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大学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7 19:43:30

农林大学

农林大学范文篇1

教育部定于2010年**月18至23日对我校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次评估是我校的历史性大事,其评估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我校的办学声誉和发展前景。争取在评估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是每个农林成员的希望,也是每个农林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农林大学子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作为学校评估的最大的受益者,在学校迎评创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本科评估中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迎评促建为基础,以十七大的顺利召开为契机,共同建设人美物美的“八型校园”,积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贡献一份力量,为树立大学生党员在迎评创优工作中的先锋模范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感染普通同学。我们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的迎评促建工作添分加彩。做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党员,更应该贯彻和学习党的十七大的有关精神,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应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等方式,为学校的迎评创优贡献微薄之力。

迎评创优,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评估工作贯彻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学校则以迎评创优工作为契机,促发展,促学风,促拓展,促文明,通过评估来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到最后,我们各位学子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更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经济参与评估,时刻铭记:迎评创优,人人有责。自觉做好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务必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主动学习,热情接物;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荣我幸”的主人翁意识,脚踏实地,尽自己所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注意每个细节,把握每个瞬间,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投入,才能换来一丝一缕的胜利。

我们必须正视这真真切切落在我们肩上的责任,努力撑起自己头上的一片天空。以迎评为己任,时刻关注迎评,主动了解迎评,积极参与迎评,自觉服务迎评。每一名农林大的学子都必须站在学校历史责任的角度来看待我校的迎评促建工作,要弘扬“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要学习“五种品格”的创业精神。我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班的学生,最近时期正处在实习阶段,要把实习当成是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难得的实践机会,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中要做好思想换位工作,要把自己当成是所在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在实习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农林大的一员,在外面实习过程,我们维护和宣传学校的声誉为己任,要深刻认识到我们走出去代表着我们农林大的形象,我们的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学校的形象。

今天我以农大为荣,明天农大以我为荣,我们必须重视学校的这次本科教学评估,积极为评估出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要争取创优,迎难而上,勇挑重任,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学生工作迎接国家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迎评创优是一股推动自我发展最好的动力,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而把握契机是其中的关键词。迎评,提供了我们一块雪白的画布,我们就要在上面尽情涂抹精彩的颜色,释放我们的热情和活力。迎评创优也同样是历史性的机遇,它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机遇之所以称其为机遇,是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系列条件。那么。就需要我们共同去把握,共同去争取,共同去付出。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参与迎评创优的工作中去。

迎评创优对我们每个农林大学子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份责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评估结果,而党员又是学生当中的先锋队伍,所以,我认为我们广大党员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从我做起,在本科教学评估阶段,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与自己无关的旁观姿态,关注评估,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以服务迎评工作为己任,顾全大局。

第二: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明白评估专家不是一个个带着红袖标检查的,可能就是你身旁不起眼的一员,所以我们平时的作风很关键。我们要培养自控意识,公德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实际行动创优良学风,迎教学评估。

第三:从现在做起,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来宣传和动员,目的就是要在不长的迎评时间内营造浓厚的迎评氛围,鼓舞士气,树立坚定的信心与强烈的责任感。

第四:迎评创优,党员争先,每一名党员还应表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树立全局意识,发挥模范带头和主任翁作用,带动身边同学,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团结一致、精益求精、确保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圆满成功。

我觉的只要从以上几点做起,宣传、落实到位,我们就能塑造一种精神,一种迎评创优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虚的,它能激励人,感染人,能推进行动,推进建设。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也变成一种评估资源,参与到迎评创优的争夺站中,让专家组能亲身体验到我们充满活力与潜力,生生不息的农大精神。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和组织策划各种有利于迎评创优的活动,提高广大学生:“迎评创优我添彩,评估成功我受益,我与学校共发展”的意识,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增强“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心系评估,人人为评估做贡献”的氛围,加深广大学生“校兴我荣,我为迎评创优做贡献”的主人翁责任和意识,为学院迎评创优工作增添光彩,为即将到来的教学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林大学范文篇2

1.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基本情况。作为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起步较晚,办学时间短、文化积淀浅、自身特色不足等原因更加迫切需要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努力使特色校园文化成为独立学院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推动力。在深化学风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开始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各大高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为切入点,推动内涵式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长。

2.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校园文化特点。①与时俱进的物质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很多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从一个校区变成了“一校两区”(新、老校区)或者“一校多区”(一个老校区、几个新校区)的办学格局。暨阳学院在迁址诸暨前,就校园建设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探讨,认为校园文化的提炼与传承至关重要。2013年迁址办学以来,校园环境整齐一新,校园硬件设施走在省内前列,校园整体彰显出“大气厚重、传承文脉、平中现奇、彰显特色”的理念,环境幽静、设计新颖,设施齐全先进,明净舒适,以老校区命名的道路、景观不在少数,如“天目湖”、“衣锦大道”等。②不断丰富的精神文化,暨阳学院立足“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突出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开拓“特色立院、创业兴院、创新强院”的发展道路,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创业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提炼

1.根据学院的客观条件进行提炼。以暨阳学院为例,该校创办于2000年,在衣锦校区的发展受到地域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迁址诸暨办学后,依托母体的同时,有效地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学院在关键时期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增强了学院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的,并合理地进行校园文化的输出。

2.根据学院的项目特色进行提炼。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立足于学院项目特色和育人方针,以主流的区域文化为向导进行校园文化的提炼,去粗取精,进行校园文化的品牌化建设。暨阳学院围绕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立足于“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社会化”的工作思路,在日常学生活动中,将众多的学生活动提炼,整合形成创业文化节、文化艺术节、学生节,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3.根据学院的办学理念进行提炼。高校的办学方针是一所院校存在发展的根基,暨阳学院始终秉承“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切实浓厚和加强了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院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创业型独立学院添砖加瓦。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

1.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学院立足迁址诸暨办学、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新形势,着眼于大力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发挥大学文化的区域辐射和社会服务功能,推进学院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积极通过校地合作、资源整合,以项目为依托,着力打造以“五个一”(一辆“文艺直通车”、一个高端论坛、一支高水平篮球队、一批特色文艺精品、一系列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不断提升学院在诸暨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2.突出主体,服务成长。学生与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创造和传承特色校园文化自然离不开以人为伴的原则,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学生的参与主体作用,不仅是高校教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迁址诸暨办学以来,以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为重点,打造形成了以牢固树立“走近学生”的工作理念,建立与学院深化学风制改革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3.创新平台,积极实践。校园品牌活动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是在前人实践基础上合乎规矩的突破与尝试,是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升华。暨阳学院立足校园创业文化打造平台,丰富广大学子的文化艺术体验,坚持校园文化引领,营造敢于冒险、乐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开通大学文化进诸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文艺直通车,相继举办“职场真人秀”、“青年成长讲堂”、“古枫杯”竞赛、“天目之巅”辩论赛、“寝室文化节”、“闪耀之星”大赛、学院“系系杯”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活动,获得了广泛认可。

四、现阶段校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客观条件:①新环境的影响。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缺乏文化积淀和底蕴。暨阳学院的新建校区充满了现代的气息,设计随别具一格。但是,新环境缺乏长期积淀形成的办学历史传统,更缺乏可作为高校的文化名片的标志性建筑及植被等高校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使得校园文化缺乏母体已有的历史厚重感和高校校园文化积淀、文化底蕴,发展中缺少人文环境的熏陶。②办学基础的影响。独立学院因其办学晚,起步晚,存在文化积淀薄弱,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经验,在文化创新方面经验尤为不足的劣势。同时因起步晚,和录取层次等不同,导致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所享受的办学条件的不同。在物质条件上,许多优秀的资源都不经相同流入母体学校,使得独立院校的办学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2.主观条件:不同的创办背景、学科设置,不同来源和构成的师资队伍和生源,使得各个高校的文化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独立学院总体生源情况决定了暨阳学院也存在校园文化参与主体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不够,特色校园文化的提炼与传承特色尚不强。

