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区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6 01:52:19

农林区范文篇1

旗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 1工程活动。今天召开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工程协调会。并与服务新型农牧林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签订协议。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今年。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 1工程试点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旗成立了由旗委组织部、旗人事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机构。旗人事局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协助人事部门共同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 1工程试点工作。要积极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必要时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食宿安排,确保专业技术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充分的劳动保护,2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不折不扣履行协议内容。为他提供必要的生活待遇和政策待遇。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遵守协议约定,定期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工作,为嘎查提供科技支持;参与所服务嘎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接受牧民群众的预约,面对面提供科技服务;引导牧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着力培植科技示范户和特色经济能人。

为他解决工作生活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了解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情况,3建立与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联系机制。解决他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嘎查指定专人要与专业技术人员保持经常联络,及时反映牧业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和当地群众所需要的技术服务。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旗人事部门要建立“1 1工程农牧林专业技术人员档案,4注重绩效评价。全面记载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的情况,包括科技服务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参加人员和服务效果,原始材料由嘎查干部和群众代表签字,严防走过场。二是与专业技术人员利益挂钩,将“1 1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的经历和业绩作为科技人员考核、晋级、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标准。对于为基层服务效果好,群众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聘和各类专家选拔推荐、评选表彰等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全旗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深入牧区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活动,对在牧业服务工作中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积极营造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基层,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

农林区范文篇2

旗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 1工程活动。今天召开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工程协调会。并与服务新型农牧林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签订协议。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今年。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 1工程试点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旗成立了由旗委组织部、旗人事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机构。旗人事局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协助人事部门共同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新型农牧林区建设“1 1工程试点工作。要积极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必要时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食宿安排,确保专业技术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充分的劳动保护,2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不折不扣履行协议内容。为他提供必要的生活待遇和政策待遇。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遵守协议约定,定期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工作,为嘎查提供科技支持;参与所服务嘎查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接受牧民群众的预约,面对面提供科技服务;引导牧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着力培植科技示范户和特色经济能人。

为他解决工作生活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了解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情况,3建立与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联系机制。解决他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嘎查指定专人要与专业技术人员保持经常联络,及时反映牧业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和当地群众所需要的技术服务。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旗人事部门要建立“1 1工程农牧林专业技术人员档案,4注重绩效评价。全面记载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的情况,包括科技服务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参加人员和服务效果,原始材料由嘎查干部和群众代表签字,严防走过场。二是与专业技术人员利益挂钩,将“1 1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的经历和业绩作为科技人员考核、晋级、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标准。对于为基层服务效果好,群众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聘和各类专家选拔推荐、评选表彰等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三是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全旗开展一次评选表彰深入牧区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活动,对在牧业服务工作中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积极营造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基层,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

农林区范文篇3

【关键词】东北林区;林业经济;可持续利用

1研究背景

东北国有重点林区,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完达山等主要山脉组成,其中主要为原始森林分布区,近些年通过天保工程等人工修复,人工林面积剧增,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以其庞大的森林面积和完整的种群分布,在我国乃至全球环境和气候方面,都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原。广袤的森林,孕育了完整的种群,饱含了丰富的森林资源。野生农林特产,种类齐全,产量巨大,给林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近些年,随着农林技术的长足进步,通过人工干预、人工培育等手段,人参、鹿茸、五味子、食用菌、蓝莓、红松果等种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在s市,成熟的大型企业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迅速崛起,给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当前,特色林产主要以森林采伐物为基础,进行粉末和枝干截取为依托;以采伐迹地为种植基地;以冠下种群为饲料进行发展。资源消耗量大,修复难度大,可持续发展性差,经济发展后续动力明显不足。深入研究林产行业内容,各种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消耗方式,对分析行业发展问题和改善行业发展路径,探索可持续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1]。

