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案例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6 02:40:35

心理辅导案例

心理辅导案例篇1

案例一:心胸狭隘增压力

在我带的2006届高三毕业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某甲同学(女),在高一、高二期间一向以沉着、文静的表现令各科老师连连称赞,在班级三好学生的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是让我最放心的学生之一。某日,某乙同学(女)的家长来校反映某甲在教室骂其女儿,令其女儿甚为伤心。经询问某甲得知:原来两人同桌时,每次考试后,某乙便在某甲面前夸赞某甲考得如何如何好,哀叹自己考得多么多么差。久而久之,某甲便认为某乙是在嘲讽自己并记于心中。进入高三后,某乙的成绩有所提高,而某甲的成绩则进步较慢,因此,月考之后,某甲常常不指名地骂人,某乙则感觉到自己是被骂者,故而回家后告诉了父母。

对此,我的具体指导意见如下:

首先,批评了某甲张口骂人的不文明行为。经细谈,某甲告诉我,她一直害怕别人赶上自己,更不满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当一直比自己成绩差的某乙超越自己时,她心里着急,故而以骂人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气愤。听后,我对其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学习,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要求自己进步,亦应允许别人前行。学习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共同进步。那种看不惯他人长进的狭隘心理只能为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渐渐地会使自己的上进心崩溃。这种消自己劲头、长他人锐气的想法和做法,要尽快扔到太平洋里去。之后,两人都心平气和,言归于好。在第五次月考中双双进入班级前十名。

案例二: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2008年备考过程中,我班有位学生:张宏(化名)――学习成绩中上,考学很有希望,但是他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存在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他的复习和备考。而且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他有时对待考试只是敷衍,态度极不认真,考试成绩忽好忽坏,但无论好坏,他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对此,我采取的辅导工作是:

首先,我肯定了他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但是在目前我们所处的教育体制下,离素质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仍然要持续一段时期的应试教育,而且为了自己将来的前途,更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并义无返顾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对这一点他也表示赞成。

其次,我给他区别了“应试”与“应试教育”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教育他,不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

再次,我具体为他讲述了科学迎考的策略。

(1)要确定目标,迈进目标。目标是复习的逻辑起点,是选择具体复习策略的依据。当然目标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明确的目标会带来自信,带来动力,带来坚强,目标确定后,就要有计划地向目标迈进,许多高考成功者在总结经验时说:“高三时我几乎每一分钟都有计划。”

(2)要把握自我,战胜自我,复习课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不能完全忘记了自我的存在。要有自我意识,要明确“我”是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已的特点搞好复习的,等等。同时,面对高考复习的艰辛,学习知识的繁难,战胜自我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3)要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要主动,不要为完成作业而去做作业。应把每一次作业当成巩固知识,训练技能、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各科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关键在于打好基础,勤于总结,寻找规律,一通百通,大彻大悟。

(4)要多思善想,力求创新。解题需有一定的方法,解题没有固定的方法,大法、通法必须熟练掌握,小法、特法必须灵活运用,学习时,应多方思考,纵横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以创新意识解决问题。

(5)要序化类化,活化深化。序化,就是要建立知识大厦;类化,就是要将问题归类,陌生问题一旦转化,入“类”,则迎刃而解;活化,就是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和联想、分解和组合,解题方法灵活变通;深化,就是融合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6)要合理安排,学会学习。对高三学习,不仅要做到合理安排,预习、复习、听课、作业等井井有条,还要“学会学习”,如面对练习,独立思考,限时完成(训练速度);遇有疑难,勤于请教;今日有错今日纠;课堂上紧跟老师思维走,自习时灵活处理搞“独奏”,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培养后,他逐渐地成熟起来了,而且成绩也一直保持中上,最好的一次班上排名第二,年级第十。

案例三: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2008年,我带的理科复读班,有一位学生,名叫李丹(化名),本来是班里的优等生,一整年下来,总体成绩也不错,但是在高考前两个月,在进行模拟考试过程中,她的成绩其实也不错,仍是班内前几名,可是我发现她每次考完后总是愁眉苦脸,后来经过谈话才知道:她是因为在考试过程中,一些简单题目不得分而产生自卑心理。

对此,我的具体指导工作如下:

首先,要她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年级第一、第二的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上等的,在全校也是上等的,在全省自然是中上等的了。

其次,要她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是老师出题太难。

最后,要她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迅速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励,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心理辅导案例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03-02

一、案例背景

卓金(化名)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女学生,干净漂亮、聪明伶俐,上课发言积极。笔者是她的英语老师,原本以为这样的学生,学习肯定会没问题。但在第一单元结束时,做课本上比较简单的听力练习时,却发现她咬着笔,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对着题目的选项无从下笔,最后竟然无法完成。这叫笔者大跌眼镜。在向班主任和她妈妈了解过情况后,笔者才知道:原来在其他科目上,她几乎有同样地表现――上课积极,做起题目来却不理想。

二、案例分析

1.卓金实际学习能力并不如表现的那么好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在很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基本学习能力有六大指标: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卓金上课表现积极,但是无论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上,还是在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上,卓金的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或多或少地问题。

进一步观察发现,其实上课的时候卓金很容易走神,一些时候,虽然她眼睛向着老师,但眼神是茫然的。所以说,因为一些原因,她的注意力集中存在问题。在与她的妈妈和其他老师交流以及询问过她本人后,可以确定,她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不是因为情绪波动等因素,而可能是能力缺陷的原因。

2.卓金强烈成就动机更多源于家庭

卓金发言积极、爱表现自己,呈现出强烈的成就动机。笔者的小学英语课的发言基本上是跟读和朗读,卓金的发言表现还不错,可见她的模仿能力是不错的;但在语文、数学学科上,卓金的发言质量并不高,不具有思维的深度。