五、新时期下校园文化的发展

农林大学范文篇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推行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2009年我校校务公开工作在校党政的领导下,在

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步伐,为打造“阳光工程”,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重视和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我校各级党政对校务公开工作十分重视,把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制度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党政议事日程。学校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和校务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协调有关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事项。今年4月,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校党委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及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各学院、各部门也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充实了院(处)务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工会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监督,职能部门负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工作分配到岗,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具体到人,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公开工作的领导。学校各级单位根据重新修订的《校务公开目录》和《院务公开目录》,进一步明确责任,注重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公开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不断完善校务、院(处)务公开制度

2009年,在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领导之下,工会认真履行校务公开办公室的职责,多次召开有关会议,结合我校具体实际,贯彻落实省校务公开办《2009年**省校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参照《**省校务公开目录示范文本(试行)》,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学院意见,反复斟酌,数易其稿,重新编制了《**农林大学校务公开目录(修订)》和《**农林大学院务公开目录(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机关各部门、各学院、各单位校务公开工作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办法。建立并规范校务、院(处)务公开网页,各职能部门、各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公开内容的上栏、上网。校务公开办拨出专款,统一组织重建了二级公开栏,并认真做好校务公开栏和校务公开档案材料的管理。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还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三、拓展校务公开的形式,畅通校务公开的渠道

1、坚持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教代会是是教职工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农林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规定,凡属于教代会职权范围的事项都必须向教代会报告,并审议通过或审议决定,使学校的重大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2007年12月8日学校召开了二届四次教代会暨二届三次工代会,会议听取了郑金贵校长《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力以赴迎评创优》的工作报告,审议了工会《同心协力,团结奋斗,为全面优质完成评建任务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等。通过了《**农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农林大学教代会民主评议中层领导干部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各二级单位认真按照《**农林大学二级教代会实施办法》的规定,按时召开大会,认真落实大会的各项决议。目前,全校25个部门工会中已有22个部门工会召开了二级教代会。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使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坚持提案征集、落实与反馈制度。每年教代会召开之前,学校、学院都会根据《**农林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条例》、《**农林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暂行办法》的要求征集提案,提案审查委员会在教代会上向全体代表报告提案立案情况,及时将提案的答复及落实情况反馈给代表本人。提案审查督办工作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提案的跟踪、反馈工作。2007年的教代会共征集提案和建议71件,会后,提案组对提案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递交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和落实。教代会提案具体落实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发挥了其在学校重大问题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3、建立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教代会的四项职权,根据《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省教育系统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等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酝酿,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校中层领导和工会干部意见,校党委研究制发了《关于在教代会中开展民主评议中层领导干部工作的意见(试行)》(闽农林大党综字[2007]7号)。校工会根据校党委文件,制定了《**农林大学教代会民主评议中层领导干部工作实施方案》,并提交校二届四次教代会暨二届三次工代会审议通过。2009年11月,校党政工联席会议审议了《在教代会民主评议机关中层领导干部工作实施办法(草案)》后,决定在今年的教代会上开展领导干部评议工作,校领导带头参加,接受教代会

代表的民主评议。工会根据校党政工联席会议精神,对实施办法进行修改,草拟了《2009年**农林大学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草案)》,将提交本次教代会审议通过,并依据本实施办法开展干部评议工作。教职工代表参加民主评议干部,对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促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4、坚持行政职能部门工作通报制度。教代会闭会期间,学校每年都召开行政职能部门通报会或校情校务通报质询会。校财务、后勤、基建、人事、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向教代会代表和派及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本部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接受教代会代表的质询。2007年10月24日,校工会在礼堂明德厅召开2007年校情校务通报咨询会。校工会两委委员、女工委员、教代会专门工作小组成员、各部正副部长、各部门工会正副主席共68人参加了会议。基建处、后勤处、人事处、财务处的负责人分别向大会通报了各行政职能部门在服务迎评创优、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建立行政职能部门工作通报制度,也是校务公开的重要形式,对加强教职工群众与学校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以及增强教代会代表民主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起着重要作用。

5、坚持校、院(处)务公开栏和公开网公示制度。今年,校、院两级都对校、院(处)务公开栏进行了更新或重建,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及各学院、各部门均将教育改革、管理方面的重要事项,在校务公开栏上张贴公开。如干部考核、干部任免、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学校招生、教育收费、学生奖学金、基建和修缮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等等。截至12月5日,校务公开栏张贴公示的材料191份。校务公开办于2007年2月建立了“**农林大学校务公开”网页,今年又重新进行更新,各二级单位也相继建立了网上公开栏,有效地拓展了公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规范了校务公开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校校务公开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同志对推进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够主动;少数单位公开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校务公开办的协调力度不足,工作不够到位等。

四、明确校务公开工作的发展方向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搞好校务公开工作,关键是加强领导,明确方向,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校务公开工作既有对内公开的事项,又有对外公开的事项,涉及到方方面面,政策性强,仅靠个别部门是难以抓好的,必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要根据重新修订的《**农林大学校务公开目录》和《**农林大学院务公开目录》,进一步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不断拓展公开工作的渠道和途径。在继续坚持原有校务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校务公开网络化、电子化。要认真做好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工作,充分发挥教代会在评议领导干部中的监督作用。要逐步推行“点题公开”,对教职工要求公开的项目或对公开内容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公开和反馈,能解决的要马上解决,以真正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做到取信于民;同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握好校务公开的“度”,对于目前解决起来条件还不成熟的或暂不宜公开的事项,要向教职工讲清楚,争取理解和支持。

3、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方法,也是全面深入推进校务公开的有力手段。各单位要加强公开工作的力度,支持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开展工作;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更好的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2009年校务公开检查工作将重点对《**农林大学校务公开目录》和《**农林大学院务公开目录》进行检查。

农林大学范文篇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矗推行校务公开是加强高校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年我校校务公开工作在校党政的领导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步伐,为打造“阳光工程”,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重视和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我校各级党政对校务公开工作十分重视,把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制度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党政议事日程。学校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和校务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协调有关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事项。今年4月,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校党委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及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各学院、各部门也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充实了院(处)务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工会组织实施,纪检监察监督,职能部门负责,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工作分配到岗,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具体到人,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公开工作的领导。学校各级单位根据重新修订的《校务公开目录》和《院务公开目录》,进一步明确责任,注重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公开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不断完善校务、院(处)务公开制度

**年,在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领导之下,工会认真履行校务公开办公室的职责,多次召开有关会议,结合我校具体实际,贯彻落实省校务公开办《**年**省校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参照《**省校务公开目录示范文本(试行)》,广泛征求各部门、各学院意见,反复斟酌,数易其稿,重新编制了《**农林大学校务公开目录(修订)》和《**农林大学院务公开目录(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机关各部门、各学院、各单位校务公开工作的内容、形式、程序和监督办法。建立并规范校务、院(处)务公开网页,各职能部门、各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公开内容的上栏、上网。校务公开办拨出专款,统一组织重建了二级公开栏,并认真做好校务公开栏和校务公开档案材料的管理。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还对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三、拓展校务公开的形式,畅通校务公开的渠道

