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管理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5 09:34:45
保密管理论文篇1
一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的库房管理是档案保密的重点。
从总体上讲,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但是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往往将库房附设在机关办公楼内。应注意的是,不是任何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用作库房的,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盗窃。还应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二绝密档案的管理和保密
绝密档案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四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确保国家核心秘密的安全,必须管理好绝密档案。
1、绝密档案应与非绝密档案分别保管。要设保险柜、保险锁、防盗器,从保管条件上确保绝密档案的安全。
2、提高绝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绝密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他们对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负有比一般工作人员更为重大的责任,因此,档案保密工作好与坏,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个关键。绝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手续清楚,而且要防止“无形”储存在头脑中秘密的泄露。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经常接触党和国家大量的秘密,这些秘密随着主人的社会活动被带到各个复杂的场合,往往一句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不知不觉中就泄露了秘密。所以档案人员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做到守口如瓶,万无一失,把保守国家秘密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3、加强绝密档案的日常管理。绝密档案的调阅、移出、销毁等应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必须经指定领导人审批,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绝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对、检查,发现失密、泄密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
三做好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的区分工作
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时间内,如被泄露,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来确定的,它表示该国家秘密事项在其确定的期限内,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限。《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中规定: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这里所说的“特殊规定”是指制定保密范围的中央、国家机关可以规定有关保密范围中某类事项的保密期限为“长期”。对规定为“长期”的国家秘密事项,在授权机关作出解密前,其他机关、单位应当对其采取长期的保密措施,不得擅自决定解密和随意对外提供。
四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做到不坏、不丢、不散、不乱。不坏,就是使档案保管得完好无损,不致因各种不利因素而使档案损坏。对已经破损的档案,要及时抢救。不丢,就是使档案绝对安全,不致因工作疏忽而使档案遗失或被窃,不仅保证档案实体安全,也要保证档案内容的安全。不散,就是要求档案的保管相对集中,不致因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不乱,就是要求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档案排架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保管人员要持之以恒,时刻警惕,防止档案的损坏,确保档案的安全,为档案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五档案情况的变化
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的。基本变化是升密、降密、解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也是暂时的;大多数的,总的趋势是降密,直至解密。其变化原因有三: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已失去了指导作用,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密级自然消除了。;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馆室所存档案文件,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多数都是超期服役,例如,50年代的绝密文件大都需要按照《保密法》关于划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的要求去做,这既反映了历史上划密工作的不足,也说明进行档案解密划控工作的迫切,因此应依据档案内容的变化掌握划密标准,严防密级偏高或偏低,密期偏长或偏短。
六做好档案密级的调整工作
1、要贯彻落实《保密法》以及1991年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发的《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的精神,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大力协调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要严格执行解密划控的时间标准、有关内容标准及保密规范标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二要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指导,齐心协力搞好档案文件的清查鉴定。严格划清密与非密的界限,确定哪些档案能开放利用,哪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哪些还不能提供利用,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和档案建设奠定基础。
2、要建立起法制的新秩序。对档案的变化调整,不仅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工作,还要着眼于长远。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以往关于档案保密的制度还不健全,适应不了《保密法》的要求,需要完善增加新的内容。为了适应档案调密工作制度化、正规化的需要,应建立以下三个制度:1建立划定密期制度,以便届满自行解密;2建立调密通知单制度,对保密期间提前解密或发生升降变化的密级文件,要下发通知单告知档案馆室,以便衔接工作,及时掌握,适时变动;3建立档案接收标准制度,加强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3、要加强档案的科学管理。在调密工作中我们发现,过去经常把密和非密文件混合组卷、混合保管、混合提供,造成了扩散机密的漏洞。对此,可以采取分段治理的办法。以1991年贯彻国档发28号文件实施馆室藏档案解密划控工作为界,对以前大量混订在卷内的密级文件可以原封不动,但在今后一般查档中只提供所查内容,不提供含文件的原卷;外供卷时,可采取对与所查档案无关的文件进行密封等措施。今后对密级文件特别是绝密文件应当单份盒装保存,彻底解决密与非密的文件材料混卷问题,堵塞过去那种因混卷在提供利用中造成机密扩散的漏洞,以及档案文件分散不集中,日后调密不便的问题。同时,要按立档单位档案中的文件密级编制目录或卡片,建立文件统计台帐和存放地点索引,为科学的管理,准确的掌握,有效的保密,及时的提供创造条件。
二、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一做好档案利用中的监督工作
