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综合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2 04:33:59

日常综合

日常综合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共梳理出无名道路52条,78123平方米,涉及3个街道,其中张庙街道有8条,吴淞街道有21条,友谊路街道有23条。这些道路的产生和演变情况各异,其中极少数道路已经由区政府各职能部门部分接管(如:胡家桥路等);少数道路原本属于市政道路,后因城市发展,演变成街坊道路,或无人管理,或由物业管理(如:县前街、县佑街,革新路等);而多数道路则由于土地权属、道路功能等原因至今无人管理。

二、加强管理的原则

随着我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文明、卫生城区的创建,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对这些无名道路的管理。

加强管理的原则是:

1、遵循谁权属、谁投资、谁受益,由谁管理的原则;

2、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

3、关注民生、关注公共利益的原则;

4、结合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综合整治,落实长效管理的原则。

三、明确长效管理的责任单位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按照上述加强管理的原则,拟按以下几种情况区别对待:

1、凡属于具有公益性质、涉及公众利益,或者属于小市政配套项目的道路,由区政府各职能部门接管,予以路面、排水、绿化等综合整治并纳入日常养护设备量,加强日常管理。此类无名道路共有21条,占道路总数的40.4%。

2、对目前尚未具备接管条件,路面损坏较严重,道路设摊、跨门营业,乱停车等现象较严重的道路,先进行综合整治。由所在街道负责牵头组织综合整治工作,待验收合格后再研究并落实管理的责任单位。此类无名道路共有5条,占道路总数的9.6%。

3、对主要为道路两边企业服务或小区内的道路,由有关企业、小区物业公司等单位负责日常养护管理,所在街道具体协调明确责任单位。此类无名道路共有26条,占道路总数的50%。

四、加强区政府接管道路的管理

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无名道路的接管工作,并作为迎世博,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创建文明城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1、要节约、合理、科学地使用好经费,在有限的预算内,按照各自的行业标准尽快实施到位。

2、要落实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制定长效管理机制,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范畴,加大对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力度。

3、要尽快做好有关道路的命名工作,便于在道路日常管理或移交时的编报与备案。

4、各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切实担负起日常养护管理的责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无名道路环境差的现状。

五、落实长效管理的具体要求

1、各街道要积极协调落实企业自管道路的责任单位,指导制定日常养护方案,督促落实日常养护工作。

2、各街道要切实加大对乱设摊、跨门营业、乱停车等现象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日常管理,有效取缔各种有碍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的无序现象,确保综合整治效果。

日常综合范文篇2

第二条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3、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4、走群众路线的原则;

5、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6、按照组织程序考核的原则。

第三条干部考核的内容:政治理论水平、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实绩、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综合协调能力、专业水平、联系群众和作风等十个方面为主,着重考核干部学习、工作、思想、作风等的现实表现。

第四条干部考核的范围:

1、本局领导班子成员;

2、副科级以上中层干部;

3、##企业领导班子成员;

4、咨询;

5、后备中层干部及##企业领导班子后备人员

第五条干部考核的形式分为干部总体情况考核、干部综合考核和干部日常考核三种。

第六条干部总体情况考核每年七月份进行一次,主要考核干部本人分工负责的工作进展情况、三项目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干部本人的理论学习情况、干部领导作风情况、班子的团结协作情况等。

第七条干部总体情况考核的方式采用与本人谈话、与其它班子成员谈话,与职工群众谈话和在干部本人所在单位职工中进行民主测评等形式。

第八条干部综合考核是全面考察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的一种手段。综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时间初步确定在次年元月进行。

第九条干部总体情况考核和干部综合考核的具体办法和具体时间由党委工作部提出,经党委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条对局班子成员的综合考核办法:

1、考核对象在中层干部大会或职代会上做述职报告或在班子成员会上做述职报告;

2、职代会代表对考核对象进行民主评议;

3、考核对象做出自我鉴定;

4、由党委对考核对象做考核鉴定结论。公务员之家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所有

第十一条对中层干部和农电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考核办法:

1、在考核对象单位召开职工大会,由考核对象述职;

2、对考核对象进行民主测评;

3、与个别职工谈话。谈话人数不得少于单位职工总数的1/3,全面了解干部的学习、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情况;

4、检查被考核对象的政治理论学习笔记;

5、考核对象做出自我鉴定,并经所在支部委员会讨论通过;

6、考核对象所在支部做出鉴定;

7、职代会民主测评;

8、考核组依据职工测评、谈话和鉴定,综合日常考核情况,做出综合考核鉴定。

第十二条综合考核鉴定的内容应如实反映干部的工作、学习、思想和群众反映等情况,并如实地记录群众评议结果。

第十三条后备中层干部和农电企业领导班子后备人员的综合考核的内容有:

1、检查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笔记;了解掌握后备干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情况。

2、与后备干部本人进行谈话。加强组织部门与他们的联系,掌握他们的成长进步情况。

3、后备干部自我鉴定;

4、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组织民主测评;

