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学法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18 10:53:10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体育教学学法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1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1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现状

1.1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吸引力不足

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多以田径项目和球类项目为主,传统的“填鸭式”“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的持续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中小学学生的体育感知。例如,针对田径项目的起跑技术教学,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采取示范讲解的方式呈现细节要点,中小学学生被动接受内容,生硬地参与模仿,体验感较差,常出现中小学学生的田径技术动作掌握不充分等情况。

1.2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育要求出现矛盾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小学学生的成长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环节,对中小学体育学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将中小学学生放在首位。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中,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体育教学方法也不断创新与改进。但从目前反馈回来的结果看,仍有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方法存在创新不及时、落实与贯彻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教学方法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出现矛盾。

2创新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创新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尝试融入多元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使中小学学生获得优质的体育学习体验。

2.1体育游戏教学法

中小学学生的个性特征鲜明,学习方式呈现出个性化特点,具体表现为对新颖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较高,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游戏教学,能有效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情况。体育游戏教学是一种以游戏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将一些游戏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寓教于乐,让传统的、枯燥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调动中小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田径短跑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多是以枯燥的竞速跑模式为主,以竞速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与核心,来检验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硬性指标的要求下,大部分中小学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体验下降,展现出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在短跑的教学实践中,开发趣味短跑游戏,即“趣味障碍短跑”,在50m的短跑跑道上设置障碍,如数学练习题、语文练习题等,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中小学学生通过参与短跑游戏实践,在短跑训练的同时融入趣味答题的方式,以提高参与兴趣,提高训练质量。游戏教学法的创设能激活中小学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能使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的问题得到解决。体育游戏教学本身是一种开放的方法,可以结合不同项目、不同学段学生做出游戏的调整,凸显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2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法

有研究表明,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中小学学生的成长有积极意义。因此,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新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能为中小学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奠定基础。例如,在中小学跳跃类项目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将民族体育“跳皮筋”引入体育课堂,由于该体育项目只需要皮筋等体育器材,可以通过废物利用的方式由中小学学生动手制作,这既能调动中小学学生参与积极性,又锻炼中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完成基础体育运动器械的制作后,再进行“跳皮筋”,在整个活动过程的实践中,大部分中小学学生的参与意愿强烈,跳跃能力也得到了强化;或可以引入“竹竿舞”运动,将其应用到田径教学中,中小学学生跟随音乐的律动跳出优美的姿态。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法的特色鲜明,能满足中小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补充中小学体育教学资源。

2.3现代信息教学法

在教育现代化的视野下,传统的教学方法面临革新,一些现代教学方法得到了重视,如多媒体课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抓住现代信息教学法的独特魅力。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尝试汲取现代教学方法与体育课堂融合的经验,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利用微课教学的模式展开。目前,中小学学生对枯燥的篮球教学方法感兴趣程度不足,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入微课教学,利用微课教学法的资源整合优势,将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源整合,让篮球运动以及技能要领生动地呈现在中小学学生眼前,使中小学学生对微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充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使微课的资源呈现方式更灵活,以短视频资源来诠释内容要点作为一种线上教学的呈现方式,这样中小学学生的体验感更强,碎片化时间利用更充分,对篮球教学内容的接受度更高。

2.4新兴体育教学法

新兴体育教学法是以新兴体育项目为核心,具体包括定向运动、拓展训练项目等。由于新兴体育项目本身的可拓展性较强,可以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灵活选择项目,以便于契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新兴体育教学法的尝试与运用,让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革新与优化。例如,在中小学耐力素质的强化训练中,体育课堂经常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中长跑为主,以重复性的训练方法来达成训练目标,强化耐力素质,但从反馈的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定向运动作为新兴体育项目有其自身特点,定向运动常以小组开展实践活动,不同小组利用指北针、地图工具依次到达目标点位置,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化的方式展开,中小学学生的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提升中小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耐力素质也在游戏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有效锻炼和强化。新兴体育项目自身特点鲜明,且与田径中长跑项目的契合度较高,推广应用效果良好,能使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得到革新。

3创新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效果

3.1传统体育课堂环境得到革新,教育质量提升

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让传统的体育课堂环境得到优化,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多以枯燥的讲解式教学为主,采用“教师单纯示范、学生生硬模仿”的方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围绕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能有效打造高质量课堂空间。

3.2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创新动力增强,实现自我专业成长

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创新动力直接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在全面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学方法的全面变革,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不断尝试探索自我成长的新途径,通过主动学习掌握了更多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新方法,从而为中小学体育教育创新服务,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

3.3中小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体育锻炼参与意识增强

中小学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逐渐强烈,但由于缺乏创新方法的支持导致大部分中小学学生的体验感大打折扣。通过多元体育教学方法的支撑,让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性进一步强化。多元的教学方法带给中小学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使其愿意积极、主动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中,中小学学生参与意识得到强化。中小学学生在多元体育教学方法的引导下体育锻炼参与意识增强,使其有效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4结语

传统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中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传统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中补充现代教学法、民族体育以及新兴体育项目等,让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得到全面革新。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依托多元的教学方法为中小学学生带来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与感知,在根本上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让中小学体育教学契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康灿.中小学体育微课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2]徐浩.运动负荷价值阈视角下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3]何祥海.有效教育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5):104-105.

