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临床实习报告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2:58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1

【关键词】 周目标教学;护理;临床实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34-01

临床护理作为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实习护士在进入临床之前有着良好的临床综合能力和素质。临床实习的带教是护理管理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实习护士进入临床,更好地适应临床需要及掌握护理相关技能显得尤为关键。现代医学护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及临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带教中培养实习护士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教学目标成为了护理临床实习带教的研究热点[1]。笔者选取大专以上实习护士120名,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和周目标教学带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已完成护理管理理论教学后进入我院实习的120名大专以上护士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男12名,女48名,年龄21.5±3.2岁;实验组男15名,女45名,年龄22.2±2.8岁。护理管理的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均为各病区护士长,年龄35.6±11.4岁,其中本科学历14名,硕士学历4名,平均教学资历6.5±4.2年。两组实习护士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带教老师年龄、学历、教学资历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实施方法:两组实习时间均为8周,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带教老师不需做周目标规划,学生常规进行跟班学习和临床护理管理相关实习。实验组采用周目标带教模式,详细制定并实施周目标计划,主要周目标、参考内容及实践内容见表1。周目标的计划内容的实施要求带教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安排进行。实习护士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参与具体的护理管理活动,在提供参考书籍和指导参与实践的同时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具体操作和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对护理管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每周开展周目标教学的讨论会,主要讨论内容为分享护理管理学习和体验的心得、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由总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下一周的周目标教学计划提出新的要求。

表1 周目标教学计划的教学安排

1.3 评价方案:周目标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双向评价,即学生临床能力的客观评价、带教老师对学生表现的评分和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价。前者根据学生的实习讨论、实习报告、实习表现、整改计划四方面的临床能力进行评价和考核,分别记录分数分别为30分、20分、30分、20分,合计后作为临床能力的总评分。①实习讨论的评价:主要参考12周次周目标讨论总结会中学生的发言、总结和心得,对发现问题、提出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包含创新观念的发言给予高评分。②实习报告的评价:讨论报告及总结报告中对报告的真实性、临床实用性及创新性给予高评分。③实习表现的评价:主要根据带教老师的客观评价,对自主自觉性、积极主动性、创新性及应变整体把握能力给予高评分。④整改计划的评价:对能提出解决实际问题方案,有良好的整改效果的计划给予高评分。后者设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方法、管理、能力和效果等进行满意度评价。

1.4 统计方法:数据统计用spss13.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数据表示用(x ̄±s),p

2 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临床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其中包括四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分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120例学生临床能力及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x ̄±s)

3 讨论

3.1 周目标教学提高学生临床能力:通过表2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四项临床能力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

3.2 周目标教学提高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通过表2的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 周目标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老师的灵活教学及教学进程的客观评价,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教学模式。周目标教学是临床多年带教经验的成果结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管理者的科学带教意识,从而避免实习带教过程中的随意性、片面性、低效率性和不可预见性[3]。因此,周目标教学模式的推广使用及科学开展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中的教学质量,促进护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玫玉,范湘鸿等.周目标教学在护理管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1,26(8): 68-69.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2

[关键词] 不良反应监测 现状与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2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84-01

我院是所二级民族医院,近几年随着医院业务不断发展,用药品种大幅度提高,新药不断应用,用药的复杂性不断增强,风险不断增大。随着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范和加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管理已迫在眉睫。开展adr监测工作目的是加强药品管理,安全合理用药,是促进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1 现状与问题 回顾我院的adr监测工作,呈现发展迟缓,收集被动,难脱应付差事之嫌,造成这种局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院领导将adr监测工作当作一般的事务性工作,缺乏领导的有效管理,造成科室协作方面只强调药剂科收集,而忽略医务科落实上报的作用,人员上只强调药剂人员而忽略医护人员,未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缺乏激励机制,造成医护人员推诿、瞒报,即使偶有上报也存在adr报表不规范,报告内容多存在漏项或错项,上报的合格率不高,造成监测技术质量下降。

1.2 医护人员的adr认知度低 我院是家民族医院,医护人员大多是蒙医院校毕业,大家往往只关注本专业相关内容与知识,对adr方面的信息不重视、不了解。大多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出现adr以后,有思想顾虑,或是担心如实报告情况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填写的监测报告会成为医疗纠纷中的证据;或是因为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来填写报告;或是不能认真细致地搜集adr并加以分析判断,填报表时缺乏客观性、科学性;或是对adr不上报,认为adr是由个体差异、配伍禁忌、药品质量、用药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都是造成临床医护人员不愿积极主动搜集、分析、上报本科室发生的adr。

1.3 未列入药剂科的工作重点 adr监测工作在药剂科只是挂名而已,未列入工作重点之一,不能有效开展此项工作,缺乏与领导、医护之间的沟通。

1.4 药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药师自身对adr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主动性,adr的信息收集迟缓,不能准确、及时向临床提供的最新信息。

2 对策

2.1 提高领导的重视 主管院长亲自挂帅,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成立医疗机构监测体系的人员是由监测领导小组、专(兼)职adr监测员、医生、药师、护士组成。adr监测网络的各组成部分,各司其职,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积极配合,使得adr监测报告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医院依据各科的用药量比例,制定上报adr的上报指标,医务科负责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是每月质量通报重要内容之一。最终形成院长抓,主管科室抓,科主任抓的局面,使adr的监测在医院有了可靠的行政保障。

