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8 18:34:16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篇1
一、前言
二、投资技术与理论的演化
三、成功投资理财有四大要素
四、名人高见与绩效良好的投资配置前言一门值得终身学习的学问生涯规划强调的事业,感情生活及理财规划无非是为了实现快乐的人生.
最快乐的人通常都会追求三样人生目标,就是;个人的成长,归属(affiliation)及人脉关系(connection).
理财不是追求短期致富、更不是靠预测金融市场短期变化来创造财富.
成功的投资人、通常知识广博,善用与生俱有的好奇心、求知欲,洞嘱先机去创造财富本简报参考.墨基尔(b.g.malkiel)漫步华尔街(arandomwalkdomnwallstreet)
投资泡沫.基於预期心理,一窝蜂追逐标的物,价格即愈飘愈高,远离其价值成泡沫;泡沫破灭时,亚马逊书局跌价96,单价由75到5.5投资损失的最大三组人投资技术与理论的演化
1,空中楼阁理论到技术分析.强调的是心理因素,用来预测适当的买卖时机.凯因斯,用一整章说明股票市场和投资人预期心理的重要.
2,盘石理论到基本分析.是选择个股的技巧决
定股价的四种因素:1.预期股利发放,
2.预期盈余成长率,3.风险因素,
4.市场利率
3,风险与报酬.风险的定义、遭受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财务的风险则定义为报酬的变异数或标准差
风险定律:1.风险与报酬相称;2.投资风险与报酬与资产评价有绝对关系;选择价值型基金符合不买贵的原则;3.透过多样化,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长期研究显示风险与报酬是正相关,参阅表9-1是易普生公司的研究
4,现资组合理论(mpt):降低风险.60年代马可维兹发明投资组合增加,可以不减少期望报酬下,降低风险.
5,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风险数量化.夏普(williamsharpe)所创系统风险,或称市场风险;非系统风险,或称可分散风险成功投资理财有四大要素厘清长期理财的目的认识证券市场长期的规律性用科学方法降低市场短期不可预测性的投资风险了解投资人是非理性的事实
厘清长期理财的目的:购置房产,子女高等教育,退休养老以及合理避税的理财需要.
巴菲特:设定长期理财目标,规划出一个扎实完整的投资计画以及坚持的做下去.
第一条规律证券市场长期才有规律性,
第二条规律股票市场长期年均报酬率高於债券.
第三条规律长期持有股票,风险会跟著减低,参见图14-1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研究资料用科学方法降低市场短期不可预测性的投资风险以资产配置为主,全球分散投资为范围,
qvd的资产配置:q是指投资标的物必须具有品质;v是指价值,也就是说有品质的标的物必须以合理的价位投资而不是光看价格.d意指有效率分散
增加国外投资比率以降低风险:台湾股价指数过去二十年的年均报酬率是9.98,同期间大摩全球股票指数(msciworldindex)的年均报酬率则是9.38,台湾股市震荡的幅度(标准差)是国际股市的三倍有余.
追高杀低不理性的投资决定,结果导致亏损连连而无法达成长期积累财富的目标.
重大灾难投资法,逆向操作狠赚一笔:判断是否在底部.成交量为高值的15,融资的减幅=大盘指数的跌幅、周dk在20~30名人高见与绩效良好的投资配置坦伯顿与巴菲特、都奉行价值型投资,典型的反向操作投资,不随俗浮沈.他掌握投资期间,认为世事多变化,要检视投资标的的情况,平均持股是4年,最多加2年;而巴菲特寻找到价值物后,要永远紧抱.
坦伯顿:1.60年前创立投顾公司时,全世界只有17位证券分析帅、现在美国就有3万多位每天在东翻西找低估的股票,2.中国经济20年内会超越美国,3.找出潜力市场、不要跟著群众走,在别人失望卖出时买进、在别人贪心买进时卖出.
巴菲特今年提醒股市报酬率,恐难再疯狂:过去40年的roi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两倍、过去5年则超越道琼40,但过去二年则稍落后道琼.他强调:成功投资两大基础是认识基本价值及耐心
fidelity:pe>20进场不会赚钱,pe10,目前全球pe15,明年下半年好转;未来一年报酬约4,高於债券.
美国加州公务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是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退休基金,过去十年年均报酬率却有8.2,过去十五年年均报酬率更有9.6%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该基金长期以来持股比例占基金资产总规模始终维持在60%上下,不相信短线进出的投资哲学是该基金得以创造佳绩的唯一原因.
美国财星杂志有三年历史的平衡式投资组合,2004年的资产配置分别是大型绩优股35,中小企业类股40,国际股票15%及债券10.
作决策要有参考数据:
一、例如定期检视资产配置:股,债、现金;
6,3,1〈依年龄与已有财务状况而调整〉
二、选择个股的技巧:
1.股东报酬率大於20,
2.营收成长率大於20,
3.毛利率大於25,
4.营业利益率大於20,
5.流动比率大於100,
6.净值对总资产比率大於60.
三、合理价值:股价低於pe,pb[股价净值比]等的历史平均水准
四、适当的短线股票买卖时机要参考技术
分析的数字:
买点:1.k<25,且向上突破d线,
2.5日rsi<15,10日rsi<30,
3.乖离率75,且向下突破d线,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篇2
1.1个人理财定义
个人理财是在既定的理财目标下,充分分析个人财务现状和风险承担能力,通过平衡安排各种收入与支出,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期限结构的投资组合,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其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这个定义包含理财的几个特性。首先,理财是一场持久战,理财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财务规划过程,要着眼于大的方向,从每个人的人生规划入手,因此合理的人生规划是理财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其次,基于长远考虑的理财,更多关注的是平衡,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而并非价格的最大化。一些诸如个人理财就是“钱生钱”、理财要成功就得投资高收益产品的观念,从理财的角度来说都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1.2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中国理财产品市场逐步成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个市场来,人们越来越希望从这个有点虚拟化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一些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工人农民。随着这股热潮的愈演愈烈,内容丰富、风险各异的理财产品迅速诞生。面对众多的理财产品,一时间让投资者眼花缭乱,不知如何是好,结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打不到点子上。再加上许多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远远不够,跟风现象严重,以至得不偿失,不仅达不到保值增值的初始目标,还给刚刚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带来严重冲击。
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地理解了理财的真正含义。由于普通市民并不具备投资金融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错把“投资”当作“理财”,其本质就是通过投资金融产品进行博弈,结果当然是“十赌九输”。拿现在炒得最热的股票和房地产来说,把钱押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虽然一部分在这轮牛市中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但更多的是在牛市后期盲目跟风进入这个市场的,结果是输得体无完肤;而投资房地产的,这几年可谓是赚得钵满盆满,但是这笔巨额收益,并不是理财所得,而是“赌”回来的。一旦将来房价下跌,持房者没有落袋为安的,不但有可能重回起点,更有可能从盈利反过来被“套牢”。
可见,虽然理财是财富保值增值的最优选择,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居民对理财本质及其蕴涵的风险认识的不足,使得居民在投资理财时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无法尽情地享受成功理财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居民正确认识理财以及正确理财,就成为研究我国个人理财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探讨的就是这一要点,通过研究探讨,旨在使投资者对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具备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正确而理性的投资,真正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同时通过投资者的成熟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进而保证我国的资本市场能够沿着快速健康而又稳定持久的轨道发展。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首先从我国个人理财现状出发,根据存在的问题来分析理财的本质和存在的风险,纠正目前投资者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理财的对策和技巧,使投资者对理财的认识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最后展望我国未来几年至几十年理财产品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关对策,使个人理财也能紧跟时代步伐。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取的是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些经典理论以及具体事例和统计数字,使研究结果更加有说服力,也让投资者对理财市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理财。
2个人投资理财现状分析
2.1概述现阶段我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在社会各类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的40%上升到本世纪初的60%,个人资产逐渐成为影响金融市场供给的决定性力量。个人手头的资产增加了,就需要对之进行整理保管以达到增值保值的目的,个人理财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备的经济生活内容。
随着个人投资意识的增强,个人理财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尤其是在2006年新一轮大牛市开始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国内居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步伐,对于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规划,合理配置储蓄、保险、证券、房产等投资品种上的资金,还缺乏一种比较全面和理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人是仅仅依靠个人常识和经验进行自主投资,或者干脆是采取盲目跟风的做法,这样,想要真正规避投资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难度相当大。
另一方面,逐渐扩大的消费群体、潜力巨大的市场,惹来了各路金融机构的垂涎。由各大商业银行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组成的大军已纷纷打出投资理财的旗号,向目标客户展示和推销其理财产品;许多国际性金融机构或者通过与境内机构合作的形式,或者利用推介会等形式向目标客户灌输其投资理念,不断对这个市场进行渗透。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先发于人,以图通过服务模式、经营理念、品牌文化等质量要素吸引和发展自己的消费群体,抢占市场份额。
综合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正在兴起一个崭新的金融市场——个人理财市场,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再发展和居民理财意识的逐日加强,这个市场将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但是,毕竟投资者的理财意识还不成熟,也还欠缺专业的理财能力,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还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市场供需还存在一定的断裂,因此,决定了目前这个市场只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况。
2.2个人投资理财普遍存在的误区
可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让老百姓逐渐摆脱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窘境,并开始有了理财的愿望和需求。可是如何打理好个人资产,目前可供选择的管道不算多,人们的认识和行为误区却不少。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会造成行为上的错误,最终影响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因此笔者特别总结出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误区,分析其中的“误处”,并予于纠正。
误区一:对理财缺乏正确认识,将理财定义简单化。理财的概念这几年才逐渐兴起,很多人将理财简单定义为储蓄,将钱存在银行,而不懂得如何规划这笔财富使其增值。更多的人将理财看做投资,简单地理解为“钱生钱”,这种观念直接造成理财行为上的急功近利,风险也大大增加。许多人倾其毕生的储蓄,投资于股票市场,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下岗工人和退休老人,结果由于股票市场的不成熟及投资者的盲目跟风进出,不少人深深被“套牢”,非但财富没有实现保值增值,严重的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其实,理财的核心目标就是合理配置财富,最终达到保值增值。在理财时既要考虑财富的积累,又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既要为获利而投资,又要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个人理财首先要保证满足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然后才是对剩余财产进行合理安排。另外,以为把钱存在银行稳赚利息就是最安全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储蓄存款虽然流动性强,风险小,但是综合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税对收益的影响,这种理财方式不仅有可能带来零收益,还会使财富“缩水”。有人测算过:1987年的1万元储蓄存款到2007年实际只能买到价值2000元左右的商品。储蓄存款其实是风险厌恶型的人因不愿意承担风险而采取的极其保守的理财规划,但是这样又被动地担负了较大的贬值风险。要想获得超额收益,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关键看风险管理的措施是否得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也没有无风险的投资。一味地追求无风险的储蓄存款,就像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是危险和愚蠢的。正确的理财理念应该是兼顾风险与收益:在收益一定时,尽可能锁定和规避风险;在风险一定时,尽可能地争取最大收益.
