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英语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9 16:10:48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农民英语

农民英语篇1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英语教育;原因;对策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日益增多。他们的子女也跟随父母一起入城求学。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以及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

1.农民工子女择校的难点

受到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工子女想要进入城里公办学校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不仅要申请一系列的程序,而且还要上缴很多的费用,这给家庭条件本身不太好的农民工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并且,农民工进城务工不是永久固定的,随时会搬迁至另一地方,因而流动性相对比较大,这就使得他们的子女也不能在同一学校长期学习。大多数农民工子女从小在乡村生活,英语基础薄弱,性格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与城市孩子有一定的差别,这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学习成绩。

2.农民工子女学校的难题

在各个城市虽然有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办的学校,但这类学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学校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教学设施也不太不完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其次,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老师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村孩子英语学习起步晚,与城市孩子在英语基础上就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有些学校的收费相对较高,收费项目不明确,给广大农民工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3.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问题

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家庭条件较差,从小在偏远的地方长大,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在英语学科上更是不能及时的跟上老师的思维。其次,农民工子女参加英语有关活动的机会少,性格比较内向,容易产生自卑胆怯心理,遇到困难不知所措,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农民工子女英语教育差异的原因

1.户籍制度的影响

城乡户籍的差异,使得两地的孩子在英语教育方面受到不同的待遇。城市孩子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并且在城里还有更多的机会和外国友人交流。但是,大多数来自乡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和知识水平本身不高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在英语教育的起跑线上就落后了。

2.农民工自身的原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不高。他们进城从事的行业也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不高。并且,农民工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对教育尤其是对英语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是浪费金钱和时间。由于他们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家里以及生活中就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学习英语的氛围。这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业的完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个别学校及老师对农民工子女态度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无论在知识水平上还是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孩子胆大,更早接受好的教育,善于沟通。而大多数农村孩子害羞胆怯,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英语上课过程中也难免会跟不上进度。有部分学校会根据这些差异来进行分班分组等等。可能部分老师会更愿意抽城市孩子回答问题,任命他们为班委干部,这给农村孩子的心理上也造成一定的阴影。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英语教育的对策

1.改革户籍制度

城市和农村户籍的人无论在求学还是工作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对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由于户口限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不仅不能优先考虑,还得多缴纳相应的费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会给农村户籍的人增加很多的经济负担。

2.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加大扶持力度。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作为城乡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要优化教育配置,对非常困难的农民工进行补助,以此来帮助他们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社会可以放宽农民工子女上学条件,降低门槛,对他们给予扶持和帮助,为城乡孩子的学习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学校和老师要客观看待每位学生

学校在选择学生方面要给予每位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处于平等地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他们英语基础差而产生偏见。分班分组以及任命班委时都应做到农村和城市孩子平均分配。对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农村孩子更要细心照顾,多关心多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胆怯心理,教会全班同学互帮互助,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总结:

教育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应该非常重视的话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求学各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现象,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尽快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磊.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天津教育,2005,(8)

[2]刘淑萍.赖以柱.蒋常香.农民工子女的心里健康问题探析[j].农业考古,2007,(8)

农民英语篇2

关键词:兴趣培养; 记忆力; 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7-0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日趋突出。总结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拼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薄弱,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学科,无法掌握语音语调,单词语块不会读,导致了单词拼写困难,单词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他们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瞬时记忆,例如until这个单词,早上默写还能写对,但下午上课拼写就变成unitl;第二,英语表达能力差,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就直接导致他们写作能力的缺失;第三,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贫乏,给他们的英语阅读造成障碍;第四,对学习英语存在畏难情绪,回答问题总是出错,被同学嘲笑,因而缺乏信心和兴趣;最后,家长的漠不关心直接伤害他们的心灵,农民工本身未接受系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为了多赚些钱过更好的生活,子女的学习往往被忽视。班里有一个叫宁霞的女生,小学在江西学习,从未接触过英语,几次考试失败后,开始自卑,不敢和同学交流。家长表示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女儿的未来没有太多关注。因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环境的缺陷,他们没能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被逐渐“边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因此本人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工子女的英语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信心。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针对学生单词朗读困难,运用绕口令,英文歌曲等方法,教授英标语音,语段朗读上运用欣赏视频,角色扮演等方法。例如在教授7b unit5 welcome to the unit 时,邀请了一位学生扮演eddie站在凳子上大声说:“i’m superdog,hobo!”学生的兴趣瞬时激发。语法讲解是最枯燥的,在讲解unit2 reading中的句型not…until的时态运用时,我想出一个简单的六字口诀:过过,般般,将般。当学生们跟着我快乐的说出这六个字时,伴随的是心领神会。在期中考试中,本班在这个句型上的正确率是98%。本人的英语课成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因此也争取了他们的心。