档案利用监督是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档案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利用档案,又能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具体说来,档案利用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制度建设。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2、队伍建设。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二是业务素质,要具备专业知识,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熟悉档案法规;三是文化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此外,还要有敏锐的工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善于做利用者的工作,能独立处理利用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3、监督措施。在利用中,要根据不同的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加强重点监护。有条件的档案馆室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对某些为获取凭证而来馆查阅档案的利用者,要防止偷撕或涂改档案;对一些平时养成看书划线或翻书沾口水之类习惯的利用者,要及时提醒。做好利用监督,还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勤宣传利用档案的制度与规定,勤与利用者交谈,掌握其利用目的与动机;二是眼勤,勤观察动态,置每个利用者于视觉之中;三是手勤脑勤,勤分析利用者的情况和利用效果,勤检查被利用的案卷,勤督促利用登记制度的落实。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以便及时查处,挽回损失。
二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档案保密,工作尽心尽职,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现象。由此产生一些弊端:大批档案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长期被束之高阁,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造成档案浪费;领导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有效地利用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出来。上述情况表明,档案部门改变传统的观念,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切实完善工作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势在必行。机密档案应该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对档案工作来说,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决不可偏颇。
三进一步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一成不变地看待档案的秘密性,无视其秘密性的时效和范围,是不对的;但如果缺乏保密观念,对档案无视其秘密性,无限地扩大开放利用范围,也是错误的。因此,在开放档案为社会各界所利用的同时,应当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1、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开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科学而准确地区分、判定档案的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对这项工作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初审,档案馆工作人员根据标准,对开放期限内的档案逐件进行审查,初步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二是中审,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重点审查初审中没能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的部分档案,以确定其取舍。三是终审,由有关领导,根据初审和中审的情况,权衡利弊,进行综合分析、审查,最终决定与批准档案的开放与否。
保密管理论文篇2
(一)高校保密工作的内涵
1.教育考试方面
高校教学考试类型多样,考试内容庞大。高校在教育考试保密工作处理的过程中对考试试题、试题答案、命题人员等保密元素进行处理,围绕上述部门及人员开展保密工作。
2.科研项目方面
该方面的高校保密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承担的高端科研项目基地、科研项目人才、科研项目成果等。科研过程中部分专家或教授有时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当其涉及科研核心内容时也会成为人员,列入保密工作范围内。
3.党政工作方面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大量党和政府机关下发的保密文件,这些文件存贮在高校机要室、档案室中,对党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党政保密工作的重点。高校部分专家、教授参与机要党政工作并了解到高校党政机要核心时,这些人员也会被列入保密范围内。
4.高校内部机密方面
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内部机密,如高校自主评测试题和评分标准、学校领导考察状况、学校工作评价材料、财政机要等。上述内部机密一旦泄露非常容易导致学校运行风险上升。
(二)高校保密工作特征
1.保密工作幅域较广
高校保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国家科研、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知识传输、体系服务等多个方面。在上述过程中高校保密的内容大大增加,保密环节复杂多变,加大了保密人员工作的难度。高校保密工作需要对威胁到自身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控制,从各项资源、部门、人员着手,形成层次化管理,工作内容体系庞大,结构层次多样,保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广泛性。在上述过程中即使微小的环节出现失误,都会造成保密工作效益大打折扣。
2.保密工作要求较高
高校在日常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形成内部资料的外泄,这种资料的外泄很容易造成学校安全性降低,导致学校安全环境受到威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机要文件、资料已经由传统形式转变为移动存储介质存贮,存贮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泄密的可能性逐渐提升。在上述时展下,提高高校保密工作要求,强化保密工作效益已经势在必行。当前高校保密工作已经由传统单一保密方式转变到多种保密方式并用,要求保密人员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加强保密效益,不断更新保密手段,形成新时期的保密信息化管理体系。
二、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人力资源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高校不仅为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人才动力,还为自身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校各个专业人才共同参与到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由专业人才共同设计、共同开发、共同构建,形成了完善的保密系统。上述过程中人才优势为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高校保密人员具有非常高的文化水平,可以顺利完成信息化管理建设,在原有保密工作基础上加入信息化管理元素,保证保密工作效益。上述保密人才为开发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辅助条件,对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优势让高校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保密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上述科研人才、专家学者等优势人才通过利用各项资源开发出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和系统,为高校保密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专业构建为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构建需要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数学专业等作为支撑体系,由上述专业知识作为体系构建基本内容,提升保密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这些专业学科在社会范围内很难集中在一起,而高校却为其集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高校的教学体系包括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这些专业涉及国家发展的各行各业,内容非常广泛,例如计算机专业、物联网专业、通信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等。高校各个专业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专业间形成良好的融合,在保密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时可以高效地融合在一起,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益,为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除此之外,高校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可以将各个专业先进的科研技术结合,有效降低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构建过程中的失误,大大提升体系的构建效益。这些专业经验也正是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构建的优势。