[4]刘家瑞.葫芦岛市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8.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2

一、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在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入影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一切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也都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另外,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对于评价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不够关注,课堂教学效率低。分层教学法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身体素质,对于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在大学体育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改革趋势,只有进行符合时展特点的变革,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教育的基本要求,更好的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因此,在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分层教学应该在符合体育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进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标准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总结和精炼出来的,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和学生实际学习特点,是教学的重要参照,也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和主要导向,对于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大学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时,应该在充分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读,从而在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对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实施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分层教学法的应有作用,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如果不考虑课程教学标准,闭门造车的开展教学活动,势必会偏离正确的教学轨道,甚至将学生带入学习的误区,不仅浪费课堂教学资源,而且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2.分层教学应该尽量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不管处于哪个教育阶段,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知识的趣味性是影响接受和理解程度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课程压力较重,并且面临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不利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课堂趣味性的关注普遍较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老师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的趣味性给予重点关注,并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发挥分层教学法的预期作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3.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分层教学措施进行调整。随着各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出来,大学体育教学形式实现了优化升级,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这些新型教学方法毕竟出现的时间不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尚且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分层教学法的预期作用,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应该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注重一定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对事先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予以解决,促进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不断完善,从而真正发挥分层教学法的预期作用,达到提升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

三、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1.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对分层教学法给予足够重视。一直以来,大学教育过程中都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形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普遍面临的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法强调的是实施针对性教育,让处于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建立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要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老师首先应该更新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良好的因材施教意识,将学生作为足球课堂的主体,在进行充分互动和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掌握学生个性特点,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计划,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2.利用分层教学法优化大学体育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大学体育教学计划都是由老师独立设计完成的,所采用的也都是老师的角度,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大学体育教学计划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之下,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应该对大学体育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为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制定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导方向。除此之外,对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老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计划不断优化升级,为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3.进行科学的学习层次划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层次的划分,这是保证分层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对学生学习层次划分给予足够重视,可以说,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分层教学法成功应用的一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掌握学生的体育基础情况,有条件的大学还可以通过组织一次或者几次体育测试的方式,将测试的平均成绩作为学生体育综合水平的衡量标准。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把体育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基础较差,跟不上老师正常讲课进度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一般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然后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计划的针对性调整。4.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计划。在划分完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层次之后,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对于体育基础水平较好,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老师在教学计划的设定过程中就可以适当的设置一定难度,高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从而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这些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对于体育综合素质和基础水平较差,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平时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适当的降低课程难度,重点进行基础的体育训练,夯实学生的体育基础水平,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种形式,就可以使大学体育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使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不断创新和改进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形式,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制定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计划,促进分层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从而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预期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京国.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8)

[2]刘艳.对花样滑冰课分层教学法运用现状的分析——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j].冰雪运动,2017(3)

[3]杨旭.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青春岁月,2017(26)

[4]王乐,金龙泉,刘莹.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上旬刊,2015(8)

[5]付孔辉.分层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田径课教学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2)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3

1.1围绕体育教学大纲、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和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展开体育教研

《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对学校体育基本任务、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师和组织领导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各地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检查验收工作,截至1987年我国已有33785所中小学达到了《暂行规定》的标准l6],这为恢复学校体育教学秩序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和制度保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校体育工作又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着眼,将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并在教学大纲中强调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加了以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主的教材,广泛运用多种身体锻炼方法,强调体育课练习的密度和强度,添加了对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体育教学评价。这一阶段的体育课出现了运动技术传授课、身体素质锻炼课、运动技术传授 身体锻炼课三种课型。l7]此后,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教材枯燥和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弊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法手段。1987年过渡性的教学大纲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7大原则:思想性、增强体质性、科学性、理论实践相结合、全面性和兴趣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体育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原则l8]。随后又提出“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l9]”。1988年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还指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如何使体育课教学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应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实际的体育课教学体系。尤其要重视探索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体育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实验和研究ll0]。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开始强调“育体”和“育心”的结合,并根据体育学习的心理过程探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动机迁移法等【“〕;此外此时期对学生学法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观察法、研讨法、强化练习法、目标评价法和动作编排创新法等学法。这些探索和尝试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1.2探讨体育教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索

