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学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5 15:13:59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医院药学论文

医院药学论文篇1

作者:石晓萍 单位: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开展药学科研的必要性

随着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新药、进口药品的大量涌现,使医院药物频繁更新,如何指导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生产流通,促进医药结合,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控制过度上涨的医药费用,这给医院药学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临床推新,使医院的诊疗水平、药物治疗水平相应提高,医疗市场对药物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个体化用药、以最少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医院药学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药学服务。医院药学是医院三大骨干学科之一,它在医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开展的工作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药学部门必须适应和转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及观念,调整自身的队伍建设思路,提高整体素质,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临床药学课题的研究。临床药学是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关键是研究、实施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程度标志着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水平,因此,医院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组织临床药师参加会诊查房、病例讨论、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咨询、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组织新药临床实验,围绕合理用药开展药动学、药效学、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监测以及药物经济学等研究。通过开展科研,可以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炼、思考和归纳。开展医学研究是医院的主要任务之一:卫生部颁发的《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与二十七条中对医院药学科研工作做出明确规定:药学科(部或处)应积极开展以下科学研究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①结合临床进行有关药物的性质、剂型、药品检验质量、配伍禁忌等研究,以不断提高药学水平;②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结合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围绕合理用药开展药剂学、药化学、生物利用度、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研究;③必须进行科学管理。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完善各项措施,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④医院领导对药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证,逐步实现医院工作现代化、自动化、科学化。药学科研工作是三级医院药学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药学部门如果仅满足于药品供应,对其他部门不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则不但在医院内部功能弱化,在整个医药行业也将被边缘化[3]。因此,必须将医院药学科研作为提高药学部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作来抓。

对策

只有学科队伍的壮大、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业务水平和学术地位的逐步提高,加强人才的储备,才能使医院药学工作在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中向前发展。运用激励机制提高科研能力的实践要做好药学科研,在药学科研中引入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获得科研成果的重奖,对卓有建树的科研人员实行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对科研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按等级给予经济鼓励。以此促进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及积极性,推动科研工作不断走上新台阶[4]。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科研思维知识结构决定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知识不是简单的累积,而是多种知识的复合。因此,必须加强科研人员的学习,使其知识结构优化,并在实践中向能力和素质转化,不断提高药学科研人员的自身素质。强化竞争意识,激发科研潜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没有科研成果与基本要素的组成就不能称其为学科[5]。医院药学科研一定要坚持以临床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开展。因此,我们要关注热点,从学科交叉中寻找研究课题。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药学科研的困难,有的放矢地逐一攻克我们前进中的困难,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挖掘药学科研的各种资源,缩短药学科研与临床医疗科研的距离,与多学科的结合及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解决科研难题,促使药学科研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

医院药学论文篇2

1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的教育现状

1.1康复医学是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使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医学所涵盖的范围增广了,人们对于医学的要求提高了,尤其是康复医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康复医学水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样,一个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水平可以反映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1]。因此来说,一个合格医学院校的全面发展的优劣也和该院校康复医学科的水平密切相关。同时随着医疗条件水平的进步和改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随之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地改善和提高病者的生存状态,如何尽可能地恢复其健康,正是康复医学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方。因此中医药院校在学科设置,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上更应该在发挥本学科优势的前提下,给予康复医学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发展和改进传统的康复医学教学和实践观念与模式。

1.2康复医学教育在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现状与问题目前,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大都开设有中医学(康复方向)专业,培养着所谓的康复专业人才,就笔者单位的该专业而言,在其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康复医学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实践条件匮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差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康复医学课程仅限于上述极少数专业,就该课程而言,所涉及到的概论,残疾医学,康复理论基础,康复治疗方法、康复评定、临床康复学等等如此专业而复杂的知识仅用一门课程的时间上完,不论对于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都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无论是专业教师队伍数量,还是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亦或是教师队伍本身的业务素质上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形式上仍主要以口授的传统方式,即使配上“多媒体”,也只是形式上的幻灯片,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和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其后果势必导致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一方面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和要求;另一方面则时无法满足实际专业人才的用人需求。另外,康复医学专业教育程度不高,康复理念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就综合性中医药大学今后专业学科发展的必要性而言,康复医学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中医药院校目前仍未将康复医学作为中医药大学发展的一个支点,专业设置避“轻”就“重”,康复医学仍处于中医药大学整体医学中的“边缘学科”,其后果是医学生普遍缺乏康复意识,医学生的头脑无法建立和形成全面医学的意识和康复理念。