二、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花,为学生开启了学习英语的大门,但这远远不够。本人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课感兴趣,无奈成绩停滞不前,逐渐丧失信心。英语学习需反复记忆,只有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才能运用自如。

①记忆单词时,指导学生用形象记忆法、联想法、归纳法、词根记忆法等不同的方法记单词;或把难词、难句编成故事,在情境中记忆。如7b unit4中有毒的,poisonous这个单词,学生会拼成poinous或poionous,于是把单词编在情景中:snow white bought an poisonous apple for his son。白雪公主给儿子买了一个毒苹果,儿子吃后成了个毒儿子,所以这个单词中就有了个son。听完故事后学生都豁然开朗,他们常常期待我的独创“单词故事”。

②记忆重要语法和表达时,我运用口诀加强记忆。学习hundred,thousand, million等前面有基数词和没有基数词的表达时学生经常弄错,我运用了一个口诀帮助学生辨别:前有数词后面没有s和of,前面没有数词后面有s和of。读成:前有数字不要师傅,前无数字就有师傅。学生觉得既简单又有趣,更容易理解。碰到相关题目,学生下笔如有神。

③记忆写作表达时,必须让学生觉得背有所值。本人常选择简单易记的文章让学生反复诵读加强记忆,稍加改动要求写作。学生认为老师要求记忆的都是有价值的,自然主动记忆。日积月累,学生对写作不再畏惧,渐渐从机械记忆转化为主动创作。如此这般,他们逐渐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因重要,外因也很重要。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温暖学生的心灵

父母是子女学习的重要外因,学生的学习好坏和家长的关心与否有莫大关联。学习的困难本就压得农民工子女喘不过气,家长的漠视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本人认为应该多和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关心支持孩子。让学生感受到家长的爱和支持,让他们心存感激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沟通是需要策略的,对待家长,首先是尊重,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们。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家长也是如此,特别是农民工,他们工作在社会底层,需要得到社会认同。内心更迫切的需要我们教师的尊重。与他们沟通必须将心比心,从他们的角度和立场上出发,让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其次是体谅,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包括这些农民工。生活迫使他们低头,但他们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即使是上面提到的宁霞,家长更多的也是无奈。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抛去世俗的杂念,用心和他们沟通。只要是真心为他们的子女着想,他们定会配合我们的工作。当然沟通中需发掘他们子女的优点和进步,不断给他们信心。家长有信心,学生才会有希望。学生感受到了家长的关切,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经过半年努力,这些农民工子女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这离不开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以上只是本人的浅见,农民工子女的英语教育是一场持久战,任重而道远。但是本人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农民英语篇3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英语教材 教学方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开展了英语课程的教学。有必要对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作调查了解。在体现对农民工子弟这一群体的关注的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学。

本研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1)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什么样的英语教材?(2)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内容

1.教材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环境,高凌飚(2003)认为,我们不能将教材局限于课本,也包括各类辅助材料。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与运用,教材已经变得十分多元化。简言之,教材已不再是最初提供适应大众学习、普通的传统教科书,而是包括各种辅助资料、多媒体教材、电子教科书等在内的用于教学的各种教学材料。

2.教学方式

表1 教学方式

褚远辉、辉进宇(2008:35-37);胡晓丽(2011:94-95)

现代社会,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们的需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值得传承的部分。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型,必须在保留传统方式的大前提下,进行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过渡与结合。

三、研究方法及对象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制作问卷、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的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锦程学校和文兴学校。具体调查对象为锦程学校的3名英语教师及文兴学校的2名英语教师。

四、研究结果

1.第一个研究问题及研究结果

研究问题: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什么样的英语教材?

