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培训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12 15:46:44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体育的重要性
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形象的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所以作为大学的体育课,其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体育不及格者一律不发给毕业证书,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能够使体育达到100%的合格率,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1.2体育课的特点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掌握、改进提高、动作定型等几个阶段。大学每次体育课100分钟,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动用自如的是难以办到的,再者每个动作都是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提高反复练习形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
1.3体育活动的互补性
学校所有的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高等学院的绝大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上体育课应该有一定运动量,学生疲劳恢复后需要时间、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宽松的环境,在这方面课外体育与体育课有很强的互补性。
1.4社会的需求
1995年国家频布实施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形成了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强大的宣传声势,使全民健身得以顺利启动,要建立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面向社会服务于群众的社会指导员队伍,普通高校应该有能力和条件担负起培养社会指导员的任务,应成为培养社会指导员的基地,课外体育活动也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主要途径。
2课外体育活动的尝试
2.1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有绝对的权威,在学生中产生着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不能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乐于奉献,责任心要强,通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2抓两头,带中间
每个班都有些特别爱好体育,体育成绩特别好的人,应该成立院代表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带动更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中来。
每个班也有些体育成绩特别差、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对这些学生应该实施基础工程,有耐心讲道理,通过运动处方等形式使他们从中获益。
2.3体育宣传的作用
要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全国cuba联赛的火爆,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首届“三人制”篮球赛的轰动效应,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等形式宣传的结果,许多大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4培训学生骨干,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训学生骨干的作用不容忽视,每个班都有钵育委员,每个系的学生会都有体育部长,这些人应该是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内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在课外集中培训,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等。
2.5课外体育的影响力
笔者在我院一个系成立了篮球队,集训人员分别来自该系不同年组的篮球尖子,要求参加培训的有70多名,最后通过选拔15名队员组成了系篮球队。每周辅导2次,学生的训练热情极高,每次训练的时候,该系许多同学都是在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篮球热情,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得到进一步丰富。
3结论:
①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
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⑧要充分发挥学校课外体育的功能,必须激发学生的健身兴趣。
参考文献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体育的重要性
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形象的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所以作为大学的体育课,其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体育不及格者一律不发给毕业证书,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能够使体育达到100%的合格率,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1.2体育课的特点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掌握、改进提高、动作定型等几个阶段。大学每次体育课100分钟,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动用自如的是难以办到的,再者每个动作都是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提高反复练习形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
1.3体育活动的互补性
学校所有的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高等学院的绝大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上体育课应该有一定运动量,学生疲劳恢复后需要时间、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宽松的环境,在这方面课外体育与体育课有很强的互补性。
1.4社会的需求
1995年国家频布实施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形成了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强大的宣传声势,使全民健身得以顺利启动,要建立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面向社会服务于群众的社会指导员队伍,普通高校应该有能力和条件担负起培养社会指导员的任务,应成为培养社会指导员的基地,课外体育活动也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主要途径。
2课外体育活动的尝试
2.1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有绝对的权威,在学生中产生着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不能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乐于奉献,责任心要强,通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2抓两头,带中间
每个班都有些特别爱好体育,体育成绩特别好的人,应该成立院代表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带动更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中来。
每个班也有些体育成绩特别差、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对这些学生应该实施基础工程,有耐心讲道理,通过运动处方等形式使他们从中获益。
2.3体育宣传的作用
要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全国cuba联赛的火爆,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首届“三人制”篮球赛的轰动效应,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等形式宣传的结果,许多大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4培训学生骨干,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训学生骨干的作用不容忽视,每个班都有钵育委员,每个系的学生会都有体育部长,这些人应该是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内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在课外集中培训,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等。
2.5课外体育的影响力
笔者在我院一个系成立了篮球队,集训人员分别来自该系不同年组的篮球尖子,要求参加培训的有70多名,最后通过选拔15名队员组成了系篮球队。每周辅导2次,学生的训练热情极高,每次训练的时候,该系许多同学都是在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篮球热情,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得到进一步丰富。
3结论:
①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
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⑧要充分发挥学校课外体育的功能,必须激发学生的健身兴趣。
参考文献
1、体育学刊,1998.2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3
为了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局按照“六小四有”的总要求,对体育新村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制定了方案,落实了责任,强化了措施,建设了一批体育新村。我局按照有体育组织网络、有体育健身场所及体育设施、有体育活动安排、有体育赛事、有体育业务培训的“五有”标准,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推进体育新村的建设,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把体育健身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培育了一批体育新村。
一、抓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局重点抓了18个体育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了17个篮球场,18个300平方米以上体育健身休闲广场,还建有室内体育健身活动室,购置了篮球、乒乓球、橡棋、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同时,申报并审批了13个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体育进村庄、进农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健身条件,为农民健身提供了平台。
