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30 03:57:01
工厂化范文篇1
20世纪末期,“温室大棚 深井海水”开放式流水工厂化养殖模式以投资少、技术易于掌握、资金周转快、适合小户经营等特点,顺应了沿海广大转产渔民自主创业的需求,迅速推动了以大菱鲆为主的鲆蝶类产业发展,并在日照掀起了一股大菱鲆养殖热潮。但目前日照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设施仍停留在开放式流水养殖阶段,而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因其准入门槛高、设备维护及水处理成本高等原因所占比例极少。随着众多养殖设施在同一区域长时间集中抽取地下海水,水资源枯竭问题开始突显,已严重制约工厂化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养殖排放水直接排放到近海水域,造成海水质量逐年下降。且养殖用水与海区的水交换使污染的海水成了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介质,必然会引起病害的大面积暴发与流行,严重影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因此,要实现日照工厂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走新型高效循环经济养殖模式的道路势在必行。
2绿色工厂化立体生态养殖的优势
2.1节约场地。通过建设3层立体化养殖工厂可节约用地50%,节省用地成本50万元。地下1层为2000m3蓄水池,蓄水池顶部有砂滤池1处。利用地下蓄水池保温隔热及防止蒸发的特点,可以使养殖用水24h温度波动小于0.5℃,因而节约了升温所用的能源。地上建有2层养殖车间共计4600m3,其中地上1层有1500m3海参养殖车间1处和800m3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2处。海参车间上层为1500m3大菱鲆养殖车间。2.2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在大菱鲆的养殖过程中,日循环水量在400%~500%之间,而海参日循环水量为100%,南美白对虾日循环水量约为40%。大菱鲆养殖排水可以满足整个系统养殖海参和南美白对虾用水的需要,实现了1次提水3次利用,年节水量40万m3,节水50%,节省钻井费用30余万元。地下海水首先抽提到大菱鲆养殖车间,养殖大菱鲆池排出的水在重力势能作用下一部分进入海参车间使用,另一部经砂滤池进入到地下蓄水池以做为南美白对虾养殖用水。此外,冬季可以利用水温较高的养虾排水做为热源通过。换热器加热地下海水,供大菱鲆、海参使用,适宜的水温可以使大菱鲆及海参在冬季保持良好的长势,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2.3提高饵料利用率通过不同营养级和生态位上各种养殖生物对投入饵料的多层次利用,使饵料利用率得以大幅提高。在大菱鲆养殖区投喂的饵料首先被大菱鲆利用,水体中的残饵及代谢产物等有机碎屑随养殖排水进入到海参养殖区和南美白对虾养殖区被2次利用,不仅节省了人工配合饲料的成本,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2.4良好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由于在养殖系统中水温可控,既克服了海参夏眠及冬季低温带来的生长停滞,又可以使大菱鲆保持良好生长的态势,缩短了养殖周期。通过在低温季节进行人工增温为南美白对虾提供适宜的恒温环境,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周年养殖、多茬养殖,提高了单位水体的产量及整个系统的养殖效率。整个养殖系统每年可产出大菱鲆60000余尾,产值145万元;海参6000余kg,产值50万元;产虾25000余kg,产值125万元。合计年产值320万元,扣除成本195万元,年盈利达125万元,其中通过节地(节省土地租赁费12万/年)、节水、节电(10万元/年)、节煤(年节煤30%,约4万元)、节约饵料(约4.2万元/年)实现新增利润30.2万元,减少排污5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生态效益,体现了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观念。此外,该模式具有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准入门槛低、易于复制推广、适合中小户经营等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及社会效益。
3未来展望
工厂化范文篇2
关键词装饰工厂化优势对策
1我国装饰行业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行业,装饰施工技术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发时期深圳特区的建设,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施工技术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施工理念、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控制手段、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机具、技术设备,大大推动了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然而我国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流动的手工作坊阶段,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仍主导着整个装饰施工过程。由于作业手段原始,分工方法混乱而又缺乏专业性,造成我国装饰行业包括整个建筑业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含量明显不足。
装饰施工工业性技术滞后的现象与时展严重脱节,缺陷是明显的,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施工工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精度不足;污染环境且严重扰民。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集约型转变,讲品牌、讲环境、讲质量、讲效率。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工厂化装饰的生产方式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2工厂化装饰的含义及优势分析
2.1工厂化装饰的含义
工厂化装饰是指将装饰工程所需的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分离,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或若干部件单元,施工现场只是对这些部件单元进行选择集成、组合安装。其核心是以工业化为手段,强调注重个性化。如同汽车制造,各主要部件是由各专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汽车装配线只是将各种部件进行整合装配,而内饰、无线定位等均可按客户个性需要进行选配。工厂化装饰强调部品的后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随着工厂化的推广,由单一材料的组合可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复合集成,路子将更宽。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了组合体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装饰企业对工厂化装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大多数仅限于木装修工厂化。木装修工厂化是工厂化装饰的一部分,工厂化装饰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和延伸,它应覆盖装饰工程的所有内容。当然,工厂化装饰并不一定要求装饰公司什么都做,装饰公司可以是一个能够承担起总承包任务的的设计者、组织者、总调度,是工厂化装饰的总装车间,是牵头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而把各单元部件交由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加工整合。
2.2工厂化装饰的可行性
目前,在木装饰、石材饰面、幕墙、整体厨卫、金属饰面、玻璃饰面乃至面砖饰面等方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在技术上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厂化装饰之中。加上各种高性能的弹性粘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钉销连接方式。只要我们增加现场精度控制、加强施工深化设计。全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3推行工厂化装饰的意义
(1)有利于建筑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饰工厂化、企业信息化;而住宅产业化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连续化、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装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的工业化又有利于装饰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饰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推行工厂化装饰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使市场份额的分布趋于合理,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利于提高装饰行业科技含量,进而带动相关科技应用水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家强化规范装饰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我国装饰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工厂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和粘结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以木装修工厂化为例,采用木饰向工厂化装饰能够创造超长无接缝的全新装饰效果,饰面精度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高压无气喷漆将油漆与空气有效分离,饰面光洁,基层木材真空蒸汽干燥,进口设备齿接,30年不起鼓、不开裂、不变形。
(4)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配件的生产全部在工厂里进行,采用机械化操作,其加工制作速度和质量是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部件的集成整合与安装分开,又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劳动功效大幅提高。工厂化装饰是以机械化、专业化、批量化为基础,各环节的工作又可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已证明其工期可缩短1/3以上。
(5)有利于满足个性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并不断丰富完善,依据消费者不同品位和个性差异,可实现高科技工厂化生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提供多种材料、式样、颜色和档次产品代用户选择。