研究结果:见表2。

表2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材使用情况

注:表中符号“√”表示在使用,符号“×”表示没有使用。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是部级教科书。与其他公立学校一样,该类学校也在使用一些辅助教材。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是紧紧围绕课本,极少根据授课内容及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上采取延伸或是补充。另外,由于该类学校尚未配备用于英语教学的多媒体教室,所以多媒体教材、电子教科书还未得到运用与推广,致使英语教学单一、乏味。

2.第二个研究问题及研究结果

研究问题: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研究结果:见表3。

表3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采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注:表中符号“√”表示采用,符号“×”表示未使用。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学方式的共性是,教师都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让人满意的是,教师们课前课后都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们能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合作。另外,教师们往往会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备课。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没有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五、启示

英语教材及英语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而言,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硬件、软件设施,为教师提供更多辅导资料、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尽量做到英语教材方面的资源共享。就教学方式而言,教育机构应适时安排在岗教师进行专业素质和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促使他们与时俱进。教师之间最好开展一些教学观摩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根据褚远辉、辉进宇(2008)、胡晓丽(2011)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不要采用某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实际需要对更多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整合,多种方式并用,使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褚远辉,辉进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j].2008(75):35-37.

[2]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华南师大课程教材研究所,2003(3):1-5.

农民英语篇4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英语学习 提高 方法

一、农民工子女学习英语的困难

(一)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

大部分农民工是租借别人的房屋,居住条件十分简陋,有的家庭甚至连小孩写字的桌子都没有,更不用说学习英语所需要的录音机了。而且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家长要么是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非常忙,要么是自己做生意来维持家庭生计,再加上自己的知识层次较低,所以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小孩的学习的能力几乎没有。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上没有人能监督他们,久而久之,一些大量学习英语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的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同时还有大量的听、说、读和写的练习,在他们身上逐渐消失,这必然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学习困难。

(二)对英语学科的认知几乎为零

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所在的农村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有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就更不用说对48个国际音标的认知了。所以进入英语的学习后,发现城里的小孩学得比他们快、比他们好时,农民工学生就会在心灵深处产生英语教师们是农村的孩子的强烈的自卑感。感觉英语很难读,怎么学也赶不上城里的小孩,好像读了作用也不大,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三)英语学习热情不高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强烈的自卑感和性格的内向,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缺少自信,特别是有乡音的学生害怕别人的耻笑,不敢开口说话,不懂的问题也不敢问,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己的学习热情越来越低,总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

(四)学习的习惯不好,方法不当

多数农民工子女由于长期随父母打工,居无定所,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且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最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有的是英语学习的方法不当,结果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没看到英语学习的长进,继而失去信心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

二、探索解决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方法

(一)培养农民工子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让农民工子女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他们灌输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诉他们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要想更快更多地了解世界的发展状况就要学好英语,这是适应社会大潮流的要求。其次是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以培养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最后将关爱和鼓励的语言不仅用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而且在课后的交流中,也要随时随地不露痕迹地表达你对他们的关爱。一句话,鼓励无定法,只要有和他们在一起的机会,英语教师要尽全力去激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信心。拿笔者教过的一名民工子女学生为例:笔者曾教过的学生刘伟东,刚入校时,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了影响,于是在下课时,笔者走到他的跟前,轻轻地对他说:“刘伟东,别害怕,只要能坚持,慢慢地就好了,经过一番鼓励之后,他学习英语的动力大增,进步也相当明显,最后由刚开始的30多分增到了80多分,成绩可喜。

(二)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英语的良好心理素质

农民工子女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课堂上都害怕开口说英语,主要是怕说错了其他同学的耻笑和老师的批评。在以前的课堂上英语教师也是只要学生一说错,英语教师就马上给他们纠正,但慢慢地英语教师发现,英语教师纠正得越多,他们就越怕说,最后就直接不说了。于是英语教师反思了英语教师的教学,事实表明,教师着急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无意之中也削弱他们说英语的勇气。于是在今后的课堂中,只要是学生在回答时,无论对错,英语教师都耐心地等他们说完后,英语教师先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然后再指出他们的语病,并且对他们说:“如果注意这几点的话,你的表达更完美!”这样就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每位农民工子女学生都有一种“说错了不害怕,只要改过来就行了”的感觉,同时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宽容的关系,而不是相互耻笑。这样一来,学生们都有了学习英语的勇气。有好多同学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容易放弃,遇到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就告诉他们:“学习英语不仅需要勇气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又能很好地锻炼你们的恒心和毅力。”

三、结语

针对农民工子女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这些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帮助他们,不但对他们学习策略上的指导,并且对他们的生活加以关心,将爱心融入英语课堂中,让民工子女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恒.外来民工子女的英语学习问题.《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2.