误区二:买房就一定能升值赚钱。房地产最近几年一直稳中有升,加上银行利率又低,许多房地产投资者便应运而生,且好多人在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比重极大。大家头脑中开始产生了一个错误理念:房产只能升值不会贬值。在造就了不少富翁之后,有些投资者甚至开始举债投资,购买多套房子以期望增值,于是出现了许多“负翁”。到后来更是出现了“以房养房”、“以租抵贷”等炒楼方式。房屋固然在升值,可是具体能够升值多少却是谁也无法确定,相反房屋的折旧却是每年都在发生的。然而这种做法在房产泡沫日趋严重,政府调控渐趋加重的今天也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目前的房价已处极端高位,再介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先前的这批人先是随着央行加息,开始背负比以往沉重得多的还款负担,而房屋租金却一直都比较平稳,这就使得一些经济实力普通的购房者开始决定出售自己的其中一套房产,但随即开征的卖房营业税又使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房屋真能保值增值吗?诚然,在特定条件下,特定区域的房屋是能够保值增值的,可是如果将此泛化,称所有的房屋都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观点是极不正确的。尽管在目前我国还算好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房地产投资仍然可以说是比较好而且重要的投资管道,但是我们也要切记,风险永远伴随在房地产投资的高收益背后。随着房价的逐年上涨,风险也在逐渐加大,“以房养房”、“以房抵贷”将有可能面临房屋不能买掉的流动性风险、租金下降或租不出去导致成本难以回收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率高于房产收益的风险。而对利用贷款来买房的人风险则更大,因为在贷款的同时也就将投资的风险放大了许多倍,放眼国际,贷款投资房产失败是导致个人破产的重要原因;而日本、香港房地产泡沫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超负荷的过度投资,往往是财务危机的罪魁祸首。长期来看,随着房产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供应的加大,房产市场必将回归理性,房价也将会随供求关系的转变而有涨有跌,像前几年那样房产投机可以获取暴利是极不可能的。
一位被誉为“诚信可靠的房地产投资专家”的美国女投资者维娜·琼斯·考克斯这么说道:“房地产投资绝对不是一项适合所有人投资的项目,因此在决定投下大量资金之前,明智的人应当打下坚实的基础。”她总结了每个成功的房地产投资者必须遵循的五大步骤:加入一个房地产投资俱乐部或者协会之类的组织;真正确定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决定何种投资方案最有效;获得相关知识和技巧,使自己的策略奏效;多出价。这些建议,值得目前近乎疯狂的投资者好好参考和借鉴。
误区三:随波逐流,盲目跟风,忽视自身的实际需要。这类人进行的是“人云亦云”式的理财,他们不明白要为自己理财的道理,看到别人买了哪些产品赚了钱,就跟着去购买相同的产品,甚至在可能的高收益刺激下,完全不理自身的资金现状去购买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在投资学上,这被称为“羊群效应”,这在股票市场里最常见,看见别人纷纷投资股市,也积极跟进;听说某只股票最近很多人买,自己也跟着买进,结果往往是亏本或者被“套牢”。
虽然说理财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最终达到财务自由,可是一个大前提却是自己动手理自己的财,而不是单纯盲目地让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想充分体会成功理财的乐趣,就要从自己动手做起,多了解理财的相关产品,依靠自己的头脑判断购买品种,不要人云亦云。每个人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都不一样,也就应该有不同的理财方案。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想要的生活状态都取决于自己,因此应当为自己的理财目标负责,按自身实际情况理财。
误区四:只做一次理财规划,一成不变地理财。有些人在确定初期理财规划的时候,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地规避了以上三种误区,在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后,接下来所做的就是把它丢在一边,等着获得预期收益。还有一些人在更换对比了几种理财产品组合之后,选择收益最高的一种,以为自己已经找到最佳的投资组合,没必要再做更改。诚然这两种做法确实能给投资者带来短期内看得见的收益,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不变的组合能否继续维持这种收益?
答案是否定的。理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们现阶段的理财其实就对未来的教育、医疗、失业、退休提前作出合理安排,而国家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自身收入水平的变化都会对这些既定的安排有所影响。再则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收益要求与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年轻时期的积累阶段,人们就愿意承受较高的风险去换取较高的收益,达到财富的积累;到了中年的巩固阶段,人们就换成了中庸的投资观念,保本加收益是最重要的目标;等到了退休期间,没有了收入来源,人们就不愿承受任何风险,而把稳定收入年金看作最重要的目标。因此,理财方案的制订,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随着社会、人生的发展而变化,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2.3理财风险面面观
收益与风险同在,这是投资的一般规律。我们无论投资那种理财产品,除了关注回报率之外,还要清醒地认识与之相伴的种种风险。说到风险,尤其是在投资理财中,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损失,实际上损失仅仅反映了风险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一种实际结果,而风险却是一个事前概念,它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损失的可能性;它是未来结果(实际收益率)对期望(预期收益率)的偏离,即波动性。这样理解的话,人们的一切行为活动就无不和“风险”密切相关了。投资之所以有风险,就是因为人们无法预知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很多事情的发生可能会给自己的财富带来损失,比如说利率、汇率、政策的变化等等。因此,当你决定把钱拿来投资的时候,就要时刻警惕风险暗算了你的钱。在现阶段进入理财市场的人日趋增多以及理财产品日渐丰富的时候,伴随而来的是理财风险也越来越大,笔者将理财中较常遇到的风险统计如下,以供投资者参考。
(1)周期性波动风险,主要是指证券市场行情周期性变动而引起的风险。这种行情变化不是指证券价格的日常波动和中级波动,而是指证券行情长期趋势的改变,它可分为看涨市场(牛市)和看跌市场(熊市)两大类。在看涨市场,随着经济回升,股票价格从低谷逐渐回升并持续上升;在看跌市场,伴随着经济衰退,股票价格也从高点开始一直呈下跌趋势。许多投资者在进入证券市场并不考虑这一点,拿之前一段时间股市行情来说,相当一部分的人太过疯狂,对牛市持续时间估计过于乐观,没有意识到市场也有回落的时候,以至身陷股市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倾家荡产。
(2)市场风险,即证券市场价格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证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同,其价格波动频繁,很难预料,尤其是股票价格时起时伏,变幻莫测,使证券市场的市场风险大于其它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真实资本投资市场的风险。证券的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证券收益的预期和市场供求关系,而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随时都会因风吹草动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证券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增加了证券投资的风险。
(3)利率风险,即市场利率变动引起证券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利率上升,会打击股票、债券等的价值。其中,利率风险是债券的主要风险。当市场利率提高时,以往发行又尚未到期的债券利率相对偏低,此时投资者若继续持有债券,在利息上要受损失;若将债券出售,又必须在价格上作出让步,此时投资者无法回避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和收益的影响。就股票而言,利率的变化会改变人们对股票收益的预期和影响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股票价格的波动,由此观之,利率的变化也给股票投资带来很大风险。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经常因种种原因而变动,因此市场利率也因之时高时低,进而波及到证券价格的涨跌,加大了证券投资的风险。
(4)购买力风险,也叫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货币会失去原有的购买力。如果投资的回报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实际就等于赔钱。假设现时的通胀率是7%,银行存款利率是5%,那么一年前100元的东西现在要花107元才能购买,而如果当时把钱放在银行,现在只有105元,已经买不起一年前卖100元的东西了,这就是通胀带来的风险。购买力风险对不同证券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固定收益证券(债券、优先股),因为其利率一般是预先规定不变的,不能因物价上涨而提高,故其风险较大。而普通股股票的购买力风险相对较小,当发生通货膨胀时,由于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公司的名义收益会增加,公司净盈利增加,此时股息也会增加,股票价格随之提高,普通股股东可得到较高收益,可减轻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另外,长期证券投资的购买力风险较短期证券投资的大。
(5)政策风险,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法规、举措出台,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可能会造成证券收益的损失,这在新兴股市表现得尤为突出。经济政策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公司利润、债券收益的变化;证券交易政策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证券的价格。2007年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结果整个中国股市一度蒙上一层灰幕,也给还沉浸在数钱喜悦中的股民敲了一记重重的警钟。
此外,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投资者还会面临诸如流动性风险、企业风险、法律风险、汇率风险等等。流动性风险指投资无法在需要时适时变换为现金,如房产和私人收藏品就不易变现,流动性风险较高。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的好坏而产生的盈利能力的变化,使投资者的收益或者本金减少甚至损失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无力保持其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盈利的稳定性,就说明企业的潜在风险很大,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很大。法律风险主要是指有些募集者采取欺诈、诱骗等违法手段发行证券,使投资者遭遇受骗上当的风险;或是有些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因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宣告无效。汇率风险是从事外汇投资者所特有的风险,是指因汇率的变化而导致外汇收付者或外汇储备者资产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
那么,对投资者而言,究竟要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呢?笔者认为,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只要投资就会有风险”这个事实,在投资之前对投资产品的特点要有充分的了解,不要盲目预期过高。其次,投资者要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一个普遍的原则是“用闲钱去投资”,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即便出现了风险,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此外,投资者还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理财当成一夜暴富的工具,要知道即便是长期投资,也不一定就会取得正的收益,还要看个人选择理财产品的时机和能力。
3详析个人理财对策
3.1成功理财的先决条件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要是有关理财的话题,必然会提到这句颇具启发力的口号。不过,投资理财的能力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耐心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笔者认为,要成为理财高手,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以下两方面的素质。
首先,要培养理财意识。投资理财最重要的是有理财意识,有正确的理财观念才会赢得更多的财富。根据一个神奇的投资理财方式,如果你有261万元,只需要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如果你有36万元,也只需要3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即使你每年只能存下1.4万元,40年后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这个神奇的理财方式是这样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如果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40年后,能积累多少财富?依据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出:1.4万元×(1+20%)40=1.0281亿元。40年后,你可以成为亿万富翁。由此可见,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是多么重要!
