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队伍建设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12 09:31:57

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1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7-02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转型,亟须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端口,高校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压力,而高校毕业生不仅应拥有过硬的职业技术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应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品德,对于学生品行、道德和为人处世能力的培养直接依赖于天天和学生接触的辅导员,所以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水平高、有责任心,还能懂得育人方法的辅导员队伍,成了各校尤为重视的部分,本人对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年轻化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2005年之后开始升格或者扩大招生规模的,引进的辅导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内,很多“80后”甚至“90后”也加入其中,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总体上有利于开展工作,相对较小的年龄差距使得师生之间的隔阂变小了,价值观和意识驱动,同时由于年轻导致了教育经验不足,缺乏责任心、耐心,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引导,特别是在一些思想政治问题上,缺乏引导的经验;另一方面,因为学校编制有限,往往将有限的编制用于招聘优秀的专业教学人才,辅导员老师素质一般不高,很多年轻老师在学历结构上是大专学历甚至更低,缺乏从理论上对学生给予指导的能力,目前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本来在成长过程中就缺乏与人相处的包容能力,更需要老师在心理上和管理上站在更高的水平上让学生心悦诚服,但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导致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和水平。

2.辅导员队伍比例失调

学校的大规模扩张带来的是师生比例失调,也同样带来了辅导员与学生比例的失调,很多院校上百人甚至数百人配一名辅导员,该辅导员可能还要身兼其他职务,处理日常工作已十分繁忙,更不要说与学生面对面单独交流、了解学生的心声了,很多学生反映大学期间从未和辅导员老师有过交流,虽然与个别辅导员责任心不足有关,但师生比例的失调却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还应该在各个班级配有兼职的班主任老师,但是能做到这样的学校少之又少。

3.辅导员工作难以界定,吸引力差

辅导员工作零碎繁杂,天天面对学生,从考勤到卫生、从晚自习到学生活动、从比赛到考试,每一项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每一项都不能耽搁,既忙碌又很难有足够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院校在职称评审、绩效评估和奖金发放上都偏向教学和科研工作,辅导员工作只能计算工作量,且天天重复,很难取得什么成绩,对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并没有实际帮助,这就更无法吸引校内的优秀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之中,大部分老师在职业选择中都会偏向教学科研方面,很少顾及学生工作,只有职称评审需要时,才会兼任一部分学生和辅导员工作,以这样的心态是很难做好辅导员工作的。

二 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考

1.主观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认识

辅导员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的一线力量,也是中坚力量,是高等院校提升学院内涵、提高校风校纪的重要保证,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首先,应该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录用,有目标的、主动地去选择辅导员人才,而不是被动地应付,采用与选拔教师程序相同的方法,由校内校外多个部门建立招聘小组,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在录用辅导员的过程中,应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门槛,让更多有经验且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加入辅导员的行列之中,充实辅导员队伍,提高师生比例。

其次,重视辅导员老师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主要依靠行政坐班费和带领班级的数量作为收入来源,这不利于奖优罚劣,应适当从学院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采用绩效工作的形式,对整体考评优秀的辅导员给予更多得奖励,通过一些奖惩措施提升辅导员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更多地将辅导员平时参加的比赛、学生管理工作纳入职称评审项目中来。

2.客观加强对辅导员制度的完善和管理

首先,只有完善辅导员制度的管理,才能建设一支高效、尽责的辅导员队伍,各高校应该积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范围对应的考核制度,适当的将教师与辅导员工作分开,让辅导员可以专心从事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动向和思想状况。

其次,以各种方式提高辅导员素质,应该在校内开展辅导员心得体会交流工作,通过对优秀辅导员的奖励和榜样的树立,引导广大辅导员走向自我提高的修行之路。一方面,积极向同事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在学历升迁、和职称评审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总之,建设一支高效、专业、责任心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强校之本,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德才兼备的保证,各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各级领导应该把这项工作当做一

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逐渐修正一直以来在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客观制度化的保证主观自我意识的提高,为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李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活力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优化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可以为辅导员的活力创造条件。

1.提高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良好舆论环境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一章第三条又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根据这些规定,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2.严格准入制度,优化辅导员的配备,保证辅导员的优秀特质

选拔辅导员首先是由学生工作系统根据工作的需要,确定所需辅导员的数量、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及能力的限定范围,然后向人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采取面试、笔试和组织考察的方式选用,更多的强调事务性工作的能力,选拔出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职能、良好的辅导员职业意识的人员,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注重选拔与辅导员工作内容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的优秀人才,才能在工作中以及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有所创新。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应聘人员的心理特征,对应聘人员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必要的心理测试,尊重心理科学对人的表象特征的判别,特质本身就是个人处理问题的心路历程的外在反映。要充分考虑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潜能,始终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保证把最优秀、最适合的人才吸纳到辅导员的队伍中。

