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校园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6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我的新校园篇1
新校园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第二个温馨的“家”。怎样才能写出新校园美丽的景色呢?
一、首先要按顺序
观察的顺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二是以空间方位为序,按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三是以移步换景为序,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来描写不同地方的景色。只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合情合理地写出来,校园里的美景自然会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其次要抓特点
注意写出景物特点。在校园中一定有一处或几处让我们喜欢,令我们难忘的景物。因此,我们要选择富有美感、令我们动情的、熟悉的景物来写。这样容易写出它们的特点。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取舍,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写作时要抓住最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尤其是那些使自己激动、令自己难忘的景物,要进行详细描绘和细致刻画。
三、最后要渗感情
注意情景交融。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仅如此,在写景中表达感情,要做到真实、自然;要言出由衷,发自肺腑;要随时、自然地抒发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景物之中,既可以借景抒情,又可以直抒胸臆,这样别人读了你的作文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跟你同喜同忧。
(宋丽雯)
我们的新校园坐落在右江河畔,是一所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学校,也是百色市目前设施一流、占地面积最大的市级小学。
校园里,教学楼与宿舍楼错落有致,碧绿的草坪与高大的绿树相映成趣,红色的跑道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走廊和教室的墙壁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充满童趣的宣传画和墙报。这些宣传画和墙报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呵护生命;从小懂礼貌,知感恩;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建设我们的祖国。
宽敞的教室里一体化触摸屏教学仪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上课时,老师轻轻一点一划,知识世界的大门便向我们敞开了。跟随老师遨游其中,我们尽情地吸收着知识。下课了,塑胶跑道微笑着召唤我们。看,同学们纷纷拥向操场,好热闹呀!同学们有的赛跑,有的踢毽子,有的扔沙包,有的踢足球,还有的在绿草坪上快乐地翻起了跟头……整个操场成了快乐的海洋!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即便是下雨天,热爱运动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室内体育馆打篮球、打羽毛球、跳健身操,尽情挥洒童年的快乐。放学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食堂用餐。新食堂舒适的环境,可口的饭菜,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午休时间到了,各班同学排好队回到寝室。躺在柔软的新床上,不一会,大家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时,校园里安静极了。树上的小鸟羡慕地看着熟睡了的我们,它们多想变成校园中的一分子,和我们一起快乐生活呀!
漫步在新校园里,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看着如此美丽的新校园,我感到无比幸福、骄傲。我相信同学们也跟我一样深深地爱着我们的新校园。
广西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六(3)班
指导老师:宋丽雯
点评
全文线索清晰、思路顺畅。以移步换景法为序,介绍了新学校的整体布局和各个组成部分。小作者在叙述时,不时地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感情细腻,想象丰富。文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新校园的亮点。
开篇别具一格,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把新学校的整体布局介绍得清楚明了。
巧妙地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突出了新校园生机勃勃、充满欢乐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小作者对新校园的喜爱之情。
我的新校园篇2
关键词:新建校园 城市新区 校园文化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城市人口的直线上升,城市的扩张已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而同样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需求下,一大批高校校址的扩建、新建和移建工程和近年来兴起的“大学城”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来。由于旧城区用地资源短缺和新城优越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优势在加之新城区发展的政策向导等种种原因,这些扩建、新建和移建的高校校园项目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城市向外扩张开发的新城市地段内。在新城市未成熟甚至未成形的城市空间环境中,新建高校校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如何融入城市当中而又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校园空间环境的问题。而作为新建校园,又面对着如何传承或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问题。但在另一方面,优越的自然环境、新城市可塑的空间环境条件、相对无约束的校园规划设计自由性以及全新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可塑性为当前新建高校校址的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从而为新校园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 新城市环境
城市新区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较大面积的建筑用地资源等优势,这也是大部分新建校址在城市新区选址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政府部门对城市新区发展的战略目的而有意将大学新建校园规划控制到城市新区内,以实现城市资源优势互补、城市区域功能完善和健全发展的目的。可见在一个城市区域地段当中甚至在整个城市结构中高校校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引导新城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校教育塑造的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不但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化的人。高校在向社会输送知识的同时,更在传达输送和建设先进的社会文化,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和精神文化体系.另一方面,高校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地,其本身对社会文化发展有着辐射引导的职责,起到了对广大群众进行文化熏陶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大学校园读书育人和传承、批判、发展、辐射、引导社会文化的功能职责的校园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对于城市新区来说,刚刚起步的城市发展、未成形的城市文化氛围等因素恰恰给处在城市新区的高校校园建设提供了挑战和机遇,等待新建高校为城市新区带来全新的精神文化风貌和活力。
