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30 20:43:51
免疫学范文篇1
关键字:免疫学肝脏乙肝病毒肝脏移植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持续存在的乙肝病毒抗原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前体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继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成熟的活化的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以致不能同时产生足够的ctl细胞进行有效的控制被感染的肝细胞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提前降低病人细胞外液中慢性乙肝抗原的含量,以减小它们的反向选择作用。自然界中生物对有限的资源同样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亚群之间均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和抑制作用,如t细胞、nk和nkt细胞之间以及它们亚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体各种前体dc细胞亚群之间也同样可能存在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乙肝病毒抗原系统对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敏感的前体dc减少,进而使得它对其它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其它的前体dc细胞数量就会增加,进而增强了它们对对乙肝病毒抗原系统敏感的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感染前的速度减小和能恢复的数量减少。同样,被感染的肝细胞也会持续的反向选择对其敏感的ctl细胞而使其数量减少,其它ctl细胞的数量将会增加,它们的抑制作用也会抑制乙肝病毒特异性ctl的恢复。为了增加对乙肝病毒敏感的前体dc的恢复速度,增大其能恢复的数量;同样也为了特异性抗乙肝病毒的前途ctl细胞的恢复,有必要解除这种持续的抑制作用。另外,外周血中被感染的dc细胞低水平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使得它们在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群作用时,诱导活化的t细胞的比例将下降,而耐受和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比例将升高。要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局面,必须对免疫系统重新进行一次格式化。二、肝脏移植免疫学之相关事项
免疫学范文篇2
关键字:免疫学肝脏乙肝病毒肝脏移植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持续存在的乙肝病毒抗原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前体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继而使得二者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成熟的活化的dc不能在同一段时间内积累,以致不能同时产生足够的ctl细胞进行有效的控制被感染的肝细胞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提前降低病人细胞外液中慢性乙肝抗原的含量,以减小它们的反向选择作用。自然界中生物对有限的资源同样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亚群之间均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和抑制作用,如t细胞、nk和nkt细胞之间以及它们亚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人体各种前体dc细胞亚群之间也同样可能存在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竞争。乙肝病毒抗原系统对对其敏感的前体dc持续的反向选择,使得这些敏感的前体dc减少,进而使得它对其它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其它的前体dc细胞数量就会增加,进而增强了它们对对乙肝病毒抗原系统敏感的前体dc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感染前的速度减小和能恢复的数量减少。同样,被感染的肝细胞也会持续的反向选择对其敏感的ctl细胞而使其数量减少,其它ctl细胞的数量将会增加,它们的抑制作用也会抑制乙肝病毒特异性ctl的恢复。为了增加对乙肝病毒敏感的前体dc的恢复速度,增大其能恢复的数量;同样也为了特异性抗乙肝病毒的前途ctl细胞的恢复,有必要解除这种持续的抑制作用。另外,外周血中被感染的dc细胞低水平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使得它们在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群作用时,诱导活化的t细胞的比例将下降,而耐受和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比例将升高。要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局面,必须对免疫系统重新进行一次格式化。二、肝脏移植免疫学之相关事项
免疫学范文篇3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以问题为中心”自主学习模式。pbl将课本知识与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问题中,强调把知识设置到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景中,引发学习者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最终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从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主动探索的能力,进而改善学习效果[2]。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书本知识的指导作用,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医学免疫学这种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课程,通过pbl法将抽象的、重点的知识设计成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以医学免疫学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章节为例,这章是医学免疫学的难点章节,内容比较复杂、抽象,涉及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知识,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讲解mhc结构及遗传特性,再讲mhc分子,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对于此章节,笔者采取pbl法教学。在讲解此章节之前,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天气变化,流感来袭时,一个寝室的同学,有人能抵抗病毒的侵袭而有人不行呢?”这一简单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查找资料,预习本章节,课上讨论,最终笔者归纳总结,点出mhc分子是机体能否抵抗流感病毒的关键,每个人抗感染能力不同正是因为mhc分子的多样性所造成的,而mhc分子由mhc基因编码,自然而然过渡到mhc基因的结构及多态性上,这样通过事例问题到原因的自学和讲解能让学生对mhc基因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全面认识每个人的mhc基因不同之后,讲解mhc分子的结构及器官移植的配型就水到渠成了。本章讲解先将难理解的mhc简单化成一个现实问题,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事例,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然后再引导学生一步步的从具体向抽象转变,最终循序渐进地掌握mhc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笔者以本校临床医学大二学生为对象,分别按照上述pbl方式和传统授课方式进行了mhc章节的讲解。课后问卷调查显示,pbl方式教学的班级中,86%学生对pbl教学方法表示欢迎和认可,71%的学生理解了mhc概念和作用机制;而以传统方式讲授的对照班中,只有43%的同学可以理解了mhc概念和意义,再给对照班以pbl教学方式重新讲解mhc后,96%的同学认为pbl授课方式要好于传统的讲授,83%的同学表示掌握了mhc概念和作用机理。由此可见,pbl教学法确实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并改善其学习效果。
2采用比喻法教学
比喻法是指根据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教学法就是把比喻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难懂的知识巧设比喻,以生动形象的类比来阐述抽象、深奥的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针对医学免疫学中繁多的概念、深奥抽象的机理,合理运用比喻、类比的方法不仅能使深奥的机理通俗易懂,使学生易于理解,学得轻松,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笔者同样是以本校临床医学大二学生为对象,分别给这一专业的两个班上课,其中一个班讲解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的时候采用了比喻法,将免疫球蛋白的h链或l链比作班级的座位,从门到窗蛇形排列。可变区就是靠门的这一排座位,学生就是氨基酸。“可变区氨基酸变化频率大”可以理解为靠门的这一排座位可以落坐的学生是随机的。遇到某种病原体侵袭,机体会挑选出可以与病原体的抗原互补结合的氨基酸(合适的学生),让其坐在可变区,形成特定空间结构与抗原互补结合。当侵袭机体的病原体种类改变后,机体又会挑选不同的氨基酸落座于可变区,与病原体抗原发生互补结合。“可变区氨基酸变化频率大”即可理解为“抗体可变区可以进入的氨基酸是随着侵入机体病原体的种类不同而发生改变的”,这样类比的讲解能让学生直观、快速地理解“可变区氨基酸变化频率大”的含义,使学生顿悟,加深印象;而另一个班只是按部就班的常规讲解,课后学生反映对于“可变区氨基酸变化频率大”这一点很难理解。细细思考,医学免疫学很多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之中,采用比喻法讲解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t/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可以比作小孩到士兵的成长,除了t/b细胞本身发育成长之外,它们的武器——tcr/bcr也在不断打磨(基因重排),最终发育为配备武器(tcr、bcr)的成年人(成熟t/b细胞),经过阴、阳性选择(体检),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细胞后,成为合格的士兵,保卫机体。再比如igm类抗体好比先头部队,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igg就是正规主力军,在感染中晚期加入战场,起杀伤病原体的主要作用;siga为边防军,驻守机体的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免疫缺陷病犹如军事防御和攻击系统被被摧毁了,其他的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大肆破坏机体。自身免疫病好比是免疫系统被蒙上了眼睛,分不清敌我,误伤了自身。这样的类比和比喻鲜明生动,不仅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笔者运用比喻法在教学实践中收效不错,学生反映明显提升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合理运用基于手机的移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方式将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概念变成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3]。