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素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11-17 14:41:59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风险因素范文篇1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因素防范策略
1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1.1技术风险因素
在投资于高新技术产品创造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而导致产品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技术风险,它是风险投资中一项极其重要的风险因素。一般来说,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常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研究开发(r&d)、中间实验(r&d成果工程化)和批量生产(工程化r&d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都存在着技术风险因素。具体来说,各阶段的风险因素表现在:
(1)研究开发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技术在未通过物化表现出来以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一般表现为信息状态,存在于图纸、资料之中或存在于作为知识载体的人的大脑里,因而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此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因素主要在于科研能否成功,也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技术上没有取得什么突破,甚至是可能一无所获,得不到任何科研成果。
(2)中间实验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此阶段是在第一阶段(r&d)的基础上将实验成果进行示范验证,并初步投入生产,得到可投放市场的产品。此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主要在于r&d阶段获得的成果可能难以实现可行的商品化设计,或者根本不具有实际应用性。
(3)规模化生产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此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在于产品也许由于技术问题难以获得批量生产,或者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原先技术显得过时。
1.2市场风险因素
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着赢利或亏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会造成风险投资中的市场风险因素。市场变幻莫测,隐藏着许多不确定性。产品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容量不确定、市场接受时间不确定和市场竞争不确定几个方面。
(1)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到底为多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当新产品刚上市时,由于消费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也许会造成销售不畅,产品积压;或者因为此时企业生产能力有限,而产品在市场上极受欢迎,造成产品供不应求,而当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后,又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2)市场接受时间的不确定性。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到底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具有不确定性。有些产品,也许技术含量很高,但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却不为市场所接受。例如“铱星”,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但其产品不为消费者所接受,从而导致了“铱星”公司的破产。
(3)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一项新产品从创意的产生到进行商品化生产,一般要经过数月到数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初预计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再占据优势,新的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已经出现。
1.3资金风险因素
因资金不能适时适量供应风险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导致高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资金风险因素。在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发展阶段的深入,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增加,风险投资公司也许不能适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而造成在高新技术发展的某一阶段出现资金供应的“断层”,使风险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无法实现,从而导致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和风险投资失败。
1.4管理风险因素
在现代经济组织中,管理被看作一种生产要素,它能将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生产力。风险投资中的管理风险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管理风险主要由人员素质欠缺、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体制缺陷所引起。
(1)人员素质缺陷引起的管理风险。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稀缺的资源。然而,从风险企业的人员构成来看,其人员多为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或为某项新技术的发明者,他们普遍缺乏管理知识,不具备管理能力,这为风险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缺陷引起的管理风险。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缺陷,会造成约束机制的乏力,引发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如管理人员的贪污受贿、携款外逃等。
1.5道德风险因素
由于风险企业人员的道德原因而导致的风险投资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因素。由于信息分布的严重不对称,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只是有些蓝图和设想,没有现成的生产线可供投资人参考,这种无形状态,既无法让投资人确信项目的价值,又不能构成企业商业信誉的基础,因而道德风险很大,也许会出现风险企业的“圈钱”行为,骗取风险投资者的资金,到时候却拿不出什么成果。
1.6其他风险因素
其他风险是指由其他因素导致风险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包括社会、政治、法律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均会给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造成不确定性。
2风险投资中的风险防范策略
2.1投资前对风险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审慎论证投资的可行性
投资前对风险企业进行全方位考察,审慎论证投资的可行性,这是风险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风险投资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风险企业进行考察论证:
(1)技术方面。风险投资前要对风险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选择那些技术先进、可行和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进行投资。考察过程中,要将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和产品的市场前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不能只注重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对可行性和产品市场前景的考察。
(2)人才方面。风险投资界有条公认的法则:一流的人才加上二流的项目远优于一流的项目加上二流的人才。风险投资前要对项目人员各自的知识结构、经验情况以及总体素质进行认真评估。一个好的创新企业中,既要有富于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工程师,又要有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市场营销人员。
2.2与其他投资者联合进行投资
对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如果让一个投资者承担,他可能因资金不足承受不了,如果投资万一失败,也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破产,而与其他投资者联合组建投资辛迪加(syndication),不仅可以增加资金来源,防止资金不足出现资金供应“断层”,而且可以减少风险,如果投资万一失败,因投资者注入风险企业的资金有限,就可以避免破产的威胁。另外,进行联合投资,也可以使风险投资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多个决策者一致同意的投资,会要好于只有一个决策者所做出的投资决策。
2.3加强对风险企业的监管
由于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y),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国外风险投资制度制定了严密的、控制性的合同条款,授予出资者额外的控制权以及董事会中较多席位,风险投资者在风险企业发生财务和管理危机时,可以进行积极的干预,甚至拥有更换经营者的权力。然而,由于风险投资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无论风险投资合同设计得怎样周密,都不可能预计到风险企业将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风险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注入资金后,以积极的态度对风险企业加强监管很有必要。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对风险企业加强监管:委派在行业中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专家参加风险企业董事会,参加企业重大决策及经营战略的制定,或是给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定期审阅风险企业的财务报表,加强对风险企业的财务监督,以防资金被挪用或侵占;给风险企业推荐高水平的营销、财务等专业管理人员。
2.4采取分阶段的投资策略
阶段性投资即投资者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全部资金,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分阶段投入资金。著名经济学家萨尔曼认为,风险投资中的阶段性投资是风险投资者能够采取的最强有力的控制机制。阶段性的投资策略对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起作用:
(1)有利于风险投资者对投资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做出是否追加投资的决策,降低失败投资的损失。在每一阶段结束后,投资者与企业双方就是否进行下一阶段的投资以及投资细节进行协商,如果前一阶段的投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之间能够愉快合作,则风险投资者会继续向风险企业投资,否则,风险投资者会终止对风险企业的投资,从而将失败投资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2)有利于风险投资者对风险企业的监督和约束。阶段性投资能使双方在每一阶段进行选择,决定是否继续合作,选择权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者心有压力,从而努力经营,以期获得风险投资者的继续投资。
2.5采取组合的投资策略
根据投资原理,组合投资(portfolioinvestment)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风险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合投资:对不同的风险企业以及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进行投资;对不同地域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投资。
2.6选择适当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
风险投资者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其目的在于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其投入资本退出时,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论风险企业经营成功与否,风险资本都要从风险企业中退出。选择适当的退出方式和退出时机,对于风险投资者实现其目标,防范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公务员之家
(1)对于失败项目,风险投资者应采取果断措施,在风险企业成长前期就通过破产机制,采取清算方式从风险企业中退出,以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对于业绩一般的项目,风险投资者可以在风险企业成长中期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以购并或股份回购的方式退出风险企业。
