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教育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22 17:56:50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1
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的创先争优活动,当前。巩固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推动工作发展的良好契机,服务我市“乐居”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作为市科学育儿指导中心的成员,想就“育儿研究”方面谈谈创先争优的体会:
不能是坐而论道,所说的育儿研究。而是起而行之,行动中研究育儿。一边育儿,一边研究,即育儿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育儿问题的研究。这样的育儿研究给予了早教工作者更多权力及责任,以早教教师就是研究者的角度,来改进育儿实务。
1.察
研究的问题又来源于早教教师的育儿实践。研究的问题就是实际早教中的问题,育儿研究源于问题。教师处于活生生的教育情景之中,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研究有着专业研究人员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从一个教师是否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可以看出他职业敏感性,职业责任心。提高育儿研究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在融洽的关系中、不设防的状态下准确而及时地发现并概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就明确地提出了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的能力”观点。平日颇受小朋友欢迎的活动最近受冷落了不敢独自上厕所的姗姗”沉默的历历”等日常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都是育儿研究的资料。教师只有细微感受、察觉到并关注了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育儿观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劳凯声的教育学》中。才能分析自己“对问题了解了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为了改进教学实务开展育儿研究,这是育儿研究的起点。倘若教师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探究精神、不具备敏锐发现问题能力,那么发现不了教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也是不会开展育儿研究的
2.究
发现问题,育儿研究旨在不断革新和改善教育行动。对问题本身做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究,试图改进教学的方法,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反思阶段。看任务完成得如何,评估”采取行动后的教育教学情境实施结果。育儿研究中的反思与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育儿研究方案设计是否完美,其执行是否正确处。依评鉴结果提供修正研究方案之参考,依需求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研究革新,必要的话可再进行第二回合的育儿研究直到对实务工作的某一方面感到满意为止。教师的育儿研究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边总结、边研究、边积累资料,逐步提升的过程。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1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幼儿从出生起最早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自然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将会辐射其一生。对于留守幼儿的家庭,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只能将孩子托付给监护人看管。而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监护人在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过程中,受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限制,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致使在育儿过程中存有片面、狭隘、滞后的现象。
1.1家长及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在家庭教育的观念上,大多数的幼儿家长及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持有较模糊的认识,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没听说过还有“家庭教育”这一概念的存在;隔代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则普遍认为就是让幼儿吃饱穿暖,身体健康不生病,甚至有的老人在代替亲职功能的过程中,认为受自身知素质、年龄、身体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胜任不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则偏重幼儿的学习,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监管幼儿在园的知识掌握和巩固;仅有极为少数的幼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保障的同时,也要多弥补对孩子心灵上的亏欠,如经常利用网络和孩子远程视频、打电话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虽然不在身边,但“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可见,留守幼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持有片面的看法,对于家庭教育实质性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欠缺。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受家长及监护人自身素质的影响。留守幼儿的家长学历普遍为高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隔代的学历则大多数为小学水平,这严重的制约了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的认识及重视。另一方面在于,大多数家长及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认为教育是幼儿园主要负责的事情,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家里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导致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缺失现象极为严重。
1.2家长及监护人有教育好孩子的强烈意愿,但自身缺乏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及监护人主要以传统的教育方法来对孩子进行监管和教育,如溺爱、放任或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这种方式方法一方面来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来源于家长受到原生态家庭的影响自我成长总结出的经验或他人的耳目相传。如,在与一位母亲谈及到家庭教育方法时,说道:“姑娘今年才五岁,她爸爸常年外地打工,我负责家里的一切。孩子平时比较听话,也不惹我生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比较随意,她玩她的我忙我的,偶尔也会和周围同龄孩子的家长一同探讨探讨,获取点儿经验,没学习过有关专业的书籍也没参加过什么培训,感觉孩子现在这样照顾的挺好的,没必要那么复杂!”由此可见,家长及监护人除了经验获取外,很少会通过正规的学习来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但是部分家长也反映到:在育儿过程中受自身知识水平及学历的限制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这类家长有着教育好孩子的强烈意愿,但自身能力有限缺乏育儿的科学方式方法,因此面对家庭教育上出现的问题常常会感到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应对。
1.3家长及监护人有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但缺少专业化的教育指导者在留守幼儿家庭中,尤其是在主干幼儿家庭中,老人们普遍认为,虽然初衷都是爱孩子,但两代人对待育儿的态度和观点不和,时常会引起不必要的家里矛盾,为此急需一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来为家长普及科学规范的育儿知识,既能使家里成员间的观念一致,又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一位六岁幼儿的奶奶反映到:“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回家陪伴孩子的次数屈指可数,照顾孩子的重任全都担负在我和孩子妈妈身上。为了能教育好孩子,平时孩子的母亲会参加园里举办的亲子活动或育儿的讲座,获取一些育儿的方法。我也会时常的在社区讲座或他人经验中了解如何教育孩子。但真正落实到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两个人的方法都不一致,她说她的方法正确,我认为我的方法也没有错误,从而产生了好多育儿的分歧。我希望能够有更多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为家长们普及一些科学规范的育儿知识,防治家长误入歧途影响孩子的发展!”