1、坚持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教代会是是教职工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农林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规定,凡属于教代会职权范围的事项都必须向教代会报告,并审议通过或审议决定,使学校的重大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年12月8日学校召开了二届四次教代会暨二届三次工代会,会议听取了郑金贵校长《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力以赴迎评创优》的工作报告,审议了工会《同心协力,团结奋斗,为全面优质完成评建任务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等。通过了《**农林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农林大学教代会民主评议中层领导干部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各二级单位认真按照《**农林大学二级教代会实施办法》的规定,按时召开大会,认真落实大会的各项决议。目前,全校25个部门工会中已有22个部门工会召开了二级教代会。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使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坚持提案征集、落实与反馈制度。每年教代会召开之前,学校、学院都会根据《**农林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条例》、《**农林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暂行办法》的要求征集提案,提案审查委员会在教代会上向全体代表报告提案立案情况,及时将提案的答复及落实情况反馈给代表本人。提案审查督办工作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提案的跟踪、反馈工作。**年的教代会共征集提案和建议71件,会后,提案组对提案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递交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和落实。教代会提案具体落实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发挥了其在学校重大问题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3、建立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教代会的四项职权,根据《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省教育系统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等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酝酿,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校中层领导和工会干部意见,校党委研究制发了《关于在教代会中开展民主评议中层领导干部工作的意见(试行)》(闽农林大党综字[**]7号)。校工会根据校党委文件,制定了《**农林大学教代会民主评议中层领导干部工作实施方案》,并提交校二届四次教代会暨二届三次工代会审议通过。**年11月,校党政工联席会议审议了《在教代会民主评议机关中层领导干部工作实施办法(草案)》后,决定在今年的教代会上开展领导干部评议工作,校领导带头参加,接受教代会代表的民主评议。工会根据校党政工联席会议精神,对实施办法进行修改,草拟了《**年**农林大学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草案)》,将提交本次教代会审议通过,并依据本实施办法开展干部评议工作。教职工代表参加民主评议干部,对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促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4、坚持行政职能部门工作通报制度。教代会闭会期间,学校每年都召开行政职能部门通报会或校情校务通报质询会。校财务、后勤、基建、人事、教学、科研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向教代会代表和派及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本部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并接受教代会代表的质询。**年10月24日,校工会在礼堂明德厅召开**年校情校务通报咨询会。校工会两委委员、女工委员、教代会专门工作小组成员、各部正副部长、各部门工会正副主席共68人参加了会议。基建处、后勤处、人事处、财务处的负责人分别向大会通报了各行政职能部门在服务迎评创优、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建立行政职能部门工作通报制度,也是校务公开的重要形式,对加强教职工群众与学校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以及增强教代会代表民主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起着重要作用。

5、坚持校、院(处)务公开栏和公开网公示制度。今年,校、院两级都对校、院(处)务公开栏进行了更新或重建,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及各学院、各部门均将教育改革、管理方面的重要事项,在校务公开栏上张贴公开。如干部考核、干部任免、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学校招生、教育收费、学生奖学金、基建和修缮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等等。截至12月5日,校务公开栏张贴公示的材料191份。校务公开办于**年2月建立了“**农林大学校务公开”网页,今年又重新进行更新,各二级单位也相继建立了网上公开栏,有效地拓展了公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规范了校务公开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校校务公开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同志对推进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够主动;少数单位公开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校务公开办的协调力度不足,工作不够到位等。

四、明确校务公开工作的发展方向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搞好校务公开工作,关键是加强领导,明确方向,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校务公开工作既有对内公开的事项,又有对外公开的事项,涉及到方方面面,政策性强,仅靠个别部门是难以抓好的,必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要根据重新修订的《**农林大学校务公开目录》和《**农林大学院务公开目录》,进一步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不断拓展公开工作的渠道和途径。在继续坚持原有校务公开形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校务公开网络化、电子化。要认真做好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工作,充分发挥教代会在评议领导干部中的监督作用。要逐步推行“点题公开”,对教职工要求公开的项目或对公开内容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公开和反馈,能解决的要马上解决,以真正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做到取信于民;同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握好校务公开的“度”,对于目前解决起来条件还不成熟的或暂不宜公开的事项,要向教职工讲清楚,争取理解和支持。

3、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方法,也是全面深入推进校务公开的有力手段。各单位要加强公开工作的力度,支持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开展工作;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加大内部监督力度,更好的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年校务公开检查工作将重点对《**农林大学校务公开目录》和《**农林大学院务公开目录》进行检查。

农林大学范文篇5

**农林大学有女教职工878人,占教职工会员总数38%。近年来,我校女教职工工作在上级工会女工委和校工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女工委和校工会的中心任务,在“提升女教职工素质,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发挥女教职工组织作用,加强女教职工委自身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活动,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一、加强女教职工思想建设,提升女教职工综合素质。近年来,校女教职工委把配合校工会,积极组织女教职工会员、学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坚持理论调研、提高女教职工综合素质是我校女教职工委配合校工会履行工会教育职能而长期坚持的经常性工作。一是坚持每年配合校工会采取下发学卫材料,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知识竞赛,《征文评讯教工报》刊登、开辟网页学习专栏等形式组织女教职工干部和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十七大,以及《胡锦书记6.25讲话》《讲话》;《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基本知识》等,努力提高女教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二是坚持每年配合校工会组织女教职工学习《宪法》、《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是中妇女发展纲要》、《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在学习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开展一种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通过法律法规学习及竞赛,促进女教职工知法,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三是坚持每年配合校工会开展理论调研和评论评选活动。近年来配合校工会开展《八型校园与工会创新》、《构建和谐社会与节约型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师法师风建设》、《学生在我心中,教书育人见我行动,教职工在我心中,管理服务见我行动》等演讲及征文评选活动。近年来校工会开展的理论调研征文评选活动中,共征集到文章116篇,其中女教职工提交的60篇,占51%。同时,我校女职工还积极参加上级工会部署的工运理论调研和撰写调研文章,分别获得省教科文已体工会理论成果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10篇。四是配合校工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先后组织女教职工参观上绕集中营,平潭红军烈士庙,三军演习和对台广播旧址等。五是,坚持对女教职工会员的思想反论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努力发挥党委联系女教职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过程中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维护团结,促进和谐的具生政治工作,为学校改革,建设和谐、发展、以挥女教职工组织应有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作贡献。

1、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女教职工组织的作用。配合校工会,鼓励女教师“以德为本”,“以德律已”,“以德育人”用高尚的师德情操,天私的奉献精神,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服务。校女教职工委积极配合校工会开展师法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青年女教师参加“名师与青年教师座谈,如何当好教师”;召开“女教授与女大学生座谈理想、事业、人生”,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召开“师法先进个人座谈会”,鼓励女师法先进个人,继法为学校改革,建设发挥先进作用;配合校工会开展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竞赛活动。其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女教师占49%;组织女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获**省预赛二等奖;组织女青年教师开展“青年教师就业环境研讨会”等等。

2、在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中,发挥女教职工的作用。07年新上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其中女教师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30项,其中女教师主持的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6项,其中女教师主持14项;省科技重点项目19项,其中女教师主持8项。

3、在校、院民主管理中发挥女教职工的作用。近几年,校教代会代表中女代表占32%;教代会征集到的各类提案、建议523件,其中女教职工提交的提案、建议165件,占30%。同时,各级女教职工组织还积极组织女教职工参与校、院务公开,行政部的通报会,党政工职席会等其他多形式的民主管理,认真行使知情权、参与权。

4、在校、院党政工艺建家升级达标活动中发挥女教职工的作用。校女教职工委积极配合校工会按照学校党政工艺建教工之家活动的部署,以女主人叙的姿态做好党政工艺建家的各项工作,为我校教工之家建设,发挥“半天边”作用。目前,我校已建成1个主目校范职工小家,2个省校范职工小家,3个省先进教工小家,17个校模范,先进,合格小家,2006年学校通过省模范职工之家验收。