其次,要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为确定理财规划做好准备。第一步就是要对个人的收入和资产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目前的富余的现金和闲置资产;还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第二步是确定理财目标,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目标都不可能取得成效,有了理财目标就可以减少情绪化的决定,理性面对市场变化。理财的目标要合理,不能简单地设定为资产增值最大化,还应全面评估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债务偿付能力。第三步是明确投资期限,理财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所以不同的理财目标会决定不同的投资期限,而投资期限的不同,又会决定不同的风险水平。
3.2个人理财的基本法则和技巧
有了上述先决条件后,接下来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制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下面有些理财的基本法则和技巧可供参考。
(1)没人是天生的理财高手,良好的理财能力来自于学习与经验的积累。常听人以“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财”等借口规避理财问题,他们把“理财”归为一种天生具有的能力。可是他们忽略了金钱问题乃是人生如影随形的事,尤其现代经济日益发达,每个人都无法自免于个人理财责任之外。现代经济带来了“理财时代”,五花八门的理财工具书多而庞杂,许多关于理财的课程亦走下专业领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妇、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还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玩金钱游戏”的思想已经落伍了,投资者应该不断学习和积累理财经验,才能在充满竞争而又暗藏风险的理财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2)先养鸡,再下蛋。如今的确有不少人是通过投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这并不代表谁都可以成功。很多人对基本的概念还没有搞清楚,就急切地想跳下水,往往是命在旦夕。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投资品种,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市场制度和交易规则,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进入市场之前,首先要了解与交易有关的问题,如果连游戏规则都不了解又怎能获梨呢?有的话也只能说是运气好而已。因此,在投资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市场的风险有一个把握,否则,只能是不断地向市场交学费,不断地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3)尽早投资,体验复利的魔力。投资要获利,一定要先行。就象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就可以轻松散步,留待后来出发的人辛苦追赶,这就是提早投资的好处。假设投资者20岁起就每月定期定额投资500元买基金,平均年报酬率为10%,投资7年就不再定投,然后本金与所获收益一起存入银行,到了60岁本利和为162万元;而假如投资者27岁才开始投资,同样每月500元,10%的年报酬率,整整花了33年的定投,到60岁才累积到154万!相比之下,早投资的获利要大得多,晚了7年投资,却要一辈子才能追回来。另一方面,投资一旦开始,就千万别停下来;时间越长,投资的效益就会越显著。假设投资者27岁都没有停止投资,而是继续坚持每月投资500元,那么,到了60岁时累积的财富将是316万,几乎是停止投资时2倍的收益。切记,时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师,它对投资结果的改变是惊人的。
(4)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投资,这是投资理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鸡蛋到底是分散放到若干个篮子里安全,还是集中放在一个篮子里安全,这实在是投资者们历来颇为争议的问题。收益与风险之间的矛盾和多空的争夺一样激烈,如何在风险最小化的基础上谋求收益的最大化颇为诱人。众所周知,投资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保值增值,而单一的投资品种风险和收益同样集中,持有多而散的投资品种又因为无暇照看以及无法保证齐涨共涨而难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意义重大。在实际投资中,投资者可以在一种资产类别中进行分散投资,也可以在不同的资产种类中选择多种投资方向,选择风险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资品种构建组合,从而兼顾风险与回报。例如,一个股票占40%、国债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资组合,1996年至2003年间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07%,高于100%投资于定期存款的组合;同时,其标准差(衡量收益率的波动程度)却远远小于100%投资于股票的组合。
(5)兜里的钱才是自己的钱。这句话还有一个说法,叫“落袋为安”。在投资过程中,很多人曾经都赚到钱,但到最后却又赔了进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要对自己的投资品种的优劣进行仔细分析,对该投资品种所能达到的收益率做到心中有数。很多人都试过这种经历,预期收益率是10%,可是却当收益达到15%的时候还不肯收手,结果一不小心行情逆转,收益率就降到10%以下,更有甚者还出现赔本的情况;如果在10%或者15%的收益率时就平盘,钱就到自己的兜里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时刻提醒自己落袋为安,不要因为过于贪婪而导致最后满盘皆输。
3.3合理理财规划推荐
既然理财是一辈子的事,就要及早认清人生各阶段的责任及需求,订定符合自己的生涯理财规划。理财规划应趁早进行,以免年轻时花钱如流水,到老时才后悔叹息。下面笔者将人生大体分为五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特有性质提出相应的理财建议。
(1)学生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还缺乏收入,因此主要做的就是多接触和积累有关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若有零用钱收入应妥善运用,逐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勿追赶时尚而形成不良消费习惯。
(2)工作初期:年轻人刚开始工作,往往消费起来没有节制,甚至成为“月光族”。所以首先应该从开源节流、资金有效运用双管齐下做起,切勿冒进急躁。单身青年应提高储蓄率,有计划地积累“第一桶金”,既为今后扩大投资奠定基础,也为结婚、置业做好筹划。同时可以拿出部分储蓄进行高风险投资,目的是培养投资理念,学习投资理财的经验。
(3)成家立业期:这个时期是家庭消费的高峰期,同时还要提前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理财任务比较重。此阶段的理财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家庭建设的费用支出上,那些有房贷和车贷的家庭,更要合理安排好个人信贷,逐步减少负债。如果还有积累,则可以选择较激进的理财工具,如偏股型基金及股票等,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4)中年期:此阶段的理财重点在于子女的教育储备金,每年可划出一笔钱存作子女教育基金,还可以有免税的好处。此时还要担负抚养父母的责任,因此医疗费和保险费的负担亦须衡量,应该加大人寿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购买。就投资者本身而言,因工作经验丰富,收入相对增加,理财投资宜采取组合方式,可投资于房产,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也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和期货产品,但都应以长线投资为主,毕竟这个时期已经经不起大起大落了;同时还要留足一部分活期存款充当家庭备用金。
(5)退休老年期:此时虽然是财务最为宽裕的时期,但考虑到老年人应以安度晚年为目的,因此理财更应该采取守势,毕竟身体和精神健康最重要。在这时期最好不要进行新的投资,尤其不能再进行风险投资。此外,购买必要的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不单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减轻下一代人负担的良好途径。对于资产比较丰厚的家庭,可采用合法节税手段,把财产有效地交给下一代。
财富是靠积少成多地逐渐累积起来的,平稳妥当的人生理财规划应及早拟定,才有助于逐步实现聚财的目标,为人生奠下有保障和高品质的基础。
4未来理财新趋势及新观念
4.1理财发展新趋势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及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8%,到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47000亿美元左右,人均gdp达到3200美元左右,按照世界银行2000年的标准,中国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居民金融资产持续增长将为理财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虽然现阶段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居民的理财知识和能力也还有待提高,我们仍然可以预测未来10年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将进入黄金时期。这既为居民理财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居民理财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投资者很有必要把握理财发展趋势,早做准备,早定对策,使居民理财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首先,金融市场走向混业,投资者选择更多,咨询更方便。投资者只需锁定一家金融机构,就可以购买多种投资产品,省去了来回于多家公司的麻烦。国外正盛行的混业经营模式在中国悄悄加快了步伐,目前一些金融集团已经开始显现出混业的雏形,如中信集团,旗下拥有自己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等,或许未来只要一张银行卡,就可以方便完成一切投资步骤。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混业的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可以得到来自银行、保险、证券等各方面的综合建议,而不需要像现在一样,投资不同的金融品种,所需的信息就需要通过不同的机构来完成,投资者获得信息的程序将大大简化。
其次,投资者将实现全面“专家导购”,各种人群都将有专属的投资顾问。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金融机构将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的理念,并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方案。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新产品,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通过实行理财经理制和客户投资顾问制,打造专业的理财顾问队伍,充分发挥理财经理的人格魅力,主动为优质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金融机构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服务手段。
再次,未来理财产品将越来越多,品种创新步伐日益加快。目前投资者可以选择的理财产品已经十分丰富,但当金融市场实现全面开放与发展之后,各种风险级别不同、结构设计各异的产品会让投资者更加眼花缭乱。金融市场的放开,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大前提,由此而带来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和方式等将由各家银行自行决定,这就意味着老百姓可以尽情“货币三家”。当前银行许多的信贷品种都是基于房产抵押的,未来则很可能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而得到改变,因为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技术可以更好的评估客户,将有可能引起一股消费者信贷的风潮,届时由信用卡所引领的大额消费分期付款风潮将兴起并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追捧。同时,国内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股指期货也将推出,之后又还有可能衍生出国债期货、外汇期货等,都将提供丰富而且全面的投资品种。
此外,未来投资者理财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理财日趋便捷。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具备24小时服务功能的网上银行、基金超市等服务管道迅速发展,突破了面对面服务的地域和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增加了理财产品的附加价值,届时如何实现多种营销管道的联动服务将是金融机构提高理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点。
4.2新理财亟需新观念
唯有顺势而为,方能有制胜之道。理财大环境的变化及发展的新趋势要求投资者必须“以变应变”,及时更新理财观念,以使自己的财富更加有效和快速地增值。
首先,投资者要着眼长远,理财也要遵循优质投资(相信专家)。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也就意味着一个成熟市场的逐步建立,而在相对成熟的投资市场上,投机炒作的短期行为将越来越不受欢迎;相反,着眼长远,配合个人理财需要的投资行为会逐步为大家所接受。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理财是“马拉松比赛”,而非“百米冲刺”,它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在这样的市场上,专业理财机构的作用必将被重新认识。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达,专业的理财机构越来越多,理财服务也日渐多样化和个性化,有专业的团队为个人量身定制理财计划,控制风险,个人理财将更加具有保障。
其次,投资者不能奢求一夕致富,“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就是要求投资者要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不能忽略投资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大开,我国居民的投资管道也愈来愈多,单一的投资工具已经不符国情民情,而且风险太大,于是乎“投资组合”的观念越来越受欢迎,目的既为降低风险,同时也能平稳地创造财富,即达到“以小博大”。投资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据个人能力、投资工具的特性及环境时局而灵活转换。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组合”乃是将资金分散至各种投资项目中,而非在同一种投资“篮子”中作组合,有些人在股票里玩组合,或是把各种基金组合搭配,仍然是“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作法,当然依旧是不智之举。
再次,投资者应该建立全球化思维模式。全面开放之后,中国将和世界其它经济体一样,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而撕去保护膜的中国经济,很难在下一个金融风暴中保持平静,也不容易再次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浪潮中独善其身,“地球村”的概念逐步清晰,“世界公民”可能才是对每个人最正确的注解。那么,投资者就没有理由再把所有投资都维系在中国经济的身上。全球化资产配置是化解区域经济风险的最佳策略。“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理论同样适合于资产配置,由于资产类别和地区的多样化,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全球投资组合应该比严格意义上的国内投资组合能带来更高的收益,或者在风险水平降低的基础上提供相似的收益。而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又为这种全球化的投资和资产配置提供了机会。公务员之家
此外,投资者还应该认识到一种新型的“另类理财”。如今,虽然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但依然赶不上看病住院的花费涨得快。有句话说得好:健康是福,只要身体健康,自然就能省下一大笔钱。正因为如此,人们的观念应该逐步改变,如果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而盲目地节约,什么钱都舍不得花,无疑步入了一种“贪小失大“的误区。不如将一部分钱投资与外出旅游、购买健身器材、合理饮食等项目,以减少生病住院的机会,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科学理财,即在健康上多做投资,唯有健康才是最大的节约。当然,这种理财观念再搭配购买保险,将给你的健康带来双重保障,而且保险的概念早已不仅仅是发生意外时获得补偿那么简单,分红型保险,储蓄型保险不仅使投资者的生活获得保障,也能使投资于保险的资金获得回报。
5结束语
5.1结论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理财已逐步成为决影响和决定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有关投资理财的呼声和谈论声不绝于耳。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金融机构和宣传媒体都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向人们介绍、推荐各种投资理财的思路、模式和产品,真是方法多多,品种齐全,各有千秋。但媒体的宣传介绍往往有一点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就是理财意识的培养和基本观念介绍。要使人们都能真正地成为投资理财的好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出发,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认识到投资理财与自己生活的直接关系,揭开人为地给投资理财蒙上的神秘面纱,使投资理财真正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正是先从这个点上出发,以我国的实际国情为大背景,在何为理财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理财观念上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层层展开研究分析,对个人理财的一些技巧法则做了详细介绍,最后总结了我国未来个人理财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虽属一家之言,相信对投资者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虽然理财环境日愈充满竞争与挑战,庆幸的是,在与中国金融市场经过几年磨合之后,个人理财发展的大趋势已然明了,投资者们也在创新迭出的理财市场里学会了很多。现在,当一个全面开放的金融市场即将展现在面前时,投资者更要把握住市场发展的趋势,为未来的理财生活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个人而言,人生就是自己最重要的企业,富翁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自己的理财理念与思路,设立长远规划的方案,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财风格,才可能创造出独特的人生财富。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篇3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而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发掘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制定个人财务管理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自然人(或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包括投资理财、代收代付、保管、转账汇兑结算、资金融通、信息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金融理财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可是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以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财中心”为开始至今的10年期间,在以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基础上,各家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和服务。