2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的教育改革与实践

2.1广泛开展康复医学教育既然康复医学的学科地位和对临床实践的要求和范围越来越高,越来越广,一个医学专业工作者,尤其是中医类的人才,更应当从思想上、从实际应用上注重康复意识的培养,注重康复临床实践的掌握,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康复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加以实施,当然可以针对专业方向区别授课内容及学时多少,通过课程的学习,首先应当在医学生的意识形态中牢固树立康复理念,正确认识到全面医学的真正含义。笔者在现有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和机会以及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随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传达康复意识和理念,灌输全面医学的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学生课后的反馈和交流,确实从一定程度认识到了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当然仅靠这样个别零星的教育方式还远不能达到全面覆盖和牢固树立的目的,只能靠真正意义上的改进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2.2努力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康复医学的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针对一门高年级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专业教师应该在不断丰富和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要与时俱进,积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构建和培养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中医康复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由单一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转变,由知识的单向灌输向注重启发式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转变[2]。笔者研究发现,通过一定程度地改变教学方法(视频、案例教学)和教师的教学思维理念,真正把学生融入到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死记硬背为灵活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思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说明教师应当积极努力地改变自身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适应目前现有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争取最大程度地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2.3积极尝试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康复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社会学、环境改造学、残疾学、人体发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由于学科内容涉及广泛,专有名词和特定内容多,而教学时数有限,造成学生在学习中记忆、理解困难,给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学生普遍反映课时少、内容多、概念和方法太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教学要求[3]。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讨和研究康复医学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特别是对于多媒体技术以及实践教学结合康复医学课程进行了摸索和尝试,通过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课程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根据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氛围等以及课后的调查反馈意见来看,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出勤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反馈认为多媒体及实践的教学模式能使他们更有学习的兴趣,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能够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说明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能够使课堂形式生动、增加学生趣味性和积极性等[4]。其实就康复医学课程的教学,还有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进行研究和探索,譬如运用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仅依赖于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和现有条件下康复医学教育和合格中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医院药学论文篇3

【关键词】突发事件;药学应对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作为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责任重大的县级医院药品使用、管理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品应急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学应急指挥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1]明确指出:突发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了确保应急药学体系能够快速、高效应对突各种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成立了药学应急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小组组长,药剂科主任任业务组长,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急预案制定、论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药学应急预案;部署突发事件药品储备、调配及配制;掌控药学应急人员的合理调配;和医、护紧密配合及时沟通的工作,以确保大规模人群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信息联络和快速级体系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人员(特别是有技术特长人员)联络方式(手机、住宅电话及家庭详细住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根据不同应急的技术要求,随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快速接受应急召集。

3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的储备、调配、应急配制体系

3.1建立“重点储备,网络调配”体系应急药品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基础。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备好抢救药品,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可以挽救许多生命,减少致残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偶然爆发的特征,药品的储备很难计划、不可预知,作为北京市的远郊区县我们采用“重点储备(有季节性、有预见性的储药,如:夏季集体食物中毒,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等),市区县二级调配网络系统”,这样既能满足突发应急需求,又能极大地节约有限医药资源。

3.2建立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配制体系对于特殊的应急药品(没有应急储备),为挽救生命,报应级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照《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或其他地方标准由具备配制制剂资质的药剂师进行配制。例如:发生在我县某工地集体误服氯化钡中毒事件,针对钡离子中毒药物治疗是需要大量口服硫酸钠溶液,但在我院没有储备,致电本市各兄弟医院也没有储备,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及时报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同意后,立即组织制剂人员配制硫酸钠口服溶液,解救了38位工人的宝贵生命。

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学技术预案体系

4.1对突发公共事件了解确切,能够及时确诊的病症,药学应急人员要参与临床救护,参与疑难病症会诊,向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咨询,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获得预定的治疗结果。例如:确证发生煤气中毒时,在采取必要医学抢救同时,可采用细胞色素c15mg(用前须做过敏试验),辅酶a50u,atp20mg改善组织代谢,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防止脑水肿等。

4.2对突发不明原因罕见疫情,确诊致病原进行药敏试验,针对病症进药物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药学监护。监测病人血药浓度、尿药浓度,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同时用于判断病人现实的或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解决病人现实存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预防病人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4]。把多个个体化给药方案综合起来分析、论证,从而摸索出较为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2003年春季爆发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sars的致病原是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并将这种种导致sars的新型的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后命名为sars-cov)[2,3]。作为县级医院突发事件应急药学人员,我们遵循“非典”药物治疗原则,明确目标,参与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给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性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为病人建立了用药档案,评价不同个体人群不同用药方案,摸索出了适合本院的一套治疗“非典”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药学应对体系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县级医院药剂科综合应对能力及管理水平,有利于药剂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虽然整个体系是基于“突发”的前提,但对平时药品储备、调配、配制、临床药学监测体系的完善也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是促进医院现代化药学建设的一个难得的契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4/1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s].

2thomasg.ksiazek,etal.anovelcoronavirusassociatedwithsevereacuterespiratorsyndrome.nengljmed,2003,may15;[epubaheadofprint].

医院药学论文篇4

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

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要认真研究导师和所在院所相关导师的科研论文、科研方法和成果等,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去,及时关注现有的研究新进展、研究中遇到的科研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对文献资料整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统计及科研论文的撰写,主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熟悉科学研究步骤,学到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4]。在科研过程中,要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学术态度的培养,严格及时书写每天的实验记录,同时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哪些问题是实验过程中人为疏忽造成的,哪些问题是实验本身造成的。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与导师、课题组成员商量,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实验的进展情况,撰写研究工作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营造学术创新氛围

导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学术论坛、学术讲座、课题评审会、课题答辩会等,积极创造机会和平台使研究生有机会聆听国内外学者的学术历程、学术经验、学术成果,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扩展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路、增长学术见识[6],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发掘独特地研究视角,这些都使得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加活跃;多鼓励学生参加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汲取别人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也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促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全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搭建科研合作平台