5、考察后备干部的思想、作风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考查他们工作、管理水平和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情况。

第十四条干部日常考核是对干部日常工作、学习、思想、作风等方面日常行为的考核,是对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局党委及班子成员的日常考核由党委工作部组织实施;中层干部、咨询、后备中层干部和各县(市)电力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后备人员的日常考核由党委工作部与各单位党支部共同负责组织实施,以各支部为主;后备中层干部的日常考核由各支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党委工作部是在党委领导下的组织管理部门,其在干部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负责本单位包括各县(市)电力局领导班子在内的中层及以上干部的管理教育;

2、组织每年的干部考察考核,建立并完善干部管理档案,为党委使用干部提出意见和建议;

3、负责干部的日常管理,指导各单位的干部管理工作。公务员之家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所有

第十六条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及作风和成长情况,便于党委使用干部,党委工作部将为下列干部建立干部管理档案并做为日后提拔使用的依据。

1、本局党委及班子成员;

2、本局副科级及以上中层干部;

3、本局后备中层干部;

4、本局咨询;

5、###局领导班子及后备人员。

第十七条干部管理档案收集归档的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履行表;

2、干部学历资料的复印件;

3、干部外出学习、培训资料;

4、干部个人的发明、创新成果的报告资料;

5、干部任免资料;

6、干部奖惩资料和违章违纪情况资料;公务员之家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所有

7、干部考核所形成的资料;

8、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第十八条干部日常考核方式主要是各支部填写“干部日常考核写实报告”,由支部书记填写,每月填写一次。主要填写干部工作完成情况,政治理论学习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和领导作风情况等。每年年底交回党委工作部归档,重新领取新年度的“干部日常考核写实报告”。

第十九条《重大事故〈事件〉责任登记表》是干部工作和作风方面的重要记载,是干部日常管理考核的主要形式,此表由党委工作部商定有关部门或单位后填写,并及时归干部本人管理档案。

日常综合范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考核体系

一、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才的衡量标准正在从“唯成绩一元论”变得多元,大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被看重。然而综合素质又是一个极为笼统的概念,它不像学业成绩那样可以量化,对其评判往往需要观察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全貌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因此,构建一套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有着现实的必要性。1.大学生日常表现的类型。大学生日常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想方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方针路线,积极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党团日活动等;热爱班集体,积极参加学院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等。第二,学习方面。遵守学校的课堂管理规定,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等。第三,生活方面。态度乐观向上,主动关心他人;遵守宿舍管理规定,爱护卫生,不使用违禁电器等。按照强制性原则,大学生日常活动可以分为必须和自愿两种形式;按照频率,又可以分为偶尔和长期两种形式。如正课、早自习等这类活动,是学生长期必须参加的活动;如班会、团日活动、党团推优等活动,是学生偶尔必须参加的活动;如学校的运动会、志愿者活动以及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属于学生偶尔自愿参加的活动。2.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的制定。制定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主要目的在于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进行强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强化理论,“要进行强化,首先要判断哪些行为是需要鼓励的,哪些行为是需要控制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行为应该选择不同的强化办法”。[1]因此制定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重点在于根据大学生日常表现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加分和扣分政策。(1)长期必须参加的活动。对于学生长期必须参加的活动,只扣分,不加分。应该说这类活动就是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校的核心活动。由于其长期性,所以不加分。而扣分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并对他人起到警示作用。为了防止学生的惰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也对这类活动的出勤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之所以再次把其纳入管理范围,一方面是再次重申这类活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弥补《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惩罚滞后的不足。因为按照《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学生一学期累计旷课达10-20节,才可以以下文的方式给予警告处分。而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更加注重过程监控,它从学生旷第一节课时便开始扣分,从苗头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警告和惩戒,从而降低了学生走到被处分境地的可能性。(2)偶尔必须参加的活动。对于学生偶尔必须参加的活动,奖惩并举。因为这类活动频率不是很高,所以可以给准时参加的学生加分,对于迟到参加的学生适当加分,请假的学生和迟到早退时长超过活动时长二分之一的学生不予加分也不予扣分,对于迟到早退时长超过三分之二的和无故未参加的学生给予扣分。学生因病因事不能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应提前请假并获得许可。通过奖惩并举的措施既可以表扬先进、激励中等,又可以惩罚后进,使学生自觉准时参加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3)偶尔自愿参加的活动。对于偶尔自愿参加的活动,应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所以只加分不扣分。总体而言,近些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对学生参加这类活动的加分比例越来越大。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加分只认欧洲杯投注官网的荣誉证书,这种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弊端使得许多参加活动但未获奖的同学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为了弥补该缺陷,s学院医学系专门设计了记录学生活动的《学生素质拓展卡》,只要学生来参加活动,就可以获得一次签章,学期末凭签章记录便可以置换课外学分以及在综合素质测评里加分。但笔者认为,这个还不够全面,这个签章只针对学院层面组织的活动,对于许多班级自发组织的活动就没有了约束力。而有了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就可以对学生活动的考核进行全覆盖。但有一点,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办法对参与这类活动只加报名分,因为如果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并获得欧洲杯投注官网的荣誉证书,可以在学生手册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里找到加分项,因此不再重复加分。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办法按照学年制计分,每个学生在学年初有50分的基础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加减分。每个学年度在综合测评完成之后进行重新清算,四年相加即为一个学生的大学成长总分。