二、抓体育活动的开展
我局要求各乡镇根据本地特点、特色和体育传统,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每年至少举办1—2次农民群众乐于参与的特色体育活动。年,在南塘都口体育新村举行了体育新村运动会,韩坊乡举办了农民运动会,五去镇举办了篮球赛等体育赛事。大多数乡镇和村都组织农民举办了体育活动或体育赛事,每个体育新村都有一支体育活动队伍,在农村营造了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三、抓体育业务的培训
为使农民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使农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与体育赛事,我局经常深入到基层举办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近年来,在农村基层共举办了4期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素质。
四、抓体育组织网络建设
镇、村二级都建立健全了体育组织网络,乡镇成立体育健身领导小组,领导班子中有专人分管体育工作,配备了体育健身指导员,建有1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或业余体育代表队。村配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并组建了农村体育活动队伍,在农村实现了有人管体育,有人抓体育,有人参与体育。
通过抓体育新村建设,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明显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
二、农村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实现了农村基层有人管体育,有人抓体育。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4
1.1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全面宣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市区体育发展“五”规划》的要求,制定《区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区委、区府领导下,形成由区体育局的责任主管,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和强化对于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以下简称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机制,规范强化对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有力、统一指挥、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处置体系。为实现经济综合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创造安全、稳定、和谐、优越的外部条件。
1.2工作原则
1.2.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强身健体的需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及经济稳定发展,作为处置体育活动突发性事件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纳入开展全民健身,发展竞技体育的长效管理工作中去。
1.2.2预防为主的原则
把预防体育活动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作为确保城镇安全、社会稳定,开展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把体育活动的突发性事件的防范融合在“测、报、防、抗、救、援”六个环节之中。形成整体合力。不断提高对体育活动突发性事故、事件防范意义的认识及其发生、发展的应急处置能力。
1.2.3分级管理的原则
建立健全全区分类管理、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体育活动应急管理机制。在区委、区府领导下,区体育局为责任主体,形成由各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应急管理工作格局。除突发全区性特大体育活动事故、事件外,一般及区域性的体育赛事及群体活动突发性事件由所在地政府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区体育局和相关单位应各司职责,分工负责,紧急配合,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强化体育活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应对体育活动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为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编制依据
1.3.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等。
1.3.2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市游泳场所开放服务规定》等。
1.3.3规范性文件:《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区体育发展“五”规划》等。
1.4总体情况
1.4.1基本概况
目前,全区除现有一个老公共体育场及体育馆外,新建的体育中心(含一个体育馆主馆、两个副馆,以及室内外游泳池)已使用。其中体育馆能容纳3500多名观众。设施设备具有举办大型赛事及文体活动的能力。
全区14个镇及4个工业、农业、旅游园区已建社区公共体育场、体质监测站、健身苑点270多个,安装各种健身器材4500多件,为全区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中外企业为发展体育休闲娱乐业在宾馆等部分地区,建设了高尔夫球场、卡丁车赛车场、射击场、游泳池等设施。
随着临港新城的城用的启动,新的体育设施定会不断增加。将会拓展承办国际、国内大赛的能力。
全区14个镇、4个园区现有常住人口95万。其中户籍人口71万,流动人口24万人。关心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参与全民健身,已成为全区人民追求的目标。为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打下了基础。
1.4.2功能定位
将依托浦东国际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发展成为新兴的港口城市,成为建成亚洲一流的体育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1.4.3发展目标
“五”期间,将初步形成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雏形。凸现港口经济特色海港新城的框架。形成融体育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体育产业,推进“人人运动”计划实施。实现为建设和谐服务的目标,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共同发展。
1.4.4本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现状、特征和趋势
1.4.4.1本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现状
根据分析研究,对地区可能造成影响的体育活动突发事件有:
赛场滋事、运动伤害、赛场设备故障、健身器材伤人、业余训练事故、泳客溺水、即开式体彩销售事故等(见下表)。
1.4.4.2本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特征
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由于发生在一定区域内,基本是单一的危害并不大,但有时也会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产生的副作用及影响不可低估。各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是:
1.复杂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比较规范程序化。管理人员、管理对象如对发生事故认识不足,工作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不高都可成为诱发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原因。
2.人为性。因体育活动组织者及被组织者都是人。人与人之间如不相互谅解,不依法办事,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人为因素是引起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显著特征。
3.多样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是由于管理者管理不当,二是由于体育项目多样,场地设施不同,管理要求也不同。三是参与对象广泛,使突发事件发生原因很多。但不管怎样,组织赛事及体育活动都应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
1.4.4.3本区体育突发事件趋势
随着依托两港发展,临港新城的启用,体育设施不断发展,承办国内外赛事的机遇将会逐步增多。今后常住人口将从95万上升到140多万,各种体育社团组织将会不断健全。以体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发展将会进一步推进“人人运动”计划实施,把全民健身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体育活动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性。因此,赛场滋事、运动伤害、训练事故、健身器材伤人、设施设备故障等体育活动引发的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将会上升。一旦发生,就会对社会稳定,家庭幸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发生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可能性作充分认识,防范在前。
1.5体育活动突发事件是公共事件组成部分
体育活动突发事件是公共事件的组成部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分类的方法,体育活动突发事件一般由于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引发,属于事故灾害。也有的可能直接上升为群体性事件,转化为社会安全事件。
同时应当看到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必须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1.6本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本区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之一,其范围适用于本区内。
由区体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及时修订并报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审定、备案。
2组织机构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组织领导
按照区委区府的部署,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区体育局党组统一领导,区体育局是本区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