2s市林产现状

s市属于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储量大,物产丰富。据不完全市场调查结果,s市林业经济主要分为采摘和种养殖。采摘以野生食用菌、山野菜、浆果、野生人参、灵芝为主,如野生榛蘑、刺五加、五味子藤等。野生林产采摘,主要依赖森林资源自产,人工投入高,行业附加值低,对资源依赖性极强,受气候变化影响极大,对森林资源损耗相对较低,但是对野生动物食物链底层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间接破坏。林产种植行业,近些年发展的如火如荼。以人参、灵芝、刺五加、蓝莓、五味子、木耳、香菇、葡萄等为主。其中,人参、刺五加、蓝莓、葡萄等大部分种植物种,主要以采伐迹地或者短期承包采伐迹地为种植基地。灵芝、木耳、香菇等物种主要依赖采伐剩余物,进行截段、粉末后进行利用,制作菌类培养基进行种植。林产种植,对资源损耗极大,依赖性极强,切可循环利用性极差。如人参种植,需要施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不仅浪费森林资源,同时对土壤、大气以及地下水资源都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污染伤害。养殖业,以蚕、黄牛、黑山猪、家禽等为主,主要以冠下嫩枝叶、草本、灌木和昆虫为饲料,重点分布在河流、小型湿地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养殖业对冠下底层灌草生态系统破坏较大,对林木幼苗的天然生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另外,如养蚕业,由于养殖特点,需要控制柞树高度,防控鸟类和鼠虫等侵害,会布置相应措施,对鸟类生存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3s市资源现状

s市地处长白山脉北面余脉,紧邻图们江入海口,原始森林广袤,水系发达,物产富饶,属于重点国有林区,介于东经130°03′21″—130°18′33″,北纬42°25′20″—43°30′18″之间,总面积5145kgm2。当地气候属中纬度、中温度、近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日照时数2322小时,平均降水量617.9mm,平均气温5.7℃,无霜期140-160天。气候冬暖夏凉,1月平均气温-10.4℃;7、8月平均气温21.1℃,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全市林地面积4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5%,木材蓄积量4,553.7万立方米。草地面积1.6万公顷,草质较好,水源充足,集中连片。现有省级湿地保护区,位于图们江入海口处,连片面积5874公顷,水域沼泽800余公顷,拥有大马哈鱼、林蛙、鳖、草虾等生物以及芦苇、菱角、莲藕等产量较高的水生经济作物,是海雕、鹤、雁等多种珍稀鸟类跨国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境内有各类野生经济植物110科522种,其中已查明储量的有52科135种,经济动物41科74种,鸟类200多种。

4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林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依赖必然会加剧,最终资源的消耗将会是限制行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理论方面,s市林产行业定位相对准确,初期发展整体态势良好,但是行业缺乏战略谋划,和整体的产业布局,理论支撑欠缺。行业方面,纵观产业链条的纵横方向,一方面缺乏深度,主要以粗加工为主,产业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开发深度尚浅,应加强精细化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横向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各自独立,互助性差。资源利用率低下。同时,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产业不上规模,行业带动性差。资源保护方面,林产行业利润比较高,门槛较低,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到行业中,导致资源管护方面难度与日俱增。毁林开垦、毁林种参、私搭烂建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2-3]。

5几点建议

加大科研投入。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针对理论支撑薄弱、科研水平低、缺乏精加工等问题,建议s市相关部门,加强对林业相关科研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科研基金投入,提供免息贷款,适当给以免税政策等扶持办法。加强品牌龙头企业建设。根据当地林产特色,和产业集群效应,加大对深加工、精加工企业的扶持,开拓眼界,以国际标准,着力扶持一批具有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国内、国际标杆企业,以引领行业发展,既有利于管控行业发展规模,又利于资源保护。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审批制度,对涉林产业的资源审批流程进行精简化,制度化,指标化,硬性化,以加强行业管理。确立一系列法律制度[4],对涉林违法违规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处罚力度,提高涉林违法违规犯罪成本,净化林区社会环境,为林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5]。6总结s市地处长白山原始森林深处,资源丰富,物产富饶,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提高资源利用率,深挖产业附加值,加强龙头品牌企业带动效应,着力解决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为s市实施生态战略,发展林特经济,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荆立新.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博士毕业论文,哈尔滨林业大学,2009:1-34.

[2]王文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2.

[3]王松霖.生态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3-87.

[4]黄红霞,李尧.我国林业立法的完善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09):94-98.