二、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的实践

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的构建旨在打破以往“唯学生分数是举”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力图用数字直观地呈现一个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日常表现中的活跃度,从而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s学院医学系2017级学生为对象,从2018春季学期开始,正式在七个班推行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办法。实施过程如下:1.宣讲政策。“一个合理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各种利益群体和当事人参与,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既体现员工意志,也体现领导艺术。”[1]考核体系在制定的过程中,先通过班主任、班干部集体讨论,最终形成制度。为了确保其顺利推行,笔者先对七个班的班干部进行了培训,保证考核办法执行团队充分理解政策并落实。然后又召开年级大会宣讲政策,让每一位同学了解政策的意图,知道加分点和扣分点在什么地方。班级每次活动实行点名考勤制度,包括学生上课、早自习、班会、团日活动、国防教育、聚餐和班级其他集体活动。2.确定统分员。各班选取一个统分员,经过半年时间的磨合,各班组织委员都能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也获得了班级同学的信任。统分和记录考勤的人员实现分离,相互监督,以维护其公平性。谁组织活动谁负责考勤,把加分权放在了班委会手中,从而使考核在执行起来时更加灵活。每月月底在班级进行公示,内容包括班级每个人当月每一天参加的集体活动的出勤情况,学生有质疑可以及时向班委会提出。3.年级推行,各班核算。考核体系在全年级推行,但是各班独立核算。因为许多时候班级与班级情况不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s学院在去年5月份组织过一次辩论赛,要求每班出5个人组成辩论队。临床1班有10个人报名,而护理1班只报了4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学院任务,临床1班每个人加3分,优中选优派代表参加。针对护理1班提出有人愿意继续报名可以加5分,果然就又有3个人报了名。从结果来看,此次活动的加分对于临床1班是奖励,对于护理1班就是激励。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总分没有横向可比性,每个班的考核分数也只有在自己班上排名才有意义。就像综合测评,全校都是按照一本学生手册来执行,可学院与学院、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分数可能相差甚远。但是通过对班级与班级之间总分、专项分的横向对比,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的差异,为今后工作的提高和改进提供参考。4.结果考核。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的设计应该尽量与《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区别开来,这是其立身之本。如果有太多的重复加分或扣分,难免有取代之嫌。在这种想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其合法性,笔者模仿《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制定了一套对学生一学年的日常表现结果进行考核的方案(表1)。在这套方案公布之后,统分员和各班级大部分同学都给予了支持。在新学期开学初,这套方案将随同综合测评活动一起实施。此外,还将从项目经费中拿出一部分对优秀统分员和各班前两名优秀个人进行现金配套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动力,增强学生对考核体系的认同。5.结果运用。此外,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结果还被运用于各种评优评先中。如2018年春季学期,各班级在入党推优中首次把日常表现量化考核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项目。另外,在2018年秋季开学初对上学年度做综合测评时,各班把考核结果按照10%的比例放进学生的综合测评总分中,并作为奖学金评比的依据。

三、实施大学生日常表现量化考核体系的意义

日常综合范文篇4

1、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包括大专院校在内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学校教育管理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当前,学校生活社会化趋势不断增强,学生生活环境、生活服务质量对学生学业、良好思想意识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学生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学生个体思想上的差异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大政治思想教育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思想引导,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现代部分大学生存在个人意识与独立意识较强而社会意识和自立能力较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显露,所以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根据学校与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围绕思想教育这个中心来展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当前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教育观念存在问题。目前,有很多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思想教育”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1)部分学校实施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等的不完善;(2)一些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对学生的“管”多于引导和关心服务,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师生之间很难达到理解与认同的;(3)目前很多学校不断扩招,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也有待提高。

2.2学生思想观念及外在环境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和竞争机制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逐步转变,大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不断出现。一方面,社会上腐败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的信念和理想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弱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缺陷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索取与奉献、享乐与艰苦等方面存在的矛盾逐渐膨胀,同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滞后造成了学生知识灌输与思想品质及综合素质培养的不平衡。

3、如何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学校应不断更新思想教育观念,完善管理工作体制。学校应全面深入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并不断进行学习讨论,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重视对学生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强化民主、责任、法治和服务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保护,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具自觉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做细做深做实落到实处,不断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2把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心,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都较为繁杂和琐碎,在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因此,许多学生思想上和价值观方面一下深层次的问题容易被忽略。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把握重心,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充分考虑学校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的效果,正确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教育管理队伍相对薄弱的问题,要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育管理队伍。首先,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很多工作都是依靠辅导员来完成,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校风、学风的建设。学校要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优秀的辅导员队伍。不仅要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而且要积极培养辅导员的管理教育能力,并设置严格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与考核制度,实行奖优惩劣,真正把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班团干部班子的群体力量,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与教育工作。

