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调研报告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3 22:00:19
区域调研报告篇1
**区博士联谊会成立一年多来,对**区域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认为有必要开展**区经济可持续战略进行研究,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为此成立了《**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本研究报告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三个月对**区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供**区政府参考。
一、**区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区紧跟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浪潮,特别是经过**期间的大力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信息网络已初具规模
**区域已基本形成了在规模容量、适用技术等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由电信网、网通网、联通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网络基础,具有较强的信息设备提供能力、信息传输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公用通信网飞速发展,初步构建了全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框架。**区域已开通了千兆以上的宽带城域网,集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通信网已初具规模,一个宽带化、广覆盖、地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此外,电信、网通、联通等公司也在**积极发展网络业务,网络建设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二)政府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以来,全区积极推广政府应用信息技术,区政府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主要部门先后建立了信息机构。目前,区政府已建有主干网、万维网(web)和大楼数据节点机,建立了涵盖各个单位的区镇党政机关计算机通信网;多数部门已建有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络,一些跨领域的业务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
运用信息技术,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建立和开通了**之窗、**人才网、**科技网等政府网站,“**港”、“模具信息网”等一批综合性、专业网站;建成了社区服务网信息平台和社区服务热线,初步构建了区、街道二级网络服务体系。
(三)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国家推行的"金"字系列应用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工业企业信息化改造的重点已从设备改造和生产操作层次向设计和管理层次发展,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海天集团等一批企业被国家授予cad应用先进企业和示范企业称号。
(四)信息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基本形成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通信设备、软件与系统集成、数字化视听设备、新型元器件、行业专用信息设备等六大产品群,软件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依托园区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实现了产业集聚和经济扩张。
二、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及不足
(一)发展信息化的优势与潜力
**区在经济发展、港口建设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和潜力,其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理应走在全省和全国的前列。其发展信息化的优势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经济发展最快区域之一
**作为宁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新世纪宁波发展的“亮点”和希望之所在。从**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区域积累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已成为宁波市新一轮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18.5%和17.1%,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8:75.4:2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3488元。**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完成技改投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2家。能源、钢铁、汽车、造纸、机械五大行业累计实现产值2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9.2%。农业发展空间向外拓展。按照“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思路,开辟了江西上饶**农业产业园区,引进了生产规模名列全省前茅的水产加工企业,全年引进中外合资农业企业8家,总投资4333万美元。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实施,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了17家,全年实现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三产发展日趋活跃。大型购物中心、小港渡口路特色商业街等项目建设按计划实施。金融、房地产、商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8亿元,比上年增长9%。金融系统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达278亿元和21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77亿元和83亿元。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环境为重点,不断推进城区建设,加强城区管理,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
充分发挥开发区域的先行优势,努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年以来,发挥**深水良港的优势,引进了石化、钢铁、造纸等一批临港大工业项目,有7个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开工。截止**年底,**新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47.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3亿美元。同时,外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从以工业为主拓展到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一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exxon、samsonie、dow化学,欧洲bp、赫斯特等众多国际著名企业已在此投巨资兴办企业。台湾技嘉科技、中纬集成电路、利华羊毛等公司已落户。已形成电子、机械、化学、食品、纺织印染等产业群。世界五百强企业已有24家落户**区。在此同时,依托园区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实现了产业集聚和经济扩张。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开发区已经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总体框架,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软硬投资环境,截止**年9月底,全区共批准外资企业1025家,总投资128.3亿美元。宁波开发区已经成为浙江省及宁波市对外开放的战略重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3.信息技术人才开始云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创办于**年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采用独特的“一园多基地”组建模式,同时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宁波国际软件园开发区基地。创业中心与海外留学人员、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的合作与联系,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园发展,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中小科技企业进园创业。
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软件园、半导体科技园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基地的陆续建立,使集成电路产品、新型元器件等基础类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大大加强,推动了整机产品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在相应政策鼓励下,软件产业园区不断提高软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发展势头很好,相关企业有望成为软件产业的龙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科技创业园已引进各类科技型企业70多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20多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总投资超过9亿元人民币。园区企业共获得国家“863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宁波市重点博士基金、科研攻关、科技难题联合招标、创业基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二十多个,累计获得各项奖励、补助资金近千万元人民币。**年5月,园区被中华全国侨联授予“科教兴国示范基地”称号。
4.**港口的发展推动着信息化建设
“入世”推动**区域的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贸易服务业增长潜力巨大。未来5年,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在总量增长的同时,贸易增长率会逐步高于投资增长率。宁波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会大幅度增长,口岸进出物流量会大幅度增加,而且进口货物流量会逐步增长并超过出口量。港口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量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区信息化的步伐。**区在国际集装箱运输大发展的形势下凭借港口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国际物流企业来区内投资,这需要信息化建设来保证。可见,交通运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信息化保证了**区成为华东地区的物流分拨集散中心,并带动与物流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增长。
(二)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1.与其它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
与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陕西、广东等四省市相比,**新区的信息化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区于**年将宁波市**区与部级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成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该区内设立有部级宁波保税区、宁波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波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度最高、开发面积最大、外向型经济实力最强的特殊经济区域之一。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滞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滞后于行政机构的改革步伐。在我们进行企业调查过程中,区政府的相关部门缺少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相关数据。在互联网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据更新较快,而**区的其它企业、经济等基本数据陈旧,更新显得较慢,许多参数还是**年前。这些现象表明,在行政机构合并中,新区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相对独立建设状态,在信息化建设中,**老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还缺乏全盘统一的发展规划。同时政府的相关数据还不够公开与透明,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研究。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高投入的过程,缺乏全局统盘规划,会对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2.有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功能认识不够
