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10 13:36:47
平面向量范文篇1
一、从运算的角度来讲,向量可分为三种运算
(一)、几何运算
本章教材给出了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多边形法则。利用这些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向量中的几何运算问题,从中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代数运算
1、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2、实数与向量乘法法则;3、向量数量积运算法则。
(三)、坐标运算
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的坐标运算有加、减、数乘运算、数量积运算。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的几何运算与代数运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让学生初步利用"解析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及立体几何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
二、教学内容、要求、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教学内容可分成两块:第一向量及其运算,第二解斜三角形。
1、平面向量基本知识,向量运算。具体教学内容有:向量(5.1节)、向量的加法与减法(5.2节)、实数与向量的积(5.3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5.6节)。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联结几何运算与数量运算的桥梁。具体教学内容体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4节),向量加减运算、实数与向量的积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5.4节、5.7节)。
3、平面向量的应用,具体教学内容有:线段的定比分点(5.5节),平移(5.8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5.9节),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5.10节),实习作业。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垂直的条件,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正、余弦定理。
(四)、教学难点
向量的概念,向量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解斜三角形等。
三、本章的特点
教材编排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处理本章时,有别于其它章节。
1、教材在本章处理上,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首先教材通过求小船由a地到b地的位移来引入向量,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以平面几何知识为背景。在概念、法则及例题的编辑上都尽量配了图形,并安排了较多的作图练习、看图练习及作图验证练习等,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供了条件,这样既抓住了平面向量的特点,又使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达到对新概念的理解。其次,本章各节的例题、练习、习题等配备量适中,可以使教学有较充分的自主空间,为教学提供了师生互动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发现与归纳的机会,也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供了可能。
2、利用"向量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显著特点之一。向量与几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向量又有加、减、数乘积及数量积等运算,也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因而向量具有几何和代数的双重属性,能联系几何与代数,从而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向量法;向量法能将技巧性解题化成算法性解题,正、余弦定理的推导就采用了向量法,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打下了基础。
4、强化数学能力是本章的另一显著特点。由于本章的向量法的精髓就是将技巧性解题思路化成算法性解题思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本章的重要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材还安排了"实习作业",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能运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既体现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和应用性,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此来强化学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即运算能力。以此来强化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即实践能力。
四、教学体会
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及本章的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平面向量"教学有如下的教学体会: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教学要求和目标,分析本章节特点,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本章可能会产生的正负迁移作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做好学法指导。
2、在教学中重基础知识,重基本方法,重基本技能,重教材,重应用,重工具作用,不拔高,不选偏题和难题,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按大纲要求进行。
3、抓住向量的数形结合和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的特点,提高"向量法"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工具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向量怎样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掌握向量的三种运算,理解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的联系和区别,强化本章基础。公务员之家
平面向量范文篇2
【关键词】平面向量;数形结合;向量法;教学体会
现行高中第五章"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新增内容之一。该内容的引入既丰富了高中数学的内容,又体现了向量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性。通过利用向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化了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为更好地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向量的基础知识较多,且与其他很多部分知识都有联系,如向量与函数的联系、向量与三角函数的联系、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联系、向量与解析几何的联系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向量这一章节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一、从运算的角度来讲,向量可分为三种运算
(一)、几何运算
本章教材给出了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多边形法则。利用这些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向量中的几何运算问题,从中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代数运算
1、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2、实数与向量乘法法则;3、向量数量积运算法则。
(三)、坐标运算
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的坐标运算有加、减、数乘运算、数量积运算。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的几何运算与代数运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让学生初步利用"解析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及立体几何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
二、教学内容、要求、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教学内容可分成两块:第一向量及其运算,第二解斜三角形。
1、平面向量基本知识,向量运算。具体教学内容有:向量(5.1节)、向量的加法与减法(5.2节)、实数与向量的积(5.3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5.6节)。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联结几何运算与数量运算的桥梁。具体教学内容体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4节),向量加减运算、实数与向量的积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5.4节、5.7节)。
3、平面向量的应用,具体教学内容有:线段的定比分点(5.5节),平移(5.8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5.9节),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5.10节),实习作业。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垂直的条件,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正、余弦定理。
(四)、教学难点
向量的概念,向量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解斜三角形等。
三、本章的特点
教材编排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处理本章时,有别于其它章节。