3.落实“双重领导”和“双重身份”,使辅导员获得组织支持感

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具有双重身份,学校应按照双重身份对辅导员进行管理。但事实上,辅导员的教师待遇缺乏保障,辅导员队伍属于思想政治教师,但实际从事的又属于管理工作,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存在诸多苦衷,既不像教师,也不像行政干部,在工作中忙忙碌碌,像是一无所成,更有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是虚而不实。对此,学校党委和行政要统一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要对分布在各院(系)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要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观。各院(系)分党委(党总支)和行政也要对所辖的辅导员进行直接管理和领导,要管条件、管待遇、管工作。其中,院系对辅导员的领导要承担更大的责任,要把辅导员作为办学育人的重要队伍和依靠力量,摆在重要的位置与专业教师同等对待,加强管理和培养。高校也要给予辅导员以双线晋升的优惠待遇,既可以按照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同时根据辅导员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待遇。

4.构建专业化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教育部党组为贯彻党中央指示,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教育、培养。要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工作骨干。当代大学生在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和独特,现实要求学生工作要转变观念、提高水平,构建教育、管理、服务相统一的专业体系。要构建专业化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首先要做好岗前培训。目前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背景复杂,很多新上任辅导员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很难胜任辅导员的工作,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对辅导员进行集中的岗前培训,实施辅导员持证上岗。对辅导员进行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获得高校教师资格外,还应着重进行辅导员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对经培训合格的辅导员,颁发辅导员上岗证书,准予从事辅导员工作。二是要加强日常培训。应在高校内设立诸如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研究中心等,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及时更新知识。高校还要建立辅导员学习例会制度,针对每学期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制定详实的学期培训计划,通过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和工作交流会等形式,对辅导员进行形式政策、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并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等专题培训,以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在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过程中,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的道路上,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才会不断提高,进而将自己的优秀素质转化为学生的优秀素质。辅导员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才会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缓解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毕哗.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及其建设路径探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19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3

关键词: 辅导员 辅导员队伍建设 和谐校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构建和谐校园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质量,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而辅导员在其中的作用却不为人们所重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已成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以和衷共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实现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营造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与社会互动、教与学相长、自然与人文共融的基础,是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基础。

二、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大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只有抓住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才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工作。

1.辅导员能够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在德育、体育和心理健康上发挥强有力作用,并指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丰富校园文化。辅导员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成果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成长;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好校园稳定;能够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教育人引导人,又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及经常性的谈心活动,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心态,培育乐观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着眼于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科技、文体活动,努力形成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2.辅导员工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和时效性,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辅导员能够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要求,动员、指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依照校规校纪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3.辅导员能够认真做好服务育人的针对性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长效机制。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熏陶效应、浸润效应和磁场效应,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灵魂里。辅导员与学生容易沟通,能够跟他们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应对成长的困惑和问题,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积极主动地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构建和谐校园,要求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使辅导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建设和谐校园工作的需要。

1.辅导员工作周期短,队伍不稳定。目前,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周期一般为二至四年。大多数是未从事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只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就加入了辅导员队伍,缺乏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有的辅导员工作二到三年就考研,有的辅导员是在职研究生,繁重的学习、工作压力令他们分身乏术,没有精力认真地研究不断变化的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新理念培养学生成才,存在“辅而不导”的现象,导致目前高校大学生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有关工作难以正常有效地开展。

2.辅导员作为一种“临时职业”的观念在高校长期存在。现有的辅导员保障体制不健全,出路较窄,工资待遇、职称和社会地位都远低于同龄的业务教师,因此不少在岗辅导员担心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于是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即工作的临时性严重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战斗力。

3.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导致实践经验缺乏。年轻是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共同特点,因为年轻,辅导员很容易与学生进行较深层次的沟通,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动态,保证学生工作目标的实施和完成。但同时因为从事学生工作时间比较短,缺乏实践经验,理论功底不深,所以多数人对学生工作还不能得心应手,工作只浮于表面。

4.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高校辅导员大都是本校毕业留校的学生,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大多出身于理工专业。虽然从事学生工作这一行并没有要求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但是它对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要求还是很强的,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普遍存在着“三个偏低”的问题,即理论水平偏低、文化水平偏低、业务水平偏低,因而分析和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对学生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存在困惑和不理解,常常出现工作滞后现象。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对策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报告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任务,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今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根据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我院辅导员队伍现状及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招聘。部分高校把精力主要用于扩大招生、大量引进教师和师资队伍建设上,尚未对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只考虑到数量,而忽视了人员素质的要求。另外很多学校招聘的辅导员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第二、培训。高校辅导员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执行培训要求不够严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培训重视不够;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培训时间不够充足。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政策、经费等诸多原因,大多数辅导员很难得到进一步进修深造的机会,因此岗位拓展空间很小。

第三、考核。在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普遍存在对辅导员的职责要求比较多,而奖惩体系却比较模糊,辅导员考核评定时定性的指标多,定量的指标少,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不能量化,“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这样不利于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这种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第四、晋升。目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建设还不成熟,发展空间比较狭小,导致很多辅导员彷徨茫然,担心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因此部分辅导员产生厌倦情绪,没有潜心做好本职工作,抱有“出路就是转行”的想法,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辅导员队伍中“干两三年就走”的现象比较普遍,最终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第五、薪酬。尽管许多高校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但当遇到具体问题(如评职称、职务晋升等)时,辅导员的重要性往往难以体现,加之辅导员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先天不足”,因此,在考评中大多处于候选状态,导致许多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受挫,热情下降。

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我院坚持“二严二优一高(即:严进、严管、优育、优出、高薪)”的方针,全力推进学生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学生辅导员队伍,工作成效显著。

