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书笔记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3 15:18:05

名著读书笔记

名著读书笔记篇1

每一部名著作品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都值得我们做好读书笔记。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大学名著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大学名著读书笔记1自从小木偶得到各种表情之后,做每一样事都非常顺利。这让他欣喜若狂,那个兴奋劲儿就连他自己也不能控制。

一天,小木偶在大街帮一个已过花甲的老奶奶推车子。把老奶奶的车子推到她家放好后,老奶奶见黄豆般的汗珠从小木偶圆球似的脸上滑下来,就使尽平生力气搬出一张沉重而又舒适的沙发,又倒一杯清凉可口的泉水给小木偶。当小木偶正想坐下休息时,看见当初抢他红书包的小红狐狸正在炫耀那个讨人喜爱的红书包。他连水也来不及喝,就三步并作两步地“飞”到小红狐狸的跟前愤怒的说:“可恶的狐狸快把我的红书包还给我,不然我就上法庭告你。”小红狐狸翘着尖尖的鼻子嚣张地说:“好啊!去告我呀,我在法庭上等着你!”这时他没看见小木偶的表情,也不知道小木偶已经拥有人类所有表情,所以他如此从容不迫。

小木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红书包拿回来,让小红狐狸承认自己的过错,改过自新。既然要上诉就应该找一位能言善辩的律师。小木偶急匆匆地回到家里,踢开家门气喘吁吁的对老木匠说:“爸爸,我想上法庭告发小红狐狸,需要一个律师。”老木匠用诧异的眼神盯着小木偶说:“啊,真的?是要拿回红书包吗?”小木偶回答:“对,哪个律师可以帮助我呢?”木匠冥思苦想了一会儿,紧锁眉头说:“你可以去森林中心找巫婆侓师,不过她奸险诡诈,你可要小心啊!”“嗯。”

第二天早晨,小木偶听见鸡叫,就立刻动身到森林去找巫婆律师。他踏着轻快脚步进入了森林,很快就来到了森林中心,他张嘴大叫:“巫婆律师,您在哪?”巫婆律师从一个大而又宽敞的榕树洞里蹿出来,凶巴巴地说:“谁呀?竟敢打扰我睡觉!”那又长又尖的手指和长长的獠牙,可把小木偶吓傻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吞吞吐吐地问道:“你……你可以帮我……我一个忙吗?”巫婆听了,冷笑了一下,回答道:“可以,不过要用你所有表情作为酬劳。”小木偶犹豫了一会儿,坚定地说:“不可以,如果我没有了这些表情,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不愿意吗?那就有你的生命来弥补我宝贵的时间吧!”说着举起手中的魔杖,想小木偶发射火球。小木偶拼命地逃跑。忽然,一个树洞出现在他眼前,纵身一跃,跳进了树洞里。“终于把巫婆甩掉了!”小木偶看看外面,见巫婆不在了,才松了一口气。他好奇地环视这个树洞。这时,一只松鼠从外面走了进来,看见小木偶,就高声叫道:“你是谁?在我家干么?”小木偶看见愤怒的松鼠,连忙把整件事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向他解释。松鼠听了他的经历,转怒为喜,说道:“哦,是这样啊!我也是一位律师,虽然没有巫婆那么棒,但是这种小事我可以搞定的。就让我帮你吧!”“真的吗?谢谢您!”小木偶欣喜若狂。

上法庭那天,松鼠让小红狐狸无话可说。小红狐狸只好说出真相,把红书包还给了小木偶。

大学名著读书笔记2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马克吐温曾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没错,她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

这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凯勒的一生,写了她的奇迹般的生活,她遇到的不幸,她的不屈不饶、坚强、奋斗、乐观和勇气还有她的爱心都是我所感动的原因。海伦凯勒原本也是个健康可爱聪明的小女孩,可是在她19个月的时候一场恐怖的急病降临在了小小的海伦凯勒身上,导致了她失明、失聪和失语。

原本可爱又活泼的小海伦凯勒不见了,取代而来的是暴躁、任性和孤独的她。直到她七岁那一年,海伦凯勒的爱心与耐心接近绝迹的时候,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莎莉文老师引导她,教育她,教她识字。

海伦凯勒渐渐走出了内心的黑暗,张开了心灵的眼睛,从此开始了她注定不平凡,奇迹的生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写道:“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也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是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的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如果,我们不能向海伦凯勒那样伟大,那么不妨去试着像莎莉文老师那样帮助别人呢?雷锋叔叔曾经也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吗?

我们是健康的人,可是在遇到困难和磨难时,我们为什么不能向海伦凯勒那样坚强、乐观地去面对,去挑战呢?生活中确实有着许多的无奈,但是我们可以去努力的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像海伦凯勒那样,勇敢、坚强、乐观地去面对各种困难!生活,由我们自己来主宰!!!