日常综合范文篇5

一、立足日常生活开发高校英语教育资源的意义

立足日常生活开发教育资源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与中学英语教育相比,高校英语教育以理解英语语言文化、突出口语表达能力或较高水平的翻译和写作能力训练为主,而不是强调语法训练、单词背诵、范文记忆等。也就是说,高校英语学习要求更高,学习面更广,学习层次更深。学校的英语教育资源通常都是从教材、教材辅导书中提取的,其内容往往较为过时且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而立足日常生活开发英语教育资源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英语知识,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如英语自学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等,使学生走出传统哑巴英语的学习困境,实现开口说英语、主动学英语。(二)有利于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高校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应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为目标。首先,英语学习兴趣源自学生内心对于英语的美好感受。如果将英语学习局限在课堂上、采取枯燥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肯定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立足日常生活开发英语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其次,开发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资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把对日常生活的兴趣转化为对英语的兴趣,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养成日常积累英语知识的好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日常生活中可开发的英语教育资源

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公共场合的英语标识牌、日用商品包装上的英语说明和文化产品中的英语表达。这些资源都是比较容易获取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公共场所的英语教育资源开发。很多公共场合的英文标识都可以作为英语教育资源。例如,商业中心的公共设施:收银台(cashier)、卫生间(toilet)、开水间(waterheaterroom)、出入口(entrance/exit)、消防栓(firehydrant)等;酒店、饭店、机场、火车站等地方的英文标识:总服务台(informationdesk)、始发站(departurestation)、终点站(terminalstation)等;博物馆、旅游景点、剧院等文化场所的英文标识:非公莫入(staffonly)、贵宾通道(viponly)、停车场(parking)、紧急通道(emergencyexit)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方的标识,观察其是否规范、正确。通过发现、记录、对比公共场合中英语标识的方式拓展英语教育资源,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二)日用商品中的英语教育资源开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日用商品包装越来越国际化,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不少商品都采用英语来描述产品特征、使用方法等。这些英文说明是很好的英语教育资源,尤其一些从英语国家进口的产品包装上会有很地道的英文说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相关表达,并对同类产品的不同商品进行对比,看商品包装的英文表达是否合适。有心的学生就可以将这类进口商品作为英语学习素材,积累相关表达,并对一些国产商品的英语表达进行判断,思考其表达方式是否合适等。发掘日用商品包装上的英语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欧美国家对于商品的相关介绍并感受其地方文化。(三)文化产品中的英语教育资源开发。高校英语学习中涉及很多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而英语文化产品蕴含着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其主要包括英文书刊、影视作品、广播节目、戏剧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版本的名著、收听英文广播节目、观看英语电影,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对于不能完全看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字典来查询,进而培养英语自学能力。除传统媒体之外,新媒体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渠道,如观看nba网络直播赛事听英文解说、浏览英文国际新闻了解各国时事、与国外笔友进行电子邮件沟通等。

三、立足日常生活开发高校英语教育资源的方法

日常综合范文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日常考察,是指除换届考察、年度实绩考察、个别调整考察之外的经常性考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委管理和市委委托管理的党政群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察。

旗县区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察,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考察内容

(一)领导班子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务实创新、队伍建设、处理利益关系、处置突发事件及党风廉政建设等。

(二)领导干部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品质、大局观念、事业心、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行政、决策能力、工作作风、履行职责、解决复杂问题、廉洁自律等。

第五条:考察方式方法

(一)日常考察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回访考察。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调整以及新提职干部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般6个月左右),对新班子运行情况和新调整及新提职干部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考察。根据需要,对干部的回访考察,也可到干部原工作单位进行考察了解。

2、重大事项考察。即在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后或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及其它重大突发事件时,跟踪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处置情况、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态度、责任意识、执行能力、工作作风及应对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3、调查性考察。针对干部群众来信来访和通过干部监督等渠道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有关问题,以及其它需要印证的事项,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性考察。

4、跟踪考察。对存在问题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组织反馈一段时间后,适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考察。

5、调研性考察。针对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调研考察。

日常考察,还可采取参与有关工作检查和督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参加和指导民主生活会等方式。

(二)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察,综合运用个别谈话(包括与考察对象谈话)、民主测评、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组织函询、暗访、家访等方法进行。

第六条:考察结果运用

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考察评价,将日常考察评价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察评定等次、领导班子调整、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以及奖惩、培训的重要依据。

对整体功能发挥好的班子,进行总结,推广经验;对整体功能发挥不好的班子,认真分析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表扬鼓励式谈话;对存在一般性缺点和不足的干部,进行提示点拨式谈话;对存在明显缺点和问题的干部,视其程度,进行批评教育式或者诫勉警示式谈话。

经反馈后,对整改不力、无明显起色变化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调整建议。

第七条:日常考察程序

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察,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职能科室提出日常考察方案;

(二)组成考察组;

(三)与被考察地区(单位)主要领导沟通;