2. 带动新城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城市新区规划政策中高等教育逐步与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商业娱乐服务产业、房地产产业等有了紧密的联系。就拿高校校园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联系来看,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其科研技术成果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新兴的高新企业又急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推动生产;与此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机构往往有更优越的设施条件可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因此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自然地成为了资源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联合体,推动着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体,以其稳定的经济需求和带动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促进其所处城市区域内聚集完备的居住、办公、商业、餐饮娱乐、文化服务设施。如此看来,对于城市新区而言,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结构、经济文化结构的优化配置,从城市新区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高校校园对于城市新区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 影响新城城市风貌特色。在我国急速扩张的城市发展中,城市新区空间环境的发展已不再是自发生长,而是由政府部门在宏观地控制着整体的脉络、建筑风格特色、外部空间环境肌理。但由于宏观规划控制不能够制定统一的、详细的城市模型的缘故,缺乏传统历史文脉、整体空间环境风貌的新城区还需在符合宏观条理的前提下依靠对地域自然环境条件等某一特定统一制约因素的遵循和延续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高校作为城市功能块儿当中较大的一部分,其较大规模的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完全可以作为整个城市中的标志或区域环境的中心。因此,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有序拓展能够有效优化城市空间环境结构,进而影响整个城市新区整体建筑和环境风貌的发展。这一点尤其在高校校园建设处于城市新区建设的时间和空间优先地位时更为明显。
二、 全新校园建设
校园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是高校区别于其他建筑和建立自身形象风貌的直接表现。校园空间环境承载着校园的历史脉络、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地域特性。它们能够最直接地转变为人们对于一个校园的认识和评价的对象。我国当前已建成的高校校园中不缺乏个性特色显明、文化传统浓厚、生态环境优越的案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安徽师范大学新校区等的规划设计致力于打造生态绿色的校园模式;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则充分地继承和延续了历史传统文化;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等等。但在另一方面,由于迅速扩张的高等教育发展需求造成的高校校园建设周期短、规模大以及对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起步晚、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不成熟等原因,我国当前的高校校园规划和设计实践也暴露了缺乏个性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弊端。高校校园设计的种种困境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实践当中如何建设一个适应时展的,同时又具备显明个性特色的高校校园,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三、 全新校园文化
空间是活动的场所,高校的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无疑是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交流等一切活动的载体。高校校园从来不是单纯地培养知识性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全素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校园具备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和谐活跃的校园生活气息。高校空间作为这一系列师生活动的载体,良好的校园空间环境为师生的各种活动提供合理有效的行为场所之外,无时不刻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和优化着空间里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活动,熏陶着使用的人的精神思想、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同时,校园的这种优秀文化氛围通过空间环境的承载,被一代又一代人认知、发展和传承。如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在其独特的寄宿式学院体制下发展逐步发展形成了以修道院空间为原形的学院式四方院建筑模式,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以这样的以学院为单位的四方院建筑群为基本单元,向城市的各个角落协调有机地扩张生长。从而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着牛津和剑桥特有的学院模式下的高校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当前大规模高校新址和“大学城”的建设实践虽然满足了高校发展的硬件设施需求,但在另一方面,这种大规模、短周期、模式化的建设过程中也缺少了必要的人文关怀,造成了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稀释、文化驱动缺失、文化指向迷茫等严重的问题。全新的校园建设,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上述种种问题,按照理想化的思路统筹兼顾,体现先进的高校教育理念的同时充分考虑校园历史文化的传承或新建校园的优秀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都是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可见,在新时期新发展背景下,新建高校校园的设计面临着诸多文化困境的同时,也具有建设新时代优秀校园一步到位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刘万里,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 卢波,当代“大学城”规划建设问题及其战略调整研究[d],东南大学,2005
[3] 王保森,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广州大学城和谐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
我的新校园篇3
今天,我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踏入焕然一新的新学校校门,眼前的一切让我大吃一惊,七十天的假期,工人叔叔像变魔术一样还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学校。
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用英文字母拼写的新建路小学的拼音,在新建路小学的拼音下面流着漂亮的涌泉,之后是文化墙,文化墙像书一样,屹立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探索,研究。
文化墙后面是休息区,休息区有许多石凳,是供同学们休息的地方,同学玩累了可以在休息区休息。之后是音乐喷泉,当音乐响起时,喷泉会跟着音乐翩翩起舞,真是壮观极了!