1.4家长及监护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生活习惯的教育,存在明显的“真空”现象在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及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过高,普遍重智轻德、重养轻教,思想观念比较固守陈旧,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靠“知识改变命运”,甚至能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现状。时常会把关注点倾注在孩子的学习上,如: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幼儿远程沟通时,首先询问在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其次是园里伙食的问题或是否有听老师的话,对于孩子情绪情感的关注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在留守幼儿中一些孩子由于对亲情的过渡“饥渴”,出现了性格内向、腼腆害羞、不善于交流、胆小、不敢与他人眼神对视或极端叛逆、行动霸道的心理问题。对于这类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或监护人要么无视不管,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要么感觉无从下手。对于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方面,家长及监护人并没有刻意的去培养、以身示范。在家人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大多数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生活习惯往往表现出:不讲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衣服较脏、偏食、喜欢吃小零食等。可见,家长对于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及生活习惯的教育明显缺失,应得到高度的重视。
1.5家长及监护人与幼儿的互动较少,文娱生活单调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家庭中,长辈看护孩子的家庭居多。老人们平时与幼儿的互动较少,经常会把时间花费在家务劳动上。带领孩子去博物馆、公园、游乐场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幼儿主要的文娱生活就是看动画片、玩具等。如在访谈中,一位老人说道:“平时家里的所有家务都靠我一个人承担,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种地浇地收拾菜园……忙完这些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玩儿。再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和孩子也玩不到一起。每次都是我忙我的,她在一旁自己玩或者和别的小孩儿一起。”
2解决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策略
2.1留守幼儿家长
2.1.1家长自身转变育儿观,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教育是每位幼儿人生的起点和基点,父母或监护人对教育孩子的观念、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以及关注的视角是否全面,将对幼儿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幼儿的人格、性格、情绪情感、思维等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中父母及监护人在育儿观上存在教育观念不一致以及重智轻育、注重学习忽视其他方面培育等片面的现象,家长首先应转变自身育儿观、推陈出新,解放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幼儿园可通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幼儿园开放日活动、趣味运动会活动、科学育儿研讨等活动,转变家长育儿观念。2.1.2择优监护人,履行自身育儿的责任与义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成说过:“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是家长在生活中一言一行的真实写照。因此,外出打工的父母在为幼儿择选监护人时,应从长远角度着重考虑监护人的自身素质、受教育水平及育儿观念是否能真正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行择优选择。并且,身为留守幼儿的父母,应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义务,树立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力量。
2.1.3及时与幼儿沟通,理解父母爱的关怀处于幼儿期的幼儿更多的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呵护,陪伴是建立亲子间良好情感关系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而对于留守幼儿家庭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如何及时弥补幼儿情感上的缺失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父母,应经常利用微信、qq、手机通讯、写信等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表达,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适当的支持幼儿的想法和要求,真正的关心、疼爱子女,同时让幼儿理解自身的不得已和苦衷,及时不在身边,幼儿也能真切的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2.1.4摒弃性别偏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做合格父亲父亲这一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已备受社会教育界的关注和提出,特别是对于留守幼儿父亲角色的期待,已从家庭经济开销的物质提供者逐渐转变为应该与幼儿母亲共同育儿的关系。以往关于农村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相夫教子”的身份将被新时期的新主流观所取代,随着国家对父母职责等相关规定的出台以及女性走入社会投身于生产劳动中的步伐加快,教育孩子的责任不仅仅是依靠母亲个人的力量去完成,幼儿父亲也应摒弃传统的性别偏见,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然而在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家庭中,留守幼儿父亲在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过程仍存在投入的时间、精力低、参与度不高等现象,很多留守幼儿虽然在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长,但却对于父亲的概念以及父亲的爱存有很模糊的印象和理解,这将对幼儿今后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很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职责履行中,父母双方不应进行“细化”的分工,更不应持有性别角色的条框去束缚,尤其是幼儿父亲,应多参与孩子的成长,积极融入幼儿的心灵世界,给予孩子高效的陪伴和呵护,从小培养父亲与幼儿间的亲情建立,让幼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亲的爱。
2.2幼儿园
2.2.1家园合作,共建线上线下网络交流平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进步,幼儿园针对园内留守幼儿家庭中实际存在的育儿问题、难点,可利用微信、微博、qq、直播空间等网络交流平台,对留守幼儿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家长发送科学育儿的方法、各年龄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及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也可随时随地的与园所老师寻求育儿困惑的方式、策略。同时,幼儿园也可与高校合作,邀请资深的幼教业内专家或教师,如以直播的方式定期为留守幼儿家长进行“留守幼儿家庭教育”专题式公益性讲座,让家长远程了解更多的专业教子知识。既能及时纠正留守幼儿父母及监护人狭隘的育儿观念,又能实现远在他乡的留守幼儿父母跨时空的家庭教育梦,最终达到家园更好的合作交流,促进每位农村留守幼儿的健康发展。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3