目前,我国高校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力和真实感,相比单纯的语言及粉笔讲解,更易受到师生的欢迎。但是,仅仅依靠计算机和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学,一方面会造成学生上完课就结束,知识印象不深,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4],也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智能手机已成为广大学生的标配,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带手机进入课堂。笔者在讲解完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时,会将相关的动画或视屏通过基于手机的学习软件发给学生,这样做不仅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易于掌握,而且还便于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随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另外,通过手机的学习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测验,学生通过手机进行答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改进教学提供参考[5]。此外,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笔者在讲解补体激活途径这类抽象的、需要空间想象的知识时,常辅助采用移动多媒体教学,将补体激活的动画视屏发到学生手机端,便于学生理解和课下学习,部分同学还针对动画视屏中多于书本知识的地方提出疑问,笔者通过答疑解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提高了其学习免疫的兴趣。基于手机的移动多媒体教学虽然有上述一些优点,能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但也要看到它的一些弊端,要合理恰当的使用手机移动多媒体教学,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要本末倒置,忽略对免疫知识的讲解。
4适当拓展课本知识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知识更新非常快,仅讲解课本的知识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免疫学人才。应当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一些知识点适当拓展,补充一些有趣的实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问题本身有更深、更好地理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免疫的兴趣。比如在讲解胸腺的时候,就可以提到胸腺缺陷小鼠——裸鼠。给学生讲解一下裸鼠的用途,这样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反过来加深了对胸腺功能的认识。再比如讲解t细胞表面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时,可以延伸一下pd-1及ctla-4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原理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pd-1及ctla-4抗体药物和临床疗效,同时讲清楚这类药物使用范围及副作用;在讲肿瘤免疫时,扩展一下肿瘤免疫的新进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潜在的问题,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丰富了课堂,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小结
医学免疫学的抽象性、前沿性、交叉性等特点不仅给学生理解知识设置了障碍,而且还增加了教师对课程讲解的难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给学生一碗水,需要教师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教师只有不断的充电,找到抽象知识与现实事例的联系,用更易于理解的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示出来,才能在免疫学教学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将书本知识更加生动多彩地讲授给学生,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志刚,曹雪涛.免疫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j].科学观察,2014,9(3):33-36.
[2]郝强,张勇.pbl与案例教学法的分析与比较[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2):50-52.
[3]徐胜,韩超峰,刘星光,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提高学员兴趣的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58-461.
[4]王沁峰,李延平,常勇,等.android智能手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集美大学学报,2014,15(3):115-119.
免疫学范文篇4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教师角色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基础学科,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机体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性异物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1]。医学免疫学学科具有理论知识抽象、实践性强、思辨性强等特点,相比其他学科较难理解和掌握,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医学现象与先进技术相融合、研究个案与临床病症相对接,才能对其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各种因素叠加对医学免疫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作为医学免疫学教师,面对公共突发性卫生事件,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完成普遍性角色的调适,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线上教学要解决的问题[3-4]。本研究以医学免疫学课程为抓手,聚焦教师角色转型,提出角色转型策略,为深化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实施主体是教师
教师要实现角色顺利转型,首先要做到早定位、早适应、早融入、早提升,保证线上教学效果。1.1学习空间的创建者,学习过程的协助者。在学校教学环境中,医学免疫学教学活动是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在教学场所展开的,学习空间主体建构相对封闭,教师以知识实施者身份自居。在全民抗疫防控体系中,教师自身角色发生转型,在疫情期间为学生推送优质教学资源,做网络学习空间的创建者。作为学生学习空间的主动创建者,教师需要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设或拓展多样化和具有灵活性的学习空间。在海量的医学免疫学网络教学资源中,拾取出优质课程资料并加以润色、改进、丰富和提升,强化师生互动,达到学生学习活动与知识训练的有机交错和融合[5]。教师要自觉担负起学习空间组织体系内外治理主体间沟通角色的责任,搭建讨论、沟通、碰撞的桥梁。教师和学生位于学习空间内部,共同构成了医学免疫学学习空间内部的治理主体,学校和家长则是学习空间外部的治理主体。教师要通过统筹学习空间治理建构,实现学习空间各主体的统一、有序和协调;以学习空间为纽带向学生展现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运行机制、评价标准,依托空间数据信息实现评估反馈的实效性,促进学习空间科学建设和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相对于线下教学而言,教师的管理或管控程度相对较低,角色自主职能体现具有灵活性和多元性。在肺炎疫情期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心理疏导和正向引导,减轻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恐惧感,创建和谐的学习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心态、情绪复杂且变化波动较大,教师要从医学免疫学传统课堂教学的直接管理操控者转向协助学生做好心理疏导的角色;结合医学免疫学教学实际,将健康安全分析、理解和认知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和过程中,以科学的态度化解学生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产生的心理危机,提升其对科学防控疫情的认识。建立医学免疫学协同互助学习小组,线上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线上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知识建构。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体现了学生成长的内生需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教师要协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要领、检查并反馈学习结果等,通过提供各种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课堂组织策略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引导。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尽可能充分的条件,要从教学活动中的“指挥者”变为协助者。1.2学习资源的挖掘者,教育技术的引领者。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启动,使得教师当上了“网络主播”。使用qq、虎牙、微信、钉钉、雨课堂、云课堂、腾讯课堂、空中课堂、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等多种网络平台,教师已经从课堂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资源的挖掘者。作为学习资源的挖掘者,教师需设计切合医学免疫学课程实际的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系统,做到“课前预览—课中互动—课后实训—双评反馈—调整改进”的“五位一体”网络模块化或阶段化内容[7]。医学免疫学课前预览式学习强调学生以“问学”方式,多渠道吸纳专业知识并进行整体性把握,挖掘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兴趣;课中互动式学习关注研讨、批判、交流、思辨等多维互动,聚焦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过程;课后实训预留专业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实战性研训,实现知识融通、转化和吸收;双评反馈式学习通过线上教学双向评价和及时反馈,提升教学效能,改进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甄选适合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平台资源,熟悉课程操作。面对种类繁多的课程平台,要学会兼顾功能优化、系统稳定和操作便捷度,学科组课程团队要不断尝试和体验;医学免疫学线上课程开发需要学科组教师的全程参与,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质量把控等环节,教师要将视频案例、多媒体技术等融入线上教学,要善于开发、运用、拓展网络教学资源,灵活设置医学免疫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抢答、头脑风暴、随机点名等功能,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成为网络教育技术的引领者。