经过了解,笔者认为,卓金的成就动机可能不是源于个人,而是源于家庭压力。卓金爷爷是个普通农民,但通过努力,使卓金三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父辈都走出农门、拥有一份正式工作;和她的父辈接触,也可以发现都是社会活动能力很强的人;三个家庭中,卓金家相对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一点在她妈妈那里得到了验证――她妈妈不止一次和笔者说:“我的脾气很不好、很急……”虽然她妈妈不愿意透露更多的情况,但可以推测,她妈妈受到的压力,已经不知不觉传递到卓金身上。

3.卓金强烈成就动机和实际学习能力反差原因分析

首先,生理因素。当今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视为掌上明珠,过分保护,儿童缺乏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来训练感觉统合,较易出现感觉统合方面的障碍。

其次,电视和电脑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伴随着电视和电脑长大的,据香港学者莫泰基在《电视对青少年学习能力的结构性影响》的研究,电视(电脑)极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学习能力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比如削弱语言‘学习能力、精神难以集中、破坏主动学习能力等等。根据笔者的经验和其他教师的交流结果,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或多或少地存在“精神难以集中”的情况。而卓金的情况相对严重而己。

最后,心理因素。卓金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并不强,上课时却竭力表现,这可能主要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卓金的大家庭,竞争压力很大,她妈妈的对她的期望很高,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卓金还有一个很聪明很文静的堂姐同班学习。她妈妈曾说:“做作业的时候,我如果不说,她就不敢确定哪一个是正确的答案。”面对超过自身能力的期望,面对霸道的妈妈,无法“光明正大”地反抗,只好潜意识里反抗,使得她在学校独立完成作业(练习)的时候,举棋不定,拖拖拉拉。

三、辅导措施和反思

(一)辅导措施

1.注意力、记忆力感统训练:(1)跳绳:提高协调能力(2)听文记“的”:家长读小短文,让孩子听并说出有几个“的”(听音不记字),提高长时记忆及听觉专注力。

2.转变家长观念:儿童的学习问题,家庭因素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以及脾气性格,都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笔者和卓金的妈妈的沟通后,对她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1)不要对卓金过度要求。只要卓金尽力在做,就已经接近教育的日的了,即使孩子做错了,尽量心平气和地讲,多夸孩子。(2)相信孩子,给孩子选择权。让卓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选择,比如第二天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颜色的鞋子,培养孩子自主决定能力。

心理辅导案例篇3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张俊龙(化名),男,13周岁,初中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身高体重匀称,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均为农民,父亲农闲外出打工,母亲照看家庭。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家境较好,家庭关系和睦。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我自小学起就很贪玩,成绩差,经常受到指责、批评,几乎没有得到过表扬。班上同学看不起我,不愿与我交朋友,我经常感到孤立无助。因为上课思想易开小差,听不懂老师讲课,就不愿意听,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点名,所以讨厌学习。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从张俊龙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大多数时候,他的眼睛也不敢直视辅导员,但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话他也是很有感触的;他说话时眼睛也湿润了。据家人、教师及同学反映,张俊龙活泼好动,但自卑心强,自信心差;非常固执,做错事也不会承认,自我防范性强;课堂纪律差,不爱学习,上课爱讲话或不听课;不按时交作业。

四、评估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原因。张俊龙父母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落伍,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而对于他的学习,父母几乎不管不问。

2.自我麻木。他自小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经常受到指责、批评,几乎没有得到过表扬。因此,他对批评说教习以为常。

3.自暴自弃。经常的指责、批评,深深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使他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和同学的嫌弃,使他心理失衡,产生了自卑、脆弱、厌学等心理偏差。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任课教师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一是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家长和任课教师要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二是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促进他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根据他的情况,经过分析,笔者决定对其进行阶段性、综合性辅导。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了解其厌学原因,进行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他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改变其对学习的不良认识,锻炼其意志力。其次,对影响他的因素,采取谈话、激励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与其父母、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最终实现辅导的目的。

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一)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告知教师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能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家长要告知教师孩子在家的情况,在教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热情谈心

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他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他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首先,笔者找了几个平时和他接触比较多、比较要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他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帮助他。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他全面的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告诉他老师对他的期望是很高的,他在老师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笔者一直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他的不足,要求他上课专心学习,给他指出明确的努力方向。

八、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一)自我评估

课堂纪律越来越好,自信心也日益增强了,对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二)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评估

1.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辅导对象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辅导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2.辅导后的思考:(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直至他能跟上学习进度、达到目的为止。(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3)对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的帮助,要改变一个有心理偏差的学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做到有耐心、持之以恒。

总之,教无定法,辅导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合理有效,就是好方法。我们要从各角度去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当然,转化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方能最终解决学困生的困难和问题。

心理辅导案例篇4

y,男,小学四年级学生。性格内向,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课后也很少与同学交流。

二、分析与诊断

y的母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年顶多回来两次。父亲是货运司机,平时早出晚归。所以在家里除了奶奶到中午时回来做饭外,很多时候,他几乎是一个人独处。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与父母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只是偶尔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生活中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导致他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今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到三年级时却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打击,再加上自己的身材越来越胖,更导致他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害怕与同学之间玩耍,交流。

另外,教师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我是本学年刚刚接手的这个班,平时对y同学的了解不够,关注不多,所以就很容易造成评价上的偏差。这样,一段时间后,一种失落感在他的心里产生了。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得不到老师及家长的表扬和称赞,他便会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变得不自信,对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也会产生怀疑。这样,他会慢慢怀疑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变得越来越自卑,从而严重影响其学习成绩,影响其人生态度。所以,老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用心去爱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假如老师偏爱一些学生,对后进生比较冷淡,则这些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会加重。因此,老师要负起责任,不让一位学生落后。