(6)有利于解决传统操作所带来的污染和扰民问题。现行装饰采用的饰面板等大都残留有大量甲醛,现场刷漆、刷胶所带来的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手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垃圾,污染环境扰民严重。而工厂化装饰要求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且生产时粘合剂用量少,产品后场化,现场只是拼装,施工期间少有锤钉等施工噪音和垃圾,不会有甲醛和油漆等气味,完工后即可使用。
(7)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的边角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机械化操作优势又可使基层与面层、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证明其综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3推行工厂化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加强部件的模数化、标准化研究
工厂化装饰要求部品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强,要求部件小型化。这样部品件的加工制作运输、安装均可轻便灵活,而且标准单元的组合灵活机动,可大可小,创造思维的空间被充分扩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增强。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模数化协调”原则和方法,去制定各种部品件的规格尺寸,以满足各类设计需求,使其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件可互换。使之形成产品是标准化的,装饰是多样化的。
而目前我国的装饰部品配套性、通用性还很差,只有少量的部品件能满足要求,更多的没有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装饰部品件的定型化、配套化、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选择性和互换性,做到配置合理,接口方便,能与建筑部品件相配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3.2加强行业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种新的施工方式的出现,最需要的是国家技术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行业的激励与舆论支持。国家要制定与推行工厂化装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工业化体系的分类研究与攻关,编制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业术语,推广工厂化装饰的示范工程,建一套完善的工厂化装饰的理论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大批量的材料配送体系。
3.3企业要加强工厂化装饰的技术策划
要制定全面实现工厂化装饰的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目前推行工厂化装饰所存在的障碍,组织技术攻关。加强信息的搜集,搜集那些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厂化装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对实践中所创造的标准模块加以整理与推广。注重设备配置的转化,重点关注工厂化配套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发展新型、快捷、精确的现场装配设备,组织研究装饰单元部件的整体吊装技术,采取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配套设计能力,培训现场组装工人的装配意识,与行业之外的专业厂家合作,建立设计配合、定制供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机制。
3.4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相应调整
工厂装饰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完成相关的单元部件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部件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等工作,项目管理也重点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组织协调工作。
由于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对技术人员包括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有很大转变,除了要熟悉和掌握现有的有关设计、施工方法、工艺以及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之外,更要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配套,对工厂化产品的性能、规格、安装方法、质量控制、施工配合协调知识等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还要能针对现场的不同情况创造新的工厂化装饰模块和装配方法。
对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上、目标上也应作相应调整。除了要增加开设有关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构造与施工、管理等课程外,还应有选择地开设诸如机电、模具设计等与工厂化产品相关的生产知识、安装知识、质量检测知识。特别是对装饰构造与施工等课程的教学在内容、形式及观念上应进行深层次变革,同时加强工厂化装饰理论的课题攻关。
参考文献
1解本政.论建筑装饰企业木制作产品的工厂化的生产[j].装饰名品,2004(3)
工厂化范文篇3
关键词装饰工厂化优势对策
1我国装饰行业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行业,装饰施工技术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发时期深圳特区的建设,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施工技术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施工理念、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控制手段、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机具、技术设备,大大推动了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然而我国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流动的手工作坊阶段,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仍主导着整个装饰施工过程。由于作业手段原始,分工方法混乱而又缺乏专业性,造成我国装饰行业包括整个建筑业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含量明显不足。
装饰施工工业性技术滞后的现象与时展严重脱节,缺陷是明显的,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施工工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精度不足;污染环境且严重扰民。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集约型转变,讲品牌、讲环境、讲质量、讲效率。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工厂化装饰的生产方式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2工厂化装饰的含义及优势分析
2.1工厂化装饰的含义
工厂化装饰是指将装饰工程所需的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分离,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或若干部件单元,施工现场只是对这些部件单元进行选择集成、组合安装。其核心是以工业化为手段,强调注重个性化。如同汽车制造,各主要部件是由各专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汽车装配线只是将各种部件进行整合装配,而内饰、无线定位等均可按客户个性需要进行选配。工厂化装饰强调部品的后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随着工厂化的推广,由单一材料的组合可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复合集成,路子将更宽。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了组合体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装饰企业对工厂化装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大多数仅限于木装修工厂化。木装修工厂化是工厂化装饰的一部分,工厂化装饰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和延伸,它应覆盖装饰工程的所有内容。当然,工厂化装饰并不一定要求装饰公司什么都做,装饰公司可以是一个能够承担起总承包任务的的设计者、组织者、总调度,是工厂化装饰的总装车间,是牵头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而把各单元部件交由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加工整合。
2.2工厂化装饰的可行性
目前,在木装饰、石材饰面、幕墙、整体厨卫、金属饰面、玻璃饰面乃至面砖饰面等方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在技术上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厂化装饰之中。加上各种高性能的弹性粘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钉销连接方式。只要我们增加现场精度控制、加强施工深化设计。全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3推行工厂化装饰的意义
(1)有利于建筑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饰工厂化、企业信息化;而住宅产业化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连续化、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装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的工业化又有利于装饰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饰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推行工厂化装饰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使市场份额的分布趋于合理,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利于提高装饰行业科技含量,进而带动相关科技应用水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家强化规范装饰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我国装饰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工厂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和粘结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以木装修工厂化为例,采用木饰向工厂化装饰能够创造超长无接缝的全新装饰效果,饰面精度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高压无气喷漆将油漆与空气有效分离,饰面光洁,基层木材真空蒸汽干燥,进口设备齿接,30年不起鼓、不开裂、不变形。