1、教材在本章处理上,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首先教材通过求小船由a地到b地的位移来引入向量,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以平面几何知识为背景。在概念、法则及例题的编辑上都尽量配了图形,并安排了较多的作图练习、看图练习及作图验证练习等,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供了条件,这样既抓住了平面向量的特点,又使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达到对新概念的理解。其次,本章各节的例题、练习、习题等配备量适中,可以使教学有较充分的自主空间,为教学提供了师生互动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发现与归纳的机会,也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供了可能。
2、利用"向量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显著特点之一。向量与几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向量又有加、减、数乘积及数量积等运算,也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因而向量具有几何和代数的双重属性,能联系几何与代数,从而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向量法;向量法能将技巧性解题化成算法性解题,正、余弦定理的推导就采用了向量法,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打下了基础。
4、强化数学能力是本章的另一显著特点。由于本章的向量法的精髓就是将技巧性解题思路化成算法性解题思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本章的重要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材还安排了"实习作业",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能运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既体现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和应用性,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此来强化学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即运算能力。以此来强化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即实践能力。
四、教学体会
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及本章的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平面向量"教学有如下的教学体会: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教学要求和目标,分析本章节特点,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本章可能会产生的正负迁移作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做好学法指导。
2、在教学中重基础知识,重基本方法,重基本技能,重教材,重应用,重工具作用,不拔高,不选偏题和难题,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按大纲要求进行。
3、抓住向量的数形结合和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的特点,提高"向量法"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工具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向量怎样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掌握向量的三种运算,理解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的联系和区别,强化本章基础。公务员之家
4、利用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结合教学过程进行数学建模的训练,要引导学生识记、区分和理解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会对公式进行变形;在运用公式解三角形时,会分类讨论三角形类型;指导学生在解三角形时掌握正、余弦定理的选用与寻找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关系,总结出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应用问题
5、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分类与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本章平移知识与函数图像平移的联系和区别;理解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联系;注意区分两向量的夹角与直线的夹角概念。
【参考文献】
平面向量范文篇3
关键词:平面向量;数形结合;向量法;教学感悟
现行高中第五章"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新增内容之一。该内容的引入既丰富了高中数学的内容,又体现了向量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性。通过利用向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化了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为更好地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向量的基础知识较多,且与其他很多部分知识都有联系,如向量与函数的联系、向量与三角函数的联系、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联系、向量与解析几何的联系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向量这一章节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一、从运算的角度来讲,向量可分为三种运算
(一)、几何运算
本章教材给出了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多边形法则。利用这些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向量中的几何运算问题,从中去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代数运算
1、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2、实数与向量乘法法则;3、向量数量积运算法则。
(三)、坐标运算
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的坐标运算有加、减、数乘运算、数量积运算。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的几何运算与代数运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让学生初步利用"解析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及立体几何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
二、教学内容、要求、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教学内容可分成两块:第一向量及其运算,第二解斜三角形。
1、平面向量基本知识,向量运算。具体教学内容有:向量(5.1节)、向量的加法与减法(5.2节)、实数与向量的积(5.3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5.6节)。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联结几何运算与数量运算的桥梁。具体教学内容体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4节),向量加减运算、实数与向量的积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5.4节、5.7节)。
3、平面向量的应用,具体教学内容有:线段的定比分点(5.5节),平移(5.8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5.9节),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5.10节),实习作业。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他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垂直的条件,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正、余弦定理。
(四)、教学难点
向量的概念,向量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解斜三角形等。
三、本章的特点
教材编排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处理本章时,有别于其他章节。
1、教材在本章处理上,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首先教材通过求小船由a地到b地的位移来引入向量,依据学生思维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以平面几何知识为背景。在概念、法则及例题的编辑上都尽量配了图形,并安排了较多的作图练习、看图练习及作图验证练习等,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供了条件,这样既抓住了平面向量的特点,又使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达到对新概念的理解。其次,本章各节的例题、练习、习题等配备量适中,可以使教学有较充分的自主空间,为教学提供了师生互动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发现与归纳的机会,也为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供了可能。
2、利用"向量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显著特点之一。向量与几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向量又有加、减、数乘积及数量积等运算,也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因而向量具有几何和代数的双重属性,能联系几何与代数,从而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向量法;向量法能将技巧性解题化成算法性解题,正、余弦定理的推导就采用了向量法,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打下了基础。