(3)对于成功项目,风险投资者可以在风险企业成长早期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ipo)的方式,或是通过买壳上市的间接途径上市转让股权,以获得最大收益并及时从风险企业中退出。
参考文献
1范柏乃.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黄汉权.风险投资与创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王立国.创业投资发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高正平.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风险因素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等。这200例患儿中男128例,女72例,年龄2-15岁,平均(8.41±3.57)岁。1.2方法。根据儿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例如重视护理细节,减少护理工作期间犯错误,记录详细的病人档案,针对一些与患儿进行沟通时发生困难,其家属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护理人员应更加耐心的去了解准确的患儿病情,避免疏漏,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加与患儿的亲近感;也可制定详细的交接班制度,由于医护人员的交接班,导致患者的投诉的事件有很多例,由于接手患儿的是不同的护理人员,对患儿的了解也不全面,只有增强护理人员之间交接班情况,制定一定的制度,可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还有一点就是合理的用药,防止患儿出现不良的反应,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与成年人用药剂量不同,要根据患儿的体质,给予适合的用药,在给药之前,向家属咨询清除,掌握病史。1.3观察指标。统计200例患儿中家属投诉情况,根据投诉原因进行分类,计算投诉率。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儿给予护理,其中投诉的一共有60例,占30.00%,其中在儿科接受护理的,投诉率较高,可达40.00%。根据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我院其他科室由于护理意外的投诉有,占21.43%,由于护理质量投诉的有,占7.14%,而儿科护理中由于护理意外的投诉有,占62.50%,由于护理质量投诉的有,占34.38%。与其他科室投诉率相比较,无论是从护理意外方面还是护理质量方面,投诉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统计,可将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为四点:①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临床经验不足,会导致患者的投诉;②护理意外:患儿出现跌倒、摔伤等等意外,输血时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均会导致患者的投诉;③护理差错:患儿临床指征查对问题,例如血检、尿检等查对问题出现差错,也会导致患者的投诉;④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初步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了解,并无准确记录,倒是记录不准确,出现的偏差。护理工作不能避免一切不可能因素百分之百的不发生,但是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预防,可降低风险因素的发生[1]。这样不仅能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且能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在实际临床中,儿科护理需要更高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意识的护理人员,统计极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减少患者的投诉,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有助于患儿尽早的康复,增加安全性。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护理质量问题和护理意外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家属的投诉,强化儿科护理的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对儿科护理风险有一定的减低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芳.儿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风险控制[j].当代医学,2016,12(28):12-14.
风险因素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会计审计信息化也越来越普遍,目前,我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会计审计,会计审计工作也已经由传统的会计审计方式逐渐向信息化审计方式转变,但由于传统会计审计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由传统会计审计方式向信息化审计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处理。
一、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1.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因此,很多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占据主导地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实施会计信息化审计,可由于会计信息化审计不同于以往的人工审计方式,会计信息化审计数据更加科学准确,误差较小,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导致企业管理者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为争取更大利益,而进行内部操作,市场操纵,进而随意篡改审计数据,在会计审计过程中的舞弊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种行为将会极大地增加会计审计的风险,增大审计失败的几率,严重阻碍会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会计审计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可当问题出现时,又找不到相关法律进行有效解决,导致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遇到此类问题,不知该如何处理解决,出现无法可依据的局面,影响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增大会计审计工作失败几率,增加会计审计风险,严重阻碍会计信息化审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审计对象和内容增多
改革开放起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经济往来不断增多,我国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放的市场经济在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经济业务往来,无形之间增多了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对象和内容,由于企业之间相互业务往来错综复杂,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导致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十分繁重复杂,极大地增加了我国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并且由于企业之间相互业务往来频繁,各项业务错综复杂。如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电子信息化普及,某上市公司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业务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各项业务之间越来越复杂,上市公司业务涵盖面之广也是难以想象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时,所考虑到的因素随之增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审计工作的同时,还需考虑审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企业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如何能够与当前市场发展环境相协调融合,这些因素都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同时给会计审计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极大地增加了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性。
3.存在误差,难以消除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经济业务日益频繁,极大地增加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对象和内容,以某上市企业为例,企业如需上市,则需要提前对公司内账,外账混合账进行规划整理,以提交审查公示,满足条件后才可以挂牌上市,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由于账目太多,审计内容混乱,导致误差出现。同时,上市公司为吸纳资金而上市,导致公司内部账目太多,给会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增加困难。同时,现代会计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也就是说根据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但独立样本特性和总体特性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虽然这种误差是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不论采取怎样的抽样方式,根据单独个体特征推断总体特征,都会产生误差,而且这种误差很难消除,由于账目众多,进行详细审计,审计工作就会变得十分复杂繁琐,且耗费时间较长,不能在短期内得出审计结果,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况且即使进行详细审查,由于每个样本账目之间都存在差异,且样本数目较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也不能将误差完全消除。
二、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1.完善会计审计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不断向信息化普及,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同时,应针对由于企业在经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的会计信息化审计风险加大问题,制定完善的会计审计原则,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需要,因此,制定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原则就需要政府发挥领导作用,结合既有的会计审计原则,并针对目前会计信息化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制定出一套符合当前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需要的会计审计原则。同时,企业和政府还要实施监督会计信息化审计原则的落实情况,发现有阻碍会计信息化审计实际发展需要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补充。针对会计信息化审计有些问题无法可依的情况,政府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制定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法律条款,要做到当会计信息化审计出现问题时有法可依。并且会计信息化审计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会计信息化审计会全面普及,因此,目前,会计信息化审计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应得到有效解决,不能让其成为阻碍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绊脚石。同时,会计审计行业要提高认识,并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将会计信息化审计进行有效地实施普及,加大会计信息化普及步伐。
2.强化会计审计风险意识
随着会计信息化审计普及,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风险也被人们广泛关注,会计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涉及诸多方面,不仅会影响企业发展和其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会计审计人员自身,若发生严重事件,还有可能需要会计审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风险相较于传统会计审计的风险更大,会计信息化审计不但会影响企业发展和其经济效益,还会造成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风险,由于网络信息风险有较强的隐蔽性,侵害性和较差的可控性,因此,会计信息化审计人员必须强化自身风险意识,将审计风险放到审计工作的第一位,有效规避审计风险,确保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信息化审计有着较强的市场适应性,符合会计审计市场需要,所有审计工作都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数据处理,相较于传统会计审计模式,会计信息化审计极大程度上节省人力和时间。会计信息化审计只要做好规避降低审计风险工作,会计信息化审计普及指日可待。
3.多次采样审计,减小误差