研究生在做科研期间,如果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实验室,科研思维可能会局限于所在的学科,但是随着新兴学科的不断兴起,研究方法不断在创新,在面对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的问题和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生往往无从下手。这些知识如果仅靠研究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与一些科研单位的科研合作将是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要让研究生多走出去,多和其他科研单位开展交流学习。导师可以将部分实验委托科研单位来承担,同时选派研究生去该科研单位实习协助完成实验。在实习期间研究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来做科研,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的实验,还要积极协助实习单位的其他课题工作,促进研究生和实习单位的友好合作交流。实习不仅让研究生学到更多更全面新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同时也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交际合作能力。也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在现代化创新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7]。

医院药学论文篇5

1.1台湾地区医疗机构构成

台湾地区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市场比例约为3∶7。公立医院按隶属关系主要分为5类:市政府直管的市立医院;教育部直管的院校附属医院,如医学院附设医院(台大医院);卫生署直管的署立医院;军队医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直管的荣民医院,如台北荣民总医院。私立医院按产权属性不同分为3类:类似于基金会运作模式的财团法人医院,如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教会医院等;类似于股东会运作模式的社团法人医院,如光田综合医院;完全由个人出资筹建的私人诊所。医院按规模和服务能力分为医学中心、区域中心和地区医院,分别相当于大陆地区的三级、二级和基层医院。医院整体向大型集团化转型,院内建筑较为高档,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每一个角落。

1.2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及总额支付制度

台湾地区执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健保”)。健保工作由“中央健康保险局”(简称“健保局”)统一管理。凡具有台湾地区户籍的,或领有台湾地区居留证且在台湾地区居留满4个月的居民,都应依法参加健保。健保费由被保险人、投保单位及政府共同承担。按经济能力的不同,被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费比例从0~100%不等,但所有人均享受一样的健保医疗待遇。民众参加健保后,就医时仅须负担挂号费以及自付项目费用即可。而医疗机构则是以量计酬,根据病患病历、就诊记录向健保局请领医疗给付。同时,健保局还引入总额支付制度,即健保局不再全额给付医疗机构的医疗支出费用,而是在事前划定支出费用总额,若医疗机构申请给付总额低于原定总额则全额给付,若申请总额高于原定总额,则按比例打折给付。此举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缓解了健保系统的财政赤字。

1.3医院评鉴制度

台湾地区医疗机构执行评鉴制度[1]。评鉴工作由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以下简称“医策会”)主管。按评鉴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医院评鉴(每3年1次)和教学医院评鉴(每2年1次)。对医院的评鉴分别从财务、顾客、流通和成长4个维度开展,其核心是医院经营效益和患者满意度。评鉴一般以突击、匿名检查的方式开展,评鉴标准不断更新,评鉴结果会及时公示。医院被分为“特优”“优等”“合格”3个等级,教学医院则被分为“优等”“合格”“非教学医院”3个等级。评鉴结果不仅是医院质量的综合体现,还与“健保”支付幅度密切相关,因此各医疗机构对评鉴工作都十分重视。笔者参访的3家医院均为“特优”级医学中心和教学医院。

1.4药害救济制度

目前仅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执行药害救济制度。台湾卫生署委托财团法人药害救济基金会主管救济金征收、给付、制度宣传、申请审议等工作。凡因正当合理使用合法药物引起的死亡、障碍和严重疾病者,均可向基金会进行申请。2011年,该基金会共审议药害申请251件,形成决议210件,同意给付122件(给付率为58.1%),给付金额约2766万新台币(约合580万元人民币)[2]。因为有药害救济制度,台湾地区医师填报药品不良反应的主动性较高;而大陆地区由于来自社会、企业、医疗机构等多方面的阻碍,导致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比例相对较低[3]。

2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状及分析

2.1药品管理

2.1.1药品调剂。台湾地区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品调剂均采取拆零调配模式,发给患者的药品直接为裸片,因此各医院的药袋都设计得十分详细,每个药袋仅包装1种药品。门诊药房的药袋除打印常规的名称、规格、适应证、用法用量、副作用等信息外,有些还同时附上外观描述、用药教育等内容。住院药房的药袋更为详细,有些甚至还同时显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诊断、肝肾功能等重要指标的检查结果,以方便药师审核或计算剂量。此外,台湾地区医院住院部还采取单人调配模式,各病区的取药车均被分为若干抽屉,每个抽屉摆放1例患者的药品。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药品调配流程设计得极为合理且高效:医师开具处方/医嘱信息传至药房,药袋、底方自动打印调剂药师按药袋调配药品,审方药师对底方进行审核(同时进行)药品和审核无误的底方在核对药师处汇总,经核对无误后交至窗口发药药师呼叫患者,核对发药。整个取药过程中至少有4位药师参与核对,但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15分钟。

2.1.2医院制剂配制。台湾地区医院药房一般均提供全静脉营养剂配制服务,营养方面的临床药师还同时承担营养风险人群的能量需求评估、营养制剂合理性应用评价等工作。台湾地区“健保”报销的中草药均为瓶装粉末,饮片需自费,用量很少。粉末在药房内完成混匀,并分装成剂量均匀的小包装,以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对于儿童用药品,药房也提供粉碎和分装服务。对于频繁使用且剂量较恒定的品种,医院也会委托企业批量生产。