2.2 加强学习提高全院医、护、药、技人员的adr认知度 医务科负责将学习adr方面的知识列入医院年培训计划之中,中蒙医进行互补学习,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完善监测制度,提高蒙药制剂的adr监测水平。针对临床忙,嫌上报麻烦的心理,各科主任应组织本科室人员对相关重点内容进行加强学习,密切关注本科室相关药品的使用情况;建立重点药品关注制度,定期查看重点药品在临床的使用流向、使用情况及adr发生情况,定期通报;建立科室异常用药质询制度,质询结果在医院医疗质量通讯中体现。促使全院医、护、药、技专业人员深刻地认识到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将上报adr视为自己的责任,多渠道严格把关,不放过已发生的、可能的任何一例adr的评价,从而使adr监测真正做到为病人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2.3 列入药剂科的重点工作之中 药剂科应当从传统的模式中转换出来,适应新时期的角色,将adr监测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之中。积极、主动收集,为医院集中提供专业化信息,加速adr信息在临床流动,使临床医护人员及时了解adr的最新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危害,降低因药学信息在临床流通不畅带来的药疗隐患,增加医疗安全。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3

1.1临床管理见习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在第5学期共有2周临床集中见习时间,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和护理管理学等已开设课程的见习。与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协调将见习时间安排在护理管理学20学时理论授课结束后,不占用课堂授课学时。教师在见习前与教学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有关科室进行沟通,告知护理管理见习目标与内容要求,请其有效配合。学生根据管理见习目标观察带教护士长的管理实践工作,并就见习过程中发现的管理问题访谈带教护士长,在参与具体的护理管理实践过程中获得感悟与体会,发现问题还可与带教护士长以及见习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反思日记,并在见习结束前以“走进护理管理———管理职能或方法的临床实际应用”为主题形成管理见习心得体会。

1.2见习后讨论汇报学生见习结束后安排2次课堂讨论时间,共计4学时。学生以见习小组为单位发表见习感想,介绍护士长的优秀管理经验,对各项管理职能及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汇报,并上交见习报告。

1.3课程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为终结性评价(期末理论考试,占70%)和形成性评价(见习后小组汇报及见习心得体会,占30%)二者结合,比较2009级(226人)和2010级(272人)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学生考试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制定,难度相当。另外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访谈内容包括对该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加深对护理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等。

2结果

2009级、2010级护生《护理管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1.84±7.07分、83.29±6.87分,两年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学生见习后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汇报内容丰富,包含计划、组织、领导等各项管理职能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对管理者工作的感悟与深刻认识,例如护理管理者的角色内涵,他们是如何发挥职权作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排班,如何授权,如何根据不同级别的护士开展培训,如何应用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机抽取学生访谈,也显示学生对该教学组织形式十分满意,认为可变被动的抽象理论学习为主动的具体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学习。

3讨论

护理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在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中都有开设专门的护理管理培训项目,最终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护士的管理和领导实践行为以及技巧。国内郑红引导学生在管理理论教学后直接进入临床担当实习护士长,参与病区管理,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国外研究也显示本科护生接触管理实践的机会越多,今后的职业准备就越充分。护生能够深入对护理职业的理解,还可通过反思及早认识到自身是否具备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特点,从而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或领导力。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管理实践能力,我校改革护理管理学课程,取得了满意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1认识管理者优秀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学生通过访谈认识到了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而管理者往往是行业中优秀护士的代表,因此也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榜样和示范。例如有学生在见习报告中写到“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护士长在护理单元中就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工作责任重大,涉及面广,琐碎而繁杂”;护士长应“德才兼备,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管理协调的经验、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树立起威信,以自身的魅力让护理人员钦佩信任,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小组汇报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工作中发生的小故事来说明护理管理者的闪亮之处。有的被护士长在清晨交接班时亲自为患者翻身处理压疮的不怕脏不怕累的表率精神所感动,有的被护士长在给年轻护士培训时的自信和侃侃而谈所折服,有的对护士长在为病患和家属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细心、耐心表示钦佩尊重等。护理管理者不再有距离感,学生非常自豪地说“我的护士长是某某医院最好的护士长”,在对管理工作加强理解的同时也对护理工作多了一份认识与热爱。