4、强化数学能力是本章的另一显著特点。由于本章的向量法的精髓就是将技巧性解题思路化成算法性解题思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本章的重要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材还安排了"实习作业",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能运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既体现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和应用性,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此来强化学生依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依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依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即运算能力。以此来强化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即实践能力。
四、教学感悟
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及本章的特点,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平面向量"教学有如下的教学感悟:公务员之家: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教学要求和目标,分析本章节特点,依据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本章可能会产生的正负迁移作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做好学法指导。
2、在教学中重基础知识,重基本方法,重基本技能,重教材,重应用,重工具作用,不拔高,不选偏题和难题,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按大纲要求进行。
3、抓住向量的数形结合和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的特点,提高"向量法"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工具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向量怎样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掌握向量的三种运算,理解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的联系和区别,强化本章基础。
4、利用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结合教学过程进行数学建模的训练,要引导学生识记、区分和理解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会对公式进行变形;在运用公式解三角形时,会分类讨论三角形类型;指导学生在解三角形时掌握正、余弦定理的选用与寻找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关系,总结出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应用问题
5、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分类与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本章平移知识与函数图像平移的联系和区别;理解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联系;注意区分两向量的夹角与直线的夹角概念。
【参考文献】
平面向量范文篇4
【关键词】平面向量;数形结合;向量法;教学体会
现行高中第五章"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新增内容之一。该内容的引入既丰富了高中数学的内容,又体现了向量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性。通过利用向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化了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为更好地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向量的基础知识较多,且与其他很多部分知识都有联系,如向量与函数的联系、向量与三角函数的联系、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联系、向量与解析几何的联系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向量这一章节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一、从运算的角度来讲,向量可分为三种运算
(一)、几何运算
本章教材给出了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多边形法则。利用这些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向量中的几何运算问题,从中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代数运算
1、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2、实数与向量乘法法则;3、向量数量积运算法则。
(三)、坐标运算
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的坐标运算有加、减、数乘运算、数量积运算。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向量的几何运算与代数运算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让学生初步利用"解析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及立体几何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作好了铺垫。
二、教学内容、要求、重点与难点
(一)、本章教学内容可分成两块:第一向量及其运算,第二解斜三角形。
1、平面向量基本知识,向量运算。具体教学内容有:向量(5.1节)、向量的加法与减法(5.2节)、实数与向量的积(5.3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5.6节)。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联结几何运算与数量运算的桥梁。具体教学内容体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4节),向量加减运算、实数与向量的积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5.4节、5.7节)。
3、平面向量的应用,具体教学内容有:线段的定比分点(5.5节),平移(5.8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5.9节),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5.10节),实习作业。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向量的几何表示,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垂直的条件,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平移公式,正、余弦定理。
(四)、教学难点
向量的概念,向量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解斜三角形等。
三、本章的特点
教材编排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处理本章时,有别于其它章节。
1、教材在本章处理上,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首先教材通过求小船由a地到b地的位移来引入向量,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以平面几何知识为背景。在概念、法则及例题的编辑上都尽量配了图形,并安排了较多的作图练习、看图练习及作图验证练习等,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供了条件,这样既抓住了平面向量的特点,又使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达到对新概念的理解。其次,本章各节的例题、练习、习题等配备量适中,可以使教学有较充分的自主空间,为教学提供了师生互动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发现与归纳的机会,也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供了可能。
2、利用"向量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显著特点之一。向量与几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向量又有加、减、数乘积及数量积等运算,也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因而向量具有几何和代数的双重属性,能联系几何与代数,从而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向量法;向量法能将技巧性解题化成算法性解题,正、余弦定理的推导就采用了向量法,为以后学习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打下了基础。公务员之家
3、强化数学能力是本章的另一显著特点。由于本章的向量法的精髓就是将技巧性解题思路化成算法性解题思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本章的重要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材还安排了"实习作业",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能运用正、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既体现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和应用性,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此来强化学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即运算能力。以此来强化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即实践能力。
四、教学体会
依据教学内容、要求及本章的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平面向量"教学有如下的教学体会: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教学要求和目标,分析本章节特点,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本章可能会产生的正负迁移作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做好学法指导。
2、在教学中重基础知识,重基本方法,重基本技能,重教材,重应用,重工具作用,不拔高,不选偏题和难题,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按大纲要求进行。
3、抓住向量的数形结合和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的特点,提高"向量法"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工具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向量怎样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掌握向量的三种运算,理解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的联系和区别,强化本章基础。
