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7 05:58:59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跟程序防止错误以及舞弊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更能够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内控管理制度,将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防范管理风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单位内部没有一套统一的有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认为有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自然也就有了内控制度,造成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不能及时完善。一是受到传统基数递增预算的影响,人们预算观念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的分解计划非常随意,预算编制与执行都十分马虎,理财观念淡薄;二是对报表数据的利用率差,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三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绩效评价形同虚设;四是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五是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内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有些单位并未设置内审机构, 或设有内审机构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一般是有章不循,设置的相关机构和规章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以上种种,使得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落实。
2.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在整体氛围上缺乏内控理念,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从领导层面来看,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在工作中并不重视财务的管理,参与度相当的低,简单的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监督,多数是被动接受财政部门的信息。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可以替代内部控制,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状况的随意性,即便有些部门制定了内控制度,也被束之高阁,没有具体实施。从财务人员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上不完备、不科学,财务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其提出的内控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参与单位的业务经营和重要决策,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楚,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不能准确地把握住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方针,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财务的独立性,经济活动在工作人员所做的会计记录中也得不到准确的反映,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到本单位财务核算的工作质量。同时,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一是增强预算观念,对单位的财政资金及使用效率进行复核,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不可改,无预算坚决不支出。事业单位要树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贯穿在整个预算进程中。二是完善财务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财务报告的收支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然后进行对比,对各个指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三是建立内部核查制度,主要审核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单位资金是否符合合法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在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性。四是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通过合理分工,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内审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审的目的就是协调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提高单位管理效果,保证财务的合理合规,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在执行中改进问题,以达到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
2.增强单位领导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
领导要对内控制度高度重视,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 强化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程度,领导者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完善领导者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更加符合现代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要求。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 能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对内控知识的正确任何和理解,明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内控责任,以及通过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从财务人员角度,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防止无原则的工作作风,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
3.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确保各项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主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会计法规的学习和财务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所以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不但单位要重视,单位领导要重视,更重要的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每一位人员从思想深处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因此,要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财务人员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力培养其对党忠诚、为人正直的品质,使其能够在诱惑面前坚持原则。二是要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训。三是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贯穿单位整个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因此工作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探索创新,从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 江敏.浅议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j ] . 中国商界,2013(06)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2
第二条 本内部管理制度适用于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
第三条 全体干部职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要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学习时间、任务的完成。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病假6个月及其以下的,其工资全额计发。
(二)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或当年累计)病假(含患癌症、麻风病、精神病长期病休的工作人员)6个月以上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在10年及其以下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按70%计发;工作年限11至20年的,基本工资按80%计发;工作年限21年及其以上的,基本工资按90%计发;从7个月起停发工作性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照发。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或当年累计)病假(含患癌症、麻风病、精神病长期病休的工作人员)6个月以上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在10年及其以下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70%计发;工作年限11年至20年的,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80%计发;工作年限21年及其以上的,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90%计发;其他津贴补贴照发。
1、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一年当中,事假累计在15个工作日的,按在职工资全额计发;超过15个工作日的,按超过的工作日扣发基本工资(工作日工资=基本工资÷21),其他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照发。
2、机关人员连续事假在1个月以上的,从次月起扣发工作性津贴;超过3个月的,从第4个月起停发全部津贴、补贴。
3、事业人员连续事假在1月以上的,从次月起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50%计发;超过3个月的,从第4个月起停发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全部津贴、补贴。
三、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经批准离岗学习的,机关人员在6个月以内津贴补贴按在岗时标准执行,超过6个月的自第7个月起,停发工作性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事业人员在6个月以内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其应执行标准计发;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50%计发;学习时间超过12个月的,停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四、工作人员公休假、探亲假、产假、婚丧假期间,基本工资和各种津贴、补贴照发。
五、工作人员旷工期间按工作日扣发基本工资和各种津贴、补贴(工作日工资=月工资总额÷21)。
六、一年内病假或事假超过六个月以上的,当年不得计算工作年限。