农林区范文篇4

一、检查时间

年2月3日、4日(星期三、四),为期两天。

二、检查范围

南北两山护林防火责任单位(绿化承包单位)。

三、参加人员

1、区护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副指挥及成员单位(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农林局、区经委、区安监局)负责同志。

2、有关街道办事处主任。

3、邀请武警市森林大队、市森林公安局负责同志(由区农林局和区两山指挥部负责邀请)。

四、相关要求

农林区范文篇5

一、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由镇长同志任组长,成立镇林区禁放烟花爆竹领导小组。副镇长同志,纪委书记同志任副组长,各林区村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镇林区禁放烟花爆竹工作的组织领导。

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杨波同志任主任,领导小组下设镇林区禁放烟花爆竹办公室(以下简称禁放办)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具体组织各林区村实施禁放烟花爆竹工作。

二、禁放区域

镇域内的林区为禁放区域。

三、落实责任,明确职责。

镇林区禁放烟花爆竹办公室负责组织各林区村实施禁放工作。

落实森林火灾预防的工作措施。各村负责辖区内林区烟花爆竹燃放控制工作。

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的一岗双责”安全监管领导责任追究制,各林区村要严格执行主要领导负总责。负责本辖区的禁放工作和本方案的实施。

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做好火灾应急扑救预防工作和林区禁放、限放烟花爆竹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

各村要配合做好国有林区巡山守卡工作。

四、工作措施

使广大群众知晓禁放、限放区域。农历除夕(2月2日)至元宵节(2月17日)严格禁止在禁放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各林区村即日起到2月1日前要广泛宣传《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和林区禁放烟花爆竹的重要意义。

制定林区禁放烟花爆竹的工作方案。年1月31日前,各林区村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完成在林区的入口及上山要道等设卡并设立禁放烟花爆竹的警示标识的工作。加强巡山守卡值班的落实。农历除夕(2月2日)至元宵节(2月17日)作好巡山守卡的值班安排,严禁烟花爆竹带入禁放林区燃放,真正将严防死守落到实处。

农林区范文篇6

一、根据本区的自然条件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规定本辖区内森林防火期为每年9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以及三级以上火险天气期间和其他特殊时段。

二、在森林防火期内,本区所辖区域内的林地以及林地周边100米范围区域为防火戒严区。

三、防火期和防火戒严区域内,严禁烧山边田埂,严禁烧稻草、烧火土灰,严禁烧木炭,严禁在坟场、庙外烧香烛冥钱和燃放鞭炮,严禁在林区野外丢烟头火种、烧马蜂窝、野炊、点火把照明、玩火,严禁在林区内燃放烟花爆竹,严禁采取炼山整地形式造林。

四、确属生产用火的,须经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经批准进行的生产用火,须有专人负责,并做好防范工作,严防失火。

五、凡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区农林水利局或其授权单位根据《森林防火条例》予以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处以拘留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拘留;情节和危害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林区范文篇7

一、甘南州集体林现状调查

(一)集体林情

甘南州集体林改面积332万亩,涉及全州8县(市),90个乡(镇、街道办)534个行政村,有1970个村民小组74595户。20世纪80年代“三定”时划拨138.4万亩,颁证23.7万亩,2003年公益林区划界定集体林194万亩。有乔木的林地以护村(寺)林、风景林的形式存在,面积占集体林总面积的32%,其它为灌木林地和宜林地,分布零散,多与牧地穿插交错混合使用,面积占集体林总面积的68%。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为100万亩左右,约占林改总面积的1/3。

(二)经营现状

集体林长期以来由属地国有林场统一管护,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要求,经营措施主要以天然林资源保护、人工生态林、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为主。甘南林业产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灌溉、光热条件好的白龙江沿岸的迭部、舟曲两县,多年来主要发展花椒、核桃、油橄榄、石榴、葡萄、仁用杏等经济林。两县由于受地理条件制约,经济林布局分散,基地化规模小,未形成主导产业。洮河沿岸的卓尼、临潭两县和大夏河沿岸的夏河县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和场区苗圃营造有梨、山杏、花椒等经济生态兼用林。林下经济主要是以种植(草、林菌、药、山野菜),养殖(鸡、蜂、蕨麻猪)及生态旅游等为主,分布零散,规模数量小,经济效益较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南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仅次于全州耕地面积,开发具有一定的潜力,但除了受自然条件、发展空间、利用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林业经营收益少,农牧民积极性不高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甘南州林业建设主要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享受国家公益林补偿政策,其中集体公益林面积占集体林的79.2%,这部分公益林补偿对象尚未理顺,林改后的农牧民还得不到公益林补偿,其经营开发公益林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二)群众思想观念落后