(三)平台发展为信息化管理提供机会
平台发展主要是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科研知识或科研体系构建的结构平台。当前高校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作科技研究,或与国内外领先专业领域进行科技交流,这些科研知识或科研技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提升了高校的科技水平。在上述知识平台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在构建自身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体系中愈发得心应手。上述平台中的科研课题、科研项目、科研知识、科研设备等资源对信息化管理的开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平台资源将保密工作与信息化管理协调一致,从根本上实现两者的互利互惠,达到双赢。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源为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开展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为其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机会。
三、高校保密工作中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信息化保密制度
在高校保密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保密人员要从制度着手,依照信息时展状况,制定对应保密体制。
1.建立保密组织结构制度
高校要依照自身状况,合理设置保密组织结构,由保密委员会人员对各级保密工作制度进行订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保密体制;高校要选取固定保密工作人员,在组织结构制度上形成专业保密网络体系,在体系内部形成定向组织网络制度。上述制度建立后要确保保密人员签署保密责任书,对保密工作进行责任划分,完善制度系统,保证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建立健全的保密法规
高校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关保密法律法规及高校保密工作规定形成良好的保密工作规章制度,要依照保密工作内涵对工作范围内的各项制度进行明确,形成完善的管理条例;要对保密工作中的各个流程进行明确规定,尤其是在保密资料保管和销毁的过程中,要建立与高校发展相符合的体系制度,形成特色保密体系。
(二)构建信息化保密系统
1.构建保密知识考试系统
高校保密工作管理构建的过程中要首先对教职工、科研人员等人员进行保密知识考试,由保密知识考试结果选取专业的合格的保密人员,实施保密监控,提升保密工作效果。传统保密知识考试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纸质试卷对人员进行考试,考试方式较为单一,考试内容涉及面较为狭窄,保密工作教育和考试效果并不理想。在信息化保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高校要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发新型的保密知识考试体系和教育体系,在原有知识考试系统基础上增加信息化途径,改善考试质量。上述信息化保密考试系统构建时可以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提升人员对保密工作的兴趣,在信息化环境氛围下,提升人员保密意识;可以在纸质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考试,由专业人员对真实情景下的保密工作进行判断、分析,提升信息化保密考试的应用效果,增强考试的实用性。高校要不断开发新型、优质的考试类型,提升考试体系的个性化和适用性。
2.构建人员、设备管理系统
人员、设备管理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要先明确人员、设备范围,保证保密管理系统能够包括全部人员和设备。传统人员、设备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纸质类文档进行记录,通过纸质表格完成人员及设备的控制,对各项保密信息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操作效益低下,非常容易出现误记、漏记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保密工作效果。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通过新型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或移动存储器等作为媒介,对各项信息进行处理,提升了信息的保密效益。在上述体系中高校信息化软件系统可以对保密信息实时处理,计算效果得到本质性改善,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完全符合高校信息时展需求。在人员、设备管理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高校要开发软硬件资源,对保密知识、保密技术进行应用,提升保密系统设计效益。高校要在设备生命周期内实施全方位控制,对设备的审批、修护、报废等操作进行全面管理,将管理操作落实到设备的各个时期,防止泄密。
3.构建保密内容定密系统
定密系统是高校保密工作落实的关键,可以明显提升高校保密工作管理效益。在信息化定密系统确立的过程中,高校要在原有保密工作基础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各项保密信息进行采集,要保证保密信息与高校保密内容一致,从而提升定密工作的准确性。信息采集完成后,高校要建立数据库,依照当前保密工作中的密级的指南细则和条款,将采集信息录入数据库中。保密人员要对上述数据库进行指令控制,通过建立密级初始意见及准则,由处理器和运算器完成对数据库信息的处理和定级,对保密信息的密级进行明确。保密内容定密系统的构建对提升保密工作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述密级内容下,保密工作可以无须进行复杂的咨询及调查,只依照密级状况及环境状况就可直接开展,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保密内容定密系统的构建还提高了高校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质量,从密级重点着手,解决保密中的关键问题,脱密期控制效益大大改善。
(三)细化信息化保密技术
作为保密工作体系的基础,保密技术直接影响着保密信息的保密质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安全系数。高校保密工作内容非常复杂,系统涉及范围较广,单纯进行常规保密技术处理根本无法满足信息时代需求。因此,在保密工作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高校要丰富信息化保密技术,将各项技术交叉融合,从根本上提升保密控制效益。高校要引入先进保密设备,及时更新保密手段,保证信息化保密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可靠性。高校需要建立自身信息安全监督体系,通过网络内容安全监督及秘钥技术对校园网络进行加密处理,防止外部入侵导致的保密信息泄露状况。与此同时,高校还要与其他保密工作机构形成良好联系,不断更新保密设施,提升系统安全性。
(四)细化信息化保密检查
在实施信息化保密检查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高校要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利用,要加强信息化监督。高校可以在保密机要部门设置自动监督控制系统,通过联网监督,实现各项保密设备或资料的保密检查。信息化保密检查的过程中要保证保密检查的严、细、全,从重点着手,逐渐拓展,提升检查的质量,要从保密工作制度内容出发,对保密系统结构和保密技术进行分析,对上述内容安全系数进行明确。高校要在重点流程设置,完善保密检查设施,设置保密载体对各项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处理,从根本上落实各项保密工作。一旦发现保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保密人员要及时实施相应措施,对设备、技术或系统进行改善。
四、总结