农民英语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英语能力;沟通交流;发展创新

传统农业体制下,很多方式都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无疑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新的革命。农业机械化不仅简化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还能够为我国经济带来更为稳固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农业更好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最为稳定的。而农业机械化其实也是一种科学技术的应用,机械化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不断的进行科学创新和拓展,但是仅仅依靠本国的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拓宽的话,视野和能够想到的科学效用难免会有思维定式,所以和其他一些农业基础较为扎实国家进行沟通交流借鉴成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1农业机械英语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

纵观中国农业发展,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通过劳动人民进行手动操作完成农业劳动的,过程既复杂又辛苦,所以才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的形容,可以说,传统的农业劳作是十分辛苦的。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福音,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自古以来的艰辛负担。而机械的不断创新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进行全方面的调研和钻研才能得出,当然,为了不与国际农业机械化趋势脱离,与各个农业大国进行沟通交流借鉴是必不可少的提升方法之一。其实对于农业发展来说,不仅相应的机械化技术人员需要英语普及和提升,广大农民也应当对农业机械英语有所了解,所谓“术业有专攻”,不一定要广大农民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达到熟练优秀,但是对于农业机械化英语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创新探索队伍的建设仍较为薄弱,急需科学技术人员的加入的同时也需要对原有人员进行英语水平的提升[1]。这些不仅需要人才培养机构需要思考和探究,同时也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投入。

2农业机械化发展对英语的需求现状

农业机械化对英语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对科学技术人员的职业培养上,同时也体现在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农用机械的标签甚至使用说明在某些地方会用英文进行说明,但是广大农民中能够识别这些内容的人并不占多数,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英语普及(对农村进行农业机械化英语培训方面的设置)来提升整体农民的英语素质。处于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们虽然能够实现英语交流,但是这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毕竟不多,通过对农业院校的调查后可以发现在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选择从事本专业方面的人并不多,而大多数能够在基层起到具体效用的农业人才并不具备英语语言能力,这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教育能力,不仅要留住农业院校的人才资源,也要不断提升在农业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的英语素养能力[2]。

3对农业机械英语的前景规划

我国在国际农业领域所处的地位无论在经济行列还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都名列前茅,但是我们处于优秀位置的同时也要对农业机械化进行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提升,所以对于其他农业大国的机械化发展也要进行持续关注,遇到相应的优势技术要进行学习和借鉴,所以农业机械英语的普及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行业趋势。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所创造出来的机械化设施的有着自身的特色,农业机械英语的普及不仅能够提升本国农业的行业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可以将我们本国的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向世界展示,这样也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3-4]。

4结束语

农业机械英语的发展目前还是比较缓慢,系统化整体化全面化整合与农业机械英语相关的内容迫在眉睫,不仅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技术人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助推。在某种程度上农业机械化英语能够给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推动。对于农业科技人员来说,英语能力的普及不仅会为其个人的发展起到提高作用,也会为整个科技领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拓展空间。

作者:刘思宇 蔡艺璇 李鑫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郎少文.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所要考虑的问题,农业机械

[2]胡新民,周启阳.试论英语能力的提升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m].黑龙江:黑龙江信息科技出版社,2000.

农民英语篇6

本文通过人民数据库(http://.cn),以“农民”作为关键词,搜索到2012年《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共计278篇,去掉其中重复的5篇报道,作为本文的分析样本,共计273篇。本文旨在考察我国主流媒体对农民的报道中,农民话语在整个国家话语体系中所居的位置。

在对《人民日报》的农民报道的分析中,笔者也分析了新闻文本中的消息来源和发言者,以窥探报纸在对农民的报道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所表现的社会权力关系。

为精英话语作注脚

在分析样本中,大部分新闻文本的消息来源是各级党委干部,即使有来自田间地头的访问,也是为了歌颂党的政策和利民措施,是精英话语的注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北京首位农民“退休”开领养老金》,2012年10月23日)

“我没想到能被选为十代表。十就要召开了,这可是咱党和国家的大事,我天天都在盼着这一天。我能力不大,得加倍努力,养好我的猪,把捐资助学这个事做得更好。”毕腊英说。(《山西晋城高平市伯方村农民毕腊英 我助学,我快乐》,2012年10月22日)

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肖培强介绍,目前,山东省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由初期的“几统一”服务向产加销全面联合、一体化经营发展……(《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质齐升,产销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合作社已超60%,带动入社农户增收20% “小舢板”变身“大舰船”》,2012年10月14日)

