第一条地铁线, 长约5 km , 以后加快了地铁的建设速度, 1930 年已经建成116 km 的线路网。总之, 欧洲超过60 万人口的大部分城市都已建成或在建、筹建地铁, 作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发挥着作用。日本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927 年在东京的上野~ 浅草之间建成第一条地铁, 长2. 4 km, 1939 年浅草至涩谷的延长线开通, 长14. 3 km, 1933 年大阪第一条地铁开通, 长3. 1km 。战后首都圈的人口急剧增加, 加之1964 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机会, 地铁线路网显著发展。目前为止, 东京地铁总延长达220 km , 作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每年输送旅客达25 亿人。战后大阪的地铁线路网建设也逐渐延伸, 特别是1970 年万国博览会召开的机会, 路网建设大幅度增加。目前为止, 总延长达100 多公里。1955 年以后, 除了东京、大阪以外的其他大城市如名古屋、札幌、横滨、神户、京都、福冈及仙台分别开通了地铁。目前为止, 全日本地铁的总运营里程达500 多公里, 有5 200 多辆车辆。在首都圈轨道交通每天输送的旅客达3 250 万人(其中地铁730 万), 京阪神圈轨道交通每天输送的旅客达1 309 万人(其中地铁270 万) [ 3 ] 。
1. 2 中运量型轨道交通
中运量型轨道交通是具有每小时10 000~ 30 000 人输送能力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总称。是处于地铁(输送能力30 000~ 60 000 人) 和公共汽车(输送能力4 000 ~ 8 000 人) 之间的运输系统,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 。建设费比较便宜, 省力、节能、噪音和振动小、电力驱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小, 而且可以无人驾驶、运营费低廉。在日本, 每公里地铁的建设费为200 亿~ 300 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0 亿元), 而高架轨道每公里的建设费为50 亿~ 60 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5 亿元), 是地铁建设费的1? 4[ 4 ] 。中运量型轨道交通主要有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及各种形式的新交通系统。
1. 2. 1 现代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是利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的运输方式, 以客运交通为主, 它是在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客运系统[ 1 ] 。在欧洲将其称之为“ 轻轨”。 1886 年美国阿尔拉巴马州的蒙哥马里市第一次出现有轨电车系统。次后有轨电车系统迅速发展, 在20 世纪20 年代, 美国的有轨电车线总长达25 000 km 。到了30 年代, 欧洲、日本、印度和我国的有轨电车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上海、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都相继出现了有轨电车。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剧增长, 大量的汽车拥上街头。于是又纷纷拆除有轨电车, 尤其是美国。但汽车数量的过度增加, 使城市交通又出现了新问题, 造成交通堵塞, 行车速度下降, 空气污染和噪音严重, 在闹市区甚至连停车也难找到适当地方[ 1 ] 。
到60 年代初, 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人口密集的城市, 为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日益增长的需要, 除考虑修建地下铁道外, 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交通方式上来, 着手在改造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技术, 改造和发展有轨电车系统, 开发出低噪音、低振动、省能源、能高速运行的高性能有轨电车, 同时与城市郊区的铁道、城市的地下铁道连接, 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1 ] 。
到80 年代, 国际上一些大城市已相继建成了现代化技术很高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例如, 法国的南特市, 城市人口约45 万, 1984 年建成一条自东向西穿过市区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也是法国首次建成的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线路全长10. 6 km, 平均旅行速度可达24 km ? h, 目前年客运量已接近2×107 人次; 美国的萨克拉门托市, 市区人口约92 万, 1987 年3 月建成一条穿越市中心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全长29. 4 km; 香港地区为了配合新界西部的经济发展, 修建了屯门至元朗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于1988 年9 月正式投入运营, 线路全长23 km, 平均旅行速度可达25 km ? h[ 1 ] 。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是具有高速性能, 高加减速性能, 低噪音、低振动, 对周围环境影响也少。同时由于车辆的改善, 舒适度也好。不论是从既有的有轨电车发展而来还是新建, 和建设城市高速铁道相比, 造价都低, 所以近年来许多城市又纷纷转回来把注意力投到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上来。其主要特点列于表1[ 3 ] 。