家园共育始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家长们也更加重视早期教育,并且对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再是奉若神灵,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认识。因此,家园共育十分有必要。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因为父母比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脾气性格以及兴趣爱好,而且在个性教育方面积累的经验肯定优于老师,这些应该对幼儿教师顺利展开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这些都应该通过交流来实现,也就是要依靠家园共育。教师沟通交流中,绝不能以为是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而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沟通的同时,多了一次向家长学习的机会。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密切互补的家园关系。幼儿教师在沟通交流时,和家长展开育儿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平常表现,也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适时调整教育中偏激的方式。所以,家园共育有助于双方的沟通交流,从而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家园共育,有助于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家长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是言听计从,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变成了一个个的“小皇帝”“小公主”。其次,大部分家长只是重视孩子身体、智力的发展,而忽略孩子品德、行为的培养,使孩子缺乏自立、行为偏激而变成“小阿斗”“小怪孩”。再者,不少家长认为上学后才是教育的正式开始,而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针对这些,家园共育可首先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形成家园共识,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其次,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的科学育儿知识,能使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内容和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鉴于此,我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针对有些家长或粗暴打骂,或连哄带骗的极端方式,成立家长学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家长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层次的小型讲座,分别授课,并将讲课与讨论相结合。(2)针对部分家长在育儿方面的成功经验,采用“家长教家长”的方式: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请教育有方的家长谈经验,让家长相互交谈、取得共识。(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qq、邮箱、微信等方式,积极宣传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更新了家长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三、家园共育,有助于孩子展示自我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4
为进一步提高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年我镇已连续三年将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工作列入镇的民生指标,并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来推进工作,使受教育率达到100%。年区政府为了巩固和深化年“实行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实事项目成果,建立健全免费培训的长效机制,下发了《关于闵行区实行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0-3岁婴幼儿是人生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对提高地区出生人口素质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培训指导工作,积极推进“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工作机制,全面建立“以社区为基础、面向家庭、体现公益性、满足基本需求”的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抓好0-3岁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培训的前提下,突出抓好2-3岁家长及看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户籍人口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培训率力争达到100%,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居住在镇6个月以上,具有《婚育证明》并及时验证,家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延伸,力争使每个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接受教育。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参与率达到85%以上。
三、工作任务
㈠健全和完善科学育儿工作领导机制。在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调整0-3岁婴幼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部门合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㈡制定年度免费培训计划。邀请有关专家,根据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分三个年龄段(0-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制定每个年龄段家长或看护人员四次培训指导的内容方式、时间及具体实施部门。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每个培训点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一份年度培训计划,便于大家知道培训日期、培训内容、授课老师,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参与培训活动。
㈢优化社区免费培训的师资队伍。从本辖区早教老师、儿保医生中挑选科学育儿知识丰富、实际操作指导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培训指导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要面向社会、立足长远,聘请市、区著名的早教和儿保专家,负责对本社区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的培训指导。
㈣充实0-3岁婴幼儿家庭信息库。通过市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调整和充实本地区0-3岁婴幼儿的基本信息,便于组织发动其家长或看护人员接受免费培训。
㈤积极探索和拓展培训形式和方法。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培训机制,在培训对象上,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拓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开发0-3岁婴幼儿动手能力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在培训形式上,以基地培训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点培训相结合,公办早教中心培训与民办幼儿园培训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各幼儿园在主题网站上开辟科学育儿专页,开展网上培训。
㈥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积极开展培训辅助资料进家庭活动,全年为每个0-3岁婴幼儿家庭送一封告知信、送一份培训计划、送一本科学育儿书籍、送一份科学育儿vcd片、送一份征求意见表,通过开展“五送”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大家的科学育儿意识。
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㈠人口计生办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承担并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承担培训过程中有关事项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㈡教委
负责制定早教方面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的具体要求,由早教中心指导站和早教活动点承担早教方面的指导培训;为幼儿园增加早教辅导员编制;负责选配早教指导老师,并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协助推荐儿童教育、心理方面的专家;为本地区培训指导和咨询活动提供场所。
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负责做好0-1岁婴幼儿的免费培训工作;开展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教宣教室的规范管理工作;负责选配儿保医生,并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按照培训方案的具体要求,承担优生优育方面的指导培训;协助推荐优生优育方面的专家。
㈣妇联
协助开展科学育儿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工作。
㈤早教中心指导站
协助教委、社区卫生中心等部门制定培训的具体方案;定期组织早教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开展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协助办公室开展培训的日常指导。
㈥早教基地园
开展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在中心指导站的指导下,制定所辖区域内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免费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
㈦各村(居)委
负责本村(居)委0-3岁婴幼儿情况的摸底,参加培训的通知以及参加情况的跟踪管理。
五、保障措施
㈠项目的时间节点
1、每年1月份进行工作部署
2、每年2-3月份完成培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每年4-10月份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4、每年11月份完成工作小结并迎接区年终检查考评