(1)严进――严格选拔人员,改善队伍结构

所谓“严进”,就是严把辅导员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质量。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完善辅导员选聘制度,严把“入口关”,切实将那些热爱学生管理工作、热爱教育事业、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的优秀人员选拔到辅导员岗位上来,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业化、职业化学生辅导员队伍。根据学历教育规模,适当调整辅导员数量。在辅导员的选聘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向学校和社会通报设岗情况、招聘要求和实施流程,由学院人力资源部、学生工作部和各系部共同参与,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的阳光招聘,最大限度的保证选聘质量,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严管――严格管理考核,完善考评体系

所谓“严管”,就是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如制定选拔、培养和管理制度、职称待遇制度、考核评优奖励制度等等,对辅导员的选聘与配备、培养与发展、职责与要求、考核与奖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制定制度措施时,要着眼于辅导员队伍长远、可持续的发展,既要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又要允许辅导员的合理流动,促进其个人的发展,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吸引力。

(3)优育――加大培养力度,提升业务能力

所谓“优育”,就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提升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理论素养。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如举办辅导员培训班,邀请校内外相关的专家教授、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思政工作人员就学生奖惩及日常管理、新生入学教育、党团建设、心理辅导、贫困生资助工作、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理论素养、实务操作、基本工作职责的培训。培训中,可以增加一项外出交流学习的内容,组织辅导员走出去,到一些大学生思政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特色、有成效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优出――争取外部支持,争取事业留人

所谓“优出”,就是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畅通辅导员的发展出口。

重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学校专业教师队伍、行政管理队伍的立交桥,鼓励学生工作干部和青年教师“双肩挑”。一方面,学校要求青年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另一方面,对在职辅导员中工作实绩突出并愿意继续从事学生思政工作和党政管理工作的同志,作为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加以重点培养,优先从有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历的同志中推荐、选拔学校后备干部。同时,畅通辅导员队伍的流通发展渠道。

开展优出举措以来,我院先后有近10人转入教师或其他管理岗位,1人提拔为学院中层干部。

(5)高薪――提升薪资待遇,实现高薪留人

所谓“高薪”,就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薪资待遇,以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增强辅导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现高薪留人。■

参考文献

[1] (美)e・马克・汉森(e.markhanson)著,冯大鸣译.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 李正军编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3] 昌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02)

[4] 彭庆红,张瑜.试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5)

[5] 王克斌,梁金霞.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5(21)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5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辅导工作人员的简称。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高校辅导员工作宏观角色定位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的微观角色定位即辅导员的业务定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2005年,为了贯彻落实16号文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教育部又签发第24号教育部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两个文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标准,文件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该项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并要求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复杂多变,这也就为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他们既要肩负为国家培养合格政治人才的重担,又要具备为国家培养合格政治人才的能力。本文从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概况

(一)某高校2007-2010引进辅导员概况

从表1看出2007-2010年某高校共引进辅导员33人,学历层次均为硕士,但是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出发,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仅为3人。

(二)某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调研概况

发放问卷调查500份,学生分布在各系院,通过统计分析学生对辅导员反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性不强、实践经验不足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组织召开新老辅导员经验交流会,参加人员某高校各系院辅导员16人,讨论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讨论中比较突出、普遍的问题反映在辅导员未来发展前景、培训、管理、师生比过大及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上。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足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然而,专职辅导员在职称评审、进修和培训方面与专任教师待遇迥异,在发展空间、工资水平等方面与专任教师更是存在不小的差距。加之,辅导员工作纷繁芜杂,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因此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一般来讲,高校专任教师有专门的职评标准,发展模式一般从助教到教授,但是辅导员的教师职评是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系列,从表1看出,某高校近3年引进的辅导员绝大多数不是思想政治专业,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这对新聘任的辅导员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此,使部分辅导员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潜心本职工作,也不看好自身工作的前景,多数辅导员服务期满就考研、考博或转岗,学校不得不重新选聘新的辅导员来充实队伍,这就容易导致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指导等各项学生工作缺乏连续性,工作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明确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而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职责不够明确,使辅导员处在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在学校行政管理结构的底层,许多非本职工作都压到了他们肩上,多重管理使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从而弱化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本职工作,使辅导员成为党务秘书、教学秘书、行政秘书和团总支书记的“助手”,任课教师的“帮手”、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

(三)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水平还需加强

目前,辅导员大多是引进的应届研究生,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引进的辅导员绝大多数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既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同时也应具备高等教育方面的知识,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基本没有要求,虽然新聘任辅导员有学历,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的知识背景,多数辅导员毕业后经过几天的“上岗培训”就加入了辅导员队伍,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训练,没有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欠缺科学管理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对专职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学质量工程”,在很短时间内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而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产出效应”不明显,重视程度也就不一样,缺乏对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的长期培训机制,因此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水平还需提高。

三、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法与对策

加强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按照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目标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来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落实政策、明晰职责,努力优化辅导员发展平台和空间