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认为,粮库不是赚钱的机器,而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组织。(《柏乡粮库为农民提供贴身服务 农民心中的“放心粮库”》,2012年10月14日)

太平洋保险江阴支公司综合科科长计红表示,“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目前覆盖所有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参保人员每人每年50元,全市2万多名低保群众全部实行免费参保。(《“新农合”为主、大病医疗救助和补充保险为辅 江阴三位一体缓解农民看病贵》,2012年9月25日)

“供电公司安装的‘井井通’排灌装置,太方便了。”(《山东冠县农民拿张卡片,抬抬胳膊就把地浇了 智能排灌“井井通”》,2012年5月6日)

除了大量直接引语外,新闻报道中也有大量的间接引用。记者在引用被采访对象的话语时,一方面是为了把保留对方话语中的语言习惯、框架和说话方式,同时也在新闻报道中把这些话语纳入记者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文本框架中;另一方面,由于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保留了原有话语的韵味。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在新闻报道中被直接引用的话语是各级党委干部、商业领袖、领导致富的带头人等说的话。通常,如果新闻文本中有农民在田间地头的发声,往往也是为了平衡新闻报道的偏向,或者为新闻报道的主题提供佐证,为党的惠民政策现身说法。而新闻报道中真正起支配性作用的是其中握有话语权的人。

被典型人物代言

除了作为精英话语的注脚之外,在新闻报道中,农民也成了典型人物的陪衬。

《种粮农民的贴心人——梅思雪(十代表风采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公路村村通 农民都说好(我看十年)》、《朱有勇——农民喜爱的田头院士(走近基层代表)》、《平民本色真汉子(十代表风采录)——记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伯塘村农民谭良才》等新闻报道中,有新闻人物之间的对话,从中可以解读出典型人物与农民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是,这种互动关系不是平等的,新闻文本为了突出新闻人物的贡献,不惜矮化农民的形象。

在以上这些典型人物的报道中,他们高高在上,引导、引领农民“致富”,并带领他们走向新的生活,为农民解读政府的政策,并瞻望未来,是农民生活的引导者,这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农民自己的原创精神、努力奋斗改变生活的自觉意识。同时,在这种精英话语体系中,农民仅仅被引导、被忧虑,而农民自己却迷茫、无知,“看林业老板发财,农民不高兴了,纷纷‘献策’:封路不让运木头,暗地里破坏林子,甚至放火烧山。”(《农民为何要求提前收回流转土地(话说新农村)》,2012年5月6日)。即使农民已经脱贫致富,也是因政策富农,与个人努力毫无干系。

被定义的生活新模式

农民的生活在今天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也通过媒体表达了致富之后的喜悦心情。在这些新闻文本中,不难发现这一现象,但是笔者也发现,这些新闻报道其实是在为农民重新定义新生活。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区从理财、产业和集体物业等方面给予帮助 失地农民找到发展新靠山(倾听·行进中的基层回声)》中,长沙市岳麓区区委书记认为拆迁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但是,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看不到在失去土地之后,农民如何可持续地维持自己的生活,政府如何保障这些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

通过对这些新闻文本的分析,我们也发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农民已经被裹挟进了整个全球化的体系中,消费主义的理念也渗透进他们的生活之中,产业、生产和消费成为农民报道的关键词。对如何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新闻报道把焦点对准“农二代”,激发他们的消费能力,并出谋划策让“农二代”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消费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从对样本的分析,笔者发现,农民话语被纳入到政府官员和其他精英群体的话语体系,并淹没于这些精英话语之中。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中,农民甚至成了政府官员和其他精英群体所取得成绩的陪衬,也成为政府政策法规的最好注脚。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在社会中,而且在主流媒体中,农民依旧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发声的渠道,即使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是沦为社会精英话语体系的附属品。

农民英语篇7

关键词:教育差距;英语教学;原因分析;对策

尽管外语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农村英语教育和城市英语教育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办学物质条件差,教学设施简陋,英语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等.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分析了城乡英语教育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农村英语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一、差异原因分析

(一)学校课程设置上的差异

城市里的大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切实提高学生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而农村的孩子在以前是上了中学才开始在课堂上接触英语;今天,虽然农村小学也开设英语课,但教学工作抓得不理想。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科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上,大家都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这种起步上的差异,造成了农村的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感到陌生和吃力。这一点差异无疑也是造成学生水平差距的原因。