2001年6月,上海出现了以杨韶敏等6位理财员命名的理财工作室,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服务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在纷纷设立,新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地推出,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将该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品牌,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品牌,工行的“理财金账户”等。但它们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个人信贷、代收代付、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理财产品上,关于投资类理财产品相对较少,更谈不上结合客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同时,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趋同现象严重,一家能做的业务,别人可以很快“复制”,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立刻就能跟进,尽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各行间的差异就主要表现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体制,限制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三)专业理财人员的缺乏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业务,涉及到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银行个人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资本、证券、保险、投资、期货、房地产等相关金融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涉及面广等特点。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多是原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对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文化素质也普遍不高,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而未能真正为客户提供适当的理财建议,不能让客户了解理财的核心和含义,只会让客户感到自己离理财服务越来越远。
(四)营销宣传渠道单一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经营管理上基本上都将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分开,在对外营销中,还是个人归个人的,公司归公司的,没有形成联动营销,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推介,仅限于柜台、少数的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室,分销渠道建设落后,未能将客户经理、物理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有形无形的营销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难以形成交互式、立体式的营销网络。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所做的宣传,也极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广告,也是零打碎敲,没有很好地策划。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一)理财产品以及服务多样化原则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不同年龄、职业客户,其理财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设计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并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提供银行结算、授信、咨询、业务等“一揽子”服务,还要提供保险、税务等银行的社会综合性服务,以满足客户要求的多样性。
(二)做好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为客户“量身定做”个人理财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客户收入高低进行市场细分,还可通过客户的年龄层次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中,抓住目标客户群,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加强复合型个人理财人才的培养
个人理财服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品,从业人员若没有丰富
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他们具有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和财务分析知识,具有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投资技巧,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能够为顾客提出详尽具体的规划,并根据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个人目标等因素,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和投资的回报率做出详尽的分析说明,使理财服务能真正立足于理财。
(四)加强横向联合,降低分业限制影响
当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应积极参与,加强与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产商、汽车商等高档消费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设计更多适应理财业务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优势,依托信用资源,拓展基金业务,推进保险,加强银企合作,从而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新兴阶段,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的银行业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宋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
[2]刘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价值工程,2005,(2)
[3]孙艳荣,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一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
建设金融学专业的目标和使命是为行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根基。培养方案应界定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字生、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和应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式。通过对金融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否正确,有利于下一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合理开展,亦有利于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一)调研的对象及方法。1.校内调研。校内调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本校金融学专业历届学生就业去向的调研;二是对本校在校生及教师的调研。对本校金融学专业历届学生就业去向的调研,主要是通过学校学招生就业处对历届学生就业去向的统计资料;对本校在校生及教师的调研主要是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同时通过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论文指导老师,对金融学专业2012级应届毕业生展开调查,了解其通过毕业实习后对金融学业培养现状的看法。2.企业及市场调研。对于江苏省内各类金融机构及企业,我们采用搜集网络信息及数据、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了解人才市场上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培养金融学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3.外校调研。我们通过网络调研方式,结合实地走访的方式对江苏及上海的其他高校进行调研,了解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思想和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的特点,反思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并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提供建议。(二)调研情况分析。1.历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调研情况。(1)就业分布。本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金融行业、考取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继续深造(考研或出国留学)、其他行业。其中金融行业的主要方向是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及贷款担保企业等。其中金融行业的就业占比不到百分之三十。主要是因为金融学专业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学历及证书门槛,还有名校的要求。(2)从事岗位。从金融学专业在金融行业的就业岗位来看,大部分学生从事的工作都是比较基础性的工作,主要是基本业务的操作,或者是从事营销工作的业务员,对学生的吃苦耐劳及抗压能力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因为压力大而辞职。(3)持续发展。从学校对就业学生的别业后跟踪看,金融专业的学生的持续发展也比较好,在行业里坚持从事本职工作的学生大部分都有了很好的发展,这与高职高专的学生相比较,本科生的持续发展力比较好。2.校内学生及教师调研情况。(1)学生调研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没有体系概念,是零散的,什么都学习了,但是都不是很懂;学生觉得学习的都比较理论,实践课程太少;能力培养不够,技能性的课程太少,操作能力比较差。(2)教师的调研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性课程偏少,实践型课程的设计感不够,没有起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师本身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也不够,关于类似的培训太少,学校配套的教学条件应该提升。
二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与金融相关的各个岗位上的高级专门人才,目标的愿景和方向是好的,但本科教育只能成为目标实现的基础,所以目标因为难以实现而略显空洞;另外目标定位比较模糊,太过宽泛也使得目标性不强。虽然多数高校在保留传统的授课方法之上,开始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1]。(二)课程设置不能与实际接轨。1.课程体系没有差异化。无锡太湖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性,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由基础往纵深发展,这一点本一、本二学校的培养方案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我们的深度不够,这就导致什么都学了,其实什么都不精。选修课比重比较低,难以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2.宏观金融的课程设置过多。宏观金融课程上有些是交叉重复的。虽然国内金融是经济与金融的结合,但是学生在宏观金融上只要掌握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就可以了,主要学习运用这个框架分析现实中的问题,不是记住理论本身。3.课程设置落后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和综合的,现有的课程设置落后专业的发展,代表专业新发展的课程没有,另外,专业复合交叉的课程比较少。4.实践性课程及能力培养的课程比较少。综合性实验课程比较少,集中性实践设计感不强,没有一定的支撑条件,实践能力训练不足,没有起到实践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比重比较高,没有课外培养的内容,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发展。
三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路径
(一)更切合实际地明确人才培养的思路。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强调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从事投资理财工作的专门人才。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职业紧密连接,定位更精准。2.在本科水平和素养的基础上,强调能力培养,以创新教育为主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学生意愿促进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增加课外培养。3.强调应用型,学科专业知识不是单独纵深,而是按金融学专业拓宽知识基础,按学科交叉渗透和复合设计课程体系。4.强调实务技能和实践能力,强调“一专多长”。学生在学习金融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接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必备实际工作的一般技能(如工具应用)及专业技能。(二)更精准地定位培养目标。根据调研的分析及发现的问题,现将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苏南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知识,具备金融实务工作的一般技能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及人文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中小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一线从事基本业务经营管理,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公司金融等相关工作。改革后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地域、层次、专业与职业对接等方面精准定位[3]。(三)更优化地设计课程结构。1.调整课程结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分为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1和专业选修课2,专业选修1是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拓宽本专业的知识领域,专业选修课2是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交叉复合课。强调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2.删除重复课程。删除了金融工程学和中央银行学。大部分学生对于金融工程学学习都比较吃力,因为课程难度比较高,学生普遍认为比较抽象难懂,实际应用比较少,关于金融工程中的基础知识,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基本可以替代;中央银行学主要是宏观金融的基础理论,金融学课程中已经涉及中央银行学的基础知识,所以存在重复。3.增加考证课程。(1)增加与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和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等相关的课程,主要是公司信贷、个人理财、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分析等;拓宽了金融学专业知识领域,而不强调纵深,所以在选修课程中将涉及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的各类基础课程,结合热点增加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如互联网金融课程等[2]。(2)增加管理方面课程的比重,比如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是学生需要对客户进行开发、管理和维护;二是学会与客户沟通和谈判,也增加客户管理和客户沟通等课程;增加财务管理案例。金融学生通过公司金融的学习,基本对财务管理基础知识是比较了解的,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实践感知。(3)强调工具应用能力,增加课很多这方面的课程,比如办公自动化应用(ppt制作、excel应用等)、外语、信息搜集、数据处理、微课制作等等。(四)更系统地推进能力训练。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方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采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的效果。2.为学生提供多层次能力训练平台,把学生爱好、特长与培养训练方案相结合。从职业能力的系统性要求出发,依托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基本技能)、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按照基础实践、专业认知实践和综合实践一次递进的思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发工学结合的实战训练项目。加大投入,构建校内实践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平台。3.以第一课堂为主,三个课堂有机融合。第一课堂指按照培养计划在校内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指教学计划外在校内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第三课堂指校外进行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计划内、外教育活动。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明确第一、二、三课堂的的教育理念及其分工作用,构建以第一课堂为主、三个课堂有机融合的体系。在第一课堂中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加强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论文等,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性研究,把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参加课外科技或文化艺术活动;要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依托,加强第三课堂与第一、二课堂的结合。要加强基地建设,为提升校外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方召,王雷.金融学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如何“精耕细作”[j].金融教育研究,2014,27(02):62-65.