2.1.2领导机构
在区体育局党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研究确定全区应对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
(2)审定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开展一般、较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重大、特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
(4)当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业超出区体育局处置能力时,依程序请求区应急委支援。
(5)部署总结年度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1.3办事机构
设立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局应急办。设在区体育局办公,作为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局应急办主任由分管局长兼任,并对外公布值班电话。
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1)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负责接受或办理向区应急委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
(3)承办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督促和落实区应急委及有关领导的批示、指导精神。
(4)指导全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及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5)组织编制修订区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协调特别重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演练、应急处置、信息、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工作。
(7)承担举办赛事及群体活动时的应急值班工作。
3预防和预警机制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区体育局建立由各镇体育管理部门参与的,直属公共场馆、社区健身苑点以及向社会开放的经营性体育场所组成的信息网络。建立由各单位组成信息员队伍,注意有可能对本地区体育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的信息收集与传报。如发现事件隐患,立即传报。如发生事件,应在事发后第一时间(15分钟内)报区体育局应急办。对较大事件也可同时报区应急委办公室。
区体育局应急办按照职责及时把信息处理,在半小时内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报告人姓名及单位、联系电话、事件发生及目前抢救情况口头汇报区应急委办公室。1小时内形成文字材料报区应急委办公室。对较大的事件同时报市体育局应急委办公室。
3.2预警预防活动
区体育局及有关责任单位要明确预警方式方法、渠道。落实监督检查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信息交流与通报活动。在突发性事件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可通过区府新闻办向社会信息,公布事件真相,使社会引起重视,并立即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3预警级别及
按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预警级别按分类要求为四级,即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预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根据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危害、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由区应急办确定预警级别,再通过区府新闻办向社会公布。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产生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的程序分为四级,即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事件。
一般突发体育活动事件是指对较小范围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轻度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区体育局应急办配合所属地镇政府指挥处置。由当地政府协助调度有关力量和资源给予应急联动处置。
较大突发体育活动事件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联动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在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未到场前由所属地镇政府负责指挥,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到场后,应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负责指挥抢险处置工作,并请求区应急委调度全区有关力量和资源应急联动处置。
重大突发体育活动事件是指对较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需要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在区应急委领导未到场前由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负责现场指挥,区应急委领导到场后,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及当地政府领导配合区应急委领导做好抢险指挥工作,请求全区调度有关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应急联动处置。
特大突发体育活动事件是指对大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与威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特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协助区应急委领导做好现场指挥,由区应急委请求市应急委调度全市相关公共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
按照市有关规定,本市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即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因此,对可能恶化的事态,应充分考虑有效防范和应对的需求,作为特殊突发事件提高响应等级并加强情况报告。
按照分类,建立四个响应等级,即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和ⅰ级(特别严重)四个响应等级,应对一般、较大、重大、特大突发体育活动事件。
区体育局应急办应要求各镇体育管理部门,对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性体育场所等单位的负责人及信息员,按照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发生情况,明确通报的组织、顺序、时间要求,主要联络人及备用联络人,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事项,要避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现象。
4.1.1赛场滋事
举办方每次组织竞赛前,应制定本次竞赛应急方案。赛前要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群众做好文明观赛宣传。
如发生赛场滋事行为,举办方须立即报区体育局,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赶到现场后,按应急响应的程序指挥处置。
4.1.2训练事故
训练单位应建立训练事故应急方案。平时应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的训练安全教育。对运动器械要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区体育局应急办得到发生训练事故的信息后,按照应急响应程序,到场进行事故应急处置。
4.1.3运动伤害
各运动场所平时要加强对本场所运动器械、器具的安全检查。建立开放应急方案。如遇到运动伤害,应根据应急方案抢救,并报区体育局应急办。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按照应急响应程序指挥处置。
4.1.4赛场设备故障
举行竞赛活动,各赛场要根据制定的应急方案,对赛场供电、供水、通讯及运动器械设备进行赛前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如发生赛场设备事故,各场地单位按应急方案处置。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获得信息后到场进行应急处置指挥。同时做好场内观众的思想工作,说明事件原因。如赛事中止延期,应向社会公示并向现场观众说明。
4.1.5健身器材伤人
健身苑点单位应制定健身苑点管理办法,有条件的要向保险公司做好投保工。平时加强器材保养,禁止安装危险性较大的器材。发生健身器材伤人事故,除把伤害人送医院抢救外报区体育局应急办。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及时赶到现场进行事故处置。
4.1.6泳客溺水
各游泳场所开放前,要制定好应急方案。配备足额救生员。制定开放管理制度。如发生溺水事故,各场所应按照制定的应急方案进行抢救。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接到溺水事故信息后,应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并报区应急委及市体育局应急委。
4.1.7即开式体育销售事故
区体育局销售管理单位应制定体彩销售方案。在销售前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到现场办公,由专人负责安全。如发生事件按应急程序处置。
4.1.8场(馆)外事件
在竞赛场(馆)外,或室外举办活动,事前要制定活动应急方案,如发生事故,按程序进行应急处置。
各有关单位要注意信息收集,发现事件隐患立即传报。如发生事件各有关单位在第一时间(15分钟内)上报区体育局应急办。区体育局应急办领导除立即赶往现场应急处置外,在30分钟内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报告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事件发生及目前抢险情况报区应急委办公室,较大事件同一时间报市体育局应急办公室。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区体育局应急办和各镇体育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和市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突发体育活动事件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按照常规信息和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传输渠道及要求,做好信息分析报送和反馈工作。