1.3教学情景的共鸣者,课堂效果的反思者。医学免疫学以单一化课堂讲授形态为基本模式,在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遵循逻辑基点是学生专业知识习得和教师教学的单一行为,教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输入大量信息,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教学情景的形成、建构、呼应、反馈和共鸣,不足以启发学生有效进入学习情景[8]。在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具有生命特征和情感特点的情节性氛围及境况,体现生活性、形象性、科学性、问题性、情感性的特点,构成教学情景的特质和特色,给学生带来心灵共鸣,发现和挖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借助免疫学理论,嫁接病原生物学个例分析,有效创设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扮演心理咨询师、健康咨询师、生活咨询师、未来规划师、成长设计师、学生学业导师等角色。用简洁的语言、畅通无阻的交流,预防、化解和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焦虑和危机,引发学生对知识认知及对疫情防控的共鸣。在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中,学生知识背景、学习策略、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的差异,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教师可根据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课堂讨论与互动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研讨,以学生反馈和教学成效为铜镜,做好线上教学反思,完善线上教学模式、解决教学困惑、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9]。教师需全面把握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如何学的,是流于形式还是认真对待,不同学生占比是多少等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反思,如何教,如何系统地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内容渗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1.4任务完成的服务者,成长目标的评价者。医学免疫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教学实施的主体都是教师。随着信息化速度的加快,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质量保障不可忽视,与线下教学一样,线上教学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线上教学时,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服务学生、保证质量、主动应对、及时调整、积极整改为原则,积极探索多途径、多环境、多形式、多形态、多模式、多靶向和多方法的线上教学方式和质量实现模式[10]。可根据校情、学情、课情等制订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分析线上教学的利与弊,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凸显教与学的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意味着教与学时空的变化,教师责任不仅加重了,同时质量管控过程也变得复杂了,既要关注课程知识教学质量,还要保证线上教学服务质量。教师通过质量监控,形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位一体”的线上教学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教师在实施线上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况分析与交流考察,深入细致地了解所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诉求差异,探索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和运行规律,从教学组织、设计、评价、管理、服务等层面,科学认知与理解线上教学的内在逻辑,主动顺应时空上的变化,树立线上教学学习变革观与教学创新观。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出发点,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对学习过程开展动态监控与评价。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形式,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评价的良好结合。
2对线上教学教师角色转型的思考
线上教学教师角色转型需要适应网络时代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运用灵活应对策略,提升教育技术素养,树立专业发展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技能、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沟通交流、教学反思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专业能力将会不断得到拓展,完成网络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实施、虚拟创境、教育大数据分析、线上线下教学评价等能力与专业能力相融合和提升。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是联结学校、社会、学生及家长等各方活动平台的纽带[11]。坚持把保障教学质量放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首位,明确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保障教学质量;强化教师在特殊时期的立德树人价值,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建构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专业考评督导机制,明确教师“一职双责”考核指标,建立切合国情、校情、学情的线上教学形态考核程序,完善线上教学质量责任履行机制。有效推动疫情防控期间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改革与创新,帮助学生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认知、情感、意志的均衡发展,教师通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备课和学情分析,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更懂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2.2巧设教学策略,促进教学互动。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共情能力的自我培养和增强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特殊时期教师角色需要转换,在教学的同时,实际上还扮演着心理咨询与引导者的角色,要具备很强的共情能力。从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个维度挖掘教师的个人特质,提升教师共情能力,有效实施防控防治教育,稳定学生和家长心理状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共情,及时感知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不断调整教育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信任、接纳和鼓舞,从而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学习动力[12]。教师可实施相应的感恩教育和团结教育,使线上教学的学习空间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习型组织。打破师生间隔阂,让课堂逐步变得生动有趣。医学免疫学课堂授课时教师以促进线上互动为目标,从课前预习、课堂授课、课后作业等都设置了互动环节。2.3提升教育技术,实现学生受益最大化。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效能的实现随着特殊时期师生教学空间、教学环境和教学形态的转换,教师线上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对教师相应管理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线上教学的特点是学生有着很大的自主度,教师无法实现面对面掌控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为有效促进线上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师相应的教学管理能力是关键。教师需提升自身网络教学管控素养,催生线上教学管理效能的内生力。教师能够熟知各方面的软件操作和信息管理知识,建立互联网思维,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导为主”的线上教学管理角色转换,养成收集、整合、分析、鉴别、运用线上教学信息,制订教学规划和设计方案的能力,不断提升课程设计、疫情教育、信息技术运用、学生服务等综合管理水平[13]。强化学科组内部指导和培训,强化教师线上教学应具备的特殊管理和应对能力,促进线上教学教师效能的实现。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将原本的线下教学移到线上,采用系统稳定、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的教学平台为课程学习的主阵地。课程评价标准也发生变化,强调网络学习、互动情况,更注重核心素养培育,让学生成为教育技术的熟练使用者和最大受益者。2.4树立学习理念,融合双重身份。在线上教学的推动下,教师要主动融入新时代教育改革中,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在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反思和总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学习、发现学习、兴趣学习和享受学习。针对线上教学的实施,教师更要关注如何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指导线上教学、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相结合开展教学设计、如何开展行动研究以提升线上教学效果等。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成为课程的创建者、设计者、实施者、组织者,还要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者、合作者、思考者、创新者。教师要树立成长及发展目标,在实践中完成双重身份对接、互补、融合和升华,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促使自身不断成长、发展和完善[14]。
疫情期间医学免疫学实施线上教学,教师角色转型是关键,从思想站位到实际执行和能力提升、从传统模式到虚拟模式和线上教学、从问题发生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等节点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多面性的个人发展过程,也是从一个教学生态体系到另外一个教学生态体系过渡和融合的过程。根据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目标对线上教学方式不断调整和完善,从理论探索到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到教学评价、从教学评价到教学反思、从教学反思到教学提升这个链条式联动中,学生是启动和实现联动效应的轮子,也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郑全辉,刘亚楠,侯志宏.医学专业大学生医学免疫学创新课题实践与探索[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20,20(1):78-82.