由于企业之间业务往来较为频繁,会计审计工作的对象和内容较多,因此,会计审计工作只能采取抽样统计的方式进行,如若采取全部取样的方式进行会计审计,数量较多,企业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由于样本之间的差异问题,也无法完全消除误差,因此,为减小误差的产生,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人员应采用多次取样的方式进行会计审计工作,尽可能减小误差,以某上市公司为例,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人员应对该公司内账,外账以及混合账,按照账目数目进行多次抽样审计,对于账目数目目较多的账要多做几次抽样审计,对应于中账目数目较少的账可以少做几次抽样审计,将账目信息录入电脑进行会计审计,并将几次审计数据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同时通过对审计数据的保存,能够方便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水平和发展状况,并及时作出决策。通过多次采样审计的方式,减小会计信息化审计误差,规避会计审计潜在风险,推进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发展进程。
4.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会计系统也逐渐向着计算机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也将打破传统方式,更注重利用信息化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方式和流程。当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为企业会计审计风险防范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三、结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会计信息化审计行业也发展迅速,会计信息化审计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会计审计风险的存在。因此,为促进会计信息化审计实施进程,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制定和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原则,强化会计审计风险意识以及进行多次采样审计,减小误差,规避会计审计风险,促进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作者:徐祖华 单位: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封茜.我国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2]胡薇.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1).
[3]史慧.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0).
[4]宋伟斌.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对称理论”研究与应用[j].珞珈管理评论,2009(01):113-119.
风险因素范文篇4
1.1服务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现在就会被病人及其家属看作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例如未经病人同意带实习生进入产房等。
1.2社会环境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由于医疗事业的高科技、高风险,后果不可测等特性和医疗进展的局限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病人家属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常常使危机事件在医护人员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一触即发。
1.3缺乏沟通病人缺乏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医护人员没有周密考虑病人的病情和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向病人进行交代,病人及家属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理解,尤其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和器官功能性障碍,便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差错事故,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1.4服务质量由于医护人员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病人及家属的强烈不满,而导致医疗投诉,甚至于提出巨额赔偿和诉讼。此外,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危机的事件也很常见。如因护士失职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以及护士因脱岗延误手术病人抢救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1.5技术质量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临床护士又趋向年轻化,新旧更替快,随着资深年长护士的调离、解职,很可能造成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新毕业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协作技能不强,易引起冲突,导致投诉,造成对护士信任的危机。
1.6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环保措施不力等都可能成为产生纠纷的因素。
2护理风险防范的策略
2.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2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3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2)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以便于在危机来临之时,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3)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2]。(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5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
3小结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风险告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曹君君,于淑英,刘玉春.重视危机管理,减少医疗纠纷.护理管理杂志,2002,2(3):14-16.
2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6.
风险因素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安全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在高校教育中,体育教学极其重要,是中国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为社会培养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风险因素可能导致学生受伤。因此,要加强对高校体育的管理,应先深入了解其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予以应对。
1体育安全风险因素分类
1.1教学训练风险。在高校教学、训练活动中,学生发生以下几种风险事件的事情时有发生,如运动猝死、意外事故、严重人身伤害等,不管是受到何种原因所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学校都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近些年来的运动猝死事件、意外事故死亡事件的经济损失情况来看,只要发生一起学生风险事件,那么多则赔上百万元,少则赔偿几千元。1.1.1教学、训练风险。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体育训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其中的组织者。在教学或者训练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伤害事故都可以算是教学训练风险。①体育教师的管理不严,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训练组织不当等所引起的训练风险;②场地器材准备不够,或者是场地器材不符合标准要求,运动量的安排不够科学合理等所引起的训练风险;③训练教学中教师没有采用风险技术,例如,在游泳教学中,没有进行学生自救以及呼救的培训,从而使得学生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呼救、自救方法继而造成的训练风险;④教师因为没有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给学生安排了不宜进行的训练内容,因而造成了训练风险;⑤因为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继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⑥由于教师把握考试评价尺度的差异过大,影响了部分学生的评优、升学,进而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⑦因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人身攻击,进而引发群体事件。1.1.2教学、训练管理风险。因为排课出错,导致上课的地点发生了变更,却没有及时告知师生,从而引发了教学管理的事故,如果情节严重会引发群体事件。因为教学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训练的监管不够严格,教师组织不力等;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应急制度,从而使得事件的处理不当,导致事件升级;由于与学校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不畅,从而导致误会产生,使师生对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意见,尤其是当问题久拖之后,很有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此外,由于教学班安排过大,或者是由于运动员过多,但是教师的配备不足,倒是未能对这些教学班或运动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1.1.3环境风险。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因高温而导致学生出现中暑的现象在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发生的概率最高。夏季天气高温炎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师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导致发生学生中暑现象。此外,由于教学训练的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体育教师对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事故的发生缺乏一定的预见性,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发生也较为常见。例如,许多高校都有专门的足球场,所以许多体育教师会将上课地点安排在足球场的塑胶跑道上,但是如果足球场上在进行足球训练,或者是足球比赛,那么足球就有可能会对上课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威胁。1.2体育场馆的设施风险。1.2.1设备设施风险。新建的体育设施或者是体育设备,因为项目的质量出现问题,导致设备的脱落进而对学生造成伤害。这种现象也很常见,在体育场馆内,往往会有一些电器器材装在墙上或者吊在顶上,如电风扇等。因为设备的安装质量出现问题,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被其所伤害。1.2.2体育场管理风险。由于运动设施的不合理设计,或者是运动场地中间没有隔离,未能预留足够的缓冲空间,进而导致发生碰撞事件。又如因为疏散通道较为狭窄,所以当遇到紧急情况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室内场馆的空气受到了污染,从而导致学生发生中毒或者休克现象;体育场馆内的游泳池中的水不符合卫生标准,从而导致学生染病。1.3竞赛活动风险。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举行体育竞赛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但是因为组织不严,导致观众与运动员之间,或者运动员双方之间出现了情绪失控,进而演变群体事件。因为裁判的执法水平较低,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误判或者错判,从而引发了群体事件。此外,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因为当时很难去区分这是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还是属于一种故意伤害的行为,从而导致运动员、观众等出现意见分歧,进而引发公共群体事件。这种现象在高校体育中非常常见,许多高校都会举行大型的篮球比赛与足球比赛,但是在比赛中处于对胜利的渴望,运动员之间的某个动作会给对方造成到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伤害很难分清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从而引发双发之间的争吵。1.4学生管理工作风险。当前,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奖励也越来越高,例如,有的奖学金高达数千甚至上万元,这样就有许多学生为了拿到奖学金而付出自己的艰辛努力。但由于评奖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评奖的过程不透明,可能有失公平。如此,就会有许多学生进行举报申诉,通过上网曝光等手段。此外,在教育管理中,教师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者是对学生的违纪处理过重,进而引发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发生冲突,甚至会导致一些学生情绪过激,做出自伤或他伤的行为。
2体育风险管理风险防范策略