(四)实施考察;

(五)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形成考察材料;

(六)汇报考察结果;

(七)向被考察的领导班子集体、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及干部本人进行反馈;

(八)将日常考察材料归档。

第八条:考察工作纪律

日常综合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人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方面。生活的社会性要求个体必须遵循道德、法律、相关规范及规则。“自诞生开始,我们的耳边就萦绕着他人的言语,回响着表达赞成或发对的道德评价和情绪化声调。”[1]社会性贯穿生命始终,并在个体日常生活中展开。青年时期是学生社会性自我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性自我的形成深受他人评价影响。高职学生的成熟主要指社会化成熟,形成健康的社会性自我。社会性自我是自我的核心,对个体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是集体生活,高度体现了生活的社会性,他们既要承担学生的责任,又要把社会规则、学校规范与要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扮演好自身角色并履行相应义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抓手,不断发展健康社会性自我,形成自律精神,使个体顺利、高质量度过大学生活,因此,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成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养成教育

(一)养成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规定性定义。“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实质指向教育并有教育之意。养成一般指养成习惯,也特指一个人的素质体现。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提出君子是通过学校的养成之法培养而成。无论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个体素质的体现,均需要长时间坚持与磨砺,因此成人与成才是一个养成的过程。行为规范是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应遵守的规则、准则的总称,包括行为规则、道德规范、法律规定及相应章程等。行为规范的核心是对某种价值观的认可与接受,作为新时代青年,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言行。从根本上讲,行为规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遵循,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与延伸。日常行为规范是个体作为社会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规则、准则的总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指学校以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学生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依据,对学生在读期间提出的一系列准则、规范的总称。文化哲学、现代哲学、批判哲学对日常生活作出不同解释,批判哲学研究者衣俊卿把日常生活划分为三个层次,生命存在、延续的生活资料获取和消费活动、以语言为中介的日常交往活动、以重复性和非创造性为本质的日常观念活动。学生作为常人或一般个体时,其日常生活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致,但作为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员,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的生活存在差别:场所相对固定、时间集中、集体性突出、可塑性强、自在性相对较弱、自为性、他律性更加明显,学习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日常生活必须予以规范和引导教育。(二)养成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规定性定义。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为习惯教育、道德教育等,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康心理、高尚道德品质、正确思想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养成教育包含道德理性启蒙和道德习惯培养,道德理性教育是精神基础,道德习惯教育是前者的生活外化。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形成道德,侧重于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教师以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准则和规范的教育,主要包括在读期间为人处事、学习态度、言行举止、礼貌待人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成为自律性的新时代人才。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培育时代新人。”[2]是否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学生日常生活世界是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存寓所,在这个寓所中的认同感、安全感、熟悉感,保证了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培养日常观念、发展日常思维、形成日常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观念、学习思维和行为。同时,由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要求以善和美为标准,高度自律并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学生日常生活世界顺利展开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儒学经典对“蒙养”“蒙正”非常重视,强调人的成长必须靠后天养成。养成教育的特点在于日常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目的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高尚品质。养成教育具有层次性,以培养行为习惯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强调行为习惯养成基础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最基础层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题,其显性目的在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表现出自动化、合乎规范的行为,直接指向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的最初层次。二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日常性是对养成教育的经典诠释。养成教育中的养成,体现了日常性、长期性,重复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过程性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常性,更需要长时间坚持。三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潜在目的是养成教育的显性目的,即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青年。因此,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子系统,也是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修养。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职业教育关系青年成长与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对高职招生进行了系列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统一高考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4]学生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关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二)高职学生入学层次存在较大差距。高职分类招生考试改革后,学生入学层次呈现多样性。高职分类招生对象按照学生学历层次分为:参加当年全省高考报名的考生,一是应、往届中职毕业生,二是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三是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四是中职推优学生,五是3 2学生,2019年新增了退役军人和农民工。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在生活习惯、道德素养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职学生生活习惯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过于自我、组织纪律性差、意气用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是高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未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大多由于高中时期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良好生活习惯,纪律性较差,生活习惯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非常需要及时引导与教育。通过高考进校的学生,大学生活较之高中生活时间更充裕,懒散的毛病就慢慢显现出来,再加上其他类型学生的影响,需要好好引导保持其良好行为习惯与自律,在学生中发挥带头作用。因此,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多层次性、多样性看,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三)高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问题突出。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且精准扶贫教育对象比例较高,贫困面较大,按理应更加懂事,但现实是学生打架斗殴、违纪违规经常发生,对待家长及尊师重教方面不尽如意,缺乏良好的文明习惯,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不遵守作息制度要求,午休和就寝时间喧闹无比(打电话、半夜歌唱、打游戏到凌晨或通宵),影响他人正常休息,导致寝室关系恶化,矛盾激增;迟到、不认真听课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喝酒闹事、打架事件时有发生。三是学生举止不文雅,不爱卫生、奇装异服现象较为明显。四是诚信缺失、不文明上网、网络贷款和高利贷已成为严峻问题。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相应规章制度才能舒心度过大学生活。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不容忽视的任务。