七、因病长期请病假的人员。单位应要求其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要及时办理因病退休、退职手续。其中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参加工作年限满十年的,经过市级及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办理退休手续;而经过市级及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可以办理退职手续。
八、婚、丧假:正常婚、丧假按国家规定各给3天假期。晚婚者(男25岁,女23岁)另奖假15天(包括假期内公休日),特殊情况需要延假的,按事假办理。职工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岳父母、公婆)故去可休假7天,家属探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产假:按国家文件规定执行3个月,晚育和剖腹产者另奖(增)假30天;非计划内生育不给假,并按旷工处理。
第六章 车辆管理制度
第四十七条 凡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受上级检查得到肯定或有关单位表彰的,视情经研究后给予必要的奖励。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3
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3、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4、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5、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支付资金。
6、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应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真实性、有效性,防止物料的浪费、挪用、贪污等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各部门必须明确责任分工,规范作业流程,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增强单位财务管理的严谨性和约束力,保证财务工作质量,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合法、合理的环境中开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
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来分析,事业单位要想通过财务管理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和效果,需要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制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结合单位的具体服务内容,梳理各项财务工作的标准流程,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最大程度上与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和社会目标保持一致。经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深入分析了解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保持内控目标与事业单位经营目标相一致
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内控制度需要设置明确的控制目标。在具体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应设立明确的控制管理目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意义和流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和人员具有约束力的管理制度。从内控制度涉及的角度来分析,明确的控制目标是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果的关键。因此,单位内控制度的目标设定应紧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客观地设定控制目标,实现对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
二是要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制定要与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相适应,反映出单位实际的工作业务,满足财务管理内控的需求,使内部控制制度与经营管理保持高度一致性,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使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是保证内控过程与控制目标的一致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管理过程是为了达到控制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控制活动要在控制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提高控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质量。
2.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在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内部会计因为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逐步成为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重点对象。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营服务内容,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基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工作中,应对财务管理会计工作内容重点关注,以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一是内部会计控制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特点,把握事业单位实际业务开展,积极推进内部会计控制,使得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重点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以监督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和运营体系。
二是做好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关系到单位整体发展目标和经营效益的考核评价。为了得到准确的会计核算数据,需要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作为内部控制重点目标,只有做好会计核算准确性的控制,才能确保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会计核算质量,满足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重点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
1.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岗位设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作为国有公共服务机构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岗位安排上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等现象。财务管理中经办人、审核人、记账人员等没有完全相互分离并相互制约,这种现象会导致财务管理中出现账面虚报、贪污挪用的情况发生。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出现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收支账面较为混乱,特别是资产管理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将存在很大程度失真,难以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成果。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就是预算控制。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佳,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一是单位预算编制计划未能涵盖所有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导致许多部门预算执行超出预算编制,使得预算管理失去了实际意义。二是预算追加的随意性大,没有发挥预算管理资金控制的作用。三是预算管理精细化执行不到位,部门预算分解不够细化,导致部门人员未收到预算管理的约束,超出预算的事情时有发生,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3.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监督不力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的计划性差,科学性不强,部门预算的编制方式还沿用传统的编制方法,根据上一年的收支情况计划下一年的预算,而不是根据实际业务计划制定预算支出,这就造成追加预算的情况频繁发生,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预算管理的约束力被削弱。同时,事业单位缺少独立的内部审计控制部门,内部控制的人员安排上受到领导的干涉,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人员的独立性,约束了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使得内部监督机制被弱化。
四、加强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职能
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内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预算制度、资金管理、筹资管理等一系列财务制度,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事是促成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财务管理过程各项业务模块相互制约、相互约束,形成了基本的内控流程。内控人员在从事财务管理业务时,需要明确业务的权责划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避免相互扯皮、推诿,加强财务管理过程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同时,设定事后监督机制,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日常性、周期性的监督检查,形成事后监督举措。另外,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小组,通过内部的常规稽核、内部审计、监督举报等方式,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出现偏差,防范事业单位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
2.积极配合财政改革,提高预算执行力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资本性收支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等各种费用预算内容。根据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特点,预算范围涵盖了产供销、人财物全部成本费用。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收支数据必要有完整、有效、真实的会计凭证,紧紧围绕控制目标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细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单位预算执行力。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健全内部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确保单位采购透明化,防止浪费贪污等现象的发生。对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积极配合财政改革,严格依据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目标,结合事业单位组织架构落实和完善预算责任制和评价体制。