地方高校不但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要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工作日程专门进行研究,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首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保证辅导员队伍工作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实行“教学 行政”双重发展模式,即在职称评审上可以同专任教师一样进行职评,可以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职评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与其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同时又要根据专职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创造相对独立的辅导员职称评定的指标体系,应在辅导员之间进行职评,这样既有可比性,又可以增加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在管理职务上,根据辅导员工作表现和业绩,在一些专职行政职务上优先考虑辅导员,可以按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以及处级的发展模式,为专职辅导员的发展指明方向。最后,在工资待遇上,专职辅导员应享受相应岗位津贴的同时,另外根据其工作的劳动强度及经常加班的特点额外予以补助,这种激励机制可以使辅导员对未来充满憧憬,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履行辅导员职责。

(二)完善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地方高校只有在专职辅导员选拔、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方面实现系统化才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

首先,构建专职辅导员选拔体系。科学选拔、严格选拔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前提。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直接从本校精心挑选优秀学生干部作为专职辅导员,本校优秀学生干部经过四年学生工作实战检验,既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又政治合格,同时对本校情况、对学生管理职能部门非常熟悉,工作起来轻车熟路。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从其他高校选拔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研究生,这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专家化水平的重要保证。辅导员选拔应尽量依据其学科专业,这样才能促进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水平建设。

其次,科学构建辅导员的培训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了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地方高校在选拔专职辅导员时更多的关注其是否具备硕士学位,而淡化了其学科专业。因而,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学科专业类别多样,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应把专职辅导员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师资培养计划,对其进行思想政治及相关专业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二要做好辅导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组织辅导员积极参加辅导员培训基地学习、深造,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会。三要辅导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申报工作课题,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四要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攻读相关专业学位,狠抓落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最后,加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需要,也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的必然要求,学科水平是专业化、专家化的基础和标志。地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成立由领导牵头,专业骨干教师和辅导员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相关的学术性组织,整合本校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力量,优化学术资源和师资队伍配置、提高辅导员队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切实鼓励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向上攻读博士学位,建设学习型队伍,为辅导员队伍专家化、专业化夯实基础。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6

作者简介:姜晓玲,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6-162-02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90后”大学生出现了新的特点,而现在的高校辅导员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思想观念都与现在的学生特点不相适应,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向学习型转变的必要性

随着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学习型一词逐渐引起广大高校辅导员的注意。美国学者彼得?圣吉1990年在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运用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原理,并吸取、融合东方的传统思想,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创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学习型组织需要的五种模型。

所谓学习型高校辅导员是指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并及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新型辅导员。良好的学习动机、较强的进取心、工作学习化与学习工作化、广博的知识底蕴、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不断创新的知识等条件是学习型辅导员必须拥有的。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想要真正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就必须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加强团队组织学习、分享共同成果,提高专业素质水平,更好地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当前社会要求辅导员要有雄厚的知识底蕴、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创建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意义就在于用要充分开发辅导员的潜能,改变管理模式,设立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尽可能的调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为辅导员建立不断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机制,使辅导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养成分享、反思、交流的良好习惯,学会最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技术和方法,提倡具有创新意识的学习。建立一支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辅导员队伍向学习型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不断更新,是高校辅导员需要迎接的一个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思想观念的变革,面对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情,辅导员只有不断学习、了解新思想、熟悉新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

其次,辅导员队伍向学习型转变是由现在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被社会和家庭赋予了很高的期望,被誉为“天之骄子”;而在被寄予期望的同时,这些学生也承载了很多社会责任和家庭负担。他们追求思想独立,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信仰,内心空虚;他们的竞争意识较强,但耐挫能力较弱;他们情绪强烈,但稳定性偏低。由于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向学习型转变,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思想观念,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便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再次,辅导员队伍向学习型转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就要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建设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能切实的针对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日常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持理想,坚持对大学生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等。

最后,高校辅导员向学习型转变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大学生的数量也随着高校的扩招而越来越多,因此,在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是最接近学生群的老师,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他们的行为举止包括言谈对学生的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身为学生指引者和领路人的辅导员队伍必须要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前进,不仅要有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还要有心理辅导能力、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还必须掌握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知识。需要掌握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越多,对辅导员的专业化要求就越高。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立,会从多个角度提高辅导员专业技能,辅导员通过学习,促进辅导员之间的合作、沟通、交流,激发辅导员们的创造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二、建设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切入点

第一,学习方面。(1)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型辅导员建设的学习氛围,要理解学习型全员学习的本质特征,鼓励所有辅导员自觉融入学习型建设的学习氛围中,加强辅导员的良性竞争。(2)建立多元的学习型高校辅导员的学习平台,包括自学平台、进修平台、网络教育平台等。结合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需求,高校应提供环境和条件支持,鼓励辅导员自学;或者安排辅导员进行骨干培训、专题培训等,并进行网络建设,为辅导员进行网络教育提供可能。(3)鼓励辅导员努力提升学历学位,高校应重视对辅导员的培养,给予与专业教师培养培养同等的待遇和政策。(4)鼓励辅导员参与教学工作,支持辅导员上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提高辅导员的教学水平。(5)鼓励辅导员参加学术科研工作,多参加学术会议,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奠定基础。

第二,考评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辅导员考评制度,使辅导员的考核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升辅导员适应学生工作新任务、新要求的能力,以及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需求的整体水平,真正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三、建设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途径

