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先进事迹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3 17:43:07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1
本届中国文保会主要分为五大板块:文物保护及考古勘探技术,古迹遗址保护、修复技术及综合开发,博物馆展陈及管理技术,艺术品收藏及市场,国内外文物保护政府机构、基金会、专业文物交流机构及专业投资公司、相关传媒和教育机构展示等。
在开幕式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于晓东、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张建新、莱比锡国际展览集团总经理约尔克-蔡斯希分别致辞。陕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秦正宣布中国国际文物保护博览会开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荣誉主席佩策特博士、泰国、韩国驻西安领事馆官员出席了仪式。
国内外参展机构一共105家,展览面积7500平方米,分别来自北京、内蒙古,、陕西、山西等1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和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等10多个国家。另外,故宫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敦煌博物院等一批遐迩闻名的博物馆和文物景点也专设展位。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2
党和国家对祖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法令、指示和办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重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样就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促使全民法制观念、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调动全民参与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民众性多方位旅游活动兴起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双赢,已成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保留文物遗迹直观真实。
旅游资源中的项目是色精彩纷呈、美轮美奂,吸引着广大旅游爱好者的眼球,而大量文物遗迹遗物也是旅游者关注的重要资源。他们喜欢探寻名胜古迹,喜欢追求新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愉悦身心。现在的国家和人们对文化层次的要求很高,也希望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民族和历史有着更多的认识,也更希望能有直接的体验,去感悟和触摸深厚渊博的文化积淀,追寻历史的脚步,而作为现实中文物遗迹则能给人以直观形象、有趣生动的感受。一些文物古迹,能使人们品味无穷,同时也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让人充满着活力,而那些人类遗产中的精美之作,也需要人去慢慢地体会和诠释,也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生活和精神之需求,因此这些古迹的探寻也成为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物遗迹数不胜数,令世人所仰望,而文物自身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也引起了我们对历史文化这个重要元素的思考,保留真实面貌,让文物遗迹展现在众人眼前。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中国的旅游业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东方特色文物古迹,海内外游客出行游览与中华文化体系的神秘感、博大精深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保护文物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事业、传播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古迹奇观举不胜举。淮安作为江苏省一个二级市,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有着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居、纪念馆、童年读书处,还保存着明祖陵、吴承恩故居、韩侯祠等文物遗迹。古城墙、革命烈士纪念地以及革命旧址等多处古迹和大量的文物,都成为历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些文物所体现的丰富文化积淀,也擦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充分地利用文物的优势,打造属于我们的产品,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推动着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2 借助文物古迹资源,推动旅游事业和谐发展
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中一个重要的宣传因素,只有充分利用它、保护它,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有序和谐发展。现在的旅游景点场所为了吸引游客,首先从文物的保护和宣传方面入手,让文物古迹尽可能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态。比如一些文物被破坏,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势必会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客源,简单一点说,就是降低文物所在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制约经济发展。为了使文物古迹能长久玩好地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要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工作。首先发展旅游,必须要解决资金问题,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势必会让文物古迹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利用吗,势必阻碍着旅游景点的声誉度。我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可谓杯水车薪,因此很多文物都没有来得及保护就遭到破坏。文物古迹的开发给景区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那么完全可以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文物的保护,这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提高人们文物保护的意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文物保护。比如通过对文物古迹的宣传,形成强烈的保护意识,避免文物古迹人为的毁坏,让人们在参观和了解中从而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质。让保护文物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一种自觉的行动。
3 实现文物遗迹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相互统一
任何一个文物遗迹都要严密地保护,合理地利用,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合理地利用中要保护文物的完好,为旅游服务,促进景点的收益和经济发展,在遇到一些文物遗迹保护过程产生的新问题时,要积极保护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让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体。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相互统一。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3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主要以家乡为内容展开教学。我们的家乡是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寨上村。据《寨上志》记载,寨上村已经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寨上历史源远流长,风物广博和璀璨。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文物古迹,了解它们的保护情况。对此,我们小组成员经过一番实地调查后协商交流,决定将“追寻寨上村的文物古迹”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目的、内容及人员分工
研究目的 通过开展“追寻寨上村的文物古迹”课题的研究,帮助我们小组和同学们了解身边的文物古迹的保护状态,而且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扩大视野,增加阅历,强化自己的合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主要研究内容 其一,走进寨上村,实地考察,采访老人协会会长和有关人员,了解文物古迹的保护情况,并给文物古迹实物拍照,建档(见下表)。其二,通过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或图片、报刊资料等深入研究学习寨上村的文物古迹。其三,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做好记录,进行分析,撰写研究论文,汇报展示与成果交流。
人员分工 组长(黄庄瑜):调查住地附近有关文物古迹,负责协调工作和撰写本课题报告。组员(朱欣颖、邱丹、洪莹):分工合作,利用家居的便利,就近调查,查资料、访问或拍照等。
研究心得与建议
从这次追寻寨上文物古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才发现,同学们居住的寨上村竟有这么多的文物古迹,之前走过、路过却没有留意到。这次,通过实地调查,拍照、建档案,搜集网络资料,走进富有闽南特色的陈恭献公墓园,走进富有闽南建筑特色的湖陈大宗——陈氏大宗祠,走进中西结合的洋楼——陈有才故居红番仔楼,走进具有文物价值的陈永得古大厝,走进典型的闽南士大夫府第——陈厚泽故居芸香楼,确实增长了不少见识,也让我们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部分村民对文物古迹的看法,对红番仔楼的主人陈有才的生平事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陈有才造福寨上村,为寨上村建红砖村道、举办多次政治活动,建小学、盖教堂,具有人穷志不穷的拼博精神,那种致富后不忘本,爱国爱乡,建校铺路,济乡扶危的高尚情操,将永远被后人崇敬和怀念。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特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外来员工不断涌入殿前街道,寨上村有些文物古迹正面临破坏、拆除和消失。比如,大石湖之大石窟底于1994年因建设而毁,坡里石基牌——圣旨碑于特区建设时被毁,大夫第——陈厚泽故居芸香楼,现楼成危房。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向殿前街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政府出面,组织有关部门集中进行一次文物古迹调查,把有保护价值的及时列入保护范围,采取保护修复措施。第二,政府要宣传文物古迹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让全社会都来热爱、关心寨上文化建设和文物古迹保护,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第三,建议政府每年适量增拨经费,为开展文物古迹保护和研究工作提供资金支持。第四,加强对重点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塑造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带动寨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同时,积极向学校少先队建议,发出《倡议书》,呼吁所有的同学和家长共同重视寨上村文物古迹的保护。