㈡项目的制度保障
政府将培训推进情况列入各职能部门行政效能考核内容,将各村(居)委履行情况列入镇对村(居)委社会事业百分考核指标。
㈢项目的经费投入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5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着力构建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妇联就进一步加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的精神,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和实验,0-3岁早期教育逐步展开,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幼儿园,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民生的突出问题。党的*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党的*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精心规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为每一个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发展目标。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依托、以优质园为骨干、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协同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到2012年,全省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为:苏南地区的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75%以上;苏中地区的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65%以上;苏北地区的城市达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是指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
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形成一支面向社区、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人员队伍。
三、建立并形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机制
各地应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各司其职,早教机构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早期教育工作网络,推进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实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牵头并组织各部门做好早期教育的相关工作;承担对托儿所、亲子园的登记注册工作和早期教育的业务指导,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托儿所、亲子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培养和培训托儿所、亲子园的园(所)长、教师,建立园(所)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做好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建档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标准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及时提供0—3岁婴幼儿数等情况。
妇联应在社区(农村地区在镇、村)做好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组织发动工作,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保证辖区内所有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都能接受早教指导,提高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各市、各县(市、区)要建立早教指导机构,负责本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推进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门人员,基本满足0-3岁婴幼儿和家长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灵活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网络。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参与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在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推广有益经验,以保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要坚持科学指导、专业引领,规范操作、形式多样。各地、各早教机构要遵循婴幼儿成长规律,按照《*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科学有序地开展早期教育活动。要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坚决防止超越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切实推进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各地要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各类幼儿园开展灵活便捷、丰富多样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优质幼儿园(含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要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开设托班或亲子园,在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保证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期教养指导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农村地区要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阵地,通过请家长和婴幼儿走进中心园、中心园教师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证辖区内0—3岁婴幼儿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和本园资源,采用开办托班、亲子活动、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送教上门、育儿沙龙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努力成为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基地,不断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提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质量。
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早期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公益力量开办亲子园、托儿所等,满足社会对早期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人员专业素质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6
教学内容最广泛,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的作用,即使在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后,家庭教育在不自觉地产生影响。班是新生班,几乎都是刚丛家庭步入幼儿园体验集体生活,其父母也是初次尝试与老师接触,对幼儿园的所有事物都显得那么的陌生,对于科学育儿的知识也是知知甚少,对于幼儿在园的生活也存有怀疑。本学期我将以热情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全方位地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介绍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想家长所想,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为家园共育创造积极有利地条件。
二.家长工作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到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特点,力争对每位幼儿做到心中有数,为家园共育打好基础。
2.通过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活动,向家长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宣传新的幼教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树立符合时势的家教观。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联系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为家长接除后顾之忧,并请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做好家长反馈资料的积累工作。