(一)建立共同愿景

对于学习型团队而言,要鼓励辅导员制定自己的愿景,并与他人沟通交流,尽可能与他人达成共识,制定本团队将来发展的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确立之后,辅导员会更加努力,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增强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并自觉地积极、有效、系统的开展其他工作,加强工作的实效性,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

首先,健全辅导员的选拔机制。高校辅导员的选拔,是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基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选拔制度,从源头上高标准、严要求,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不仅要考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学历水平、知识储备,还要对辅导员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及奉献精神等进行考察,为建设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作铺垫。

其次,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加强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始终把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作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应注意将专、兼职辅导员结合起来,挑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专职辅导员,并从优秀的年轻党员教师队伍中选择一些愿意担任辅导员工作的人补充到辅导员队伍中去,待完成兼职辅导员工作后转向专业教学科研岗位。辅导员专兼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它学科教师的互补,有利于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另外,辅导员队伍也要注重新老搭配、以老带新。总之,不仅要保证辅导员的基本数量,更重要的是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

最后,要制定学习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激励机制。在严格辅导员队伍的选拔机制,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的同时,也要制定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创造条件。

(三)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

要建设学习型的辅导员团队,就要不断学习,把学得快、学得好、学得多作为团队学习的一种追求。学生工作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工作,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要根据团队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要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学习和培训。完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建立培训网校,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需要,选择培训的项目,通过系统培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要为辅导员攻读更高的学位提供平台,把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历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或课程。成立辅导员之家、辅导员沙龙、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会、大学生职业指导研究会等团体交流平台,举办参观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另外,还要鼓励辅导员进行自学,由学校和团队主要提供环境、条件支持,辅导员结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7

【关键词】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合理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70-01

一、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辅导员导员是高校第一线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实践者和探索者。在社会转型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进程中,我国高校面临着诸多实践与理论问题亟待解答。目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人员不稳定、整体学历不高、思想政治工作不利、福利待遇不高、工作积极差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人提出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走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这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身份、细化辅导员的专业分工是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建立规范的辅导员职业准入门槛、加强辅导员职业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体系、开展学生工作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积极建立辅导员职业协会是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 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的定位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辅导员队伍,关键是要对辅导员职业进行合理定位,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准入、职业发展、职业培训和职业评价等机制.目前辅导员队伍角色较模糊,工作任务繁杂琐碎,几乎涉及到大学生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当前新形势下更增添了以前辅导员工作中所没有的新工作,如:大学生医疗保险、大学生贫困资助、通过网络和学生沟通交流等工作。除此之外辅导员岗位还是学校各个部门的连接枢纽,辅导员要个各个部门打交道。最常见的如:公寓、学生处、保卫处、就业部门、资助管理部门、医务室等等。这样以来辅导员工作就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往往很难抓住重点,很难抽出时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学习辅导上来。所以对辅导员队伍工作的准确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三、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当前中央和高校理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中,都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是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特别提出辅导员培训工作要加大力度。目前高校教育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教育大众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辅导员队伍要进行培训,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当前严峻的形势。坚持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资格证书培训等方式相结合,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特别是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学生事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能力拓展、就业指导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业务工作方面;也包括形势政策、计算机技能和英语口语等个人能力培训。

四、 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加强科学化、专业化培养体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学校应积极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创造条件。结合辅导员的自身条件,帮助辅导员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着力培养职业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方向的专业化辅导员。鼓励辅导员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强化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把实践能力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多写论文,多参加学术研讨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五、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福利待遇

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出具体要求,更突出对辅导员实际工作量的考察,从制度上解决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待遇问题。但目前的现状是辅导员队伍工作时间长,任务量大,工作复杂琐碎,而获得的报酬和他们的工作不成正比。如:收入低、住房条件差、子女上学难、职称评定难、晋升机会少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效果。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首先,根据辅导员的特点,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加班费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为辅导员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其次,通过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热情。辅导员学生众多,意外情况随时出现,如学生生病、学生打架、宿舍矛盾等第一时间会找辅导员解决,这都会增加辅导员负担,如交通费、通讯费等等,如果学校能通过补贴的方式给予补助,辅导员定会没了后顾之忧,以更温暖更热情的方式积极的解决这些事情。最后,创造科研立项条件,为强化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铺路。让辅导员不断条自己的学术水平,获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认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于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利.试析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途径,2009.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8

【关键词】转型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部分,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出台都标志着高校辅导员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作为为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型时期的高等院校,如何组建辅导员工作队伍,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是当前高校特别是转型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一、转型时期高校学生的现状

近几年来,转型时期高校学生特点相对其他院校学生特点更加突出,学生工作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党建工作、资助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心理咨询等一系列工作都转由学生工作系统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更加必要。转型时期高校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

2.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特长突出。

3.学生理想远大,生活定位较高。

4.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

5.学生渴望获得优良成绩,敬佩学业优秀的同学,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表现在上课不专心,课后不自习,经常迟到、早退。

6.部分学生自律性差,缺乏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7.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对生活、学习影响大。

二、转型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转型时期高校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大学生思想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思想政治问题增加等实际问题不断出现。由于处于高校转型阶段,转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转型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