3.2理论联系实际,熟悉临床基本工作流程以往护理管理理论教学时,虽然也有临床教师授课,但在课堂的环境氛围下很难体会临床真实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此次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必须主动复习课堂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认真观察临床护理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并积极与其沟通交流,以理解掌握所学习理论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强迫性的死记硬背式学习变为积极的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通过参与科室质量控制检查评价活动,理解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参与护士长排班、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科室员工绩效考核等,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同时树立毕业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3.3培养综合素质,增强人际交流及沟通技巧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学了专业应用外,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也提供了帮助。例如学生灵活地将计划的程序、时间管理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考试复习安排、就业计划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传统管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单向流动的,而理论—临床教学模式中知识与思想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临床管理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思维能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密切。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4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导学式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护理职业风险;护理不良事件;安全态度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完成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树立正确专业习惯、培养良好专业素养的关键阶段。国内研究显示,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认为非常有必要对护生进行护理风险意识的相关培训[1-2]。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培养护生将理论知识在临床的实际转化及应用实操能力,更重要的是强调护生在实习期及今后临床工作中职业风险的防范意识,尽量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本研究将从培养实习护生护理风险意识这一主线出发,完善传统风险教学缺失的思维认知启迪与自主学习反思,尝试引入导学式教学解析护理不良事件案例结合情境模拟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生职业安全认知,保障患者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170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江苏省护理院校学生。按来院实习时间将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的实习护生98人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的实习护生72人作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临床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风险认知培训,即由护理部教学护士长每月组织1次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选择当月具有教学意义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护理风险认知培训,将每例护理不良事件以ppt形式进行授课,内容包括不良事件具体内容以及原因分析。共组织学习6次,每次1个课时。观察组运用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将护理不良事件案例结合情境模拟进行职业风险教学。演绎现场仍由护理部教学护士长主持,共学习6次,每次1个课时。观察组根据案例类型,将实习护生分为6组,每组12人,各组负责1个案例的情境化演绎,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2.1实施前教师培训及案例选择开展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前,护理部及教学护士长选择6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带教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带教教师的岗位职责与沟通技巧、导学式教学模式内涵与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与实施要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的掌握与深入了解,以实现教师在进行职业风险教学时的方法一致性和内容同质化。全部内容分8个课时培训完毕,由带教教师共同商讨选择具有教学代表性、复杂性且具警示作用的案例6个,其中包括违反核心制度、法律法规相关事件、临床知识缺乏、护理沟通不当及违反操作原则,具体案例分别为误用二甲苯事件、止血带遗漏事件、私自弃液事件、冲洗液体与静脉用药混淆事件、住院自杀事件、外周静脉药物外渗事件。1.2.2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方法1.2.2.1案例解读在情境演绎前,6名带教教师分别带领1个实习小组,以“小班”形式对6个案例进行解读,主要在每周实习业务学习期间进行,每次1个课时,共4个课时,分为3个学习阶段:①由护生根据案例找出其中可能涉及的违反护理核心制度或操作流程的问题,轮流发言,带教教师进行补充解答;②教师对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知识、正确操作流程、事件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等学习元素进行提问,如其中有涉及“药物外渗”的不良事件,带教教师可以提出关于“药物外渗临床表现”“药物外渗的风险因素”“静脉留置导管维护”“药物外渗正确处理”等元素,指导护生充分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查阅资料,初步完成循证检索。③护生分别对循证后的护理风险相关元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知,随后教师对这些观点提出专业的理论指导与纠正,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认知,帮助护生梳理案例。1.2.2.2剧本设计6名带教教师分别带领每组成员以抽签方式选择案例,以团队协作形式在1个月内完成对所选案例的剧本编写与设计,带教教师根据组内实习护生的性格特色与个人特长分配任务与角色,并积极配合护生准备工作,道具、服饰、音响、麦克、环境等安排到位。剧本演绎时长以15~20min为宜,事件剧本以突出案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为重点,按照发生的时间及地点、涉及的班次及部门有逻辑、环环紧扣地设计,剧本要求以贴近实际生活的口吻进行编写,赋予角色生动的形象,给参与者和观众以真实的感受。具体设计要求如下:①师生协作,确立大纲,大纲以第三人称编写;②充实剧情,完善人物性格,串连故事情节,剧本以角色台词分行式编写,适当加上有利于后期排练的角色语气、动作、心理等;③场景、昼夜切换,真实还原案例中的场景与发生时间,幕布、幻灯片联合灯光配合进行转场。1.2.2.3演绎与总结护理不良事件情境化演绎现场安排在医院的学术报告厅,时间定于每月的实习生座谈会,每月对2个案例进行演绎与阶段总结,演绎现场由教学护士长主持,全体实习护生及各科室总带教现场观摩。护生在演绎过程中需充分还原临床实际情境,突出展示护理风险发生的各个环节,增强现场代入感。演绎结束后,由实习护生根据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追根溯源探讨规避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评价并补充讲解,使护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上报和处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强化学习效果,讨论总结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

1.3评价方法

①安全态度:采用郭霞等[3]翻译和修订的安全态度问卷(thesafetyattitudesques-tionnaire,c-saq)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安全氛围(16个条目)、工作满意度(5个条目)、工作条件(6个条目)、压力感知(4个条目)4个维度31个条目,以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认同到非常认同赋1~5分,分数越高,表明被调查者安全态度越积极。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82。②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采用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问卷[4]进行评价,该问卷由报告类别(6个条目)、报告重要性(6个条目)、报告流程(5个条目)3个部分组成,共17个条目,答对1个条目得1分,答错得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程度越高。此问卷内容效度为0.89,cronbach′sα系数为0.920。③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的评价:采用自制的课程评价反馈表调查两组实习护生对培训形式、教学内容及理解程度的认可度,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非常不认同、有点不认同、说不上、有点认同、非常认同”依次赋1~5分,得分越高,认可度越好。6次课时结束后的当月实习生座谈会上进行调查,由教学护士长及2名内外科总带教组织护生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线上问卷并当场提交,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epidata3.0进行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培训前后安全态度评分比较见表2。2.2两组培训前后对不良事件认知评分比较见表3。2.3培训后两组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认可度比较见表4。

3讨论

3.1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培养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的成效

实习护生是医院护理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而又身份特殊的群体,在对其临床实践及带教过程中,需重视其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发达国家已将职业相关防护知识作为课程教育,并且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风险的在职继续教育,护生和在职护士都需持续接受风险教育,以增强护理风险认知[5]。研究表明,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风险认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6]。护生初涉临床,临床知识薄弱,对护理风险不敏感,导学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围绕具体案例中涉及的学习元素提出相应问题,让护生积极地去探究、循证、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护生掌握临床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利于延伸应用至真实的临床环境。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临床场景重现将教学内容融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及共情能力[7-9]。本研究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中融入导学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引导与虚拟实践培训联合,树立护生对护理风险的正确认知与判断。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观察组安全态度及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生的职业风险培养应以明确的教学模式为依据,且根植于有意义的自我评判及反思的基础之上[10]。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和反思,开拓思维、激发学习潜力[11-12]。本研究将导入式教学与情境模拟相结合,通过“案例解读-剧本设计-情境化演绎-总结与补充”的教学流程,使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探索未知,善于运用学习资源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将护理风险防范的相关知识充分融入事件模拟过程,该教学模式代入感强,易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固化的知识传授,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作为情境模拟展示的参与者,沉浸式的演绎更容易触发护生的共情能力,引起自我反省,患者和家属的扮演者表示:“站在他们的角度让我真真切切感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作为观众,情境剧的教学模式较ppt授课更为生动,能更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体验每个事件的结局及处理方式,正确认识护理风险。