4、利用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结合教学过程进行数学建模的训练,要引导学生识记、区分和理解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会对公式进行变形;在运用公式解三角形时,会分类讨论三角形类型;指导学生在解三角形时掌握正、余弦定理的选用与寻找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的关系,总结出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应用问题
5、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分类与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本章平移知识与函数图像平移的联系和区别;理解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联系;注意区分两向量的夹角与直线的夹角概念。
【参考文献】
平面向量范文篇5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2、评分原则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三章考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所成的角,即∠dcb。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公务员之家:
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
平面向量范文篇6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平均分*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二、考试命题分析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2、评分原则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左右,空间图形约占*%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左右。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左右。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三章考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第1题选对的占*%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所成的角,即∠dcb。在*%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
平面向量范文篇7
1.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的交汇
在教材中,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是互相独立的两章,彼此分离不相联系,实际上,从空间维数看,平面几何是二维的,立体几何是三维的,因此,立体几何是由平面几何升维而产生;另一方面,从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联系看,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是空间二个平面的交线,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是平面截圆锥面所产生的截线;从轨迹的观点看,空间中的曲面(曲线)是空间中动点运动的轨迹,正因为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有这么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交汇点,新知识生长的土壤特别肥沃,创新型题型的生长空间也相当宽广,这一点,在04高考卷中已有充分展示,应引起我们在复习中的足够重视。
1.1空间轨迹
教材中,关于轨迹,多在平面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中加以定义,在空间中,只对球面用轨迹定义作了描述。如果我们把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直线不局限在同一个平面内,则很自然地把轨迹从平面延伸到空间。
例1,(04高考重庆理科)若三棱锥a—bcd的侧面abc内一动点p到平面bcd距离与到棱ab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与△abc组成的图形可能是()
解:设二面角a—bc—d大小为θ,作pr⊥面bcd,r为垂足,pq⊥bc于q,pt⊥ab于t,则∠pqr=θ,且由条件pt=pr=pq·sinθ,∴为小于1的常数,故轨迹图形应选(d)。
例2,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在正方体表面上距a为(在空间)的点的轨迹是正方体表面上的一条曲线,求这条曲线的长度。
解:此问题的实质是以a为球心、为半径的球在正方体abcd—a1b1c1d1,各个面上交线的长度计算,正方体的各个面根据与球心位置关系分成二类:abcd,aa1dd1,aa1bb1为过球心的截面,截痕为大圆弧,各弧圆心角为,a1b1c1d1,b1bcc1,d1dcc1为与球心距离为1的截面,截痕为小圆弧,由于截面圆半径为,故各段弧圆心角为,∴这条曲线长度为。
1.2平面几何的定理在立体几何中类比
高考考纲对考生思维能力中明确要求“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类比推理可考查考生利用旧知进行知识迁移、组合和融汇的能力,是一种较好地考查创新能力的形式,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类比,材料丰富,操作性强,在历年高考中均有不俗表现。
例3,(04高考广东卷题15)由图(1)有面积关系:,则由图(2)有体积关系(答案:)
评注:数学结论的类比既需要数学直觉,也需要逻辑推理能力,它是高考考查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结论类比,更是这一类考题蕴藏丰富的宝库,从三角形到三棱锥,从正方形到正方体,从圆到球等等,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有很多收获。
1.3几何体的截痕
例:球在平面上的斜射影为椭园:已知一巨型广告汽球直径6米,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角为60°,求此广告汽球在地面上投影椭圆的离心率和面积(椭圆面积公式为s=πab,其中a,b为长、短半轴长)。
解:由于太阳光线可认定为平行光线,故广告球的投影
椭园等价于以广告球直径为直径的圆柱截面椭园:此时
b=r,a==2r,∴离心率,
投影面积s=πab=π·k·2r=2πr2=18π。
评注:囿于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几何体的截痕和投影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考题素材,因此有必要适当进行相应的训练,才能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
1.4几何体的展开
例: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被与轴成45°角平面相截得“三角”圆柱abc,则此“三角”圆柱的展开图为()
解:设圆柱底面中心o,底面圆周上任一点p'''',过p''''的圆柱母线与截点为p,
∠aop''''=θ,则∵∠cba=45°,作p''''q⊥ab于q,∴|pp''''|=|ac|-|aq|=2r-(r-rcosθ)=r(1 cosθ),ap''''=rθ。
∴在柱面展开图中,以ab直线为x轴,ac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相应点p坐标为(x,y),则有消去得,展开图轮廓线为余弦曲线,故应选(d)
评注:几何体与其展开图,包含了平面与空间的大量信息,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进行点与对应点,线段与对应线段的位置与数量的细致分析,需找出变与不变量以及变化规律,因此,它是代数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重要知识交汇点。
2.概率与数列的交汇
数列是以正整数n为自变量的函数,而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k次的概率pn(k)也是自然数n,k的函数,借助于自然数这一纽带,可实现数列与概率的交汇。
例4:质点从原点o出发,在数轴上向右运动,且遵循以下运动规律:质点向右移动一个单位的概率为,右移2个单位的概率为,设质点运动到点(n,0)的概率为pn。
①求p1和p2。
②求证{pn-pn-1}是等比数列。
③求pn。
解:①p1=,
②由题意可知,质点到达点(n,0),可分两种情形,由点(n-1,0)右移1个单位或由点(n-2,0)右移2个单位,故由条件可知:(n≥3)
评注:本题解题关键是数列的递归规律,建立概率数列的递推公式,用数列知识解题,这种复杂的系列问题通过撷取其片段,解剖其规律,是破解难题的常用手段。
3.向量与三角、几何的交汇
向量既有长度,又有方向,因此,向量蕴含长度和角度,因此,以几何、三角为背景的问题便可成为产生向量问题良好温床。
例5:(04高考湖北卷19)如图,在rt△abc中,已知bc=a,若长为2a的线段pq以a为中点,问和夹角取何值时,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评注:本题为用向量形式表现的几何最值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适时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形式,最终转化为三角函数,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同时,也对相关知识的化归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4.向量与立体几何的交汇
在最新版部编教材中,向量的内容有所加强,特别在平面向量的运算规律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一步扩充到空间中,向量的工具性地位更加突出,因此,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也不应局限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坐标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应着眼于向量的本质内容。
例6: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各棱长均为1,
且棱aa1,ad,ab两两成60°角,e,f分别为
a1d1和b1b中点,求ef的长。
评注:本题新颖之处在于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结合,并不只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转化为坐标向量来解题。对于那种不方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问题,如斜棱柱斜棱锥等可直接利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性质解题。
5.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
由于向量在描述长度与角度上独特的工具性,解析几何有着向量展现的良好的基础,历年新高考试卷已在此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04高考也不例外,使向量与解几的结合更加合缝与自然。
例7.(2005高考全国卷1)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
(i)解:设椭圆方程为
则直线ab的方程为
故为定值,定值为1.