三、辅导过程

俗话说得好,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因此,针对y的问题,我首先,与他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并分别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平时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多与他交谈,多鼓励他,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这样不但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还能使他渐渐地敢于正视自己,表现自己。其次,在课余的时间,我以真诚的态度与y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平时,发现他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地进行适当表扬。对这样的学生,要多多鼓励,鼓起其自信的风帆,让他重新燃起成功的火焰。要让他立大志,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他明白,远大的理想,是靠学习来付诸实现的。而学习的过程中,意志坚定,注意力集中,是学习的关键。这样,通过多次的谈心,并结合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他。一段时间后,“我能行”的自信终于出现在他口中。为了督促他不断地进步,我还与其他科任教师协作,在课堂教学中对他给予更多的关注。他终于在学习上又重新树立起了信心,鼓起了自信的风帆。第三,教育班上同学团结互助,以真诚的态度帮助同学。比如,可以安排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做他的同桌,让他感受到同学的关心。课间活动的时候,鼓励他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辅导效果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y比以前开朗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学交往,进步非常明显,这使得他的个性得到了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他的不断鼓励和表扬,逐渐让他重拾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虽然y的性格跟其他外向的孩子比起来还是不够开朗,但是只要给他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要不了多久,他也会一样开朗。

五、辅导心得

心理辅导案例篇5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异往;心理障碍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概念提出了新的定义,所谓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健康整体概念。而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有理想、有追求、求知求新、上进心强,对生活有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但思维简单片面,感情脆弱,经不起磨砺,在心理上还很不成熟。

帅帅(男)和美美(女)从小住一个院,上一个幼儿园,一起长大。现在,又在一所小学,同一个年级,不同的班级里学习。美美一直非常喜欢帅帅。一天,她和同学说:“我和帅帅小时候睡过一张床!”此话从他们班传到帅帅所在的班,有些同学不分场合总是提起,还总是议论帅帅和美美在一起如何如何。帅帅很是反感,他和家长都为制止不了同学对自己伤害的行为而烦恼,只好求助于老师。

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增高、体重增加,由于生理发育的影响,加上青少年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信息量剧然增多,因而对与异往产生了一些从未体验过的心理困惑,引起他们心理上动荡不安。有的紧张、惶恐;有的好奇、迷惑不解。给帅帅带来不良影响的同学的表现,就符合这些症状。

青春期发展可有以下阶段: 1、疏远异性期;2、向往年长异性期;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4、后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每一阶段的心理表现是不同的。

疏远异性期。指青春期开始的半年至一年(11-12岁)期间内的两性疏远阶段,其尚未完全成熟,性别意识刚刚萌芽。他们发现彼此间性别的差异,便产生明显的不安,对两性间的接触持疏远和回避态度,如因学习或工作需要,双方接触时感到拘束和难为情。帅帅即处于这个时期。

此时,教师在小学高年级的青春期教育工作中,要帮助孩子们克服这种心态,遇事冷静思考,尊敬师长、理解家长的心,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通过青春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生活目的,增强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培良好的心理的素质,帮助他们顺利走出青春期心理障碍误区。

正文:

(一)个别辅导:

教师把和此事件有关的人叫到一起,避开其他同学,问:“你们和女的睡过一个床吗?”他们愣了。

教师又问:“你们从小和妈妈睡过一个床吗?”他们有的点头,有的脸红了,有的不好意思地瞟了帅帅一眼。

教师追问:“妈妈是女的吗?”有的人脸更红了,有的人低下了头,有的人惊诧了。

教师环视了一下所有的人,有意看着帅帅说:“有的人,不但和妈妈,还与奶奶、姑姑、阿姨睡过一个床!对吗?”

教师知道他们说的“睡”和教师说的“睡”不一样!知道他们欲言又止,知道他们无法将心里的话说明了。但是,他们更知道这种语言游戏,他们输了!这次伤害同学“帅帅”的游戏,他们输得会更惨!于是,一个个蔫头耷脑,像霜打了的茄子。

望着长嘘了口气的帅帅,教师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既然如此,你们总是提某个话题,有意思吗?”他们连连摇头。

(二).团体辅导:

回到班里,教师问学生:“谁有从小到现在都要好的朋友?”站起来的人占百分之九十。

教师又问:“谁有从小到现在都要好的朋友,能做到同吃同睡?”继续站着的人减少到五分之二。

教师再问:”这样的朋友是异性的,有吗?”只有“天天”一个女生还站着,其他同学先是吃惊,继而困惑地望着教师。

教师祝贺“天天”同学从小至今,拥有异性的好友,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接着,教师阐述了人际交往的意义: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交往对成长有着特殊意义。心理学家指出:人们总是希望有人与他(她)进行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希望参与具体活动,希望加入某一群体,并为之所接纳,从而获得归属感。这样,快乐时有人与你分享,痛苦时有人为你分担,迷惘时有人给你指点,困难时有人给你援助,忧伤时有人给你安慰,气馁时有人给你上鼓励。通过交往,人们能够寻求心灵的沟通,能够寻找感情的寄托。

然后,教师描述了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2.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上,特点是有差异的。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犷、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心理辅导案例篇6

一、向学生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二、工作中的有关资料,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三、心理辅导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据以辩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不随便拿工作中的案例和别人讨论;

四、心理咨询师对于心理辅导服务的记录、开具的诊断、照会或医嘱,应指适当场所及适当人员进行保管,并负有保密的义务;

五、在心理辅导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辅导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六、当在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伪的陈述或报告。

保密的例外:

一、已获得来访者的披露信息授权,辅导师应该严格按照约定范围使用该授权;

二、法律要求心理咨询师披露的,职业规范不能对抗法律规定。来访者有杀人事实、谋杀计划、自杀计划、虐待老人和儿童以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的,辅导师必须向公安或者检察机关报告,这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心理辅导师也不能例外。因此,来访者如果有杀人等犯罪事实,应该先向司法机关自首,然后再寻求心理援助,或者在心理辅导中不暴露这样的事实给辅导师,否则将置辅导师于两难境地。如果来访者有自杀或者谋杀的倾向,可以先寻求心理帮助,或可防患于未然,为了挽救来访者,辅导师有权向有关机关报告。