3.2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教学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充分给予护生空间论述自己对于护理风险的观点和认知,鼓励护生积极思考、大胆论证,随后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与纠正,帮助护生梳理案例,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认知。该教学模式首先是建立在师生平等沟通的基础上,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帮助护生脱离固定思维束缚,提高学习兴趣,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整合学习资源,不断填充知识库,进而增强对护理风险的敏感度;教学过程可拉近师生距离,减轻实习阶段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社交给护生带来的压力。其次,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需要带教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护生循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对于未来的临床工作怀有憧憬和奋斗目标。

4小结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5

学习新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望领导给予批准。由于科上护理人员多,为了方便领导安排,特先提出此申请,待联系好进修单位后再向领导汇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职员进修申请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医院职员进修申请报告一

尊敬的领导:

我因刚参加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深感自身临床经验的不足,遇到许多紧急情况也只懂得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无法让病人得到100%的护理。再加上现代各种医疗器械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将来总有一天会适应不了科室乃至医院的发展。现特向领导申请能到更高一级的医院去进修,学习新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望领导给予批准。由于科上护理人员多,为了方便领导安排,特先提出此申请,待联系好进修单位后再向领导汇报。

申请人:xxxx

xxxx年xx月xx日

医院职员进修申请报告二

尊敬的院领导:

我是内科的,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儿科,急诊和综合病房工作。上班近来,本人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业务,目前已经基本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治。但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临床中发现自己业务水平偏低,已经影响到医疗质量的提高。只有努力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经验,才能满足医疗的新需要。得知院领

导准备今年派一批年轻医生出去进修,为了使我的医学知识更加丰富,全面提高本人的综合素质,积极应对当前医学的高速发展,从而造福于患者,本人希望能够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内科进修1年,期盼审批。

分院:

医院职员进修申请报告三

尊敬的院领导:

在内科的工作期间,在院领导及科主任的关怀下,自己的临床技能及业务水平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现提出进修申请,希望能够批准。

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因此,五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不敢懈怠,无论是医学理论的学习,还是临床实践的实习都争取做的最好。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还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力争全面发展!

收获的季节给了我沉甸甸的果实。来到xx人民医院这片沃土,将自己再次播种,希望给自己更丰硕的收获。刚进入医院工作时,临床实践的不足让我忐忑不安,可是,在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科主任的不懈指导下,在科室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临床知识,努力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融合,孜孜不倦谋发展,一心一意求进步,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取得了飞速的提升,临床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并顺利取得了中级职称。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提高,迫切需要系统的进一步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现提出进修xx内科申请,盼能够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

医院职员进修申请报告四

尊敬的xx院长:

我是口腔科的xxxx,xxxx正式进入单位,在我院口腔科工作三年,工作期间一直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业务,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根据目前科室情况特申请外出进修学习,具体原因如下:

科室目前技术普遍落后,没有和目前的医疗现状接轨,这原因不单单是设备上的陈旧,还有技术上的落后,和周边诊所没有特色的地方,个人认为还稍逊与周边诊所,这个也是科室收入迟迟上不去的原因。结合对比于我们医院的特色专科---肝胆外科,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威望,这个离不开x院长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有了两者的结合,还有很多成功的病历,才使得周边甚至更远的人都慕名而来。

以上的对比可能没有什么可比性,小小的门诊科室怎么和大外科相比呢,你一个小小的口腔科一年能给医院带来多大的效益呢是的,口腔科室是不能给医院带来像大外科的效益,可是人才的储备和资金的`注入我个人认为还是口腔科室的利润比较大,因为口腔科的设备不需要很高的资金,利润也是很客观的,科室的效益在于人员的技术和合理的管理。

我希望通过外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来更好的为科室带来效益,同时为医院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希望x院长能够认真的考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医院职员进修申请报告五

在外科工作期间,在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关怀下,自己的临床技能及政治思想觉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更好地服务我院的发展和进步,并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现提出进修申请,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批准。

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着一直是我的理想。因此,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我不敢有一丝懈怠,无论是医学理论的学习,还是临床实践的实习都争取做到最好。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还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力争全面发展。

收获的季节给了我沉甸甸的果实,如愿来到xxx人民医院这片沃土,将自己再次播种,希望能得到更丰硕的收获。刚进入外科工作时,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让我忐忑不安,每一次值班均如履薄冰,可是,在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不懈指导下,在科室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下,我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临床知识,努力将在校学习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融合,孜孜不倦谋发展,一心一意求进步,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飞速的提升,临床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也为医院及科室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并且由于辛勤刻苦的工作获得了院、科领导的一致好评,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随着当今医学知识快速的更新,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提高,迫切需要系统的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为更好地服务我院的发展和进步,并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经深思熟虑并考虑自己所在的专业组以及爱好,可虑近年来一直在大外科主任兼xx外专业组xxx主任的教导下基本参加了我院所有的xx外科手术,在xx外科领域获得了一定的领悟及基础,现特提出进修申请,拟至xxxx医院xx外科专业进修学习x年,希望领导能够批准。当然,假如领导认为我所选择的医院以及学习时间不合适,并予以调整,我也会服从领导的安排;假如不能获得批准,证实我的业务技术基础还没有打好,还不能获得领导的认可,我也不会灰心丧气,我会更加倍的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以待达到标准后,再次进行申请。

申请人:xxx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6

关键词: 护理专业 病理学实验 教学探讨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我校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后续临床医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病理学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好病理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护理专业与五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使其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病理学实验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将针对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应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分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完成病理学实验的授课。

1.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本教研室通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应用双语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及尸检观摩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但护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特殊性使其病理学实验存在不少问题。

1.1课时量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病理学实验虽然是我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课时非常有限。目前,我校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的病理学共97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45学时,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一半;而护理专业开设的病理学共56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实验课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到30%,实验学时数偏少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另外,目前缺少针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病理学教材,各院校选用的多为国家统编的供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多个专业共同使用的教材,内容较多,学习难度大;并且实验课的学习内容与护理专业以后的临床工作联系不紧密,不利于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