目前**区政府及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少,宽带骨干网络和接入网络基本覆盖全区,电信、广电及各类互联网络的发展为信息化奠定了的基础,公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但是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建设,落后于电信、广电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从现有的“**政网”、“开发区网”可以看出,各部门都拥有自己的网站,基本上完成信息上网的阶段。但区内有些电子政务网站与先进电子政务网站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内的大多数政府部门网站只有一些基本的信息和新闻,处于信息呈现阶段,几乎没有网上行政职能。网页更新较慢,缺乏数据连贯性,信息缺乏连续性。政府与政府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程度不够。几乎还没有整合型的电子政务出现。缺乏互动性和监督内容,访问量非常低,缺少宣传和推广,政府网站点击率不高,网络影响力较小。
3.电子信息产业相对落后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同等经济较发达区域相比,相对落后,缺少国际、国内著名的大公司、大集团、大项目。**区域内虽然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软件园、半导体科技园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基地,但与上海、江苏、广东及省内杭州等地市相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本地的经济发展不相平衡。除开发区、保税区内一些近年内引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外,整个**区几乎没有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对落后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对于这一问题区政府已经看到,并已在这方面得到了应有重视。
4.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的缺乏
**区的信息化平台已经基本建立,开始进入信息化建设的第三阶段,即利用网络进行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沟通、互动等实实在在的服务阶段。应开始从硬件建设进入到软件建设的阶段,要由“硬”变“软”。
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力量和专业人才的欠缺,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缺乏软件开发人才和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懂信息技术、懂项目管理、懂具体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政府网站信息更新不快,服务功能不强的主要因素。
三、实现**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与意见
(一)营造一个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首先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宣传和引导力度,推进配套改革,加速市场体系建设,实现政企的分离。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协调、项目管理、信息立法等工作。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牵头处室,指定专人负责。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负责本地、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改变以往各自为战、自成一体的局面,协调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规划的编制由综合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信息市场秩序,打破行业分割,防止地区、部门信息资源的封锁和垄断,使各个信息孤岛互相联接起来,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各部门抓紧做好各自的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同时,要注意与国家、省、市、区的规划相衔接。特别应考虑**区在长三角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及作用,考虑规划的合理性、权威性和计划性,统一建设标准与规范,明确分阶段建设的重点,按规划组织实施,制订全区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原则,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序、持续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应有侧重面,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要改变目前旧的观念,依靠市场机制来运行。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鼓励部门、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采取政府导向投入和市场机制运行方式筹措资金。从客观需要出发,有重点、分步骤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点上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形成规范后,从面上加以推广。
外地与本地的信息化建设经验表明,信息化建设首先是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它直到了关键核心作用。由政府部门负责建成一个“结构合理、安全可靠、面向未来”的国家信息网络,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商务信息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使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建立相互的信息交流,而且可以避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重复和浪费。加强政府引导,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遵循“慎审规划,小步快走”的战略原则。“审慎规划”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期,审慎地确定电子政务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个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以测量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小步”是要以小的项目、以容易实现的项目、效果明显的项目起步,确保“初战必胜”,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快走”是在已经取得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系统扩张的步伐,尽快拿下这个系统所应有的全部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抓好电子信息产业中软硬件的协同发展
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利用**改革开放的优势,把本区现有电子信息工业园、软件园的建设看作是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使**区的电子信息工业园、软件园有别于广东、江苏等地的同类的科技园。
电子信息工业园的建设要着重发展计算机整机生产作为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产品,以此带动相关配套产品的发展。增强半导体光电科技、计算机硬件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力发展通信设备及智能仪器仪表类产品制造,积极培育智能化玩具和信息家电设计与制造业。加强对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和核心工艺的吸收和消化,优化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提高规模效益,促进由低附加值的仿制组装向高附加值的研制开发转变,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电子、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外部设备和通讯设备网络等为主导制造体系。
软件园以应用软件开发为主体,培育数家初具规模的软件开发企业,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软件基地。在加快发展硬件的同时,重点抓好软件产业的发展利用,改变硬、软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加强对软件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重点开发cad/cam应用软件、企业信息系统软件、行政管理系统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电子出版物等软件产品,形成公众服务类软件、智能化软件、工具及管理类软件等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区乃至全国的信息化发展服务,进而建成中国重要的软件出口加工基地。
(四)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相结合的智力性产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一是加强现有中高级信息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二是抓普及、抓推广、抓培训,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培训讲座,建立完整的岗位培训制度,加强在职信息人员的继续教育,增加公众对信息化的认识。
区域调研报告篇2
市委、市政府旅游工作汤原现场会,明确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抓好旅游业的具体措施。为全面贯彻会议精神,我区将进一步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全面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卓越秀美的旅游名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一、实施政府主导,突出旅游业发展地位
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产业。因此,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纵深推动”的工作方针,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
1、明确旅游产业地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旅游兴区”战略,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建立起与全区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相适应的旅游业,区政府邀请专家制定了《佳木斯西部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指导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挂帅,组织相关部门参与,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区旅游产业进行调查,提出了“一带两区”的旅游发展思路,即以松花江为轴心,以同三公路为纽带,建立松花江两岸的娱乐、垂钓、餐饮旅游经济带;建立猴石山风景区,发展渔猎文化与民族文化;建立卧佛山风景区,突出发展冰雪文化与地貌景观,培育旅游新特色。
2、加强领导与协调。区委、区政府要定期召开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确定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和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旅游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各有关部门参加,同时制定协调解决旅游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制度,针对旅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重点解决。要发挥人大、政协在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围绕旅游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和检查活动,以议案、提案、建议、决议等形式,为政府抓好旅游产业和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
3、实行旅游产业目标管理。要建立旅游年度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逐步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区乡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坚持以年度旅游经济发展总体任务指标为重点,政府区长与各乡镇长签订责任书;以年度旅游经济分项指标、工作量、完成时限为重点,由分管旅游工作副区长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年底由区政府组织工作组对全区旅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全面推进,提升旅游业市场竞争力
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思路,充分整合资源,发掘潜力,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1、全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品牌优势,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坚持以抓品牌、抓特色为重点,开发全区旅游资源,争创大批如卧佛山滑雪场、四丰生态园、千里生态园等名优品牌景区(景点)和特色餐饮服务业。下步,全区要集中精力和财力抓一批典型,创一批名牌,形成优势,提高郊区(永红)旅游的知名度,树立旅游新形象。同时,要不断增加名牌景区(景点)的“新特”内容,提高其文化内涵,争创新优势。