甘南大部分农牧村地处偏僻,长期以来,农牧民靠山吃山,等、靠、要思想严重,接受新事物的主动性较差。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优惠政策、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从而缺乏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识。

(三)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林下经济发展都在起步阶段,如何开发利用和发展林下经济尚属探索阶段,目前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成功经验,找不准发展的路子,靠自己去挖掘找项目,周期长、成本高、收益小。

(四)基础条件差

能够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及生态旅游的地方大多在林区和林缘区,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制约着林下经济的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深化认识,科学制定规划方案

林下经济发展是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体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制定规划和发展目标时,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充分结合自身条件和气候特征,广泛调查研究,多方论证考察,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真正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长远规划。二是林下经济开发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在生态脆弱区域限制开发,不能造成森林资源的二次破坏。

(二)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途径

虽然综合配套改革明确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相关配套政策,但作为新生事物和甘南的实际,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1、以农林科技部门牵头,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筛选出适合发展的种植、养殖品种,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总结出成熟的种养殖技术,通过培训、示范引导进行推广。2、对有一定基础的农牧种养户,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提升产品质量等措施,培育典型大户,示范带动林下经济发展。3、在国有林区选择条件好,交通便利,易于管护的林地,由国有林场牵头,实施林下经济发展试点,总结保护与开发的经验,适时进行推广。4、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以当地从事藏药、肉类加工的民营企业为龙头,走“龙头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三)突出地域特色,按产业带规划布局

1、重点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在舟曲、迭部两县白龙江沿岸,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辅以发展林菌、养蜂和森林生态旅游。2、混农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在卓尼、临潭、夏河三县的洮河、大夏河流域,重点发展林药、林木种苗,辅以发展林禽和森林生态旅游。3、牧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在合作、碌曲、玛曲、夏河南部的黄河、洮河流域,森林资源多以灌木林为主,海拔高,生态脆弱,立地条件差,重点发展林下养畜,适度发展林下种草和种植沙棘,维持生态现状。

农林区范文篇8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现就加强我区退耕还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区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基本情况

1999年以来,我区相继实施了1999年、2002年、2003年、2004年4个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工程涉及全区3个乡镇,39个行政村近1万农户,退耕地造林累计2.56万亩。

(一)各年度实施情况

退耕地造林按年度实施情况具体为:

1999年度15600亩,其中生态林3500亩,经济林12100亩。

2002年度4000亩,其中生态林3200亩,经济林800亩。

2003年度5000亩,其中生态林4101.2亩,经济林898.8亩。

2004年度1000亩,其中生态林800亩,经济林200亩。

(二)各乡镇实施情况

退耕地造林按乡镇实施情况具体为:

乡5122.15亩,其中生态林2303.7,经济林2818.45亩。

王家河镇6944.55亩,其中生态林1411.5,经济林5533.05亩。

黄堡镇13533.3亩,其中生态林7886,经济林5647.3亩。

(三)补助标准年限

1、补助标准

生态林补助年限为16年。前8年补助标准为每亩每年160元(其中粮食补助每亩每年140元,管护费每亩每年20元);后8年每亩每年90元(其中粮食补助每亩每年70元,管护费每亩每年20元)。

经济林补助年限为10年。前5年补助标准为每亩每年160元(其中粮食补助每亩每年140元,管护费每亩每年20元),后5年每亩每年90元(其中粮食补助每亩每年70元,管护费每亩每年20元)。

2、补助年限

1999年度退耕还林中,生态林兑现至2014年,经济林兑现至2009年。

2002年度退耕还林中,生态林兑现至2017年,经济林兑现至2011年。

2003年年度退耕还林中,生态林兑现至2018年,经济林兑现至2012年。

2004年度退耕还林中,生态林兑现至2019年,经济林兑现至2013年。

(四)资金兑现情况

退耕还林工作实施以来,国家投入我区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950万元,户均受益0.3万元。

1999年度生态林已兑现9轮,累计兑现资金479.5万元,还需兑现7轮;经济林已兑现9轮,累计兑现资金1403.6万元,还需兑现1轮。

2002生态林已兑现7轮,累计兑现资金358.4万元,还需兑现9轮,经济林已兑现7轮,累计兑现资金142万元,还需兑现3轮。

2003年度生态林已兑现6轮,累计兑现资金393.6万元,还需兑现10轮;经济林已兑现6轮,累计兑现资金80.1万元,还需兑现4轮。

2004年度生态林已兑现5轮,累计兑现资金76.8万元,还需兑现11轮;经济林已兑现5轮,累计兑现资金16万元,还需兑现5轮。

(五)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区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视不够、政策不清、落实不力。