4.结合节日,开展家园同系活动,亲子活动,庆国庆,庆元旦等游戏活动,家园共同参与活动,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具体措施
1.了解幼儿的家庭范围和幼儿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
2.办好《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
3.召开家长会
4.进行幼儿保健咨询活动,让家长了解预防疾病的知识。
5.进行家长学校讲座,加强家园的联系。
6.向家长宣传冬季育儿的保健知识。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7
一、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的精神,积极开展0—6岁托幼一体化的探索和实验,0-3岁早期教育逐步展开,许多大中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较好地满足了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广大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早期教育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国策的贯彻落实、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对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满足于孩子有机会入幼儿园,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让每一个婴幼儿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当前教育民生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重视学前教育”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对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精心规划部署、科学组织实施,加大推进力度,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为每一个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今后一个阶段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立足公益,专业引领、强化服务”的方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构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努力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切实提高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水平,促进0—3岁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发展目标。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为依托、以优质园为骨干、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牵头、多方协同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到2012年,全省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为:苏南地区的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75%以上;苏中地区的城市达80%以上,农村达65%以上;苏北地区的城市达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导率是指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
从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都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形成一支面向社区、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人员队伍。
三、建立并形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机制
各地应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依托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部门各司其职,早教机构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早期教育工作网络,推进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实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牵头并组织各部门做好早期教育的相关工作;承担对托儿所、亲子园的登记注册工作和早期教育的业务指导,向有关部门提出对托儿所、亲子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培养和培训托儿所、亲子园的园(所)长、教师,建立园(所)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做好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建档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标准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托儿所、亲子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及时提供0—3岁婴幼儿数等情况。
妇联应在社区(农村地区在镇、村)做好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教指导的组织发动工作,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理念,保证辖区内所有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和看护人员都能接受早教指导,提高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各市、各县(市、区)要建立早教指导机构,负责本地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推进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门人员,基本满足0-3岁婴幼儿和家长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灵活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网络。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参与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在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推广有益经验,以保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要坚持科学指导、专业引领,规范操作、形式多样。各地、各早教机构要遵循婴幼儿成长规律,按照《江苏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详见附件),科学有序地开展早期教育活动。要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坚决防止超越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切实推进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各地要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各类幼儿园开展灵活便捷、丰富多样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优质幼儿园(含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要根据现有条件积极开设托班或亲子园,在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保证0—3婴幼儿及其家长接受早期教养指导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农村地区要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阵地,通过请家长和婴幼儿走进中心园、中心园教师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证辖区内0—3岁婴幼儿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和本园资源,采用开办托班、亲子活动、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资料宣传、送教上门、育儿沙龙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努力成为面向社区的科学育儿指导基地,不断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提升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质量。
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早期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公益力量开办亲子园、托儿所等,满足社会对早期教育多样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人员专业素质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8