1.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学时偏少等原因,很多院校对病理学实验不考核或者仅挑选少数章节进行镜下切片的绘图、以实验报告成绩为考核指标。这就导致学生只认真观察需要考核的镜下切片,把精力主要用在实验报告的书写上;而对大多数不考核的章节的全部内容及考核章节的镜下切片以外的内容不重视,部分学生甚至有“学不学都一样、学了也没什么好处”的消极想法。这就使考核失去原有的意义,不仅不能达到实验考核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对病理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学习积极性,课上玩手机、课后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等,对实验课持一种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学习效果很差。这一方面是因为病理学在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病理学实验内容枯燥、缺少相应的教学改革。

2.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合理安排课时

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内容必须全面,总论和个论的各种重要疾病都要兼顾。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每次实验课为三个学时;并且个论部分的每个系统都安排了两次实验课,一次是观察镜下切片和大体标本的形态学实验,另一次是结合实际病例的临床病理讨论课。然而,护理专业课时量少与病理学涵盖内容多的矛盾要求我们对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实验的教学进程进行优化,科学地安排课程,突出重点内容,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病理学知识。因此,我们对每一章节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压缩,将每次实验课由三个学时压缩至两个学时,突出重点,但是没有偏废,以免造成某些知识的空缺。此外,对于护理专业,培养的侧重点不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我们取消了难度较大且与将来工作联系不紧密的临床病理讨论课,从而保证总论和个论都能讲到,学生学习时可以互相参考,将疾病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对病理学知识全面的学习,除了对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和转归的整体印象,思维习惯的培养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即使课堂上学习的深度有所不足,以后在工作中也能根据需要自学。

2.2变换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2.2.1精简镜下切片的观察

在临床医疗中,病理学检查是肿瘤等许多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因此病理学实验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病理改变进行病理诊断。但是护理专业的工作重点不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每章节实验的镜下标本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挑选常见、重要疾病的典型病理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其他切片只进行教师示教即可,做到少而精。对于疾病的镜下病理变化的讲解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师归纳出疾病最重要的几个病理特征进行强调,而其他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仅作了解即可。如观察在整个病理学实验中多次出现的结核病时,着重讲解和观察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等结核病的病理诊断特征,让学生对结核病与结核结节形成强烈记忆,看到结核结节就想到结核病,反之亦然。镜下标本的观察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也比较难记,在短短两个学时内,如果片面地追求全面和细致,观察内容过多,反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

2.2.2加强大体标本的观察

相较于镜下切片,大体标本更直观,结合理论讲解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对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也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经过多年的努力,本教研室收集了大量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各系统疾病的大体标本及其临床资料并一一编号,在实习指导中可以根据编号找到相应标本的病历摘要(包含患者病史、住院经过、临床诊断等信息)、标本的观察要点,部分标本给出了病理诊断结果,部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诊断。在观察大体标本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对照实习指导进行自学,然后选出代表阐述某一标本的病理诊断并在标本上指出其诊断依据,并根据病历资料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教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对每个大体标本的观察都相当于一次微型的临床病理讨论,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2.3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度补充一些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临床护理相关的知识,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用于解释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效果。在第一个环节“幻灯演示”,如在教学“损伤的修复”时,我们展示了一张儿童深度烧伤后皮肤表面的瘢痕疙瘩的图片。通过该病例讲解这是由于机体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组织缺损,然后改建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瘢痕,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并向周围皮肤不规则地扩延形成外观丑陋的瘢痕疙瘩。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为了避免瘢痕疙瘩的出现,应该让患者在新鲜创面逐渐愈合时穿戴压力适当的弹力衣套,最大限度地抑制纤维组织的过于生长并保持愈合创面的平整。在第二个环节“镜下切片的观察”,如在教学“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时,学生观察到肾小管上皮水样变性的典型病理变化如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内有红染颗粒等,引导学生思考该病的病理变化与其发病机制、好发部位、结局与转归的联系,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出患者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细胞水肿,而近曲小管作为水分重吸收的部位往往最先受到损伤。但是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原因消除后大多可恢复正常。这种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全面、透彻的思维方式,当面对病人的某个症状时不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而是主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症状,应该如何护理避免病情恶化。

2.4注重考核

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决定了实验报告是病理学实验的主要考核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对病理学实验的重视程度及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将实验课的成绩占到了病理学总成绩的30%。此外,为了杜绝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报告,我们对雷同的作业都给予较低的分数作为惩戒。教师在课堂上还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作业讲评,将优秀的范例在学生中传阅,对实验报告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加以分析,对绘图不认真的学生要求重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涉及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面对护理专业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科学地安排课程,突出重点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并强调考核,引导学生灵活地学习和运用病理学知识,为临床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7

关键词:临床带教;护理;法律意识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具有严密的理论性与极强的技术性[1]。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公众的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逐步增强。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然而,护理学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不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尚有待完善,护理人员的数量与素质也不尽如意,难免会出现护理差错与过失。本文从护理临床带教的角度加以阐述,以期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1护理临床带教中易造成护理纠纷的原因

1.1带教老师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 一些带教老师只重视带教工作,认为只要护生学好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即可,而忽视了患者的感受与权利。这表现为三点:①部分老师对患者不热情,加上心理学知识相对缺乏,因而与患者不能有效沟通,容易让患者产生抵触情绪;②部分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未事先获得患者的同意,并且态度生硬,患者会心生不满,觉得自己被当成了试验品;③个别教师不注意带教的方式方法,在病房内直接批评护生或当场指出操作中的问题[2]。患者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日后一旦疗效不好或出现感染,便认为这是护士操作有误造成的,进而引起护理纠纷。