2.1.3化疗药品管理。台湾地区医院十分重视化疗药品的安全管理,一般单设化疗药房(临床试验用的化疗新药,也一般放在化疗药房)。化疗药品的摆放药柜、标签、药袋与药品审核、调配、发放流程均区别于普通药品。医院还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化疗药品的调配人员和运输人员均穿戴严实。在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药房及每辆运输车都配有急救箱,里面附有详细的化疗药物意外渗漏或喷洒的处置预案。

2.2临床用药管理

2.2.1临床药学。台湾地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与大陆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药物咨询、全方位的患者用药教育[4]、住院患者访视(查房)、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药物应用评价、教学与科研等[5]。与大陆地区医院不同的是,台湾地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模式更为成熟:台湾地区医院要求重症监护室必须配备临床药师。在台湾地区,药师在临床查房过程中介入到治疗方案的调整活动被称作药事服务[6]。药事服务在院内网络上进行记录,包括是否属于药物治疗问题(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间隔、疗程以及不良反应等)、药师具体介入的活动(所提的建议为哪种类别、参考文献)、医师是否接受建议、患者后续转归情况以及对本次服务所花费的时间等总体评价。这些记录既有利于体现和强化药师的服务价值,又便于开展临床药师的绩效考评。

2.2.2用药疏失管理。用药疏失(medicationerror,me)也叫用药差错,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不适当地使用药物或因而造成患者损伤的可预防事件。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health-systempharmacists,ashp)将常见的用药疏失分为12种[7],分别是处方开具错误、遗漏给药、给药时间点错误、未授权给药、剂量不当、剂型错误、调配错误、给药错误、药物变质、监测不当或错误、依从性不佳和其他错误。用药疏失通过有效的管理是可以避免的。用药疏失不一定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但会损害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心、增加医疗成本,因此用药疏失管理是临床用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医院药师(包括临床药师和药房药师)可随时将各类用药疏失填报至院内网络,填报者能获得院方奖励。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定期汇总、分析、通报各种错误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建立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改进措施。如,限制高危药品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在电子处方系统、药柜、药品上显示警示标识或标签;将看似、听似等易混药品分开摆放;使用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改善输液装置;开具某些高危药品时自动开具相应解毒剂等。大陆地区医疗机构也执行差错登记制度,但由于缺乏激励,或为了回避处罚,医务人员缺乏填报的主动性,在定期汇总、原因分析和改善措施方面整体流于形式化[4]。

2.2.3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指医务人员依据最佳文献证据制订出最佳临床决策[8],体现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目前,台湾地区医策会已将医院循证工作开展情况视为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纳入医院的评鉴系统,并通过每年组织召开全境范围内的循证医学竞赛,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循证技能。台湾地区医院药师提供的循证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新药评价和药物治疗决策支持。一般分为5个步骤:第一步是形成一个可回答的药物治疗问题,提炼关键词;第二步是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去搜寻文献,通过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的方法遴选出值得信赖的文献;第三步是严格的文献评读(证据的可信度、重要性及治疗效果)和综合分析;第四步是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期待,作出最佳的临床决策;最后一步是对执行的成效与质量进行评价,探索持续的改进措施。相比之下,大陆地区医院药师在文献证据的检索、整理、汇总方面均有待提高。

3对大陆地区医院临床药学的启示

3.1推动药学服务的信息化

台湾地区的药学服务已经高度信息化。一般由药学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详细的药品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可供医务人员查阅、处方/医嘱审核、药袋打印(患者用药指导)等。信息系统自动对药物配伍、联用、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等内容进行审核,不合理的处方/医嘱将被标识,药师将重点对标识内容进行沟通和确认,大大降低了审核药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此外,药学部门可随时对处方审核数据库进行修改,以提高系统审核的准确性和质量。药师可方便地获得患者既往与目前的治疗详细资料,以开展治疗评价和药学监护。若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其治疗记录中可加入过敏警示信息,在后续治疗中系统会自动提出警示。用于检索药学信息的数据库也十分齐全,如medline、pubmed、micromedix等,且更新及时,这些均显著提高了药学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大陆地区医院的信息系统与软件配备普遍严重不足,限制了药学服务的发展。

3.2注重临床药学人员的培养与考核

台湾地区医院无主任药师或副主任药师的学术职称,药学部门主任或副主任只是管理职位。医院的临床药学组由临床药师、助理临床药师和咨询药师3个层次的人员组成。临床药师分布于各临床科室,成为专职的临床药师,从事所在病房的临床药学工作,绩效系数相当于组长级别。台湾地区医院对临床药师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培训模式。调剂药师先经过1~2年的工作实践,通过考试成为一般药师。一般药师工作1~2年通过考试成为审核药师,审核药师同时可成为咨询药师。审核药师或咨询药师可通过考试上升为助理临床药师。助理临床药师开始学习掌握临床药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申报、用药教育、药物咨询、用药调查、分析统计工作等;进入临床后由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带教,在临床各科轮转2年,之后通过考试成为临床药师[8]。而大陆地区医院一般由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经过药房各部门的轮转,熟悉基本操作后,担任临床药师。由于药房工作与临床药师工作差异比较大,并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过程,新的临床药师要经过较长的适应期才能克服心理障碍,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大陆地区可借鉴台湾地区这种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

3.3加强人性化的服务

在台湾地区医院,可以时刻感受到医院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医院内环境温馨而雅致,各项标志与指示都非常醒目;就诊、检验、取药等过程中,大屏幕仅显示患者的编号,而不是患者的姓名;门诊药房一般均设置半封闭的药物咨询室;对于需长期取药的慢性病患者,医师会开具“连续处方”,一个疗程的药品服用结束后,患者凭连续处方可直接到药房取药,而不用到诊室重新开具处方。