(二)课外延伸不同,听说能力有差异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正发挥着信息技术在英语教育中的潜能,虽然无法像城市学校一样把一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但是在课堂上,无论是农村的英语教师还是城市的英语教师,都在尽可能地利用这些多媒体,让学生领略英语文化,训练英语听力及模仿表达能力。然而在课堂之外,英语学习的延伸就出现了巨大差异,首先,电脑的普及让城市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英语学习。在城市的现代生活中,电脑、互联网已经深入每家每户,成为必需的生活工具,这为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提供便捷途径。但是多数的农村家庭是很难拥有这样的网络资源。即使少数家庭给孩子配备了电脑,但也因家长自身难以熟练操作,孩子又缺乏成熟的心智自控,致使电脑的学习用途被搁置,英语学习的课外延伸也就无从得来。其次,近年来,外企的纷纷落户,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许多城市的中小学生有机会与他们直接交流,甚至成了朋友。这样,面对面的实际交流,让孩子更为鲜活地了解异国文化,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胆量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帮助了他们真切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在农村学校,他们甚至平常连普通话都不怎么说,就更别提说英语了。而且,在农村学校是很少开展英语活动的。连英语老师之间的活动都很少。

(三)农村师资薄弱,教学不够规范

农村的英语教育未能很好地规范,一些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 教师自身没有经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不能熟练运用语言学的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教学中使用标准纯正的语音、语调和语感。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缩小城乡中小学英语学习方面的差异,必须向农村中小学补充大量优秀的英语教师,加强资源配备,均衡教育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四)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人格、个性、智力以及学习成就感都有密切关系。学校的教育,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其教育功能将会大大减弱。由于特殊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非城市居民在对其子女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表现出许多不同,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落后,家长与子女缺少沟通。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在学习上为子女提供很多帮助,协助他们解决课业上的疑难。如有些家长虽对子女的考试成绩很关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行动上具体指导。其次,家长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读物。最后农村留守儿童多。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不愿意学习,何况是一门外语。

(五)老师、学生的不稳定

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那些条件稍好的家长就会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调到城市。所以在乡村学校基本上每学期都有学生的变动。老师亦是如此。新课改培养出来的一批老师都对城市的生活趋之若鹜,这就导致了有些老师对教学不尽心尽力。而待在农村的老教师怀揣着多年教学经验,根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致使一些英语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不愿意听讲。

二、缩小英语教育城乡差距的重要性

我国城乡教育的差距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但在英语这一学科中,差距尤为明显。由于农村资金较少,办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很难留住优秀教师,直接导致师资力量的不足,并且由于农村缺少一定的英语学习氛围,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农村在英语教育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所以,对城乡英语教育差距的调查与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三、缩小差距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教学质量,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资源

政府应加大英语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仅仅只是在农村建设国家公共中小学,而是更加鼓励农村民办中小学的兴起。另外,教学资源也非常重要,城市教学已经都转向多媒体教学,这对语言学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影音、图文并茂,让教学的方式更生动,学生的学习更有乐趣,便于更好地掌握听写能力。其次,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为农村英语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最后,学校和社会还应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利用现有条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舞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改善英语语言学习的环境。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传统的农村英语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的英语课堂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更加强调它的交际和实用功能。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一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改变教学理念

农村英语教师相对于城市教师而言观念和教法落后。首先教师应进行角色改变,其次农村教师更应转变教学理念,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总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的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客观地说,城乡差距是绝对的,实现均衡是相对的。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任务,是我们始终都要遵循的准则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乐成.教师如何改变意识以适应新课程改革[j].教育论坛,2009.6.

农民英语篇8

关键词 思维差异 语言与文化 基本句型 转变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6-02

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传达着人们的思想。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edward sapir)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每一种语言的体系――语法,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会影响思想的形成。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思维方式还制约着句子结构,体现在语言的形式、发展、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等方面。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之间自然存在着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王还先生说:“任何人学习外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是把自己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会套错。”因此,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和英汉互译的主要障碍。本文将揭示英汉思维最本质的差异,促使思维方式的转变,帮助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句型,从而轻松学会英语。

一、了解英国人,了解英国人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语言

中国人和英国人见面时,中国人常问:“吃了吗?”而英国人却会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or“a lovely day, isn’t it?”