4.3通讯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同参与应急活动的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及单位建立通讯方式,分级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联系方式及备用方案,制定确保与区应急委及事件现场指挥的通讯畅通的方案。
4.4指挥和协调
在区应急委的领导下,建立由以区体育局为主,公安、卫生等部门参与的体育活动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按照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形成报告、请示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现场指挥遵循属地化为主的原则。
4.5应急处置
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处置队伍的权限和数量,以及处置措施。即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对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不同处置队伍的分工协作程序,要做到规范有序。
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规定,对突发事件救援人员提供不同类型的救援装备,并要求他们按照要求、方法、程序进行使用,做好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4.7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特点,区体育局应急办要落实保护群众安全的各项措施:包括生活保障措施以及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等措施。在事件发生后,要正确指挥,告诉群众应急疏散撤离方式、程序,以及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
4.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组织程序、决策等规定,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抢险工作。
4.9突发体育活动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评估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要求建立由有关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按照各自职责,明确调查程序,尽快找出事故发生原因及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为做好事故处置工作作准备。
4.10应急结束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应急状态的解除程序,由应急办负责人应急状态解除的信息。
5后期处置
建立由区体育局应急办负责人参加的事故善后处理领导小组。要按照灾后重建的处理程序,落实人员的安置、补偿,以及物资的劳务征用补偿措施。
5.1社会救助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做好社会救助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并请有关部门进行事后监督审计。
5.2保险
对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区体育局应事先要求有关组织单位向保险公司做好投保工作。同时要做好对应急救援人员和受灾人员保险。
5.4调查和总结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程序,建立事件的调查小组,事件审议小组,找出事故发生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6保障措施
在区应急委的领导下,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保障要求制定保障方案,明确保障范围、启用、常态管理和维护方式等事项。
保障内容包括:应急队伍,通讯与信息,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治安维护,物资经费,人员维护及紧急避难场所,技术储备及其他保障等。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区体育局应急办应向社会公布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简本、报警电话等;并向社会发放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宣传资料;并要求各中小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做好体育活动的安全宣传教育。
7.2培训
区体育局应急办须在平时举办由救援人员参加的应急管理方面知识培训班,对救援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常规性培训。
7.3演习
每年组织一次由群众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演习宣传活动,明确演习目的要求,并开展演习组织评估、总结工作。
8监督检查和奖励
区体育局要建立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奖惩方案,对预案实施全过程要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
9附则
9.1预案管理
区体育局应急办要按照形势发展要求更新预案,负责预案的修订工作,使本预案不断完善。并交区应急委评审、备案。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5
1研究方法
1.1途径模型的构思与建立。通过社会调研及查阅资料构思多种辐射的途径,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向广大社会不同群体辐射的途径模型。1.2途径模型的实施。模型建立以后,根据不同的路径,以相对有效的方法组织体育活动。1.3途径模型的实施效果的检验。通过组织体育活动,以活动发生的社会反响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为标的检验此条路径的实施效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途径模型的理论建构。相对于学校本身,其他体育人士组成相对复杂,既有周边大中小学,又有相对集中的体育培训机构俱乐部等,还有相对松散的社会体育爱好者。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也很多,既有对抗比较大的足球、篮球等项目,又有对抗相对较小的排球、乒乓球、网球等项目,还有以健身为目的跑步、游戏等。基于这种认识,模型的设立是以不同人群产生不同的路径,主要是两种主要途径:一是利用学校的场地优势,通过合理的组织以及合作,把社会人员及资金吸引进来;二是利用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人员优势,通过组织合作等方式走出去,嵌入到社会体育的各个角落。如图1所示。2.2途径模型的实施路径。2.2.1大学体育对外辐射的吸入式路径。吸入式路径即以学校为主体,主要是利用学校的场地优势,把社会过剩的体育人士、体育资金以合理的方式引进来。这种途径有三条较简单的路径,一是直接利用学校剩余的场地,直接出租给需要场地的社会团体或者闲散人员,让学校场地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是以合作的方式与社会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企事业单位产生联系,利用学校有较多的空暇场地和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在出租一定的空暇场地的基础上同时输出剩余的技术人力资源,这种路径既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学生所用,又能为社会体育提供必要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三是学校官方组织一些针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竞技、休闲类体育活动,这种路径是以某项活动为载体,比如足球,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场地,让社会闲散人员有组织的参加某种赛事,同时收取一定的组织,场地费用,这条路径同样的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经济收入为学生所用,最主要是可以增加学校同社会闲散人员的技术交流以及为社会闲散人员创造一个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如图2所示。2.2.2大学体育对外辐射的嵌入式途径。嵌入式途径即以学校学生、老师为主体嵌入到社会各体育活动当中去,就是我们所说的走出去,这是一种发挥学校人员优势的途径。这种途径也有三条简单的路径,一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体育竞赛,比如马拉松比赛,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马拉松比赛,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马拉松志愿者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赛事组织方参与的规模,增加影响力,减小赛事组织方的组织压力,支援社会体育,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和社会实践。二是鼓励学生、教师有目的有价值的走出去,参与到当地的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企事业单位等日常体育活动,为他们策划、组织等。三是可以让优秀的教师和能力突出的学生长期支援某些对口的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等。这三条走出去的路径即可以增加学生及教师同社会的联系,又学校场地出租组织活动技术指导社会人员学生、教师直接参加策划、组织支教社会体育活动能够把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嵌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如图3所示。2.3途径模型实施路径的效果。2.3.1大学体育的吸入式途径效果解析。通过调查研究,第一,学校政策面的支持力度较大,不仅出台了学校场馆闲暇时间出租的管理办法,教师引入的赛事活动也可以纳入横向经费。第二,学校场馆利用率明显提高,学校收入增加。第三,学校赛事明显增多,社会人士参与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及其他比赛参与度逐年提高。第四,学生与社会人士的交流日益明显,反响较好。2.3.2大学体育的嵌入式途径效果解析。通过调查研究,第一,学生参与社会比赛的积极性较高,主办方也会积极引入大学生积极参与。第二,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日益增多,如参与当地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社会体育培训机构的教练、教师参与企业的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等。第三,当地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学学生及教师的参与对当地体育活动的开展影响力逐渐明显。第四,社会人士对大学的认知度逐渐提高,评价较好。
3结语
(1)大学体育向周边社会区域辐射的途径应是引进来与走出去两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大学体育向周边社会区域辐射的途径应有学校、政府部门的政策积极支持与正确的组织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杨丹.对中国城市居民社区体育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166-168.
[2]魏本如,席玉宝.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83-84.
[3]陆亨伯,王乔君.体育院校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464-465.