大学名著读书笔记3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世界就是由无数平凡人依靠平凡的劳动者创造的。平凡,很多人不敢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但是有一本书竟然敢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个伟大的世界,不过我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发现了很多我这个年纪的人都不知道的事和做人处事的道理。

接下来我得你介绍一下书的主要内容: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作者,他虽然出身不好,家庭平凡,但是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写了《平凡的世界》让我们知道了许多的知识和道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

我很崇拜少平,他身上有一种我没有的坚强,和我想拥有的品质。他从不言败精神,我们90后就应该学他身上的一切。“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是我最喜欢的句子之一,因为,这句话告诉我,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是有自己掌握的,如果连自己都不珍惜或拼搏的话,还不如让生活玩弄一次。生活从不辜负任何人,只有我们辜负生活!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可以选择做平凡的人还是不做,我们只有为命运,为生活,为自己努力拼搏,我们就不是平凡的人。这要我们多留心就会发现其实世界并不“平凡”。

大学名著读书笔记4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

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奸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

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每当我读到宋江在梁山泊义聚108位好汉时,我似乎热血沸腾。每当我读到宋江率领大军杀得高俅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时,我不禁拍手称快。当我读到书末宋江和其他头领惨死时,却又忍不住涕泪纵横。

在水浒传里,宋江一直都是忠义两全,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汉。无论是来自敌营,还是与宋江素昧相识,这些好汉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宋江赴汤蹈火。也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当他得知皇帝赐给自己一瓶毒酒时,仍无怨无悔。还怕李逵听到自己的死讯了后再去造反,毁了自己的一世忠义。于是又将李逵一起拉下了黄泉路。可以说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义,毁了宋江的也还是他的忠义。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几分张飞的影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他们共同点有很多,第一:“他们两人都是爱酒如命,而且酒风不正。”张飞醉酒后喜欢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则是“酒性不好,多人惧他”。第二:“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武艺。”李逵是一把板斧,几乎天下无敌。张飞的武艺按照关羽的说法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第三:“这两人都很鲁莽。”李逵的鲁莽常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张飞则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当然张飞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细心的。

我觉得水浒传中虽然有一些血腥的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大学名著读书笔记5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也没有大海,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没有鱼夫,同样也就没有折断不凡的经历了。正因为有了大海,才让鱼夫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却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把鱼杀死,但又遭到鲨鱼的袭击,贼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这条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一切的肉体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任人摆布。但是谁又愿意去操控它呢?它只不过是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骨架。

然而,一个悲剧性的故事里,却折射出一个“英雄人物”——老人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作为鱼夫,捕不到鱼,还能算是真正的鱼夫吗?而可贵的还是他却能在第八十五天决心驶向远方的大海去钓鱼,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难道不令我佩服吗?不论是鱼叉,小刀,短棍。一次一次被鲨鱼带走,但他始终用尽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什么也无法摧残他英勇的意志。一句“我跟你奉陪到死”,夹杂在大海的咆哮声中,回响在我耳旁。一个人把生命都压上去了,与敌人做殊死的博斗,能不算英勇吗?我想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义的使者。在人的一身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这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老人将大马林鱼杀死看似是完美的结果,但同时他也还在“酝酿”这自己的悲剧。鲨鱼的袭击,就是应得的报应。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无论追求的东西是好是坏,追求的手段是正义,是卑劣,也许能够得到就是最好的结果吧。在充满悲剧色彩的全之中,仍有一丝亮点,那就是孩子。孩子带回了老人的青春,使他找回了自我。如果没一个人都拥有一份童心,一份天真,那世界不再总是灰色,就算当时你享有的是最后的晚餐,也不回忘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了。

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体吗?人正的是很奇怪的动物,为何有勇气面对死亡,却没有勇气面对失败呢?难道失败真的如此可怕吗?冷冷的海风里夹杂着一股血腥,也许真正害怕的可能是这些吧!

大学名著读书笔记6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但无论如何形容,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家》的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去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钰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了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取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名著读书笔记篇2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范文1这个假期,我一眼瞟到了书架上的那本陈旧的《水浒传》,书肋上“一百单八将的英雄演义忠义侠骨,荡气回肠”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回想起了两三年前,我读过一遍,只是囫囵吞枣,就是看个热闹。这个假期,我结合这电视剧,好好的深读了一遍《水浒传》。

之前读《水浒传》,只是看好汉们打斗的情节。这次,我深度了一下,发现,作者还有一层想表达的意思。那就是当时朝廷官府的风气,昏庸无能,让很多本来忠心耿耿对朝廷的忠臣到梁山落草。我翻书仔细看了看,才发现,梁山的五虎上将: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大刀关胜曾经都是官军。豹子头林冲曾经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小李广花荣曾经是清风寨的武知寨,国家功臣之子。双鞭呼延灼曾经是汝宁郡的统治,开国将军呼延赞之后。霹雳火秦明曾经是青州军马总管。大刀关胜曾经是蒲东的巡检,关云长的后代。这些大将,要不然是被政府逼上梁山,要不然是被梁山上众好汉感化上山。

五虎上将里,我最喜欢林冲。曾经对国家、朝廷忠心耿耿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想报效祖国,平定国家**,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被那可恶的高俅太尉给陷害,瞬间变成了“反贼”。这让以为本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忠臣逼上梁山!