[2]任书荣,张蓓,王静,等.多轨道改革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2):236-240.
[3]蔡文伯.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背景下教师的应然选择[j].教师教育学报,2020(3):70-75.
[4]翟双庆,焦楠,闫永红,等.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j].北京教育,2020(5):36-39.
[5]delucal,nocentinia,menesinie.theteacher′sroleinpreve-ntingbullying[j].frontpsychol,2019(10):1830.
[6]王昕,陈剑波,吕静,等.基于数字学习空间在线课堂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20(22):59-61.
[7]iannuccic,macphaila.oneteacher′sexperienceofteachingphy-sicaleducationandanotherschoolsubject:sninter-roleconflict?[j]resqexercsport,2018,89(2):235-245.[8]魏善春.当代课堂教学变革:一种过程哲学的审视[j].现代教育管理,2019(12):63-68.
[9]kochlf.thenursingeducator′sroleine-learning:aliteraturereview[j].nurseeductoday,2014,34(11):1382-1387.
[10]栗新,崔慧霞,任素芬,等.情景模拟教学对护理本科生临床推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4):532-535.
[11]kleinpellrm,fautcallahanm,carlsone,etal.evolvingthepractitioner-teacherroletoenhancepractice-academicpartnerships:aliteraturereview[j].jclinnurs,2016,25(5):708-714.
[12]hopkinsl,hamptonbs,abbottjf,etal.tothepoint:medicaleducation,technology,andthemillenniallearner[j].amjobstetgynecol,218(2):188-192.
[13]torredm,durningsj,daleybj.twelvetipsforteachingwithconceptmapsinmedicaleducation[j].medteach,2013,35(3):201-208.
免疫学范文篇5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思政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抗原抗体制备、凝集和沉淀反应、各种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分离技术以及免疫分子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和移植免疫的基础知识、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手段和方法;了解免疫学检测质量控制的特殊性,理解免疫学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检验应变能力以及保证临床免疫学检测的质量,提高临床免疫学检验的整体水平。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临床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格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的医学学科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169名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2017级与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
(二)教材
选用李金明教授主编的2015年第1版发行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材。
(三)教学方法
授课教师采用常规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在讲解章节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故事的讲述引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学生们讨论交流,从而让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认知的同时,获得思政元素的精神食粮。
(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内容以选择题为主,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对本课程教学中所开展的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学生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参与调查问卷填写。
三、结果
通过网络调查,92%的学生认为《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加强对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技能的掌握,增强专业的认同度和自豪感,增加了团结协作和交际能力,树立检验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见表1。
四、讨论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育人资源,合理设置课程分章节育人目标,进行思政融合点的课堂设计,开展思政教育,具体见表2。
(二)教学效果和反思
免疫学范文篇6
关键词: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研究生;两性一度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目标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明确要求改革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相对陈旧,不能完全满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出的要求,难以支撑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完善课程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实行基于临床案例的pbl教学和“课前学习 课堂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基于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挑战性问题学习[2-9],旨在实现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1“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课程目标上,知识目标明确完备,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不完善。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忽略了与临床实际的联系,没有承担起桥梁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重知识、轻能力,偏重知识的原始积累,忽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忽视学习方法研究,对研究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在考核评价上,重视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没有进行有效评价,无法通过考核评价促进研究生的学习。
2“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
2.1完善课程目标
结合“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任务与特点,将临床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纳入课程目标,完善课程能力和素质目标。
2.2以“两性一度”为标准,建设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
2.2.1“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高阶性“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是以分子、细胞和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的功能与结构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基础性和桥梁性的双重属性。随着“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目标的完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其要求。为此,我们在大连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的推动下,在研究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聘请大连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进入“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教学团队,参与完成pbl教学临床案例的编写,研究如何有效地将基础的免疫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目前已经建立的“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案例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等二十余个临床案例,设计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pbl教学平台。pbl教学以10个研究生为一个小组,采取“下发病例→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再提出问题→再查阅资料→再小组讨论→总结反馈”的程序。pbl导师的职责是鼓励研究生讨论和辩论,发展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教师—研究生”“研究生—教师”“研究生—研究生”的全方位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表达与沟通能力、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临床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信息管理能力等多项指标。“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pbl教学涉及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基础、临床多学科知识,实现了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横向整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宽度和深度,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医学研究生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充分体现了“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高阶性。2.2.2“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创新性(1)依据新的课程目标,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免疫学领域的学科前沿动态和应用进展,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以“新冠病毒感染免疫特点”为例,引导学生学习病毒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将免疫应答过程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新冠病毒感染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还可以以新冠病毒为例讲授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以新冠病毒抗体的产生和作用特点为例讲授抗体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以新冠病毒感染为例讲授固有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特点。(2)采用全过程、全方位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在课前小组学习、课上讨论学习、课下总结学习等教学环节,均建立了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3)采用“课前学习 课堂探究”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教师要设计研究生预习的内容并提供线上视频教学资源和网络交流平台,研究生借助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和组织研究生的教学活动,通过组织研究生研讨、答疑解惑,帮助研究生深入领会学习内容。“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将传统的课程教学延伸为泛在化的、在线的“空中课堂”,延伸了教学内容和时空的深度与广度,教学形式具有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特点,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创新性。2.2.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的挑战度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中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挑战性问题,例如:基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高度多态性,解释新冠病毒感染的个体差异;结合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和细胞因子风暴,解释新冠病毒感染的特点;结合疫苗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深入理解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前景。针对这些问题,研究生在课前分小组查阅文献,基于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研究生分组阐述汇报对于问题的分析,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研究生可以对该小组研究生汇报的学习成果予以质疑,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和探究,通过揭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递进式推动学习进程,提升了课程的挑战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不直接给予研究生挑战性问题的答案,而是注重启发研究生基于问题发展创新性思维,引导研究生自主解决问题。
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改革的应用效果评价
免疫学范文篇7
关键词: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医学免疫学;金课