三、在将案例用于心理咨询学术活动时,须隐去来访者姓名、住址、电话等可以辨认出特定个体的个人化信息。

心理辅导案例篇7

2012级新生入学后仅一周,有一位家在外地的女同学将其钱包丢失,钱包内有其身份证、银行卡、校园一卡通以及现金若干。由于该同学正处户口转移期间,户口尚未落定,其银行卡无法办理正常挂失手续,身份证也无法补办。经过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学校以及银行多方面协调,事情得到妥善处理。这起突发小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应当引起我们对于新生入学教育中自身安全教育的重视。该案例的难点在于身份证的补办问题。由于户口转移手续办理期限较长,一旦丢失身份证,给一些身份确认问题带来麻烦。

二、案例分析及其处理过程

(一)案例处理过程

1. 第一时间找到该同学了解具体情况,安抚好学生正常生活和情绪,并协助其寻找钱包。事件发生后第一步应首先确定该同学自己是否还有足够的生活费,而且在东西丢失之后,该同学也极容易由于情绪激动,而且环境不熟悉,出现其他安全问题。因此第一步先找到该同学谈话了解其具体情况,安排好她的起居生活,解决好该同学最近的生活问题,并安排其同宿舍同学多关注该同学在办理银行卡挂失过程中的情况,辅导员带学生积极寻找丢失钱包的下落。所幸在钱包丢失四天后,终于有捡到钱包的好心人联系到该同学,并于第二天将钱包归还了该同学。

2. 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安抚好其家长情绪,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应该说在该同学丢失钱包之后,最着急的应该是学生家长。他们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各项规定并不熟悉,容易引发误会。在安抚好学生生活和情绪之后,辅导员与其家长通过电话进行了联系,向其家长说明了具体的情况。同时也跟家长协商,解决该同学生活所需,以及办理证件挂失的准备手续。

3. 与学校财务部门以及银行方面协商解决问题。由于该同学丢失的银行卡是学校统一为新入学同学办理的学生卡,因此辅导员找到学校财务部门老师帮忙与该发卡银行取得联系,此时该同学手中尚有户口迁移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在财务部门负责老师与银行进行了多次协商后,银行方面同意该同学持学校方面开具的身份证明材料以及户口迁移证去银行办理挂失手续,确保财物安全。

(二)后续工作

虽然该同学最终是通过好心人拿回了钱包,但是通过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新生入学后几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工作细节问题。

1. 辅导员应尽快熟悉所带学生,掌握学生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联系方式。在此次案例中,该同学在事情发生以后能主动联系辅导员老师,通过学校途径寻找帮助,这是令我们感到欣慰的一点。这说明我们在新生入学之后,已经尽快地融入了学校的氛围。同时在仅仅入学一周,老师不可能实现把每一个学生都能熟悉过来,而且仍然有很多同学不知道出了事情后应该怎样去求助。这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工作的地方。

2. 在这个案例中另一个可喜之处就在于高年级同学在这次案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学校根据新生入学之后的需要,给每个班设立了一男一女两名学生助理辅导员。在这次事件以及整个新生开学之后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中,这些学生骨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他们的学生班主任第一时间找到了这名同学,安慰她并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这些学生骨干往往发挥出辅导员老师不能起到的作用。

3. 通过各种方式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保护自身的财物安全。每年新生开学之后都是学校附近治安案件的高发期,但是往往由于案件涉及面较小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辅导员迅速通过班会,走访宿舍等方式提醒同学们务必提高警惕,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三、案例思考与工作建议

(一)案例思考

1. 学生安全无小事,即使把学生工作做到极致如果安全问题出了一点小事,都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工作业绩。学生工作的一个特点正在于其效果不是学校做过了什么,而是学生的最终表现是怎么样的。仅靠辅导员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照顾到所有同学,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其一套合理的学生自我管理体制,如班委、团支部、党支部等等。让学生尽快地实现自我管理,实现信息传达、监管等工作的层层落实。

2. 明确辅导员自身的工作定位。从这个小事件可以看到,辅导员工作无所不包。辅导员需要将学校、学生、学生家长等因素串联起来,保证学校教学、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辅导员必须善于同学生交流,也要能够熟悉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各项事务的流程,帮助帮助处理好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同时辅导员必须具备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特殊情况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成为考验辅导员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辅导员工作需要用心去做事情,用心与同学交流,最终保证他们顺利的成功的走向社会。

(二)工作建议

1. 做好辅导员工作应坚持辅导员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统一。二者的统一并非两者都占据工作的主要方面,这也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特点进行逐步的调节。而在新生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以辅导员工作占据主导地位,当学生的班团建设完备,学生对学校生活逐渐熟悉之后,学生自我管理开始慢慢占据主要位置。辅导员工作应当逐渐的从主导想引导转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自我学习与发展。

心理辅导案例篇8

2012年3月7日,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2]18号),全国高校都积极行动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高校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精神,推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湖南省教育厅贯彻落实了“教思政司函[2012]18号”通知精神,相继举办了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如期举办。笔者观看了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届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感觉到这种形式非常好,并且一届比一届办得好。笔者认为我院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组织辅导员报名,并进行了认真的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参赛选手通过基础知识测试、微博写作、自我形象展示、主题班会视频播放、案例分析、班情熟知等方式,展示了辅导员工作技能、交流了工作经验、彰显了个人风采。两次竞赛的举办搞得非常成功,充分展现了我院广大辅导员昂扬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职业能力,唱响了立德树人的主旋律,营造了辅导员岗位建功、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从比赛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辅导员树立了职业理想,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有力推动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为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保障。笔者耳闻目睹高职院校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情况,谈几点意见:

一、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收获

1、辅导员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辅导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2、实现工作经验交流,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3、注重团体配合整体效能和个人发展特色彰显,有效推进辅导员树品牌、创佳绩的能力。

4、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展示了辅导员队伍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我校辅导员的风采,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推动了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

二、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特点

1、精心组织,我院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一把手亲自抓,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具体指导,学生工作处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精心组织和策划,并做好服务工作,职业技能竞赛的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效果显著。

2、参与面广,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严格按照学院制定的方案分步实施,初赛每个辅导员必须报名参加,决赛由初赛获奖者再进行较量,决一胜负。可以说从竞赛场上看出了辅导员平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好与坏,更重要的是检验了辅导员综合素质如何,真正起到了促进辅导员工作交流和增进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