表1 旧式有轨电车和现代有轨电车比较
其余分布在美、日、澳、加等国。另外第三世界各国也认识到这种新交通工具的意义, 扎伊尔、突尼斯、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也已建成或正在建、筹建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1 ] 。
1. 2. 2 单轨交通
单轨交通是指以橡胶轮胎为主的车辆在一根轨道上运行的交通方式。按支撑方式, 一般区分为跨座式和悬吊式两种。其主要特点比较如表2[3 ] 。 13. 3km(其中11 km 在河的上空), 从1901 年开始输越少, 单轨交通等中运量型轨道交通越来越有发展的送旅客, 据说运营90 多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二战必要。单轨交通的特点和问题如表4[3 ] 。后的日本, 人口拥往城市, 加上产业集中等问题严重。
1. 2. 3 小型地铁的地铁。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型地铁是线性(发动很早以前在伦敦、格拉斯哥、布达佩斯就有小断面机) 地铁, 此地铁机车采用线性发动机, 是将通常的电动发动机由旋转型展开成直线型, 这一点和磁悬浮式超高速列车相同, 但和磁悬浮式超高速列车不同的是两侧导体不是线圈, 而是在铁上固定铝板作成宽30~ 40 cm 的反应板, 车体底下设置的线性发动机从反应板上通过时产生磁性对车体的推力而驱动列车行走。钢轨对车体起支撑和导向作用。这种轮轨式线性发动机牵引列车最初是1985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地铁新线上采用, 线路长7. 5km 。由于建设费低廉, 1986 年又在另一城市巴库巴市建设相同系统的地铁, 线路长25 km, 最高速度80 km ? h[3 ] 。另外在温哥华市, 于1986 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全自动化用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系统, 该线路全长22. 5 km, 其中有13 km 为高架结构系统, 共设车站16 座, 轨距1 435 mm , 采用直流电600 v 侧轨供电方式, 车辆总数为114 辆, 行车间隔3~ 5 m in, 信号系统由计算机集中控制, 全部列车以无人驾驶全自动控制方式运行, 这是世界上投入商业运行的技术最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1 ] 。之后, 日本于1990 年在大阪市地铁鹤见绿地线(长5. 7 km) 和东京都地铁12 号线(长41 km) 上也采用这种线性发动机, 最高速度达70 km ?h[1 ] 。
1. 2. 4 新交通系统
中运量型轨道交通除了前面介绍的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外, 还有将电动发动机、集电系统、车体等等的铁道技术和橡胶车轮驱动的汽车技术相结合, 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 橡胶车轮沿着导向轨在专用轨道上由电气驱动, 可以无人驾驶的车辆构成的交通系统[3 ] 。如日本神户新交通系统(? —? ? ? ? ? ? 线)、大阪新交通系统(?? —? ? ? )、琦玉新交通系统、东京临海新交通系统等。这些新交通系统基本上全是高架结构, 运行速度都在20~ 30 km ? h 左右, 4~ 6 辆一个编组, 每辆定员60~ 70 人左右。它的特点是对道路的占用比较少, 2. 5m 宽的中央分隔带上即可建桥墩; 可以无人驾驶, 节省人工费; 工程造价低, 采用高架结构比一般铁路减少投资20%~ 30% [4 ] 。
2 国内现状
2. 1 运量大与运能小的矛盾突出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目前人口在100 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已超过30 座, 人口在50 万以上的大城市已超过60 座[1 ] 。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 城市结构及其经济布局的变化, 促使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 居民出行更为频繁, 个别特大城市每天的客运量已突破1 000 万人次, 而一般大城市, 在客运主流通道上, 高峰期需要运送旅客1 万~ 3 万人次运输量的现象很常见, 有的城市甚至出现多条并存的局面, 如此巨大的客运任务, 绝大多数城市还只能用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来承担, 以致在客运高峰期间, 车上乘客密度高达每平方米挤占10~ 12 人, 即使如此拥挤, 站台上还有很多人上不了车, 城市公共交通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1 ] 。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 对机动车辆的行动空间(车行道的宽度和数量) 和静止空间(停车场所) 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却远远跟不上交通发展的步伐。车辆行驶速度下降, 公共车辆运营速度 h, 下降到10~ 13 km ?已由过去的25~ 40 km ?h, 它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和经济的发展活力。
2. 2 城市交通体系不健全