评注:解向量与解几的交汇题,关键在于利用向量的坐标形式把向量条件转化为坐标条件。
6.数列与函数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一脉相承,因此,数列与函数的交汇是传统的命题热点,04、05年高考更有长足的表现,把数列、函数、导数等知识点交汇在一起,综合程度和思维要求均有所提高。
例8(2005高考浙江卷)设点(,0),和抛物线:y=x2+anx+bn
(n∈n*),其中an=-2-4n-,由以下方法得到:x1=1,点p2(x2,2)在抛物线c1:y=x2+a1x+b1上,点a1(x1,0)到p2的距离是a1到c1上点的最短距离,…,点在抛物线:y=x2+anx+bn上,点(,0)到的距离是到上点的最短距离.
即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知,等式对成立,故是等差数列。
评注:函数是特殊的数列,因此函数与数列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可我们在学习中,往往过分关注数列的特殊性和数列解题的特殊技巧,高考强调函数和数列的结合,有助于纠正这一偏差。
平面向量范文篇8
在教材中,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是互相独立的两章,彼此分离不相联系,实际上,从空间维数看,平面几何是二维的,立体几何是三维的,因此,立体几何是由平面几何升维而产生;另一方面,从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联系看,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是空间二个平面的交线,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是平面截圆锥面所产生的截线;从轨迹的观点看,空间中的曲面(曲线)是空间中动点运动的轨迹,正因为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有这么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交汇点,新知识生长的土壤特别肥沃,创新型题型的生长空间也相当宽广,这一点,在04高考卷中已有充分展示,应引起我们在复习中的足够重视。
1.1空间轨迹
教材中,关于轨迹,多在平面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中加以定义,在空间中,只对球面用轨迹定义作了描述。如果我们把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直线不局限在同一个平面内,则很自然地把轨迹从平面延伸到空间。
例1,(04高考重庆理科)若三棱锥a—bcd的侧面abc内一动点p到平面bcd距离与到棱ab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与△abc组成的图形可能是()
解:设二面角a—bc—d大小为θ,作pr⊥面bcd,r为垂足,pq⊥bc于q,pt⊥ab于t,则∠pqr=θ,且由条件pt=pr=pq·sinθ,∴为小于1的常数,故轨迹图形应选(d)。
例2,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在正方体表面上距a为(在空间)的点的轨迹是正方体表面上的一条曲线,求这条曲线的长度。
解:此问题的实质是以a为球心、为半径的球在正方体abcd—a1b1c1d1,各个面上交线的长度计算,正方体的各个面根据与球心位置关系分成二类:abcd,aa1dd1,aa1bb1为过球心的截面,截痕为大圆弧,各弧圆心角为,a1b1c1d1,b1bcc1,d1dcc1为与球心距离为1的截面,截痕为小圆弧,由于截面圆半径为,故各段弧圆心角为,∴这条曲线长度为。
1.2平面几何的定理在立体几何中类比
高考考纲对考生思维能力中明确要求“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类比推理可考查考生利用旧知进行知识迁移、组合和融汇的能力,是一种较好地考查创新能力的形式,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类比,材料丰富,操作性强,在历年高考中均有不俗表现。
例3,(04高考广东卷题15)由图(1)有面积关系:,则由图(2)有体积关系(答案:)
评注:数学结论的类比既需要数学直觉,也需要逻辑推理能力,它是高考考查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结论类比,更是这一类考题蕴藏丰富的宝库,从三角形到三棱锥,从正方形到正方体,从圆到球等等,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有很多收获。
1.3几何体的截痕
例:球在平面上的斜射影为椭园:已知一巨型广告汽球直径6米,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角为60°,求此广告汽球在地面上投影椭圆的离心率和面积(椭圆面积公式为s=πab,其中a,b为长、短半轴长)。
解:由于太阳光线可认定为平行光线,故广告球的投影
椭园等价于以广告球直径为直径的圆柱截面椭园:此时
b=r,a==2r,∴离心率,
投影面积s=πab=π·k·2r=2πr2=18π。
评注:囿于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几何体的截痕和投影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考题素材,因此有必要适当进行相应的训练,才能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
1.4几何体的展开