为什么中国人总爱问:“吃了吗?”因为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五千年来都依靠农耕,是一个农业国家,形成了农耕文明。农业要靠优良的土地资源和合适的天气条件,但中国很多地方不具备这些好条件,能不能吃饱饭成了一个大问题。故而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最关心的是粮食和吃饭问题,自然一见面就要问:“吃了吗?”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人的职业:农民;它又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农民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就决定了中国人问候语的第一句话。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喜欢说“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一个岛上的民族最容易得到的食物是鱼。他们只有在无法出海也就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才会挨饿。因此他们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谈论天气。英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英国人的职业:渔民;它也决定了英国人的思维方式:渔民思维;英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就决定了英国人问候语的第一句话。

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英语?这是因为我们在用农民的思维方式学习渔民的语言,格格不入。如果能换个角度来看英语,学习将变得十分轻松。

二、把握三大基本句型,畅游英语浩瀚海洋

(一)英语的第一种句型:be句型

1.be 的人称变化

you (they we ) are teachers.

he ( she ) is a teacher.

i am a teacher.

2.be的肯定、否定、及疑问的变化

you (they we ) are teachers.

he ( she ) is a teacher.

i am a teacher.

you (they we ) are not teachers.

he ( she ) is not a teacher.

i am not a teacher.

are you (they we ) teachers?

is he ( she ) a teacher?

am i a teacher?

那个人是个老师。

the man is a teacher.

那个人在教室里。

the man is in the classroom.

3.介词短语的作用

(1) 表语,位置在 be 之后:the man is on the second floor.

(2) 定语,名词之后:the man is in the classroom.

(二)英语的第二种句型:there be句型

1.我们家有五口人。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y family.

2.房间里有一张桌子。there is a table in the room.

注意:“there be”不能简单地对应成中文的“有”。当英国人举起“there be”这面旗帜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说:在某地存在或有某人/某物。

翻译:我们学校一幢大楼里二楼的一间小教室里有一个从英国来的老师。

there is a teacher from england in a small classroom on the second floor in a building in our school.

(三)英语的第三种句型:主谓(宾)句型

1.主谓结构,主语 动词原形,friday comes,这是最简单的句子结构。friday名词做的主语,come不及物动词做的是谓语,因为come是不及物动词,后面就没有宾语。

2.主谓宾结构:主语 动词 宾语。tom does his homework.从中我们知道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及物动词后面是必须跟宾语的,所以就有了主谓宾的结构。

英语的这几个基本句型就是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正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需要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把转变思维方式和掌握基本句型这两大问题解决了,你会发现学习英语是如此的轻松容易。

参考文献:

[1]王怀.英汉对比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67.

农民英语篇9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育;环境;新教材;意识;重视;素质;厌学;政策;师资;希望

我国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了人教版新教材,本教材跟以前各版教材相比,它符合国家标准,适应新世纪对英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前瞻性。它配套成龙,上下衔接,前所未有,具有连续性。其编写原则,旨在为学习者努力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学练结合,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具有新颖性和可操作性。它以学生为中心,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特点设计大量语言活动,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遵循语言教学的理论,具有科学性,最后从编写,出版来说,它具有权威性。

然而,不论它有再多优越性,它也像许多新生事物一样,免不了有不足之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毕竟微乎其微。本教材的推行,在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倍受欢迎,如鱼得水。然而在农村中学,尤其内陆地区,却反响强烈,有些像凤凰落在鸡窝里,公主下嫁平民家,教师学生面临巨大挑战,有种赶鸭子上轿的感觉,教学活动举步维艰,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缺乏重视教育,尤其英语教育的社会环境。

1、所处地域农村这个大社会环境落后,本已决定城乡教育发展差异很大。

农村经济基础差,物质条件难以得到保证,信息传播慢,外来影响不广不深,总体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明显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大小城市,小城镇与偏远乡村差异甚大,诸如一个小城镇的总产值都可能是农村一个县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公布不久的国民gdp值1000美元,然而落后农村群众有的达不到1000元人民币。科学技术,城市经济突飞猛进,充分体现教育是基础,是关键。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农村中出现的“民营企业家”多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是一方能呼风唤雨的人物,其中个别真是人物,乐于捐资为教育。

2、思想意识落后,难以形成地域范围内重视教育,重视英语之氛围。

二、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再次抬头,家长不够重视子女教育,更无闲关心英语学习状况。