3.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理念,全面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近年来,国内财务体制的改革需要及时调整财务预算,形成国库集中财务集中收付制度,财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在新形势下加强内控管理。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内控人员的业务技能考核,实现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促进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有必要定期对内控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分析评价,适当地对部门、全体人员开展内控管理制度的培训学习,增强工作人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事业单位在实行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环境下,要继续抓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培训,督促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罗雪红.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息,2010(23)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 提升 财务管理能力
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我国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的管理方式以及预算的管理体制也不断的进行改善。我国财经类的众多法律法规要求国家的事业单位必须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意义重大,提供可靠准确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与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
一、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供可靠准确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从会计信息源头的控制开始,还要掌握虚假信息的识别技巧以及科学的核算方法,通过对原始凭证进行监督及时、准确的发现单位账务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经济业务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制止与纠正。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通过对业务处理的程序进行制定与执行以及合理明确的职责分工,使会计的所有账务资料相互牵制,从而产生确保事业单位工作的可靠且准确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
(二)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收益
单位的内部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的效率,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收益。通过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监管职责的分离工作并且最大限度的对银行账户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对消费性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与防止管理费用支出浪费以及行为,从而使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收益得到提升。
二、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混乱
我国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建立一个健全的定期财产盘点制度,不仅对资产台账等不能进行如实的反映,而且其保管的职责也不明确,没有对发生的债务以及债权进行及时的核对,严重分离管物及管账的职责,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资产管理的极度混乱。
(二)基础工作不扎实
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基础工作不扎实,其会计人员对所处岗位职责与内容不明确,有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较为随性,没有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一些单位虽然建立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存在急需改进的较大漏洞。
(三)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没有建立较为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把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相等同。一些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把财务部门当作收钱与付款的简单机构,其会计人员不可以参加本单位的业务管理活动以及重要决策。此外一些单位采取的实报实销制度导致财务的监督与控制工作较困难。
三、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议
(一)控制资产管理
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资产管理混乱问题的措施是控制资产管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建立资产的事先审批制度,对服务类项目、办公用品及设备购置、工程建设要严格的执行政府制定的采购手续。第二,对授权批准的制度进行实施,各项相关的经济业务要经过授权批准,还要使相关部门的人员明确责任、权利、义务。第三,实施资产的处置与管理制度,明确处置的权限与程序,还要注意提出、审批、处置资产报废请求的职责要分离,并且引入竞争的机制,对一些大宗资产变卖要委托社会的中介机构实施评估。
(二)加强会计人员基础工作
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会计人员基础工作不扎实问题的措施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把关,确保会计人员满足持证上岗的要求。第二,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组织培训与学习开展会计、内部审计和实务的讨论,使在职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技能和知识水平得到提升与更新,也增强其守法意识。
(三)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的措施是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实验单位的领导要重视建立以及完善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采取积极而且有效的措施保证单位资产的的完整与安全。而财政管理部门要对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内部控制知识的学习进行强化,使相关领导充分认识单位内控建设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高速的发展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显得愈加重要。而内部控制的开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起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供可靠准确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而且能够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收益。
参考文献:
[1]姚震.浅析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资产与财务,2012,34(6):141-143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进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有效监督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有效机制.2012年11月29日,国家财政部正式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式施行.该规范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框架和内容提供了清晰、全面的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进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有财政预决算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包涵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因此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防范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必须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为«单位内控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也存在部分单位不够重视、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单位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预防腐败的长效保障机制.为调查«单位内控规范»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情况,国家会计学院审计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和用友软件公司联合了«2014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调研报告».就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种.
2.1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虽然从2014年1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单位内控规范»,但是仍然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依然很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制度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够重视,以至于上至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都了解甚少,忽视了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2.2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健全,内控规范执行不力
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可能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书面文件制度约束,管理不够严格.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更新缓慢,特别是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处于改革期,从国库单一账户到公务卡使用的规定,再到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改革措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存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严重滞后,新旧财务制度衔接不畅,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出现混乱的局面.特别是«单位内控规范»颁布以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将«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落实到本单位的制度建设中,或者已经落实在制度建设中,但仅仅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但是忽视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执行效果的评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情形.