例: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被与轴成45°角平面相截得“三角”圆柱abc,则此“三角”圆柱的展开图为()
解:设圆柱底面中心o,底面圆周上任一点p'''',过p''''的圆柱母线与截点为p,
∠aop''''=θ,则∵∠cba=45°,作p''''q⊥ab于q,∴|pp''''|=|ac|-|aq|=2r-(r-rcosθ)=r(1 cosθ),ap''''=rθ。
∴在柱面展开图中,以ab直线为x轴,ac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相应点p坐标为(x,y),则有消去得,展开图轮廓线为余弦曲线,故应选(d)
评注:几何体与其展开图,包含了平面与空间的大量信息,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进行点与对应点,线段与对应线段的位置与数量的细致分析,需找出变与不变量以及变化规律,因此,它是代数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重要知识交汇点。
2.概率与数列的交汇
数列是以正整数n为自变量的函数,而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k次的概率pn(k)也是自然数n,k的函数,借助于自然数这一纽带,可实现数列与概率的交汇。
例4:质点从原点o出发,在数轴上向右运动,且遵循以下运动规律:质点向右移动一个单位的概率为,右移2个单位的概率为,设质点运动到点(n,0)的概率为pn。
①求p1和p2。
②求证{pn-pn-1}是等比数列。
③求pn。
解:①p1=,
②由题意可知,质点到达点(n,0),可分两种情形,由点(n-1,0)右移1个单位或由点(n-2,0)右移2个单位,故由条件可知:(n≥3)
评注:本题解题关键是数列的递归规律,建立概率数列的递推公式,用数列知识解题,这种复杂的系列问题通过撷取其片段,解剖其规律,是破解难题的常用手段。
3.向量与三角、几何的交汇
向量既有长度,又有方向,因此,向量蕴含长度和角度,因此,以几何、三角为背景的问题便可成为产生向量问题良好温床。
例5:(04高考湖北卷19)如图,在rt△abc中,已知bc=a,若长为2a的线段pq以a为中点,问和夹角取何值时,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评注:本题为用向量形式表现的几何最值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适时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形式,最终转化为三角函数,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同时,也对相关知识的化归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4.向量与立体几何的交汇
在最新版部编教材中,向量的内容有所加强,特别在平面向量的运算规律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一步扩充到空间中,向量的工具性地位更加突出,因此,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也不应局限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坐标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应着眼于向量的本质内容。
例6: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各棱长均为1,
且棱aa1,ad,ab两两成60°角,e,f分别为
a1d1和b1b中点,求ef的长。
评注:本题新颖之处在于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结合,并不只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转化为坐标向量来解题。对于那种不方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问题,如斜棱柱斜棱锥等可直接利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性质解题。
5.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
由于向量在描述长度与角度上独特的工具性,解析几何有着向量展现的良好的基础,历年新高考试卷已在此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04高考也不例外,使向量与解几的结合更加合缝与自然。
例7.(2005高考全国卷1)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
(i)解:设椭圆方程为
则直线ab的方程为
故为定值,定值为1.
评注:解向量与解几的交汇题,关键在于利用向量的坐标形式把向量条件转化为坐标条件。
6.数列与函数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一脉相承,因此,数列与函数的交汇是传统的命题热点,04、05年高考更有长足的表现,把数列、函数、导数等知识点交汇在一起,综合程度和思维要求均有所提高。
例8(2005高考浙江卷)设点(,0),和抛物线:y=x2+anx+bn
(n∈n*),其中an=-2-4n-,由以下方法得到:x1=1,点p2(x2,2)在抛物线c1:y=x2+a1x+b1上,点a1(x1,0)到p2的距离是a1到c1上点的最短距离,…,点在抛物线:y=x2+anx+bn上,点(,0)到的距离是到上点的最短距离.