重视不够:部分乡镇、村退耕还林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主要领导对退耕还林重视不够,不能定期研究部署并参与退耕还林工作,档案不全,管理混乱,自查验收流于形式,补植补造不到位。

政策不清:部分乡镇、村干部不重视学习《退耕还林条例》和有关退耕还林文件,对政策吃不透,对退耕地造林标准不明确,对政策兑现环节不熟悉。

落实不力:部分乡镇、村对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没力度,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督促不到位,对上级检查工作配合不积极。

二、明确各级各部门退耕还林工作职责

为了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乡镇要健全和加强退耕还林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退耕还林工作,深入基层解决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一)区级有关部门职责

区发展计划局:同有关部门负责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审核、计划的汇总、年度计划的编制,参与退耕还林区级自查验收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退耕还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监督管理,参与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计划的编制,参与退耕还林区级自查验收工作。

区农林局: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总体规划、计划编制、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监督,参与退耕还林区级自查验收工作,履行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

区粮食局:负责粮源的协调和调剂工作。

区国土分局:负责界定造林地块类别,并会同区农林部门核查确认各乡镇、村退耕还林合格面积。

区审计局:负责对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助使用情况的审计,参与退耕还林区级自查验收工作。

区监察局:负责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资金和粮食补助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参与退耕还林区级自查验收工作。

区退耕办:负责退耕还林还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落实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和办法,组织开展退耕还林区级自查验收工作。

(二)乡镇职责

各乡镇是本乡镇退耕还林工程的项目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是直接责任人,对本乡镇退耕还林工作全面负责。具体职责是:

1、加强宣传教育,使群众清楚政策,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2、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乡镇退耕还林领导机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

3、明确各级责任,实行退耕还林目标责任管理,乡镇、村组、退耕户责任明确,干部包抓工作有力。

4、重视乡镇自查,乡镇领导亲自参与,逐村、逐户、逐地块自查,并按要求上报资料。

5、及时政策兑现,按照区级验收后的兑现要求,做好政策兑现各环节工作。

6、组织造林补植,对各级检查验收中查出的不合格退耕还林地块于当年秋季、来年春季组织进行造林补植。

7、落实管护责任,督促村组、退耕户履行管护义务,禁止人畜破坏、复耕、套种等行为。

8、严格工作纪律,确保退耕还林工作公开透明,杜绝挪用、虚报冒领、截留、抵扣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9、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信访工作认真对待,并及时严肃查处。

(三)村职责

各村是本村退耕还林工程的项目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村退耕还林工作全面负责。具体职责是:

1、加强宣传教育,使群众清楚政策,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2、组织造林补植,对各级检查验收中查出的不合格退耕还林地块于当年秋季、来年春季组织进行造林补植。

3、落实管护责任,督促退耕户履行管护义务,禁止人畜破坏、复耕、套种等行为。

4、严格工作纪律,确保退耕还林工作公开透明,杜绝挪用、虚报冒领、截留、抵扣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5、配合上级检查,对上级退耕还林工作的检查指导应积极配合,并认真落实检查中提出的意见。

(四)退耕户职责

退耕户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和管护责任主体,负责造林、补植、抚育和管护等工作的具体实施,并对实施的质量负责。具体职责是:

1、实施造林补植,按照上级检查要求于当年秋季、来年春季进行造林补植。

2、落实具体管护,落实管护责任,确保不复耕、不套种,防止人畜破坏。

3、接受指导检查,对上级的检查指导,应积极配合,并认真整改检查中提出的意见。

三、严格执行退耕还林工作程序

(一)乡镇自查

各乡镇每年5月份,组织人员逐村、逐户、逐地块进行自查,全面掌握各村各户退耕地块造林面积和存活情况,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确定为不合格面积。自查结束后,由乡镇每年5月底前以乡镇政府正式文件上报区政府,同时抄送区退耕办(区农林局),申请区级验收,报告内容包括本乡镇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及实施情况、乡镇自查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二)区级验收