2、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是提升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将依托“三江旅游节”等大型活动,以民族艺术为重点,举办民族节庆活动。要按照“特色突出,开发精品”的思路,重点推出朝鲜族风情、赫哲族风情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通过举办一系列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面广、参与者众的民族活动,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3、完善旅游市场营销内容。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要通过搞好总体策划、整体营销和科学促销,扩大我区旅游业的知名度。一是在总体策划上,要把现有的卧佛山滑雪场、农业生态园、赫哲族民族风情园等旅游资源,塑造为特色鲜明的形象予以传播,以此提高知名度。二是在整体营销上,要坚持以市场为目标,以产品为中心,适当举办一些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三是在科学促销上,要把人员推销、业务推广和宣传广告等促销手段结合起来,增强促销效果,特别是运用互联网进行旅游宣传促销,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4、强化旅游发展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单靠政府投资难以在较短时期内见效。旅游资源开发要采取“政府、部门、团体、个人”一齐办,区域内外资金一起上的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区景点和旅游产品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一是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等方面的限制,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旅游集团投资旅游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大旅游的格局。二是要采取拍卖、租赁经营等方式,把旅游项目本身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三是要把市场前景广阔、具有龙头地位、资源优势明显的景点景区作为重点项目,利用政府有限的资金,有计划地分期开发利用,有了经济效益后实施滚动投入,后续开发,减缓资金投入压力,提高投入效益。
5、加强管理与服务。加强旅游管理与服务是树立产业形象的关键,要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搞好政府调控,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管理旅游业,特别是保证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种非法经营行为,逐步使旅游管理法治化。要聘请有关专家,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使政府决策管理和企业经营实现科学化。要加强旅游行业的行风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营造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旅游消费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合于发展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1、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创建文明行业作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作为营造旅游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在涉及旅游的窗口行业中开展“建文明窗口,树行业新风,创文明行业”主题活动,要在旅游企业设立文明示范窗口,在全区各景区广泛开展以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区域调研报告篇3
一、广阳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区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列入区级文化体育部门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55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企业197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224家,文化娱乐场所62家,群众文化活动场所28家,体育经营单位3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14家。从业人员总计5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6家,50万元以上的58家,10万元以上的385家,10万元以下的186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资本的80%,成为产业主导力量。
纵观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竞技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治理政出多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20**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当。行业上除印刷业一枝独秀外,其它领域的发展层次较低,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
与此相对照,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年全国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元,潜在文化消费能力约为4000亿元,以此为标准,仅区内潜在文化消费需求即达1亿元,同时还能服务京、津、冀近亿的消费人群。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区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有效拉动内需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全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明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第一,政策导向已经明确。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写入报告,国家也将文化产业列入“十五”规划。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第二,现实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近年来,全区文化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并显示出清楚的发展脉络和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文化事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对满足全区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意义、作用的熟悉不断深化,文化品位不断提高。追求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文体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第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阳区为市管县级区,辖廊坊城区大部,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文化设施水平的整体跃升,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广阳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我们认为,在内涵丰富的二、三产业中,选择文化产业并逐步将其发展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前途并最切合实际的。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广阳区实际情况,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面向京津及周边市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布局和结构,逐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广阳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广阳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一)优先发展印刷装订业。廊坊是全国闻名的区域性印刷产业基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广阳区印刷业已有相当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总计77家印装企业中,有出版物印刷企业6家、出版物专项企业18家、包装装潢企业15家。其主要出版物活源来自北京各大出版社,相互之间已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百花印刷有限公司为例,北京红旗出版社是其唯一的业务合作单位,社里只要是一两万册以下的小活,基本由百花承印。对这一优势行业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一是对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要加大扶植、服务的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做好有条件的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上档升级工作,提升其经营规格,扩大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三是在南尖塔兴建占地100亩的印刷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行业知名度;四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如数字印刷、柔印等技术设备。
(二)繁荣文化服务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包括歌舞娱乐场所、健身休闲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其它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阶段,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实际需要,按照市场供需规律,因势利导,广泛开展各类有偿文化服务;二要积极引进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项目和设施,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三要搞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城区及万庄新城的文化娱乐业,依托城镇,辐射乡村。四要全力做好万庄“城际百万庄园”、周各庄“儿童乐园”、电影公司多功能影剧院等区级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人才、项目引进及包装策划工作。
(三)兴办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发了旺盛的健身娱乐需求,文体用品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区兴办文体用品制造业不失为一条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原因有三,第一,依托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面向京津两大市场,积极融入奥运经济;第二,文体用品制造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京津产业体系形成互补;第三,广阳区实行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又有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议在旧州、白务工业园区引进相关项目,重点发展文教具、乐器、玩具、工艺美术、全民健身设备、体育器械、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行业。
(四)构建区域文化产品集散地。目前,全区文化产品经营单位的经销业务仅停留在零售出租层面上,局限于本地市场,造成摊点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局面。按照全市打造北方物流、信息流中心的远景构想及我区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的要求,在市区或万庄新城筹建文化产品批发市场。可供选择的项目有:图书(含电子出版物和软件)、音像、工艺美术品等。其中以图书项目最为可行,由市、区宣传文化治理部门出面,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出版发行机构的联系,利用廊坊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以相对较低的要素成本,建立起连接京津、覆盖华北、面向全国的图书储运和批销中心。
(五)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近几年,全国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我区而言,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抓住廊坊争创全国旅游城市这一良好机遇,在自然、历史资源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巧打“文化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具有鲜明特点、较高品味、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对于扩大广阳知名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文化旅游,首先,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具有未来市场前景的高品味文化旅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卖点。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推出农业高科技园区游、农家游、“京都蜜瓜”采摘节等旅游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资源共享的思路,积极参与文明中华科普游、东方大学城学府游、步行街休闲游、商务会展旅游等文化旅游项目;最后,要充分培育、保护和利用全区固有的人文资源,如军芦村义和团音乐、民间精品花会等,在重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
(六)扶植群众文化产业。我区群众文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都陷入困境,如何用市场手段激活群众文化,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文化的意识,必须克服把文化等用同于意识形态的思想障碍,在走向市场中,要逐步摆脱办小班、挣小钱的老模式,确立闯关创业意识;二是坚持多元投入的方针,走群众文化社会办的道路,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和乡村群众文体活动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活动、培训、辅导等有偿服务,用5年左右时间,重新构建起全区崭新的群众文化网络。三是以文化体育社团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文化体育表演、比赛的市场化运作。总之,通过产业化手段,使群众文化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气和活力。