即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知,等式对成立,故是等差数列。
平面向量范文篇9
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各种知识和概念分布相对分散,然而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各个数学概念的内在联系.相关数学概念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推理法来进行整理和设计后向学生展示,不断优化学生的概念网络和知识结构.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新概念或新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将新知识或新概念与之前学习的相近或相似的概念进行类比,推导出新概念的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相似旧概念的类比,让新概念成为旧概念某些方面的延伸和拓展,不断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数学知识构架.相比于单独讲解数学知识或数学概念,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新概念学习中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新概念或新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对旧概念和旧知识的定义、推理、运用进行系统的回忆,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探索新概念和新知识,这样能够降低学生对新知识或新概念的记忆难度,避免与旧知识或旧概念出现混淆.笔者在讲解高中二面角相关数学知识时,通过“角”的概念来进行二面角概念的类比推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面角概念.从一点所发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同理,从一条直线发出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二面角;其中角是由射线———点———射线构成,同理,二面角是由半平面———直线———半平面构成.角和二面角的定义、构成以及结构图形之间非常类似,教师可以将角和二面角的概念进行类比推理,引导学生联想角和二面角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面角的概念.
二、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知识整合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概念或知识进行整合时,类比推理能够有效对相关概念和知识进行归纳和分类.如笔者在讲解向量相关数学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对共线向量、平面向量以及空间向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这三个向量定理关系的区分,避免学生在学习这三种向量时产生混乱,采用了类比推理法.在进行类比推理时,让学生先理解和掌握共线向量的定理和共线向量的相关运算,再将共线向量的相关知识推广到平面向量中,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平面向量的定量以及计算后,进一步推广到空间向量上.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知识整合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和和谐性,领悟到数学的思想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又如笔者在整合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时,由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的性质,在进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相关知识的整合时,可以采用类比推理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此种方法进行推理、计算,加强这种方法的运用,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列相关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和有条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提出和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人们的学习和相关思维过程都源自于对问题的提问,通过对问题的提问,从而激发人们进行思考和求知,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能够有效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提出和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进行问题的猜想以及探索,进而有效解决问题.同时,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提出和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从“学会新知识”朝着“会学新知识”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进行类比推理,使得学生能得出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四面体各面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四、结束语
平面向量范文篇10
在教材中,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是互相独立的两章,彼此分离不相联系,实际上,从空间维数看,平面几何是二维的,立体几何是三维的,因此,立体几何是由平面几何升维而产生;另一方面,从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联系看,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是空间二个平面的交线,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是平面截圆锥面所产生的截线;从轨迹的观点看,空间中的曲面(曲线)是空间中动点运动的轨迹,正因为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有这么许多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交汇点,新知识生长的土壤特别肥沃,创新型题型的生长空间也相当宽广,这一点,在04高考卷中已有充分展示,应引起我们在复习中的足够重视。
1.1空间轨迹
教材中,关于轨迹,多在平面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中加以定义,在空间中,只对球面用轨迹定义作了描述。如果我们把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直线不局限在同一个平面内,则很自然地把轨迹从平面延伸到空间。
例1,(04高考重庆理科)若三棱锥a—bcd的侧面abc内一动点p到平面bcd距离与到棱ab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与△abc组成的图形可能是()
解:设二面角a—bc—d大小为θ,作pr⊥面bcd,r为垂足,pq⊥bc于q,pt⊥ab于t,则∠pqr=θ,且由条件pt=pr=pq·sinθ,∴为小于1的常数,故轨迹图形应选(d)。
例2,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在正方体表面上距a为(在空间)的点的轨迹是正方体表面上的一条曲线,求这条曲线的长度。
解:此问题的实质是以a为球心、为半径的球在正方体abcd—a1b1c1d1,各个面上交线的长度计算,正方体的各个面根据与球心位置关系分成二类:abcd,aa1dd1,aa1bb1为过球心的截面,截痕为大圆弧,各弧圆心角为,a1b1c1d1,b1bcc1,d1dcc1为与球心距离为1的截面,截痕为小圆弧,由于截面圆半径为,故各段弧圆心角为,∴这条曲线长度为。