随后,我来到了操场,操场变得又宽又大,操场上有红白相间的跑道,绿色的篮球场和许多体育器材。
我在想:贫困山区的孩子,在教室那么破烂,环境那么恶劣的情况下,在冬天,他们的手脚冻得发青,浮肿,还手中握着热水瓶发愤图强的学习,我们现在的条件那么好更应该好好学习。俗话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让我们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争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的新校园篇4
关键词:校园文化;路径探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建设新校区成为我国高校建设中的常态化现象。新校区的运行一方面使高校的办学空间得以拓展、一方面使高校的办学资源得以优化重组,高校新校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高校新校区在运行当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新校区运行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包括历史传统、发展理念、制度规范、价值观念等在内的诸多要素的组合。在高校中,校园文化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校园人文景观是反映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对传承高校传统、彰显高校发展理念、传播高校特色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当中,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突出问题。
(一)高校新校区缺乏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
高校新校区的人文景观环境是反映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新校区一般是高校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学子而言,高校的人文景观环境能够使其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到高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积淀。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对高校学子产生影响。但在我国高校新校区建设中,一方面,具有特色人文景观环境相对缺乏,受制于资金成本和建设进度等各方面因素制约,高校新校区普遍缺乏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部分高校新校区人文景观环境缺乏,校区建筑环境仅能基本满足高校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需要,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在高校新校区建筑环境中无从体现;另一方面,高校新校区人文景观环境具有趋同化态势,在我国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建筑风格大同小异、景观塑造缺乏高校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面临困难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是反映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1.新老校区文化活动交流渠道缺乏,因为新老校区的空间距离因素,新老校区之间相对独立开展各自的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效交流渠道;2.新校区缺乏有特色和影响力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在我国高校新校区中,普遍入住的低年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而在高校文化活动传承方面着力不足,同时由于学生在新老校区之间的迁移,使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塑造受到制约;3.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效链接,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缺乏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有效链接的方式和渠道,使新老校区之间的校园文化活动相对隔离;4.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制度规范和引导,在我国高校新校区中,每学期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但对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制度性规定相对缺乏;5.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在高校新校区中,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机会增加,网络也成为学生的重要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使部分刚进入大学、缺乏正确辨识能力的学生沉迷网络,影响高校学子对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上文分析,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思考。
(一) 打造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
在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中,着力加强校园人文景观环境塑造,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园人文景观环境的营造,把具有高校特色的传统、理念、精神等因素通过景观环境体现出来,可以有效传承高校的历史文化。高校新校区一般在地理位置上与老校区存在差异,在新校区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景观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地理位置等因素造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断层。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环境是衔接两个及多个校区之间重要的文化桥梁和纽带,具有高校标志性建筑特色的景观环境能够保留高校历史文化记忆,传承高校历史文化,丰富高校文化内涵,也是维系广大学子对母校情感的重要实物载体。
(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性规范尚有待加强,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式、程序、时间、权限等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加强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制度规范,不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对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考虑,进行顶层制度的设计和规范;2.加强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资金和人员方面给予倾斜,重点加强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和研究力度;3.增强对现有制度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不属合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4.把高校历史文化和高校特色的传统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规范当中,使高校的历史文化传承有制度保障,确保高校特色文化在新校区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交流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交流平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完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建设,构建以校园网络为主体的多元交流平台,引导校园文化方向;2.积极组建专门力量,在百度贴吧、微博等网络媒体中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的正能量,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话语权;3.利用传统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日常宣传,通过报纸、宣传栏、展板、条幅等各种传统方式对新校区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塑造浓厚的文化氛围;4.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论坛等形式,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四)塑造品牌、实现校区文化活动对接
1.当前在我国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活动衔接链条断裂,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校园文化活动在新老校区相对独立进行,新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影响力、学生参与度不高、活动质量有待提升,存在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新老校区文化活动的有效对接,因而应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在新校区进行有效推广和延伸。使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的衔接和交流。
2.在高校新校区,积极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组织能力、文明素养。对于高校新校区来说,应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笔者认为培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增强校园活动品牌的思想引领作用,一个有思想内涵的活动品牌才能从众多活动中凸显其思想和教育价值;(2)一个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创意的提炼、策划的构思、群体的讨论、反复验证、投入实践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优秀的品牌运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运作能力;(3)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优秀代表,要能够反映高校校园文化特色,因此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高校特色文化内涵。