1.转型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短期性。转型院校对于辅导员大多实行聘任、聘用制,造成了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短暂性。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两三年后就考上研究生或者转岗。而为使工作正常运转,学校不得不重新选配新的辅导员,这导致了 “过渡性职业”在辅导员心目中根深蒂固。

2.转型院校辅导员工作量繁重,辅导员配备不齐,结构欠合理。随着高校事业的发展,连年扩招,高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客观上需要增加专职辅导员的人数,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辅导员作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备原则上不应低于1:200。但是,目前许多转型院校由于学生人数的激增还未达到这个标准。

(二)转型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学历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新任辅导员基本都是本科学历,晋升空间压力过大,有部分辅导员存在紧迫感,大量日常事务性管理致使辅导员用于自身能力提高的时间不够,这必然导致部分辅导员会减少用于学生工作的时间,而用于考研或另外寻找出路。

2.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转型时期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对辅导员人数的需求不断增加,部分院校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从本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挑选大量的优秀学生留校做辅导员工作,虽然年轻人工作有积极性、有热情、富有朝气,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不少辅导员工作也很投入。但这部分辅导员普遍缺乏人生体验和工作经验、缺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完全是处在边学边干、边干边积累经验的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同时,辅导员传帮带梯队没有完全形成,存在一定的缺陷。

3.辅导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在毕业生中挑选或招聘辅导员,原则上不可能从一个专业中挑选多名,辅导员队伍中所学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较少,致使他们普遍存在缺乏专业基础,掌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理论知识不够,从事学生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不高。

4.辅导员流动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辅导员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队伍,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独立学院辅导员聘用时间一般为4 -5年,这种短期化的聘用,使辅导员把工作作为一种过渡性、临时性的工作,一些辅导员干上几年取得一些经验,一有机会就“改行”。短期化的聘用使大多数辅导员对自己今后发展不乐观,担心自己的出路,造成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三、加强转型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1.明确转型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定位和功能,分清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辅导员管理机制,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增强辅导员工作效能和事业成就感。

2.完善辅导员队伍素质架构,从而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使辅导员队伍的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益。还要正确定位辅导员“导”的角色,辅导员除了要承担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传统工作外,还应该掌握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和创新技能培养等新的工作内容。要求辅导员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感化学生。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将转型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转型院校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不断开拓新渠道、探索新做法,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者和有效创新者,努力开创转型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状况

随着普通高校改革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的过程中,普通高校的规模急剧扩大,民办高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办学规模从当初的几千人扩展到上万人,甚至有的民办高校学生人数达到几万人,突飞猛进的扩张对民办高校的日常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给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知识单一,能力欠佳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必须政治过硬、素质全面,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将理论合理地融入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然而,目前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就整体而言,由于学校急于扩大规模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不理想。根据学校规模的急剧扩大,辅导员队伍从入口上把关不严。一方面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弱;二是理论素养欠佳,没有通过专业理论培训就上岗,安排工作无处着手,对工作很茫然,无法跟学生交流。

(二)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待遇较低

民办高校为了减员增效,对辅导员的配备相对较弱,人员严重不足,一个辅导员干几个人的工作。 辅导员除了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外,还要做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同时还要兼任好几项工作,如:任课教师、系秘书等相关工作。许多辅导员工作时间的投入,实际上是大大超出了学校的规定,但收入待遇一般。由于工作量大,在工作中不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做学生管理工作,每天要与很多学生联系,为了工作,经常是拿出自己的工资投入到工作中。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相比,同样是教师,两者差距甚远。

(三)年龄结构不合理

由于办学时间都不长,不少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年龄分布呈现出“哑铃”状--“两头大、中间小”,即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的辅导员人数占绝大多数,而30-50岁之间的人数很少。一方面,年龄较大的辅导员与青年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代沟,仅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年龄过轻的辅导员社会阅历不足,社会知识、工作经验等各方面积累不够,对学生中的许多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指导。

(四)缺乏热情,队伍不稳。

在民办高校现有辅导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坚实的思想基础。服从的多,心甘情愿的少;借作“跳板”的多,长期安心的少。由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校竞争机制的引入,许多辅导员担心从事辅导员工作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后顾之忧重。于是有转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报考研究生走“曲线转行”道路的,并直接导致一些优秀本科生不愿留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是没人愿意从事此项工作。

(五)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没有培养出自己的辅导员队伍,都是根据岗位需要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招聘的辅导员基本上以各专业的本科生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的辅导员很少,上岗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上岗后没有指导老师指导,凭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和从自己学生时代辅导员老师的影子在工作,在摸索中工作,在工作中摸索,很难胜任工作,更谈不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六)提升空间小,工作积极性不高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量大,时间基本上全投入到日常事务中,没有时间去搞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也没有时间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培训或者深造。如果要参加学术交流、培训或深造,学校不发工资,所发生的经费由本人自筹。目前教育部对民办高校的评估标准跟公办高校同等,势必造成民办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但目前在职的辅导员工作量大没有时间提升自己,学校没有给辅导员搭建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造成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性不强。

二、解决方法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为此,民办高校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明确目标、摆正位置。民办高校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实现办学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的产物,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民办高校由于领导体制的特殊性和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更要求我们把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根据自身特点,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些积极探索和创新。