[4]黄承国,林向阳,陈一曦.试探高校在社区体育中的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0,19(2):49-51.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策略
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的研究和实践需要以多元化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学校课外活动的理论当中的一些观点和原理,最早是在哲学范畴以及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并且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认知。我们所谓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包括了该理论的内容和思想以及这种思想的来源等,课外体育活动就是根据这些指导思想,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施。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不断下降,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不力有着较大关系。
1.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含义和性质
1.1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含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同时,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课外体育活动也有着一定的差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科技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因此,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段全面、场地环境种类多。然而,当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不同、形式相异时,达到的目的也有所区别。与此同时,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形式以及不同的活动目的下,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也是具有差异性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将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十分必要。然而,“课外活动”的概念自从引入后,就引起了争议,但是还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引入国内,并且在当时也对其定义产生了共识[1]。在该概念在中国学校教育经历了几十年之后,也没有更多针对概念的争论,足以说明了其合理性。但是对概念含义的界定,即便是经历过了多年之后,也没有最终的统一认识,所以本论文也不做明确的阐述,将重点放在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性上。1.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1.2.1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课”含义。从课外活动发展的历史来看,它并非学校现代教育生来就有的,而是由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活动。后来,教育界的专家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且认为将课外活动归入到学校的教育范畴,能够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其中“课”的含义指的是“课程”的含义,“课外活动”对应的英语是“outofclassactivities”,指的就是进行教育活动之外的时间活动,仍然以学科为中心。1.2.2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中的内容。目前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课外体育活动只有在学校才能够严格的按照计划和时间,进行有效的实施。如果离开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时间无法保证,而且学生的自由也会受到限制。而且如果从定义上进行严格界定,在校外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应该划入到“社会体育”、“社区体育”等范围内。如果考虑到社会现实,不确定性较强,活动的实效性难以保证[2]。1.2.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时间限定的特点。当前我国对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限定是每天最少一个小时,其中并不包括体育课和早操。由于早操的活动时间只有十多分钟的时间,其锻炼的效果不强,并且课外体育活动安排的时间也不在早上。虽然学生的每节体育课时长有将近50分钟的时间,但真正用于学生身体锻炼的时间较少,锻炼效果很难保证。1.2.4其他特点。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性来说,其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在校学生,针对体育专项进行训练的不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范畴。同时,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化的,运动项目种类较多。即便学校不可能满足开展所有运动项目的条件,对于学生的锻炼也要给与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另外,不论是何种体育活动项目,学生的参与都应该是自愿的,学生不能强制要求学生进行统一,否则会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体系
2.1社会学理论基础。体育活动从社会属性上讲,属于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是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出现在学校教育当中的。由于体育所具备的教育价值、意义、自身功能、学科地位等以及体育的内容、手段都与现代社会发展变化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所以体育也被赋予了社会学解释。从社会学教学而言,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人们已经开始关注体育问题的社会学。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针对体育创建出了新的学科。从社会学角度看,学校的体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适应了一定的行为方式和能力,掌握了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3]。对于青少年,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可以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态度,能够对社会道德进行自主判断。体育社会化,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同时还增强竞争意识,规范道德标准,对学生今后的社会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2心理学理论基础。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为体育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理论基础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心理学中的“活动理论”,是课外体育活动理论体系的基石。随着运动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对于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不同层次人群锻炼的心理学研究也不断展开、深化,这些研究充实和发展了现代心理学理论,坚实了不同学科理论的支撑。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最求更加强烈,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些都要求心理学理论要不断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人们提高了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层次,开始要求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也要求心理学提供更多的支持[4]。与此同时,心理学加强了对运动的心理健康、运动的社会互动等主题研究,为当代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体系的深入、完善以及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3教育学理论基础。促进人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世界教育的最终追求是为了培养出全面的、和谐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适应对于人的能力以及素质方面的要求。马克思针对教育理论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他认为教育就是将智育、体育以及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一种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方法,也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理论也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全面发展就包括了实现德、智、体多方面,针对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也就涵盖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等多个方面,他们整体共同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体育教育非常关键,它是传授学生健身知识、锻炼技能,发展学生体力,提升学生体质的教育。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拥有强壮的体制。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对于人的体制和灵敏性、适应性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正处于发展智力,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身体的发展,必须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能够高效地投入到学习当中。2.4体育学理论基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属于教育与体育两大系统,不仅是发展全面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现代体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双重的背景来源。从整体层面上看,作为学校课外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外教育活动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支持,同时它也是学校提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所坚持的基本思想、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必须与国家宏观教育的目的、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要求相适应[5]。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之间要相互配合,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学校现代体育的目标,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肩负着挖掘和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的责任,这也是学校已于教育必须承担的一份义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结合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实施。
3.当代中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3.1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当前我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一是认识不到位,二是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虽然我国学校体育在改革开放后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学校体育法规体系,但仍有待于完善。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必须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体育法规的建设,针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出台相关的法规,如针对学校体育场地被侵占的问题出台一定的制度予以约束。另一方面,学校要做好体育法以及与体育相关的行政法规推行的保障。3.2地方政府加强监督和问责。在基础教育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合理调配学校教师、指导学校教育工作、统筹教育经费、管理学校教育工作,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实行问责制。首先,地方政府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不能将体育教育置于边缘地位,要把它当做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要进行评估,加强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将评估的结果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其次,对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全程监督,严格问责。对于学校工作中不能有效贯彻体育政策的规定,学校体育工作不力的单位要进行相应的惩罚,追究其责任,比如发现侵占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的行为,要对其校长进行政绩责罚。3.3提升相关人员体育素养。首先,要提升地市教育局长的体育素养。教育局长的体育工作能力以及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知水平,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搞好学校体育,就必须要求教育局长具备高素质。其次是校长,校长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提高校长的体育素养,学习新的理念,提升管理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参加培训的情况可作为校长考核内容之一。第三,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作为一个班级的总指挥官,同时也是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协调者,体育的认知和个人体育水平的高低,对班级的体育整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都需要班主任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3.4多方监督,共同促进。学校要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的自查,并且将开展的实际情况记录在案,上报到教育部门。政府的相关部门则要建立多方监督的体系,对不同的教育部门进行分工,发挥他们整体的监督力量,形成全方位的监督,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定期暗访,根据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奖励和惩罚。与此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充分使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邀请家长等社会监督量反映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政府还要建立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的检查。3.5正确把握指导思想。在实践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课外体育活动是我国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学校体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自主权,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学校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特点,体现学校体育的价值。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活动项目和内容,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形成体育特长[6]。我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需要把我的价值取向要合理,主要表现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要追求活动的“生活化”,将学生锻炼的“生活化”作为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只有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坚持这样的价值理念,才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提高、运动习惯的形成和运动技能等的发展。
4.结论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比较严重,必须加强实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要让学生实现自主活动,促进学生“生活化”的运动。同时,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予以监督;要不断提高教育局长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校长和班主任体育认知能力的培训,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同提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书彦,周登嵩.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j].体育学刊,2010(6).