三、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保障措施
1、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搞好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明确主攻方向;二要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大力引进项目和人才,搞好跨区域合作与联合;三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扶植力度,组建专业性或综合性产业集团,实现集约经营;四要对各级文化产业规划和重要产业项目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
2、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全国、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制定实施“国退民进”的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非凡是在文化产品集散地建设、文体用品制造业项目引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方式,以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
3、制定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在答应的权限范围内,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一是完善公共财政支付公益型文化建设的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资金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二是执行文化企业多种经营税的减免政策,对大众型的文化娱乐行业和重点扶植的行业应适当减免税收,企业赞助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免征所得税;三是文化市场治理费已取消多年,应尽快从文化经营单位上缴税金中给予文化主管部门一定的返还,集中用于应扶持的文化事业。
4、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对于政府而言,由于全区文化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予以扶持和调控:第一,消除垄断与壁垒,鼓励市场竞争,同时防止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第二,要注重文化市场的培育,对文化市场的政治方向和经营趋势进行定向控制,对运行态势加以正确引导。第三,坚持以治理促繁荣的方针,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治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工程,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第四,组建由文化、财政、公安、工商、税务、城建、土地等部门组成的全区文化产业协调机构,统一步调和口径,避免政出多门。
5、积极引入高新技术。重点跟踪和引进数字化装备、宽频线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依托高新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文化产业与信息通讯、设备制造等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区域调研报告篇4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根本状况
我戋戋域经济发展有很多优胜前提。首要表现在:一是区位优势。我区处于南昌经济实力最强的南昌县、西湖区、青山湖区三强交汇之中间,属“三强”之中心,具有强壮的辐射效果。二是交通优势。全区由城市中环、二环围绕,内部交通成网,到火车站车程约5—10分钟,距昌北方地区际机场车程约30分钟,拥有江西省最大的铁路货运站—青云谱货场(南昌火车南站)。三是工业优势。我区是进步前辈制造业基地,拥有洪都集团、江铃集团等20多家中心及省、市属企业,是我国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迁延机的降生地。四是旅行优势。我区自古以来就有“城南胜地,人世蓬岛”之佳誉,区内拥有象湖、梅湖等“三湖”、“三河”天然景色资本,和山人留念馆、徐孺子桑梓、朱桥梅村明清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象。
我区是南昌市的一个老工业城区,工业是我区的支柱财产。年全区地域生产总值打破117.71亿元,人均gdp打破5300美元;规划以上工业添加值打破64亿元;出口创汇打破1.5亿美元。三次财产比例为:0.5:71.2:28.3。当前,已注册注销的巨细工商企业6000余家。规划以上工业企业67家(个中:在地计算21家),工业产物首要有:飞机、汽车、摩托车、电动车、机械、汽锅、压力容器、非标制造、建材、纺织服装、电线电缆、啤酒、乳成品、肉类成品、食物保健品加工、饲料、禽蛋加工、医疗健身器材、化工原料等财产。商贸企业中,限额以上的商业业、住宿餐饮业有50余家。辖区内年买卖额有亿元以上市场有6个,大型农贸市场9个。
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要素
近年来,我区经济有了长足提高,经济规划不时扩展。还,也该当看到经济总量依然偏小,运转质量不高,当地财力严重等问题比拟突出等问题,还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
1、财产构造不尽合理。从区计算局供应的材料显示剖析,我区三次财产比例为:0.5:71.2:28.3,三产比重未到达30%,弱势分明。与“银三心”昌盛板块位置不协调,曾经成为制约我戋戋域经济发展的首要要素。
2、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年,全区完陋习模以上工业添加值64亿元,和2007年同期比拟有较大的增幅,但和兄弟县区比拟,这个产值照样偏低。缘由是现有工业企业中上规划的企业偏少,不足具有市场带举措用的龙头企业、大型集团企业,对整个经济的拉举措用不够大。
3、企业不足品牌计谋的运作。在规划以上企业中,品牌型企业太少,大局部企业照样在贴牌生产。没有属于本人的牌子,就不成能去开辟市场,做大做强企业,还,也轻易发生胶葛。
4、发展情况不足系统性。经过开通“阳光驿道”,开展政企对接、服务企业工作,为企业处理了一些实践坚苦和问题,获得了必然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单个部分单个人对服务企业的主要性看法不够。服务企业认识不强,工作不够自动,存在迁延、扯皮、有意刁难企业的景象。二是县政府部分之间信息共享效率不高。某些部分从本单元好处思索,不肯给其它部分供应已把握的信息材料,形成资本得不到充分应用。局部条块治理的县政府本能机能部分为企业服务认识较差,工作上存在有意刁难企业景象,障碍了企业发展。如昌南工业园内各企业反映供电部分拉闸停电前不事前通知,严厉影响企业生产,形成企业生产损掉,要求供电部分停电事前通知。三是部分协调停决问题本能机能有限。有些企业生产和非生产问题超出部分权柄范围,难以知足企业的要求。
三、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考虑
1、优化提拔第二财产,打造进步前辈制造业基地
从全区工业总量不足,财产、产物构造不合理、技能含量不高的实践状况动身,应依托科技提高大力调整工业构造,积极推进“工业强区”计谋。一是重点抓好昌南工业园区建立。要进一步加快财产集聚,增强园区配套,强大园区“一体两翼”(即机械制造业为主体,现代物流业和食物加工业为两翼),不时进步园区竞争力。二是支撑优势企业做强做优。鼓舞工业发展由制造向发明、智造改变,努力在供应优质服务,营建优越情况上下功夫,支撑江铃、洪都、阳光乳业等大中型企业发展强大,并经过这些企业的辐射和带动,激起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三是积极发展都会工业。依照“银三心”的定位,我们曾经是中间城区之一,地盘本钱高、可用面积非常有限。依据这个实践状况,要积极发展以产物设计、技能开拓和加工制造为主体,可以在中间城区生活和发展,与城市功用和生态情况相协调的现代都会工业。
2、加速发展第三财产,做旺商气
市委、市县政府把我区定位“银三心”昌盛板块之一,面临如许的时机,我们要在发展第三财产上有新思绪和行动。一是增补发展传统商贸业。因为我区传统商贸业发育不足,必需要经过大力发展社区贸易,扩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项目,促使我区传统商贸服务业的成熟。重点要抓住我区大开放、大开拓的时机,抓住批发市场、楼宇经济等服务项目转移的时机,充分应用好企业改制和行政单元搬家所“腾”出的空间,建立一批大的超市、购物中间、提拔人气和商气。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据经济发展的需求,提拔服务业全体层次和程度,推进服务业的晋级。要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房地财产、信息服务业、科研和综合技能服务业等新的服务业态。我们的市场物流业有着很强的比拟优势,当前,昌南工业园及其周边华东国际工业博览城,华东装饰建材博览城,华东国际汽车配件物流中间,深圳家居产物昌南物流中间,九州通医药物流中间,新地冷藏物流中间等已初具物流财产的集群效应。然则在凝集人气、供应优秀服务方面还要下功夫。还,我们还要积极建立一个共享信息平台、服务平台,经过引进国表里知名物流企业来整合伙源,进步各市场物流企业的联系关系度,真正构成集聚效应。三是培养文明旅行会展等特征服务业。要加速文明旅行财产发展规划的制定,突出人文、天然两主题,大力发展旅行业。充分培养和发掘山人留念馆、《审讯》的主人公梅汝王敖的家乡朱桥梅村、徐孺子桑梓、铁柱万寿宫等一批历史文明深沉的人文景象,把它们包含的文明底蕴展示给广阔的旅客。打响山人梅湖景区品牌,使之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都城有名的旅行景区。经过对山人书画艺术的深化开拓,延长出一系列的相关文明财产群,促进书画艺术的传达,推进经济的发展。一是经过按期举行名家信画的展现、交流、买卖,构成区域性的书画艺术中间;二是经过建立平台,吸引知名书画艺术家入驻,构成画家村,带动文字纸砚、装裱资料等配套财产及相关商贸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山人书画研讨院和有关画院,提拔书画研讨程度,开展书画教育,带动修学旅行的发展。四是以规划中的梅湖景区的文明财产园为依托,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动漫、影视、出书等文明构思财产。还,要经过华东国际工业博览城,华东装饰建材博览城等平台,带动会展业的发展。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立
有关部分要积极搜集一批以世界500、国内200强以及省级龙头企业为首的国表里包罗港、台知名企业有关材料,研讨其主营营业,调查其发展计谋,搜集其投资部分担任人有关信息,从中选择出与我区财产政策相对接或能够对接的知名大企业,汇编成材料供应各有关部分。具体发起寻觅对接路子,力争尽快与一批知名企业投资部分开展对接。要让专业人员进入招商引资步队,甚至可以思索营建专职的招商引资中介机构和生意人,区里在招商引资上的奖励政策相同也合适他们,如许就可以防止机关人员参于招商干好了有奖励,干欠好也没紧要的形态。还,要把引来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具有推进联带效果的重点项目。
4、发扬县政府服务本能机能,营建企业发展优越情况。
县政府应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不干涉企业界部事务,把重点放在政策扶持、技能指导、项目指导等外部环节上。一是供应公共服务,培养总部经济。对区里逐渐强大的重点征税企业,区里供应优惠政策、地盘、用工等公共服务方面服务,支撑他们把触角伸出去,把总部留下来,以留住税源。如梅氏禽蛋食物有限公司,作为省农业龙头企业,依据市场的需求,公司产物必需向财产化、规范化、国际化偏向发展,本来的禽蛋供给方法曾经不克不及保证新的质量要求,为此,该公司在南昌县塔城乡青岚湖承包了2300亩的水面用来养鸭,作为原料基地。又如赣达饲料厂,也是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也逐渐把生产基地外移,将把目前厂区地盘置换建成总部办公大楼,如许能为我区修养税源。二是增强项目指导,建立协作平台。针对我区改制转型企业多的状况,在政策上扶持,协助企业增强横向联络,建立政企,企业之间协作平台。如经过项目指导,好又多超市与沃乐玛协作,应用沃乐玛物流优势共用进货渠道,降低运营本钱。
区域调研报告篇5
早在去年月日,从经济形势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正式转向稳健的信贷政策。随着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收紧操作已经到来,信贷收紧、利率上调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受限。从竞争形势看,近些年来,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股份制银行纷纷跨域经营、增设网点,各家银行都在产品服务、营销机制上下功夫,大中城市的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县城金融市场竞争不时升温。从全国看,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农信社的市场份额越低。随着经济不时发展,城镇化也不断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老大”局面将受到严重冲击,这对于农信社的信贷工作是严峻的挑战。从县情看,地处冀北,集老、少、边、穷、坝于一身,部级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增收、财源增长、城乡统筹等都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加之,被列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之一,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将落户,并开工建设,随之而来的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信贷供需矛盾增加。
二、采取的措施
为确保全县“三农”贷款需要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国家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情况下。该联社积极采取措施筹集信贷资金,想方设法增加信贷投放。一是千方百计组织存款,壮大信贷资金实力。截至6月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5.85亿元,比年初增加3.32亿元;
大力清收和盘活不良贷款。清收不良贷款是增加信贷投放的有效途径,二是深挖内部资金潜力。年初开始,联社就牢牢抓住这项重点工作不放松,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方法和责任追究措施,实行领导带头,部室包社和全员清收等多种措施,使不良贷款大幅下降,截至9月末,已收回不良贷款7794万元,比年初下降51.17%所收回资金全部再次用于支持当地“三农”生产;