摘要:进入新世纪,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和文部科学省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等三份文件。本文以这三份文件为主要根据,探讨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并总结它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进入新世纪,日本的幼儿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新动向。2001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4年1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2005年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又发表了《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的咨询报告。我们主要依据这三份文件的内容,探讨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情报化、国际化等倾向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社会出现了人际关系淡薄、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效率、成人优先等不良风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幼儿成长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首先,随着社区居民之间交往减少本毕业,社区对幼儿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幼儿对社区没有感情,也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儿童交往,社区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其次,成人在竞争日益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感到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妇女为了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纷纷走出家门,和男性一样参加工作;父母缺乏教育儿童的知识,对儿童或溺爱,或放任,或管教过严,或虐待倾向日益严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家庭的教育作用也在明显下降。
幼儿教育本身也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种调查表明,日本幼儿普遍存在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态度较差,不会与他人交往,缺乏自制力和耐性,规范意识淡薄,运动能力差等问题。此外,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也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听教师讲课,上课时在教室内随便走动等问题。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社区和家庭教育作用的下降,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幼儿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幼儿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革。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从2001年的《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到2005年的《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的幼儿教育改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扩大幼教机构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保育所是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幼儿园招收3-5岁的幼儿,保育所招收0-5岁的幼儿。幼儿园由文部科学省管辖,保育所由厚生省管辖。日本政府认为,为了促进幼儿教育改革,有必要加强幼教机构的教育作用。
1.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幼儿教育的机会
幼儿园不应该只面向3~5岁的幼儿,而应该面向所有的适龄儿童。幼儿园和保育所要探讨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对残障儿童的教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要注意及时发现残障儿童。
2.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大学、短期大学及专门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重视他们的就业体验,重视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幼教机构的用人制度、待遇和进修制度也需完善,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通过不断进修,提高能力和水平。教师不仅要教育包括残障儿童在内的所有幼儿,而且要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为家庭和社区养育儿童提供帮助。此外,还应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人员交流和共同进修制度。针对当前女教师占教师总数90%的状况,要鼓励幼教机构使用男教师。其次要促进教师获得高级别的资格证。日本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有两种:一级资格证和二级资格证。幼教机构要鼓励教师获得一级资格证,同时为获得二级资格证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他们尽早获得一级资格证。
(二)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
1.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要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
首先,幼教机构应为所有父母(包括子女未接受幼儿教育的父母)提供幼儿教育的信息与咨询服务,为幼儿入园提供便利条件,并向社区开放。其次,为了更好地利用幼儿教育的资源,有必要建立幼教机构和社区的双向联系网络。第三,幼教机构应根据社区的情况,灵活运用儿童馆、公民馆等公共设施,并借助志愿者团体和民生委员、儿童委员等社区力量,通过积极参加社区的一些节日活动,与社区人员互相交流。第四,招募一些支援儿童养育的志愿者,提高社区的教育能力。
2.为母亲参加工作的家庭提供便利
幼教机构要更多地了解家庭养育子女的困难,为家长的工作提供便利。在加强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幼教机构应通过灵活运用育儿休假制度与雇佣制度,促进企业改善录用制度、产假制度、继续雇用刚分娩的女职员制度等。幼教机构应该为职业女性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包括延长保育时间等,同时要吸引父亲加入家庭教育的行列。
(三)利用各种力量,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1.灵活运用社区人才
首先,对特别需要帮助的幼儿或感到教育子女特别困难的家长,幼教机构可以借助地方公共团体等力量,引入生活指导员,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咨询。其次,根据社区的情况,灵活运用儿童馆、公民馆等设施,有效利用民生委员、儿童委员、育儿经验丰富者、初中生、高中生以及退休人员等社区多种多样的人才。第三,可让家长参观幼教机构,参加大型活动以及大型活动的设计和外部评价等。第四,为了增加幼儿获得多种体验的机会,要灵活运用社区的一些专门人才。第五,通过幼儿教育志愿者的登记和介绍制度,形成一定的网络,通过讲座、进修等方式,培养支援幼儿教育的社区人才。
2.充实和强化社区对幼教机构的支援
首先要加强幼教机构的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和信息提供。幼教机构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儿童成长,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该引入第三者评价与外部评价,并将自我评价结果向家长和社区公布。为此,无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要引入学校评议员制度。其次要设立支援幼儿教育的中心。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支援幼儿教育中心。支援人员主要来自市镇村等地方的公共团体、设置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大学、短期大学和专门学校以及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团体。具体活动有派遣生活指导员等专家、进行教育课程编制、促进教师进修、开展调查研究、促进外部评价、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和开设养育儿童讲座等。第三,要建立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行政制度。在日本,公立幼儿园由都道府县和市镇村的教育委员会管理,而私立幼儿园则主要由都道府县的行政长官管理。为了在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实施相同的政策,如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幼小衔接的政策,有必要明确教育委员会的责任:市镇村担负着管理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责任,同时要促进社区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都道府县则应根据《地方自治法》把管理事务的权力部分转让给市镇村。
(四)设立“幼保一体化”的综合机构
日本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幼儿园机构系统,另一类是保育所机构系统。这种二元制的幼儿教育机构给日本的幼儿教育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4年以来,日本政府提出设立“‘幼保一体化’的综合机构”构想,这一设想将在2006年付诸实施。
1.设立综合机构的背景