2.3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有力执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固化流程,对于超预算报销和不符合流程的报销等,即使领导签字了,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这对于讲究人情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很好的防控机制,能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也能严格控制现金报销比例,对于不符合财务制度的报销设置预警机制,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方面还非常落后,大部分单位只是做到了简单的账务处理,并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3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3.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创造“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只有“一把手”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强势推进内部控制,通过组织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培训学习,使单位全员树立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落实到个人实施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同时,在单位内部广泛宣传内部控制的知识,聘请专家对内控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举行内控知识竞赛和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内控专题学习等活动,普及内控知识,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内部控制环境.
3.2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内部控制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以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以«单位内控规范»为指引,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主要控制单位预决算、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分析各个关键点的风险隐患.同时对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财政预决算管理、财务日常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经济合同管理等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务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以及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进而全面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对已经建立并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3.3建立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控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良好的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好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后,还需通过开展内控实施的评价和监督检查,查找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漏洞以及薄弱环节,提出改进的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方案,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而这一系列的工作可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虽然财政部门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对预算外资金和“八项收入”采用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也编制了部门预决算,但是仍不能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更有效地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3.4充分利用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
在内部审计部门监督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接受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财政、税务和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外部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全面的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后,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不断加强,在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同时,加强了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领导干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对“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也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除经济责任审计之外,审计部门也开展专项经费审计、离任审计和绩效审计等多审计方式监督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也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财政预算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掌握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流向,监督好财政资金的使用.八项规定后纪检部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日益显现,上级纪委直接派驻纪检部门在各单位开展纪律检查工作,这也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执行.在审计、财政、税务、纪检等部门的共同监督检查下,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有效执行,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注册会计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制度.
3.5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最终的落地实施依赖于信息化系统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如财政部门建立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平台,包含账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决算系统、支付管理系统和专项资金系统等模块;单位内部报销可以建立资金管理系统,规范报销程序,严格审批制度等.根据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将单位部门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中增加内部控制评价情况进行报告.同时通过单位的门户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公开内部控制信息,规定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公开机制,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发挥好信息公开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明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新经界,2012,(11).
[2]臧晓冬.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新经济,2014,(2).
[3]沈丽峰.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1,(2).
[4]吴先成.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17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24- 03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严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在当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内控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对推进党政机关历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可以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有效实现政府职能,同时通过内部控制可以强化对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和考核,确保单位内部各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合法合规。
(2)有利于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单位通过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3)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通过内部控制采取各种管理和监督手段,能够有效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不丢失和不损坏。
(4)有利于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防火墙”,可以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确保单位各项活动有章可循,促进单位人员廉洁从政,有利于从源头上和制度上治理腐败行为。
(5)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单位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通过单位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的有效实施以及外部监督与评价,进一步管控风险,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2.1 内控意识相对薄弱,特别是“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规范,内外部控制环境不佳,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有的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了解, 抱着有与没有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负责人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 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无所谓内部控制体系了,还有的单位干脆拒绝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2)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监督(或控制) , 但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 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 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3)对经费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有的单位经费支出没有建立明确、合理的开支范围和标准,采用实报实销制度, 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 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 会计人员就要实施报销。
2.2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会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甚至财务管理失控。