每年6—7月份,由区退耕办组织技术人员采取逐小班逐地块验收的方式,对各乡镇退耕还林进行复查。验收结果,要由乡镇、村组分管领导和区级验收人员当场签字确认;本乡镇验收结果由乡镇主要领导签字确认。验收结束后,区退耕办要形成区级验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退耕还林工程任务及实施情况、区级自查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区级自查报告经区政府区长、主管副区长审签后,7月底前以区政府正式文件上报市政府审核确认。

(三)公开公示

对各乡镇的区级验收结果要在区农林局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各乡镇、各年度、各村的合格面积;对各村的区级验收结果要在各乡镇政府机关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各村、各组、各年度的合格面积;对各户的区级验收结果要在村委会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各村民小组、各户、各年度的合格面积。公示的时间不少于7天,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四)政策兑现

区级验收结果经市级复核审批后,区农林局、区财政局要联合向各乡镇下达兑现函,包括各乡镇、各村退耕还林的合格面积、兑现轮次以及兑现标准;各乡镇根据兑现函,逐村、逐户造兑现明细表,兑现明细表内容包括年度、村名、兑现轮次、户主姓名(坚决杜绝出现非户主名字)、身份证号、退耕面积、林种等基础信息必须正确无误。兑现明细表分别在村委会、乡镇政府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征求群众意见,对有异议的由区、乡两级共同复核解决,无异议后一式三份连同公示纸质材料、影像资料共同上报区退耕办、区财政局审核盖章,兑现清册必须在区农林局、区财政局兑现函下达后1个月内上报。由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统一向农户发放“一折通”,将补助资金在“一折通”中充值发放,并及时告知农户。

对于在各级检查中出现的复耕、成活率低于85%、套种的地块坚决不予兑现。

(五)补植补造

各乡镇要将在各级验收过程中检查出的不合格退耕还林小班、地块,将补植补造责任落实到村、到户,于当年秋季、来年春季动员群众及时进行补植补造。对补植地块,区、乡两级要结合第二年退耕还林检查验收进行复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同第二年验收一并兑现补贴。

(六)落实管护

退耕还林管护责任主体是农户,各乡镇、村应督促退耕户履行管护义务,禁止人畜破坏、复耕、套种,并及时对退耕还林造林地的保存、抚育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退耕户擅自复耕、林粮间作的要及时制止,对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范围内从事滥采、滥挖等破坏地表植被活动的行为,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由区级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森林法规处罚。

四、高度重视退耕还林的基础工作

(一)重视自查验收

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动员部署,主管领导要亲自参与退耕还林自查验收工作,熟悉每个小班的位置及造林保存情况,收集验收资料,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重视政策兑现

做好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兑现工作,是退耕还林成败的关键。按照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将退耕还林补助及时兑现到退耕农户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消除他们对政策的疑虑;另一方面还可促使退耕户加强对新造林的抚育管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措施,将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三)重视补植补造

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由退耕户实施,苗木自购。对区级验收不合格的地块,各乡镇、各村要适时组织退耕户开展补植补造,严格苗木、栽植质量,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达到退耕还林造林标准。

(四)重视项目实施

为减少退耕农民的经济负担,尽快恢复退耕地林木保存率,使退耕区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将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之一,并安排一定的资金。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的领导。要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安排,强化监督,加强协调,层层落实责任,逐村、逐户狠抓落实,确保所有退耕还林地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到国家标准,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五)重视造林管护

各乡镇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退耕户的管护意识,做好中耕除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退耕还林后期管护工作。对于部分农户只领补助不管护的现象,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将管护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六)重视业务培训

区退耕办要举办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区、乡有关领导干部和业务干部进行培训,乡镇要加强对村组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使基层干部明确工作内容,切实增强退耕还林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各级业务干部熟悉退耕还林政策,熟练掌握识图方法和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办法。

(七)重视档案管理

农林区范文篇9

为了适应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国务院决定,适当调整农林特产税税率。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大宗农林特产收入仍实行全国统一税率:海淡水养殖收入由10%降为8%,其中水珍品收入由15%降为8%;水果收入为10%,其中柑桔、香蕉、荔枝、苹果收入由15%降为12%;果用瓜收入由10%降为8%;原木收入由8%降为7%,对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凡有上交计划木材和利润任务的,仍暂缓征收。