保密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保密;工作;建设;加强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175-01
一、保密文化建设事关保密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保密文化是广大人员和人民群众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职责使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创造的保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科学界定保密文化概念,准确把握保密文化基本特征,正确认识保密文化主要功能,是构建完善保密文化理论体系、指导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条件。
加保密文化建设是筑牢
1.保密思想防线的基础工程。保密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引领广大人员确立正确的保密观和保密价值观,把信念的力量、思想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意志的力量转化为保密实践的自觉行为。
2.加强保密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内在要求。开展保密文化研究和运用,全面增强国家软实力,是世界强国的共同选择。保密文化建设作为引领保密实践、有效提升保密力的理论指导和重要基础,能够提高谋略水平、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充分发挥竞争硬实力效能,进而影响竞争双方力量对比、进程变化和竞争结局。
3.加强保密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战略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利益的拓展,使得秘密延及各个领域和多维空间,保密时空范围不断扩大。窃密、泄密与保密的斗争更加激烈,手段更加先进,形势更加复杂。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迫切需要对保密战略作相应调整,把做好人的工作即调动内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把保密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统筹谋划,科学建设,是全面提升保密主体的素质、能力和层次的治本之策。
二、保密文化起源
保密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物化于技。其中,保密精神文化是保密实践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使保密理念进入思想、融入血液,成为自觉的情感认同、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审美标准;保密制度文化是保密实践的重要保障,具有权威性、规范性、普遍性和强制性,用于规范保密实践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其高效运行;保密行为文化是保密文化的落脚点,良好的保密习惯是保密理念固化于心、付之于行的体现,是保密文化建设成败的晴雨表和试金石;保密技术文化是保密实践的重要领域,是保密手段建设的方向标和智慧库,是国家综合科技水平在保密领域的体现,是保密与窃密交锋角逐、相克相生的前沿阵地。
推进保密文化建设,第一,要把握规律,在理论研究上谋突破、求深入、上层次、出成果;第二,要与时俱进,挖掘提炼保密文化丰富资源,将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保密传统进行总结提炼和发扬光大;第三,要见贤思齐,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保密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第四,要注重落实,组织开展保密文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把保密文化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纳入规划,形成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第五,要指导实践,加速保密文化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使保密实践更加智慧,更加科学、扎实、有效、长远。保密文化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是保密实践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要强化保密理论指导保密实践的意识,疏通成果转化运用渠道,加大投入,推动有价值的成果进入实践领域,提高保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三、深刻理解保密文化的科学内涵
作为保密实践能力、活动方式及其全部精神成果的总和,保密文化主要涵盖、揭示和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反映保密实践的属性、本质和规律“是什么”的问题,形成保密文化的世界观;二是揭示保密实践的地位、功能、作用、意义等“为什么”的问题,形成保密文化的价值观;三是解决指导保密实践、提高保密管理效能等“怎么做”的问题,形成保密文化的方法论。唯有树立正确的保密世界观、保密价值观和保密方法论,才能确保保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有效提高保密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1.要认清保密工作本质,确立正确的保密世界观。保密世界观是人们对保密本质、特点规律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核心内容是保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保密世界观决定和影响着人们对保密实践的态度、方向和方法。要认识到,保密是政治工程,是发展谋略,是短兵相接、生死博弈的实际较量,更要认识到,保密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作为无处不在的实在力量,是国家竞争力系统的重要因子,渗透于竞争力诸要素之中,始终影响着竞争力的生成模式、系统结构和效能发挥。
2.要认识保密工作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保密价值观。保密文化的价值观是人们认识保密意义和作用的根本观点,其核心内容是保密评价标准和保密价值取向,它是争取战略主动权的前提,关系到民族兴衰,国家存亡;是取胜信息化竞争的基础,关系到事业发展;更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实现宏伟战略任务,要求保密工作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发展新理论,创建新机制,制定新对策,采取新手段,解决新问题,扎扎实实提高保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要遵循保密工作规律,掌握科学的保密方法论。保密文化的方法论是指导保密实践、解决保密问题的一般理论和根本方法。一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在保密实践中,需要把积极的疏和坚决的堵结合起来,做到疏堵有度、彼此互补。不但要治标,研究解决保密的现实性问题,更要治本,从文化抓起,从制度抓起,从主体抓起,从密源抓起,做到表里互动、相辅相成。二要攻防一体,平战一致。要做到防中有攻、攻中有防,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时掌握保密预警信息,即对手窃密的手段、方法、渠道以及我方秘密的安全状态。
保密是一个完整的连续过程,没有明显的平战界限,平时是战时的基础,战时是平时的延续。在保密实践中,平时要着眼战时需要,不能降低标准要求,必须始终如一、常抓不懈。三要深度融合,同步建设。保密贯穿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将保密工作纳入业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体系,融入各项活动和日常管理,形成纵向协调一致、横向密切配合的矩阵式保密管理机制,做到国家建设发展到什么水平,保密能力就提高到什么水平。
参考文献:
[1]全面提升平安建设科学化水平[j].宁波通讯.2013(03)
保密管理论文篇4
市保密委员会:
根据日办发电(20__)104号关于对全市保密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办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切实把保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领导重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一是建立保密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分管主任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保密领导小组。二是列入党组议事日程。办领导多次部署研究保密工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了两次保密工作精神的学习,学习了中央、省委及市委关于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公文和计算机网络保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探讨研究,制定了改进意见;办领导根据《中共山东省机关公文处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鲁办发【20__】14号)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关规定,提出了公文管理意见;分管主任还经常召开保密工作例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精神。同时,为更好地做好保密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并将保密工作列入机关岗位责任考核目标,夏召峰主任代表人防办公室与市保密委负责人签定了20__年保守国家秘密责任书。三是模范遵守保密制度。领导干部参加会议带回的材料,当天交文管人员登记管理,不携带秘密文件出入公共场所,不横传文件,不在亲属、子女等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国家秘密,不在普通电话和移动电话中谈及事项。