弥补支农缺口。联社在深入调查掌握支农贷款需求的基础上,三是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为确保春耕生产贷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4月份向人民银行借入支农再贷款1.2亿元,缓解了信贷规模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用足、用活、用好信贷规模。该联社认真做好全辖每一天的贷款发放及回收情况的摸底统计工作,四是准确掌握信贷头寸。做好辖内贷款规模的调剂,确保每个月的信贷规模既占满又不超,杜绝了农户借不到钱,信用社贷款规模又占不满的问题,使有限的信贷资金发挥出了更大地效益。
方便客户借贷。采取农户小额信用、农户联保、担保抵押、公司 农户、公司 农户 订单、农户贷款企业担保等方式的信贷“套餐”客户符合哪种贷款方式,五是拓展贷款方式。就采用哪种方式放贷,对种植大户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几种贷款方式并用的形式进行支持。
三、取得的效果
区域调研报告篇6
一、调查情况
走访受应急处置的养殖场户3户,由于猪肉价格上涨,有补栏的意愿,但是有畏难情绪,对政策、技术的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安全补栏。
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科学有序恢复生产。对发生应急处置的,要查漏补缺找不足,避免恢复养殖时再出现漏洞,引起疫情的发生。
1、有计划、有选择的做好清洗消毒
生产区(生猪饲养栋舍、死猪暂存间、饲料生产及存放间、出猪间/台、场区道路等)、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更衣室、淋浴间等)、场区外道路等,应全面彻底清洗消毒。总体上,应按照从里到外,即由猪舍内到猪舍外、生活区再到场区外的顺序,渐次消毒,防止交叉、反复污染。
2、禁止使用餐厨废弃物(泔水)。使用餐厨废弃物(泔水)喂猪,或养殖人员接触外部生肉后未经消毒接触生猪,是小型养殖场户病毒传入的主要途径。
3、完善生产管理制度
养殖场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外来人员(特别是生猪贩运人员或承运人员、保险理赔人员、兽医、技术顾问、兽药饲料销售人员等)进入养殖场。若必须进场,经同意后按程序严格消毒后进入。
4、引入哨兵猪
区域调研报告篇7
2010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课题组通过分层抽样方式抽取江西省域内的南昌、上饶、赣州、宜春、新余5个样本地区展开对本地居民接触当地报纸网站的问卷调查,课题组随机发放问卷365份,回收有效问卷3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84%,符合研究要求。课题组后期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调研数据及分析
当地居民对本地报纸网站的认知度。公众认知度这一数据有利于了解区域性报纸网站被当地居民认识和知晓的程度,反映出区域性报纸网站在本地居民中的推广程度。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见表1),当地居民只有38%知晓本地报纸网站的存在,对报纸网站的认知度偏低,推广力度亟待加强。
登录当地报纸网站的意愿指数。调查数据表明,超过50%的居民在知晓当地办有报纸网站后选择愿意登录和浏览,表明本地报纸网站对当地居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网站推广策略的实施,完全可以吸引较大规模的潜在用户群(见表2)。
是否登录过当地报纸网站。调查显示,只有23%的受访者曾登录过本地报纸网站(见表3),与上述56%的登录意愿指数有较大差距,其中因不知道网址而未登录的占调查用户的37%,这一数据表明区域性报纸网站亟待加强对自身网站及网址的介绍宣传,借此进一步开发潜在用户和增大用户规模。
登录当地报纸网站的目的。从用户登陆的目的和动机来看,获悉本地资讯排在首位,超过了50%的比值(见表4)。由此看来,区域性报纸网站在和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中央权威媒体网站的眼球争夺战中,突出资讯的本土化特色不失为出路所在,也将是区域性报纸网站的立身之本。
用户获悉当地报纸网站的渠道。本次调查发现,48%以上的受访对象是通过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了解到当地报纸网站的,说明通过搜索引擎查找所需信息已成为用户的网络行为习惯之一(见表5)。搜索引擎与网站用户渗透存在紧密的关联性,而因工作原因知晓和接触当地报纸网站成为用户的第二大认知渠道,人际传播及广告宣传等方式也有利于帮助用户建立起对当地报纸网站的认知。
用户对网站整体服务及设计的评价。调查与收集用户对网站整体服务及设计的评价,属于对用户满意度高低与否的一种测量,可反映出用户对网站功能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的差异程度。
从调查数据看,用户对区域性报纸网站给出良好评价的仅占17%,美誉度指标值偏低;而一般评价则达到了69%,说明区域性报纸网站有待于在内容、服务功能及设计方面做出进一步改良(见表6)。
研究结论
身处庞大的互联网信息海洋,实施科学有效的推广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网站传播效果,产生更好的传播效益。但从以上调研数据看,区域性报纸网站在推广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因针对网站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公众对区域性报纸网站的认知度偏低;网址推广等方面存在欠缺,造成具有登录意愿的潜在用户与实际登录用户产生较大差距,未能充分吸引和开发潜在用户群;用户对网站功能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期望值存在一定差异,亟待以提升用户满意度来推动网站的进一步推广。一对区域报纸网站加强推广的策略思考
从理论上来说,网站推广的方式基本e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推广方式,即线下的推广方式;另一类是基于internet的推广方式,即线上的推广方式。立足本土用户视角,充分研析和探讨区域性报纸网站的系统性推广策略,当下已极具现实性和紧迫性。
着力广告营销,提高区域性报纸网站的知名度。无论做什么,如果没有学会叫卖,没有学会自我推销,最终等于什么也没有做。这个广告学上的准则,同样适用于区域性报业网站的宣传推广。当地居民对本地报纸网站的认知度仍不够,这一问题的症结与网站宣传推广意识欠缺息息相关。目前看来,与商业网站等相比,传统媒体网站自身的广告宣传意识仍待提升,而区域报纸网站在这一块的差距则更大,直接影响到网站访问率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在《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等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的如新浪、搜狐、2lcn等商业网站广告,这些广告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在创意、诉求等方面均形成鲜明的特色。与此相对比,一些区域性报纸网站在内容建设与技术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却忽略了对公众的宣传和普及,没有促进公众对网站的了解和使用。在当下媒体资源极度丰富而注意力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极易让网站陷入一种“锦衣夜行”的尴尬境地。通过广告营销加大区域性报纸网站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对网站的认知度是网站推广中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宣传平台的选择上,则可形成“线下” “线上”的全方位整合营销态势。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广告、印刷品等传统“线下”广告媒体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支出合理、效果优化的多渠道广告媒体选择和搭配,使网址、域名或网站名称在尽可能多的地方出现,展示出网站特色及个性,以此提高网站知名度,促进公众对区域性报纸网站的认知。携程网的成功经验就颇具启示――从2001年开始,携程网就在机场、火车站、宾馆门口,甚至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发送制作精良的会员卡,这种推广方法使得携程网成为了我国现在最大的旅游服务网站之一。
网络广告的投放也是让公众接触到区域性报纸网站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网络广告具有投资低、宣传范围广、表现形式灵活、目标准确的特
点,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选择知名度高、流量大的合适的网站进行有偿广告推广,或与其他网站建立交换链接,形成合作推广态势,都有利于带来较稳定的访问流量。
提升用户满意度,夯实网站推广之基石。广告投入等推广方式对提升区域性报纸网站的访问量固然重要,但如果网站内容少,服务单一,仍不能稳定现有用户和吸引潜在用户。因此,在与大小网站的眼球之争中,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强大的功能,提升用户满意度是一种最有效和最具竞争力的网站推广方式。
网站要吸引用户,第一靠内容,第二靠服务。区域性报纸网站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途径也体现在丰富内容传播和增强服务功能方面。在网站的内容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点击率、pv、用户注册数会相应加速提高,更多的注意力会由于内容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转化为忠诚度,这将为网站的长期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区域性报纸网站提高用户满意度可从以下路径入手。
在新闻报道上下功夫,增加用户浏览网站的价值报偿。如突出本地新闻特色及品牌,满足用户对本地资讯的需求,并坚持信息的全面性、时效性,注意打造有别于商业门户的时评言论等;增加新闻链接,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新闻分析、追踪调查、新闻照片、视频报道等。
突出实用信息,满足用户多方需求。过分偏重于新闻报道会造成信息的不平衡,甚至流失大量的用户。因此,区域性报纸网站也应注重当地实用信息的收集和,以此作为吸引用户和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手段。人们上网除了阅读新闻以外,更多时候是在寻找实用信息。“为读者生活提供全面信息”(informationforlife)也应该是区域性报纸网站胜出的渠道所在。
提供周到周全的服务,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网上体验,加大用户的满意度。网站不仅是一个新闻传播机构,同时也是一个服务机构,谁的服务最能满足网民的需求,谁就能赢得网民的青睐。目前,我国区域性报纸网站在服务上做得还不够,一般只提供在线读报、博客、论坛等服务,而商业门户网站服务种类名目繁多,提供诸如免费邮箱、个人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网络社区、博客、聊天室、在线游戏、股票分析、在线翻译等功能,以此来抓住网民的鼠标点击率,来留住网民的心。区域性报纸网站对此应予以关注并借鉴,除了技术层面多提供用户日常需要的服务功能,在网站设计上也要注意符合在线环境下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各种功能和链接的合理设置,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网站结构、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编排、导航性能、栏目视觉元素等进行优化,体现网站的易用性和对用户的亲和性。
区域调研报告篇8
研究课题组、泛华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定价:38元
《系统思维提升城市价值――揭秘中国城市发展创新模式》
近年来,泛华集团顺应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深入研究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创造性提出 “中国城市发展创新模式”,将城市的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重大项目规划、投融资规划系统集成,运用创新金融工具,打造城市造血机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推动中国城市科学发展。
该模式于2009年5月列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级课题,2011年通过验收并出版发行。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亲自为本书作序,对泛华集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指出“该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关注,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城市模式的创新,使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作者:李中元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59元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2)》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2)――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中部崛起》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中部崛起”为主题,抓住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地结合国家和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六省处于中国的地理中部,是中国的心脏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中央推进“中部崛起”是在中国整体发展布局中走出了关键之棋。
蓝皮书认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国家工业化的跃升期,城镇化的加速期,节能环保的攻坚期,新技术革命的成长期,也是中部地区实现赶超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蓝皮书总报告指出,促进中部崛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区域经济政策协调动作,深化体制改革,既要保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结构改善。总报告同时提出七大措施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三)促进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五)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六)优化投资环境;(七)促进科技创新。
作者:汪伟全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36元
《区域经济圈内地方利益冲突与协调》
区域调研报告篇9
[关键词] 蓝皮书;《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科学院
[作者简介] 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社长、编审,研究方向:区域文化、文化产业,广西 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c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9-0014-0007