2、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民办高校领导班子在办学过程中,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对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学校董事会或者投资方要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有关规定选聘辅导员,在数量(辅导员与学生比1:200)和质量两方面都要满足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在经费投入上更要注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民办高校的领导班子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必须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学生以正面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时刻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变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帮助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走过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二)、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大力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共教育部在200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教育、培养。民办高校要严格贯彻了《意见》精神,并根据各民办高校实际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建议采取了以下措施:

1、明确任职条件,把好进口关。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民办高校在聘用辅导员时必须要求其具备:政治信念坚定、思想品德优、组织观念强、业务素质精、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强的标准。同时,还要求辅导员应具备从事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素质,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文字表达、公关沟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以上条件,采取各系党组织推荐和全校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和加强辅导员队伍。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把好职责关。民办高校在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激励辅导员做好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的落实,使辅导员的薪资与考核挂钩,做到奖惩分明,有效地激励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辅导员岗位培训、学术交流、深造及职称提升,把好素质关。

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对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要为他们素质的提高搭建良好的平台,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很少有机会外出深造,学校可以给他们创造机会将相关专业的老师请进学校对他们进行集中业务素质培训或者深造。也组织部分优秀辅导员参加外界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对辅导员的培训、培养,使他们的学历层次、业务能力、业务素质和职称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较好地解决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想干不会干、想抓不会抓、在摸索中工作、在工作中摸索的困境。 实行弹性工作制,保障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根据实际情况,每名辅导员坚持定期住在学生公寓,通过直接与学生接触,做到勤走、勤看、勤听、勤想、勤说、勤做,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动态,发挥指导、榜样和桥梁纽带作用。值宿后的辅导员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间休息。学校实行弹性工作制,做到了白天、晚上都有辅导员的身影在学生身边,真正地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进教室、进课堂,进公寓,有效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与教学工作两层皮的问题。

4、实行激励机制,把好待遇关。为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民办高校要对辅导员制定明确的岗位待遇政策。根据辅导员职责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激励机制,如每月、每学期或每年按照辅导员的工作量发放岗位津贴或者相应的补贴。使辅导员在薪资收入上稍高于同职别的专职教师水平。一方面提高了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另方面也激发了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5、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把好出口关。

民办高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还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在具体建议采取了三项措施:

(1)、采取“提干”的办法,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选拔中

层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民办高校从辅导员队伍中选拔优秀的辅导员进入中层管理干部岗位,这样可以激发辅导员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大胆提拔,合理使用。辅导员队伍是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胆提拔和任用其中的优秀分子,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实施人才强校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坚持从优秀辅导员中选拔管理干部,公开竞聘,竞争上岗,合理流动。与此同时,为了形成辅导员队伍的人才梯队,学校还应在工作上大胆创新,在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助理辅导员,负责教育和管理低年级学生。由于助理辅导员从学生中产生,因此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学生的特点,便于学校管理和教育。助理辅导员通过1年的实践期,学会了辅导员应具备的工作素质和基本职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2)、采取“转向”的办法,把愿意从事教学工作并有一定

发展潜力,表现优秀的辅导员通过学生评教、学校教学新秀大奖赛的形式推荐到教学岗位上。 加强培训,使辅导员队伍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学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定期学习和讨论,形式多种多样,或是学习,或是开展工作经验交流,或是聆听专家、学者报告,或是集中讨论有关热门话题。有计划派遣辅导员参加全国、全省的有关业务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请专家进校",为辅导员进行专题讲座,使他们接受最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适时组织辅导员到全国各地的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学习,参观考察,借鉴宝贵经验,并在理论水平和工作思路上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做好本职工作。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院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安排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

(3)、采取“淘汰”的办法,通过学期、年终综合考核后对

在工作中不能尽职尽责,达不到辅导员任职要求的人员,坚决予以解聘或调整在其它岗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辅导员管理队伍。

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学生的安全、稳定的大事,关系到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它不是民办高校内某一个单位能解决的,而是全校一盘棋的大文章。首先是民办学校投资方与校领导要高度注视,制定相关的政策,同时各单位要层层落实,使辅导员能挤着进,用得上,留得住。其次是民办高校要为辅导员的素质提高提供岗位培训、学术交流、深造及职称提升的良好平台。这样才能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责任心、积极性高的辅导员队伍。这样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心理辅导及就业咨询服务等工作方面的专家型的辅导员工作者,使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民办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

[2]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2005

辅导员队伍建设篇10

关键词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专业化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07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team

zhao xiaoke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requirements, the professi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is an inevitable need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tudent affairs are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the work of the instructors.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counselor team is not on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udent affairs,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ed disciplines.

key words counselor; team construction;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ization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和繁重的任务,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从中央颁发中发【2004】16号文件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同时对辅导员有了更高的要求。2014国家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文件。《能力标准》文件细致的介绍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于发展规划,系统的确定了高校辅导员能力标准,从三个维度,三个等级量化了能力的具体条件。为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15年,特别修订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工作要求和主要工作职责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说明和明确的规定,并对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做了明确。

国家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做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但是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进程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1 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自1952年确立,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制度。辅导员岗位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快速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证。半个多世纪以来,辅导员职业角色也随之变化,从最初的主要做政治工作,到新世纪规定了“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明确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既符合国家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也符合我国高校内部的制度设计和高校学生管理的特殊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及从当前的辅导员工作现状和队伍建设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①