4结语

医院药学论文篇6

药品加成是医院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通过药品加成获得经济效益也就成了医院药学部门主要的工作范畴,医院药学人员70%以上(基层医院或更高)在进行药品采购、贮存、分发、调剂等保障供应事务性工作。医院对药学部门不需要过多的投入,就能通过全院药品的经营获得较大经济收益。就拿我医院来看,全年毛收入近2亿,药品收入占了近1/4,而药学人员却只占全院医务人员的6%,药学部门在医院创收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因此药学人员在医院也同医师一样被视为创收的主力,同时通过经营药品的收益,药学人员获得相应的福利待遇。取消药品加成真正动了医院的蛋糕,相当大的经济利益没有了,医院药学原有的工作范畴也难以体现出经济效益,被医院重视的程度自然降低,药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势必也会受到冲击。

2基层医院药学的现状

2.1人员状况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编制大都很难满员,按卫生部相关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全院医务人员的8%,基层中小医院很难做到。即便是人员够了,也存在学历不高,职称较低,工作年限短,形不成梯次等情况。无论上述哪个方面与医类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甚至连护类都不及。我院有医务人员近400名,药学人员仅17名,占全院医务人员6%都不到。药学人员中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本科5名,大专6名,中专3名,其他2名。职称: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其余均为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工作年限15年以上3名,10年以上2名,10年以下12名。执业药师3名,有专门资质的临床药师2名。从上述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工作年限等方面都不难看出,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综合素质全面低于同院医、护人员水平。

2.2设备状况

在基层医院,医院药学部门除了几台电脑外,几乎无任何的设备,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医疗诊断、治疗设备或大医院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和各种血药浓度监测设备,可谓“一穷二白”。

2.3工作状况

基层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无非是两块:一是以药品保障为主的事务性工作,二是以临床药学为中心的服务性工作。在基层医院绝大部分的药学人员在从事第一块模式里的各项工作,这也是基层医院最需要的。大部分药学人员只是围绕药品在转,从药品采购,保管,到药房调配,中心摆药等等。仅有极个别的几名临床药师在做临床药学工作,大多还是兼职,开展业务也仅限于做些简单的药事管理,处方点评,上报不良反应等工作,难以给临床提供更多的药学服务。

3与大中医院药学的差距

转型过程中这些医院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如建立临床用药监测体系,组织临床药师下临床,成立全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等等。但基层医院则不然,鉴于其自身条件,为数不多的经费主要投入到医疗用房,诊断、治疗设备的购置上;外出学习进修也多以医师为主,基层医院的药学人员编制很少,能按国家规定进行配置的,大都是能应付日常工作就行。药学部门点多面广,中药房、西药房,门诊、住院药房,库房,中心摆药室、临床药学室一大堆,需要分兵把守,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便医院同意,药学部门也很难抽出人员外出培训进修。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药学和药学人员被推到了医改的最前沿,虽说政策对大中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是一样,但基层医院药学和药学人员更感到压力和面临的挑战。

4基层医院药学转型势在必行

4.1观念的转变

基层医院药学转型是一个立体的构架,顶端为医院的决策者,底层为药学人员,中间还涉及到医院机关科室,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因此观念的转变是全方位的。我国多年来重医轻药的观念根深蒂固,医院决策者普遍认为医院药学就是创收,医院药学人员就是围绕药品的采、供、管等低附加值的工作,不需要过多投入,不需要更多的技术性。久而久之医院药学的经济效益掩盖了社会效益,注重药学部门创收能力而忽略药学服务技能;有些领导甚至会认为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药学就失去了经济作用,医院药学人员自然就没存在的必要。所以转变观念,更重要的是医院决策者的转变,只有他们的观念转变了,才有可能在医院药学的转型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让药学人员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将医院药学托管出去或把药学技术人员推向社会。作为基层医院药学人员更应该看清形势,彻底转变观念,并付诸于行动,不等不靠,不怨天忧人。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处境、新需求,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研究自身能力与医院、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药学服务内容,参与到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实践中。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实现医院药学和药学人员的重新职业设计,在药学实践中发挥其专业知识,用专业药学服务和效果证明自已,做不可替代的医疗专业人员。

4.2工作模式的转变

取消药品加成关闭了医院药学创收的经济门,却打开了医院药学为临床服务的窗,所以说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药学既是挑战,同时也赋予医院药学更多的内涵,给医院药学人员带来更多的机会。把医院药学人员从繁重的药品采供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走向临床,走到患者身边,成为医疗队伍的核心人员之一,在安全用药的各个环节如药物监管、药物治疗、药物咨询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用更专业的药学知识,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让药品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5结语