广西蓝皮书是广西社会科学院创立的学术品牌,自1998年出版第一本《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以来,已走过15个年头了。“广西蓝皮书”从最初的一本,已发展到9本,成为一个庞大的学术家族,一个系列丛书了。
一、2012年“广西蓝皮书”出版概况
2012年“广西蓝皮书”由广西社会科学院总主编,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吕余生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刘建军、黄志勇、黄天贵任副主任。2012年计划编撰出版9本,至8月底,已出版8本,它们是: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黄小青、毛艳主编;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发展报告》,罗国安主编;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李建平主编;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农村发展报告》,杨亚非主编;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吴坚主编;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杨鹏主编;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报告》,尹建国、肖文苏主编;
《2012年广西蓝皮书·越南国情报告》,吕余生主编。
这批蓝皮书,出版较早的《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发展报告》,前者2011年12月出版,后者2012年2月出版;其余6本集中于2012年6月~8月出版。其中,《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2012年广西蓝皮书·越南国情报告》2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其余6本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尚有《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民族发展报告》已编好待出版,预计2012年12月面世。
二、2012年“广西蓝皮书”的内容
2012年“广西蓝皮书”记载了2011年里广西人民的奋斗历程。既有对2011年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各面的历史记载,又有对2012年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和如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对策参考意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智库的重要载体。
2012年“广西蓝皮书”各卷内容如下:
1.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分为七大部分。第一是“主报告”:对广西的宏观经济形势作总体分析和预测;第二是“综合篇”:对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消费、物价、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外贸、金融、证券期货、就业等具体的经济领域作分析和展望;第三是“产业篇”:分析与展望工业、农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千亿元产业及物流业;第四是“区域篇”:主要是展示“两区一带”及各市(县)经济发展亮点;第五是“专题研究篇”:就广西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前瞻性的研究;第六是“个案分析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园区、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及外贸出口企业;第七是“资料篇”:收集了2011年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和数据。
2.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发展报告》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发展报告》立足于广西权威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的社会调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集中反映了本年度广西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成就、回顾评价,并对2012年社会发展作预测和展望,全书分为“总报告”、“发展篇”、“专题篇”、“调查篇”、“个案篇”和“附录”6个部分,既有对全区各项社会事业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预测,又有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题分析和调查研究,以及一年来广西社会发展历程大事记等附录,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全区在过去的一年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态势。“总报告”中的《2011年广西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2012年展望》,对2011年广西社会发展的现状、成就、特点作回顾分析,并对2012年全区社会发展形势进行预测展望;“发展篇”包涵了广西2011年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的发展描述及对策研究,如《2011年广西教育发展报告》等;“专题篇”主要就广西社会发展中某个重要方面如民族团结创新、发展生态旅游、农村教育、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从不同的角度指出有创建性的建议;“调查篇”则就人民普遍关心的如公众社会心态、食品安全、城镇居民物价承受度、保障性住房民意、少数民族妇女参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及艾滋病预防治模式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剖析;“个案篇”则通过对广西的两个重要城市,即柳州市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南宁市城市精神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广西城市建设的成就和城市精神的风采,为广西社会发展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3.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广西区党委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部署展开,努力反映广西推动文化建设和发展,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全区文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具体情景,形成对2011年广西文化发展情况的总结和对2012年文化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的年度报告。内容包括:2011年广西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总报告,关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研究报告,关于文化事业现状、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个案分析等类别的分报告,以及社科事业发展、市县文化研究等主题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还辑录了2011年广西文化大事记。全书既有对2011年广西文化发展状况的及时报告,又有对2012年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和如何因势利导、加快发展的对策参考意见。重要文章有余益中的《硬道理 硬指标 硬任务——关于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思考》、《2011年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综述与2012年展望》,吕余生的《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发挥智库作用 推动科学发展》,黄健的《2011年广西新闻出版业发展概况》,李建平等的《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廖明君等的《广西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王绍辉等的《广西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增长点研究》、黄伟林等的《广西文化符号影响力调查报告》等。
4.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农村发展报告》
全书汇集了自治区内涉农管理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为“综合篇”、“行业篇”、“专题篇”、“经验启示篇”、“探索篇”五个专栏。“综合篇”是总报告《2011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行业篇”是对广西粮食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农业机械化、农村水利、农业区划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农村卫生事业、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推广等行业2011年发展形势的分析及对2012年的展望;“专题篇”是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建设、推进农业“接二连三”的实践与展望、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国际及区域合作、广西“三农”信息化建设、农村居民2011年人均纯收入、农村社会保障、贫困与反贫困、农民工权益保障等问题的分报告;“经验启示篇”包括《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经验及其对广西业发展的启示》、《国内外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2篇;“探索篇”中的文章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主要切入点的理论思考》。书末附有《2011年广西农业农村大事记》、《2011年广西农业经济主要指标情况》两份资料。该书编纂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突出广西农业主要行业运行特点,展示了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二是重点反映了广西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从多方面反映了广西农村改革开放的发展实践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三是注重对区内外和国内外典型经验的介绍和借鉴;四是强化对新的实践问题的探讨,力求提出真知灼见的研究结论,以引起广大读者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5.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
《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的内容包括《总报告》、《专题报告》、《西江论坛》、《地市报告》、《附录》5个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展示。全书总结了2011年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西江经济带发展的诸多重要内容:(1)2011年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完成投资再创新高,总量和增速均创下历史新记录。全年完成投资55.96亿元,是2010年的1.65倍,是2006年的8.02倍;(2)在枢纽和船闸建设、高等级航道建设和港口码头建设方面新开工建设6个重大项目,续建13个重大项目,6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3)全年完成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0.8亿吨,比2010年增长17.8%;(4)一批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重要港口总体规划全部编制完成;(5)《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等重要规划的编制取得重大成果;(6)沿江产业重大布局和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7)千里西江绿色走廊护岸绿化工程项目全面启动;(8)部省区合作不断深化,部分西江经济带城市借助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例如梧州市,2011年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新增3个产值超百亿元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地方财政收入达76.1亿元,比2010年增长35.6%,比自治区财政收入增速高10.1个百分点。《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既是对2011年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记载,也是对2012年建设和发展的展望。
6.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正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主报告,重点依据广西县域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主题式论述和相关理论阐述;第二部分是指标建设,重点提出广西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指标阐述等;第三部分是竞争力评价,包括广西县域竞争力的总体评价、“两区一带”格局下广西县域竞争力评价以及不同类型县域的比较研究;第四部分是专题研究,包括广西县域工业化进程的评价以及广西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研究;第五部分是案例分析,重点就国内江阴模式、晋江模式、增城模式和双流模式进行经验分析与研究;第六部分是县域研究与发展规划,包括有关县域经济和广西县域问题的相关学术文献和博士论文的综合评述与概要,以及“十二五”期间国内相关地区加快县域及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内容;第七部分是附录,包括广西县域竞争力原始数据表和相关资料汇总。