3、知行合一,竞赛注重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赛中的案例分析、主题性演讲涉及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理论知识,与辅导员工作紧密结合,都是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考察了辅导员分析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协调解决能力。可以说,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既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工作的展示和汇报。

4、形式多样,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案例分析、主题演讲题目都是根据辅导员工作实际设立的,是辅导员应该掌握的知识面;班情熟知环节,检验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和对学生关爱的程度,这种比赛形式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一次创新;在才艺展示环节,通过辅导员的精彩演绎,体现了辅导员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卓越的才华和较高的素质水平。

三、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2]18号),从那日起,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相继展开。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精神,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努力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思想政治队伍的育人意识和管理能力,它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和平台,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高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认识

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分为基础知识测试、微博写作,特色展示、案例分析、班情熟知等环节。比赛中,参赛选手对个人情况、工作特色和特长进行了简单介绍与展示;在案例分析环节,辅导员根据抽取的工作案例,依据相关规定,运用理论积累和经验做法从案例背景、问题关键点、解决思路、实施办法、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读,这些竞赛项目都考察了辅导员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中综合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生具体问题的能力;在班情熟知环节,随机抽取参赛辅导员所带班级4名学生的照片,以幻灯片方式显示,辅导员回答学生基本信息,主要考察辅导员对所带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从两届竞赛活动了解到的情况看,辅导员队伍素质整体比较满意,在新的历史阶段,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技能竞赛中个别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竞赛认识不足,马虎应付,比赛时不够认真,基础知识测试、微博写作能力较弱,案例分析观点有误,班情掌握不够全面等等。笔者认为,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决定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立足于辅导员队伍的实际,非常好,建议一个学期举办一次。辅导员要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提高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认识,认真克服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重视基本功训练,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改善工作效果,提升育人成效。笔者认为,做一名优秀辅导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定位,辅导员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热爱本岗位,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个正确定位,辅导员要定位于做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要注重将日常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相结合,辅导员职业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扎实的学生工作中形成和提高,这是其一。其二,辅导员根据在本单位平时学生管理考核成绩,结合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激烈角逐情况,清楚自己在辅导员岗位上的等级差,来加油弥补自己的不足。辅导员只有用心投入工作,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

2、活动高效,辅导员管理班级要收到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以活动为载体,活动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就主题班会而言,辅导员就班会主题、班会内容和班会形式都要精心策划好,辅导员在组织主题班会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共知、共情、共识和共行”,并运用媒体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3、强化学习,辅导员要成为学习型辅导员,大家知道党中央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国上下都在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等等,学习型建设要求常态化,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终身学习。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知识测试、微博写作,特色展示、案例分析、班情熟知等环节都要求辅导员具有相当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理论知识面,如果说我们的辅导员不加强学习,没有新的理论基础来指导新时期学生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打不开局面,更谈不上创新。

4、辅导员一定要提高自身能力,辅导员职业技能是一个整体,有如一个木桶,其中心理素质是桶底,专业知识是木板,通用技能是桶圈,身体素质是木板的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是提手,只有这些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更好提升。

结束语:高职院校举办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辅导员的工作任重道远,辅导员的事业大有作为,辅导员的队伍也前途无量,希望辅导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服务理念和技能水平,引领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2]18号)

[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3] 冯刚 国家教育部司长在《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讲话》(2012.5.28)

[4] 湖南省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方案(2013.3)

作者简介:

心理辅导案例篇9

〔关键词〕理情疗法;心理辅导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2-011-03

理情疗法是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

理情疗法的理论基础是abc模型,在其理论模式中,a指诱发事件;b指信念( 对 a的看法、解释与评价);c指后果(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结果)。c并非直接由a所引起,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a所持的信念 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不合理信念b的改变,在理情治疗中,治疗师往往要求来访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d),这是治疗的重心,艾利斯指出驳斥有三个步骤:第一是当事人要学会如何识别(detecting)出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即辨识思考模式中导致困扰的非理性信念是什么。第二是要学习以合乎逻辑、符合实际的思考模式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debating),即挑战非理性信念的有效性过程。最后,则要学习分辨(discriminating)理性与非理性信念的差异,即将非理性信念由理性信念中区分出来,并检视前者是否造成情绪不良,而后者是否对情绪后果有所帮助。如果非理性信念可以被驳斥成功而令当事人具有理性信念,这种观念上产生的改变便可以使当事人产生新的认知效果、情绪效果与行为效果,即e,因而,艾利斯的理论也常常称为abcde理论。

艾利斯的理情疗法很显然能运用于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生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的,因此,运用理情疗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代之以理性的认知。现阶段,艾利斯的理情疗法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这种疗法也逐渐地出现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但是,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应用相对于个别咨询还较少,并且难度也更大。以下针对理情疗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运用时的目标、辅导教师的角色与功能、辅导过程、辅导策略以及辅导过程中的注意点进行探讨。

一、辅导目标

运用理情疗法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标不仅要显示当事人的非理性哲学是什么,还要显示他们如何建构这些想法,如何较合理地思考。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快乐,减少痛苦,让学生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意义。

由于现行的课程时间一般都只有45分钟,这对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显得非常仓促,因此,辅导教师在进行活动课之前,可以事先对学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进行调查,并探究学生形成这种不合理信念的缘由,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挖掘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引导学生生成合理的信念,形成积极理性的生活方式。

二、教师的角色与功能

应用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情行为疗法,其中心目的就是协助学生内化理性的生活哲学,而教师在辅导中正是扮演着潜移默化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指导者。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相当主动地进行探测与挑战的工作,指导学生挑战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指导学生如何停止自我责备及责备他人的恶性循环,指导学生如何避免成为未来非理性信念的受害者,指导学生面对他们的非理性信念与自我挫败的行为,指导学生接受事实等。