(4)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配件的生产全部在工厂里进行,采用机械化操作,其加工制作速度和质量是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部件的集成整合与安装分开,又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劳动功效大幅提高。工厂化装饰是以机械化、专业化、批量化为基础,各环节的工作又可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已证明其工期可缩短1/3以上。
(5)有利于满足个性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并不断丰富完善,依据消费者不同品位和个性差异,可实现高科技工厂化生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提供多种材料、式样、颜色和档次产品代用户选择。
(6)有利于解决传统操作所带来的污染和扰民问题。现行装饰采用的饰面板等大都残留有大量甲醛,现场刷漆、刷胶所带来的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手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垃圾,污染环境扰民严重。而工厂化装饰要求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且生产时粘合剂用量少,产品后场化,现场只是拼装,施工期间少有锤钉等施工噪音和垃圾,不会有甲醛和油漆等气味,完工后即可使用。
(7)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的边角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机械化操作优势又可使基层与面层、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证明其综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3推行工厂化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加强部件的模数化、标准化研究
工厂化装饰要求部品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强,要求部件小型化。这样部品件的加工制作运输、安装均可轻便灵活,而且标准单元的组合灵活机动,可大可小,创造思维的空间被充分扩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增强。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模数化协调”原则和方法,去制定各种部品件的规格尺寸,以满足各类设计需求,使其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件可互换。使之形成产品是标准化的,装饰是多样化的。
而目前我国的装饰部品配套性、通用性还很差,只有少量的部品件能满足要求,更多的没有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装饰部品件的定型化、配套化、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选择性和互换性,做到配置合理,接口方便,能与建筑部品件相配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3.2加强行业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种新的施工方式的出现,最需要的是国家技术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行业的激励与舆论支持。国家要制定与推行工厂化装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工业化体系的分类研究与攻关,编制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业术语,推广工厂化装饰的示范工程,建一套完善的工厂化装饰的理论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大批量的材料配送体系。
3.3企业要加强工厂化装饰的技术策划
要制定全面实现工厂化装饰的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目前推行工厂化装饰所存在的障碍,组织技术攻关。加强信息的搜集,搜集那些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厂化装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对实践中所创造的标准模块加以整理与推广。注重设备配置的转化,重点关注工厂化配套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发展新型、快捷、精确的现场装配设备,组织研究装饰单元部件的整体吊装技术,采取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配套设计能力,培训现场组装工人的装配意识,与行业之外的专业厂家合作,建立设计配合、定制供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机制。
3.4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相应调整
工厂装饰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完成相关的单元部件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部件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等工作,项目管理也重点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组织协调工作。
由于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对技术人员包括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有很大转变,除了要熟悉和掌握现有的有关设计、施工方法、工艺以及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之外,更要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配套,对工厂化产品的性能、规格、安装方法、质量控制、施工配合协调知识等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还要能针对现场的不同情况创造新的工厂化装饰模块和装配方法。
对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上、目标上也应作相应调整。除了要增加开设有关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构造与施工、管理等课程外,还应有选择地开设诸如机电、模具设计等与工厂化产品相关的生产知识、安装知识、质量检测知识。特别是对装饰构造与施工等课程的教学在内容、形式及观念上应进行深层次变革,同时加强工厂化装饰理论的课题攻关。
参考文献
1解本政.论建筑装饰企业木制作产品的工厂化的生产[j].装饰名品,2004(3)
工厂化范文篇4
关键词:工厂化养殖;水体升温;水产养殖工程学;研究性教学
水产养殖工程将生物学、机械学、电子学和土木工程学有机结合起来,量化和评价水产动物的适宜环境参数,并研究水产健康养殖和增养殖的技术方法与措施,以期大力提升养殖效果,对水产养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水产养殖工程学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1],除了对现有知识进行教学,还具有一定的研究特性。特别是集约化养殖或者工厂化养殖,代表渔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不仅是水产养殖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水产养殖工程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然而,目前学生对于工厂化养殖很多方面尚不清楚,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本文根据工厂化养殖研究性较强的特点,针对养殖水体升温开展研究性教学,以期在基础知识尚不清楚的前提下,通过实践研究,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本科学生的科研素养。现将相关教学过程总结如下。
1研究性教学内容简介
养殖水体升温是工厂化养殖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有塑料膜保温、热泵加温、太阳能加温等方法[2-4]。热泵加温法虽然能够有效升高水温,但工厂养殖池的水体用水量大,所需升温幅度较高,单纯利用热泵升温存在电耗大、成本高等问题,不适合应用于大规模养殖产业中。太阳能加温也仅适用于光照较多的地方,且太阳能的利用对天气的依赖性较高,供能不稳定,有很大的局限性[2]。因此,鉴于工厂化养殖需要连续鼓风增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利用鼓风设备将热空气充入养殖池中对水体持续升温的方案,并在湖南百浮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凡纳滨对虾的工厂化淡化养殖车间进行研究性教学,对该方案的效果进行验证。
2研究性教学过程
2.1试验设计。4个养殖池,各注入5m3水体。2个养殖池充入热空气,首先用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再利用鼓风增氧设备将热空气持续充入池中,其中1个养殖池覆盖塑料膜进行保温处理。其他2个池作为对照,不进行充气处理,其中1个覆盖塑料膜,1个不作任何处理。连续监测养殖池水温及养殖车间气温的变化。2.2测定结果。加热试验共持续了56h,试验期间气温与各池水温变化见表1。由表1可知,车间气温波动比较大,表现为夜间降低,白天上升。试验期间池水温度持续上升,但是白天升温快,夜间升温慢。由图1可看出,覆盖塑料膜的养殖池,充入热气持续加热56h后水温升高了1.7℃,不充气的养殖池仅升高了1.3℃,充入热气的升温效果比不充气的高0.4℃;不覆盖塑料膜时,不充气的养殖池,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在56h内可升高1.9℃,但是充入热气的养殖池水温则升高了2.4℃,即充入热气比不充气升温幅度高0.5℃。综上所述,持续充入热空气能有效升高水体温度,虽然覆盖塑料膜也有一定的升温效果,但当气温升到一定范围后,覆盖塑料膜反而会阻碍水温的升高[3-4]。2.3试验结论。测定结果表明,持续充入热空气能有效升高水体温度,56h即可使5m3水体温度升高1.7℃,养殖池水温最终可达18.0~18.3℃,如果继续充入热气,水温完全可以达到养殖的最低要求。另外,覆盖塑料膜也有一定的升温效果,但当气温升到一定范围后,覆盖塑料膜反而会阻碍水温的升高。综合来看,充入热气不覆盖塑料膜的升温效果最好。
3教学效果
此次教学以工厂化养殖水体升温为研究主题,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工厂化养殖水体各种升温方法优缺点,引导他们提出替代方案。即利用现有的鼓风设备将热空气充入养殖池,实现水体的持续升温,并开展试验对该方案进行验证,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本科学生的科研素养[5-6]。
参考文献
[1]黄朝禧.水产养殖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2]王际英,李宝山,宋志东,等.地源热泵技术在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中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11,38(1):12-14.