倡议书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近期我们实地调查了寨上村的文物古迹,发现有些文物古迹正面临破坏、拆除和消失。建议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我们倡议,应该做到“五不三要”。“五不”:(1)不能在文物重地制造垃圾;(2)不能在文物古迹周围建与古迹不协调的建筑物;(3)不要把文物古迹随便带走,影响景观;(4)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画乱写乱刻乱涂;(5)不要把文物古迹当成许愿池,向其投抛硬币。
“三要”:(1)要呼吁政府重视古迹保护,制定古迹保护条例;(2)要树立文物古迹保护意识,积极参加少先队组织的文物保护教育实践活动;(3)人人当文物古迹保护义工,发现破坏文化古迹的行为立刻制止。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4
关键词:旅游;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
1 科学定位发展城市旅游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承德一带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特别是清王朝康乾盛世时期修建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德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一九九四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所以承德有着历史深邃的文化遗传,承德的旅游需发挥“主打文化牌,开发古迹游”的自身优势。确立清代皇家文化是承德旅游的核心特色。发展承德旅游,首先要明确旅游建设和发展的纲要---文化脉络。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最高文化的代表之一,从而也确立了将“清代皇家文化”作为发展承德旅游的纲领。一切的建设和发展都以清代皇家文化为核心,通过城市推介、旅游宣传、城市开发、文化遗产挖掘等多个方面来不断强化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城市规划和建设要牢牢把握传承历史,发展新貌的思路。把清代传统建筑风貌协调、统一、延续。利用更先进的渠道和更多的资源推介和展示承德这座旅游名城。承德的城市形象要通过国际交流走向全球。
2 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承德作为逐步开发中的历史文化名城,来承德旅游的游客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物古迹在旅游中所起的这种特殊作用,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基于如此的现实,从实际出发,我们应充分利用文物优势,以文物古迹为主题,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为吸引游客,注意文物保护。由于探古求知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而文物古迹可满足这一需求,文物古迹遂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界人士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这一重要作用后,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会注意保护文物,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为了文物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
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来进行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旅游区就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集体来说,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这个办法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大批文物就可得到抢救和保护。 增强人们的文物意识,利于文物保护。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3 对历史文物科学保护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收益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增长。当时在经济开发中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难免遭到建设性破坏。70年代的太谷等城,历史价值根本不亚于平遥,现在却荡然无存。福州的“三坊七巷”在旧城改造中给“改”掉了”。特别还存在破坏名胜古迹和文物的不文明现象,甚至还有偷盗文物的犯罪行为。乱扔垃圾,攀爬文物,乱刻乱画,爱护名胜古迹和文物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近十年当中,也有多多少少的人明白了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纷纷投入到这其中。如何保持经济发展和古迹遗址、文化遗产相协调,消除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对古迹遗址和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已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制订科学的方案,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完全可以齐头并进。如果能够把旅游产生的利益合理地用于文物保护,则又可达到“以文物养文物”的目的。真可谓两全其美,实现双赢,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共同出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喜人局面。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旅游资源,往往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利用文物旅游资源的条件发展旅游业,其本身便是对文物资源的一种保护与开发。也就是说,文物只有被利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不可移动的文物,也只有通过旅游才可达到用“物”说话的目的,才能充分体现其作为文物的价值。
4 如何保证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的开发旅游资源就会破坏文物,所以最为游客,就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保护文物,因为文物是中华名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历史价值。有人认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是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搞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就得让路。于是,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追求经济效益,这种行为必然导致开发过度,甚至出现乱修、乱改、乱拆、乱建,毁真造假等不负历史责任的现象。为此,国家曾三令五申,禁止对文物的破坏性利用,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文物的安全,维护文物的原真性。 于是,有些地方又干脆把文物彻底封存起来,让其与旅游完全脱钩,实行“为保护而保护”的政策,结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那么,该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呢?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难,最关键的是要讲究科学性。也就是说,要通过最科学的规划来解决。文物要保护,旅游要开发。但旅游开发决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科学的规划就是要兼顾两者的利益。所以这个规划必须经过实地考察、讨论研究、精心设计直到专家论证、行政报批、政府审议等严格的程序,才能付诸实施。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造成对文物的损害破坏,也不会产生不利于旅游开发的后果。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也就自然理顺了。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5
关键词:构成 特色 对策
按照《南海航海保障中心文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湛江航标处充分挖掘辖区灯塔的文化价值,加强与地方政府文物保护、旅游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逐步建立起了以硇洲灯塔为中心的教育基地。继硇洲灯塔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湛江八景之一”后,近几年硇洲灯塔教育基地又先后被授予“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湛江市航标科普教育基地”、“湛江市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党性锤炼基地”四块金字招牌。硇洲灯塔教育基地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社会各界人士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1.硇洲灯塔教育基地构成要素
硇洲灯塔教育基地,是以硇洲灯塔为核心,辅以陈义同志先进事迹展馆、航标知识展馆、陈义同志生前实物展室、王翠强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室、灯塔知识介绍室,组成了以“一塔、两馆、三室”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基地。
“一塔”,暨硇洲灯塔。硇洲灯塔位于硇洲岛东部,座落于硇洲岛海拔最高的马鞍山上,为法国殖民者统治广州湾时,由法国广州湾公使馆设计,硇洲岛本土石匠承建,始建于1899年,历时26个月建成。硇洲灯塔及设备现在仍在正常工作,为海上来往船只发挥导航作用。其原有的法式房舍、树木均保存完好,风貌韵味保持不变。
“两馆”,暨陈义同志先进事迹展馆、航标知识展馆。陈义同志先进事迹展馆以图片和资料的形式介绍了灯塔老人陈义同志的生平事迹,诠释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的灯塔精神。航标知识展馆图文并茂介绍了中国古代航标、中国近代航标、中国当代航标的发展历程。在展室的橱柜上,陈列了近代以来各个时期的航标灯器,展示了湛江航标处不同历史时期航标采用的发光灯器,反映了中国航标灯器发展的历程。