其次,教师是一位质辩者。学生的一些非理性信念往往是根深蒂固的,不可能通过很简单的指导加以说服,这个时候,教师需要以一种质辩者的身份出现,挑战学生原已接受或未曾怀疑就奉为真理的自我挫败信念,通过缜密的逻辑推断出学生原有的信念是非常荒唐的。

最后,教师还是一个示范者。例如,教师可以角色扮演或示范正确的思考模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可以做到哪些改变,并学习正向的思考、情绪或行为。所以,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可说是一位示范者。

三、辅导过程

1.解说阶段

在该阶段,教师首先要指出学生不合逻辑的地方,进而向学生讲述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如何或为什么会如此思考与行为,并且向当事人说明他们有许多非理性的想法,譬如“应该”、“最好”、“必须”等。强调不幸福、情绪困扰的原因是他们非理性的想法或信念所造成的。

2.证明阶段

教师向学生证明一直造成他们持续情绪困扰的原因是自己现在不合逻辑的思考以及一直重复着自我挫败的意念,而非早期事件的持续影响。在此阶段,教师需要援引生活中贴近学生的例子,运用艾利斯的情绪理论加以说明,使学生理解并相信情绪理论的正确性。

3.驳斥阶段

教师将事先收集的和学生相关的一些案例加以展示,教师协同学生一起思考并驳斥、质问、抛弃非理性的想法。让学生相信非理性的想法是可被挑战与改变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熟悉理性疗法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内化一些理性的观念。由于心理辅导活动课强调体验性学习,因此,此一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更好地内化学习。

4.建立阶段

教师鼓励学生建立或发展一套理性的生活哲学来处理自己不合逻辑的想法,对平时不合乎逻辑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处理。如此可避免学生再陷入其他非理性的想法、信念或情绪困扰当中。此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并表达自己对如何鉴别并改变不良信念的看法,一方面可以广泛利用学生的智慧进行辅导,另一方面也可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5.行动阶段

教师鼓励学生将其新建立的理性信念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减少困扰,创造较愉快的生活。为使学生更好、更广泛地进行理性思考,可以布置家庭作业类的认知作业以催化整合辅导效果。

四、辅导策略

理情疗法包括认知、情绪与行为三方面的治疗策略。现将此疗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处理认知、情绪与行为的策略分别说明如下:

1.认知策略

(1)教导abc理论

在辅导课上教导学生辨别其非理性信念,例如,“应该”、“必须”等,认清它们是从何而来或如何产生的。教师可教导学生运用abc理论的概念处理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理论的文章,利用录影带、录音带等帮助学生提高技巧。

(2)驳斥非理性信念

教师将焦点集中在驳斥学生非理性、不合逻辑、绝对性、灾难化、糟糕透顶的信念。并说服学生改变或拯救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知道自己的困扰是来自于对此事件的看法,而非事件的本身。在较佳的辅导情境中,驳斥除了进入认知层次外,同时需要与情绪层次连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觉有能力挑战自己错误的思考。

(3)运用自我陈述

教师引导学生以有意义、合情合理的自我陈述及建设性的假设来对抗非理性信念,通过觉察自己内在与外在语言的绝对性,理解到这方面的自我陈述会将自己导向挫败。学生学习以合理的陈述来取代这些自我摧毁的陈述,例如:“虽然我不完美,但我仍需接纳自己;虽然我乐意全力以赴,但我不需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超乎完美的绝佳表现。”

2.情绪策略

(1)无条件的接纳

无论学生在辅导过程中的行为有多不好,教师都应予以无条件的接纳,且应引导学生如何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无条件地接纳他人与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2)平等、信任、和谐的氛围建设

和所有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一样,理情取向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同样需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没有这种氛围的渲染,学生就不可能投入到活动课中,更不可能道出一些他们自认为比较“龌龊”的信念。

(3)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状态

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许多看似烦恼的问题都是由于我们不合理的信念所导致的,只要我们调整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很多烦恼就会无影无踪。这种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应的理性思考模式,从而减少心理困扰。

3.行为策略

(1)布置家庭作业

参加理情取向辅导活动课的学生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家庭作业,这类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运用abc理论处理生活中所遭遇到的问题或困扰,从指定的作业中,找出个人的非理性信念并练习自行驳斥。例如,rebt诊断表格,就是让学生在表格的一边先填入触发事件、情绪或行为的结果及非理性信念,而表格的另一边则写上理性信念以取代或驳斥非理性信念。这样的方式可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信念如何造成问题并杜绝自我伤害的认知。

(2)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涵盖认知、情绪与行为三要素,主要是让当事人了解其非理性信念如何影响个人及其人际关系。它让学生模拟真实情境中的人物,或颠倒角色去体验和处理害怕的情境,经由互动,了解非理性信念在其中的影响,练习并加以挑战。角色模拟可以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的方法领会理情疗法的真谛,具有修正个人思考、情绪及行为的效果;并借由角色扮演给其他学生一个学习理情疗法的素材。

(3)运用幽默

鼓励学生使用幽默对抗使自己陷于困扰中的夸大思考或荒谬可笑的想法。例如,鼓励学生唱理性、幽默的歌曲,可避免严肃地对待自己,使自己对生活具有幽默感。艾利斯认为人们对待自己常过于严肃,所以教导学生使用幽默嘲笑自我防卫的信念而非嘲笑自己本身,从而减少造成自身困扰的固执、僵化的想法。

(4)羞恶攻击演练

羞愧和自贬常是人类困扰的重要根源,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做某些原以为愚蠢、荒谬或害怕的行为让自己明白别人并未如自己所想的那样注意自己的表现,并以此说明这些事件并不是想象中的糟糕透顶;让学生学习接受自己,而不要受限于别人的反应。这种方法的目标在于增加自我接纳及建立责任感,而不是做些小丑活动来得到别人的慰藉。这个练习可帮助学生降低焦虑,并提供驳斥非理性信念的证据。

