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1-04 19:40: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物教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物教学论文

1对gmos持截然不同的观点

所谓的gmos(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是指经遗传修饰了的生物体。转基因作物就是gmos中的一种。目前在国际上对gmos存在下列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赞同大力发展gmos的观点,其理由是基于下列几点。

1)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下面有几个数字能说明问题。如美国,1996年时70%的转基因bt棉花不再喷洒杀虫剂,产量提高70%,每公顷节约140~180美元;美国原来每年约有一半的玉米田(3200万hm2)受棉铃虫危害,丧失金额达10亿美元,但种植转基因bt玉米后,产量提高9%,而经济效益1996年是190万美元,1997年达1900万美元;在加拿大,在1996年种植了1200万hm2耐除草剂油菜后,产量提高9%,经济效益达600万美元;中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从1997~2000年的4年,总的经济效益达3亿3千7百万美元。全世界2000年转基因作物产品的价值为3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时价值可达300亿美元。由此可见,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2)解决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饥饿问题

1.观察

生物教学园地便于学生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和园地鲜活材料进行观察,从而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在直观形象、轻松且富有人性化的环境中学习。如在讲授“花的结构层次”时,教材是以“桃花图”呈现的,可以再选择农作物区的蚕豆花(蝶形花科)实物和花卉区的郁金香(百合科)花朵,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比观察,得出正确结论。渐渐地,学生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2.实验

生物教学园地除可以直接用于观察学习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教学实验活动基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这个自然实验室,在这里他们可获取便捷新鲜的实验材料。如农作物区中蚕豆的茎可直接用于输导作用的演示实验,蚕豆的叶可直接用于气孔和叶横切的学生实验。而之前学生只能在课堂上通过观察教材图片来了解这些内容。这样,既很好地完成了《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及任务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设计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3.探究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科学探究步骤,在生物教学园地中就地取材,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如在生物教学园地开展“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活动时,既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实验材料的鲜活,利于观察和实验,又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等程序。

一、针对学生学习差异,以分层模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应当布置不同难度与容量的课后巩固作业,使巩固内容与目标体系相吻合。在生物学习检测中也应当体现分层原则,采取不同难度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检测学生在自己目标任务内达标情况,同时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自尊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能力培养要求,以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三维一体目标。针对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满堂灌输”教学盛行的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首先,要建立合作学习的载体。为了配合生物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对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了优化,学生不再是单个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小组集体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研究。设计合作小组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在小组的集体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好的学习经验与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技巧。其次,要设置合作学习的线索。在每一部分生物内容的学习中,教师都要设置学习的线索,交给学习小组去开展深入研究。在学习线索的设置上,教师要将全部的知识要点融合进去,并且体现内在的联系,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思考题的提示,逐层深入地开展学习,并解决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时,笔者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

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操作的。

一、观察指导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者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如指导学生多观察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参观动物园,观看《动物世界》和《人和自然》等电视节目,拓宽观察的广度。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明确观察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或验证结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觉的无意识性,注意力易分散,因而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观察的步骤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观察的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全面观察的要求是认真、细致、全方位,全面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利于形成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重点观察就是结合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观察。如“观察花的结构”时应重点观察雄蕊和雌蕊等。对比观察即通过对两事物的观察比较寻找异同。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二、阅读指导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趋势较好、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医学类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检验专业岗位需求,生物化学传统的教学法(lacture-basedlearning,lbl)已无法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案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根据我国高职医学院校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方法是以案例或病例为导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入式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导入新课程的学习方法[1-4]。本研究将c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融合,其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每章讲授新内容前提出1~2个病例,并附3~5个问题,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参考书等分析病例、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预习新知识、有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某职业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系2013—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431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将每个年级按照班级随机(该职业学院分班是按照高考成绩依次随机分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bl),实验组采用病例问题导入式教学法(cbl+pbl)。具体分组如表1。1.2研究方法。1.2.1教材选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选用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付达华主编的《生物化学》教材,由教研室拟定同一份授课计划,确定相同教学重难点,理论学时60,实验学时12。1.2.2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bl),实验组采用病例问题导入式教学法(cbl+pbl)。1.2.3问卷调查。就同样的10个问题设计两套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3个年级所有在校生。其中发放lbl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a问卷)累计306张,cbl+pbl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b问卷)累计223张。回收问卷,回收率10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5-8]。1.2.4统计分析。学生期末成绩由试卷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试卷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30%。将两种教学方法的三学年成绩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得出t值和p值。