二、多措并举,保密宣传成效显著
“四五”普法以来,认真研究确定宣传教育计划,做好重点兼职保密干部的业务培训,做好网络管理操作人员的保密教育,深入开展保密理论调查研究工作,加强定密工作,实行保密工作目标管理,加大对电子公文、电子商务保密管理的培训教育工作,层层签订“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责任书”,围绕《保密法》制订实施规范化建设方案,加强对重点单位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保密检查工作,开展保密专项检查等,保密工作稳步发展。
三、落实制/!/度,保证保密工作规范化
办领导始终注重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保密工作,制定了保密守则,并张贴在会议室墙上,落实保密职责;配备保密兼职干部做好保密工作,并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制度,指定专人使用和管理,做到专机专用,确保电子公文传输准确、及时、安全、高效;制定了传真机使用管理规定,严禁任何人使用传真机收发秘密载体,秘密载体传递必须使用机要件;并规定凡是市机要局下发的密码电报,专管人员要在领导阅完签字后立即收回,防止无关人员阅读,密码电报都准时清退。
四、突出重点,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
根据我办实际,做好公文和计算机管理是保密工作的重点。为做好这两项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办事。在公文方面,严格把好收文办理、公文归档、公文管理三个环节,安排专人管理,做到对收到的公文严格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承办、催办程序,不横传直传公文;对公文管理,严格遵守机关公文处理制度,密级和注明不准翻印的公文,严禁翻印,其它需要翻印的公文,也严格按照程序组织翻印。在计算机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意见》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日照市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的要求,规定凡涉及人防机密的公文,不得使用公用网络进行传输,所有计算机系统不与国际互联网相联;安排两名人员负责计算机系统管理工作,每周都对计算机保密安全、病毒防范情况进行检查,无计算机信息系统泄密事件发生。
五、督促检查,确保密工作落到实处
保密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机关档案;密级;鉴定;实践
1 概况
2013年,国家海洋局开启了第二次档案进馆工作,要求局属单位将1983年至2000年产生和形成的档案移交至中国海洋档案馆。由于历史原因,拟进馆的海洋类机关档案中包含了部分定密不准备和保密期限已满却未解密的涉密档案。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档案移交之前,应做好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工作,从而方便今后的档案管理和利用。
2 组织与开展
2.1 查阅关于保密的法律法规。在查阅保密法律法规时,可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和《海洋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等四部全国性和海洋界保密法律和规定,通过逐条分析和学习,熟悉国家秘密的范围、定密依据等法律知识和相关行业规定。
依据《保密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及时解密,且对于“保密期限已满的国家秘密事项,自行解密”。[1] 《保密法》实施条例则规定,“定密责任人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2]由此可以确定,保密期限已满的档案应及时解密,且密级鉴定工作应由定密责任人牵头并负责。
2.2 成立密级鉴定的工作小组。对于涉密档案的密级鉴定及调整事宜,必须经过集体讨论,要严密论证、谨慎处理,不能仅由个人或某部门决定。因此,在开展涉密档案的具体鉴定之前,应先成立档案密级鉴定工作小组,这样既可收集和吸取集体意见,又能保证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
按照《保密法》的规定,机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及审核批准工作。因此,单位负责人应作为鉴定小组的核心成员,并将保密部门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档案室人员及对机关情况比较了解且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列为小组成员, 负责进行具体的密级鉴定工作。由此,便明确了进馆档案密级鉴定的组织机构。
2.3 明确需鉴定的档案范围。档案与形成者之间的来源联系是首要和最根本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职责权属,确定需由本单位鉴定的涉密档案范围。档案室可以根据档案的来源,将其划分为两类:本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档案;其他单位形成和产生、本单位仅接收或承办的档案。
按照国家秘密“谁确定,谁变更,谁解除” 的原则[3],对于本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涉密档案,由本单位自行开展降解密工作,并将处理意见报送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对于其他单位形成和产生的涉密文件,因本单位无权解密,则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汇总文件基本信息后,交由上级部门进行降解密审核。[4]由此,可以明确需本单位进行密级鉴定的档案范围――本单位自行产生的涉密档案。
2.4 确定密级鉴定的原则方案。根据《保密法》的规定,可确定密级鉴定原则:基于涉密档案本身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对保密期限已满的涉密档案中符合降密、解密条件的,进行降解密处理;对保密期限未满的涉密档案,则在对其内容进行筛查后,进行降解密处理或维持原密级不变。
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机关档案形成于不同部门,且来源相对分散,因而可以通过“部门初步建议―小组会议讨论―所务会议确定”的自下而上的方式推进降解密工作,即:在汇总完全部涉密档案信息后,首先由各档案形成部门对本部门形成的涉密档案进行密级鉴定,给出初步建议;然后报进馆档案密级鉴定小组讨论得出进一步的意见;最后交由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确定最终的调整结果。
2.5 开展涉密档案的具体鉴定。具体的鉴定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按照档案形成部门,对涉密档案进行分类,并将相应资料发放至各形成部门,由其给出对本部门涉密档案的初步密级调整意见;二是汇总各部门的初步意见,交档案密级鉴定小组再行讨论,并提供小组意见和建议;三是将鉴定小组的意见交由所务会进行讨论确认,经所领导集体通过后,形成本单位档案密级鉴定的最终意见。
在鉴定工作的开展中,除汇总各部门的涉密文件信息(如涉密档案的文号、文件题名、责任者、文件日期、密级、保管期限等)之外,档案室还应为各涉密档案的形成部门和密级鉴定小组成员准备降密、解密参考材料,包括之前查阅的四部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制发的红头文件[5]等。这样既有理论要求,又有实例参考,有助于使鉴定者结合法律依据和行业做法,审慎地鉴定涉密档案。
2.6 做好解密档案的后续处理。在鉴定工作完成后,档案室应及时总结降解密结果,形成红头文件或会议记录下发至单位各部门,并对降解密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文件记录进行收集和整理,如各阶段降解密讨论意见、汇总材料等。将这些文件作为随同进馆材料,与拟进馆档案一起移交至档案馆。
当鉴定小组最终形成有效的密级鉴定意见后,档案室便可以对拟降、解密的涉密档案进行脱密处理。处理方式包括在拟降、解密文件上加盖“已解密”印章、删除或遮盖国家秘密标志等,并在文件所在案卷的备考表中对降、解密情况做出说明,确保文件中不再保留原国家秘密标志。在完成这些工作后,完成脱密处理的档案才可在数字化、保管和借阅等方面实现与非涉密档案相同标准的管理。
3 总结