“三室”,暨陈义同志生前实物展室、王翠强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室、灯塔知识介绍室。陈义同志生前实物展览室展览的是陈义同志生前的一些工作、生活实物。王翠强同志先进事迹介绍室从扎根海岛、听声音诊故障、老设备新寿命共八个方面,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粤杰出劳模王翠强同志先进事迹。灯塔知识介绍室以图文并茂方式介绍了世界部分海洋国家的典型灯塔。
2.硇洲灯塔教育基地特色分析
硇洲灯塔教育基地是一处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人文景观,一直以来,它颇负盛名,闻名遐迩,为世人所难以忘怀,除了它本身的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它产生的历史背景、经历过程和精神内涵。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品牌吸引力。硇洲灯塔是1996年11月全国第四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的最高级别,至今湛江只有硇洲灯塔和雷州的雷祖祠两处,周边地区的茂名、阳江还没有这个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更重要的是,硇洲灯塔是还在正常工作的重点文物。
(2)特殊历史时期产物的吸引力。硇洲灯塔是湛江沦为法国殖民地的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的重要证物,这段历史时期遗留下来保持完整的遗迹并不多见,通过硇洲灯塔教育基地可以深入地了解一百多年前广州湾沦为殖民地的国耻历史。同时,日本侵占广州湾期间,还夺走硇洲灯塔的其中一块水晶磨镜,至今无法复原。一座灯塔见证了中国近代两段最为沉重的历史,对后人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激发爱国情怀。
(3)中外文化交融的吸引力。硇洲灯塔由当时的法国广州湾公使署主持设计和建造的,其外形是典型的欧式建筑,但它却是由硇洲岛本土石匠招光义承建的,不论是建造工艺还是建造材料都是中国的,它也是硇洲岛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硇洲灯塔是特殊历史时期条件下的产物,到硇洲灯塔教育基地学习,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外文化交流的力量。
(4)世界近代科技文明的吸引力。从科技角度看,硇洲灯塔的核心亮点是它的水晶磨镜聚光系统,它是采用纯天然水晶手工制造成164条弧形水晶三棱镜片,并通过科学编排,组合成一个焦距2米的抛物面进行聚光,射程达26海里,经历了一百多年,现在还在正常运转,导航能力也不算落后。
(5)全国近代建筑精品的吸引力。硇洲灯塔外观雄伟,线条流畅,美仑美奂,内部设计精巧,全部采用当地的“火山石”建造,建造结构为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泥浆,却非常坚固。1991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建筑学会将之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
(6)航标知识科普的吸引力。通过硇洲灯塔及航标知识展馆、灯塔知识介绍室,在硇洲灯塔教育基地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航标是怎么样为海上航行的船只导航的,知晓中国及世界灯塔的基本概况,了解我国航标发展历程,有效增长航海保障科普知识。
(7)崇高灯塔精神的吸引力。以硇洲灯塔的守护人陈义老人为代表的一代代航标人将毕生奉献于祖国航标事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充实和完善了湛江航标人扎根海岛、甘愿寂寞、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湛江航标精神,成为航标人的基本精神内涵。在硇洲灯塔教育基地,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陈义老人、王翠强同志等航保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思想得到教育,心灵得到洗礼和升华。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硇洲灯塔教育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有两方面问题特别需要引起注意并妥善解决。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6
关键词:火灾调查;物证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火灾事故原因调查是消防部门查明火灾发生原因的重要手段,由于火灾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在纷乱的火场环境中通过采集相关的物证来多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判定。火灾物证主要指的是能够证明火灾案件真实情况的相关物品和痕迹,也是消防安全部门进行火灾事故原因判定的重要的客观凭证。火灾事故物证主要包括起火点、引火源、起火物、火灾发生时间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痕迹和凭证。做好火灾事故原因调查需要在纷乱的火场环境中挖掘蛛丝马迹以便作为火灾发生原因的证据。在进行火灾事故原因调查物证取证的环节中也是最易造成相关无证损坏的环节,在这一取证过程中由于勘验、提取、保存等的方式方法不当极易造成一些火灾物品或是火灾痕迹出现保存失败,从而给火灾现场的调查认证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基层对于火灾事故现场物证的提取保护力度,避免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中对火灾物证造成损坏。
1.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中造成火灾物证损坏的原因分析
1.1 火灾事故现场勘验时造成的火灾物证的损坏
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进行火灾现场的勘验过程中通过对现场不同部位的燃烧状态和燃烧痕迹入手进行火灾事故原因分析的过程,在火灾事故现场勘验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找到与火灾相关的起火点或是证明起火原因的相关痕迹和物证,在火灾事故现场勘验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火灾事故现场的环境勘验、初步勘验、细项勘验和专项勘验等几个步骤,在火灾事故现场勘验的过程中造成相关物证损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环境勘验环节中由于未能做好火灾事故现场的封锁,从而使得一些与火灾事故调查无关的人员进入到火灾事故现场中,对火灾事故现场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或损坏。(2)在此火灾事故现场的初步勘验中,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对于已确定的火灾痕迹物证位置并未用明显的粉笔或是白灰划上保护圈记号,从而使得在相关物证的采集中容易造成遗漏或是其他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火灾物证的损坏。在细项勘验中一些基层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怕麻烦在并未确定好扒掘范围和明确扒掘目标的情况下就对火灾现场进行了乱翻,从而导致一些与火灾事故原因相关的火灾物证遭到了损坏或是遗漏。
1.2 在火灾事故现场进行物证提取时造成的物证损坏
在火灾事故现场的物证提取中首先需要对物证的原始位置进行拍照录像并进行火灾现场的火灾现场图等的绘制。而在基层火灾事故调查的过程中一些调查人员在并未进行相关拍照录像的基础上即对火灾现场进行翻看、移动,从而使得火灾现场中的一些原始状态被破坏,造成了相关火灾物证的永久性丢失,此外在火灾事故物证的提取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致地勘验,轻拿轻放。而一些勘验人员在物证提取的过程中方法粗鲁,极易对现场的一些火灾物证进行破坏,这对火灾事故原因调查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1.3 火灾事故物证保存不当所造成的物证损坏
火灾事故现场中的痕迹由于处于自然环境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极易遭受到损坏,因此在完成了对于火灾事故现场的勘验取证后还需要做好对于火灾事故现场的保护、保存工作以避免相关的火灾物证遭到损坏。
此外在火灾事故相关物证的保存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火灾事故物证遭到破坏,例如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中由于相关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或是装备较为落后等原因所导致的火灾事故物证遭到破坏。此外在完成了对于火灾事故现场勘验并获取了相关物证后由于对于物证的保管不当会使得相关物证遭到损坏。
2.加强对于火灾物证的管理避免相关物证遭到破坏的措施
2.1 加强对于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中火灾现场的保护力度
火灾事故现场的勘验是现场保护的继续,而一些火灾事故由于火灾事故原因较为复杂需要对火场进行反复多次的勘验,而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相关火灾事故物证遭到损坏则需要做好相关物证的保存和拍照录像。在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勘验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是避免对相关物证进行损坏,应尽量保持火灾事故现场的原貌,从而在提高火灾事故现场勘验效率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查明火灾发生的情况。因此在火灾勘验环节中需要做好对于火灾现场的保护,避免在物证调查、收集的过程中对火灾现场造成损坏,从而影响火灾调查。在火灾事故现场的勘验时首先需要对所需提取的物证进行多方面的拍照,将火灾物证以照片的形式保存下来以便实现对于火灾现场的保护。
2.2 依法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物证收集
在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中对于火灾事故现场的物质收集和保护需要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在火灾事故现场中对于火灾事故相关物证的收集、提取时应当遵循《消防法》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中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火灾事故物证的提取,并注意在物证提取的过程中做好拍照录像保证物证不被破坏才能取得反应火灾案件真实情况的物证,从而为火灾事故的调查提供可靠的依据。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7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李林达在会上对两年来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作了全面总结。指出:为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的部署,2008年2月1日,省委党史研究室将开展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列为(2006―2010年)全省党史工作“五大工程”之一,即“浙江党史胜迹普查工程”。在公布的《党史胜迹普查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该项工程从2008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准备阶段、展开阶段、检查验收阶段。通过对全省党史胜迹的普查,主要达到六项工作目标:1,由省委下发在全省开展党史胜迹普查的通知;2,评选出“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3,评审并下拨“浙江省党史胜迹保护工程专项资金”;4,编纂出版《红色印记――浙江省党史胜迹图志》;5,拍摄一部浙江省党史胜迹电视文献片;6,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浙江省党史胜迹保护条例》。