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高职学生“成人”的意义

(一)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学生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养成教育的生活性。养成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在生活中展开并得以检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高职学生要在复杂的实际生活及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游刃有余,就必须遵守相应规则以规范自身行为。老子提出“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告诉我们万物的存在都是有规律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就是遵守道、遵守规律。孟子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5]作为学生,必须尊重并遵守学校的规矩要求。日常行为规范既是对学生的约束,更是对学生成人成才的保障,无论是为学还是做人,按规矩办事才能做大做强自身,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人。大学是学生社会性自我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自我,与学生日常生活直接相关。过什么生活,就获得什么“养料”,这个“养料”是有益的、无益的抑或是有害的,取决于个体选取的内容进而表现的相应行为。大学生具有一定可塑性,面对现实生活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纷繁复杂性,必须靠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汲取精华助推自身成长。孔子曰:知及知,仁能守知,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6]要做到见善如不及,见到不善如探汤,以善良的行为规范激励自身不断自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既是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使人成为遵守社会规范的个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之后在《学会反思》中提出学会反思。笔者认为,做人是基础,必须先学会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这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义,也是教育的要义。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个体社会化教育,使人能够在社会中正常生活,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守纪的常人。陶行知先生高度重视日常生活对个人成长成才的教育意义与作用,提出“生活教育”的基本理论。他指出,一个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取得成就的大小有别,关键在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然而很多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人担忧,他们紧跟网络游戏潮流、虚度光阴,典型应了韩愈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贪图享乐和安逸,荒废和颓败,毫无所成。日常生活既指向当下生活,又包含未来生活,二者就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具有连续性,因此,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也是不断养成的过程。(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修身养性的教育,体现了养成教育的过程性。人的经验具有持续性,良好的行为必须靠不断坚持才能成为自动化的行为,这就是养成的过程。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修身养性的教育,这是内涵角度的本意,目的在于遵守行为规范,按照礼仪行事,通过潜心凝志的学习达到自律,成为一个合格时代新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修身养性的过程性,如荀子说“事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7]修身养性包含人言行举止的方方面面,并按一定顺序展开,这是过程性的具体体现。人成长的过程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从个体层面看,只有个体经验的过程向上、有意义、有价值,才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欲望,不断丰富自身经验。因此,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改变自己的经验才能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性是其常态化的特征。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过程教育,强调良好行为习惯对个体成长的价值,重在通过在校学习使学生具有正向积极的行为。三年就是过程,是时间的延续与积淀。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达到,这是一个长期且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8]所以要‘慎终如始’并勤而行之。过程性的成长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时间角度的修身养性本意,也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之日常二字的本意,体现了养成教育之“养”的过程性本意。(三)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潜在目的是立德树人,体现了养成教育的目的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显性目的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潜在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与情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教育全过程。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成为讲文明、有道德的人,让自己的行为、名声,为人为学都能表现出高度自律,合乎仁德,以德为伴,做宽而不僈、惟德之基之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潜在目的是强调学生做到真诚不欺,守住仁德,真正落实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让学生最终能成为好法而行之士或笃志而体的君子,这也是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四)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关键在践行,体现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养成教育的养成性需要时间的坚持,更需要通过长时间不断践行使之成为一种常态,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否有效必须靠长时间践行。只有通过践行,学生才能养成良好习惯、达到养成之“成”。是否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本原因是个体有无“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的心态、是否存敬畏之心。曾国藩曾说,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所谓常,即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的良好道德素养和行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这个常是指学生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主要是对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遵守和践行。人要成人成才必须践行自已的义务与责任、发挥制度规范和约束作用,在自觉践行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学生自动化的优良行为。老子提出无为,就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的不妄为,不随意而为,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规范,敬畏规矩,高度要求自身表现出不妄为和不随意而为的行为,不断践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助推自身成长。但当下的情况是很多高职学生无所患,对自己何以安身立命的问题没有意识,以至昼寝、刷视频、点抖音、打游戏成为学习生活的主题,如何践行决定了学生生活的质量。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必须靠主动践行才能达成目标,以践行的态度与行为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来规范、约束自己,真正把外在规范与要求内化于心并成为自动化行为。

四、结语

日常综合范文篇8

一、组织指导

成立以新区工委副书记为组长,区经贸局负责报酬副组长,区城管局、社发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质监分局、行政法律分局、各街办、管理处负责报酬成员的新区物业服务企业考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区经贸局,负责对驻区各物业服务企业的监视检查和总体审核工作。各相关部分、单位要指定专人参加考评工作。

各街办、管理处响应成立物业服务企业日常考评指导小组,小构成员由各街办、管理处财产办以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等构成,详细负责对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监视考评工作。

二、审核内容与职责分工

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日常监视审核的根本内容:

1、小区综合管理状况。首要包括物业企业天资品级证书、签署并物业服务合同、管理人员获得职业资历证书等;