3.1 完善解密风险承担机制。档案解密工作并非个人行为,需要单位保密部门、行政部门、档案部门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及配合。各方应在密级鉴定过程中,从各自的原则和立场出发,进行充分的意见表达和沟通,并适当参考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较长的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那些与当年具体参与过文件的拟稿、审批或办理等事项的老同志,以实现风险承担集体化,增加密级鉴定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妥性。同时,建立当事人申辩机制,使当事人有机会对解释降密、解密时的具体原因和背景作出解释[6]。 3.2 恪守定密者解密的原则。在解密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这样的文件――由本单位形成,但内容与上级部门或其他单位有关,且上级部门与其他单位并未对文件涉及内容进行降密、解密处理。根据《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机关、单位对已解密的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公开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7]由此,在征得原定密机关和单位的同意前,这些文件仍应作为内部资料保管,并且在原定密单位正式公开前,不得擅自公开。
3.3 区分解密与公开的关系。一般来说,由本单位产生的涉密档案,在经本单位自行解密后,可默认为无密状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涉密文件而言,即使在履行完全部解密程序后,其密级状态也仅相当于降至内部或公开,而非主动公开,文件保管单位无需向外界主动公开这些已解密档案的信息。尽管无需主动公开,但当档案利用者想要查询或借阅已解密的原涉密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刻意隐瞒该档案的存在及密级状态,并且应按照与无密档案相同的管理方式进行处理。
3.4 加强保密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存在重保密、轻解密的现象,这种错误的定密、解密尺度给实际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尤其是档案利用带来了很多不便。要想真正减少这种不便,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档案产生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知识教育和培训,明确定密和解密的标准、原则和程序步骤,定期筛查涉密文件的保密期限,对保密期限已满且符合条件的涉密档案进行及时解密,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力争从源头上避免乱定密、难解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年修订版)[eb/ol],2010-04-29[2016-05-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eb/ol].2014-01-17[2016-05-05].?
[3]国家保密局政策法规司.《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解读(之八) 定密的程序(下)[j].保密工作,2014(11):8~9
[4]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国家海洋局历史档案进馆工作指南[z].2014:9~10
[5]国家海洋局.关于对局机关档案中绝密级文件进行降密和解密的通知[z].国海密字[2006]106号,2006
保密管理论文篇6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保密局的督促指导下,工业总公司高度重视保密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学习讨论活动,以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为主线,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宣传保密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广泛学习宣传,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保密法是保护国家秘密的基本法律,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本遵循。工业总公司党政一把手带头,广大工作人员专题学习,集体讨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赋予了这项活动广泛的参与性与重要性。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修订后的保密法,完善了保密工作的方针,健全了保密管理制度,为依法管理国家秘密,有效防范和严厉查处窃密泄密行为提供了强大法律武器。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保密意识,并做到了能够准确把握保密制度和条例,使活动收到了实效。
二、加强保密制度管理、完善保密措施
紧密结合本单位保密工作实际,把握保密法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完善了机关《保密工作制度》、《商密通信系统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规范涉密计算机及涉密载体的保密措施,杜绝涉密文件的外流。
三,强化责任意识,规范保密工作人员行为
保密管理论文篇7
市保密委:
按照市保密委的要求,我局对照《机关、单位保密自查自评工作规则(试行)》和《机关、单位保密自查自评标准》要求,对我局保密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保密工作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我局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为组长,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文件管理员、档案管理员、计算机管理员等相关人员为成员。同时,按照分工,将各项保密工作明确到人,与各涉密岗位人员签订了保密承诺书,强化责任管理。
(二)完善制度建设。按照国家、省相关保密制度,结合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保密工作制度:一是制定了保密工作宣传教育制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自觉遵守《保密法》等保密规章制度,严守党和国家秘密,明确任何人员不得把机密、绝密文件带回家,不得在公共场所谈论保密事项,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有保密性质的工作,不得在互相联网计算机上操作与工作无关的事项,对保密事项要求做到不打听、不外传。二是制定了涉密公文管理规定,对文件的登记、传阅、借阅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涉密文件的责任管理。三是修订完善档案管理办法,对档案资料的范围进行了细化,对管理、查借阅的程序进行了规范,从源头上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三)强化保密学习。分别在机关全体会议上和党组扩大会上,先后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保密法实施条例》和有关保密工作的会议精神,传达了因工作失误造成泄密而出现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通过学习,强化了保密意识,使大家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言行上逐步养成保密性习惯。
同时,积极参加保密部门组织的保密知识培训,对涉密人员加强防泄密技能学习,定期进行自查,针对查找到的问题,逐项进行整改,对涉密人员进行定期审查,不符合岗位需要的,坚决清除涉密岗位。在涉密载体的管理和使用上,严格按照保密载体的相关规定进行落实。
(四)严格责任落实。针对不同工作,我局加强细节管理,确保不出现泄密问题。一是在档案管理上,要求查、借、阅档案手续必须齐备,秘密文件的传递、回收、注销都严格按照保密规定办理。二是文件管理上,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机关各类文件的收发、传阅、整理和归档工作,做到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对于上级来文,呈报局长签批后,根据批示意见传阅或印发,严格控制文件的阅知范围;对于上级的涉密文件资料,严格按照要求,呈送相关领导阅办,决不扩大知悉范围,并实行专卷管理、专柜存放。三是在计算机管理上,对非涉密计算机严格做到不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密事项,确保涉密信息设备与非涉密信息设备之间不交叉使用。
二、存在的不足