仔细读这本书,发现作者不仅仅想表达好汉们的英雄故事,而是批判当时朝廷的黑暗。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范文2假期里,我从爷爷家拿了一本《水浒传》,看了起来,才看了两页就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欲罢不能 。 ?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章回体小说,与《三国》、《西游》、《红楼》一起被称为四大名著。《水浒传》全书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因“官逼民反”、“逼上梁山”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以及最后失败的故事。

本书作者的描写生动形象,不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一百零八个义薄云天的好汉形象,而且句子还如诗一般,比如,在描写五台山时写道:“山门侵峻岭,佛殿接青云。”用一句诗巧妙地写出了山寺与山、云的关系。其中语言简洁流畅,比如,描写公孙胜:“头绾两枚鬅松双丫髻,腰系杂色彩丝绦。白肉脚衬着多耳麻鞋,八字眉、杏子眼,四方口、落腮胡。”只用三言两语,生动的写出了人物的长相与穿着,刻画出了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

文中故事紧凑,曲折动人,一环紧扣一环,其开头就由史进引出了鲁智深,鲁智深引出了林冲,林冲又引出了杨志。依此类推,最后引出众好汉梁山聚义。

全书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还有忠,义二字。宋江让李逵喝毒酒,李逵明知是毒酒,还是喝了下去,这是“忠”。文中无处不在的为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民抱打不平为,出生入死,侠肝义胆。在我们现今的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缺乏正义感,每每看到关于老人摔倒却没人敢扶,有人于危难之中没人敢救,就感到悲哀。看了水浒也给了我勇气,要做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合上书,悲剧的结局耐人寻味,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缺乏正义感,人与人关系淡淡漠的速食社会里,顺从、不作为早晚会被同化得麻木不仁。罗永浩说:“如果你作一个好人,这个社会就会好一点点。”尽管我还小但是我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谨记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范文3当我读完《水浒传》后,我为一百零八好汉的传奇故事而惊讶,同时也深深地被施耐庵的小说的艺术所感染。

《水浒传》讲述了一百零八位敢做敢当的英雄好汉从初遇,到相识,直到最后歃血为盟,生死相托的过程。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每一个故事中,都能体现出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同时,这些也是我国古代勇敢智慧,敢于斗争的劳动人民的伟大形象的体现。

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壮士,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宋江,宋江看起来武功并不很高强,那他为何能当上梁山之主呢?因为宋江是一个十分乐善好施的人,虽家里很富有,但他为人谦虚,疏财仗义;虽是郓城镇的押司,但他对待谁都满腔热忱,文质彬彬……因此,在他被清风寨知寨刘高捉去时,副知寨花荣宁可舍弃官职也要和刘高争个长短;在他因醉酒写诗被判死刑时,戴宗和梁山好汉都竭尽全力救他;一百零八好汉同坐一堂时,众人都要宋江当头领,坐第一把交椅。宋江用自己的真诚与善良换来了大家的认可,从这里我也看出了众头领不去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真诚。看看那些官人,很少有人不想争夺更高的官职,人与人之间有的只是冷漠,相互排挤,相互争夺。《水浒传》中的每一位梁山好汉都是敢作敢当,英雄仗义的人。他们济贫扶弱,惩恶扬善,这种高尚情怀是无价的,京城的每个争权夺利的人都永远无法理解这种情怀,这才是真正的正义。

读完全书,我敬佩《水浒传》中的每一位英雄,当梁山好汉出兵进攻时,往往都是朝廷或是做官的人挑起的战争,他们透露出人性的丑恶的一面,抓住一位梁山头领,想的是将它押到朝廷请赏;而梁山泊抓住一位将领,则用心劝他入伙,共同抵抗官兵的攻打。这样下来,几乎每一位被俘的将士都成了梁山头领,并真心诚意为梁山做贡献。