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的传播,学校体育领域也展开了“学校体育课主要任务”的大讨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有以下几种:“以三基教学为主”、“以增强体质为主”、“三基和增强体质结合”、“以培养体育能力为主”。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除了始终贯彻教学目标任务为准则外,还展开了对学校体育功能、目标的讨论,提出了学校体育的教养目标、教育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和促进学生社会化目标等多目标理论。学校体育开始重视追求体育课的长远效益,在1987年过渡性教学大纲中提出:“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生活娱乐的需要。”ll2]1

1.3学术团体、专业杂志与体育教研群众团体的助推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校体育学会分别于1980年、1986年和1987年成立,它们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适应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专业杂志《学校体育》于1981年9月正式创刊发行,该杂志对我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锻炼、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均有较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同年创刊的《体育教学》也积极宣传报道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动态、新理念、新思想,交流和推广体育教法手段和技术,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研讨活动来促进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此外,体育教研群众团体的重要形式一教学评优和教学研讨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特别是一批跨地区的交流研讨活动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活跃教学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1990一1999)

2.1教研队伍不断成长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指导和服务等作用”。这一时期为搞好教学大纲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教研和培训来提高教研员的业务能力。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在1994年9月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教研员骨干培训会议中指出:教研员的工作任重道远,应在指导教学和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培训师资上发挥作用。上述一系列的文件要求都促进了教研队伍的发展。

2.2加深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深人研究是此阶段体育教研的重点。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上形成了三维健康观。此外,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体育教学不但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而且还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呈现以下特点:¹普遍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º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体育课程内容安排具有综合性特点;¼组织形式由单一和死板发展为生动和多样;½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多样化;¾教学手段、器材设备出现许多改革【‘3〕。

2.3体育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研的热点

体育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研的热点,出现了“情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创造性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小群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有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明确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导下,根据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教学条件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模型结构和程序,探讨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分类和发展趋势等,并在实践中通过一些省市开展的教学改革和科学实验来促进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

2.4创建快乐体育园地

为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建了各种类型的快乐体育园地,这被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在全国迅速推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虽已公布,但快乐体育园地依然是中小学体育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形式。

2.5体育教材质量不断改善

体育教材质量从无到有和质量的不断完善,集中体现了此阶段的体育教学研究成果。体育课本的出现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课虽然是必修课但始终没有课本的局面,有利于体育学科地位的提高。体育课本质量不断完善,自1993年以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列人国家教委推荐目录的体育课本有五套,其内容比较全面、系统,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运动实践,且运动实践内容不但重视知识性和技术性,还将健身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6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不断壮大

为加强体育卫生科学研究工作,国家教委于1991年底成立中央教科所学校体育卫生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也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种调研、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成为组织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中国学校体育》开设了“一线话题”栏目,成为体育教师交流教学改革经验的平台。此外,这一时期有关体育教学的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¹经验性总结和文献类研究较多,缺乏长期稳定的整体实验且研究成果的使用价值不高;º体育教学综合目标的操作性较差、体育教法体系分类方法仍局限于对经验的总结;»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对其内容体系的理论研究有待深人,教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¼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科学研究难以开展。

3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兴盛(1999一至今)

3.1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部

为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教研工作和教研队伍建设,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5月建立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工作部,积极团结和组织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和广大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此外工作部还积极促进体育教研员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开展教研工作,促进了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2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课活动

为使教学研究更好地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人发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此后又举办了第二和第三届。展示活动推动了教学研究的深人开展,其表现为:¹优秀课的评选促进了教研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º观摩展示的不断创新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和理论总结相结合,有利于体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形成。

3.3举办中国体育科学大会

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自2001年举办之日起到现在,有力的推动了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大会的论文从不同角度展现全国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在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科研水平。我国中小学体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研究和解决、有许多新思路新举措需验证、也有许多新经验和做法需提升,论文能较好的将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但提高了研究的使用性、巩固了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创新、完善了体育课程和教学体系,还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发展。

3.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组织形式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选择开发和引进适合本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一时期,我国校本体育教研以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高中选项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当然,提倡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各级体育教研员的工作,相反,校本教研的开展对体育教研员提出了新要求,他们不仅要对本地区的体育教研进行统筹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还要承担指导校本教研的责任,加强对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培养其创新精神,积极发现和总结教师在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经验。有的省市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校为本、地区统筹、跨区合作的教研活动机制【‘4],有力的推动了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5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成为素质教育的平台。借助互联网进行体育教学研究和交流,拓宽了教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体育教学和研究水平。目前常见的网络教研活动包括:教育博客、qq、教育网站论坛、远程培训、教学资源网络共享等。这一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研围绕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展开,虽然取的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¹低水平重复研究很多,缺乏重大突破且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º课堂教学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体育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较大,缺乏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身体锻炼,有些教学内容缺乏教育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¼对教学评价的研究不够深人,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不高,体育教学研究难以满足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4总结和建议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4