三、围绕中心,依法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努力为女教职工说话办事。

1、坚持“双维护”。坚持在维护女教职工具体利益,特殊利益和维护学校整体生产单位方面发挥作用。会教育,引导女教职工明确自己既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受益者,建设好学校是全体教职工最根本和最大的利益,广大女教职工应以女主人翕的姿态站在学校改革、建设的前列,支持参与和促进学校各项改革、建设,正确处理好国家,学校,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对待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同时,各级女职工委要密切关注校、院改革,发展中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了解和反映女教职工的意见和呼声,认真办理女教职工和来信来访,把广大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维护好。如在校、院研究决定有关女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事项和改革方案时,要有女教职工干部参加;积极向有关部门提示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应坚持男女平等,同劳同酬,对女性的特殊利益“五期”要给予适当照顾;对生病学生合困难的女教职工要给予适当补助等等。同时,适积极配合校工会,针对教职工反映联通发射台离教工住宅区太近,影响教职工健康,暑期公交车运行问题,部分教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部分分院教职工及其家属就业难问题,女处先退休年龄问题,教职工邻星纠纷,夫妻矛盾等问题开展了大量调查、汇报、沟通、协调工作,使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维护了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调动了女教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了学校改革、发展、和谐。

2、坚持送温暖和“五必访”。对女教职工的“婚、生、丧、并难”,各级女工委及时关心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逢“三八、”“五一”、“五四”、“教师节”等节目,校女工委配合校工会召开座谈会,女教授,女专家外示考察参观;每逢“六一”,女工委都往慰问校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的儿童,今年还前往福州市儿童福利院慰问孤残儿童。

3、坚持配合配合学校组织女教职工妇检,并邀请校医院妇科医生通报学校女职工妇检情况并讲解女性常见性防治和注意的问题;邀请校计生办的,~~为女教职工~讲计划生育政策和我校计生工概况。

4、组织女教职工参加学校为四川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全校共捐款近200万元,其中女教职工800多都参加了捐款活动。

四、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女教职工特点的文体活动,促进女教职工身心健康。

1、为强身健体,先后组织女教职工健身操、交~~培训,“三八”节组织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登山等活动;每年组织女教职工参加校工会,常办的教工文艺晚会和球类比赛。

2、组织了女教职工手工艺品展赛,女教职工烹饪学习班,丰富了女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技能。

3、校女工委协同校工会青工部多次常办单身教职工“心连心”晚会,为青年教职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五、加强女工委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女工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重视女教职工组织建设。06年学校选配了一个女教授当任女工委主任,今年又增配了一位工会女副主席并分管女教职工工作,从~~上加强了工会女教职工领导班导建设。

2、重视女教职工干部队伍建设。除了组织她们参加教工会组织的各类理论学习外,每年坚持组织女教工委员参加校工会暑期工会干部培训、学理论、学业务,参加工作交流和研讨,努力提高女教职工干部的井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3、宣传和评选女教职工先进。利用《教工报》及时刊登我校女教职工的学习,工作,活动动态,表彰评选女教职工先进,树立典型,宣传先进事迹。近年校工会评选款的工会各类先进个人中,女教职工占35%。

4、坚持召开女工工作专题会议,交流研讨女教职工工作听取女教职工的意见和呼声,研究解决女教职工工作中示现的难点,提高服务广大女教职工的工作水平。

5、坚持做好非在编女教职工加入工会组织。

农林大学范文篇6

1农林院校深化艺术教育的问题和困难

我国的高等农林教育起源于19世纪初,以设立农林学堂为主要标志;建国后,在高度计划体制下建立独立设置的高等农林院校,主要是单科性的高等农林院校承担高等农林教育任务。60年的高等农林教育,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困惑。一是高等农林院校生源艺术修养不高。由于受到一些世俗偏见和国民功利化倾向的影响,重点高等农林院校招生生源都在重点批的最低线,普通高等农林院校招生生源质量更是难以令人满意,高等农林院校录取的生源都处在同类招生层次的最低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虽然给高等农林教育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生源质量和办学规模有所提高。但是,市场化的取向,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在配置高等农林教育资源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公众对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强烈取向,使高等农林教育处于不利地位,高等农林院校招收的学生,农村及边远山区生源比例较高,多数学生从小缺乏艺术教育和人文熏陶,更谈不上艺术方面的系统训练,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基础较弱。二是高等农林院校人文艺术氛围不浓。我国的高等农林院校,大多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教育革命的群众运动中产生的,这一时期较多地借鉴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强调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设置单科性专门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的计划性。高等农林教育一直白成体系,与理、工、商、医类高等学校相比,由于学科和服务面向的特殊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大多院校远离中心城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高等农林院校,人文艺术氛围带有明显的“先天不足”,这些学校办学规模较小,学科专业单一,仅有农林类专业,人文社科类学科少见,不可能形成学科交叉渗透和对学生多种学科的熏陶和感染,也就谈不上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样形成的那种无形的、相对单调的校园环境,严重影响着学校的人文艺术氛用。高等农林院校经过l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学科专业数量急剧增长,新上了人文社科及艺术类专业,但学科专业水平不高。学校人文艺术氛同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功,文化积累有其自身的规律,更何况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有其发展惯性;在短期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高等农林院校人文艺术氛围难以与其他高校同日而语。农林院校深化艺术教育的问题和困难不少。

2《中国茶谣》的创作与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建校于1958年,是浙江省一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涵盖农学、工学、文学、理学、法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在校生23000余人的省属本科院校。浙江农林大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中国茶谣》的创作与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文化艺术实践的典型成果。作品也许还略显稚嫩,但她如实记载了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和开创性的校园先锋文艺。2008年5月,撰写《茶人j部曲》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科带头人王旭烽教授携200余名师生创作了舞台剧《中国茶谣》。《中国茶谣》具有典型的“农林”学科特色,是一种带有民族性的舞台艺术呈现形式,融合了民歌、舞蹈、茶艺、器乐演奏以及民俗文化。表演共分为十个部分,即喊茶、采茶、禅茶、下茶、仙茶、施茶、会茶、讲茶、礼茶、祝茶,分别向观众呈现了茶叶的形成过程以及与茶有关的文化故事。学校艺术团学生参演了采茶、下茶、施茶、会茶,讲茶。其中,采茶和会茶由校艺术团舞蹈队和礼仪模特队的同学出演,下茶、施茶与讲茶由梵风剧社的同学出演。采茶中愉悦轻快的采茶舞和会茶中清新独特的盖碗舞,体现了茶的民俗唯美。下茶、施茶与讲茶中戏剧性的表演形式体现了茶的民族精髓,使得整台演出淋漓尽致。2008年5月15日,《中国茶谣》在杭州大剧院进行了专场试演,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第18届会议的几百位各国人士观看了这台独具东方魅力的的演出。2008年5月28日,《中国茶谣》舞动在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浙江湖州首届陆羽茶文化节的舞台上。2009年12月27日,《中国茶谣》(正式版),在浙江农林大学影剧院进行首次校内公开演出。80分钟的时间里,我校茶文化学院和艺术团梵风剧社的200多名师生演绎了舞台魅力非凡的《中国茶谣》,表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在座的每一位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的听觉享受。同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浙江省文化部门的领导与学校师生一起观看了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茶谣》的舞台呈现,从创作到排练,200多名师生都伞身心投入其中,点点滴滴,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那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和悠扬的歌声似乎仍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这歌声不仅唱出了大学生明朗、清新和欢快的青年时代,也表达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也是学生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一次高水准的展示。