《水浒传》不仅仅带给我艺术上的优美,还带给了我心灵上的震撼;敢作敢当的人永远都是最后的胜者。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范文4《水浒传》,明代施耐庵原著,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有许多种版本,今天,我读了小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这个版本,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猜有些小朋友已经想到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最出名的几位:性格暴燥但为人忠心耿耿的“黑旋风”李逵和箭术百发百中、武艺高强的“小李广”花荣。读到这里,大家应该还会想水浒传里几乎人人皆知的:“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小旋风”柴进,“智多星”吴用,“祝家三杰”,“曾家五虎”和“一丈青”扈三娘等。不过,这次我们介绍的主要还是“黑旋风”李逵。听到李逵,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李逵江州劫法场的故事?江州劫法场的主要描述的是:宋江因误写反诗被抓,“神行太保”戴宗前来相救,但也被抓住,要和宋江一同斩首。幸好梁山泊人马前来相救,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孙立、解珍、解宝带领,与士兵激战;一路由李逵、黄信、秦明带领,前去救人。李逵一刀砍翻刽子手,这才救出宋江和戴宗的性命。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有一天,我和高子墨带着野猫条纹去过独木桥,我和高子墨顺利通过,但条纹却掉了下来,被水管里冲出来的水带走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是高子墨听见了猫叫和我看到的血迹在片石头上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条纹,幸好他命大,只是腿断了。但再仔细一看,发现他的腿被卡住了,我便立马借来了一个凿子,可是我凿了半天也没凿开,高子墨见了便过来帮我。我们紧凿慢凿,终于凿碎了石头,救出了条纹。

通过这两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朋友之间应该同甘共苦,当好朋友遇到困难时,应该竭尽全力去帮助他,帮他摆脱困境。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范文5《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从各位英雄的个人经历开始讲述,由个人的觉醒走上了联合反抗的道路,发展成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过程。它讲述了“官逼民反”这一残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当统治阶级不顾及农民的意愿后农民也将觉醒起义,反抗暴政的事实。它体现出了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讴歌了敢于对抗暴政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

《水浒传》以贪官高俅的故事作为开端,揭露了北宋末年官僚结党营私的腐败现象,以此为引线引出了各种贪官污吏和恶霸和迫于官僚和恶霸的逼迫不得不铤而走险,反抗政府的各路英雄好汉,组成了这一壮烈而精彩的故事。

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是英雄不假,但是他们也并不是完美的。他们之中有擅长偷鸡摸狗的梁上君子时迁,也有做事不过脑子视人命如草芥的李逵等等行为并不完全正派的好汉,毕竟他们大部分都是无识的农民、亡命之徒。可是他们有勇气提出反抗,并且实施了行动,这点无需质疑,也因此他们被后人称赞。

名著读书笔记篇3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哈姆霄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随笔集》)

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简爱》)

6、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童年》)

7,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高老头》)

8、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一样。 (《罪与罚》)

9、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 (《堂吉诃德》)

10、我并不愿意你受的苦比我受的还大,希斯克利夫。我只愿我们永远不分离:如果我有一句话使你今后难过,想想我在地下也感到一样的难过,看在我自己的份上,饶恕我吧! (《呼啸山庄》)

1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安娜卡列尼娜》)

12、唉,奴隶般的意大利,你哀痛之逆旅,你这暴风雨中没有舵手的孤舟,你不再是各省的主妇,而是妓院! (《神曲》)

13、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傲慢与偏见》)

14、钟声又鸣响了……一声又一声,静谧而安详,即使在女人做新娘的那个好月份里,钟声里也总带有秋天的味道。 (《喧嚣与骚动》)

15、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与海》)

16、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 (《套中人》)

17、面包!面包!我们要面包! (《萌芽》)

18、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 (《拜伦诗选》)

19、 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儿子与情人》)

20、暴风雨将要在那一天,甚至把一些槲树吹倒,一些教堂的高塔要倒塌,一些宫殿也将要动摇! (《海涅诗选》)

21、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 (《伪君子》)

22、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2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 (《神秘岛》)

24、整个下半天,人都听凭羊脂球去思索。不过本来一直称呼她作“夫人”,现在却简单地称呼她作“小姐”了,谁也不很知道这是为着什么,仿佛她从前在评价当中爬到了某种地位,现在呢,人都想把她从那种地位拉下一级似的,使她明白自己的地位是可羞的。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25、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诗选》)

26、我明白了,我已经找到了存在的答案,我恶心的答案,我整个生命的答案。其实,我所理解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荒诞这个根本的东西。(《恶心》)

27、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汤姆叔叔的小屋》)

28、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变形记》)

名著读书笔记篇4

既然名著阅读对青少年来说如此重要,那么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我对我镇几所初中500名学生作了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1.90%以上的同学认为缺少时间阅读,没有固定的时间阅读名著。

2.80%以上的同学认为读名著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水平,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首先选择了看名著,而网络小说、科幻小说、漫画书等这些“快餐文学”却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

3.约20%的同学几乎不读课外书籍,30%的同学阅读目的不明确,只是为了娱乐消遣。

4.读完整本原著的同学只占20%,80%的同学更喜欢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

5.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对学生读名著的支持率呈下降趋势。

6.平时语文老师对名著阅读的指导、相关的读书活动的开展较少。

7.大多数同学藏书量相对较少,70%的同学藏书量在10本以下。

由调查结果可知,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心,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教师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缺少必要的关怀与指导;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学生受兴趣支配;家庭经济因素的限制,以及家长思想意识的淡薄,等等。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应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来引导学生热爱名著、阅读名著,改变名著备受冷落的现状。