关键词:大学体育;分层教学;相关思考;具体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念指导和教学计划也产生了革新。为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针对性,从而强化学生的专项体育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以往普通院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学生的自由潜能得不到发挥。随着我国体育创新教育的发展,分层次体育教学的评估手段更加广泛地运用到现代化的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大学体育分层教学法的教学重点

以往的体育课任课老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完成领导安排的教学任务,却不关心学生是否学到了真正的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在现代化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推行“分层次”教学法,需要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性教学挖掘法,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和长处开展差异化教学。在课前准备阶段,应该对备课教案进行科学化设计,在场地器材的调用方面,应该保证平均比例的学生都能够拥有用充足的器材训练机会。初次之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在每一堂体育课开展之前,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各项指标要求进行介绍,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在哪里。

二、推行大学体育分层教学活动积极开展的有力措施

(一)体现人文关怀,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

在分层次的大学体育教学方式指导之下,现行的体育教学已经由过去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兼具体育锻炼的模式,转变为适应现代社会“建设体育强国”的专业技能体育训练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体育老师应该更加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及其精神生活,在体育训练的给大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视学校为精神家园。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基本知识的普及,细化心理过程训练,展开针对学生的体育和体能调控模式训练。在分层次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大学体育老师在针对学生的教育主旨中,应该重点对体育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体现“以人文本”的教学方针,切实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展开具体项目的教学,体育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把击破每个学生的体育教学的短板为手段,最终实现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由于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训练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其关键在于针对学生的具体关怀内容和关怀方式。

(二)重视因材施教,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重视采取能够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练习方法,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层教学法的优越性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的体育成绩差异存在,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找准自己的兴趣点,通过“专项专攻”的教学指导方式,实现体育技能和体育思维、运动创新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针对教学场地的布置活动,应该体现出专业性,在课程教学中确保体育器械运用适当。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信息,调整组织教学的方式,配合“音响”和“软垫”的使用,让学生到草坪上进行自然全接触式的训练。让学生在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况下,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

(三)体现教学针对性,重视效果检验

教师还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体育效果的检验工作。通过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本次教学科的动作技术,通过教学技能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自我成就感提升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在分层教学法精神内涵的指导之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既达到健身的目的,又提高自我修养。分层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育人”与“体育锻炼”两个目标相结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还应该保证教学仪表和教态端正,穿上适合各种类型体育锻炼的服装。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听力障碍的问题。除此之外,各种体育课上,老师还应该保证各种动作口令准确、洪亮。教师应该耐心的对后进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于动作不够规范的同学应该细心的纠正其错误。同时,教师还应该虚心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教学的活动中,更加重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不断地改进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收获到到真才实学。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将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方法进行革新,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体育课程不仅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还是是广大高等教育者的一门必修课,是大学生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体育课中推行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教师使用敏锐的洞察能力,辨别出学生的各自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有限的体育教学器材的条件之下,提升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

作者:吴凤杰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娟、毕波、李晓鹏.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及其对女大学生人格和体育成绩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83-85.doi:10.3969

[2]雷瑛、管月泉、李艳杰等.拓展素质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①--基于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127-128.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5

关键词:大数据;体育教育;方法;创新

高校体育教育受竞技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仍然以运动技术讲解和传授为主,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讲解法、动作示范法、反复练习法等。新形势下传统的的体育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和娱乐体育协同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出现一些明显的不适应。体育教育中重教师说、轻学生练,以教师、教材为主,在严密的组织与纪律下导致学生处于压制和被动的课堂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再者,从整体上来说体育教育方法过于单一,单一落后的讲解、示范法难以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要求。虽然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也正在积极推进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但是在强调创新的基础上忽略了课程形式、学生兴趣爱好与教学效果。大数据时代下为高校体育教育方法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平台,要想方设法促进大数据与高校体育教育的结合,构建科学的体育教育平台与资源数据库。

1大数据时代为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1)开放自由的教育平台。高校传统体育教育模式采用强制灌输式教育,形成了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我说你听”、“我示范你模仿”注入式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不仅难以发展体育教育的作用,体育教育形式效果也不佳,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教育借助网络优势,学生体育运动知识学习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在网络上学生可以与体育教师展开交流,通过数字化可以有效地消除部分学生面对面沟通的紧张感和尴尬,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并自主参与到体育教育课堂中来。(2)促进体育教育内容多元化。大数据下为体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容量大、更新快,人们获取信息也更加方便快捷。大数据时代网络新媒体所更新的数据信息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体育分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出了新的体育发展导向。学生利用网络媒体可以及时且即时查阅到一些新的体育内容与信息,也为他们提供了体育学习新的思路和兴趣,为丰富现有体育内容创造了条件。(3)为数据整合分析提供了依据。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发现学生不同的体育需要和个性特点,通过不同数据整合分析来开展因材施教。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开辟多渠道、多方法来有的放矢地使开展教学。利用大数据时代来挖掘和预测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爱好,借助互联网、监控对学生关心的话题、浏览的网站、参与的话题、发表的言论以及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等进行捕捉、记录、分析,通过大数据将学生大量数据累积到一起就可以从里面总结出来学生体育个人行动的方向。一方面,有利于体育教育者发现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有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创造了条件;通过不同的数据来分析和掌握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体育运动的兴趣、表现以及困惑等,从而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来制定教学方案,弥补传统体育方法的不足,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