2结果

2.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个年级学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cbl+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比较,cbl+pbl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能更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强化师生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提升学生问题责任感、促进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对重难点更加明确,并能更快地适应应试教育。见表2及图1。2.2学生考试成绩差异性分析。通过对3个年级学生的cbl+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比较,用spss17.0软件分析考试成绩。可以看出,cbl+pbl教学法与lbl传统教学法学生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讨论

1.充分应用科学史生物科学史是科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是探究过程的杰出代表、是科学家揭示出生物科学理论的动态过程,有效利用科学史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和谐的统一。学生在科学史的学习中,教师要利用沿着人类认识生命规律过程的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探索生命规律,让学生充分获得探究体验,从科学家的奇思妙想中不能充分汲取真正的营养。如“植物激素”此核心概念的教学,可以借助生物科学史,具体设计过程如下:①1880年,达尓文的向光性实验,发现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②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哪个部位有关?1913年,詹森设计了在胚芽鞘尖端与下部之间放置琼脂片的实验,得出:“刺激”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的结论。③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呢?1914年,拜尔的实验,发现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通过上三位科学家的实验,猜想到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④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哪种化学物质?1926年,温特的实验,发现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生长。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⑤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⑥1942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⑦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植物体中还有一些与生长素作用类似的物质,如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这一类称为植物体中天然生长素类。⑧以后人们又不断发现了一些人工合成的、与吲哚乙酸有类似生理效应的物质,为了区别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常把这类物质叫生长素类似物。水到渠成地得出“植物激素”的概念:像生长素这样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利用探究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以探究的方式讲授核心概念,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因此被众多教师用于课堂教学。《标准》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核心概念”基因”为例,利用探究教学策略的设计如下:①提出探究问题:基因是否等于dna?②推理与设计分析: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③取证:通过对资料数据分析出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得出结论:基因只是dna的片段。④解释证据: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到小鼠体内,发现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发光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因此就顺利地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

3.通过比喻或模型比喻或模型法可以让抽象问题更易理解和直观化。如核心概念“染色体组”可以用扑克牌的类比法来讲授;核心概念“减数分裂”可用模型法讲授,用橡皮泥反映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用红绿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又如,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时,教师将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比喻成梯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梯子的扶手,碱基间构成的氢键就是梯子的踏板,这样可很好地加深学生对dna组成的认识。

4.采用概念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一个完整概念图的完成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选取一个知识领域;②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③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④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理想的概念图的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概念间具有明确包容关系的层次结构;②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用适当的词或词组标注出来;③)不同层级概念间的纵横联系清楚、明确,并形成一些交叉点:纵向联系说明概念间的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横向联系可以说明处于概念图中同一层级水平的概念间的有意义联系;而交叉关系则说明处于不同层级概念间的联系。故而,在概念图中的概念是不能被单独表征的。如在核心概念“染色体”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构建如下的概念图:

图1核心概念“染色体”的概念图5.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上的主要手段有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交互方式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技术。此项技术具有声、图、文并茂,形成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渲染理想的教学环境等优点。如在讲授“细胞增殖”、“减数分裂”、“神经调节”等抽象、复杂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动画来演示这些过程性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根本任务的《标准》指导下,借助于生物科学史去建构概念,有效展示了概念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的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落实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采用实验探究进行概念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后在教师指导下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不仅可利用科学事实建构科学概念,同时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比喻或模型、信息技术辅助学概念,都是属于借助一定手段使抽象概念直观化。概念图的运用是进一步训练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方法。