医院药学论文篇7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该教材具有下列优点:实现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技能型人才;实验项目与药品生产和药学服务相结合,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与学生双证书技能鉴定考核相衔接,强调职业性;结合我校实践教学条件及仪器设备实际情况编写,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体现实用性;增设了开放设计性和新技术应用实践内容,体现开放性与创新性,有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的实践教学内容,我们将药剂学理论与实践授课课时比例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0.7调整为1∶1,加重了实践教学比例,提高了实践教学要求。同时,我们改变传统实践教学多以老师讲解、学生操作、报告批阅三步为主的实验验证教学模式,实行基本操作规范化实践训练,如量取、过滤操作训练,仪器、设备操作和制剂单元操作实验等内容都通过老师操作示范、多媒体图片回放和实验过程检查等多种手段达到基本操作规范化的目标要求。对开放设计性实验,我们采取以项目为导向的训练模式:“目标———检索———设计———探究———验证———分析———再验证”。这种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实训方法,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与自主设计的兴趣。例如以下实验。1.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实验。作为第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是从简单的实验条件开放设计入手,即碘化钾溶解所允许的最大加水量及搅拌方式对碘化钾溶解速度及制剂质量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会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方法,熟悉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感受到同一药物,同样量的溶剂,由于搅拌方法不同,溶解速度明显不同。同一种助溶剂,由于溶解加水量不同,就可以影响制剂质量,从而进一步开发自主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2.软膏剂的制备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基质处方和制备条件,通过实验结果产品外观性状观察,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乳膏处方及制备条件对乳膏形成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兴趣与思路,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阿司匹林片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实验。不仅让学生自行设计阿司匹林片的生产处方和制备工艺,还要通过全面的产品质量检查,优选产品处方和生产工艺条件,从而进行再验证实验。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固体制剂的基本单元操作和片剂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及质量评价技术、检验分析方法紧密结合,使学生制剂生产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兴趣与思路,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老师指导下参加部分课题研究工作,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到药品生产企业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聘请行业专家讲课,进行讲座培训,拓宽学生思维等等。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学生进行药剂学实验的兴趣和主体意识,逐渐变被动为主动,由让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验效果明显提升,实验优秀率提高20%以上。

医院药学论文篇8

 

关键词:  中医药特色 中医教育 医院管理模式 传承与发展 困境

1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根基不固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教育是基础。据统计,迄今为止,全国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医药学校,为国家培养约30万中医人才,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发挥了先导和基地作用[1]。但是,近些年来中医院校教育受西医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基础教育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育,教育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据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学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越来越趋同于西医院校。削减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弱化中医经典内容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医院校教育普遍重视外语、计算机、植物化学、解剖等课程的教学;基础课程设置中,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文(古汉语)、中医传统理论(中医经典著作)等越来越少,要求越来越低,并且将中医、中药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中医院校这种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改革实践,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难以培养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其结果只能造成中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硬功夫更无从谈起。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中医药衰退的根本原因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化”。

2  研究思路和方法背离了中医药特色

中医学是我国原创性医学,历经数千年众多医家临床实践的积累。中医药历来重视探索理论发展的未知领域,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完善和发展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理论反而受到质疑、创新性成果越来越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医药科研思路违背了自身发展规律。

近代科学在确立其主导和统治地位过程中,方法论起着关键性作用。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是各自文化背景所导致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医强调整体观、辨证论治,西医则重视病因、病理、病位;中药强调性味归经,西药则重视杀毒灭菌。中医药科研应按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思维方式,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必须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归纳辨证论治的方法、思路,应以研究药性,以及药性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为切入点。然而,目前中医药科研淡化了中医理论整体思维方式,确立了以线性、分析还原论为指导思想,按现代医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实验室量化指标来研究中医药“实质”、“本质”和“有效成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微观探索”、“指标检测”、“客观实证”,试图从实验室里发展中医理论、开发中药新药,甚至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作为中医药研究的突破口,这种完全按照西医科研路子开展的中医科研违背了中医药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据统计,2001-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中医、中药项目中,纯中医药类研究课题很少,其中有些项目属于中西医结合研究课题。因此,加强和正确引领中医药科研,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只有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根本,确立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才能不断创造和完善符合整体医学的科研成果和理论体系,才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活水源头。

3  医疗管理模式削弱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诊断治疗的模式和标准,以整体论的思维为主导,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疗疾病。一个处方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也可以用不同的处方来治疗,都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特征。如蒲辅周曾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乙脑,在治愈的167人中,用了98组中药处方[2]。可见,中医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以及医疗模式不同于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应有不同的诊疗模式和标准,在实践中应“求异存同”,而不应“求同存异”,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必须认同和建立不同模式和标准。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用西医理论是无法解释的。然而,我国现行的中医医疗模式、标准以西医相应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为主导;中医医院的管理模式也按西医医院的管理方式来实施。西医院是分科管理,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如北京某大医院共分了37个科室,各科室只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没有一个科室对患者全面负责,通常情况一个患者看一次病要跑几个科室。而中医历来只分内外妇儿,大夫大多是全科医生,每个大夫都对患者全面负责。但目前我国的中医院也同样按照西医院的分科方法,科室越分越细,全科医生越来越少,医药分离、针灸与中医分开等。这种按西医医疗模式和管理方法从事的中医临床实践和管理,丧失了中医药的整体优势与特色,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导致真正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医药必然会日渐萎缩。

4  现行法律法规制约了中医药的发展

   