[2]李世宏.学校体育伦理的内涵、缺失与建构[j].体育学刊,2010,(8):58-60.
[3]李传奇,周兵.学校体育的伦理审视[j].体育学刊,2009,(12):31-34.
[4]张传龙.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1,(6):78-79.
[5]李育刚.“阳光体育运动”三位一体运行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147-149.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7
关键词:特殊教育;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教育
长春市拥有9所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遵循“体育健身,增强体质,回归主流社会”的体育理念,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长春市特教学校在体育课程安排,体育教育目标及内容,教学资源配备,特殊体育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主要以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展开调查和考证对象,得出结论,为未来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作出贡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长春市9所特殊教育学校,重点是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南关育智学校,双阳特殊教育学校、榆树市特殊教育学校、九台特殊教育学校。
(二)问题的提出。如何把阳光体育活动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顺利开展起来,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研究的课题,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在长春市普通中小学共同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在积极地适应,但诸多的因素困扰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
(三)研究的目的。通过对长春市9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功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对在活动开展当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总结、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查阅,特别对各省市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文献研究进行收集、查阅与整理,以提供文献依据。2.调查法。笔者通过对自己工作单位学生处、体育教师,学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对在残疾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得出结论。同时,提出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时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以便为本文提出的重要对策提供可靠依据。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吉林省残联及长春市残联领导的咨询了解长春市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对长春市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电话随访,进一步了解各个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对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方法、措施、效果进行详细的了解,为本文提供详实的现实材料。(五)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调查得出,现阶段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普遍偏差,经费有限,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活动场地受限、活动设施陈旧短缺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残联及特教学校本身正在加大力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在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以及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应用定向特教体育师资培养模式,也可以在体育类的高等学校开展特殊教育体育专业类学生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提出接受新的教育理念,重视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工作,以长春体育学院等高等体育院校为依托,在体育教育专业与社会体育专业中培养特殊体育师资,也可开设与特殊教育体育相关的专业,从而弥补吉林省的特教师资不足的状态。
二、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分析
(一)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分析。1.体育教师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体育教师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多数的体育教师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残疾学生的体育活动由于受身体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布置体育内容的时候不能顺利开展,往往体育教师参与时没有很好的方向,多数的体育教师都感到有心无力,在与学生共同开展活动的时候项目比较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2.普通教师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在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里,除了负责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以及班主任老师以外,还有其他普通的老师,他们对阳光体育活动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是很深刻,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参与的也很少,参与意识不强,他们参与活动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意识。3.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学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否深入人心,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是衡量这项工作推进的重要标准,经过调查长春市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参与人数并不是很多,学生们认为在活动中不是很有兴趣,由于学校体育器材的匮乏,体育场地的限制导致学生们只能参与简单的一些体育活动。久而久之他们就慢慢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严重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现状与分析。对于北方的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政府的投入是有些滞后的,学校的发展较缓慢。学校的占地面积有限,用于学生活动的场地也受到了限制。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地处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拥有一个200米跑道的田径场,对于这样一个集康复中心,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师范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学校来说是相当紧张的。体育设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针对于残疾学生开发和应用的体育设施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学校还在防范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设施体育老师会保护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器材方面,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是还是比较好的,多数学校能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方面的器材配备,这给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三)长春市特殊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教师配备现状与分析。根据调查了解长春市9所特殊教育学校基本上配备了专业的体育教师,就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而言体育教师基本保证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完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一所学校要分很多的教学段,例如:长春市特教育学校拥有康复中心、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还有特殊师范教育,这样的多层次,多学段的特殊教学单位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特殊教育能力。适应性能力要求更强,然而现在面临着教师配备不是很全面,体育教师的人数还是不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保证不了开展其他课外的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每天的日常活动中占据着较大的份额。
(四)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培养现状与分析。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的体育教师专业培养近几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参与专业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对长春市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的调查了解73%的体育教师进行过短期的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培训,27%的体育老师没有参加过培训,97%的体育老师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培训,3%的体育教师保持中立。可以看出,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老师需要得到特殊教育的专业培养,现阶段的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专业培养问题还有待于解决。
三、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一)加强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新体育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在职教师组织继续教育。体育教师不仅要做好教育工作,也要对青少年身体健康负责,同时在进行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体育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针对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现状,需加强培养体育教师能力、业务素质以及师德师风。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期间,需要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目前,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对体育器材、设施等加大经济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也能为阳光体育运动顺利进行奠定物质基础。需要注意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专题会议、标语、口号、条幅等活动,使其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在展开阳光体育运动时,要与学生身心特点相结合,做好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身心素质得以提升,使得学生在学校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地方,即“乐在学校、学在学校、玩在学校”。
(二)加强校内宣传与学习,强化要求,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打造思想和制度基础。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至今,这项体育活动在特殊教育学校也在越做越好,加强校内宣传与学习,强化要求是使这项活动极大发展的前提。对教学大纲以及计划进行不断完善,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充足,体育辅导员、体育教师的配备,需要严格按照学校师生比例进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确保阳光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相关制度与班级考核以及师生有着密切联系,加强体育教师责任心,调到师生体育运动积极性。可以定期展开有关体育比赛项目,对于积极参与活动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有着突出成绩的体育教育、运动员等也需给予相应表彰。