责任单位:区经贸局

2、房屋共用部位和共用设备设备的养护和维修。首要包括水、电、气、电梯、消防等共用设备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小区内存在风险、隐患部位有无平安防备、对业主违章装修行为有无实时避免、小区房子外观有无违章建立等;

责任单位:区消防大队、质监分局、行政法律分局、城管局

3、公共次序维护。首要包括次序维护员有无一致着装、能否执行24小时门岗值班并按规则工夫到指定区域巡查、小区监控系统等技防设备能否无缺等;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

4、洁净卫生情况。首要包括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次供水水箱按国家(当地)有关规则按期清洗、按期开展消杀等工作;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社发局

5、小区绿化养护。首要包括小区绿化有专业人员管理、花草、草坪、树木长势优越,无枯死、大面积病虫害和缺损景象等;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6、服务结果评价。

责任单位:街道(管理处)和社区居委会、地点公安派出所、业主委员会

三、审核办法

对驻区各物业服务企业审核设定总分为100分,个中:日常检查考评占60%,年关审核占40%。

日常考评,是指由各街办、管理处组织,由各相关单位共同,每季度对响应辖区内一切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并评分。日常考评规范根据是《市物业服务企业日常审核评分规范》。各街办、管理处财产办每季度对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考评后果按得分凹凸依序排名,辨别于4月初、7月初、10月初前报送新区房产管理办公室。

四、审核分数的核算

物业服务企业全年综合考评分数=日常检查考评得分60%+年关审核得分40%。

五、审核后果的运用

1、对驻区各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检查考评,报市房管局在“房地产网”上,并记入企业信誉档案。

2、对全年综合审核在前10名的企业,将作为全市最佳物业管理单位向市房管局引荐。

3、对全年综合审核后3名且考评分低于60分的评为不及格企业,将传递批判并限日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将向市房管局要求赐与降低天资品级或撤消天资证书等处分。审核后果为不及格企业的状况,还将书面传递物业服务单位的公司负责人。

日常综合范文篇9

1注重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材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文化底蕴很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小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是无形的,因而要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悟。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运用,需要注重将其与语文教材相结合。通过教材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或者某个汉字、词语,从而逐渐地感受到中华文化,逐步地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产生认同。具体的结合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在学习“礼貌”这个词语中,就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教会小学生哪些行为是礼貌,哪些行为是不礼貌。通过实践活动的真实体验,让小学生懂得礼貌的重要性,并且感知到我国的文化中礼貌应该是什么样子,从而不仅帮助小学生学习了语文知识、认识了汉字,还帮助其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小学生的情操的陶冶,道德品行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需要注重将其与语文教材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2实践活动以日常生活为基础

俗话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语文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能更多地还停留在识字造句的阶段,对于语文中深层次的知识还没有体会。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需要以日常生活为基础。通过最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形式,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里感知语文的存在。以日常生活为基础,除了小学生的基本的生存活动以外,教师在进行日常活动教学时,需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实践活动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并不是真的让小学生回去生活,而是在教学当中,创建日常生活的情境,通过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来让小学生感知语文的魅力,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推动小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的教学当中,不断地去探索语文知识,提高其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帮助小学生在课后的生活当中去更好地学习语文,发现语文知识的存在,这对小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相关的实际活动教学情境的创建当中,需要带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活动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在每个活动过程中都要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并且逐步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要使其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便离不开教学环境的创建。教学环境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小学生都还处在比较贪玩的年纪,对于学习的认知还不是很强,对学习的欲望也十分缺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离不开语文教学环境的创建。之所以要创建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就是为了匹配孩子天真爱玩的特点,让孩子在开放自由的环境当中,没有学习的压力,而是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的创建,需要教师注重课程的引导,让小学生忘记自己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跟老师和同学,做某种有趣的活动,这种活动的规则是要完成某种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小学生也学习到了某种语文知识,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并且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小学生并不会感受到来自语文学习上的压力,久而久之,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主动学习语文。

4分组教学,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章法和程序,否则会乱,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分组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将小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并给其分配一定的任务,让小学生进行组内研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课堂上提问,一方面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意识。分组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可以推动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塑造良好的班级的学习氛围。最重要的就是,分组教学的形式能够不断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索欲望,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5结语

小学的教育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其人生有着启蒙和引导的作用。因而,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推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是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方式,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探索世界,更好地学习语文,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并且让小学生主动热爱上对语文的学习,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姬娜.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浅谈[j].才智,2018(01):114.

[2]刘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n].发展导报,2017-12-01(035).