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依据和保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着眼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法规没有充分考虑中医药发展的实际,有些甚至不符合中医药的发展规律。实质上,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医医生历来重视使用自治的丸散膏丹为患者治病,且医药不分家,但这些传统做法和经验,如按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相关条款规定,则是不合法的。另外,中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治疗传染病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然而,按我国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只能在传染病医院治疗,但传染病医院基本没有中医。2003年有关部门确定sars是i类传染病后,北京的中医就无法介入sars治疗。后经多方面努力,中医才在防治sar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间中医是振兴中医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纵观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民间中医药发展史,历史上闻名于世的医学家,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无一不是来自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成名于民间。当代的中医名家吕炳奎、董建华、方药中、焦树德等也无一不是来自民间[3]。有许多民间中医具有一技之长、掌握特技疗法,他们的治疗方法不但具有中医特色,而且效果好、费用低,民间中医的研究成果只要加以重视和整理提高,有很多可成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但按现行的《医师法》规定,许多民间中医无法取得合法的行医资格。

医院药学论文篇9

[关键词] 循证医学;医院;药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c)-0168-03

[abstract] this paper is purpose to discuss about the practice and the significance by utilizing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instruct the hospital pharmacy work. it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the pharmacy work of henan provincial luoyang orthopedic-traumatological hospital, including new drug introduction system,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drug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pharma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idea and method for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ospital pharmacy work. to improv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care,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researched, and the system and method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spital; pharmacy work

循c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经验与客观科学研究证据相结合,力争在临床应用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1]。循证医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在临床病学上的应用,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延伸到医学范围内的多个领域。循证医学是在个人经验与已知客观科学依据基础上做出的医疗决策,结合相关科学证据与患者需求,对患者采取科学方式治疗。由此可见,循证医学的诞生,无疑给医药领域带来了思想革命和实践革命,它给临床医师提出了全新的命题,敦促他们重新审视以个人经验为主的传统医学模式,转而思考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的循证医学[2]。

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其理念已深入到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在解决各领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循证护理学、循证药学、循证口腔医学等分支学科。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理念被引入药学领域,催生了循证药学。药学领域,特别是医院药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关注和提倡循证药学。但是循证药学应该如何定义?如何将循证医学与医院与药学工作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其发展?前景如何?以上问题尚缺乏共识证据。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于2005年开始将循证医学理论及方法应用到全院的药学工作中,包括药品采购、药品库房管理、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学及药事管理等多个方面,经过十余年的运行实践,初步获得一些经验,取得一定成绩。现报道如下:

1 新药引进技术评价

所谓新药,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新药审批办法》规定,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而改变剂型、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可按新药管理。对于我院,新药是指从未在我院使用过的药品,或因各种原因停用超过一定时间又重新申请在我院使用的药品。多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药品种不断研发上市,而临床医疗、科研用药需求也不断增加,新药引进作为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之一,涉及临床科室、药品库房管理中心、药学部等多个部门,可见新药引进评价工作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地引进,对满足临床及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医院药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4]。

临床药师对新药的技术评估过程就是循证药物评价的过程,遵循“公正透明、科学合理、适度控制”原则进行循证药物评价是药物遴选的关键。我院制订的“新药引进程序”明确规定:临床科室根据临床治疗需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新药申请。药学部每季度安排专职临床药师负责新药申请报告的整理,在生产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找文献,对产品的药理、药效、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等作技术评估,尤其是与我院已有同类品种(或同成分品种)的对比资料(包括:不良反应、疗效、起效时间、依从性、每疗程的费用比较、相互作用风险、特色之处、文献评价等),以幻灯片形式提交至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并在药事会上向专家汇报、讲解。

通过运用循证医学原则,科学地认识和评价药物,根据临床证据对引进新药进行初审,可以有效减少暗箱操作,使医生在选择药物的问题上本着科学的态度,坚持对症给药,有证可循[5-8]。而药学部在新药引进评价及管理中始终坚持“合理合法、科学规范”原则,将医生的临床经验与循证证据相结合,使得新药的引进和评价工作有完整的程序和流程,同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避免不正当促销手段的干扰,在新药评审的过程中尽可能提供客观的新药信息;工作中产生的变化多与国家药事管理法规的修定及国家的“医改”政策相关,均有理有据,对于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新药引进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院运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新药引进、评价的制度,经实践证明,取得良好效果,为临床遴选新药提供了科学、可靠、可行的决策和实施路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和有力保障。

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必然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致使抗菌药物有效性逐渐减弱或丧失[9]。运用循证医学理论的原则与方法,我院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包括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疗程等进行定期、系统调查与应用评价,从而获取客观、科学的数据资料,了解和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和趋势,进行正确干预与评估,从而及时掌握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动态,找出薄弱之处,并及时将结果在医院工作网上。

我院药学部于每月底定期院药事检查结果报告、洁净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结果分析、门诊处方监测结果通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药注射剂专项检查结果通报、小儿骨伤患者不合理用药分析等报告,将药事信息服务常态化、时效化、科学化。将考核结果量化,并与医师经济挂钩,不断完善量化的指标体系,从而指导临床改进,最终将合理用药的经验归纳到药事管理的范畴。既有利于控制用药安全体系的构建,又能提升医疗安全,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诊疗服务流程。

实践证明,运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制度保障,为临床医师用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最大程度地杜绝“滥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用药现象,保证临床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3 药品临床应用评价

利用证据评价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药物疗法,得到较为明确的结论以促进合理用药,是循证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临床药师的工作近年来也从单纯地考虑临床药品应用到开始关注患者用药问题的综合方面。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深入,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利用目前最佳的证据评价药物才能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10-14]。