2大数据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1)建立体育网络数据库。首先,以高校为单位,利用大数据加强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引领大学生正确认识大数据与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方面正确科学运用大数据。大数据为体育教育带来的是一场革命,高校在接受学习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如果逃避排斥不及时创新就会被时代淘汰。以体育教师为核心建立体育教育思想数据库,积极吸收新的体育教育观、新的体育方法和体育教育技术,利用大数据开发构建网络数据库,开展研讨会、名师讲座活动等相关的大数据与体育教学结合的活动,带领老师深入大数据去研究和发现新的体育内容,在大数据视域下去参观、交流和体验,从而科学利用大数据来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同时,要增强高校体育教师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系统技术培训带领高校体育教师深入挖掘体育数据的来源,对体育相关数据不断进行整合和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大数据。再者,要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辨别和筛选来选择最优的数据资源为体育教学所用。大数据时代对体育教育者的教学应该是辅助作用,可以组织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列举他们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所期望的体育运动体验、个人的建议与想法等,搜集数据信息后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爱好等进行分类斟酌筛选,利用大数据对学生提供信息数据进行辨别,从而建立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根据他们的不同需要组织和开展分组专题体育活动、开展体育运动与数据应用竞赛,根据学生提供的某一主题或关键词实施搜索提取后进行创新教学,真正做到体育教学与时俱进,在满足大学生不同需要的基础上促进体育教学趣味与竞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大数据结合,进一步去其糟粕建立每个年级的体育数据信息关卡。最后,要合理利用大数据构建和完善体育教学网络管理体制,开设学校体育网络教学平台。要把握好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对网络的热衷,促进体育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建设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学校体育网络教学平台。推进学生用户在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实名制注册登陆,身份验证后采用半开放式系统,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的基础上,设立不同的体育信息版块,将学生感兴趣的比赛、团队、个人等展现在平台上,并建立体育教育者与学生良好互动的窗口,进一步听取学生想法开展特色体育教学,采用实践课堂教学与网络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2)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库。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必然向创造性、启发式为主,坚持以学和练为主的基础上,做到大数据与教学结合、教学相长,让学生结合体育网络数据库信息进行体育运动的自律、自编、自练。要争取和聆听大学生的意见,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不同的、差异化的教学方法。首先,积极开展自主性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主体意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重点激发他们运动主动性与进取精神,这就不需要教师单纯地进行体育技术动作讲解,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大学生与教师共同录制体育相关教学模块,对于体育动作技术理论知识等的讲解采用视频方式,以自主性方式为主来开拓学生学生思维。其次,积极运用探究性教学法。学生对大数据、网络等都存在着好奇心理,可以创建平台让他们着眼于实际生活、民族体育活动、大众体育项目等领域来,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比赛机制,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体育实践技能、运动理论知识与运动技巧。当然,探究性教学法的应用需要体育教师推陈出新,跳出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根据数据库信息和学生体育运动学情来进一步探索方法,不断规范体育技术动作,通过视频教学法来纠正和保证动作定型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徐泽民.试论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165-167.

[2]周英.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9):144-145.

[3]王满.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185-188.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学校教育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落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科学,产生“重智育轻体育”的不良倾向。由于指导思想不科学,许多学校只注重文化课程,重视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忽视体育教学,没有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意义。另外,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单纯地以讲解基础体育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致使学生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2)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单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根据竞技运动的难易程度来选择的,重视讲解竞技水平的规则和要求,以提高竞技成绩为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体育教学严重倾向于竞技性,强调体育运动对人体的改造,过度追求自我超越,严重地违背了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由于一些竞技体育项目规则较多,技术要求较高,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致使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僵硬。许多的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轻视体育教学的地位,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一些纪律来约束、限制学生的行为。但是,一方面由于过度强调纪律性,导致体育教学的目标出现偏差,未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单一,组织纪律松散,致使体育教学的效率较低。