一、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阅读中学到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阅读目的,它始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可从下列几方面进行阅读方式的指导。

(1)问题式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掌握知识,成为自主而自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指导时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激疑。根据名著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渴求获得某种知识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带着疑虑去读名著,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讨论。阅读名著,独立思考,圈注疑点;小组讨论,交流探索;集体讨论,引向深入,教师点拨。第三,释疑。在激疑、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完全弄懂,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引导学生分析、解答、概括、总结。

(2)超越式阅读方式。超越式阅读方式是适合于初中生自主性阅读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内容形成了兴趣,课后继续进行有目的的自觉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选择有利于初中生阅读的名著。比如初一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比小学阶段有较大提高,开始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好奇心强。我们先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如外国作品:《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爱的教育》,中国作品:《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教师要通过推荐书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文学天地,同时也将他们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

(3)“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名著阅读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内阅读的不满足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第5册《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文时,要有意识地介绍《骆驼祥子》中相关故事,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并趁热打铁,向学生提供整本书,让学生阅读,从而使学生阅读整部名著。

2.阅读要勤于思考。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阅读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过度偏重记忆,也有的教师精心设计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教师的阅读指导一定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质疑是学生阅读中思维训练的一种基本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提出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写好读书笔记是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须做好笔记,因为一个人只靠大脑积累是不够的,时间一长记忆的东西就会遗忘。为此,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根据内容分类记录名著中的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

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阅读技能,而名著阅读是学生知识的扩展和丰富,它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实践应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为此,加强学生名著阅读指导,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要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并有所获,逐渐养成习惯。

二、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1.开展名著阅读大比拼的竞赛活动。内容包括名著研讨会,文学名著语段诵读、文学名著读后感展评、文学名著课本剧表演等,为同学们搭建读书心得和读书成果的交流平台。以展、赛、评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的开展。

2.写读书心得。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这不仅是学生多练笔、勤练笔的好办法,而且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有很好的作用。读书时随手记上几句,对消化、理解所读的作品会有许多好处。利用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介绍读书心得,对学生阅读会起促进作用。

农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教学,任重而道远。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名著的氛围,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督促,纠正各种不良的阅读动机,尽可能地挤出时间阅读,实效、高效地阅读,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书香浸润每个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名著读书笔记篇5

加强名著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

一、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背景,理清故事情节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上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入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自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阅读时合理安排,形成习惯

1.老师要对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做到心中有数,分年级落实好。鼓励学生自愿购买名著或以班为单位到图书馆借书阅读。对考纲中的12部名著,要求学生尽可能在初一、初二读完。要求初三阅读的《格列佛游记》可放到初一提前阅读,教科书《名著导读》中没有而考纲中有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放到初一阅读,《水浒》可放到初二提前阅读。

2.布置适当的阅读量,合理安排好阅读的密度和时间。七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进行阅读;八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30~40分钟阅读;九年级,让学生每天抽出20分钟左右阅读回顾精彩片段,包括12部名著;寒暑假可尽量多安排一些。同时,七八年级每周可安排一节课阅读或点评名著课。

3.加强督促检查,促使习惯的形成。我主要通过定期开展故事会和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进行。为督促学生读名著,平时要求学生在课前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或介绍一个自己喜爱的人物等,这样既可达到检查的目的,又可加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与思维的量。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既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可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每星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两次;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三、阅读要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名著读书笔记篇6

关键词:名著阅读 现状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44-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可见,文学名著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功用,它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水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更加凸显了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1 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1.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划定了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确定了七篇具体的名著。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明确,原则上增加了可操作性,但是一些教师对于原著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功利化明显,忽略了让学生阅读原著的必要性。

1.2学生分配时间不足

高中生学习繁重,对于阅读原著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任务避之不及,不能有效地分配时间,无法将名著阅读落到实处。

1.3学生阅读能力有限

文学名著大多内涵深刻,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能与作品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自然也就无法真正读懂原著,阅读兴趣不高,放弃了对原著的阅读,转而改读所谓的“名著导读”“情节梗概”,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 提高名著阅读教学质量的探索

2.1制定计划,循序渐进

阅读名著应该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来确保阅读的时间和持续性显得十分必要。这个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可以把高中三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比如我认为高一学生的阅读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阅读的内容也不宜太难,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家》、《巴黎圣母院》和《欧也妮葛朗台》;高二时阅读内容为《红楼梦》、《三国演义》;高三年级由于课程繁重可以把《复活》、《子夜》等作为阅读内容。就学生个人而言也要制定个人计划,约束自我。

2.2教师引导,发挥作用

第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阅读名著。

要想切实引起学生对阅读名著的重视,教师本身要先行动起来。一些老师只是口头上大力提倡阅读名著,在教学时却以教参或教辅资料为依据。这种没有任何阅读体验的教学怎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阅读原著,这样才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学相长。