[3]陶宁,母刚,张国琛,等.陶瓷板和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对养殖水体升温效果的对比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34(2):267-272.
[4]双茬温棚对虾养殖新模式[j].河北渔业,2016(12):34-36.
[5]陈晨,张寒冰,张倩,等.陶瓷板太阳能集热器冬季养殖水体升温试验研究[j].渔业现代化,2020,47(5):23-31.
工厂化范文篇5
关键词:工厂化肉鸡养殖;物联网;精细饲养
全椒县2013年申报了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2016年通过了项目考核。近年来,该技术在肉鸡养殖合作社和规模养殖户中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该技术和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技术概述
1.1概念。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是指在全封闭的鸡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通过物联网系统观察鸡群活动状况,监测控制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有害气体(氨气、二氧化碳等)浓度,使肉鸡从育雏开始至出栏前全部在舍内垫料上采食、饮水、生长发育的技术。1.2技术提出背景。肉鸡是我国畜牧业主导产业,我国年出栏肉鸡90亿只左右,鸡肉产量约占肉类产量的15%,肉鸡养殖业是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规模养殖比重达85%以上。但是,总体上肉鸡养殖仍以人力劳动为主,舍内环境状况靠温湿度计测量人工现场观察,nh3等有害气体靠人工现场感受[1],鸡群活动状况靠饲养员进舍观察,设备靠人工开关,信息化程度弱、效率低、环境差,迫切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全椒县是肉鸡养殖大县,年出栏肉鸡1500万只左右;也是全省农业物联网试点示范工程重点县,从2012年起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自2013年起,针对规模养鸡场存在的环境调控[2]和信息溯源问题,全椒县农业农村部门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研发了饲养环境在线自动监测、视频观察、实时提醒、设备远程控制、信息溯源等系统,重点解决舍鸡内环境状况、空气质量实时监测、饲养员非进场观察鸡群、设备远程操作、质量安全信息溯源等突出问题,提高肉鸡养殖信息化、在线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节本、提质、增效,促进肉鸡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1.3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已经在全椒县及周边县市得到推广应用,其中全椒县在滁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肉鸡养殖户)、全椒县二郎口禽业养殖合作社、全椒金凤凰肉鸡养殖合作社等规模养殖场应用,均取得较好效果,分别被认定为滁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技术要点
2.1基础条件。采用封闭式鸡舍,地面平养,全进全出,一般1个鸡舍500~1000m2作为1个生产单元,可饲养5000~10000只黄羽肉鸡。鸡舍牢固安全,用电有保障,电压稳定在220v,安装了风扇、湿帘等设备,有保温伞、自动饮水等装置,最好能够自动供料。办公区开通不低于50w带宽的网络。2.2技术架构。本技术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层架构组成,具体如下。2.2.1感知层。在棚室内部署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氨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和300w像素能够360°旋转的高清远红外线摄像头,采集环境数据和视频信号。2.2.2传输层。在鸡舍到办公区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信号,再在办公区接入通信运营商的网络,传输信息。2.2.3应用层。将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及时作出决策,启动生产设备,处置异常情况。2.3主要技术。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主要由6项技术集成,通过pc端或手机app软件系统实现其功能。2.3.1数据采集技术。在鸡舍内安装传感器,采集棚舍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co2、nh3浓度5个环境和空气质量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在应用系统上即时显示数据报告,每5min采集发送1次。鸡舍环境和空气质量阈值如表1所示。2.3.2视频监控技术。在鸡舍内安装智能摄像头,采用无固定ip的办公网络传输信号,用户随时随地通过4g、5g手机或电脑可以观看到鸡舍内的实时视频图像,对肉鸡生长进程、饮食行为、活动状况等进行远程观察。智能摄像头具备360°旋转、放大缩小、调焦、调速等功能,每天可自动拍摄固定位置的图像。2.3.3生产报警技术。在软件系统中,设置肉鸡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参数阈值,如果传感器采集上报的数据不在阈值范围内,系统通过短信、语音等方式自动发出阈值告警信息,达到报警提示的目的。2.3.4远程控制技术。当监测到环境数据不在阈值范围时,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通过软件系统中的远程控制按钮,可以实现对鸡舍内生产设备的远程控制,进行自动开关风扇、湿帘、加热器等操作。2.3.5信息溯源技术。在应用系统按照每批次对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智能摄像头采集的有关肉鸡生长的图片和人工填写的生产主体、产品认证检测和生产管理记录等信息,自动生成二维码,当消费者扫描该二维码时即可自动查询该生产者、产品质量和该批次环境、生产管理和鸡群图片等信息。2.3.6统计分析技术。软件系统对采集的棚舍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nh3、co2浓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存储,并进行自动统计,同时结合阈值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形成表格、曲线图等,通过电脑或手机可随时查看。2.4硬件配置和安装。2.4.1环境数据采集系统。棚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有害气体nh3、co2传感器,固定在棚舍中央的立柱上,距地面约60cm。1个鸡舍内部署1组传感器,实时采集棚舍环境和空气质量数据。2.4.2传输系统。在鸡舍管理间墙壁上安装物联网设备箱,箱内安装数据采集控制器、测控终端、路由器等设备,通过导线将箱内设备与传感器、摄像头及风扇、湿帘等生产设备连接。2.4.3视频监控系统。在鸡舍中央的立柱上安装300万像素360°旋转的远红外摄像头,安装高度根据鸡舍情况而定,尽量装得高些,一般2m左右。1个鸡舍内安装1个智能摄像头。2.4.4应用设备系统。通常使用电脑或智能手机应用物联网系统。将电脑安装在办公室内,接通网络,能够上网。2.4.5软件平台系统。每个鸡场建1个应用系统,在互联网上获取1个ip地址,通过密码进入该应用系统,实现物联网功能。可以自购服务器存储数据,也可租赁服务器进行云存储。
3应用效果
统计分析试验示范数据,采用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饲养黄羽肉鸡,一般饲养期42d,出栏均重1.25kg,在节约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方面效果显著。3.1降低料肉比。黄羽肉鸡的料肉比从2.4∶1.0降低到2.2∶1.0,每只出栏体重1.25kg的肉鸡省料0.25kg,减少饲料8.3%。3.2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肉鸡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7.5、2.8个百分点,达16%和2.3%,用药减少20%左右。3.3提高整齐度。均重5%范围内个体上升6个百分点,达到87%。3.4节省用工。由1个工人管理2个棚舍,变为1个工人管理4个棚舍,节省人工100%。3.5增加效益直接综合效益提高0.5~0.7元/只,1个1000m2的鸡舍每批出栏1万只肉鸡,每年饲养4批,每批42d,每批增收0.5万~0.7万元,每年1个棚舍饲养4万只,增收为2.0万~2.8万元,平均约2.4万元。
4注意事项
应用该技术,要注意电力、网络、硬件、软件4个重点环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1电力稳定。供电正常是本技术的基础条件之一,如果鸡场停电,设备将无法运行,所有功能将中止。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可自备发电机,在停电时发电供电。4.2网络畅通。网络畅通也是本技术的基础条件之一,如果网络中断,信息将无法传输,所有功能也将掉线。为保障网络畅通,一是及时交纳租赁费,二是经常维护网络设备和光纤,三是一旦发现网络异常,及时排除。4.3设备维护。设备正常工作是本技术的必要条件,对物联网设备要进行定期维护,使其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4.4软件保护。软件系统是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的核心,应用系统要设置密码,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只有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同时要定期维护软件系统,及时升级,保持稳定运行状态。