1目前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化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还是一门实践课程。然而,在中职卫校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实践教学相对较少,教师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匮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另外,也与中职卫校的实践设施缺乏有关,由于学校资金等问题,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在校外也难以找到实践基地,这些客观困难的存在,也导致了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2中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知识并不是空想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生物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高血糖和低血糖”相关知识时,就可以采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或听说过某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血糖和低血糖人群,以及血糖异常带来的人体损害。根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70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比例达15%,也就是说我国高血糖者的比例达四分之一”。而血糖过低则会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等症状,对人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通过这一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如果掌握好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就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建议和帮助。通过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不断开拓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性质使教学过程充满了复杂的化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该课程。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特别是对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要认真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想法,倾听他们在学习中的难处,帮助他们走上学习正轨。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联系,特别是遇到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时,要及时询问老师,及时解决问题,否则越积越多,学习更跟不上步伐。

2.2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育部、卫生部提出了以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为核心,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为目的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我校着眼于培养卓越中医生。然而,生物化学是我校中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涵盖内容复杂,知识抽象难理解,对中医专业学生来说是较难的一门课程[2]。而且,目前我校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课时数偏少,要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生物化学授课内容和中医八年制学生特点,笔者尝试在中医八年制班级中采取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针对生物化学中物质代谢内容选择相应临床病例,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从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校2014级中医八年制专业的138名学生作为pbl教学研究对象,授课教材使用中医药出版社《生物化学》第7版唐炳华主编教材,

1.2教学方法

目前我校针对中医专业特点,将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授课内容整体优化后划分为三大版块,即物质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物质代谢版块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四个部分。肝胆生化与疾病是第三版块。在有限的学时内,全程展开pbl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结合中医专业特点,精选适合pbl教学的物质代谢版块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版块内容,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在课堂中以微视频形式播放并讲解相关的具体临床病例情况并提供患者资料,要求学生针对此患者基本情况,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并比较不同临床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以促进学生从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角度理解生物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版块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微课小视频在课堂展示以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多并发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和黄疸等疾病相关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针对上述疾病从生物化学知识角度讨论疾病发生的机制及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促进中医八年制学生从物质代谢角度理解并讨论疾病发生的具体机制以及中西医治疗差异,培养他们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摘要: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文章将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运用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两者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教学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对微生物学理论课程进行相关理论验证的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课时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有效、准确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求教师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在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将pbl教学法有效融入传统教学法中,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利与弊

所谓的传统教学法以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先导,要求学生记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掌控授课进度,以教师为主导,以讲课为中心。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系统的知识,避免因探求而浪费更多的时间,从课堂上也能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但学生是“填鸭式”获取信息,很少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或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但该法对教师素质、教学硬件和学生自学能力等要求较高,只适合小范围应用。两种教学法单一使用都各有利弊,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应用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二、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虚拟仿真实验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1.1提升教学质量作者:单位:目前由于生源不断增加,而各医学类院校自身条件有限,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可以在实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模拟形式辅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要点,因此运用虚拟仿真实验能有效提升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教育质量。1.2提高实验效率作者:单位:在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训中,学生因操作失误等因素,需要重复实验,以得到较好的结果,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实验耗材,同时也造成了实验训练时间的延长,严重影响了实验效率。运用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化的实验结果补充实验操作误差,进而得到相对精准的实验结果,为实践教学获得充足的时间提供了保障,节约了实验消耗。在提高实验效率的基础上,达到了优化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1.3保证实验先进性作者:单位:由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快速发展,目前高校医疗专业的相关实验设备已经落后于临床科室。如果以相对落后的实验设备作为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的教学工具,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临床医学发展。而应用虚拟仿真实验则可以通过模拟先进的实验设备及耗材,来完成虚拟化的实验内容,在教学经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发挥模拟实验的教学优势,克服了实验条件滞后的问题,同时将最新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引入教学中,确保了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的教学先进性。

2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应用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基本原则