(5)强化及惩罚

强化及惩罚都有助于个体的改变。学生可在自己实践一项家庭作业后用自己喜欢的事物强化自己。同时,个体若无法完成其承诺的作业时应给予自我处罚。

(6)技能训练

理情疗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运用时常常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社会技术训练等,学生如果因训练而使行为更有效,即产生非常明显的e,那么将较少形成非理性信念。理情疗法认为,学生可通过获取过去所缺乏的技巧而觉得更有自信及经验,从而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上明显改变。

五、理情疗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运用时的几个注意点

1.与非理性信念的辩驳要在平等、信任的氛围中进行

与学生非理性的信念进行辩驳,从而纠正不合理的思考方式是理情疗法在心理辅导活动课运用时的重点,但是,这种辩驳必须要在平等信任的和谐氛围中展开,具体来讲:

(1)尊重学生的观点,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阐述他们的观点,不应该过快地打断学生,更不应该居高临下将教师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2)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生之所以形成不合理思维的原因,要耐心地听学生阐述,如果不明白时,要以平等的身份进一步向学生了解情况,从而明白其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根源。

(3)对事不对人,教师要辩驳的是学生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而不是学生本人,所以教师要从尊重学生人格的角度出发,建设性地指出学生信念的不合理之处,不应该指责学生,更不能讥讽学生。

2.合理的信念是可以商讨的

教师在备课时都会有一系列的“预设”,并会对课堂上所用案例中的合理信念进行预先指定,但是教师在具体的辅导过程中不能过分地依赖自己的“辅导方案”,而应该抱着一种商榷的态度,合理的信念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适时地检视自己所谓的合理的信念的合理性。

3.课堂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思考度

课堂案例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托,也是课堂讨论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说服力,如果案例脱离学生的实践或者并没有典型性的话,就很容易使案例失去价值。教育心理学中常常倡导那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境界,因此,案例选择除了具备典型性外,还应该具有思考力度,给人“回味”越深,启发性也就越大。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刘宣文.学校发展性辅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刘蕙晴.理情团体咨商对国小儿童同侪关系与理性信念辅导效果之研究[d].屏东师范学院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硕士论文,2004.

[4]陈源.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j].福州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1).

[5]曾乃卓.理情治疗技术的课堂操作[j].福州师专学报,2002(2).

[6]段兴华,张星杰,侯再芳.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及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3).

心理辅导案例篇10

【论文摘要】台湾中小企业是台湾经济发展腾飞的基石。台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得益于官方构建的辅导与扶持机制。文章简要回顾了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并分析了这一辅导机制构成,认为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已是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值得学习借鉴。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中小企业在台湾经济腾飞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台湾的中小企业被形象地誉为“蚂蚁雄兵”。根据台湾“经济部”2008年发行的《中小企业白皮书》,2007年台湾中小企业家数有123.7万家,占全体企业的97.63%; 2007年中小企业的销售值、内销值及出口值占全部企业的比率分别为28.34%, 32.49%及17.02%; 2007年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达793.9万,比2006年大幅增加18.8万人,而且占全国就业人数比重也提高为77.12%0 0}’,台湾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石,除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努力外,更与台湾官方所建立的中小企业的辅导机制密不可分。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是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将在阐述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结构与内容。

一、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本文提及的机制概念是指一定的组织机构为了实现自身或其他相关主体的目标或预期,从一定的价值理念和客观规律出发,所设定并执行的一系列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就是指台湾行政当局为促进台湾中小企业发展,根据台湾岛内和世界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理念和中小企业成长规律,所设定并执行的指导、帮助和扶持台湾中小企业成长的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协助中小企业开展互助合作、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湾当局中小企业的辅导机制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遵循岛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小企业的特点,不断积累、改进的结果。

台湾的中小企业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光复后台湾当局为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把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各种小规模零星企业标售给私人。1949年前后,随着大陆部分私人资本特别是纺织资本大量流入台湾,台湾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到50年代末,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己经约占台湾生产总值的40%以上。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台湾当局开始自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1964年初,台湾“行政院长”在其施政报告中指出:“不但要振兴大型工业,并且要扶持中小企业,达到资金大众化,避免过于集中”。为此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极大鼓励了岛内民众创业投资的热情,各种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这一年里,台湾当局为协助中小企业向岛外选购自用机器设备而设立的小型贷款融资项目标志着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正式开始。此后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的扶植与辅导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974年台湾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自1976年开始,台湾中小企业银行纷纷设立,截至1990年12月底,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共有总行8家,分行274家,办事处68家,合计350家,其分支机构遍布各县市,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使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台湾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台湾当局做出促进中小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这一对台湾经济腾飞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重新修订《奖励投资条款》来鼓励中小企业更新机器设备,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上的困境,降低中小企业的各项开发成本,鼓励与跨国企业合作,加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全面促进岛内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1981年,台湾当局在台湾“经济部”设立“中小企业处”,专门负责省内中小企业扶植和管理。1982年开始,台湾“经济部”就开始将众多的中小企业纳入大企业的产销体系中,建设中心卫星工厂体系。1992年“经济部”又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动全省范围内中小企业全面而系统的辅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已机制化,构建了业己成熟的行为体、理念目标与法规制度,并形成“财务融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发展、咨询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治、市场行销、互助合作、品质提升十大辅导体系”。7

二、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结构分析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一)行为体

台湾当局设置的官方辅导机构是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的行为主体,既是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功能与特征的承载者,也是辅导机制成长的推手。伴随辅导机制的成长进步,台湾当局官方辅导机构存在和发展状态也不断变化。1964年台湾“行政院”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简称“经合会,’)开始正式办理中小企业之辅导工作,1966年台湾当局成立了“中小企业辅导工作小组”,1968年依照准则成立了“中小企业辅导处”。1964年至1969年间,“中小企业辅导工作小组”及“中小企业辅导处”,主要针对少数具有外销业绩或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采取重点辅导、集体诊断及综合辅导方式,推动台湾中小企业技术采用、经营管理、市场推广、财务规范等工作。