如前所述,当前日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下降,幼儿教育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和保育所虽然有一些合作,但仍不能满足家长、社区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另外,儿童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幼儿园和保育所的招收对象都是学前儿童,因此有必要强化它们的合作,即设立综合机构,进行一体化的教育。
2.设立综合机构的意义和理念
首先,理想的综合机构是从儿童的视点出发,将儿童的最佳利益放在第一位,支持父母培养身心健康的儿童;提高父母以及祖父母等保护者养育儿童的能力,让社区公众都加入支援儿童养育的活动,使父母以及祖父母等感受到养育儿童的喜悦。其次,综合机构要改变过去社区不能完全适应幼儿园和保育所教育需要的状况,使社区更具有自主性,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和保育所的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说,综合机构要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设施,并将它们整合,而不是重新去建设新的设施。第三,通过综合机构扩大幼儿教育机会,增加对父母养育儿童的支援;同时,解决幼儿园和保育所存在的问题,使现存的幼儿园和保育所提供更好的保育和教育。
3.综合机构的作用
首先,综合机构要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促进幼儿的成长准备较好的设施。其次,针对养育儿童的环境发生变化,家庭和社区养育儿童能力低下的现状,综合机构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对养育儿童者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指导与支持。与此同时,综合机构要为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提供场所。综合机构不是要取代父母来养育儿童,而是要和父母一起养育儿童,通过提高父母养育儿童的能力,促进儿童成长。第三,综合机构应根据社区的需要,提供多种附加服务。例如:提供清晨和夜间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援家长养育儿童的服务,比如提供一些信息、资料等;为了预防父母虐待儿童,和有关部门合作,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阻止,等等。
4.综合机构的利用者、利用时间和利用形式
首先,综合机构的利用者应该是从。岁到入学前的儿童及其家长。对0~2岁幼儿,主要提供父母和幼儿一起人园以及亲子交流的场所。对3~5岁幼儿,尽量根据社区的情况为家长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其次,综合机构的利用时间要根据幼儿及其父母的需要,要具有弹性,既可以短期使用,也可以长期使用。第三,综合机构的利用形式多样化。利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与综合机构签订合同,综合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对于双职工家庭、单亲家庭以及残障儿童的家庭,综合机构可以提供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幼儿教育。
5.综合机构的教育内容
首先,综合机构要根据现行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进行教育。其次,综合机构要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来考虑幼儿教育的内容。由于0~2岁的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还比较强,更喜欢个别活动,因此对他们采用以个别活动为中心的教育;3~5的幼儿则采用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此外,对3~5岁的幼儿来说,4个小时的共同教育时间应以幼儿园为主。第三,综合机构要注重为幼儿提供包括游戏和饮食在内的适合幼儿成长的具有弹性的环境。
(五)加强幼小衔接
1.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
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儿童从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期教育过渡到以学科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教育;二是在确保儿童发展和学习连续性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质量。
2.加强幼小衔接的内容
为了加强幼小衔接,幼教机构要改善一些教育内容和指导方法,为儿童生存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首先,要充实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幼小衔接的教育以5岁幼儿为主要对象。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某一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为达到目标共同努力。幼教机构要从游戏中引发幼儿的兴趣,逐渐过渡到促进幼儿在兴趣中学习,为小学的学科学习打下基础。其次,促进和鼓励人员交流。要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共同研究,加深彼此的了解,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在幼教机构和小学互设非常勤讲师,促进彼此的经验交流和人员交流,提高幼教机构和小学的教育质量。此外,还要促进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通用。第三,奖励幼小衔接。在市镇村的教育委员会支持下,对进行教师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和小学的生活科等开展共同活动的幼教机构和小学进行奖励,并把这些幼教机构和小学的成果和问题公开,为其他幼教机构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提供借鉴。第四,探讨幼教机构和小学一贯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日本政府正在探讨幼教机构和小学一贯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
三、结语
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幼儿教育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不断改革与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日本的幼儿教育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无疑与日本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也与日本政府重视幼儿教育,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进行幼儿教育改革有关。日本文部科学省从1964年开始实行第一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七年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5岁幼儿的人园率;1972年又开始实行第二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十年计划),目的在于提高4~5岁幼儿的入园率;1991年3月又公布实施了第三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十年计划),要求到2001年让所有希望入园的3-5岁幼儿都能入园。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的第四个幼儿教育振兴计划(五年计划),和前三个计划注重量的发展不同,把注意力放在质的提高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社区和家庭养育儿童的支援和提高幼小衔接质量等。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的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两份咨询报告除了涉及2001年提出的有关内容外,还根据社会的变化,提出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如设立“幼保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等。
(二)幼儿教育要为所有适龄儿童服务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2005年的文件提出,幼儿教育要为所有适龄儿童(包括残障儿童)服务,表明日本幼儿教育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也体现了幼儿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民主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三)各种幼教机构联合起来,共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幼保一体化”综合机构的设想,表明日本政府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注重教育合力的形成,注重教育制度的改革。公务员之家
(四)幼教机构既要为家庭、社区服务,又要善于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为幼教机构服务
日本幼儿教育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幼教机构置身于社会,就必须为社会服务,而社会也为幼儿教育服务的思想;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家长和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终身学习;体现了幼儿教育不仅要教育幼儿,而且要教育家长的新的教育观。
参考文献:
[1)日本文部科学省.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1—3—28.