近年来,“消灭水课、打造金课”已成为各高等院校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金课”又称一流课程,是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建设“金课”要求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学习难度并拓宽学习深度,做到真正把“水课”转变为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标准[1]。同年,“金课”被归纳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2]。此外,具有“两性一度”标准的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五大“金课”首次亮相[3]。本校的医学免疫学为自治区级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团队前期致力于临床医学专业“金课”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故将“金课”引入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医学免疫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繁多且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临床医学专业的相似,如课程内容繁多、学时数少、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案不完善等[4]。以往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线下讲课为主,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氛围不活跃、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使被动的“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转变。
1“金课”建设路径
根据医学免疫学的课程特点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托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资源平台,参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对“金课”建设路径进行探讨,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1.1在线“金课”建设的必备条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在“金课”建设过程中,除了需要学校提供基础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外,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5],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使命。1.1.1学校提供相关基础硬件设施及经费支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硬件设施和费用的要求较高,在“金课”建设中起着保障作用。因此,需要学校提供教学环境、多媒体设备、线上教学所需的资源平台等配套设施。同时,在教学设备的购买、论文的发表等方面提供经费支持。1.1.2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业务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课堂效果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为此,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教学业务能力,以保证课堂教学设计高质量完成。如果教师理论知识不扎实,教学业务水平落后,不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缺乏进取心和责任心或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则此课程将成为“水课”,与“金课”建设背道而驰。1.1.3教师应熟悉多种现代信息教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6]。现代信息技术为“金课”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教师掌握多种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是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重要前提[7]。1.1.4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8],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好地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在“金课”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1.2理论课“金课”建设路径
目前,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课程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课的线上教学8学时、线下教学32学时、实验课8学时。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论课、实验课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微课、雨课堂与中国大学mooc(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平台和翻转课堂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都得到合理安排,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1.2.1课前线上学习在课前教学设计上,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要体现“挑战度”,即教师花大功夫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其难度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教师应储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过硬的翻转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本领,合理安排学生课前的学习任务。通过雨课堂课前预习提纲、课程ppt和课前测试题等内容,教师可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在线了解学生预习进度和预习效果。通过中国大学mooc(慕课)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平台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微课,学生学习结束后完成测试与作业、参与在线讨论并对课程作出评价。微课应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载体,其资源容量较小、教学内容少、资源组成与结构体现情景化,5~10min的学习时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内容要有一定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布置好课前学习任务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基石。1.2.2课中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中翻转课堂的实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要体现“金课”建设的“高阶性”,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机融合。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如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情况、完成测试题的对错率等进行反馈和面对面答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习反馈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要体现“创新性”,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将微课、雨课堂等线上资源引入课堂中,如采用雨课堂进行签到、完成课堂测试以及对易错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进一步增强师生互动效果。1.2.3课后线上监管对课后教学活动采用线上监管的方式,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课中的学习效果布置课后作业。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课前课中的学习内容,通过查阅期刊文献,追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动态,汇总专业术语,进行课后测验,参与小组讨论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才能学到真知识,教师才能提高业务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3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路径
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虚拟仿真实验丰富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9]。实验教学采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与线下真实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借助上海梦之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预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对难以理解的实验原理、复杂的实验操作流程,如elisa法检测hbsag中关键步骤的操作和移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可以反复观看,通过对疑难问题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措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进行线下的真实实验教学时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授课,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机会。教师先了解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反馈情况,据此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实验内容进行讲解或操作示范,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开展实验活动。传统的实验授课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实验项目、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与操作流程、接着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出现是实验教学的创新性革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以实现教师在线监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成绩评定等功能,学生可选择对应的实验项目、访问在线实验、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等过程。为响应关于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要求,依托上海梦之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展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其目的在于淘汰陈旧的“水课”,进一步打造实验教学“金课”,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实验技术,规范实验教学运行模式,改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4建立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师有效执行教学计划,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基础,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节奏,增强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一对一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总结性评价即终结性评价,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一段时间后,对前期教学效果进行了解而作出的一种评价方式,旨在检验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取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评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占40%和60%,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各项指标的考核要求。
2结语
免疫学范文篇8
关键词:特殊背景;线上混合式教学;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其主要探讨机体遭遇外来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的免疫应答反应以及其功能发生异常所导致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规律。医学免疫学是免疫学的重要分支学科。随着近年来免疫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免疫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专业的一门主要学科,这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晦涩、难以理解的原理和概念。整门课程内容繁多、知识覆盖面广、抽象难懂、逻辑性较强,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各个学科,学生在学习时时常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记忆和理解[1,2]。这门课程通常会成为医学学生难以把握,比较头疼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3]。为了让学生们在这种特殊公共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并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本教学团队成员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各种互联网学习资源,把线下“翻转课堂”的思想应用于线上网络直播课堂,试图尝试并探索出一种适用于这种特殊时期的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法,最终提高线上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020年初,由于一场突发的公共事件致使全国大、中和小学全面停止并延迟开学。此时,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倡导,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并和认真准备在二月份即开始进行的医学免疫学网上直播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本团队成员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结合各种网络学习和直播平台,最终圆满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本团队也初步探索并总结了一套适合于特殊背景下的医学免疫学线上混合式教学的方法。
1医学免疫学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案