1.2平面几何的定理在立体几何中类比
高考考纲对考生思维能力中明确要求“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演绎、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类比推理可考查考生利用旧知进行知识迁移、组合和融汇的能力,是一种较好地考查创新能力的形式,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类比,材料丰富,操作性强,在历年高考中均有不俗表现。
例3,(04高考广东卷题15)由图(1)有面积关系:,则由图(2)有体积关系(答案:)
评注:数学结论的类比既需要数学直觉,也需要逻辑推理能力,它是高考考查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结论类比,更是这一类考题蕴藏丰富的宝库,从三角形到三棱锥,从正方形到正方体,从圆到球等等,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有很多收获。
1.3几何体的截痕
例:球在平面上的斜射影为椭园:已知一巨型广告汽球直径6米,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角为60°,求此广告汽球在地面上投影椭圆的离心率和面积(椭圆面积公式为s=πab,其中a,b为长、短半轴长)。
解:由于太阳光线可认定为平行光线,故广告球的投影
椭园等价于以广告球直径为直径的圆柱截面椭园:此时
b=r,a==2r,∴离心率,
投影面积s=πab=π·k·2r=2πr2=18π。
评注:囿于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几何体的截痕和投影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考题素材,因此有必要适当进行相应的训练,才能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
1.4几何体的展开
例: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被与轴成45°角平面相截得“三角”圆柱abc,则此“三角”圆柱的展开图为()
解:设圆柱底面中心o,底面圆周上任一点p'''',过p''''的圆柱母线与截点为p,
∠aop''''=θ,则∵∠cba=45°,作p''''q⊥ab于q,∴|pp''''|=|ac|-|aq|=2r-(r-rcosθ)=r(1 cosθ),ap''''=rθ。
∴在柱面展开图中,以ab直线为x轴,ac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相应点p坐标为(x,y),则有消去得,展开图轮廓线为余弦曲线,故应选(d)
评注:几何体与其展开图,包含了平面与空间的大量信息,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进行点与对应点,线段与对应线段的位置与数量的细致分析,需找出变与不变量以及变化规律,因此,它是代数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重要知识交汇点。
2.概率与数列的交汇
数列是以正整数n为自变量的函数,而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k次的概率pn(k)也是自然数n,k的函数,借助于自然数这一纽带,可实现数列与概率的交汇。
例4:质点从原点o出发,在数轴上向右运动,且遵循以下运动规律:质点向右移动一个单位的概率为,右移2个单位的概率为,设质点运动到点(n,0)的概率为pn。
①求p1和p2。
②求证{pn-pn-1}是等比数列。
③求pn。
解:①p1=,
②由题意可知,质点到达点(n,0),可分两种情形,由点(n-1,0)右移1个单位或由点(n-2,0)右移2个单位,故由条件可知:(n≥3)
评注:本题解题关键是数列的递归规律,建立概率数列的递推公式,用数列知识解题,这种复杂的系列问题通过撷取其片段,解剖其规律,是破解难题的常用手段。
3.向量与三角、几何的交汇
向量既有长度,又有方向,因此,向量蕴含长度和角度,因此,以几何、三角为背景的问题便可成为产生向量问题良好温床。
例5:(04高考湖北卷19)如图,在rt△abc中,已知bc=a,若长为2a的线段pq以a为中点,问和夹角取何值时,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评注:本题为用向量形式表现的几何最值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适时建立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形式,最终转化为三角函数,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同时,也对相关知识的化归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4.向量与立体几何的交汇
在最新版部编教材中,向量的内容有所加强,特别在平面向量的运算规律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一步扩充到空间中,向量的工具性地位更加突出,因此,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也不应局限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坐标运算来解决问题,而应着眼于向量的本质内容。
例6: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各棱长均为1,
且棱aa1,ad,ab两两成60°角,e,f分别为
a1d1和b1b中点,求ef的长。
评注:本题新颖之处在于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结合,并不只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转化为坐标向量来解题。对于那种不方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问题,如斜棱柱斜棱锥等可直接利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性质解题。
5.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
由于向量在描述长度与角度上独特的工具性,解析几何有着向量展现的良好的基础,历年新高考试卷已在此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04高考也不例外,使向量与解几的结合更加合缝与自然。
例7.(2005高考全国卷1)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
(i)解:设椭圆方程为
则直线ab的方程为
故为定值,定值为1.
评注:解向量与解几的交汇题,关键在于利用向量的坐标形式把向量条件转化为坐标条件。
6.数列与函数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一脉相承,因此,数列与函数的交汇是传统的命题热点,04、05年高考更有长足的表现,把数列、函数、导数等知识点交汇在一起,综合程度和思维要求均有所提高。
例8(2005高考浙江卷)设点(,0),和抛物线:y=x2+anx+bn
(n∈n*),其中an=-2-4n-,由以下方法得到:x1=1,点p2(x2,2)在抛物线c1:y=x2+a1x+b1上,点a1(x1,0)到p2的距离是a1到c1上点的最短距离,…,点在抛物线:y=x2+anx+bn上,点(,0)到的距离是到上点的最短距离.
即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知,等式对成立,故是等差数列。
- 上一篇:
- 下一篇:平面线形范文
相关文章
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10 09:33:00
色彩情感在平面设计的应用 2022-10-17 09:20:19
平面设计和印刷技术结合要点 2022-09-07 09:15:42
插画在平面设计的应用 2022-08-29 11:15:20
水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的应用 2022-08-28 09:32:34
工艺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应用 2022-08-23 11: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