2.1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从以上安全风险中来看,之所以会出现体育教学风险因素,还是因为师生的不重视,教师的不认真。如果学校或者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识,那么就能够有效的去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如高校可以成立安全防护小组,对这些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关的风险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特别的注意,防止安全风险因素的发生。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有学校领导对此进行重视,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那么就能够及时的找到安全风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处理。例如,在高校所开展体育竞技活动中,就需要明文规定,对于不服从裁判而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件,给予禁赛以及扣除学分的处罚;对于不满比赛判罚的,则可以在比赛结束之后向组委会进行申诉,既能够安抚运动员的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公正的判罚,也能使打架斗殴的事件得到控制。2.2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其中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势必影响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要求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具有专业的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与信任度。例如,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身体条件欠佳,那么就不要让他们参与高难度体育训练,而是主动带他们前往医院进行治疗。既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也避免因为学生身体条件欠佳,而导致体育训练风险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进行训练,更要询问学生的身体情况。虽然广大体育教师强调要学生突破自己的极限,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但适应要根据身体自身的情况而定。2.3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控制体育安全风险,需要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以满足他们的体育锻炼要求。此外,还应重视对体育设施的维护,要对于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或者维修,防止因为设备老化脱落而对学生造成伤害。2.4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对体育安全风险的管理,主要还是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要教给学生安全法则。例如,在游泳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学会自救与呼救的技巧,然后再做好应急预防措施,这才能有效减少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2.5加强训练管理。加强体育训练管理,降低风险系数,主要体现在:①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使他们能够遵守公平、公正的精神。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切忌让学生以输赢为目的,易导致学生为争输赢而引发冲突。③教师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控制,一旦发现一些危险因素,应及时停止训练。2.6规范竞赛行为。在高校体育管理中,许多学校都会开展运动会或者体育竞赛。但是在这些竞赛中,往往会存在许多的风险,例如受伤、冲突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规范学生的竞赛行为,从而降低风险系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让他们在竞赛之时能够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另外,在竞赛过程中,需要对竞赛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公正评判,防止比赛双方发生暴动风险。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重要影响,亦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运动难免会有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体育安全风险的管理,采用方式以降低风险、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这前提。
参考文献:
[1]周梦海.高校体育安全风险因素及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6,32(25):386.
[2]肖旭,杨科.高校体育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类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55(6):91.
[3]李森.高校体育管理中风险因素分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9(32):151.
[4]孙川.高校体育管理风险因素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2(10):238.
[5]耿延敏,刘定一,王晓刚,等.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及风险防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97.
[6]陈德明,李晓亮,李红娟,等.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102.
[7]潘丽英.体育课程改革风险与规避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3):126.
风险因素范文篇6
[关键词]审计风险;信息化;审计策略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在社会生产的各领域都体现出了自身独特的优势,如信息储存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使用便捷等等。相较于传统人工处理形势下的信息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便利性优势。现阶段会计审计工作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作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审计工作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不断提升工作质量,科学地规避审计风险是当前一线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基于此,在日常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立足传统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信息化审计工作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和依据。
1.审计风险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1.1审计风险因素
一是误报风险。在会计审计工作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如果过度依赖信息化也会使审计工作存在误报的风险。在日常应用实践中,审计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最基本的应用流程则是通过计算机直接计算后生成对应的报表,整个计算过程以及报表的生成过程没有人力的参与,这就使得整个工作的过程可能存在误报的风险。举例来说,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代码识别错误的情况,则很容易产生信息混淆的情况。在审计信息化的背景下,会计审计工作不能单一地依靠计算机系统来完成,还应当将人工控制的元素融入其中,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一旦出现数据计算问题应当及时纠正,这样才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审计工作需要使用到的介质是磁盘和硬盘,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一旦储存介质出现损坏或者问题,信息数据将会面临丢失的风险,无法读取,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巨大的困难。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在硬盘介质上的数据信息也会为数据的修改提供极大的便利性,同样会面临数据被恶意修改的风险,误报情况也是非常严重问题。二是检查风险。检查风险也是审计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检查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在于直接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针对审计工作进行系统的审核和检查,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在信息化审计工作过程中,对于相关检查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检察人员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以及熟练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程度较高,但是信息化操作水平较低,对于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失察问题已经成为了检查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会计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种使用功能虽然在不断地健全,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其背后带来的历史数据调查难度也在随之增加。当前会计审计工作是需要检查账户的,而检查账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调取以往的历史记录,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账户历史数据信息获取失败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传统纸质记录的数据将会逐步被取代,这就给信息化数据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是企业竞争。随着我国会计审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在日益激烈。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相对应的信息化设计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并未形成系统的落地政策,这一实际情况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隐患的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审计工作脱离了人为因素对审计的影响,这种依赖于信息化技术的审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法会计行为发生的概率,净化了会计行业的不良风气。但是这种完全信息化的审计工作模式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谋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会存在人为篡改审计数据的情况,从而带来了严重的风险问题。二是审计对象及内容的扩充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正在不断增强,国内外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更加频繁,在这种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务实正在不断增加,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扩张,审计工作的对象和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地拓展,对审计工作的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基于这种开放经济背景,不断拓展的审计对象和内容也是造成不良风险因素发生的原因之一。三是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影响。信息化审计的工作模式不仅转变了传统会计审计的工作流程,同时也对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过硬的技术,同时还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从而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基本需求,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具备过硬专业技能以及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力的审计人员相对较为匮乏,尤其是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方面,部分参与设计工作的人员尚不具备审计资格,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再者,审计工作人员传统的思维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计风险,对于审计把握不清极易影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为了追求利益忽视审计工作素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信息化审计策略分析
2.1树立风险规避意识