7.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报告》
《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报告》是对近年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对今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全面展示全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成就。该书分为4个部分。“主报告”包括《广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探索》、《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国有企业》两篇重要报告;“专题篇”包括《广西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广西国资委监管企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广西国资委监管企业“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广西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创新广西企业国有产权与收益管理工作》等16篇专题研究报告;“地市篇”是研究市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分报告,包括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钦州、玉林、百色、河池8市;“企业篇”是研究重大企业发展的分报告,包括《全力打造广西百亿商贸物流集团》、《打造广西最大铝、电产业集团》、《建设大型化、清洁化的钢铁家园》、《制高端水泥 树环保标杆》、《构建广西民航运输新格局》等,共24篇。
8. 《2012年广西蓝皮书·越南国情报告》。
《越南国情报告(2012)》是国内外各界了解越南最新发展情况和研究越南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上篇)为综合研究报告,较为全面地反映和研究了2011年越南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下一年度的前景预测;第二部分(中篇)为越南2011~2012年度的发展分报告,共有18篇关于越南各个行业、领域发展状况的专题报告,包括政治、社会民生、外交、中国与越南交往与合作、军事、农业、工业、交通通信、财政金融、商业服务业、对外贸易、旅游、文化、教育、首都河内、工商业中心胡志明市、2011年越南北部边境经济等;第三部分(下篇)为综合资料,简略介绍越南国家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2011年越南及中越关系大事记、有关重要文献、越南经济社会统计资料。从2010年度起《越南国情报告》增加了“越汉新词互译”部分,供从事越南问题研究特别是越南语学习、翻译的教师、学生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三、2012年“广西蓝皮书”的主要特点
《2012年广西蓝皮书》汇集了学界、政界及商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集权威性、时效性、实证性、原创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于一体,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以最新的数据、翔实的资料、客观的动态分析、科学的预测判断、多视角地展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探讨广西发展趋势、战略及政策取向,为破瓶颈解难题建言献策,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及广大读者提供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而系统的参考资料。
《2012年广西蓝皮书》具有如下特点:
1. 主题突出,时代感强
每年一部的“广西蓝皮书”,都以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紧密结合,回答时代任务所需,表现出鲜明的发展主题和时代特征。如《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及时贯彻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围绕该次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广西区党委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部署展开,努力反映广西推动文化建设和发展,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全区文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具体情景。《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发展报告》、《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报告》等,也具有这一特点,突出了2011年广西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主旋律,反映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广西经济发展中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消费、物价、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外贸、金融等重大问题的分析和展望,对就业、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反腐倡廉建设、民族团结创新、农村教育、食品安全等具体社会问题的深度研究,十分及时与有效。
2. 内容丰富、反映全面
2012年“广西蓝皮书”的丰富内容表现在既有对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方面的全面分析与未来发展的预测,也有对某个行业或某一方面的专题分析和调查研究,涉及当年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工作和问题,还附有最近一年来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大事记等附录,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广西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态势,内容相当广泛。
3. 重视调研,实证性强
2012年“广西蓝皮书”的各篇文本,都是立足于实地调研所形成。各报告的撰稿人深入相关行业、产业、企业了解情况,搜集数据,在掌握大量情况和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分析判断,所使用的大多是第一手材料,观点和对策建议均以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作为立论的依据,针对性强,吻合相关领域发展所需,研究报告具有极强的实证性。
4. 提供预测分析和发展对策建议
2012年“广西蓝皮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充分调研和全面总结上一年度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提出对当年发展的预测和如何发展的对策建议,经济类的“蓝皮书”往往还制作了相应发展指标,给党委政府和相关业务主管部分提供了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
四、进一步做好“广西蓝皮书”编撰工作的建议
关于如何做好“广西蓝皮书”的编撰工作,广西社会科学院吕余生院长2012年7月13日在“《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研讨会”上做了重要指示。他说:编辑广西系列“蓝皮书”是我们广西社会科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蓝皮书”不是一般的总结报告,也不是一般的课题研究;它既不是年鉴,也不是通志,它是集通志、年鉴、总结、调查研究、学术探讨各种元素于一体的一种新的学术研究著作,应该是这么去认识“蓝皮书”。吕余生院长对今后“蓝皮书”的编撰出版工作提出三点具体意见:第一,要体现学术性,提出对策建议。一定要把“蓝皮书”的特质深深融入到学术分析和研究里面去。我们不是把当年的情况写完就算了,里面要容有自己的分析和预测观点。“蓝皮书”的特点是既要总结也要分析。文化发展快,发展好,为什么好?为什么快?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存在问题我们今后应该怎么解决?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广西文化发展应该朝哪个方向走?要有预测,提出我们的观点和建议。“蓝皮书”一定要体现学术性,没有学术性,“蓝皮书”就没有生命力。第二,把好政治关。“蓝皮书”毕竟是面向社会的,和我们内部的学术研究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经常说学术研究无,宣传有,尤其是公开发行的成果。对于发生的事实,作为“蓝皮书”必须记载,但是你怎么去把握分寸,怎么去避免敏感问题,就得掌握好政策,严守宣传纪律。第三,把好质量关。质量很重要,包括观点的正确、版式的设计、文字错漏等等,都要慎重对待,不断提高质量。
综合吕余生院长的指示,做好“广西蓝皮书”的措施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
1. 做好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编撰“广西蓝皮书”的第一步工作。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围绕年度工作的要点,制订本年度“广西蓝皮书”的文章选题,并确立重点,使其能够回答形势发展的需求,提供智力支撑之思。同时要设计相应体例,编制好整体编撰出版方案,保证“广西蓝皮书”工作顺利开展。
2. 精选总报告和各分报告的主持人
“广西蓝皮书”工作时间短、时效性强,整体上大约只有6个月的工作时间,撰稿者一般只有3个月时间。因此,必须组织一支执行力强的工作队伍展开工作。在确定选题后,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撰稿人,尤其是总报告撰稿人,要既有田野调查的实际工作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理论综合和分析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使之能够真正承担起写好较高水平的总报告和各分报告的职责。
3. 做好调研工作,掌握相关数据
人的正确思维,一切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均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调研结果。“广西蓝皮书”也不例外,离开对经济运行现状和社会发展实践情况的调查了解,根本无法产生调研报告及其对策意见。因此,要把“广西蓝皮书”编撰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必须始终强调要深入相关行业、产业、企业和重要活动中去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尤其是要掌握真实、完整、及时的数据。要在调研基础上开展分析、判断、推演、论证、预测和提出发展对策,借此完成“广西蓝皮书”的编撰工作。
4. 认真研究和写好对策意见
写好发展对策意见是决定“广西蓝皮书”价值高低的关键。如果缺少这一内容,“广西蓝皮书”就与“年鉴”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党委和政府是否重视“广西蓝皮书”,主要就是看"蓝皮书"中间的对策意见是否全面、适用、有效。要写好对策意见,首先要充分做好调研,掌握充分的情况和数据;其次要把握好发展趋势,对形势和任务有准确的判断和分析;第三是突出对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
5. 加快进度尽早出版
“广西蓝皮书”作为年度性调研报告集,要对当年的发展提供帮助,必须高度重视编撰出版时间问题,出版时间不能太晚。出版时间晚了,如到了九月十月才出版,对当年的工作就起不了多少对策建议的作用了,只剩下资料收藏的价值。当然,出版时间太早,上一年度的数据还出不来,分析判断就有难度,预测和对策建议就难以准确。这就需要寻找一个最佳的时间点。一般来说,在上半年出版为宜。
6. 开好出版会扩大宣传
“广西蓝皮书”出版后,应当召开出版会,扩大宣传。这既是及时向社会出版消息、早日将该书送到读者案头的需要,也是宣传“广西蓝皮书”的有关内容,包括观点、对策意见、资料和数据的需要,一个扩大社会影响和效益的有效途径。编撰出版“广西蓝皮书”,不应忽视这一项工作。
总之,“蓝皮书”是一个理论平台,也是一个文化品牌。它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科学、服务于大众,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认为,作为一本反映和分析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状况的蓝皮书,它必须既有来自实践的真实数据,也要有依据科学分析所形成的判断与预测,还要有指导未来发展的对策性意见,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提供信息,帮助分析判断,辅助工作决策的功能。希望“广西蓝皮书”的编者作者继续努力,把“广西蓝皮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黄小青,毛艳.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2]罗国安.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社会发展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3]李建平.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文化发展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4]杨亚非.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农村发展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5]吴坚.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6]杨鹏.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县域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尹建国,肖文苏.2012年广西蓝皮书·广西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区域调研报告篇10
开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湖北日报讯 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
美丽的东湖之滨,杨柳飘扬,碧波荡漾。
庄严的洪山礼堂,国歌雄壮,掌声雷动。
2017年6月25日上午9时,备受全省人民广泛关注的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
蒋超良同志代表中共湖北省委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旗帜牢记嘱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报告。
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记对湖北殷殷嘱托的庄严宣示!