目前,我院的临床药师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药品临床应用评价方面的工作内容更加注重药品临床应用的综合证据,主要包括:药物疗效证据的收集、整理;提供用药咨询;深入临床,协助医生制订最佳用药方案;针对安全、有效、经济对药品再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再评价体系的建立;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合理性应用,门诊处方监测,小儿用药监测等。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在医院工作网上,提醒临床医师,避免重复再犯。

我院临床药学室每月定期对不符合用药规定的现象进行汇总和。重点对术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违规、小儿骨伤患者不合理用药、药物应用时间过长、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等相关内容进行调研、分析,将汇总结果按时,起到临床合理用药预警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是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实践研究,其特点在于临床实践性。如何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保c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同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是运用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任务。循证医学为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学依据,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所建立的药物合理使用考评机制,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物信息,规范医院药品管理和临床用药行为,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可以科学、合理地减轻广大人民群众药品使用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进而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4 药学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医院药学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提高医院药学的管理效益,保障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药学人员社会竞争力,加速医药行业之间及其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全程化药学服务的深入实施[15]。显而易见,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总体目标的药学服务指导下,医院药学信息系统的构建势在必行。

为方便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科研、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药学部结合循证医学理论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学,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动态管理功能的药学管理信息数据库,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数据库、药物治疗信息数据库、药品供应信息数据库等。其中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数据库能快速收集并及时报道药品不良反应,使药师、医师全面、及时了解不良反应情况,避免同样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药品供应信息数据库的特点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围绕药品的流动而开展业务。通过此数据库,可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药品的动态变化,包括入库、出库、存货等,既可以为临床提供所需药品,不使药品供应中断,又有效减少盲目进货造成药品积压现象,这样不仅可加快药品周转,而且可大大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督理质量,也更加有利于安全、快速为临床用药提供优质服务。

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构建的药学管理信息数据库,极大地增加了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证据的收集、评价和使用,使临床用药更趋于“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综上,运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医院药学工作,已成为我院药物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循证医学理论为临床药学服务提供科学的方法学,以及最佳的思想决策,对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药学工作遵循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学原理,在新药引进制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和药学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制度,探索实践,不断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也为我院创建“临床研究型医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16-20]。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学指导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虹,孟璐,浅谈循证医学在构建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7):71-73.

[2] 李洁.循证医学在临床中药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181-1182.

[3] 严小峰,周权.临床医师在新药引进和临床应用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2):816-818.

[4] 李华,张朝利.运用循证药学原则完善医院新药引进工作[j].中国医药导报,2007,27(4):130-131.

[5] 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86-88.

[6] 詹思延.循证医学和循证药学实践[j].循证药学,2008,6(3):47-50.

[7] 韩进庭.循证医学模式在规范用药与降低细菌耐药性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2,21(5):48-49.

[8] 杜广清,黄爱萍,史录文.构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体系[j].医院药事,2012,16(12):75-77.

[9] 李洁,张虹.运用循证医w理论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2):165-167.

[10] 王家良,刘鸣.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1] 林勇,李彬,袁浩宇,等.应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分析门诊处方合理性[j].中国医药药学杂志,2010,30(13):1154.

[12] 丹,张虹.循证药学对医院临床中药学研究工作的指导作用[j].中国医院,2016,20(3):68-70.

[13] 张聪.县级医院临床中药学实践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63-364.

[14] 张慧芬,汪天林,郦柏平,等.循证医学在促进中医药学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8): 546-548.

[15] 李舜,吴玮.有关药学服务模式下药物信息利用和管理的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5,28(6):56-57.

[16] 黄d.循证药学在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医院前沿,2012,2(4):386-387.

[17] 朱伟,阮新民,陈可翼.正确认识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应用的现状[j].中医杂志,2006,56(5):333-335.

[18] 林振礼,陈严沽.循证药学与药品优化使用[j].中国基础医药,2008,15(z2):76.

[19] 赵建彬,陈菲菲.从文献分析看循证药学的发展现状[j].中国执业药师,2013,7(5):35-37.

医院药学论文篇10

中医与京剧、书法、武术并称“四大国粹”,中医药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作为基层中医医院可根据群众的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推动中医药的业务不断发展,巩固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果,掀起中医药事业发展热潮,以利提升中医药业务技术水平,开创中医药工作新的局面,同时造福社会。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工作的基础和动力,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底子簿、基础差、起步晚,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一些难点和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组织保障,政策引领,明确重点,统筹兼顾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医院须成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挂帅,由专人具体负责,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评审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具体计划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针对继往进展慢、内容少、投入低、特色差、措施弱等情况,强调“三个重点”,做到“四个坚持”。“三个重点是”:培育医院核心、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四个坚持”是:一是坚持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二是坚持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努力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从现状、人员、资金、设备、程序、范围、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四是坚持紧紧围绕医院业务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水平的提高。

2 多措并举,扩大宣传,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形成了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从实践来看,中医药文化建设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关系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理解与支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更应当从传承发展中医文化的高度,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中医医院可以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下,扩大宣传,加大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以中医药政策、理论、技术、演变、特色、成果等为内容,院内采取图板、视频、讲座、带教、参观、自学、培训等形式,院外采取城乡义诊、电视专题、知识竞赛、对口支援、理论培训、技术推广、发送资料等形式,丰富内容,形式多样,长期宣教,力求实效。

3 充分做好三项工作,努力夺取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