[2]徐学锋,夏建新.创新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02):111-116.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具有以信托贷款产品为主导,产品呢预期收益趋向合理,分成服务体系开始构建等热点。产品风险揭示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以及粗放式发展等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发挥理财业务对经营转型的重要作用;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同时,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keywords:commercialbankspersonalfinancialmanagementproductscorruptioncooperationsilverletter
abstract:mercialbankofchina''''swealthmanagementbusinessisstillinitsinfancy,thecurrentloanproductswithtrust-basedproductstendtodoareasonableexpectedreturn,dividedintothebeginningofconstructionofservicesystem,suchashotspots.revealsthelackofproductrisks,thevarietystructureisirrational,aswellasextensivedevelopment,andsotheproblemstillexists.china''''scommercialbanksneedtore-visitandstudythemarketdirection,financialmanagementoperationsofthebusinesstoplayanimportantroleintransition;createexcellentbrandimageandcharacteristicsofservices,accesstocustomertrustandloyaltyandlasting;increasedinnovation,financialmarketdevelopmenttoexplorenewspace;atthesametimefromasingleproductplatformtochangefrommasschangestoservicesatdifferentlevels;establishasoundfinancialbusinessriskmanagementsystem.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使商业银行纷纷推行以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为要内容的战略转型,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环境的日臻完善为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业务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提升同业竞争综合实力,拉长盈利成长周期。然而,我国商业理财业务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并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进程及特征,进而对当前理财市场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分析,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进行探索。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几年外汇理财产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场。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当时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压力。
2006以来,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存款市场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持续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丰富和延伸理财品牌及价值链上的子产品。以工商银行为例,2005到2007年分别(发行)销售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190亿元、755亿元和1544亿元,年均增速达185.3%;而2008年仅上半年即累计(发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54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倍。凭借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习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占据国内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演进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熟悉、专注并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依靠银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产品销售、资产配置、投资决策、清算分配等职能。
此后,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走低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强,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新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市场、产业投资市场。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票和实业投资。在此种投资路径打通以后,理财产品形式上的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新股申购、信托受益权转让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产品组合而成的资产配置产品等。二是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市场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与利率、汇率、股指挂钩的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1、信托贷款类产品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导
2008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单手资本市场大幅下挫,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银监会加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响,理财产品的品种结构普遍发生显著变化。子2008年2季度开始,风险相对降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如招商银行全年累计发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理财计划”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票据盈利理财计划”两种信托贷款类产品宫674只,在其各类理财产品中的占比达到73.8%。其他各行也纷纷将信托贷款类产品作为理财业务推广的重点加以集中发行。如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系列”、中国银行的“平稳收益计划”等。信托贷款类产品普遍具有投资标的明确、结构简单、期限多样、收益相对稳定等特点。从根本上讲,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内在特性符合当前阶段投资者、商业银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各方主体的利益。
2、公益性、专属性创新产品彰显理财业务价值
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部分银行迅速反应,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质的创新理财产品。例如,建设银行在震后第五天就发行了“财富.爱心公益类08年第一期理财产品”,将募集资金的8%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定向捐赠于四川灾区,并且该产品不向客户收取认购费、管理费等任何费用。此外,在教师节期间,招商银行还特别发行了“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教师专享理财计划”,在原有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基础上赋予了“尊师重教”这一更具意义的内涵。此类以慈善、关爱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财业务同质化的常规,深化了理财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增强了客户的认同和忠诚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对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3、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趋规范合理
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趋向于规范合理,与以往部分银行对新股申购类、结构挂钩类产品动辄给出40%或50%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顶”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例如,光大已拿回国内“阳光理财同升21号”挂钩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4.5%、1.45%三档;中信银行投资于新股申购和信贷资产的“全面配置计划0807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4.38%;而农业银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选型产品”,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购22期与套利理财计划”等均有给出具体的预期收益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资本市场低迷以及“零收益”实践等因素影响,各个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水平更加实际与客观;另一方面,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各个银行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不得给出“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尽管有所回落的预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吸引力,但从根本上讲,科学的、与实际收益情况吻合的预期收益率将对商业银行及其理财产品的美誉度和客户信任度产生积极影响。
4、产品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期限结构日臻完善
与以往同类型产品相比,各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08年所发行的全部理财产品中,期限在三个月(含)以内的产品数量占比达36.8%,期限在三个月至一年的产品占比达59.7%,而一年期以上的产品仅占全部产品3.5%。此外,其他各银行也注重短期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如工商银行“2008年第65期稳得利增强型信托投资理财产品”的期限为16天;中国银行的“博弈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分为14天、21天或1个月。在产品不断短期化的同时,各银行也注意产品期限结构的完善。以工商银行11月份发行的“稳得利”系列产品为例,其包含了29天、75天、90天、12个月等各种期限结构,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5、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
2008年来,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专属产品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业务更加注重客户细分,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举例而言,交通银行“得利宝新蓝58号产品”和“得利宝海蓝31号产品”对普通客户、交通银行客户进行了分层定价,产品预期收益与客户层次成正比。在交通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中,“交银理财”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万元以上的客户;“沃德财富”地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的目标客户,并提供专属客户经理、专属理财网点、专享增值服务等。同样,工商银行也全面升级了“理财金账户”服务品质,定期推出“理财金账户”专属理财产品,并通过贵宾理财中心、贵宾客户服务专线、贵宾网上银行等各种专属通道,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理财服务体验。各银行对中高端财富客户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市场细分能力的增强和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
1、信托理财集合资金用于贷款可能引发潜在风险
由于央行对信托贷款利率下线没有规定,因此信托贷款可以规避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下限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另外,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商业银行对用款单位放贷,但由于信托贷款与信托理财资金不在商业银行表内核算,因此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不用计提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基于此,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展了与信托挂钩的理财业务,筹集资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贷款。
信托贷款对银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属于表外业务,贷款的信用风险完全由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承担。在此情形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对借款人一般不会进行授信尽职调查,对贷款用途也不会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特别是贷款大部分在异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贷后管理一旦用款单位出现还款风险,担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担保责任,将会给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银行也和信托业虽然对此不负有偿还义务,但也将面临系统性的声誉风险。
2、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未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风险提示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的话语,未对铲平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的阐释。
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中之参考条件时,未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3、熟悉国际交易规则的专业人才异常匮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挂钩标的投资方向将主要向境外市场发展,其中主要投资产品属于衍生工具范畴,因此熟悉国际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规则、惯例是维护我国商业银行从事国际衍生品交易合法权益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银行相关从业人员异常缺乏国际衍生交易经验特别是对国际规则的了解,更无从谈及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营销宣传不够
个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的营销上基本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在银行营业厅里,都摆放着介绍理财产品的小册子或宣传纸,但缺乏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方案,这同客户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即使是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比如,“千里马”、“红双喜”等投资分红险,其复杂的条款,常常需要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明白,而各行却无人主动的向客户介绍。一些新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客户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看宣传册,客户根本弄不明白。
5、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同质化趋向。在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上表现为,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在财务策划上技术人才的支持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投资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从目前国内同业的情况来看,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严重影响了理财市场的健发展。
同时,金融产品的复制特点加剧了这一现象,一家银行刚刚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能够立刻跟进,名目虽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相似、投资收益相当,几乎是克隆。于是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保险、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会被几家商业银行,或者同一商业银行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只是名字的区别,而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对个人客户而言,这些产品的确眼花缭乱,却缺少实际吸引力。
四、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
从长远来看,由于理财业务将国内居民财富迅速扩张而引发的对金融业务的外在需求,与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实现战略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1、发挥理财业务对银行经营转型及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推进经营转型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应对利差收窄的挑战并拉长盈利周期。首先,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其次,利用理财业务平台,商业银行能够实现与多个市场、多种业务的对接,并使之成为综合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若能与客户关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与客户建立持久信任关系,成为客户完全可信赖的金融顾问,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优质目标客户的流失率,还将促进理财业务与储蓄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不同业务类别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的实现,进而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对经营利润的贡献度,增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
当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和可复制性。在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产品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荣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超出。在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商业银行持续地自身核心理财品牌加以塑造,通过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全部理财业务均冠以“金葵花”之名,经过持续不断的培养,更使客户自然而然低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品牌形象是难以被同业复制的。
在特色产品及服务方面,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理念,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热点和焦点,必须增强响应能力,即使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和信服务,从而获取同业竞争主动权。理财不仅是一项规划、一个系统、一种过程,更是规避经济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当金融市场繁荣时,需要通过有效的理财手段实现财富增长;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则更需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把握机遇,平稳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3、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加大创新力度,为理财市场寻找新的加速器。货币政策的转向、相关监管政策的推出和调整以及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为理财业务的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近期,银监会相继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等多项政策,很多投资对象的价值将被重新发现,更多的市场品种将被发掘。例如,并购贷款类产品可能成为银信理财业务新的增长点。与传统的信贷资产类产品相比,并购贷款类产品将在投资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此外,股权投资及pe类产品预计也将成为优化银信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银信合作层次的重要领域。此类创新将私人股权投资等纳入银信业务合作范围,打造个性比较强的高端理财产品,有利于银行与信托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品牌,进一步开创理财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4、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从国外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发展来看,理财业务并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根据细分目标市场以及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预期、风险偏好等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规划方案。尽管近年来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仍处于“关注产品胜于关注客户”的初级阶段,与理财业务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本质内涵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长远看,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应遵循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由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以金融顾问、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投资理财服务转变。
5、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应既包括商业银行在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也包括理财计划或产品包含的相关交易工具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银行进行有关投资操作和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其他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式和所开展的理财业务特点,制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