(三)制定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标准。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应合理建立和健全适合特殊儿童的活动标准。准确、合理、安全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宣传健康观念,使得健康第一的口号能够深入人心,鼓励残疾学生,使其走出教室,到操场活动,充分享受阳光与大自然,使其体会到来自各界的关爱。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要由原本单一评价转变为多方面的综合评估。不仅要对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习成果等内容进行评价,也要评价教学过程、学生的学,并重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品质、意志、思想以及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努力进步程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四)制定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内容。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智障、视障、听障学生的活动项目上应认真,谨慎制定。与不同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得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健康的目的。体育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专长,使得在校期间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一项的锻炼技能。
四、结语
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特殊教育事业也迎来美好的春天。作为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体育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加以突破、取得成效。本文通过观察、了解、研究近年来长春市9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对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具体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思考,希望研究的建议对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马永波 单位: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建华.听障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与阅读指导的建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2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8
为了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局按照“六小四有”的总要求,对体育新村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制定了方案,落实了责任,强化了措施,建设了一批体育新村。我局按照有体育组织网络、有体育健身场所及体育设施、有体育活动安排、有体育赛事、有体育业务培训的“五有”标准,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推进体育新村的建设,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把体育健身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培育了一批体育新村。
主要做法(突出“四抓”)
一、抓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局重点抓了18个体育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建了17个篮球场,18个300平方米以上体育健身休闲广场,还建有室内体育健身活动室,购置了篮球、乒乓球、橡棋、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同时,申报并审批了13个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了体育进村庄、进农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健身条件,为农民健身提供了平台。
二、抓体育活动的开展
我局要求各乡镇根据本地特点、特色和体育传统,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每年至少举办1—2次农民群众乐于参与的特色体育活动。2008年,在南塘都口体育新村举行了体育新村运动会,韩坊乡举办了农民运动会,五去镇举办了篮球赛等体育赛事。大多数乡镇和村都组织农民举办了体育活动或体育赛事,每个体育新村都有一支体育活动队伍,在农村营造了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三、抓体育业务的培训
为使农民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使农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与体育赛事,我局经常深入到基层举办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近年来,在农村基层共举办了4期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素质。
四、抓体育组织网络建设
镇、村二级都建立健全了体育组织网络,乡镇成立体育健身领导小组,领导班子中有专人分管体育工作,配备了体育健身指导员,建有1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或业余体育代表队。村配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并组建了农村体育活动队伍,在农村实现了有人管体育,有人抓体育,有人参与体育。
主要成效
通过抓体育新村建设,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明显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
二、农村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实现了农村基层有人管体育,有人抓体育。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9
关键词: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对策
如今终身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日渐发展,幼儿的成长已经引起了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今后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幼儿体育教育则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因其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获得幼儿的喜爱,而幼儿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素质水平与体育教学能力等将直接影响幼儿体育教学效果,因此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水平是必须且可行的。
1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现状
1.1幼儿教师的体育技能水平。幼儿教师的体育技能水平包括了其体育教学技能和自身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包含了动作技能与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幼儿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取决于幼儿教师自身掌握体育技能的程度,幼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实践活动,使幼儿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习惯,同时形成团队合作与自我保护意识。目前我国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均来自师范院校,且多为女性。由于当前师范院校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导致这些幼儿教师在幼儿体育课程上学习程度不高,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很多幼儿教师在校阶段未形成体育锻炼意识,且锻炼兴趣不高。在入职后的幼儿体育教学中明显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影响了幼儿们的体育教育质量。要做到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就要求幼儿教师熟练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在多项体育运动中,幼儿教师对儿童韵律操的掌握程度最高,这与幼儿园中每日开展的早操有关;其次是形体与健美操。幼儿教师多为女性,故而在足球、篮球、排球等技巧性的球类项目和力量项目的掌握情况较差。1.2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学能力的关键是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体育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体育教学设计的优劣。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了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创建幼儿体育教学环境这三个内容。在体育教学能力方面幼儿教师存在以下问题:(1)幼儿教师不能很好的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体育发展水平,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制定体育教学目标。(2)部分幼儿教师在备课和编写教案上效率不高,少部分幼儿教师不会编写体育教案。(3)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对教学的实际情况、内容和认为认知不足。(4)幼儿教师在创建体育教学环境时多选用常见的器材和模型,对影音、挂图等使用较少,但在创设体育人文环境中幼儿教师们都能兼顾教育性和美观性,全力促成教育目标。1.3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应用能力。体育教学应用能力就是幼儿教师运用已获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去指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和锻炼,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了体育教学组织能力、体育课堂调控能力、幼儿发展评价能力三方面。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应用能力方面有如下特征:(1)幼儿教师在体育活动中面对活跃且不易控制的幼儿时,容易出现课堂组织混乱,还有少部分幼儿教师的体育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淡漠”,这都是幼儿教师体育教学组织能力不足的表现。(2)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实施中避免不了会遇到一些课堂突发事件,不能按教学进度进行时就需要幼儿教师进行及时调控。大部分幼儿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技能和随机应变的技能,不能及时从幼儿的动作、表情、眼神中捕捉其心理变化,并抓住变化的瞬间,机智、灵活、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教育。(3)大部分幼儿教师能够正确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幼儿的发展评价。
2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
2.1入职前学校培养不到位。高等院校作为幼儿教师的孵化摇篮,其对学前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是职前培养的主要途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不足,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缺少完善、健全的培养机制。学生到幼儿园就职前,接受的训练不够科学和严格,导致其教学水平也受到影响。培养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上,对于高等师范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幼儿体育教学的内容不多,即使有些学校有相关内容,但是不够完善,体育课程的学习时间明显比不上音乐、舞蹈、钢琴、绘画等,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其在高校学习时也将注意力集中在舞蹈、语言、绘画、钢琴、演唱等技能提升上,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不足,相关技能培养也必然受到限制,不利于入职后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2.2入职后培训内容系统性不足。教师是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能力水平以及体育素养将对体育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没有系统化的对教师进行幼儿体育活动知识技能的培养,培训内容也缺少系统性,虽然每年幼儿园的教师都有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但是培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不能对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给予科学的指导,入职前训练不足,入职后补充不及时,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必然受到限制。2.3担心幼儿安全导致体育活动积极性不足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不足是受很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除了上面两点,幼儿园与家庭间合作不到位、联系断层等也会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如何保证幼儿安全是教师、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必然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教育活动中,担心幼儿运动能力不足会受伤、场地器材等伤害幼儿,幼儿无法很好的保护自己等,加之幼儿教师自身体育知识、技能的不足,导致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不够积极,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在安全范围内,通过安全手段进行的。时间久了,教师的体育教学积极性也会下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3提高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对策