农村人“小农意识”强,最讲眼前利益,早有定论,尤其文化层次低的,对子女的教育远不如城里重视。大多忙于发展家庭经济,有部分一年外出打工,最起码的家庭教育都成问题,还有部分家长给子女造成负面影响,吵架、离婚、自私、贪小便宜,沉缅于等等。对子女的学习,学校表现从不过问,甚至晚上不归家也不管教。在这些家庭环境中能健康成长的也太自觉晓事了,真是奇迹。

三、国家机关、行政职能部门政策、措施、教育体制改革不够严密、周全,预见性不强,还有下级部门贯彻时打折,变味走样。

诸如:①高等教育改革有失偏颇,规模上去了,大学生所占国民中比例提高 了;人口素质提高了,反过来人民群众负担加重了,就业等问题又增多。②县级以下扫盲工作众人皆知,政治水份很高。③最为突出的是严重违背教育方针政策,扛着素质教育大旗,大搞应试教育。“减负”提出多年师生却丝毫也没轻松,尤其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国家教材编写出版有利有弊,具有前瞻性、连续性、权威性。搞“一刀切”的教材及高考测试,忽略了城乡的重大差异。新加坡这样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同一年级的教材也都有不同层次的版本。何况我国,仅农村差异就很大,普遍农村小学开设不起英语课。故,厌学之风更猖獗,个别学生走极端。

四、农村办校条件差,给教育发展带来诸多障碍,短期内不易解决。

1、办学经费不足,物质条件难以得到保证,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乡级一般的校舍都成问题,小城镇稍好些。更不可攀比城市中小学有语音室、电教室等,那是非份之想。这些年国家实施“十年教育行动计划”工程,相隔几年彻底改变一所中学校容、校貌,效果显著。毕竟是少数。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在有条件的学校被广泛运用。它能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动,活跃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更有助于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听觉、思维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大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配备有较好收录机、阅读听力磁带的就不错了。

2、农村英语教师与城市中差距也尤为突出。

(1)师资力量薄弱,农村中学普遍缺英语教师,小学更缺,以致无法开设这门功课。于是校领导采用应急措施,一名教师跨年级三个班也属正常,调用其它专业教师上英语,或请代课教师,弊病当然不少。

(2)农村英语教师专业技术、业务水平存在不足,视野不广,尤其经济落后的小县,教研室无教研员或有也开展不不教研活动,教师业务培训滞后,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学校的教研活动往来几乎为零。教师缺乏资料,教具单一,要再设有意识不断更新完善提高,就永远吃老本,教学理念不分时宜,始终抱一教学模式不放,忽视新教材特点,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简化听说写等教学活动,部分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入式教育,教得辛苦而卖力,却劳而无功。

农民英语篇10

理念;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7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英语教学也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使英语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同时,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下降。因此,本文对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低效性的成因,以及如何提高和改进进行了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英语低效性的成因

现阶段,我国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沟通最为普遍的国际语言,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且英语作为中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要对英语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更加开放,对英语重视程度明显比农村高。并且,城市中学生教育对英语口语应用和交际格外重视。在经济欠发达,思想不太开放的农村,教师、中学生以及家长对英语的认识度不高,认为英语的实际应用力不高。在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于中学生的单词拼写记忆以及英语听力,普遍认为中学生在英语测试中取得高分才是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被动的接受英语知识,这同样是导致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低效性的原因。

1. 学习环境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农村人民的经济来源大部分主要是外出打工所得,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式,导致农村学生家长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学习教育以及身心发展。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英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家长的帮助,甚至被家长的思想所影响,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克服学习英语所遇到的问题。

2. 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师正确的引导,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记忆单词、词组时,大都依靠死记硬背,并且不善于对单词进行总结归纳,导致单词容易忘记,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度逐渐降低。

3. 缺乏优秀教师资源。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师资力量也相对于城市比较薄弱,学科教师的配比不合理,甚至有些r村学校的英语教师由非英语专业教师替代。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相对落后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且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大部分农村教室是语音教室,无法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单一地进行单词短语以及语法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对英语自主与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低效性的对策

通过上文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低效性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下文的对策会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

1.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要与时展相适应。教学过程中,把教师作为教学主题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要不断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与英语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农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转变教学思维,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制定的教学计划要适合学生。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与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用英语分享自己在课下的阅读体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农村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在英语课堂上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