李林达说:经过省、市、县共同努力,基本摸清了全省党史胜迹家底。据统计:全省党史胜迹1615处,其中民主革命时期1348处,社会主义时期139处,著名党史人物纪念地238处,综合性纪念场馆164处。完成了《红色印记――浙江省党史胜迹图志》各市的资料征编工作,公布了第一批27个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
回顾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主要经验是:
1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对革命遗址普查和保护利用工作的要求。
中央、省委对革命遗址普查和保护利用非常重视。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2006]23号文件提出“开展对革命遗址的普查”工作。2007年7月,省委党史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切实加强对党史重要遗址、史迹的保护”要求。2008年,又将开展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列为(2006-2010年)全省党史工作“五大工程”之一。7月,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在全省开展革命遗址普查的意见的通知》,强调开展全省革命遗址普查,“是我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对普查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时间和方法”、“经费的管理与使用”、“组织领导”等提出要求。同时,省委党史研究室还专门成立革命遗址普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和市县的指导。
在革命遗址普查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他列入重要议程。各市县党史研究室认真抓好落实。2008年7月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后,各市县党史研究室积极组织力量,对区域内1615处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重大党史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进行逐一寻查和梳理。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基本搞清了革命遗址的数量、内容和保护现状等。许多参加普查的同志反映,通过革命遗址普查,不但对地方党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革命遗址保护专项经费。
经过几年的努力,2008年10月,省里争取到普查工作经费209.5万元。2009年9月,省里又争取保护专项资金490.5万元。2010年初将下拨260万元保护专项资金。三年共1050万元。为各级党史部门更好地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和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确保了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省下拨经费的同时,各市县也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如:温州平阳县建设中共浙江一大会址和山门抗日干校投入经费4000多万元。乐清市永乐总队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先后投入了1200万元财政资金,新建成的纪念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展览手段新颖,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台州黄岩区财政投入党史胜迹维修保护经费700多万元,其中修建“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260万元。湖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志芳连续两年在市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修建钱壮飞烈士纪念馆”的提案,得到了市政协及有关部门的肯定,现在,钱壮飞烈士纪念馆已经立项。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积极筹建“浙江省第一党小组纪念馆”,目前已相继完成了方案编制、史料征集、内容遴选、图文设计、调研认证和展示效果图片、美化设计招投标等项工作。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争取到普查经费200万元。并会同衙前镇党委扩建衙前农民运动纪念地,准备投入120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正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争取财政资金160万元,建立义乌党史陈列馆,有效地弥补了义乌同类展馆不足的缺憾。
3 评选党史教育基地。推动普查工作健康开展。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开始酝酿评选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3月,省委党史研究室印发了《关于推荐第一批“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的通知》。5月份,经过各市县(市、区)推荐,组织专家评选,普查领导小组审核,研究室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公布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等27个单位为第一批“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并加强管理,充实内容,完善设施,比较好地发挥了党史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
4 以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为契机,主动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组先后到部分市、县调研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调研中,我们看到一些市县党史研究室紧紧抓住革命遗址普查的契机,将党史工作与中心工作、革命遗址普查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丽水市委党史研究室注重革命遗址的修缮,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协助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先后建成了遂昌王村口、松阳安岱后、龙泉住溪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济有了发展。这几年,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上百万人次,这些地方成了省内外关注的红色旅游热点,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温州、绍兴、台州、三门、永嘉、衢州、温岭、岱山、开化、桐庐、淳安、桐乡、海盐等市县区党史研究室,在革命遗址普查中,积极为地方党委政府出主意、想办法,修葺了一大批重要的革命遗址,推动和促进了地方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李林达对今后进一步做好革命遗址工作提出了5点意见:
1 要认真贯彻2009年11月在江西召开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要从为国家、为民族、为党做好事的高度去深化认识和深化理解,认真细致地做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2 要加强对革命遗址普查和保护利用的宣传教育。党史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革命遗址的宣传。通过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爱护革命遗址的意识。要综合运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和文化载体,大力宣传革命遗址普查和保护利用的意义、价值,不断扩大影响。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鼓励、引导、吸收社会各个方面参与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要继续研究党史胜迹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3 要加强革命遗址普查成果的转化。省里编辑出版《红色印记――浙江省党史胜迹图志》是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拍摄电视片是我省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党史宣传教育“六进”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利用好这个手段,把革命遗址普查的成果用电视的形式表现出来。
4 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浙江省党史胜迹保护条例”。革命遗址保护,关键是立法。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保证。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要大力加强革命遗址立法工作,在新的《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国家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革命遗址保护体制。
5 使用和管理好革命遗址保护专项经费。要落实省财政厅和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印发的《浙江省党史胜迹保护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强对革命遗址保护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全省革命遗址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要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要求,把专项资金用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项目。
绍兴、岱山、松阳、黄岩、平阳等市县区党史研究室的代表分别介绍了他们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和保护利用的经验。
岱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淑霞:
在这次全省革命遗址普查活动中,按照省委党史研究室提出“全面普查、掌握现状,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总体要求。从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底,共调查出岱山境内革命遗址23处,其中大革命时期5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0处,建国后8处。按类别分,共有人物故居2处,遗迹、遗址15处,纪念碑、烈士墓6处。在对革命遗址普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1,要加深对革命遗址的认识。革命遗址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在当地它们往往承载着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一旦遗址被破坏,都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我们党史工作者要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2,做好革命遗址普查,掌握境域内革命遗址的第一手资料,是做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先决条件。3,开源节流,多方争取革命遗址保护经费,是做好革命遗址普查的保证。4,尊重历史、合理规划,对于革命遗址的修建,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切不可乱修乱补,更不能随意移动位置。5,加强革命遗址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充分发挥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要作用的关键。