在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过程中,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地转变审计工作意识,自觉将风险意识纳入到自己意识系统之中,在参与实际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科学规避,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开展每一次的审计工作之前,先设计好审计工作流程及方案,预设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审计情况,并制定好完善的应对策略。信息化审计的工作大多数内容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特征,会计人员在参与工作的过程通过无法通过提前干预的形式减轻其具有的侵害程度。基于此,会计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梳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可以规避审计风险,从而为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2.2优化信息化审计系统和管理制度
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是会计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计市场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者信息化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信息化审计软件及技术,为提升企业审计工作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建立完善、科学的信息化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分工明确,完善岗位职责,规范审计工作操作流程,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的保护,确保审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禁止非指定人员接触或者是直接操作计算机及相关的财务软件,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数据的安全。对于需要上机操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规定其操作内容。管理人员要明确密码是限制操作权限、检查操作人员身份的一道防线,必须加强对密码的监督与管理,这是整个工作的关键。通过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和增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方式,科学地规避审计工作风险因素,带动信息化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2.3增强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力度
在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人为因素仍旧是保障其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审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地转变管理观念,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增强信息化审计人员的培养力度并不是要将审计人员训练成电脑高手,只是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以及评价会计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科学测试计算机内的数据资料,为自己落实审核工作以及收集相关证据提供帮助。在实际工作中,培训的内容要围绕信息化审计的基本内容和操作进行,同时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要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这样才能保障培训的最终质量,为提高后期审核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
3.结语
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审计是未来审计工作的主流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审计风险及其成因,科学地规避审计风险。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在科学规避风险、提高内部管理质量以及提升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及审计流程金字塔,为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付达院,杨静怡.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发展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7):82-84.
[2]孙莹.浅谈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92.
[3]罗文波.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7(06):226-227.
[4]林秋菊.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1):36.
[5]徐敏.浅析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风险及信息化审计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321-322.
[6]潘丹.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9(08):82.
[7]刘婕.刍议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信息化审计策略[j].环球市场,2019(24):101.
[8]张燕.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7(10):00215-00215.
[9]孙阳.试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259.
风险因素范文篇7
(一)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严重不足,基本上不清楚护理风险的根源,也不知道风险所能够带来的危害,缺乏对风险的预见性。当护理风险因素出现或集聚时,不能冷静应对,也无从下手,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既不能保护自己,也不能维护医院利益,更不能为患者提供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致使护理风险给整体工作带来严重影响[1]。(二)服务意识淡薄。目前,国内外医疗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就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而言,护理人员普遍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对患者的服务不够热情、不够主动,甚至出现语言表达不当、行为态度失常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容易因此产生烦躁不安情绪,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患者带来伤害,进而引起医患关系紧张,护理风险因素频繁出现。(三)制度不健全。现行的医疗管理制度体系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医疗管理制度是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也是预防和防范护理风险因素的基本保障。一般来讲,医疗管理制度涉及到的内容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研究表明,医院医疗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将会导致护理风险因素的大量出现,也是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四)缺乏责任意识。通常而言,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单独完成,这就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慎独”的精神。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依规工作,在“三查七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经常出现发错药品、打错针、未定时巡视病房的问题,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做到及时观察和掌握,以至于一些患者的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极大伤害,造成医患纠纷问题频发[2]。(五)专业技能有待强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在护理中玩忽职守、技艺不精,严重违反医疗管理制度,对患者乱用药、错用药,甚至连基本的医护知识都不懂,工作中经常出现失误,由此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大幅增加了护理风险,引发了大量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六)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的直接接触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态势,便于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也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同时,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医患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3]。另外,在交流沟通中,为患者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患者可以做好日常的自我恢复。然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关系,致使医患关系紧张,护理风险因素集聚。(七)护理文书的风险。一是医护记录与实际不符,存在不准确、不真实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医生的医嘱不及时或存在疏忽漏洞,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遵医嘱,比如:有些需要注意饮食的,没有告知患者,也没有进行详细记载;有些患者在入院治疗之前有疾病史,而护理人员却没有将其记录在护理文书中;有些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护理人员在巡房中没有问及,或者只是口头询问,没有进行详细记录。当医患纠纷出现时,护理文书中的内容不能用来作证,使医院陷入被动局面。二是按照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有关内容规定,需要在病人病例中增加“知情通知书”,要求患者进行签字确认,作为医疗举证而存放。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护理文书中仅仅记录了护理记录单、病例等,没有将长期医嘱单、宣传教育单等记录进去,一旦发生纠纷,护理人员不能用文书进行书面说明,增加了护理风险,也增加了败诉的概率。
二、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一)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医疗机构要面向广大护理人员加强护理风险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切实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因素识别、预测能力。护理风险因素识别是对潜在的、已知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准确归类,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这种能力,从而防止护理风险频发,达到规避护理风险的目的。(二)强化护理服务意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加大,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对患者所提出的合理性要求和建议,要尽可能满足,从而获得患者的认可与理解,将护理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三)健全制度机制。通过对我国医疗机构医疗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发现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因为医疗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参照依据和行为准则,所以需要对医疗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并督促护理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在执行过程中不打折扣,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服务的同时,为保护自我和维护医院形象提供保障[4]。(四)强化责任意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护理知识、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素质等的教育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护理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具备“慎独”精神,以高标准、高效率、严谨的工作作风来维护自身及医院形象,自觉遵守各项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履行岗位义务,做一名责任心强、文明守法的护理人员。(五)强化专业技能。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对护理质量、护理水平产生直接性影响。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通过自主学习、集中教育、外出学习、借鉴交流等方式来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可以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岗位技能大比拼、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预测、识别和防范能力,提高知识技能运用水平,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5]。(六)强化交流和沟通。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及时的交流和互动,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和谐、融洽医患关系的建立,而且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有助于患者自我康复。此外,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在疏导患者紧张情绪的同时,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医疗机构要定期组织培训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督促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形成交流沟通记录,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项考核评价依据。唯有此,护理人员才能积极与患者建立交流沟通关系,便于护理风险危机的消除和医患纠纷的化解。(七)认真完善护理文书。护理文书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项工作内容记载,主要记录患者的病情、病因、病史和注意事项,是法律文书的一部分。护理文书的完整性、准确性,直接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也是对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客观评价依据。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填写护理文书,确保护理文书内容完整、准确,避免因记载内容不准确、不完整而陷入被动局面。