2.1注重实验课题预习资料的收集整理作者:单位:网络虚拟实验室并非真实的实验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体验度,是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关键环节。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中,必须注重实验课题预习资料的收集整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相关数据资料需要一定的真实性,学生实验样本的虚拟度不可过高,一旦失去了与真实标本的对照,学生实验基础能力或辨识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课程是以客观的实验反应为学习基础,学生如果在网络虚拟实验室中无法得到客观的实验结果,势必容易产生实验误区或者偏差,那么反复实验的训练也只能形成教学质量下降的不利结果。因此,在运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完成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完善并健全实验数据的相关资料,在补充实验数据库信息之后才能达到预期的辅助实验教学效果。2.2协调课堂实验教学与网络实验教学对比作者:单位:网络虚拟实验室提供的是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虽然其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反复虚拟实验来完成,但是并无法提供完全符合真实实验结果的课题内容。因此,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中也存在体验度不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辅助学生认清真实实验过程与虚拟实验环境的对比,才能引导学生明确两种实验环境的输出信息。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操作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虚拟实验流程的操作技能,并提供实验信息的相关数据,作为对比学习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传统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流程,通过双向实验结果对比,反映出真实实验环境中容易出现的实验现象不足问题。以便通过两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课题对比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检验实践原理,完善教学质量的双向教学基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对比环节中,需要以学生的体验度作为教学评价基础。当学生感受到真实实验环节的操作要领之后,才能将所学内容合理应用在网络实验室中,以便完善多次实验练习的相关细则,支持网络实验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形成教学效果与体验度的综合对比成效。

3基于网络虚拟实验室的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3.1教学内容框架关联度设计作者:单位: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如何建立网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最为关键的是教学体系框架,其难点在于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流程的具体操作和关键技术。而利用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最大特点在于实验数据与实验材料皆为虚拟化的操作内容。如果实验设计本身与真实实验内容偏离较大,其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应当尽量设计实验课题的真实性以及与真实实验内容的关联度,才能优化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例如,在糖尿病的病案讨论中,为学生提供患者病史以及生化检测项目资料,以学生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类型,设计实验流程,进而增强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的内在联系。通过甄别实验条件与实验方式是否能够对应糖尿病的具体症状,以便规划出网络虚拟实验中针对血糖、尿糖、口服糖等相关检测计量的界定指标,以关联度较高的实验课题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3.2教学流程资源整合设计作者:单位:运用网络虚拟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前预习和课中对比学习的教学流程,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课后实验练习效果。在网络虚拟实验室所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中,学生并未得到课后参考,是网络虚拟实验室的诟病。如果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不规范的实验技术,不容易第一时间发现,由此产生了教学质量弱化的不利现象。为此,教师需要完善并补充实验课题的课后学习资源整合。其资源整合需要通过两个方向完成,一方面,需要教师搭建实验现象讨论平台。这一平台是网络实验教学的关键技术点,多个检测学习小组在终端完成实验课题之后,需要进行组内讨论。另一方面,需要组间课后实验的检测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和交流,加强实验效果的认知与理解。进而通过设置网络交流平台,补充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环境中信息对接时效性较差的问题,完善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中课后学习资源整合。3.3教学评价方法设计作者:单位:设计实验讨论环节是加强教学评价效果的必要措施,当组内讨论完成之后也会遇到无法直接掌握的实验重点内容,此时需要在交流信息平台中提出,由教师逐一解答。在反馈信息由网络反馈至日常教学环节后,教师可以总结相关信息,了解学生对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而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础单元。并通过教学评价及时更新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教学流程,达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设计方案的目的,以便为合理应用网络虚拟实验室提供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与反馈信息支持。此外,由于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中实验设备与实验耗材皆为最直接的实验成本。虽然不需要反复更新实验设备,但是实验耗材的更新频次也会随实验次数的增加而不断消耗,那么高校实验室的经费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应用网络虚拟实验室可以引导学生在计算机终端完成操作,相关的实验耗材皆为虚拟元素,因此并不需要反复增加实验经费投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验材料反复应用的浪费情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价教学方法的适应度,才能在降低实验器具使用频次的基础上,保证教学质量,以便为学生创建更为完善的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践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