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处长张显辉:
利用革命遗址开展教育活动,是党史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绍兴是中共较早开展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是涌现了众多建党先进分子和优秀人物的地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先行的地区之一。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其丰富的党史资源,运用革命遗址发挥资政育人作用,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据普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革命遗迹199处,其中属党史胜迹的149处;原有136处,通过普查新增加63处;已修复和开发利用的有121处,有待修复保护的78处;已被各级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党史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2处。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党史部门十分重视对党史教育基地的建设,采取抢抓机遇创建、多方集资筹建、市(县)镇(乡)村三级联动合建、结合开发边远山区红色旅游兴建等方法,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先后在典型地区和重点革命遗址纪念地开辟了纪念馆“风范园”、曹素民故居陈列室、后堡抗日纪念堂,重建了“枫桥经验”陈列室、上虞革命史迹陈列室、许岙战斗纪念馆,新建了马青生平陈列室、商阿大事迹陈列室、孙越崎纪念馆、马寅初故居“风范园”、新北区革命纪念馆、何文隆墓及故居、张光熙烈士墓,修复了绍兴县上旺村事迹陈列室、中共诸暨一大会址、新昌警钟山碑亭、上虞胡愈之故居等20余处纪念设施与场馆,进一步增加了革命遗址数量,丰富了党史教育内容,为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基地。
台州市黄岩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林明达:
从2008年8月开始,历时一年多,我们在省、市两级党史部门的指导下,按要求基本完成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我们摸清了黄岩区党史胜迹的基本情况,并确定了20处在党史上有一定历史地位和影响、有一定纪念意义的胜迹,作为重点挖掘、保护和建设的对象。利用革命遗址建设党史教育基地的几点体会:
1 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关键在于领导重视、乡镇支持、部门配合。要把一处党史遗迹或遗址建成设施功能较为完备的党史教育基地,首先要涉及到建设资金问题,有的还涉及到征地、拆迁等问题。这些问题协调解决起来很复杂、很困难,如果没有党委和政府领导重视,没有所在地乡镇的支持,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那就根本无从谈起。这些年黄岩财政投入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经费约700万元左右,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扶贫资金和党费。做法基本上是:资金主要由区财政解决;涉及征地、拆迁由所在地乡镇负责;纪念场馆工程建设由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史料的征集及场馆内处布展设计由党史部门负责。这三处基地在建时都被列为区重点工程,都成立了由区委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乡镇、部门各司其责,这就保证了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工程竣工之时都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扩大了当时教育基地的影响。2,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基础是要善于挖掘好、利用好党史遗迹遗址。党史遗迹遗址较多,这是基础。没有对党史基础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基地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3,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前提是对党史工作要有真感情,要有责任 感和使命感。
松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洪关旺:
对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我们的做法:1,确定“二上二下”的普查方法。根据党史胜迹遗存面广量大的特点,于2008年8月底,整理出我们所掌握的松阳县革命遗址名录,共160个,连同自己设计的《松阳县革命遗址调查表》下发各乡镇,要求逐个调查、登记、核实、补充。2008年底,各乡镇把普查核实后的调查表上交给我们,我们对收集的调查表进行梳理整合,把确定的党史胜迹第二次下发给乡镇,征求下面的意见。最后,乡镇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我们。通过“二上二下”的过程,我们确定了135个革命遗址。2009年6月,我们将革命遗址名录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公示,再次征求群众的意见。结果,新增一个革命遗址。2,加强领导,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松阳的革命遗址,分布面广,且建筑物的权属又各种各样,为加强对党史胜迹的统一管理,2006年,我们成立了由县委党史研究室、宣传部、发改局、旅游局、民政局、文广体局、交通局和机关乡镇组成的“松阳县革命遗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我们党史研究室,避免多头管理,便于统一安排维护、利用。3,整合资源,多方筹资对老区的扶持。对革命遗址的维护和合理利用,省级许多部门如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省交通厅、省民政厅、省委宣传部、省博物管等都有扶持项目,省老促会也有协助扶持的项目,还有我们自己的党史部门,今年也开展了这项工作。我们就是通过管委会,整合这些资源,将各方面下拨的有关“红色”经费,用于革命遗址的软硬环境设施中去。4,搞好规划,有序推进。根据各个时期革命遗址的重要性和特点,我们把革命遗址按现状划为轻重缓急,对濒临湮灭的胜迹,如对红军标语、挺进师政委会旧址、竹溪区苏维埃旧址等,优先抢修,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革命遗迹。
平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彤:
2008年9月至10月中旬进行初查,对党史胜迹的名称、所处位置(所在乡镇、社区、村)、历史背景和目前的保护状况、所有权属和管理情况等资料,进行了全面普查。经统计,全县共有38处有级别、有保护、有建设、有规模的成型革命遗址。
从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县投入大量资金,保护党史胜迹,并用于胜迹开发、利用,已建成红军挺进师纪念园主入口及道路工程和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一期工程。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工程项目以省一大会址为依托,以省一大为主题,包括大会旧址、代表驻地旧址、交通站旧址、临时省委机关驻地旧址维修,陈列馆、停车场、道路及广场等新建配套设施,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工程预计总投资2230万元,已投入650万元。目前,省一大陈列馆工程已完成,并已完成第一、第二展厅布展工作。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工程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围绕浙南革命根据地和挺进师北上抗日的光辉业绩,结合凤岭山自然风光,依山而建。主要建筑纪念物有红旗观光通道、红旗广场、《红旗飘飘》主题柱阵、艰苦历程、五百将士出征浮雕敲、北上抗日出征门、纪念碑群和闽浙边抗日干部救亡学校旧址等。工程预计总投资2500万元,已投入1000万元。浙江平阳干部学校已于2006年10月建成。挺进师纪念园主入口已建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已完成图纸设计,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招投标。
对党史胜迹保护工作,我们有几点体会,概括起来是一个认识、两个互动、三个结合。
一个认识:党史胜迹保护工作既要重视非物质文化,更要重视物质文化。套用文物工作术语,编研工作是非物质文化,党史胜迹则是物质文化。爱好党史的大多数人会更重视物质文化。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非物质文化,而且更要重视物质文化。
两个互动:一是党史部门与研究团体互动。平阳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非常热心党史研究,县委党史研究室积极指导、配合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研究工作。二是乡镇党委与当地群众互动。党史胜迹所在地的乡镇、村非常关心党史胜迹保护工作。
三个结合:一是保护与建设相结合,即革命遗址保护与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相结合;二是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即党史胜迹保护与红色旅游开发相结合;三是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即党史胜迹保护与党史编研工作相结合。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8
关键词:辽宁历史;遗迹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157-02
历史遗迹是历史文明的浓缩和载体,它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准。辽宁的历史遗迹种类繁多,特点突出,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中华民族先人生息、繁衍的遗迹存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一、辽宁历史遗迹的现状
历史遗迹因其保留着特有的历史信息与痕迹,因其具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属性,如今,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按照历史分期不同,辽宁的历史遗迹大体上可分为辽河文明历史遗迹、清文化历史遗迹、抗战文化历史遗迹等等,这些历史遗迹构成了辽宁特有的文化风格特点。
1.辽河文明遗址
由早期人类遗址构成的辽河文明即金牛山、牛河梁、查海、新乐等原始人类遗址,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的辽河文明,已逐步成为辽宁文化的代名词。