5结语
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比较成熟。随着网络通村到组,互联网普及到农村,并且传感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使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系统稳定、数据准确、反应快捷、操作方便,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物联网的应用更加方便,由试点示范发展到应用推广。环境应激是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乃至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改善养殖环境是提高养殖技术的重要方法[3]。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控制鸡舍内环境,使鸡群一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实现提质增效;实现设备远程控制,显著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并将饲养员从恶劣的养殖环境中解脱出来,实现轻松饲养;通过智能摄像头观察鸡群状况,减少鸡只与饲养员的接触,降低发病几率;通过溯源系统追溯生产全过程信息,一方面为生产者提供完整的总结资料,另一方面使消费者了解生产过程,提高对产品信任度,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不仅能够促进养鸡业技术进步,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肉鸡养殖模型的工厂化肉鸡物联网精细饲养技术升级版将向着生产自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肉鸡养殖信息化水平,向着零饲养员养殖场转变。结合区块链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溯源水平,将养殖过程与健康消费和诚信经营融合在一起,推动养鸡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魏凤仙,徐彬,萨仁娜,等.不同湿度和氨水平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2(10):1573-1581.
[2]蒋守群,林映才,周桂莲,等.高温与高密度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4(2):22-24.
[3]李绍玉,魏凤仙,徐彬,等.环境应激对肉鸡的影响和对策[j].动物营养学报,2014(10):3114-3121.
工厂化范文篇6
1温棚设计建设工艺
按照节约用水、降低成本、绿色健康、工厂化高效养殖的原则,温棚设计建设需依据中华鳖的生活习性,且能打破其晒背与休眠特性,重点考虑棚与池的规格形状、大小、建材特别是顶棚建材及建筑方式。1.1养殖基地选址。中华鳖工厂化养殖基地可选在周围安静,水源充足,附近无污染源的地方。1.2新建温棚。1.2.1外观及墙体结构。温棚外观为不透光的长方形拱顶状结构,由左右两扇直墙、前后两面山墙及拱形状棚顶所组成,中间向两边降低。单个温棚规格长73m,宽10.8m,墙体为砖混结构水泥砂浆抹面,最高处棚顶中间(山墙中间)高2m,两侧直墙高为0.7m。每棚开一门位于前山墙的正中间,前后山墙上各有一个高55cm、宽40cm长方形的窗户,前或后山墙设有一出水口,平时用沙袋堵住出口,以保持棚内室温稳定,如图1所示。1.2.2墙内建鳖池。温棚墙体内地面往下挖去土方50cm,并以前后山墙中点连线为中线留出一条宽0.8~1m的工作走道。工作走道两边分别布置12个6.12m×4.12m(墙厚度12cm)的甲鱼标准养殖池,并分别在两面山墙内侧设两个储存煤球的小方格,以便冬天烧煤炉提高棚内室温。养殖池四壁均为高0.7m厚0.12m的砖墙,外抹水泥砂浆,每个养殖池净面积为24m2。做好池壁后,走道和每个养殖池底层要铺30cm厚的煤渣,煤渣上面铺碎砖石后再用混凝土抹平,以保证棚内室温不下降。1.2.3做顶棚安装棚内设施。棚顶架由119根反u型钢管(每根反u型钢管由3根钢管焊在一起)焊接组成,下面由钢管和角铁支撑起整个棚架。棚架下池壁之上的空中,每个养殖池中间安装1盏灯,共计24盏灯。每个温棚内的养殖池中安装两台1kw的增氧机,增氧钢管连通到每个池,以便于水中增氧。在棚内两边或两头分别放有1个煤炉,煤炉都由镀锌钢管连接到中间的养殖池后,同时连接到棚的外面,管道给温室内提供暖气,使室内的气温和水温恒定不下降。在棚架上做密封不透光的棚顶。为了保温,棚顶从里到外共七层材料,即网、薄膜、泡沫板、薄膜、保温棉絮、薄膜、篷布,压紧压实后在棚檐处用木条铁钉固定。此时,棚内中间最高点距地高为2.2m(因挖地下降0.2m)。1.2.4安装温棚门。温棚的门高160cm、宽70cm。门的构成主要是木门框架、泡沫板和铝合板。门的框架为木制结构,由上中下三格组成,框架内放格子大小的泡沫板,然后用铝合板包裹整个门,用钉子钉牢。门的内壁四周用海绵等软质泡沫封死门与外部的缝隙,防止通风。
2温棚清整消毒
工厂化范文篇7
一、工厂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构思
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现代服装企业对高级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的要求,就要使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要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就应做好人才定位,合理设置职业课程,改革现有的实训教学模式,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实现以工厂化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教学模式。
1.凸现职教特色,落实教育目标
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懂设计,精于服装制板、推板与制作工艺,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行业中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走出忽视职业能力教育的误区,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同时,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的服装专业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有一定创造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
2.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毕业生在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是现代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的体现。因此,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具备足以保证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文化素养、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岗位技能、专业管理知识组成的四位一体的知识结构。
3.注重职业能力,强化职业技能
服装行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导致服装职业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现代服装企业的先进数字化设备,了解产品的生产工序,具备服装制版技术、样衣制作技术、工艺标准设计、质量检测等工作方面的工作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职业能力教育,强化岗位技能培养,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现代企业高效的数字化生产技术及时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4.理论联系实践,改革教学模式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服装工艺教学有很多经验性的知识不是在课堂上能教好的,只有亲临生产现场同工人师傅一起工作才能学到。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就是技能训练,只有通过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训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把教师的专业实践示范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模仿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工学交替、产学结合”,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根据目前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增大实践课时,安排学生以模块式开展实训,实现四个转变:“教师转变为师傅;学生转变为徒弟;实训室转变为工厂;实训耗材转变为有价值的产品”,建立以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工厂化实训教学模式。