3成效及探讨

《中国茶谣》的创作与实践,体现出j个特点,即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意义;流行元素与经典内涵相结合,突出主旋律;营造文化氛同和提升文化品位相结合,突出精神内核。该剧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大学生容易找到艺术感觉,在一定程度克服和弥补了学生文化艺术人才的不足。贴近学生实际的创作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高雅的品味和隽永的意境,其强大的震憾力和激励作用是其它思想教育和政治鼓动所难以企及的;而且学生的认同感好,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想像,诉说自己的情怀,激荡学生的心灵,以其特有的魅力和文化感染力教育、引导学生,大学生在艺术与文化的享受中接受了真善美的启迪和陶冶。大学生作为校园文艺活动的主体,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审美鉴赏力和审美体验。正如我校一位校园戏剧爱好者所说:“我喜爱戏剧,甚至于在中学时代就痴情于它,这是因为它富有意蕴的道白与丰富生动的体姿语言,还因为它悬念化的故事情节浓缩人间万象,生活命运;更因为它能使我们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达到思想的共鸣和精神的交流。”从感官直觉的悦耳悦目,到对审美对象蕴含内涵的领悟、品味,进而上升到对世界、对人生的思想领悟、精神畅游。在这个过程中,艺术欣赏、艺术学习、艺术交流的核心在于精神境界的升华。

农林大学范文篇7

【关键字】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教学设备由展示台、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广播、电子白板、录像、实验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构成,相较于传统教育形式,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开展的教学形式更具灵活性,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赋予课堂教学无限活力。福建农业大学东方学院由两个校区构成,其中新校区教学设施齐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为提升教学水平奠定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该新校区却存在教学设备管理不当现象,影响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应用成效。基于此,为了使我国教学管理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以福建农业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为例,进行教学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高校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背景

在全国进入新课改教育革新浪潮中的教学背景下,高校迎合时展,不断配置先进教学设备,为教学创新及教育工作有效落实提供条件。例如,多媒体设备在当今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展示,丰富课堂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打印机、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在“互联网 ”技术加持下,可以有效提升办公效率,为提高高校教育综合水平奠定基础。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秉持与时俱进原则,不断添购先进教学设备,为教育创新奠定基础,然而教学设备应用过程中,存在现实问题影响教学综合成效。(一)教学设备无法物尽其用。教育创新催生教学设备生产与研发市场异常活跃,各类教学设备充斥市场,其功能、质量、系统运行稳定性均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造成高校在采购教学设备后,出无法物尽其用的消极想象,究其内因主要源于设备与高校教学体系无法有机融合,出现“层级差”,即高校教育系统滞后,先进的教学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应用价值,同时也存在采购教学设备配置过低,占据教育资源,无法激发教学体系内在价值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成效。(二)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存在缺失。教学设备作为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损耗,降低教学设备应用价值,这就需要高校针对教学设备落实系统管理,针对设备损坏情况,利用数据形式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设备制定个性化管理制度,使其得以发挥积极功效,为提升教学综合质量奠定基础,对于无法发挥应有价值的教学设备,应做报废处理,根据需求决定是否进行再次采购。然而,在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设备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设备管理工作重复,管理缺乏灵活性,无法针对教学设备具体情况落实针对性管理,影响教学设备应用成效。同时,该新校区还存在维修、调配、登记认用等教学设备管理不当现象,如教学设备在某一位教师手中停留过长时间,或出现遗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教学设备应用成效。(三)教学设备存在浪费现象教学设备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产生极高设备淘汰率,淘汰下来的设备无法进行优化处理,造成教学设备资源浪费现象,在追加教育成本的同时,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且降低教学设备管理成效的现象[1]。

二、分析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价值

(一)有利于教学设备管理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当今社会期许通过管理优化,构建集约型社会,高校教学亦是如此,在有限教学资源内,创造无限教育价值,是资源优化配置理念下,教育创新与完善必由之路。其中,教学设备作为高校重要教育资源,应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使教师可以依照教育需求,合理选择教学设备,提升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综合实力。(二)有利于提高新校区综合管理实力。校园管理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与物资管理,在物资管理体系中,教学设备属重要资源管理类目,一旦缺失有效管理方略,教学设备将如同一盘散沙,无法与教学续需求相融合,影响教学管理完善性,若教学设备管理始终游离在高校综合管理体系外,将降低学校综合管理成效,削弱学校管理实力。(三)有利于推动教育创新。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口传心授教学模式,机械化达成教育目标,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乐趣,弱化学习积极性,降低教育综合成效,其教育局限性可见一斑。教学设备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可从学生学习个性化需求出发,利用教学设备,为学生打开全新认识知识的端口,赋予课堂教学无限活力,达到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作用[2]。

三、研究教学设备管理系统的深入开发

(一)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性。第一,采购登记功能。采购登记主要针对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在依照教育需求,落实采购计划后,将采购到位的教学设备进行入库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采购登记仅为教学设备登记入账环节,不具备系统性管理体系,导致采购计划不科学,为此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应深入探析采购登记功能,利用采购登记做好教学设备买办计划,依照设备采购时间,做好采购养护计划与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跟踪计划,确保教学设备可发挥积极功效,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性。第二,部门设备认领功能。教学设备种类繁多,通过认领功能,可规划教学设备“应用线性目标”,通过借记卡形式,标明设备调用者、时间、调用周期、归还时间,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性,避免教师在应用教学设备时出现冲突,影响教学创新实践成效,一旦教学设备在某一环节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通过“应用线性目标”实现追责,提升教师保护教学设备的觉悟,为延长教学设备使用寿命奠定基础。第三,固定资产入库管理功能。教学设备在采购后,由专人专管,同时做好编号并入库,成为固定资产,便于盘点与日常管理,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性。第四,设备调配功能。该功能服务于“设备认领功能”,通过设备认领情况,制定教学设备预约使用时间,为教学设备使用编制计划,达到教学设备合理配置目的。第五,财务记账功能。将设备采购清单交由财务部进行记账,将其采购、折损等情况,列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日常财务管理体系中,使教学设备管理系统与院校运营成效建立关联,避免盲目采购超出学校承担能力等不良后果。第六,查询功能。教学设备伴随学校教育需求与设备更新换代种类越来越多,需要通过开发查询功能,明晰当前教学设备应用状态、库存情况、设备更新情况等客观情况,便于落实采购、调用、优化、维护等工作,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性。(二)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人员权限功能性。第一,新校区普通在校教职工。针对普通在校教职工,向其开放教学设备应用情况与库存信息即可,提升系统管理权限针对性。第二,管理层。管理层应统筹教学设备综合管理情况,需在明晰教学设备当前调用情况基础上,了解库存剩余情况,以便做好教学设备应用指导。如针对不常使用的设备,管理层应深入探析该设备未能合理应用的原因,引导教师结合教学设备做好教育创新。第三,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具有查看设备日常管理综合信息的功能。第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以周、季度、月等周期做好设备盘点的权限准入功能,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综合成效。第五,财务人员。针对财务人员开放设备价格、维护成本、折旧费用等与教学设备有关的财务信息,满足教学设备财务管理需求[3]。(三)利用互联网 技术做好教学设备管理创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营建良好氛围,为了使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得到完善,需要在现有设备管理资源基础上,探析互联网 技术与其高效融合的管理创新方略。为此,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各学年、不同专业、不同校区教学设备信息进行强势整合,利用检索方式,搜寻教学设备,深入了解设备综合信息,如采购年限、使用优势、设备使用状态等,便于教师灵活规划教学设备应用情况,同时利用互联网 技术,为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加设“预约功能”,针对较为热门的教学设备,综合利用频率较高,若无合理预约规划,将降低教师教案设计可行性,影响教学质量,通过“预约”功能,教师可明晰设备预约应用人数,进而做好教学规划调整,提升教学综合成效,达到提升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管理综合水平的目的。当前高校教学设备数量与日俱增,单凭以往表格登记、资产标记等人工记录形式,已然无法提升管理成效,还会加重工作负担,影响教学设备管路良性发展。互联网 技术可以有效将人力从管理体系内解放出来,采用管理网络体系,依据编程落实管理,使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升。通过“预约功能”等功能设计,提高教学设备综合利用率,使教师为提升教学成效,另辟蹊径探寻教学课堂落实与其他教学设备融合的可能性,分散教学设备应用集中度,提升教学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教学设备管理成效。为了使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互联网 管理技术培训工作,确保系统操作科学高效,提升数据分析科学性,达到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目的[4]。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重要性进行分析可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作为新校区,若想尽快提升教学综合水平,需要借助教学设备达成教育创新目的,教学设备管理系统作为有效调用教学设备的管理体系,应结合教育需求,做好开发与研究工作,使其得以为教育创新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为此,该新校区应通过提升教学设备管理功能性,完善系统管理权限,利用互联网 技术等方略,做好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达到提升学校管理综合实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巍巍.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探讨[j].科技视界,2014,(9):110-110.