1.2护生缺乏法律意识 大部分护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问题时不会换位思考,极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护生在校学习时很少有机会学习法律知识,加上有的医院管理人员简单的认为实习生出现差错问题应由带教老师负全责。因此,实习期间也放松了对护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在实习过程中自己也不注意从法律层面来对待自己从事的护理工作,说话做事不严谨,极易造成护患纠纷。还有部分护生自以为对医院环境比较熟悉,护理操作也比较熟练,自己可独立完成一些护理工作。因此,在未征得教师同意,擅自独立完成一些护理工作,导致差错事件。

2重视对临床带教老师法律意识的培养

2.1强化法制观念,进一步规范带教行为 护理部要经常组织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参与法律方面的培训活动,重点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患者享有的合法权益,明白护患关系也具有法律关系,同样,护理带教工作也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同时,定期组织学习典型医疗纠纷案例,最好邀请法律专业人士担任讲师,逐步增强带教人员的法制观念,自觉做到依法从事护理服务,让带教行为更规范。

2.2加强交流沟通,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带教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充分起到表率作用。在开展带教操作前,带教老师必须事先和患者进行沟通,用温和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向患者介绍护生,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充分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2.3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带教观念 带教老师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可采用因人而异的方式指导护生,并为她们提供各种临床实践机会,同时,要加强对护生的监督与检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避免引起严重的后果[3]。另外,临近实习末期,很多护生担心就业问题,思想包袱很重,也易引起责任性差错事故。对此,带教老师要多关心护生,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并给予心理疏导与鼓励。

2.4重视带教监管工作,确保带教质量 护理部、临床总带教、各大科总带教定期对带教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同时,定期组织护生对带教老师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激励,以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促使带教质量的提升。

3加强对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1开设专门的法律课 新一届护生要进行临床实习前,可由学校或护理部组织护生集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知识[4]。要让护生明白在实习阶段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方可实施护理操作。擅自独立操作并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要明白患者依法享有以下权利: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获得休息与免除部分社会责任权等。

3.2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在临床护理中,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当好护生的榜样。向护生讲解如何根据患者的诉求给予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与关怀,要始终坚持"耐心、爱心、细心"的护理服务原则,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护生,让她们对护理工作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能认真履行行业规范,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3.3将法制教育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中 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先告知护生若不按规程操作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并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引起她们的思想重视。同时,告知护生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均是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必须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的工作习惯[5]。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及时找到护生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风险,并培养她们诚实的品格,告诉她们出现差错要及时报告,不可欺上瞒下,避免失去最佳的补救时机而酿成严重后果。针对已出现的差错行为,带教老师要与护生一起研究,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并探讨解决对策以及预防办法。这样能让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用法律来衡量、约束自己的护理行为,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4结论

总之,加强对带教老师与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护理操作原则与相关法律法规。这是最大限度防范临床护理带教中出现差错事故的关键所在,也是降低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高丽华,胡洁,周桂萍.临床护理带教中增强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282.

[2]任炜,崔峰.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情况调查及干预方法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34(5):67-70.

[3]姜凤平.加强法律意识教育 提高护理带教质量[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71.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8

【关键词】实习护生 职业防护 认知 培养

由于医院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处于多种职业危害环境中。实习护生进入到临床,作为一名准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就可能会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等感染,再加上护生临床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2],不熟悉环境等,使得他们成为病原菌感染和锐器损伤的高危人群[3],职业暴露风险率显著增加。因此,如何加强护生职业防护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一、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

(一)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护生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目前,虽然职业防护问题已逐渐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但由于课时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未设置与护理职业防护相关的课程[4],学校教育相对滞后,护生缺乏职业防护知识;同时,临床教学医院也疏于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强化,缺乏职业防护知识的技能操作评分标准和考核标准,护生从思想上对该内容重视不够,职业防护意识薄弱。

(二)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不够全面

虽然国家已将护士职业防护这一内容纳入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客观上促进了各学校对该内容的重视,但高等护理院校仍普遍缺乏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生职业防护教育体系:一些教材仅以知识拓展的模块介绍相关知识,教师有关新知识引入不够;一些高校举行一些职业安全讲座,但内容、时间有限,深度、广度缺乏,培训效果欠佳,不能满足临床实习护生对职业防护的需求;教学医院在岗前培训中也因时间的限制等,缺乏相关内容的渗透和深入。因此,护生虽然了解一些标准预防知识,但仅限于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工作中的具体预防措施掌握欠佳,实际运用能力缺乏。

(三)相关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护生,目前国内各医院尚未建立完整的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和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机制[5],护生发生职业损伤后不知如何处理,或是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在张吴佳[6]等关于我国护生针刺伤的研究中,只有27.5%的实习护生向带教教师进行了报告,而且报告结果无一例是真正意义上的登记在案。登记报告制度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护制度不够完善。

(四)医院防护设施不足

朱凤祥[7]对357名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现状调查表明,35.57%的护生认为自我防护不到位的原因是医院没有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李焕[8]对305名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1.01%的护生经常使用具有安全的针具、器械等。很多护理人员在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时,基本上没有相关防护设备。

(五)带教教师缺乏言传身教

临床带教教师是学生言传身教的榜样,是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良好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者。但由于一些带教教师自身职业防护意识薄弱,职业防护新知识学习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从而严重影响到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二、实习护生职业损伤防范策略

(一)加强职业防护基础知识教育

加强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相关院校应增设职业安全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护生采取正确的防护行为:通过普及和强化标准预防意识,能有效地规范护生的护理行为;通过强化操作规范和流程,能有效规避意外伤害。系统的在校教育,能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能掌握有关职业防护知识和基本防护技能,强化其职业防护意识。