其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应税品种的税率,最低仍为5%,最高由不超过30%降为20%。各地随同农林特产税征收的不超过应纳税额10%的地方附加继续执行。

二、农林特产税征收的范围,仍按照《国务院关于对农林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若干规定》(国发[]179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林特产农业税征收工作的通知》(国发[]28号)的规定执行,对列举的应税产品必须依法征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征税品目作出具体规定。除此以外,不得任意扩大征收范围。

农林区范文篇10

一、江华林区乡镇经济发展现状

江华瑶族自治县林区乡镇包括码市镇、大锡乡、贝江乡、未竹口乡、水口镇、湘江乡、务江乡、花江乡、两岔河乡9个乡镇,幅员1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3%。共有137个村委会791个村民组,人口近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其中劳动力人口4.8万人,约有2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经商。9个乡镇的gdp、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县比重小,近4个乡镇工业发展几乎空白,其中的两岔河乡属于省级重点扶贫乡镇。由于这些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二、制约江华林区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公共基础设施滞后。客观分析,江华林区乡镇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有二:一是人口居住较为分散,林农大多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常住人口小于300人的村落较多,甚至出现了一些常住人口“空壳村”,如此小规模的村落既不利于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又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信息传播。二是困难的县财政制约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投入的大量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致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滞后,村民物质生活条件较差。目前,电话、公路未达到的村仍然较多,交通条件和信息通道亟待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项生活用品人均拥有量也远落后于农区。

(二)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林区乡镇群众文化教育较为落后,人均受教育年限低。文化程度稍高的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在林区的人口均为受教育年限偏低的“386199”部队。另外,林区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民和高素质林农为了改善生活质量,纷纷移居县城或发达地区,留守林区的农民充当起林区经济建设主力军角色,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严重偏少。目前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比重由5:3:2调整到4:3:3,再放到林区,经济总量少,产业结构更不合理,主要原因是二、三产业经济不发达。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虽然在林区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但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企业引进不多,林区经济与农区经济反差十分明显,生活水平与农区相比差距也呈逐年拉大趋势。

三、加快江华林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殊途同归,要把林区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江华新的增长点,必须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思维,要制定林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区位、优惠政策和林区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互促共进,共同繁荣,全面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要强化林区干部激励机制,营造一个“人人抓经济”的良好氛围。现在,林区乡镇大多数干部或忙于辖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和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或忙于向有关部门跑项目、跑扶贫资金,很少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今后,林区干部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工作方法,要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整理经济发展思路,制定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注重社会事务管理同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少坐办公室,多到农户调研,切实发挥致富领头人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林区领导干部工作激励机制,逐步提拔一批年轻、有经济头脑的领导干部到林区工作,并对林区乡镇一把手经济建设政绩实行重点考核。

(二)依托林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非农产业。一是在有一定工业基础的码市镇,出台涉及税收、土地征用、用电等一系列倾斜政策,重点发展林区环保型工业企业和林产品加工产业,积极鼓励广东省中小型、环保型、农林产品加工型企业到林区创业,为林区农民创造更多的本地就业岗位。二是开发林区旅游资源,加快林区旅游业发展。结合水电开发形成的冯河水面,打流域风情招牌,整合开发林区旅游资源,打造码市—贝江—水口—花江—务江沿河民族风情旅游带、码市宜春湖度假村等生态旅游名牌,扩大景区辐射功能,延缓游客停留时间。三是进一步加快相关服务行业(如饮食、住宿、导游等)和林区特色农产品商贸业发展。通过引导,让更多农民转移到较高收入的旅游及其相关服务行业中去。

(三)大力鼓励劳务输出,进一步推动林区人口向城镇集聚。随着“水电开发兴江华”战略的全面实施,小水电开发将带动大批企业的兴起,就业岗位将日益增多。政府要想方设法,加强引导,实施林区劳动力输出扶贫,转移林区剩余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要制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录用林区劳动力,如可以对录用林区劳动力占90%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在工业园中安排工业用地;每录用一名林区劳动力给予一定税收减免优惠等等。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施移民扶贫和林区行政村撤并,推动林区人口集聚,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林区集镇原有的卫生、文化、教育等设施功能,改善偏远村落农民的生活条件,又有利于林区第三产业发展和特色经济地带建设。政府要想方设法解决移民在居住、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消除移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移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