第一,熟悉并学会利用各种线上直播软件和工具。本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本校几乎所有专业课程的教授都是通过传统的线下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完成,本团队教授的医学免疫学课程也不例外[4]。由于本教学团队成员基本没有在线直播课程的教学经验,在通知开学两周前,本教学团队成员即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开始准备并熟悉各种网络课程在线直播平台。前期主要以雨课堂在线直播平台为主,同时,也下载了超星学习通、钉钉、腾讯会议和腾讯课堂等软件作为备选平台,以防某个软件直播平台因流量巨大引发软件崩溃的不时之需。通过对各个直播软件的熟悉和对比;同时经过与班级学生测试了多次后,本教学团队一致决定选择本团队以前在线下课堂教学中使用过的雨课堂作为首选课程直播平台,并确定选择直播功能流畅的腾讯会议软件和具有课程回放功能的钉钉软件作为两个备选课程直播平台;第二,线上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在传统的线下“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主要包括课本和教师上课所使用的ppt。由于这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比较突然,学生还处于寒假放假在家休息期间,几乎每个学生身边都没有课本。为了使学生在开展的医学免疫学直播课程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本团队教学成员发挥个人所长,充分利用郑州大学厚山学堂平台,积极在厚山学堂平台建设本门课程的线上学习资源。首先,本团队成员利用腾讯会议开了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一起商定了本课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本门课程学习的章节和单元;然后,每位团队成员在自己所负责的单元和章节下,上传了用于线上教学使用的ppt和各种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的pdf文件和每个章节的习题),并在平台网页上给学生推荐了一些免疫学领域的著名期刊的网站(如natureimmunology、immunity、scienceimmunology、trendsinimmunology、naturer-eviewsimmunology和immunologicalreviews等)和微信公众号(如清华免疫、免疫与健康科普和免疫细胞研究bioworld等),这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动态和前沿知识,提高和增强学生对本门课程兴趣;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前知识点的预习,本团队成员商定将之前录制好的医学免疫学微课视频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并在课前提前发送到医学免疫学课程微信学习群中,供学生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用;第三,线上混合式课堂教学形式的确定。在确定好线上课程直播平台并建设好本门课程的线上网络学习资源后。本团队成员即开始在微信群中积极讨论线上网络直播教学的形式和课程中师生互动的形式。经过商讨后,大家一致确定将“翻转课堂”引入到线上直播课堂教学中[5],一起设计并初步确定了一种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方式[6-7]。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使之形成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整个课程的主要形式为学生在课前和课下进行预习,在课程中通过提问、思辨和展示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用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双方各自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确保线上课堂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8]。整个线上直播课堂的设计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线下课堂。课前,每位教师为学生设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并给学生分配和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同时通过线上直播课程的班级微信学习交流群,给学生们本团队录制的微课小视频,让学生提前观看并预习课程中要讲授的知识点。这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即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中,每位教师首先针对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简单讲解;之后让学生们提出自己在线下自学微课和本节课讲解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逐一解答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随后,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随堂测试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限时解答;等随堂测试结束后,教师实时进行结果统计,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一般问题,直接在课程中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基于现实案例的讨论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并分组讨论,每组确定并安排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在下一节课堂上发表各组的观点和见解。课后,本团队成员会在郑州大学厚山学堂的每个章节限时并开放练习题和讨论题,让学生们在课后的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讨论,并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在课程网站上;同时,针对同学们在课堂中和课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随时在班级课程微信学习群中进行讨论,教师们会及时解答学生们遇到的问题,以便他们在学习下一章节前充分掌握上节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准备和学习后边章节的知识和内容。如果所学章节的知识可以和当下的各种病例和特殊事件结合起来,本团队成员会在厚山学堂相关的讨论题,学生们可以随时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对问题进行回答;同时,随着课程的深入以及自己所学内容的增多,还可以随时继续对之前回答的问题进行补充。讨论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每两周课程结束后,本团队教师会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固定时间的限时测验,测试题目主要是以本门课程两周所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测验结束后,本团队成员会总结学生们在这段学习期间遇到的共性问题,以便在下节线上直播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跟学生们再次讲解和强调一下。由于在此之前,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均没有足够的线上直播课程的教学经验。因此,本团队成员会在每周课程结束后,在微信群或腾讯会议中一起总结并讨论一下各自在线上直播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商讨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并在下次课程中改进之前不足的地方;第四,线上直播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本教学团队在整个课程中设计了多种测验方式,包括随堂测验、课后测验和章节测验。每次测验结束后,会利用分析统计软件对班级学生每次的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们整体的测验结果,总结并分析出学生们在线上直播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了解并跟踪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我们还把每次测试的成绩作为学生的部分平时成绩,纳入对期末对学生的总体评价。本教学团队还在课后为学生们设计了与时事和临床相结合的思考讨论题,讨论题的设置主要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对学生测验结果和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达到对整个班级学生学习效果的掌握和评价。本教学团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再拘泥于最终期末考试的成绩,我们会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的测验、课堂中和课后分析讨论问题的积极性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中,平时测验占比20%,课堂和课后分析讨论问题占比20%,期末成绩占比60%;第五,线上直播课堂的双向反馈。为了顺利并圆满的上好本次线上直播课程,除了需要做好以上几点准备外,还需要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学生和教师的互相反馈。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问题反馈形式包括:1.1学生直接通过班级的微信学习交流群直接向任课教师反馈;1.2班级汇总后直接反馈给本教学团队邮箱;1.3学生完成本教学团队定期的在线问卷调查。任课教师对学生和班级的反馈可以在课堂上和课下进行。在整个线上直播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实时不断的向任课教师反映自己在课前、课堂中以及课后遇到的问题,反映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弊端。这样会有助于任课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本教学团队会及时综合每个班级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意见,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程设计和规划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为下一次线上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点评反馈。这样学生们可以根据任课教师对自己和班级整体情况的反馈,及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面的课程学习中做出及时和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的掌握本学科的内容。最终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于特殊背景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突入其来的特殊公共卫生事件使教师和学生阻隔在千里之外,但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信息通讯技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和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动力支撑和必要条件。多种即时通软件和工具(如qq和微信等)的出现,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快速和便捷,使之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物理空间的限制。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讲授式”教学方式,线上教学方式显著地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直接沟通和交流的时间。通过本次特殊公共事件下本门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初步探索,我们发现并总结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以及不足之处。医学免疫学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在特殊公共事件这种特殊情况下对本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课堂中和课下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和课下遇到和提出的问题。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直播混合式教学方式弥补和满足了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正常教学需求,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线上混合式教学方式充分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求,在课前、课堂中和课下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实践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线上课堂的不足之处则是由于网络带宽的因素,现在还不能够实现线上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实时地观察到学生的现场反应,不能够通过直接观察学生们的反应来直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次线上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初步探索也是基于特殊情况下的非常规之举。虽然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还是缺少了线下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在线上课堂中,教师比较难以像线下课堂中那样通过观察学生们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不能使学生站在讲台上直接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本次线上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为本教学团队以后更好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了以后更好地探索出适用于本门课程的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法,对本团队教学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团队各位教师不断加强对新的适用于本学科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学习,不断提高各自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使本团队教师能够更好地教,本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学,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专业综合素质过硬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仇昊.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体会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94-195.
[2]岳艳.翻转课堂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8):548-551.
[3]刘白南.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模式对学习兴趣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215-216.