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文物十分丰富,特别是其中一件貌似鹏鸟,称为太阳鸟,为古代先民的图腾,如今,金碧辉煌的太阳鸟雕塑,已成为沈阳市城市的象征。新乐遗址是我国辽河流域十分重要的史前考古文化遗存,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
位于辽宁省凌源市的牛河梁遗址,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的最早人类文化遗址之一。在遗址挖掘的过程中,牛河梁的祭坛、积石冢以及围墙和附属建筑,整齐完备、构思合理,这些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布局都具有现代建筑群的雏形,由此可见,牛河梁遗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牛河梁遗址具有如此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但是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宝地”没有为辽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清文化遗址
在辽宁以沈阳故宫、昭陵、福陵、抚顺新宾的永陵为主线的“一宫三陵”遗址,它们是清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民族的记忆;它们是传承清文化的有机载体;它们是中国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补充。
沈阳故宫最开始叫盛京官厥,沈阳故宫不仅有古代宫殿的建筑群,还以有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它与北京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①沈阳故宫从1961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到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沈阳东陵又叫清福陵,始建于1629年,它是清命名的第一座皇陵,也是一处融满汉民族特色为一体的皇陵建筑群,1988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昭陵又称北陵,是清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乐济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1643年建成,它是古代建筑的精华。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其开辟为公园,故称北陵公园,如今,它已成为集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并成为沈阳的名胜古迹之一(《百度百科》)。
永陵是太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适应创建文化大省的客观要求,辽宁从全省文化发展战略的总体出发,有选择、有计划地修复了一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如:“一宫三陵”、沈阳无垢净光舍利塔、赫图那拉城等等,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历史文化遗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已经不复存在。
3.抗战文化遗址
辽宁的抗战文化与中国近代列强侵华有着密切的关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三省,日军侵占辽宁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遗址遗迹,它们是辽宁省抗战文化的载体,“北大营打响了抗战的第一枪”、关东军司令部、满铁的遗址遗迹、沈阳站、满铁附属地、平顶山大屠杀旧址,日本制造的第一个大型屠杀惨案、抚顺战犯管理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北陵电影院等等。这些抗战遗址简直就是抗战文化的雕塑版,它们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辽宁人民的14年抗战的艰辛过程,它们不但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在世界遗址中也有着重要的国际意义。
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有一座陈旧的中国古典式建筑,于1954年建立,后更名为利群电影院分院。而让辽宁人民甚至全国人民记住它则是在1956年,这个地方曾是审判日本战犯的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更像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它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领土上,完全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不受干扰地审判外来侵略者战犯,这是历史的奇迹,而由这种奇迹产生的历史遗迹,则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成为中国人民赢回尊严的见证地,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它的教育性、典型性对当今的时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抚顺战犯管理所,抚顺平顶山纪念馆这两处对比鲜明的历史遗址。一处是日本对辽宁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另一处就是抚顺战犯管理所,这个记载和见证了审判公正、效果最好,战犯认罪态度最感人、审判教育作用最大的遗址,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宽厚胸怀,不计前嫌。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暨日本侵华期间设立的“奉天俘虏收容所”,这是一个新的历史文化遗址开发,现已对外开放。沈阳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旧址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遗迹,对于我国发展对外关系,建立和谐的世界新秩序,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此外,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辽宁,抗战历史遗迹破坏的比较厉害,如北大营已经被拆、满铁图书馆异地另建、盛京施医院拆除、奉天鸦片工厂也被拆除等等。因城市化进程、老城区改建、房地产开发等等原因,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历史遗迹正在一天天的濒临消亡。据《奉天通志》记载:到清朝末年,即20世纪初,仅沈阳城内及郊区就有寺庙塔等历史文化遗迹二百余处,而沈阳目前现存的才有几十处,可见这方面的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
二、辽宁历史遗迹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辽宁的历史遗迹以多样性、文化内容丰富为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保护意识的薄弱,很多历史文化遗迹正在逐步消失。因此,如何认识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不仅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出来。
历史遗迹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只有保护好历史遗迹才能使辽宁省的历史文化能够传承、开发、利用;才能为辽宁省由历史文化大省向历史文化强省转变做好基础性工程。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日益明显,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增显。因此,要重视城市文化,又要留住城市记忆,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大主题。城市要发展,但也要赋予它一种丰富的、文明的精神文化内涵,而这种内涵的定位又与历史遗迹的重要性密不可分。历史遗迹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历史遗迹的珍贵就是因为它的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这种独特的秉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就像有人说过:“要保证生态,还是保证gdp,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面临着矛盾。”这是一样的道理。既然有矛盾,就要解决矛盾,就不要在乎它是否彻底,而要注意它的同一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所在。
三、保护历史遗迹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充分认识辽宁省历史文化、历史遗迹的重要作用。提高保护历史遗迹的全民认识是历史遗迹重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体现,由于认识不足,一些人只把文化看作是经济的装饰,而没有看到现在文化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中去,甚至它会引领经济的发展,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发展文化的基础性工作被忽视,更是忽视了把历史文化遗迹作为文化产业来管理和经营;从而制约了一批历史文化遗址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制定历史遗迹保护措施、长期规划。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遗迹是一项文化建设中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件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工作。因此必须进行长期规划,统筹安排。政府大多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对文物、古迹的设施的投入周期长,回报慢。因此,一些历史文化遗迹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往往提不到日程上来;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因为资金不足而迟迟无法完工,因此,辽宁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在房地产开发和老区改造当中,要么就是拆掉老建筑给新开发线路让路,要么就是因老城区影响新项目开工,这些都是因为短期行为造成了老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之间矛盾的结果。
面对历史遗迹与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我们不能单纯的回避,要时刻关注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历史遗产的关系,警惕和避免因城市化进程而改造甚至改掉了文化。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城市的发展不应该是矛盾的,他们应该是互相促进,和谐发展的统一体。因此,如果对省内的历史遗迹制定保护措施,长期规划就可以改善这种被动局面,使历史遗迹与新城区开发处在和谐之中。
第三,保护好历史遗迹这个问题应该提到各级政府、领导的议事日程。重经济,轻文化一直是政府部门的薄弱环节,各级领导应该向对待引进外资那样应该重视历史遗迹的开发和运用,保护历史遗迹能增加历史文化底蕴,历史遗迹是一张无声的名片,它可以吸引外资投资,对那些濒危的老建筑政府更要拨巨资进行维护和抢救。