第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首先,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名著阅读的大致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即略读、精读及巧读。其中,巧读是巧妙地利用熟知的艺术形象或故事片段,来引导学生自主品味名著的精彩片断,把握作品的精髓。比如《三国演义》中许多家喻户晓的情节已经成为成语,如果把这些成语按小说的顺序串联起来,那么学生对三国的内容也就了然于心了。三国一书中出现的成语大概有八十多个,可以牵出一连串让学生们热血沸腾的故事:望梅止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等,学生从名著中获得了成语的语境,又在成语中完整地记忆了名著内容,可谓相辅相成。

其次,读书笔记不可或缺。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谈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大多数学生只顾阅读,不做笔记,这样时间一长读过的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目视心记是基础,把读后的观点付诸笔端,形成读书笔记才是关键。

第三,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新课标》特别指出:“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个性化解读不等于天马行空,随意而为,当学生出现错误理解的时候,教师要加以引导纠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教师应注意落实计划,及时检测。

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效果和阅读激情,教师应该及时监督,落实计划。比如,读书笔记的评阅、课堂情节的复述等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在阅读《复活》的过程中,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命题者,建立班级名著题库,由学生设置命题。对于角色的转变,学生兴致盎然,而命题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深入阅读的一个特殊参照。

2.3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首先,教师可以用课文的学习来带动名著阅读,让学生了解名著相关的精彩故事和名言警句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介绍巴尔扎克时,发现学生对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非常感兴趣。因此,笔者找来《欧也妮·葛朗台》的戏剧片断尝试让学生分角色配音。学生表现活跃,分组比较,在整个过程中,把葛朗台这个守财奴的贪婪和吝啬表现得活灵活现,加深了他们对名著的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影视媒体的特点,将多媒体辅助作为一种激发兴趣的手段。例如,笔者推荐学生收看央视科教频道热播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中,易中天以诙谐幽默又带有历史考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品味《三国》中的经典情节。收看一段时间后,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成为了学生们课后争相讨论的对象。由此可见,运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解读名著对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2.4开展活动,展示成果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2.4.1评选优秀读书笔记

每次名著阅读课程之后,选出优秀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敏感而微妙的,当自己的成果得到赞许时,还会在下次的读书笔记中,以他们的方式表达自我观点。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自学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了乐趣,增长了知识,升华了审美能力。

2.4.2举办名著辩论沙龙

当下高中生的表现欲很强,好争辩,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希望获得认同。他们往往会把自身的人生体验融入名著中的情节,对于某个名著作品的感悟也会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在讲授《红楼梦》时,笔者曾经用辩论沙龙的形式,有意营造电视辩论似的教学氛围,主持人、选手、观众等媒体元素各司其责。然后笔者把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选出辩论代表分为两组,分别对薛宝钗这个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围绕着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自由发挥,相互攻防,学生们进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辩论会。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辩论起来也格外严肃认真,既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又拓展了阅读视野。

2.4.3设计名著阅读画报

名著读书笔记篇7

一、开展“名著阅读工程”的准备措施

1.制订阅读计划。①制订每个学期的阅读计划。明确每个学期名著阅读的篇目和进度安排。可以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以及历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列入的书目制订名著阅读三年的总规划,把名著阅读篇目分解到每一学期。②制订每一周、每一月的阅读计划。明确每一周的阅读时间,以利于每周写读书笔记;明确每一月阅读的进度,以便于每月的阅读交流。③制订寒暑假的读书计划。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集中精力阅读重点篇目。

2.开发阅读资源。学校和教师要想办法开发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渠道。学校应建设好图书馆,设立阅览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学生提供名著,资源共享。当然学生也可以按阅读计划分学期自己购买名著。

3.激发阅读兴趣。①以教师引导阅读。教师可以先介绍作家、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了解,也可以讲述自己对某部名著的阅读体验,也可以设计几个问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好奇心,这样才易于开展阅读活动。②以影视带动阅读。有计划地播放些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了解,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当然,不能用影视代替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读完名著之后与影视比较。③以活动促进阅读。可以在学期开始就告知学生要通过一些活动对大家的阅读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提前告知学生,可以促使学生加入到名著阅读的行列。

4.指导阅读方法。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指导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开设“名著阅读方法指导”讲座,让学生了解各种阅读方法,根据不同名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泛读、精读、灵活读、动笔读,引导学生作圈点、批注、摘录,写读书心得等。

二、开展“名著阅读工程”的推动措施

许多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开始阅读名著,刚开始的时候热情很高,兴趣很浓,可是到了一定时期,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减退,甚至读不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名著阅读”。

1.每周检查读书笔记,动态掌控阅读进度,促使学生继续阅读。

2.每月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在交流会上,学生可以提出阅读中的疑问,互助学习,解决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3.师生共同欣赏精彩片段,教师参与评析,对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作出解答。