这是引领全省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激情在这里迸发,力量在这里汇聚,信心在这里升腾。
牢记殷殷嘱托把握前进方向
——报告自始至终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
党的十以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3年7月,视察湖北时强调,湖北要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这是对湖北的殷殷嘱托,为湖北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并为之不懈奋斗。
在报告起草之初,蒋超良同志就指出,报告要全面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要充分体现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对湖北的殷殷嘱托贯穿报告始终,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报告始终。这一指示为报告起草把关定调。
党代会报告是政治报告,有别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有别于政府工作报告,要体现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特点,体现省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报告起草,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历史方位,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挑战,掌握世情、国情和省情。
——湖北即将进入中等偏高收入行列,步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阶段,正处于加快发展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到2020年,湖北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有力实施,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我省在交通、产业、生态、科教、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将充分发挥,等等这些,为湖北加快发展、跨越赶超提供了重大机遇。
——世界处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国内经济转型发展压力加大,区域发展竞争更趋激烈,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叠加凸显等,湖北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
这些基本认识、基本判断,为报告起草奠定了重要基础。
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需要对湖北过去五年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提炼具有指导意义的宝贵经验;需要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与历史机遇,明确提出今后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和管党治党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需要切实制定未来五年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引领全省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
充分发扬民主 共绘宏伟蓝图
——报告充分体现全省380万党员和6100多万荆楚儿女的共同意愿
一份好的报告,必定能升华思想、凝炼智慧;一份好的报告,必然是民智所聚、民意所归。
2017年12月30日,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决定并报中央批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于2017年6月在武汉召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加快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起草好党代会报告,是确保大会成功的重要工作。
省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
2017年1月12日,省委成立由蒋超良同志任组长,王晓东、陈一新、傅德辉、于绍良、梁伟年同志任副组长的报告起草领导小组,制定起草工作方案;2月9日,成立报告起草小组,由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具体抓好起草工作。
2月下旬,报告起草领导小组两次专题研究报告的主题主线和总体框架;省委副书记、常委同志通过多种方式,对全省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举措等重大问题,提出明确意见。
报告起草伊始,省委要求起草小组着重把握好五点: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2013年7月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要求;分析湖北省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清湖北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省委反复强调,要坚持“敞开大门”写报告,广开言路听意见,扩大参与面,提升参与度,普纳众言,集思广益,把起草报告的过程变成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的过程,使报告真实反映广大党员的共同意愿,符合全省人民的共同利益。
报告起草是一个调查研究、吃透省情的过程——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17年底,省委组织省直有关部门、高校和智库,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为报告起草提供重要参考。
2月10日,省委向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省政协党组书记、省政府副省长等省领导,征求调研选题。
2月中旬,在报告起草酝酿阶段,起草小组各位成员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2013年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省委重要文件。广泛梳理各类素材,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和省情,为起草报告做好准备。
3月下旬至5月中旬,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省政协党组书记、省政府副省长等省领导,结合自己分管的领域,开展领衔调研,专题研究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报告起草提供了重要指导。
5月10日,蒋超良同志在丹江口市调研县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与基层党员代表座谈,听取对开好党代会的意见建议,及时指导起草小组调整工作思路,为起草、修改报告提出了具体要求。
报告起草是一个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过程——
在报告起草过程中,省委要求起草小组成员加强政治学习、理论思考和战略谋划,以宽广视野、历史眼光、战略思维,科学回答事关我省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力求写实写准,写出特色。
3月2日,由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牵头,抽调省直机关有关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集中封闭起草报告,用20天时间写出报告初稿。
3月下旬至4月底,起草小组在40天的时间里,数次集中研讨,对报告初稿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反复讨论、认真研究。
5月6日,起草小组组织省委党校、省政府研究室和省社科院负责同志,部分县(市、区)党委政研室、政府研究室负责人,集中修改报告稿。
5月9日,起草小组又组织省直部门、国有企业负责同志,部分县(市、区)、乡镇党委书记,集中修改、推敲打磨报告稿。
5月17日,蒋超良同志批示,请部分市州委书记对报告稿进行修改。
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蒋超良同志先后6次同起草小组成员面对面研究起草工作,8次亲笔修改报告提纲和报告稿,既在宏观上定向定调,又在微观上把关指导。从主题到框架,从提纲到内容,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从观点表述到标点运用,都仔细推敲,倾注了大量心血。
报告起草初期,傅德辉同志3次听取起草小组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修改意见;报告起草中后期,梁伟年同志先后6次听取报告起草进展情况,与起草小组成员一道逐条逐段、逐字逐句讨论修改,体现了精细、精准、精到的严谨作风。
一次次热烈的讨论,一遍遍精细的修改,一个个不眠的夜晚……起草小组成员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有的同志一连几个月都未回在外地的家,幼小的儿子认不出爸爸了。但他们苦中有乐、失中有得,干了一件终生引以自豪的大事。
报告起草是一个集思广益、共谋发展的过程——
2月9日,省委下发通知,向各地各部门征求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议题的意见建议。
3月15日,湖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启动“我为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广泛征集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4月9日,将报告稿印发各地各部门征求意见。4月14日,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召开全省党委系统政研室(改革办)主任座谈会,专题听取修改报告稿的意见建议。
4月下旬至5月中旬,蒋超良同志先后主持召开4次座谈会,分别听取省十届部分党代表、基层党员代表、省内专家学者代表及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
6月8日,将报告稿分别报十届省委常委审改,常委同志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6月12日,报告稿提请省委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
6月18日,蒋超良同志将报告稿签请正省级老同志提意见。几位老领导满怀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对荆山楚水的深情,认真阅改报告稿,高度肯定报告稿,同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
6月23日,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报告,决定将报告提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审议。
广纳众议、从善如流,集思广益、凝聚智慧。从调查研究到确定主题,从集中起草到修改完善,从征求意见到审议通过,历时4个多月,全文1.5万字,报告数易其稿。
内容越来越丰富,语言越来越朴实,文字越来越精练……
6月25日,在武昌洪山礼堂,十届省委的报告摆放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850多名代表面前。
吹响进军号角 开启新的征程
——报告是指导未来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6月29日,江城武汉,风和日丽,生机盎然。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大会审议批准了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十届省委报告的决议》。
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再次在洪山礼堂响起。掌声代表心声,心声代表民意。
回顾报告审议,心中涌动激情。连日来,来自荆楚大地的850多名代表,肩负时代使命和全省人民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认真审议蒋超良同志所作的报告,共谋湖北发展大计,同谱荆楚跨越新篇。
——报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记视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
代表们说,报告开明宗义提出大会的主题,这是报告的最大亮点,既充分体现省委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又高度契合湖北发展的实际和全省人民的期待。贯彻党中央精神,不折不扣;体现湖北特色,实在具体。
——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代表们表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贯穿报告始终的主线。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指引的方向前进,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湖北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绿色发展呈现新成效,党的建设达到新水平。”
代表们认为,六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清晰描绘了湖北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愿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特别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万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万元、2万元”等指标,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是,担当‘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落实‘四个着力’的工作要求,把握重大机遇叠加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转型升级两大任务。”
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的工作思路清晰,未来五年,我们要遵循这一工作思路,抢抓战略机遇,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作出应有贡献。
——报告提出:“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支持武汉规划建设部级长江新区,优化长江主轴。强化主中心、复兴大武汉,提升武汉在全国、全球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支持宜昌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支持黄石、十堰、荆州、荆门、孝感、黄冈建设成为区域性增长极,支持咸宁、鄂州、随州、恩施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支持神农架林区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代表们说,深入实施“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报告综合考虑经济实力、发展潜力、辐射带动能力等,既强化武汉主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又深化完善“一主两副”区域发展战略。对“一主两副”之外的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既体现了区域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又回应了各地干部群众的热切呼声,集中反映了全省人民的意愿,有利于调动各地竞相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在全省培育更多的增长极,从而加快形成中心带动、多极发展、协同并进的局面。
——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改革攻坚,加快构建体制机制新高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加快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
代表们说: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湖北赶超跨越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互促互动,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
——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民主法治的阳光普照荆楚大地;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切实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代表们表示,民主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面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是开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
——报告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务实重行,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代表们说,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使命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的坚强保证。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对党绝对忠诚,坚持思想教育从严、政治生活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勇于担当为党负责、为党尽责的政治责任。
紧扣湖北省情 关注民生热点
——报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一段段新论述激动人心,一个个新判断给人启迪,一条条新举措惠及民生。
报告强调:湖北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决不能在激烈竞争中落后,决不能让发展机遇丧失,决不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无所作为!
——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机遇当前,稍纵即逝。
报告强调: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绣花”的功夫,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确保决战决胜、如期脱贫。全面小康路上,我们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
——决胜全面小康的铮铮誓言,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让增收的门路多起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事业发展,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朴实真挚的为民情怀,以人为本,日月可鉴。
报告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美丽家园。
——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利国利民,深得人心。
报告提出: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繁荣发展大众文艺。
——文化惠民的系列举措,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报告强调:不断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补齐民营经济发展短板。培育名企名家名品,引导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做大做强。解决民营企业审批难、融资难、创业难等问题,让湖北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补齐发展短板,做大做强民营企业。
报告提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变化和要求,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地谋划、布局和发展县域经济,支持20个左右发展后劲足、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区)建设成为新的增长点,力争更多县(市、区)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先进行列。
——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县域兴则业兴省兴,县域强则民富省强。
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政治站位有高度,成绩总结有亮度,形势分析有深度,发展举措有力度,惠及民生有广度。充分体现了对湖北工作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湖北发展的新实际,充分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新期待。
代表们普遍反映,报告站位高、接地气,应民盼、顺民意,篇幅短、文风实。充分体现了省委倡导不喊新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搞形式主义、不标新立异,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务实重行作风。
“抚今追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荆楚先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全面展开,荆楚崛起的进军号角催人奋进。”
蓝图绘就,战鼓擂动,号角长鸣。湖北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
党中央对湖北事业发展寄予厚望,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的思维分析 2023-03-30 17:32:18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 2023-03-30 11:38:32
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及风险 2023-01-28 09:23:32
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创新 2023-01-11 09:17:37
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2023-01-11 09:13:24
区域经济与旅游资源发展策略 2023-01-03 08: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