三、小结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校区的增加是促进高校发展的硬件条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对于一所高校来讲,如何在新老校区同时运行的背景下,加强高校发展的软实力建设也显得尤为必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链接新老校区的纽带和桥梁、是传承高校传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聚焦于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应从环境塑造、制度建设、平台构建、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思考,构建四位一体的解决问题路径。
参考文献:
[1] 许欣.拓展型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
我的新校园篇5
【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发展现状
【项目】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2011大学生科研立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35-1.5
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举办,依托校园网存在,其信息的及网站的开发利用得到校方的认可,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一、高校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传统的校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因其传播技术和传播周期的限制,因而很难做到随时随地的更新信息。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因而校园网络媒体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传递校园内外重要的信息。
(二)传播信息量大
在校园网络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内容丰富的信息。高校的网络媒体页面上通常设有各个板块,师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如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网站,设有山大时讯、图片新闻、热门话题、重要通知、等33个栏目,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
(三)信息公开化、互动性强
校园网络媒体上的各种信息基本以公开化的形式出现,师生点击页面,可以无障碍地浏览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公开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便于师生对校园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的监督、管理,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舆论的监督者。许多高校的网站上还设有互动平台,bbs链接等,师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进行意见的交流、互动。
二、影响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响
社会大环境对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存在着客观的影响。一所高校所在地区的媒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媒体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其地区高校的校园媒体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媒体的理念、资源和人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下,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学校媒体环境的影响
高校自身的媒体发展历史及媒体环境也影响着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在我国,较完善的高校网络媒体,如复旦大学的“复旦学生网”、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以及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其所在高校的媒体发展历史也比较悠久,有着历史悠久的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较专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校园网络媒体的专业化发展。
(三)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在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网络媒体成员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多多少少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在对高校网络媒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网络媒体中,都存在着新媒体的影子,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我们网”上,设立了网络电视链接,师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收看电视节目。
三、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取我国一期的34所985高校,对其校园网络媒体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选取14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采用百分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表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调查
上述抽样调查简单的对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现状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校园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服务引领、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及趋势,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校园网络媒体有以下三个新的特点:
(一)校园网络媒体形式更加丰富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党委、团委、社团等机构主办,表现出了一定的“官方性”,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出现了由师生,甚至是学生团体自主创建的网站,如清华大学的“清新网”,北京师范大学的“蛋蛋网”,电子科技大学的“栋力无限”、“我来我网”等。这些由学生自主创办的网络媒体形式新颖,内容活泼,更接近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新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络媒体上表现突出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新的媒体形式在各大校园网络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较高,新媒体的加入使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更加多样,丰富了师生使用校园网络媒体的范围。
(三)校园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更广
同学们登陆校园网络媒体不仅仅能获得校园内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连接,了解其他学校的动态信息,了解校外各媒体的信息,同时可以看到各大媒体对该校报道的各种信息,丰富了师生了解校外相关信息的渠道。
四、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趋势
(一)强化议程设置在舆论引导中的功能
校园网络媒体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有些意见常常被贴上了“过激”、“愤青”的标签,学校对于这些意见常常疏于管理。作为根植于校园中的媒体形式,校园网络媒体具有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等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引入校园网络媒体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对校园网络媒体信息的管理,引导,从而主动出击,设置出更利于同学接受,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的议题,做好对论坛,网站新闻的把关工作,掌握主动权,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
(二)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伴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校园网络每天伴随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因而从校园网络上切入,加大网络文化建设无疑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了一条新的方向。为此,校园网络管理者应逐步提高网站建设的文化素养,用更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引领网站的发展,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文化内涵的新闻作品来引领广大师生的价值观。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多为师生们提供一些基本的校内外新闻信息和学习、生活指南。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中,伴随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如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等,使网络媒体的形式更加丰富。作为网络媒体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自然的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校园网络媒体上,同学们之间的信息互动性、公开性更强。新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的有效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晓冰.高校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问题[j].网络传播,200906.
[2]宋刚锋.浅析大学校园网络媒体建设[j].新兴媒体,201009.
[3]张帅.浅析新崛起的校园网络媒体――以山东大学“学生在线网站为例”[n].
- 上一篇:诗歌配乐
- 下一篇:
我的新校园范文
2022-11-06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