二、工厂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专业教育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探索适应本专业发展和符合社会对职业人才需求的现代培养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实训课以工厂化的模式进行,以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并应用于服装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在该模式中,聘请具有多年实践生产经验的企业技师担任实训指导老师,教授学生实际制作技巧。以学生个体的不同能力与兴趣安排实训工作岗位,参与不同岗位的技能实训,以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开展生产实训,将真实的生产任务作为实训教学任务;将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作为实训的教学标准;将产品的合格指标作为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依据。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检查、点评,及时进行设备操作辅导及生产技巧示范。通过把整体实践过程严格纳入教师的示范和控制之中,就可以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入专业实践教学。
三、工厂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及现实意义
1.节省了学生学费和学院办学成本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以工厂按件取酬的方式完成大量的实训生产任务,使实训耗材在保值的同时做到了增值,节省实习、实训耗材经费的同时做到了创收,既促进了学生勤工俭学的积极性,又为学院节约了办学成本。
2.弥补了校外实训教学难以落到实处的不足
校内工厂化的设备布局环境、流水线式的生产管理模式为学生模拟出就业环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到工厂流水线生产的管理方法及生产情景模式,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安排实训工作岗位,弥补了在校外实习不能完全进入生产岗位进行生产实训,而是做一些辅工的不足。
3.促进了专业设计水平的提升
由于加强了实训环节教学,使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训练中更好地融会贯通,为学生在后期进行专业设计、产品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在专业设计中,对服装面料的性能、制作工艺得到更好的体现,能更好地促提升服装创意作品的设计水平。
4.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此项改革,使职业教育从根本上区别于本科同类专业教育,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链接,凸现了职教特色,落实了高职教育目标。由于学生在学校期间就熟悉了产品的生产流程,掌握了岗位工作技能,缩短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扬椿.现代品牌服装工商企划管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谷颜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装饰,20053.张静.服装品牌的文化经营.中外企业家,2004
工厂化范文篇8
工厂化育秧成效明显
象州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已由耕作、收割机械化向育插秧机械化方向发展,几年来,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点14个,并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象州县工厂化育秧发展较快,效果明显。从2011年开始,象州县通过国家补贴、地方支持、部门服务的措施,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活动,农机部门全力确保示范活动有效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群众推广应用水稻育插秧机械技术的积极性。到2015年春,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由2011年的2个增加到14个,涉及到8个乡镇,辐射全县11个乡镇,2015年工厂化育秧供插大田7470亩。较有代表性的大乐镇龙屯农机合作社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设施齐全配套合理,有种子处理室、播种室、催芽室、璃温室、塑料大棚等重要设备、设施,2015年育秧供插大田近1318亩,其中采用璃温室首批育秧2000多盘,供插大田100多亩。推广工厂化育秧,推动了水稻机械插秧的发展。象州县农机部门在开展工厂化育秧示范建设中,通过认真策划、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成立农机合作社等措施做好示范活动,推动水稻插秧机械的发展,机械插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到2015年全县拥有水稻插秧机械420台,其中乘座式插秧机21台,全年完成机插面积72000多亩。象州县农机部门在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活动中,重点解决了水稻生产机械结构失调问题,优化了农机的装备结构,并通过广泛宣传、开现场会、示范引导、技术培训等服务措施,提高了农民对农机的应用能力,快速提升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2015年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由2011年的65.2%提高到79.4%。
影响育秧的问题突出
象州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虽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种植结构变化、小规模经营、农机与农艺结合不紧密、社会化服务功能差等因素的制约,育秧活动的正常开展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开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活动,是一项全新的农业系统技术工程,人们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工厂化育秧科技含量高、投资大,不是农民能够做到的事情;有的认为农民种几亩田,随便找个地方播点秧苗就够种了,没有必要建设育秧工厂,建立育秧工厂劳民伤财;有的认为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农业推广部门的事,与农机部门无关;甚至还有的认为要实现工厂化育秧是不可能的,目前推广工厂化育秧只是为了开几个现场会,领导要镜头树形象而已,会后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农机管理部门的思想认识问题,一度成为象州县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最大障碍。还有很大的阻碍在于农民群众普遍缺乏市场经营意识。加快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应用,国家有扶持、“三农”很需要,但是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较低,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在考虑建设育秧工厂时,大多数也只是从“为了自己方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建立一个小型育秧工厂,也需要一整套的设备,要投入十多万元到几十万元,虽然国家补贴、地方扶持,自己还要投入一大笔钱,育秧工厂建起来就为种自己的十几或几十亩田,这样资源太浪费了,于是有些人就打了退堂鼓,还有些人建了一个200平方米的育秧棚,年育秧还不到1000盘,没有起到育秧工厂应该起到的作用。另外,水果产业对象州县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发展影响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民自发用水田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尤其是2014年以来农民用水田种植水果势头很猛,水稻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冲击,连片种植水稻的面积减少,只有那些零星的边远田种植水稻。例如罗秀镇长村除了当地群众用部分水田种植水果外,还有外地人来承包大量水田发展水果生产。因此,长村稻丰农机合作社受到严重影响,2014年承包水稻种植超过200亩,2015年水稻种植面积还不到15亩。
多种经营模式推进工厂化育秧
工厂化范文篇9
关键词装饰工厂化优势对策
1我国装饰行业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行业,装饰施工技术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发时期深圳特区的建设,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施工技术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施工理念、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控制手段、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机具、技术设备,大大推动了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然而我国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流动的手工作坊阶段,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仍主导着整个装饰施工过程。由于作业手段原始,分工方法混乱而又缺乏专业性,造成我国装饰行业包括整个建筑业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含量明显不足。