我国大陆城市的公共交通方式, 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低运量型的交通方式即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来运载乘客, 其客运能力较弱, 一条线路的最大客运量仅有6 ×103 人次? h[1 ], 这已很难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 一些城市已开始考虑快速轨道交通方式来承担更大运量的客运任务, 但由于修建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资金高, 尤其是大运量型的地下铁道工程, 因为造价昂贵, 目前我国仅有少数特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已经建设, 南京、重庆、青岛、沈阳正在考虑修建之外, 一般大城市难于考虑。另外, 我国城市中运量型的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也较为缓慢, 到目前为止, 国内还没有建成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先例。
3 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
3. 1 在特大城市及三大经济圈发展大、中运量型轨道交通, 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
3. 1. 1 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体系的总体框架
大城市的交通体系好象人体的循环系统一样, 人体的血液从大动脉, 中小动脉, 到毛细血管各自分开起作用, 保持人体的健康。那么城市交通也具有各种功能的交通手段分开, 发挥各自优势的特点。从国外特别是西欧、日本等国的情况来看, 在大城市的交通网络结构中, 大都是大、中、低运量型交通形式并存的局面, 各种交通形式分工协作, 互不取代。这些国家之所以有这样完善的交通网络结构, 都是经过不断的总结教训形成的。我们应该在大型城市, 根据运量的大小建设几纵几横, 以大运量型轨道交通为主的主干线通道, 再以主干线的车站为结点, 根据运量的大小, 辐射以中运量型轨道交通为主的辅助干线, 然后以辅助干线沿线的车站为结点, 辐射低运量型的公共汽车, 使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
3. 1. 2 大运量型轨道交通的发展
大运量型轨道交通, 根据城市的发展潜力、经济状况、剩余空间等因素建设城市高速铁道或地铁。随着广深准高速铁路5 年来的运营、秦沈客运专线的开工及主要繁忙干线京沪、京广、京哈、陇海的技改提速, 行车速度达到200 km ? h 的子弹头列车的研制成功, 为我国发展城市高速铁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铁由于造价昂贵, 目前只有5 座城市建成或在建地铁, 还有几座城市在计划或筹建地铁,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上看, 无论目前是否有地铁, 在大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时候, 都应把地铁建设纳入规划之列。考虑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 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 也可以将城市高速铁道和地铁连接起来, 即在城市郊区或城外时, 线路设在地面或高架结构上为高速铁道, 进入市区后就设于地面下为地铁。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造价, 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例如, 上海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工程, 全长24. 97 km, 北起江湾站, 南到漕河泾站, 沿途共设19 个车站, 1 个停车场, 1 个车辆段, 全线为高架结构, 总投资约84 亿元。另外, 计划中的南京地铁南北一期工程全线分地下、地面和高架结构, 共设5 座高架车站、8 座地下车站, 全长16. 99 km, 总投资为64. 3 亿元, 是目前我国投资最省, 国产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们的建成将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大运量型轨道交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3. 1. 3 中运量型轨道交通的发展中运量型轨道交通的发展以现代有轨电车为主, 同时发展单轨交通、小型地铁及各种新交通系统。现代有轨电车具有高速性能, 高加减速性能, 低噪音、低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少, 车辆舒适度好的特点, 不论是从既有的有轨电车发展而来还是新建, 与建设城市高速铁道相比, 造价低。据国外经验, 现代有轨电车的建设投资要比地铁少得多, 通常现代有轨电车每公里造价指标约占地铁的1?5, 考虑中国国情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成套技术研究初步资料表明, 其指标约占我国地铁现实造价的1?8[ 1 ] 。这将大大改善现代有轨电车建设的投资条件, 使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的我国城市, 筹建现代有轨电车更具现实性。所以, 近年我国许多城市也纷纷把注意力投到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上来。单轨交通因使用橡胶轮胎, 容易在陡坡、小半径曲线上运行, 在地形起伏变化比较大的城市特别实用。另从道路交通混杂、用地困难等角度来看, 由于交通设施以及其他城市设施的占用, 城市里所剩空间越来越少, 单轨交通越来越有发展的必要。目前, 重庆市正积极筹建跨座式单轨交通, 已做完可行性研究工作, 一期工程修建14 km, 预计2004 年建成通车, 这将对我国单轨交通的发展, 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尽管目前我国在车辆、材料及施工工艺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甚至有些还需进口, 但随着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积极地研究探索, 会逐步提高国产化程度甚至全部实现国产化。