[4]周亚妮.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0):85-87.
[5]greenl,banasj,perkinsr.theflippedcollegeclass-room[m].switzerlandag:springer,2017:4.
[6]张婧,王迎伟,邱文.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体会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94-195.
[7]霍雨艳,赵玲潇,饶冬梅,崔春晓.疫情之下基于直播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20,(14):4-6.
免疫学范文篇9
[关键词]病毒肺炎;课程思政;医学免疫学;教学设计
2019年12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病毒肺炎(covid-19)。who已宣布sars-cov-2爆发为全球大流行并截止2020年8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9187943例。为准确、迅速检测covid-19而研发高效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控制疫情全球规模蔓延而研究covid-19疫苗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医学免疫学发挥了其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稳定中极其重要的作用。“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成为在新时代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法。
1课程教学目标
医学免疫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医学专业目标及立德树人目标。医学专业目标包括:(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为发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2)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广泛,基本内容基础上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德树人目标包括:在完成医学免疫学专业目标的同时,以社会聚焦事件、人物事迹作为引领,使医学生疫情当下深植家国情怀,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1]。
2教学内容安排与思政切入点
针对医学生处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采用医学免疫学与疫情实事相结合方式同时能够补足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较弱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相关的人文素养。在不同的课程章节中通过追溯历史根源、结合真实案例、敬仰先锋模范,将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与多元思政元素相结合。意在纠正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价值的导向。
3科技的人文情怀,激发科学兴趣,培养职业素养
3.1先进性科研案例教学。对付病毒(sars-cov-2)的近期出现和迅速发展,应用科技手段进行多角度预测albagrifoni等人[2]使用了病毒病原体数据库(vipr)和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与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的可用数据进行分类,并行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确定了sars-cov-2的潜在b和t细胞表位。康复患者b细胞高通量单细胞测序鉴定的针对sars-cov-2的有效中和抗体[3],这些预测可以促进针对其有效疫苗设计。而神奇的事在于在健康的供体中观察到了预先存在的sars-cov-2-交叉反应性t细胞反应,这表明在人类中已有一些潜在的免疫力[4],看似不在,但潜移默化中默默的保护着我们。首次暴露于sars-cov-2后迅速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而未检测到的igm抗体表明大多数igm可能在1周内就转换为igg。这种有效的体液免疫反应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感染sars-cov-2的儿童比成年人具有更轻的症状并且更容易康复[5]。预测covid-19患者中与covid-19发生可能相关的hla等位基因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的变化[6-7]。从对立面又引申出“毒疫苗”事件,正义和邪恶的此起彼伏之间夹杂着辩证的思维方式。前者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质,后者作为警醒,提示医学生在从事临床诊疗活动或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诚信原则”,切实把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助于形成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3.2启发式教学。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每个淋巴细胞在体内“兢兢业业”的行使功能,那当然做好自己最本质的工作,也就是具备了最好的职业素养就像一颗“树”,根系发达才可枝繁叶茂,看似每根枝条互不依靠,但又缺一不可。在就业严峻的形式中,具备良好的“根系”,融会贯通转化压力,在专业领域即可“开花结果”。3.3培养创新科学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明是一种偶然,georgkohler[8]在致力于研究免疫球蛋白基因突变时,需要一种当时业界不存在的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体外无限增殖细胞,在其导师指出困难并鼓励大胆尝试之下,georgkohler采用了兴起不久的细胞融合技术,将srbc(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一株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融合,该杂交瘤细胞曾轰动当时的免疫学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活医学奖那年仅38岁。科学研究中偶然发现铸成了必然的结果,这种关系却又在注重积累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非一切皆偶然,忽视了客观规律的支配决定作用,则将堕入反科学的非决定论,无法进行任何科学的认识。反之依靠侥幸心理的一切皆必然,一旦消极怠慢,将会毫无创新可谈。根据文献报道[9],3例重型covid-19患者伴有cd4 /cd8 比值下降,但hiv和sars-cov-2两者的基因组并没有直接关联。引出《羊城晚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遭受社会医疗及受教育歧视案例,教导学生了解健全反歧视的社会救助,主动形成换位思考,人类命运本是整体,建设持久和平才能共同繁荣。讲hla与器官移植时引入器官捐献紧缺背后的历史文化反思话题,以课上讨论为主,引导学生器官移植是一种延续生命的技术,应看到器官捐献背后的生命延续的生命价值观,而不是一味排斥人性的自私,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相应技术手段来守护人类的健康与福祉。3.4深植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国内疫情爆发后,一位位天使的身影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均已退休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担当起前线力量的主心骨,无不是救治病患、科研攻关,与死神赛跑、与病魔较量。在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为金标准,但由于检测周期长,仍不能作为大量筛查感染情况的指标,钟南山院士带领多单位共同研发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采用间接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covid-19igm抗体,只需10μl血液15min内获得检测结果。引导学生对同胞树立真挚情感,逐步形成扎根中华大地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基层一线历练成长、建功立业。推崇中华民族优越的历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面对突袭的疫情医药卫生人才不足的短板,让学生增强自己所学知识重要性的信心。3.5培养多元科研思维,培育思辨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细胞因子及受体章节时,引入duglas将il-11r基因克隆成功,从造血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出发、构建cdna文库、制备同源探针、验证与探针结合基因序列,如同是希望的鱼能够咬到推测的鱼饵。在covid-19形势下,疾病后期机体面对细胞因子风暴如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胞因子风暴也可能是种严重的超敏反应,而这种过强的变态反应将致急性肺损伤[10-11]。让学生体会到创造性的思维、巧妙的构思、大胆的猜想以及从本质出发对细胞因子系统性的认识,科学研究应该是逻辑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科学与假设的统一逻辑的方法具有结构性、过程性、因果性和真理性逻辑性的方法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它依照特定的规则,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做出判断。讲到补体与疾病的关系时,引入曼氏血吸虫童虫的双保护机制,补体需要c3转化酶活化,而cd55可以加速c3转化酶的衰变,从而抵抗补体杀伤作用。但封闭cd55后童虫仍可抵御补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cd55与童虫补体逃逸没有关联?随后的研究发现cd59抑制攻膜复合体(mac)的形成。提示学生实验与预期结果不相符,不能急于以偏概全,而从整体角度分析的逻辑方法指导下,探究真相的“真面目”,达到“窥一斑可知全豹”的效果。在讲到效应性t细胞的效应功能时,结合了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病毒感染不会降低特异性免疫为思政切入点[1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要求人们既要注意两种免疫形式的区别,又不可忽视二者的联系和统一。要以辩证法的观点认知和把握免疫系统应答的规律,正确理解和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医学免疫学核心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详见表1。
4结语
免疫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规范化培训;分层递进