(1)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 还有的单位本身就没有岗位职责说明。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 谁也说不清应该怎么做, 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 但很不完整。有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 且相互之间不相协调配套。
(3)印鉴保管上的漏洞较多,应该说这是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疏漏。
2.3 会计核算不规范, 资产家底不清
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有健全的会计记录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少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规范。
(1)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 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内容笼统, 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 手续不严密, 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 没有验收人签字, 而且有的领导签字过于随意; 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 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
(2)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有的单位在年终结账时, 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 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 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还有的单位, 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 支出核算混乱。
(3)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存在账外资产。有些单位有的固定资产账上仍然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 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的资产转移, 却未办理相应手续的现象。
2.4 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 业务流程不尽合理
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其合理、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控制的目的,有的单位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很不完善。①岗位设置问题较多, 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②授权审批的金额界限不明, 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③流程控制体系很不完善。④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 追加项目仍有很多, 弹性较大, 且部门预算没有在单位按组织体系细化, 影响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根据《内控规范》,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原则下,要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3.1 内控是“一把手工程”
在控制环境中,领导的重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将对营造和维持一种良好的控制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推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缺乏内在动力,其内部控制建设更是要依靠领导者的自觉意识。单位必须要建立内部控制组织,如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和内部控制办公室。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负主要责任。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即业务部门、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牵头部门、内部审计及纪检监察部门,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只有全员参与,内控才能真正运行起来,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而要实现全员参与,要由单位“一把手”挂帅,只靠财务和审计部门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就是“一把手”工程,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实施的成败,没有领导支持的内控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
3.2 建立单位内控体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内控规范》,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明确各级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从单位和业务两个层面建立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度、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预算内部管理制度、收入支出内部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合同内部管理制度等,且各职能部门都应参与到控制活动中。具体而言就是:抓好关键人;把握关键部位;管理关键物资;控制关键岗位。
3.3 完善部门预算制度, 强化预算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功能作用
财政部门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预算管控带动收支、资产、政府采购、工程管理等所有相关经济行为的内部控制。同时单位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3.4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资金管控”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把预算执行的财政资金多环节和多户头存放的问题解决,即“资金流”变为“指标流”,由财政统一调度,政府集中和调度可以利用的财力用于各项建设。这将有利于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有助于健全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在预算执行政策的监督方面,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5 完善单位内外部监督机制,保障内控制度实施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
一、前言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制度的关键构成部分,在财产安全、经营管理、经营目标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组织结构、资金来源、会计处理等相对企业来说有很大区别,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的在产权关系、控制目标、控制要素、风险类型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进行分析,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本文针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1.含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并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2.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依法运行、防止资产流失、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完整真实。
3.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并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牵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一般由单位主管财务工作的部门担当牵头部门。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研究
1.绩效评估特征。绩效评估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效益评价特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具有公共属性,这就要求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时应该考虑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职责履行效果,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身的履职效果,必须不断提高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目标为社会效益,主要重视是否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目标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特征,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是对预算控制工作进行管理,并且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拟定可行的预算管理预案,严格审核经济责任与预算绩效,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活动的基础和起点,预算管理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收支状况与结构进行全面的预算与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共特性,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借鉴了国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先进经验,创建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以及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状况的绩效评估模式,即利用最小的行政资源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2.权利使用特征。行政事业单位在权限、业务活动以及职能等方面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因此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利使用也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并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在法律责任、活动形式、管理范围与权限、社会服务职能、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规范权利运行。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在权利分配方面也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例如,政府在进行资产采购时,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执行;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必须遵循《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创建重大事项会签制度、集体决策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业务以及相关责任、审批程序以及权限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和行使权利,在工作中注重合法性与合规性。