(二)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岗前培训

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实习前可由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生进行集中的专业技能培训,如针对护生最薄弱和最关注的锐器伤进行重点讲解,强调发生锐器伤后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及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的方法,做好暴露后预防[9];搬运患者和重物时如何正确运用节力原则,有效预防机械性损伤;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时如何防止化学性损伤;面对医患矛盾、患者负面情绪的刺激时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等。要注意从细节上对护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

(三)建立健全护理职业防护制度

医院管理者应制定并持续完善护理职业防护制度。同时,应完善职业损伤登记报告制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监测系统,将护生发生职业损伤后的各种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如针对锐器伤,可规范操作行为,使护生明确发生损伤后应按挤压、冲洗、消毒、处理、登记报告等程序进行正确处理;而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为护生职业损伤防治提供一定保障。

(四)创造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完善支持体系

医疗机构应为护生提供完善的职业防护设施和用品,确保护生在护理过程中能根据需要选用配备的设施和用品。应落实对医用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供应,尽量采用具备安全装置的医疗器械,改善医疗护理操作环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尽可能少地受到职业损伤。

(五)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

通过经常性的护理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带教教师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临床带教教师除自身要加强学习之外,还要针对护生的特点合理计划和安排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对相关内容拟定考核标准,注意言传身教,正向引导学生。

(六)加强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

护生的职业损害来自各个方面,而良好的身心素质可以减少不良刺激对护生造成的伤害。目前护理工作本身就强度高、风险大且人际关系复杂,而护生从学校到医院,也面临学习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校期间应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前应安排学生多去教学医院见习,使其熟悉医院环境,实际接触病人,提高其与病人的沟通能力;进入临床后,带教教师应细化带教要求,对护生采用较灵活的排班方式,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三、小结

职业损伤给护生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一些护生受到伤害后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影响了他们对护士职业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利于护理队伍的发展。因此,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使护生掌握各种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处理意外伤害是护理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辉.r床实习护生职业危害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护理学院,2012.

[2]孟发芬,张霄艳,田淑军,等.实习护生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及其课程设置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7):59-61.

[3]王爱霞,王晓花.实习护生针刺伤后处理情况及防护知识的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23-125.

[4]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a):8-11.

[5]蔡雯.健康教育对实习护生艾滋病知信行及职业防护影响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8.

[6]张吴佳,赵爱平.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11-13.

[7]朱凤祥,杨瑞贞,祝宪庭,等. 实习护生职业损伤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3):604-605.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9

【摘要】 为了解危急值回报制度在本院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查看分析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记录,我院制定了18个项目的临床检验“危急值”。2008年3月27日-2009年3月17日共统计报告检验结果“危急值”125人次,其中肌钙蛋白报告数量为45人次,血清钠、钙及淀粉酶无1例报告,其余14项报告人次不等。提示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对心梗疾病有足够的重视,而血清钠、钙及淀粉酶有漏报现象。 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有效干预或治疗,避免出现生命危险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尚需要完善。

【关键词】 实验室检查;危急值;分析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提出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1]。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使检验人员能及时识别危急值,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抢救危重患者、保障医疗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危急值”的认识、建立报告制度及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又因各医疗机构的大小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在“危急值”制定的项目和范围上也不尽相同,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本文就危急值回报制度在本院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危急值

我院医教科组织各临床科室专家与检验科一道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共18个项目的临床检验“危急值”。

1.1.2 资料来源

2008年3月27日-2009年3月17日在我院住院的患者检验结果“危急值”登记记录,见表1。我院共统计报告检验结果“危急值”125人次,登记内容齐全完整,其中肌钙蛋白报告数量为45人次,提示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对心梗疾病有足够的重视,血清钠na 、钙ca及淀粉酶(amy)无1例报告,有漏报现象,其余14项报告人次不等。表1 我院的临床检验“危急值”和危急值报告人次(略)

1.2 方法

当出现上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复查,复查结果与第一次结果吻合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并在《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测者、通知者、接电话者、通知时间(年月日时分)、备注等项目。并与临床医生沟通交流,了解临床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反映。

2 讨论

所谓检验“危急值”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即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每个检验项目均有各自的正常参考范围又称正常参考值,如果检验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一般称之为异常结果。临床检验“危急值”是异常结果中的特殊情况,其特点是与正常范围偏离较大其偏离程度足以提示患者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建立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当出现“危急值”并复查无误后,检验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临床科室联系,促进了检验工作者对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复查,增强了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机会,使一些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了懒散情绪,加强了检验工作者的主动性、责任心。当出现“危急值”时,检验人员将结合临床诊断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会提高检验工作者的诊断水平和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意识,提高检验工作者理论水平和临床实验室的学科地位,由于“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临床医生减少了对检验工作的抱怨,增加了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2-3]。

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些标本的“危急值”的出现,是由于标本留取过程中存在问题造成的,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检验科加强与护理部的沟通,制定了护士手册,详尽介绍了检验项目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为正确留取标本打下良好基础,使“危急值”更加接近真值[4]。

目前,“危急值”应用的管理在我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检验工作者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漏登记现象,比如淀粉酶测定是诊断胰腺炎的一个非常好的指标,1年来有数例胰腺炎患者住院,但却无1例“危急值”登记记录。第二、临床对“危急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电话人不愿意告诉姓名,接到结果后因某些原因未能及时向值班医生传达。

总之,规范化、制度化应用临床检验危急值 ,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同时也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邱骏 ,顾国浩 ,王雪明,等.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12-413.