[2]吕妍昱,解凯.基于itsm的多校区教学设备维护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53-256.

[3]潘玉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使用的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

农林大学范文篇8

迎评创优,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评估工作贯彻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学校则以迎评创优工作为契机,促发展,促学风,促拓展,促文明,通过评估来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到最后,我们各位学子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更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经济参与评估,时刻铭记:迎评创优,人人有责。自觉做好基础文明建设和学风建设,务必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主动学习,热情接物;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荣我幸”的主人翁意识,脚踏实地,尽自己所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注意每个细节,把握每个瞬间,只有通过一点一滴的投入,才能换来一丝一缕的胜利。

我们必须正视这真真切切落在我们肩上的责任,努力撑起自己头上的一片天空。以迎评为己任,时刻关注迎评,主动了解迎评,积极参与迎评,自觉服务迎评。每一名农林大的学子都必须站在学校历史责任的角度来看待我校的迎评促建工作,要弘扬“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要学习“五种品格”的创业精神。我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班的学生,最近时期正处在实习阶段,要把实习当成是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难得的实践机会,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中要做好思想换位工作,要把自己当成是所在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在实习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农林大的一员,在外面实习过程,我们维护和宣传学校的声誉为己任,要深刻认识到我们走出去代表着我们农林大的形象,我们的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学校的形象。

今天我以农大为荣,明天农大以我为荣,我们必须重视学校的这次本科教学评估,积极为评估出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要争取创优,迎难而上,勇挑重任,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和优质的学生工作迎接国家教育部对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迎评创优是一股推动自我发展最好的动力,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而把握契机是其中的关键词。迎评,提供了我们一块雪白的画布,我们就要在上面尽情涂抹精彩的颜色,释放我们的热情和活力。迎评创优也同样是历史性的机遇,它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机遇之所以称其为机遇,是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系列条件。那么。就需要我们共同去把握,共同去争取,共同去付出。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参与迎评创优的工作中去。

迎评创优多我们每个农林大学子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份责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评估结果,而党员又是学生当中的先锋队伍,所以,我认为我们广大党员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从我做起,在本科教学评估阶段,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克服与自己无关的旁观姿态,关注评估,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以服务迎评工作为己任,顾全大局。

第二: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明白评估专家不是一个个带着红袖标检查的,可能就是你身旁不起眼的一员,所以我们平时的作风很关键。我们要培养自控意识,公德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实际行动创优良学风,迎教学评估。

第三:从现在做起,我们要有时间紧迫感,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来宣传和动员,目的就是要在不长的迎评时间内营造浓厚的迎评氛围,鼓舞士气,树立坚定的信心与强烈的责任感。

第四:迎评创优,党员争先,每一名党员还应表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树立全局意识,发挥模范带头和主任翁作用,带动身边同学,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团结一致、精益求精、确保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圆满成功。

我觉的只要从以上几点做起,宣传、落实到位,我们就能塑造一种精神,一种迎评创优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虚的,它能激励人,感染人,能推进行动,推进建设。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也变成一种评估资源,参与到迎评创优的争夺站中,让专家组能亲身体验到我们充满活力与潜力,生生不息的农大精神。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和组织策划各种有利于迎评创优的活动,提高广大学生:“迎评创优我添彩,评估成功我受益,我与学校共发展”的意识,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增强“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心系评估,人人为评估做贡献”的氛围,加深广大学生“校兴我荣,我为迎评创优做贡献”的主人翁责任和意识,为学院迎评创优工作增添光彩,为即将到来的教学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林大学范文篇9

关键词:新农科;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实验室;教学质量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新农科”建设,指出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产学研协作,深化农科教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一流的农林专业。”2019年,以“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主题的一系列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提出了安吉宣言、北京指南和北大仓行动的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对新农科的建设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和系统研究。因此,各类高校的农科专业需依托与新农科建设相关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现有课程设计、实验实践教学及就业方向的培养等进行改革与创新。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宽泛的大类,几乎涵盖了所有涉农经管类人才的培养范畴,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路径是面向涉农产业未来发展需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或其他学科的渗透而转型、改造和升级成为新型农科专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根据新型农科专业发展需求,重新规划建设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本文以吉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为例,探讨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模式、改进思路和创新措施。

一、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的内涵

综合学者研究观点,“新农科”内涵根本点在于“新”上,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向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提出的一个高等教育的新方向。“新农科”的本质属性依然是农科,相较于传统农业,新农科背景下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新的特征:1.新农科围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养,以农业学科为核心,交叉融合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及社会科学等学科,拓展传统农业学科的内涵,多学科相互渗透,深度嫁接,形成新的学科增长极;2.新农科建设坚持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为理念,注重培养科学基础厚、视野开阔、知识结构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的新型农业卓越领军人才。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融入产业技术革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谋划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传统农经学科的升级改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兼具人文精神与以信息技术、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知识范畴的科学素养基础上拥有思考力、行动力、创新力以及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人才。

(二)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的特点

1.农经专业教育的多元化。在新农科背景下,传统农经专业教育持续升级,在农经专业学科教育内部融合交叉的同时,与现代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工科、新文科等相互渗透、深度嫁接,农业专业科学的边界不断拓宽,教育培训的方向、学科体系建设等均实现多元化发展。2.农经专业教育的理论与实验实践的高度耦合性。农经专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势必要将理论与实验实践进行高度耦合,用新理论指导实验和实践,培养高质量农林人才队伍。同时,理论与实验实践的高度耦合性能够加强农经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搭建与求真实践的重要纽带,对于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实操技能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一)具有功能配套的实验室

吉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始建于2005年,该实验室原隶属于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现隶属于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实验室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教辅人员1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教师团队师资力量雄厚且科目专业性强;实验室下设5个功能配套的实验室,即统计实验室、村镇规划实验室、农业投资项目评估实验室、会计实验室和卓越班国际交流技能实训室,其中统计实验室能承担经济计量、农业技术经济、农产品国际贸易模拟、农村金融模拟等实验。2015-2020年,实验室承担农林经济管理和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24门实验(实践)课程,同时还承担部分硕士学科的专业课实验教学任务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学术比赛、开放性创新实验等课外教学任务,本科实验教学年均891学时,实验课开出率100%,实验室在2018年吉林大学实验教学中心评估中获得92分的高分。