日常综合范文篇10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转变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精华,是体现民族个性、思想精神及综合素养的重要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是各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基因,扎根于每个人心中,影响着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广大群众应积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与道德精华,全面弘扬以爱国情怀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时代精神,深入探索及阐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守诚信、讲仁爱、尚和合的时代价值观念,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滋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源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及重要资源,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1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生、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所追求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相互撞击,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已成为了当前各大院校思政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及民族的特殊文化内涵,比如儒家的仁、中、和等代表性思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处理人和自然、社会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世代相传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必须要扎根在优秀传统文化当中[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博大精深,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各民族共同的思想根基。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通之处,例如和谐、友善、公平、文明等,这些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价值理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内涵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弘扬。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营养、广泛汲取道德力量,根据当今时代的实际要求,深入探索与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努力创新,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义,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变成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土壤。2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养。人文综合素养主要指的是由知识、思想、情感、能力与意志等多种要素共同组成的人的内在品质,其包含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审美素养、人生目标追求、道德情操素养以及内心素质、思维模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个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国家需要具备崇高价值观念及良好人文综合素养的优秀专业人才。对于各大院校来说,怎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综合人文素养是当下首要问题,更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改革开发的日益深化,多种思想文化理念彼此相互撞击与影响,价值观念也更加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不够明显,人文综合素养普遍缺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功利主义的作用下,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思想、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都缺少良好的人文素养。党的报告中,在论述文化建设过程中,重点强调了“群众思想道德素养及科学文化素养全方位提高”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文化继承、创新及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努力提升人民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及丰富的人文思想精神,有关研究学者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总结为:天人和谐、自强不息、以民为本、厚德载物、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居安思危。由此能够看出,这其中不仅有对人生价值与内涵的阐释,也有对个人修养及人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崇高追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到一起,有利于扩大广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鼓励及熏陶,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促进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

1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无法有效衔接。目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存在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两者融合过于机械化。某些高校思政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时,并未深入全面地考察传统理念、社会背景、范围、实际内涵、阶级立场等相关因素,只是单纯地用拿来主义或是照搬传统文化的具体语句,停留在表面上,并且还有少数教师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就是背诵经典名言名句等。这样的想法与做法,无法创新性地转变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不出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同时还会让许多不良信息混杂在教学内容中,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若是将集权主义、官本位、宗法秩序等文化思想不加辨别地引进到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会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向,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就当前现状来说,怎样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话语及其内在思想精神的双重结合是各大院校思政教育应重点思考与解决的问题。2传统教学方法致使传统文化教学效果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时展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其诞生、形成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来说,相关教师仍然单一地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过于重视传统知识的讲解与情感说教,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生硬地传授给广大学生。并且,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重形式、争荣耀、拼噱头的不良问题,这样只重视说教而忽视探索、启发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无法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他们的充分肯定与认同,无法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当代大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与滋润,无法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正是如此,才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间的融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2]。3融合过程中严重脱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想要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就应根据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况,在能够有所感触的实践行为中逐步提高广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但从当前的融合过程看,存在诸多不正确的看法及方法,导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严重分离,无法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目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只是成为了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当中的点缀,并没有真正渗透到广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重视课堂、忽视课下。即注重在课堂中为大学生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但却并未在他们课余生活中继续利用多种有效方式加强教育,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学间存在较大距离,出现了课堂中学生聚精会神,课下全然忘记的尴尬情况。事实上,应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持续不间断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融合效果。其次,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结合的过程中,某些教师还依旧停留在讲解传统文化基础理论的阶段,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广大学生社会实践维度上的教育和渗透,无法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

1探寻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探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重点是要具备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让这两者能够真正形成相得益彰、相互推进的关系。因此,思政教育应善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关生命力的语言、内容及思想精神等科学有效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借助深厚传统文化丰富资源的优势,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尤其是要大力研发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思想、人格品行、爱国主义情怀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阐释、经典故事介绍、案例讲解等方法来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优秀传统,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精神的大力弘扬,要对其产生一定的敬畏感,决不能用恶搞、重构、过度消费的形式来解释传统文化,而是要结合现代、还原历史的互动方式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2积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教师要高度重视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他们进行彼此平等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当代大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在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入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扮演中间人的角色,用僵硬、机械的方式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是应将广大学生视为具有独立想法和主体思想的人,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主动与他们探讨相关问题。此外,教师应用生动新颖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衔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纽带,在优秀传统文化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既要充分利用思政基础理论课程的引导形式,还要利用演讲比赛、主题讲座、艺术作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向学生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要积极借助微博、微信、艺术展、贴吧等平台,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3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倡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要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贴合实际,让广大学生能够真正接触它、欣赏他、感受它、体会它。其并不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圣物让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也不是用功利性的心理去接受它、弘扬它,而是将其充分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逐渐外化成大学生良好的日常习惯与生活模式[3]。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变成生活性文化。其主要指的是让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中。这种生活性优秀文化绝不是庸俗性的文化,而是通俗性、大众性的优秀文化;其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关键是要构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当代大学生深入学习与主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氛围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心理构造及行为方式当中潜在的传统文化基因,强化他们对个人内在文化特点的体会与认知[4]。例如,在校内或是学生宿舍当中摆放包含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氛围,让他们随时随地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一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会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宝贵价值,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包含着中华民族最高境界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标识,更是民族繁荣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主要支撑。对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来说,应深刻意识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要总结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通过有效路径来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思政育人的积极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芮凌.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70—71.

[2]王东明,刘姬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8.

[3]陈小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6):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