4.推荐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评价名著的文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原著。

5.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让学生明白,读书需要静心,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慢慢消化,这样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收获。

总之,教师要通过不断努力,让学生按时按量读完名著。

三、开展“名著阅读工程”的评价措施

要让名著阅读有实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认真去读,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成就感,才能促进名著阅读的长期开展,使之进入良性循环中。可以根据每学期具体的阅读书目和进度,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采取的评价方式有:

1.通过活动展示阅读成效。如读书笔记展览、名著读后感展评、名著知识手抄报评选、名著故事会、名著语段朗诵、名著课本剧表演、名著读书心得交流会、名著征文竞赛、名著辩论赛等,都是很好的展示活动。

2.通过考试检验阅读成效。如名著知识竞赛、名著读写大赛等,以试题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师要加强对名著阅读活动的考核,促使学生有质量地完成名著阅读。通过成果展示和竞赛活动,了解学生实际阅读状态,分析、总结不足之处,以利于后期再次阅读的改进。

开展“名著阅读工程”,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学校制订相关方案,坚持不懈地开展阅读活动,促使学生从内心生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养成每天读书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为其终生发展打好学业基础和精神底色。

名著读书笔记篇8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读书时养成的。因为那里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读书笔记不是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摸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一部一部细读,并勤勤谨谨地做笔记。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名著读书笔记篇9

[关键词]阅读 名著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27

阅读影响人的精神成长。名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有形象的说明。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

我们学校地处偏僻的乡村,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学生平时都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作业做完后便无所事事。于是,我建议学生读一些课外书,举办故事会。通过故事会,我了解到学生所读的课外书一般是漫画书和作文选,范围太狭窄。根据此情况,我向学生推荐名著。比如,学完《三顾茅庐》后,推荐名著《三国演义》;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推荐名著《水浒传》;学完《三打白骨精》后,推荐名著《西游记》……我还经常利用晨周会的时间,给学生讲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名著有了浓厚的兴趣,会利用课余时间迫不及待地读。

二、让学生读名著有方法

学生对名著有了兴趣,教师还要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曾国藩说过:“读书之法,不同之书,该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名著中比较经典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优美语段等要慢慢“煮熟”,应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我教学生在这些地方圈圈点点,作批注,写心得。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轻易放过,还要做个记号,然后查阅工具书或向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这就是精读。精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增强阅读能力。

三、让学生形成读名著的能力

读一千本书,不等于会读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一些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前能思能疑,在阅读中能圈能点,在阅读后能说能写,提高阅读能力。

1.质疑能力

我侧重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学会提出问题。每天我都安排十几分钟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交流,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如一位学生读了《西游记》后提出:“白骨精为什么第一次变成美丽的村姑,第二次变成老妇人,第三次变成老爷爷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价值,是值得表扬的。于是我买了这一学生梦寐以求的书作为奖品送给他,当时他在全班同学面前高兴得又蹦又跳,我发现全班学生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从那以后,学生质疑的积极性都很高,在语文课上掀起了质疑的热潮。这一措施大大地鼓励了学生,使阅读活动更深入、更广泛,达到培养学生读书生疑的能力的目的。

2.解疑能力

解决问题比提出问题更重要。例如,学生阅读《西游记》后提出几个很好的问题:唐僧经常念紧箍咒,孙悟空为什么还不离开他,一直陪伴他到最后?唐僧最喜欢哪一位徒弟?从哪一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我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再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种讨论可以让学生把名著读“厚”。

3.写作能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我都让学生把名著中经典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优美词句等记录下来,这样既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例如,有一次我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时,发现一学生把《红楼梦》中一段描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说的一些话和贾府中的妇人都被她逗得笑起来的片段摘抄下来,看到此片段,我眼前一亮:让学生仿写。于是,我就让班上的“故事大王”给大家讲笑话,让别的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周围的同学是如何笑的,接着让他们把看到的情景都写下来。写好后,我找几位学生上台交流。我发现学生都能活学活用,且写得妙趣横生。于是,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让学生写读后感,学生都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学生这样写道:“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这时,我们应该像保尔一样毫不畏惧,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这样才能战胜它。”是啊,我们不要惧怕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要努力战胜它们,因为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们就会弱,你弱它们就会强。

四、让学生对名著有渴望

名著读书笔记篇10

名著阅读教学的设想

名著的范围广,容量大,阅读教学操作难,笔者以为,落实名著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确立中学阶段的总体阅读计划和阶段目标。身为语文教研组长,笔者首先带领语文教研组的任课老师制定各年级段的读书计划,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同时又适合各学段的读书目标与计划方案,具体要涉及阅读方向、篇目内容、方法步骤、督促检查、评比总结等,保持阅读的渐进性与完整性。如在高中阶段教学中,可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以必修、选修和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为名著阅读的基本时空条件,确保每一位学生按“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的阅读顺序,实施一个较完整的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