3.内部监督管理特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并且两种内部监督管理都是由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进行专门的审计监察。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开展。监督机构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时应该从公共财政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公共财政目标,以便于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服务。此外,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水平,应该创建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及时、准确地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内部监督管理水平和效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较大差异,为不断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就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单位经营管理资产安全、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效率,从而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建设 财务工作
内控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虽然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近几年有很大提高,但因管理混乱导致损失、浪费,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势在必行。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主要工作内容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必要性
(1)改革发展的要求。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已经由原来的只依靠财政拨款步入多渠道筹资的经营模式。许多公益性科研单位走向市场寻求经济合作,自主课题研究项目多样化,资金支出除基本支出以外更多的用于科研项目,涉及基本建设、政府采购、数据购置等方方面面,要使大量的资金使用合法有序,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2)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通过内控可以促进对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和考核,确保单位内部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实行自我约束。
(3)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要求。内控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管预算收支等六大经济活动,推动绩效评价的开展。
(4)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要求。今年事业单位上报的预算草案要全面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因此通过实施内控规范,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关口前移,事前防范舞弊和腐败。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财政部《内控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的主要工作包括:
(1)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根据相关规定,组织有关人员,邀请外部专家对本单位的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构成经济活动的六大业务进行调研,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
(2)明确业务环节。按照业务实现的时间顺序与逻辑关系,将各个业务中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融入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部门和岗位,明确职责和分工。
(3)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风险分析要从各个业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讨论对单位内部控制的负面作用,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
(4)确定风险点。依据业务流程梳理,对机构和岗位设置进行具体分析,从业务环节角度评定特定风险,找出可造成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风险点。
(5)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进行风险排序,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
(6)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对单位的特定业务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7)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在内控制度执行实施中,要明确各部门、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责任,对相关工作人员内控系统的执行实施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内部控制执行机制。
二、财务工作现存问题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改进思路
(一)财务工作现存问题
财务部门是我单位综合性的职能部门,开展的各项财务工作始终贯穿着单位的业务活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作用,对推进我单位内控建设与执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根据内控建设要求,我单位财务部门着重梳理了六大业务活动的业务流程,查出四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础管理薄弱。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与现行的财政制度不符,侧重于过于简单的费用报销和审批流程。财务工作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部分财务人员制度意识淡薄,对各项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督。
(2)预算编制不全面准确,预算执行缺乏考核。预算编制不能很好地结合科研业务发展和单位未来发展人员变动等因素所带来的收支变化,导致预算数据不全面准确。不考虑项目需要,使用行业定额预算经费购置研究数据、分析资料,存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预算执行和结果进行绩效考核时,由于责任划分不清晰,无法把相关责任细化到具体责任人。
(3)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对于经费的支出即使有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往来款项管理制度不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现象。
(4)政府采购认识理解不全面。缺乏对政府采购服务项目与范围的学习,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采购刚性的执行减弱。
(二)结合内控制度建设改进财务工作的思路
财政部《内控规范》是针对具体预算收支等六大业务经济活动的内控,这些工作都与财务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就我单位而言,确定先以建设与经济活动相关的财务工作与内控制度结合,作为实现我单位整体内控建设路径中关键的第一步。
单位内控规范与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关系不是要否定原有管理方法,而是修改补充完善;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穿针引线、使其规则化、程序化、系统化。简而言之,内控系统是将所有的业务活动按流程进行风险分析,并按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将分散的管理制度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我单位的经济活动实现流程化。
三、深化内控制度建设,推动财务工作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基础管理工作
(1)新立与补充财务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部门项目申报制度》《公务卡使用制度》《会议费、培训费管理制度》《行业定额经费使用办法》。
(2)修订与完善现有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职工报销制度》《支出审批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上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处理都有据可依,操作性强,减少财务管理盲区。
(3)按《三重一大规定》,查错防弊,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还应建立:第一,《货币资金制度》,保证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转。第二,《岗位责任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第三,《资产清查制度》,严格对国有资产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第四,《集体审批制度》,对重大经济事项采取集体审批制度,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第五,《报告制度》,打通信息沟通渠道,重大问题及时应向所务会报告。第六,其他相关制度。
(二)加强预算编制管控,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使我对我单位的预算与执行的风险点、业务流程很明晰。要从编制与执行这两个重要环节来加强预算管理,即成立预算管理和执行监督领导机构,制定《预算管理办法》。在预算编制时要做到“收入全”、执行时 “支出准”,要站在全单位角度编制大预算,全部收入纳入预算范围;支出时细化预算,明确支出的方向和用途,核定具体支出额度,经所务会通过后上报预算。同时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跟踪、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情况有反馈、评价结果有应用”的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绩效管理体系。
(三)加强内控工作流程作用,完善国有资产的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内控系统的监督管理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已制定的内控制度为基础建立内控工作流程,是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保障。预算管理水平决定着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配置的过程即内控工作流程在我单位编制预算过程的应用。
(2)抓实资产使用和处置环节。加强单位固定资产出租出借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严格执行国有资产使用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日常资产处置中形成“专人初审、集体会审”和产权交易所统一公开处置的方式,建立相关制度。
(3)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内控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反映资产的各种状况,完善资产的核查等各项信息处理功能;实现对资产的购置等各项全过程管理。通过内控流程执行要求,数据定期更新实现动态监控。
(4)补充建立《往来款项》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及时处理长期挂账,关注坏账、减值现象。
(四)加强政府采购业务活动的内控建设
根据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由财务部门牵头,制定我单位的执行政府采购业务的内控制度、流程和实施规定;做好政府采购项目的预算编制,从源头上确保所有项目执行政府的应采尽采的规定;组织培训、宣传和政府定点采购的相关政策法规、内容、结算方式要求;会议、培训、印刷、加油维修等按要求控制费用结算环节,这样可控制和规避风险。
(五)形成领导承担总责,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机制
我认为单位领导应在内控体系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承担总的责任。财务部门应对单位经济活动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行控制。全体工作人员应当遵照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机制。
四、结论
内控建设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作用就在于制衡,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之中,强化内部监督,通过建立和实施严密的内部控制,起到“关口前移”的效果,就能够实现有效履行职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目标。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s].