(一)保密工作的学习力度有待加强。加强干部、职工的保密学习力度不够,对保密工作和网络安全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二)保密工作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已经建立了有关保密制度,但在制度的细节上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不适应现实情况发展等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严格计算机管理。我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主要分为两大块,即内网管理和外网管理。内网管理即内网防护管理,主要通过安装硬件防火墙、统一安装杀毒软件等方式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外网管理:外网为非工作机,只允许该电脑接入互联网,通过mac地址与ip地址绑定的方式连接外网,由各科室根据要求安装杀毒软件来确保计算机对病毒的查杀。根据工作分工不同,使计算机分别连接局内网和局外网。局内、外网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进行实现信息安全保障,并切实抓好内网、外网计算机的分工,确保内网计算机不接互联网,外网计算机不处理内部工作。
二是严格文件管理。为确保文件不随意外流,对纸质文书的管理和电子文档的管理,均由专人负责,具体做好文件资料的收发、分放、整理、归档、销毁等工作,做好电子文档的输入、存档、发送、印制、备份等,确保电子文档安全;对涉密文件资料,严格控制阅知范围、阅知地点和阅知方式,严禁通过微信等互联网方式传阅涉密文件。同时加大对档案室和信息中心的日常管理,非工作人员一般不准进入档案室,防止机密外泄。
保密管理论文篇8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将保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一个单位保密工作的好坏,同单位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四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公司党政领导将保密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工作上确立了“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的总体思路,从组织建设入手,于2002年成立了保密委员会,认真履行领导职责。2005年年初,在公司领导更替后的情况下,我们还根据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了保密工作领导组,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对保密工作总负责;副总经理副组长,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保密事务;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并配备了兼职保密员,建立起了一个有效的保密工作网。同时,在坚持保密工作领导组明确分工原则的基础上,把保密工作纳入中层领导“一岗双责”的内容,要求处室、单位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保密业务负责任,为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教育,强化意识,提高保密工作的宣传效果。加强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普及保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了干部员工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观念。首先是加强日常学习。保密办公室为各单位订阅了《保密工作》杂志,每年还组织保密人员认真学习《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办法》,观看保密警示教育片等,尤其对重点涉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使保密意识明确提高,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牢固筑起一道严防泄密的思想屏障。其次,充分利用一切舆论和宣传手段,扎实开展保密宣传周活动。为切实认清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每年四月,公司以开展的《保密法》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利用多种形式和多个阵地,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组织保密宣传教育图片巡展等活动,各直属单位还为员工下发了《保密工作手册》。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保密教育内容巧妙地贯穿起来,增强了保密宣传教育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提高了宣传教育的效果,不断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严格程序,注重细节,认真做好公文材料的保密工作。公文材料的保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为此,我们在保密文件和材料的传阅中严格遵循保密程序,加强对机密文件、材料的管理。领导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到不把机、绝密文件带回家,不在公共场所谈论保密事项,不向任何无关人员透露保密的内容,随时做到警钟长鸣。机关的文件起草、打字、复印、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均由专人负责,凡属机密文件、材料一律由办公室文书科保管,不得任意交他人代收代转。密件文件在收发、传递、使用、保管和清退等各个环节都做到登记明确、手续清楚,秘密文件严格实行单独登记,限定传阅范围。凡到上级机关参加的各类会议所发的文件、资料,会后一律交办公室文书登记保管,需用时,办理借阅手续。档案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各办公室每天午休或下班前都检查文件、材料是否收好,文件柜、门窗是否关严锁好等,防止意外事情发生,确保文件资料的绝对安全。
四、严加防控,综合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保密工作健康稳步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严禁用涉密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的通知》,我们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学习贯彻抓好计算机系统保密管理工作的落实。在互联网上,我们要求公网接入与局域网建设、数据和电子文档存储与使用、计算机的管理及应用等都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杜绝泄密隐患。同时,凡涉密计算机与局域网和internet网均采取了物理隔离,架设了防火墙与入侵监测系统,并实行专人管理和授权控制使用,有效防止了来自外部的入侵。此外,制定下发了《计算机安全管理规定(暂行)》、《机关保密管理规定》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网上发文均由保密人员专人负责操作和管理,做到涉密不明传,使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健全落实,有力保障了信息网络安全。2005年11月,我们还利用一周时间对14个机关处室及部分所属单位的重点涉密部位进行了检查,经检查未发现不符合要求项。
五、创新制度,规范内容,商业保密“四定”工作得到顺利展开。为了明确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商业秘密管理工作。我们在建立《保密工作办法》、《机关秘密载体销毁管理规定》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保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完善了《商业秘密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对商业秘密的内容、密级标准、标密、定密都作了重新修订,根据商业秘密管理规定,把秘密划分为商业绝密19项、商业机密76项和商业秘密50项。公司机关各部门和所属各单位将所涉及的商业秘密,按管理规定及时准确地“对号入座”,既不允许保密内容错划漏划,也不允许保密范围偏宽偏严,密级偏高偏低,为切实搞好商业秘密“四定”工作提供了依据。商业秘密“四定”工作方案确定了260个处、科二级单位为公司重点涉密部门,544个岗位为公司重点涉密岗位和1428名重点涉密人员,形成了每项商业秘密的内容“有人管、有人抓”的运行机制,使商业秘密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保密管理论文篇9
根据市公安局《关于在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保密安全检查活动的通知》(字[]11号)精神,我们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机关对保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保密意识