(4)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不当。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而体育教学过度强调评价结果,把运动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方式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解决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目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的开设教学课程,确保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加强体育工作,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体育训练器材,严格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2)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开展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另外,体育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实行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3)采用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两种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体育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而在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运动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4)构建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构建系统的教学评价,科学评价学生的表现,以确保学生能够具有学习体育的热情。体育教师可以制定规范化的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运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阶段,向教学要质量,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开设并且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严格规范体育教学活动,设置相应的体育运动设施,为学生提供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赵讯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龙庙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强,殷鼎,杨建鹏.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隋立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7

关键词:探析;兴趣教学;初中体育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从心底愿意学习。但是,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没有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还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单调的教学,让学生降低了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为此,本文中分析了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将兴趣教学法运用到初中体育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现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首先,初中体育教师没有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体育知识是非常枯燥的,教师没有在课堂中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在无趣的体育教学中一味地进行训练。这样十分不利于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慢慢地让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就是体育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大部分教学时间训练学生考试知识,没有注重在课堂中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变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方向出现了偏差,一味地训练学生的体能。这样不仅没有办法提高训练效果,还使学生的身体出现负荷,难以促进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了兴趣。最后,在初中时期,体育学科是副科,一直没有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学生自然也就不重视这门学科。有很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找理由逃避上课,使体育教学出现较为尴尬的现象。这不但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探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

(一)在课堂中采用游戏教学。初中时期的学生对游戏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结合游戏进行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游戏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开展的游戏要注意难易程度,游戏不能太简单,过于简单的游戏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游戏也不能太困难,比较复杂的游戏使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游戏内容,使游戏没有发挥效果;教师开展游戏的时候要结合体育知识,不要做无用的游戏,忽略了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接力跑”时,教师要合理将学生分设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接力游戏,把学生合理分成两组,游戏活动分成四棒,在最后一棒让学生跑步进行,前几棒使用单腿跳的方式让学生开始接力。教师要详细把游戏制度说给大家,让两组之间开始接力游戏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自主参加到游戏中,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学习到体育知识,创设了轻松的体育课堂气氛,从而增强了初中体育教学效率[2]。(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示体育知识,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体育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障碍跑”知识时,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做好准备,在互联网中搜寻有关障碍跑的材料,例如120m跨栏跑视频等等。教师把搜集的材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教师要在重点处暂停,让学生回忆自己已学的体育知识,运用体育知识思考视频中的动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中,安排学生跨栏跑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视频的研究调动学生的跨栏兴趣,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要领,从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3]。(三)开展比赛教学训练。体育比赛是很多初中生都关注的话题,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比赛,为学生提供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比赛使学生掌握到体育知识,提升身体素质。例如,教师在教学“排球”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搜寻近段时间的排球比赛,把不同的视频整合播放,让学生观看排球比赛,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排球比赛,制定比赛制度,让学生在掌握好排球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击球,使学生十分感兴趣地进入到比赛活动中。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进入比赛的兴趣,提升了初中体育教学效果[4]。

总之,兴趣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自主进入到体育活动中。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身体素养。教师采用多样的兴趣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任昌来.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的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

[2]李君.试论兴趣教学法在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科学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3]刘巧霞.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8

关键词:智力培养;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自由,学习特点较为活泼,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最佳课程,教师只有利用自身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智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小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影响。笔者根据对小学体育课程的研究,总结出几点培养学生智力的教学模式,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1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较为落后,无法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授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智力开发是较为重要的,学生只有得到了智力的开发,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教学重点偏向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长此以往,小学生接受的是教师重技能、增强体质的教学,会很自然的养成对知识机械性记忆的习惯。同时,一些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智力培养的教学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灌输,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为其素质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一些小学学校在体育课程开展时,聘用不专业的教师教授体育课程,部分体育教师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转科目教学的,没有体育教学经验,只能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一味的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练习,即使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也无法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智力,对学生的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失去原有意义。所以,小学学校与体育教师应该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重视,在保证学生身体素质得到良好培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2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智力的措施

目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只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智力培养,对学生的能力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学环境,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点:2.1设置问题教学情境: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阶段性的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设置问题情境也是新兴教学模式之一,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立定跳远相关知识时,可以在教学之前问学生“哪个动物是跳远高手?哪个动物可以跳的最远”等,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跳远较为厉害的动物,然后自己把自己当做成那个动物。在跳远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动物的跳远习惯以及规律,使学生对体育知识更加了解。小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养成好奇心理,思维模式得到较好的开发,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培养[2]。2.2学生体育技能的正确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体育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智力培养不够重视。但是,目前一些体育教师即使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正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篮球相关知识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对篮球的知识做出细致的学习,保证教学中不会出现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篮球的运作原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后,教师要教授学生篮球的运作动作,教师要以各种姿势为学生进行示范,与学生共同总结运动姿势的差别,哪个姿势对运动员的运动较为良好、哪个姿势对进球的几率起着良好作用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2.3重视游戏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加以重视,小学生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游戏有着较高的兴趣,教师如果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体操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将理论知识对小学生进行讲解,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广播体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自由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下,做体操动作的练习。在小组探讨之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一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发言,并根据自身对体操动作的记忆,练习广播体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探究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产生较为良好的影响[4]。

3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智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作者:周楠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南一纬路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爱民.浅谈小学体育中游戏教学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5):144-144.