[2]张灿康.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109.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篇10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监督

随着我国医学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学检验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临床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质量要求又是检验工作的核心,是直接反映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1提高对临床检验质量重要性

临床检验的结果是临床医生对疾病程度及治疗效果判断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建立全面全程质控的思想。严肃认真地开展质控工作,质控措施应体现在检验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保证质量。

2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2.1实验室前阶段的质量控制对标本收集的质量要求作了较明确的规定,由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并对标本严格进行审查登记。

(1)严格做好查对制度,采血试管的标签上要填写清楚患者室科、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一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将标本注入不同的试管内。

(2)血液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静脉采血应取坐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着管壁慢慢注入到抗凝管或干净试管中。按检验项目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入3.8%枸橼酸钠,血常规标本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要适当,如血沉标本按1:4抗凝。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如静脉用葡萄糖、氯化钾或口服药物等。

(3)尿液标本留取时的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应指导住院患者正确留取尿液,容器应清洁干燥,避免经血、白带、、粪便等混入;标本应新鲜,以晨尿为宜,如放置时间过长,尿酮体中的乙酰乙酸易挥发,还应避光。尿培养标本应清洁外阴,无菌操作,留取中段尿或无菌穿刺膀胱留取尿液。

(4)大便标本采集标本要求新鲜取有脓血或黏液部分,尽快送检,做潜血试验,应告诉患者3d内素食。禁服含铁药物和禁食含铁蔬菜等避免鼻血、牙龈出血、经血的影响;做细菌培养的标本应用无菌操作收集。

(5)体液及分泌物标本留取时的质量控制?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一般不能超过1h,因时间过长细胞易破坏或沉淀、糖分解、细胞溶解。痰标本收集时间应向患者说明检验目的和收集标本方法,痰液的一般检查应收集新鲜痰留取标本前用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工作影响因素不甚了解,在主观上没有引起重视,这是检验质量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应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举办业务讲座,通过讲座使医护人员对检验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如各项指标的误差范围、误差来源、标本的正确采集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质量管理,重视检验质控实验室外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

2.2实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室内质控:室内质控是质量保证的基础与关键,在室内质控工作中应注意:从思想上重视将质控物作为常规标本操作;所用试剂的质量应有保证,对试剂应用标准液进行质控;对不同批号与厂家的试剂应了解其质量标准,不能随意更换与替代;对仪器进行质量监测,如仪器的温控系统、管道系统、稀释器、加样器是否符合正常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列图表分析质控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与改进;对可疑结果进行再检测。

(2)室间质控:其主要目的是对各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方法等进行评价,研究其可比性,掌握动态,不断发展并完善质控工作。

2.3 实验后的质量控制

实验结果检出后,实验者严格登记并发出报告单后,在返回到临床科室前,全科所有结果报告单应由专人统一对结果进行再次审核。即对结果数据、实验者签字等,对出入大的异常结果应由实验者过目或报告主任,确认无误方可发出。同时,还应对该报告单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结果进行审查。

3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质量的监督与反馈

临床检验质量好坏主要是由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进行评价。因此,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联系也是检验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采取平时联系与集中征求意见相结合。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发现与临床不符,及时联系加以解决;同时每月 1 次集中向各临床科室征求意见,对反馈的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工作更进一步完善。由于我们建立了全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注意了检测前、中、后的质控工作,并注意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意见反馈,实验室差错与临床意见明显减少了,检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大大提高了,这对提高检验科在医院的地位,发挥检验工作在现代医学中防病治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4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提高质量管理

4.1人员素质的提高坚持持证上岗;制定学习计划,不断开展业务学习,从“三基”抓起,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它如外语、计算机、临床医学等知识并应用于指导实际工作;选送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的继续教育学习,丰富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2 检验质量的提高

(1)工作岗位的相对固定与轮转:县医院检验科人员不足,所以不可能做到专细分配岗位,只能在灵活轮转的同时尽可能的相对固定,这样既要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要保证检验质量。详细的做法包括每个室都有几个熟练人员,每个人员某一时期相对固定一项工作等。

(2)强化规范化操作和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是检验的根本与核心。医生对于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更胜于对检测时间的要求。医疗纠纷中涉及到检验科的问题其中检验结果准确性占不少的比例。而有没有一整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从标本质量(包括采集、运送、处理)到对标本的分析(包括试剂质量、仪器条件、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直接间接的诸多环节都影响着检验质量。县医院的检验科也应该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本科实际条件制定操作规程并要求所有人员严格执行;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控制制度不但要参加各种室内室间质控工作,还要有具体的质控制度包括室内质控措施(含质控方法、失控分析、修正及记录等)和室间质评的具体要求(含回报结果的评价和记录等)。各种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就都能处于控制之中,医疗纠纷就会相对减少。

(3)加强与临床的交流,实行循证医学检验:临床检验是整个医疗工作的一部分,检验水平和质量的高低是医疗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另外能否充分、合理运用检验技术也影响着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循证医学(emb)就是指谨慎、明确、明智地运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循证医学思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已遍及整个医疗系统,检验工作者的相应任务是尽量优质优价地为病人提供检验服务。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项目的选择经常困扰临床医生,检验科应经常自动与临床医生沟通,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适用范围,根据循证检验指导医生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组合、标本组合、时机组合,使各种诊断标准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减少浪费和减轻病人的负担,达到优质优价的服务宗旨。通过加强交流,可改变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看法,清除误解,减少投诉,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及时处理好临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不但提高临床对检验科的满意度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检验科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得以全面的提高,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

(4)加强医疗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现代社会,法律制度日益健全,公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大大小小的医疗官司日益增多,医疗工作的高风险高压力的性质日益突出,县级医院的医疗纠纷数量也逐日上升。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原始记录有特殊作用。原始记录不仅是实验结果的记载,也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依据,更是检验人员实行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县医院检验科也要重视检验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作出详细规定,从试剂详细信息一直到检验报告复核者的一整套检验过程所有信息都应记全,并专人专档存放,使原始记录科学化、规范化、文件化。发出的报告不要涂改,以免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5结束语

总之,检验医学对临床科室的服务将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检验结果离不开临床科室的支持与理解,而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对话,主动与临床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发生了变化,要求实验室的工作更加密切地结合临床,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