第四,利用和开发老建筑这是保护辽宁历史遗迹的关键性问题。历史遗迹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历史遗迹如果得到合理利用,一方面可以发挥其作用,同时也会注入生机。如:利用遗址遗迹建立主题公园、利用老建筑开设私人博物馆、将遗址遗迹开辟为重要的景点等等,这些都不失为开发和利用历史遗迹的有效举措,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历史遗迹,能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这样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9
关键词:文物建筑;价值观;原则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85-02
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加以着手,还要能够从理论观念,实际情况和遵循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正确的树立价值观,大力宣传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这样才能为文物建筑保护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并且有助于文物建筑的价值提升,促进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一、文物建筑价值评估和保护原则的分析
(一)文物建筑价值及评估
关于文物的价值判断早在1996年起草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就已经提出,当时参与起草的中外专家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是对文物价值的根本体现,并达成共识[1],在这几方面的基础上我国还建立了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并且大力提倡文明旅游、绿色出行,保护现有文化遗产,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因此对文物建筑价值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历史角度出发,古代建筑是见证历史的铁证,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为判断历史的真实性补充记载缺失提供了重要的实物铁证,并让人们在游览文物古迹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变迁,欣赏古代建筑的时光变换,实现文化传承。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所有的活动都是社会活动,任何历史痕迹和文物都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文物建筑本身也凸显了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创造的灿烂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族风情等,形成了探索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文物建筑的艺术方面也彰显了文物建筑的艺术价值,文物建筑艺术是综合艺术的表现,涉及到方方面面。从远古时期人类便开始了创造艺术的时代,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人类家园。1982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在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发现了我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兴隆洼遗址,距今有8000多年的历史,被考古界赞誉为“中华远古第一村”。遗址中清理出房址达到170余座,排列井然有序,布局严密,体现了原始建筑规划和原始建筑空间艺术。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对居住空间变换和日常生活需求逐渐提高。从起初的便于起居到后来刻意运用艺术表现来装饰修建各类建筑,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类文明,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让后人欣赏到不同时代的艺术之美,领悟文物建筑的艺术价值。
相对科学价值来说科技进步反应了时代进步和生产力的进步。文物古建筑本身也反应了每个历史时期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穴、巢是当时用作住所的普遍方式。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逐渐从穴、巢发展到被地面建筑所取代。建筑格局、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不断创新,原始的土、石、木到砖、石、木、瓦、的运用直到今天的高科技建筑材料的使用,即体现了人类智慧,也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在人类建筑史中的重要价值。
我国的文物建筑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科学的创造力。在历史进程的推动下对文物价值的评估,能够使研究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并且有助于倡导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从这些价值体现的情况来看,文物建筑价值的评估能够开拓文物建筑保护的思路,同时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得以完善实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2]。
(二)文物建筑保护的原则分析
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要遵循原则,才能有效保证文物建筑的原有历史面貌和完整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年修订版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十条原则,包括: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应重建已不存在的建筑,考古工作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等[3]。只有遵循原则,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文物价值的内涵。文物古迹的不可再生性也决定了对它干预的任何错误,都是不可换回的。前一步的工作失误,必然给后面的工作造成损害,直至危害全部保护工作。因此必须分步骤按程序进行工作。《准则》中还提出文物保护的六部程序,依次为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3]。由于文物建筑有着历史原貌和特定的文化符号等特征,所以在具体的保护工作实施中,就要注重这些规范,只有如此才能使文物建筑的保护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再者,历史赋予了文物建筑特殊的文化承载,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不但要遵循原则,尊重历史,力求原貌,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以维护,还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2015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的本法[4]。在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只有有效的遵守相关原则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的保护历史文物,使历史文物古为今用,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激起人民群众振兴中华民族的斗志。
二、文物建筑保护的价值观问题探究
文物建筑的保护要注重深化认识价值观,明确文物价值的内涵。文物建筑并不局限于古建筑,在人类发展阶段的各个层面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物都涵盖其中。因此要充分认识文物建筑的价值,将其渗透到情感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层面上去[5]。
随着文化保护宣传工作的思路和理念逐渐成熟,采取的具体措施也日趋理性和合理。从精神文明建设出发大力宣传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文物建筑的保护意识至关重要,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大力发展,人们通过游览名胜古迹来放松心情,亲近历史,与此同时也给文物建筑带来不可避免甚至是刻意的人为损害,在游览文物古迹过程中,有的人会故意在古迹墙面或是明显的地方刻上自己的名字,更有人会直接刻上“xxx到此一游”,自认为“良好”殊不知是对文物古迹的严重破坏,已经到了违法的地步,而从道德层面来说这种无知行为即让自己蒙羞也有损国家形象,大力宣传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从思想上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
文物建筑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进程,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文化缩影,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当时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各层面的发展历程。文物建筑的使用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近年来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文物古迹游览成为旅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文物建筑的使用更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文物建筑的管理制度,完善运营程序,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数量,认真做好每日参观人员数量记录备案,避免超负荷运转,对文物建筑造成损害,加强文物建筑环境的保护。做到长期维护保养,促使各方面有效运转。正确认识保护对象,保护原则,保护策略与合理,科学利用及管理问题是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关系的核心。
文物建筑的保护从技术层面来看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来维护和修缮,1935年1月“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北平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简称“文整会”)成立。以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等先生创办。这个机构就是目前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至此中国近代以来从事古代建筑修缮保护工程的专门机构正式成立。成为20世纪前半页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核心机构。随着历史进程,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文物建筑保护技术不断提高,促使现阶段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发展,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还原历史,创造价值