三、结语
综上,护理风险因素及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护理服务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缺乏责任意识、专业技能不强、交流沟通欠缺以及护理文书内容不完整等。医院及护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不足,不断归纳和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水平,为融洽医患关系和医院良好形象的建立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雪妹.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2):117~119
[2]张任华.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6):108
[3]黄露.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342~1343
[4]林碧兰.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2,9(4):126~127
风险因素范文篇8
关键词:天然气行业;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一、天然气行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因素
(一)外部因素。1.价格风险。天然气行业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的价格受国际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天然气的价格不是非常的稳定,当国际政治或者是经济、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的天然气价格就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浮动,因此天然气行业的企业需要承担由于价格变动带来的各种风险。这影响了天然气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企业的发展。另外,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天然气市场的供求关系不是非常的稳定,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天然气价格就会下降;供小于求的时候,天然气的价格开始上升。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天然气的价格不是非常的稳定,增加了天然气行业的价格风险,不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2.利率风险。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利率是不稳定的,利率的浮动直接影响了天然气行业企业筹资、投资以及收益的多少,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受利率的影响,天然气企业的筹资成本、投资收益等都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利率风险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财务稳定性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利率上涨会导致筹资成本提升;利率下降不利于投资收益的提高,因此利率对于我国天然气行业财务风险的影响非常的大。(二)内部因素对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风险影响。1.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天然气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认为企业只要能够正常的运营,基本不会存在财务风险,即使发生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也无法通过人为的方式来避免,因此天然气内部的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不是非常的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财务风险,这就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对于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2.风险信息处理不流畅。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天然气企业都没有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内部的员工很难及时的了解市场的变化,只有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后才能反应过来,这时候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已经为时过晚,不利于天然气企业的发展。对于财务风险而言,事先预测的效果远远高于事后补救的效果。财务风险发生后,事后补救的成本高,效果不好,影响了天然气企业的发展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3.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目前天然气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缺乏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内部没有建立降低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不利于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4.财务风险应对手段单一。面对日益严峻的财务风险,天然气行业内部的企业采用的财务风险应对方式相对单一,财务风险防范的力度不足,没有从根本上实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在天然气企业内部很多管理者采用消极的方式来应对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降低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对于我国天然气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天然气行业降低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对于外部环境的认识。为了有效的降低天然气行业的财务风险,天然气企业应该加强外部环境的认识,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财务风险。天然气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关注国际关系、世界政治环境以及市场上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变化,保证对于天然气价格的把控,降低由于价格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为了提升对于外部环境的认识,天然气公司员工应该积极地了解世界实施,分析天然气未来的价格走势,提升天然气企业对于价格的应对能力,保证天然气企业价格风险不断减低。为了应对价格风险,天然气企业可以采用期权的方式,通过对冲期权减低价格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各种风险,提升天然气企业的经营的稳定性。针对利率风险,企业需要加强对于利率波动原因的认识,针对利率的变化采取积极地措施,降低由于利率变化给天然气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二)提高天然气企业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管理者首先应该提升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充分的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天然气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天然气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于如何防范财务风险的认识,保证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以后,能够积极有效的应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应对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再次,管理者认识到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以后,应该积极的宣传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让企业内部每个员工都能够认识到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提升天然气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了有效的应对财务风险,天然气企业应该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预测,当预测到存在财务风险的时候,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应对,把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为了提升财务预警水平,天然气企业应该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防止企业现金短缺财务风险,有效的维持现金流的稳定性,为天然气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提升信息化水平,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为了能够降低天然气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让天然气行业内部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及时了解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提早采取应对策略,把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另外,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应该提前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企业应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理论,通过先进的理论指导企业的行为,保证企业财务防范工作水平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五)创新财务风险应对手段。企业应该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积极地创新财务风险应对手段,为财务风险的降低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应对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积极地开展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建立财务指标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指标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为了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应该加强对于财务行为的监督与管理,防止财务人员内部行为造成财务风险发生,有效的规范财务人员的管理行为,为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财务风险的降低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创新财务风险手段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对于企业的资金负债率以及运营方面的指标都进行充分的管理,提升运营水平,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为企业的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引冯瑶.构建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2期;192.
[2]戎小红.h大战略分析工具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探析———基于s工业公司的案例分析[j].财务管理,2015年第6期:44-47.