[2] 徐宏伟.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3(12): 35.
[3] 晋红霞.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2011.
[4] 《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资管〔2009〕)167号[s].
[5] 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管理科学,2010(5).
[6] 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参考研究,2009 (69):15-19.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内控;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企业科学管理模式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涉及的资金金额也在逐渐增长。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并规范事业单位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逐渐被引入到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之中。其中,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安全、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传统财务管理办法体制性过强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在建立和完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内控制度的建设
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逐渐增多,其中涉及的金额也在逐年增长。随着事业单位在基础建设项目、大宗物品采购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业务的逐渐增加,及时发现和制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贪墨资金的行为,预防和阻止经济犯罪成为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例如,某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列支车辆维修费55万元,实际上该事业单位拥有公务用车3辆,自用车5辆,其中自用车使用经费占据该预算项目的50%以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此类经济问题给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职能的顺利履行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根据国家新《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我国事业单位逐步建立起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源和资金财产的安全性。其中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内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措施,保证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物品、人员流通的平稳和有序。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经济活动不同国营或一般性企业,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和社会服务型决定了其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量身定制,才能起到最佳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绝不能照搬照抄,而是在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内部控制科学管理办法,形成一套独立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对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仍不乏存在专项资金滥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财务内控理解为财务部门的内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由于事业单位领导将财务内控管理同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分割开来,间接性地否认了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领导决策中的作用,导致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同事业单位实际的管理方式形成了现实性的脱节,使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形无实,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安全与公平。
(二)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低,执行环境差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后大多并未设立相应专门的财务内控职能或部门,财务内控工作主要由原事业单位财务处负责人兼任。因此,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制度、财务内控岗位和财务岗位、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人员和财务执行人员在设置上均有交叉。这种财务内控和财务管理混淆的管理方式使得财务内控制度在执行上存在了很大的问题。例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岗位在项目资金审批上,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财务实际工作中只要有领导的签字同意,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就给予提款。由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事业单位的印鉴票据分管、岗位制度分离等内控原均无法实现。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目前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无法做到实处,财务内控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内控无法诊断出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导致了财务内控制度的控制效率在不断下降。同时,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部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做到独立性和权威性,给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持续完善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的有效性,切实推进财务内控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行,不断加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教学和宣传活动是建立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措施。财务内控思想的教育不单单要体现在对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和良好的道德教育、党性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事业单位全体在职、在岗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管理思想的理解,深化事业单位全体职员对本单位内控制度,尤其是财务内控制度的理解,才能为财务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与实施创造良好的管理和基层环境。
(二)落实岗位分离制度,加强财务内控的执行力度
在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落实过程中,要坚决按照内部控制岗位分离的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与财务管理工作分离开来。通过财务内控的关键岗位,如预算管理岗位、会计岗位、稽核岗位和资产管理岗位的设置和职责的明确确保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管理等经济活动中能够保持财务内控的有效执行,为事业单位重大经济活动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根据财务内控岗位分离制度,在落实财务内控的执行过程中要保证重大经济事件在审批、审核、执行、监督等过程中岗位之间相互分离,从而起到岗位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于执行。
(三)加强审计工作在财务内控中的监督与管理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重要评价方法之一。为了及时把握财务内控中的出现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能力,要同时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的审计审计机制。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业务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实际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体系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对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财务内控制度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管理和控制效力的全面发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和运转的安全和有效。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单单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的有力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发展和履行其社会职业的必然改革方向。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步伐。因此,为了不断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事业单位要立足于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工作特点,不断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尽早建立起适应事业单位单位特征和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作者:崔珑芸 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养护队
参考文献:
[1]纪楠.事业单位如何强化财务内控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事业单位薪酬管理问题探究 2022-12-28 09:13:41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工作探析 2022-12-27 09:18:38
科研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管理研究 2022-12-26 08:52:19
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2022-11-30 16:21:59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2022-11-01 15:20:52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2022-10-24 10: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