城市高速铁道或地铁在特大城市交通体系中起着主干线作用, 但当城市空间受限制需要地下化(即地铁) 而地铁的建设费又高时, 在特大城市交通量不是很大的区域, 大城市干线的中等运量上, 将车辆小型化, 隧道断面缩小, 从而减少工程造价, 即采用小型地铁。就拿圆形隧道断面来说, 如果直径缩小30% , 面积就可缩小到1? 2, 特别是采用盾构施工法既省时、缩短工期, 又可节省很大的工程建设费用[ 1 ] 。
3. 1. 4 三大经济圈的交通体系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 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 辐射天津、保定、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城市的首都经济圈, 以上海为中心辐射沪宁线、沪杭线沿线各城市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以广州为中心, 辐射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经济圈的经济较为发达, 经济活动和流动人口也大为增加,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大量人口的拥入, 市区将不断外延, 居住在郊外的人也越来越多, 甚至是人住在这个城市而到另一个城市去上班, 人们选择就业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这时除了发展和完善经济圈各个城市的交通体系外, 还要新建或利用既有铁道改建、增建高速、方便的大运量型交通形式, 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速铁道、郊外与市区之间的高速铁道。在100 km 以内上班上学旅游等所需的时间不超过1 h, 全面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速度、能力、效率和效益。
另外, 作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一些特大城市也可模仿经济圈的模式, 例如兰州市, 作为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和连接西北五省的交通枢纽, 与西宁市又是全国距离最近的两个省会城市, 还有附近的白银、定西等市以及郊县, 加上特有的城市布局和地理环境, 可以在既有远距离轨道交通的基础上发展新型城市高速铁道, 同时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发展中运量型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3. 2 大力发展中运量型轨道交通系统
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下, 我国城市的交通车辆还将不断增多, 如果公共交通服务方式和条件仍处于目前水平, 则庞大的自行车队伍非但不能减少, 还将进一步膨胀, 使本来就已非常困难的城市交通更为困难。针对我国人口众多, 经济不很发达,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 大城市及中等城市在近期内发展和推行经济而实用的中运量型交通客运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城市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以及各种新交通系统的崛起, 将以其造价较低, 机动有效, 在城市传统格局的基础上, 使公共交通的发展获得新的生命力, 从而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的环境和疏解市区的交通困境。从国外中运量型轨道交通的几种形式看, 最适合我国国情的还是现代有轨电车, 也可以发展单轨交通和小型地铁。由此看来, 中运量型轨道交通作为特大城市的交通辅助干线, 大、中等城市的交通干线以及去往大规模居民区、火车站、飞机场的交通手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 我们应大力发展中运量型轨道交通系统。
4 结束语
(1) 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状况欠账太多,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体系的建立已刻不容缓, 城市交通状况的日益恶化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交通手段已严重地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所以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体系, 大力发展大、中运量型城市轨道交通势在必行。
(2) 在欧洲, 超过60 万人的大部分城市都已建成或正建、筹建地铁, 作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发挥着作用。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结合实际情况, 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在特大城市及经济圈发展大、中运量型轨道交通以及在大、中等城市大力发展中运量型轨道交通是适宜的。 参考文献
[ 1 ] 何宗华. 城市轻轨交通设计指南[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 2 ]天野光三. 都市圈にぉけゐ铁道の役割と今ごの方向[m ]. 东京: 丸善株式会社, 1989.
相关文章
城市轨道交通bim建模探讨 2023-01-16 09:38:01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及电力技术分析 2022-10-17 15:22:27
混凝土在轨道交通工程的应用 2022-09-29 15:35:45
城市轨道交通段场设备运维模式 2022-09-29 10:55:02
轨道交通专业课程碎片化教学与实践 2022-09-28 10:50:48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对策 2022-09-26 1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