装饰施工工业性技术滞后的现象与时展严重脱节,缺陷是明显的,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施工工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精度不足;污染环境且严重扰民。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集约型转变,讲品牌、讲环境、讲质量、讲效率。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工厂化装饰的生产方式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2工厂化装饰的含义及优势分析
2.1工厂化装饰的含义
工厂化装饰是指将装饰工程所需的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分离,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或若干部件单元,施工现场只是对这些部件单元进行选择集成、组合安装。其核心是以工业化为手段,强调注重个性化。如同汽车制造,各主要部件是由各专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汽车装配线只是将各种部件进行整合装配,而内饰、无线定位等均可按客户个性需要进行选配。工厂化装饰强调部品的后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随着工厂化的推广,由单一材料的组合可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复合集成,路子将更宽。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了组合体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装饰企业对工厂化装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大多数仅限于木装修工厂化。木装修工厂化是工厂化装饰的一部分,工厂化装饰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和延伸,它应覆盖装饰工程的所有内容。当然,工厂化装饰并不一定要求装饰公司什么都做,装饰公司可以是一个能够承担起总承包任务的的设计者、组织者、总调度,是工厂化装饰的总装车间,是牵头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而把各单元部件交由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加工整合。
2.2工厂化装饰的可行性
目前,在木装饰、石材饰面、幕墙、整体厨卫、金属饰面、玻璃饰面乃至面砖饰面等方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在技术上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厂化装饰之中。加上各种高性能的弹性粘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钉销连接方式。只要我们增加现场精度控制、加强施工深化设计。全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3推行工厂化装饰的意义
(1)有利于建筑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饰工厂化、企业信息化;而住宅产业化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连续化、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装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的工业化又有利于装饰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饰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推行工厂化装饰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使市场份额的分布趋于合理,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利于提高装饰行业科技含量,进而带动相关科技应用水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家强化规范装饰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我国装饰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工厂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和粘结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以木装修工厂化为例,采用木饰向工厂化装饰能够创造超长无接缝的全新装饰效果,饰面精度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高压无气喷漆将油漆与空气有效分离,饰面光洁,基层木材真空蒸汽干燥,进口设备齿接,30年不起鼓、不开裂、不变形。
(4)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配件的生产全部在工厂里进行,采用机械化操作,其加工制作速度和质量是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部件的集成整合与安装分开,又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劳动功效大幅提高。工厂化装饰是以机械化、专业化、批量化为基础,各环节的工作又可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已证明其工期可缩短1/3以上。
(5)有利于满足个性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并不断丰富完善,依据消费者不同品位和个性差异,可实现高科技工厂化生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提供多种材料、式样、颜色和档次产品代用户选择。
(6)有利于解决传统操作所带来的污染和扰民问题。现行装饰采用的饰面板等大都残留有大量甲醛,现场刷漆、刷胶所带来的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手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垃圾,污染环境扰民严重。而工厂化装饰要求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且生产时粘合剂用量少,产品后场化,现场只是拼装,施工期间少有锤钉等施工噪音和垃圾,不会有甲醛和油漆等气味,完工后即可使用。
(7)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的边角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机械化操作优势又可使基层与面层、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证明其综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3推行工厂化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加强部件的模数化、标准化研究
工厂化装饰要求部品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强,要求部件小型化。这样部品件的加工制作运输、安装均可轻便灵活,而且标准单元的组合灵活机动,可大可小,创造思维的空间被充分扩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增强。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模数化协调”原则和方法,去制定各种部品件的规格尺寸,以满足各类设计需求,使其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件可互换。使之形成产品是标准化的,装饰是多样化的。
而目前我国的装饰部品配套性、通用性还很差,只有少量的部品件能满足要求,更多的没有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装饰部品件的定型化、配套化、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选择性和互换性,做到配置合理,接口方便,能与建筑部品件相配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3.2加强行业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种新的施工方式的出现,最需要的是国家技术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行业的激励与舆论支持。国家要制定与推行工厂化装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工业化体系的分类研究与攻关,编制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业术语,推广工厂化装饰的示范工程,建一套完善的工厂化装饰的理论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大批量的材料配送体系。
3.3企业要加强工厂化装饰的技术策划