3.1积极改革高校的学前专业课程。对于幼儿教师,要成功组织高质量、趣味性、动力十足的体育活动,必须要有扎实的体育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课程是教育目的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科学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从而更好的提升和强化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水平,为其今后的专业化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理论课程,除了基础性的课程内容,还应增加实践类课程,如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等,让高校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等情况进行把握。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除了具备良好的体育知识素养,还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等,这些内容缺一不可。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分析幼儿的生理特点,如发育情况、机体成熟度、运动能力等,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科学的体育活动内容。此外教师还需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明确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明确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注意事项,出现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等,为此要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而这些学科知识则是通过课程讲授获得的,所以高校必须要注重相关课程开设。由于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还需要注重高校实践课程的开展。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实现与提升离不开理论、实践双重作用,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将受到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如制定目标、选择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这些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所以高校要科学的设置理论课程,并增设针对性的实践课程,如实训课、观摩课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科学的运用到实际中,并在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3.2注重幼儿教师教育能力培训提升。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入职之后的培训对于其专业发展而言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弥补职前培养的不足。职后培训时,需要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特点、实际教学需要等进行开展,保证职后培训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现如今的入职后培训教育中,针对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培训明显不足。所以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在保证职前获得专业、充足的教育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职后教育培训的效果。不同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教师,其体育教学能力要求也不同。幼儿教师在入职之后,其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等需要满足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顺利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进行小班教学,给予教师更多参与体育教育实践的机会,对于教学内容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进行确定,如可以增加一些幼儿园自身特点的活动内容。此外组织幼儿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实现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与规律。可以进行活动区域活动观摩,教师结合幼儿水平以及教学目标开展主题活动,设计组织区角活动,在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观摩中相互学习。还可以在幼儿园内举办教学观摩竞赛,教师涉及设计意图、教学活动、现场即兴反思等环节,通过比赛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等。总之,教师参赛的设计、活动应满足幼儿需要,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渗透以及德育教育,通过游戏开展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热情。教学观摩也能够很好的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提高其专业能力。3.3创设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学氛围。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作用,为使体育教学更好的作用于幼儿,实现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进步,就需要发挥幼儿园、家庭的合力。幼儿园要将体育教学理念、知识传递给家长,让家长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进而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家长、幼儿园也要开设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活动配合幼儿教师。同时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并在相应的情境中提高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依据幼儿生理、心理情况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准备好体育活动的相关器材,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在安全的体育场地中指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
4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发展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要只是停留于表面,多深层次的挖掘其目的和作用;根据幼儿已有的体育学习状态去创设合适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积极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幼儿教师体育教学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使教师实现专业化、高素质的发展,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沈英.聚焦核心经验提升幼儿运动能力——以“穿越山洞”为例谈科学开展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j].教育观察,2019.8(22):35-36.
[2]段秀萍,左瑞宇.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幼儿园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j].职业,2017(02):126.
[3]任玉梅,雷萍,文礼波.从幼体联的发展看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的缺失[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23-26.
[4]乔冰梅.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4):43-45.
[5]李振楠.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21.
体育活动培训范文篇10
一、领导重视
为加强对本次活动的领导,县委、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名誉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为主任,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体育工作的领导为副主任,县委办、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卫生局、体育局、广电中心、团县委、县妇联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县2009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在体育局,负责日常工作,组委会的成产,确保了本次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内容丰富
**县2009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从8月1日开始至8月10日结束,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活动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本次“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各乡(镇)的活动内容,各乡(镇)均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工作布署,组织开展了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活动主要包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比赛、拔河比赛、趣味性体育活动,老年门球、老年人健身操等。
(二)县体育局统一组织的活动
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全民健身工作的实际,县体育局在本次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云南省少数民族健身操培训
为推动全县全民健身运动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健康快速发展,县体育局于8月3日至6日举办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健身操(**)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由我局参加市局培训班的两位同志担任教练,共有来自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100余名健身操骨干参加了培训,广大参训人员积极性高,学习干劲足,通过培训,为我县的少数民族健身操推广工作吹响了冲锋号。
2、穿城赛跑
8月7日上午,我县召开了**县2009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开幕式,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省中长跑队张国伟教练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穿城赛跑比赛开始,共有来自全县各行业的540余人参加了男女中学生组、青年组、中年组等六个组别的角逐。为扩大宣传力度,还邀请了在**集训的省中长跑队全体队员为穿城跑赛领跑。
3、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分邀请单位组和县直单位组。其中邀请单位组有男、女各3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县直单位组有21支男队,13支女队报名参赛。比赛时间从8月7日开始,8月9日结束,共进行了73场比赛。
4、羽毛球比赛
羽毛球比赛分邀请单位组和县直单位组两个组。邀请单位组有男队4支,女队3支代表队参赛,县直单位组有男队12支,女队9支代表队参赛。比赛时间从8月7日开始、8月9日结束,共进行了61场比赛。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体育活动培训
2023-11-12 15:46:44
相关文章
文明进程中体育化浪潮现代性 2023-03-30 11:00:25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2023-01-28 09:05:3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思考 2023-01-18 09:17:30
聋哑儿童社会适应体育干预探讨 2023-01-17 09:02:27
体育专业大学生自媒体双创研究 2023-01-06 08:56:58
体育产业发展困囿及纾解 2023-01-03 0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