[2]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2004—12—24.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9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颜之推的第一本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中就提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从小缺少父亲关注的儿童,在身心发展上要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焦虑情绪明显,自卑心理严重,自控力较差,社交能力较弱,学业成绩不良者居多。因此,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和母亲角色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1、有利于儿童自我性别的发展。性别认知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与自己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的过程。精神分析学派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能直接向儿童提供性别角色示范,儿童也会将父亲的行为视为榜样进行模仿,使自身言行越来越像男性。尤其是当男孩对父亲性别角色有了一定的认同,就会观察、模仿男性的行为方式和语言模式,把父亲当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对于女孩来说,父亲角色中所具有的坚毅、果敢的男子汉气魄都将深化她对于不同角色的认知,更加明确男女性别差异,既能强化自身性别意识,又能从父亲角色中获得异性性别参照。2、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曾提出,人类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而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互联系的8种智能。这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研究表明,男性在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比女性略有优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会在思维、创造、数学等方面对儿童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儿童的关注越多,与儿童的互动越多,越能够使儿童拓宽思维、以更发散的思维方式认识和了解世界。例如,在父亲与儿童的互动中,会经常出现起拆卸玩具、使用工具、球类运动、修理机械等行为,这些行为更能促进儿童运动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所以父亲应发挥父亲角色的正面影响,付出更多时间参与家庭教育。3、保障儿童心理健康。父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游戏中,儿童游戏经验的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父亲角色的缺失,从而出现“父爱缺乏综合症”,如情绪不稳定、不善于社交、沉默寡言等。父亲在儿童的互动中常常扮演着玩伴的角色,通过与儿童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促使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母亲的依赖,培养儿童的独立精神,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父亲应及时认清其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给予儿童许多陪伴时间,带给子女安全感,增强儿童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使儿童能更积极地面对和处理挫折。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响。在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中,儿童在道德判断、道德意志方面的得分要远远低于其他儿童。同时儿童在未来还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所以父亲角色在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建策略
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一样在家庭教育中同等重要,父亲角色的作用更应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但由于中国传统家庭角色分工中“女主内、男主外”的根深蒂固影响,长期以来,家庭中照顾和教育子女更多的被认为是母亲的责任,父亲角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应及时回归。1、激发父亲学习育儿知识的兴趣。随着二胎人数的增多,人们对于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社会媒体也在积极倡导父母共同参与的育儿观。所以男性开始逐渐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体会到儿童潜力的开发需要父亲的全力参与。所以,父亲应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如,通过阅读中外权威育儿书籍、网络查询育儿方法、参与幼儿园或社会组织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经常和其他人交流、探讨育儿问题等等,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育儿活动中,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身的育儿行为。2、帮助父亲明确自身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父亲角色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所以父亲角色的自我认知和成长也是时代和生活的要求。只有父亲首先抛弃传统的家庭教育观,积极从母亲背后走出来,与母亲共同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才能真正发挥父亲角色的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父亲角色的树立首先需要积极认识到自身角色作用,要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有些父亲会认为母亲应该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夫妻关系破裂。所以如果要使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父亲就必须在家庭中和妻子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使自身角色受到妻子和儿童的认同。3、构建父亲角色回归的社会环境。首先,通过媒体向大众宣传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导男性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是促使父亲角色回归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激发父亲对于家庭教育的热情、唤醒其父亲角色认知,从而更加主动的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其次,西方发达国家在早年就以政策的形式确立父母亲应一起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美国、英国、瑞典等政府曾发文称,明确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与母亲共同承担育儿责任。甚至,为了鼓励父亲能够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制定了带薪育婴假。我国可根据国情适当借鉴这些政策,取其精髓,出台相关法律条文规范与明晰父亲的职责,明确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父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对其性别认知、心理健康发展、多元智力、道德等方面有重要性作用。但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对于父亲角色的回归也没有统一的方法策略。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只有父亲勇于承担家庭教育职责,在生活中做儿童的良师益友,那么父亲角色就一定会适应新时期要求,家庭教育就一定会成功。
作者:虞积强 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科学育儿教育范文篇10
心理学专家指出,有许多知识层次高、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爷爷、奶奶慈祥的爱,老人的充足时间和对孩子的耐心是对父母的一种弥补。孩子的父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通过沟通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观,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项良好教育。如果是那些教育程度不够的老人,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教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让“隔代教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实现“三代同赢”的现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示范方法]好办法有助于“隔代抚养”
针对“隔代抚养”中的一些问题,心理学专家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情景一: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孩子睡前闹,给他颗糖就好了。
导致结果:孩子只有在抱着时才容易睡着;孩子总要含着糖才能睡着,容易患龋齿。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父母尽可能参与育儿,以科学的育儿观念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大人可在身边陪伴,注意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让孩子自然入睡。父母工作实在很忙,可以让祖父母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并参加育儿培训。
情景二:
孩子(五岁):我要喝水。
奶奶:好宝贝,杯子放那么高,你拿不到。来,奶奶帮你倒水,太烫了,我再吹一下,别碰杯子,奶奶喂你。
导致结果:孩子依赖性强,不想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父母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导中,设置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妈妈(或爸爸)告诉孩子杯子放在柜子上,让他自己去取。先教导孩子学会倒凉开水,并及时给予鼓励。在妈妈的训练下,孩子很有成就感,不但学会取杯子喝水,还能为妈妈倒水喝,奶奶也能自然地接受这个结果。
情景三:
孩子:外婆,电视上的小孩都在玩小汽车,你陪我到公园里去玩小汽车好不好。
相关文章
科学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定位探讨 2023-04-28 08:53:10
科学教育专业场馆学习路径探讨 2022-12-22 08:33:12
儿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2022-12-04 16:50:19
高校中医儿科学融合教学模式 2022-11-28 11:12:52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 2022-11-22 17:24:36
教育中科学论证教学的困境与启示 2022-11-18 09: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