(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依托平台

吉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特点是从科学研究出发推进学术成果与社会服务相融合,推进科学成果朝着实践方向进行多元化转变。从过去的以纵向课题研究为主,转变为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并重,从过去的以政府任务型课题为主转变为政府任务型课题与农村服务型课题并重,基于农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需要,横向课题和农村服务型课题比重逐年增加。近5年来横向课题和农村服务型的课题数量以指数式增长,由此也衍生出农经本科人才培养的科研选题切入新模式。通过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尤其是规划编制)、提交咨询报告等,为学生选准大创项目、毕业论文、各类竞赛、实践课程等研究选题,为农经学生“把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奠定了基础,这种科研选题切入新模式的依托平台就是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

(三)面向“三农”的服务平台

5年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以实验室为服务平台,依托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教育部农林试点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的子项目——东北地区村镇发展实践基地、吉林省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4个学科专业平台支撑,与吉林省各级政府及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与理论实践、规划编制等工作。其中,为各级政府和新型经营主体编制“三农”领域系列规划65个,12篇决策咨询报告被政府采纳,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全员参与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及乡镇和农户的发展,承接4个期班的农民培训任务,参与20多个期班的“三农”相关培训工作,在促进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服务“三农”方面成效显著。

三、当前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运行存在问题

(一)课程设计导致理论与实操脱节

因实验内容多数安排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集中一周的集训课程,时间较为紧密且实验强度较大,课程内容学习与实操脱节,无法通过实验使得抽象的知识可视化呈现,专业知识难以达到预期的巩固温习效果。授课形式方面仍采用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然后安排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案例讨论、软件操作等相关实验任务,方式较为枯燥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新培养计划对农经人提出的要求是新理论、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建设下卓越农林人才,其中强调学科交叉、学科渗透的专业教育和校企合作、校外实训的创新创业教育,都要求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在时效性和便利性上进行贴合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化升级。

(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导向,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渗透的有机实验整体。但现实情况是,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各个功能实验室的资源配备,均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设计性实验偏少,缺乏资源互通和设备共享,而且缺乏农业生产过程及管理、工程训练、农业系统工程等领域仿真模拟设备,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系统化思维的培养,不能满足新农科背景下的农经人才培养需求。

(三)教学目标偏移、成果反馈模糊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原实验实践平台重点在培养学生的经管技能,因此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模拟经营和操作的软件设备,都是朝向熟练掌握经管类实操技能的人才进行培养;且仅根据实验结果作为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不够缜密,不能跟进并依据实践教学动态信息变化及时调整实践教学过程,可能致使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偏离。而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紧密结合服务“三农”,着重培养能胜任在相关管理部门、农林企业、教学科研机构从事规划策划、经营管理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尤其是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卓越农林人才和卓越规划师,包括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方面。

四、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思路与创新措施

(一)建设思路

实验室按本科招生规模设计,购置电脑、交换机、投影仪、多媒体控制器、网线等设备及农村金融、财会、农产品国际贸易、工程训练、智能农业3d虚拟仿真、系统工程、数据处理等软件,能实现经管技能、农业工程训练、农业生产过程等领域的仿真模拟。该实验室突出仿真模拟、工管农融合、教研融合、产教融合,能满足新农科背景下农经本科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也能作为农经学科乃至农学、农机学科研究生及教师的科研平台和“三农”服务平台。

(二)特点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应具有以下特点:1.数据化。大数据时代,涉农产业的管理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2.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渗透应用,智慧农业和智能农业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农林经济管理或智慧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也将成为未来涉农产业的需求,比如农场智能管理等已经出现,因此农经专业实践实验项目中智能化也将成为必然;3.全程化。工程教育中的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思想也同样适应于农经专业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在实验室中,仿真模拟全程农业机械化过程、全产业链经济发展过程等非常必要;4.交叉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交叉学科特点的应用性专业,新农科背景下农经本科人才培养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农学和工学知识、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宽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管理实践技能;5.国际化。2016年6月2日中国已经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成员国,所以新农科的建设也理应强调和国际一流农科的对标。

(三)建设目标

实验室建成后能承载以下功能:1.承担新农科背景下农经本科人才培养实验实践课程;2.承担卓越农经人才培养荣誉课程;3.农经及农学、农机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4.农经学科乃至农学、农机学科研究生及教师的科研平台;5.吉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平台;6.新型农经人才线上教育基地;7.国际农经专业实验实践交流平台。

(三)创新措施

1.加强设施及功能的“软”“硬”融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目前本科生及研究生招生规模均为30人左右,学生电脑按30台配置,此外还需购置投影仪、投影幕、会议音响系统、交换机、机柜、无线麦克、高清数据线、网线、多媒体讲台、多媒体控制器、笔记本电脑、学生桌、学生椅等。软件方面需要购置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财务业务一体化、智能农业3d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dps、sta-tamp4、smartpls、vensimple等软件,建起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软”与“硬”融合平台,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村金融、财会、农业生产过程及管理、工程训练、农业系统工程等领域实现仿真模拟,使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紧密融合,经济学、管理学、工学与农学紧密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2.更新完善辅助性教学资源提高农林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水平的目光不能仅停留在实验室、电脑、专业软件等软硬件设施上,在教师配置、教具组合、实验环境和布局模式等设计思路上同样需要突破思维定式。实验室新址的布局方面,可以改变原有普通机房的教室型布局,采用环形实验台布置,8-10个学生环绕实验台进行操作,方便教师案例教学和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方面,需要更新《实验室管理人员守则》《实验室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设备维护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在实验器材方面,更新与主课程相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教材,制作实验大纲和实验教学日历;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团队教师建设,包括利用校企合作的师资培训,强化对实训软件的操作能力;鼓励本专业教师参加校外实验的教学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参观其他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借鉴其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等。3.强化教学质量和文化氛围实操能力的有效提高需要鲜明的精神文化作为引领。需要在新农科背景下,打造具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文化,坚定树立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任务,把培养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献身农业农村事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杜绝模式单一的授课形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到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创造适宜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创新意识发展的文化环境。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科技比赛、校企项目合作等措施,在培养方向与模式上形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依据实验教学质量信息、日常监控信息、学生评教信息、督导评教信息等,建立过程清晰与量化可控的授课信息反馈机制,实施教学动态跟踪管理,达到客观、准确、及时、多渠道捕捉实践质量信息,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纠偏和整体教学进度的调整,使其符合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正加,王晨,黄坚钦,伊力塔,李剑威.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03).

[2]张健如,郭蕊,张吉国.农林高校经管实验室建设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实验中心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05).

[3]张淑辉,高雷虹,杨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困境与突破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7).

[4]鲁莎莎,杨晶晶,贺超.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01).

[5]牟少岩等.“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思路及其对策——基于青岛农业大学实践探索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20(01).

[6]张祺午.新农科:怎么看,如何办[j].职业技术教育,2019(30).

[7]郝婷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8(03).

[8]王雪纯,李峰.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江西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01).

[9]刘竹青.“新农科”:历史演进、内涵与建设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8(01).