风险因素范文篇9
关键词:会计审计;信息化;数据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了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进程,传统工作模式逐渐发生转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与背景下,会计审计工作内容范畴不断拓展,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为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应当紧跟信息时展步伐,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与运用信息技术等策略,推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信息化,规避传统人工审计工作风险的同时,实现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运行。
1信息化审计概述
1.1信息化审计的内涵及特征。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将会计审计人员从传统工作观念、态度以及模式中脱离出来,熟练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完成审计工作,对审计数据信息实现快速更改记录后归档,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后台控制风险。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中,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更改与增删等操作,同时也造成了系统信息安全威胁。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与虚拟性等特征侵入系统并篡改信息,从而直接造成审计工作误差,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及其稳定发展。第二,受会计环境影响小。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通过会计程序快速完成信息审计工作,即使会计环境出现变动,只需改变软件形式即可克服环境影响,充分反映了信息化审计的快速更新特征。软件是信息时展的产物,不仅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审计专业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够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第三,多样化特征。计算机会计软件的应用提高了会计审计的信息化程度,尤其是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发展要求逐渐增多包括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等方面的要求,更是如此。信息化审计软件的开发运用,不仅能够满足各企业会计审计的基本工作需求,而且可以有效适应工作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的要求。1.2信息化审计的意义。第一,辅助审计。在信息时代,企业获取市场经济等行业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为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保障。然而,收集到的信息内容杂多,财务分析工作难度也会随之增大,为确保财务审计工作成效,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量,需要合理利用审计软件。尤其是针对性强的会计审计工作,利用审计软件能够提高数据计算精确度与会计审计工作效率。第二,提高工作质量。传统人工会计审计工作中的计算误差相对较大,为降低计算误差风险需反复核查,工作时间成本增大、工作效率降低。施以会计信息化审计,不仅能够避免人为工作数据误差,而且还可以减少工作量与经济时间成本,实现了审计部门资源高效利用及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1]。
2企业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2.1市场竞争与法律漏洞风险。市场经济发展带动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实现新形势下的稳中求进,应当走科技创新道路,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以全面夯实长足发展基础。信息时代下的会计审计工作模式逐渐发生变化,人工处理信息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逐渐被信息化审计方式所取代。虽然新审计方式带动了工作氛围的转变,但信息化审计发展道路漫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的阻碍。尤其是管理人员,为了让审计工作快速适应新发展环境,会主动篡改相关数据,导致会计审计风险不断加剧。法律手段纠正审计问题的效果不尽理想,导致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隐患逐渐增大。企业开展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抵御发展风险,但审计工作出现问题时,势必会影响其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法律制度尚未完善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会计审计风险将会避之不及。2.2审计人员能力风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会计审计工作成效,尤其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的精确度与可用价值。信息时代下的会计审计工作内容范畴不断拓展,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明确掌握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才能确保会计审计工作得心应手,也更有利于潜在审计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企业会计审计人才较为缺乏,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审计工作效果不尽理想,审计工作风险不断加剧,不利于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除此之外,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良好的职业操守尚未养成,在工作中会为了自身利益违背会计审计工作原则与规程,不利于审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3信息化审计策略分析
3.1加强法律体系完善。应当积极落实国家经济体制与相关会计审计政策,通过市场经济与信息化审计的相辅相成,促使会计审计工作高效运行。对此,应当明确信息化审计与市场经济间的关系。为确保审计工作规范性,规避审计工作风险,应当对审计工作合理制定相关原则,包括企业会计审计工作需要与政府颁布的会计制度等。同时加大对会计审计工作的监督,作为审计政策完善依据,以确保审计工作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围绕审计工作原则完善审计法律制度体系,对于推动审计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政府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进程中充当重要作用,应当灵活扮演公共服务与调控市场经济等角色,在管理单位积极配合与引导下,做好审计工作状况的总结整理,再围绕审计工作原则,进一步优化标准规范。在实践中应当加强补充与完善,确保法律体系的系统性与可行性。法律标准等为会计审计工作展开提供了规范保障,对会计审计工作顺利落实与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会计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背社会发展的审计原则。在制定与完善审计法律体系的同时,从前瞻性与整体眼光入手,有效解决审计问题的同时,灵活调控细节性问题。企业应当加强发展现状分析,要对自身发展形成全面认识,在会计审计工作中不断加强实践经验总结,紧紧抓住时展机遇进行科学调整与改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与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实现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与时俱进。3.2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是实施信息化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实施之前,应当围绕现代审计要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与考核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促使其观念与工作方式发生转变。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意义重大,使其明确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其素质水平符合现代化审计工作需要。企业应当积极组织会计审计人员展开学习与交流,促使其掌握更多现代化审计工作模式与思想观念,从而轻松应对信息化审计岗位工作。完善奖惩等激励措施,提高其发现工作中存在与潜在问题的自主性,鼓励审计人员展开头脑风暴,为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献计献策,学会用现代化手段予以解决。除此之外,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培训,增强其风险与法律意识,提高其风险敏感程度与风险防控能力。在会计审计工作中,从以往的风险事后处理工作习惯逐步向风险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格局过渡,确保其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状况,为财务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会计审计人员应当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意识到保持工作底线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对利益时应当做到思想与初心不动摇,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行为与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降低审计工作风险。会计审计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并参与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团队向心力与忠诚度,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以形成良好的审计工作氛围。3.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会计审计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审计的信息化水平。随着审计工作内容的增多,审计工作难度也会随之增大,唯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审计工作,才能实现审计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审计信息化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快速统计、分析和计算,在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与时间成本等方面都是传统人工审计工作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审计信息化实施的重要前提是培养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化审计技术与设备的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对经济教育数据的科学管理。除此之外,现代信息技术简化了会计审计流程,审计工作效率与成本随之发生改变。为避免在审计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行为,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审计过程的监控管理,确保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3]。3.4加大数据管理力度。在会计审计信息化进程中,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的使用率不断提高,依赖度随之加强,出现任何失误或错误都会给企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确保数据准确意义重大。企业应当加大对审核数据的核查管理力度,不断摸索完善管理系统,对数据查询与使用等设置权限,避免人为地修改原始数据,从而造成数据失真等风险,确保审核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场经济与工作人员能力等风险贯穿信息化实施全过程,不利于企业现代化发展与审计工作体系的完善。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审计体系和提高审计成效,积极落实专业人才培养与审计数据核查,完善会计审计政策,设立风险预防制度等措施是重要前提。企业会计审计人员全面加强自身综合素养,则是有效规避审计风险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秦朝勃.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信息化审计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8(13).
[2]赵敏.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01).