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市场风险的防范于控制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首先应根据自身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研发、销售和管理有关理财计划,必须配备相应的资源,具备相应的成本收益测算与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内部价格专一等的能力和手段,对需要对冲处置的风险要有具体的技术安排。在进行相关市场风险管理时,应对利率和汇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评估可能对隐含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刘毓,200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金融论坛
[2]张渝,2008.银行信托理财产品问题分析[j].西南金融
[3]张兴胜、钱金叶,2006.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
[4]周田新,刘丽,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状况评价及策略选择,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6,06:69-71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产品银信合作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使商业银行纷纷推行以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为要内容的战略转型,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环境的日臻完善为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业务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提升同业竞争综合实力,拉长盈利成长周期。然而,我国商业理财业务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并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进程及特征,进而对当前理财市场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分析,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进行探索。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几年外汇理财产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场。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当时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压力。
2006以来,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存款市场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持续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丰富和延伸理财品牌及价值链上的子产品。以工商银行为例,2005到2007年分别(发行)销售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190亿元、755亿元和1544亿元,年均增速达185.3%;而2008年仅上半年即累计(发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54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倍。凭借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习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占据国内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演进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熟悉、专注并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依靠银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产品销售、资产配置、投资决策、清算分配等职能。
此后,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走低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强,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新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市场、产业投资市场。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票和实业投资。在此种投资路径打通以后,理财产品形式上的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新股申购、信托受益权转让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产品组合而成的资产配置产品等。二是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市场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与利率、汇率、股指挂钩的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1、信托贷款类产品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导
2008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单手资本市场大幅下挫,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银监会加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响,理财产品的品种结构普遍发生显著变化。子2008年2季度开始,风险相对降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如招商银行全年累计发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理财计划”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票据盈利理财计划”两种信托贷款类产品宫674只,在其各类理财产品中的占比达到73.8%。其他各行也纷纷将信托贷款类产品作为理财业务推广的重点加以集中发行。如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系列”、中国银行的“平稳收益计划”等。信托贷款类产品普遍具有投资标的明确、结构简单、期限多样、收益相对稳定等特点。从根本上讲,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内在特性符合当前阶段投资者、商业银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各方主体的利益。
2、公益性、专属性创新产品彰显理财业务价值
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部分银行迅速反应,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质的创新理财产品。例如,建设银行在震后第五天就发行了“财富.爱心公益类08年第一期理财产品”,将募集资金的8%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定向捐赠于四川灾区,并且该产品不向客户收取认购费、管理费等任何费用。此外,在教师节期间,招商银行还特别发行了“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教师专享理财计划”,在原有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基础上赋予了“尊师重教”这一更具意义的内涵。此类以慈善、关爱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财业务同质化的常规,深化了理财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增强了客户的认同和忠诚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对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3、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趋规范合理
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趋向于规范合理,与以往部分银行对新股申购类、结构挂钩类产品动辄给出40%或50%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顶”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例如,光大已拿回国内“阳光理财同升21号”挂钩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4.5%、1.45%三档;中信银行投资于新股申购和信贷资产的“全面配置计划0807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4.38%;而农业银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选型产品”,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购22期与套利理财计划”等均有给出具体的预期收益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资本市场低迷以及“零收益”实践等因素影响,各个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水平更加实际与客观;另一方面,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各个银行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不得给出“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尽管有所回落的预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吸引力,但从根本上讲,科学的、与实际收益情况吻合的预期收益率将对商业银行及其理财产品的美誉度和客户信任度产生积极影响。
4、产品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期限结构日臻完善
与以往同类型产品相比,各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08年所发行的全部理财产品中,期限在三个月(含)以内的产品数量占比达36.8%,期限在三个月至一年的产品占比达59.7%,而一年期以上的产品仅占全部产品3.5%。此外,其他各银行也注重短期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如工商银行“2008年第65期稳得利增强型信托投资理财产品”的期限为16天;中国银行的“博弈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分为14天、21天或1个月。在产品不断短期化的同时,各银行也注意产品期限结构的完善。以工商银行11月份发行的“稳得利”系列产品为例,其包含了29天、75天、90天、12个月等各种期限结构,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5、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
2008年来,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专属产品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业务更加注重客户细分,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举例而言,交通银行“得利宝新蓝58号产品”和“得利宝海蓝31号产品”对普通客户、交通银行客户进行了分层定价,产品预期收益与客户层次成正比。在交通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中,“交银理财”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万元以上的客户;“沃德财富”地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的目标客户,并提供专属客户经理、专属理财网点、专享增值服务等。同样,工商银行也全面升级了“理财金账户”服务品质,定期推出“理财金账户”专属理财产品,并通过贵宾理财中心、贵宾客户服务专线、贵宾网上银行等各种专属通道,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理财服务体验。各银行对中高端财富客户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市场细分能力的增强和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
1、信托理财集合资金用于贷款可能引发潜在风险
由于央行对信托贷款利率下线没有规定,因此信托贷款可以规避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下限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另外,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商业银行对用款单位放贷,但由于信托贷款与信托理财资金不在商业银行表内核算,因此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不用计提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基于此,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展了与信托挂钩的理财业务,筹集资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贷款。
信托贷款对银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属于表外业务,贷款的信用风险完全由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承担。在此情形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对借款人一般不会进行授信尽职调查,对贷款用途也不会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特别是贷款大部分在异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贷后管理一旦用款单位出现还款风险,担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担保责任,将会给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银行也和信托业虽然对此不负有偿还义务,但也将面临系统性的声誉风险。
2、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未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风险提示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的话语,未对铲平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的阐释。
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中之参考条件时,未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3、熟悉国际交易规则的专业人才异常匮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挂钩标的投资方向将主要向境外市场发展,其中主要投资产品属于衍生工具范畴,因此熟悉国际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规则、惯例是维护我国商业银行从事国际衍生品交易合法权益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银行相关从业人员异常缺乏国际衍生交易经验特别是对国际规则的了解,更无从谈及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营销宣传不够
个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的营销上基本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在银行营业厅里,都摆放着介绍理财产品的小册子或宣传纸,但缺乏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方案,这同客户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即使是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比如,“千里马”、“红双喜”等投资分红险,其复杂的条款,常常需要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明白,而各行却无人主动的向客户介绍。一些新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客户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看宣传册,客户根本弄不明白。
5、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同质化趋向。在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上表现为,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在财务策划上技术人才的支持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投资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从目前国内同业的情况来看,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严重影响了理财市场的健发展。
同时,金融产品的复制特点加剧了这一现象,一家银行刚刚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能够立刻跟进,名目虽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相似、投资收益相当,几乎是克隆。于是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保险、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会被几家商业银行,或者同一商业银行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只是名字的区别,而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对个人客户而言,这些产品的确眼花缭乱,却缺少实际吸引力。
四、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
从长远来看,由于理财业务将国内居民财富迅速扩张而引发的对金融业务的外在需求,与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实现战略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1、发挥理财业务对银行经营转型及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推进经营转型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应对利差收窄的挑战并拉长盈利周期。首先,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其次,利用理财业务平台,商业银行能够实现与多个市场、多种业务的对接,并使之成为综合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若能与客户关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与客户建立持久信任关系,成为客户完全可信赖的金融顾问,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优质目标客户的流失率,还将促进理财业务与储蓄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不同业务类别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的实现,进而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对经营利润的贡献度,增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
当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和可复制性。在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产品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荣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超出。在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商业银行持续地自身核心理财品牌加以塑造,通过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全部理财业务均冠以“金葵花”之名,经过持续不断的培养,更使客户自然而然低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品牌形象是难以被同业复制的。
在特色产品及服务方面,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理念,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热点和焦点,必须增强响应能力,即使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和信服务,从而获取同业竞争主动权。理财不仅是一项规划、一个系统、一种过程,更是规避经济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当金融市场繁荣时,需要通过有效的理财手段实现财富增长;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则更需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把握机遇,平稳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3、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加大创新力度,为理财市场寻找新的加速器。货币政策的转向、相关监管政策的推出和调整以及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为理财业务的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近期,银监会相继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等多项政策,很多投资对象的价值将被重新发现,更多的市场品种将被发掘。例如,并购贷款类产品可能成为银信理财业务新的增长点。与传统的信贷资产类产品相比,并购贷款类产品将在投资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此外,股权投资及pe类产品预计也将成为优化银信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银信合作层次的重要领域。此类创新将私人股权投资等纳入银信业务合作范围,打造个性比较强的高端理财产品,有利于银行与信托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品牌,进一步开创理财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4、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从国外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发展来看,理财业务并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根据细分目标市场以及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预期、风险偏好等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规划方案。尽管近年来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仍处于“关注产品胜于关注客户”的初级阶段,与理财业务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本质内涵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长远看,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应遵循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由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以金融顾问、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投资理财服务转变。
5、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应既包括商业银行在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也包括理财计划或产品包含的相关交易工具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银行进行有关投资操作和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其他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式和所开展的理财业务特点,制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
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市场风险的防范于控制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首先应根据自身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研发、销售和管理有关理财计划,必须配备相应的资源,具备相应的成本收益测算与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内部价格专一等的能力和手段,对需要对冲处置的风险要有具体的技术安排。在进行相关市场风险管理时,应对利率和汇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评估可能对隐含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刘毓,200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金融论坛
[2]张渝,2008.银行信托理财产品问题分析[j].西南金融
[3]张兴胜、钱金叶,2006.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方法;必要性
abstractthelawapplicationofmedicaltreatmenttroubleindemnitydisputecasediffersinjudicialoperationstandard.somesimilarcasesmayconcludeverydifferently,amongsuchcasesmostofthembelongtospiritindemnityanddeathindemnitycases.thispaperpointsoutthecivillawgeneralruleshouldbeappliedinmedicaltreatmenttroubleindemnityifone''''srightisviolated.