[2]汤如才.小学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13(96):106.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9

【关键词】寓教于乐;中学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体育游戏

寓教于乐教学法通过开展各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游戏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的目的,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寓教于乐教学法非常适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既符合中学学生年龄性格的特点,也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适应,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在愉快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

一、寓教于乐教学思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一)寓教于乐教学思想的内涵。古罗马文学家贺拉斯在《诗艺》中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寓教于乐教学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其思想内涵不断被补充和完善,目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总体来说,寓教于乐具有两层含义,即“乐教”与“乐学”。教者若只履行了“教”的义务,而未乐在其中,则教育是生硬而枯燥的。学者若未在“学”中发现乐趣,那么学习也成为了一种负担和苦痛。因此,现代教育强调寓教于乐,通过趣味性教学活动的融入,沟通教者与学者的情感,将知性和理性融为一体,让学者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并体会到学习的充实和快乐[1]。(二)寓教于乐教学法的应用原则。中学体育教学融入寓教于乐教学思想,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安全性原则,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适当的体育锻炼强度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过度则会让学生的身体肌能受到损伤,也容易发生危险;(2)教育性原则,寓教于乐的本质是一种教学思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也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因此要把握好张和弛的度,快乐不等于放纵;(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寓教于乐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主要特征,以此为指导,中学体育教学应追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新颖,追求教学情境的生动,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锻炼。

二、寓教于乐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

(一)在中学体育准备阶段的应用。准备活动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热身,从而能够承受课堂主体内容的体育锻炼强度。以往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过于单调,普遍以自编操、基础抻拉运动为主,虽然能够达到热身的目的,但难以让学生的思想也做好准备,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在寓教于乐思想指导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应与课堂主体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身心都融入到课堂中。(二)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技能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应充分融入寓教于乐思想。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比如篮球教学,教师在讲解传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时,可以选一名同学配合自己进行演示,慢动作演示传球时身体各个部位的发力方式和正确的传球姿势。也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传球,学生由于发力不合理,可能会把球传偏、力度过猛或力度不足。错误的示范让学生一笑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正确发力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两两分组练习,并在一旁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传球技能。(三)在体育游戏中的应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安排适当的体育游戏内容,并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游戏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比如篮球教学可以分为4~5个小组,足球教学则按男女进行分组即可。体育游戏内容也不应局限于竞赛形式,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比如“贴烧饼”、“花式跳绳”、“捉老鼠”等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结束语:综上所述,寓教于乐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目的。通过在准备阶段融入寓教于乐思想,让学生快速放松身心,调整好状态迎接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在体育技能教学和游戏中的应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欲望,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体育精神。因此,应促进寓教于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课堂的融入,帮助体育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学法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制度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生招生规模扩张,人们对于本科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乎高素质人才产出质量,重视大学教学学术也成为了各大高校创“双一流”品牌的发展重点与策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教学学术更能体现“双一流”大学培养人才的品牌效应,重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办好本科满意教育的关键,推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1.高校体育教学学术的内涵

国外学者博耶[1],在大学教授工作的重点提出,大学分为四种学术,即发现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学术;教学学术。把教学学术看作是一种学术研究,崇尚教学学术,赋予教学与科研同等地位,转变了传统的教学和科研对立局面[2]。国内外学者对高校体育教学学术内涵阐述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其中包括学习能力(运动技能与体育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开发与新颖的教学模式)、沟通能力(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融洽)、科研能力(实验技术与逻辑推理)、教学能力(教学设计、组织能力、课堂气氛)、基础知识能力(计算机、英语等级)[3]。体育教学学术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了全面的教学能力,以体育课为载体,教学方法为媒介,创新有效地传授学生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学术的诸多困境