我们把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程纳入道路交通管理责任目标进行管理,明确一把手对保密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责任,各科室各司其责,形成了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保密责任管理格局,做到机构、责任、措施、人员四到位,今年5月份,支队确定了重点岗位保密人员,并明确了保密人员的职责,同时要求每个保密人员都签订了保密责任书,支队长、政委带头签订了保密责任书,确保了保密工作的正常开展。支队领导在日常工作中率先垂范,自觉遵守保密法,严守党和国家秘密。率先做到:一是不复制、摘抄国家秘密文电内容,必须使用时,主动按有关规章制度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二是不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到公共场所。三是在主办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重要活动、会议或项目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和相关人员遵守保密规定,并亲自参与制定保密工作方案。四是严格要求自己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党和国家保守秘密的有关规定。五是不在公共场所阅办密级文电、资料或谈论涉及国家秘密事项,不携带密级文件回家。六是不和无关人员谈论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由于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委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带了个好头,多年来从未发生泄密事件。
二、加强对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
根据保密工作规定,我们对机关要害部位、办公自动化设备、会议、纸制文件、资料制作、发放、传递、使用、销毁、档案、绝密文件、资料保密管理等领域实行制度管理,同时对离职、离岗、调动、退休人员清退了个人使用、保存的文件、资料、移动存储介质,并要求他们签订了保密责任书,严格按制度规范办事程序,进一步加强了保密工作制度建设,使保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另外,我们还对人员通过培训、以会代训、个人自学等形式提高人员保密工作素质。
三、完善制度,确保落实。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多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先后制定完善了《保密工作制度》、《印章使用管理规定》、《公文保密制度》、《计算机网络保密制度》等,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保密行为进行了规定,对保密的职责和保密会议的保密措施也进行了严格规定,使保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实现用制度管人、用责任约束,有效保障了机关公文的安全性。
四、加强对保密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
(一)为真正做到“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我们结合道路交通管理的特点与实际情况,确定档案室、内收发岗位、计算机系统、财务资料等为重点部位,并列入要害部位管理之中切实加强防范。
(二)根据业务工作特点对与非计算机予以明确区分,确定涉及人事、财务、交通工程、交通战备密级资料处理的计算机为保密专用机,采取专人管理、不联网、设置密码、文件加密等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加强计算机资料的保管,对外提供或拷贝信息资料由分管领导把关。计算机和软、硬盘、移动磁盘发生故障由办公室负责联系专业电脑公司派技术人员直接到单位进行现场维修,以确保秘密信息不被泄密和被窃。
(三)加强了对机要文件的管理和各类文件的印制、保管、清理、归档、销毁工作的保密安全措施。特别是对形成文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稿纸,集中进行烧毁。加强送阅、传阅文件保密工作,传阅文件采取直传方式,严把传阅范围的确定、传阅登记、清点份数,跟踪办理去向、阅件限时、监督签字等传阅环节,确保了文件传阅中的保密。严格按照规定组织传阅和保管党内机要文件。
(四)加强做好会议保密工作。召开重要会议,会前采取安全保密措施,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规定保密纪律。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选择具备安全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凡传达秘密文件,按文件规定和上级指示办理,不擅自扩大传达范围。严禁无关人员进人会场。会议期间的文件,统一编号登记分发。会议结束后,对会议场所进行保密检查,查看有无遗失的文件、资料、笔记本等。
保密管理论文篇10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严格坚持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度,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各村、社区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担负起对保密工作全面领导和督促检查的责任,分管负责同志要抓好分管领域内保密工作的落实。
(二)各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党管保密的专门组织作用,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各项保密规定,落实各项保密措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
(三)切实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把保密工作融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真正做到业务工作延伸到哪里,保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二、加强保密教育和载体的管理工作
(一)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把对高人员的教育管理作为村、社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二)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要严格坚持重点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做到上岗、在岗、离岗各环节都要进行保密教育。要加强对工勤人员的管理。要建立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台账。
(三)要切实加强现代办公条件下国家秘密载体的保护和管理,认真做好秘密载体从制作到销毁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并切实加强《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四)要管住管好各种介质。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介质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密级管理和使用,防止秘密信息失泄。纸质介质根据相关规定自行销毁,各种软盘、u盘和光盘等磁介质须经县保密局送市局统一销毁。
(五)要管住管好计算机。要按照德委办〔〕7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管理的意见》,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确保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安全。
三、加强保密技术和信息的管理工作
(一)要加强电子政务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用中的保密管理。按照国家关于“同步建设、严格审批”的要求,抓好对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工作,完成计算机户籍管理系统建设。
(二)要严格执行计算机严禁上国际互联网的规定。网络必须与国际互联网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切实加强以计算机网络和上网信息为重点的保密技术检查,确保信息安全。
(三)要进一步加强对通信的保密管理。严格执行中保委关于加强手机保密管理的各项规定,严禁使用普通电话谈论国家秘密事项,严禁在互联网上用电子邮件传递国家秘密信息。
四、加强重大活动的保密管理工作,加大检查力度
严格执行《四川省重点涉外活动保密管理暂行办法》,高度重视会议和重大涉外活动的保密工作。加大保密工作检查力度,除常规检查外,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专项检查,如:网络、计算机、地形图、秘密载体的管理等等。
五、加强保密队伍自身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 上一篇:
- 下一篇:法律工程论文
相关文章
中央企业网络安全与保密措施 2022-09-01 08:34:39
林草档案信息化安全保密工作分析 2022-05-22 08:54:12
保密培训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2022-04-24 10:50:3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及对策 2022-05-10 08:32:18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探索 2022-03-17 11:38:19
计算机专项保密检查自查报告 2022-02-08 10: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