keywordspersonalfinancialservices;commercialbanks;method;necessity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各商业银行之间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近几年来的经济大热使的人们手中的资金占有量增加,如何更好的运用这笔钱,使它发挥更大的效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是绝大多数人最为关心的。也是各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竞争的焦点已从网点布局扩展到人才、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金融市场面临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在此过程中我们必直面自己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含义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根据客户所确定的阶段性的生活和投资目标,按照客户的实物性资产、现金收支流状况,围绕客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家庭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预期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及心理偏好等情况,形成一套以个人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人生不同阶段(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个人财务安排,并在财务安排过程中相应地提供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化差异性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表现
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银行才率先开展了这项业务。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为首家成立私人银行部的国内银行,并推出了国内首个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只要在这里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可以享受到该行提供的个人财产保值升值方面的咨询服务。随后,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跟进,个人理财这一业务逐步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
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初期只是各银行用来吸引客户和强化客户忠诚度的免费促销手段,没有盈利目标;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个人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理财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大众对个人理财的认知也普遍提高,银行业转而谋求该业务的更大发展,以期获得丰厚利润。
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其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均高达70%左右,其他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5%左右,服务性收入则仅占5%左右,可见存贷利差收益仍是国有商业银行收入的重中之重,而服务性收入比重远远低于西方商业银行。显然,作为服务性业务之一的个人理财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如果学习借鉴西方银行业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少走弯路,必将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品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现阶段仍然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近几年,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也陆续开通了个人理财业务,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集本外币、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收付功能为一体的“一卡通”,国内首度出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率先在国内银行界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客户只要在私人银行部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能享受该行的多种财务咨询。
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向社会推出了理财咨询设计、存单抵押贷款、外汇买卖、单证保管、存款证明等12项内容的理财系列服务。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的上海、浙江、天津等5家分行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试点。
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分行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举行了杨韶敏等6位优秀理财员的“个人理财工作室”挂牌活动,银行首次出现以银行员工姓名作为服务品牌的理财工作室。2001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
2002年,招商银行在全国推出“金葵花”理财,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理财顾问服务、理财规划等专业理财服务,涵盖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多项内容。
2003年,信用卡突然热闹起来。这一年被业内人士和媒体称为“信用卡元年”。此后的几年当中,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突飞猛进。
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作用、意义
(1)个人理财的作用
“个人理财”是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出现的。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绝大多数人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生存问题。在封建社会,“重农轻商”“君子不言利”的观念使人们羞于谈论钱财。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大锅饭,铁饭碗时期,在商品短缺的年代,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的奢望也不过是填饱肚子。也许人们最能将自身与理财联系起来的字眼也无非是把钱存到银行去,再近一点,说到理财就是炒股赚钱了。然而,在发达国家,人们从小就要接受理财的训练。比如近期英国政府做出决定,一个儿童从5岁开始,就必须在学校里接受以“善用金钱”为主题的理财教育,初级的课程包括:钱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用途;7岁以后,便要逐步学习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金钱,如何经由储蓄来照应日后的需要以及影响人类使用金钱、储蓄金钱的各种因素,务必使他们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零用钱、控制预算和善用金融服务。所以理财是人们适应商品经济,是进一步社会化所必须的,理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理财应当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身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的。这其中财富的增加只是一个方面,财富的安全,个人的现实的社会责任都是理财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理财不仅仅是富人的事,有钱人也有不善理财的,而没钱的人通过系统的人生规划,科学地理财,同样可以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2)个人理财的意义
“个人理财”是一个时髦的词儿,然而一般人对理财的认识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就是今年投下10万,明年收获12万,也就是投资赚钱。二是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儿,老百姓没有几个钱,无所谓理不理财。实际上,这两种理财观念都是狭隘的。理财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财不是富人的专利,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规划。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1.从商业银行角度--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选聘上存在错误认识,一些商业银行简单地将信贷员、外勤人员、柜台人员等聘任为客户经理,又不加以系统培训,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客户经理受原来业务思维和业务水平制约,同时又缺乏全面的金融服务理念、金融业务知识和市场营销技能,很难在短期内胜任工作。
(2)硬件设施不完善,一些银行虽然成立了理财中心或个人业务部,但在内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以及网点布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银行机构设置及布局没有充分论证,结果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浪费。
(3)产品开发和品牌重视程度不够,各个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理财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浪费人力物力。于是一些客户经理采取不正当手段拉客户,银行可能赢来一时小利,但损害了多年积累的声誉,得不偿失。另外就是不注重银行自身的形象宣传,如产品形象、职工形象、实体形象及银行信誉等。
(4)制度衔接不畅,个人理财制度建立了,但其它制度不变,造成银行内部互相拖延、推诿,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拓展。不能综合考虑个人理财业务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不能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广度开发和深度挖掘。没有规范、统一的操作和管理流程,不能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面风险管理和控制。
2.从消费者角度--外部环境因素
(1)氛围限制:居民现代金融意识不强,由于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加上商业银行理财营销过分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大多数居民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公众更多认同银行传统的存款类业务,对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更偏好具有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对风险程度相对高、没有硬性承诺的产品则“敬而远之”,更鲜有通过资产组合规避风险的需要,导致现阶段市场需求只能是一些低风险的简单理财产品。
(2)渠道限制:理财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少、市场容量小,加上外汇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国内货币市场一直是人民币理财资金的主要投资渠道。
(3)空间限制:金融业分业经营,由于目前受政策、法律的限制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的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同业相提并论,还不具有使客户资产大规模增值的功能。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独立的体系内循环,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理财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这种差异的存在显然是与我国目前。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与趋势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个人理财服务的实践,我国应从培育客户资源,明确市场定位,注重理财品种、机构品牌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个人理财服务市场。
1.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
(1)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
(2)良好的客户服务渠道
从客户利益出发,要致力于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为客户度身定制理财计划,推荐适合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提供符合客户潜在需求的理财信息,提出资金汇划、转账的最优途径,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等手段来达到客户资产的保值的目的;要提高客户对理财服务的可信赖程度,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操作处理流程,全天候、全方位、多品种的面对面、互联网、电话等多样化渠道和一站式服务,vip客户的绿色通道和服务等方式,以实现客户在快节奏环境下对便利性的要求。另外,理财中心可提供理财沙龙服务和专家理财顾问服务等,举办理财知识讲座,推介金融新产品。
2.制定适合发展的战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目前要做的是:
首先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
其次加强合作,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3.营造品牌效应,调整营销策略
近年来,在金融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品牌营销已成为各家银行掌握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在打造的个人理财品牌时应体现个性化、情感化和人文化,既体现银行服务的定位,又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文化、一种格调、一种心理满足,而不仅仅是一种使用价值。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后,其品牌效应就会使客户对银行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反过来提高品牌的附加值。
在营销策略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市场细分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
在我国,商业银行可根据这样几个标准来细分个人理财市场:根据地理角度进行市场细分。
经济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人均年收入都超过万元,大量的富有阶层聚居在这里,因此商业银行在这些地区可全方位发展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的个人理财服务,如私人银行;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如西部,则可开办各类代收代付、代保管、代办保险、综合账户管理、信用卡中介服务。
根据个人客户拥有的资产和生活方式不同进行市场细分:对一般消费者客户(占银行个人账户总数的80%以上)提供大众化的服务,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对富裕消费者客户(约占银行个人账户总数的10%)则提供半自动化服务;对富豪客户(占银行个人账户总数的1%)则提供“私人银行”服务。
①在定价方面,对理财业务的收费可以采取收取年费与额外收费相结合的方式。②采取主动出击的“直复营销”方式。直复营销是一种互动营销方式,营销者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直接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信息,然后双方达成交易。③拓展服务渠道。
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分支行制,营业网点遍布全国,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这些已有的网点优势,在重要的营业网点设立理财中心,让理财中心涵盖全部个人业务,全面办理个人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打破业务间相互割裂的局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另外,利用互联网具有交易费用低、操作便利、信息获得快的特点,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理财服务,使互联网成为理财业务高效的分销渠道。
4.加快理财产品创新
个人理财的重点是理财产品,关键是如何使资产实现最大幅度的增值。各商业银行的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科技部门、各业务部门应共同参与,在充分研究并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快理财产品创新:对汽车消费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个人质押贷款等热点业务简化手续放宽条件改善服务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优势。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如开发理财软件开发功能先进的“理财通”定活期储蓄自动转换业务等,不断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技术含量。做大做精“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寻找与国外银行在理财服务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跨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综合。
理财服务,前瞻性地开发投资型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理财服务,前瞻性地开发投资型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5.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
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满足理财业务的发展需要随着金融全球化及混业经营全球化的冲击,对我国今后的理财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外,有关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组建一支专业的、全能的个人理财专家队伍势在必行。因此,银行管理层要加强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形势的学习和研究,统一认识,积极创造条件设置客户经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
(1)建立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认证体系。国内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个人理财的专家都是非“标准专业”出身的银行职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师。在国际上,理财师被称为注册金融策划师,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签署准会员协议,允许该会通过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cfptm资格认证唯一的管理者。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已经开始在中国着手培养理财师。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持的理财师资格认证考试也将在广东、浙江等11省市开展。
(2)对现有的理财顾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理财顾问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理财市场的拓展。但是,高素质的理财顾问并非是通过单一途径就可以造就的,而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当前,首先必须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而且必须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其次,必须对理财候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再次,应通过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的横向交流,使理财候选人员全面掌握各类投资市场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操练,提高其应用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和积累的投资经验进行专业理财。
6.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打造“信息银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科技发展相对滞后,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银行业的需要,要适应加入wto后银行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服务手段来争取竞争领先的主动权。加强信息平台、网络渠道和电脑软硬件的开发、建设和利用,并形成个人理财业务乃至新经济网络和平台,使所有现实和潜在客户及其业务需求均纳入“网”中;树立对信息情报的调查、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的经营理念,把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真正纳入信息产业或“信息银行”的领地,加强信息情报的调查、研究、交流、咨询服务及经营与管理。
四、结论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无论是对促进经济建设,还是对于保持我国金融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市场分割,限制市场准入等保护措施的逐步消失,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应基于以上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分析构建未来的竞争优势,尽快形成“品牌”效应及属于自身的强大的竞争力。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真抓实干,苦练内功,实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参考文献
[1]个人理财的通用原则《安徽水利财会》2007年第3期
[2]肖磊、肖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困境与解决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6(6)
[3]李瑜《个人理财金融业务创新的探析》,《商业研究》2004年第17期。
[4]俞国章《完善个人理财服务的若干建议》,《福建金融》年第期。20044
[5]王佳林、邓珊《个人理财工具、风险和策略浅析》,《商业研究》2004年第7期。
[6]林功实《个人投资理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翟立宏个人金融产品的特性:不同角度的考察及启示[j].经济问题2005,(1).
[8]丁敬雯个人金融业务:银行业创新和竞争的新热点[j].现代经济探讨,2003,(9).
[9]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4,(1).
[10]陈淼鑫最优货币区理论及东亚单一货币区的构想[j].财经研究,2002,(2):20-25.
[11]雷志卫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80-181.
[12]陈雨露、边卫红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4,(2):4-12.
[13]李富有、于静欧洲模式借鉴:东亚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协调[j].当代经济科学2004,(2):49-54.