对于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的价值观问题要充分重视,从多方面的措施实施加以有效保护文物建筑的完整性,要能防止破坏,对文物建筑以及环境等方面要加强保护。只有保障了文物建筑保护措施合理实施,才能将其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得以保护[6]。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文物建筑的保护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诸多问题,这就要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和技术手段出发才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既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也更加凸显了文物建筑的自身价值。加强重视本民族的文物建筑保护,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利于历史文化信息的进一步传播,让世界能够看到中国的文化魅力所在。此次主要从文化建筑保护价值评估以及原则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究了文物建筑保护的价值观相关问题,希望有助于对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化认识。
参考文献:
〔1〕晋宏逵.文物建筑的价值评估与有效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15,(3).
〔2〕梁松.文物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的实施思路探寻[j].江西建材,2016,(03).
〔3〕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icomos chin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文物保护先进事迹篇10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策与法律,能够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名城三个层次。该保护方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对城市发展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加以更好的解决。为此,本文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有效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立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规划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中,也伴随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该局面的因素是多元化的,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为此,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重视起来,从起初的典籍、器物的保存,到现在的遗址、建筑物保存,内容越发广泛。而与此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政治性,需要对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才能够达到社会文化发展共识。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二十世纪初期我国就开始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最先起源的是考古研究所的成立,于1922年北京大学成立;紧接着,我国在1929年成立了营造学社,对古代建筑采用了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于是1年后,我国开始出台了第一步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条文,在国民政府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的17条以及《实施细则》中均有体现。经过了10多年的演变与发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诞生,是清华大学梁思成先生于1948年主持编写的,全篇共计450余条,是作为我国后续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性依据存在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在我国国务院颁布,对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公布,将其作为“文明保护单位”,并制定了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的制度,目前,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超过1500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对24个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首批,创立了历史古城保护制度,目前,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超过100于个。紧接着,我国相继出台了《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条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城市法规划》等,据初步统计,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均已经超过12个。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中国市长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中,总理曾经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结合其固有属性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方式,为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要分层次进行,从而全面落实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1、文物古迹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首要层次,涵盖多方面内容,例如,古墓葬、文化遗址、石窟寺、壁画、石刻、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以及重要史迹等。《文物保护法》规划了保护内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保护的对象有着明显的差异,要根据文物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来确定。现阶段,损害文物价值多指破坏文物环境,《文物环境法》指出,除了保护文物,还要“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进行划定,继而通过城市规划,来控制该地带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对新建筑的建筑高度、色彩、功能、形式、体量等方面的控制。对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的保护,不仅仅是保障其观赏价值,还可以将其在建筑历史上的功能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使人们对文物建筑的艺术效果和设计匠心做出一个准确的认识,帮助其更好的了解历史事件。保护文物的重要对象是对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早在2004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表明,文物保护的重点是维持建筑的风貌和立面,同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一定要符合《文物保护法》规定条件。
2、历史街区的保护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第二层次。其保护理念主要有:对真实历史遗存的保护、对外观整体风貌的保护、对原有使用功能的维护和发扬。其中,最后一点是历史街区保护的关键,国家对历史地段的保护不仅仅意味着浅层面的保护物质驱壳,还包括其对生活的延续、活力的保持、社会的承载等功能。在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将建筑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的界限划清;其次,对区内建筑物保护和整治的作法进行明确。确定“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具备内容,针对于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要按照外观原貌对其进行维修整饰,而室内则可结合现代生活原则改建,适当的对一些必要设计进行增加。损坏内部结构较为严重的,则要对结构进行及时更换,维持历史原来外观面貌。而针对于新建筑,其历史风貌与外观呈现出了良好的整体协调性,其可以维持现状不动;而针对于新建筑,其历史风貌与地区内发生冲突,相关部门要积极进行改造,适当的处理立面,或拆除、或砍掉;最后,相关部门要对地区环境要素的保护整治要求进行确定,按照历史面貌对路面、驳岸进行维修,也包括对古树的保护。同时,地区的市政设施也到得到科学的建设与改造,以更好的解决排污、排雨水、消防、电讯、供电等问题。
3、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第三层次。主要包括对历史地段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古城风貌特色以及格局的延续和保护、对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旨和特点是城市整体角度采取综合性保护措施,基于全局视角,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进行协调,才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历史街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创造条件。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对城市布局和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确定,做到进一步保护古城,使新区得到有效的开发。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文化名城保护、历史街区保护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保护和抢救”,将文物、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保护管理与利用并重,从而实现对文物、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价值以及历史信息延续的重要意义,而保护措施的制定要基于维持文物原状。可以从信息的视角,对文物、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展开深入的认识,继而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从而使保护方法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j].城市规划,2004,(10):68-73.
[2]程全伟.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j].建筑•建材•装饰,2014,(12):100-100.
[3]规划信息[j].城市规划,2000,24(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