要制定全面实现工厂化装饰的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目前推行工厂化装饰所存在的障碍,组织技术攻关。加强信息的搜集,搜集那些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厂化装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对实践中所创造的标准模块加以整理与推广。注重设备配置的转化,重点关注工厂化配套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发展新型、快捷、精确的现场装配设备,组织研究装饰单元部件的整体吊装技术,采取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配套设计能力,培训现场组装工人的装配意识,与行业之外的专业厂家合作,建立设计配合、定制供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机制。
3.4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相应调整
工厂装饰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完成相关的单元部件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部件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等工作,项目管理也重点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组织协调工作。
由于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对技术人员包括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有很大转变,除了要熟悉和掌握现有的有关设计、施工方法、工艺以及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之外,更要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配套,对工厂化产品的性能、规格、安装方法、质量控制、施工配合协调知识等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还要能针对现场的不同情况创造新的工厂化装饰模块和装配方法。
对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上、目标上也应作相应调整。除了要增加开设有关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构造与施工、管理等课程外,还应有选择地开设诸如机电、模具设计等与工厂化产品相关的生产知识、安装知识、质量检测知识。特别是对装饰构造与施工等课程的教学在内容、形式及观念上应进行深层次变革,同时加强工厂化装饰理论的课题攻关。
参考文献
1解本政.论建筑装饰企业木制作产品的工厂化的生产[j].装饰名品,2004(3)
工厂化范文篇10
关键词:杏鲍菇;生物学特性;工厂化栽培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学名刺芹侧耳,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1]。杏鲍菇肉质肥厚,口感脆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近20年,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有工厂化生产企业189家,产量近16亿千克[3],但杏鲍菇生产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盈利困难等情况[4]。如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推动杏鲍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一位从业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综述杏鲍菇生物学特性以及工厂化栽培工艺,以期助推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工艺的发展。
1生物学特性
1.1菌丝体
杏鲍菇菌丝体白色,在pda平板接种后,呈同心圆式生长,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图1-a);从pda平板背后观察,培养基一般呈现淡黄色,这是菌丝体生理成熟后分泌色素所致(图1-b)。借助于插片培养,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锁状联合现象(图1-c)。
1.2子实体
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浅黄色至灰褐色,菌柄侧生。子实体呈保龄球形、棍棒形或鼓槌形等,子实体形态可能与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工艺
2.1培养料配置和装袋
杏鲍菇栽培料一般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麸皮、玉米粉等为主料,石灰、磷酸钙、过磷酸钙等为辅料。培养料配方宜因地制宜,原则上以当地生物资源或农副产品为主。目前,工厂化多采用机械搅拌和自动装袋作业,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图2)。
2.2灭菌和接种
装袋结束后,由层架式推车将菌包转移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灭菌温度121~123℃,灭菌时间2h。菌包灭菌效果对于工厂化生产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每周至少检验1次灭菌效果,具体操作步骤:随机取3~5个灭菌后的菌包置于工作台上,用解剖刀划开聚丙烯袋,然后利用镊子在菌包中心夹取一小撮培养料,接入pda平板中央,35℃条件下培养24~48h,观察是否有细菌菌落出现,要注意防止芽孢杆菌污染。灭菌结束后,将菌包转移至预冷区域进行冷却,待常温后进行接种操作(图3)。制种技术是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有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两大类型。液体菌种易分散,萌发率高,且接种效能高,缺点是投资大,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目前,多数中小型企业仍然采用固体菌种,其中,枝条菌种是固体菌种的主要形式。
2.3养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菌包移入养菌室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1~23℃,湿度为60%~65%。一般于接种后10d左右进入发热期,菌丝呼吸产生大量的热量和co2,这时既要防止“烧菌”,又要防止过高co2浓度抑制菌丝生长[5]。菌包竖立培养比横卧培养更有利于热量散发(图4-a)。培养周期为30~32d,使菌丝能够充分成熟,为后续出菇积累足够多的生物量。
2.4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是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因子的调整。出菇室温度应稳定在14~15℃,尽量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出菇前期,控制相对湿度为90%~95%,有利于原基形成;后期相对湿度为80%~85%,有利于子实体正常生长。高co2浓度有利于菌柄的伸长,在子实体快速生长期,维持co2浓度在4000mg/kg以上,能够有效避免“大肚子菇”等畸形菇的出现;近采收期,适当降低co2浓度至2000~2500mg/kg,有利于菇帽平展,获得优质菇(图4-b)。
2.5采收和包装
菇体采收标准以菌柄长度满足需求,孢子尚未弹射为宜。采收工人应佩戴一次性塑料手套,防止误伤菇体,影响商品价值。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一个出菇房可一次性全部采收(图5-a)。采收后的鲜菇要尽快运到包装室,及时清理基部培养料并除去菇根,分级后进行抽真空包装(图5-b)。杏鲍菇以鲜销为主,包装、运输和销售等过程宜低温,这样可延长货架期。图5杏鲍菇采收和包装。
参考文献
[1]李福后,王伟霞,吉苗,等.植物激素对杏鲍菇菌丝体生长代谢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13):152-156.
[2]杨淑云.西北地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园艺,2017(07):150-152.
[3]李长田,谭琦,边银丙,等.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的现状与展望[j].菌物研究,2019,17(01):1-10.
[4]杨国良.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及工厂化生产问题探讨[j].食用菌,2018,40(06):14-16.
- 上一篇:
- 下一篇:工厂交流材料范文
相关文章
pc构件工厂总体规划与功能分区探讨 2022-07-06 08:58:38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思政研究 2022-05-06 11:31:05
bim技术在水泥工厂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2022-05-05 16:22:51
化工厂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策略 2022-11-11 08:58:58
汽车制造工厂钢结构厂房设计探索 2022-08-04 10:36:58
工厂化养殖水体升温分析 2022-04-02 0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