个人投资理财论文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商业银行内部调整战略选择
论文摘要:加入wto,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巨大挑战。面对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国际商业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的支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内部调整并作出战略选择。
2001年12月1113,我国经过长达15年之久的艰苦贸易谈判,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银行业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大幅度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国内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将直面冲击,外资银行机构在中国开展银行业务所受的种种限制将逐步缩小。今后,在各项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中外银行机构的政策待遇将逐渐“趋同”,外资银行机构也会像国内银行机构那样得到“国民待遇”。由于货币和金融服务都属于标准化的产品,任何银行都难以将其服务与其他的银行区别开来,与一般的工业或商业相比,银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对较小,更易受到外资银行的冲击。如何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龙头老大”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自然垄断”,但是,比较国外同类机构,不论在经营方式上还是内部管理体制上都还存在不少差距。为了更好地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既需要对内部现有状况进行调整,以提高对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同时也需要运用战略策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调整
(一)内部体制的调整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受国家政策影响大,自主经营相对较弱,其金融安排总体上由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然而,这种特殊的金融安排从本质上不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从而造成了经营机制的呆板和大量的不良资产,整体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评价机构一份有关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中国金融竞争力大大低于竞争力的综合·
水平,金融方面呈现退步趋势,这与中国银行体系在整体上的垄断性、计划性、非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不发达、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不高等具有直接关系。”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全国银行资产的90%,存款的90%,贷款的92%以及营业收入的89%,但税前利润却只占全国银行的47%。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益低下,资产质量不高,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的国有银行还仅仅充当着国家的出纳,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面临外资银行高效率,高利润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对内部体制进行调整。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特征,是资产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的分离。要建立清晰的银行产权制度,最佳的选择就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公司制现代企业。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首先要对各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评估、清产核资,从而使资产主体清晰化、人格化,使他们在经营活动中真正具有内在动力和外在活力。然后按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惯例,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成“三权分立”的相互制约的组织结构体系,确保银行独立的法人地位,实现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与制衡。在具体实施办法上可先将整体资产质量较高,经营管理水平较好的分行包装上市,总行则变为控股公司,全资拥有股份制分行,享受和承担控股者的权利与责任。
(二)服务对象的调整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这种情况使国有商业银行面i临如下问题:1.国有大型企业受政策影响普遍经济效益不高,还贷能力差。国有大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有经济目标又有社会目标,有时为了达到社会目标会损失部分经济利益,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低下,还债能力弱。同时在开放国内市场的过程中,国内的许多产业如汽车业、家电业、化工医药、木材、造纸业等都将会面ii缶外国产品大量涌入的巨大压力,国有大型企业同样也会面i临资产重组问题,增加国有大银行的呆、坏帐。2.大量优质客户被外资银行吸引。按中国加入世贸的日程表,在加入wto两年以后我国将取消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从事批发业务方面的限制。外资银行在进入初期将主要侧重于批发业务,大量优质客户将被吸引过去。3.从目前趋势看,我国资本市场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许多大型企业将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我国银行业也将面临西方国家8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脱媒”现象,优质客户进一步减少。所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改变过去将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的做法,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所占的比重。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远发展来看,也必须在服务对象上进行上述调整。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经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后,银行业务重心也必须随之进行转变。目前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应尽快放宽中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等金融服务方面的限制,扶持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个人客户方面,主要是增加个人消费贷款及其他一些中间业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家庭理财等需求逐渐增多,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的阶层设计出更方便、限制性更小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
(三)金融服务业务的调整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一直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目前各商业银行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都在80%以上。消费信贷、衍生金属工具、资产证券化、咨询、管理信息等新兴业务不足l5%。而美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5%,欧洲银行为50%左右。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利率的最终市场化,必将会使存贷款方面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银行利差会不断下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服务进行调整,开拓各种金融中间业务。这些中间性业务主要包括结算性服务(结算、信用卡等)、管理性服务(保管、等)、咨询性服务(财务顾问等)及表外业务(担保、承诺、衍生工具交易等)等等。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为了争夺我国国内市场,大量的外资企业、产品不断涌入,同时也会带来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区际、城际金融业务往来增多。国有商业银行利用其经营网点众多的优势,更要加强中间业务的服务,不断提高中间业务的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
按业务的币种分,在外汇业务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基本相同,在业务功能上,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服务品种较小和灵活性较差等方面。如外资银行可以办理非居民个人离岸业务、手续简便的统一授信、异地放贷、利率市场化等,这些国有商业银行都无法做到。虽然差距明显,困难多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程度将进一步增大,银行客户经营行为的国际化趋势大大加深。国内企业向海外拓展业务的同时,要求银行提供国际结算、进出口贸易融资等服务,并要求银行为其提供本外币信贷资金或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由于国内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历史形成的良好信誉关系,在办理外汇业务时,国内企业更倾向于直接从自己的开户国有银行办理,由开户行直接从企业帐户上划转资金买卖外汇。由于具有本土经营优势,国有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的优势项目国际结算、外汇打包收款和出口押汇等业务上均不能放松,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不断改善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如公司业务、零售业务、房地产业务,以及委托、基金托管、清算等。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有商业银行失去一些优质客户,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但国有商业银行利用网点众多的优势更易于进行个人金融服务——这项“黄金业务”。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向个人发放一系列消费贷款,面向个人的工资、代收电话费、代付社会养老金等多种项目的中间业务。随着金融业分业经营政策的放开,国有商业银行更需积极开展个人投资理财业务。
(四)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资产负债结构单一,极大地减弱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负债方式上,
我国商业银行被动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高达80%。在金融市场的主动借款(如发行债券、商业票据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存款人可以随时提取存款,这种负债结构使银行面临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在资产方式上,流动性极低,风险程度较高的贷款资产占全部资产比例的70%左右,高度流动且具有盈利性的证券资产所占比例不到5%,这使银行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平衡,变得十分困难。1997年底美国参加存款、保险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显示,在总资产中,贷款资产占62%,证券资产占23%,在总负债中,存款只占64%,在金融市场主动借款占ll%。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调整。在资产方面,应大幅度增加证券资产所占比重,降低贷款资产和现金资产的比例,实现资产的多元化,在负债方面,应大幅度增加主动借款所占比重,改变单纯依靠被动存款的局面,实现负债的多元化。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内存款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现存的资产负债结构下能够得以继续发展。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以及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存款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我国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因此必须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多元化调整。
二、面对入世的战略选择
以上论述的主要是在外资银行进入的情况下。对现存状况的调整,从长远发展及目前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需要实施长远战略计划。
(一)“以客户为中心”战略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金融领域的竞争会日趋白热化,由于银行经营的货币、信用具有同质性,客户的选择性大,要想获得竞争优势,银行必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战略,按客户需要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类别,将本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重新组装,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满意程度以较低的成本定制更高的价格,提高商业银行本身的利润率。
在批发业务中,将客户、客户的关系企业和海外机构、当地法人在内看作一个集团,建立以客户为主体的管理体制,银行不再按传统的存款、贷款、外汇业务等进行分工,而是将银行金融服务职能综合化,全面地向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在这一体制下,同一客户的所有业务都要集中在往来客户综合管理帐户下进行。这种制度可以形成客户的综合性情报系统,还可为客户提供各种查询、咨询服务。在零售业务中,设立专职销售人员直接与客户单点接触,根据客户个人的财务状况提供理财方案,并把客户具体要求的事情交由辅助人员操办。这样客户在需要多项金融服务时,无需在众多的业务柜台之间来回奔波,而只需与一位专职销售人员单点接触即可,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并获得了很多理财建议,满意程度自然提高。
(二)核心业务规模化战略
核心业务规模化战略即是要求商业银行有效运用自身的核心业务能力,关注于战略环节,使之达到规模经济,而把一般性的业务交给外部服务公司去做。它与银行的多样化经营不同,多样化经营能使商业银行变得“庞大”,但这种“庞大”不会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对于多样化经营能使银行分散风险这一点,目前还持怀疑态度。“将十个鸡蛋放在十个蓝子里也许会降低风险,但用两只手拿十个蓝子打碎鸡蛋的风险更大”。银行的核心能力主要是银行的融资能力、产品创新能力、销售能力以及一些独树一帜的服务手段等。这些业务最能体现银行的竞争优势,具有高附加值。一般性业务是具有低附加值的后勤,以及不能体现领先优势的一些信息技术和标准化的业务处理。这一战略避免了银行在精力和财力上的分散,将注意力集中于最核心的业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专业银行转轨而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按照城市、农村、外汇、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分工。但在相当范围内允许业务交叉,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竞争。也即在建立初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就各自具有不同的核心业务。目前的重点就是将这些业务规模化。如对城市工商企业的贷款申请受理上,工商银行可设计出低、中、高三个风险类别流程小组,经过初步信用审核以后,对低风险客户可交由低风险流程小组的更为简化、迅速的办法处理;对于中风险客户则按例行的标准化程序办理;对于高风险客户,则须由高风险流程小组附加特殊的处理机制来分析和研究。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使核心业务的处理效率提高,以吸引对此类业务有需求的客户。
(三)建立战略联盟战略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互补资源的国有商业银行,从自身战略出发,通过协议或契约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松散的联合体。由于各银行占有资源的有限性,任何银行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领域内受自身拥有资源的束缚。另外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不同,不可能为一个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因此,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已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组建战略联盟,是国有商业银行面对逐步发展的国际国内金融市场需求的战略选择。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当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开户客户需要其他银行的业务服务时,其业务可在银行之间相互委托办理。这样做即可提高银行的办事效率,又节约了客户与多家机构打交道的成本。建立战略联盟使国有商业银行更灵活地处理各项业务,当客户需要的服务中有部分为非本银行核心业务时,也能通过与其他银行的合作受理此项目服务,从而扩大了客源。
(四)金融服务电子化战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与国际接轨,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势必要融入国际金融业的电子化时代,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电子金融服务。
1.建立客户综合服务网络。这种客户综合服务网络包括银行面对众多客户的标准化服务网络和面对单一客户的理财方案服务网络。面对众多客户的标准服务网络是银行在网上提供金融行业信息服务(如金融行业政策、法规、业务办理通知信息、客户帐户往来查询等)和有限定范围的帐户操作服务(如限定范围的账户转账和指定收费单位的简单付费等)。面对单一客户的理财方案服务网络是将单一客户的投资、储蓄、信托等信息加工处理,为客户提出最佳理财方案,并在客户确认后进行操作。
2.建立全球银行间的网络系统。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建立全球银行间的网络系统可加快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速度。另外还能利用国外联盟银行的金融专家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实现客户网络制的发展。
3.创建银行内部通信网络。即将搜集保存于文件和活页夹的信息置入一个具有强大搜索功能的电子通道,从而减少组织内部的文件交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为用户服务的时间。
(五)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外资银行抢滩登陆以后,必然要吸纳一批我国的从业人员,它们针对的重点对象是我国商业银行为数不多的人才:优秀的中高级管理者,具有特殊专长的专业技术骨干,以及具有众多客户资源的客户经理。为了留住人才以及从银行的长远发展考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观念。人才在商业银行竞争和经营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国有商业银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创造一种强烈的团队精神,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评体系。改革原有的人事干部管理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科学、全面地考核员工的业绩并与工资、奖金及职务晋升挂钩,使员工具有长久的积极上进的工作热情。
3.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引进外资银行科学的员工培训机制,针对各类员工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培训,重点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相关文章
个人信息处理知情同意规则研究 2023-05-06 09:20:28
个人信息权利的克减分析 2023-05-06 08:45:15
教育模式推动学生个人素质发展探析 2022-11-15 13:47:35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策略 2022-09-09 11:02:27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优化措施 2022-08-30 11:04:00
美颜自拍对用户个人形象自我认知影响 2022-07-08 1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