风险因素范文篇10
关键词: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信息化审计;策略分析
从当前现状看,会计审计工作已逐渐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虽然其审计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因素,但是不得不承认,信息化审计的实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审计工作运行模式等相关内容。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审计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尤其是会计审计中风险因素的存在更是严重影响到了会计审计工作的推进[1]。由此可见,构建信息化审计原则体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对进一步提高整个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效率尤为重要。
一、会计审计风险的基本内容
(一)会计审计风险的基本概念。关于会计审计风险这一基本概念,不同的人由于理解角度的不同,最终对其的定义也截然不同。不过,关于会计审计风险,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企业部分财务报表,虽然经过鉴定,但是却并没有完全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真实反映出那些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其内部经营的实际成果;二是某些被审计单位明明存在诸多的错误,但是相关审计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却对此没有察觉到。虽然存在两种解释,但是多数人一致认为,会计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人员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进行及时且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所存在的一种风险。(二)会计审计风险的基本特性。首先是会计审计风险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根据一部分样本的特性,进而推断出总体的特性。虽然样本和总体特性存在相似性,但是却并不能排除样本特性与总体的特性可能也存在误差,事实也进一步表明即便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是却很难消除[2]。因此,也就意味着如果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则极有可能会产生误差,而作为直接参与其中的审计人员,也要为此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其次是普遍性。虽然会计审计风险的存在,是由于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偏差的出现所导致的,但是引起这种偏差存在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鉴于审计活动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能产生会计审计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差、管理层诚信度不够、重要数字的错报……总之,会计审计风险是具有普遍性的,并且还广泛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审计上的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由此可见,最终审计风险控制的结果,实际上也取决于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控制程度。最后一种特性则是潜在性。众所周知,会计审计工作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部分行为也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约束,否则就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而这也就决定了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是具有潜在性的。同时一些审计人员虽然出现了各种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是由于审计风险还只是停留在相对潜在的阶段,因此,只要通过具体的分析并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处理后,则不会转化为实在的风险。由此可见,审计风险实际上仅仅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要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威胁还必须要经历一个转换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长短则会直接受到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
二、信息化审计的基本内容
(一)信息化审计的基本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信息化审计的含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看,它主要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信息化会计系统的审计,二是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审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已发展到网络信息技术阶段,从而也使得信息化审计与电算化审计及传统手工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保护资产安全及数据完整的鉴证,以及确保被审计信息系统的资产安全及数据完整性上。(二)信息化审计的基本特点。事实上,信息化审计主要是为了有效规避会计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信息化审计本身也具有很多的风险,比如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后台篡改数据而无法留下痕迹等。总之,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信息化水平高。在信息化审计这一大背景下,几乎整个会计的审计工作都是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顺利的完成相关运算。与此同时,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上,还需要在审计工作中输入相关的数据,从而才便于计算机自动生成企业自身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报表。其次是适应能力强。总体而言,信息化审计系统一直以来都相对较复杂,并且几乎不受具体审计环境的束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更新速度快,同时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审计软件的完整性。这对进一步保障各类企业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则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审计效率高。众所周知,传统企业发展中的会计审计工作都是由个体完成的,因此也就意味着相关工作人员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和数据运算,而这其实也反映出了会计审计工作效率的低下。不过,在信息化的审计活动中,会计审计工作只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基础数据输入即可。因此,信息化审计的确方便了相关工作人员获取信息和数据,同时也促使相关审计结果运算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三、会计审计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深受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逐渐加大。但是,结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某些企业管理者,往往会通过篡改审计数据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这样的行为间接降低了会计审计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无形加大了会计审计的风险[4]。另外,由于会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致于某些企业会计审计中一旦出现问题,就根本无法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无疑也给会计审计工作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创造了条件。以上这些方面,都客观说明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加大了各种风险因素出现的机率。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注重优化会计审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二)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随着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目前的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具体表现有:某些会计审计人员虽然从业时间已经比较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旧无法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去处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长此以往,他们将很难适应现代化的会计审计工作需要,并间接的加大了相关业务的风险。一些会计审计人员由于对信息化审计工作模式了解不够深入,使得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以达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加上对审计工作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进而使得会计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还可能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5]。(三)会计审计监管水平有待提升。企业会计审计监管的主体是内部审计,由于它实行的力度相对薄弱,从而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经常面临着被精简的局面。加上整体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导致会计审计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同时,会计审计市场近几年也出现了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进而导致客户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也变得极为混乱。主要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过分迁就客户,以致于出现了注册会计师帮助缺乏合法有效原始凭证的客户建立违法的账薄等情况。这不仅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严重受损,同时也降低了会计审计的整体质量。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我国的会计监管水平有待提升,并在潜移默化中加大了会计审计的风险。
四、当下会计信息化审计有效策略的具体分析
(一)制定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审计体系。制定科学的会计信息化审计体系,实际上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只有确保体系的完善,才有可能使会计审计模式向更加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从而也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严格约束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行为。尤其是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以及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尤其要针对那些不完善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加快会计信息化审计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则是严格遵循科学的会计审计原则。相关的部门要注重会计审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并为此健全监督体系。同时还要针对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还应提高对会计审计实际作用的全面认识,并根据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优化会计审计的工作方式,进而促进企业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二)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主要还要看相关会计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能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风险意识将直接影响到会计审计风险能不能得到更加有效且妥善的处理。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主要有三点建议: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会计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由于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效果直接受到审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重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也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比如定期开展专业性培训活动。这样不但能有效丰富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让他们明确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其次,要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主要方式是加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才能实现相关人才的对口接应。一方面能够更新高校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活力,从而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最后,要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管理。主要方式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奖罚体系,惩罚体系的制定必须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确保会计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加强对信息化审计策略实施的监管力度。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相关会计部门在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同时,还应该有意识的对会计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会计准则执行和监管质量,并充分确保信息化审计策略工作的开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要严格按《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搞好各项会计审计监管机制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发挥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整体功效,对信息化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才能做好相关的会计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准确反映财务信息的意识,只有使相关人员真正在提高公司质量上下了功夫,才不至于非要依赖不公允的关联交易。同时还要发挥国资委、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监管作用。由此可见,只有理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责,才能更好地杜绝信息化审计策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会计审计风险。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我国现代会计审计风险的因素实际上有很多,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为了有效规避会计审计工作开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除了要注重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外,还要健全相关的会计审计政策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
作者:李心怡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文玮.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02).
[2]栾芳蕾.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7):173-174.
[3]张艳.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1.
风险因素范文
时间:2022-11-17 14:41:59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及风险 2023-01-28 09:23:32
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2023-01-16 09:12:55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风险探讨 2023-01-06 09:25:15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侵权风险探讨 2023-01-05 09:14:47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风险探究 2023-01-03 08:42:31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研究 2022-12-29 09: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