(1)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和职责不够明确。辅导员面对迅速膨胀的学生规模、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生活社区化和学生成长环境社会化的挑战等新形势,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更多地承担了大学生成长“保姆”的角色。大学生事务工作可以形象比喻为“千层线穿着一根针”,这根针就是辅导员。在学校里,凡是与学生学业和生活相关的学生事务,在一般情况下,所有的相关部门直接下达给辅导员,通过辅导员完成任务的布置和验收。种种迹象表明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和职责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大量的学生事务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的大量精力,从而淡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成长指导工作。

(2)辅导员的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够合理。教育部要求高校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但实际上各个学校之间以及各个学院由于人员紧张、名额所限、辅导员工作流动过快等各种原因,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远远不能满足1:200的要求。很多高校由于各个专业发展优势不同,因而造成各个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同,这就造成有招生多的专业相应的辅导员要带更多的学生,而学生人数少的专业辅导员所带学生就少。加之辅导员工作调动,有些专业就难以保证按照教育部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很多高校的优势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但是研究生辅导员的配备就明显不足,有的研究生辅导员一个人负责的学生多则达到上千人。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各个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数量的兼职辅导员或者助理辅导员,这一个群体往往是由优秀的研究生担任,他们在工作实际中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肩负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以及由于学业需求,很多精力不能用在学生工作中,从而导致在开展工作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②

(3)辅导员的队伍不稳定、思想不稳定。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明确的指导。各个高校也是努力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笔者所在学校于2011年出台了《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辅导员的选聘与任用、学生工作队伍的职责和要求、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以及学生工作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明确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严格,考核标准高,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接受学生、任课老师、各职能部门的考核。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其次,很多高校辅导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很多优秀的辅导员向科研、教学、机关等岗位转岗,导致很多辅导员队伍思想不够稳定。多项职责、多重角色的肩负也会导致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还有大部分辅导员是年轻同志,往往存在自身素质不够过硬的问题,加上统一的培训跟不上,也会导致辅导员思想不稳定以及队伍不稳。

(4)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机制不完善。从目前现状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目标明确,但是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没有明确提出具体辅导员的专业以及职业方向。在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方向,并具有较高的专业地位。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职业标准,并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但是我国辅导员队伍的职业不可替代性还较差。大部分辅导员缺乏高等教育、学生人事服务、教育管理、心理咨询以及职业规划等相关专业背景,同时专门的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培训力度不够,不够系统。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还有辅导员队伍工作职责多,肩负学生教育、管理、党团发展、干部培养等学生所有的成长服务,工作范围大,责任重大,难以在某一领域内发展成专长。

总而言之,从辅导员工作现状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方面都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

2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探索

2.1 专业化的岗位设置

在学生工作实际开展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寓教育于引导之中。以发展指导作为工作主体,寓指导于辅导之中。以事务管理为基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及发展指导多项职能。本着“为学生发展”、“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从使学生事务管理最优化、最有效出发,促进专业化发展,对学生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可以根据大学生在学校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事务内容,划分学生工作专业的设置和发展领域。从学校层面上成立大学生事务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的学校职能部门。改变辅导员在学院层面上单打独斗的现状。根据工作内容,设置辅导员工作岗位,可以设置心理辅导员、学业辅导员、政治生活辅导员、职业辅导员、社会活动指导员等岗位,对辅导员队伍按照各自专业背景和兴趣能力进行分类建设和发展,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③

2.2 分层次的培养与培训体系

自2004中央16号颁发以来,教育部、各高校及社会各界对辅导员工作越来越重视,从各个层面举办的培训也越来越多,教育部21个辅导员培训基地对辅导员的培训提供了高质量培训,此外还有很多各种心理以及职业规划机构也加大了高校培训的进程。专业化的培训一方面是学生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的培训还不成体系,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学生教育管理涉及到高等教育、心理、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素质培养、网络媒体等各个方面。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划分不同的专业体系,各个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特长和个人喜好,选择自己的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体系,并拿到相应的资格等级认证,从而成为学生教育管理某一方面的专家。在学院的层面上,每个学院的辅导员在学生事务管理的每一方面都有一两个专家。在学校层面上,就形成了在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辅导员专家队伍。进而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2.3 科学化的选拔与考核机制

辅导员的发展要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目标,必须从科学的选拔开始,笔者所在学校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是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选聘过程中经过层层考试选拔,已经选拔出了相对优秀的毕业生,但是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比较混杂。没有明确的专业有求。建议应该对辅导员的学业课程有所要求,辅导员应该有心理学、教育学或是社会学相关的学习基础。辅导员的考核是辅导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起到了辅导员工作的指挥棒的作用。在现实情况中,一般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是比较严格的,但是考核办法不够科学。建议从学生服务、教育、管理三个层面考核,明确的考核办法是就是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在考核中不仅要明确提出对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考核标准,还要明确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心理咨询、学生事务、职业规划等方面工作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能力。《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方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随着辅导员职业的明晰化,国家可以明确针对辅导员的职业等级考核资格认证。如同教师资格证一样,在入职之前有一个基本的上岗资格培训和认证。

总而言之,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质量。因此科学规范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① 蔡立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