体育教学学术认识不足。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学术性的认识,还停留在向受教育者机械化地传播运动技能知识的程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体育理论基础知识仍需加强。调查高校体育教师培训进修内容大多数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研究培训很少开展,虽然短期进修可以丰富教师上课内容,满足内在需求,但是像这种照搬内容方法传授给学生,被动学习显然是不合理的。体育课作为高校一门公选课,教师教学任务非常重,在完成“量”的同时,“质”就很难确保,不利于教学学术发展。“教学”与“科研”二者分离。国内外学者对教学学术研究甚多,其中部分大学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理解过于强调二者的差异性。部分大学教师被定义为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两种角色,教学人员一心以教学为主,视教学过程为核心职责,将拟定的教学内容知识传播给学生,“流水式”教学使教师忽略了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研究过程,舒尔曼[4]的研究中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式的探究活动,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自身接受能力状况,还要考虑各环境带来的效果,以及课后总结、反思到教学中去。科研人员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实验研究,发现真理,以、著作、专利、科研成果、申报课题、技术项目等为形式,得到学术界认可,促进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奋斗,但花在教学方面精力远远不够,认为教学意义不大,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能获得实质性财富。如果一再强调二者个性问题,忽视本科“教学”与“科研”的一致性原则的话,将脱离了大学教育为本的终极目标,遏制了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评价教师业绩和教学能力的一种长效机制,目前,“重科研,轻教学”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得科研者得天下”已成为教师追求物质奖励的主要途径。在学校奖励方面,科研方面以论文形式、著作、专利、科研成果、申报课题、技术项目等为主要业绩奖励;教学以课时工作量、班级量进行奖励,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两者业绩值不同,科研业绩值比较高,科研工作者得到的物质奖励远超过教学工作者。在评聘方面,多以课题数量,论文篇数,项目难易程度为标准,折合成量化进行职称竞争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教学方面竞争优势不大。在教师精神层面上,管理层更是用科研成果来评价教师的能力,将科研水平好的教师视为核心骨干教师,科研工作者获得至高无上的声望和地位。科研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主业”,教学却成了“副业”,主次颠倒,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难以保障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

3.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学术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学术理念。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发展,重视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及时反馈,用理论与实践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运动,研究教学过程并进行探讨,才是体育教学学术的本质。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指导学生锻炼。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而且要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理论,自觉揣摩教学事物,积累教学经验,集中利用好教学资源,全面考虑学生将面临的突发因素,确保每堂体育课的质量,不要一味追求完成课时量,可适当减轻教学任务,精心安排教学过程,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学术,创造全体师生的放心课程品牌,提高体育教学学术水平。科教融合,构建体育教学学术共同体。体育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科研”与“教学”的观念,不能将二者分离,既不能将教师单看作是一名教学人员,也不能给教师定义只为科研人员,要同时具备教学学术与科研学术能力,为体育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站稳根基。“科研”与“教学”互相交叉融合,合二为一,科研理论成果可以促进教学,为教师转化为最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用科研出来的数据成果去指导体育训练,选材,提高竞赛成绩。教学同时又丰富了科研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新事物,带给科研灵感,帮助学生寻求新思路,为科研所用,达到教学丰富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最优效果。构建体育教学学术共同体,搭建互动交流学习平台。科研成果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模式,达到成果资源共享目的,促进科学研究发展。同样,教学学术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第一要义,几所高校共同联合成一个学术圈,通过赛课、看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形式,给予高校体育教师一个学习、观摩、竞争的机会,交流心得,探索教学奥妙之道,总结并记录好存档,可供学术共同体教师资源共享。也可跨学科专业化合作,高校体育教师应敢于“走出去”学习不同学科教师的授课方式,其中特有的课堂气氛,教法与学法,教学创新与特色,教学效果,教师魅力等有利的教学智慧,引入体育课堂中去。对那些考虑不周的环节进行认识与反思,以避免在体育课中发生类似的事件,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反复促进教学学术水平。完善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的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投身教学学术事业。首先,要尊重体育教师学术自由权利,落实学术自由政策,在不违背教学大原则下,让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教学权利,自主创新,自主发挥教学过程,充实教学内容模式,提高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热爱体育教学工作,将其看作为一种荣耀、成就、责任。其次,要保障体育教师工作待遇条件,强化教学学术的地位,加大教学成果奖励范围,组织教学竞赛活动,具体而言,可组织体育教师申报“放心课程”,“优质课”,“金讲台”,院、校、省教学比武等活动,增多教学奖励项目,重视教学竞赛名次的分量,授予科研与教学同等的业绩值,适时提高课时系数,改善教师超课时费,引导体育教师回归本科教学。另外,评聘职称、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应全面评价教师是否合格,既考虑科研学术方面,还需考虑教学学术方面,支持教学改革工作,响应新教改政策,发表教学方面的论文的体育教师重点发展,在竞争同等条件下,更看重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教学工作达到标准者可优先晋升。对那些教学学术能力欠缺,教学态度不好,学生评价分数较低,学习效果较差,没有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年度出现教学事故的体育教师不予通过评选。管理层还要对科研人员与教学人员一视同仁,给予教学工作者更多的精神荣誉,尊重教学人才。在教师岗位上(教学型人才、科研型人才、教研型人才),引导体育教师走教研型人才道路,扮演科研、教学两个角色,合理分配二者精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研型人才任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4.结语