具体实践过程

其一,个人自觉读书与读书小组合作阅读相结合,拓展阅读渠道,资源共享。每学期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读书计划完成规定的读书任务,同时建立读书小组,进行合作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同伴交往是中学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采取合作小组阅读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组内同学不仅可以交换书籍看,资源共享,拓展阅读渠道,还可以随时交流感受,促进提高。具体做法:要求班里每人拥有一、两本名著,各不相同,相互交换着看,无形中就在班里形成了一个小型书库,由语文课代表管理并监督同学定期借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电子图书等,打通学生的各种阅读渠道;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可以被名著阅读所利用的资讯,这些资讯便于学生对名著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校园网,年级或班级交流群带动读书活动。

其二,营造名著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主动性。每学期安排各年级语文老师给学生举办“多读有定评的名著”等阅读专题讲座,介绍一些中外名著书目、简单情节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艺术价值、思想价值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利用第二课堂,由同学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阅读过的名著,包括作者的情况、写作背景、故事梗概、艺术特色、思想内容、自己的心得等。还可以有声有色地朗读相对完整的名著片段,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其三,课内外结合,以点带面,授之以法。教师根据课程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授之以法。“新课标”中要求学生阅读的篇目多数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学习时,可适时引导点拨,导向课外。例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引出与林冲有关的情节,推出与之有关的人物,并讲述他们不平凡的事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相关阅读,并设计一次“话说水浒”的语文活动等,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激情,唤醒学生对名著的向往。重视课内示范,教给学生方法。在课外阅读初期,要注意课堂的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如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王熙凤的刻画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并对先声夺人的出场、服饰的铺陈、容貌的描画、接见黛玉的一笑一哭进行刻划品读,然后布置学生看《红楼梦》第十二回、十三回、四十六回、六十八回、六十九回等,对王熙凤的精明、贪婪、强干、笑里藏刀等性格进一步体会。由此学生们不难悟出整部《红楼梦》一开始就通过特别的肖像、言行对王熙凤的性格进行了界定,对其一生的命运给予了暗示,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指点了迷津。注重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才能将阅读推向深处。

其四,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在学生的读书进程中,教师应随时指导、激励、调控,让学生的阅读保持连续性并向内涵深入。笔者要求学生读书时坚持写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可有感而发,评析作品主题、人物性格、人物行为、价值取向等,也可对篇章结构、语言特色进行鉴赏,甚至可改写情节、续写结局等。每周评阅一下,掌握阅读情况和进度,随时指导、督促、调控,并定期交流分享好的读书笔记,从而促进其阅读行为。

其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读书效果。组织开展阶段性读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提升读书品质与效果。教师根据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读书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鉴赏辩论会、精彩片段朗诵表演会、编辑文艺板报等。同时每学期举行读书笔记和鉴赏小论文交流会,同学之间传阅读书札记,欣赏小论文,互相促进提高。阅读本是一种个人行为,通过组织、交流,使它变成一种集体行为。笔者还组织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型解读名著展示活动课,初中和高中分别开展了学生名著阅读成果汇报展示总结活动。学生们兴致很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高中部组成了六个参赛组:“激流勇进队”“骑士队”“梦9队”“爱的自由队”“梁山队”“三国队”。展示的内容有作家及作品介绍、精彩片断表演、精彩配音、经典论谈、个性鉴赏等,学生还制作了幻灯片、录像等。最后评选出了最佳读者奖、最佳鉴赏奖、最佳编导奖、最佳演员奖、最佳配音奖、最佳幻灯片制作奖、最佳组织奖等,并将评选出来的最佳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鉴赏文章在教室一一展览。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名著阅读展示活动,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人文素养的提升、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笔者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思考与启示

第一,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转变阅读教学观念,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课内学方法,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紧紧抓住文学名著阅读这块重要阵地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遵循以“经典名著”为主,广泛、多样、全面、渐进地推荐课外读物的原则。在课外读物的推荐上,都是有定论的经典名著,按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并注意了体裁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具体的原则标准:知识丰富的、深情感人的、趣味盎然的、哲理性强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已有定评的;也可以适当推荐有关艺术鉴赏等。遵循由兴趣而入、形象而至抽象、热情而至研究、局部而至全面的渐进原则,培养兴趣和习惯,提高能力。

第三,发展个性,推动课程改革。教师要认识阅读的根本作用,认识阅读的个性化特点,还学生独立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权利,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他可能会为名著的博大精深而叹服,也可能被某一个局部深深吸引而久久驻足,他也许思考得很深,也许只是一点点真切的感觉而已,但是必定每一个读进去的人都会记录下这些最真最深的点滴感受,并贴在自己的书上,留在自己的心中。不必担心学生“读不懂”或者“读不透”,要让学生去进行读书的实践体验,从中汲取营养,这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的目标。如此阅读,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使语文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生名著阅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