农林大学范文篇10

一、党委加强领导,行政大力支持,工会积极工作,形成合力,共建“团结”

加强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是党政工共建教工活动落到实处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保证。校党委认真贯彻“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实施”的建家方针,坚持把共建家活动作为党政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坚持每年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听取建家工作汇报,研究协调建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工会主席,今年在原有2名专职副主席和1名兼职副主席的基础上,又增选1名专职副主席,这为开展党政工共建家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各二级单位党委也及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调整共建家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并逐步健全完善二级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小家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校行政大力支持共建家活动。每年除了按照《工会法》规定,足额划拨工会活动经费和上解工会经费外,还拨出建家经费6万元,教代会经费2.5万元,校务公开经费1万元。同时,在建家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使建家活动,硬件设施逐年得到改善,为建家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各二级单位行政也给部门工会提供了建家活动经费支持,不断改善教工活动场所及基本设施。

校、院工会坚持自觉在校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按照校党委争创“全国模范职工”的奋斗目标,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具体牵头实施各项建家工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会四项职能,落实教代会四项职权,积极推进校、院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多层次、全方位参与活动为载体,使建家的内容不断丰富、深化,外延不断创新、拓展,水平不断巩固、提高。按照校党委的部署,校工会继续坚持把小家建设作为学校共建家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小家”活动升级达标,努力在全校形成“大家”抓重心,“小家”抓基础,“大家”带“小家”,“小家”促“大家”的良好格局。

我们在继续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开展党政工共建“教工小家”活动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今年下发了《关于做好“教工小家”考核验收及复查工作的通知》,规定了今年内凡是未申报验收的“教工小家”,将由校党政工共建教工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凡是通过校先进、模范验收的3年以上的“教工小家”,今年内安排复查验收。为了支持做好“教工小家”建设,校工会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小家建设。规定获得校模范“教工小家”的单位奖励3000元,获得校先进“教工小家”的单位奖励2000元,获得校合格“教工小家”的单位奖励1000元。各二级单位党政工认真落实校党委、校工会的部署,努力创建先进小家。目前,全校有11个单位通过校级先进、模范验收及复查验收;其中有2个单位通过省模范教工小家验收,3个单位通过省先进教工小家验收。

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共建“民主”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共建家”活动的重点。教职工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只有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职工主人翁地位,让广大教职工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学校改革、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促进学校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教代会制度建设。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共建家的重要内容。校党委十分重视教代会建设,去年12月召开了校二届二次教代会,今年3月又召开了校二届三次教代会,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福建农林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章程(草案)》,《关于闽侯白沙镇新坡村建立校外教学科研租赁土地的方案》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的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学校民主办学、依法制校、科学决策的步伐,保障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大大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在校、院党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二级教代会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福建农林大学二级教代会实施办法》,努力促进本单位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提高二级教代会的质量。为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校工会举办了“二级教代会建设”研讨班,邀请上级工会领导作辅导报告,并交流研讨二级教代会工作,校、院级教代会、工会干部60多人参加学习、交流和研讨。过去的一年,我校有20多个部门工会召开了二级教代会,各二级单位的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二次分配方案、二级财务、小家工作方案等,均提交大会审议通过。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是对校教代会的拓展和补充,能够使广大教职工更直接地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促进二级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校务公开工作。高校推行校务公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学校民主办学,依法制校的重要形式;是加强高校党风廉正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落实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阳光工程”。2011年,我校校务公开工作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认真总结上年度工作经验,拓展校务公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工作,学校根据省校务公开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在原有校务公开工作细则的基础上编制了《福建农林大学校务公开工作目录》和《福建农林大学院务公开工作目录》;建立了校务公开网页。校务公开监督小组认真开展校务公开检查、监督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仅在学校校务公开栏上公开的事项就有230余件,较好地保障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同时,校、院还设立了意见箱,举报电话等。2011年2月我校被省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列为“校务公开示范单位”。

三、坚持以教职工为本,突出依法维护,共建“温馨”

在突出源头参与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形式的民主管理渠道。一是校、院工会主席参加或列席校、院党委会议和校、院务会议,参与研究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二是校、院每年坚持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研究工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坚持召开校情校务通报咨询会,校人事、财务、后勤、基建等部门通报本年度的主要工作,并与代表们互相咨询;四是抓好教代会提案征集,办理和反馈,并在校务公开栏和《农林大教工》报上刊登、反馈,接受教职工监督;五是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通报会、座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加强教职工与学校党政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多渠道的沟通了解,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在努力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维护学校整体利益方面发挥作用。教代会,工会努力配合党政教育引导教职工会员明确自己既是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又是改革、建设、发展的受益者,办好学校是全体教职工最根本和最大的利益,广大教职工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支持、参与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校工会及时了解和反映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呼声,把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我们认真做好教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工会能办的就立即办,工会解决不了的就及时转有关部门处理。如:对教职工提出的子女入学问题,经济实用房问题等,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得到了较好的答复和解决;认真调查和协调教职工邻里纠纷,夫妻矛盾等问题。

在服务教职工方面,工会坚持“五必访”、“送温暖”。一是做好困难、重病教职工建档和服务。建立在凡是教职工生病住院,校、院工会都要前去慰问,凡是教职工去世,校、院工会都要送花圈和参加追悼会,凡是女教工生育,校、院工会女工委都要前往看望、慰问,凡是50、60周岁的教职工都要送生日蛋糕,送上工会组织的心意与温暖。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校工会慰问生病住院教职工28人,并协助人事等部门做好节假日重病教职工和生活困难教职工慰问工作。二是坚持做好各级劳模管理和服务。建立我校各级劳模档案,定期进行访问,组织省师德标兵暑期疗体养,并认真听取和积极反映劳模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三是配合校医院组织教职工体检和妇检。四是继续做好“6·1”慰问中小学、幼儿园,“5·12”慰问校医护人员等工作。五是协同有关部门举办“健康讲座”等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

四、以师德建设和强化思想工作为重点,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共建“学习”

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建家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积极配合校党政组织工会干部、会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选》,学书记“6.25”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七大精神,学习《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学习本科评估基本知识等。采取发材料自学、座谈、辅导、竞赛、征文、《教工报》宣传等形式,努力提高教职工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为了进一步推动理论学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和本科评估知识的宣传,我们积极开展理论调研和论文征集评选活动。2011年,由各部门工会选送“八型校园建设与工会工作创新”征文24篇,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为了配合学校做好本科评估工作,举办了“本科评估基本知识”竞赛,有65名教职工代表参加笔试竞赛,有19名教职工代表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课题,也是建家的重要内容。2011年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协同教务处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是举办师德先进个人座谈会,学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并为学校师德师风方面建言献策;三是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及就业环境调查,并把调查结果以呈阅件形式报送校党委决策参考;四是请省师德先进介绍教书育人的经验;五是举办女教授与女大学生关于“理想、事业、人生”的主题座谈;六是组织教师参加省工会师德演讲比赛,获二等奖;七是在《农林大教工》报刊登师德先进事迹,宣传他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严谨治学的精神,号召全校教职工向他们学习;八是在《农林大教工》报发出“团结拼搏创佳绩,迎评促进求发展”的倡议书,号召全校教职工会员积极投身迎评创优工作,为学校通过本科优秀评估做出积极贡献。

五、加强建设,增强活力,共建“文明”

开展了评选、表彰校工会先进集体和个人活动,促进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经各部门工会推荐,校工会委员会研究,共评出部门工会优秀集体6个,工会积极分子131名,先进工会工作者58名,先进女教职工工作者30名,支持工会工作的优秀党政领导44名。

重视工会组织建设。新组建艺术学院、园林学院部门工会,并召开了首届教代会暨工代会。根据学校人事变动,对校工会副主席的岗位进行充实并重新分工,对部分部门工会领导进行了调整。

积极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今年“三·八”举办了女教工手工艺作品展,“五·四”举办了青年教职工联谊晚会,“十·一”举办了“庆国庆暨迎评创优”教工舞蹈专场演出。为增强教职工体质和集体凝聚力,我们组织了教工男篮、女排、男女乒乓球、男女混合软排赛。各部门工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也组织开展了乒乓球、排球登山等活动。

注意加强校际工作交流,拓宽工会工作思路。2011年接待了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领导同仁来访等;承办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的省教育系统“先进教工小家”验收会,通过听取大会验收交流,学习了兄弟院校建家工作的宝贵经验;委派工会干部参加华东农林院校工会协作会的工作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交流工作经验和工作体会,使我校工会干部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