随着医疗模式向循证医学的转变以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临床医师对检验的需求不断增加,既懂检验又懂临床的检验医师是临床迫切需求的。检验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培养合格检验医师的重要途径[1]。临床免疫学作为检验医学住培的一个亚专业,在多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免疫学检测方法复杂,项目多样,然而检验医学住培学员的来源不同,能力有差异,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培养高质量检验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提出的分层递进的教育模式充分考虑了这种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使所有学员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还能让高水平的学员得到更高层次的培养[2-3]。基于对分层递进模式的应用,结合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特点,本科室制订了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提高临床免疫学的住培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检验医师。
1依据教学大纲,制订分层轮转方案和培训目标
以往临床免疫学的培养模式不分学员级别和来源,学员均在免疫组一次性轮转4个月,统一安排固定的教学计划,无差异化地完成相同的培训内容。然而,由于检验医学住培学员的来源分为临床专业和检验专业,其对检验的认知不同,临床实践能力不同,如无差异化集中开展理论授课、技能培训,则不利于学员临床能力的培养和住培质量的提高[4-5]。为实现住培学员的整体进步,实施分层递进的培训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分层就是将住院医师按临床能力的差异分为不同层次,递进就是为不同水平的住院医师设置不同的“台阶”,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循序渐进、螺旋式的提升[6-7]。临床免疫学分层轮转方案是根据学员的不同级别来制订的,二年级学员在免疫组的轮转时间定为3个月,培训目标是熟悉临床免疫学的工作流程、掌握所开设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掌握基本检验技能,具备独立分析常规检验报告的能力,并可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与临床进行沟通;三年级的学员在免疫组的轮转时间为1个月,该阶段主要是通过参与查房和病例讨论,培养学员独立分析、解释异常检验报告的能力,学员可以单独参加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临床活动。同时,再根据学员的来源差异设置不同的培训目标:对于临床专业的学员,他们临床思维能力较强但对检验知识不够熟悉,对其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基础检验知识和基本检验技能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强化其临床思维能力;而对于检验专业的学员,则是在提升检验技能的同时,进行临床思维的锻炼。最终所有学员都能达到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建议和咨询,实现能独立参与临床沟通、会诊的培训目标,都能担负起检验医师的职责。
2依据教学大纲,设计递进式教学内容
分层递进模式是一种承认并针对住院医师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使不同水平的住院医师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实现合理成长的教学模式[8-10]。依据教学大纲,将临床免疫学所涉及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内容细化,并根据检测方法的复杂程度及所涉及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将内容进行分级:ⅰ级为金标准法涉及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ⅱ级为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印迹技术为基础的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ⅲ级为以化学发光和荧光免疫技术为基础的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ⅳ级为以流式细胞技术和电泳技术为基础的检验项目的原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表1)。对于临床专业来源的学员,因其检验医学基础相对薄弱,需从难度等级为ⅰ级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内容开始逐级递进培训,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可以通过报告审核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沟通能力。对于检验专业的学员,其临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检验技能已有一定的储备,教学的重点是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和ⅲ级、ⅳ级的培训内容,并通过和同级别的临床专业的学员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学习,促进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
3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解ppt为主,学员被动接收,缺乏主动思考,容易造成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思维模式固化,动手能力欠佳[11]。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等[12-14]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员的参与度,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将这些教学法与分层递进模式相结合,则培训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5-18]。临床免疫学采用以学员为主体结合小组讨论的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以临床上的典型病例作为教学病例,将要讨论病例的主要信息提供给学员,然后由学员通过电子病历查询系统查阅该病例的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和诊疗过程,将患者资料补充完整,并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检索、请教老师等途径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由带教老师进行重难点的解析及问题解答,最后对该病例所涉及的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相关专业知识,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汇总。结合分层递进模式,根据学员的级别和来源不同调整分析病例的参与度,低年级的检验专业学员收集相关的病例资料进行文献检索,高年级的临床专业学员主要是发散临床思维,对收集的病例资料综合分析。学员通过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讨论学习,不但加深了其对疾病诊疗思路的认识,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更能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员的临床思维。对于ⅰ、ⅱ级的技能培训,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实行“老带新”带教,由检验专业的学员带教临床专业的学员,演练并讲解整个操作流程,带教老师适时补充。这个过程可以使检验专业的学员的检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而临床专业的学员则是因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使得交流更加顺畅,从而加深对这项技能的理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主任和教学组长以及各专业组长组成督导小组对教学过程实施不定期的督导,针对带教老师的带教过程及学员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员掌握程度,指出存在问题、给出改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改进,进一步提高检验医师的胜任力,从而促进住培质量的提高。
4建立分级题库,完善考核制度
4.1理论题库
按照考核大纲的要求,建立理论考核题库,题库的分级主要是在表1的培训内容分级基础上再根据试题性质,如概念性、理解性、综合分析性等难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
4.2技能题库
技能考核的题库也是根据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年级和来源的学员,按照表1中技能培训的等级,设置难易程度不等的考核试题,并将每一个操作步骤根据其复杂性和重要性进行赋分。每结束一个阶段的培训,就进行一个阶段性的考核,通过考核结果,带教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带教中的不足并及时了解学员的薄弱点,以便改进培训方法和补充教学内容,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5带教老师依据年资进行分级
从符合国家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要求的工作人员中遴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老师组成本专业组的教学队伍,并将带教老师根据年资进行分级,低年资的带教老师主要负责ⅰ级和ⅱ级的理论和技能培训,高年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带教老师负责ⅲ级、ⅳ级的带教工作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这样更有利于高年级的学员得到更优的师资资源,确保所有学员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带教老师也要定期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组织的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或是到规培教育体系较为成熟的医院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吸取各地专家的教学经验,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不定期参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培训,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6小结
免疫学
2023-03-30 20:43:51
相关文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研究 2022-10-08 11:03:16
医学免疫学金课建设路径 2022-10-08 08:58:24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课程建设效果 2022-10-02 11:42:32
分层递进模式在临床免疫学的应用 2022-09-28 11:31:56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 2022-05-09 09:28:26
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方案 2022-01-06 15: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