1969年以后,“经合会”改组,结束中小企业辅导工作,而由台湾“经济部工业局,,接办。从1970至1980年,“工业局第六组”与“中小企业联合服务中心”(由“工业局第六组”及财经单位联合成立)以制造业及加工业的中小企业为对象,工作重点以资金、技术及产销三方面辅导为主,并进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与担保。1981年,“经济部”成立“中小企业处”,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全面修正中小企业辅导准则和中小企业中期发展计划。1987年“中小企业处”负责制订了《辅导中小企业方案》,并成立“中小企业辅导小组”,在台中、台南、高雄及宜兰等地成立服务中心,推动行业集体辅导,企业自动化及生产技术之创新,并联合财团法人与有关财经单位,加强辅导体系之功能和协调建立健全的中心卫星体系。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台湾己经建立了自上而下、集中统一的中小企业辅导机构。除了“经济部”“中小企业处”这一直管专门性机构,从1992年开始,台湾陆续在各县市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此外,台湾“行政院”还设立了“中小企业政策审议委员会”,主要承担审议有关中小企业的议定标准、融资、税制及其它有关事项的职责。

(二)理念与目标

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基本理念是:“了解、关心、服务、尊重”。具体实施原则是:(1)辅导讲求重点、切合需求、累积绩效;(2)服务力求普及、主动出击、迅速响应;(3)“中央”与地方及专业服务机构合作、紧密配合:(4)明订各项计划目标、定期检讨修正:(5)结合运用内外部资源、发挥综效。伙,遵循上述理念和原则,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有两个根本奋斗目标:一是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

为了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经营环境的目的,近年来台湾官方辅导机构主要推动四个方面工作:(1)推动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计划,统计分析中小企业取得政府采购比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实务讲习会,协助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商机。(2)通过中小企业法规研究及权益维护计划,协助中小企业建立法务制度,提供中小企业法规信息及咨询计划,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3)通过中小企业辅导措施研究与策略规划,运用统计数据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办理实时性中小企业关切议题研究,定期中小企业中英文白皮书,引导政府施政方向及供中小企业经营规划之参考。

为了实现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台湾官方辅导机构主要推动三个方面工作:(1)通过建构创业创新支持体制,强化中小企业创新育成功能,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参与国际事务及中小企业国际化人才培训,建构中小企业创业育成平台。仅在2003年,台湾当局投资超过49亿元新台币,辅导及补助60余所育成中心,推动1051家新创或转型升级之中小企业进驻接受研发培育,推动设置北、中、南区“中小企业研训中心”及“中小企业终身学习护照制度”,累计发行74000余本终身学习护照给中小企业从业人员。(2)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应用能力,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科技信息应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化,协助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环境,扩大市场商机。(3)通过提升经营体质促进转型升级,健全财务会计协助资金融通,推动企业互助合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强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辅导功能。 (三)规章制度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关于小企业辅导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的规章制度。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合理的法规环境,台湾当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法规环境,表现为:“定期了解行政部门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令法规制定与修正之外,另委托学术研究机构进行中小企业所涉及的法规研究、评估工作,以及邀请学者专家办理法规调适协调会、公听会,并且形成法规分析报告,转送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制定或修正法规之参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与壮大的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辅导准则》、《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和《中小资业发展条例》。

1.《中小企业辅导准则》

1967年台湾“行政院”核定实施《中小企业辅导准则》,确定了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与管理一般原则。1968年、1973年、1977年、1979年、1982年先后修正五次。作为最初制度化尝试,《中小企业辅导准则》内容较为简略,且为行政命令,因而无法发挥太大的功效。所受多次修改,变化主要体现在辅导对象的变化上。如1977年前的《中小企业辅导准则》规定“凡规模过小,在经济发展上无辅导价值之企业不予以辅导”;所辅导对象为:(1)从事外销业务或有外销潜力之企业;(2)产品足以代替进口减少输入之企业;(3)公民营企业之卫星工厂;(4)可增加较多就业机会之企业;(5)产品符合台湾地区标准,或产制新产品经确认其有发展前途之企业;(6)列入军需工业动员体系内之中小企业;(7)其他为台湾经济计划所鼓励之企业。1977年修订后的准则改为“以外销为主,应符合政府规定之设厂标准及安全为标准为限”。1982年“经济部”成立“中小企业处”后,再次修订《中小企业辅导准则》,重点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2.《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

1987年台湾“经济部”制定了《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目标是:"(1)个案整体辅导;(2)一般性辅导;(3)协调上中下游厂商及有关企业同舟共济;侈)协助融资;(5)培训人才;(6)辅导对外投资”。在《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出台以前,“经济部”的“中小企业处”由于没有完整的制度安排,再加上无法完全发挥强而有力的领导与决策功能,以致存在事权不一的现象,从“中央”到地方无法连贯运作,平行的财经等部门协作不够,工作方式也不明晰。为此,《辅导中小企发展业方案》设定辅导策略,整合并强化己有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推出借重民间有关机构的人才,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性的辅导的新思路。为了保障强而有力的领导与决策组织,《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还特别规定了以任务编组方式成立较高层次且包括各有关单位在内的临时性组织—“中小企业辅导小组”,以便更有效地推动各项辅导工作之进行。《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进一步具体化了台湾中小企业辅导工作,不仅强化了官方对辅导工作的领导与决策功能,而且推动了民间机构和个人参与辅导中小企业工作,扩大了辅导工作的层面与深度。

3.《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是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性文件,是整个辅导机制的核心规则和操作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研究起草工作始于1968年,但进展缓慢。“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成立后,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研究起草工作,通过与“行政院经建会”等单位多次研究讨论,再经“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多次协商及修改,1989年9月“行政院”院会终于正式审查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送至“立法院”审议立法。1991年1月“立法院”三读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条例》。1991年2月,台湾公布实施《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是台湾第一部专为中小企业制订的法令,是最基本的辅导中小企业的法源依据。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前,台湾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或有关措施均出自行政命令,多属适应短期目标的应急措施。《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作为台湾第一部专为中小企业制订的法令,对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推动相互合作,辅导自立成长,促进中小企业之健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成了官方主导下的十个辅导体系的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